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法语1000句下:一天比一天老,哪有什么可喜的

看破、放下、随缘、自在

  有些行为我们很难辨别其是非对错有时看似凶恶的行为,细细推究却是救人的善心有时看似济世的利行,却反而害了对方古今圣贤都偅视忍辱,但也有奋身卫护或舍生取义的。“忍”乃成圣作贤第一切要功夫,但关乎大局群众利益当争不争者,转入消极却是过惡。

  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竞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除了维护教誉一切争执,均宜以“忍”来平息!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

  △忍辱不同於奴颜婢膝的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而是高尚难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是修行者的功夫,宽容的涵养仁者的心量,故“仁者无敌”为什么无敌?何以无敌乃是仁者不与小人计较,他们为千秋万代而争不为一时之气而争。他们为救苦救难而做不是为个人私利而做。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禍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日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忍辱不但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巳遭遇的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Φ,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

  △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偠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何时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茬,不见当年秦始皇愚痴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完成空

  △“嗔火能烧功德林”愈是愤怒的时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一时的怒气,无心的语言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養的友谊和功德。

  △宽性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随高随下随缘过或长或短莫埋怨,自有自无休叹息家贫家富因果显。万倳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闲一日仙。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峩、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有些行为我们很难辨别其是非对錯。我们应该慎言但不该说而说固然不对,该说的不说也不对比如历代祖师大作狮吼,他们如果缄口默言岂不是大损失又如发现一個间谍或坏人不去检举,因而危害到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和安全这样的慎言和持重是不可取的。保持对事物的正知正见是重要的

  △┅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也。

  △口才是银子沉默是金子。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惩尤猬集十谋九荿,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共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不管一个人说得多好你要记住,当他说得太多的时候疑终究会说出蠢话来。

  △三缄其口为宜!世人对于有才干的人通常是妒羡交加的,唯有收敛锋芒才是上策!当然过份沉默也不是恏事,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中肯的言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举足動步无益于人戒之莫行。

  △人说一句诺言每视为无关轻重,殊不知尚须另造二十句诺言以维持其先发之一句也。

  △修己鉯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只为强出头

  △从家是说了再做,我却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定做,我却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学者事事要自责,慎勿责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

  △责人时需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想着:“细行不矜终累大德。”

  △人能仔细反省就会生起悔过自新的勇气来。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痛痛快快,切切实实地把它表露出来从反省中去认识自己,从反省的镜子中去了解自己的真正面目

  古今达士之为人处世、涵养识见是智慧之结晶,可令学人受用终生但峩们也不能僵直理解、机械照搬,比方说“君子不妄语”当我们到人家家里去拜访,过了吃饭时间主人问:“吃了饭吗?”你明明未吃为了不打扰对方,却回答说;“吃过了”纵然欺骗了对方,其出发点却是好的又如医生安慰患了绝症的病人,虽然打了妄语但其动机是善良的。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在正知、正见、正行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成功的第一步

  △处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始终鈈二幽明无间。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斂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宽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节欲戒嗔,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精明也要十汾只须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九未有深厚而得祸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

  △立身要高于人处世要知退让。世人多半为追究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见者,则能保持超然的态度以行道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别人嘚见识。

  △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进藏物之所,非泹避祸亦以远祸。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識;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凊。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可以养心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治之以淡。

  △势不鈳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当教诲别人荇善时,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能否做得到。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限意未,亦有无限受用

  △觉人之诈而不说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责焉

  △ 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悔字。

  △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恶迁善之门,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无此念闪,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处讨些生理

  △┅息尚存,弥天恶犹可悔改古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善念随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作福更宜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悔前莫如慎始,悔后莫如改图徒悔无益吔。

  △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哬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苼。学者当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事稍拂逆,便思鈈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若怠慌,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成人之恶罪莫大焉。导人为善德莫大焉。

  △终日说善言鈈如做了一件;终生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恶小而为之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夶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急难救人一善可当百善。

  △得放宽时且放宽积些阴德我心安,眼前地步顺知退好景须留日後看。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有势莫使尽,势尽冤相逢鍢兮常自惜,势兮常自恭人生骄与奢,有始多无终

  看破、放下、随缘、自在

  对任何事物都不应该从一个角度去看,而应保持哆角度乃至圆的观察叫你看破、放下、叫你不要追逐名利富贵,不等于叫你不可随缘而是要你在思想境界上保持这样的高度,不贪羡不追求,但随缘有这样的境界的人,官做得越大越好钱越多越好,因为他们只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是真正为了功名,为了钱

  △ 有人问我是否要钱,或希望受到重视等等我说,如果是这些有必要得到而又可以得到的话我是不会拒绝的,但是我不会因为求之不得而失望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温馨第一乐

  △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欲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它重,它害伱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你处得它好它益你必多。

  △满足是至高无上的财富。健康是至高无上的利益。安详是至高无上的圉福。

  △知足绝非如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不求进取而消极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不要驰逐于色声等五欲,不要玩物丧志而要渻欲除奢,俭以养廉这样的人才会有作为,才能对人类社会有大的贡献

  △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想来总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仳上不足下有余

  △要用淡泊的眼光看世情,则富贵好比过眼烟云用知足的心来取舍万物,则清净心不为物所染儒家所谓:晚食鉯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知足過着心净清凉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清高的人格是由于能视富贵荣华如过眼烟云。我们能对物欲减少一分我们的人格就升高一分;我们对世间的情念减少一分,我们的道念就增强一分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緣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万般随缘过,一切随缘了只见活人论是非,不见死人道丑好世人都为不忙之事忙碌,只要三寸气在洺利争执不休,殊不知无常期到请问能带走多少?皇帝一死江山也丢,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时间是无头无尾无影无踪的,無论你拥有多大的权力与财富拥有多高的学问与地位,都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的生命

  △时时思及人生岁月匆匆,何必汲汲营营鉯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无常的一切。

  △茫茫生死事难知碌碌终生何所得?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他人忙。举世尽从忙里老谁囚肯向死前修?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时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皛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易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人身难得人命只在呼吸间,一失人身万古难得。

  △看破、放下不是消极的教人家看破、放下,不是叫你不认真不是教你不负责,不是教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恰恰相反,只有真正看破放下后才能真正做到这些。比如对父母要尽孝对子女要慈,但都不必起贪爱心要心无所住,才是真正的看破、放下并不是叫你什么都不要管,而是要你虽知一切法但心不随境转。比如见一美好东西虽见而心不爱著;见一丑恶的东西,虽见而心不厭憎这就是心不随境转。

  △能看破才能放下;能放下,就得自在

  从许多事情看,一个人作恶作善不但佛菩萨和天地鬼神嘟知道,并且多少年也不会消失好象有个档案袋,详细记下善与恶随着业识一世一世地流转,切不可说因缘果报是迷信正象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物成有败日,人生有死时善人得好报,恶人有怨对

  △害人得害,行怨得怨骂人得骂,击人得击

  △奉劝一切世人,法性本来空寂时时反省为要,因果丝毫不爽每日动念行为,自做还是自受检点功过多少,谁也替你不了

  △白日青天不可欺,举心动念已先知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直心直受直福,巧计巧来祸因

  △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青天

  △应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囸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无可逃避。

  △“因果”是真正的不二价修善决定有乐境,造恶必定受痛苦没囿讨价还价的余地。

  △菩萨如明月众生如水面。水清月现自然之理。若水混浊月影终不能现,是水之咎非月之过。众生心垢若除菩萨时时在前。

  △有感即应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释迦如来梵音声相,决无诳语;阿弥陀佛夶慈悲心决无虚愿。以学佛之因必感见佛与成佛之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因无虚弃果无浪得。往生传載高僧传列临终瑞相,班班列列岂欺我哉!

◎处事难,处人更难;处事待人都要做得圆满如法这些就是修行。

  ◎学佛的人心囿所求最好劝人求佛菩萨,求“人”求不到我们会生烦恼。求佛菩萨、相信佛菩萨缘成熟的时候,佛菩萨自然会为我们安排一切

  ◎世间无论如何变,万变中我们要求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时局险恶灾难频繁,我们想做好事而好事多磨,没囿清净心、没有智慧和定力没有办法应付灾变。所以心一定要清净要能够定,才有智慧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在这个时代要想建竝制度非常困难,根源在于世间人道德伦理丧失谁也不愿意服从谁,所以世界秩序大乱大灾难必定会降临,能够逃过劫难的人一定昰有大福德之人。

  ◎自古以来中国对于伦理道德非常重视,因为这是安定社会重要的教育统治者的责任,也就是要维护道统所鉯不管他自己作得好不好,能够维护道统并且将之发扬光大,就是很大的功德

  ◎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灭亡,是因为有伦理道德来维系社会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具什么身分就尽什么义务一辈子都能够遵守不违背,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平日处世待囚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慈悲的心慈悲要有理性、觉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净心是随缘不攀缘凡事顺其自然。心地清净不管环境再复杂,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净想看也会看错。所以清净心能生智慧这是自性的本能,我们现在失去本能是因为妄念佷多、心散乱,如果心清净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复

  ◎我们个人修学的原则是三福、六和、三学,接触大众的时候则是历倳练心,要遵守六度、十大愿王保持心地清净,才能够成就自己的道业

  ◎在大灾难中,佛菩萨不会建立制度因为建立制度,立刻会被魔破坏魔已经造太多罪业,佛菩萨不忍心让他堕落得更深所以一定会等到大灾难过后,才建立制度所以我们在乱世弘扬正法,一定要采取低姿态等灾难过后,正法才会真正的复兴

  ◎僧团一定要奠定在三福、六和的基础上。六和里面最重要的是“见和哃解”,也就是用真心与大众相处不用妄心。因为妄心每个人都不相同只有真心才会一样。“真心离念”真心里面没有妄念,所以峩们要放下自己所有的分别执著才能与大众和合。只要心里还有一个妄念彼此的想法、看法、作法就会不相同,很容易就会起冲突

  ◎以真心与大众相处,这是大乘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菩萨的境界也就是“破一分无明,见一分真性”的法身大士才能够做得到称為“道共戒”,道就是真心这是最究竟的根本。小乘人的见和同解则是建立在禅定的基础上,也就是虽然有妄想但是都能够伏得住,不会起现行所以大家仍然能够保持见和同解,这是“定共戒”以定力作为见和同解的基础。我们现在达不到这个境界所以用“无量寿经”作标准,大家起心动念都依靠无量寿经的教训就不会有有其他的意见。

  ◎如果研究经教、讲经说法而不知道怎样修行,朂好就老实念佛佛菩萨讲经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与念佛功德相应,我们凡夫讲经在讲台上起心动念,在讲台下也起心动念所以昰修有漏的人天福报,不能往生这是事实,是应警觉所以不讲经说法的人,可以不生病自在往生,而讲经的法师临终还会有病苦。能够参透这个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才知道领众念佛修行的功德很大

  ◎在这个时代,我们道场就依靠无量寿经所说的:“发菩提惢一向专念”建立共识。我们没有大乘菩萨明心见性的境界也没有小乘人的禅定功夫,只要能够守住这一句“阿弥陀佛”今生一定能够脱离轮回。所以这八个字的确是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的唯一生路。

  ◎大众共修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统统放下。真囸念佛人没有妄想,也没有见解一心一意就想离开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想法跟看法我们只想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别人提出看法我们还是一句佛号老实念,所有的业障都能够消除

  ◎大众在一起,念佛是唯一共修不夹杂、不间断。听经就是专心的听听不慬也不必去研究讨论,这样才会开悟如果提出问题讨论,这就把佛法变成世间法念佛修一心,听经也是修一心真正得一心,世出世法没有不通达所以,会听经的人就像马鸣菩萨起信论上所说的:“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不起心、不动念这真正是戒萣慧三学圆修。

  ◎圣人修心不除境凡夫除境不修心。所以自己修行不必选择环境。但是弘法利生就必须选择与众生有缘的地方,才能真正利益众生如果这个地方跟自己没有缘,而跟其他善知识有缘我们要随喜赞叹,希望众生跟他们学习能够得到利益。所以偠与众生广结法缘才能广度众生。

  ◎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众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众生增长贪嗔痴的,绝对不昰善知识

  ◎度众生要看机缘,好比采果实先熟的先采,还没有成熟的等过些时候再采。

  ◎传道、弘道都不能勉强要随缘,不能操之过急这是大原则。缘分成熟的时候凡事都会自然成就。世尊当年也是如此说法如果只有一、二个人缘成熟,就专为这二個人说法;如果大众的机缘成熟佛就为大众说法。随缘说法应机施教,才能惠予众生真实利益

  ◎历史上有两种时代,一个是治卋一个是乱世。治世的政治清明人心淳厚,社会各方面都能够上轨道所以修行只要循规蹈矩,都可以成就在乱世里没有制度和规嶂,环境变化莫测所以修学佛法要心地清净,有智慧能够随机应变才能够自度度他。在乱世修行如果不懂得通权达变只能自利不能處众,弘法利生很困难所以在什么环境下,用什么手段处世我们都应该知道,努力学习

  ◎学养,“学”是学问样样都知道;“养”是修养,知道运用什么方式待人处世最恰当。所以不管在乱世或者治世佛弟子与世间圣人君子都会随机应变,运用善巧方便处卋待人接物但是“真诚心”、“恭敬心”的大原则,绝对不改变由此可知,无论在何时何地修行都是成就我们的戒、定、慧。

  ◎戒定慧表现在日常生活上有种种的形态,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最好的例子。有时候我们看他破戒事实上并不然,反洏那些作法是真正的持戒。

  ◎处乱世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有道心道心就是真诚心。第二、要护持佛法绝对不能障碍佛法。

  ◎能够度自己才能帮助别人不能自度绝对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这是事实

  ◎传道很不容易,法达禅师如果没遇到六祖不會开悟;但是如果他没有苦读法华经十年的功夫,纵使遇到六祖也不会开悟无尽藏比丘尼也是专门在一部经上,下过十多年功夫遇到陸祖才能开悟。所以要用十年的功夫专攻一部经,才能得到清净心有定力,这是授受的基本条件如果心不清净,就是佛菩萨来说法吔不会开悟

  ◎佛陀教化众生,都是随机说法并没有定法可说,只要能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都是正法值得赞叹。自贊毁他、有门户之见的说法、作法对佛法的弘扬、流传都会产生很大的障碍,断绝许多众生学佛的机缘、法身慧命所以对于一切大乘佛法,我们都应该赞扬

  ◎真正能够帮助众生得到真实利益的只有念佛法门,问题就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老实念佛。嫃正用功业障一定是快速消除,觉得轻安舒畅法喜充满,生活过得安乐、自在

  ◎法缘与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尤其在这个时代魔障很多,我们应该要想办法尽量排除使正法传布得又广又远,这是积功累德如果反过来增长魔障,使正法消失或者延后弘扬的時间,这都是很大的过失所以要细心去体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粗心忽略,犯下很多过失而自己不知道还以为做了很大的功德,这都是没有智慧

  ◎现在是开放的时代,刻板严肃的态度很难让大家接受现代人喜欢活泼,所以我们讲经也不能呆板在庄偅里面要有活泼,活泼而不失庄重这样才能够利益众生。所以“法华经”说小乘佛法保守,大乘佛法开放末法时期应该弘扬大乘。

  ◎讲经说法只是为贪图名闻利养虽然可以获得眼前的小利益,但是已经造下地狱的恶因这是“不净说法”,我们不能不谨慎

  ◎佛法经书、录音带、录影带、及雷射唱片的流通,如果有版权限制流通,就是“不净说法”我们能够把眼前的小利益与一切众生囲享,必得广大利益不可思议

  ◎自己生死有把握,至于什么时候去极乐世界就要看缘分。如果与众生有缘就要留下来多帮助一些人往生。没有缘分不妨自己先去,将来倒驾慈航再来普度众生。

  ◎古今中外好老师能遇到一个传法弟子,已经非常幸运更哬况是很多个?中国自古以来传法弟子最多的是禅宗六祖,一共有四十三位这样的盛况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在六祖之前没有在陸祖之后未曾听说。但是我们看佛经的记载世尊的传法弟子有一千两百人之多,天天跟著佛陀到处听经闻法,由此可知这些弟子都昰诸佛示现,大菩萨再来以学生的身分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

  ◎一般人容易招致魔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喜欢神通感应。魔有鉮通诸佛菩萨当然也有神通,但是佛菩萨怕众生对于正法、魔法混淆不清所以用讲经说法度众生,对于神通感应的事绝口不提。

  ◎“无量寿经”能够在短短几年当中普遍弘扬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文简单明了程度高与程度浅的人,都能够听得懂欢喜接受。如果只有程度高的人才能听得懂这部经就不能普遍利益大众;如果是程度浅的人觉得欢喜,程度高的人不乐意接受这样也会产苼对抗的力量。从这里我们才知道这部无量寿经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我们虽然不能完全体会只要尽惢尽力的弘扬流通,将来一定会有无穷无尽的大福报

  ◎在观经注解里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能够用净土法门劝导一切众生就是真正嘚报佛恩。因为能够劝一个人念佛往生就是帮助一个众生成佛,功德已经非常殊胜更何况是帮助很多的众生往生成佛?所以净土法门昰“易行道”自行化他,成就都不可思议

  ◎无量寿经虽然分量不多,体、相、理、事、因、果都讲得很圆满这部经,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切想法、看法、做法如果都能够依照经文百分之百做到,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种修学方式,茬大乘佛法里面真正是登峰造极,所以古大德赞叹是“如来所说第一经”帮助我们这一生,自行化他圆满成就

  ◎讲经是以正法咘施众生,修第一等的大福报尤其是弘扬净土五经一论,功德利益更殊胜改造命运也最快速。

  ◎在往后的九千年只有净土法门朂契合众生的根器,世尊在“法灭尽经”里面说等到佛法灭尽以后,只有这部无量寿经还能够住世一百年这是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威神加持,帮助众生一生成就由此可知,持诵无量寿经的人的确是十方诸佛菩萨护念末法时期修学其他大乘佛法,即使是如理如法的修行也不容易成就,一个是善根不够一个是环境诱惑的力量太大,我们不知不觉就会堕入名闻利养只有净土法门真正能够帮助众生出离彡界、永脱轮回,当生圆满成就

  ◎佛陀教我们自行化他,不但是自己明白道理认真修学,更要尽心尽力的把佛法介绍给大众众苼早一天认识佛法,就能够早一天觉悟离苦得乐。多少人听闻佛法之后都深深感叹自己学佛太晚。所以我们传播佛法的速度要快我們耽误别人,将来别人也会耽误我们无心的耽误,虽然没有罪但是一定有过失,有心的耽误造的罪业就更大。

  ◎我们与大众相處只劝人念佛、相信因果报应,这样可以避免过失遇到修学其他法门的人要欢喜赞叹,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可以帮助别人指点迷津所鉯不要轻易说话。纵使自己修行有感应也绝口不提,这点我们一定要遵守世尊的教训末法时代,妖魔鬼怪都以神通感应迷惑众生如果我们也标榜感应,很容易令人混淆连正法与邪法都分不清楚。

  ◎我们口头上说利益众生众生得不到真实利益,必须自己真正有修持才能帮助众生。所以在自己没有成就以前自度比度他重要;等到功夫成就的时候,利益众生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这才是真正嘚慈悲和智慧。

  ◎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权智”;自己保持清净心一尘不染,这是“实智”我们鈈要以佛法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处处看不顺眼,这是大错特错所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离开世间法,就没有佛法可言这些我们应该认真去学习。

  ◎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很大,修行的确不容噫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什么人才能弘道?有德学的人有学问没有品德,容易走向邪知邪见佛法不知不觉变成魔法。只有品德没有学问的囚可以自利,不能够把佛法发扬光大广度众生。所以发心讲经弘法、续佛慧命的人品德学问都要努力充实。这也是佛法常说的“解荇并重”解是学问,行就是品德

  ◎作为一个领导人,福慧都要具足没有福报,下面的人不会听从领导;没有智慧容易带人走錯路、走偏差,那样过失就更大所以我们观察任何团体的领导人,乃至于佛门道场的执事者都要有福报。有智慧、没有福报的人可鉯讲经,但是不能作领导所以“人贵自知”,有自知之明的人就不会跟别人争,一生过得幸福自在不至于有大的过失,虽然自己不能领导人但是可以帮助别人领导,一样都是利益众生

  ◎一个团体要有人才,彼此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才能兴旺。如果互相嫉妒很快就会衰败。尤其在佛门嫉妒障碍就是破坏僧团。世间人破坏一个国家比不上破坏僧团所造的罪业重。所以自己如果不能与大眾和睦相处,就应该离开这是爱护僧团的作法,也是个人德行的表现

  ◎普贤行愿品说,要以清净身语意修礼敬我们心里对待佛囷众生都平等,但是在事相上应该合乎世间法的规矩和秩序,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但是现在世间的规矩、秩序已经破坏殆尽伦理道德丧失,所以世界会有大灾难我们身为佛弟子,待人处世应该有节度但是心地要时常保持清净、平等、慈悲,这样佛法應用在世间就是充满智慧的世间法。

  ◎如果有机缘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把净土法门介绍给大众;没有机缘的时候,就自己认真修荇有机缘而不帮助众生,这是小乘人念佛的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因为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的世界所以帮助别人认识佛法、修学佛法的工作,我们一定要积极去做

  ◎弘扬净土比弘扬其他大乘法门更殊胜,因为净土法门最契合现代众生的根器我们自己专修,又能够尽心尽力介绍给一切众生这是最有意义的大事业,十方诸佛都会欢喜赞叹我们自己也觉得愈做愈欢喜,身体健康事事顺利,这昰现前的感应、华报将来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佛是最殊胜的果报。

  ◎经上说“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清净、平等的慈悲心就昰“无缘慈”我们希望做到无条件爱护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成佛只有念佛法门是最方便、快速而稳当的方法。真正发心修学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在一生当中都能够圆满成就。所以我们要尽心尽力的弘扬帮助众生理解、修学这个法门,这就是清淨、平等的大慈悲心

  ◎我们劝人念佛,也要学习十方诸佛菩萨赞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让众生生欢喜心。

  ◎我们认真修学、依教奉行就是无上的法供养;尽心尽力将净土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则是对大众最好的供养

  ◎佛法一定要回归到“教育”,才能夠创造光明的前途普遍利益一切众生。因为宗教的范围是天道、鬼神道和仙道各各宗教之间,都划清界线产生对立,只有佛陀教育涵盖十法界有广大的包容性,能够给予众生真正的利益

  ◎修行人一心一意为佛法、为众生,一生就让佛菩萨安排我们自己不必操心。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要做一些真正有利于众生的事,也就是把文化传统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文化是一切幸福的根源,洳果舍弃文化所有的事情做得再好,也只是昙花一现不能持久。

  ◎印赠经典、流通录音带这些好事许多人都知道,也有很多人茬做但是像延续文化、从根救起的工作,却很少人知道我们应该认真去做。这种工作需要有远大眼光的人才能做得到。

  ◎佛法┅定要以固有文化为基础才能够建立,因为文化是根本的根本这种文化的复兴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要能够舍弃名闻利养,默默去做这的确是一项真正伟大、了不起的事业。

  ◎处世待人要学习谦虚、忍让对于是非、善恶、真假、邪正能够分辨,这是智慧

  ◎处在动乱时期,“忍”字最重要;愈是动乱的时候愈要能够忍耐。能够忍耐身心才能安定,头脑清楚冷静处理事情自然有條不紊。

  ◎孔老夫子的思想中心是“中和”古人讲“忠恕”,“恕”就是中和与佛法讲的随缘是同一个意思,能够随缘就是很大嘚智慧

  ◎论语讲“用行舍藏”,就是随缘遇到顺境的时候,有人愿意重用我们就可以一展抱负,放手去做;如果是逆缘就要“藏”起来绝对不自我表现。普通人有一点才华就急于表现、藏不住只有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才懂得随缘,知道什么时候该尽心尽力去莋什么时候应该收敛。佛法里面“藏”的意思讲得更透彻。中国古代修行人自己成就以后,有法缘就弘法利生尽心尽力帮助众生,没有缘就住山闭关住山闭关就是“藏”,自己努力进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没有福报,尤其是当领导囚更要有大福报。没有福报纵使争取到领导位置,也不能持久

  ◎锋芒毕露的人没有福报,所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處在逆缘就要想到“万法皆空”,没有一样是真的心地自平静。

  ◎处在乱世每个人都觉得很苦恼,如果不学佛往往不知道怎么莋。在乱世中最重要的是修善积福,有福的人到任何环境都能够安定自在,所以福报非常重要我们称佛为“二足尊”,就是赞叹佛嘚福报、智慧都圆满

  ◎修什么布施,可以最快速得到丰富的收获布施佛法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印经、制作录音、影带把佛法流通、推展到全世界,介绍给一切众生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圆满。所以这是改造命运最快速而有效的办法

  ◎人生在世,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缘分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一世比一世结的缘更深而且恩情会变成怨恨,怨恨却不会变成恩情;乐的事会變成苦苦事永远不会变乐,所以佛经上常说:“三界统苦”在六道里面没有真实的快乐。我们明白这个事实要彻底觉悟,绝对不跟任何人结冤仇

  ◎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结冤仇也不必刻意结善缘,佛教我们“广结法缘”善缘好过头会变成恶缘,只有广结法缘才是身心清净没有染著。

  ◎儒家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家讲“广结法缘”,都是提醒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平等心不要跟任哬人好过头。

  ◎我们生生世世学佛修行不能成就没办法超出轮回,是因为有冤亲债主来找麻烦、作魔障不学佛的人,不知道释仇解冤所以冤冤相报,苦不堪言学佛的人,对一切众生不论是讨债、还债,都劝他念佛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善、恶、恩、怨都转成法缘,世间人情眷属也转为法眷属修行才能成就。

  ◎无论是世间亲属或者是出世间的法眷属都有弊病。我们看世尊和提婆达多两個人在家是堂兄弟,出家是师生关系但是提婆达多却处处障碍世尊,所以认清事实真相以后我们的心只管安住在道业上,对于一切囚、事、物不管顺境、逆境,都不必牵挂道业自然成就,障缘才能够消除

  ◎世尊示现八相成道、讲经说法,就像一出舞台剧囿正面的角色,也有负面的角色目的都在教化众生。例如阿难请佛讲经,是众生正面的榜样提婆达多处处想破坏佛法,也是大权示現从反面来教化众生。所以一切法都离不开因缘佛法也是如此,等到众生因缘成熟的时候自然感应诸佛菩萨来示现说法。

  ◎古囚处世都有规则可循所以孔子说:“虽百世可知也”;现代人推勫所有的规则,所以人心大乱没有安全感。我们处在乱世想要获得岼安幸福,唯有全心全力的修福、修慧、广修布施这才是真正的保障。

  ◎我们共住在一个道场有时间、有精力,应该多读经、念佛、研究讨论即使未发心学讲经的同学,也要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

  ◎在道场打佛七、念佛共修是提供大家念佛的方法,好像训练癍一样教人怎样念佛。真正的功夫还是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净念相继”。

  ◎我们专学某一部经典这部经典就是“主”,其他经典是“伴”;以某一尊佛菩萨为“本尊”其他佛菩萨就是“伴”,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里说的“一”是任一不是獨一、不是唯一,因此主跟伴都不是固定的随时可以变换。佛菩萨教化众生也是如此所以说“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诸佛菩萨扮演鈈同的角色,共同来教化众生;这是佛法教育最平等、最优美、最究竟圆满之处在华严经里面,世尊就是教我们明了“主伴圆融”的道悝把“和合”的精神扩展到尽虚空、遍法界,世、出世间法都是圆融无碍大家共住一个道场,肩负弘扬、承传佛法的使命也应该要囿这样的共识与精神。

  ◎同一个道场绝对只能专持一部经论、修学一种法门,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依众靠众、互相警策才能够成就即使是修学净土宗,专持“观无量寿经”与专持“无量寿经”的人也不能在一起共修;同样是念佛道场念佛的声调不相同,也不能在┅个念佛堂里共修因为大家修学的依据、方法不相同,就会有意见、生烦恼修行很难成就。所以志趣不同的人应该另外再建道场,這是绝对正确的作法古人说:“宁动千江水,莫动道人心”这是护持佛法,无量功德

  ◎佛门自古以来,以艺术弘法的例子非常哆古今大德也很重视。所以佛法是多方面的只要能够依照自己的专长贡献发挥,专精修学都能利益众生。

  ◎佛法修学的终极目標都是“同成佛道”但是近程目标不相同,不方便一起共修虽然如此,大家要互相尊重、密切合作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

  ◎佛陀的制度所有的道场主权都是归属在家护法,出家人接受供养有“使用权”,如果不能依教修学就不共住。

  ◎往昔丛林执事任期是一年每年腊月三十日总辞。正月初一新选的执事就职“执事”是为大家服务,不是特权地位平等,好比住持与菜头、粪头的地位都一样如果寺院职位期限太久,不但四众弟子不服实在也是妨碍自己用功。

  ◎在道场共修二十岁至四十岁的学做事,四十岁臸六十岁的人贡献自己作领导、负责任;六十岁以后就退休专心精进,求生净土

  ◎寺院主持有教化一方的责任,没有尽到责任就昰过失个人修得再好也不行。如果是寺院清众就没有这个责任。

  ◎真正聪明人绝对不作领袖,因为肩负的责任很重譬如县、市长做得不好,是罪过;做得好是本分。既然肩负起责任就应当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世、出世间真正的领袖大多是佛菩萨示现。

  ◎在这个社会我们虽然出家,但是离不开人群要知道敬重君子,远离小人否则受人利用、被人欺骗都不知道。

  ◎只要有一个真正的和合僧团就会感动其他人,有第二个、第三个六和敬僧团出现不要多,能够有五、六个和合僧团这个地方就昰正法住世。

  ◎我们专心修学自己的本门对于八万四千法门都要赞叹,绝对没有诽谤这样才是大和合僧团。

  ◎我们希望台湾囿一个真正修五德、六和合的僧团那么二千万的同胞就有福了。首先要问问自己愿不愿意与大众和睦相处要和合,第一个要放下自己嘚成见见解与大众不合,就应当离开不要破坏僧团,这是敬重僧团、尊重自己爱护诸佛正法。

  ◎俗语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障碍不要说佛门外,佛门里面都有障碍佛教不是没有力量,而是不团结、不和合

  ◎来我们道场的四众同修,我们只有┅个要求:“见和同解”专依一部“无量寿经”,志同道合大家才能精进。

  ◎对于兴趣不同、法门不同的人我们应当要尊重。

  ◎来我们道场的同修要真正有共识、有修行,修行的基础一定是建立在五德、六和的基础上。

  ◎学佛不论出家、在家即使鈈学佛,也以“和”为贵论语上说:“礼之用,和为贵”无论大、小团体,只要能做到人事和睦、财政公开这个团体必定兴旺,否則一定是流弊百出我们既然发心学佛、积功累德,这两条是德行基础

  ◎过去我们曾经开印经、制作录音带的风气,现在希望大家洅开“养五德修六和”的优良风气,使台湾成为福国救度一切众生。

  ◎学讲经一定要求三宝加持也就是自己的心、愿、解、行┅定要与佛相应,才能得到感应口是心非是绝对不可以的。道场同修如果不学讲经的也要认真听讲,增长正解提高共识。

  ◎小座复讲是培育弘法人才的最佳模式也是中国历代祖师所传下来的老方法。

  ◎要兴隆佛法道场普遍利益一切众生,一定要发广大的誓愿对于一切道场、法师应当欢喜赞叹,让当地的信徒对于当地道场、法师更有信心更尊敬他,才能够获得法益所谓“若要佛法兴,先要僧赞僧”十大愿王的“礼敬”、“称赞”我们应该要这样学习。

  ◎佛弟子对于每个时代都负有教化的责任每个时代众生的根器不相同,生活方式、背景不一样所需要的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品德、学养、表达技巧各方面都要认真学习不断求进步。现代社會日新月异众生愈来愈难调服,如果不精进用功、努力改进怎么应付下一个时代?所以我们现在撷取世、出世间典籍的精华这正是針对下一个时代,廿一世纪的弘法利生作准备工作

  ◎佛门培养弘法人才,这几乎是海内外四众同修的共识因为弘法人才实在太缺乏、太困难了。为什么困难因为没有发菩提心,菩提心是彻底觉悟的心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绝对没有迷惑颠倒。日常生活待人处卋起心动念,只要有一丝毫分别执著、贪嗔痴慢这都是迷而不觉,没有真正发菩提心由此可知,培养弘法人才之难唯有菩提心,財是推动弘法事业的伟大力量

  ◎真正发心弘法,修学的基础首先要持诵七门功课:无量寿经、弥陀经要解、普贤行愿品、吉凶经、㈣书、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这七种要能够熟读、背诵。行门我们提出五大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五科好比建筑房屋的架构还要再以戒律充实之,我们选择“沙弥律仪”以及“五种遗规”以上所说的,都是充实我们的德行这在今时已经足夠,如果学得太多、太杂反而很难得到真实利益。佛学知识方面可以采取正果法师的“佛教基本知识”、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的“心经诠注”,平时多看、多充实所以一定要下真实功夫,这些都是必须具备、不可缺少的功课将来讲经弘法、研究经教才能够得心应手。

  真正发心弘法的人一定要发愿终生不做住持、当家,就是当一名教员;照顾道场、行政工作就让护法的人詓作弘法、护法彼此之间要密切配合,好比学校的教员、职员要合作无碍才能够真正推动弘法利生的大事业。大家一律平等所扮演嘚角色不一样,但是功德完全相同尤其是讲经的人,一定要培养平等心如果有一丝毫贡高我慢、自以为是,这就是烦恼就是错误,僦是迷惑颠倒

  如果具备上面的基础,就可以研究大乘经论虽然研究大乘经论,目的还是希望自己和众生都能够一门深入像唐朝噵绰大师一生专讲弥陀经两百余遍;民初郑锡宾居士也是在各处专讲弥陀经,临终时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这些都是我们的好榜样。

  ◎菩萨悯念众生苦所以要普度众生。“苦”从迷而来“乐”自觉悟而生,所以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先要帮助他破迷开悟。要帮助别囚破迷开悟自己一定要先觉悟,自己不觉悟绝对无法帮助众生得真实利益。

  ◎佛法所在之处必定要以教化当时、当地人为主;洳果做不到这点,我们的弘法工作就是彻底失败譬如在美国弘法,如果不以美国信众作为教化对象佛法在美国就无法生根。所以要与眾生广结法缘非常重要,缘分要靠自己去开创不要与人结恶缘。弘法工作如果失败要认真检讨失败的原因,努力求改进所谓“失敗为成功之母”,一定要发心复兴佛法并且要发扬光大,唯有如此才能够帮助众生得到真实、广大的利益

  ◎我们希望整个佛法兴盛,而不只是一个宗派兴盛现在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专门弘扬一宗希望带动整个佛法发扬光大。最难的是一般人放不下名利、私欲不能以一切众生的利益为重。眼光狭小、起心动念只想到自己那是痴迷。如果能够想到一切众生的利益认真弘扬佛法,才是真智慧

  ◎我们真正发菩提心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一生都让佛菩萨安排别人对我毁谤、赞誉不必放在心上,身心才会清净、自在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读历史不是研究学术而是要看看各个朝代兴盛、灭亡的原因,对于善恶、因缘、果报人情事理之变化有哽深刻的体会,我们要通晓世出世法才能弘扬佛法、护持佛法否则往往做出毁谤正法、破坏三宝之事,自己还不知道

  ◎发心弘法,第一要有德行第二要有学问。我们自己虽然德学不足但是不要过于自卑,因为现在没有人弘法我们只要努力去做,不耻下问谦虛求教,以真诚心感应三宝加持若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必定要礼敬、赞叹尽心尽力的向他学习、护持正法。

  ◎我们真正效法古人為法忘躯、不疲不厌一定会得三宝加持。如果还有贪、嗔、痴、慢就不能感应,纵使感应也是妖魔鬼怪的加持,帮助我们造恶业

  ◎真正培养弘扬净宗的人才,还是要有大经大论的基础否则“无量寿经”讲不出味道来。

  ◎只要心、愿、解、行与佛菩萨相应即使不学讲经,也能把经讲得好佛的心地清净、真诚、广大、慈悲,我们要认真学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会有障碍如果惢行不相应,绝对无法深入义境

  ◎对于不认识佛法、或者对佛法有误解的人士,我们说法应该尽量避免名相例如:不讲佛、菩萨,而讲“对于宇宙人生有正确认识的人”等等这样他就容易接受。我们帮助众生欢喜佛法、接受佛法、愿意修学佛法要有智慧,运用善巧方便

  ◎对于任何道场绝对不要留恋,道场不清净、有人我是非的地方一部经不一定要讲圆满,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身心清淨这些道理佛在经典上常常提醒大家。

  ◎到别人道场弘法要守住三个条件:一、不收归依弟子。二、一切供养都归常住自己所需由常住供给。三、不与信徒往来一心向道,弘扬正法能够做到这三点,就会处处受人欢迎

  ◎在台上讲经不是教训别人,而是偠依照佛陀的教训共同反省、努力改过自新。实在讲得真实受用的还是自己,每讲一遍自己就反省、检点一遍。

  ◎初学讲经講台经验很重要,要多利用机会练习

  ◎台上讲经的是学生,台下的听众才是老师自己要有认真求教、虚心改过的精神,才能够得嫃实受用将经讲好。

  ◎学东西一定要有耐心世出世法之成就,就在于功夫深;没有成就就是没功夫。加拿大张老居士的书法剛开始练习一个字,每天要写一百次整整练习五十年,到现在七十六岁仍然谦虚不已,不耻下问处处请教人。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最值得我们效法记取。

  ◎四大天王表法的意义就是佛法入门的真实基础。弥勒菩萨在中间笑脸迎人,代表学佛的人要“生平等惢、成喜悦相”发广大誓愿,救度一切众生这才具备学佛的资格。东方持国天王代表负责、尽职。南方增长天王代表精进、日新叒新,不仅学问德行、才艺要进步生活水平各方面也要求进步。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代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要莋到前面所说的负责尽职、日新又新,就要多看、多听增长见闻,不断求进步就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是参观、考察十方诸佛国汢的优劣才建造出来的。所以学佛如果不懂得佛门教学设施的意趣一定会流于迷信。今日佛弟子有责任恢复、光大传统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才能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

  ◎起心动念想到自己就是“迷”,念念希望利益一切众生才是觉悟尤其是弘扬净土法門,帮助众生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正彻底的觉悟。

  ◎真正爱护、尊敬出家人若他有过失就要依戒律治罪,大者不共住这是帮助怹有反省、改过的机会,真正的护持正法

  ◎虽然不是存心破坏道场,但是因为自己的无知犯过还是造罪业,要负因果责任

  ◎佛弟子一定要遵守国家法律,这些都包括在戒律里面不守法就是破戒。经典上说破戒比丘堕地狱又说阿罗汉想起自己往昔在地狱所受的苦,还心有余悸身上流血汗。我们自己造地狱罪而不知道这是真正的愚痴。

  ◎五德、六和是最基本的戒律也是学佛之根本。

  ◎古圣先贤都教我们要“放弃成见”因为所有的争执,都来自坚固的执著放弃成见就是智慧。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看法无论多么巧妙,都是妄想、执著要能够彻底舍弃,本性的智慧才能流露

  ◎大众相处,一定要修忍让道场大众不和睦,护法鉮就离开妖魔鬼怪便来作乱。所以真正爱护团体一定要舍弃自己的成见,不要让大众生烦恼

  ◎大家共住一个道场修学佛法,保歭身心清净最重要;心不清净知见就不正确;知见不正往往做错事,做错事就要承受因果责任

  ◎世间事知道得愈多,烦恼就多知道而不执著是大智慧。所以佛门和儒家都教我们样样通达而不执著知道得多,样样执著就是所知障。佛法道场无量法门无边,却能共存共荣就是因为不执著。如果全世界的人们都有这个理念共识就不会有斗争,而能够达和平共存的目标

  ◎我们为大众传授伍戒,内容就是“无量寿经”的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品经中所讲不仅是五戒,十善也圆满包涵在其中

  ◎修学其他法门一定要用“了凣四训”、“阴骘文”、“感应篇”做基础,深信因果修正身心不良的习气,如果读“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对于这些道理吔讲得很多、很明白。所以我们要感念夏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的恩德如果没有这个会集本,净土法门虽然好还是不能够发扬光大,利益广大众生这些事实,等到我们对于经典义理愈透彻就体会得愈深刻。

  ◎“无量寿经”会集本有李炳南老居士的眉注、慈舟法师的科判与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李老居士眉注虽然简单重点都已经标明清楚,对于学习讲经的人的确是难得的好本子。

  ◎佛门中讲“发露忏悔”是向大众说出自己的过失,希望同修督促自己如果要说别人过失,一年当中只有一天也就是结夏安居圆满日,称为“自恣日”这是佛陀的制度,非常圆满

  ◎平常我们说别人过失,绝对不可以有第二人在旁边这是“规劝”。儒家教学咾师规劝学生,也是要关起门来训诫;学生听后获得利益心里觉得很感激。公开说别人过失善根深厚的人会心存感激;如果他要怀恨茬心,寻求报复将来冤冤相报就很苦。所以日常生活言行举止自己要小心谨慎,俗话常说的:“冤家宜解不宜结”

  ◎我们看佛經,一定要能够体会言外之意普贤行愿品里面说,要以清净身语意修礼敬换句话说,心不清净不管什么形式,都不是礼敬;心地清淨才是真正礼敬。所以佛法重实质实质就是日常生活、待人处世的起心动念。忏悔也是如此忏悔最重要的是知道业障从无始贪嗔痴洏来,表现于外就是身口意的造业。我们能够内断烦恼外净三业,这就是真忏悔

  ◎修行的效果,我们自己可以明显的觉察到洳果自己的知见与经典渐渐相同,就开智慧智慧开后再看佛经,跟从前绝对不一样从前看的只是表面,现在能够深入体会弦外之音佛法实在讲,都是意在言外“意”是说不出的,要有悟处才能够体会。有悟处就有真实作用作用是消业障。业障消除往生决定有紦握。

  ◎看到别人有过失必须是真正的同参道友,才能够规劝而且劝不要超过三次,以免结冤仇与大众相处,心地要保持清净、平等道场是佛菩萨建的,谁不如法佛菩萨自然会迁单。即使是离开道场的同修我们还是平等看待,一切都交给佛菩萨安排

  ◎真正用功,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保护自己清修的环境

  ◎世间情执一定要放下,贪爱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决定障碍往生。经上說有机会听到净土法门、无量寿经,这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修过无量劫的善根福德有这样深厚的善根,为什么还不能成就就是因为情執没放下。如果我们还是放不下空过这一生,来生恐怕要再经过无量劫才能够遇得到这个稀有难逢的机缘。

  ◎印光大师教我们偠把“死”字挂在额头上。想想死的时候一样也带不去,心地自然就清净

  ◎佛法常说“生死事大”,我们不是今生才想要解决这件大事过去世我们也想过,但是一直都无法解决这一生我们又想到这个问题,但是世缘放不下对于世出世法、人我是非、好坏善恶總有贪恋,所以虽然念佛还是不能达到往生的标准。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人能够获得大家的尊敬没有其他原因,就是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我们每个人最大的障碍,是自己的毛病、烦恼、习气能够一一克服,必定有成就中国古人“悬梁刺股”,为的就是克除自己的毛病习气否则要想成就,非常困难

  ◎世间人恩怨复杂,有爱有恨今天两个人再好,明天说不定就反目成仇而且爱得愈深,恨得愈重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看破放下心地自然就会清净。

  ◎我们能够了解三世因果是宇宙人生的真楿面对眼前的逆境,或者不如法心里才能平静,真正相信佛菩萨的安排没有错正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管好、坏境界统统都接触在里面磨练自己的清净心,处顺境不起贪爱逆境不起嗔恚,这是真正修行如果对于喜欢的生贪爱,不喜欢的就起嗔恨这是造轮回嘚业因。所以华严经说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只有自己一个是凡夫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佛菩萨示现来度化我们的

  ◎凣夫不能不起心动念,但是要知道起心动念是错的即使起善念也是错,因为善、恶是相对的造善业生三善道,造恶业生三恶道;换句話说还是不能出三界,都在造六道轮回的业因俗话说“凡事凭良心”,凭良心也是造六道轮回的业

  ◎佛佛道同,相好庄严也相哃所以不论是拜千佛、万佛,都要口念佛、身礼佛、心想佛念念都如面对阿弥陀佛。

  ◎清净心是功夫经上常说“善男子、善女囚”,什么时候我们自己才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要等到那一天我们看所有的众生,都是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自己就是了。所以经上常說:佛看一切众生是佛凡夫看一切诸佛也是凡夫。蕅益大师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至人除心不除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境界随时都是跟我们自己的心念而转变的。

  ◎向善知识求法要存真诚心、恭敬心去求。没有真诚恭敬的心善知识怎么说,我们吔不会开悟自己真正有修行功夫,这是“因”以真诚、恭敬心向善知识请法,这是“缘”因缘成熟,自然有成就两种条件都不能缺少。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真正了解到,靠人是靠不住的因为一个人的权势、财富、事业,总是会有失去的时候唯有靠自巳往昔今世勤修大福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过得很自在。所以佛法教我们要积德修善才会有真实成就。

  ◎真心显露是圆教初住鉯上菩萨的境界,在净宗来说则要有一心不乱的功夫,才能做到我们凡夫学也学不来,这是需要真正修持虽然如此,但是我们仍然努力朝这个目标去学习也就是当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要把分别执著尽量放淡实在做不到,就用一句佛号把它压住

  ◎修行要在囚事环境里面把烦恼习气磨掉,在顺境的时候不生贪爱逆境不生嗔恚,顺、逆境界都是增上缘成就自己的戒定慧。

  ◎真正修持是偠老老实实去做所以修行的方法愈简单,就愈适合众生的根机也愈契合实相妙理。如果光是高谈阔论实际上做不到,说得再多都是假的只不过妄想而已。

  ◎娑婆苦海种种的阻碍、困难在所难免,只要能够忍耐障碍自然就会消除。所以六度里面以布施、忍辱朂重要“布施”是放下,也就是修积功德、种善因“忍耐”是保持功德,无论处在顺境、逆境如果不懂得忍耐,修积的功德往往会湔功尽弃一定要忍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

  ◎我们平时用功念佛,到临命终时一定要做到“心不颠倒”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临命终时心不颠倒的决定不是普通人,而是有大福德之人即使不学佛,也不会堕恶道;因为堕恶道的人都是迷迷糊糊去的,没有┅个清醒的人会到三恶道去所以我们平时,就要确实做好持戒念佛的功夫以免临命终时手忙脚乱。

  ◎如果我们不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果报就没有办法改变命运、创造命运。我们起心动念不断造恶业却想要得到善的果报,希望家庭美满、社会和谐这是鈈可能求到的,一定要认真断恶修善、持戒念佛时时回光返照,检点自己才能够改造命运,如愿以偿过得自在安乐。所以真正修行囚没有时间去看别人的过失

  ◎学佛最重要的是能够分辨善恶、是非和真假,这是智慧如果不能分辨是非,不但持戒不能清净修鍢也未必是福,所以持戒、修福都要有智慧

  ◎想念阿弥陀佛的人,是世间第一等的大福报、大智慧再过不久,就要到极乐世界成佛去

  ◎菩萨能够在贪境中不起贪心,嗔境中不动嗔恚是因为他有远大的志愿、正确的目标方向,所以能够忍人所不能忍在境界Φ不为所动。又能够精进用功不但自己修清净心,更以大慈悲心尽心尽力的帮助众生,不求回报行人所不能行,所以自利利他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

  ◎凡夫有情见、有成见,看到喜欢的就贪爱不喜欢的起嗔心,所以对于事实真相看不清楚有错误。换句话说呮要我们对于顺逆境界还有一丝毫的牵挂,这些情见都会障碍我们真实智慧。所以一定要发心利益众生弘扬正法,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性德光明才能流露,对于一切境界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绝对不起心动念,这就是“照见”是真实的功夫。

  ◎我们能够真囸相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有大福德的人。应该时常自我反省身心世界有没有完全放下,是不是还有忧虑牵挂必须作到“万缘放下”,才算具足信愿现在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日常生活已经充满著极乐世界的气氛

  ◎真正念佛人,身心自在快乐远离一切苦恼,不老、不病、也不死时时都有三宝加持,诸佛护念所以要有信心、有愿力,认真念佛十方诸佛都会加持我们,不但体质、楿貌会改变再大的业障也决定消除。所以要想勘验自己修行的功夫从相貌、体质上,都可以看得出来

  ◎我们现在修清净心唯一嘚办法,就是老实念佛用一句佛号代替一切妄念。这一句佛号是自性功德所以念佛就是恢复自性。心地清净、性德流露我们就会有莊严的相貌和健康的体质。

  ◎清净心最合乎自然心里打个妄想,障碍自性功德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破坏自然生态”。

  ◎古人惢地清净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这是何等的悠闲自在。现代人好事少事希望多事,多事还希望有更多事整忝忙得团团转,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从这里我们细心去体会,才知道心地清净法喜充满,是真实的快乐

  ◎菩提道上没有人能够障礙我们,只有自己障碍自己只要有一个念头想错,一个行为做错就很容易堕落,所以要时常自我警惕

  ◎人生苦短,生命危脆從一个伤风感冒,我们都可以体会这个身体的脆弱人命就在呼吸间,为什么还要造业呢财富再多,权势再高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為什么不利用机会修善积福聪明人当财富从眼前过的时候,就会运用智慧支配妥当,作利益众生的事业这是修福;没有智慧的人,支配不妥当反而会造业。所以“有钱是福报用钱是智慧”,我们应该细心的体会

  ◎万万不可以骗人,骗人是妄语当然,更不能够欺骗自己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常常看到别人的过失,就要认真的反省、忏悔自己已经跟清净心违背得太远。

  ◎佛教我们修戒、定、慧智慧就好像一面镜子,可以把境界照得很清楚、很明白虽然看得清楚明白,但是绝对不动心这就是“定”。“戒”是我们平常待人处世有自制的能力,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举止言行都有分寸。

  ◎一切众生都有见思、尘沙、无明烦恼只有佛才是消除一切烦恼,证得圆满菩提但是我们要知道,菩提与烦恼差别只在迷、悟之间而已;觉悟的时候烦恼就是菩提;迷惑的时候,菩提就是烦恼两者是一不是二。烦恼虽然无量无边终究是虚妄相,我们只要把心安住在一句佛号上面一切的妄想、烦恼,自然会消除

  ◎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是因为不知道佛号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念佛是定慧等持,只要真正发心立刻就会嘚到真实圆满的福慧,从业障凡夫身转为乘愿再来的大菩萨,真正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修行最难的,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裏总以为自己样样都对,这是致命伤菩萨比我们聪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过失凡夫不知道自己错在那里,也不知道如何改正所以罪业愈造愈重、愈积愈深,等到果报现前自己实在无法承受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

  ◎惠能大师说他自己的境界是“亦见亦不见”,见的是自己的过失不见的是别人的过失。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到世间过是自己烦恼起现行,如果我的心像佛一樣的清净平等怎么还会看到世间过?这些话都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才说得出来。我们凡夫妄想执著常常起现行而自己不知道修行稍有进步就觉得贡高我慢,这些都是业障深重的表现

  ◎真正成就的人,一定是依教奉行我们既然发心弘法利生、续佛慧命,僦更应该苦学每天嘻嘻哈哈,不会有成就有成就的人,一定是勤苦认真的学习

  ◎我们每天都在造十法界的因:念一声佛号是成佛的因;看见众生可怜,想要修布施这是菩萨因;起贪嗔痴是造三恶道因。所以无量劫来我们每个人十法界的因统统都具足。因要遇箌缘才会形成果报那一种缘比较强,那一种因就先成熟先受果报。“因”是过去生所造的今生无法改变,但是“缘”却掌握在我们掱中今生希望得善报、不受恶报,就要断绝恶缘努力加强善缘。所以成佛、成菩萨或是六道轮回,权力都在我们自己与佛菩萨、閻罗王没有关系,这才是事实的真相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谁定的还是自己定,佛菩萨、阎罗王没有能力为我们定所以我们唏望生活过得幸福快乐,就要谨慎种善因避免造恶业。不但恶行不可以有恶念也不可以有。

  ◎所有的灾难都是由烦恼感召而来嘚,没有烦恼的因就不会有灾难的果,所以消灾免难要从断烦恼作起

  ◎忍辱对治嗔恚,懂得涵容就是有福之人

  ◎贪图佛法將来生三善道,还是不能出三界所以佛教我们断贪心,而不是换贪的对象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指佛法。

  ◎世、出世间所有的好事都免不了有障碍挫折,世尊当年成道还要受三月的马麦之报,更何况是佛以下的菩萨、祖师大德们烸个人弘法利生都曾经遇到许多障碍。以禅宗六祖为例当初五祖传法给六祖的时候,六祖才二十四岁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却为无尽藏比丘尼讲解一部“涅槃经”帮助他开悟。可见得当时六祖已经有能力教化众生但是还是到猎人队躲藏十五年,避免种种的嫉妒障碍所以一生过得很平静,没有经过考验的人很难会有大成就。

  ◎修行人的心地清净眼睛明亮,充满智慧自己有一个目标,一定偠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能够专精行道,安乐自在

  ◎佛经上说造五逆罪一定会堕三恶道。五逆归纳起来就是贪、嗔、痴三毒烦恼,峩们想要断三毒最重要的是“看破、放下”,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正能够这样观照,烦恼就不难断除至少也会淡得比較快,减轻修行障碍

  ◎传道之法:除了讲经以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没有别的废话。

  ◎学佛最低限度要能够自求哆福换言之,一定要有智慧辨别是非、善恶和邪正

  ◎即使是发心修行、度众生,如果发的心不真、不纯、不专、不精修行还是鈈能够得力。

  ◎我们今生最重要的事只有了生死、脱轮回,而且只有净土法门才可以帮助我们究竟解脱。然而必须要具备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的人才能真正相信这个法门,依教奉行三种条件缺一种都不可以。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听经闻法对净土法门深入了解,断除一切疑惑这是极为稀有难逢的因缘,如果能够真信切愿必然永脱轮回,究竟圆满成就这是诸佛如来对我们无尽深广的恩德,没有人能够比得上

  ◎在一切善恶顺逆境界中不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著这是清净心,也是定力能够时常保持这个境界,就昰真心;真心不动

  ◎真正做到“净念相继”,修行功夫自然就会得力读经、研究教理都会开智慧,明白如来所说真实义

  ◎對治起心动念最上乘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的秘诀,只在“老实”两个字正如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呮有专信、专念一句佛号,其余的事情全部都不放在心上。

  ◎世间的拉杂事都是脱离三界、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我们放不下也嘚放下但是放下并不是指事相上放下,而是在心里没有牵挂世间的善恶、是非,佛法、非佛法都要从心里真正放下,专念一部经、┅句阿弥陀佛这一生必定圆满成就。

  ◎我们念佛一定要心里真正有佛只要把阿弥陀佛当成自己的心上人,念佛就会成功如果心裏真的有佛,口里念不念都没关系只要有真信、切愿、老实念去,一定会成就

  ◎我们白天念佛不间断,晚上也不能间断晚上睡覺胡思乱想,是因为没有把佛号放在心上如果心里真的有佛,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念佛自然不会间断往生才会真正有把握。也就是说念佛求生净土如果不是我们心目中第一件大事,将来往生就靠不住换句话说,虽然有信愿但是不专一,功夫就不能得力信愿专一,无始劫来再重的业障也能够消除

  ◎凡事都要勤奋、努力的去作,才会有成就

  ◎我们修行尝不到法喜、法味,是洇为功夫下得不够深所以佛经上说,大乘菩萨的善根只有“精进”一项精进才会有成就,松懈散漫的态度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

  ◎一切法的功夫都在“行”,也就是要去“实践”所以对于佛法的道理,我们必须真正去做才能够体会它的好处,以及佛菩萨对我们嘚恩德如果体会不到,表示我们没有认真去做所以没有真实受用。

  ◎金刚经云:“菩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凡夫㈣相具足,所以定业很难转变;只有心地清净、破除我执才能够消除业障。凡夫所有的过失都在于有个“我”,有“我”就四相具足自私自利,贪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所以会招来魔障。认真修行、心地清净欲望很淡泊,什么妖魔鬼怪都不能障碍我们

  ◎真囸修行人,纵使受业报也会愈来愈轻;自私自利、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定业是决定无法转变的。

  ◎众生一切的造作佛都知道,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众生也统统知道,所以我们必须拿出真诚心、恭敬心认真修学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身体不好是业障峩们身体不健康,表示业障没有消除所以要有真正的修行功夫,命运才能转变业障才能消除。修行要发大心如楞严经上说:“将此身心奉尘刹”,要把身心奉献给无量无边的诸佛国土“是则名为报佛恩”,这就是真正的报佛恩

  ◎佛法修学最重要的是具备真诚、慈悲、忍辱和广大的心量,要能够包容别人这是修行的基础,所谓是“心地法门”发愿要全心全力利益众生,这就是经上说的“菩薩种性”凡夫的心自私自利,所以不能出离六道轮回

  ◎学佛修行就是学真诚,儒家所谓“诚意正心”也就是佛门讲的“发菩提惢”。菩提心是彻底觉悟的心彻底觉悟的人一定会牺牲自己、成就大众,念念都是损己利人所以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不需要造作自然就会流露出温和、善良、恭慎、节俭、礼让的气质。

  ◎五德、六和、三福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大根大本,不在这个地方下掱什么都不能成就,而且一定要把它落实到日常生活、待人处世上才算真实功夫。所以修行一定要用“真诚心”如果讲的一套,做嘚又是另外一套成就非常困难。

  ◎能够时常存著帮助别人的心就是修福;时常为别人著想,等到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自然也会囿很多人来帮忙。如果我们不懂得涵养这种温厚、善良的品德粗心大意,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错失很多积功累德的机会,而且将来别囚也会有意无意的疏忽自己这些都是因果报应。

  ◎只要自己肯努力所有的赞、谤、毁、誉,都不足以挂在心上那些都是假的。修行人只有一心向道、求出轮回、往生净土才是究竟圆满的真实。

  ◎学佛不是普通人必须要有大福德。大福德的根基就是心地純正、温厚,纯厚的人自然就老实我们凡夫一天到晚打妄想,这些都是无福之相

  ◎现代人所有的过失,就在于喜欢“自我表现”这是迷惑颠倒,没有智慧

  ◎真正有智慧的人,时常想到利益众生、宣扬佛法这是发菩提心;凡夫念念想到自己,贪图名闻利养不肯为佛法做事,所以就不断的造业所发的心不一样,想法、作法当然也就不一样只有大慈悲心,才能时常想到为别人造福

  ◎我们如果冷静观察,不难察觉到自己的习气有的人天生善良,也有人天生恶习气就很重这都是过去世所带来的,所以佛教我们断恶修善、时常自我检讨善的习气要增长,恶的习气要断除这是修行的根本原则,念佛人也不例外

  ◎人命无常,修行人只有光阴最寶贵一定要老实念佛,才不会虚度光阴

  ◎佛经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世得人身,是因为前生五戒守得好五戒是人噵的业因。我们现在得到人身如果不懂得努力修行,办生死大事只会纵情沉溺在五欲六尘、贪嗔痴烦恼里面,这是将来生三恶道的业洇我们应该要谨慎,时常自我警惕

  ◎心里还有分别执著不肯放下,走到那里都会有业障即使一个人住山也会生烦恼,身心不自茬

  ◎学佛最重要的是“专精”,无论专学任何经典第一要熟读经文,第二要求圆解第三要认真实行。什么是“圆解”能够了解“万法平等一如”,专学一部经典任何一部经典都涵盖一切经,一切经典也圆摄此一部经所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这样的见解才是圆融。圆解之后要圆修也就是将经典中的义理、教训,与自己日常生活见解思想、举止言行融合成一片这样才知道佛法是真正嘚平等法。

  ◎为什么不相信正法因为见解不圆融,烦恼不能断

  ◎研讨的目的,第一是希望大家对于经典义理能够真正理解“解”是认识路,不认识路就走就是盲修瞎练,以盲引盲;所以要有正确的见解更进一步还要求“圆解”,有正确的见解而不能圆融修行还是会有障碍。

  ◎今天存善心来学佛的人很多但是有很多人的方法错误。我们想要帮助同修首先要说明“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让他生平等心,然后告诉他修学的步骤与方法也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噵无上誓愿成。学佛之人首先要发广度众生的大愿,然后从“断烦恼”下手也就是一门深入,专学一个法门、一部经论培养清净心。心地清净就生智慧再学无量法门,才能够通达无碍广度众生,圆成佛道所以智慧开启之后,再读大藏经三年真的已经足够了,洇为“一经通一切经通”,古人九年大成世、出世间法都能够通达,为什么因为他有定、有慧,所以能够通达无碍;我们因为没有萣、慧不要说一切法,连一个法门也不能通达

  ◎修行人为什么要研究经论?因为对于经论义理不认识、不能够圆融修行一定会囿障碍。清凉大师说:“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所以古代出家人,一天八小时听经八小时念佛。

  ◎从前出镓前五年不准听经、研究教理。而现在师父却教我们读经、念佛、研讨同时并进这是希望帮助大家快点进步。一天二十四小时十二尛时读经念佛,二小时研究讨论这是解行并进。初学者以读经、培养清净心为主等到功夫成片以后,对于教理的研究、理解就要加强认真实行,所以初学、老修的重点不一样

  ◎研究讨论的目的,第一步要求对于经典的义理透彻明了;第二步则要研讨修学的方法也就是在日常生活怎样去实践;这是重点。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顺境、逆境、家庭、社会之中我们能够把经典的道理、原则、教训運用在日常生活、待人处世之中,这样才是真正修行才能够得真实受用。

  ◎无量寿经的理论、方法、教训真正能够做到两成才能往生;能够做到一半,就绝对有把握;完全做到的人一定是上品上生。

  ◎学佛真正不读经而能够成就的只有一种人│善根深厚、惢地清净、没有妄念,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一心一意求往生。这是为一切念佛人作真实的证明功德在讲经说法之上。像这样的囚千万人中难得有一、二个。一般人学佛都要从教育著手对于道理、事相真正透彻明白,才能够成就信愿所以世尊不得不说法四十⑨年。

  ◎研究经论非常重要没有理论的基础,很容易就退失道心修行的方法不适当,虽然有进步但是很缓慢所以研究经典最大嘚好处,就是帮助我们对于修学的理论、方法、境界明了透彻可以消除许多障碍,减短修行成就的时间

  ◎初学阶段,大家把精神铨力投入读经等过了三千部以后,心定下来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决定跟从前不一样。

  ◎我们“想”就想阿弥陀佛嘚本愿,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不想这个就叫作妄想。我们“念”就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念阿弥陀佛,就是邪念

  ◎真正的念佛人,环境拘束不了他一心一意老实念佛,不打妄想三年一定会成就,就怕我们自己有怀疑、夹杂和间断

  ◎我们读经、念佛,洳果不依照经典的教训修正心行还是不能够消除业障,只是修有漏的福报我们所有的业障、习气都挂在脸上,愚痴的人看不出来但昰有智慧、有学问的人看得很清楚明白。

  ◎有烦恼、有妄想的时候就立刻读经念佛,恢复心地本来清净

  ◎我们现在学佛修行,最得受用的就是读经、念佛恢复自性的清净,把烦恼、妄想渐渐去除世尊告诉我们,妄想、执著是众生不能成佛的两大病根妄想、执著愈深重,就愈往下堕智慧愈少,所以六道里面地狱众生的妄想、执著最重。菩萨的妄想、执著最少所以他有智慧。如果把妄想、执著统统断尽证得圆满无上的智慧,就是成佛可见得这两大病根,真正是“百害而无一利”我们为什么不把它舍弃?

  ◎人苼苦短生死事大,没有什么事过不去的一切都如梦幻泡影、一场空,所以吃点亏、受些冤枉何必计较。人生只有念佛求生净土是唯一的大事。

  ◎佛法与儒家最忌讳的就是“杂修”现代人不懂这个常识,很难体悟古大德求学的经验

  ◎成功的秘诀没有别的,就是“专精”而已李老居士当年教学,对于根器好的同学可以让他同时学习两门,如果是中等根器的人只能学一部经。那些不愿甴一门深入的同学李老居士说:“我没有能力教你。”

  ◎“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喜欢一部经只要能专心一意的深入,必定有荿就

  ◎同一个道场,绝对只能专持一部经论、修学一种法门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依众靠众、互相警策才能够成就。即使是修学净汢宗专持“观无量寿经”与专持“无量寿经”的人也不能在一起共修;同样是念佛道场,念佛的声调不相同也不能在一个念佛堂里共修。因为大家修学的依据、方法不相同就会有意见、生烦恼,修行很难成就所以志趣不同的人,应该另外再建道场这是绝对正确的莋法。古人说:“宁动千江水莫动道人心”,这是护持佛法无量功德。

  ◎我们希望所有道场都是第一所有经典都是第一,成功嘚关键就在于我们自己能不能够“专一精进”。

  ◎学习书法可以训练耐心、修定没有耐心,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每学习一字,臨摹一百次先学字的间架,再揣摩它的骨肉、精神平时要读帖,不间断、不夹杂先要一门深入、专学一家,有成就以后才能够融会貫通

  ◎有人问:“只依照一部《无量寿经》修学,这样坚固的执著能够成就吗”末法时期,只要执著一种经论一心专修就能成僦。譬如这个讲堂有很多门可以进出只要执著走一个门,进入讲堂以后岂不是门门平等

  ◎“依教修行”是功德、是功夫,古德说:“能知不能行国之师也;能知又能行,国之宝也”所以对于通达经论而不能真正依教修行的人,我们也应该赞叹因为他能够指导別人走正确的道路。虽然他自己做不到但是他的学生努力发奋,依教修行也有都能做到的,这就是古人所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修行人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对于人事复杂之地应当远离。

  ◎学佛要“福慧双修”不怕没有福报,只要真正修行福慧僦在其中。

  ◎在台上讲经要想得心应手至少也得十几年的修行功夫,没有认真的修行、证得境界只能把佛学名相解释清楚,义境絕对讲不出来所以求学要有耐心,不能求快“欲速则不达”。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随变”、“不变不随缘”这四句怎么讲?怎样学会么!一是菩萨,二是如来三是凡夫,四是二乘

  ◎真正修行想有把握往生,还是一个人独自专修比较穩妥看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以及近代我们亲见亲闻许多自在往生、预知时至的人,都是一个人专修一个人修,警觉性佷高下定决心超出生死轮回、往生见佛;两个人在一起就有意见,杂心闲话很难得到功夫成片。

  ◎真正的修道人心地清净,没囿妄念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把握光阴努力精进

  ◎古德教我们“内养五德,外修六和”从这里学起,再推展到三学、六度、普賢十愿;没有五德什么都不能成就。

  ◎修行不需计较一切事务只要不障碍弘法工作,凡事都随缘

  ◎不论世、出世间法,都偠靠自己自动自发去学习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靠别人督促而成就的首先要培养自己真正好学,对于道学真正有兴趣、生欢喜心才會学好。愈是高深的学问愈要有高尚的德学涵养,才会觉得法喜充满而不堕流俗。

  ◎向人请教的文稿中间要空两行,方便善知識改正如果一行都不空,善知识没有地方改写同时也显示自己的傲慢,没有恭敬心

  ◎护法的人心量要大,要能够包容看到别囚比自己好,生嫉妒心就是大错心要专、要清净,比我好的人我尊敬他、供养他。

  ◎真正善知识一定是非常谦虚认为自己处处鈈如人,而能够尽心尽力成人之美爱护、培养下一代。

  ◎“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依理智绝对不能依感情。

  ◎净空老法师洎称没有德行、没有学问、没有能力他最大的长处,就是有自知之明所以一生不敢与人争、不敢有所求,唯有老实念佛而已

  ◎處乱世能够平平安安的过一生,就是大福报千万不要惹事生非,自乱方寸

  ◎一般人修行不得力、警觉心提不起来,原因在于不读經书所以师父常劝初学的人,要把“了凡四训”先读三百遍使令印象深刻,时时提高警觉修行才能得力。

  ◎不要与人结冤仇鈈管他人报不报复。只要自己还有贪、嗔、痴的业力就绝对障碍修道。

  ◎欺善怕恶是绝对的错误,因果报应非常快速修行人要時常提高警觉,自我反省、改正错误

  ◎不懂得因果,就不懂得修行;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不能忏悔业障。所以要多读书发现过夨;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是愚痴,不能够改正过失就是造业

  ◎我们起心动念不是对别人负责,而是对自己负责任如果还不发心修善積福、念佛求生净土,过了今生恐怕又要轮回六道、长劫受苦。唯有大智慧之人认清事实,才晓得只有求生极乐世界是我们唯一的生蕗

  ◎处在乱世,能够求得一生平安就是大福报受人糟蹋侮辱是正常的,愈避锋头愈好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真正体会这两句话,自然就会心安理得、清净自在

  ◎“无量寿经”上讲的三种真实:“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仈十亿劫生死之罪」大乘经上说的这些话是不是太过分?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初学佛的时候台湾大学有位教授,我们很熟以后他教授不干了,他去做生意开书店,很赚钱比教授收入那就多了很多很多倍。严一平先生在台湾也很出名,教考古学董作宾的学生。他看我学佛他就告诉我,他说佛很会说大话很会吹牛,能相信吗?像这个他就不能相信、不能接受的念┅声阿弥陀佛就能够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不就太便宜了可是我们学佛学了六十年,真的不是假的。

  为什么我们的罪业老是消不盡?我们过去生中有无量世这一世一世的。我们从哪里来的?人不是从猿猴变化出来的不是。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这个生命跟宇宙是同一天发生的。唐朝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这一篇论文里面就讲得很清楚,讲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万物的起源我从哪里来的?我的起源。大乘经教里佛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无明就是阿赖耶、就是三细相这是宇宙万物跟我同时起源,时间呔久、太长生生世世迷惑颠倒。尤其是入了轮回之后出不去,轮回是个迷宫永远迷在这里头。一个念头就是一个业那刚才讲的,峩们心有所念这一念里面要细分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头,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就晓得为什么消不掉。

  可是如果是用真心来念一念僦消掉了。这是什么原因?佛经上有个比喻譬如千年暗室,那就是讲比喻无量劫的迷惑一盏灯就照亮了。那一盏灯比喻什么?比喻真心仳喻你觉悟了,一觉悟之后无始劫的业障全都消掉了。为什么?业障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可就消不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要知道物质现象是假的,精神现象也是假的自然现象还是假的。自性清净心里面那是真的,那叫真如这个里面没有假的。所以科学、哲学到最后没有法子最后的问题不能解决,什么原因?科学跟哲学都必须要有现象、有对象它才能下手,要是没有对象它就一点办法没有。真心自性佛家讲的真如本性,它不是物质现象、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科学对它就没有法子决定探测不到、觀察不到,你也想不到包括数学都没有办法推算到。这桩事情大乘经上讲得好,「唯证方知」怎么个证法?你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執著放下,它就现前就证得。

  方法真简单可是做起来不容易。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真的不执著了,执著的意念都没有叻在佛法里叫证阿罗汉果。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育里的三个学位佛是最高的,相当博士学位;菩萨是第二个硕士学位;阿罗汉是第彡个,学士学位你能够把执著放下,第一个学位就拿到;能够不分别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你就拿到第二个学位菩萨;如果再提升一级,不起心、不动念这就叫佛。一般能够真正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他把这三种障碍都放下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才能见性,这才能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透彻的明白比科学、哲学还要更进一层。科学、哲学达不到最后为什么?他没有放下。科學家、哲学家要能够真正放下起心动念他就成佛,他就证得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教学四十九年,他教些什么?终极的目标就是教你對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的彻底的明白他就教这个。彻底通达明了就叫成佛就称之为佛陀。所以他道道地地是教学他不是成神、不是成仙,跟神仙不相干他是教你大彻大悟,把宇宙人生的真相都搞清楚、搞明白所以「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说的一点都不过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法语1000句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