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出打工人数的人都喜欢去哪些城市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鲁晓倩字体:
请问: 农村人外出打工回家都变了,城市到底把他们怎么了?如图,我们村好多小伙子小闺女出去回来都是这个样子了,穿衣什么的感觉都很前卫,俺们都不太接受的了,这样真的很好看么?
提供的知识:我以前在广州,认识一个很好的广州市区本地女孩,她就是那种脸上画黑色花纹,黑色口红,嘴环,鼻环,舌头也是,耳朵一共30多个耳朵,不夸张,有一次她带我去玩,她的朋友都是江南区,上下九那一带,统称广州市区,我朋友是天河区的本地人,玩一个叫非主流的网站,衣服穿得很有层次,颜色很多,那时候非主流在广州市区横行、她说她朋友觉得我很老土,叫我把长发剪短,然后烫个爆炸头,我tm既然真的跟她去弄了个爆炸头,现在看到当时18岁和她的大头贴,一阵晕炫,唯一的是我没有学她纹身5个,还有身上没打那么多手环,肚脐也打,脖子,眉毛,所以你们别给我说农村人才是非主流,真正传下来的是城市中心的人,最开始是学日本的cosplay下来的,农村的根本不会懂日本的cosplay。就是动漫变装,最后演变成非主流。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说真的,这种现象现如今已经变得好多了。这种现象以前农村出去打工的特别多,不是贬低农村,我也是农村的,正因为见过的多,所以这么说。我们村从前就有很多出去打工的年轻小伙姑娘,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广东,有几个和我玩的挺好的村里玩伴,初中时就辍学了,原因是家里穷,上学觉得负担不起,再者孩子多,这是一点,最重要的一点,学不进去,对学习没兴趣,不想浪费时间。所以选择打工这条路。开始的时候,短发,我还记得他们坐着我家的车到城里赶火车,我送他们到车站,连吃的都不敢买多的,那时真的很淳朴,没见过什么世面,出去打工是由我们那里一个中年的大叔带着出去。时间过了一年,非主流杀马特横行,回来的时候,我去接他们,说实话刚看到他们的时候,我真想一个嘴巴子捎过去。头发比女生还长,穿着怪异廉价,这我都不说了,毕竟出去节俭一点还是好的,但是那满头红红绿绿的,真心不能接受。而且说话举止也变的陌生,他们一行人其中有一个从前跟我很玩得来,但是从出去后就变了,总觉得他打心底里觉得我土,还是就是不爽我的意思,我一直不怎么懂。还记得初中过年的时候,我家过年都要回农村过,这时候也是打工人返乡时期,在小镇上,满大街只见五光十色,说句实话,真是有点影响心情。有些还算好,只是来赶场买点年货,有些真的看不过去,装逼装出银河系。就好像自己顶着一头化学液体害怕别人不知道似的。三五成群的看着姑娘就吹哨子,真心垃圾!我问过一个兄弟,他也是以前出去打工,也曾杀马特过,后来改过了。就这个问题,他这么和我说:当初才去大城市。没见过世面,真心土鳖,遇到什么都好奇,都新颖,迷茫的进了工厂,开始认识厂子里面的比自己先入社会的老员工,觉得他一头长发造型真的很亮,熟悉了之后,慢慢的就会有人去盲从,在之后,他也就成了其中一员,烫发染发,玩qq空间,辛苦挣来的钱也大多花在这些上。。。他和我说了很多,其中真的有很多无奈,也许真的是有自卑心理。想用这些在常人眼中的怪异来保护自己,也许只是因为单纯的好奇,也许是因为当时非主流杀马特横行。不管什么原因,请别在保持一味的轻视与批评,问题说的社会把他们变成了什么样子?我想问现在的人都被社会变了样子,我们大多数人又比他们好到哪里去?扪心自问活的到底要不要活为别人眼中的人?还有,这些年就算出去打工的,杀马特也在减少,这个锅不要再甩给我们农村人了好不好,大城市里的光鲜,真的掩盖了太多常人看不到的污点,你真的要我给你个问题的答案,我只能说是五彩斑斓的城市欲望改变了他们,让他们变成了牺牲品遭人唾骂。其实仔细一想,我们都一样不是吗?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这几年杀马特没这么多了,主要是网络发达了,知道自己的无知和愚笨了!85后和90后在10年前很多的都是这样的,以为自己找走在时尚的前沿,反而觉得农村人还土了!现实中的杀马特是这样!他们自己眼里的自己是这样!现实中的杀马特是这样!她们自己眼里的自己是这样!呵呵!搞笑吧!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七岁就来到南宁,爸妈比我早一年,幸运被他们带到城市长大,,,那时候,爸爸开着摩托车去载客,一步一步,一点一点,攒了钱,开了个小摊,卖猪肉,经常三四点起来,中午没怎么休息,一直忙,正常9点左右到家,有时候10点半,。大人的辛酸,男人的苦不会见人就说,老爸喜欢喝酒,或许这是他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有时候喝多了会听到他唠叨:没有钱会被人看不起,,他们辛苦我们还是看得到的,,没办法,家里四个孩子,那时候我们外地的孩子没办法读公办学校,四个孩子都是私立学校,农村观念又是不支持女孩子读书,恰巧我和姐又是读书好,没办法,求着爸妈,哭着,都没办法,姐只读到了高一,而我好运点,班主任借钱给我,读完了高中。虽然老师劝我继续读大学,但是伙食费呢?又借了老师这么多钱,家庭又这样,无奈,多少个夜晚,我是想着想着眼泪就自己留下来了……那时候我们周末,放学,还得去帮忙,根本就没时间写作业,回到家做家务,洗衣服,做菜,,外出打工不容易,把妻子孩子也带到城市更不容易,读书,不容易,,不怨谁,需要借钱,吃的,穿的,低人几等,,别人穿正牌校服,这对我已然成了一种奢侈,到了高中我才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仅仅是一套正牌校服,,向往他们可以出去工作,有钱赚,读完高中,我便出去打工还钱,不想背负着沉重的债读书,虽然老师不收取任何利息,出来了社会,花花绿绿的人,看着别人有男朋友,有人追,即使那人不喜欢,接受了他,有些人因此打胎多次,有些人小小年纪结婚生子,有些人痛恨社会,报复社会,有些人对社会没恋想,自杀,吸毒,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的,而我也因为当初的不懂事,落下了这一辈子的病,我的不懂事,怨自己?怨父母?怨那人?爸妈从没时间和我聊聊心事,我的叛逆,他们是拿皮带来对付,,选择离家出走获得关心,得到的是悔恨终生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是啊!变了,我在云南待了3年。在家里还想着出来大城市里好好的找份工作,挣点钱,不过当你出来了,你才知道,这个城市,会压得你根本就没时间休息,我是做餐饮的,当每天女朋友都叫我出去逛街呀!看电影啊!我都会说。还没下班呢!女朋友瞬间就不高兴了。而且还不止,你做事做不好,还要看别人脸色吃饭,老板不高兴就拿你开刀。所有在外面打拼的人们,不是我们不想做,只是有些时候就会觉得这个社会根本就容不下我这个人一样,甚至会让你死在
这座城。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农村人也好,城市人也罢,终究是普通人。村里的孩子在城里工作,有了经济基础改变自己的装扮,其实也是无可厚非。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会活得很累。当然啦,有了经济基础,想怎么改变就怎么改变,其实改变他们的不是城市,而是人的思想,人的想法一旦变了,那就什么都改变了!曾经的男友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有一天妈妈突然问我,他家里人会不会看不起农村人?我笑了,我就跟我妈妈说,看不起我父母,就是看不起我,既然这样,当初又何必在一起。我从来不隐藏自己是农村人的事实,何必用那么的谎言去掩饰。自己的父母也是靠着一双手将自己养大成人,如果连自己都在乎别人的眼光,那你把自己的父母置于何地?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非主流是06年在广东这边最先流行的,85后和90后最爱打扮成不男不女的形象,以他们当时的思想是最帅的。其实,我也是,不过我没那么夸张,连嘴巴都打环,我只搞个发型,穿个花花绿绿的服装。我当时的思想是为了吸引姑娘,在我们学校里不仅男生搞非主流,女生也是,甚至上课都在偷偷上化妆品,那时是初中而已。当时去学校完全是为了泡妞,女的为了得到男人的追求,也有的是去装逼,去比较看谁的服装和发型更特别。当年06年大多非主流都来自中学生比较多,很少发现有打工仔搞非主流的。07年后,开始发现非主流已经引进了打工者的身上去,直到10年。2010年后非主流已经在广东地带慢慢消失了,也许是85后的慢慢成熟的,90后也是。2011年以后,城市人很少有非主流出没了,但是有一些刚从农村出来的一些打工仔依然是非主流的样子,不过看样子应该是刚学的,因为我看见他们拿着手机在大街上放英文歌,而这种装逼行为是06年的时候流行的。当时城市人都已经不玩了。而现在呢,非主流应该只占百分之三了吧,作为90后的我,已经感觉到非主流的丑陋了。想到当年都觉得好别扭,心都凉了。现在虽然不是很有钱,但穿的都要穿牌子,劲霸或者七匹狼,发型自然的,但得去高级发廊剪。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农民应该什么样?把人分成农民,非农,居民本身本是户口界定。可如今农民已经成为:脏破穷,势利眼,没文化,没素质的代名词。身份歧视已经后严重了。人人平等只是美好愿望有压迫就有反抗。杀马特极端了点,很难被大众接受,但是,文明的社会应该具有包容性的!这点欧洲做的最好,但是依然有歧视现象。对于他们奇装异服,特立独行,虽然我接受不了起码不会排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再单纯,朴实的孩子也难逃大染缸的侵蚀。 牛鬼蛇神出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欧洲比我们现在可夸张多了!如今嬉皮士仍然大行其道。但早已见怪不怪了。没必要像上学时候老师那样,动不动就全社会如何如何,夸大事实,歪曲现实。年少轻狂是必然的,起码比我小时候,动不动就几十上百人察架强吧!当年的胡同串子不也当上大导演了吗?所以说不要担忧,尽情的挥洒青春,让着社会变得更加缤纷灿烂,五光十色!谢谢大家的捧场,小顽主成功注册了头条号,每天都会发表诙谐幽默的文章,欢迎大家点击我的头像直接在“文章”栏下即可看到,品质绝对有保证。您的阅读就是我的写作动力。鞠躬下台。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以前我爸给我买的衣服全身上下加起来不到一百,现出社会我一身是八百到一千二,当然、过年我也会给他们买衣服鞋子之类的。拥挤在这灯红酒绿的都市里,总感觉我是拖拖拉拉的,跟不上这城市的节奏。二十三岁了 ,工资六千,没女朋友。给我感觉是女朋友其实很好找,但找一个能做老婆的女友就有点难了。也可能是自己有点毛病吧!(其实我也想成家了,想对自己和家人一个交代)。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我就是一个在南方打工的北方小青年,说是小青年,其实也老大不小了。过完2016就二十五了,在农村,这个年龄的男孩子,绝对算是大龄青年了,我们村和我一样年龄的人都早早地结婚,早早地生孩子了。而我则还孤单地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打拼着,每次我回到村里,村里人都用异样的眼光在看着我,在他们眼里,在我这个年龄不结婚的男的。绝对是脑子有问题的,而我的家人也认为也在外面的几年,把心都逛野了,都觉得我变了,变得不再听他能的话了,变得不能在好好的沟通了。其实我也觉得我变了,看着大都市人们优越的生活,我才知道,我的家长是多么地落后,而我在这个大城市里又是多么地卑微,所以再同龄人都结婚生子的情况下,我选择了单身。我知道我如果想他们一样生活的话,那我的生活也将和我的父母一样,每天和黄土打交道,每天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去奋斗,生下来的孩子也得不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所以我的生活理念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所以也宁可单着,也不要卑微的爱情。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报复城里人的方法只有一个,希望大家团结,听我的没错,利用自己的地,都回去农村开发养殖农业不过得正规,要有一定的规模,管理划,有条件的开起农家乐,把经济从城市引到农村去,保证汽车洋房3到5年就有,菜可以卖,米自己留着吃,可以做些米的特产,千万不要去卖米,到时候,城里人有菜没饭,大米紧张,城里人钱在多也只能跑超市找干粮,吃方便面,米饼,饼干,不要老想着往城里跑,要想方设法利用当地的强项,我们村就这样,只要搞的好,城里人都愿意开10几公里的路到我们那里吃饭,还不要房租什么的,养殖户,种植户多了去了,谁家没有车房,日子蒸蒸日上,何必跑城市去,那边套路深,偏远山区的朋友可以到离自己家近的农家乐这些地方去工作,都是农民,比你跑城里好请注意:本内容来自悟空问答,版权归悟空问答所有,本网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赞同以上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提供,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有任何不妥,请与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联系:猜你还喜欢:标签 :&&&&&&&&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xue16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苹果/安卓/wp
积分 427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167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签名中使用代码
道具: 涂鸦板,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显身卡, 匿名卡, 金钱卡, 抢沙发, 变色卡,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置顶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变色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城市打工者现状_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市打工_城市打工者的辛酸对于城市打工者的现状,我想真正出到社会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后就可以真正感受到。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打工者的现状就更是让人觉得辛酸、心酸。虽然现在依然是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市打工,但真正可以过得舒服压力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城市打工者的辛酸,谁能看到,我们不理会自己到底有没有钱买房买车,但我们起码可以带着儿子一起上天。所以啊,城市打工者,城市的贡献者,城市的打造者。
13:56:02 上传
13:57:08 上传
& && && && && && && && && && && && && & 城市打工者现状——边缘人的辛酸知多少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准备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每逢返乡时节,笑得最灿烂的是卖皮箱的老板,因为年轻的打工者回家都喜欢拖一只好看的行李箱。CFP供图  “你是贵州人,还是广东人?”对“80后”王佳(化名)来说很简单的问题,她的孩子却可能已经答不出了。  王佳是2亿多农民工的一员。今年2月,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发布,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2.7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亿人。  中国城镇化进程已迈过50%关口,这背后,是无数打工青年人生轨迹的变迁。近日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一书,讲述新工人的故事,反思个体、群体和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票子”、“房子”与“孩子”,这些当下青年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新一代青年农民工眼中,又有着怎样的解读?中国青年报记者探访书中主人公,为你勾勒答案。  “票子”:平均月入2864元,有人希望“买宝马”  从1998年到2015年,王佳的17年几乎都在东莞度过。  王佳老家在贵州遵义的农村。初中一毕业,她就瞒着家人,和5个同学一起来东莞打工,一直在东莞各个区镇间辗转。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每个月拿250元就很高兴了。”刚到东莞的王佳没有经验和学历,等待她的只有低回报的体力活。从1998年到2003年,王佳先后在印刷厂、塑料厂、电子厂工作过,月工资也从最初的250元慢慢升到1500元。  2003年,她用打工攒下的钱远赴黑龙江学日语,之后又回到了东莞。“因为我对东莞最熟悉,找工作也不再局限于体力活。”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现在,她当上了车间小组长,月工资3500元,扣掉住房公积金和社保之后,还能剩下约3200元。  王佳的收入没有“拖后腿”。据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年2月发布数据,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2864元。和她相比,离开老家河南、到江苏打工的 张占波,则在平均线上下“挣扎”。  这个生于1983年、曾在矿山拿3000元月薪的青年,现在在苏州的电器厂拿1900元月薪。他租的房间约7平方米,月租金260元。“感觉一个月存上200元就不错了,压力太大了。”  “相对于这样的收入水平,80后和90后的打工者的消费欲望,是非常高的。”长期研究打工者群体的NGO“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志愿者、《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作者吕途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她印象最深的是张占波的梦想:“别人开宝马,我们也可以努力有钱去开宝马。我说不上来怎么样才能挣到钱开宝马,但是我觉得有可能。”  “他不吃不喝几十年,也不一定能买上宝马车。为什么一份更高的工资不是梦想?为什么建设一个健康的家庭不是梦想?”吕途分析,“对青年一代打工者来说,宝马可能代表的不只是一辆汽车,还代表了成功、地位、品味乃至社会认同等等符号。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眼里,消费已经不止是为了满足需求,还是为了满足面子、攀比的欲望。”  房子:城里买房“付不起”,老家建房“住不上”?  “成家”,是苏浩民最心心念念的事,也是他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  苏浩民来自湖南新化县,现在苏州的一家模具厂打工。在此之前,他先后在东莞、深圳、北京工作过。离开北京时,他和当时的女友分手。  “结不了婚让我很苦恼。”苏浩民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将来想回老家生活,但是在苏州和老家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  他认为打工过的这些城市只适合工作,不适合生活。“因为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子。”  面对大城市的高房价,苏浩民的选择和成百上千的青年打工者一样——在老家建房。2014年,他用自己多年攒的钱、父亲的资助,加上借外债,盖起了新房。“这是我这些年来最大的成就。”从此,他的工资要用来为房还债。  吕途分析,对于正在存钱盖房的打工者来说,其他的消费都要被压到最低。“虽然有的工友的月结余比例比较高,但是他或她一旦盖房,就立刻进入负债状况。”  吕途认为,这种“打工者在老家买房、自己长期漂泊在外”的现状相当常见,是一种“加和为零”的游戏:“当房子和居住地长期分离的时候,房子存在的意义大打折扣。城镇化在大步推进,在农村盖房子的人后悔了,在镇上买房的人又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想在县上买,却已经买不起了,一辈子辛苦挣钱,就是为了买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房子?”  一些“80后”青年打工者告诉记者,传统上,买房子是为养老,但是,因为自己的子女将来必定不会在老家谋生,等老了以后,也许仍会面临“无法养老”的问题。  对于回老家之后的生活,苏浩民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如果40岁之前能回去,就在老家找点别的事做;如果50岁才回去,就打算学一门手艺,用手艺谋生吧。”  买房问题,也折射着部分青年打工者的消费观。  吕途认识一位“90后”打工者小尹,他在一家汽车制造厂工作,工资一个月2000元左右。他在网上申请摇号,入住了重庆市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小区,租金加水电费合计约每月600元。  吕途曾去过他家里参观:“印象很不错,约30平方米。厨房和厕所都是原本就装修好的,他自己买了家具、装了木地板,花了2万多元。”  按照政策,租满5年后,小尹就可以购买这间房。在旁人眼中的“幸运”,却被这名“90后”弃如敝履。“我问他:‘将来是否会把这个房子买下来?’他很吃惊地看着我说:‘我如果买房子就表示我要结婚了,我怎么可能满意这样的房子?别人都住别墅了,我却住廉租房。太没有面子了。’”吕途回忆。  孩子:缺少“家庭生活”的一群  每近年关,当今青年一代在网络上宣泄“过年回家遭长辈逼婚”带来的苦恼,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王佳的上一任丈夫和孩子,就都是“逼婚”带来的。  2007年时,她26岁,“家里人已经非常着急我的婚姻大事了”。2008年,经朋友介绍,她和上一任丈夫开始了用短信、电话撑起的“异地相亲”。
13:57:01 上传
  2个月后,介绍人就带男方去见了王佳的父母。王佳的回忆是:“大家都觉得可以。我父母说我们年龄也差不多,两家离得也不是很远,回双方家庭都蛮方便的。”但直到此时,两人还没见过面,甚至都没视频聊过天。  在双方家庭的催促下,他们于2008年10月“闪婚”,很快有了孩子。但王佳长期工作在东莞,丈夫在遵义市里工作,孩子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三地的他们,组成了“没有家庭生活的家庭”。  王佳对此很苦恼,又无法放弃城市的打工生活:“当时如果我回去带小孩,只靠老公不到2000元的工资,也就够房租、水电和基本生活费,再过三年五载,还是没钱。如果有一天生病住院,几千元的押金都拿不出来。”  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最终,自己还是选择了离婚,留在城市。现在,她也组建了新的家庭,夫妻两人都在东莞打工。  对于王佳这样的青年打工者遭遇的“逼婚”问题,吕途认为:“青年一代的外出打工者,在多大程度会屈从于父母‘以爱的名义’的强迫,不取决于子女对父母的爱有多深,而是取决于青年对自己未来定位的认识。”  她分析:“如果农村青年未来的定位在城市,那么恋爱、结婚对象是否来自同村或者邻村,就不那么重要了。青年打工者屈从于父母的强迫,大多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把握和自信。当自己都很迷茫时,听了父母的话,至少可以避免自己的错误决策可能带来的责备,避免失去父母和老家这个‘最后的庇护所’。”  王佳现在确定,自己要在东莞定居。“这里工作机会多,生活方便。老家各方面都不如东莞,回去之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2014年,再婚的她有了孩子。但夫妻俩没有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送回了丈夫的老家。孩子成了一个新的“留守幼童”,由爷爷奶奶照顾。  “如果将来条件允许,肯定要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是千千万万个王佳的梦想。但是,已被父母带到城市的打工者子女——“00后”们,会比留守儿童更幸福吗?  2014年,吕途对北京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皮村同心实验学校5年级的学生做了社会调查。在学生的烦恼中,父母的原因占到19%,比例最高。调查问卷的字里行间,彰显着青年农民工初为父母的诸多压力。学生们的原话有:“爸爸妈妈脾气不好”,“我让爸爸戒烟,他戒了又抽”,“妹妹的病一天好、一天不好,妈妈的心情也一天好、一天坏”……  户籍:外地青年是“过客”吗  “来北京有十几年了,一直没再离开过。”出生在辽宁本溪的姜国良,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1992年,姜国良就离开家外出打工。最初,他跟着家乡的剧团四处奔波,去过西藏、青海、新疆等地。2000年,他来到北京,加入了“工友之家”,一直工作至今。  姜国良有两个儿子。“我不是重视物质的人,未来最大的困难就是孩子的教育,将来考中学,非京籍的孩子会面临种种困难。”  他也在未雨绸缪,一方面想给孩子入北京电子户籍,另一方面也在打听老家的学校。“如果真的不太合适,孩子可能要回老家上学,这也是没办法的。”  在京十几年,姜国良依然不认为自己已经在北京扎下了根。“这个城市太大,我的性格比较适合小乡镇里安逸的生活。未来是不是会回家,我也说不好。”  同样的心态,出现在1300多公里以外的王海军身上。  1988年出生于山东农村的他,已经在一家江苏的德资企业站稳了脚跟。2014年,他在打工的城市付了房子首付,今年准备和女友结婚。“我个人最大的成就,就是这几年没有像好多人一样‘吃家里的’。我自己努力攒出了首付,这是亲手劳动所得,我很满足。”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但他依然没信心从此留在打工的城市。“家乡的亲人、朋友,都离苏州太远。虽然自己在这里工作,但朋友圈子还是比较单调的。将来小孩上学,户口问题也很麻烦。现在已经没有信心说,未来几十年一定都在这里。”  吕途分析,“过客心态”是打工群体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她曾家访过一对在广州番禺新桥村的打工者夫妻:“他们已经在番禺住了十多年,两个儿子都是在这里出生的。但家里面除了两张并在一起的双人床,没有任何家具,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各种纸壳箱里。”  “从农村到城市,青年打工者的生活、思想、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他们适应了城市和打工生活之后,下一步就是实现在城市发展的梦想。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目前,他们还迷茫在城乡之间。”  “也许大家认为,打工者本来就是过客,这不完全符合事实。”这名曾去德国探访土耳其移民的学者说,“从居住地的稳定性来说,打工者倾向于在一个地方落脚的趋势是明显的。移民人口总要等到第三代才真正明白:回不去老家了。”  现在,姜国良最大的期待是:“希望我们这群从农村到城市里来的人,能够生活得更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我们打工的城市,从弱势群体变为更有影响力、更有自信的群体。”
http://www.cda.cn/
高薪就业·数据分析人才·牛人聚集圈
个中艰辛,冷暖自知
是个研究方向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为何农村人很穷却不愿意外出打工?城市里这两点让农民望而却步!为何农村人很穷却不愿意外出打工?城市里这两点让农民望而却步!美游天下百家号穷和富的定义不一样。一般人说的穷是没钱,但广义的穷因该是没吃,没喝,精神不好,心情不好,没有住处。如果只为了钱而忽略了心情是人生最大的不值。有句话很经典"钱能买到的永远不是最可贵的。"我是喜欢农村生活一族。城里的生活与我格格不入,城里分分钟没钱不行,城里没有可以谈心的人,城里人的″好心"都是有目的的,城里的各种管理让人-不小心就犯错,而且住在楼房中进出都不方便。城里看着干净,享受不到蓝天,绿水,没有安静的空间。在心情愉快与出行方便相比,我自然选择安稳愉快的生活了有这么几种情况:1、年龄和身体不允许自己再出去瞎折腾2、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如果自己出去打工,地里就全撇下了,老人孩子做不来3、自己没文化,外出打工被骗怕了,而且工资被压的很低,受苦受累也挣不到几个钱4、自己从来没出过远门,怕来到大城市不适应,从心理上就拒绝了外出打工5、孩子太小,在家里没有老人帮忙照料,只能自己在家带,不过这种可能最小,有的小孩八九岁就直接把他放在家里自己生存,甚至可以更小一点没有人会喜欢背井离乡,要不是实在没办法,哪个人愿意丢下自己的孩子只身来到大城市,而且来大城市也不是来享福的,而是来卖力的。但为了挣点钱没办法,都是被生活逼得,不出来做工,一家人可能饭都吃不上其实他们外出打工真的真的特别不容易,有时候中午路过工地看到好多农民工就躺在地上直接睡,下面什么都没铺,直接用衣服遮一下太阳光倒头就睡,因为实在太累了劳动最光荣,打工不丢人!至于很多人还守着农村不愿意出去打工挣钱造成的贫困,理由基于以下几点一:观念意识问题,舍不得放弃传统赖以生存的土地,不习惯离开自己的小家,觉得有饭吃就行,容易知足,小富即安!二:受一些惠农政策补贴启发,总觉得扎根农村大有作为,想在农村开辟一番事业新天地三:没文化,没技术,体质差,智力弱,在城市生存艰难又退回去了农村四: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接触外部世界机会少,想发财没门路,害怕城市水太深五:性情懒惰,不喜欢受约束管制,不愿意吃苦受累,作风涣散,游手好闲,偷鸡摸狗,自甘堕落,宁愿碌碌无为过一生!不愿奋斗打拼挣富贵!有一些现实情况是有人想不到的,比如说,上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需要照顾,下面有上学的孩子需要供读念书。第一,老人身体状况不允许,如客故他乡在精神和消费上是一个打工簇难以承受的。再者,孩子扔家无人照顾,缺失亲情,会养成不好的习惯!若跟父母走,则改变了他生活学习的环境。陌生的城市,大人一时也难接受,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或一生。所以,故土难离,不是一个懒字能概括的,当中的辛酸只有亲历者自己知道!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美游天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相信自己,相信伙伴。把握先机,容易成功。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 外出打工 人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