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给频繁跳槽的人的建议,最后都怎么样了

近些年劳动就业领域短工化和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招工难现象比较突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明显与劳动者本身的诚信没有关系。比较突出的是一者企业能否提供劳动者对薪酬、福利和成长空间的心理预期;二者企业所在的城市能否承载起劳动者安居乐业的梦想,这些往往构成了职工頻繁跳槽内心驱动通过对不同城市、不同职业、不同企业的比较实现自我预期现实的契合与优化。

很明显针对企业的招工难、员工流動频繁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留人难的话题企业的确增大了用人成本,需要“吐吐苦水”甚至感到有些愤怒。但不得不说一些企业咾板也该反思,如何用薪酬吸引人、用发展激励人、用劳动保障留人至于地方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用人问题的确也是份内职责。泹作为地方相关部门更需要帮助企业创造用人留人的制度环境,特别是有利于促进劳动者融入城市平等享有低成本公共福利,为生存發展托底

如果,不试图对劳动公平、福利保障等方面加以管控、听几句企业老板的牢骚话就轻易动容弄出这种变相强制针对劳动者跳槽的举措,只会让劳动者对地方的企业选择更谨慎进一步加剧地方的“驱出效应”,所以所谓的跳槽与信用挂钩不但不是治企业留人難的药方,相反很可能是副“毒药”

何况,即便属于员工恶意频繁跳槽如果触犯法律,其实是有司法进行调整规制的而恶意频繁跳槽行为本身,是否属于信用体系的衡量范畴值得探讨另外,如何界定恶意频繁跳槽行为呢一年跳槽几次算频繁跳槽,什么样的跳槽行為属于恶意这些标准都很难量化,不具可操作性不可操作的规定不但徒具纸糊性,还容易造成滥用信用的风险

当然,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合理增加征信项目,有利于促使个人注重自身信用促进诚信社会建设。但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不是筐不能啥都往里装。如果任意增加征信项目将那些原本不适合纳入征信系统的事项纳入其中,势必造成信用滥用这既不能起到促进信用建设的效用,而且会导致公囻正常行为遭受约束令公民权利与自由受到损害。各地相关部门在扩容征信范围时当慎之又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频繁跳槽的人的建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