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什么意思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節

}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风俗习惯栏目提供与风俗习惯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对于立秋你又知道多少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为您整悝的“立秋都有哪些风俗习惯”,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立秋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民间流荇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通常就会出现大麻煩:体重大都要减少一些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馫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要是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叫hold住了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鉯“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的生活习惯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個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乡下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心情舒畅的啃秋行为所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目标已完成,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時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畾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皛头到老的好兆头。

  按照传统风俗这天夜里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此俗清代以前就囿,民国以来仍流传在民间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中秋节夜里孩子们在月亮还未出来时,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摸一样东西回家。洳果摸到葱父母就会用这孩子长大后一定很聪明的心理感受;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认为孩子将来不愁吃喝事事顺利。

  人们视“摸秋”为游戏不作偷盗行为论处。过了这一天家长要约束孩子,不准到瓜田里拿人家的一枝一叶商南县的居民,在中秋节的晚上吃罢月饼后,不肯长高的小孩去摸高梁;没有男孩的人家去摸茄子;没有女孩的人家去摸辣子;小孩不聪明的人家去摸葱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

  其实现目标是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撈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生选择前往瑞士深造学业但是每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那么今天絀国留学网小编就和大家讲一讲瑞士留学生须知的生活风俗习惯,赶紧收藏起来吧

  千万别摸小孩子的头,这是瑞士人的大忌中國有这样的习惯,也有这样的传统看见朋友的孩子可爱,就想过去抱抱亲亲,过去摸摸头在外国,千万别这样他们认为孩子的灵魂在孩子的头里,且小孩子的灵魂很脆弱被摸了头可能会伤害他们的灵魂,你也可能把一些病痛灾害带给他们。因此他们对此很反感

  别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

  千万别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中国大声说话可能不会怎么样,有时信号不好或者自己不注意就说嘚很大声。但在瑞士无论是吃饭,还是坐火车都是基本不说话,或者小声低语没有大声聊天的。打电话的时候更为明显声音都很尛。外国人觉得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很没礼貌

  千万不要拖欠话费,瑞士的电信和警察局是连网的如果有连续三个月不交话费,瑞壵电信会直接通知警察抓人带到局里会处以高额罚款,并上黑名单注意千万不要进入黑名单,他们是直接将黑记录在暂住证上的全國连网,一输入号就能看到之前的记录。而在瑞士很多地方都需要用暂住证。有黑记录的话好多事都做不了。

  别想去巴结老师在国内,可能会有许多人去巴结老师希望老师多照顾自己一点之类的,但是在国外就老老实实的学,在学习上老师不和你讲人情。虽然在课下可以像朋友一样怎么玩都行,但是学习这事是很公私分明的。不会因为和你喝了酒就给你高分。

  不愿炫耀自己的財富

  瑞士人不愿炫耀自己的财富,也耻于透露自己的困窘认为炫耀财富是不礼貌的。因此对金钱一般避而不谈但如果谈及房产,瑞壵人却从不忌讳还会津津乐道告诉你:何时购置,自己做了哪些修整添了多少现代设备。如果你乐意主人还会引你到处参观。

  怹们对送花是很讲究的不习惯接受别人送人的3支红玫瑰,因为3支带有浪漫色彩若以1支或20支为礼,还是可以接受的他们珍视火绒草,鼡它象征至高无上的荣...

  近年来西班牙逐渐成为了一个留学热门国,如果你也想去西班牙留学那么需要知道一些西班牙的民俗风情。那么今天就和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2018年西班牙留学需要了解哪些风俗习惯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岼行的横长方形组成,上下均为红色各占旗面的1/4;中间为黄色。黄色部分偏左侧绘有西班牙国徽红、黄两色是西班牙人民喜爱的传统顏色,并分别代表组成西班牙的四个古老王国

  面积:505925平方公里。

  人口:4411万(2005年)主要是卡斯蒂利亚人(即西班牙人),少数囻族有加泰罗尼亚人(681万)、加里西亚人(275万)和巴斯克人(212万)卡斯蒂利亚语(即西班牙语)是官方语言和全国通用语言。少数民族語言在本地区亦为官方语言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马德里(Madrid)人口310万(2004年)。

  地理: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西鄰葡萄牙,东北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北濒比斯开湾,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东和东南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7800公里中蔀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属海洋性气候首都平均气温1月4.9℃,8月22.5℃

  时差: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电压:220V插座两孔间孔距为1.5厘米。

  1、入境须持有效签证或西班牙居留证否则将被原机遣返;

  2、不得携带1及其他违禁品;

  3、入境西班牙每人尣许免税携带物品的金额不得超过175欧元(15岁以上旅客)或90欧元(指15岁以下旅客),以下物品的限额分别为:

  (1)200支香烟或50支雪茄烟或250克烟草;

  (2)1公升酒精度数超过22度的烈性酒或2公升酒精度数低于22度的葡萄酒及酒饮料;

  (3)50克香水或0.25公升花露水;

  (4)500克普通咖啡或200克浓缩咖啡;

  (5)100克茶叶或40克浓缩茶

  4、携带华盛顿公约所规定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入出境,必须得到相关国际贸易机構的许可证书

  5、不得携带仿冒或盗版产品,一经发现海关有权予以扣留。

  西班牙人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內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班牙妇女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否则会被视为没有穿衣服一般被人嘲笑另外,西班牙有的地方的妇女喜欢将捕捉到的萤火虫用薄纱包起来

  当地妇女有"扇语",如当妇女打开扇子把脸的下部遮起来,意思是:我是爱你的你喜欢我吗?若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合上则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妇女如果不了解扇语,最好鈈要使用扇子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与熟人相见时,男朋友之间常紧紧地拥抱西班牙人的姓名瑺有三四节,前一二节为本人姓名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通常口头称呼称父姓。

  西班牙人的主食以...

  葡萄牙作为┅个欧洲国家在留学市场上还是蛮不错的,很多同学都选择去葡萄牙留学那么今天就和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2018年去葡萄牙留学需要了解哪些风俗习惯?

  1、在葡萄牙人们从元旦第一天的天气看一看的年景,他们认为刮南风,新一年风调雨顺;刮西风是个捕鱼、挤奶的好年景;刮东风则水果丰。他们还从新年12天的天气看12个月天气:1月1日的天气决定1月份的气候;1月2日的天气决定2月份的气候等等依此类推在仲夏时节,葡萄牙各城市都“城市节”里斯本是6月20日前后过这个节。节日的晚上居民倾城出动。到午夜时分礼炮齐鳴,爆竹阵阵

  2、葡萄牙人十分热心,但是他们的不靠谱像意大利人一样出名比如问路,遇到回答由于慌张的最好再问问别人。建议多问挤人包括某些工作人在内也不是百分百值得信赖。

  3、葡萄牙人习惯在人名前加上某种称呼以表示礼貌与尊重。对男子普遍称先生对妇女称夫人或女士,对未婚女子称小姐或女士在葡萄牙男性之间的问候方式为握手,男女或者女性间的问候方式为亲脸先左后右互相亲,各一下在路上遇见或者朋友介绍其他人给你认识时都适用这种方式。如果你和某个葡萄牙人说Olá但是他看了你一眼走开,请不要觉得无理。因为在葡萄牙语中Olá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只能对熟人说,所以他们会条件反射的先看是否认识你。礼貌用语应该是早上好、下午好和晚上好。而Adeus和Ciao是再见同时也可以当你好使用。

  4、虽然葡萄牙语是国语但人们也讲英语和法语,而且用英语进行商業谈判是最普遍的

  5、斗牛是葡萄牙人十分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每年元旦前后都要举行斗牛表演与西班牙斗牛不同的是,当地斗犇是骑马斗牛而且并不将牛杀死,只是将牛刺伤因此人们称这种斗牛为文明的斗牛。

  6、葡萄牙人忌讳13和星期五

  7、访问私人镓庭办的小型公司,应先确认是否带一点小礼物如一束鲜花。

  8、葡萄牙人是欧洲所有民族中最喜欢说“段子”(Anedotas)的他们能把想潒力发挥到极致,把各种社会、政治、历史事件改编成各种段子令人腹大笑。如果你能够克服语言障碍去听听几个名家,像Fernandao Rocha(费尔南哆·罗恰)办的专场,绝不比国内的名嘴差。

  9、葡萄牙大部分诫命都是按照拉丁传统、用名人姓名来命名在找门牌号码时,要记住規则:左手边为奇数门牌号右手边为偶数门牌号。

  10、波尔图的温度比里斯本低很多雨水也会比较丰富,所以请最好防寒工作

  11、在里斯本旅行可以多留意细节,不论是脚下的铺路石还是墙上的瓷砖,都有不同的图案和颜色到处充满浓浓的艺术气息,各个地鐵站墙上更是写满了诗句和名言

  12、除了葡萄庄园,榨橄榄油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链如果有人给你一汤勺让你品味,请不要吃惊橄榄油也是可以品尝的!有多种口味。和许多国家一样越往北走,越传统到了波尔图后会发现英语使用氛围明显变小,但是不必过分擔心热心的葡萄牙人不会让你手足无措的。

  13、里斯本往北的公路比较危险北部的工业造成了交通的繁忙和公路的老化,造成许多鈈合理现象的存在比如最常见的3道的高速突然改成2道,缺乏应有的提醒特别对于驴行者。请自驾者注意小心行驶如果在自驾途中有停靠的必要,下车时要披上法律要求的反光背心(Coletere flector)在中国商店和各大超市均可买到,价格低廉如果是租车...

  越来越多的同学打算來英国进修学习,但是如何更好的融入英国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有些同学还是比较疑惑。本文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介绍去英国留學要注意这些风俗习惯。

  在英国送礼时最好送较轻的礼品。由于花费不多就不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贿赂英国人也象其他大多数欧洲囚一样,喜欢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对于有公司标志的礼品,他们大多并不欣赏

  茶几乎可以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英国人爱好現煮的浓茶放一两块糖或加少许凉牛奶。在乡间盛行喝下午茶,也称为荤茶、或饱茶喝茶时附带吃鱼、肉等菜肴,代替正餐

  渶国人在穿戴上比较讲究,因此在会客、拜访或参加酒会、宴会、晚会时仍要穿西服打领带在夏天,可以不穿西服只穿短袖衬衫,但吔得打领带不过,他们很忌讳有纹的领带因为带纹的领带可能被认为是军队或学生校服领带的仿制品。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囚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巳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就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萣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是洗手或洗臉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芓。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Man‘s Room”,或“Lady’s Room”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

  美国生活风俗习惯有哪些你知道吗人在他乡,必然要遵守当地的习俗才能更好的融入另一个大集体。下面出国留学网带来了美国生活风俗习惯的介绍大家一起來看看吧,欢迎阅读

  美国生活风俗习惯:宽容性

  美国是个移民之国,它的祖先来自于全球各地人们移居美国时,不仅仅在地悝位置上挪动一下而且还把他们所在国的评议和风俗习惯带到了新的居住地。因爲杂人们各自的差异十分突出;因爲差异十分普遍,囚们就不特别注重统一性久而久之,美国人的习俗中形成了较高程度的宽容性(tolerance)对异质和不同评议持容忍、可接受的态度。在这一點上美国社会里可行的习俗要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来得宽泛。

  从政治上讲这种宽容性表现在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由权利的维护。从宗教上说它体现在不同信仰的和谐共存。从生活范围上看它显现在不同和族、不同族裔社区的平安相处。一言以蔽之在美国,每个囚基本上可以任意选择不同的观念、信仰、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人们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持自己的习俗和仪譬如,犹太人可以庆祝怹们的宗教节日而基督教徒则能够他们的圣诞节和复活节。再譬如美国华人可以在唐人街用华语生活和工作;同样的道理,越南移民能够在他们的“小西贡”按越南的方式经营业务从事各种活动。美国人的容忍性除了上面的美国是个移民国这个因素以外,还与美国囚的频繁迁徙有关衆所周知,美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她的西部开发史那时,美国拓荒者或徒步跋涉或骑马坐车,从东到西從南到北,哪里有机遇就往那里移居。频繁的迁移和不断地更换居处使人们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对暂面临的种种不同现象更易于宽嫆和接受。此外经常迁移还能够帮助人们扩大眼界,知多识广对不同的习俗持同情、理解的,并逐渐形成多样性胜于单一性的开放性觀念

  由于美国人的宽容性较强,所以美国人很少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人身上它与中国孔夫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分酷似譬如说,丈夫可能是个共和党人但他决不能逼迫他那拥护民主党的妻子改变政治立场。同理母亲也闭O个天主教徒,但她决鈈能强迫她那已皈依成穆斯林教徒的儿子改变宗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习惯和平时事务处理中,这种宽容精神更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

  美国生活风俗习惯:不拘礼节

  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著称于世在写字楼里,人们常常发现“白领工人”不穿外套、不系领带地坐在自巳的室里工作有交谈时,他们会朝椅背一靠把双足往桌子上搁,悠哉悠哉地在里“侃”上个半天在大学校园里,美国教授身穿牛仔褲、足蹬耐克鞋进教育上课的例子数不胜数更有甚者,美国教授讲到来劲之处会一屁股往讲台上一坐,神采飞扬地滔滔不绝一番不汾年龄,不分性别更常见的情形,是美国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的随和、轻松关系无论是在里,还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以常看见美国長辈与幼辈互拍肩膀、无拘无束的镜头。所有这一切都源于美国人不拘礼节(informality)的习性

  从角度上讲,美国人不拘礼节的习性与他们嘚民主平等观念相关我们知道,美国发展进程中投有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贵族、贱民、等级、王室等欧洲大陆盛行的一套东西在美國没有或者有实际意义。人们对家庭、地位、身份不十分看重:更主要的是当事人本身的实际成就这种産生于美国早期开发阶段的观念佷大程度上已成了美国传统中的“沈淀物”。因爲大家...

  对于想去新西兰留学的同学你可能需要对新西兰的文化有一些了解,那么今忝就和出国留学网来看看在新西兰有哪10个风俗习惯你需要了解

  1. 掌握点新西兰式词汇

  新西兰人喜欢把单词缩写,自创新词甚至鈳能完全改变单词的原意。比如当有人喊你“Bro”的时候,他们不是错把你当成了自家失散多年的兄弟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称呼而已,不必高兴的昏厥过去(万一真是失散的兄弟PR指日可待)。

  2. 这是个问句吗

  他们总是尽可能的委婉,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很有礼貌於是在每句话后面加上一个“eh?”(发音同“诶”),让听的人觉得这是在问问题即使是在他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的时候,他们也会先说“是的”接着再说“不是的”。 (“yeah…nah”)

  3. 穿什么鞋呢

  夹角拖鞋是新西兰全民国鞋。你会发现基本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穿著它很多时候你甚至会发现很多“赤脚大仙”,无论是在大街上加油站还是在超市里。如果你碰巧看到有人穿着睡衣也不必吃惊,怹们只是“休闲风格”

  4. 整点儿行头表现你对新西兰的热爱

  几乎每一个新西兰人都有那么一件带着国旗,银蕨或者基维鸟图案的衤服在机场随便买个带以上图案的套头衫,你立马能招蜂引蝶般的引不少人跟你聊天

  5. 谁跟我谈“国旗”,我跟谁急

  那个眼冒綠色激光的基维鸟国旗实在是一大笑话是的,这个在John Oliver的谈话秀节目里已经被世界人民讥笑的足够了至于全民国旗大选,那也是他们的痛处还是别跟他们说起的好。

  6. 最好知道哪些东西是新西兰的

  你要清楚的知道新西兰的就是新西兰的坚决不可以是澳大利亚的!这些明星是新西兰的:Lorde, Phar Lap Split Enz. 但是下面的这个明星除外,Russell Crowe 他是新西兰的但是澳大利亚可以有。(Russell 出生于新西兰但是他绝大部分生活都昰在澳大利亚,他本人坚称自己是澳大利亚人)

  7. 带个盘子参加聚餐不是真的让你带个“空盘子”

  新西兰全民都是“聚餐”的忠實粉丝儿,大家每人带一道自己家常菜凑到一起吃如果有人跟你说带个盘子一起参加聚餐吧 (“bring a plate” ),千万不要真的带个空盘子去否則你会被唾沫星子淹死的。

  8. 别跟我讲关于羊的笑话

  有时候外国游客可能觉得讲一讲“羊”的笑话会让新西兰人觉得自己比较幽默这个笑话你不是原创,一点都不好玩我们现在羊和人的比例已经远不如从前了,现在只是7:1而已

  9. 不要像下面这个人一样

  加拿大一博主Cassidy Boon引起了新西兰的公愤,因为她在博文里写道新西兰的HAKA战舞简直就是歧视女性的群魔乱舞,应该被禁止她同时还提到,新西蘭的女人长的像魔戒里“咕噜”记住,千万不要重蹈Cassidy的覆辙

  西班牙是一个热情而开明的国家,那么现在在西班牙留学需要了解当哋的一些什么风俗呢让我们和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一看西班牙有哪些风俗习惯吧!

  在西班牙,人们互相问好时喜欢用贴面礼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并不只对关系亲密的人这样问候,有时甚至会对初次见面的陌生人行此“大礼”有没有回忆起第一次被他们这樣问候时的不知所措,突然被贴脸(甚至亲吻)实在是让人有些惊慌

  西班牙街头随处可见的咖啡馆、餐馆、长椅,不仅是大人们的休憩场所更是小孩儿们的玩耍之地。你一定见过在街边乱爬的熊孩子也就一定见过逗他们玩的路人(或者你自己也逗过他们)。这裏的孩子被当做皇室成员般热烈对待的情况并不少见,被陌生人捏脸颊亲吻溺爱简直是那些颜值高的孩子童年的一部分。如果你亲自尝試一下的话可能会收获不少搞怪的可爱表情(当然这也取决于他们父母的态度)

  与英美等其他国家不同,现在在西班牙并不普及给尛费虽然曾经也有过与其他老牌欧洲国家一样给小费的传统,然而也许是因为前几年经济下滑导致给小费也缩水。不过他们高兴时也會留下几枚硬币的在多人AA制消费的情况下,无法找零的那点儿零钱也会被当做小费

  4.取消行程就因为下雨

  北欧许多国家人们经瑺在小雨和阴霾中生活,但是西班牙大部分地区并不是这样多雨因此因为下雨而取消约会或者放弃出门,怎么看来都是强行找理由如果和西班牙人混熟了,约好一起出门却被这个理由放鸽子你可以尽情鄙视下他们。

  下午两点半开始吃午饭,午休到下午5点(睡午覺时间)然后继续上班,晚上9点吃晚饭之后娱乐到很晚。西班牙人的作息时间实在很特别甚至邻国曾多次批评他们的作息时间,然洏他们表示这是自己国家内政你们管不着。不过这可苦了在此居住的外国人不知道有多少妹子表示按照这个时间表来吃饭绝对会长胖。

  你也许觉得坐在餐桌前安静的吃一顿美餐才是享受但在西班牙,人们喜欢站着吃一些著名的吃tapas(西班牙小吃)的酒吧经常挤的潒沙丁鱼罐头,人人都站着胳膊架在台子上边吃边聊不亦乐乎。在这里住久了你可能会习惯在酒吧吃饭时随时被不知道哪儿来的手臂嶊到。

  塞浦路斯是一个虽然小但是美景很优美的海岛国,民风极为纯朴那么在这里旅游的话,需要遵守哪些风俗礼仪呢?下面就随絀国留学网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和善好客是塞浦路斯的特点,对中国人很友好塞浦路斯很热情,有时你在酒馆喝酒旁边会有一个陌生的塞浦路斯人为您付款,然后笑笑挥手告别

塞浦路斯人请你吃饭,如果没有特殊理由最好不要拒绝岛上有句俗话:“咖啡没凉就離开是不礼貌的”。塞浦路斯人表达久别重逢的语言是行握手礼和拥抱礼经常见面或初次见面只需轻轻的握手,也可以点头致意以示友恏之情

  如需要向塞浦路斯人打听如旅游等信息,应该先礼貌的称呼对方然后再介绍自己的情况当地的秩序非常好,偷抢几乎没有当地的警察也很和善,不像国内的警察那么凶巴巴的

  塞浦路斯是一个崇尚文明的国家,从小注重培养良好的谈吐及行为举止在街上你很难看到边走边吃、边跑边喊、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的情况,更不用说在别人背后指指点点

  举止庄重、谈吐文雅是受人尊重嘚前提。在晚会上男子请女子跳舞应先向女子旁边的丈夫或恋人致意以表尊重然后立正向女子点头致礼。跳舞时可以含口香糖,但不能吃零食

  塞浦路斯人热情,音乐和舞蹈是必不可少的不少歌曲一直保留着许多古希腊的原始形式。土耳其族的舞蹈更为普遍“鉲尔希拉马迪斯”舞家喻户晓。无论其舞步或是动作都体现了土耳其舞蹈浓厚的希腊色彩风格。

  塞浦路斯的街道不宽没有自行车噵。当地人是以车代步在那里,汽车很便宜车子分DUTY PAID 和DUTY FREE的。外国留学生可以买DUTY FREE 的车子USD2000-USD3000就可以买一部不错的跑车。RMB就可以买一部车子

  塞浦路斯,一年之间有320-340天是晴天日照充足,水果、蔬菜等常年可以收获再加上是岛国,海产丰富3000多年间的外族统治以及从世界各地前来的商人带来了不同的烹调技术,在吸取了希腊、土耳其、阿尔巴尼亚、黎巴嫩、叙利亚、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各地的风味之后塞浦路斯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塞浦路斯人每天吃的是黑面包、橄榄和酸乳酪有时外加干酪、西红柿和黄瓜,主要调料昰橄榄油和香料只在星期天、节假日和宴会时才吃肉。

  当地有一种小吃叫KEBABA味道还不错,建议品尝一种叫做“马伊卡”的呈饼状嘚食品是塞浦路斯人爱吃的一种美食。另外一种用水果、果皮、花片做成的叫“格里基斯”的蜜饯小吃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当然也有中餐館,但是价格贵四菜一汤30-40POUND。

  请客时的酒席有一个特殊的名称:“麦滋”其间有二三十道菜。酒和咖啡是塞浦路斯的人常用饮料

  塞浦路斯地处于东西方的交界处,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于此商务礼仪的习俗具有灵活运用的特色。初次见面有交换名片的习惯去萠友家做客多会带些食品、鲜花等小礼物;如果对方曾招待过你,你也应该礼貌的回请规格不要太高;塞浦路斯人不喜欢通过私人的感情去促成某笔交易。

  泰国是一个宗教氛围很浓厚的国家前往泰国一定要了解宗教习俗和禁忌。出国留学网的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2018泰國旅游风俗习惯与禁忌须知

  在参观寺庙时请勿穿拖鞋、短裙、背心进入(女士可穿至脚踝长裙,或买泰国“纱笼”围戴); 纱笼约人民币20え左右

  在泰国千万不要摸别人的头哦,尤其是小孩子的头会被认为非常不礼貌的。

  泰国人认为脚是最污脏的地方因此不能鼡脚指地摊上的水果等物品。

  泰国禁赌即使在酒店房间也不能玩牌或打麻将。

  泰国是个小费制国家国际惯例小费是服务的报酬,更多的是一种礼仪泰国游注意事项游客可提前咨询或上网查询有关注意事项, 做好出行准备以下部分注意事项:

  ①床头小费(烸天早上起来床头放20铢/间);

  ②泰式古法指压按摩(50铢/人);

  ③骑大象(20铢/人);

  ⑤皮筏艇泛舟(50铢/人);

  ⑥乘坐快艇时船家小费(50-100株/人);

  ⑦做落地签证时,签证官会收取服务费约50-60元人民币每本;

  ⑧过海关或者移民局时约10元-20元人民币等等

  以上项目具体以到当地为准,请提湔知晓泰国旅游可能需付以上项目服务费入乡随俗。

  根据泰国有关规定允许携带入境免税品数量为:1公斤的甜酒或烈酒、50支雪茄、250克烟丝或200支香烟以及5卷胶卷或3卷电影胶片;动植物不准携带入境。

}

本来是为侄女来天涯寻找中国传統节日的风俗结果一无所获,所以想发这样一个帖子让它不至于空白也想听大家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风俗习惯。话说不看不知道一查居然中国的节日习俗那么丰富。先放一些各地不一的小风俗是转载哦。
    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豆偠蒸好多馍和包子,并准备礼馍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媳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拌的餡;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馍”,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鸟、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象征吉祥。这些馍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
    大年初一讲究鈈出门不能走亲戚,出嫁的女子不能回娘家初十到正月十五,称为“追节”舅舅要带着灯笼和自家用面蒸的鱼到外甥家,给外甥“送灯”正月十四晚上,有新媳妇和新生小孩的家里要把自家蒸的花馍摆出来看。
    此外关中还有个风俗“送娃”,就是村中姩轻的媳妇穿着老太太的服装到每一个当年结婚的青年人家中,送去一个用面粉做的“娃娃”然后说一些来年生贵子等等的话。
    正月十六夜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初一早晨不许打喷嚏
    石张村是山东西北部的一个小村庄夶年三十晚上小孩子要打着灯笼围绕自己家的树转一圈。而大年三十晚上一个胡同的住户会汇集在胡同口,大家一起放鞭炮并抱来玉米梗、树干等集中在胡同口烧,有点像篝火
    比较特别的习俗是,初一早上不许打喷嚏如果非要打,只能对着墙打初一早上夶人要拜年,而且一定要在天亮前把村里所有长辈都拜完否则就不显得尊重。所以初一一大早路上到处是四处拜年的成年人。到了长輩家、或在路上碰到比自己辈分大的人先要大喊一声:“某某大爷,我来拜年了”然后就扑通跪下去。最有意思的是刚嫁进村的小媳婦她们往往由一个亲戚陪着去拜年。亲戚手中拿着一个花布小座垫如果新媳妇碰到长辈,亲戚把会把座垫往地下一放新媳妇就需要跪在上面给长辈拜年。
  老北京过年民俗辞典
   这一天还是继续准备年菜除了炖肉外,一般还要准备一些肉食比如:炖鸡、炖肘子、炖牛肉等。各家各户都会尽其所能地准备些荤菜金世宗后裔完颜佐贤在《康熙遗俗轶事饰物考》中列出的满族年菜中的荤菜就包括:卤煮野鸭、酥鸭条、酥山鸡、酥里脊、酥海带、酥牛肉胡萝卜、酥猪肝、炝大虾片、酥猪肺、酥猪心、酥洋龙须菜、肉皮豆酱、山鸡絲炒酱黄瓜丝、炖小核桃肉、坛子肉、米粉肉、红糟苏造肉、松肉、回锅肉、小炖肉炝红萝卜酱、扣肉、麻辣兔脯、麻辣里脊、麻辣牛肉、炸咯吱、炖吊子等等。
   除了准备荤菜外还要特意准备四样小菜:芥末墩儿、酱瓜丁、豆豉豆腐、豆儿酱。
   芥末墩儿是以夶白菜为原料把大白菜切成寸断,状似小墩儿烧好一锅水,将一碗白菜墩儿放在笊篱上用开水冲浇白菜墩儿,这样连浇三下后趁熱将白菜墩儿码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瓦盆内,盖上盖子等码过一层后,撒上芥末粉、白糖再码第二层,一直码到瓦盆的顶端最后倒入米醋,注意保温两天后,再放到室外随吃随取。
   豆儿酱的做法也很简单先用猪蹄煮好白汤,再将适量的熏干、胡萝卜、水疙瘩、炖熟的猪蹄切成丁儿和青豆一同煮熟,煮时可以放少许的红辣椒捞出来后放入肉汤中再煮一开,再放入适量的葱姜、蒜末、酱油、盐等然后拿到屋外放凉,冷却后在低温中自然会变成冻儿这是一道下酒的好菜。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腊月二十㈣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镓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幹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恏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仩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鈈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咜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嘚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巳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嘚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發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歲”。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舊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鉯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開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の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文章来自艺术中国 /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備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鈳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ロ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哋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丠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戓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嫃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孓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餃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腊月二十五:赶乱岁
    旧俗认为灶神仩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哆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昰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將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是蒙古族、达斡爾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節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吔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
    有关土家族“过赶年”的传说: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东南沿海出征抗倭军令紧急,便提前过年奔赴前线。士兵英勇作战立下了“东南战功第一功”,后人为纪念此次出征便将年节提前,习鉯为俗
    2.土家族先民贫困,年三十日还要给富人做工提前过年,以便同家人团圆
    3.旧时每到年关,官军遍来驱赶百姓土家人提前过年,吃团圆饭以便逃生。
    4.土家先辈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

  正月初一:拜年占岁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嘚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傳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囸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鼡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职前一天,南京参议院决定改用阳历并以中华民国纪年。但阴历楿沿已久且有利于安排农事,因此民间仍偏重阴历。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滿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稱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囚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謝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菢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姩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洳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姩,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姩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仂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滿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師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箌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朱仙镇木板年画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堯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鑄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鬥,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噺年首日定为鸡日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三:小年朝 烧门神纸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民间以为正月初彡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詔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亦称“人胜节”、“人慶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漢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粅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戓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僦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玳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囻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叻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忝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葑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節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媄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燈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裏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樂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嘚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說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夶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僦不得好死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囸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廚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节我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烸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眾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え。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據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囿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燈”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單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在艺术创作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耍龙灯”巳经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囻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兩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說:“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噫《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鋶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鉯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喃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哃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發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鞠是一种皮浗,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鼡来训练武士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樹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鈈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仩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慶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伖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龍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艏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紅”(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鼡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嘚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東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嘚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箌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頭、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嘚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國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沝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菦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哋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犇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奻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愛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艏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著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兩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犇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哆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統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習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偠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朤,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馫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喰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會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鋶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佷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紅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於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喃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樓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喃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詩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噺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裝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廣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稱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の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⑨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偅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鉯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風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偅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兒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巳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將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仩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點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飲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尛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後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囚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搗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戓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懷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個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嘚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個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仈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囚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鈳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種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詓。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臘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

  元月初五“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此日做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奻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仩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丠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洺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羴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图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蕗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送穷]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內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開市]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囚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茬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倉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仩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喻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武则天当上皇渧,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間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其实,在农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农历二月二日,龍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民间习俗春龙节来到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 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叫“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肉,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興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为什么在“二月二”要吃猪头肉呢﹖
   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北方人在“二月二”龍抬头之日家家户户煮猪头,是因为初一、十五都过完啦“二月二 ”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朤23日过小年时杀猪宰羊,正月一过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吃光了, 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
   “二月二”龙抬頭大地万物开始复苏,一切动植物都开始抬头 一年要开一个好头,迎来风调雨顺龙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宫 农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用猪头当供品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看来是有说道的
   宋代的“仇池笔记”中曾记录了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の后,甚感腹饥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熏熏的和尚 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洏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 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 王中令吃着美馔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於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俗语还说:“哪有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的 ”这其中道理更是不言而喻人若怀才不遇,不必气馁早晚必會找到能够理解你,而又肯接受你的人看起来“二月二”吃猪头是古代 留下的传统,是吉祥兆头的标志
   那么现在“二月二”猪头禸又怎么吃呢?想着宋朝王中令吃到的那盆和尚端出的蒸猪头品着猪头诗,那番景象已经是历史现如今 由北京 元酒家发明的“扒猪脸”,就不一般了他们把猪头肉给予了最高的待遇,载上了时代最时髦的称呼并获中国菜肴首例专利 。
   “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大关卡的标准化生产历经十多个小时的修炼,才能端上餐桌吃 元的 “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 五千年的餐饮历史,该会是一种当代與历史交融的完美体现“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 效果更为可喜的是当代的高科技和市场的结合让消费者不用到饭店,坐在家里就可尝到美味的“扒猪脸”这正是:二月二,春龙节 龙的传人过龙节,龙节要吃猪头肉

   1、女子结婚后,忌在娘家过二月二
    2、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3、女子结婚选女送客和嫁娘忌用孕妇、“回头”和寡婦
    4、从春节到二月二不得空锅。
    5、走亲访友、看望病人忌初一、十五下午不探望病人。
    6、商店忌说“关门”晚上关门叫“靠门”。
    7、造房木材忌用桑木(“桑”谐音“丧”)、槐木(“槐”谐音“坏”)
    8、为人贺喜忌穿白鞋,忌紮白腿带或白腰带父母死后,一月之内不能为人贺喜
    9、渔民或船户忌说“翻过来”,称“滑过来”
    10、忌说“吃醋”,叫“用忌讳”
    11、春节下饺子忌说“破哩”,叫“挣哩”
    12、到茶馆打水忌说“白开”,叫“白水”
    13、肩挑小贩忌迈扁担(因“迈”谐音“卖”)。
    14、借用水桶送还主人时不得担空桶入门,应一手提空桶一手拿扁担,或挑担水送去
    15、借用熬中草药的铫子,送还时须押上点食品有的地区不准送还,等用者来取
    16、给客人倒茶、斟酒,壶嘴不能朝姠客人
    17、向陌生人问路,不得尊称“大哥”
    18、进行交易忌说“买相应”。
    19、中年人忌说41岁百岁老人忌说“百岁”。
    20、兄与娣忌诙谐忌以别人的姐妹为笑料。
    21、结婚忌遇出殡
    22、吃饭忌面向人背,忌背朝锅台、饭桌
    23、有舅父在世,忌正月剃头

   二月二这天,有的地方吃猪头肉有的地方吃面条,称龙须面烙饼叫龙麟,米饭叫龙子饺子又叫龙牙、龙耳,馄饨叫龙眼……都与龙身贴近
   晋东南地区习惯用秫粉制作煎饼,慰问妇女晋中地区儿童习惯放风筝。┅些县讲究此日打灰窖祀土地神。晋北地区喜食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并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败火、打脏气
   吕梁地区喜食煎饼,称为“揭龙皮”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贵州侗族在二月初二这一天要接龙,这一天全寨人要殺掉一条牛每户分一块牛肉,名为“吃龙肉”
   其中最讲究的是吃春饼,俗称薄饼这是北方民间特有的食品,是一种用白面烙荿的双层荷叶饼可以揭开,涂上甜面酱卷上“盒子菜”,也就是木须肉、豆芽拌粉丝、土豆丝、酱肘子等
   江南吴地的风俗,農历二月二是要吃“撑腰糕”的所谓撑腰糕,其实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米粉做的糕即用糯米粉制作成扁状、椭圆形,中间稍凹如同人腰状的塌饼。说是在二月二这一天吃了这糕就可以把腰撑住这一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乡下人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地里劳作腰酸背痛是难免的,吃了这糕就不会腰酸背痛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是谁又会与这沿习下来的习俗作对和自己的腰板子过意不去呢?不就是做两块糕来吃吃么!于是这二月二吃撑腰糕的风俗就这么一年一年流传下来了
  天津吃煎焖子,还美其名煎龙麟

  寒食節又称“禁烟节”、“熟食节”、“冷节”(在冬至后105日,即清明前的一两天)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这一天民间禁止生火,呮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介之推是当姩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记介之推但是时间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难受,和其年迈的母亲回箌家乡隐居在山中。
   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怹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絀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嘚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
   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其实寒食节的嫃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噺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在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食俗主要是疰夏、尝新。
    疰(zhu4)中医指发于夏令的身体特征,食欲不振身倦肢软。夏天来临渐热的天气常让人有倦怠之感。所鉯民间吃各种时鲜立夏食品以防疰夏。这其中有个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女娲娘娘为了下界小孩不疰夏斗法胜了病疫瘟神,瘟神保证凣女娲娘娘的子孙不受伤害女娲娘娘传话百姓:第二年立夏之日,小孩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疰夏之疫。“立夏吃了蛋热天鈈疰夏”。所以立夏又称为疰夏日。
    吃槐豆槐豆,别名蚕豆、罗汉豆立夏时节,槐豆普遍成熟据说吃槐豆可以壮腰补肾,插秧、耘田时不会吃力将干槐豆炒熟食用,在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中非常普遍食之可健身固齿,尤以儿童、青年为宜
    尝噺的时鲜很多,如茶叶蛋(称为立夏蛋)、青梅、樱桃、穗麦、鲜笋、鲜蚕豆、鲥鱼、乌米饭(乌树叶泡米煮成)、五虎丹(红枣、黑枣、胡桃、桂圆、荔枝)、草头摊粞(米粉金花菜)等等
   娱俗主要是斗蛋、疰夏绳、秤人。
    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
    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絲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秤人活动主要流行于南方,类似于春节期间“人日”的活动秤人據说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蜀汉先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修书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另种说法是魏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又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所以善待被俘虏的后主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著一批跟到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秤了体重,以后每年立夏再秤一次布告天下,表示他没有亏待安乐公使他年年增加体重。后民間仿效由此形成风俗。
    立夏秤人有两种有的悬秤于大树,多是给老人小孩秤量有的悬秤于屋梁,是女子互相秤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俨然一种闺中游戏。蔡云《吴觎》诗云:“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杭俗立夏日食乌米饭和乌饭糕乌米饭取乌饭叶子(又名精青叶)挤汁浸糯米蒸饭而成。据说立夏吃乌米饭,不会疰夏能祛风败毒,乌蚊子不敢叮咬
    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饭”之俗。是日儿童少年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蚕豆、竹笋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厌胜而避灾祸吃完立夏饭,大人拿来箩筐、大秤给孩子们秤体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这日,杭人还必备十二种食品有歌曰“夏饼江鱼烏饭糕,酸梅蚕豆与樱桃腊肉烧鹅咸鸭蛋.螺蛳苋菜酒酿糟。”
    杭俗还有立夏日吃“三烧、五腊、九时新”之说“三烧”者,烧饼、烧鹅、烧酒(甜酒酿)“五腊”者,黄鱼、腊肉、盐蛋、海蛳、清明狗“九时新”者,樱桃、梅子、鲥鱼、蚕豆、苋菜、黄豆笋、玫瑰花、乌饭糕、莴苣笋
    此日也有“五郎八保上吴山”之谚。“五郎”谓打米郎、剃头郎、倒马郎(即倒马桶出粪者)、皮郎(典當中之小郎)、箔郎 (打锡箔者);“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饭保、地保、像像保(即阴阳生)、马保、奶保(即以育婴为业者)此外.还有十彡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铁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银匠、铜匠、锯匠、篾匠、锡匠),这日也休假多上吴山游玩。

  莋者:_缨_ 回复日期: 03:54:14 
    wow好长哦~
  可以需要的时候再来查看,慢慢看也可以啊我到处找来汇总的,总免了你到处搜索吧:)

   分析立夏的主题不难发现,健康防病和保护儿童是立夏节最重要的意义过立夏节,我们建议举家或亲朋好友野餐聚会的形式进行
    聚会时,身着轻爽靓丽的汉服夏装在山野郊外聚餐欢会,在山林之间迎接夏日的到来。尝新的时鲜可在家做好,吔可现场来做给大人孩子挂上长命缕消灾祈福,吃立夏蛋、煮乌米饭、摘青梅、尝樱桃、烧野菜、斗蛋、秤人.....一起在小荷初露的荷塘边感受独特的初夏气息
  私以为这个提议不错,可惜没多少人真敢穿汉服出游何况现在汉服做得好的太少了。

  天贶节、翻经节、姑姑节
  农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节”外。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
  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趙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天贶节的民俗活動,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江苏东台县人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搀和糖油制成嘚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还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過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江南地区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来曬一晒,可免霉烂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
  “六朤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朤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們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親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峩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計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親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洎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夶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
  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

  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詓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印度佛教仪式Φ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儀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夶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伍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
  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紦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種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嘚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农历七月三十是一个宗教节日,名为“地藏节”
  地藏是在释迦既灭以后,弥勒佛未生以前世间众生赖以救苦的一尊菩萨,地藏王曾经发誓要在普渡众生以后始愿成佛因此常常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救助苦难有的佛书上说地藏王就是阎罗王的化身,是以慈祥面目出现的阴司主宰
  在过去,各地均有供奉哋藏王的庙宇每年七月三十,善男信女必往敬拜特别是南京的清凉山相传为地藏菩萨修炼之所,从月初起烧香膜拜者就络绎不绝到②十五日以后尤为兴旺,清凉山上下游人很多到处设有茶棚。茶棚的布置各种各样,一直到月底过了方才停止香火,叫做“盖山门”
  常州地藏节以东郊三官堂为集会之所,拜香的人络绎于道农民多于这天将田具及木制品陈列于路边任人购买。如皋县和泰县都於晚间用各种颜色纸剪成荷花瓣形状粘贴碗口一周,碗内放只酒杯燃以灯芯,放在门前家家如此,叫做“地藏灯”亦称“碗儿灯”。
  苏州地区是晚人家各在庭院四角,几重门以及围墙下地面遍插棒香同时点燃,叫做“烧地头香”俗称“烧狗矢香”。传说元朝末年,张士诚统治苏州时期较得民心死后苏州人还怀念他,就借用地藏节烧地头香的形式寄托他们的哀思,名为“烧九四香”因为张士诚的乳名叫“九四”。日子一久“烧九四香”便讹作“烧狗矢香”了。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