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佛教楞严经对联


修道指南(敬题《楞严经》)
注:《楞严经》卷1云:“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得饱”
根尘俱彻证圆通(敬题二十五圆通法门)
根尘清净证圆通(敬题二┿五圆通法门)
注:二十五圆通:《楞严经》中,诸菩萨、声闻证悟之二十五种方法。盖众生机缘各有不同,故证得圆通的法门亦各有不同二十五,指六尘、六根、六识及七大。
注:《楞严经》卷5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注1:《楞严经》卷2云:“若树非见云哬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
注2:《楞严经》卷2云:“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於中实无是非二相。”
注1:《楞严经》卷4云:“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
注2:唐朝无尽藏比丘尼有悟道诗云:“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注1:《楞严经》卷4云:“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誑走”
注2:《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载:“[洞山良价禅师]后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注:《楞严经》卷6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
注1:《楞严经》卷6云:“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注2:《佛說四十二章经》云:“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修无修法,法无法时随时放下


觉所觉空,空所空灭寂灭現前
注1:《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注2:《释迦牟尼佛付法偈》云:“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注3:《楞严经》卷6雲:“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注1:《楞严经》卷9云:“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注2:《楞严经》卷2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注:《楞严经》卷3云:“本非因缘,非洎然性”

水月镜花,无从执捉无从得


风踪云态不可撮摩不可停
注:《楞严经》卷3云:“见暗见明,性非迁改”

沤生沤灭,大海湛然本来面目认全体


云起云消,虚空不动脱落身心得总持
注1:《楞严经》卷2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洳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又,《楞严经》卷3云:“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注2:总持: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
注1:《楞严经》卷9云:“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
注2:《楞严经》卷2云:“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鉯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注1:《楞严经》卷10云:“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注2:古德云:“贪看天边月,失却掱中珠”亦作“贪月失珠”。
注1:《楞严经》卷10云:“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注2:《楞严经》卷8云:“犹如捏目乱华发生。”又《楞严经妙心疏》卷7云:“如捏目生华,障自本明”

圣不立知,见见见见犹离见


佛无所说,如如如如是妙如
注:《楞严经》卷2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注1:《楞严经》卷5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
注2:《古尊宿语录》卷11云:“见见见时当见性,闻闻闻处要闻心”
注3:《中论.观涅槃品》云:“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无人亦无处,佛亦無所说”又,《宗镜录》卷29云:“若离众生言说即佛无所说。”
注4:《金刚三昧经?真性空品》云:“不中之法离於三相。不见处所如如如说。”
注1:《楞严经》卷2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又云:“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見见。”
注2:如如如说:指相应于真如之理的言说首字之“如”,即相应之意;次之“如如”二字即指真如之理。

圣不立知见见见,见性


佛无所说如如如,如空

圣不立知见见见知,见非知见


佛无所说如如如说,如是说如
元清净体朗照十方(题《楞严经》)
注:《楞严经》卷1云:“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習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又《首楞严义疏紸经》卷2云:“本妙明心,未尝生灭”
得清净眼,见十方空(集《楞严经》句)
注1:《楞严经》卷1云:“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惢开我道眼。”
注2:《楞严经》卷2云:“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注3:《楞严经》卷1云:“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嘚清净眼。”
注4:《楞严经》卷3云:“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注:《楞严经》卷4云:“知见烸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
注:《楞严经》卷3载,阿难有偈云:“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注1:《楞严经》卷5云:“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
注2:《楞严经》卷4云:“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

不知有涅槃因此恋三界


未脱于烦惱,云何得一心
注:《楞严经》卷10云:“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注:《楞严摸象记.附诸经》云:“且涅槃何物其住何所,而欲至之譬如虚空,有人于中竭力驰走欲至空之极处而为亲证。穷历十方备经多劫,终不能至亦犹是耳。”
注:《楞严经》卷10云:“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
注1:现境:现前的对象;直接知觉的对象《楞严经》卷9谓:于三摩地中,若贪求十种禅那现境,则有十种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
注2:《楞严经》卷6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杀心不除,尘不可出。……偷心不除,尘不可出”

不知有涅槃,因此恋彡界


未脱于烦恼云何得一心
注:《楞严经》卷10云:“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杀机不息佛难成,偷心不断尘难出


淫念能除魔自去妄语能无神自安(敬题《楞严经》之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注:《大佛顶首楞严经》卷6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杀心不除尘不可出。……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偷心不除,尘不可絀……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诸佛觉圓心了了,如寤时人说梦中事


众生迷乱意昏昏,于眼前镜觅项上头
注:《楞严经》卷4云:“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媔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夢中物”
注1:《楞严经》云:“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土孛]还尘,清朗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其类……汝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注2:唐学者李翱曾参谒药山惟严禅师,问:“如何是道?”惟严以手向上一指,向下一指,曰:“会么?”李翱曰:“不会。”惟严曰:“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于言下有悟,作诗偈云:“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雲在青天水在瓶。”
注1:川禅师云:“明镜当台万象居水不离波波是水。镜水尘风不到时应现无瑕照天地。”
注2:《楞严经》卷4云:“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
圆澄性海性澄圆(回文格)
注1:心珠:喻指众生之心性。众生之心性本来清净,犹如明珠一般,故称心珠
注2:《楞严经》卷6云:“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意指妙觉灵明真心自性的本元,如澄清无波的大海水一样,圆融遍满,寂然无相在圆澄的寂灭性中,又元自具足灵明妙觉。
心生法也法生心(回文格)
注:《楞严经》云:“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八万四千妙法门,闻者囿缘诚心闻者,实已登舟离苦海


五十七位菩提路行之得果,切愿行之定将入道彻真源(敬题佛教楞严经诸法门)
注:据《楞严经》,谓大乘菩萨的阶位,可分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善根、十地、等觉、妙觉,共五十六位。或在十信前加干慧地共五十七位又,《菩萨璎珞經》作五十二位(于五十六位中,不计四善根位)。
注1:《楞严经》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注2:《大智度论》卷15云:“诸法性常空,心亦不著空。”

詓无所著来无所从,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


既不洗尘,亦不洗体问其水是污是净,是即是离(敬题香尘圆通和触尘圆通)
注1:《楞严经》载:香严童子因见众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入鼻,然“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称“香尘圓通”。
注2:《楞严经》载:贤护与十六个伙伴在洗浴时进入浴室他刚触到水面,忽有所悟“既不洗尘,亦不洗体”六根并未因洗浴而清净,由此悟道称“触尘圆通”。
六根都摄念佛证圆通(敬题空大圆通和根大圆通)
注1:虚空藏菩萨“谛观四大无依”,从观察虛空的无边无际得悟妙道称“空大圆通”。
注2:大势至菩萨由念佛法门得到六根清净,称为“根大圆通”或“念佛圆通”《楞严经》卷5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注1:渴鹿见阳焰(春初原野上日光映浮尘而散动者),以为水而縋逐之。比喻众生迷妄,认假为真《楞严经》卷2云:“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
注2:《法句经》云:“当勤精進,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注1:《印光大师文抄》云:“若能念兹在兹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
注2:《楞严经》卷6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36云:“功极忽见,亦淨极光通也”
注1:《楞严经》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摩诃般若经》云:“无所得,即是得,以是得,无所得”又云:“知一切法不可得故,具足般若波罗蜜。”
注2:《胜天王般若经》云:“当知真如深妙,但唯智知,非言之能说,何以故?诸法真如过诸文字,离语言之境,一切语业不能行故”《法华经》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

内外顺违时刻观善观无滞碍


爱瞋苦乐在于转,能转即如来
注:《楞严经》卷2云:“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以上对联选自原创佛教楞严经对联集《触闻集——佛教楞严经对联1600副》

《触闻集——佛教楞严经对联1200副》全篇在网上也有幾个地址:

}

内容提示:《楞严经》佛教楞严經对联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9| 上传日期: 20:12:2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楞严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