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样佛教如何报父母恩恩图片

东汉安世高所译《佛说父母恩难報经》讲到父母对子女恩重如山,纵使“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尤不足佛教如何报父母恩恩。”《佛说孝子经》中佛从怀胎、临生、养育、教导、与子休戚与共等方面陈述父母对子女的恩情。佛问诸沙门父母恩重,洳何报答诸沙门答以“唯当尽礼,慈心供养”意思是极尽世俗之义务,满足父母之快乐诸沙门的回答主要是供养父母吃穿游玩,满足其感官快乐佛说此不为孝,真正的孝须能令父母去恶行善皈依三宝,奉持五戒寿终生天,世世逢佛闻法得道。以这种孝为本能令沙门梵行,君主仁爱父法明,子孝慈夫信妇贞。个人进德修业社会和谐昌明。

《佛说孝子经》之孝道是建立在佛教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基础上善待父母,不但今世善也要后世善;不但要果善,更要因善因善自然果善,其中最大的善是见佛闻法长与苦别,究竟涅槃对父母之大孝亦以能令父母解脱涅槃为目标。

佛教传到中国与中国儒家传统冲突之一便是孝道问题。儒家之孝主要是敬事父母承祭祖先:在世,事之以礼;寿终葬之以礼,逝后祭之以礼。儒家特别强调子女奉养父母父母在不远游,甚至身体发肤受之於父母不敢毁伤尤其重视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价值观自然视佛教之辞亲出家为大不孝

“无后为大”的不孝,实際上是个宗教性问题因为“不娶无子,绝先祖祀”(语出东汉赵岐《十三经注疏》)这件事很重大,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我仍然记得鄉人被骂“绝户”感觉是莫大的侮辱和难堪。“踹寡妇门,挖绝户坟,吃月子奶,骂哑巴人”是四大缺德事儒家没有佛教的轮回思想,人死为鬼回归祖先那里是普遍的信仰。有子不孝在世父母受苦,但如果有后能祭祀祖先还不算最大的不孝,无后代祭祀列祖列宗都可能會在另外的世界挨冻受恶,生活凄惨祖先鬼要靠后代子孙祭祀来生活,让人联想到佛教“饿鬼”一词饿鬼的总称为“薜荔多”(梵语preta),意为“祖先鬼”以饥渴逼恼,从他希求得名“薜荔多”之“祖先”大概与中文的“祖先”意义不同,私以为大概更多的是寿命很長的意思

在佛教看来,众生福业从布施、持戒、忍辱而来,尤其是财富源于前世布施,若是悭吝易堕饿鬼。中国人古来天灾人祸較多百姓多怀生存恐惧,能够活下去能吃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希望,无心无力行于布施然而对于孝养父母,养育子女则有坚定的伦悝信念故生前死后之给养亦从子女获得,养儿不但防老而且也是对列祖列宗衣食负责,故“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为大不孝。佛教以離家出家为大善累世父母都会因此得到利益,劝导父母皈依三宝闻法得道更是大孝。在古代子女出家与父母的现世安乐常常产生冲突,而现代许多寺院开始建设安养院安养院的功能之一就是安置好出家人的父母,既可以使出家人的父母安度晚年更有利于使父母皈依三宝,闻法得道善莫大焉!

}
  • 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na mo mi li duoduo po ye suo ha。其实一点都不标准但是音译成汉字就这么读。另外佛教的咒语的话只要有信心不论得到传承或者看到的咒语,都是灵验的因为华严經里面有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一切功德由此生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如何报父母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