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退休年龄为什么对65岁退休说“不”

中国人65岁退休,你信服吗?
2014年12月26日,社科院发表了一份科研报告,建议中国人的退休年龄,全部延迟到65岁,不论男性职工还是女性职工。在这之前的17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过早的退休年龄是对劳动人口的一种巨大浪费,为了解决老龄化、劳动力人口下降等问题,延迟退休势在必行。还有两种说法,令国人唏嘘。24日,人大苏晓云委员说60多岁、70岁的人看起来就像50多岁的,身体还很好。他认为,延迟退休就能多收五年(养老保险),少发五年(养老金),从身体状况来讲,没有多大影响。姚洋还说,现在的大妈们50岁就开始跳广场舞太浪费,广场上、公园里跳舞的大妈们,生活得非常愉快,10年之后她会更愉快,延迟退休的阻力就会更大。延迟退休是越早越好。
现在,世界上退休年龄最高的国家是美国,男女都是67岁。其次是德国、丹麦、西班牙等国家,男女65岁。亚洲国家最高的是新加坡,62岁。韩国、日本都是60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60岁以下退休。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0、55、60岁,女性工人50岁,女性干部55岁,男性60岁。50岁的大妈跳广场舞,说的是女工人。
中国人退休的年龄延迟到65岁,适合吗,可行吗,可以解决“养老金黑洞”吗?
中国人在体质上与美欧人截然不同,60岁的女人,在中国已经是老奶奶,步履蹒跚,腰弯眼花。到了65岁,买菜做饭操持家务,都比较困难。中国人的家务远比欧美人繁重,60多岁的女人,下了班还要去买菜做饭,她做得到吗!我20多岁的时候,在工厂做车工,每天搬上搬下那些沉重的工件,都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恨不得早点退休。60多岁,若在工厂一线的老工人,你让他做繁重的体力活,他能吃得消吗?我们的产业结构和工作性质,完全不同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工作
的性质,岁数年龄大些,还能承受,重工业的工作老年人真的做不来。中国的劳动力就业状况也有自己的特点,每年毕业的学生、潮流般的农民工,汹涌地冲击着劳动力市场。一茬一茬的年轻人,渴望着就业,以温饱自己抚养家庭。延迟老年人退休,腾不出新就业岗位,就业问题则会凸显,有可能产生比养老金更严重的社会动荡问题,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2014年第11期《小说月报》,有一篇朱晓琳老师写的小说《登塔》,小说中的老教授、博导辛建业过了60岁就想早点退休,“我真该退休了,都61啦,精力体力都达不到了,跟系里那些青年教师坐在一起开会,像是人家老爸,自己也不好意思赖下去。”其实,在机关、高校、医疗等单位,这样心情的老年人会很多,让60多岁的老年人和年轻人争饭碗,真会过意不去。比如,在高校,与90年代完全不同,现在的一门课就是一个饭碗,谁会把饭碗让给别人。另外,我国的干部制度,也限制着延迟退休的实行。很多单位和部门,过了40岁、50岁,一些岗位就要让出来。一位在公安系统工作的朋友,刚过50岁,正是年富力强又有经验,但单位要求去二线,没有实际工作可做。这种情况很多,在我们高校,男58岁、女52岁的处长都要退下来到二线。你要延迟到65岁,这些人不是就在单位空转吗。养老金可是需要真正的财富来支撑。养老金亏空或黑洞,则需加强制度的完善和监管,再多的养老金交给败家子去管理,也会亏的。
中国的一些学者、一些海归、一些智囊像是漂浮在空气中的人物,一点不接地气,他们没有下过农村,进过工厂,没有走过中国的千山万水,不了解亿万劳苦大众普通百姓的民生艰辛。拍着脑瓜、喝着甜茶、在书房里,凭空写出不着地、不着调的课题报告,炫耀着自己无比的智慧、浪费着纳税人的钱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人为何对65岁退休说“不”
我的图书馆
中国人为何对65岁退休说“不”
荷兰在线:中国人为何对65岁退休说“不”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保尔森研究中心上个月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政策备忘录。该备忘录的主笔罗伯特·普森,系哈佛商学院讲师和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普森在备忘录中表示,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面临诸多紧迫挑战。从长期来看,目前的制度安排是不可持续的。具体可以表现在人口结构恶化、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保险管理过于分散、养老保险债务激增和养老金投资选择有限等。该备忘录发布的时间非常应景,因为近年来有大量迹象显示,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有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意向。荷兰在线记者发现,就在7月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答记者问时曾表示,人社部正在关注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将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慎重决策。养老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呼之欲出。与养老改革箭在弦上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延迟退休在学术界和民间层面尚未达成共识。据中国媒体报道,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武大等多个专家团队已制定了多套改革备选方案。其中,最先曝光的社科院方案提出最优退休年龄为64.14岁,8月12日曝光的清华方案则提出应从2015年开始实施有步骤的延迟退休计划,并在2030年前完成男女65岁退休的目标。无论是社科院还是清华大学,延迟退休的年龄线都不约而同地定在约65岁。但这些方案还是招致了不少专家的批评,有人更直截了当地将“退休最优年龄”称为伪科学,在中国语境下不具可操作性。相比于学术界,来自民间的反对声更加尖锐。今年3月,广州一家从事民意调查的非营利性机构“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在抽样3000位城镇居民后发布报告称,超过半数的受访民众反对延迟退休,支持者却仅为26%。反对延迟退休的最大原因是希望“提早享受生活”、“工作辛苦”和“为年轻人让路”。支持延迟退休者的理由主要包括“健康状况允许”和“退休生活无聊”等。那么,在学术界和民间尚未对延迟退休达成共识以前,政府主管机关应当如何进退自然格外受国内外关注。中国人会对65岁退休说yes么?延迟退休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是谁?他们的理由何在?美国专家:中国退休年龄低于国际标准欲缓解养老财政压力,增加劳动力人口显然是第一选择。普森就此在备忘录中指出,中国目前的退休年龄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的,而当时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只有45岁。但是,目前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已升至73.5岁,如此低的退休年龄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合时宜的。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退休年龄是男性64岁,女性63岁。相较之下,中国人的退休年龄比国际标准还低。普森建议,中国政府应考虑逐步将女性的退休年轻推迟至60岁,女性是中国劳动力队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政府应该将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平等化。在此基础上,普森建议中国可以考虑逐步将延迟退休与预期寿命的延长挂钩。每延长一年,退休年龄就延长两个月。延迟退休既可以改善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财务状况,也可以通过提高中国城市相对较低的劳动参与率,为经济增长做贡献。尽管普森站在了延迟退休的支持者一方,但他也在备忘录中承认,改进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需要的是多项改革的齐头并进,延迟退休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其他可行的措施包括:修改计划生育政策以增加劳动人口,比如只要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二胎;集中管理养老保险,回收地方政府的养老保险管理权,统一各类养老保险计划;养老保险体系转型,保证养老金个人账户不被大量挪用,养老金除养老保险缴费外应有其他资金来源;建立更好的长期投资工具,增加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并普及企业年金制度。蔡继明:男女不同龄退休遏制女性发展曾因主张废除黄金周而引发争议的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也是延迟退休的力倡者之一。早在2009年他就曾在两会上提出了延迟退休的提案,他主张到2031年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蔡继明认为,退休年龄几十年不变带来诸多问题。中国城镇退休人口赡养率快速增长,社会无法承受;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导致人力资本浪费,延迟退休符合国际惯例;中国城镇居民退休后再就业率高达33%,使退休金演变成一种工作以外的额外福利。除此之外,妇女界要求男女同龄退休的呼声越来越高,男女同龄退休体现了国家对男女平等的参与权和发展权的尊重,而现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针对有人担心延迟退休会导致失业率上升,使年轻人无法找到工作,蔡继明回应称,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居民的消费需求又决定了劳动市场的需求,过早退休会导致收入下降,消费趋于保守,间接为劳动市场带来消极影响;退休年龄过早,社会养老资金压力变大,国家就不得不提高工资税率,这意味着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出口萎缩,导致国内失业率上升;另外,根据91个国家和地区退休年龄和失业率比对数据,没有证据说明延迟退休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刘忠良:中国人难逃悲催的养老命运与普森和蔡继明唱反调的专家学者也不在少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延迟退休只能缓解一部分养老金支付压力,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相比于年轻人,退休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是下降的,导致货币购买力随着生产率下降,全社会所能支付生产性收益下降,并且以牺牲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为代价。因此,关键要从生态平衡、人口结构上进行扭转,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解决国家创造财富的问题。社科院研究员李林对此持相同观点,他指出不能把解决养老问题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延迟退休上,中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问题上,只有把就业以及国家财富的蛋糕做大了,相关部门再通过合理分配蛋糕,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时评作者舒圣祥直斥“64.14岁为退休最优年龄”为伪科学,养老金缺口并非是退休年龄太早造成的,弥补缺口可以从改变新人为旧人发放养老金模式、废除公务员不交养老金特权和加强养老金投资管理“让钱生钱”等三条路径。这些可以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办法都不去做,一门心思只想延迟退休年龄,当然会遭到公众反对。不能凡涉及公众利益的改革总是“雷厉风行”,涉及既得利益的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却总是“时机不成熟”。在尝试了一切可能的改革方法后,如果养老金缺口依然巨大,再来谈延迟退休问题不迟。作家刘忠良则悲呼中国人都难逃十分悲催的养老命运,他在博客中这样写道:无论养老改革怎么改,无论是什么养老方式,中国人都难逃悲催的养老命运,因为目前中国持续十几年的超低生育率决定未来中国必然是超级老龄化。无论是社会养老,还是养老保险,或者是储蓄养老、以房养老等,实质都是工作人口养活不工作的人口。但是,大量未来的劳动者——现在的孩子,已经被计划生育计划掉了,让谁给你养老?长期解决中国未来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中国的生育率,也即鼓励多生孩子。
馆藏&2935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辩题:65岁退休弊大于利的超级赛前烧脑准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辩题:65岁退休弊大于利的超级赛前烧脑准备
&&针对六十五岁退休弊大于利这个辩题的超级赛前准备,涵盖各大知识点,拿来就能上战场。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5岁退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