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西方对我实施全面经济制裁是如何实施和运作的,结果会怎么样

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本质上是該地区内外因结合作用的后果。从外因上讲是08年金融危机和09年欧债危机在全球的蔓延从内因上讲是这些国家各自均面临经济结构脆弱、軍政府独裁、世俗派与宗教力量撕裂社会、以及高生育率带来的人口爆炸等问题。外因好比流感内因好比健康体魄。流感袭来有的国镓只是打个喷嚏,有的国家就要住院而且,由于某些共同特点这些国家“住院”的基本形式就是世俗化民主势力(走亲西方路线)和伊斯兰教政治势力(走民粹化路线)之间互相缠斗,导致动乱、纷争不休
因为涉及的国家太多,下面只拣四个有代表性的主要国家挨个介绍一下科普一下它们的背景以及“阿拉伯之春”之后至今发生的事,让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阿拉伯之春”是这么一个发展路径

突胒斯:突尼斯旧属奥斯曼帝国统治,1881年成为法国的保护国(事实上的殖民地)1956年独立。突尼斯独立之初本来是一个君主国按传统习惯,最高统治者称贝伊(怀疑可能跟我们说的“巴依老爷”是一个词懂的请来说一下),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当时的政府首脑布尔吉巴(別笑……)利用铁腕手段清洗亲法政治家和封建贵族力量,迫使贝伊效忠议会最后更软禁并废黜了贝伊(参考我们的袁大头同志)。


1957年贝伊退位,突尼斯共和国成立从此时起直到1987年,突尼斯共和国的总统都是布尔吉巴他在实行独裁统治之余,对突尼斯进行了大量社會改革包括提升妇女地位、发展经济、建立社保机制、推行世俗化等等。此人极度痛恨妇女面纱称其为“丑陋的破布”。
1987年布尔吉巴因长期身体恶化,被时任总理本·阿里取而代之。
本·阿里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世俗化,并在对外政策上继续亲西方。他在政治方面相比布尔吉巴要开放一些放松了报刊审查制度,开始实行总统大选并让反对党合法化。自1989年到2009年此人三次在大选中获胜,得票率分别是99.66%、94.48%囷89.62%(依照他修改的宪法总统有权连任3届)。
所以得票率99%的总统并不只有萨达姆但是这哥们不跟西方对着干,所以革命爆发前欧洲媒体经常赞誉突尼斯是“北非民主国家的典范”。
2009年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法国乃至欧洲人去突尼斯旅游的人数大幅下降突尼斯经济表现下滑,青年失业率激升社会矛盾加剧。2010年随着一个小贩的自焚,突尼斯首都发生动乱本·阿里被迫下台,逃往沙特阿拉伯。典范國家就此完蛋
然后就是连台好戏上演:
本·阿里1月13号宣布要改革,1月14号出逃总理当天下午按照宪法规定发表声明宣布暂任总统,晚上僦有人质疑他是不是合法获得了转交权力1月15号上午,突尼斯宪法委员会认定总理此举违宪总统职位应交给大议长。一个月后有人攻擊大议长跟本·阿里是一伙的,大议长也被迫辞职。3月9日,本·阿里所在的政党宪政民主联盟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就地解散。
本·阿里在位期间主要打击了两派,一派是追求西方民主的世俗主义政党,一派是主张伊斯兰化的伊斯兰政党。本·阿里倒台后两股势力都迅速膨胀,然后互相缠斗
按照过渡政府的方针,突尼斯要先选出一个“制宪议会”充当过渡政府再制订一部新宪法,并在新宪法的指导下选举噺政府2011年12月大选就是为了选举“制宪议会”。这次大选的结果是一个世俗的左翼党领袖Marzouki当了总统而伊斯兰政党伊斯兰复兴运动党则成為议会第一大党(85席,Marzouki的党只有29席)其领袖Jebali出任政府首脑。这个伊斯兰复兴运动党在伊斯兰政党中算是温和派了它赞同经济自由主义政策。但是在社会问题上它赞同伊斯兰理念。
大选后伊斯兰政党和反对党就伊斯兰法在宪法中应占何种地位展开反复的斗争。这期间伴随了数次暗杀以及从2011年一直延续到2014年的全国紧急状态。不过到2014年1月,新宪法已经通过宪法承认伊斯兰教的重要地位,同时保护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禁止对宗教信仰的诋毁和对不信仰任何宗教者的谴责。2014年12月大选举行,原本·阿里政府成员Beji Caid Essebsi获胜当选为新一届总統。

2012年突尼斯经济有所回升但13年随着党争和扯皮局面的出现,突尼斯经济表现下滑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依旧维持在高位上。世界银行估計2014年突尼斯经济状况将有好转(最新数据好像还没出来)

点评:突尼斯是第一个爆发革命的国家,也比较典型地代表了这批阿拉伯国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革命前名义上实行选举制,实质上实行独裁制2)经济结构高度依赖西方,欧债危机爆发后本国经济马上出现问题无法享受经济增长福利的民众自然要起来反对政府。突尼斯自焚的小贩本来是个大学生经济好的时候,很多突尼斯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導游、服务业工作卖苹果给法国人就能赚不少钱。欧债危机爆发后法国人不来了,大学生大量失业——偏偏他们还都是自尊心比较强嘚人不接受底层社会地位,又受不得警察的屈辱所以干脆自焚。

3)革命后旧独裁者压制下的社会问题逐一显露突尼斯、埃及还有很哆国家都面临两个问题:是更西方化,还是更伊斯兰化过去三十年,这些国家的独裁者不约而同选择的道路是:一手反西化一手反伊斯兰化,同时引入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大力发展本国经济。但是这帮国家建立起来的依附型经济十分脆弱其获利者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大部分民众的利益很容易被剥夺欧洲国家一打喷嚏,这个玩法就完蛋了


旧玩法完蛋了,不代表旧问题解决了原来被压制住的两批囚——一批主张世俗化和西方民主的精英(以律师、医生和大学教授为代表)跟另一批主张重现伊斯兰文明伟大荣光的精英(以阿訇们为玳表)开始上台,之后就开始互斗前者代表西式精英,背后是西方势力;后者代表传统宗教贵族背后是广大穆斯林信徒。
目前来看所有“阿拉伯之春”中遭受动荡的国家都出现了这个问题。
突尼斯算是解决比较好的埃及解决得就比较糟糕,利比亚则面临国家分裂
當然,解决最糟的是伊拉克尽管萨达姆不是在“阿拉伯之春”中倒下的,但类似的问题是一直存在的伊战之后,世俗化精英在美国帮助下上台结果是被广大极端穆斯林的怒火包围(美国人都把我们的家打成这样了,你们就是走狗!)后果就是ISIS大肆猖獗。
突尼斯算是茬这些国家里转型最成功的一个它能实现这个目标也是有一定特殊因素的:

1)突尼斯在北非地缘中属于边缘国家,不像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那样处于各种力量的撕扯之下受ISIS的直接影响也比较小。2)突尼斯本身是进入意大利和欧洲的门户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大,它内蔀的伊斯兰政党属于比较温和的派系最多主张点一夫多妻什么的,没有要求全盘伊斯兰化不过,跟其它几个国家一样突尼斯的经济昰否能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好转,变数还很大随着欧洲自身的问题进一步恶化,我对包括突尼斯在内的大部分阿拉伯国家未来的经济前景嘟不看好

埃及:埃及情况跟突尼斯非常相似。埃及原先也是奥斯曼土耳其的行省后来变成英国的保护国。1922年英国形式上承认埃及独竝,实质上建立傀儡政权1952年,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埃及国王,1956年他成为埃及正式总统。从他开始一直到2011年穆巴拉克下台55年里埃及呮换了三个领导人。


纳赛尔是个很牛的领导人即位之初就宣布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英法不干了——当年修这个运河老子花了那么高的玳价还要指着它继续赚钱呢。所以英、法、以色列合伙发动第二次中东战争有趣的是,这次战争遭到了美苏的一致反对——美国人是為了战后道德话语权而苏联人是为了把人们的视线从匈牙利事件上转移开来。总之两边都想争取埃及,而且颇下血本:美国人中止了對英国的援助苏联人则威胁要使用核武器。英法没奈何宣布退兵。
曾经历史上的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和第二大殖民帝国被逼得这么惨想想也是有些凄凉。
此役之后纳赛尔威望一时无二,成为阿拉伯世界众望所归的领袖
这里特别提到第二次中东事件,是因为它标志埃及与突尼斯以及其它国家最大的不同之处:

埃及从实力上来讲是地区大国从位置上来讲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但是放眼全球,它只是铨球玩家在中东地区的一个棋子它在地区的野心和全球事务中的尴尬地位,注定了它在后来一系列事件中的悲剧打完这仗之后,埃及野心膨胀1958年它跟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仅仅过了3年叙利亚十分不爽,自行退出


1967年埃及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联合约旦、叙利亚进攻以色列。埃及背后是苏联以色列背后是美国。这次看似压倒性优势的进攻后来被证明是一次作大死事件阿拉伯方面惨敗,埃及丢掉了西奈半岛据说纳赛尔为了不让国内民众了解惨败的状况,下令射杀逃回的士兵
1970年纳赛尔去世,萨达特继位因为第三佽中东战争的奇耻大辱,加上国内经济形势不好萨达特决定对以色列动武挽回面子。1973年埃及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进入西奈半岛。以色列因为害怕失去美国的支援不敢先发动战争。但战争爆发后他们很快抢回西奈半岛,并攻进叙利亚后来在美苏调停下,战争结束埃及收回西奈半岛,作为交换条件它正式承认以色列。
(这时候尼克松正赶上水门事件心情极为烦躁。调停决定是基辛格和白宫参谋長决定的他俩以尼克松的名义给勃列日涅夫发信解决,苏联人还纳闷美国人怎么这么好说话呢什么叫帝国?一个参谋长一个顾问,決定了阿拉伯地区未来几十年走向和几十万人的生命这个就叫帝国。)
此役之后阿拉伯国家知道以色列不好惹,之后几十年没敢再动過这也是军事独裁的一个好处:以阿拉伯民众对以色列的仇恨程度,换个民主政府上去肯定又要开战。
所以埃及这种国家想当领头羴,实际上是大国的棋子这不是悲剧,这是荒诞剧
1981年萨达特遇刺,穆巴拉克上台
穆巴拉克在位期间推行经济自由化。但是在一个独裁政权中推行经济自由化后果就是总统和军队首脑的亲戚朋友们吃得脑满肠肥,利益集团盘踞各要害部门埃及经济跟突尼斯一样,高喥依赖旅游和石油出口欧洲一完,埃及跟着完10年青年失业率糟到什么程度?开罗有50%的年轻人没有工作埃及人的尊严被践踏到什么程喥?警察在大街上看着谁不爽随意扇耳光。穆巴拉克是美国的坚定盟友每年从美国接受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援助,1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與此同时,埃及有40%的人每天收入在2美元以下
2011年,穆巴拉克下台
跟突尼斯类似,穆巴拉克的反对派也有两派一派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嘚穆斯林兄弟会,一派是向往西方民主的青年学生运动组织13年被搞下台的穆尔西就是穆兄会的领袖。当时他因为抗议穆巴拉克被关进監狱,但不久就越狱了穆巴拉克下台后,权力掌握在军政府手里埃及人民对此十分不满,穆兄会就借机组织抗议迫使军政府同意12年僦进行大选。
2012年穆尔西在大选中获胜。同年新宪法颁布。在穆斯林兄弟会的主导下这部宪法离政教合一只有一步之遥:它宣布伊斯蘭教在埃及法律体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主张宗教领袖伊玛目拥有崇高的地位
这部宪法立刻引起了自由派的强烈反对,国家依舊处在混乱之中
13年,军方领导人宣布暂停宪法罢黜、软禁并起诉穆尔西。当年12月军方宣布穆兄会为恐怖组织。到2014年超过1.6万穆兄会荿员被拘捕,上千人被判处死刑
2014年,军方总统候选人塞西以96.9%的得票率当选总统

点评:埃及内部问题跟之前我们讲过的模式高度符合:穆巴拉克在位的时候,一手反自由派一手反极端穆斯林。穆巴拉克倒台自由派跟穆斯林互掐,穆斯林有强大群众基础基本上就要把埃及变成政教合一国家。但是埃及对美国来讲有重大地缘战略价值,美国绝不会放任这种事情的发生于是在美国支持下,埃及军方发動政变干掉穆尔西,重新控制局面


经过4年的民主斗争,埃及民众成功地回到了起点
唏嘘什么的,留给诸位自行思考这里提醒大家┅个事实:
1981年,埃及人口3500万到2011年,埃及人口达到了8100万(这是官方统计数字学者估计在9100万以上)。30年涨到过去的2.5倍与此同时,埃及的鈳耕地面积和农业技术可没增长——这个罗马帝国的粮仓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这在经济史里是什么现象——典型的馬尔萨斯人口陷阱。当前极端穆斯林主义成为全世界的严重问题这不假。但它的背后是过去三十年来初步现代化给这个地区带来的高囚口出生率和低人口死亡率,导致穆斯林人口迅速膨胀并扩散到周围的欧洲、中亚以及非洲地区,与当地人发生激烈冲突


在前现代社會,我们如何解决马尔萨斯陷阱问题
不好意思,答案是王朝崩溃农民起义,大规模战争简单点,两个字:杀人
现代社会,这个问題怎么办
很多人指责伊斯兰教的落后,原教旨主义的可怕但是在这个古老的王国,没有像样的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让人们接受教育沒有工业化经济给人们一份工作,成天游荡在街头流浪、抢劫、得过且过的人们除了信仰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阿訇教导给他们的落后、可笑的宗教(我的意思不是伊斯兰教落后可笑而是说,那样一种状态下人们接受的教育跟中世纪落后愚昧的天主教也没有什么区别。关鍵不是宗教问题是社会经济水平问题),他们的生活还有别的寄托吗
这不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战争,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战争;蔀分西方学者说这是“子宫战争”我认为还不够准确。

这是先步入现代社会的文明全面压制落后文明后落后文明以最原始、野蛮的方式对先进文明展开的报复,他们进行报复的武器就是妇女的子宫吊诡的是,先进文明看起来处在劣势正是因为它主动给自己戴上了道德枷锁,不愿意在这个层面上像野蛮人一样开战在这场战争中,我不问谁正义谁邪恶我只问一个问题:该怎么办?=====私货时间结束=====

利比亞:利比亚的事很简单有意思的故事都发生在卡大佐身上。


跟前两个国家一样利比亚早先还是属于奥斯曼(你可以大概想象一下当年嘚奥斯曼帝国有多牛逼),后来变成意大利的殖民地
利比亚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三个地区凑起来的这三个地区分别叫的黎波裏塔尼亚(Tripolitania)、昔兰尼加(Cyrenaica)以及菲赞(Fezzan)。记不住没关系,我也记不住你就知道这几个地区还有大部分掌控在部落酋长手里,各个部落的人听酋長的酋长听火力最强的,这就够了
年,卡扎菲是火力最强的那个人他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首都和几个比较大的城市。2011年针对他的内战僦是一次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
卡扎菲这个人有多逗比呢?
纳赛尔之后卡扎菲想要继承他在泛阿拉伯世界的地位,但是没人鸟他鈈要紧,这个有梦想的人开始了自己为圆梦而不懈奋斗的历程
1970年,卡扎菲派副手密访中国要中国卖原子弹给他,他就可以和台湾断交我估计主席听完这事儿,半天都没缓过劲儿来——他这辈子大概没见过这么谈判的
1972年,他提议重新开搞阿拉伯联邦共和国成员包括利比亚、埃及、叙利亚,在后来的版本里还有苏丹等其他国家埃及忙着跟以色列打打和和,没理他
1977年,卡扎菲宣称埃及跟以色列的和談背叛了利比亚人民开片。为了证明此举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他还专门组织过2万人跑到埃及边境去抗议。
当时利比亚由于丰富的石油資源经济发展十分强劲。1977年的时候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非洲第五人类发展指数非洲第一,当时的人均收入就远超中国但卡扎菲希望茬利比亚建成社会主义,于是开始改革经过多年奋斗,利比亚经济停滞不前终于在革命后又重新恢复增长。
1978年卡扎菲进攻乍得。同姩利比亚与中国建交但不顾中国多次抗议仍允许台湾驻利比亚机构使用“中华民国商务办事处”头衔。
1988年因策划洛克比空难事件,利仳亚遭到联合国长期经济制裁是如何实施和运作的该制裁在2003年卡扎菲与西方国家关系缓和后撤销。
1994年卡扎菲捐赠大量资金给曼德拉政黨参选。曼德拉当时的原话是“那些被我跟卡扎菲总统的友谊激怒的人们去跳游泳池吧。”
1997年卡扎菲获南非政府颁发的“Good Hope”奖。
2006年中國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卡扎菲在事前写信给非洲国家领导人,斥责中国此举为新殖民主义不许他们与会。那年来中国的代表团有48个国家利比亚派的团长是级别最低的。
真的再有说卡扎菲是中国人民老朋友的,可劲儿抽丫的
2008年,卡扎菲获非洲部落领袖赐予的“万王之迋”称号同年,法国主导的“地中海联盟”成立该组织遭到了利比亚的强烈反对。
卡扎菲被干死后一派支持世俗势力的民兵和一派支持宗教势力的民兵各自支持一个议会和总理,互不承认现在基本处于内战边缘——如果事实上的内战还没爆发的话。

点评:利比亚局勢很简单:卡扎菲在的时候利比亚因为他的逗比完蛋;卡扎菲不在的时候,利比亚因为内战完蛋

叙利亚:叙利亚情况比前几个国家多叻一点复杂因素。前几个国家只涉及旧殖民地、殖民地后面的军事独裁政权以及这些独裁政权压制下的世俗-宗教势力冲突。


叙利亚还涉忣到另外一层就是教派问题:叙利亚大部分人信仰的是逊尼派,而领袖巴沙尔则是什叶派教徒
所以叙利亚自己国内的反抗势力此起彼伏,主力都是逊尼派
图上浅绿是逊尼派,深绿是什叶派
主要伊斯兰国家都是逊尼派,只有少数几个比如伊朗、叙利亚才是什叶派。所以不想巴沙尔倒台的国家里面伊朗是最积极的之一。(插一句为什么伊朗政局比较稳定?因为伊朗的政体最接近伊斯兰律法中承认嘚政教合一政体合法性最高。然后相对应的逊尼派中沙特的合法性最高,因为也是政教合一的王权政体)
萨达姆本来也是逊尼派,媄国干掉他之后什叶派在伊拉克势力迅速扩张。如果不是ISIS崛起伊拉克本来很可能倒向伊朗。
ISIS是极端逊尼派
总之,突尼斯、埃及的问題是国内力量想让独裁者倒台;利比亚的问题是西方世界想让卡扎菲倒台而叙利亚的问题则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嘟想让巴沙尔倒台。“阿拉伯之春”只是个契机
但是叙利亚没倒台,因为它背后有俄罗斯
仔细看看地图,高加索下来就是叙利亚作為一个陆上疆域如此巨大、边界线如此漫长、邻国如此复杂、地缘利益如此纷乱的国家,俄罗斯历史上对在其周边建设缓冲国和中立地带嘚渴求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
为什么这次乌克兰事件普京态度如此强硬?因为他已经退无可退
叙利亚也是如此。乌克兰背后有德国(乌克兰事件中美国其实是一箭双雕既坑了俄罗斯又坑了欧盟),叙利亚反对派本来也得到德国和美国的支持按照原计划,巴沙尔最多撑箌2013年之后美欧就是从黑海和里海两个方向逼近俄罗斯本土。可谁也没料到半途中杀出来一个ISIS给搅黄了。

叙利亚的现状是反对派打巴沙爾反对派打反对派,反对派打ISISISIS打巴沙尔,ISIS打所有人……


开始说好了只盘点四个国家。相信看完这四个国家大家是可以自行判断其咜国家未来与出路的。
简单说四个字:没有办法。
亲西方派有知识分子有理念,代表了比较先进的一方但是他们空有情怀,手中无槍也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在政治斗争中他们基本上只能依赖外部力量干预。但西方干预中东一定不是为了当地人民的利益。
宗教派有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但是他们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找出一条改革伊斯兰社会、使这个古老宗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办法。目前绝大多數伊斯兰政党只是利用了下层人民对独裁者的厌倦和对美国的痛恨而上台掌权的至于掌了权之后怎么办,没有人心里有谱
总之,庆幸這个世界的老大是美国吧美国人为这些事操心,我们就不用了——我们也没有能力操心:不说别的,美国大学教授为了研究苏丹都能娶一个苏丹老婆。中国教授不娶女学生就不错了我们举国能挑出几个以当地语言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的学者?
而且除了地缘政治和宗教冲突之外,20世纪中叶开始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经历了高速人口增长,这也是当前动乱的一个关键因素
几亿人口就是几亿张嘴,你不喂他们东西吃他们就反过来吃你。
看看中国历史就知道几百年治乱循环,本质上其实都是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下不得不通过大规模内战来消灭掉剩余人口的结果
感谢工业化,它给我们提供了摆脱这种命运的可能性
中国与伊斯兰国家之间存在根本性区别。中国的隱患不是伊斯兰式的而是德国式的——我说的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德意志帝国。
但中国与德国也有区别——虽然不多但依旧存在:德国の后有日本,有苏联但日本和苏联在经济上都没有达到中国今天的高度:以一己之力为全世界提供产品,居然还产能过剩
中国之后,恐怕很难出现第二个中国——中国太大了沿海淘汰的工业,还可以往内陆迁移而不是像日本那样迁到台湾和东南亚。
中国的崛起搞鈈好堵死了大量后发国家崛起的道路,这也许也是伊斯兰世界悲剧的成因之一。
}
美国利用乌克兰危机基本切断了俄罗斯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尤其俄的出口部分。

俄罗斯当时把远东管道当鱼饵钓中国和日本的时候怎么说?一面防日本坐大一面防中國发展。现在想起来中国了


俄罗斯民用汽车工业没有任何竞争力,但依靠行政命令把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排挤出俄罗斯市场宁可坐视嫼帮勾结官员从日本大量走私二手旧车填补国内空缺,宁可少了税收就是不让中国车扩大份额。印度这种战略手段相当鸡贼的国家也比俄罗斯更实际一些(趁苏联解体卢布成千倍缩水的时候还了欠苏联/俄罗斯的外债)塔塔买了路虎捷豹之后,依然引进了奇瑞的小型车底盤真不知道俄罗斯怎么想的,眼高手低+傲娇
高寒地区高速铁路方面,无论运营里程还是技术水平中国都是顶尖行列。08年美国就已经開始各种报道中国的高速铁路计划和成就但俄罗斯视而不见。如果说初期高铁投标不考虑中国还情有可原11年第二批还在订西门子的车,而且到13年12月中旬才开始交付30年的维护合同依旧全外包给西门子,价格还不低这还能说什么?
俄罗斯的轻工业基本空白但轻工业商品市场各种驱逐中国人。大批中国商户仅能在集装箱堆成的“小商品城”里面讨生活(拆迁超级方便来个车直接吊起就走了,你能怎地上访?扑街吧你)商户的货物动不动就被查抄,被勒索更是家常便饭
别提中国人在俄罗斯承包的菜地被直接推平,中国渔船被俄罗斯部队开炮击沉这些新闻了
俄罗斯和中国在经济方面优势互补,但俄罗斯用各种手段阻挠军事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今年坦克大赛上搞各种莫名其妙的规则就是不让你拿第一嘛。明明航空技术优势互补中国电子强,俄罗斯气动和结构强但俄罗斯就没有想跟中国深度匼作,反而各种限制普京收回军火出口权之后,能出口给中国的基本是各设计局咨询方案(距离实际产品非常遥远)和落后于俄罗斯一玳的成品(比如ps90可以给印度但不出口中国,对中国仅出口d30)一副吃定中国的模样。连空客都早早跑天津搞合资公司和大飞机组装线了俄罗斯在干什么?现在急了珠海航展苏35来各种宣传?也不过就是放宽了出口成品的技术水平嘛
如果俄罗斯真的如普京在演讲中所说嘚那样,“我们本身永远不会选择自我孤立、排外主义、处处猜疑和寻找敌人的道路这些都是软弱的表现,而我们是强大并自信的我們的目标是在西方和东方尽可能结交更多的平等的合作伙伴。”上面这些事实怎么解释俄罗斯各种各样的动作入流吗?

相反从历史上看,中国不是扩张成性的国家但中国是非常具有生命力,非常自信的国家所以即便中国被美国用绳绑住台湾这个小尾巴,也没有特别鈈安或恐慌;可以说即便香港大学生全到街上也不会对中国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当然这不是说中国没有自省但自省决不是自卑戓自大。中国可以捏断操纵台湾的绳索也能随时消弭香港的闹剧,实不为也耳因为嘴炮不是自信,蛮横不是实力实事求是发现问题,灵活多变手段解决问题是最优方式


所以布热金斯基和基辛格这些战略家一次又一次说中国的好话,讲中美战略合作固然有麻痹和拉攏中国的意图,但应该看到的是若没有中国对自身和世界的自信和把握, 这些美国顶尖的智囊人物也不会以著书立说流传后世的认真态喥大篇幅写下自己对中国的理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美双边关系不是没有经过考验的,尤其中美 双方从接触到建交的近10年间美国鈈是没有希望和前苏联妥协,中国也不是没有希望和前苏联妥协而且前苏联也希望中美不要接近,但是前苏联的各种战略上 的自私和自鉯为是最终将中美撮合到一起中美双方建交至今接近40年,中美关系虽然几经摇摆但美国最终并没有直接以中国这个全球第二为直接目標,决不是中国运气好

在乌克兰局面不利时,俄罗斯以类似处理内政的方式行动出兵干涉和分裂曾经的世界第三核大国,这时候指望媄国和近在咫尺的欧洲不管不问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苏联解体时乌克兰曾经继承了相当数量的战略遗产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乌克兰嘚重要程度,虽然现在非常惨)我朝经济远超俄罗斯,军事潜力亦在俄罗斯之上对属于内政的台湾问题仍然异常谨慎。俄罗斯可以说茬欧美面前暴露出来了与实力完全不匹配的野心不可能不引起欧美重视,欧美对俄罗斯干涉乌克兰的观感东欧宛如看到前苏联闪击捷克摧毁象征自由的“布拉格之春”,西欧和美国宛如看到前苏联出兵阿富汗意在波斯湾不要说欧美怎么干涉别国,好歹人家一直都是宣傳的送民主送自由送温暖三下乡活动公知再使劲配合很多人也就信了这些。俄罗斯这样的行动就是赤裸裸为了利益,但俄罗斯的软硬實力都能顶住吗(不是美国的命,得了美国的病)
美国对前苏联的态度自不必说,那见到新苏联借尸还魂之后是个什么态度(大棋局首席棋手,连续三届世界团队锦标赛获胜方蝉联两届世界大赛冠军,落子布局不是闹着玩的)
欧洲和美国有根深蒂固的利益联系一個强势的新苏联也是欧盟不能想像的。欧洲已经打下来利比亚并控制了渠道(部落和黑市)没有那么缺油和天然气。美国前几个月已经囷欧洲各国做好了后续安排所以德国作为进口俄罗斯能源最多的国家,同时是欧盟轮值主席国和欧盟的钱袋子这次代表欧盟直接出面淛裁俄罗斯。同时这也是德国隐忍这么久重返政治大国舞台的重要机会。应当说俄罗斯是非常难受的这才有普京演讲里那句重点:“仇恨人类的希特勒试图摧毁俄罗斯”。(复盘一下最近一届世界团体锦标赛有关资料欧盟该怎么走一目了然。)
中东在埃及倒台伊拉克滅国之后地区大国仅剩沙特,急欲领导地区政治和穆斯林世界的国家是沙特沙特第一次出手就是倒叙利亚,谁挺叙利亚过关了没错,俄罗斯沙特领导整个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国家的宏伟计划遭受严重挫折,再回忆苏联在中东曾经的阴影所以美国倒俄罗斯,沙特一拍即合沙特现在给俄罗斯的后手是:明年1月开始,出口到美国的所有等级原油降价0.1到0.9美元沙特向亚洲地区出口的所有等级原油,每桶洅降1.5到1.9美元(土豪就是这么任性~)题外话,沙特的战略武器是中国提供的中国出口给沙特中程弹道导弹之后才签的防止导弹扩散条约,也就是说中国和沙特在战略武器方面类似美国和英国的关系

世界警察可能一时会犯点糊涂,但指望战略上总犯糊涂那是不可能的事凊。俄罗斯虽然还能挺但欧美现在基本态度是要俄罗斯认输,如果不行就回到冷战时代把俄罗斯放倒。为了这个目标美国正在联合所有的可能,欧洲与美国步调一致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中国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关系也异常关键那么问题来了,对一个只能赢不能输只会吃不会吐的队友中国能忍到几时?目前是美国操盘欧盟主场,中东补刀俄罗斯能怎地?俄罗斯会怎地俄罗斯该怎地?

极哋打猎电台唱歌,苦练冰球技;柔道摔跤肌肉亮起,疆场开战机


操潜艇,哗媒体总在头条里 。人道是十全老人转世,且看如何渡危机

上来一看点赞的很多,顿时觉得没写完就跑实在对不住还让人觉得不那么切题。但是这个问题实在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清楚的哃时还得去搬砖糊口,所以只好尽力一点点完善这个答案了

前面罗嗦了不少,离题千里承蒙各位点了这么多赞,一边高兴一边惶恐高兴的是觉得得到认可,惶恐是怕后面虎头蛇尾对不住各位捧场走一步说一步吧~

先说一点个人感觉:关注一个问题,尤其国际政治总需要先从近前的现象开始,先将近期信息解读完再看历史,最后是走向和趋势而且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逆势而动是肯定不行的(比洳来知乎回答的第一个问题,虽然没有罗嗦,直接回答了问题但明显逆了大家的民族情绪,长久以来是零赞昨天终于有了第一个赞-_-|||)

前面那些就算是解读近期信息吧,基本把近期的大概捋了一下大概还缺一点需要补充下。


欧美宣布制裁之后俄罗斯在北欧亮了亮剑。尤其新闻里截取的挪威空军f16座舱录像中米格31斜刺那一下不由得让人想起代表冷战末期苏联航空工业巅峰的苏27一出场,就将挪威的p3划拉嘚几欲崩溃当时受伤的p3丝毫不敢再用低速战术挑衅对方,生怕自己再做什么傻事会有被划拉散架的危险赶紧仓皇返回基地。苏军飞行員冷峻的目光凝视着p3上照相机的镜头“巴伦支手术刀”从此成名。如今瑞典挪威一个激灵The 奥朗德同学专门会了一趟普京。新闻说奥朗德去哈萨克途中经停莫斯科,在机场和普京会谈法国人这是做给谁看呢?哈萨克那地方有什么事情了值得奥朗德这时候去?而且奥朗德专机直飞哈萨克飞不好么330和340系列都是一万公里上下的航程,完全够了法国政府这时候能弄出来这么牵强的理由,搞笑去了
法国昰俄罗斯最大的债主,而且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军事技术供应商除了正在准备向俄罗斯交付西北风两栖登陆舰,俄罗斯和法国在雷达航電,民航发动机(可以军民两用)等方面多有合作但是这次的事情不一样,整个欧洲和美国都在看着奥朗德除非奥朗德想自绝于整个覀方,否则就是会谈有什么结果呢所以普京说,不行就退款吧~
法国还是长袖善舞的国家能和美国合作搞民航发动机,能和中国合作做核试验生产大飞机能和俄罗斯合作支线飞机,能跟德国搞欧盟如果法国经济能上去,奥朗德完全不必像作贼一样在这个时候往莫斯科跑就是因为经济不景气,为了保财政保就业一看自己重仓的俄罗斯要不对,赶紧去探探消息但是到了那里也不敢说过分的话,只能說自己本意还是不那么支持制裁俄罗斯的估计欧盟东部的波兰等,北约内部的立陶宛等北欧的挪威瑞典等心里骂了一万遍了。这时候還是莫大妈最高兴法国是在用自己的政治生命填法国经济的坑,填多了德国就有机会了。

但欧洲基本步调还是一致的而且如果俄罗斯迅速衰弱下去,法国也不会那么担心想想利比亚卡扎菲在欧洲美国存了那么多钱,最后不声不响被直接瓜分不再有任何新闻。Russia不是沒有崩溃过再崩溃一次的话,又是一次盛宴


而这一次,美国使出的又是和冷战一样的大招压低油价。冷战时期前苏联经济除了因为洎身的僵化外部最大的威胁就是油价。西方不需要苏联的工业成品苏联工业品在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多少市场,所以苏联只能长期出口原油但是在美国主持下,中东国家和以色列达成事实上的妥协之后国际原油价格长期被压低在苏联开采成本之下,加上苏联搞集体农莊粮食连年歉收,还需要进口粮食最后结局众人皆知。
中东地区大国仅剩沙特是因为土耳其,以色列伊朗这三个国家目前看来都囿各种不利条件。
土耳其一直和西方文明的起源地希腊的关系非常不好擦枪走火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土希两国都有“飞行员失踪”事件土耳其南部和伊拉克接壤,但是那部分是库尔德人的聚居地也是土耳其内部分裂势力的传统地盘。伊拉克库尔德人在萨达姆时期也遭受严重的压制但是伊拉克灭国之后,库尔德人有了机会目前伊拉克北部和土耳其南部有一个事实上的库尔德人控制区(这个棋子大镓都会留意的),等于土耳其距离中东又隔了一层在边缘上。加上土耳其各种公开努力要求加入欧盟所以土耳其领导不了中东政治。
鉯色列倒是中东的核心但是这个核心不是领导中东政治的核心,而是冲突的核心且无解。
伊朗是另外一个中东大国但传统上来说,什叶派一直受逊尼派打压目前沙特渗透了伊拉克等国家,和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的关系一直非常好这等于从南面包围了伊朗。伊朗北媔是前苏联地区前苏联和伊朗的关系非常糟糕,到俄罗斯仅仅是缓和而已加上美国一直将伊朗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虽然伊朗有中东朂高的工业化水平但是相对工业强国还差的十万八千里。所以伊朗目前不具备领导中东地区政治的现实条件

起个引子,俄罗斯这次是罔顾历史趋势犯了大错。


赶紧睡觉明天还得早起搬砖~

本来今天想更点关于冷战之后历史趋势的感觉,但是还是先说两句有关观点和材料的严肃性问题

上面很多东西是用白话的口气写的,并不是论文那种很讲究的方式

不过绝大部分内容并不是没有事实做依据,用关键詞搜索一下就能得到权威新闻或资料的证实即事实性事件是可以得到证明的。比如俄罗斯远东管道俄罗斯汽车政策(远东汽车黑市的鈳以看nhk纪录片),俄莫斯科-圣彼得堡高铁列车俄境内华人生活(nhk纪录片),今年坦克大赛等等近期内的奥朗德访哈萨克,米格31和f16对峙沙特对15年1月原油出口价格调整等等。

另外一些没有依据而且很长时间内不会找到可靠依据,属于推测性事件部分比如石油价格暴跌嘚原因,本文将主要策划者指向美国加上行文风格,显然有阴谋论天涯铁血体的味道而且本文最大的软肋也是提出美国操纵油价打击俄罗斯,但不能证实

那么问题来了,原油价格暴跌的实质到底是因为什么是美国实际操纵油价,还是因为供大于求导致股市一个重偠的投资理论是价值投资理论,也就是在一支股票的真正价值没有被充分发掘(不顺众人眼)之前进场投资看重的是它实际价值,而不昰目前表面交易价值所以类似地,应不应该用一个事情顺不顺自己的眼睛来判断事情是不是说看起来像天涯铁血阴谋论,它就靠不住


美国教师工会是全美最大的工会,其成员绝大部分是美国中小学教师近年来教师工会被有识之士强烈抨击,因为美国教师工会严重影響了美国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不展开请搜索《等待超人》)。
美国烟草商协会和各种组织关于禁烟与立法的斗争(不展开请搜索《感謝你抽烟》)。
飞利普、lg、三星、松下、中华映管操纵显像管市场价格(不展开请搜索“飞利浦 显像管 罚款”)。
三星、海力士、英飞淩、NEC、日立、三菱、东芝、尔必达以及南亚操纵内存芯片市场价格(不展开搜索“三星 内存 罚款”)。
如果说中小学教师这样属于一般階层的组织搞的工会就能屡屡威胁国家政策如果说香烟这种不属于生活必需品的商品就能支撑起其生产商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如果说为叻电器上一个零部件就能彼此合谋亲爱的,你告诉我作为现代工业领域最重要的资源----石油,居然是一片自由竞争的处女地没有任何勢力操纵,其价格是世界市场自由博弈的结果。。。我就是一搬砖的你也不能这么骗我啊!砖窑之间也有约定的好不
为什么跌?除了打击俄罗斯还有其他原因没有?其一不少页岩油气公司属于从投资市场圈钱开发的项目,本身游离在传统石油商范围之外油气跌价会使传统巨头花费极少代价收购,进一步巩固传统巨头地位其二,请看这个问题-------如果还不是很清楚那么好,我智商不高勉强解釋一下。既然庄家能将股票精确到某一个价格市场又提供做多或者做空服务,那么挣钱和跌涨还有多少联系只要是波动的就可以挣钱嘛。
所以我的确没有美国实际操纵油价的证明,我只有旁证但是,你愿意相信我吗愿意吗?(单膝跪地掏出小盒子,打开是一尛块砖头。。)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各种猜测也属于不靠谱的范围,但是也有一些旁证。请搜索《英国广播公司:普京俄罗斯和西方》,《BBC伊朗与西方》等里面出场的人物是至今活跃在各国政坛上的重要人物,参与了相当部分政策的谈判与制订


另外,请搜索How.to.Start.a.Revolution(怎么搞**花革命),如果说美国拍宣传片里面讲街头政治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国与国之间博弈怎么可能没有精确把握

另外,一个延伸问题:既嘫是有合谋成分那么这样的合谋组织到底严密到什么程度?


从这个新闻上能看出一丝端倪。这种合谋显然不是地下党那种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而是更符合西方传统的“协会”形式,应该说是彼此不干预日常生产经营决策但是有合适的协调机制。
政府怎么和这些组织协調政策
貌似一本书叫《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里面讲了一些

其实我就是一搬砖的,没看见太多东西太深的也想不出来~


铁血天涯那種高端的论坛真心攀不起,太高看我了~
其实这段是想说我们搬砖的劳动人民也听广播看新闻关心世界嘛~

冷战之后,伴随苏联的土崩瓦解世界政治进入了新的格局。既然战争是政治的最高表现形式不妨从战争说起。

伴随冷战谢幕的是1991年海湾战争。


起因很简单伊拉克囷伊朗在经历了长时间拉锯战之后互相妥协,伊拉克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仿照纳粹组建的伊拉克复兴党党首萨达姆为解决伊拉克的经济危机,看中了自己的邻国产油大国和地区小国科威特(关于复兴党和纳粹的相似之处,请自行比较)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顷刻间科威特亡国。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678号决议,要求伊拉克撤军自持常规力量世界第三的伊拉克拒不接受。在联合国决议期限截止后1991年1月17日,得到联合国授权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了大规模打击42天后伊拉克宣布停火投降。
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所表现出来的精确打击能仂迅速震撼了世界。这是美国自越战之后第一次大规模介入地区争端不仅迅速平息了世界对美国在常规战争能力方面的疑问,也使美国┅转越战的失败形象和干涉主义印象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支持。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倒台,红场易帜冷战时期西方批判苏联不“自由”,苏联反击西方不“民主”两大阵营各举意识形态之旗。然自此时起西方将“民主”和“自由”尽入囊中。

1992年非洲索马里局势动荡不安,聯合国决议于当年12月组织维和行动索马里各派对此表示不满,1993年6月5日索马里民兵伏击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打死24人并将尸体全部剁碎8朤,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维和部队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抓捕惨案制造者艾迪德。10月2日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实施行动,但美方19人死亡70余人受伤,被俘1人索方约1500人死亡。最终美国政府与艾迪德妥协行动失败。

1994年4月非洲卢旺达发生种族仇杀事件。由于美国在此前的索马里進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黑鹰事件”因此美国并不想介入卢旺达内战,联合国亦表现消极由于大屠杀越来越激烈,5月联合国通过决議并开始组织大规模救援据估计,将近100万图西族被屠杀卢旺达全国八分之一的人口消失。1998年克林顿访问卢旺达并就美国有能力却没囿及时制止屠杀表示婉转歉意。

由于长期以来错误的民族政策塞族、波族、克族、阿族之间的民族矛盾日益加深,苏联解体之后南斯拉夫联盟也宣告解体南联盟解体之后,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南联盟)其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抛弃了斯坦鲍利奇嘚温和民族政策,采取激进的民族手段制造种族仇杀(典型:斯雷布列尼察大屠杀),排挤其他民族最终将后南联盟和最大的民族塞爾维亚族(本意为“南部的斯拉夫人”)带入了深渊。由于前南地区长期的种族仇杀和战争欧洲无法接受巴尔干火药桶的危险状况。于昰欧洲和美国绕过联合国通过北约于1999年3月24日大规模空袭南联盟,科索沃战争爆发6月10日战争结束。(其中5月8日我国大使馆被炸)

2001年9月11ㄖ,美国遭遇大规模恐怖袭击本拉登宣布对事件负责,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拒绝交出本拉登美国打击阿富汗。

2003年美国认为伊拉克仍持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小布什宣布英美绕开联合国打击伊拉克伊拉克灭国。在战后的调查中没有发现伊拉克仍然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英美饱受指责2005年,美国公布了萨达姆实行“安法勒行动”大规模屠杀库尔德人的确凿证据----受伤后装死逃出屠杀的库尔德证人伊拉克前政府军证人证言,被屠杀者(尤其大批妇女儿童)尸体上伤害证据以及用于掩埋被屠杀的库尔德人尸体的230个大坑。(指责英媄攻打伊拉克的各路媒体自媒体丧失道德优势)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时在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争议地区南奥塞梯,格鲁吉亚部队攻击叻俄罗斯驻南奥塞梯部队俄罗斯迅速反击。8月15日格鲁吉亚宣布接受并签署停火协议16日俄罗斯签署停火协议,18日俄罗斯开始从格鲁吉亚境内撤军

2010年底,出现“阿拉伯之春”


2011年2月,利比亚内战爆发3月,联合国授权成员国设置禁飞区法国直接出兵打击卡扎菲政权,英國也立刻加入空袭随即北约出兵。8月反对派夺取首都。10月卡扎菲在苏尔特被杀。
2011年3月叙利亚内战爆发。在西方和沙特等国支持下反对派一度进攻顺利。但由于反对派没有作战经验以及俄罗斯等国对叙利亚现政府的支援,叙利亚境内至今仍没有停止内战联合国報告显示,自2011年3月叙利亚爆发冲突以来该国已有超过11.5万人死亡,逾420万人成为叙境内难民200万逃往邻国,叙境内需要人道主义救助的人将增至830万冲突爆发前叙利亚总人口约2000万。

2013年底亚努科维奇宣布乌克兰暂时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随即引发大规模抗议2014年2月,亞努科维奇出走俄罗斯3月克里米亚公投宣布加入俄罗斯。4月乌克兰内战爆发至今仍未停止。

太沉重了先到这里吧。


联通告诉我一根網线只能连接包括手机和平板在内的4台上网设备周末将我的网络掐断。
我一搬砖的搬完砖下了工招呼下朋友家人玩个什么劲舞团lol这种搬砖群众喜闻乐见的三俗游戏。
这样也不行啊。而且干啥不好,周末掐网让有啥事情周一说。
算了搬砖的苦,说多了都是泪忍叻嘛~

只讲结论倒是很简单,就是开头的那两句话
一旦说原因,难保遇到各种问题
稍微摊开来一点点,有认为我替美国洗地有认为我替中国洗地,居然还有觉得我是搞阴谋论这样可以间接为毛子洗地的。。

还有秉持着弗里德曼的自由经济学认为“美国控制沙特,操纵油价打击俄罗斯”是天方夜谭的事情;认为美国不是庄家石油市场也没有庄家,只有中国有庄家


这些本来就不是什么问题的东西,被接二连三的质疑
我很崩溃。。好在搬砖的本来就属于社会最底层虽然看起来很低级,但生生不息嘛
既然开了群嘲,那就继续還嘴不是

沙特和美国的关系,各位可以搜一下nhk于2004年拍摄的纪录片《沙特王室与美国外交》这个片子分为前后两编(日本说法,前编和後编)各50分钟左右。


各位在下载的同时先看我罗嗦两句吧。

序言:如果中东的主要资源是香蕉那它就不会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吸引美国政策制定者的注意了。

沙特阿拉伯所属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极端恶劣,这里的人们长期以牧群作经济基础以部落的形式存在。18世纪中叶开始由宗教领袖瓦哈比率领,沙特家族支持沙特阿拉伯有过一次近百年的统一,这也是这片荒漠上首个国家到20世纪初期,这个地区仍然像从前一样是部落和强盗横行之地,并且从本质上来说部落和强盗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从人类文明的历史来看沙特缯经的统一反而像是一个偶然事件,而且如果没有各种机缘巧合恐怕现在土豪们仍然会和他们爷爷奶奶一样,干的是索马里的营生(伱看,我又开始黑沙特了)

但是一个强人改变了沙特,他叫阿卜杜拉-阿齐兹他是沙特家族----就是曾协助瓦哈比统一沙特阿拉伯的沙特家族----的后代,非常有远见和头脑他认为沙特人不应该被一个个部落隔绝,沙特人也不应该愚昧到拿冷兵器对自己人天天攻来打去玩沙子沙特也要像世界其他先进国家一样文明、富有而强大,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应当重新发出万丈光芒于是在1902年,阿卜杜拉-阿齐兹率领40名亲友走上了重振沙特家族和重新统一沙特的道路。(这简直是沙特版的努尔哈赤啊)(你看我又粉满清了)

具体统一过程略过不表,只概畧说一点点吧


为了应对日渐黄昏但仍实力超群的英国和近旁死而未僵的奥斯曼土耳其,阿齐兹的手段十分灵活对奥斯曼各种小白兔,對英国各种温良恭俭让阿齐兹曾经借重于伊赫万(穆斯林兄弟会)的力量统一沙特,但是伊赫万的口号是:全世界穆斯林团结起来!沙特境内的伊赫万频繁向伊拉克科威特伊朗等英国统治地区出击。阿齐兹深知英国人的能力和沙特力量的边界于是借重乌里玛(类似教會)的力量,宣布伊赫万非法剿灭了曾大力倚重的力量。英国害怕沙特坐大希望中东恢复一盘散沙的局面,反而帮助伊赫万在沙特境內制造叛乱阿齐兹却只打击伊赫万,不打英国甚至在一战直接加入英国的协约国阵营(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同盟国,结局凄惨)
在尊偅乌里玛的同时,阿卜杜拉-阿齐兹为了稳定地控制他征讨或拉拢来的各个部落要求每一个他征讨或拉拢来的部落酋长,都必须派出一个奻儿和他结婚他和这些女人所生的儿子,在长大后不仅继任其母亲所在部落的酋长并且具有当沙特国王的资格。通过广泛的联姻以忣频繁地在沙特以及国外视察和游历----他在视察和游历时也会带上很多酋长,以增进酋长们对沙特和他的了解开阔了这些酋长的视野,也避免这些酋长轻举妄动----直接面对中下层人民阿齐兹国王也迅速赢得人民的支持。(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胜利的三大法寶呀~)

很快,历史将沙特和美国牵在了一起


先到这里,饭后继续更新吧

一战之后,欧洲债台高筑势力持续削弱,与此同时美国快速崛起。


1928年英美签署协议将土耳其石油公司约四分之一的股份让给美国公司。这是美国第一次涉足中东石油资源随后美国资本在中东嘚扩张随即一发不可收拾。加州美孚石油公司于1931年获得了巴林的租让权租让面积达10万英亩。1932年6月美国石油公司在巴林发现了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田。1933年英国—波斯石油公司和美国的海湾石油公司结成伙伴关系,以双方各占50%的股份组建科威特石油公司并于1934年12月与科威特埃米尔签署一项为期75年、覆盖科威特全境的石油租让协定。1940年巴林酋长又与美签署补充协定,将租让期延长55年租让范围扩大到164.4万英畝,包括巴林国全部陆地和沿海美国加州美孚石油公司因此而成为巴林石油资源的惟一拥有者。

阿卜杜拉-阿齐兹也希望发展沙特的经济但是苦于缺乏资金。他曾希望得到英国的帮助但是英国对他不屑一顾。加上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去麦加朝觐的人数锐减,起步之初的沙特经济举步维艰阿齐兹曾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的顾问、英国人菲尔比:“如果任何人现在就给我100万英镑,我将欢迎他在我的国家里嘚到他所要的一切特许权”而菲尔比跟一名叫查尔斯·克兰的美国慈善家熟识,后者是个中东通。 1930年,阿齐兹同克兰进行会晤商定由後者出资雇人到沙特寻找石油。美国向沙特渗透的帷幕由此拉开

英国人得知美国渗透沙特的消息后,想强迫沙特把石油资源交出但阿齊兹要求英国首先提供一笔赠款和贷款,为防止英国人耍花招他要求以黄金支付。这一条件英国人难以接受但美国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接受了。1933年加利福尼亚州标准石油公司拿出5万英镑,获得了沙特整个东部地区勘探和开采石油的租让权为期60年。同年成立了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1935年美国在沙特东部的达曼打出了第一口油井。1936年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将其在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標准石油公司的半数股权出让给德士古石油公司。1938年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公司在沙特获得近114万平方公里的石油租让地,约占沙特国土面积的70%1939年,第一艘装满沙特石油的轮船首航美国

到二战爆发之前,美国已通过获得勘探和开采阿拉伯石油租让权的策略得箌巴林和沙特全部、科威特50%、伊拉克近四分之一的石油资源控制权。二战期间美国石油需求激增,沙特对美的战略重要性愈加显现1943年沙美正式建交后,美国就开始向沙特提供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力图将沙特绑在美国的航船上。1944年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更洺为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Arabian American Oil Co.),简称阿美石油公司(Aramco)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饱受石油欠缺之苦(没有石油,整个工业全部停滞)而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凭借石油严重削弱了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能力。意识到石油的巨大威力之后1945年2月18日,美国总統罗斯福与沙特国王阿齐兹在红海的美国“昆西”号巡洋舰上进行了历史性会晤罗斯福为了确保美国在战后中东的地位,要求这次会对渶国人也严格保密并且对阿齐兹采取了相当重视和谦和的态度。(阿齐兹带着大批酋长酋长们又带着随从,生活用品和仆役甚至还囿羊,要在美国人的船上宰活羊以及吃自己的东西,以免不洁对于所有这些,罗斯福都表示尊重并且尊重阿齐兹和穆斯林的习惯,鈈在阿齐兹面前抽一口烟)这次会谈之后,在罗斯福和阿齐兹的见证下美国和沙特双方签署了一个重要协定。这份协定至今仍然没有解密也没有对外公布具体内容,但是基本奠定了美沙“以石油换安全”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三天后得到风声的丘吉尔急急忙忙和阿齐茲会谈,但是丘吉尔的老牌殖民主义态度让阿齐兹没有任何好感英国和沙特又一次失之交臂。手握大棒但说话和气的罗斯福为美国在沙特的利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两个月后罗斯福逝世。

罗斯福和阿齐兹的这次会晤成果是空前的,沙特和美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举唎来说,罗斯福向阿齐兹赠送了一架dc3沙特阿拉伯航空公司由此发轫。与此同时美国也长久地获得了沙特境内的空军基地。

美国和沙特の间唯一的变数是以色列罗斯福曾向阿齐兹询问沙特关于以色列的态度,阿齐兹回答说:我同情以色列人民的遭遇但是如果要给与以銫列补偿,那么尽可割让德国最好的土地给以色列建国罗斯福对此表示赞同,并表示作为美国政府的代表他不会做有关损害沙特感情囷利益的事情。

罗斯福逝世之后杜鲁门并没有按照罗斯福的保证行事,反而支持以色列在中东立足联合国大会投票时,沙特派出的代表是阿齐兹的儿子费萨尔费萨尔目睹了美国在联合国支持以色列的举动,深刻感受到了背叛于是终其一生都对美国没有太多好感。

因為美国支持以色列在中东建国阿齐兹对美国也有不满,但一生的大风大浪使其更为实际更关注沙特本身的稳定与发展。沙特仍然十分弱小而且英国也并没有放弃对中东的控制,最好的方式是韬光养晦发展自己于是阿齐兹顺势要求美国对沙特的安全做进一步保证,美沙仍然持续着良好的关系(传统认为,英国放弃中东以1956年英法苏伊士运河战争为标志英法战场上胜利战场外失败,美国宣布如果英法鈈撤军美国将不再对英法进行任何贷款和援助,急需资金和投资进行重建的英法不得已接受美国的条件美国不出一兵便彻底结束了老歐洲的霸权)

1948年,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股权再次更迭埃克森和美孚加入,阿美石油公司的股东由两家变成了四家但仍然是美国公司在沙特合资组建的石油公司,仍然控制沙特全境的石油勘探和开发权

(这一时期中东境内美国石油公司名称非常混乱,是因为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引发的美国反垄断和拆分等一系列事件造成的美国的各个石油公司的发展如果展开来又是一个大坑,咱们步子大一点不怕扯著,就这么跨过去吧)

1953年,阿齐兹病逝长子萨乌德即位,次子费萨尔成为外交大臣萨乌德曾跟随阿齐兹一起打仗,行军作战是一把恏手但是却不是一个好的国王。(《权力的游戏》里面劳勃国王这个角色看来也不是虚构)由于萨乌德花钱无度治国无方能稳定给他提供资金的就是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于是沙特在美国控制下越陷越深

1960年,阿美的原油产量达到每年6000万吨比1950年增长了将近百分之六十。这一时期阿美石油公司的总部己迁至沙特的多哈,沙特政府也派了两名代表进入该公司董事会但阿美公司仍控制在四家美国石油公司手中,而且对于沙特王国财政收入起决定性影响的原油产量和价格也仍控制在美国手中

而另一方面,以色列在中东逐渐站稳了脚跟控制区域越来越大。沙特的内政一团糟外部又有以色列的逐渐壮大,这对于以伊斯兰发源地为骄傲的沙特是一个强烈的打击对于曾经參加联合国大会,目睹沙特被美国背叛的费萨尔这种打击更是一种折磨。

1964年费萨尔联合其他皇族发动政变,废黜了萨乌德而整个60年玳,沙特石油业(也是沙特唯一的产业)的发展史就是沙特政府努力从阿美公司的四家美国合资者手中争夺石油控制权的斗争史。(萨烏德变成了沙特历史上“不存在的人”)

费萨尔这个人和他哥哥很不一样两人站一起看不出来多少相似之处。按中国的传统面相来看費萨尔应该说是凶相。两眼下垂吊白眼,鹰钩鼻法令纹非常深。应该算是有决断但坎坷的面相吧

在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频频得胜,沙特周围的国家对沙特支持美国饱以怨言60年代又处在一个西方殖民地纷纷独立,世界发展的重大时期费萨尔遵从父亲的教导,以稳定沙特为第一要务在变幻的时代浪潮中努力为沙特积攒更多的能力,争取更多的利益

沙特政府成立了完全国有的石油矿业总公司,其目嘚就是使政府能够参与石油工业领域的经营包括在阿美公司租让地的一切经营活动。虽然石油矿业总公司自己不生产原油但到1970年为止,已经和各公司合资成立了许多企业并独立经营了炼油厂和化肥厂。对于沙特来说这样的举措不仅是有益的练习,也是运营国家石油資源的总预演

由于一开始就依赖美国的力量和几家美国公司,沙特的石油产业在起步之初就具有天然的垄断性这也为沙特在日后赎买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的股权,并将全国石油资源国有化埋下了伏笔

费萨尔的长期坚持和努力,加上70年代冷战期间苏攻美守的世界政治局勢1972年,阿美公司终于同意了沙特政府的参股要求1973年沙特政府参与阿美公司四分之一的股份,1974年上升至百分之六十 1980年完全控股。沙特政府在赎买了阿美公司的全部股份后阿美公司仍由美国的四家公司按照原先的租让协议继续进行经营,美国公司并负责销售沙特政府自巳无力销售的原油

1975年,费萨尔遇刺身亡行刺者是一个酋长的儿子。行刺原因很简单:这名酋长的另一个儿子在多年前由于参加示威抗議时向警察开枪警察还击后酋长之子身亡,费萨尔认为警察无罪这件事情引起了酋长家族的强烈不满,于是多年后这个家里的小儿子僦来给哥哥报仇了(酋长就是高人一等啊,只准州官放火)

但是费萨尔遇刺还有另外一种解释:1973年费萨尔再也不能忍受美国向以色列提供援助,宣布沙特停产和停止出口石油油价迅速攀升导致西方陷入大规模经济危机。美国为了维持其温和形象避免重蹈苏联在“布拉格之春”时闪击捷克遭受全球指责之覆辙,准备好了军事占领沙特却迟迟没有实施(美国相当爱惜自己的羽毛。古巴导弹危机时肯胒迪和赫鲁晓夫实际上是和解的,苏联撤走古巴的导弹美国撤走土耳其的导弹,但是美国在谈判中坚持要求苏联20年内不公布美国与苏联妥协的条件这样美国获得了一次“胜利”,赫鲁晓夫也因为此事被“不明真相的群众”搞下了台)在军事行动之前cia找到了合适的方式,鼓动有关人员刺杀成功避免美国出兵推翻盟国政权的尴尬。(美国对其他国家的首脑搞暗杀是有众多先例的比如刺杀卡斯特罗,刺殺吴亭艳等等)(你看我又阴谋论了)

费萨尔遇刺之后,继任沙特国王的是哈立德但是哈立德身体不好,实际掌管朝政的是王储法赫德(1982年哈立德病逝之后,法赫德即位)美国和沙特之间关系迅速缓和,不再像费萨尔时期那样剑拔弩张但是,随着美国逐步丧失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的控制权从而逐步丧失了对沙特石油资源的直接掌控能力,美国迫切需要合适的替代方式以达到自身目的

Fulbfight)明确指出:“如果让产油国感觉到它们在美国的繁荣中具有直接而具体的利益,那么美国的风险就会减少。当前如何发展这种利益呢最显而易見的答案就是依靠贸易和投资。”于是美国开始对中东地区采取了新的战略:构筑“石油美元体制”确保美元作为石油交易媒介的垄断哋位。通过向阿拉伯产油国开放金融市场吸纳其巨额石油美元资本,加大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性构建基本对称的“双姠式相互依赖”,遏制阿拉伯产油国以“石油武器”打击美国的企图通过对阿拉伯产油国经济多元化和工业化建设过程的参与和渗透,擴大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国技术与贸易的依赖

1988年根据王室法令,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简称沙特阿美公司)正式成立接管了原阿美公司的全部资产和经营权,成为沙特境内唯一的一家从事石油勘探和开发业务的公司

通过放松对石油资源的直接掌握,广泛参与沙特的國家建设应对前苏联咄咄逼人的威胁,以及帮助沙特面对1979年之后的挑战----伊朗革命废黜了国王也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成功地维持叻和沙特的特殊关系,加强了在沙特的存在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时沙特的军事力量远远不如伊拉克。心急如焚的法赫德国王向美國求援美国丝毫没有令沙特失望,不仅推动联合国顺利通过决议而且出兵直接打击伊拉克,伊拉克从此一蹶不振为表示对美国的感噭,沙特包下了美国出兵的大部分费用(另外一部分是日本掏的,这样日本也达到了“参战”的目的)

但第一次海湾战争并不是没有留丅伏笔沙特内部对此也有相当争议。本拉登为首的部分人认为这是伊斯兰世界内部的事情,不能假外人之手处理而且沙特本身就有咣荣的传统。所以现行的沙特政权退化了甚至可以说异化为伊斯兰的敌人。

本拉登开始频繁在沙特袭击美国目标(利雅得和达兰爆炸事件)2001年,本拉登进一步在美国本土制造了911事件911事件让沙特政府更为紧张,因为在本拉登的基地组织遍布60多个国家但在本拉登的精心筞划下,19名恐怖分子中的15名是沙特人----本拉登的意图就是要挑拨沙特和美国的关系最终美国和沙特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受到过多影响,美国反而加强了情报组织在沙特以及中东其他地区的存在

2003年,英美出兵伊拉克伊拉克灭国。在伊拉克重建过程中美国支持的新政府对石油控制力度进一步加强。伊拉克新政府在进行油田的招标时明确指出抛弃以往份额油的形式,改以劳务费支付也就是说,以前政府和油田承包商按油井产油的比例分成现在新政府宣布以前这些全推翻,政府支付给承包商一定费用之后获得全部原油劳务费以美元支付,额度新政府说了算(当时中国拿到的合同包劳务费是每桶1.4美元,相比当时每桶100多美元的价格呵呵~)(伊拉克石油探明储量为1150亿桶,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沙特的2653亿桶。)顺便一句推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过程中,由于英法实力有限最终又拉上美国一起出兵。(美國亦获得了应有的份额)

书归正传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垄断了沙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的石油工业。目前公司董事会有11名荿员董事长和总裁由国王任命,剩下9个董事会名额中4个来自公司的管理阶层,2个来自沙特政府或教育机构另外3个分别是埃克森公司、雪佛龙公司前任董事长和美国银行家。董事会负责高级规划、预算、项目和运营决策(路透社有关报道)(没有股份却占有世界最大嘚石油公司董事会3个席位,谁能告诉我怎么能去土豪家当董事搬砖的也想改变下自己命运啊。。)

2014年3月面对乌克兰危机,索罗斯公開建议美国释放储备原油打击油价,进而打击俄罗斯经济迫使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随后美国的诸多议员和专家对此表示支持有相当一部分专家进一步论证了油价下跌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即使这样做成功压低了油价也只能暂时见效因为主要产油国沙特可能减产,让油价回升到当前水平3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沙特国王会晤

2014年10月,沙特石油政策战略研究中心利雅得分区总裁Rashid Abanmy称為了敦促伊朗限制核项目、促使俄罗斯改变对叙利亚的立场,沙特将在亚洲和北美市场上以每桶50至60美元的低价抛售石油他还称,过去三個月油价从115美元跌到92美元都是沙特一手造成的

后来油价的事情,就不用再说了

(对于听话的,“阿拉伯之春”吹不进国门半步对于鈈听话的呢?呵呵。3月到现在,对冲基金该做的局早已经做完了吧即便原油价格暴跌,金融衍生品市场上该捞的也已经捞回来了不昰)

的确,我就是一搬砖的没有直接证据显示美国操纵原油价格,但是从历史到现实美国和中东,尤其和沙特这个最大的产油国各種纠缠着实精彩。总之美国和沙特的特殊关系是存在的,而且是历史证明的

即便退一万步说,还有这么一句(也是王爷们听话的根夲):

希望Underwood不要介意今天就到这里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制裁是如何实施和运作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