马尔蒙做炮兵主力做假双针探顶怎么样

法兰西帝国元帅(上)
我的图书馆
法兰西帝国元帅(上)
法兰西帝国元帅(上)
日14:37 来源:临风回眸庶民庭院
Auguste Frederic Louis Viesse deMarmont17741852
1774720179217931793179417951017965108512101798727.211799119101800561451399180111802180318051805
180528102081806793060001.6180818091767.107123518115181218192000316466142/3715217224.8401.3345214
1813352520218262710161910.301.48.2181439250045330431.24
18171821183018523278
Francis Joseph Lefebvre17551820
1755102517739101788178917921793122381794626--10217959179811910500180451949
18051806101041807318527-1200031808910230009153200010311200115111118093340004.204.22510
18124000018138.262710.161918142.102.11621819182091465
Emmanuel Grouchy17661847
17661023141781178417921793179417951796179917998151800123180118051807278614180961475610.242511.1711.2729181318141815415483.3616618182118311119184767801873G
LaurentGovionSint-Gyr17641830):
17644131792179317941795102917961798.1799325(815)1800535918001801180318041805112418076101808:120001173000125121712211809217661808723105,18111812(817-18)1813111814618151816181729181792418171819183031766
Jacques Etienne Joseph AlexandreMacdouald17651840
1765111717451789179217921793827281794111795-17985673300030000461719370001150055005000
1800111218011802180418071809576207121218101811181232000
18135265202181469000+3800075000150001031016198000102000181418157182518409775
(Nicolas Charles Oudinot17671847):
17674251784621787178971417911792179317946523271798179510179619179918001803180518051081017111612218061807231852761418087180942152122-756712431810414181018121812817181127281813425000520218773000290003900012170026300010181417000129320181618231842184791380
1762571778178817871792-17921794488269618061807180941915000400001500718111812350008797112729181331270001021014101515181310191119
17682131789178921179111111617921161221793318981794626-179492211417972917991799647101800180371804518051805111112218061018076-1807614180810122018098418111263951812971117112729181315252021826271016191814211373910325330181568615181618201829183018321831183411181835312183512867
17421281755131759176073117621767177017741782179117921793179561122241796416530647311217971162220000316179781798179942611918021804456218081809181431314001819122177
Andre Massena17581817):
17585617711317751789179117932179397121917931217944616200-417951111256
179641900017964.124.145.108.59.811.1211.1511.171.15
114910150007000
1797341798211
17996455000450006781412000-925335002000080001001/2
179911223600018095000
180046000043-1046-2042412000429......30
5274648000
1804101818461805965000950006102860001806712180818092213500068420-5260005000513522-75618101-181041730650005286
7105400827450013001809101443204860034000300006400
181121950181133250008000150002000-181153-4800037000270018001815181759
馆藏&8917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著名将领马尔蒙简介是怎么样的 - 武林网
>> > 著名将领马尔蒙简介是怎么样的
马尔蒙简介 马尔蒙简介,奥古斯特*马尔蒙 (Auguste Marmont,拉克萨公爵)日出生在勃艮第的塞纳河畔的沙蒂永小城。他是一名法国军人,是大革命时代的高级将领,是。马尔蒙少年时期就进入炮兵学校学习,毕业后,在1792年任少尉。不久就升任中尉。1793年升为上尉。1793年在土伦战役中引起拿破仑的注意,两人成为知友。马尔蒙画像马尔蒙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各大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并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在中是第一届议会的议员。在1805年被晋升为帝国元帅。但在日,马尔蒙由于过度自信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导致法军损失惨重,而自己也受伤了。马尔蒙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来养伤。在 1814年的法国战役中,在皇帝亲自指挥下他参加了多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但在3月9日的拉昂之战中,他所指挥的右翼法军被一片森林密布的丘陵地带与左翼的法军隔离开来了,在晚上的时候遭到联军的突袭,由于戒备疏忽,马尔蒙部陷入混乱之中,许多人和大炮被联军虏获。3月30日,在巴黎郊外的蒙特马尔特,马尔蒙顶住了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的进攻,尽管他最后被迫交出了巴黎,但他仍然率领军队回到了拿破仑一世的旗下。4月3日,皇帝最危险的敌人塔列朗与他会见,向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使他动摇了忠于皇帝的信念,于是决定离开这位将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挚友和恩主。马尔蒙投靠路易十八之后,当了议员,并担任了国王卫队的指挥。在百日王朝期间,他随国王流亡。再次复辟后,他是指挥皇家卫队的四名元帅之一。1817年被任命为大臣和议员。1821年他任第一军区司令。后来担任驻俄国大使。1830年受命镇压七月革命,但巴黎最终被占领,于是他流亡欧洲,最后定居于威尼斯。日,马尔蒙在威尼斯去世,享年78岁。马尔蒙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十分聪颖,他是一位卓越的战术家、组织者和管理者。即使他在作战中表现的十分沉着勇敢,但在萨拉曼卡和拉昂之战中也表现出粗心大意的一面。法国人从未忘记过他的背叛,他的&拉古萨&头衔也成为了不可靠的象征。 马尔蒙的成就 马尔蒙一生征战,即使了背叛拿破仑,但是依然不能抹去他给法国军事带来的深远影响。马尔蒙的成就最大莫过于瓦格拉姆会战和兹那姆之战,这两次战役为他带来了超高的声望,也因此被晋升为帝国元帅为他以后的军事生涯拉开了帷幕,马尔蒙的成就就是在这赫赫的战功中书写。马尔蒙1793年,拿破仑留意到了马尔蒙的军事能力,并因为性情相投和超高的军事领导才能成为挚友。马尔蒙追随拿破仑的时候立下了赫赫的战功,即使在拿破仑最落魄的时候也不曾离奇,一度成为忠诚的典范。但是,由于之后的背叛,马尔蒙成为了不可靠的象征。洛迪之战,马尔蒙展示了他的军事调度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带领他的军队内击毁奥军的许多工事,攻破敌军拿下关键的美多耳高地,使法军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损失。同年,马尔蒙在马耳他之战担任拿破仑的埃及远征军参谋,亲手夺下了圣约翰骑士团的军旗。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马尔蒙做为新成立的第一届议会的议员参与其中。马伦哥会战,预备军团处于严重的劣势之下,险恶的环境给军队的前行带了巨大的困难。但是马尔蒙却带领军队冲破重围以寡敌众,反败为胜创造了一个历史佳话,马尔蒙也因战功卓著晋升为少将。马尔蒙在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带领发过军队占领一个一个高地,成为拿破仑最得力的,是当时法国人心中的战神。马尔蒙的成就主要是体现在战功上,他作战中成熟冷静、勇敢。作为一个战术家他充分的发挥了他的军事领导才能,追随拿破仑书写下赫赫的战功。
/ / / / / / / / / / / / / / / / / / / /感谢您的提问,我们会通过短信的方式反馈您的问题答案,请注意查收!确定
咨询问题:请选择
您的称呼:
联系方式:
回访时间:
请认真填写,电话格式错误!
请等待工作人员与您联系。
拿破仑之二十六元帅, 贝尔纳多特,贝尔蒂埃,,布律纳,达武,圣西尔,,儒尔当,克勒曼,拉纳,勒费弗尔,麦克唐纳,马尔蒙,马塞纳,蒙塞,莫蒂埃,缪拉,内伊,乌迪诺,佩里尼翁,,塞吕里耶,苏尔特,和维克多。奥热罗 奥热罗日出生于巴黎,为佣人之子。1774年参军。在随后的16年军旅生涯中,曾在俄罗斯军队、普鲁士军队(1786年)和那不勒斯军队(1787年)中服役。1790年进入法兰西国家卫队。1791年加入雇佣军性质的“德国军团”。1793年被指控犯有叛国罪而被捕,但旋即获释,进入第十一轻骑兵团,并于6月26日获上尉军衔。日,所部全部转属比利牛斯军团。日,他在西班牙和法国边境转战,这时,他已经晋升为中校,并因赢得菲格拉斯之战(11.17-20)和罗萨斯包围战(11.21-)的胜利而闻名。1795年转入意大利军团任少将师长,并随拿破仑远征皮埃蒙特和伦巴第,在日,奥热罗率领9千余人的部队击败奥地利普将军的独立旅,攻占了险要的米里希摩峡谷,并在14日迫使普罗维拉投降。8月5日的卡斯蒂廖内之战中,受命与塞吕里耶师一起对奥地利维尔姆泽元帅的左翼进攻,由于其坚决顽强的作战受到了拿破仑的盛赞和奖赏。在法奥战争结束后,他奉命带着缴获的60面军旗回到巴黎,将其奉献给督政府。这位号称法兰西第一击剑能手和最善战师师长的将军很受欢迎,随后受命为维罗纳的军事总督。1797年7月成为巴黎第十七军区司令。为了推翻由保王党控制的议会,督政府任命有强烈雅各宾派色彩的奥热罗为军事司令来发动政变。日午夜,奥热罗下令所有部队按计划开赴指定地点,并在桥梁和主要街道设置了大炮。拂晓时,设在杜伊勒里宫的两院大厅被包围,包括皮什格鲁将军和巴泰勒米督政官在内的大批保王党人被投进监狱。奥热罗满以为改选出来的督政府中必然有他的位置,但是两院明智地估计了他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只是任命他为莱茵军团司令,由于手下有了12万大军,这位将军以为自己的地位已经与拿破仑匹敌,开始趾高气扬起来,站在督政府一边,对拿破仑横加指责。在的雾月政变中,时为500人议员的奥热罗坚决反对政变,因此在拿破仑掌权后,被派遣从事外交领事,实际上是被变相放逐。1800年在德国、1801年在荷兰任低职,又被迫于1801年10月退休。 1803年9月,奥热罗被重召入伍,指挥在大西洋港口贝央和布列斯特的战斗。日被授予元帅称号。日被任命为第七军(14000人)军长,率部以每天24英里的速度,急行军9天,穿过图林根山,控制了黑森林的出口,保证了的成功。日,率部赶至耶拿参加会战,并担任左翼,完全割裂了普鲁士霍恩洛厄军团与魏玛公路上三个萨克森旅的联系,切断了普军的退路,并全歼三个萨克森旅。在日参加埃劳会战,负责主攻,但其部队因为突然间的暴风雪迷失方向,被处于顺风位置的俄军炮火居高临下地轰击,部队基本被打散,其中14团全军覆没,奥热罗本人也受了重伤,因此回到其庄园长期休养。日被封为卡斯奇里恩公爵。1809年10月,被派到西班牙代替圣西尔元帅指挥第七军攻打赫鲁纳,由于守军在近半年的战斗中已经弹尽粮绝,遂于12月11日投降。曾在意大利以烧杀抢掠而著称的奥热罗指挥法军立即将赫鲁纳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全城火光冲天,血流成河。日被皇帝召至德国指挥第十一军(50000人)。1812年侵俄战争期间,担任柏林及法兰克福的总督及司令。1813年战役期间,他指挥第十一及第十六军,并亲率后者参加了瑙姆堡之战(10.9)和莱比锡会战(10.16-19)。在1814年战役期间为东线司令官并亲自指挥里昂防御,于3月16-20日率领徒有虚名的里昂军团(20000人)与联军发生一系列小规模作战。3月23日由于战败放弃里昂。在北上巴黎的途中,他遇到皇帝,直言不讳地指责“陛下的狂妄野心断送了法国的前程,也使无数士兵做了无谓的牺牲”。波旁王朝复辟后,他归附王朝,任第十九军区司令,并成为法国贵族。百日王朝期间被皇帝谴责为叛徒。1815年,由于在军事法庭上投票认为内伊元帅无罪,被削去爵位并撤职。遂退役回到沙托城堡的庄园。并于日卒于斯地,享年59岁。 奥热罗身材高大,令人生畏,是一位勇敢和精力充沛的指挥官和颇有计谋的战术家。尽管他治军严格,但仍然得到部属的喜爱。他更适宜于在前方率领一个师冲锋陷阵,而不是率领一个军在后方出谋划策。 贝尔纳多特
贝尔纳多特 贝尔纳多特于1763年出生于波城,是一位律师的儿子。1780年参加陆军,历任中校(1791年11月)、上校(1792年)和准将(1793年后期)。日,在弗勒吕斯之战中,为儒尔当将军战胜奥地利-荷兰联军立下汗马功劳。年在儒尔当手下作为师长转战德国,后被派往意大利,在那里遇到了拿破仑,并于1797年在其手下服役,他的部队训练有素且纪律严格,在冰天雪地的严冬翻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仅用了10个小时。月作为大使被派往维也纳。他的外交手段十分强硬,当意大利发生反法暴动时,曾经统治过意大利的奥地利人十分兴奋,扯下了大使馆的法国国旗,贝尔纳多特当即离开奥地利,害怕两国关系破裂的奥地利政府只得屈服,放弃一切在暗地里支持意大利人的行为。 贝尔纳多特于1797年11月-1799年6月出任莱茵军团司令,参加对奥地利的进攻。3月16日率部强渡塔利亚曼托河。19日冲击格拉迪斯卡要塞失利,援军来到时迫降要塞守军。1798年与拿破仑兄长约瑟夫&拿破仑的结婚(这让他在法兰西帝国飞黄腾达)。月升任国防大臣,工作富有成效,很快组建了一支10万人的新军。但由于他的平民出身以及与雅各宾派有接触,又被迫辞职。当拿破仑从埃及潜回时,他敏锐地感觉到其政治野心,准备以临阵脱逃的罪名逮捕他。在发现拿破仑的势力太强大后放弃,在雾月政变(日)期间保持中立。1800年1月,被任命为参议员。4月,就任西方军团司令。1803年1月任驻美大使,但由于同英国的战争爆发,处于安全考虑,未能成行。日被授予帝国元帅称号,时年41岁。1806年封为蓬特-科沃亲王(蓬特和科沃是那不勒斯王国境内原属教皇的两处飞地)。 第二次法奥战争爆发时,贝尔纳多特作为第一军军长,正率部驻扎德意志的汉诺威。为了对部队的调动保密,他谎称要回法国,当部队到了后,他又宣称是来接管防务,在严格的欺骗和保密措施下,盟国情报人员根本无法得知法军的真正动向。在乌尔姆会战中,和第三军、巴伐利亚军一起抢占伊萨河,防止俄军增援乌尔姆。但在追击奥地利-俄罗斯联军时,他犯了一个愚蠢的政治错误(也有人认为他是故意的),为了争取时间,他满脸抱歉地率军强行从敢怒不敢言的中立国-普鲁士的安斯巴赫候国的领土上越过,这让柏林很不愉快,一旦普鲁士参战对法军将是灾难性的,还好普鲁士人决定看看会战结果再说。日,贝尔纳多特率第一军(1.5万人)作为总预备队参加了奥斯特里茨会战,他们参与了最后的进攻。虽然会战很激烈,但第一军损失微不足道,这归结于贝尔纳多特谨慎(过于谨慎)的指挥。 1806年夏,贝尔纳多特奉皇帝的命令,&言语恳切,带着和平诚意&地占领了普鲁士科堡附近的所有要地,战争爆发后,迅速地占领了安斯巴赫。但在耶拿-奥尔斯塔特会战(1806年10月)中,却十分迟缓,而且虽然距两个战场都只有7英里远,却无所作为,两次战斗都没有参加,并致使第三军陷于苦战,但因为他是皇族成员,皇帝不愿败坏皇族的名声,他才免于被军事法庭处罚。11月7日在特拉德迫降普军布吕歇尔部。日,他率第一军(2.5万人)在默林根之战中战胜俄军本尼格森部(6.3万人),阻止了俄军的进攻,从而得以将攻补过。6月4日参加泰特-阿伦施泰因之战负伤而去职。伤愈后担任驻汉堡的军区司令。1809年3月担任德意志军团第九军(萨克森军,1.8万人)军长,参加(-6日)。在战斗的第一天,位于法军阵线中部的贝尔纳多特所部不但没有攻下任何敌人阵地,反倒被奥军逐出了自己的出发阵地,狼狈逃回;第二天,担任右翼的贝尔纳多特再次被击溃,这让皇帝非常恼火,贝尔纳多特在会战后被撤职,于8月返回巴黎并受命指挥部队防御英军在瓦尔的登陆。9月24日被皇帝传召至维也纳并解除职务,从此赋闲。 日,贝尔纳多特被瑞典人选举为亲王和摄政。10月20日,改信路德教并在瑞典登陆。他努力使瑞典保持中立(尽管于英国进行名义上的战争),直到对此不满的拿破仑一世派兵于1812年1月占领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亚。1812年4月同俄国结盟;月同英国和普鲁士结盟。在1813年5月的&解放战争&中,率领瑞典远征军进入德国北部参战。他把因为和拿破仑一世意见不和而把流亡美国的法国名将莫罗请来担任沙皇的首席军事顾问,并根据法军的特点,和莫罗建议联军专门攻击法国元帅们指挥的部队,当拿破仑赶来时,便撤退;这个建议奠定了1813年战役的胜局。8月23日,贝尔纳多特指挥联军北路军团(普军7.3万,俄军2.9万,瑞军3.9万)在大贝伦打败乌迪诺元帅的6万法军,将其驱逐到柏林以南;9月6日又在邓尼维茨大败内伊元帅。10月16-18日,继续指挥北路军团参加莱比锡会战,他说服萨克森人叛变,从而严重打击了法军的士气,让其崩溃。1813年12月-1814年1月入侵法国的盟国丹麦,迫使丹麦将挪威割让给瑞典。后来又参加了1814年法国战役,不过作用不大。百日王朝期间,因为英、奥等国在1814年反对让他继拿破仑任法国之王,拒绝加入第,仅于1815年春占领挪威。日成为瑞典国王,称查理十四世,其统治温和宽松。日在斯德哥尔摩因为中风去世,享年81岁。 贝尔纳多特个子很高,一头黑发,黑色的眼睛,目光如炬,带有一点摩尔人的血统,外貌让人觉得他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内在却是足智多谋而富有野心。在年轻时代,贝尔纳多特是一名著名的共和派人士,在其手臂上刺有&暴君亡&。作为指挥员,其指挥手段变化多端。但因为对拿破仑一世发动的战争不甚积极,所以表现平平,但是在1813年战役中表现出色。他是一位温和的统治者,为瑞典的现代化做出了许多贡献。 贝尔蒂埃
贝尔蒂埃贝尔蒂埃于日出生于凡尔赛,是一位地质工程师的儿子。他天生就有杰出的地理和数学才华。日,年仅13岁的贝尔蒂埃成为地质工程师。1770年他加入陆军。年,随罗尚博将军的志愿军开赴美洲,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年任罗尚博以及拉斐特将军的参谋和测量官;因为和拉斐特(保皇派)的私交,他于1792年8月被共和国政府免职。后赴西部参加平定保皇派的叛乱,四个月后因为其贵族血统被革职。由于军事人才奇缺,再加上极左的雅各宾派的倒台。1795年3月他被提升为准将,担任意大利军团司令克勒曼将军的总参谋长。日,晋升少将,继续担任意大利军团的新司令-拿破仑将军的总参谋长。他伴随拿破仑参加了所有的意大利战役,两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拿破仑评价说:&他工作非常积极,每次我实地勘察和外出巡视他都陪侍左右,而又从不耽误自己的公务……他具有一个优秀参谋长的一切素质&、&他很会识图,通晓一切侦察手段,总是亲自发布命令,对于较为复杂的部队调动都能指挥自如、有条不紊&。而在外人看来,贝尔蒂埃最能让拿破仑欣赏的地方是他&在拿破仑的面前总象矮了一截&。1797年12月,拿破仑返回巴黎,任命他为意大利军团司令。这年圣诞节罗马发生反法暴动,为督政府提供了使意大利革命化的借口。贝尔蒂埃立即率部进攻罗马。日,法军进入罗马,贝尔蒂埃宣布结束教皇的行政权力,恢复罗马共和国。贝尔蒂埃在罗马聚敛了巨额私人财富,并向土伦送去了大宗款项以装备远征埃及的舰队。他在写给拿破仑的信中直言不讳:&你派我到罗马来,就是委任我当征讨英国的财务长官,我将设法让国库充实起来&。1798年7月-1799年8月,作为拿破仑的总参谋长,转战埃及,后随拿破仑返回法国。日雾月政变后,任陆军部长,后兼任预备军团司令,很快组建了60000人的预备军团。并作为实际上的总参谋长参加了第二次意大利战役。日,在马伦哥之战中负伤。日,成为帝国的十八位元帅之一,时年51岁,是现役元帅中年龄最大的。1805年团总参谋长。1806年封为德-纽查特尔亲王。1807年8月辞去陆军大臣职务,将其全部精力用于军队。1809年奥军入侵法国的盟友巴伐利亚时,贝尔蒂埃代理大军团司令,由于拿破仑一世不在,缺乏决断能力的贝尔蒂埃惊慌失措、手忙脚乱,一度使法军颇为被动。但在回到参谋长的岗位后就恢复了常态,为拿破仑一世制定了华沙作战计划,为自己挽回了名誉。月,在莫斯科撤退中,组织有方,保持了部队的有序后撤。在1813年战役中,立下不少功劳,但渐渐对战争感到厌倦。日,在布列讷堡之战中负伤。4月11日,加入&谋叛&一方迫使拿破仑一世退位。从而得到波旁王朝的表彰,任路易十八的侍卫长。百日王朝期间,他护卫路易十八出逃,后到巴伐利亚旅行。他拒绝了拿破仑一世要其复归的请求。日,在班贝格坠楼身亡,时年62岁。 贝尔蒂埃是一位值得仿效的参谋长,一位繁忙、有效而不知疲倦的人。他是司令部勤务机构的奠基人,所制定的有关司令部勤务机构的原则,后来几乎被欧洲所有国家的军队所采用;历史上最出色的德国参谋部,即以贝尔蒂埃的参谋部为蓝本。但他不适合独立指挥作战。关于他的死,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愧疚而精神失常,但也有人认为是谋杀。
贝西埃贝西埃日出生于吉耶讷卡赫尔斯地区附近的普赖萨克,是一个外科医生之子。服役于东比利牛斯军团22兵团(精于射击的骑兵部队)。在路易十六的护宪军任上尉时,于日遇到暴动,大批瑞士护军被杀,他大难不死。后在比利牛斯军团中当兵。1793年重新升任军官。1794年升骑兵上尉。1796年6月任拿破仑私人卫队指挥官。9月4日参加罗维利图之战后升少校。日,在里沃利战役中任拿破仑的卫队长,表现出色。这支卫队名为&向导者&,不仅担任警卫,而且常使用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和时机。1798年4月升任上校,并随拿破仑参加,并在日-5月20日的阿卡包围战和7月25日的阿布基尔战役中因其高超的骑兵指挥才能闻名。1800年任近卫团骑兵指挥官。6月14日参加了马仑哥之战,表现出色,不久任&半岛卫队&准将司令,时年32岁。1802年9月升少将。日被封为帝国元帅和帝国骑兵卫队上将,时年36岁(看来,当时法国的元帅不是军衔,而是一种荣誉称号,授予元帅者另有军衔)。日率近卫军(6000人)参加了奥斯特里茨战役,成功地阻击了俄国近卫骑兵,使俄军最精锐的近卫军几乎全军覆没,指挥官瑞普也当了俘虏。日和勒费弗尔元帅一起指挥近卫军(12000人)参加耶役,在中将普军霍恩洛厄军团击溃,并席卷了赶来增援的吕谢尔军团。-8日的中,率近卫军不断打退哥萨克骑兵的反冲击,当俄军在一天激战后阵线动摇时发动了决定性的攻击,近卫军慷慨激昂地冲上前去,同俄军拼刺刀,他们满腔怒火、所向无敌,最后击败了俄军。6月14日率近卫军作为预备队参加弗里德兰战役。曾短期任驻符腾堡大使。日在西班牙蒙战役中,指挥一个临时编成的军-包括11000名步兵和1500名骑兵-打败了斯和布莱克将军指挥的28000名西军,西军损失7000余人,而法军仅有70余人战死、300余人受伤。曾任第二军军长,但不久被苏尔特元帅代替,改而指挥骑兵。1809年第三次法奥战争中任骑兵预备军军长(9000人)。日-21日参加阿斯派因.埃斯林战役。7月5-6日的中,亲自率领重骑兵师冲锋并首先突破奥军防线,为战胜敌人建立了殊勋,但自己也在激战中负伤。1810年指挥驻守巴黎,后到西班牙战场,在马塞纳元帅指挥下参加了-5日的.德奥尼奥罗之战。博罗季诺战役中,说服拿破仑不动用最后的预备队-近卫军,此举遭人非议,认为丧失了消灭俄军的战机,但在10月-12月从莫斯科撤退时,这支唯一完整的精锐担任后卫掩护,功不可没。随后作为近卫骑兵军军长参加德国战役。日,作为法军中路纵队的前卫刚刚渡过萨勒河就与俄普联军的前哨遭遇,这本来是一场小战斗,但战斗刚开始,贝西埃就被一颗炮弹击中,不幸身亡,年仅45岁。 贝西埃是一位可靠、精力旺盛的将军;对拿破仑忠心耿耿。他虽然仅有一次成功地独立指挥作战的经历,但无疑是那个年代最好的骑兵指挥官之一。
布律纳布律纳日出生于布里夫拉贾亚尔德,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布律纳在巴黎曾作过一段时间的打字员和作家,结识了丹东等革命领导人,从而成为坚决的共和政体支持者。1789年,年仅16岁的布律纳参加了国民自卫队并被选举为上尉。1791年他在塞内和奥塞步兵团第二营中任少校。1793年在北方军团服役期间,被提升为准将,时年20岁。在该军团,他负责清除反革命。后被任命为波尔德奥克斯兵营司令,以威慑当地亲保皇派的居民。1796年,被派往意大利军团,并在马塞纳将军手下参加了11月15-17日的里沃利之战。作为师长,他在意大利战役中功勋卓著,被晋升为少将。1798年,瑞士发生反对伯尔尼寡头的起义,为法国提供了干涉的借口。布律纳受命指挥海尔维齐奥军于1月入侵瑞士。他很快打败了瑞士中部各州的雇佣兵,缴获130门大炮和60000支步枪。接着,他照国政体,把中央集权制强加于原来处于分散状态的瑞士联邦,又将日内瓦并入法国,并掠夺了价值2350万法郎的财物充实法国国库。1799年1月,他被任命为驻荷兰陆军总指挥,并指挥阻击英俄联军的战斗。8月27日,他成功地将联军阻止于赫鲁特-凯滕,但于9月10日战败。9月16日,英国约克公爵率联军35000人进攻贝尔根,布律纳率领法-巴达维亚军队22000人迎击。9月19日,联军的攻势被挫败,损失4000人;法军伤亡3000人,缴获了20门大炮和200面军旗。史称第一次贝尔根之战。10月2日,两军在贝尔根附近的滨海埃赫蒙德再次会战,各损失2000人,史称第二次贝尔根之战。10月6日,卡斯特里克姆之战,联军战败,损失3500人;法军损失2500人。约克公爵认识到他无法将法军逐出荷兰,于是从海上撤走,荷兰归法国所有,并在10月18日的阿尔克马尔会议上得到确认。当时,儒尔当在比利时;马塞纳在瑞士,都确保了法国的利益和莱茵河国界,三人被并称为功臣。1800年初,受命指挥旺代的西路军,后于7月指挥在第戎的预备役第二军团。8月接替马塞纳任意大利军团司令。开始,他取得了些许成功,但在通过明乔河时,由于犹豫不决,险些使杜邦师遭到灭顶之灾;只是由于絮歇将军的及时赶到,厄运才未发生。拿破仑曾评论此事说:&意大利战役表现了布律纳天才的局限性。&,不过,他还是成功推进到波尔萨诺,战败的奥军不得不签订停战协定,退出。1801年当选国会议员。年任驻土耳其大使,这实际上是&外交放逐&,因为布律纳是有名的共和派将领,拿破仑不想让他干扰自己的登基。在土耳其,他接到了授予其帝国元帅的消息(时年41岁),他没有象莫罗那样起来反对帝制,而是默默接受了既成事实。1804年5月,被任命为荣誉军团官员。1805年任海防陆军总司令,统帅由奥地利前线各团第三营组成的佯攻部队,以牵制和阻遏英军。1806年任汉塞蒂克城的总督。1807年率领一个军围攻保卫波罗地海边的柯尔贝格要塞,普鲁士的格奈森瑙将军拼命抵抗,最后被迫投降。7月,进攻瑞典的波美拉尼亚省,由于帮助瑞典的英军被抽去攻打法国的盟国丹麦,瑞典军队在之战被布律纳打败,法军于8月占领了波美拉尼亚。由于他在封锁英国人的海上贸易中失利,加上他对帝制的反感情绪,拿破仑一世解除了他的职务。后来,参加了法国的啤。1815年百日王朝期间,被任命为比利牛斯军团司令(实际上只辖一个观测军),以防御西班牙军队。7月,得知拿破仑一世退位的消息,在土伦向联军投降,随后赴巴黎。8月2日,在阿维尼翁被愤怒的人群包围。这些人指控他是杀害1793年暴动的保皇党军队俘虏的凶手。在当时,他是押送犯人军队的一员,但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他参与了屠杀。不幸的是,人们抓着他游街示众,并残忍地将他撕成碎片,其遗体被抛入莱茵河,时年52岁。据说他死时口中喃喃说道:&仁慈的上帝!我在战场上,不料却死于此地&。布律纳是帝国元帅中下场最惨的一位,他的结局是当时反动势力复辟后对拿破仑支持者的疯狂报复的写照。 布律纳作为指挥官,缺乏训练和专业知识,经验不足,不过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位勇敢、无畏和纪律严明的军人。拿破仑一世曾评价他说:&尽管这位将军有最大的勇气和巨大的决心指挥一个旅,但他似乎不适宜于指挥一支军队。&现在法国人把&阿拉布律纳&当作&一败涂地&的代名词,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达武 达武达武于日出生于勃艮第省的安诺克斯城,他的父亲简&弗朗索瓦&达武是皇家骑兵的军官。由于出身军人世家,达武从小就进入家乡的军校,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如击剑、射击、骑术等等,但是家道中落,连马都买不起。日,年仅15岁的达武告别父母,进入布里埃纳军事学校学习,而一个月后,对他影响了一生的拿破仑从这里毕业了。1788年达武毕业后,进入其父亲的团中任少尉。1790年,身为贵族的达武因为参与反王朝的起义而被拘捕。1791年获释后,升任第三志愿军营的中校营长。日率该营参加了内尔温登之战。8月因故被迫离职。1794年恢复现役,于年间在莱茵军团中指挥一个骑兵旅,这时他的军衔是准将,年龄是25岁。日在曼海姆之战中被普鲁士军队俘虏,经交换获释。日,受好友德塞将军的推荐,达武被拿破仑召入远征埃及的队伍。在埃及,他指挥骑兵旅参加了7月21日的金字塔会战,表现出色。日,德塞将军率领的5000名法军在萨姆胡德与13000名埃及军队遭遇,达武在敌人被法军的拖得筋疲力尽后率领骑兵突然而猛烈地突击,将其彻底击溃。2月12日,达武独自率领第22团和第15龙骑兵团在提弗再次击败埃及骑兵。7月25日又参加了阿布基尔会战。由于拿破仑的回国和继任司令克莱贝尔将军被暗杀,远征军处境困难,最后向英国投降,条件是允许法军回国。1800年,法军在返回法国途中被英国海军扣押,达武等将领在一个月后获释。7月3日晋升少将,受命指挥意大利军团的骑兵。1801年7月升任骑兵总监和近卫军指挥官。这些突如其来的恩宠据信与德塞将军在中的阵亡有关,拿破仑以此来表达对德塞的怀念。1803年负责在布卢杰斯训练新兵。日,34岁的达武被拿破仑一世晋升为帝国元帅和近卫军司令,他是所有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 1805年8月,帝国与第三次反法同盟的战争爆发,达武作为第三军(33000人)军长随皇帝进攻奥地利军队,参加了对乌尔姆奥军的包围战。11月8日在玛丽亚米尔之战中担任右翼,为作战胜利立下了殊勋,之后负责与第八军一起镇守维也纳。12月1日,在接到命令后,经过连续36个小时的强行军从维也纳赶到144公里以外的奥斯特里茨,充任右翼的预备队。在12月2日的决战中,当由第四军担任的右翼被俄将布霍夫登突破之后,达武率部向联军的左翼反复冲击,遏制了联军侧击的企图。双方(法军约1万人,联军33000人)在几个小村子里展开拉锯战,达武巧妙的让少数散兵躲在村庄里骚扰,在村庄之间构成交叉火力,当敌人散开时再从侧翼发动反击,这种布置吸收了联军的每次冲击。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驻守普高地的柯罗华特按耐不住,率25000名奥军冲下高地,企图联合进攻法军右翼。皇帝立即命令苏尔特元帅占领了这个高地,将联军分割成两半而且使其腹背受敌,在其他联军溃败后,达武和其他法军部队夹击左翼联军,将其彻底击溃。在1806年的普鲁士战役中,普王和总司令布伦瑞克留下两个军团在耶拿被拿破仑一世亲率的法军痛击,自己却率领主力从爱尔伏特和魏玛向北撤至奥尔施塔特,这时已经占领了瑙姆堡的达武军奉命前往耶拿以北的,威胁敌军左翼。恰好在14日6时,达武先头部队古丁师抵达奥尔施塔特东北的汉森豪森村,遇上了普军主力的前卫施美陶步兵师和布吕歇尔骑兵师。古丁师立即构成方阵,集中火力打退了普军的4次冲击。10时许,双方的后续部队先后赶到,但普军有58000人,而法军仅有27000人,达武部队处境危急。幸好普军呆板的密集型&&在达武军灵活机动的火力杀伤下屡屡受挫,而其总司令布伦瑞克又极不冷静,竟然亲率一团掷弹兵冲锋,,结果被子弹击中双眼,造成致命重伤,被抬出战场,师长施美陶和指挥骑兵的威廉亲王也先后阵亡,没有有效指挥的普军各师各自为战,很快处于不利地位,普王只得下令向魏玛撤退。在撤退途中,又正与遭到缪拉元帅追击的耶拿战场上的残兵迎头相撞,两股败军合在一起,仓皇溃逃。达武军共消灭普军15000余人,缴获了115门大炮,自己损失7000余人。这次胜利之后,他的第三军被认为是法军的精锐部队和中坚力量。12月26日,达武军和苏尔特军、奥热罗军一起进攻坚守戈维明的俄将,由于没有统一指挥,虽然经过一天激战终于迫使俄军放弃了阵地,但法军损失也很大。-8日,在会战中,当法军遭到俄军重创时,达武军克服了风雪的阻挠,成功地迂回到敌人左翼完成包抄,使俄军受到夹击;但自己也遭到俄军和莱斯托克的8000名增援普军的夹攻。最终,法军的意志战胜了敌人的意志,午夜之后,失去信心的联军撤退了,达武又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自己也受了伤。6月,达武军和一、四、五、八军一起挫败了俄将巴格拉季昂的攻势,压挤他们退进海尔斯堡要塞,接着和第四军一起迂回俄军右翼,迫使俄军放弃了多年经营的要塞。7月7-9日,经谈判签署《蒂尔斯特条约》后,达武被封为华沙大公国军政总督,他对当地居民很严厉,而且向他们征收重税,使波兰人对他抱有极大的敌意。由于达武在作战中的坚韧顽强,被士兵们称为&&,皇帝也没有吝惜对他的褒奖,在1808年3月,封他为奥尔施塔特公爵。 日,奥地利乘法国被西班牙拖住了手脚之机入侵法国的盟友巴伐利亚,第四次对奥战争爆发。为了避免达武军(45000人)和巴伐利亚军在会合之前被各个击破,皇帝命令达武沿多瑙河右岸撤退,但达武在接到命令的次日才开始行动,结果与奥军前卫遭遇并发生激战,幸亏奥军主力未能及时跟进,达武得以逃脱一场灭顶之灾。4月21日,奥军主力对在雷根斯堡和埃克缪尔之间的达武军和巴伐利亚军发起全面进攻。但该地区丛林密布、河谷纵横,易守难攻。奥军虽兵力占优(66000人),但只能零星地投入兵力,结果达武不但守住了阵地,还巧妙地适时反击,了奥军。4月22日,法军援军赶到,达武发起反攻,将奥军完全击溃。这次战斗法军仅损失5200人,奥军却损失了1万多人。在7月5-6日的瓦格拉姆会战中,达武军担任右翼,渡过鲁斯巴赫河,在包抄了整个奥军左翼之后,向奥军结合部瓦格拉姆合围,配合主力将奥军击败。为奖赏其功勋,8月15日,皇帝封其为埃格缪尔亲王。1810年,达武任莱茵军队司令及地区总督,他严格执行了皇帝的,甚至连皇帝的密友布里昂的投机倒把他也不留情,致使其被撤职,赃款被没收。1811年,虽然达武极力反对征俄,皇帝还是任命他担任易北河第一军(70000人)军长,作为远征俄罗斯的先锋。虽然达武军两度切断巴格拉季昂军团的退路,但由于负责配合的威斯特伐利亚国王热罗姆(皇帝的幼弟)的无能,使得俄军逃脱,皇帝遂任命达武指挥整个右侧卫军,而热罗姆由于不愿屈居达武之下而弃军回国。由于俄2个军团集中到了斯摩棱斯克,8月15日,达武军开始进攻该城。战斗十分惨烈,双方都损失惨重,最后,俄军于17日撤退,法军占领了斯摩棱斯克,但是俄军炸掉了城内的军火库并纵火烧城,法军付出重大代价只是占领了一座空城。8月19日,法军在瓦卢迪诺追上了俄军巴克莱军团,双方激战终日,由于断后的朱诺将军贻误了战机,使得遭到重创的俄军又逃走了。9月5日,缪拉元帅的骑兵前卫在博罗迪诺村遭到俄军阻截,位于法军右翼的达武随即赶到展开强攻,于夜幕降临时拿下了俄军左翼的支撑点舍瓦尔季诺棱堡,皇帝把它作为了自己的指挥所。虽然达武建议大纵回包抄俄军较弱的左翼,但皇帝担心俄军溜走而决定正面进攻,命令达武军和内伊军正面进攻敌人左翼的谢苗诺夫斯卡亚棱堡群。在9月7日的血战中,虽然法军相继攻占了一线和二线阵地,但损失惨重,达武自己也负了重伤,这场消耗战得不偿失。10月24日,俄军向头天晚上被法军占领的小雅罗斯拉维茨进攻,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该城八易其手,最后,达武率领两个师赶来增援,最终占领了城市。由于皇帝拒绝了达武提出的经南部产粮区撤退的建议,法军在原路返回时除了与俄军进行不断地战斗,还遭受到饥饿、疲劳和严寒的折磨,减员严重,而指挥后卫的达武军作为全军之翘楚仍保持着战斗力,多次抵挡住俄军的追击。11月3日,达武军在维亚济马被包围,在军团和波兰军团的救援下,达武指挥部队对俄军形成反包围,迫使其撤离大路,并与其激战10个小时,保证了法军辎重的撤离,此后将后卫指挥权转交内伊元帅。11月16日,克拉斯诺耶之战,由于法军分散在各居民点休整,结果后卫被俄军分割包围,走在最后的内伊军几乎全军覆没,皇帝指责达武未能及时救援,将他撤职,直到1813年德国战役期间,才再次被起用,重新担任第一军军长,不久又改任第十三军(3万人)军长,并负责收复被圣西尔元帅轻弃的汉堡。正在德累斯顿与普军对峙的达武接到命令,立即撤出了萨克森首都,但他走前炸毁了易北河上的桥梁。这惹恼了皇帝,因为保留桥梁可诱敌深入,为此达武遭到了皇帝在信中的责骂。在这里,达武毫不留情地贯彻执行了皇帝的命令:城市的财富被有计划地榨取;随后就把2万人驱逐出境,首先是青壮年,说他们危险,然后是老弱,说他们无用(据说有很多人因为冻饿而亡)。这个一度繁华的商业中心,变成了法国在北德意志的主要要塞,法国和丹麦把希望寄托于它,而一切爱国的德意志人则受它的激发而复仇之心更加强烈。在抵挡了联军长达一年的围攻之后,他收到了皇帝退位的消息,在路易十八的使者格兰德将军的劝说下,他交出了城市,隐退回到自己的庄园。百日王朝后又恢复现役。3月20日-7月8日,出任国防大臣兼巴黎防卫总司令(6月21-7月8日),在皇帝退位之后被迫撤出巴黎,退向卢瓦尔河。但在此之前,他要求联军保证不追究皇帝以及追随他的将领们,否则决不妥协,即使巴为灰烬,联军和波旁王朝不得不同意他的要求,但并未遵守诺言。王朝复辟后,达武被剥夺了贵族称号,监管流放至卢维耶。当然,因为他在军队中的巨大威望,也无人该对他下毒手。1819年3月,由于乌迪诺元帅求情,他被恢复贵族称号。日,达武病逝于巴黎,享年53岁。 达武貌不惊人,个子矮小,没什么架子,喜欢跳华尔兹舞,从不厌倦。他外表沉静,做事一贯勤勉踏实,内里其实多才多艺。在战场上,他是一位冷静、坚定、灵活和富有成效的指挥员和管理者,也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和出色的战术家。尽管他脾气暴躁,但仍能细心地关心下级,因而赢得了士兵的爱戴。他是拿破仑最有能力的将领,从未战败过,而且对拿破仑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圣西尔圣西尔 日,生于图尔一制革工厂主之家,大革命开始时,正在巴黎学艺术。1792年志愿进入巴黎轻骑兵旅服役,不久升任上尉团参谋。1793年升为少校,不久又任将军助理。1794年先后晋升上校、准将、少将。他先参加了莱茵军团的三次战役,后于1795年转入梅塞勒军团。10月29日,在美因茨包围战中起了主要作用。1796年任军长,组成缪拉将军的左翼。1798年在罗马服役.1799年转入多瑙河军团,参加了3月25日的施特卡赫之战。后转入意大利军团,在朱伯特将军手下任职。指挥右翼。因在诺维之战(8月15日)中表现出色,授骑士荣誉勋章,并担任热那亚总督。1800年隶属莱茵军团,指挥中央部队。5月3日的英根之战中,他及时赶到,从而赢得此战的胜利。5月9日的拜勃拉赫之战中,再立新功,打败了卡里将军率领的奥地利军队。1800年被任命为议员。1801年任入侵葡萄牙军队总指挥。年任驻葡萄牙大使。1803年末任那不勒斯军中将司令。1804年升上将。1805年任预备第一军军长。同年末,在意大利同查理大公作战。11月24日在威尼斯之战中迫使奥军罗昂将军的一个军投降。1807年在苏尔特元帅指挥的军里任师长。6月10日,参加了海尔斯堡之战。1808年因为在西班牙获胜被封为伯爵。被派至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指挥第七军,以完成皇帝的使命:保护巴塞罗那。为此,他率领12000名法军于11月7日去攻打有3000余名西军守卫的罗萨斯,由于西班牙人顽强抵抗,12月5日始予攻占。12月17日,又攻下卡尔达杜城。12月21日,在莫林斯德尔里之战中取胜。日,又在埃圭拉达之战中取胜,6月6日包围了赫鲁纳,这是西班牙东北部的一个小城,邻近法国边境,法军曾于1808年两次攻城,皆告失败。圣西尔派韦迪埃将军攻城,自己负责切断增援。7月2日,守军拒绝了法军提出的谈判要求。3日法军开始进攻。由于久攻不下,韦迪埃和圣西尔发生激烈争吵后一气离职。圣西尔本打算将守军困死,但耗费了四个月还未破城,拿破仑一世震怒。于10月5日将他免职。为此,圣西尔愤怒异常,以至于接替他的奥热罗元帅还没有到,他便离开了西班牙。皇帝遂将他流放至他的庄园。1811年,被任命为议员。1812年作为第六军军长参加远征俄国之战。在普罗图斯之战(8月17-18日)中,在负伤的情况下,坚持指挥,最终获胜。因此功被授予元帅权杖。但在第二次普罗图斯之战中,因战败辞职。1813年任第十四军军长兼德累斯顿总督。11月得到莱比锡战败的消息后率部投降。1814年6月获释后投靠波旁王朝。1815年任陆军大臣兼第十二军区总督。1816年被授予圣路易斯大十字勋章兼任第十五军区总督。月任海军大臣兼殖民大臣。1817年9月重任陆军大臣,在这一职位上,他工作十分出色,重建了24万人的法国陆军。1817年被封为侯爵。1819年退役。日去世,享年66岁。 圣西尔是优秀的野战指挥员和战术家,富有勇气和洞察力。但不关心部下,为保全自己的荣誉不择手段。 格鲁希
格鲁希格鲁希日生于巴黎附近的维莱特城,他的父亲是一位候爵。作为贵族子弟,他14岁就进入位于斯特拉斯堡的炮兵学校学习,1781年毕业后被授予炮兵中尉军衔。不过他对炮兵不感兴趣,在1784年想法转入了国王禁卫军的骑兵。大革命爆发后,由于他的贵族身份,他失去了军官资格,被迫在家里过了几年平民生涯,但他显然并不愿意过平淡的生活,在1792年法国大扩军时期,他重新加入军队,在阿尔卑斯军团中任炮兵军官。1793年参加平息了法国南部旺代省的保王党叛乱。可是不久就又因为他的贵族身份而被迫辞职。1794年再入军队。1795年他在由奥什将军率领的西路军参谋部中任职,参与平息了英国支持的半岛叛乱。1796年在奥什手下参加入侵爱尔兰的战争,试图通过支持爱尔兰独立来打击英国,但没有取得成功。1799年在意大利作战,任意大利军团司令莫罗将军的总参谋长。日在著名的诺维之战中受伤被俘。获释后,指挥莱茵军团(司令莫罗)的一个步兵师,参加了日的霍恩林登之战,大胜奥地利人。大约在年间晋升为将军。在第二次法奥战争中,率一个师参加了乌尔姆会战。-8日,参加艾劳之战,格鲁希在此战建立了殊勋。6月14日又参加了弗里德兰会战。后任西班牙军队骑兵总指挥兼马德里总督。1809年,他在欧仁亲王手下参加意大利战役,负责指挥第一龙骑兵师。6月14日,他率该师参加拉比之战,立下赫赫战功。7月5-6日,在达武元帅手下参加瓦格拉姆会战。俄国战役中,他在欧仁亲王手下,指挥第三预备役骑兵军团参加了有决定性意义的博罗迪诺会战。接着相继参加了小雅罗斯拉维茨(10.24-25)、克拉斯诺耶(11.17)、别列津纳河(11.27-29)等战斗。由于在俄国的恶劣环境中健康受损,格鲁希未能参加1813年的德国战役,但在1814年法国战役中,格鲁希作为骑兵指挥官参加了大部分战役。波旁王朝复辟期间,格鲁希被任命为监察长,百日王朝期间,格鲁希又为拿破仑服务。日,因为镇压了保王党在南部的叛乱,格鲁希被授予元帅权杖,时年48岁,他也是拿破仑所晋升的最后一名元帅。格鲁希先是指挥北方军团的骑兵军,后来指挥北方军团的右翼(第三、四军和第一、二骑兵军共3.3万人)参加了6月16日的利尼之战和6月18日的瓦夫尔之战。由于格鲁希既未能支援数英里之外的皇帝在滑铁卢的作战,又没能阻止皇帝让他追击的布吕歇尔军团支援威灵顿的英荷联军,从而加速了皇帝的战败。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后,格鲁希为避免遭受政治迫害而流亡美国,这个决定无疑是英明的,没有出国的元帅们都遭到了迫害,其中内伊元帅更是丢掉了性命。1821年,格鲁希被赦回国,日,法国政府恢复了他的元帅军阶,次年,格鲁希进入贵族院。日,格鲁希病逝于巴黎,享年80岁。1873年,他的回忆录经其孙G&德&格鲁希编辑整理后出版。 格鲁希作为骑兵指挥官是勇敢果断的,夺取了许多作战的胜利,但在需要独立指挥作战和指挥大型战斗时,格鲁希显然缺乏魄力和信心。拿破仑一世对格鲁希在滑铁卢的失误并没有过分指责,因为他知道格鲁希的弱点,把一半主力交给从来没有独立指挥经验的人率领显然是不谨慎的;同时,拿破仑也认为他未能给予格鲁希以明确的指示,但格鲁希缺乏主动精神却是其自身的缺陷。 儒尔当
儒尔当 儒尔当于日出生于利摩日,是一名外科医生之子。日,16岁的儒尔当在雷岛兵站入伍,加入欧克塞尔团,并作为志愿军赴美参加美国独立战争。1782年返回法国后被解除兵役,一度成为布商,从事小本经营,背负行囊沿街叫卖。1789年7月,大革命开始后加入国民自卫队。1791年10月当选为中校,时年29岁。日参加。在11月18日的内尔温登之战中表现突出。1793年5月晋升准将,7月晋升少将,时年31岁。在9月8日的翁斯科特之战中负伤。9月13日,代替因战败被处死的胡沙德将军任北方军团司令,奉命解救被反法联军包围的莫伯日要塞。10月15-16日,儒尔当率领的45000名法军和萨克斯-科堡将军率领的30000名奥-荷联军在瓦蒂尼交战,儒尔当用主力迂回联军左翼,迫使联军放弃围攻东退。此战法军损失5000人,联军损失3000人;虽然法军损失较大,但是达成了战役目的,为莫伯日守军解了围。不久,儒尔当因为拒绝了进行冬季战役的命令(部队补给严重不足,主动进攻毫无希望)被解除指挥权并被勒令退役。1794年3月,又重返战场,任摩泽尔军团司令。当时,交战双方主力正在里尔地区进行毫无结果的流血战斗,儒尔当率领远在摩泽尔河的部队经过阿登山区向西朝列日和那慕尔开进。他们饿着肚皮行军,一路上只靠抢劫来维持生活,但终于赶到了那慕尔。儒尔当根据情报和远处的炮声判断:法军主力的一翼(左翼),正在沙勒罗瓦陷入苦战。于是,他没有按照原来的命令去围攻那慕尔城,而是改变决心,从西南方向朝沙勒罗瓦开进,迂回敌人的侧翼,前出到了敌人的后方。6月12日,法军包围了沙勒罗瓦,加上原有的桑布尔-梅斯军团,法军达人。在毫无希望的战斗后,守军于25日投降。守军投降的第二天,联军总堡赶到,虽然来晚了一步,科堡将军仍然决定进攻以挽回战局。他把沿途收集的部队共46000人分成五路纵队攻击沙勒罗瓦城外的法军。儒尔当把自己的部队聚集成圆阵,其圆周长度长达32公里。这次在弗勒留斯(沙勒罗瓦东北14公里)举行的会战相当有名,战斗也是非常激烈的(双方共死伤10000人以上)。法国人在这次会战中拥有绝对的优势:不仅使敌人在战略上丧失了平衡,而且迫使敌人只能投入一部分兵力,在这部分兵力(指科堡将军的部队)被击败以后,整个反法联军也接着实行了总撤退。儒尔当在追击中渡过鲁尔河,并肃清了莱茵河左岸的残敌,奥地利人从此永远放弃了比利时,法国人占领了荷兰,莱茵河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界河。 1795年,儒尔当率桑布尔-默兹军团约10万人在科布伦次(今属德国)与奥地利元帅克勒费的约10万联军对峙。9月6日,儒尔当打破了僵局,渡过美因河后攻占了法兰克福。但10月初在霍施特被奥军击败。这是因为莱茵-摩泽尔军团司令皮什格鲁将军的叛变:他被保皇党收买,投奔联军并泄露了作战计划。日,为了让莫罗将军能够入侵巴伐利亚,儒尔当受命渡过莱茵河,吸引了奥地利查理大公的部队北移。完成使命后,他率部撤过莱茵河。查理大公命令斯莱本将军率领36000人监视儒尔当,自己去迎击莫罗。但儒尔当立即重渡莱茵河,击败沃滕斯莱本,并和莫罗形成对查理的夹攻之势。但是,儒尔当没有把对查理的攻势坚持下去,转而全力攻击沃滕斯莱本,这就给了查理进攻法军后方的机会。8月24日,27000名奥军急行军至安贝格尔,攻击儒尔当的右翼;与此同时,沃滕斯莱本率残余的19000人也向儒尔当的正面发动反击。法军损失2000人,奥军只损失500人。灾难还没有结束,9月3日,儒尔当的30000名法军在维尔茨堡与查理大公的44000名奥军决战,法军大败,损失3000人和7门大炮(奥军损失1500人),并毫无秩序的撤过了莱茵河,甚至过河后仍在继续溃逃。因此,迫使已经攻入巴伐利亚的莫罗无法发展胜利,也只好跟着撤退回来。此战之后,将军们对儒尔当失去了信任,他只好弃军从政,年两度当选&五百人院&主席。1798年底,他又重返军队担任多瑙河军团司令。1799年3月,他率军渡过莱茵河,攻击查理的右翼。起初有一些进展,但查理拼死抵抗,并调来其余的军队,从而占据了优势。3月25日,46000名奥军和38000名法军在施托卡赫会战。法军主动进攻,使奥军损失6000人,自己只损失3600人,但攻势最后失败了,多由平民组成、缺乏纪律的法军开始动摇。儒尔当乘夜幕降临时撤退,这次退却组织得很好,没有损失撤过了莱茵河。随后,儒尔当辞职,其部队交由马塞纳将军率领。 此后,儒尔当再次被选入元老院,并在11月9日的雾月政变中反对拿破仑。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后赦免了他,并任命他为步兵和炮兵总监。1800年被任命为皮埃蒙特总督。1802年任意大利军团司令。1804年被封为帝国元帅,时年42岁。1806年成为那不勒斯国王约瑟夫(拿破仑一世之兄)的参谋长。1808年随约瑟夫(被封为西班牙国王)前往西班牙。在此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困惑和失望:&西班牙军队每当一打散,马上就会重新组织起来,居民一看见法国人就逃走。我们的军队在自己的刺刀以外,就什么也控制不了。&在一次又一次失败面前,他失去了胜利的信心。1809年7月,因为在塔拉韦腊之战失败(实际上此战失败是因为先锋维克多元帅抢功所致)而被免职。1811年任马德里总督。1812年10月拒绝接受南方军团司令的任命,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指挥那几位骄横跋扈的元帅。1813年,再次担任约瑟夫的参谋长。这时,他已经51岁,健康日趋衰退,要他去领导那些难以驾驭的将领,支撑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担负这种需要极大魄力的任务,是完全不适宜的。这年5月,英国的威灵顿将军调集106000人的联军(英军52000人、葡军29000人、西军25000人)东进,而儒尔当手中只有45000人,不要说进攻,就是防御也很困难。法军只得一路东撤,期待与另两个军团会合。但威灵顿大胆迂回敌后,率领大军翻越山,打算一举军退路,全歼法军主力。6月18日,联军将法军堵在了维多利亚盆地,虽然援军未到,但约瑟夫见已无退路,只得仓促迎战,而儒尔当由于意见不一,和国王大吵一架后闭门不出,使得法军更是群龙无首。6月21日,在英军的猛攻下,法军大败,丢掉了几乎所有军需物资和大炮。连儒尔当的镶金也被英军缴获。威灵顿将这珍贵的战利品呈献英国摄政王,从而使自己得到了元帅的称号。尽管儒尔当对维多利亚的灾难不负有责任,但他还是被迫退出现役。1814年拿破仑一世退位后,他宣布支持路易十八,因此受到褒奖。1815年,他重归拿破仑一世麾下,受封为法国贵族,并被委任为莱茵军团司令。拿破仑一世再次退位后,他重新投效路易十八,负责主持对内伊元帅的军事审判,并与莫尔蒂埃、马塞纳、奥热罗三位元帅一起确认了内伊所称的法庭无权对其审判的要求,但仍挽救不了内伊的性命。1830年7月出任外交大臣。日,儒尔当在巴黎去世,享年71岁。 儒尔当是一位勇敢、合格但不杰出的指挥官。同时,他是一位能干的组织者和行政专家。他思考周密,条理清晰,但缺乏魄力,且重名而不易被人控制。
克勒曼克勒曼日出生于阿尔萨斯的斯特拉斯堡一个高级法官的家庭。1752年在洛温达尔团中担任军官候补生。1756年任龙骑兵上尉。七年战争(年)期间在贝尔根之战(日)和黑森邦的弗里德贝格之战(日)中表现突出。1763年调入孔弗朗军团。年,他在波兰帮助编组骑兵。1771年参加法德远征军前往波兰。1772年,当部队从克拉科夫撤退时他显示出了技巧和勇气。1780年,晋升为轻骑兵中校。日晋升为准将,时年49岁。1788年晋升为少将。1790年担任阿尔萨斯省指挥官,其高效的边境防御准备使他得以晋升中将,并在1792年被委以诺伊柯克部队总司令之职。日出任摩泽尔军团司令。9月20日,他在夺取瓦尔密的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瓦尔密之战的政治历史意义远大于其军事意义。瓦尔密之后第二天,法兰西共和国成立。这次胜利也就被宣传为&人民的军队打败了旧军队&。法军有52000人、40门火炮。普军司令为布伦瑞克公爵。普军由集结地处发时共有13万人(一半普军,三分之一的奥军,还有其他小公国的军队),不过一路上为了掩护交通线留下不少守军,天气不好加上流行痢疾又减员了一部分。到两军相遇时也只有大概4万人(一说34000)36门火炮。9月20日清早,普军乘着薄雾攻占了一个法军前哨据守的小村庄,并在此展开;法军则在一个有风车的小山顶列阵,两军相距约一英里。中午,双方开始炮击。普军将火力集中在克勒曼所在的法军中部,此处克勒曼部署了一个旅的正规军,意在支持另两个缺乏经验的志愿军旅。出乎意料的是,志愿军士气高昂,高呼:&祖国万岁,法兰西万岁&。下午1时,普军步兵组织了一次攻势,遭到了法军炮火的猛烈射击,只前进了200码就停了下来。普军的炮火也一度动摇了法军的凝聚力,但是克勒曼及时控制了局面。见无法突破法军防线,老迈的布伦瑞克公爵悻悻地说了句:We are not going to fight here!便提前离开了战场。炮战持续到下午4时,一场大雨结束了这场有点滑稽的战斗。此役,法军伤亡300多人,普军伤亡180多人。但正像前面所讲的,这次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法国民众的士气,因此在战场的那个山丘上竖起了一尊克勒曼的塑像!之后,他通过机动战胜普鲁士军,并迫使他们撤出达皮埃尔周围的高地。他在这两次战役中的功绩使其名声大震。作为奖励,他被任命为阿尔卑斯军团司令。1793年6月,由于被人诬陷是保王党,被公安委员会逮捕。日获释。1795年,他被任命为意大利和阿尔卑斯联合军团的司令。同年10月,由于任职内的表现不尽人意,被撤职。1797年,被任命为计划入侵英国和荷兰的部队的骑兵总监。1799年底为元老院议员。日当选为元老院议长。1803年任莱茵后备军团第三军军长。1804年5月被封为帝国元帅,并成为第一批元帅中的四议员之一,时年69岁。1806年任莱茵后备军团司令。1808年被封为瓦尔密公爵,并担任西班牙后备军团司令。同年,他还担任位于莱茵河和埃尔瓦河的众多后备和预备军团的司令。1812年,负责将国民自卫队改编为正规军。1813年,任莱茵预备军军长,后任斯特拉斯堡总督,统率第二、第三、第四合编师。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被路易十八册封为法国贵族。而在1815年,卷土重来的拿破仑一世也册封其为贵族。日,克勒曼在巴黎去世,享年85岁。 克勒曼并非一位非常能干的陆军指挥官,1795年在意大利的短期任职后,他在瓦尔密之战中获得的威名即不复存在了。他对法国忠诚到狂热的程度,认为军人的唯一职责是保卫国家,因此,不管政权如何更替,他都坚守这一原则。他在行政、组织方面的技巧使他到了高龄仍得以有机会继续效力其国家。拿破仑发挥了克勒曼的行政才干,使之为其军队服务。
拉纳 拉纳 拉纳日出生于尼。早年是一个染布商人的学徒。日志愿加入大革命军队,先同西班牙作战,后于1795年参加拿破仑的意大利远征军。在日偷渡波河的行动中,作为突击队指挥官的拉纳上校,表现非常出色。他的部队不但很快就安全到达对岸,而且以凌厉的攻势,迅速打垮了一支企图阻止法军渡河的奥军骑兵部队。由于战功累累,他迅速得到提升,这一年,27岁的拉纳被升为准将,他在迭戈(4.14)、洛迪(5.10)、巴萨诺(9.8)的战斗中勇敢异常并立下赫赫战功。在11月15-17日的阿克莱之战中的三天内,三次负伤,但他不顾个人安危,誓死保卫拿破仑。在作为军需总监随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参加了攻克亚历山大的战斗和平息开罗的暴动。后来在叙利亚战役中,头部负伤。日-5月20日参加阿克尔之战,在5月7日率领敢死队攻克城堡东北角,但遭到英国分舰队登陆的大批水兵的阻挡,功败垂成。5月8日,攻入了阿克尔总督府的花园,但受了重伤,几乎丧生,不过也因为他的勇敢表现被提升为临时少将。7月25日在阿布基尔之战中大腿受伤。后来,指挥意大利军团的前卫师。在雾月政变中,他极力支持拿破仑,被任命为执政卫队督察总长。日被确认为正式少将。1800年5月,作为军长随第一执政远征意大利。6月9日,率领一个军(8000人)在芒泰贝洛与从热那亚赶来的奥军(18000人)作战,尽管维克托军的一个师(6000人)不久后加入了战斗,法军在数量上仍然处于明显劣势。但拉纳的表现极为出色,他率领法军同敌人激战9个小时,给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共歼敌7000余人,自己仅伤亡500余人。6月14日又参加马伦哥之战,这两次作战对意大利战局至关重要,其卓越战绩得到拿破仑的称赞。1802年任驻葡萄牙大使,但由于不胜其职而调回法国,在整个1803年为应付英国的入侵做准备。日,被授予帝国元帅称号,时年35岁。 在1805年的第二次法奥战争中,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与缪拉元帅一起从奥军手中巧妙地夺取了重要的多瑙河桥。他们先通知奥地利军队,谎称双方正在进行停战谈判,让他们不要。当奥军醒悟之时,乌迪诺将军率领的掷弹兵已经控制了大桥。12月2日的中,拉纳的军作为法军的左翼据守圣顿山,在顶住了两个俄奥联军纵队的猛攻之后,抓住战机开始反攻,挫败了联军的北线攻势,击毙2500余人、俘虏4000余人,自己仅伤亡2000人。1806年的法普战争中,拉纳率第五军(23000人)作为法军左路纵队的前卫。10月10日取得了尔德之战的胜利,彻底击败了由普军和萨克森军组成的霍恩洛厄军团前卫约9000人,歼灭1500余人,并击毙了其指挥官、普鲁士骑士中的佼佼者-路易.费迪南德亲王,沉重打击了普军的士气,并迫使其撤退。10月14日,最先抵达耶拿战场,占据关键的兰格芬山高地,并首先进攻霍恩洛厄军团(47000人),战斗一开始,法军就占了上风,不断攻击前进;霍恩洛厄命令部队排成密集横队,向拉纳军发起猛烈还击。拉纳巧妙地利用房屋、果园做掩护,以散兵战术对付呈密集队形冲锋的普鲁士军队。普军的步兵队列一下暴露在法军猛烈的火力之下,成了活靶子,却根本找不到还击的目标,结果伤亡惨重,在法军主力的进攻下迅速溃败。日,拉纳作为右翼参加普图斯克之战,他对俄将本尼格森的阵地发起勇猛攻击,可俄军炮火十分猛烈,几次冲锋均被击退,损失惨重,拉纳自己也负了伤,这次负伤再加上发高烧,使他病休了五个月的时间。1807年5月返回战场后,参加了但泽包围战,这时的拉纳,和一切有头脑的军人一样,把法国利益置于皇帝之上,对无休止的战争感到厌倦,他在包围期间写下了关于皇帝的一些话:&我对他是深切爱戴的,一直为此忍受牺牲。但他对人是忽冷忽热的,也就是说,他需要你的时候才宠爱你&。6月10日,转战海尔斯堡,一天的血战以俄军的主动撤退告终。14日参加了弗里德兰会战,当拉纳率领第五军最先赶到战场时,俄军正准备利用阿勒河上的唯一一座桥梁渡河,为拖住敌人,拉纳命令已经到达的部队就地展开进攻。拉纳军以10000人的兵力顽强地抗击着俄军的50000人,战斗从凌晨一直打到下午5时,持续了9个小时,法军主力终于赶来,彻底击败了俄军,俄军的惨状堪称又一个&奥斯特里茨&。 1808年,拉纳被封为蒙特贝洛公爵,同年10月,率第五军随皇帝远征西班牙。日,他在图德罗打败了卡斯坦尼约斯率领的西班牙中路军队(25000人),使对方伤亡3000余人,俘虏3000余人,但自己却因为战马受惊而摔伤。12月,他作为总指挥,率领48000名法军包围了曾经折辱过法国军队的萨拉戈萨。他吸取了上次久攻不克的教训,先在42天的连续炮击中,用16000余发炮弹把整个城市夷为废墟,然后用掘壕的办法步步进逼,于日突入城内;但西班牙军民仍与法军展开激烈的巷战,逐屋争夺。拉纳遂决定用地雷炸毁每一座有西班牙人坚守的房屋,但全体守城军民坚守阵地,寸步不退。1月24日,元帅派出特使,告诉西班牙守军只要他们投降,那么就可以得到最荣誉的条件。守将帕拉福斯严词拒绝。此时,拉纳接到拿破仑一世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萨拉戈萨的命令,遂于1月27日下令总攻,于2月20日迫使该城投降。法军共伤亡万余人,守城军民死亡60000余人(3/4为平民),被俘万余人。拉纳对皇帝坦言道:&这场战争是可怕的,胜利来之不易。&并惊叹道:&这是场什么样的战争!只得打死如此勇敢、甚至是发疯的人!&两个月后,拉纳奉调参加第三次法奥战争。4月20日,他刚赶到前线,皇帝就把达武元帅的2个师临时编成第二军交给他指挥,当天,他就在巴伐利亚的堡与奥军遭遇,并打败了敌人,歼敌13000多人。接着,作为右翼转战兰茨胡特(4.21),与马塞纳元帅配合,将奥将席勒率领的左翼奥军逐出了兰茨胡特。然后,马不停蹄地率两个骑兵师增援达武军在埃克缪尔(4.22)的战斗,进行了对奥军的追击,但因连续行军体力消耗过大,只得中途返回。4月23日,他率前卫强攻防守严密的雷根斯堡。战斗中,他从其畏缩的部下手中抓起一架云梯大声喊道:&很好,我会让你们看一看,我在当元帅之前,就是一个掷弹兵,而且现在仍然是!&随后,他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向前冲去。羞愧的士兵匆忙地跑上前去,夺下元帅的云梯,开始登城。不久,该城便被攻克。5月21-22日,参加 恩-埃斯林会战,他率部坚决抵抗大量敌人屡次的强攻,直至皇帝命令其后撤到洛鲍岛。当拉纳盘腿坐在地上悼念一位老友的阵亡时,被一发炮弹击中,弹片分散于两腿之中,他的腿被截肢,但仍然感染,于5月31日去世,时年40岁。他是拿破仑一世麾下第一位死于战场上的元帅。 拉纳是一位勇敢、无畏和顽强的军官。也是当时欧洲最杰出的进军掩护指挥官。在野战方面,很少有人能同他匹敌。拿破仑一世曾评价道:&在我发现拉纳时,他还是一个勇敢的武士;而当我失去他时,他已是一名不可替代的干将了。& 勒费弗尔
勒费弗尔 勒费弗尔于日出生于阿尔萨斯的罗菲赫。父亲是一位磨房主,以前参过军,当过骑兵军官。小勒费弗尔本来打算成为一名牧师,但由于对军事有着强烈的兴趣,他最终于日加入了巴黎近卫军。经过十五年的漫长军旅生涯,他终于在1788年被提升为准尉。1789年他成为的少尉,在护送国王外逃的途中曾两次负伤。1792年,他加入正规军,在第十三轻步兵团任上尉。不久提升为中央军团的将军助理。日升为准将旅长,时年38岁。日,他的旅奉命在弗勒吕斯独立阻击由查率领的奥地利大军,在战斗中,他以极大的勇气坚守阵地,三次击退奥军的进攻,为此,在战斗结束后被提升为少将,调入霍希&克莱贝尔将军指挥的雷-埃特-梅塞军担任一名师长,并在10月2日的阿尔登霍芬之战中战胜了奥军。此后,他的师成为莱茵军团的前卫师,于1795年9月从杜伊斯堡横渡莱茵河,并在奥普拉登、亨内夫、西格堡、阿尔腾基兴等战斗中接连取胜。渡河战役结束后,他的师被派遣到比利时海岸,由赫希将军指挥。1798年赫希死后,部队由勒费弗尔临时指挥,但后来又并入多瑙河军团,而勒费弗尔仍指挥该军团的前卫师。因为在普夫之战中手臂受重伤,他不得不暂时离开军队,回国休养。但在回法国途中,他被任命为驻巴黎第十七师的师长,从而在11月9日-10日的雾月政变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带领掷弹兵保护拿破仑免受愤怒的议员的围攻,并将500名议员赶出议会,保证了拿破仑顺利登上了第一执政的宝座。次年被任命为参议员,接着任参议院议长。日,他代表元老院宣布拿破仑为皇帝,随后被皇帝授予帝国元帅称号,时年49岁。 1805年,英国、俄罗斯、奥地利、瑞典、那不勒斯等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勒费弗尔重披战袍,被任命为预备第二军团司令,指挥从罗尔、莱茵河以及莫塞尔地区征召的国民自卫队。1806年,接替莫尔蒂埃元帅任第五军军长,10月改任近卫军步兵司令。10月4日,参加了耶拿会战。日-5月27日,他成功地率领由波兰人和萨克森人组成的第十军击败了固守在但泽要塞的普鲁士-俄罗斯联军(普军12000人,俄军3个营),迫使其投降,从而控制了维斯杜河下游。此战为勒费弗尔赢得了极大的声誉。日,因为在但泽的完美胜利,勒费弗尔被封为但泽公爵。紧接着,他被任命为第四军(23000人)军长,随皇帝远征西班牙。9月15日,第四军首先进入西班牙,根据皇帝的部署,决定首先攻击位于突出部的布莱克军团(32000人)。10月31日,正当布莱克准备离开杜兰戈向法军进攻时,勒费弗尔却出其不意,利用浓雾突袭西军阵地。布莱克措手不及,只得弃城而逃,仓促应战的西军为此还付出了伤亡1200余人的代价。次日,法军又乘胜占领西班牙北部重镇毕尔巴鄂。11月5日,勒费弗尔率部协助维克多元帅所部在巴尔马塞达再次击败布莱克。11月11日,在埃斯皮诺萨将布莱克生擒活捉。1809年3月,他被召至德国,指挥由巴伐利亚人组成的第七军(34000人),接连在阿本斯贝格(4.20)和埃格缪尔(4.22)之战中取胜。5-10月,他在法国远征军的后方负责保护补给线,并平定了由安德烈阿斯&霍弗尔领导的蒂罗尔人暴动,此后他被批准休息两年。 1812年,勒费弗尔作为(40000人)军长随皇帝远征俄罗斯。在俄国作战期间,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但他强忍悲痛参加了1813年的德国战役,指挥近卫军转战于德累斯顿(8.26-27)和莱比锡(10.16-19)。在1814年的法国战役中,他参加了贝尔(2.10)和蒙特米拉尔(2.11)的战斗。拿破仑一世退位后,于6月2日被复辟的波旁王朝指定为法国议员。拿破仑一世返回后,他再次被指定为议员,但因年老多病,不宜再参加户外活动,他仅能在上院中坐着参加一切活动。国王复辟后,虽然保留了他的元帅军衔,但免去了其上院议员的资格。1819年又恢复其议员资格,不过这已经没有意义了。日,勒费弗尔在巴黎病逝,享年65岁。在逝世前几天,他已经为自己选好了墓地的位置,墓穴就与马塞纳元帅相邻,与佩里尼翁元帅和塞吕里帅相近。大概他希望在死后,也能和从前的老战友们在天堂重聚。 勒费弗尔勇敢、诚实,他从不隐瞒自己的想法。他是一位有才能的指挥员、杰出的战术家、严明纪律的执行者。虽然他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但他具备军人的一切优秀品质,他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部队。他十分关心下属,因此得到了下级将士的尊敬和爱戴。不人、萨克森人、巴伐利亚人还是法国人都喜欢他。絮歇元帅评价他说:&他用法兰西人的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打动了外国人。随着这位卓越的元帅的去世,从莱茵河、多瑙河和维斯杜河畔传来了一片颂扬和叹息,汇成了一曲壮丽的大合唱&。 麦克唐纳
麦克唐纳麦克唐纳于日出生于色当,他的父亲内尔&斯蒂芬&麦克唐纳是苏格兰人,1745年,他所追随的查理&斯图亚特战败,老麦克唐纳被流放来到法国。出身军人世家的麦克唐纳从小就对军事有强烈的兴趣,成人后他参加了法国军队的爱尔兰军团,后来转入迪隆团。1789年晋升为中尉。1792年晋升为上尉,并担任迪穆里埃将军的侍从副官。1792年,因为在杰马佩斯之战中表现杰出而被提升为中校,在第九十四步兵团服役。后来,又跟随了皮什格鲁将军一段时间。日,28岁的麦克唐纳晋升为准将。1794年,他参加了抗击普奥干涉军的图尔因克之战和翁斯科特之战,同年11月晋升为少将。1795年他调到在荷兰作战的圣布雷-梅塞军团,在这里,他与莫罗将军成为密友。1798年5月调到意大利军团。第二年接替尚宾内特将军的意大利军团司令职务。6月7日,在摩迭那打败了普鲁士的霍亨索伦亲王。接着,麦克唐纳率领33000名法军,联合莫罗的30000人,包围了俄国苏沃洛夫元帅所率的4万俄奥联军。6月17-19日,苏沃洛夫集中约37000人,突然攻击驻扎在特里亚的麦克唐纳军,麦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伤亡被俘人数高达11500人,而联军只损失了5500人。苏沃洛夫乘胜追击,麦克唐纳一直逃到热那亚才稳住阵脚,但在途中又损失了5000人。 1800年,麦克唐纳受命指挥在第戎的预备役部队,于11-12月的寒冬季节,从瑞士的斯普鲁根穿越高而险峻、冰雪封盖阿尔卑斯山,攻入奥地利的蒂曼尔地区,最终迫使奥地利停战。这次冒险行动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年,他率军征服丹麦。1804年任帝国的元老院议员,但后来却失宠于拿破仑,因为当莫罗被以叛国罪起诉时,麦克唐纳公开为莫罗辩护。此后一直赋闲,直到1807年再次被起用,在那不勒斯军队任职。1809年5月,麦克唐纳在欧仁亲王手下参加了皮亚夫之战,作战中两次负伤。在7月6日的瓦格拉姆决战中,他率先带着20个营的步兵强攻并突破了奥军的中部防线,皇帝对此大为赞赏。7月12日,他被授予元帅权仗。12月,又被封为塔兰托公爵。年,他接替奥热罗元帅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省作战,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领了全省,但在恶劣的环境中,他的健康也大受损害。在1812年的侵俄战争期间,他指挥由普鲁士人组成的第十军(32000人),围攻海港重镇里加,但由于没有海军来切断敌人的海上补给线,收效甚微。当听说皇帝从莫斯科撤退后,麦克唐纳也撤围,却遭到投降俄国的普鲁士军队的打击,好不容易才逃回法国。 在1813年的德国战役中,他指挥第十一军。在5月2日的中,他率部急行军6个小时后赶到战场,在第三军的左翼投入战斗,击破了联军的右翼。5月20-21日又率部参加了包岑之战。8月,奉命统一指挥驻扎在博伯尔河以东的第三、五、六、十一和第二骑兵师共14万余人,等待敌西里西亚军团(69000名俄军+38000名普军)前来进攻,而后歼灭之。在几次激烈战斗以后,普鲁士的布吕歇尔元帅假装撤退,企图引诱法军追击,使波希米亚军团能够乘虚攻占法军的补给中心德累斯顿。但拿破仑一世在得知德累斯顿危急后,给麦克唐纳留下了75000人追击布吕歇尔,自率主力驰援德累斯顿。奉命追击的麦克唐纳遭到布吕歇尔的反扑,由于众寡悬殊,法军大败,被赶回博伯尔河以西,损失了约15000人和103门大炮。在10月16-19日的莱比锡会战中,他率领第十一军在南线的何尔兹豪森打退了多次联军的进攻,牢牢坚守着阵地。在总撤退时,奉命指挥第十一军、第七军继续坚守莱比锡及周围要点,掩护主力撤退。但由于桥被误炸,后卫全军覆没,麦克唐纳跳入埃尔斯特河中,侥幸游到了对岸才没有被俘。接着指挥第五军(8000人),在下莱茵河一带抵挡联军的贝尔纳多特军团(102000人)。1814年法国战役期间,他一直率部担任阻援、断敌退路的任务,取得了许多胜利。在巴黎失陷后,面对仍不服输的皇帝,麦克唐纳以惯常的坦率说:&我们的战马再也走不动了,剩下的弹药还不足以打一场小仗,也无法补充。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大概要失败的,整个法国就要毁灭,我们现在还能唬住敌人,那就让我们保持这种架势吧……我们打仗也打够了,何必再引起内战。&皇帝接受了劝告,派麦克唐纳和内伊元帅去与联军谈判,要求停战,让拿破仑一世的儿子小罗马王即位。但被拒绝,内伊见大势已去,便私自离去,只有麦克唐纳只身回到皇帝身边,作为接受拿破仑一世退位这一事实的最后一位元帅,皇帝将塞利姆苏丹所赠的镶金弯刀送给了元帅作为纪念。作为对其忠诚的奖励,他被任命为穆拉德贝伊这是拿破仑在埃及时担任的职务。路易十八任命他为法国议员、第二十一军区司令,并授予圣路易骑士勋章。拿破仑一世复辟后,他护送国王到比利时;在拿破仑一世失败后,奉命解散他的军队。1815年7月,任元老院大臣、枢密院成员。1825年,被晋升为四名大元帅之一,并指挥皇家卫队。日逝世,享年75岁。 麦克唐纳是一位勇敢而优秀的指挥员,他也很擅长独立作战,但1809年后因为政治上的压力、长期的赋闲生活,他的能力下降,粗心和缺乏敏锐的判断力是他最大的缺点。拿破仑对他评论到:&麦克唐纳是一位优秀而勇敢但不幸的指挥员&,同时,&当他吹风笛的时候,他不可信赖&。 马尔蒙
马尔蒙马尔蒙日生于勃艮第的塞纳河畔的沙蒂永小城。他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皇家官员,拥有一家冶铁厂。马尔蒙少年进入炮兵学校,毕业后于1792年任少尉。不久升任中尉。1793年升上尉。1793年在土伦包围战中引起了炮兵司令拿破仑的注意,两人成为挚友,即使在拿破仑因遭诬告而落魄之时,马尔蒙仍然跟随左右。1794年他被调入意大利远征军,在德塞将军手下供职,参加1795年10月的美因茨之战。1796年,在拿破仑出任意大利军团司令后,他被晋升为少校,并担任其随从副官,先是在5月10日的中荣立战功,接着在8月5日的中,他果断地将12门重炮移动到最前线,一齐发射,使得法军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击毁了奥军的许多工事,并攻下了关键的美多耳高地。10月,他返回巴黎,不久晋升上校。1798年,他作为参谋加入了拿破仑的埃及远征军,在马耳他之战中,他身先士卒,亲手夺下了圣约翰骑士团的军旗,被提升为准将。在埃及,他参加了7月2日的,当占领该城后,他被任命为该城的总督,后来又参加了著名的金字塔会战(7.21)。次年随拿破仑回国,并参加了-10日的雾月政变,成为新成立的第一届议会的议员。1800年5月,作为预备军团炮兵司令从穿越阿尔卑斯山。到接近山口时,险峻的羊肠小道使庞大而笨重的火炮寸步难行,马尔蒙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先把松树的树干按尺码锯成两半,将中间掏空,然后把炮管装入其中,捆好以后,使炮尾向前,炮口朝后,在炮尾环上系上绳索,由士兵拖着它前行。这样每组一百人左右,轮班拉炮,无论上山下山,都十分方便,至于原来架炮的车轮,则由骡子驮行。就这样,炮兵顺利地翻过了山口。在6月14日的马伦哥会战中,开始,由于众寡悬殊,炮兵损失惨重,一度只剩下5门火炮可以射击,在得到了援军的13门火炮后,马尔蒙把所有大炮集中起来,乘奥军休息时,猛烈轰击,奥军的队形顿时大乱,法军乘机发动反冲击,终于反败为胜。9月9日,马尔蒙因战功卓著晋升为少将。1801年1月,他被意大利军团司令布律纳将军选为签署《和约》的代表。1802年被任命为炮兵总监。年,他任驻勃(比利时重镇)炮兵总司令。1805年,晋升为上将。 1805年,马尔蒙被任命为第二军(2万人)军长,是年8月,由于法奥战争迫在眉睫,他奉命率部开往德意志、渡过多瑙河、进入奥格斯堡,然后向西占领可以俯控乌尔姆之南的山脊,完成对乌尔姆奥军的合围。10月20日会战结束后,又率部南下,阻击由阿迪河前线回救维也纳的查理大公的奥军8万多人。查理无法突破马尔蒙据守的阿尔卑斯山,只得绕道匈牙利回国,结果被马塞纳元帅的意大利军团打败。1806年7月,马尔蒙的军和意大利军团,都归欧仁亲王统辖,从奥地利的西南方监视奥军,马尔蒙本人则被任命为达尔马提亚总督。9月30日,率6000人在拉古萨打败了1.6万人的俄军。1808年,被封为拉古萨公爵。1809年被召回至奥地利指挥第十一军(1万人)。在7月6日的瓦格拉姆会战中,他率部突破了奥军中部阵线,在接着的兹那姆之战(7.10)中也立下了战功,这两次战斗的表现为其赢得了巨大的声望,不久在7月12日同乌迪诺和麦克唐纳一起被晋升为帝国元帅,时年35岁。在伊里利亚省当总督直至1811年,后被召至葡萄牙,在马塞纳手下指挥第十一军。5月,他接替马塞纳任葡萄牙军团司令。但是,由于皇帝把大部分兵力和注意力转到俄罗斯方面,再加上西班牙游击队造成的严重局面,马尔蒙被迫转入守势。而在葡萄牙指挥联军的英国威灵顿将军在1812年伊始,便给马尔蒙来了个下马威。1月8日-19日,联军攻占了西葡边境重镇罗德里,全歼守军2000余人,并进行屠城。由于缺乏兵力和攻城装备,马尔蒙既无法阻止联军的行动,也无法夺回失守的要塞,同时,他还不可能越过那些粮食已经被搜刮一空的地区追击联军。而联军紧接着又在3月16日-4月6日攻占了另一座边境重镇巴达霍斯,将全城变为一片废墟,还夺得了法军的舟桥。随后,又在斯地区毁坏了法军架在塔霍河上的浮桥。这样一来,马尔蒙与苏尔特元帅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了。因此,在6月14日,联军集中2/3的兵力进攻时,马尔蒙只得退到杜罗河以北,但在得到增援之后,又重新渡河,并在7月15-21日,打败和追击联军。双方都在平行地强行军,彼此之间距离最短时只有几百米,都力图获得一个有利的机会来攻击对方。由于拥有比联军较高的行军速度,法军本来是占有一定优势的。可是,在7月22日,马尔蒙却因为过度自信犯了一个错误,他派左翼离开主力,试图迂回包围联军的右翼,由于两支法军隔离得太远,被威灵顿抓住了空隙,联军向法军的左翼突出部分发动了猛烈攻击。这场战斗在萨拉曼卡附近的阿拉皮莱斯山冈打响。当时联军有4.8万,法军总兵力和联军差不多,但由于只有一部分军队处于联军的打击范围,他们等不到援军的到来,便遭受了失败,而法军的主力随即也遭到波及,在联军发起攻击后仅40分钟,即将法军打得溃不成军。马尔蒙最初试图扭转败局,但他受了伤,将指挥权交给庞纳将军,后者阵亡后,克洛泽尔将军继续奋战,但大势已去,只能向布尔戈斯撤退。此役法军共损失1.3万人,3位将军战死,4位将军被俘。联军则损失5214人。 马尔蒙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来养伤,1813年3月,他出任第六军军长,5月2日,在吕岑之战中率部攻击联军的左翼,5月20-21日,又参加了包岑之战,8月26-27日转战德累斯顿。在10月16-19日的莱比锡会战中,马尔蒙接到皇帝命令他撤出在莱比锡西北的阵地,转移到莱比锡西南地区充当预备队。而马尔蒙虽然正确估计到联军的布吕歇尔军团已经赶到他的面前,但还是勉强地执行了命令。结果,刚开始转移就遭到了联军的猛烈攻击。他只得放弃那不切实际的命令,就地展开防御,撤出莱比锡后,又参加了汉瑙之战(10.30)。后来撤退到科布伦茨和曼海姆之间,用1.4万人抵挡布吕歇尔的8.2万人。在1814年的法国战役中,他在皇帝亲自指挥下参加了多次战斗,都取得了成功,直到3月9日的拉昂之战中,他指挥的右翼法军被一片密布森林的丘陵地带同左翼隔离开来,在晚上遭到了联军的突然袭击,由于戒备,马尔蒙部一片混乱,有2500人和45门大炮被联军虏获。3月30日,他在巴黎郊外的蒙特马尔特顶住了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敌人的屡次进攻,虽然最后他被迫交出了巴黎,但他仍然率领军队回到拿破仑一世的麾下。4月3日,皇帝最危险的敌人塔列朗与他会面,向他剖析了形势,他忠于皇帝的信念动摇了,决定背弃这位将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老朋友和恩主。马尔蒙写信给联军司令施瓦岑贝格:&根据元老院的法令,军队和人民已经解除了效忠拿破仑的誓约。我愿意促进人民和军队之间的谅解,以避免内战。&在察觉到马尔蒙的阴谋后,内伊元帅和麦克唐纳元帅以让他参加与联军的和谈为由将他骗到了巴黎,但马尔蒙已经部署妥当,他的将军们按计划在夜晚把1.2万名法军带入联军的阵营,当黎明到来,士兵们发现自己已经身陷重围,要逃也来不及了。马尔蒙后来辩解,他的卑鄙叛卖是防止拿破仑出于病态的自尊心和复仇的欲望牺牲法国的军队,他要对法国负责。但无论怎样,这位元帅的背叛葬送了皇帝将皇位传给其子的希望,也从而葬送了拿破仑帝国的最后一点希望,他的军是皇帝仅有的4万多军队中最精锐的部分,分裂了的法军再也不会让联军担忧了,皇帝丧失了。当皇帝得知马尔蒙的叛卖行为时,痛苦地说道:&忘恩负义的人!唉,他会比我更痛苦的。& 投靠路易十八之后,马尔蒙当了议员,并担任国王卫队的指挥。百日王朝期间,他随国王流亡。再次复辟后,他是指挥皇家卫队的四名元帅之一。此后,在对内伊元帅的审判中,他投票赞成处死内伊。1817年被任命为大臣和议员。1821年他任第一军区司令。后来担任驻俄国大使。1830年受查理十四世之命镇压七月革命,但巴黎最终被起义军攻占,他流亡欧洲,最后定居威尼斯,在那里撰写了回忆录。日,马尔蒙在威尼斯去世,享年78岁。 马尔蒙受过良好教育、十分聪慧,他是一位有能力的战术家、组织者和管理者。尽管他作战中十分冷静和勇敢,但在萨拉曼卡和拉昂之战中也表现出粗心大意的一面。他的背叛从未被法国人忘记,他的&拉古萨&头衔成了不可靠的象征。
马塞纳 ,马塞纳出生在尼斯,他的父亲是意大利后裔。1771年,13岁的马塞纳出海谋生,在船上当过侍应生。1775年参军加入皇家意大利团,开始了漫长的14年军旅生涯。1789年,马塞纳娶一外科医生之女后,以中士军衔退役。退役后以走私为生。1791年,在大革命的感召下,马塞纳再次参军,由于其对意大利风土人情的熟悉,被任命为意大利军团上尉向导官,不久被选举为国民自卫队上校团长1793年2月,因其出身本应被解职,但因其丰富的当地地理知识而被留下来。日--12月19日参加了对土伦的包围战。因为自己的战功和上级军官的大量被清洗和逃亡,1793年12月,马塞为少将,继续到意大利军团服役。日,率1个旅包抄盘踞在海拔6200英尺的腾达山隘的奥地利-撒丁军阵地的侧翼,截断了敌军的退路,使意大利军团获得了4月攻势的胜利。1795年11月的冬季战役中,指挥意大利军团三个师中的一个。11月25日,在著名的莱昂之战中获胜,从而收复了前任军团司令克勒曼在6月丧失的大部分失地。但并没有得到军团司勒尔的称赞。 1796年4月,拿破仑担任军团司令后,马塞纳受命指挥军团的前卫部队19000人。他的师成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1796年意大利战役的一支关键性力量,在蒙特诺特(4.12)、迭戈(4.14)、洛迪(5.10)、卡斯特里恩(8.5)、巴萨诺(9.8)、卡尔(11.12)、阿科莱(11.15-11.17)、里沃利(-1.15)等战斗中获胜。从而使自己获得了&胜利的宠儿&的绰号。其中最能表现他指挥才能的当属里沃利战役中的圣马克教堂战斗:1月14日上午9时,在奥军不断用新锐兵力反击下,法军茹贝尔师濒临崩溃,马塞纳奉命从维罗纳急行军赶来增援,但奥军勒斯格南师从巴尔多山边缘,沿着狭窄的峡谷潜行到法军侧翼,发动了突然袭击,打得这个团惊慌逃窜,溃退的浪潮眼看就要波及因此失去掩护的另一个团。这时,已经赶到战场的马塞纳奔到团长面前,痛责他和其他军官是胆小鬼,玷污了法国的荣誉,并用佩剑乱打他们;随后,他全速策马驰向那两个惊慌失措的团,命令他们挡住敌人。这些身经百战的勇士们顿时冷静下来,端起刺刀将偷袭的敌人打退。及时赶到战场的马塞纳师于上午10时发动了反攻,使法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共歼敌15000人,其中俘虏7000人,并缴获了几乎所有的大炮。 月,他率所部向维也纳挺进,但由于受到了无耻掠夺被占领城市的指控而调回巴黎。1798年2月,重新回到意大利军团,但其军队因未发军饷而发生哗变,并将他赶走。11月,他被调往瑞士军团。 日,在军团被击败后,接替茹贝尔担任瑞士军团司令。5月,任新成立的多瑙河军团司令,随即和联军展开了著名的三次苏黎士战役:第一次,日,奥将、查理大公率领55000人进攻苏黎士,马塞纳指挥45000名法军打退了奥军,但由于奥军兵力占优势,加上担心瑞士人是否忠诚,他率部于6月7日主动放弃苏黎士,撤向阿里河。第二次,8月14日,马塞纳击败了追赶的查理大公所部,并乘胜追击,准备收复苏黎士,但未能突破奥军防线。第三次,由于查理大公奉调前往荷兰增援英将约克公爵的俄英联军,他的部队调走后留下的空缺由正在意大利作战的俄国元帅苏沃洛夫所部接替。马塞纳抓住战机,派部将莱库尔布率12000人抢占了苏沃洛夫必经之地--圣特哈尔德山口,把俄军挡在瑞-意边境;9月25日,马塞纳亲自率领的33500名法军打败了留守苏黎士的俄将科萨科夫率领的20000联军,使其伤亡8000人,损失100门大炮,法军损失只有联军的1/2。此战后,联军被赶过了莱茵河。 日&雾月政变&后,马塞纳任意大利军团司令。这是一个艰难的位置: 他的部队只有36000人,而且分布在长达180英里的阿尔卑斯防线上,却要对付奥军主力95000人。拿破仑的计划要求马塞纳尽可能长期地将奥军主力钉死在皮埃蒙特地区,以便法军精锐的预备军团能从阿尔卑斯山背后对其迂回包围。马塞纳注定只是扮演一只拴着的用以引诱老虎的肥羊而已,他可以使这只老虎更容易落入猎人--拿破仑之手。 1800年4月,奥军总司令梅拉斯元帅率60000人突然进攻。从4月3-10日,马塞纳率领法军顽强地将敌人挡在山,但在奥军增兵迂回后,法军被迫撤退。4月6-20日,法军进行了的战斗,但实力上的悬殊使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力做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