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后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变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

【图文】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影响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为何构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
赵晋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
日07:36&&&来源: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经济格局演变、全球化动力转换和规则重构是其中的三大突出表现。总体来看,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原有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并没有明显改善,国别分化反而进一步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尤为突出,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刻。
“南北失衡”的突出表现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3年世界经济总量达到75.5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为46.1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为29.4万亿美元。照此计算,二者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分别为61.1%和38.9%。从过去20多年的演变来看,由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之比已由1990年的3.9倍下降到目前的1.6倍。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超过发达国家。
但是,经济总量差距缩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2013年,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40186美元,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8.2倍,远高于总量差距。近年来,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印尼和马来西亚(以下简称“新兴7国”)年人均GDP由627美元提高到4555美元。尽管如此,新兴7国人均GDP目前尚不及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以下简称“发达7国”)平均水平的1/10。从国别来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为显著。2010年美国的人均GDP相当于印度的34.1倍,2013年进一步上升到35.4倍。总体看,“南北失衡”是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和发展环境仍然是一项长期任务,发达国家应为此作出更多努力。
日渐分化的贸易投资增长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30年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下的全球贸易自由化为通过对外开放寻求经济起飞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制度保障,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以新兴7国为例,1990年平均出口依存度仅为9.8%,2000年提高到21.7%,2010年进一步上升到22.6%;同期,外资净流入占全球的比重也由4.1%提高到5.9%和27.8%。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了新变化,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严重受阻,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以及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JEPA)等发达国家主导的跨区域大型经济一体化谈判加快推进。由于其实行高度自由化标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外,无法直接分享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机遇,甚至可能受到贸易和投资转移效应的冲击。尽管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推进双边或次区域自贸区建设,但难以完全对冲TPP、TTIP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这种分化态势已初见端倪。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1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2013年降至0.74%的历史较低水平;发达国家的逆差幅度逐年缩小,2013年甚至由负转正,达到0.34%的较好水平。另外,新兴7国的出口依存度、净出口份额2010年以后出现明显下降。这说明发展中国家从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获益程度逐渐降低,发达国家则出现好转迹象。目前,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谈判已接近尾声。随着这些协定正式生效,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为艰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
创新资源的巨大差距
在全球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国际贸易投资增长放缓和传统比较优势逐渐减弱的背景下,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正成为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1年全球研发支出超过1.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高出年年均增长速度达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
但是,发达国家在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依然占有绝对优势,掌握的创新资源显著超过发展中国家。2011年,美国以全球4.4%的人口掌握全球28.1%的研发支出资源,人均水平相当于印度的112倍。研发人力资源实力是技术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按照每百万人中研发人员数计算,日本的人力资源实力大约达到5160人,分别相当于印度、印尼的22.4倍和13.5倍。综合来看,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研发以及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发展中国家在高端技术领域将长期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但在创新竞争和保护主义日趋加剧的环境下,这一点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二者之间的“技术鸿沟”势必继续加深。这将为世界整体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前景蒙上阴影。
难以弥合的“数字鸿沟”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能否安全有效利用互联网已成为影响各国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4年,全球安全互联网服务器由2004年的32亿台增加到137亿台。但其中的绝大多数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7国占有67%,仅美国一家就占36%。从每百万人拥有的安全服务器台数来看,印度、印尼的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4‰,新兴7国也只有发达7国平均水平的1.3%。2013年,发达7国每百人中的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3人,印度、印尼都不到16人,新兴7国平均只有33人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人口仍然没有搭上互联网的高速列车。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数字鸿沟”,将进一步加大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艰难的“规则重构”进程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在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中占据主导甚至支配地位。近20年来,虽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迅速提升,但发达国家主导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的局面并未得到相应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揭示了全球治理规则的重大缺陷。此后,新兴经济体在现有多边治理机制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与话语权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包括主要新兴大国在内的20国集团(G20)成为大国经济政策交流对话与协调的新平台,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并没有放弃维护自身规则制定主导权的努力,全球治理结构改革仍然十分艰难。
2010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份额和投票权改革方案,决定增加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该组织中的份额和投票权,达到与其占全球经济比重较为接近的水平。由于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际拥有“一票否决权”,这一改革方案能否实施最终取决于美国。但4年多过去了,这一改革方案仍未得到美国国会批准。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在多边或区域贸易安排中试图引入竞争中性、劳动标准、国有企业等新的规则,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发达国家主导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的局面不改变,世界经济不平衡问题就将长期存在。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日 05 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经济全球化后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如题.请高人回答. - 作业搜
您好,欢迎来到作业搜!
当前位置:
经济全球化后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如题.请高人回答.
经济全球化后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如题.请高人回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主要金融机构纷纷下调今明两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预期,强调世界经济向下滑行,但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却是另一番景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2007年9月发表的报告指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没有比现在更为可喜的形势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趋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翻了一番.受益于初级产品需求增长及其价格上扬,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和财政平衡状况得以改善,首次出现经常项目盈余.  第二,南南合作不断加强.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增长,而且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在快速增长,其贸易额从1995年的5770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1.7万亿美元.2007年,亚非拉三大洲的区域内外经济一体化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使其对外贸易总额超出全球贸易总额的30%.  第三,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年,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增长了近30%,而同期内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人均GDP仅增长10%.2007年,在143个发展中国家里,预计只有10个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会有所减少.198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而到2007年这一差距将缩小为18倍.  第四,发展中国家加速资本输出步伐,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上,国际资本由北向南流动,而现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资本的趋势愈益明显.尤其是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贸易盈余”大量流入美国.但吸引和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2006年,全球直接投资高达13060亿美元,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为4480亿美元.2007年,以企业并购为主的直接投资总额约达2万亿美元,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香港特区、新加坡等.在经济转型国家中,俄罗斯吸引的外资最多.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前景调查》,年,对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目标是东北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日,日本《经济学人》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发达国家剩余资本与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的结合,是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第五,全球高端人才流动发生逆转.过去,许多高级专业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美国等发达国家,而现在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正面临“逆向人才流失”,其主要原因是移民政策存在缺陷,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据哈佛大学维韦克·瓦德瓦的一项报告,从美国返回印度的高技能人才已有3.5万~6万人.  第六,在国际关系中,“南方因素”愈益突出和重要.发展中国家不仅是发达国家出口和投资的目标市场,也是发达国家获得农矿原料和战略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因此,各大国纷纷密切同发展中国家的全面联系,开展战略性对话.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西方七国加俄罗斯的八国集团峰会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与会;在2007年海利根达姆峰会上,德国则提议将“八国集团”与“延伸五国”联系起来,使其“8+5”关系定式化.这说明发展中大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IMF在2006年就曾表示,发展中国家经济大幅增长,是全球整体经济连续第4年增幅超过4%的原因所在.2007年,发展中国家又将取得一个“较好收成”,估计其经济增长率在7%左右,是发达经济体增幅的2倍以上.然而,发展中国家也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民生问题.联合国公布的《2007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指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赤贫人口虽从1999年的12.5亿不断减少,但至今仍有9亿多赤贫人口.与此同时,富国向穷国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逐步下降.49个最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对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的拉动,主要是依靠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市场或新兴市场经济体.日IMF发表的《地区经济展望:亚洲和太平洋》报告指出,受良好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新兴市场经济体较好地应对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现在世界经济正越来越多依赖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经济表现.目前,大约有40多个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国家称得上新兴市场经济体,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德意志资产管理副总裁温杜安指出,自2002年起,全球新兴市场的GDP呈现跳跃式增长,2004年是8.19万亿美元,2005年升至9.33万亿美元,2006年超过10万亿美元.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新兴市场或新兴市场经济体承担起了推动世界经济前进的重任.  IMF预测,2007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高达9.8%,中国和印度两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佼佼者.有西方学者指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它是否能以迅猛的速度增长,而在于它能否换一种方式增长.这种方式就是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印度的经济亦表现不凡.截至2007年3月的上一财政年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为9.4%,印度总理府经济咨询委员会发表的《2007财年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7年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增长率为9%.到日,印度已首次进入万亿美元经济体行列,经济规模扩张了一倍以上.印度中央银行披露,2007年10月,印度的外汇储备已达2610亿美元,取代韩国,跃居全球第五.印度经济持续好转,主要原因是印度政府不遗余力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国内消费需求旺盛;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积极利用侨资与外资,等等.特别是在全球外包市场上印度处于引领地位,根据XMG咨询公司公布的研究报告,2007年全球外包市场总值将超过2970亿美元,其中印度约占11.5%,中国为4.4%.  2006年和2007年,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率高达8%.同时,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很快,南亚七国在财政年度的GDP平均增长8.1%,高于整个亚洲7.6%的平均增长率.预计在财政年度,南亚七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2%.西亚地区依靠原油出口,在过去5年积累了1.5万亿美元,这些“石油美元”大部分用于进口和国内发展,促使经济发展的多样化.2006年西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5.7%,2007年估计为5.9%.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年中亚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0%,2006年为12.4%,2007年估计为10.3%.这主要得益于其油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投资的增加;金融信贷政策的不断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条件积极利用外资、出口商品需求强劲增长及价格上扬、主动加强区域内外合作、一些国家对非洲减免债务和增加援助等,使其经济出现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年,非洲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1%、5.1%、5.4%和5.8%.IMF预测,2007年非洲仍可取得5.7%的经济增长率.但是,非洲要实现联合国确定的到2015年其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今后几年其经济年均增长率必须在7%以上.  近年来,拉丁美洲的经济表现虽不及亚洲和非洲,但其经济形势平稳、波动幅度不大.自2003年以来,拉美在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加大了政府财政投入;区内双边与多边加强了经济整合力度;进出口贸易活跃,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的失衡状况得以扭转,失业率有所下降,从而使拉美经济“稳中有进”.2006年,拉美的GDP增长率为5.3%,人均GDP增长率为3.8%.据IMF和拉美经委会的预测,2007年拉美经济增幅约5%,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水平.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世界上的国家按照经济水平差异可以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欧洲、非洲B.欧洲、北美洲、南美洲C.非洲、南美洲、大洋洲D.亚洲、非洲、南美洲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选D欧洲有欧盟,俄罗斯 ,北美是美国与加拿大 ,大洋洲主要是澳大利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