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自知其心,自治其心,自净其心,出自 《长阿含经经》哪部分?

心中有佛,常行善举,自净其意 具有什么意思 ,求高人指点,谢谢拜托各位了 3Q_百度知道
心中有佛,常行善举,自净其意 具有什么意思 ,求高人指点,谢谢拜托各位了 3Q
做好事的同时也是改善今后环境的基础。 这句是总纲。 常行善举:这句是 事(行为)上磨练:这句是思想上的规矩、错行。(佛乃觉悟的意思)。另一解释:是以自心常反省纠正自己错念。 自净其意:自心常常以佛为榜样标榜行事心中有佛
采纳率:6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自净其意长养身心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自净其意长养身心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佛教偈语长养身心
世俗话语二不相干
采纳率:5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花开四季 自净其心: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花开四季 自净其心: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自我调整情绪。凡事多为他人考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转载]《西游记》第四十八回大义精解(决定版)
《西游记》第四十八回大义精解(决定版)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魔弄:魔,指本回故事里的灵感大王,佛家称生相无明,即众生的根本烦恼。本质上就是错觉。魔字的魅力在于神不知鬼不觉的犯错误,生活中最常见的是魔术,利用人类错误的观察习惯,让人陷于对所观察事实的困惑之中。弄,被自己的错觉所捉弄。中华传统文化的可贵正在于能发现这个事实真相,其他文化的问题是根基不实,南辕北辙而不能自知,地球人类的运行大方向是升还是坠,显而易见。
寒风:寒,这里有两重内涵:一者是魔弄出来的效果,固化道水,即把活泼自在的功德幻化为定法和固相;再者是合于世理之法则,依此理而成此法,法法无情,确有其相应的作用。风,是指痴迷,魔的根本作用就是起迷惑,即见到动相,并随相流转。就人类而言,就是见到身相,并随身相流转。
飘大雪:飘,随风而动的状态,念念不停,瀑流不止。心念不停,则只能感应到识用,心随识而有受身,识随身而有报。若以身为正报,则境界成为依报。心瀑流不止,则境界运动变化不停,这就是飘的内涵。大,指万有,泛指一切物质现象。雪,指细碎的固水,比如科学上所说的元素,或者基本粒子。
魔弄寒风飘大雪,心随识称为不觉,不觉则必生幻觉,依幻觉产生万物运动的假相。从我们现在的生活看,我们所见到的山河大地,宇宙星系,其实只是我们在特定心态下变现出来的道德的面目。如果在这个变现的境界里追求完美,永远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完美的。正相反,如果了解到了宇宙本来的完美和圆满,只需要学会将自己固执的见解彻底地放下,就可以轻松完善生活的境界,因为一切境界本不需要改造,本就是完美无缺的。从这里让我们体会几分人类努力的徒劳和悲哀,在错误方向上的努力和奋斗,得到的都只是梦幻泡影而已,宣扬错误即是误导众生。
僧思:僧,代表清净义。思,指界定心念的活动范围。
拜佛:拜佛,指彻底地觉悟自心,让自性里圆满的般若智慧展露出来。
履层冰:履,履行,实践。层冰,因为意识作用而产生固化物事形态的虚假表面现象,正如科学发现的物质存在的维层现象。层,就是维层;冰,就是现象。这一层的理义相当深奥,虽然科学也说维层,但是这个观念并没有改变对物质世界的沉沦。六道众生都是这个情况,离不开色受想行识的表面现象,没有办法享受自性本具的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根本的原因就是起心动念都是被表面虚假的影像牵着走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前面曾经讨论过的,要入正定。正定是入流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做到不被能觉和所觉的对立境界表面误导,才能开发出道种智。理解了这些内容,就会深刻领会到佛在《金刚经》中开示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不诳语的真实慧。智慧非是凡夫逻辑思维所能认知的自性功德。感应是生“动”,冰雪是静止,二者都不可依止。修行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就是难在理解离一切动静二相,达一切动静法的大道理性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有一念即过,无一念不足。中道,正是妙观察智,不即不离,含容万法又自在常住的真心。履层冰,本质上还是指“无住生心”的智慧。如《金刚经》(一体同观分)中佛开示:“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真实智慧具备一切眼,智慧的功德向下兼容包含。通俗一点说,佛能看到一切事物所包含的一切义,凡夫不能。什么原因?就是佛能明了三心不可得,凡夫以为三心为实,不仅失去了智慧,而且还产生各种苦乐受。
话说陈家庄众信把行者和八戒变化的童男女奉上灵感大王,各回本宅。那大王带着呼呼风响,问道:“今年祭祀的是哪家?”行者对答如流,让大王生疑,决定先吃八戒。
八戒现了本相,掣钉钯築下大王的两个鱼鳞。那怪钻入通天河内。行者八戒把祭礼边桌面一齐搬到陈家,待明日设法拿怪。
那大王回到水宫,得斑衣鳜婆献计要拿唐僧吃肉。那怪满心欢喜,兴风作雪,让通天河结冰。
师徒及陈家庄不知是计,以为感得皇天佑助,结冻河水。谁知刚至河边冰上,那马蹄滑了一滑,险些把三藏跌下马来。陈老急命家人取一束稻草包裹马,然后踏冰而行。
一直行到天晚,又走到天明,正行时,只听得冰底下扑喇喇一声响喨,滑喇的迸开冰冻,懂得大圣跳上空中,白马及三人尽皆脱下。妖邪将三藏捉住回水府。八戒和沙僧在水里捞着行囊,放在白马身上,分开水路,负水而出。
兄弟三人回到陈家庄饱餐一顿,各整兵器,径赴河边寻师擒怪。
西行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这八十一难是什么?现在人以为攀登科学高峰有艰难险阻,谁曾想科学的困难还算不上什么真正的困难。就好象科学只是在冰上行走,还没有遇到破冰的问题,或者说还没有能力解决破冰的问题。即便是意识到有冰层的问题,还是用另一种冰来解决现在的冰层的问题。为什么科学只能以冰说冰?就像科学给现实做的种种解释,最典型的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世界上有多少人接受了这个解释?佛又怎么说?如上面引用的《金刚经》中佛开示的:“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十万个为什么》是不是真的把事物讲清楚了?根本没有!因为这些解释的背后还有一个通天河的秘密,那就是“若干种心”。若干种心做了什么?就是佛家讲的“行”业。真正明白了“行”,才知道孙悟空叫行者的立义有多么重要。行者解决的西行路上的问题,那才是真正的十万个为什么的标准答案,而不是科学给的自圆其说。科学给的答案是什么?充其量就是这回故事里八戒築下的两片鱼鳞。
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对于科学而言,最重要的是读懂佛家讲的行业。科学总以为自己是高明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来自于对自己的行业不了解。不了解行业,就不能真正明白时空出现的原因。不了解时空的原因,就没有能力真正解决所有的问题。换言之,解决也等于没解决。就像核武器的发明一样,从历史上看,解决了当时战争问题,可是又伏下了更大战争的阴影,而且是必然会发生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科学所谓的解决正是产生最大的问题的原因,这能算是解决了吗?正如故事里指出的,冰结厚了以后,好象是安全了。在冰上行走的人会越行越远,破冰带来的问题就越严重。比如,在这个地球上追求享受的人把人生的意义建立在坚固的冰层之后,比如财富观,知识观,享受观,等等世俗的观念,都是固化的概念,这些观念并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当这个肉身的因缘散去之时,一皆都成了苦聚。
行,对今天的人来讲,确实很难理解,但是极其重要,必须要全面了解。虽然通过佛学词典可以查到解释,还是不能落实到生活上,很多人还是只能把佛家经典当成知识来研究,对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帮助不大。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现代人受科学负面的影响太大,对于中华民族来讲,这个损失就更大,因为中华民族有更好的文化。其他民族没有更好的文化,也就只能把科学当真了。前面曾说过,相信宗教也比相信科学的利益大,其中的道理就是行业的问题。了解了行业的原理就会理解这句的本质,科学建立的身口意与宗教建立的身口意的造作,哪个苦受大?显然是科学。行,身口意之造作也。又,内心之趣于外境如心行。时空是怎么来的?是心行之业感应的。感应是大王,斑婆是辅臣。斑婆就是科学上讲的维层空间,长宽高的距离感,时空位置,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等等因素,就是内心之趣,这个趣是建立在感应之上的,所以感应称王。《大乘义章》三曰:“内心涉境,说名为行。”什么叫内心涉境?举个例子,看立体画,明明是二维纸面上的何无规律的斑点,用双眼按特殊的方法去看,会跳出一个三维的画面出来,那个画面就是内心涉境的产物,或者说就是心行的一切结果。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眼前的物质世界又岂不是按特殊心行构建而显现的呢?《俱舍论》曰:“行名造作。”《大乘义章》八曰:“起作名行。”《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造作之心,能趣于果,名为行。”《大乘义章》二曰:“有为集起,目之为行。”《俱舍颂疏》一曰:“造作迁流二义名行,据此义边,色等五蕴,俱合名行。”《增一阿含经》二十七曰:“色如聚沫,痛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为幻法。”
“行如芭蕉”,这一句是《西游记》里芭蕉树的真正内涵,包括以芭蕉命名的事物都含此义。从文字上看芭蕉,已经做过很多的解释,生巴附的见解心,崩巴马流之行,是芭蕉的核心。从这一回故事看,就是有层冰的问题。“行如芭蕉”,就是指心行的因素都是不实的,就像芭蕉树干一样,没有一个整体的木质部,而是一层层包裹出来的假象。中华文化不可思议,芭蕉是草字头的,即定性为草本植物。草在《西游记》里定义为心行,木在《西游记》里定义为行业。
回到生活中,就是物质现象的问题。人类所有的文化都离不开物质现象的问题,有物质的解决方法,有精神的解决方法。但是,如何来突破物质的依赖和障碍?人类文化就只剩下了佛道两家。道家讲“离”法,佛家讲“即”法。“即”就是此三回故事要解答的问题,要请鱼篮观音来降魔,即中之道。
降魔就是科学上说的纠正错误。当然,不能发现错误,就不能纠正错误。如果没有发现在冰上行走正是科学本身的不足,宗教感恩上帝给了人类创造一个坚实的冰面。这些观念正是求真的一难,不知道本回故事里斑衣鳜婆的伎俩,唐僧已经被陷害了难道还要感恩妖婆?真正要见到事实真相,那真是八十一难不能少,非大丈夫所能为也。科学与宗教相当,顶多是管中窥豹,只能略见一斑罢了。这一斑就是斑衣鳜婆的伎俩,这是灵感大王的得力辅臣。对自然现象产生最精妙的解释无过于天华文化动画的《宏堡天机图》。科学发现了波粒二象性,但是不知道波粒二象的真正原理是什么。宗教只说上帝创造自然,充其量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谁也讲不清上帝是怎么造的。天机图告诉人类上帝是怎么造的,而且还告诉人类如何去解决问题。
科学研究层冰为什么是一难?因为这样研究导致以假乱真的结果。“色如聚沫,痛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为幻法。”科学所依靠的五大要素,没有一个是真实的。不过,科学已经算发现了一个事实,色如聚沫,即物质现象是一堆基本粒子的聚集现象。痛如浮泡,科学还没有能力发现。科学不研究精神的问题,就没有办法了解受是浮泡。只追求快乐享受,但什么是享受的本质不清楚。知色而不知受,天天胡思乱想,还以为是创新意识,哪里晓得想如野马,且放荡不羁。放荡就产生芭蕉之行,每一心念,就是加上一重冰层。冰积厚了,就以为是大地坚固了。依此为实的识,是幻法。所以《八大人觉经》中佛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则必定是坚固生死,而且还累积罪薮。
本回故事主要是讲解性德在斑婆的伎俩作用下,沉到水底的过程。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作为人类理性文化的代表,不过是想彻底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利益。从一定程度上说,确实给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然而,迷惑并没有减少,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认识越深入,迷惑越明显。通过本回故事的学习,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认识本身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神话,而是观机逗教,寓教于乐。注意本回故事里的一些小细节,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
第一,为什么大王吃童男女前还要问是那家?
第二,为什么大王的鱼鳞如冰盘大小?
第三,为什么斑衣鳜婆出来献计?
第四,为什么故事安排白露之后就有霜雪?
第五,为什么三藏礼拜护教大神,却不得感应?
第六,为什么河那边是西梁女国?
第七,为什么故事里要说凌眼?
第八,为什么师徒四人,唯大圣跳上空中?
第一,为什么大王吃童男女前还要问是那家?
前面说过,《西游记》里的一言一行,都有道理决定的,并不是文学家的搞创作。搞创作可能会有很多的因果问题,需知作家不是人生一场的好差事。灵感大王是感应之事,又怎么会问名字呢?就像电随感于磁,会问是哪个磁吗?就像科学一样,说用自然来研究自然,并不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为什么说科学是意识形态?相信很多的科学家不接受把科学定性为意识形态。说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能一般人会同意精深,不同意博大。当今社会更多的人会认为科学博大,因为科学已经细分到几乎不能再细了,然后又交叉,分分合合,又能产生多少学科?能说不大吗?其实,现在人对大的认识只停留在相对之上。中华传统文化里的大,代表圆满,一个都不少,那才叫大。科学大不大?一点都不大。那么多未知的领域,还能称大?可谓小之又小,充其量是个小巫而已。大而且博,现在人更不理解。现在人以为科学博士是博,至少可以说这些博士研究的东西是前无古人的,真是这样的吗?从某一个角度说,没有用现在科学的名义和术语,但是不能说中华传统没有涉及这一类的文化。前回故事里引用过《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其中的无尽意菩萨代表什么?观世音菩萨代表什么?佛说了,观世音菩萨代表了六十二亿恒河沙数的菩萨功德利益。那些菩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各学科里顶尖的大科学家。为什么叫大科学家?冠名不同,入手不同,功德圆满无缺。就好比,一个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他的数学水平与顶尖的数学家一样,他的化学与顶尖的化学家一样,他的语言能力与顶尖的语言学家一样,如此乃至一切顶尖的都能一样做到,但是他只以物理学家的分身现身在世间而已。所以,在佛家文化中,家里供一尊佛菩萨像就够了,道理就是如此。念一句阿弥陀佛,功德圆满了。不懂的人,会供很多,生怕缺少了哪一尊,会对那一尊佛菩萨不恭敬,凡夫之见。回到主题,灵感大王为什么要问哪一家?问题就出在这里!灵感大王本是观音菩萨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为什么会随涨潮而坠落到世间要吃童男女?
波粒二象性是一个天大的问题,因为普遍存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然而,科学还没有能力对此进行解释,但是却有很多的发现。光子是波粒二象性的,为什么还会走直线?科学又发现在引力场中会受影响而走弯曲线。科学定义光子静止质量为零,为什么又会受引力波的影响?当然,科学会出现新的解释,不论哪一种解释,将来又会有新发现,再进行解释的修正。归根到底光子只是一种感应,电磁感应,这是科学发现的终极解释。如果发现动是感应相续相,问题就解决了。一切动相都是意识形态,科学是意识形态就好理解了。从根本上说,科学把穿相同衣服的人定义为同一个人。粒子就是这么回事,光子也是如此。这就是感应大王的问题,今年祭祀的是哪家?当然,科学上常常会犯小孩子的错误,言语不同,就不和你玩了。就像鬼神这个名字一样,说鬼神,他们不接受,说多维时空的生命现象,他们接受。这里也是一样的,说《西游记》里的灵感大王,他们不接受等同于科学问题。灵感不是电磁感应,不是同频共振。灵感是伪科学,电磁是科学,共振是科学。可见,意识形态的问题确实是人类的根本问题,是光为什么有直线,和为什么在大的引力场中有曲线的问题。.
灵感大王的一句话点破了科学之迷,“常年先吃童男,今年倒要先吃童女。”这一段故事太精彩了,这种精彩只有了解科学的人能品味出来。科学研究自然,本来是要了解自然的,既然要了解自然,首先就要彻底地尊重自然。然而,科学在研究中,根本没有办法尊重自然,那就必然走向事物真实的反面,尊重科学方法。童男,就阳性的自然,童女,则是阴性的意识形态。人类为什么只能见到线性的光?原因就是如此,佛称之为无明,无明决定了我们视野和视野中的景象。唐僧师徒西行是开发智慧的,如何开发智慧?就是能看到问题的前因和后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果没有看到因缘果,只看到报,以为是自然,那就麻烦了。
如果把佛家的《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做为科学工作者成才的必修课,那科学就严谨了。当然,这部经典太深奥了,可能很多的人一辈子也读不懂。更有可能因为读不懂,而要标明自己的智商没有问题,反过来证明这是一部伪经。科学上,同样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不能理解的自然,被定性为魔术或者骗术,最轻描淡写的是伪科学的帽子。佛家太深,可以学道家的经典,与科学更接近,而且出自中华文化,言语上更容易沟通交流。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换言之,研究一个事物,最怕立名,有了名,凡夫肯定就失了明。祸福两相依,学习文化知识,了解很多事情,但是心里的意识形态这个大树越来越壮,在凡夫的路上也就越走越深了。因此,对一个不想改造命运的人来说,只图眼前利益,拼命地去装知识,记概念,背逻辑,成为知名学者。可是,将来要想知识概念和逻辑的污染清理掉,就不是一生一世能完成的了。就像一个刀痕,成就只需要一刀,抹去谈何容易?
在一个以科学名词为理性的无明社会,如何让众生逃离不能觉悟的苦难?佛家还有净土法门。当然,佛家的极乐世界太深奥,让世人接受太难。麒麟文化针对现实社会的大问题,开的药方让更多的人容易接受。首先让一个愿意超越的人坐下来放松自我,然后让放松的人体会到时空的假象,让自己来证明自己,自然而然地就转化了一个人。教育就是这样来完成的,不需要名词和逻辑,只能你会放松就行。光是不是走直线的问题,一下子就突破了。可以肯定,二十一世纪麒麟文化必定还会大放光明,因为这个文化能让凡夫见到自己的光明,哪个会拒绝?稍有良知的人都会去做这个试验的。人生毕竟是太可贵了,不看清自我,又如何能知道可贵?名和利能做到吗?天天吃自己良心的童男女,能对得起自己吗?
第二,为什么大王的鱼鳞如冰盘大小?
首先要了解冰盘的立义,代表明月,也就代表了智慧和意识。鱼,代表相续之相,鳞则代表相中之素,现在显示器的象素趣味相似。冰盘大小,用识用智皆依此来表法,在觉在迷,理体是一个。两个鱼鳞暗喻第二月,依识起用。
第三,为什么斑衣鳜婆出来献计?
斑衣,比喻诸相。鳜,鱼厥,闭塞于相。婆,比喻阴识。由此可见,斑衣鳜婆本来是灵感大王的作用内涵,因此是大王的第一辅臣。故事的这种安排与佛家经典如出一理。什么菩萨到会,什么菩萨提问,什么菩萨回答,都是这个道理。比如,阿弥陀佛两边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这两位菩萨来代表阿弥陀佛最重要的自觉觉他两个作用,一个是妙观察,一个是守本分。从妙观察起大悲心帮助一切众生,从守本分起大势力显现一切种智。现在科学书籍也有一定的格式,先说概念,然后说作用范围,再讨论机理机制,最后谈谈影响因素。只不过,科学知识传授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常常又以肯定的语气说出,让学习的人误以为真实可信。其实,科学书籍中,最关键的是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的现象这一部分,虽然含有刻意的安排,但是实验过程确实是那样发生了。一个事物是那样发生的,每一个因素如果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就如同《西游记》里的角色出现一样了。
第四,为什么故事安排白露之后就有霜雪?
这一句本来是禅语。有觉就必有所觉,明白的理事一透露,是不是同时就有了知识?霜,代表雨相;雪,代表雨彐。二者内涵相近,一个是自相,一个是合相。任何事物起作用都会有体相用的问题,这就是白露之后就有霜雪的道理。佛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是《金刚经》的开示。佛家还有十如是,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因此佛家不是空无一物,正相反而是法法不二,法法不空。佛法是生活艺术,是一切生活中最圆满的行为艺术。
第五,为什么三藏礼拜护教大神,却不得感应?
佛门讲有求必应,可是《西游记》故事里,常常都是行者去求才起作用。为什么师父求了反而不起作用?这些地方如果把唐僧看成独立的人物,与历史人物等同起来,那就出了差错。唐僧代表的是众生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换言之,唐僧所处的状态受三个徒弟的影响,心,心所,意识形态。这是每一位众生现实的生活情况,四圣六凡无不如此。三藏礼拜诸佛和护教大神这是本分,故事里专门提出来,那是演义。重点是看,为什么没有如愿。科学里也有同样的问题,人人都想着风调雨顺,可是自然灾害不断。科学能解决风调雨顺吗?如果能,那就不叫科学了。科学是因不足而生的补救方法,如果没有不足,哪里还要科学?比如,如果人人有天耳通,哪个还用手机?如果人人都有神足通,哪个还要运输工具?再比如助听器,能治好耳聋吗?科学有一门了不起的学问,叫仿生学,虽然不彻底,但是隐隐约约流露了人造不如自然的规律,人造永远是补救。完全可以下一个定论,五眼六神通可以让科学一文不值。可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在劳民伤财地搞科学技术,而不推广开发五眼六神通的功夫,这难道不是人类最明显的颠倒见吗?
第六,为什么河那边是西梁女国?
只有解决了相清净的问题,才能发现见清净的问题。这就像桥梁的两端,对应存在的两个主体。《金刚经》中佛开示如何降伏其心时,给出了先离四相而离苦,再离四见的修行次第。
第七,为什么故事里要说凌眼?
这是《西游记》非常精彩的地方,关于凌眼的问题,虽然科学上对此很少有研究,但是在地质科学上有与此相似的陆地板块学说。当然,《西游记》并不是科学,虽然对自然的认识远比科学要清楚,但是文化的目的不同。中华传统文化是为了众生的觉悟和解脱,而不是对物质的享受和对肉身的执着。物质世界普遍存在凌眼,就像现在科学家发现的黑洞一样。道理很简单,物质世界是多维的,那些物质聚集之所,无不正是众生对现象迷惑的所在。就像我们有的肉身一样,是对自我的迷惑而报得的。为了避免这样的迷惑,师徒都要横担着自己的法宝,比喻念念不离实处,不被诸相的识受牵坠。佛法最为代表性的修行方法就是念佛法门,在一切时一切处,把一句阿弥陀佛抓住,就可以横出六道十法界。
第八,为什么师徒四人,唯大圣跳上空中?
佛说三心不可得,为什么唯大圣可以在遇难时独自跳在空中?其实,是这标明了现在的功夫境界。行者是真如无为了,可无始来的习气八戒和沙僧都没有完全转过来。既然八戒和沙僧都没有解决干净,那三藏的功德就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当然,由于现在的功夫境界,只是习气问题,所以八戒和沙僧,乃至马匹都能负水而出。但是要把师父救出才能转这个阿赖耶识成为一切种智。无明分分断,报身分分圆。
话说陈家庄众信人等,将猪羊牲醴与行者八戒,喧喧嚷嚷,直抬至灵感庙里排下,将童男女设在上首。行者回头,看见那供桌上香花蜡烛,正面一个金字牌位,上写‘灵感大王之神’,更无别的神象。”
将猪羊牲醴与行者八戒,喧喧嚷嚷,直抬至灵感庙里排下,猪羊牲醴与行者八戒,即是指一切法,心心所等百法。喧喧嚷嚷,这是对法的总定性。法是如何出现的?因缘和合,因缘果报,喧嚷有四个口字,比喻和合。直抬至,就是当下的状态。灵感庙里排下,等待将起的感应交道。将童男女设在上首。一切感应不外乎阴阳交生之理。关于感应交道的事实真相,是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但是,科学只能通过仪器去感应,而不是人自身去享受。任何一种细微的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人都没有能力亲自体会和观察。通过科学仪器代受代言,这是科学模式的生活。修行则不同,是亲自观察,是亲证事实真相,没有一个意识形态的转化过程。在天机点解方面,我们这个时候,麒麟(天华)文化给现代人做的大量具体的工作。在事实真相的说明上,佛家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经卷太大,虽然把事实都说尽了,理事都涵盖了,毕竟现代人难以静心去领悟。麒麟文化用一系列的照片给世俗的启示要简明扼要一些,特别适合现代人的思维模式。《美国大观园》就是对事实真相的点解,美国是比喻一切法的本来面目,就像佛家说的极乐世界。大观,就是指圆满的观察,毫无缺失的观察,妙观察,智慧观察等等。园,即事实真相。那个系列的照片非常有趣味,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展示队,在大道上前行,路边有无数的旁观者。事实真相是非常有趣的,复杂是无数个简单的集合。简单就是感应交道,生灭相续不断,因缘和合。这里的牲醴就是指生灭的作用。生灭心则必有感应道交的境界相来应现,在修行中必须先是成就对境无心的正因,才能得入流亡所的果德。对境无心,就是陈关保和一秤金的作用,因此将这样的纯净的初发心,每时每刻都放在感应交道的大道理中来检验,就是这里的将童男女设在上首。秤,就是严格地检验,与清净心相称。行者回头,看见那供桌上香花蜡烛,正面一个金字牌位,上写‘灵感大王之神’,更无别的神象。行者回头,这一句极其重要!麒麟文化里有麒麟回首吐旋极图,佛家有倒驾慈航。表达的都是一个道理,过来人的开示。凡夫有些苦是自找的,过来人告诉他如何避免苦难,可是没有什么人愿意听。很多人就是喜欢惊心动魄的感受,即便是苦,也能接受,以至于堕落到地狱苦不堪言。佛家把这个真相告诉了世人,除了感应道交,没有什么是上帝创造,一切唯心造!心的造作而在灵感大王之神下起作用。香花蜡烛,万物和合,光明彻照。这一句把事理说清楚了,接着再说事。众信摆列停当,一齐朝上叩头道:“大王爷爷,今年今月今日今时,陈家庄祭主陈澄等众信,年甲不齐,谨遵年例,供献童男一名陈关保,童女一名陈一秤金,猪羊牲醴如数,奉上大王享用。这是说感应的因,发心。众信,这里说人人都会说的,“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是,生活中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众信,是指这个心有众信的功能,如上面说,念头的猪羊牲醴,还有香花蜡烛,即心有常在和随缘的功能。一齐朝上叩头,这就是定向地起作用。一齐,专注。今年今月今日今时,当下。陈家庄祭主陈澄等众信,确实是存在的。这个道理很简单,还是要说明一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已经存在的,才会出现。怎么出现,依因缘和合。就像显示器,显什么图像是随缘的,但是不论显什么图像,都是显示器本有功能。年甲不齐,次第不同。谨遵年例,自然法则。供献童男童女猪羊牲醴如数,心百法,或者说心有八万四千法。奉上大王享用,依感应起变化。保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句非常重要。还是那句老话,科学的存在就是因为物质和环境出了问题。北俱卢洲的人不搞科学技术,因为他们生活无有欠缺。反过来看,科学存在的意义是不能理解物质和环境存在的道理。如果大家都能像童子一样用心,物质和环境自然就会美满,而且人的寿命可以是八万四千岁。天天享受还能得长寿。我们现在非常惨,享受就短命,不享受就得长寿。什么道理?搭错了车,上了贼船就麻烦了。共业的这个地球要地球上的所有的众生都发生才能改过来,或者至少有百万分之一,百万量级的人才能改,这是科学上当量的概念。总之,法则是定的,要尊重法则,不能放纵欲望。祝罢,烧了纸马,各回本宅不题。这一句里有内涵,不可轻易放过。中华传统文化里有一种治病的方法,叫祝由十三科。祝由术排列在第十三,因此得名。这个治病方法就是用朱砂把心愿写在黄纸上,然后烧掉。确实很多人的病就这么好了,这是迷信还是高明的方法呢?当然不是迷信,就是心法的应用。麒麟文化点解其中的道理,指出意念有八种作用,简称念力八绝。现代医学不懂念力的工作原理,否定中医中药,用科学的方便提炼中药有效成分,确实是很荒唐的事。对精神领域的事实真相一窍不通,就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中医与西医的差距,是层次上的差距,不仅仅是方法上的简单差异。否定中医的人确实可笑,真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纸马,正是祝由术,马在《西游记》里正是代表意马,即意念。
那八戒见人散了,对行者道:“我们家去罢。”行者道:“你家在那里?”八戒道:“往老陈家睡觉去。”行者道:“呆子又乱谈了,既允了他,须与他了这愿心才是哩。”八戒道:“你倒不是呆子,反说我是呆子!只哄他耍耍便罢,怎么就与他祭赛,当起真来!”行者道:“莫胡说,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不然,又教他降灾贻害,反为不美。”
那八戒见人散了,对行者道:“我们家去罢。”前面讨论过心想事成的道理,就是专注一念。凡夫往往不理解,以为自己天天想钱,钱并没有来呀。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想的不专一,想一下,心又回到习气里。行者道:“你家在那里?”八戒道:“往老陈家睡觉去。”老陈家睡觉,就是无始劫的习气。行者道:“呆子又乱谈了,既允了他,须与他了这愿心才是哩。”要专注,效果才能出现。你倒不是呆子,反说我是呆子!只哄他耍耍便罢,怎么就与他祭赛,当起真来!这是世俗人的观念,一切念头都是自私自利的,哪有真正舍己利他的?要专注就得舍己利他才行,所以世人想什么都不能成功。莫胡说!不可以胡作非为。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观察要有始有终。不然,又教他降灾贻害,反为不美。否则,又是冤枉受罪。就像治病一样,要知病根在哪里,才能治本。
正说间,只听得呼呼风响。八戒道:“不好了!风响是那话儿来了!”行者只叫:“莫言语,等我答应。”顷刻间,庙门外来了一个妖邪,你看他怎生模样:
金甲金盔灿烂新,腰缠宝带绕红云。
眼如晚出明星皎,牙似重排锯齿分。
足下烟霞飘荡荡,身边雾霭暖熏熏。
行时阵阵阴风冷,立处层层煞气温。
却似卷帘扶驾将,犹如镇寺大门神。
正说间,只听得呼呼风响。感应交道是没有时间间隙的,可是光还是有速度的,这是怎么回事?电磁感应有时间性吗?从真相上看,没有时空性;从假相上看,有时空性。怎么讲呢?因为体是一个,所以从真相上讲,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周遍法界的。行者只叫:“莫言语,等我答应。”不动心念,依真如无为感应,才能显现事实真相。庙门外来了一个妖邪,外来的妖邪,不是本有的,这是说什么?注意对他的妖描写。
金甲金盔灿烂新,符合真实之理,刹那生灭,时时更新。腰缠宝带绕红云。理上看是有为法,也是无明法,生相无明。宝带,就是真假的分水岭。全假即真,全真亦假。就好比,物质是一群粒子的一合相,一是真,合即是假。这个合不是本有的,是外来的,这是妖邪的本质。
眼如晚出明星皎,通性达本,智慧显露,感应道交,丝毫分明。牙似重排锯齿分。《首楞严经》中开示,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三界难出,佛道难成,恰恰是我们用自己的聪明和知见。
足下烟霞飘荡荡,心地不真,业习染污,问题出在把飘渺幻象当真。身边雾霭暖熏熏。无始劫来的情识习气未断所致,心境相熏,互为因果。
行时阵阵阴风冷,情见之心动还是痴迷之阴受作用。立处层层煞气温,立知见之过,蚕食了天下十方众生本具的清净。
却似卷帘扶驾将,真亦假来,假亦真显,都是随性识而变化的感应交道,悟此便能揭开大道本来面目。犹如镇寺大门神,感应之道就是超凡入圣的入道关口,凡夫常常不相应,修到相应切莫迷。
那怪物拦住庙门问道:“今年祭祀的是那家?”行者笑吟吟的答道:“承下问,庄头是陈澄、陈清家。”那怪闻答,心中疑似道:“这童男胆大,言谈伶俐,常来供养受用的,问一声不言语,再问声,唬了魂,用手去捉,已是死人。怎么今日这童男善能应对?”行者笑道:“童男陈关保,童女一秤金。”行者道:“不敢抗拒,请自在受用。”怪物听说,又不敢动手,拦住门喝道:“你莫顶嘴!我常年先吃童男,今年倒要先吃童女!”八戒慌了道:“大王还照旧罢,不要吃坏例子。”
那怪物拦住庙门,这里要仔细,怪物为什么要拦住门?其中的道理就深了。佛家说业障,就是这个道理。业一旦起现行,就一定障道眼,必生幻妄。如果妖不拦门,那佛家肯定不会制订戒律了。问道:“今年祭祀的是那家?”当下依什么因来感应?行者笑吟吟的答道:“承下问,庄头是陈澄、陈清家。”真如无为坦荡荡地应对。庄头是陈澄、陈清家。来感的都是本有的,这就远离的造作和染污。这童男胆大,言谈伶俐,来感的真切。常来供养受用的,问一声不言语,再问声,唬了魂,用手去捉,已是死人。如果是有为的,三心不可得,所以不能言语,已经是死人。就像科学研究的物质现象,认为物质是死的,还不承认量子是有生命的,只承认有基因的,才是活的。事实是只承认了复制相续而变化的才是有生命的。换言之,有苦乐受的才是科学定义为有生命的。唬了魂,这里的道理是很深的。人类应用计算机的记忆功能,把人类彻底打败了。科学定义为有生命的反而缺乏记忆力,没有生命的记忆材料能一记永存。相比之下,人类是唬了魂的,任何一个记忆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人类的记忆是一个死亡的过程,机械反而很伶俐了。怎么今日这童男善能应对?真的就是善能应对,不起意识的盖障。怪物不敢来拿,又问:“童男女叫甚名字?”名字,是人类的第一错误,或者说是方便而已,没有实义。如《金刚经》中佛开示:“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世人为什么堕落?知道这个真相就容易理解了,贪着名利必定使人堕落,背道而驰。行者笑道:“童男陈关保,童女一秤金。”笑道,比喻坦荡荡的回应,童男女的名字,前面解释过,这里不再重复。这里强调不变无住。怪物道:“这祭赛乃上年旧规,如今供献我,当吃你。”依世间法感应之法则,属于物感,因此先吃阳。物质的存在皆是此理,感应不断,相续不断,世人误以为物质为实有,科学和哲学均此称为自然界。行者道:“不敢抗拒,请自在受用。”自然中自然相,不落任何有为之念。怪物听说,又不敢动手,这一句重要,当修行人的心量大开之时,一切法都离开了生灭的妄想作用,回归到如如之常在之德,反而成全了不生不灭的自性功德利益。这是小说体裁言语表达式,不敢动手的实质是下不了手,不会产生识变的作用,这就不与怪物感应。你莫顶嘴!我常年先吃童男,今年倒要先吃童女!既然质上没有妄动,怪物无法应,这时只能与习气发生作用。八戒慌了道:“大王还照旧罢,不要吃坏例子。”这就是习气起现行,习气又起了妄想的作用,生相作用得到了方便。
那怪不容分说,放开手,就捉八戒。呆子扑的跳下来,现了本相,掣钉钯,劈手一筑,那怪物缩了手,往前就走,只听得当的一声响。八戒道:“筑破甲了!”行者也现本相看处,原来是冰盘大小两个鱼鳞,喝声“赶上!”二人跳到空中。那怪物因来赴会,不曾带得兵器,空手在云端里问道:“”行者道:“这泼物原来不知,我等乃东土大唐圣僧三藏奉钦差西天取经之徒弟。昨因夜寓陈家,闻有邪魔,假号灵感,年年要童男女祭赛,是我等慈悲,拯救生灵,捉你这泼物!趁早实实供来!一年吃两个童男女,你在这里称了几年大王,吃了多少男女?一个个算还我,饶你死罪!”那怪闻言就走,被八戒又一钉钯,未曾打着,他化一阵狂风,钻入通天河内。
呆子扑的跳下来,现了本相,习气出现了,习气与感应过招。行者也现本相看处,原来是冰盘大小两个鱼鳞,喝声“赶上!”二人跳到空中。不被境界迷惑的正因是什么?明了因果相续的道理,这就是粒子所谓的移动,只是因果相续的感应之道。科学为什么还揭不开空有之谜?正是因为科学不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把一切动相还错误地看作是外动,没有发现一切外动的本质是内感。意识形态的念念相续,这个科学和哲学都无法理解。虽然当今的电信通讯已经如此发达了,还是没有能将同频共振的本质搞彻底。因此,如果真正读懂了这一回的故事内涵,将对科学的进步有着不可思议的促进作用。不仅仅境界如此,一切见闻觉知的本质,都是同体同频,同心同德而显露的。然而,要明了这个本质,必须跳出境界,即是悟空和八戒二人跳到空中的必要性。那怪物因来赴会,不曾带得兵器,空手在云端里,这是指下不了手,不起作用,就相当于兵器没显现。你是那方和尚,到此欺人,破了我的香火,坏了我的名声!这是交代原理,为什么这方和尚能遮止业障的作用呢?我等乃东土大唐圣僧三藏奉钦差西天取经之徒弟。这一句的原意是发菩提心,专心正念。昨因夜寓陈家,闻有邪魔,假号灵感,年年要童男女祭赛,是我等慈悲,拯救生灵,捉你这泼物!看见事实真相,点解破迷开悟之法。比如,现在相信科学的人都认定人死如灯灭,坚信此是自然规律。又看到佛道两家宣扬长生的祖师都死了,以为人生自古谁无死?不理解,被误导,有多么可怕!歪理邪说一旦披上了金甲金盔,将会引发多少追随者的祭祀,害死多少众生!吃了多少男女?一个个算还我,饶你死罪!把因果弄清楚,如何用心,如何果报,时时刻刻不昧因果,就是觉悟。他化一阵狂风,钻入通天河内。相关的所有规律和法则都要一一分明才算捉拿到灵感大王。
行者道:“不消赶他了,这怪想是河中之物。且待明日设法拿他,送我师父过河。”八戒依言,径回庙里,把那猪羊祭醴,连桌面一齐搬到陈家。此时唐长老、沙和尚共陈家兄弟,正在厅中候信,忽见他二人将猪羊等物都丢在天井里。三藏迎来问道:“悟空,祭赛之事何如?”行者将那称名赶怪钻入河中之事,说了一遍,二老十分欢喜,即命打扫厢房,安排床铺,请他师徒就寝不题。
不消赶他了,这怪想是河中之物。通天之理里的障碍,没有必要去攀缘,因为不可得。且待明日设法拿他,送我师父过河。关键是送师父过河,即在境界里念念不离性德。八戒依言,径回庙里,把那猪羊祭醴,连桌面一齐搬到陈家。这里是强调了舍即是得,只有舍才能得。虽然智慧未开,只要守住正念,受用也是凡夫不能比,绝对不会冤枉受苦。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正所谓:“进门来消灾增福慧,往里走吉祥得自在。”
却说那怪得命,回归水内,坐在宫中,默默无言,水中大小眷族问题:“大王每年享祭,回来欢喜,怎么今日烦恼?”那怪道:“常年享毕,还带些余物与汝等受用,今日连我也不曾吃得。造化低,撞着一个对头,几乎伤了性命。”众水族问:“大王,是那个?”那怪道:“是一个东土大唐圣僧的徒弟,往西天拜佛求经者,假变男女,坐在庙里。我被他现出本相,险些儿伤了性命。一向闻得人讲:唐三藏乃十世修行好人,但得吃他一块肉延寿长生。不期他手下有这般徒弟,我被他坏了名声,破了香火,有心要捉唐僧,只怕不得能彀。”
常年享毕,还带些余物与汝等受用,今日连我也不曾吃得。对常常沉迷在境界之中的众生之类而言,将心先是迷在境界上,身也在境界里生死流转。心若不迷,身自安祥。是一个东土大唐圣僧的徒弟,往西天拜佛求经者,假变男女,坐在庙里。一个真正发心要觉悟的人,把一切分别执着都放下了,男女之身从来不放在心上。法身何来男女和生死呢?因此可以从容应对境界。坐在庙里,安然享受生活的利益和功德,发心上是供养众生,同时也获得一切众生的供养。这是真正意义上人们倡导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完美境界。
那水族中,闪上一个斑衣鳜婆,对怪物跬跬拜拜笑道:“大王,要捉唐僧,有何难处!但不知捉住他,可赏我些酒肉?”那怪道:“你若有谋,合同用力,捉了唐僧,与你拜为兄妹,共席享之。”鳜婆拜谢了道:“久知大王有呼风唤雨之神通,搅海翻江之势力,不知可会降雪?”那怪道:“会降。”又道:“既会降雪,不知可会作冷结冰?”那怪道:“更会!”鳜婆鼓掌笑道:“如此极易!极易!”那怪道:“你且将极易之功,讲来我听。”鳜婆道:“今夜有三更天气,大王不必迟疑,趁早作法,起一阵寒风,下一阵大雪,把通天河尽皆冻结。着我等善变化者,变作几个人形,在于路口,背包持伞,担担推车,不住的在冰上行走。那唐僧取经之心甚急,看见如此人行,断然踏冰而渡。大王稳坐河心,待他脚踪响处,迸裂寒冰,连他那徒弟们一齐坠落水中,一鼓可得也!”那怪闻言。满心欢喜道:“甚妙!甚妙!”即出水府,踏长空兴风作雪,结冷凝冻成冰不题。
闪上一个斑衣鳜婆,这个实在是妙不可言。闪,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生灭法;斑衣,指一合相,众生为什么迷惑,不明白一合相的道理,所谓生相无明。鳜婆,鳜,鱼厥,闭塞于相。婆,比喻阴识。对怪物跬跬拜拜,《西游记》在很多文字使用上,确实令人叫绝。跬,是指半步;感应完成相续相,至少包含二个生灭过程。电到磁再到电,不是走了二个半步吗?这是跬跬。拜,是指每一个生灭,都是完全按感应交道的法则来显现,这就是拜拜。读到这些地方,我们还能说古人不懂科学吗?古人不仅懂,而且站的更高,道体种类科学,比科学高了四个层次,这样才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大王,要捉唐僧,有何难处!但不知捉住他,可赏我些酒肉?妖言惑众,这是普遍规律。这一句说得太巧妙了。我们凡夫着在相上,正是这个情况。以为肉身是自己,追求肉体的享受,并且以为这是天地赏赐给自己的福报。那怪道:“你若有谋,合同用力,捉了唐僧,与你拜为兄妹,共席享之。”其实,这二个妖怪本来就是兄妹的关系,这是《西游记》写作的规律之一。看似江湖义气,实质人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感现的宇宙万象。感应为兄,万象为妹。兄者阳也,妹者阴也。阳者,虚中之实也;阴者,实中之虚也。众生迷惑阴阳之本,至今还是此兄妹的盘中餐呢!这个自然变化之像,就是故事中妖怪的呼风唤雨之神通,搅海翻江之势力,何况水、冰、雪之间的变化?着我等善变化者,变作几个人形,在于路口,背包持伞,担担推车,不住的在冰上行走。这就是世间法,世间种种有情无情还是不离这闪斑二法,多少有志之士也被其迷惑真是可惜,所谓江山如此多娇。妖怪和闪斑,只是迷惑的深浅有不同,一是净境,一是浊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破四见四相,必当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如佛家《金刚经》中的开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能从容应对此二魔。那唐僧取经之心甚急,看见如此人行,断然踏冰而渡。人们站在地面上做这做那,自然会以为地面坚固实有,如同唐僧站在冰面之上一样。这样的生活心态人人皆有的,只是无人反省实在何处,虚在哪里。大王稳坐河心,待他脚踪响处,迸裂寒冰,连他那徒弟们一齐坠落水中,一鼓可得也!通天河众生过不得,就是有一个感应大妖坐在河心。待他脚踪响处,若未离四相,即非菩萨用心。在四相上有染着,就等于落水。即出水府,踏长空兴风作雪,结冷凝冻成冰不题。科学已揭示自然界的规律,物质有三种状态,气液固,用改变温度的方法就可以相互转换。温度的实质是分子自由程的变化,分子自由程又是能量的吸收。能量又从哪里生的?科学发现物质能量是守衡的。在佛教界的密宗里也有这种功能,比如,密宗的拙火定功能和雪山法就能通过精神作用而且是瞬间改变水的形态。因此,这里描述的灵感大王能兴风作雪,结冷凝冻成冰,并不是神话,而是确实存在的灵感功能。仅从科学的角度讲,四季是什么来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和角度决定的。太阳与地球的角度又是什么决定的?还不是众生共业决定的?因此从普遍意义上看,四季确实是灵感的结果。
却说唐长老师徒四人歇在陈家,将近天晓,师徒们衾寒枕冷。八戒咳歌打战睡不得,叫道:“师兄,冷啊!”行者道:“你这呆子,忒不长俊!出家人寒暑不侵,怎么怕冷?”三藏道:“徒弟,果然冷。你看,就是那:
重衾无暖气,袖手似揣冰。此时败叶垂霜蕊,苍松挂冻铃。地裂因寒甚,池平为水凝。渔舟不见叟,山寺怎逢僧?樵子愁柴少,王孙喜炭增。征人须似铁,诗客笔如菱。皮袄犹嫌薄,貂裘尚恨轻。蒲团僵老衲,纸帐旅魂惊。绣被重裀褥,浑身战抖铃。”
出家人寒暑不侵,怎么怕冷?这一句理义较深,修行人修德有成时,比如拙火功能。徒弟,果然冷。这句话由三藏说出,肯定了境界里确实存在冷和热的事实。从文学的角度讲,要把天河冻透实,必须有足够的寒冷。从修行的角度上看理义,则是众生无始劫固化的阿赖耶识种子起现行。《华严经》开示:“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关于这些物质上的变化,前面回都有介绍,最简明的方法是通过天上人间的差别来观察。上升到忉利天以上,就没有了固定的日月和地球,用科学的观念来解释,万有引力场变化了。引力场为什么会变化?共业不同了,生天的共业是慈悲喜舍四门功课。可见,要风调雨顺,教育就解决问题了,不需要科技来补救,而且根本不存在二次污染。果然冷,是指世间相常住。正是因为确有相的存在,若要不着相,才会成为难题。如果没有相,哪里还会有着相的过失?相的本质又是非相,所以可以不着相。
重衾无暖气,袖手似揣冰。既然是识业的问题,就不是物质条件可以转化的。现实中也确实发现有这样的病人,在夏天里穿棉衣还觉得冷的。此时败叶垂霜蕊,苍松挂冻铃。天上没有日月,因此也没有四季。科学家不相信有天界,但是相信有维层,也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愿意读佛经来了解天界的力学原理,对物质的存在形式的理解固执为自然现象。《西游记》虽然也描述自然现象,但是没有科学概念的逻辑,书里以理趣为线路。说事必须引理,中华传统是最理性的文化。败叶,败,贝攴;葉,艹世木,即境界里出现什么,都是由阿赖耶识的种子决定的。霜蕊,活泼的道趣如何凝结为相的?是三心共同作用完成的。苍松,艹仓木公,这里强调了种子库里的共业。冻铃,冰东金令,这用现在的电脑程序来理解非常方便,阿赖耶识里的种子通过指令被调用。地裂因寒甚,池平为。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但是水很特别,四度时体积最小。所以严寒的时候,水管会被冻的胀裂。这些科学发现,似乎也能解释这句话。然而,《西游记》是开智慧的文化,这样解释就太肤浅了。其实,这一句内涵非常深,不了解科学的人不容易体会。科学的问题就在于固化概念,前面讨论过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问题,一旦形成了概念,很少人会关心结论是怎么来的,是从光压现象和光衍射现象固化为波粒二象性。在科学应用学科里更是如此,比如在流体力学里,把流体固化出一个质点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回避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这就让科学在实质上站不住脚。虽然实验是真做了,但是得到的全是抽象概念,所以说科学是意识形态。科学的基础,确是地裂的,为什么是裂的呢?因为不实的概念固化所致。寒,就是固化的聚会,固化不实,因此基础分裂。池平,池,氵也,现在科学界讨论问题似乎是观点一致的,因为首先对科学的概念进行统一,然后再在概念上建立逻辑,因此科学只有发现了重大问题,才会修正概念,否则只讨论逻辑。概念是水凝,池平是逻辑,逻辑因为概念才变为合理的。就像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天下多少人被概念忽悠了?很少人会关心人是不是真的会死干净。渔舟不见叟,山寺怎逢僧。这一句是说主人翁的问题,我们面对的境界中,谁是无位真人?渔舟上面有老翁,着相要有一个着相的使者才对。叟,灾又,即本性里并没有一个灾难的本因。山寺,说法的地方。既然没有灾难的本因,又哪里真正有一个实法来表达这个相呢?僧,是清净义的表达者。樵子愁柴少,王孙喜炭增。如果在修行中失去了般若这个主人翁,修德再多也无济于事,修行再猛也不能明心见性。樵子,指善于砍伐的人,比喻消业的修行人。王孙,喜欢增福报的人。炭增,无明惑业增长。征人须似铁,诗客笔如菱。修行的人若是用意识心则没有真实智慧,只是俗谛的短见,因为智慧只能从清净心中流现出来,而偏执的修行人用的心还是凝结在偏执之中。看上去似乎能潇洒应对生活中的事物,但还是不能称作般若之智慧。须,比喻表面的思维逻辑。似铁,好像是坚实的。笔,象征表达出来对境界的理解。如菱,好像是美妙的。皮袄犹嫌薄,貂裘尚恨轻。用动物的毛皮来比喻肤浅的见解,就像科学解释自然现象一样,都是建立在表面观感之上的。虽然把粒子剖析了很多,但是总离不开波粒二象的束缚。依这样的见解,无法打破阿赖耶识的束缚。蒲团僵老衲,纸帐旅魂惊。有一个固定的观点和立场,就会让见解僵化;如果在境界里住相,就会失去境界的灵魂。绣被重裀褥,浑身战抖铃。灵性被意识重重包裹,好象生活的都是理所应当的,但是生老病死的指令一个没有少。自以为很合理,这样的见解和认识方法是人类的解决方案吗?就像那些不相信因果的人,杀众生,食众生肉的时候,认为没有因果报应,可以因果报应来了,该怎么还,还是要怎么还的。重裀褥,对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概念化的包裹。浑身,无处藏身,身就是报得的。
师徒们都睡不得,爬起来穿了衣服,开门看处,呀!外面白茫茫的,原来下雪哩!行者道:“怪道你们害冷哩,却是这般大雪!”四人眼同观看,好雪!但见那:
彤云密布,惨雾重浸。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那里得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更不见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但只是几家村舍如银砌,万里江山似玉团。
好雪!柳絮漫桥,梨花盖舍。柳絮漫桥,桥边渔叟挂蓑衣;梨花盖舍,舍下野翁煨榾柮。客子难沽酒,苍头苦觅梅。洒洒潇潇裁蝶翘,飘飘荡荡剪鹅衣。团团滚滚随风势,叠叠层层道路迷。阵阵寒威穿小幕,飕飕冷气透幽帏。丰年祥瑞从天降,堪贺人间好事宜。
那场雪,纷纷洒洒,果如剪玉飞绵。
外面白茫茫的,原来下雪哩!字的形式表达不同的内涵。雪,代表自相,简言之,世间有诸相,是因为性德里面有相的因素。白茫茫的,相的因素无处不在。原来下雪哩!既然无处不在,那就会有随缘显现的功德。宇宙人生的真相与显示器的原理完全相同,遍一切处的功德是同一的,随缘都可以显现。我们感觉物质的移动,只是缘的变化传递的过程。就像水波缘向四周一样,缘决定了隐和现。科学所说的力,就是作用,作用的本质就是缘分。佛家用一个缘字,把一切万法的本质说尽了。四人眼同观看,好雪!相的出现这四个因素一起起作用。首先是性德里有,另外还要能现,现什么样子,要依识业种子,种子随心所去缘。好雪!妙哉!色声香味触,都是一个道理。宇宙人生是如此的美妙!仔细品味,且看下文。
彤云密布,惨雾重浸。彤,丹彡,作用缘于本性。雲,雨二厶,水气之阴阳回转。密布,周遍于一切处。彤云密布,即相的隐显生灭于一切处。惨,心參,这个字妙绝。三个厶,和彡,都出现在这个字里面。心在相外,则有心意识三个回转,同时起作用。这个作用就是雾的出现。雾,天气下,地不应,曰雾。三个识回转让事相变成了不明,所谓雾蒙蒙。重浸,相互熏习。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虽然色相的因素遍布,但是在背德的识业作用下,天理变了。识业的相互熏习,事相成了。朔风,逆性德的妄动。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六出花,非常巧妙,雪花的六瓣代表六根门头的显现作用,既然是根上显现的,哪一个不是体性?飞琼,指生灭过程,都是体的隐显。千林,功德林,大千世界的众生林,哪个又不是含玉即体的呢?须臾积粉,顷刻成盐。意识转变境界,只是刹那间的事。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清净妙音失去了清净的本色,高明的见地与情见在形象上相差无几。“看水还是水,看山还是山。”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平添,这一句非常精妙!不觉本无,本觉本有。本觉上平添了一个不觉,一心就变成了相对,相对而有大千,觉性就成了千江水。吴楚,一体变相对,立界限。有了界限,一就变成了多。东南,东代表生,南代表慧。识就把智慧给覆盖了。梅,木母,相的本色。智慧覆盖后,真相就隐了。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虽然心意识三个角色覆盖了智慧,但是得到的战利品只是此诸相而已。这种成就是不是很悲哀呢?那里得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更不见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哪里还有亲证的美妙呢?东郭履,无底鞋,比喻与事物不隔层,不分自他。袁安卧,不扫雪,守本分,比喻对境无心。孙康映读,借雪光读书,比喻依光明长智慧。子猷舟,随缘安然,来去自如。王恭币,比喻专注于清高,不被世俗所染。苏武餐毡,比喻忠心耿耿。故事通过六个方面,与六瓣雪花对应评说品德的可贵。若被大雪生相而困惑,则本性里优秀的品质就全失去了。但只是几家村舍如银砌,万里江山似玉团。虽然没有把习气断尽,但还是见了几分实相。佛家称实报庄严土,这一土都是体性之相,虽然还有生灭,但是生灭都显实,所以称为似玉团。
好雪!既然显实,必定是好雪!柳絮漫桥,梨花盖舍。为什么说显实呢?又如何显实呢?柳,木卯,业上的阴阳平衡;絮,如糸,一合相是由极细微的因素构成的。柳絮,一切相皆是由极细微的相分隐显而呈现的。漫桥,此岸和彼岸都是如此。梨,业上的利益。业,有三种根本业障,见思、尘沙、无明。这三种业有了以后,必定就有顺逆两种作用,顺者为利,逆者为害。花,心行育化,通俗一点就是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盖舍,以此为所住。柳絮漫桥,桥边渔叟挂蓑衣;蓑衣,隔雨水的;渔叟,打渔的,即感受相续相的老翁。虽然到处都有相,但是觉知相者却不被相染,就像影像不会染污银幕。梨花盖舍,舍下野翁煨榾柮。在惑业里建立的使者,只能是一个野翁,犹如煨树根做菜汤,不能成珍馐。这一句来自于《首楞严经》,经上用煮砂作饭来比喻。注意,这里有很深的内涵。一切种智是普度众生的智慧,了知一切众生的解脱道。客子难沽酒,苍头苦觅梅。既然是野翁,得不到一个真实的结果。这一句是《首楞严经》经中的“因地不真,果遭迂曲。”用有为的心,不可能证得无为的道。洒洒潇潇裁蝶翘,飘飘荡荡剪鹅衣。洒洒潇潇,氵西氵艹肃,总在心现之道,一切所显,必是能显之德。裁,修饰,让什么显现。蝶,虫世木,生灭识。翘,羽垚兀,残存种子起业行。飘飘荡荡,西示风艹氵昜,性德上所显的是生灭心识之道。剪,修饰,选择什么显现。鹅,我鸟,我见也。衣,表现形式。团团滚滚随风势,迭迭层层道路迷。团团滚滚,合相转动,科学发现有自转和公转。随风势,随顺识业的牵引。传统文化里的观天术与现在的天文学有本质上的不同,观天术是观人心,天文学是观物相。叠叠层层,又又又安置,尸曾,残留信息重重叠叠。道路迷,把这样道称为道岂非迷也?所以说科学一方面解迷求悟,另一方面又执迷不悟。阵阵寒威穿小幕,飕飕冷气透幽帏。阵阵,战场,生活处处是战场,各种迷惑不时地逼迫心灵。寒威,一合相的作用威力很大。穿,处处有邪业的牵动。小幕,细微的感觉。飕飕,风叟,识业固习。冷气,着相的指令,习气不断。透,显现透露。幽帏,丝山巾韦,一丝一毫的业障都会让理事相违,在境界难见真相。所以,世界上才有许许多多的文化现象,宗教问题,等等。众生心中有幽帏,因此见解千差万别。丰年祥瑞从天降,堪贺人间好事宜。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了,把一切相的本质观破了,众生解脱的时机就到了。那场雪,纷纷洒洒,果如剪玉飞绵。“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一切相皆是吉相。
师徒们叹玩多时,只见陈家老者,着两个僮仆,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须臾又送滚茶乳饼,又抬出炭火,俱到厢房,师徒们叙坐。长老问道:“老施主,贵处时令,不知可分春夏秋冬?”陈老笑道:“此间虽是僻地,但只风俗人物与上国不同,至于诸凡谷苗牲畜,都是同天共日,岂有不分四时之理?”三藏道:“既分四时,怎么如今就有这般大雪,这般寒冷?”陈老道:“此时虽是七月,昨日已交白露,就是八月节了。我这里常年八月间就有霜雪。”三藏道:“甚比我东土不同,我那里交冬节方有之。”
师徒们叹玩多时,修行到这个阶段的菩萨都是游戏神通,感叹欣赏,真正高超的艺术生活。只见陈家老者,着两个僮仆,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这里是描写智慧德能,禅家所谓“死灰里蹦出热豆子”。僮仆,比喻与前面的叹玩多时呼应,麒麟文化所谓“久坐必有禅”。道路,就是普度众生的智慧力。两个,比喻理事体用都进一步开化显示真实之利。热汤洗面,活泼自在。须臾又送滚茶乳饼,又抬出炭火,滚茶,活泼的禅悦。乳饼,养生;炭火,益智。此间虽是僻地,但只风俗人物与上国不同,至于诸凡谷苗牲畜,都是同天共日,岂有不分四时之理?这里的特殊性讲解得非常生动。同天共日,岂有不分四时,指还是在生灭法之中。我这里常年八月间就有霜雪。这里是与白露呼应。
正话间,又见僮仆来安桌子,请吃粥。三藏心焦垂泪,陈老道:“老爷放心,莫见雪深忧虑。我舍下颇有几石粮食,供养得老爷们半生。”三藏道:“老施主不知贫僧之苦。我当年蒙圣恩赐了旨意,摆大驾亲送出关,唐王御手擎杯奉饯,问道几时可回?贫僧不知有山川之险,顺口回奏,只消三年,可取经回国。自别后,今已七八个年头,还未见佛面,恐违了钦限,又怕的是妖魔凶狠,所以焦虑。今日有缘得寓潭府,昨夜愚徒们略施小惠报答,实指望求一船只渡河。不期天降大雪,道路迷漫,不知几时才得功成回故土也!”陈老道:“老爷放心,正是多的日子过了,那里在这几日?且待天晴,化了冰,老拙倾家费产,必处置送老爷过河。”
正话间,又见僮仆来安桌子,请吃粥。这一句有内涵。粥字有内涵,与弼马温的弼字呼应,米,在《西游记》里代表性德的利益。粥罢之后,雪比早间又大,须臾平地有二尺来深。智慧越广大,境界越深广。自别后,今已七八个年头,还未见佛面,恐违了钦限,又怕的是妖魔凶狠,所以焦虑。这里是引出踏冰的缘由,见佛不是走多少路的问题,而是能即相离相的功夫。
只见一僮又请进早斋。到厅上吃毕,叙不多时,又午斋相继而进。三藏见品物丰盛,再四不安道:“既蒙见留,只可以家常相待。”陈老道:“老爷,感蒙替祭救命之恩,虽逐日设筵奉款,也难酬难谢。”
三藏见品物丰盛,修行在智慧开发之后的喜悦很多,所谓法喜充满。
此后大雪方住,就有人行走。陈老见三藏不快,又打扫花园,大盆架火,请去雪洞里闲耍散闷。八戒笑道:“那老儿忒没算计!春二三月好赏花园,这等大雪又冷,赏玩何物!”行者道:“呆子不知事!雪景自然幽静,一则游赏,二来与师父宽怀。”陈老道:“正是,正是。”遂此邀请到园,但见:
景值三秋,风光如腊。苍松结玉蕊,衰柳挂银花。阶下玉苔堆粉屑,窗前翠竹吐琼芽。巧石山头,养鱼池内。巧石山头,削削尖峰排玉笋;养鱼池内,清清活水作冰盘。临岸芙蓉娇色浅,傍崖木槿嫩枝垂。秋海棠,全然压倒;腊梅树,聊发新枝。牡丹亭、海榴亭、丹桂亭,亭亭尽鹅毛堆积;放怀处、款客处、遣兴处,处处皆蝶翅铺漫。两篱黄菊玉绡金,几树丹枫红间白。无数闲庭冷难到,且观雪洞冷如冰。那里边放一个兽面象足铜火盆,热烘烘炭火才生;那上下有几张虎皮搭苫漆交椅,软温温纸窗铺设。
此后大雪方住,就有人行走。这是灵感大王的计谋,实质上是修行的无明习气。就像我们所见的宇宙万象,皆是过去心的残留影像,把这个当客观存在,或者真实规律,那就成了世间法,永远走不出六道轮回的悲剧。陈老见三藏不快,又打扫花园,大盆架火,请去雪洞里闲耍散闷。三藏哪里有不快?这里是暗喻性德有自净的功能。菩提大道贵在发心,真心发出来了,一切都在自净中完成。扫花园,大盆架火,是本能的显现。境界越来越清净,智慧之火越来越深广。如《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光明遍照第十二:“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遍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花园,就是极乐世界的莲花,功德越圆满,莲花越大,光明越大。那老儿忒没算计!春二三月好赏花园,这等大雪又冷,赏玩何物!对凡夫境界而言,这段是正确的,这是对读者的设问,为了引出后面的精彩。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不同,虽然不离开我们这个世界的文字来形容,但是要明白,那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事,因此千万不可以执着文字,依文解义就犯错误。修行内证的境界,是言语无法描述的,所谓教外别传,展开来的提纲是《华严经》,细说不能尽,因境界无穷尽。修行界称为自家风光,或者本地风光。功夫越高,风光越殊胜。本回故事是要过通天河,过河是修慧,慧是观慧,自然是一种赏玩,只是与世人有不同,是转识成智的过程。雪景自然幽静,一则游赏,二来与师父宽怀。慧离不开定,冰雪可以比喻禅定,禅定有层次上的差别的,四禅八定所见的境界各个不同。这里师徒们所证的是首楞严大定,是如来性定。性德的殊胜就是游赏和宽怀。我们这个世界游赏非常有限,富贵人家即便是遨游太空,所能赏玩的也是非常有限的。首先是交通工具的限制,根本是自身肉体的限制,一日三餐,大小便等等,都对赏玩有影响。宽怀更要看修养了,富而不乐,玩而不悦,是常有的事。更何况,修行人的宽怀是指普度众生的能力。如前面所引用的无量寿经,光明越大,帮助的众生就越多,这才是真正的宽怀。凡夫自私自利的念头下,心量越来越小,哪能体会到宽怀的怡悦之心境?
景值三秋,风光如腊。三秋,比喻为般若德,解脱德和法身德的收获季节。如腊,证法身后所对应的境界,凝然常住,不受熏变。苍松结玉蕊,衰柳挂银花。业力种子与道义相感应,真俗不二。共业感生的是体性里本具的。苍,阿赖耶识种子;松,共业。玉,性德;蕊,随心应量。衰,众生意,柳,阴阳平衡而显现的境界。银花,性相显现。阶下玉苔堆粉屑,窗前翠竹吐琼芽。阶下、窗前,是当下所证的境界和智慧,玉苔,是法身德;堆粉屑,是诸相非相。翠竹,清净理义。吐琼芽,一切种智。巧石山头,养鱼池内。石,是众生阿赖耶识的执着对应的境界,巧石,比喻与众生的执着于阿赖耶识不同,觉悟之后,依众生的阿赖耶识来度化众生。山头,普度众生的功德山。养鱼,觉悟之后不是无相,而是无不相。池内,不论什么相都是本分相,凝然相,解脱相。巧石山头,削削尖峰排玉笋;不分别心,虽然阿赖耶识的境界相没有断尽,但是这些影像也会化作光明的道义。排玉笋,就是《阿弥陀经》里的:“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养鱼池内,清清活水作冰盘。“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瓈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瓈、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临岸芙蓉娇色浅,傍崖木槿嫩枝垂。“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秋海棠,全然压倒;腊梅树,聊发新枝。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秋,凝练;海,智慧大海;棠,赏字的变异,贝变木,代表五须弥。全然压倒,全部依智不依识。腊,凝然。梅,常,般若与阿赖耶识同体;聊发新枝,转识成智。牡丹亭、海榴亭、丹桂亭,亭亭尽鹅毛堆积;证法身后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是众生种,用三个亭来比喻众生种类。一切种智能加持一切众生成就,从哪里成就?就是把众生的过失机缘都明了了。牡丹,丹,是道体,性德。牡,牛土,比喻执着于境,见思惑。海榴,海,代表智慧;榴,残留信息,比喻尘沙惑。丹桂,桂,土上安土,代表生相无明惑。亭亭尽鹅毛堆积,众生的问题全是知见的错误,因此教育能解决一切问题。因此,天下第一要务,非圣贤教育莫属。放怀处、款客处、遣兴处,处处皆蝶翅铺漫。与前句对应,描述三种惑业的感应效果。心意识对应的境界里各种生灭相续不已。两篱黄菊玉绡金,几树丹枫红间白。两篱,真俗二谛;黄菊,境界里由心显现的性德;玉绡金,德随性。几树,十法界;丹枫,体和用;红间白,有为感得无为。无数闲庭冷难到,且观雪洞冷如冰。无数闲庭,本觉里的清净功德。冷难到,妄想污染不了。且观雪洞,诸相的实质;冷如冰,皆由识变。那里边放一个兽面象足铜火盆,热烘烘炭火才生;那里边,当处;兽面,指幻想之境界相;象足,比喻普贤菩萨的中道正定,性定;铜,与道同体;火盆,般若与阿赖耶识同用。热烘烘,活活泼泼,火才生,智慧之火刚刚显明。那上下有几张虎皮搭苫漆交椅,软温温纸窗铺设。那上下,当处;有几张虎皮,妄想习气所现的景象;搭苫,投影。漆,染污;交椅,真妄不二。软温温,极乐世界的大地柔软温暖。纸窗铺设,境界就像一张纸一样,能透出几分智慧。所以祖师大德开示,无明习气不碍事。
四壁上挂几轴名公古画,却是那:
七贤过关,寒江独钓,迭嶂层峦团雪景;苏武餐毡,折梅逢使,琼林玉树写寒文。说不尽那家近水亭鱼易买,雪迷山径酒难沽。真个可堪容膝处,算来何用访蓬壶?
四壁上挂几轴名公古画,代表过去的公案,比喻十方诸佛都是从这个境界而得开悟成佛的。
七贤过关,寒江独钓,迭嶂层峦团雪景;七贤,七,在佛家文化里有特殊的意味。第七位都是成就位,小乘破见思第七位是阿罗汉果,出离六道轮回。大乘菩萨第七位是阿微越致菩萨,证得三种不退。七贤就是过关的趣味。寒江独钓,比喻依清净法身,独尊性德。迭嶂层峦团雪景;七贤寒江的功课就是一个:即相离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苏武餐毡,折梅逢使,琼林玉树写寒文。描写离相之难,三点要义。苏武餐毡,要能忍,如佛所说,“一切法得成于忍。”折梅逢使,要会转念,把无始劫来的造业的观念在境界中舍掉。琼林玉树,自性功德林;写寒文,守住清净,成就寂光。说不尽那家近水亭鱼易买,雪迷山径酒难沽。说不尽,修行过程境界的变化是说不能尽的。那家,般若。近水亭,真实智慧。鱼,代表境界相。鱼易买,心境交融。雪迷山径,境定智生无有定法可说;酒难沽,酒,氵酉,比喻法喜,法喜广大,很难以世俗喜乐来进行估量。如《观无量寿经》中云:“佛告
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
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珍珠网,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
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珍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这些境界都是佛菩萨的本地风光,世俗之人难思难量。真个可堪容膝处,算来何用访蓬壶?如此美妙的境界只在狭小之地就可以尽享,何须再去参访蓬莱仙境?内证胜外寻。
众人观玩良久,就于雪洞里坐下,对邻叟道取经之事,又捧香茶饮毕。陈老问:“列位老爷,可饮酒么?”三藏道:“贫僧不饮,小徒略饮几杯素酒。”陈老大喜,即命:“取素果品,炖暖酒,与列位汤寒。”那僮仆即抬桌围炉,与两个邻叟各饮了几杯,收了家火。
就于雪洞里坐下,对邻叟道取经之事,表示在境界里不忘失菩提心。陈老问:“列位老爷,可饮酒么?”三藏道:“贫僧不饮,小徒略饮几杯素酒。”这是一句禅机,陶醉在境界中吗?非也,对境无心才是真。陈老大喜,对境无心是澄清妙行,因此大喜。
不觉天色将晚,又仍请到厅上晚斋,只听得街上行人都说:“好冷天啊!把通天河冻住了!”三藏闻言道:“悟空,冻住河,我们怎生是好?”陈老道:“乍寒乍冷,想是近河边浅水处冻结。”那行人道:“把八百里都冻的似镜面一般,路口上有人走哩!”三藏听说有人走,就要去看。陈老道:“老爷莫忙,今日晚了,明日去看。”遂此别却邻叟,又晚斋毕,依然歇在厢房。
把八百里都冻的似镜面一般,路口上有人走哩!未达理者,只能在冰面上行走了,生灭相显。今日晚了,明日去看。宇宙人生真相不可在黑暗中摸索,只应当在明了处会通。
及次日天晓,八戒起来道:“师兄,今夜更冷,想必河冻住也。”三藏迎着门,朝天礼拜道:“众位护教大神,弟子一向西来,虔心拜佛,苦历山川,更无一声报怨。今至于此,感得皇天祐助,结冻河水,弟子空心权谢,待得经回,奏上唐皇,竭诚酬答。”礼拜毕,遂教悟净背马,趁冰过河。陈老又道:“莫忙,待几日雪融冰解,老拙这里办船相送。”沙僧道:“就行也不是话,再住也不是话,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眼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陈老道:“言之有理。”教:“小的们,快去背我们六匹马来!且莫背唐僧老爷马。”
虔心拜佛,苦历山川,更无一声报怨。今至于此,感得皇天祐助,结冻河水。注意,这一句由三藏说出,三藏是感恩一切的,比喻随缘。待几日雪融冰解,老拙这里办船相送。过河的真功夫是雪融冰解,即性相不二。小的们,快去背我们六匹马来!且莫背唐僧老爷马。陈老兄弟代表澄清。六匹马,澄清六根之用,与前面的六瓣雪花相呼应。且莫背唐僧老爷马,意马不能用。
就有六个小价跟随,一行人径往河边来看,真个是:
雪积如山耸,云收破晓晴。寒凝楚塞千峰瘦,冰结江湖一片平。朔风凛凛,滑冻棱棱。池鱼偎密藻,野鸟恋枯槎。塞外征夫俱坠指,江头梢子乱敲牙。裂蛇腹,断鸟足,果然冰山千百尺。万壑冷浮银,一川寒浸玉。东方自信出僵蚕,北地果然有鼠窟。王祥卧,光武渡,一夜溪桥连底固。曲沼结棱层,深渊重迭沍。通天阔水更无波,皎洁冰漫如陆路。
就有六个小价跟随,一行人径往河边来看,用清净六根来观察,了解境界里的事实真相。
雪积如山耸,云收破晓晴。一相因缘合诸相,回转收尽破无明。寒凝楚塞千峰瘦,冰结江湖一片平。缘合成境无始来,诸相非相境界平。朔风凛凛,滑冻棱棱。习气现行,境界婉然。池鱼偎密藻,野鸟恋枯槎。诸相因缘趣,妄想生众相。塞外征夫俱坠指,江头梢子乱敲牙。心外求道皆北辙,自净其意破邪宗。裂蛇腹,断鸟足,果然冰山千百尺。破相续,断知见,业缘果德都呈现。蛇腹,动而生妄;鸟足知见立知;冰山,比喻识业种子;千百尺,大千原是百法。万壑冷浮银,一川寒浸玉。一切皆如如,因缘起诸相。境界不离道德,规律出自道体。这里是说境界里的万象都是道德的一种变相图。东方自信出僵蚕,北地果然有鼠窟。这句最妙!东方,是起心,自信若依错觉,最终必被僵缠在境界里;北地是果地,鼠窟喻无大心量,求道悟道,再造人生,若只是为了自己的安乐,最多是建造一个鼠窟而已。僵蚕和鼠窟都是白色的,看似雪景一般,仿佛是清净的修行一样。王祥卧,光武渡,一夜溪桥连底固。王祥卧,是为求鲤(理);光武渡,是为兴汉(德);溪桥,时空之桥,凡圣之隔;一时通达诸境,看破时空障碍,得理兴境。曲沼结棱层,深渊重迭沍。弯曲不流,深渊不测。比喻深奥变浅薄,弯曲成直达。通天阔水更无波,皎洁冰漫如陆路。若得如如之心,天下再无众生。十方三世一切佛,无非般若波罗密。
三藏与一行人到了河边,勒马观看,真个那路口上有人行走。三藏问道:“施主,那些人上冰往那里去?”陈老道:“河那边乃西梁女国,这起人都是做买卖的。我这边百钱之物,到那边可值万钱;那边百钱之物,到这边亦可值万钱。利重本轻,所以人不顾生死而去。常年家有五七人一船,或十数人一船,飘洋而过。见如今河道冻住,故舍命而步行也。”三藏道:“世间事惟名利最重。似他为利的,舍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为名,与他能差几何!”教:“悟空,快回施主家,收拾行囊,叩背马匹,趁此层冰,早奔西方去也。”行者笑吟吟答应。
河那边乃西梁女国,这起人都是做买卖的。众生都是在见与相,即阴阳交生而显现的。利重本轻,所以人不顾生死而去。利重本轻,这一句非常有意思,一即一切,一生一切生。不顾生死,感应交道,本无生死,皆是生灭显义。见如今河道冻住,故舍命而步行也。若论定法,则法法相因,法法有果。比如电磁感应,停不下来。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为名,与他能差几何!这一句精彩!佛教住世间,如同梦中佛事,水月道场。只是立个名,提醒众生而已。佛法生灭也是前赴后继的。
沙僧道:“师父啊,常言道:‘千日吃了千升米’。今已托赖陈府上,且再住几日,待天晴化冻,办船而过,忙中恐有错也。”三藏道:“悟净,怎么这等愚见!若是正二月,一日暖似一日,可以待得冻解。此时乃八月,一日冷似一日,如何可便望解冻!却不又误了半载行程?”
常言道:“千日吃了千升米,千日斫柴一日烧。”相当于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沙僧代表解行,提醒唐僧多住在陈家澄清此心,等待机缘成熟,坐船过河,即如功到自然成。若是正二月,一日暖似一日,可以待得冻解。若是开春之时,一日一日变暖。此时乃八月,一日冷似一日,如何可便望解冻!却不又误了半载行程?这一句精彩。很多人把佛家文化理解空,是非常错误的。正是佛法越修越实,法越观越真。
八戒跳下马来:“你们且休讲闲口,等老猪试看有多少厚薄。”行者道:“呆子,前夜试水,能去抛石,如今冰冻重漫,怎生试得?”八戒道:“师兄不知,等我举钉钯筑他一下。假若筑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筑不动,便是冰厚,如何不行?”三藏道:“正是,说得有理。”那呆子撩衣拽步,走上河边,双手举钯,尽力一筑,只听扑的一声,筑了九个白迹,手也振得生疼。呆子笑道:“去得!去得!连底都锢住了。”
双手举钯,尽力一筑,只听扑的一声,筑了九个白迹,这一句非常巧妙。心所试心所,如何能破?李广一箭穿入顽石,必定是在把石头当成老虎的前提下完成。同理,我们认为这个宇宙是实,就成了我们的牢笼。佛家称此为单位世界,一个大千世界之量,都是建立在心所建立的识业种子的基础之上的。九个,尽心所之所能。
三藏闻言,十分欢喜,与众同回陈家,只教收拾走路。那两个老者苦留不住,只得安排些干粮烘炒,做些烧饼馍馍相送。一家子磕头礼拜,又捧出一盘子散碎金银,跪在面前道:“多蒙老爷活子之恩,聊表途中一饭之敬。”三藏摆手摇头,只是不受道:“贫僧出家人,财帛何用?就途中也不敢取出。只是以化斋度日为正事,收了干粮足矣。”二老又再三央求,行者用指尖儿捻了一小块,约有四五钱重,递与唐僧道:“师父,也只当些衬钱,莫教空负二老之意。”
贫僧出家人,财帛何用?就途中也不敢取出。是因为当年释迦牟尼佛给弟子们立了金钱戒,僧人之手不允许沾钱。师父,也只当些衬钱,莫教空负二老之意。这是指给众生积福和结法缘。
遂此相向而别,径至河边冰上,那马蹄滑了一滑,险些儿把三藏跌下马来。沙僧道:“师父,难行!”八戒道:“且住!问陈老官讨个稻草来我用。”行者道:“要稻草何用?”八戒道:“你那里得知,要稻草包着马蹄方才不滑,免教跌下师父来也。”陈老在岸上听言,急命人家中取一束稻草,却请唐僧上岸下马。八戒将草包裹马足,然后踏冰而行。
那马蹄滑了一滑,险些儿把三藏跌下马来。清净六根之上,哪里有清净相呢?因此只是滑行而已。稻草,必须方便之心而行。就像清净心中绝无一相为实,但不妨借此一相而行方便。净土法门的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是这种方法,指方立向。
别陈老离河边,行有三四里远近,八戒把九环锡杖递与唐僧道:“师父,你横此在马上。”行者道:“这呆子奸诈!锡杖原是你挑的,如何又叫师父拿着?”八戒道:“你不曾走过冰凌,不晓得。凡是冰冻之上,必有凌眼,倘或躧着凌眼,脱将下去,若没横担之物,骨都的落水,就如一个大锅盖盖住,如何钻得上来!须是如此架住方可。”行者暗笑道:“这呆子倒是个积年走冰的!”果然都依了他。长老横担着锡杖,行者横担着铁棒,沙僧横担着降妖宝杖,八戒肩挑着行李,腰横着钉钯,师徒们放心前进。这一直行到天晚,吃了些干粮,却又不敢久停,对着星月光华,观的冰冻上亮灼灼、白茫茫,只情奔走,果然是马不停蹄,师徒们莫能合眼,走了一夜。天明又吃些干粮,望西又进。
长老横担着锡杖,行者横担着铁棒,沙僧横担着降妖宝杖,八戒肩挑着行李,明心见性是横出法界。对着星月光华,观的冰冻上亮灼灼、白茫茫,只情奔走,依性光,不依诸相。
正行时,只听得冰底下扑喇喇一声响喨,险些儿唬倒了白马。三藏大惊道:“徒弟呀!怎么这般响喨?”八戒道:“这河忒也冻得结实,地凌响了,或者这半中间连底通锢住了也。”三藏闻言,又惊又喜,策马前进,趱行不题。
只听得冰底下扑喇喇一声响喨,险些儿唬倒了白马。修行有趣味,开悟都是这样开的。禅门大德都有过类似的开示,在境界里的,一声响亮,或者如释迦牟尼佛观星光,等等。当然,这个故事写成是魔来干扰,修行上则是机缘成熟,转识成智。把识因描写清楚,把智慧演义明了,这是《西游记》独特的魅力。
却说那妖邪自从回归水府,引众精在于冰下。等候多时,只听得马蹄响处,他在底下弄个神通,滑喇的迸开冰冻,慌得孙大圣跳上空中,早把那白马落于水内,三人尽皆脱下。
那妖邪自从回归水府,引众精在于冰下。诸相背后的识业事实真相。他在底下弄个神通,滑喇的迸开冰冻,有相就有识,有识就有相续。早把那白马落于水内,三人尽皆脱下。识业就是意业,由心所和意识牵头,转变了自性功德利益,都下水了,成就了世间道。
那妖邪将三藏捉住,引群精径回水府,厉声高叫:“鳜妹何在?”老鳜婆迎门施礼道:“大王,不敢不敢!”妖邪道:“贤妹何出此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原说听从汝计,捉了唐僧,与你拜为兄妹。今日果成妙计,捉了唐僧,就好昧了前言?”教:“小的们,抬过案桌,磨快刀来,把这和尚剖腹剜心,剥皮剐肉,一壁厢响动乐器,与贤妹共而食之,延寿长生也。”鳜婆道:“大王,且休吃他,恐他徒弟们寻来吵闹。且宁耐两日,让那厮不来寻,然后剖开,请大王上坐,众眷族环列,吹弹歌舞,奉上大王,从容自在享用,却不好也?”那怪依言,把唐僧藏于宫后,使一个六尺长的石匣,盖在中间不题。
鳜妹何在?入了识业相续,感应与识业互为体用,感应是体感,体是识业之体。把唐僧藏于宫后,使一个六尺长的石匣,盖在中间不题。佛在经中常常开示,如果有人发心去救自己的本性,那就必然有一天会成佛。这一段故事就是这个说法,不去救,自性相当于被妖怪吃了。若去救,自性要在六根门头去体会。在石匣中间,就是指六根门头的中观正道里。
却说八戒、沙僧在水里捞着行囊,放在白马身上驮了,分开水路,涌浪翻波,负水而出。只见行者在半空中看见,问道:“师父何在?”八戒道:“师父姓陈,名到底了,如今没处找寻,且上岸再作区处。”原来八戒本是天蓬元帅临凡,他当年掌管天河八万水兵大众;沙和尚是流沙河内出身;白马本是西海龙孙:故此能知水性。大圣在空中指引,须臾回转东崖,晒刷了马匹,靦掠了衣裳,大圣云头按落,一同到于陈家庄上。早有人报与二老道:“四个取经的老爷,如今只剩了三个来也。”兄弟即忙接出门外,果见衣裳还湿,道:“老爷们,我等那般苦留,却不肯住,只要这样方休。怎么不见三藏老爷?”八戒道:“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陈到底也。”二老垂泪道:“可怜!可怜!我说等雪融备船相送,坚执不从,致令丧了性命!”行者道:“老儿,莫替古人耽忧,我师父管他不死长命。老孙知道,决然是那灵感大王弄法算计去了。你且放心,与我们浆浆衣服,晒晒关文,取草料喂着白马,等我弟兄寻着那厮,救出师父,索性剪草除根,替你一庄人除了后患,庶几永永得安生也。”陈老闻言,满心欢喜,即命安排斋供。
却说八戒、沙僧在水里捞着行囊,放在白马身上驮了,分开水路,涌浪翻波,负水而出。因为行者跳在空中,八戒依戒而用,虽然身在世间,能出离世间趣。最典型的经典开示是佛说小乘初果须陀洹,七次人天而成阿罗汉。与这里的道理是一样的,见惑破了,见惑的习气自然就破了,七次人天往返就是见的一个大千世界的大周期,周期结束后,见惑结结的因都断尽了,自然出离。师父姓陈,名到底了,如今没处找寻,且上岸再作区处。名到底了,这一句非常精彩。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含经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