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10411022型导弹艇出口是自己装备还是出

俄罗斯海军10411型导弹艇(图)-海军版-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45|回复: 11
俄罗斯海军10411型导弹艇(图)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AK-176舰载火炮系统&/P&
10411型导弹艇&/P&
&P&  由俄罗斯“金刚石”造船公司(原中央海军设计局)设计、研制、建造的10411型新型导弹艇,主要用于近海近岸防护,可巡逻国家边界和领水、保护200里海上经济区、打击走私、贩毒、犯罪(包括海盗)、保护海军基地、沿岸基础设施、船只和其他人工构筑物。&/P&
&P&  10411型导弹艇满载排水量386吨,最大长度49.5米,最大宽度9.2米,最大截面高度4.6米,最大吃水深度2.5米,最大速度32节,实用航程1600海里,在最大燃料储备条件下以12-13节经济航速行驶时的最大航程为2200海里,在淡水和食品储备充足的情况下续航时间为10天,乘员30人,主能源装置为3台柴油发动机(3×3950千瓦)。&/P&
&P&具体报道: http://levin.512j.com/bbs/index.php?showtopic=360&/P&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P&早就奇怪俄罗斯给舰舰导弹起名字,怎么都跟石头有关&/P&&P&像花钢岩、悬武岩...感觉怪怪的!&/P&&P&现在终地明白了,原来设计局就都改名叫&金钢石&了,呵呵&/P&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那是设计局的代号,在苏联舰船和潜艇的设计局原来只有数字代号,70年代以后开始逐渐有了类似XX石的代号。回来解体了,各个设计局纷纷成立公司就沿用了原来的设计局代号。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P&有妹妹哦!!!&/P&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AK176是门好炮,咱们快吃透了,很快就要装舰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B&以下是引用&I&caodasbb&/I&在 2:02:00的发言:&/B&
&P&  10411型导弹艇满载排水量386吨,最大长度49.5米,最大宽度9.2米,最大截面高度4.6米,最大吃水深度2.5米,最大速度32节,实用航程1600海里,在最大燃料储备条件下以12-13节经济航速行驶时的最大航程为2200海里,在淡水和食品储备充足的情况下续航时间为10天,乘员30人,主能源装置为3台柴油发动机(3×3950千瓦)。&/P&
[em03]怎么比德国214还多人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8:50:55编辑过]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B&以下是引用&i&f22&/i&在 18:32:00的发言:&/B&
AK176是门好炮,咱们快吃透了,很快就要装舰了。&p&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是个好消息。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性能介绍太简单了点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推荐 /1
宁夏?株洲?镇江?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简介/俄罗斯10411型导弹艇
数据满载排水量386吨,最大长度49.5米,最大宽度9.2米,最大截面高度4.6米,最大吃水深度2.5米,最大速度32节,实用航程1600海里,在最大燃料储备条件下以12-13节经济
航速行驶时的最大航程为2200海里,在和食品储备充足的情况下续航时间为10天,乘员30人,主能源装置为3台柴油发动机(3×3950千瓦)。&装备10411型导弹艇配备各种的武器装备,主要由攻击性反舰巡航导弹(X-35)、舰载火炮系统(AK-176M、AK-630M)和防空导弹系统(针-1M)构成,主要作战任务是对敌方战舰和辅助船只发动导弹攻击、搜索敌方快艇并用导弹或火力把其摧毁。
技术构造/俄罗斯10411型导弹艇
舰艇构造10411导弹艇最主要的攻击为“天王星”反舰巡航导弹系统,用于摧毁敌方水面目标,由和目标指示系统、导弹武器控制系统、X-35巡航导弹(16枚)、导弹运输发射箱等组成。X-35反舰巡航导弹在重量、尺寸性能方面优于世界同类,其悬臂式弹翼与稳定翼呈X形,弹体由铝合金制成,推动装置由小型活塞式双冲程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固体燃料火箭助推
AK-176舰载火炮系统
器组成。采用组合制导方式,在飞行初段和进入被攻击目标区域时由惯性制导系统保障,飞行末段的目标制导由抗干扰雷达制导系统指示信号保障。X-35巡航导弹通用性较强,使用重达145千克的侵彻爆破杀伤战斗部,接触式爆炸引信,长4400毫米,弹体最大直径420毫米,翼展930毫米,最大射程130公里,最低射程5公里,航线飞行高度10-15米,末段飞行高度3-5米,最大速度570米/秒,发射重量480千克,最大发射重量(带助推器)630千克,实质性地扩大了水面舰艇的作战实力。 装备构造&10411型导弹艇装配1套AK-176M、1套AK-630M舰载火炮系统,主要用于攻击小型水面目标和自卫防御,能防护近界低飞反舰导弹的攻击。   
76毫米АК-176М型舰载自动化火炮系统为AK-176型火炮的现代化改进型,威力强大(弹药基数152发),能有效对抗敌方空中和水面目标。通用性能较强,可装配到所有型号的小型作战舰艇上,如12341型导弹舰、12411型导弹艇、1131型、1141型、12412型小型反潜舰、775型登陆舰、1041型巡逻艇、1239型导弹舰等。采用MP-123-02新型火控系统,由目标指示雷达、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仪构成,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有效作战半径45公里,受到干扰时降为30公里。AK-176M单管舰载火炮可采用3种瞄准控制方式:
Х-35反舰巡航导弹
自动化(МР-123/175型火控系统、ЭСП-221传动装置)、半自动化(ЭСП-221传动装置)、手动。弹药重12.8千克,长818毫米,弹头重5.9千克,内装400克A-IX-2型炸药,使用ВГ-67型击发引信、АР-51Л型雷达引信引爆,最大发射速率120-130发/分,可以30、60、120发/分钟的射击速率连续发射,一次最多发射70发,然后需要20-30分钟的射击间隔,再装弹时从两个方向连续进行,2套水平运输装置,每次运弹76发。对水面目标的最大射程为15公里,对海岸目标的射程为15.7公里,对空中目标为13公里,能有效对抗现代化低飞反舰导弹,如“鱼叉”、“战斧”等,曾在实弹演习中成功摧毁模拟“鱼叉”的靶弹。  
30毫米АК-630М型舰载自动化火炮系统用于摧毁来袭的反舰导弹、、和其他空袭兵器,也能攻击小型海上目标,排除浮游水雷。装配6具发射炮管,使用爆破杀伤、弹和杀伤曳光弹,弹头重量0.83千克,弹药基数2000发,最大发射速率高达5000发/分钟,可形成厚密的杀伤和防护弹幕,杀伤概率较高。   
防空导弹武器主要是16套“针-1M”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最大射程5公里,最小射程0.5公里,可攻击飞行高度在10-3500米的任何来袭目标。
性能/俄罗斯10411型导弹艇
10411型导弹艇以较高的、优越的航海性能、威力强大的武器装备、良好的防护能力及较强的经济适用性著称,是俄海军及联邦边防局部队新型战斗巡逻设备。它能在7-8级海浪情况下航行,能在5级以下海浪、22节以下速度的情况下、不受航向限制地使用各种舰载武器系统,机动性能较强。该艇配备现代化导航和,能够保障较高的准确搜索目标能力,同时能够提供比较精确的目标坐标和运动参数。舰载导弹武器目标指示雷达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同时跟踪15个目标,同时向武器发射装置传递6个被跟踪目标的目标指示数据。10411型导弹艇防护能力较高,除各种舰载防空导弹和火炮外,为防护核、生、化武器及其他非接触武器的攻击,专门装配了强力消磁设备。该艇采用优化船体轮廓设计,使用自动化动力装置,造价较低,具有较强的经济适用性能,出口前景较好。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20:15:04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简介/毒蜘蛛级导弹艇
毒蜘蛛级导弹艇“毒蜘蛛”级导弹艇是前苏联/俄罗斯在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的一种大型近海。作为除美国外唯一的全球性海军,前苏联在研制各型大中型水面舰艇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导弹艇这种小型舰艇的研制发展,并认为是海军整体作战力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制了多种型号、性能各异的数百艘导弹艇装备使用,除在本国大量装备外,还向世界其它国家出口了近百艘。“毒蜘蛛”级导弹艇目前俄海军应有30多艘在役,出口也达20多艘,成为接替出口的主要艇型。& “毒蜘蛛”级史目前俄最主要的出口型导弹艇,目前印度是其最大的使用国,并引进了相应的生产线。  在此情况下,前苏联在70年代末开始研制“黄蜂”的后续艇,即”毒蜘蛛”级导弹艇。与早期研制的导弹艇相比,“毒蜘蛛”级导弹艇的排水量增加到近500吨,适航性及续航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所携带的武器系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型舰舰导弹也提高了射程及抗干扰能力。为提高自卫能力,艇上还装备了中口径自动舰炮、小口径速射炮、防空导弹及电子战设备等,从而使其攻击力、防御力及生存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所能执行的作战任务也从早期主要攻击水面舰艇扩展到可进行海上巡逻、护渔、护航、对敌方港口进行封锁及攻击敌方近岸目标等,以致可完全将其作为一种轻型护卫舰来使用。& “毒蜘蛛”级导弹艇由于建造时期不同而可分成Ⅰ型、Ⅱ型、Ⅲ型和改进Ⅲ型4种型号,它们之间在所使用的艇载武器、动力装置、电子设备上有较大不同,而在艇型、排水量、外形尺寸及总体性能上则相差不大。&
总体布局及动力装置/毒蜘蛛级导弹艇
印度海军的俄制毒蜘蛛级导弹艇“毒蜘蛛”级导弹艇采用的是平甲板艇型、首柱前倾、方尾构,下部为圆艇型线型,艇体两侧有明显的折线,艇体的长宽比较小(只有约5.4),因此其航行的稳定性及操纵性都有较大的提高,具备了较强的在中近海域高海况条件下航行作战的能力。在艇体水线附近两侧,各装有一条等长于全艇长度的压浪条,可用于在高速航行时减少海浪对艇体的冲击,减小艇的航行阻力,有利于提高航速。艇体采用钢结构,上层建筑则采用了铝镁合金结构,有效地减轻了艇体重量,但防护性能有一定不足。& “毒蜘蛛”级导弹艇艇长56.1米,艇宽11.5米,吃水2.5米,标准排水量385吨,455/540吨(Ⅲ型艇),最高航速36节/40节(Ⅲ型艇),续航力1500海里/20节,自持力14天,艇员34人。& 该艇的动力装置由于不同的型号有一些不同,Ⅰ型、Ⅱ型艇上使用的是全燃动力装置,这也是俄罗斯唯一在轻型导弹艇上使用全燃动力装置。由于燃气轮机具有启动快、功率大、体积小的优点,因此,非常适合像导弹艇这样的小型舰艇使用。Ⅰ型、Ⅱ型上使用了4台燃气轮机,其中2台为DR-76型燃气轮机,最大输出功率3670千瓦,主要在续航时使用;另两台为DR-77型燃气轮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1170千瓦,主要在高速航行时与DR-76发动机联合使用。在这种状态下,Ⅰ型、Ⅱ型艇的最高航速可达到36节,完全可以满足“毒蜘蛛”级导弹艇高速攻击作战的要求。Ⅲ型和改进Ⅲ型则使用柴-燃联合动力。其所以改成柴-燃动力,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发现燃气轮机的燃料消耗量太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艇的续航力。因此,在Ⅲ型和改进Ⅲ型上将巡航发动机改成2台最大输出功率为5800千瓦的耗油率较低的柴油机,这就使其在续航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与高速燃气轮机同时使用后,其航速提高到了40节。随着续航力的提高,Ⅲ型和改进Ⅲ型艇的远程作战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艇上的排气系统有两套,其中巡航发动机的排气口在艇的尾部接近水线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排出废气的温度,有利于减小艇的红外特征。而主燃气轮机的废气则由艇体上层建筑中部的一座小型烟囱排放。&
艇载武器及电子设备/毒蜘蛛级导弹艇
毒蜘蛛级导弹艇“毒蜘蛛”级导弹艇虽然吨位不大,但其艇载武器系统及电子设备的安装密度还是非常大的,体现出俄罗斯舰艇设计的一贯作风,即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舰艇的火力打击能力,而各型艇之间的武器及电子设备也有较大的差别。“毒蜘蛛”级Ⅰ型艇上装备的武器系统主要包括舰舰导弹、防空导弹及舰炮三部分。& 舰舰导弹是俄罗斯研制的第一种亚音速SS-N-2D,西方国家为它起了个“冥河”的绰号,它是在早期SS-N-2A的基础上的一种改进型。导弹采用圆形发射筒发射,2个发射筒上下重叠并以8度的仰角布置在艇体中部两侧。导弹外形很像一架小飞机,采用中置梯形弹翼,具有和的。弹翼采用折叠式,以减小发射筒的外形尺寸。动力装置改为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提高了导弹飞行速度及射程,并实现了末端掠海飞行,提高了导弹的突防能力。导弹最大射程为80千米,飞行速度达到1.3马赫,巡航高度15米,弹长6.5米,弹径760毫米,弹重2200千克,战斗部为聚能穿甲型,重量高达300千克。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及目标跟踪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其打击目标也从原只能打击水面舰艇扩大到了岸上目标。&
毒蜘蛛级导弹艇防空导弹是该艇武器系统的一个亮点,这也是为了提高导弹艇的防空及生存能力而设置的,到目前为止,该艇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的导弹艇之一。艇尾部装有一具四联装SA-N-5轻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身的防空问题。SA-N-5是俄罗斯研制的一种轻型舰载防空导弹,是以陆用型SA-5为基础改进的,弹长1.44米,弹径0.72米,弹重9.85千克,采用一台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为1.7马赫,最大射程为4200米,射高为2100米,红外制导,单发命中率为50%,双发命中率则可提高到75%。该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发射后不管及使用简单等特点,非常适合在小型舰艇上装备使用。但由于是60年代的产品,在技术水平及作战性能上都已明显落后,用来对抗现代的新型空中目标已明显力不从心,防空效果已不能满足现代防空作战的要求。&
毒蜘蛛级导弹艇艇上装备的舰炮有两种,一种是位于艇首的,另一种是位于舰尾平台上的两座AK630M6管。其中AK-176M是1976年研制的一种中口径单管自动舰炮,1978年开始装备使用。其最大射程为17千米,最大射高13千米,最大发射率为120发/分,全重11.2吨,每座配备高达152发炮弹,持续火力非常强。该炮可持续射击70发炮弹而保证射速不降。所使用的杀伤爆破弹及高速穿甲爆破弹,可根据打击目标的不同快速进行转换。炮上还装有光学瞄准装置及手动瞄准装置,使火炮的生存力很强,可全自动、半自动及全手动射击。虽然也存在着随动系统性能较差、跟踪精度低等不足,但其具有防空、反导及对海对岸射击能力,是一种具有综合作战能力的舰载火炮。“毒蜘蛛”级导弹艇装备该炮后,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对海打击能力,火力强度完全可与1000吨级的轻型护卫舰相媲美。AK-630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反应速度快的特点,非常适合吨位较小的舰艇安装。“毒蜘蛛”级导弹艇装备2座AK-630后,可解决对低空飞行的飞机及反舰导弹的防御问题。Ⅰ型艇装备的雷达电子设备主要有主桅顶部的一部MR352型对海搜索及攻击雷达,主要用于对舰载SS-N-2D舰舰导弹进行目标搜索及指示,对驱逐舰大小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95千米。一部航海用于日常航行及导航。为一部MR-123型雷达,主要用于对AK-176M自动舰炮及2座AK-630速射炮进行控制(两者不能同时控制,但在控制其中一种舰炮时,可向另一种舰炮提供目标数据)。除此之外,艇上还装了一些导航、通信及敌我识别系统等。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05:20:06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当今俄罗斯主力舰艇防空导弹系统与集成方式解析
“格布卡”小型近程舰空导弹系和AK-630M末段防御舰炮系统
&&&&目前,俄罗斯已经发展了三代舰空导弹系统,正在研发第四代系统。就现有资料来看,俄罗斯舰空导弹系统的作战空域将显著扩大,对多目标的拦截能力和在复杂电子环境下的作战能力会显著提高,并能实现“一弹多架”和“一架多弹”等标准,武器系统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利用新技术改进现有舰空导弹系统、发展改进型,也是俄罗斯海军舰空导弹系统发展的重要途径。
结合海上战场环境的新特点和舰艇平台的新要求,利用高新技术对现役舰空导弹系统进行改造,充分挖掘其技术潜力、改善其战术性能,提高综合作战能力,是未来俄罗斯舰空导弹系统发展的一个备受关注的方向。
近几年来,俄罗斯舰空导弹系统的主要设计研究机构——“牛郎星”舰空导弹系统研究所的专家们提出:利用俄罗斯最新发展的“格布卡”、“施基利”-1和“里夫”-M简化型和标准型等舰空导弹系统,以及AK-630M末段防御舰炮系统,进行装备组合和综合集成,实现不同排水量的水面舰艇分层对空防御。
&&&&当今俄罗斯四大主力防空系统
AK-630M末段防御舰炮系统
&&&&该舰炮由俄罗斯图拉仪器制造设计院从60年代开始研制,于6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苏联海军,逐步取代AK-230型双管30毫米舰炮。该炮的主要任务是防空反导,兼顾对水面舰艇射击。由于该炮的体积小、重量轻、射速高,非常适合吨位较小的舰艇安装。此外,该炮还出口到古巴、原东德、印度和波兰等国。
&&&&AK-630M型舰炮系统主要由发射系统、供弹系统、炮架、摇架、炮塔防护罩、随动系统和弹药等部分组成。发射系统采用AO-18型自动机,自动机工作循环借助于舰炮发射时的火药气体能量维持而无需外能源,采用电击发方式和等齐膛线,6根炮管外带有冷却水套,采用循环淡水冷却炮管以提高身管寿命。供弹系统采用弹链供弹方式。炮塔防护罩内充2个大气压的气体起密封作用。随动系统为液压随动系统,弹药配有杀伤爆破燃烧弹和杀伤曳光弹。
AK-630M型舰炮采用加特林型转管自动机,射速3000发/分。采用火药燃烧后的内能源作为维持自动机工作循环的动力是该炮的另一技术特色,这在“加特林”型转管炮中实现起来难度更大,但与外能源型“加特林”型转管炮相比耗电量更小。
此外,该炮采用弹链供弹方式,减小了供弹系统的接口,可靠性也随之提高。在炮架以及机械其他部分广泛采用了铝合金铸造和铝合金焊接件,因此,舰炮的全重不到2000公斤。该舰炮由MR-123型火控雷达提供目标指示,可完成对低飞目标的防御任务,成为末段端防御的好手。
“格布卡”舰空导弹系统
&&&&在2005年圣彼得堡世界海军武器展会上,该系统首次面世。“格布卡”舰空导弹系统由光电瞄准制导装置、小型回转式发射装置、火控显控台和4~8枚舰空导弹组成。该系统使用的是由“针”-S肩扛式地空导弹系列发展而来的舰空导弹。这种新型导弹具有高效打击小型目标,例如巡航导弹和无人飞行器的能力。
&&&&与早期“针”系列型号如SA-18、SA-16和早期的“箭”系列SA-7和SA-14不同,新型“格布卡”舰载防空导弹系统上的“针”-S导弹采用近炸引信引爆战斗部,而过去的型号均采用的是碰撞引信。
“针”-S导弹在对付各种类型的目标时战斗部的杀伤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由于采用新技术解决方案,导弹在杀伤概率方面有重大的提高。“针”-S在攻击喷气式战斗机时效能是原型的2倍,在打击直升机时是原型的3倍,在攻击巡航导弹时是原型的5倍。
与原型相比,“针”-S还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长的服役期限。目前“针”系列导弹在攻击临近目标时的最大射程可达4500米,最小射程为500米;在打击离去目标时的射程达5200米,最小射程为800米。而“针”-S攻击离去目标时的射程可达6000米。
“针”-S可攻击最大目标速度为400米/秒的临近目标,其原型根据目标类型的不同最大目标速度为360~400米/秒。“针”-S对不确定目标的最大拦截高度为3500米。原“针”系列导弹攻击离去的直升机时高度可达3500米,攻击离去的喷气式飞机时高度为2500米,攻击迎面的喷气式飞机时高度为2000米。&&&
&&&&“针”-S的最低拦截高度与其原型相同为10米,待发状态的总重不超过19公斤,比原型的18公斤略重。根据以上数据仍不很清楚“针”-S是否改进了其火箭发动机,但导弹飞行速度和打击高度基本上没有变化暗示射程的改变可能是导弹制导系统改进的结果。
“针”-S鼻锥处的导引头仍保留了“针”系列的气动杆,可减少波阻和导引头天线罩的动能加热。在早期“针”系列导弹中使用的LOMO
9E410制冷双信道导引头的工作波段是3~5.0微米红外波段,俄罗斯官方没有提供“针”-S导引头的技术参数,但称其对地物杂波和热干扰具抵抗性。
在导引头后部的控制部件不仅包括了鸭式前舵面和与之相关的展开机械与致动器,包括重新设计的光-电近炸引信。近炸引信可能是一个主动激光系统,其有五对光学口分布在导弹周围。标准型“针”防空导弹携带0.405公斤高爆破片杀伤战斗部,并可起爆剩余的固体推进剂(0.6~1.3公斤)使其效能得到提高;“针”-S战斗部增加到了1.17公斤,杀伤概率达到0.59。无疑,在俄罗斯未来舰载防空武器系统设计者的眼中,“格布卡”舰空导弹系统成为了对付低空、超低空目标的理想武器系统。&
“施基利”-1中程舰空导弹系统
“施基利”-1中程舰空导弹系统
&&&&该系统是由“施基利”舰空导弹系统改进发展而来,系统使用的导弹也由9M38E改进为9M317E。近几年,作为“一弹多架”的范例,俄罗斯海军又实现了9M317E导弹的垂直发射,型号定为9M317ME,其标准垂直发射装置可备弹36枚,使“施基利”-1舰空导弹系统的作战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9M317E是由俄罗斯阿尔泰科研生产联合体生产的一种中程舰空导弹,弹长约5.75米,直径约0.4米,弹翼翼展0.712米,尾翼翼展0.86米,弹重约690公斤,战斗部为70公斤的破片,最大射程可达38公里,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修正+末段雷达半主动寻的制导,动力装置为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9M317ME导弹基本性能与9M317E型导弹相同,由于其采用垂直发射系统,应用前景广阔,将成为未来俄罗斯主力中程舰空导弹系统。&&
&&&&“施基利”-l系统主要由MP-710型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连续波照射器、TV电视头、目标分配台、精跟显控台、射击控制台、中央计算机、导弹、发射架、弹库及发控设备等组成。9M317E导弹采取极小展弦比边条翼正常式气动布局,前后弹身直径不同,中间有过渡锥,尾部有收缩段,导弹分为4个舱段:一舱为仪器设备舱,包括天线整流罩、连续波半主动雷达导引头、捷联惯测组合和计算机、无线电引信,舱外有无线电引信天线;二舱为战斗部舱,内装战斗部、安全执行机构和触发引信,为破片杀伤式;三舱为发动机舱,为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四舱为尾舱,内装燃气涡轮舵机、气压指示器及火箭发动机喷管。
&&&&MP-710型三坐标搜索雷达平时按6转/分的速度进行对空警戒,进入作战状态后以12转/分的速度在方位上进行搜索,同时在俯仰上进行频扫。一旦发现目标,立即向舰上的目标分配台和对空态势兼火力分配台输送粗精度的点迹视频信号,目标分配台在对目标建航的同时,还进行目标运动诸元的粗略计算、威胁评估,以选取适当数量的目标给精跟显控台。
精跟显控台计算机完成精确的目标航迹平滑外推和目标运动诸元计算;在特殊情况下,精跟显控台也可通过模球进行人工锁定、人工跟踪并输出粗的目标坐标信息,这些信息都送到中央计算机,并启动作战应用软件、完成目标的威胁排序、拦截目标概率预估等,进行火力分配。
中央计算机将所要拦截目标的信息一路送给目标照射器,一路送给射击控制台。目标照射器一旦收到目标坐标信息后立即调转,把波束指向目标方位并连续跟踪下去。与此同时,位于防空作战指挥室的操作员根据对空态势台上显示的目标态势,明确系统所要打击的目标,射击控制台前的指挥员一直监视所要拦截的目标态势并选定发射架,中央计算机计算出来的、为保证单发杀伤概率0.8的垂直平面发射区显示在射击控制台上。
一旦目标进入该区,计算机已算出导弹的最佳弹道参数、发射倾角等,并把它们送入导弹发射装置,完成导弹的飞行参数装定和发射架调转以及导弹的发射。导弹离架后执行程序飞行,飞行约3~4秒后,弹上雷达导引头开始搜索目标,一旦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导弹以大弧形弹道拦截低空、超低空目标。为保证导弹的引信波束不接触海面,导弹始终处于目标的上空,在接近目标时以大约200左右的俯冲角逼近,直至命中目标。
&&&&导弹对目标的毁伤效果可以从射击控制台的显示屏上观察到。在作战过程中,如果目标回波被强电子干扰杂波埋没而无法跟踪时,可采用电视头跟踪目标,以控制导弹的发射。
与其他中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相比,9M317E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搜索、跟踪、照射均需专用雷达的导弹作战模式,直接利用MP-710型三坐标搜索雷达的目标信息,取消跟踪制导雷达,形成新的搜索、照射的导弹作战模式。这样,既简化了系统结构又增加了拦截目标的火力通道数,系统作战效费比高。
二是导弹采用了弧形弹道拦截超低空目标,可有效地消除杂波及镜像多路径效应对导弹制导的影响,使之具有反掠海导弹能力。
三是采用模块化结构,有较灵活的适装性,火力通道数可根据载舰的情况而定,最少为2个,最多为12个,可装备1500吨以上的各类舰船。
“里夫”-M中、远程舰空导弹系统
&&&&“里夫”-M中、远程舰空导弹系统
&该系统是从1985年装备的S-300PMU地空导弹系统发展而来的。作为“一架多弹”的范例,S-30OPMU系统可使用的导弹代号分别为5V55K、5V55B、SV55BUD、48H6E、48H6E2、9M96E和9M96E2。“里夫”-M中远程舰空导弹系统可使用9M96E,48H6E和48H6E2等3种导弹。
48H6E和48H6E2这2种导弹具有对战术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与“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标准型配套使用。
&&&&9M96E导弹的发射质量、弹径、战斗部质量等较48H6E和48H6E2都大大减小,与“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简化型配套使用,以拦截掠海飞行的目标为主。
9M96E导弹拥有自身小型储运发射箱,也可利用装载48H6E和48H6E2两种导弹的大型储运发射箱。一个大型储运发射箱内可装4枚9M96E导弹,从而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火力密度。48H6E弹长约7.6米,弹径为0.508米,翼展1.134米,弹重1800公斤,战斗部144公斤,最大射程150公里,射高约25~25000米,最大飞行速度约6.1~6.7马赫,单发杀伤概率为0.7,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末段TVM制导,导引方法为比例导引,发射方式为垂直发射,动力装置是单级单推力高能固体推进剂发动机。
48H6E和48H6E2在重量、尺寸和性能上比较接近。比48H6E小很多的9M96E导弹最大射程达到40公里,重量约400公斤,可用来拦截飞机、战术弹道导弹及飞行高度在5米至25公里范围内的其他类型导弹目标,该导弹采用了惯性导航系统,并在中段靠地面雷达站进行无线电指令修正。9M96E导弹最大可用过载在距离为15公里时为60g,而在40公里距离时为30g。由于采用末段燃气动力控制,提高了制导精度。
具有多点起爆能力的杀伤爆破式战斗部使9M96E导弹战斗部的重量大大减轻,仅为24公斤。尽管战斗部重量减轻很多,但由于战斗部是在导弹与目标最接近点时引爆,破片密度大,故其杀伤威力提高了2.5倍。与48H6E和48H6E2导弹最大的不同是,9M96E导弹不需要相控阵雷达,只需要一部三坐标雷达就能工作。
&&&&“里夫”-M导弹武器系统由制导雷达、中央控制舱、自动发射装置、导弹及发射系统等部分组成。
“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
“里夫”-M导弹武器系统所配置的制导雷达是一个单面旋转相控阵雷达,西方称之为“顶罩”雷达。该雷达由五部天线和高频舱组成一个雷达天线座,该雷达主要依靠舰上的三坐标搜索雷达提供目标指示。制导雷达最上方大圆罩内装有一个单面旋转相控阵天线,是主雷达,天线直径为3.5米;在其下方是3个并排安装的柱形天线;在大天线罩和柱形天线之间有一个小的圆形天线罩,内装有一个0.5米直径的小型相控阵天线阵面。
该雷达的天线群和高频舱室都在一个大天线座上,三者共重26.5吨,尺寸约为6.2米(长)&5.6米(宽)&7.65米(高)。其中主天线阵面(主雷达)用来跟踪、照射目标并跟踪导弹,接收导弹返回的目标坐标信息并发送导弹控制指令;小天线阵面(小雷达)用来在导弹发射初段时截获发射后的导弹,将导弹的坐标信息送到主雷达,引导主雷达截获导弹;3个柱形天线用于电子对抗作战时旁瓣对消。
&&&&主雷达的发射机由三级速调管组成,只能工作在一个频率点上,更换频率必须更换速调管。制导雷达天线所在部位由于船体变形而会出现较大的随机测量误差。为此,在天线座上配有一个双轴稳定的陀螺平台来校正此误差,以对波束进行稳定控制。
中央控制舱包括雷达发射机的激励器、接收机的中频和视频部分、火控计算机、导弹控制台、目标指示设备、数据交换设备、机内检测设备以及A/D变换等22个机柜。中央控制舱负责与外部信息交换、信息处理和显示、系统的工作方式和功能控制以及导弹发射控制并完成系统的检查及操作训练等。
导弹控制台是中央控制舱的核心设备,它的任务是完成“里夫”-M系统所要攻击目标的录取、射击诸元的计算、导弹射前参数装定、导弹的发射控制以及导弹飞行制导指令形成。导弹控制台上有P型显示器和A型显示器。P型显示器显示威胁目标的方位、距离,A型显示器显示目标、导弹的信息以及遭遇点。火控计算机由两台计算机组成,每台计算机有3个CPU构成多处理机,其中有1个CPU作为备份。每台计算机完成3个目标和6枚导弹的跟踪照射处理。此外,还可以完成目标参数的模拟,机内检测以及故障定位等。机内检测设备完成系统的功能检查和故障检测、隔离以及目标模拟等。
&&&&“里夫”-M系统的自动发射装置主要控制弹库中的转柱转动、导弹发射准备、射前检查、参数装定,并将导弹射前的状态信息反馈到中央控制舱。1台自动发射装置可控制4个发射井。“里夫”-M系统导弹的贮存、运输和发射都由贮运发射筒完成,导弹贮运发射筒头部有较厚的易碎盖,背面刻有预制沟槽,在3个大气压下即可破碎。底部有固定导弹机构、导弹弹射器、2个燃气发生器,沿发射筒水平方向的两侧有活塞筒及推杆,下部有电缆及导轨。贮运发射筒在导弹发射后,经过一定修复如更换顶盖等,可重复使用3~4次。在每个发射井内都设有大型转柱,上面挂有带贮运发射筒的导弹8枚,弹筒围绕着转柱分布,挂弹后转柱直径为3.8米,转柱下面还有转动机构。待发射导弹转至发射井口后,这枚待发导弹被加电并装定参数,其他导弹可进行射前检测。弹库是一个大通舱,由4个、6个或8个发射井组成,高约9米,四周有装甲保护。&&&
&&&&“里夫”系统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接收舰上指控的目标指示工作方式,另一种是在某一位置制导雷达自主搜索、跟踪目标工作方式。通常“里夫”-M系统工作在前一种方式下,舰上三坐标雷达给出目标信息,经舰上作战情报指挥系统进行目标识别、威胁判断,再分配到“里夫”系统,由中央控制舱内的目标指示设备接收,并送到导弹控制台;控制制导雷达天线调转到目标指示方向,雷达截获目标后转入自动跟踪状态,计算机根据导弹控制台送来的目标参数计算目标射击诸元。
与此同时,自动发射装置进行导弹选取、加电,并对待发导弹进行射前参数装定。导弹发射后离舰面25~30米高度,主发动机点火。当导弹穿过制导雷达的小雷达(截获雷达)的截获屏(320&320)时,小雷达将导弹的坐标参数送到主雷达;当主雷达截获导弹后,制导雷达对导弹、目标进行跟踪,并对目标照射。舰上计算机根据目标、导弹的信息计算导弹偏离弹道数据,以此形成指令,并发送给空中的导弹,指令周期为0.1秒。制导雷达对目标的照射是脉冲式的,当导弹的导引头搜索、捕获到地面照射经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后,就由中段指令制导转换到TVM末段制导。
&&&&与其他系统相比“里夫”-M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射程远、作战空域大。“里夫”有效射程为90公里,低界为25米,可拦截各种携带近程空舰导弹的载机和如“冥河”类大中型反舰导弹,具有远程区域防空作战能力。
2、对付多目标的能力较强。由于采用了垂直发射技术、相控阵制导技术,“里夫”-M系统在900方位角范围内能同时发射12枚导弹拦截6个目标,因此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抗饱和攻击能力。
3、抗干扰能力较强。这主要是因为该系统采用TVM制导体制以及相控阵制导雷达技术,抗干扰措施多。
4、可靠性好。导弹的贮存、运输、发射都用同一个筒,使用维护方便,筒内导弹可10年不用检测,导弹第10年时的发射飞行可靠度还大于0.75。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对付中程和远程目标时,“里夫”一M系统均可从容应对。&
“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标准型垂直发射系统
&&&&当今俄式防空导弹系统集成方式
&&&&俄罗斯舰空导弹系统集成方式的依据主要是舰艇的排水量,依据舰艇不同的排水量就会集成不同的防空导弹系统。
&&&&排水量小于1000吨的舰船
&&&&为了保卫导弹艇、扫雷艇和各种保障舰船等小型舰艇不受空袭目标的打击,俄罗斯专家设计了一种“超短射程”的分层末段防御体系,由“格布卡”小型近程舰空导弹系统和AK-630M末段防御舰炮系统组成。如果舰艇上装备有平高两用大口径舰炮系统,也可以参与对空防御作战。系统中的作战指挥控制显控台负责协调舰空导弹、火炮两类武器系统的工作,控制4~8枚“针”-S导弹和舰炮分梯次对空袭目标实施拦截射击。
&&&&这种集成方式已经体现在了俄罗斯海军最新的10411型导弹艇上。10411型导弹艇满载排水量386吨,主要用于近海近岸防护,可巡逻国家边界和领水、保护200里海上经济区、打击走私、贩毒、犯罪(包括海盗)、保护海军基地、沿岸基础设施、船只和其他人工构筑物。在10411型导弹艇上主要装备的舰载火炮系统为AK-176M、AK-630M,主要防空武器是16套“针”-1M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预计在“格布卡”近防武器系统研制成功后将替代“针”-1M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
&&&&排水量介于吨的舰船
&对于这类中、小型水面舰艇,俄罗斯专家提出了基于“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简化型、配备9M96E导弹的实现方案。9M96E导弹拥有主动式末制导头、弹上惯性导引系统,具有较强的机动飞行能力,能以很高概率拦截空中目标。简化型“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具有垂直发射装置、制导雷达等,体积和质量相对较小,具有良好的适装性。对于末段防御,可配置几套“格布卡”小型近程舰空导弹系统和AK-630M末段防御舰炮系统,完成拦截已突防目标的任务。
&&&&该防空导弹系统集成方案可以从俄罗斯新型20380型隐身护卫舰上看到影子。20380型护卫舰是俄海军正在倾力打造的新一代轻型护卫舰,也是自苏联解体后研制建造的首种全新战舰,将成为未来俄海军近海作战的中坚力量。该型护卫舰首次采用了先进的模块化结构设计,可根据用户需要迅速更换舰载武器、动力装置及电子设备,排水量为2200吨。
“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标准型垂直发射系统发射瞬间
目前我们知道20380型原有4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其中第1方案可以明显看出采用了“顶板”+“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简化型(采用9M96E导弹)+AK-630M末段防御舰炮系统这样的防空组合,这也反应出了俄罗斯海军对此方案的特别关注。
但有趣的是,最后俄罗斯第一艘20380型护卫舰的防空武器为2座“卡什坦”近防系统和2座AK-63OM导弹系统。两者配合使用,对掠海反舰导弹的拦截概率很高,基本可以满足自身防空需要,但显然难有方案1中的防空导弹集成方式带来的打击效果强。这也许是综合考虑了性能与成本的折中方案,未来如果有需要相信俄罗斯海军也可能采用第1方案提升20380型护卫舰的防空能力。
&&&&排水量介于吨的舰船
&为了在驱逐舰等大、中型舰船上建立分层对空防御系统,俄罗斯专家提出了基于“施基利”-1舰空导弹系统,配备9M317E或9M317ME导弹的方案。“施基利”-1系统是多通道舰空导弹系统,采用半主动制导方式控制多枚9M317E或9M317ME导弹拦截多个空中目标,是性能优良的舰艇编队中、近程防御武器。对于突破“施基利”-1系统空袭目标的防御,可通过配置几套“格布卡”小型近程舰空导弹系统和AK-630M末段防御舰炮系统来完成。
&&&&这样的集成方式其实可以从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上就能看出一些苗头。虽然其排水量稍微大于6000吨,但新型“现代”级经过“减肥”已经接近6000吨,其防空导弹系统就是4部AK-630M末段防御舰炮系统和2部老式“施基利”舰空导弹系统。这样的组合虽然防空效力不如“施基利”-1舰空导弹系统+AK-630M,但思路是相同的。因为俄罗斯近期没有新建防空型导弹驱逐舰或大型护卫舰的计划,所以我们还看不到这样“理想”组合实例。
&&&&排水量大于6000吨的舰船
&对于这类大型舰船,俄罗斯专家提出了基于“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配备9M96E、48H6E和48H6E2等3种导弹的方案。通常,9M96E导弹与“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简化型配套,使用小型专用储运发射筒及发射装置,可实现40公里的射击远界;48H6E和48H6E:导弹与“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标准型配套,使用大型储运发射筒及发射装置,可分别实现120公里和150公里的射击远界。当然,也可以在48H6E和48H6E2导弹的大型储运发射筒内安放4枚9M96E导弹。同理,对于突破“里夫”-M系统的空袭目标的拦截,可通过配置几套“格布卡”小型近程舰空导弹系统和AK-630M末段防御舰炮系统来完成。
&&&&这种方案最初体现在俄罗斯“光荣”级巡洋舰上,其标准排水量为9800吨,防空系统主要为“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其发射装置在舰中后部的甲板下面,沿纵线两侧对称排列,每边4个,共8个。发射井内沿圆周布置8个导弹发射筒,l窗总共备弹64枚。另外,该级舰还装有6座AK-630M型6管30毫米炮用于末段防御。一对设在舰桥前方甲板室上部,纵向排列;另外二对设在舰中部两侧专用平台上。
另据报道,北方造船厂将为俄罗斯海军建造22350型多用途驱逐舰。22350型驱逐舰排水量约8000吨,这将是俄罗斯海军15年来采购的第一艘新型、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水面舰艇。22350型驱逐舰的首舰预计耗资4亿美元,按照进度将于2009年交付。从透露出来的消息我们可以看出,其防空系统完全按照基于“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配备9M96E、48H6E和48H6E2等3种导弹的方案,外加“格布卡”小型近程舰空导弹系统和AK-630M末段防御舰炮系统。有趣的是,在我们前面提到的20380型隐身护卫舰的第2套方案上,也出现了“里夫”-M+AK-630OM系统的集成方案,但显然这样的配置太不现实。
舰艇防空导弹系统示意图
&&&&上述几种不同排水量舰艇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综合集成,是建立在统一信息综合处理和指挥控制平台上的。
这个平台采用高速局域网络技术、通用化标准显控台,集中处理来自全舰对空警戒、制导雷达等传感器的目标信息,协调、控制各型武器系统工作,在各武器系统的杀伤区内,实现对空袭目标不间断的分层防御射击、转火射击,形成单舰及编队分层的对空防御体系。
利用高新技术对现有舰空导弹系统进行改造和集成,提高舰艇综合对空防御作战能力,是未来舰空导弹系统发展的方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特种部队装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