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成吉思汗镇镇到蘑菇气多少公里

Processed in 0.052735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Enabled健康促进机关总结(共10篇)doc下载_爱问共享资料
健康促进机关总结(共10篇).doc
健康促进机关总结(共10篇).doc
健康促进机关总结(共10篇).doc
简介:本文档为《健康促进机关总结(共10篇)doc》,可适用于综合领域,主题内容包含健康促进机关总结(共篇)健康促进机关总结(共篇):机关健康健康促进机关会议记录健康促进机关工作总结健康促进例会记录篇一:年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总结周口口符等。
侵权或盗版
*若权利人发现爱问平台上用户上传内容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合法权益时,请按照平台要求书面通知爱问!
赌博犯罪类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中和镇介绍
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中和镇
地名:中和镇隶属:行政代码:身份证前6位:150783长途区号:0470
邮政编码:021000车牌号码:蒙E行政级别:镇
  中和镇位于扎兰屯市西南37公里处,东经122°28′,北纬47°34′,境域南与黑龙江省龙江县接壤,东与成吉思汗镇,西与蘑菇气镇、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相连,面积10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万亩。
  中和镇下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5万人,人口由汉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族、朝鲜族、回族等7个民族构成。
  中和镇交通便利,111线国道和省际通道横贯东西,是扎兰屯通往西南的交通要道,向南可以经过金边壕进入黑龙江境内,中和镇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交通便利,已经成为扎兰屯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中和镇位于亚洲大陆中部的蒙古高原东部,地质构造属于大兴安岭华夏构造带,地处大兴安岭隆起的松嫩平原下沉的过渡带,为中低山区和山前丘陵区,境内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中和河、库堤河顺应地形态势由西北流向东南,地形地貌为浅山丘陵的次生林带,山上为林,漫岗平川为田,坡地草滩为牧场。主要野生动物有山鸡、野猪、狍子等;食用植物主要有蕨菜、黄花菜等;主要山珍产品有:榛子、木耳、蘑菇等;主要水果主要有沙果、李子、杏;药用植物有黄芪、芍药、桔梗等。
  中和镇以绿色农业为支柱产业,主要的农作物有:玉米、大豆、马铃薯、葵花、小杂粮等。几年来中和镇始终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放在首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扎兰屯市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和镇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及第三产业,目前第三产业已初具规模,经农民加工的粉条、淀粉畅销东北地区,具有百年历史,素有“粉条之乡”的美誉,特别是福泉村是呼伦贝尔市级新农建设试点村;畜牧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奶牛业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同时特色养驴业也在稳步发展中。“中和羊汤”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与口味,知名度不断提高,赢得了扎兰屯及周边省市地区广大群众的认可。
  1995年中和镇被扎兰屯市命名为“六强乡镇”;1996年被命名为盟级文明单位;年连续被评为扎兰屯市先进党委。1997年被评为盟级先进党委;2000年被列入小城镇建设重点乡镇之一;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2003年被评为优秀领导班子;2008年被市委评为工作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年连续被扎兰屯市委评为先进党委。
  中和镇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的有力契机,以科学发展、活镇富民为主题,以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为主线,建成两条绿色产业带和一个示范区,努力寻求三个突破,做好七项重点工作,推动全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感谢网友"蓝客"分享此内容。]
中和镇区划 121 振兴居委会
220 新华居委会
220 头道沟村
220 前进村
220 兴隆村
220 福兴村
220 光荣村
220 红星村
220 福泉村
220 龙头村
220 库堤河村
220 新林村
220 幸福村
220 架子山村
220 五道沟村
220 集体村
220 黎明村
220 明星村
220 三道沟村
220 新建村
220 水甸沟村
220 四道沟村
还有15个地名与中和镇同名:
相关资讯扎兰屯市行政区划:
中和镇导航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
> 信息浏览
《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 & 日呼伦贝尔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二篇 &十三五&总体要求与发展蓝图
&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 & & & & &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 &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投资和项目拉动,更加注重结构性改革与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调结构转方式,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对内对外开放,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美丽发展,争进前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 & & & & & & & &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 & &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记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力量,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
& & & & 坚持科学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市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务,积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相关政策,合理规划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化空间,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全过程,实现美丽发展。
& & & & 坚持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技术、组织、管理、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推动发展由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行政管理、国有企业、林区垦区、资源财税等领域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 & & & &坚持依法治市。树立抓法治就是抓发展、抓改革的理念,培育法治思维,采取法治方式,建立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质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 & & & 坚持扩大开放。坚持登高望远,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大局意识规划事业、谋划发展,既面向国内加强区域合作,又面向俄蒙等国家地区开放,更好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破解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开放对全市发展的牵动力。
& & & & 坚持党的领导。牢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始终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战略部署,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积极稳妥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理念
& & & & & & 第一节& 主要目标
& & & & 按照与国家和自治区发展目标相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基础条件,着眼于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新跨越、新突破,今后五年力争实现经济实力稳步增强、结构方式更加优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地区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文明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实现&两个同步、两个确保、三个突破&的奋斗目标,&两个同步&,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全区平均增速同步,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确保&,即确保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脱贫目标全面实现;&三个突破&,即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向北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 & & &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体功能区建设全面展开,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健全,森林、草原、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河流、湖泊水质不断提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建设用地等指标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新增活立木蓄积量1.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3.4%,草原植被盖度达到74%,环境质量指数达到100%。
& & &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投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率提高,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五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产业精深加工水平提高,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经济实现健康稳定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实现与自治区基本同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人均GDP达到85000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
& & & &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科技创新水平增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核心竞争力产业快速崛起,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比重持续提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开始形成。工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2万元/人,畜牧业占农业比重达到50%以上。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立足产城融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林区、垦区协调发展,提高呼伦贝尔的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城镇人口比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5%,新农村新牧区新林区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壮大,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0∶40.5∶44.5。
& & & & &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林区、垦区等体制机制改革全面理顺;市场化程度提高,产权得到有效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企业创业创新氛围,创新动力更加充沛,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对内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全面提升,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打造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区,初步建成具备先行、引导、示范作用的中俄蒙合作先导区,与东北三省及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合作、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牧区经营体制改革方面优先实现突破,激发新动能,创造新活力。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8.1亿美元,年均增长10%,引入国内(市外)资金达到3500亿元左右。
& & & &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坚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就业比较充分,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恩格尔系数小于40%。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指数达到100%。全市6.1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国家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退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少数民族集聚区、边境地区进一步和谐发展,法治呼伦贝尔建设不断深入,人权得到切实保护,各族人民的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 & & & &国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善向上、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更加完善。建设以蒙元文化和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为特色,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文化强市,民族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显著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专栏2& 呼伦贝尔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十二五&完成
&十三五&规划
经济发展(6项)
地区生产总值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工业增加值
旅游业总收入
进出口总额
新增创业企业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
城镇人口比重
绿色发展(8项)
新增森林活立木蓄积量
草原植被盖度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单位GDP能耗降低
完成任务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主要污染物排放
共享发展(10项)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贫困人口脱贫人数
每千人常住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
每千人养老床位
每万人拥有执业医师数
注:[]内为五年累计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的&十二五&完成情况,按照新口径计算。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需要达到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指标。
& & & & & & 第二节& 发展理念
& & & &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必须瞄准新目标、适应新常态、贯彻新理念、寻找新动能,必须从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顺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情况、新特点,牢固树立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使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发展的&指挥棒&和&红绿灯&。
& & & &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新常态下,谋求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发展新活力,再造发展新优势。
& & & &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生态多元,产业多元,经济多元、民族多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协调发展,把调整比例、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推进产业均衡、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加发展的整体性,构建平衡发展格局。
& & & &绿色发展是全市各项事业发展优先选择。生态环境是红线、是高压线,绿色是呼伦贝尔的底色,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是中央和自治区的希望,也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保护好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这块绿色净土,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呼伦贝尔,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 & & &开放发展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外联俄蒙,内接东北,区位独特,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趋势,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自治区推进&一堡一带&建设机遇,全面深化同俄蒙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全面加强与东北地区绿色产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择商选资,发展更高层次、更多领域的开放型经济。
& & &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市有42个民族,全国仅有的&三少&民族自治旗都在我市,让全市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必须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使全市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实实在在共享发展成果。
& &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经验,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着力点,是指导全市&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行动指南,不断增强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精神和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上来,用新的发展理念来规划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
& & & & & 第三节& 发展定位
& & & & 全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示范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走美丽发展之路,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全力保护森林、草原、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强化节能减排和整治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呼伦贝尔&天更蓝、水更清、林更密、草更绿&,将呼伦贝尔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力保障祖国北疆生态安全。
& & & &全国沿边开发开放最具活力的合作先导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进建设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大力推进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平台建设,深化与俄蒙毗邻地区经贸、投资、人文等多元合作,打造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沿边开发开放合作发展的重点区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先行区、睦邻友好和边疆稳定的示范区。
& & & &国家重要的绿色有机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全力构建现代农牧林业体系,全力提升呼伦贝尔绿色有机农畜林产品品牌价值。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建设高标准农田和草牧业试验示范区,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特色产业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实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林产品主产区。
& & & &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和煤基产品加工输出基地。充分发挥煤水组合优势,坚持循环利用、科学高效、保护生态、符合环保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积极发展新能源,促进煤基产品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为总要求,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 & & &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全力实施旅游业优先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树立全域、全民旅游发展理念,用好&呼伦贝尔&这块金字招牌,统筹全市各类旅游资源,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开发。提升以绿为根、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河为脉的生态城镇品质,打造国际休闲旅游特区,建设美丽呼伦贝尔。
& & & & 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美丽幸福家园。树立开放、共享、包容发展理念,维护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扎实推进就业创业、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加强与俄蒙毗邻地区的友好往来与人文交流,促进军地融合、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谐幸福。
第五章& 优化空间布局& 推动科学发展
& & & & 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构建生态、农业、城镇化三大空间,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实施收缩、集约、点状开发,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内在统一。
& & & & & 第一节& 构建生态 农业 城镇化空间
& & & & 根据国家确定的主体功能区空间功能定位和全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构建生态安全、农牧业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三大空间格局,全市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0.77%以下。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清晰明确、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布局。
专栏3 &呼伦贝尔市主体功能区生态农业城镇化空间规划表
(万㎞²)
(1)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扎兰屯市被列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被列为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2)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扣除伊敏河镇、巴彦托海镇、大雁镇、伊敏苏木、巴彦库仁镇、宝日希勒镇、呼和诺尔镇、巴彦哈达苏木点状开发以外地区均属于生态功能区。(3)禁止开发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红花尔基、辉河、呼伦湖、额尔古纳、汗马)、风景名胜区2个(扎兰屯、额尔古纳)、森林公园10个(红花尔基、喇嘛山、绰源、莫尔道嘎、兴安、阿里河、达尔滨湖、伊克萨玛、乌尔旗汗、海拉尔)、湿地公园试点5个(图里河、根河源、索尔奇、免渡河、额尔古纳);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个(海拉尔西山、维纳河、黄羊、柴河、额尔古纳湿地、室韦)、地质公园3个(呼伦-贝尔湖、鄂伦春、扎兰屯)、森林公园1个(嘎仙洞);旗县级自然保护区19个(复兴、欧肯河、毕拉河、奎勒河、诺敏、四方山达尔滨湖、五泉山、白音嵯岗、陈旗草原、赫尔洪得、胡列也吐、莫大莫吉、诺门罕、乌日根山、伊和乌拉、根河冷水鱼、潮查、阿鲁、二卡);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个(海拉区)。
国家重点产粮镇32个:六合镇、向阳峪镇、复兴镇、三岔河镇、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亚东镇、霍尔奇镇、腾克镇、塔温敖宝镇、西瓦尔图镇、巴彦鄂温克民族乡、奎勒河镇、宝山镇、哈达阳镇、汉古尔河镇、大杨树镇、乌鲁布铁镇、诺敏镇、宜里镇、古里乡、中和镇、大河湾镇、蘑菇气镇、卧牛河镇、哈多河镇、浩饶山镇、成吉思汗镇、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达斡尔民族乡、上库力镇、三河回族乡、拉布大林镇;以及分布在城市周边的耕地、园地和设施农业用地。
1、重点开发旗市区4个:海拉尔区、满洲里市、鄂温克族自治旗(4个镇)、陈巴尔虎旗(4个镇),其中: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开发范围主要集中在伊敏河镇、巴彦托海镇、大雁镇、伊敏苏木、巴彦库仁镇、宝日希勒镇、呼和诺尔镇、巴彦哈达苏木规划的工矿区和物流园区等点状地区。2、点状开发重点镇23个:那吉镇、亚东镇、霍尔奇镇、尼尔基镇、宝山镇、红彦镇、阿里河镇、大杨树镇、牙克石市市区、免渡河镇、额尔古纳市市区、黑山头镇、室韦镇、根河市市区、得耳布尔镇、扎兰屯市市区、成吉思汗镇、蘑菇气镇、阿木古郎镇、嵯岗镇、罕达盖苏木、阿勒坦额莫勒镇、阿日哈沙特镇。
注:以上地区,国家、自治区规划已经确定功能定位。
& & & & 构建&一带一区多点&生态安全空间。构建以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主体,以呼伦贝尔天然林保护区、沙地防治区、湿地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建立生态保护管控长效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区域的保护与治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实施禁牧休牧和生态移民工程,适度发展转型产业,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规划生态空间总面积23.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91.06%。
图1& 呼伦贝尔市&一带一区多点&生态保护与修复布局图
& & & & 构建&一带两区&农牧业发展空间。构建以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带、南麓农牧业发展区、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区为主体,以额尔古纳水系、嫩江水系等为补充的农牧业发展空间格局。发挥水土条件和农牧业生产基础优势,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与耕地红线,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规划农业耕地保护空间总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8.21%。
图2& 呼伦贝尔市&一带两区&农牧林业布局图
& & &构建&一核两带多点&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空间。根据区位特点、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和交通条件,严格控制城镇化边界,构筑以呼伦贝尔都市区为产业发展核心,以满-海-牙为横轴、以海拉尔-鄂温克伊敏河镇为纵轴的&T字型&经济带,以满洲里为龙头、两翼向室韦和额布都格口岸延伸的&V字型&口岸经济带,多点分布的市域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和重点镇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空间格局,提升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规划工业化与城镇化空间总面积0.1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0.73%。
图3& 呼伦贝尔&一核两带多点&城镇化和工业化布局图
图4& 呼伦贝尔主体功能区生态农业城镇化空间布局图
专栏4& 生态、农业、城镇化三大空间发展方向
& & & &生态空间: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也提供一定的农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首要任务是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适宜产业,形成生态安全保障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 & & &农业空间:首要任务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保障提供农产品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障提高生态产品和工业品的次要功能。发挥水土条件和农牧业生产基础较好优势,重点抓好重点产粮镇,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重点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现代畜牧业和设施农业;扶持畜牧业转型升级,有序发展高品质肉羊、肉牛产业,实施草畜平衡;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健康产业。
& & & &工业化和城镇化空间: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能源重化工业、生物制药、绿色产品生产、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业等产业集群,构建分工比较合理、协作配套能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与相邻俄、蒙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力度,提高引进资源就地加工率和出口产品竞争力,把口岸地区建成国家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 &第二节& 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
& & & & 发挥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保护开发中的基础作用、约束作用,严格按照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实施严格保护和有序开发,统筹各类空间发展规划,建立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经济循环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 & & &明确各类主体功能区发展方向。重点开发区域,以提供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适度扩大建设用地规模,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积极承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转移人口,重点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集聚发展,同时,必须保护好区域内的基本农田等农业空间和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空间。限制开发区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重点加强生态保护,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引导生态超载人口逐步向重点开发区域有序转移;实施限制类和禁止类产业指导目录,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开发范围,合理发展旅游、农林牧产品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适宜产业;限制开发区内的23个点状开发镇,比照重点开发区域相关政策发展;32个国家重点产粮乡镇,享受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政策。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重点保护生态功能和文化资源,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在不损害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履行合法合规审批手续,采用可持续发展方式,适度开展旅游、农牧业和林业生产经营活动。
& & & &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政策。推进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落实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等差别化扶持政策,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严格控制超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工程和项目建设,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引导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人口向重点开发区转移。发挥政策措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实施生态功能区科学发展新模式、新途径,落实不同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估与差异化考核政策。编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
& & & &全面完成国家试点示范建设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建立试点示范督查考评等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明确落实国家方案确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示范工程和主要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按照试点工作的时间阶段安排,全面完成试点工作重点任务。力争到2020年,建立生态综合管理体系、特色生态经济体系、发展成果共享体系、国土开发管控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和新型城镇化示范机制。推进建设生态产品增值工程、生态产业示范工程、综合运输建设工程、新型城镇化示范工程和中俄蒙合作先导区沿边开放等五个试点示范工程。推进形成中心城区集聚地区、森林生态经济转型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升级地区、草原牧区转型地区、沿边口岸生态经济地区、沿边口岸草原牧区转型地区和沿边口岸转型升级地区七种类型的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地区,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专栏5 呼伦贝尔市国家、自治区确定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统计表
面积(平方公里)
与全市总面积的占比(%)
重点开发区
海拉尔区、满洲里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大雁镇、伊敏河镇、伊敏苏木)、陈巴尔虎旗(巴彦库仁镇、宝日希勒镇、巴彦哈达苏木、呼和诺尔镇)
限制开发区中的点状开发镇
(23个镇)
扎兰屯市区、成吉思汗镇、蘑菇气镇、牙克石市区、免渡河镇、额尔古纳市区、黑山头镇、室韦镇、根河市区、得尔布尔镇、那吉镇、亚东镇、霍尔奇镇、尼尔基镇、红彦镇、宝山镇、阿拉坦额莫勒镇、阿日哈沙特镇、阿木古朗镇、嵯岗镇、罕达盖苏木、大杨树镇、阿里河镇的城镇建设用地区域及相关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
限制开发区
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鄂伦春自治旗
限制开发区
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东苏木、锡尼河西苏木、巴彦嵯岗苏木、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辉苏木、红花尔基镇,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苏木、西乌珠尔苏木、鄂温克民族苏木
合 计(全市国土总面积,包括禁止开发区面积)
禁止开发区
(25个区块)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10个)、国际重要湿地(1个)、国家重要湿地(1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5个)、
禁止开发区
(29个区块)
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治区级森林公园(1个)、自治区级地质公园(3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1个)、旗县级自然保护区(17个)。
专栏6& 呼伦贝尔市国家、自治区批准的禁止开发区域
国家级禁止开发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扎兰屯风景名胜区、额尔古纳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喇嘛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乌尔旗汗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绰源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国际重要湿地:达赉湖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呼伦湖湿地;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内蒙古大森工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大森工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
自治区级禁止开发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海拉尔西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维纳河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巴尔虎草原黄羊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柴河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额尔古纳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室韦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嘎仙洞森林公园;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呼伦-贝尔湖地质公园、鄂伦春地质公园、扎兰屯地质公园;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水源地;旗县级自然保护区:复兴自然保护区、欧肯河自然保护区、毕拉河自然保护区、奎勒河自然保护区、诺敏自然保护区、四方山达尔滨湖自然保护区、白音嵯岗自然保护区、五泉山自然保护区、陈巴尔虎草甸草原自然保护区、赫尔洪得沙地樟子松自然保护区、胡列也吐湿地自然保护区、莫达莫吉自然保护区、诺门罕自然保护区、乌日根山自然保护区、伊和乌拉自然保护区、二卡自然保护区、潮查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根河冷水鱼自然保护区、满归阿鲁自然保护区。
%MCEPASTEBIN%
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最远打到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