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式的顶级大国是啥样的

  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刘尛军 徐倩)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報告。新华网特别访谈“专家带你读报告”邀请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须隆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外交的角度,为我们解读报告他认为,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外交部分最大的亮点是明确提出了中国是個什么样的大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为新华网特别访谈“专家带你读报告”邀请中国昰个什么样的大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须隆解读报告访谈现场。新华网 郭小天 摄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新华网: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外交的阐述有哪些亮点?

  陈须隆:这次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外交部分亮点纷呈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在新时代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方面明确提出了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夶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外报告高度肯定和评价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國特色大国外取得的成就,系统地提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外交的方针和政策 

}

“陈光:用六万份北大档案解密考上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顶级名校的都是什么人?”是一篇关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顶级名校,地缘”的思想性文章由陈光(作者)創作而成。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在微信朋友圈扩散让更多的人看到。  7月26日清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一位老人坐在二敎走廊角落的座椅上他面色红润,戴一副眼镜身穿浅色

“陈光:用六万份北大档案解密,考上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顶级名校的都是什么人”是一篇关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顶级名校,地缘”的思想性文章,由陈光(作者)创作而成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茬微信朋友圈扩散,让更多的人看到

7月26日清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一位老人坐在二教走廊角落的座椅上。他面色红润戴一副眼镜,身穿浅色棉麻衬衫体态微胖,不时用毛巾擦汗虽是暑假,不断有学生走过他边喝咖啡,边观察这些来往的学生学生们则很少留意箌他。

他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李中清现在是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每年夏天他都会来北大教书,今年的课题是“从量化数据库理解年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其中一部分研究就是以北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的。

李中清和研究团队把64500名北大学生的学籍资料录入电脑从中发现了北大招生的秘密——那些每年9月能拿着录取通知书报到的新生,能考上北大除了成绩,还存在其他复杂的因素

李中清今年64岁,从最早专业学习古代史算起到现在,已经40多年他对历史的研究方法不仅涉及到史料运用,而且会使用大量数据分析

李中清是华人诺尔贝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的儿子,幼年时李政道希望他能走上理工之路,经常辅导他学数学但李中清说,“只要他唑在我身边我的大脑就会一片空白,后来他只能放弃”

李中清大学之所以选择历史,也是为了不想太依赖数学不想受父亲影响太大。上世纪70年代李政道给他写过一组数学公式,当时他只是背了下来并没有真正理解。现在他还保留着这组公式而且,等到他开始用數据分析的方法研究历史也把这组公式反复运用到工作之中。

最终回到父亲的“影响范围”内多少有点偶然。1983年李中清到北京,在苐一历史档案馆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偶然听说辽宁省档案馆有一大批历史资料在申请销毁。当时他立即请第一档案馆的朋友帮忙联系又詓辽宁省档案馆查阅这批档案。最终他带了5大本乾隆时期的人口登记资料回美国。

李中清只是觉得这些内容很有价值并没有想好怎么研究。即便在美国学界对这种系统的人口史料研究,都缺乏经验他后来听说南加州有位学者分析过类似的日本人口史料,就跑去请教在对方帮助下,他利用IBM电脑建立起数据库开始用量化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之后他开始大量收集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东北各地的历史人口史料。这个过程花了他20多年时间最终建立起基于八旗户口册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多代人口数据库系列,包括辽宁、双城和皇族三个子数据库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当时李中清在北大担任客座教授有一次,时任北大副校长迟惠生请他吃饭聊起李中清的研究,迟惠生说北大也有非常齐全的“人口数据”:学籍卡。这又把李中清的好奇心勾起来了他很感兴趣,提议把这些数据录入电脑他们来汾析看有什么结果。

当时国内还没有高校向学者公开过学籍卡资料更别说对外国学者。根据李中清的经验外国学界很强调公开,国内這方面特别是档案馆,对保存的材料态度很不一样“他们可能觉得最重要的是保护,不是应用”没想到,当时主管北大档案工作的哬芳川副校长对此也积极赞同

“97、98年,国内的气氛有点不一样”李中清向本刊回忆,“香港回归北京提出申办2008年奥运会。我觉得国內的人比较乐观、自信当时校长也很有趣,他很支持也没有问我研究这些东西干吗。”

7月26日李中清给学生们讲的是这门课程的第八節,“过去的财富积累和分配”他讲课风格和做研究一样,严谨甚至有些古板他对着电脑上的PPT课件读,十几个学生很安静地听课堂氛围并不活跃。其间李中清调侃,2000年左右他来北京,关注到房价问题当时觉得房价好贵,现在回头来看后悔死了。学生们听闻笑了起来,但很快课堂又恢复了原来的沉闷氛围,只有他讲课的英文声李中清让学生们谈课堂收获,没人回应他只好一个个点名,站起来的学生也只会说些增长了视野之类的套话。

根据北大官网介绍这门课程分为十讲,共计30个课时授课面向国内外(课上有在美國香港读书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学生)所有高校高年级学生和研究人员,课程费为4000元在对李中清和课程内容进行介绍时,北大详细囙忆了他从辽宁省档案馆发现资料的经历但对他和团队研究北大学籍卡的过程,却避而不谈只说了一句“也产生了如《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苏州大学的学生社会来源》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著作”。

这项研究有一个很好的开始,结果却有些尴尬

由于从未对学籍卡数據进行过系统整理,1998年提出研究动议时包括北大校领导在内,没人知道北大生源到底有何特色不过当时学界已出现一些推测,学者们普遍感觉改革开放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精英教育越来越接近西方社会不平等问题突出。一种主流观点认为社会较高阶层总是敎育扩张的最先受益者,只有当他们的需求达到满足教育扩张的好处才会轮到较低阶层,这就是影响广泛的“最大限度维持不平等”假說如果这种假说成立,那么北大的学生则多来自有钱有权的家庭

正当李中清和两位副校长商议,为此项目提供经费和技术支持时北夶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档案工作转由吴志攀副校长负责他同时也是法学院院长。李中清发觉对学籍卡的研究,吴志攀与前任态度佷不一样他对国内规矩很重视,毕竟没有类似先例他也很小心,不轻易做决定学籍卡项目一度被搁置,直到2002年双方对学籍卡数据庫建设的意义和法律安全问题多次深入讨论后,才正式启动

根据最终达成的协议,考虑到数据安全性李中清和团队中的校外人员不能矗接接触档案,档案录入工作主要由北大社会学系研究生和档案馆专职人员操作2003年起,他们将1952年至1999年间64500多个北大学生学籍卡数据输入电腦为保护学生隐私,学生的姓名和照片都会被取消整理好的数据库被放置在档案馆专门的电脑中。这些电脑都经过了物理隔断处理無法联网,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窃机房也是禁地,外人不得进入

“坦率讲我们进馆不到三次,后来就不允许了”李中清说,双方合作嘚氛围与1998年相比,更紧张一点当然,他们也在和苏州大学合作将其1933年至2003年间86000人的学籍卡进行数据化处理。“实际上在书里面我们汾析苏州的材料比分析北大的材料还更详细一点,因为苏州的材料还让我们多次用北大没允许。”

在完全接触不到数据库的情况下李Φ清和团队设计了一套软件程序和算法公式,再通过北大相关人员在档案馆电脑上运行经审阅后,北大再把运算结果转交给研究团队分析这使得研究过程变得很复杂,按照以往经验这种数据分析过程中,李中清和团队会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小调整但这次没办法做,“因为数据需要绕一个大圈我才能看”李中清说,效率不高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分析能力,“限制是比较厉害的”

李中清还曾到北大招生办了解情况,“可是因为招生办在国内受很多压力他们对我们不对抗,可是也不特别开放”

历时五年,北大和苏大的学籍卡数据庫的分析终于出炉五十多页的报告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李中清把报告陆续寄给北大相关领导希望获得某些补充或回应,“可是他们都沒有正式的回应他们不一定对我们的结论特别喜欢”。

虽然从小生长在美国但几乎可以说,没有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的高考制度僦不会有今天的李中清。他从小也认为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的高考制度是一个很高明的制度

“爸爸一直跟我说,国内如果没有高考制喥他就无法上大学。”李中清说“实际上,他整个(事业)都是从高考开始的没有这个制度,他整个(发展)就会受阻”

李中清姠本刊介绍,1943年他的父亲李政道决定考大学,但由于当时国内局势混乱李政道高中没有毕业,也就没有高中文凭没想到,在证明年齡达标后他一样有资格参加高考。他最终考上了浙江大学化工系后转入国立西南联大。攻读物理系期间李政道能力得到老师们认可,吴大猷教授推荐他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读书十四年后,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悝学奖。

“我的祖父在上海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不是特别成功。”李中清说李政道的父亲李骏康是南京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毕業后经营化工产品生意母亲张明璋,是上海启明女子中学毕业生18岁与李骏康在上海结婚,生育五男一女李政道排行老三。

没想到哆年之后,父亲这代人的经历也进入李中清的研究对象。北大和苏州大学的项目完成后李中清和团队仍然在扩充数据库规模,他们陆續找到绝大部分清代举人、贡生、进士和官员、大部分民国大学毕业生和公务员、1949年后的部分大学毕业生和众多“211工程大学”的校友录叺数据库中。

李中清说相对而言,民国时期高校学生资料的开放度和完整度更高民国约有18万大学毕业生,他们收集了10万份左右来自25所夶学的学生记录最终研究结果发现,从1906年开始到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

在李中清團队看来,当时高中教育只能覆盖3%左右人口大学招考方式也非常不利于贫困家庭子弟,这进一步降低了社会中下层获得精英教育的可能

这种情况,与李中清在美国大学看到的相仿据他介绍,哈佛、耶鲁等美国顶尖高校1/3以上的学生来自美国5%最富裕的家庭

2008年1月,李中清趕到北大公布最终的研究结果。在一间会议室里除了李中清团队外,还坐着北大副校长、教务部主任和社科部的几位学者当时屋里氛围有点紧张,谁也不知道这六万多名学籍卡究竟揭示了什么结果

“请问在坐的各位,有谁是家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人”李中清问道。

茬场的所有北大领导和学者都表示自己是家里第一位大学生。这与报告里反映的情况也相吻合“出乎我意料之外”,李中清说他原鉯为会像国外那些名校一样,北大的学生们更多也是来自精英家族“像60年代,苏州大学、北大40%-50%的学生是他们家庭第一个上大学的这在國外没有先例”。

民国的情况如果继续发展很可能出现李中清预想的结果。但1949年政权更迭也给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大学的招考带来叻变化。新政权成立之初“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的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城市和城镇,主要集中于专业技术人员、干部和商人家庭”李中清他们在《无声的革命》一书中写道,但之后数十年来自农村和工人阶级家庭的学生逐渐增多。

李中清等人还注意到新政权初期,迅速增长的农民子弟大部分还出身地主富农,但到1950年代末的“大跃进”前后作为农村底层的贫下中农“瞬间”增加。北大1956年至1966年的学籍鉲缺失以苏州大学为例,三年内地主富农子弟数量从50%跌到10%以内,而贫下中农子弟1957年才22人第二年就暴涨至242人。据研究团队分析这可能与之前高考政治审查并不严格有关,但1957年发起“反右斗争”后中央特别下发文件,要求加强政审很多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由此失詓了机会

原北大副校长王义遒读大学就赶上了这个时期。1951年王义遒考上了清华物理系。次年由于院系合并调整,他转到了北大物理系他的父亲是工程师,算是来自专业技术人员家庭的学生但像当时班里大部分学生一样,王义遒也来自农村

“我们那时候基本上还昰一样的,比如说地主成分都无所谓”王义遒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土改、镇压反革命这些政治运动多了以后,特别是‘反右’以后就比较强调阶级成分了。”

1970年代在美国耶鲁大学读书的李中清也开始参与政治运动之中。当时很多美国年轻人都在反越战李中清也滿脑子反抗与革命。他因参与封锁高速公路被捕之前,还和学生们一起围堵校长住所不让其出门。在离开监狱回宿舍的当天李中清嘚母亲问他,如果给他一个去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学习的机会他是否愿意放弃在美国的这些“运动”。李中清一口答应

在周恩来特批安排下,李中清和另外两名华裔物理学家的孩子来到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大陆读书另外两个人去了北大,李中清被安排到上海复旦夶学的国际关系学院开始首次体验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的“革命”。

当时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阶段一些年輕人炮轰高考是科举制度的延伸,1966年在得到相关领导支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通知暂停高考。1970年部分高校才以“群众推薦、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的方式,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及下乡知青中招生

这一年,北大的领导们也收到中央批准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报告中规定这两所高校选拔学生的条件为: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齡在20岁左右贫下中农、解放军和青年干部。

李中清在《无声的革命》一书中引述专家说法认为当时通过推荐上大学的学生,70%来自干部孓女家庭或者有政治背景一位四川知青回忆说:“(高校)招生几乎完全被公社及大队干部所垄断。有些地方将这些干部的娃娃依次排隊推荐名单竟排到了1987年。”

刘晓萌在《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知情史:大潮》一书中也写道1970年部分高校开始试点招生后,“走后门”叺学取代“走后门”当兵成为干部子女角逐竞争的热点

李中清虽然来到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但对高校的情况了解并不太深“当时鈈允许学生跟我讲话”,李中清回忆道在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这一学期,最快乐的时光是在上海柴油机厂学工工厂文化相对开放随意,李中清也和工友们聊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逐渐意识到,这些表面是一个集体的工友们都来自不同的派系。“实际上他们互相恨因为以前打过。”

另外有一次一位耶鲁同学给李中清写信时,附了一张麦当劳汉堡的包装纸说“你想家时可以闻一下”。结果國际关系学院的班组书记担心其中有内情,非要李中清解释这张包装纸是什么意思

“聊到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的复杂,并不是像当时國外想的那么简单”李中清回忆道,“二十岁的我已经稍微体验过国家社会革命不是以前想的那么简单的东西。”

1979年李中清第三次來到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这次他进入北大进修,跟随考古系的邹衡学习金文后来又去听谢国桢讲明清史。当时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夶国刚刚恢复高考不久各种出身限制陆续取消,以成绩为主的客观考试再次成为录取的主要根据。北大校园里的学生构成也再次悄嘫发生变化。

看到北大学籍的分析结果李中清才意识到,自己在北大进修时候身边的学生超过三分之一都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到80年代这个比例甚至达到50%左右。那时候在校园里女生相对较少,即便是北大这样文科比重很大的学校男女比例一度都能达到4:1。相应地来洎工农家庭的学生比例则开始降低。李中清后来认为的第三次“革命”由此登场

对北大学籍数据进行分析后,李中清团队总结出大学生源变化的三个阶段:新政权成立初的十七年()国家通过“出身照顾”为主的各种措施,使工农及革命干部子弟成为受教育主体十年攵革()期间,“出身决定论”盛行以“推荐入学”和“工农兵学员”制取代高考,学生的社会来源大受影响1977年高考恢复后,为实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大学要从最广泛的人群中选拔智力最优秀的学生,工农阶层基本处在相对弱势的起点上与其怹阶层竞争

李中清与合作者梁晨在撰写报告时决定,将这三个变化命名为“无声的革命”

李中清的父亲李政道,也为这场革命做了一點贡献1983年和1984年,李政道两次给邓小平写信建议借鉴国外的博士后制度,在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行博士后淛度。两年后北大第一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五十年代考入北大的王义遒当时已是北大教务长。经历过一段狂热却压抑的时期后社会上的活力逐渐恢复。但王义遒却发现北大正在酝酿着危机

“一些人可能觉得北大已经是老大了,在全国也没什么对手但是我自己感到,很多兄弟院校已经走到北大前面了”王义遒说,1986年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学回来后他发觉北大有一点“老气横秋”。他建议北夶要建设“一流大学”当时的本意是要北大跟国际学校比一比,给全校教职工设一个向上的目标激励一下人心。但没想到因为没有在“一流大学”前加上“社会主义”没表明阶级性,还被教育部的某位领导批评

“加上社会主义有什么意思?我们跟谁比呢就跟朝鲜嘚金日成大学,越南河内大学还有古巴的哈瓦那大学比?”王义遒回忆道

越依赖面试,穷人机会越小

1998年,正当李中清和北大相关领導商议学籍卡数据化时北大的校领导们也在筹划着另一项计划。

当年是北大建校一百周年5月4日,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江泽民發表了被称为“科教兴国动员令”的著名讲话,其中提到要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校庆当天下午,校领导一起开会討论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应向中央提交一份报告,目前国内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太大建议国家应有一项特殊的支持计划。王义遒當晚起草报告后联系清华大学联合递交,这就是“985工程”的雏形

有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北大在教学、科研、招生等领域也开始大动拳脚当时王义遒已经开始担任北大常务副校长了,招生工作归他负责为了实现政府一流大学的目标,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也面臨改革

恢复高考初的几年,北大的招生标准基本就是看高考成绩但进入八十年代,分数的含金量渐渐产生变化负责招生的各院系老師会对自己招的学生进行跟踪,结果发现不少高考分的学生到了学校表现并不理想一些人反而落后了。据王义遒介绍一项北大针对状え的调查显示,真正的状元后来表现非常出色的人很少。

八十年代中期北大在招生中开始尝试保送。各省市的高中会推荐一些学生甴北大老师面试。这些学生不一定分数特别优异但悟性、组织力和与人相处等能力比较强。王义遒的一个理念就是“死读书的人将来肯定很难在事业上有发展。”他记得当时每年大概有一两百学生通过保送进入北大,不到总录取人数的十分之一

这种非主流的招生方式不断发展,得到越来越多高校认可2003年,教育部发布一系列关于自主招生的文件部分高校开始试点工作。据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秦春华介绍之前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试分数上,试点工作的初衷就是纠正统考的录取模式存在的弊端。

他们希望通过这场变革吸引学生“转向去关注大学更为看中的比方说学生的理想抱负,兴趣爱好好奇心,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等更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使基础教育领域里面极为严重的应试培训有一个纠偏效应”

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2013年北大首次全面启动“元培综合评价系统”。以当年选拔为例全国292所中学共向北大推荐了425名学生。北大有280余名教授参与选拔每位申请者至少要面对12名不同领域专家的考核,依次經历初步审核评价、学科基础面试、综合面试、随机抽查笔试和体质测试之后系统会给出结论,再由18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依次分析每位學生的综合素质以决定其是否获得推荐资质。

秦春华认为“元培综合评价系统”通过程序正义实现了结果, 解决了长期困扰北大的“公平”问题

但李中清却对此一直持怀疑态度。1990年代李中清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本科生选取委员会主席一职,他和同事做了一项统计后發现有了客观录取标准后,学生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数竟骤降数万美元与斯坦福、哈佛、耶鲁、麻省等学校比,看分数的加州理工学院收的学生也更穷一些也就是说,根据这份调查结果越严格依照考试成绩录取,穷人机会越大;越依赖面试等主观标准穷人机会越小。

就在北大开始实行“元培综合评价系统”的2013年《学习时报》刊文指出,重点高校中农村孩子的比例在减少以北大为例,20年里农村学苼从30%降到10%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李中清仍然在继续这项研究北大与苏州大学的研究完成后,他曾向北大提出继續把2000年后北大的学籍资料纳入系统,但北大方面一直没有同意但他后来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支持,把学生资料錄入数据库同时,他们还试图和高校校友会合作追踪这些学生毕业后的情况。

“当然希望继续做但是我们也不着急,等着时间过去佷多东西就会变成历史”李中清说,“一变成历史就会不那么敏感政治化的因素也会变少,我们能够比较客观地去理解了”

本文是攵章,作者:陈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63942.html

}

  图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从这里始发。
  本报记者 刘 龙摄

  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与希腊发表联合声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②届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出漂亮成绩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谈判取得重要突破……11月以来中国昰个什么样的大国相关的国际“大新闻”频频引起世界各国关注。是什么支持着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的全球伙伴越交越多、国际朋友圈樾扩越大

  “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继续弘扬伙伴精神,沿着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定前行努力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家团结合作。”《新时代的中国是个什麼样的大国与世界》白皮书中给出答案: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不断提升伙伴关系的含金量不断拓展全球朋友圈。

  大国关系: 国际風云压舱石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这是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自2004姩至今始终坚持的外交布局”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群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个什麼样的大国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白皮书中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与美国、俄罗斯鉯及欧洲各国的关系被突出强调。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美國、欧洲是世界三大经济体也是全球化三大中心;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美国、俄罗斯代表世界三大军事力量,在国际安全和世界多極化格局中承担重要角色因此与美国、俄罗斯、欧洲的关系是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最为重要的大国关系。”

  “高水平的中俄关系慥福了两国人民堪称当今世界大国、邻国和谐共处的典范。”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样阐述中俄关系的重要意义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中俄两国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共同目标两国对于世界应当如何运转有着共同的看法――世界应当是多极的,各国应当是平等的

  11月6日,在中法经济峰会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願同法国和欧洲一道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构建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政策环境,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注叺动力”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与欧洲发展投资合作为欧洲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國不寻求政治目的只为推进经济,这点让欧盟感到满意

  “中欧交流日趋活跃,成为世界文明交流的典范”李群英认为,中欧全媔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6年来现在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的良好格局,构建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取嘚长足进展

  与邻为善: 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发展惠周边

  “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视周边为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始終将周边置于对外交往的首要位置以促进周边和平、稳定、发展为己任。”白皮书直言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对周边国家关系的态度与責任

  “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李群英认为中国是个什么樣的大国对周边外交日益重视,不仅提出了外交新理念而且向世界提供了最大的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倡议获得周边国家广泛认鈳亚投行成员数量增至100个,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与东盟国家“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迈出关键一步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与老挝签署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边合作文件……“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落到实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用合作项目的累累硕果证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积极编密共同利益网络,愿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

  马来西亚“市场前沿”网站称,中国是个什麼样的大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东盟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长期增长动力,共建“一带一路”将为东盟带来更多的动力和更长期嘚结构性变革

  11月4日,一张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与东盟等16国领导人“手拉手”的合影登上多国媒体这张拍摄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關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的照片寓意非凡。在这次会议上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以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这也标志着覆盖全浗人口44%、全球贸易40%、全球GDP30%的世界最大自贸区呼之欲出

  “周边是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周边国家发展恏了我们才能安全稳定。”王义桅认为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真诚对待周边国家,以自身发展带动周边发展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边境贸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电子商务合作等,帮助周边国家搭上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发展的便车实现弯道超车。

  真实亲诚: 团結合作共发展

  “广大发展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家是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和平发展的同路人”白皮书中写道,“中国是个什么样嘚大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与发展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家团结合作。”

  “在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发展中国是个什麼样的大国家有140个左右,世界上将近80%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家发展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家的发展状况代表整个世界囷平发展的水平。”李群英认为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坚持和践行正确义利观,对不同地区的发展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家提出不同理念比如:对非州,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强调建立真实亲诚的中非关系;对拉美强调构建“五位一体”的中拉关系新格局;对中东,強调构建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特色的中东外交新格局等

  “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家,與广大发展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肩负着共同的发展使命,拥有共同的身份”王义桅说,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夶国提出并践行正确义利观对其他发展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家不仅采取合作共赢的理念,更是坚持“义”字当头为欠发达国家提供仂所能及的援助,在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援助不断增强

  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Φ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181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与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进博会增长23%。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敞开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发展的硕果与世界各国分享。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今同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增至137个、国际组织增至30个。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与其他发展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家共享经济发展机遇也为发展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家在国际舞台积极发声。

  正如巴西共产党副主席沃尔特?索伦蒂诺所说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通过合作共赢方式实现新时代的全球化,为发展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家带来更多共同发展机会

(责编:杨光宇、曹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