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佛弟子视频网也可以戴毗卢帽吗

印光法师开示:佛弟子万勿佩带佛、菩萨像挂件--学佛网
&印光法师开示:佛弟子万勿佩带佛、菩萨像挂件
发布:健康食品&[ &]&& 日期:&&
崇音居士慧鉴:前三日,接到《歧路指归》二本,见后附之徽章,颇不谓然。民国二年,北京法源寺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光绝不知其事。事后,道阶来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亵渎。至十二年,仍复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于道阶。道阶尚能讲经,而于恭敬尊重,完全不讲,亦可叹也。彼会中所来之一切人员,各须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则彼此折福。然现在由道阶提倡,已成通规,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过爱,不能不为一说耳。自:《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邬崇音居士书》现今之善男信女及在家居士,多以玉制(或金银等)佛像、观音像挂件为护身符,不仅不带在衣服外,还紧贴皮肤,进厕所也不摘,洗澡也不摘,亵渎之罪绝非浅浅!还妄想依此植福消灾,岂有如愿之理?!更有传言所谓‘男带观音女带佛’之说!印光法师乃大势至菩萨化身,于此弊端之始就极陈其过,鉴于此流弊之泛滥,特录大士之法语示众!唯愿大众惜福,莫遭罪业!佛菩萨庄严圣像不管是金、银、铜、铁、木雕、石刻、泥塑、针线所织,笔墨彩绘,只要一成像,那就是佛。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正等无二,无差无别。当受十方一切众生礼敬供养顶礼恭敬。须知佛法利益当从恭敬中求之,存一分恭敬,则得一分利益,灭一分罪障,增一分福慧。故而一切佛像当视如真佛看待。绝不可轻慢之。故将佛像制成胸章、护身符佩戴、随意置放,实际是未得实益,先获其罪。佛教护身之法物甚多,当依我佛经典开示为据。如楞严咒。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七云:“……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叠毛)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此卷所言《楞严神咒》功德不可思议!内容太多,在此不录)。密宗经典中开示可佩带之神咒也甚多,功德皆不可思议!现今科技又加工出许多各种质地的精美饰件,内装此种神咒,不但植福护身,又不失美感。实乃替代佛像挂件之善法!望大众广传,皆获殊胜利益!以下是【地藏论坛】就是否应该佩戴佛像之问题,“过现未来”师兄发表的观点:关于佩戴佛像的问题,我再罗嗦两句:论坛曾经就这个问题讨论过。不外可与否。实际上那个‘不能’的观点,是强调‘很不妥当’罢了。我本人倾向印光大师的开示--不佩戴佛像。有师兄反驳印光大师的看法。我想大师不可能不知道毗卢帽上的佛像吧?有师兄说:地藏菩萨的五佛冠上就有佛像,观世音菩萨的头顶也有佛像。以此来证明可以佩戴佛像(主要是挂坠类)。可是:地藏菩萨和出家人的毗卢帽上的佛像,是多么恭敬地被顶戴在菩萨和出家人的头上!这绝对是“恭敬供养诸如来”!可现实中的‘佛像挂坠’--配饰的作用增大;另外,的的确确是很少有人从心恭敬。甚至没有半点恭敬。有师兄说,可以把佛像佩戴在帽子上,可我想平时几乎没有这样的佩戴方法。虽然我相信真正的佛弟子肯定会非常恭敬所佩戴的佛像挂坠的,一拿一放间都会心怀诚敬!但从佛弟子要引领大众出发,我倾向于不佩戴佛像,而佩戴‘楞严咒'’大悲咒‘等。佛像最好要谨慎佩戴,戴上有些注意事项。最近几年,一些不太明白佛理的人们,为了自己及家人和朋友平安吉祥,想依赖佛教吉祥物作为“护身符”,一些工艺品厂家便趁机迎合人们的心理需要,用佛菩萨像做徽章、金卡等“护身符”,还宣扬“男带观音女带佛”,甚至有人在金戒指上铸佛像,不仅带着佛菩萨像去厕所等不净之处,还用带佛像戒指的手摸不净之处,(曾有人把挂在身上的佛像掉到厕所)。佛经中云:“若人上厕之后,不洗手持经拜佛,得无量罪,死后入厕中虫。”那么持佛像入厕之罪就更大了。可见,佩佛菩萨像徽章无福而招罪,并无护身作用。而佛在经中多次提到让人称念佛菩萨圣号,从未说让人身上佩戴佛像,现今好多只顾眼前利益的商人,甚至有的寺院,也在利用“护身佛”赚钱。也有个别出家不久的僧人,也用佛像金卡等徽章送人结缘,其实都在造罪而不自知,未来苦极无量。还有近几年印佛经的人很多,或把佛像印在经书封面,这不合宜,应印在经书内第二页。来到寺院的人们大都要烧香,而现在好多制香厂家,不把香的质量提高,而是利用佛菩萨像做包装吸引香客。人们花钱买劣质香,而把印有佛像的包装扔到垃圾筒内,或扔到地上任人脚踩,其罪之大真让人难以想象。希望有识之士今后勿买印有佛像的香,而香厂也不要再用佛像做商标包装,而应把香的质量提高。这样制香和买香的人都能远罪获福,同得利益。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敬请十方大德善信,尊敬三宝,同得实益。真正的护身物品该是加持书写的“真言”、“咒语”,而不是将佛像挂于身上;佛像是法像庄严的,由此是让我们起恭敬心的。所以,我们要尊敬三宝、供养三宝,以此来学佛。佩戴楞严咒等也要注意恭敬! “凡身旁佩带楞严咒等,遇卧息,大小便时,须解去。唯临极危险时,可以不去。若平常无危险亦不去,则亵渎之罪,可胜言乎。室内既有经像,当格外敬重。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之所现者,固宜常存敬畏,不敢放肆,则可矣。”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当前位置:
|| | |
人气:14338 回复:11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在中国大地上,有一串璀璨夺目的项链———“金色世界”五台山、“银色世界”峨眉山、“琉璃世界”普陀山、“莲花世界”九华山,佛教四大名山,那里 有看不尽的自然风光,享不尽的佛教文化,解不开的神奇惊叹,观不完的民俗风情,抹不去的回味思念……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梦幻般神奇的旅游线路,它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朝圣之旅、缘满之旅,山西五台山曾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浙江普陀山曾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曾是地藏菩萨的道场。这四大名山融观光游览、佛教建筑参观、休闲度假为一体。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佛教文化、 优美的自然风光、舒适的旅游环境、极富个性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正是四大名山的魅力所在,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充满诱惑的朝圣目的地,是海内 外游客一生不可不去的无悔选择。& & 相传山西五台山曾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曾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曾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故称之为 “佛教四大名山”,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五 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忻州地区东北部,由忻州、定襄、五台、繁峙、代县、原平六县市组成,是一个以五台山佛教寺庙群革命纪念建筑物、温泉保健、民俗旅游为主 的旅游区。旅游区内可供旅游参观的名山胜水、名人故居、寺庙、古人类和文化遗址以及革命纪念地等共七十多处。五台山历史悠久,是中国佛教著名的&&活动场所,位列“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稀世宝库,文物荟萃,珍品云集。全山现有各种寺庙50余座,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有4座,定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有20余座。我国保存下来的木结构建筑,最早的是 唐代遗物,全国仅有两座,皆在五台山。五台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层峦叠嶂,出岳交错,形如虎踞势若龙蟠。奇峰怪石,峭崖秀洞, 清泉碧池,滴水涓流,随处皆是。而洞旁树盛,泉边花浓,满山覆 岭,都是葱绿,俨然一座高山公园。全山植物品种多达六百余种, 其中优质牧草近四百种,有观赏价值的开花植物达二百多种。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峨 眉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因山势逶迤,“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而得名,山体南北延伸, 绵延23公里,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山坡西缓东陡,东坡为逆向坡,另有断层崖,山势险峻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高出东麓峨眉平原2600米。形成于 新第三纪末。山体主要由碳酸盐岩、花岗岩、玄岩和砂页岩等构成,地层明人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三叠系沉积相当典 型,被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已建有多个标准地质剖面。山上动植物种类繁多,计有动物2000余种,植物3000余种,且多珍稀种类,动物中如枯叶蝶、凤 蝶、弹琴蛙、树蛙、大蚯蚓等为峨眉山所特有。植物中有第三纪子遗植物珙桐、银杏、洪椿、桫椤等,是全省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 & 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以其雄、秀、奇、幻著称于世,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1997年2月,峨眉山被联合国教科方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目录》。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 普 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 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外3.5公里。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 米。& & 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林深邃见长。登山揽胜,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前人对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 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应该说,这个评语是客观的。
TA共获得: 金币:0枚
还没人打赏
分享给好友
观音殿 在三圣殿西侧或大雄宝殿后进,殿檐上一般悬有“普门示现”和“慈航普渡”匾,即观音菩萨好似一条船将沉溺苦海的人救渡出来。殿内常供千手千眼观音像,其后有 如音轮观音,其上为正法明如来,三面壁上为十九尊观音和三十二化身像,殿门两侧为波斯匿王和大功德天。悬挂“妙应圆通”和“静观自在”匾:妙应圆通,指观 音菩萨佛法无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圆通,听到声音即能看到;静观自在,因观世音又称观自在,观世音言其悲,观自在说其智。观世音菩萨原为过 去佛,号正法明如来,以大悲心倒驾慈航,于十方世界普渡众生,在西方世界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来娑婆世界助释迦牟尼佛导化有情。超越时间和空间,神通广大 的观世音菩萨,当众生遭遇苦难时,称诵一声菩萨的名字,菩萨会观到声音前往解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的德行救苦救难。从印度的马驹 善神到马头观音,再到中国早期有胡须的男相,观音经历了三种形象的演变。佛教在中国兴盛时期,为了满足女性信徒的供奉愿望,女相观音应运而生。观音以女相 出现,不是性别的改变,而是法力的变化,随类化度。“六道轮回”说,认为六道中都有贪、瞋、痴三障,因此创造出6种形象的观音救度六道众生,即“六观 音”,分别救度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和天道的三障。有的寺院观音 殿还供奉密教六观音,一尊是度地狱道的千手千眼观音,一尊是度天道的如意轮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像为四面体,每面有250只手,每只手中有一眼,其法力和智 慧无限大。(妙庄严王的三女儿妙应用自己的手臂和眼睛给父亲做药引感动佛祖,赐她千手千眼。)右前侧是大功德天,手捧寿桃,代表天神,她是一位能施众生福 德的女神,体现观音大慈大悲的德性;左前侧是波斯匿王,手持经卷,代表人类,他对佛的忠诚和对佛教的支持无与伦比,象征整个人类对观音的信仰和爱戴。千手 千眼观音像的基座上雕刻天龙八部和金刚杵,天龙八部代表鬼神。因此,他们分别代表天神、人类和鬼怪皈依护持观音。& &观音的诞辰日是二月十九,成道日是六月十九,出家日是九月十九。浙江舟山普陀山为观音菩萨道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三圣宝殿 重檐歇山式屋顶,突出了三圣宝殿的庄严,也突出了净土宗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往。屋顶正脊有“九品莲邦”,背脊有“同登彼岸”。(莲邦指西方极乐世界,有 上、中、下三品,每品又有三等,为“九品”;同登彼岸,即所有来此进香的人,只要虔心念佛,即可共同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檐下悬“三圣宝殿”匾额,正墙上 左右有凤凰砖雕,雕有“日”和“月”,分别代表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殿内供奉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左手捧九 品莲台,右手向下作接引印,“光背”上有13尊小佛表示十三个名号阿弥陀佛意译为无量寿佛,寿表示万寿无疆和永远的光明。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合 称“三方佛”;与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左侧是头戴天冠的观世音 菩萨,天冠上有阿弥陀佛佛像,表示为其继承人,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因遇难众生诵念其名号,菩萨及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故称观世音菩萨;又因其理事无碍,观 达自在,又称观自在菩萨。右手持净瓶内有甘露,左手拿杨柳枝,表示普洒甘露,光背上有象征九品莲邦的9位阿弥陀佛。右侧是头戴天冠的大势至菩萨,天冠上有 净瓶,是观音菩萨的继承人,道场在江苏南通狼山。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众生离三涂,得无上力;行法时,十方世界都有震动,故称大势至。手持莲花,象征极乐 净土,光背也有9尊阿弥陀佛像。殿内还悬挂“莲风远被”和“清凉地”匾:莲风远被,指净土宗倡导的净土宗风远盖四面八方;清凉地,指西方净土是无烦恼之 地。殿内东有铜钟,西有木梆。农历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日,三圣殿钟鼓齐鸣,香烟缭绕。 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也是四大菩萨之一,他当时在九华山修行时发大誓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故现出 家比丘相。是故在所有的菩萨当中,地藏王菩萨是愿力第一。右手九环锡仗振开地狱之门,左手明珠照亮地狱之黑暗。放大光明,让受苦的众生能够离苦得乐。他的 坐骑名叫善听。& &地藏是佛教中一位愿力深厚的菩萨,地藏菩萨名,因他安忍不动如 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为地藏院中九尊之中尊地藏萨埵也。 此菩萨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弥勒佛未生以前,担负救度众生的重任。而且常救拔地狱众生痛苦,以其曾发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之愿,故以大愿地藏王菩萨 之称。&&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付属,每日晨朝入恒沙禅定观察众机,于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众生之大悲菩萨也。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始愿成佛。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以救苦难。其状圆顶,手持宝珠及锡杖。或云即阎罗王之化身也。相传唐天宝中(742年),新罗国(今朝鲜)王子金乔觉航海至此,购地建寺,出家授徒。99岁圆寂,三年之后肉身不坏,颜面如生,状似佛经所载地藏王菩萨。唐王朝就钦命将九华山辟 为地藏道场。后历经劫难,大部分庙宇荡然无存,清代康熙年间才重修庙宇。现存庙宇78座,佛像1500余尊,号称“莲花佛国”、“仙城佛国”。化城寺是九 华山的总丛林、开山寺,始建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重建于清代光绪 15年(1889年)。为四进四合院,依山筑寺,逐级升高,雄浑庄严。内藏明英宗年代(1440年)印制的木刻《涅磐经》一部,共6777卷,为稀世文 物。肉身殿(俗称肉身塔)是金乔觉的纪念塔殿,在九华山神光岭上,始建于唐,清同治年间重修,塔在殿内,为七级木质结构,每层有佛龛八座,上供地藏金色坐 像。肉身殿下有上禅寺,殿宇宽敞,塑像精细,为九华山香火最盛之处。每到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诞辰,众寺大辩佛事活动,在这里举行传统庙会,热闹非凡。 大雄宝殿 殿前庭院左右有幡杆,中间有香炉,大殿两侧各有一对施食台。大雄宝殿主供佛祖及诸菩萨、罗汉、天神,是佛寺的主体建筑,位于佛寺中心。一般大殿为重檐歇山 式,屋顶正脊有“灵鹫庄严”,背脊有“正法久住”。“灵鹫庄严”说的是大殿供奉的是在华严海会上毗卢遮那佛在讲经说法,庄严神圣;“正法久住”意为佛法常 存。屋顶山的护法神是四大天王,檐下悬挂“大雄宝殿”匾额。殿内一般有横三世佛或竖三世佛,多数供奉华严三圣、二十天神、十六罗汉、五十三参等塑像以及陈 设法器。&&(1) 华严三圣:即一佛二菩萨,华严三圣是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东方三圣,是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西方三圣,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 至菩萨。)(天台宗说,佛有三身: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凝聚所成的佛身;报身佛—卢舍那佛,以法身为因,经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之身;应身 佛(化身佛)—释迦牟尼佛,佛为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随机缘呈现各种化身,特指释迦牟尼之生身。)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是华藏世界的教主、主宰和本体,其智 慧之光遍照一切处,能使三千大千世界永放光明,开发众生之善根,因此有大日如来的尊号。毗卢遮那佛戴毗卢帽,作毗卢印,佛像背后有“背光”,上有作为过去 世的七古佛,释迦牟尼佛是继往开来的佛,虽圆寂但影响还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是毗卢遮那佛的亲密助手。文殊,意译妙吉祥,在大乘佛教里是诸菩萨上首,智 慧的化身。头顶有五髻,表示五智;左手握《般若经》,表示智慧一尘不染;右手执宝剑,能断一切烦恼;骑狮子表示威猛;或坐莲花台表示清净;代表大智的菩 萨,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意为普思、普德、普事功,贤家、贤国、贤天下。普贤菩萨像着菩萨装,手持如意棒,骑六牙白象,表示六度。普贤说欲成就功德, 应修行十种广大行愿,因此是代表大行的菩萨,道场在四川峨眉山。文殊侍左,专司智慧;普贤侍右,主司理德。象征学佛要有信有解。(信而无解,信是无明—愚 昧;解而无信,解是邪思。因此二位不能分离。)华严三圣前有楹联:到此认清净法身,骋般若之青狮,乘三昧之白象;邻近有嶙峋忠骨,观桃花兮碧血,仰塔波兮 赤乌。(三世佛):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 && &&&竖三世佛: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 & && &&&横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 && &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 && & 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2) 二十天神 大殿两侧供奉二十位天神,是佛教的护法神,其中并没有四大天王。二十天神大多源于神话传说,还有的是在释迦成佛前后护法立功而成为护法神的:菩提树,为树 下修行的悉达多王子挡风遮雨;坚牢地神,悉达多王子即将“成正等觉”时,魔王带魔军来干扰破坏,坚牢地神出来为佛“作证”,排除干扰;龙王,悉达多王子成 佛传法时,精舍起火,龙王吐水灭火;韦驮,佛涅槃火化时,捷疾鬼盗走佛牙舍利,韦驮将其“捉拿归案”的。(3)十六罗汉 大殿罗汉天神“济济一堂”较为罕见。佛教中的佛、菩萨、罗汉、天神都是平等的,只是“觉悟”程度不同。(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菩萨“自觉、觉 他”;罗汉仅“自觉”。罗汉与天神不同在于:1、罗汉修成果位,不再轮回;天神欲念未断,难免轮回。2、罗汉职在弘扬佛法;天神职在护持佛法。3、罗汉塑 像呈坐姿,为出家像;天神塑像呈立姿,为在家相。)十八罗汉始于唐贯休画笔,传于宋苏轼题颂,盛于清乾隆帝钦定。供十六罗汉表明该寺为唐以前寺院。(《法 住记》作者庆友;乾隆皇帝尊迦叶尊者为降龙罗汉,把弥勒奉为伏虎罗汉。)(4)五十三参 大雄宝殿主尊佛后壁塑佛教“五十三参”故事。文殊菩萨指点善财童子拜能者为师,博采众家所长。他先后拜了53位佛学造诣很深的被称为“善知识”的老师。参 拜到第26位居士时,居士告诉他南岛有观音,能救苦难众生。善财飘洋过海拜见观音,观音见他聪明虔诚,传授他佛法,善财觉悟得道,并成为观音菩萨的左胁 侍。这就是“童子拜观音”的故事。“五十三参,参参见佛”,意为每一位老师都被他感动了,都将知识传授给他。“五十三参”形象的再现了“善财求佛法”的故 事。“人生是苦,苦海无边”,观音菩萨脚踏鳌鱼,是在茫茫苦海中巡游,救度苦难众生。观音头上有饿佛像,麋鹿献乳,猕猴送桃。这是释迦牟尼佛35岁在雪山 苦修的景象。无常无我,以苦谛为核心的“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以及三世两因果是佛教的主要教义。因为“五十三参”的主题是“善财求佛法”,佛 法是释迦牟尼创立,塑饿佛像是告诉人们佛法来之不易。观音的右侧是龙女,为了感激观音的救命之恩,皈依观音成为其右胁侍。此外还有十八罗汉、龙王和水怪, 十方九界都来皈依观音菩萨。(5)法器和陈设 钟、鼓、磬、木鱼、铃、饶钹、戒尺、数珠等。功德箱、供养台、幡、经幢、长明灯等。天王殿 一般寺院第一进就是天王殿,常见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正脊上常有“风调雨顺”,背脊上“国泰民安”的牌匾,宣示佛教爱国利民的宗旨,点明佛教流传2000多年的原因所在。& &殿内供奉弥勒的化身像——布袋和尚,佛祖选择“佛学精进”的弥勒作“接班人”。《弥勒下生经》记载,弥勒将在兜率天修行 4000年,天上一日人间400年,所以人间56亿7000万年后,弥勒在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对天、地、人讲经说法,接班成佛。弥勒是未来佛,称其为“当 来下生佛”。弥勒在兜率天时还是菩萨,为大慈菩萨。布袋和尚是汉化的弥勒化身像,受到中国百姓的喜爱。在此之前,中国佛教的净土宗影响日盛,因为西方净土 信仰十分便捷(众生只要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以后便能往生西方净土);而且立竿见影(信徒呼唤“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菩萨就前来救苦救难)。因此西方净 土成为净土信仰的主流,而东方净土和弥勒净土渐趋衰落。弥勒净土十分美妙,因此昙振大和尚“创造”了汉化的布袋和尚让世人供奉信仰,体现了中国佛门的大智 慧。元末农民起义打着弥勒的旗号,朱元璋做过和尚,他认为是弥勒帮助他做了皇帝,下旨请弥勒迎门而坐,即“初入山门,先参弥勒”的原由。弥勒佛龛前常有楹 联曰: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无所不容。布袋和尚的家乡,即浙江奉化的雪窦山自然也是弥勒的道场。 殿内周围供奉四大天王和韦驮。四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是主乐神,守护东胜身洲, 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保护佛法,守护南赡部洲,增长意为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西方广目天王,手臂缠龙,以龙为 索,去除魔鬼,保护佛法,守护西牛货洲,广目意为以净天眼观察世界,护持世人;北方多闻天王,右手持宝幢,左手托宝塔,宝幢即华盖,护持佛出行,守护北俱 卢洲,多闻意为福德名闻四方。四大天王的只能是执掌风调雨顺。天冠弥勒,为弥勒真身法相,头戴五佛冠,即五方佛,手持莲花,莲花上是他修行的兜率天内院。 韦驮,在天冠弥勒像后,手持金刚杵,降服邪魔外道,维护佛法,是护法神。天王殿一般后檐悬“继证大雄”匾额,“大雄”是释迦牟尼佛的尊号,点明由弥勒继承 释迦牟尼佛佛位。
什么是鬼?鬼非鬼,乃自心的相应。人有了贪心——贪图生活的享受、贪财贪色、贪图世间的物质欲望、贪图清净、贪图佛法、贪图功德、 贪图成佛等等心;有了怨恨、傲慢、计较、不满不服、自私自利等等心,一念动而相应三界护法。虽然是显示鬼身,而非实相,只是自我内心的标法。正是自身的业 障起而因缘应,所以只能以真心的忏悔和改变自我的愿力来度化这个我字,才能去掉因自己起心动念而相应的鬼相,消除自我的业障。绝非用念咒来超拔,更不是驱 赶。既然是自己的业障因果,岂有对抗之理!鬼非外形,而是自心。自己心里有鬼,有贪心欲望之鬼!鬼是我字。& && &没有对自我的认识,没有忏悔的真心,没有自我的改变,也没有对自我的放下,就没有突破和超越,只剩下自心造就的业障因果的轮回。面对的不是什么鬼,而是 自我的心。到底什么是鬼?看看这些,贪心鬼、小气鬼、烟鬼、酒鬼、财鬼、色鬼、怨恨鬼、懒鬼、恶鬼、吸血鬼.........,都是自己做人中的起心动念 在造就。也都是自己做人之中的习性。所以要认识自我,更要修掉自己的习性啊!& &看看自我做人的习性中,有计较、贪图、自私、享受、不服、怨恨、不理解、生气不满、攻击议论别人、总想自己的得到、感觉自己很好很对、是非、漫骂等等一 切的一切,都能和鬼这个名号挂上钩。作为一个人身的前提基础,首先就要去掉这些习性,更何况要做一个修行人。自身有这么多的习性没有去掉,带着这么脏的东 西,怎么能是佛菩萨呢?连一个清净的自我都没有做到。自我清净了,也仅仅是一个做人的基础开始。而佛菩萨是功德的名号,是功德而成。没有清净的心,是不可 能有功德而言的。出家就是出的世俗的心,而非外在的相。是放下世俗的自我知见。僧就是去掉这些肮脏的自我后的清净。这是一个做人中需要努力改变和付出的过 程,是一个责任的承担和认可。没有在责任付出中来放下自我的一切要求和欲望,就没有道可言。& &所以,如果认为都是外在的鬼的话,那么我自己又是什么呢?而我现在连一个基本的修行人都不够格。所以我现在还是一个鬼魂之躯。因为我现在就是在自我的习 性里而没有改变和突破,当然是在鬼魂境界里,只是一个在准备努力修行的小鬼而已。我做不了佛菩萨,但是我要修脱掉这些习性,做一个干净而正规的人。& & 不管穿的是什么衣服,在什么地方,说什么话。做人之中只要有这些,即使是人身也非人,因为我的心不是用人相可以代表的。所以修行的基础,首先要真正认识 自我,要修掉自我的习性。只要有这些习性,就和鬼相应,就是业障因果,是地狱,连鬼道都不能出,就是在恶道之中,哪里能进正道啊!这些可不仅仅是念佛念经 就能改变的。而是要在生活做人中来战胜自我,是自我的改变和突破。是重新树立一个做人的正规标准,修的是人格标准。& &所以我真正修的是忏悔心,修的是做人之道。
几大如来简介药师佛:& && &药师佛既药师琉璃光如来,按佛经所说,他是东方琉璃国世界的如来。相传他在成佛时曾发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治无名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 据隋代达摩笈多所译的《药师如来本院功德经》所说:“佛告曼殊师利,东方去此十殑伽沙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彼世尊药师琉 璃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 在许多寺院的大雄宝殿中,都供有代表东、西、中三方不同世界的三尊佛像,其中释迦佛左边的就是代表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 & 药师如来的胁侍菩萨,一般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阿弥陀佛& & & && & 阿弥陀佛又称作“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等。是佛教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 & & 在过去世自在王如来时,有位国王,因听世自在王如来宣说佛法,产生了信仰。后来他放弃了王位,出家成了一个僧人,法名叫做法藏。法藏比丘在修行成佛前,曾 经发下四十八个大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说,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持诵他的名号的人,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人往生自己的国土,即西方极乐世界。这 个法藏比丘就是后来的阿弥驼佛。& & 《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记,阿弥陀如来在极乐净土中,高坐于莲台上。左右分别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胁侍。弥勒佛& && &“弥勒”是梵名的音译简称。意为慈悲。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故以“慈”氏为始。他名叫阿逸多,意为“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代印度波罗奈 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他与释迦佛是同时代人。后来他随释迦佛出家。修习佛法,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人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佛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 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记载,到那时,娑婆世界 《既我们所住的“有情世界”》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音rangqu)。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 法诸事,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毗卢遮那佛& && & 毗卢遮那,有时又作毗卢折那、毗卢舍那等,意为“光明遍照”、“大日”等。是中国佛教寺院中常见的一尊佛像。对毗卢遮那佛,有不同的解释。天台宗将毗卢遮 那佛作为法身佛,与卢舍那(报身佛)、释迦(应身佛)合为三身。法相宗亦主三身说,只是名称不同,他们把毗卢遮那佛作为自性身,以卢舍那佛为受用身,以释 迦佛为化身。华严宗则根据《华严经》,认为毗卢遮那就是卢舍那佛,两者只是译名不同而已。他们还认为此佛即《华严经》中所说的释迦佛的报身净土莲华藏世界 的教主。阿閦佛& && & 阿閦(音chu)佛又名阿閦鞞、阿閦婆佛。意为不动、无动或无忿怒,无瞋恚等。据说他是很久以前东方世界一个名叫阿比罗提国的教主。又据《阿閦佛国经》 说,阿閦佛在成佛久远之前,曾侍奉大日如来,后受大日如来感化,修行成佛,在东方建立了善快净土,现在仍在其国土说法。多宝佛& && & 多宝佛是过去世东方宝净世界的教主,据说他曾发誓愿,愿人灭后以全身舍利置于宝塔中,若后世有佛说《法华经》时,其塔庙涌现于前,为作证明。据《妙法莲华 经、见宝塔品》记,当释迦牟尼佛说《法华经》时,忽然地下涌出安置多宝佛全身舍利的塔,现于空中。其塔由金银琉璃等七种宝物装饰,塔中发出大音声,赞叹 说:“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于是,释迦佛告诉听经 的大众说,这宝塔中有如来全身,乃是过去东方世界宝净国土的佛,号为多宝。释迦佛还在诸菩萨恳请下,开启塔门,示现多宝佛身。这时多宝佛于宝塔中让出半座 对释迦佛说:“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于是释迦入塔,于多宝同结跏趺坐,宣说经义。燃灯佛& && & 燃灯佛又名锭光佛,在佛教中是过去古佛之一。相传他出生时身上光亮如灯,所以名燃灯,后来成佛亦以燃灯为号。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时,曾名儒 童,当时正是燃灯佛在世为教主时,有一天儒童看见一个名叫瞿夷的女子,手持七枝青莲,心生喜爱,因以五百金钱买其五枝。瞿夷见他化高价买青莲,觉得奇怪, 就问他:“你买青莲有何用。”儒童回答,用以供奉佛。瞿夷听了满心欢喜,故把另二枝也托儒童一起拿去供佛。儒童来到燃灯佛处,供上青莲花。又见地上泥泞, 容易污染佛足,因脱下身上所穿衣,铺在地上,见还不够,又解开头发,以发铺地,让燃灯佛履其衣发而过泥泞。燃灯佛因而对儒童说,由于你这一敬佛的功德,所 以过了九十一劫(劫,即劫波,佛教所说很长的岁月。有大劫,小劫之分)之后,你一定会成佛,名为释迦文如来。
佛教几大菩萨简介文殊菩萨& & & &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师利。意为妙德、吉祥。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记载,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随释迦佛出家。释迦佛灭度后,他来到云山,为五百仙人解释十二部经。最后又 回到出生地,在尼拘陀树下结跏趺坐,入于涅槃。又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讲释迦牟尼佛曾告诉金刚密迹主菩萨,在赡部洲(佛教称我们现在所住的世界) 东北方有一个叫“大振那”的国家,国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称为五顶山,释迦佛去世以后,文殊菩萨将以童子行游行于此,在山中居住,为众生宣说佛法。中 国佛教认为山西省五台山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大振那”国的五顶山,因此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说法道场而成了佛教的圣地。&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因此长称他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佛宣讲佛 法。在《维摩诘经》中,他又代表释迦佛,率领弟子们前去探望病中的维摩诘,并与维摩诘反复讨论大乘佛教教义,宣说大乘佛法玄理。& &&&他常常与普贤菩萨一起,作为释迦佛的胁侍菩萨,随侍于释迦佛身边。普贤菩萨& & 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是佛教中常见的一尊菩萨。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一个象征智慧(文殊)、一个象征真理(普贤)。& &&&据《妙法莲华经、普贤劝发品》说,当佛入灭之后,若有人信奉,诵念《法华经》,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在此人面前,守护其人,使他身心安稳, 不受诸烦恼魔障之侵。而《华严经》则说,有善财童子发大心,一心求菩萨道,后来在文殊菩萨启发下,南行参访名大善知识。最后来到普贤菩萨处,普贤为他讲述 “礼敬诸佛”、“广修供养”、忏悔业障”、“常随佛学”等十大行愿,因此普贤又被称为“十大愿主”(或十大愿王)、随着《法华经》和《华严经》的流行,对 普贤菩萨的信奉在中国也非常兴盛。& &&&中国佛教相传。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说法道场。晋代有慧持和尚从庐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贤寺,这是峨眉山供奉普贤菩萨之始。观音& & 观音又作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驼佛座下的上首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驼佛身边的胁侍菩萨。& & 据佛教经典讲,世间众生在碰到各种困厄灾难时,只要信奉观世音菩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时他就会“观其音声”而前来解救,使受难众生即时得以脱困,所以这位菩萨的名号就称为“观世音”。& & 佛教中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经典很多,最流行的是《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品集中叙述了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度众生的功德和能力,因此这部经译出不久,这一品就被人广泛传抄,单独流行,并且被称为《观世音经》。& & 经中说,观世音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如果有众生遭受水火之灾,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入大火就能够不烧、遇水淹既得浅处。如有众生因刀兵相 加,或有牢狱之灾难,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观世音菩萨能给处于危难中的众生以无谓的力量,使他们不畏恐惧。他还能满足众生生 儿育女的愿望,求男得男,而且是“福德智慧之男”,求女得女,还是“端正有相之女”。& & 经中还说,观世音菩萨能显现各种化身,说法救度众生。如有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去救度;如有众生应以罗汉身得度,他就现罗汉身去说法。他 还能随时以国王身,宰官身以及居士、长者、比丘、比丘尼、男女老少等各种不同身份,随机应化,宣说佛法,点化众生。大势至菩萨& & 大势至菩萨,又称得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据《观无量寿经》说,此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他们解脱血火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因此号为大势至。& & 相传大势至菩萨是西方极了世界教主阿弥驼佛的胁侍,他与阿弥驼佛和观世音菩萨在一起,合称为“西方三圣”。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大势至菩萨单独被作为礼拜尊 像的情况极少一般都是和观世音菩萨一起随侍在阿弥驼佛的身旁。大势至菩萨的形象,据《观无量寿经》讲,身放紫金色光,其形相大小及身上装饰,均与观世音菩 萨相似。唯其宝冠上以宝瓶为标志,而观世音菩萨的宝冠上一般是以化阿弥驼佛为标志。日光菩萨& & 日光菩萨全称为日光遍照,与月光菩萨一起,是东方琉璃光世界的教主药师佛身边的两大胁侍菩萨。他们的身分如同释迦佛身边的文殊、普贤菩萨,以及阿弥驼佛身 边的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据唐代翻译家玄奘法师翻译的《药师如来本愿经》中说,药师如来国土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 数菩萨众之上首。”只是因西方净土在中国民间更为流行,所以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不如观音和势至菩萨那样为人们所熟知。& & 日光菩萨常常是与月光菩萨、药师佛一起。日光菩萨像一般为身披天衣,头戴宝冠,或手持莲花,莲上有象征太阳的日轮,也有以手托日轮的。月光菩萨& & 月光菩萨全称月光遍照菩萨,和日光菩萨是一对,为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佛的胁侍菩萨。& & 单独的月光菩萨尊像出现得不多。作为药师佛的胁侍菩萨,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一样,在形相与装束上,与释迦佛的胁侍菩萨文殊、普贤,以及啊弥陀佛的胁侍菩萨 观世音、大势至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只是手中持物略有不同。月光菩萨手持带有半月的青莲花,或是手托着一轮明月。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一起,法华世界如来的两大菩萨。隋代嘉祥大师疏《法华经》时讲:“药王者,过去世以药就病,因以为名。”& && & 据《观药王药上两菩萨经》讲,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本是一对兄弟,他们一名星宿光,一名电光明。他们在过去世因以各种草药供养诸比丘众,所以被大众赞为药王 和药上。后来他们还得到释迦佛的授记,要在将来世修成佛道。另据《妙法莲华经》的《药王菩萨本事品》记,药王菩萨曾以香油涂身,燃臂供佛,因此他亦是护持 《法华经》的诸大菩萨之一。虚空藏菩萨& && & 梵名阿迦舍蘖(音nie)婆,一作虚空孕。意为此菩萨包藏一切功德如虚空,故名。又说此菩萨拥有无量宝藏,好像充满虚空。《大集经》卷十四“虚空藏品”中 记,佛告诉速辩菩萨说,虚空藏菩萨就好像一位极其富有的长者,具有无量宝藏。财富充满,他没有悭吝之心,经常布施,并能尽量满足别人的需求,使众生都得到 利益。& && & 据《大集经》说,此菩萨住于东方大庄严世界。但据《虚空藏菩萨经》则说他常住于西方一切香集依世界。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蘖沙,译为地藏。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 &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曾受释迦佛的嘱托,要在释迦佛灭度后,弥勒佛降诞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恶鬼、畜生诸道中的众生、而且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有情众生只要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的救济。& && & 相传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据说唐代有新罗国(今朝鲜)僧人金乔觉泛舟航海,来到中国。见九华山峰峦迭起,是修道的好地方,于是在山中译地而 居,潜心修行。后来,他得到本地闵姓山主等人捐助,于是修佛寺、辟道场。闵姓山主及其子道明亦先后随他出家。金乔觉去世后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因此九 华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道场。维摩诘菩萨& && & 维摩诘又名“毗摩罗诘”,意译为“净名”、“无垢称”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他是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居士,是佛经中一个著名的在家菩萨。在中 国,有关维摩诘的故事流传很多,特别是南北朝、隋唐时期,维摩诘的形象,在士大夫中间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佛教的绘画、雕塑、文学等作品中,有关维摩诘的 故事,往往成为一个热门的题材。& && & 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他家有万贯,婢仆成群。平时生活豪华,享尽富贵。还经常出入市井里巷、青楼酒肆。但是他能够处相 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因此他所有一切表面现象,都是为教化众生的方便,据说这是因为他能精通大乘佛教义理的缘故。& && & 在所有有关维摩居士的故事中,以“文殊问疾”的故事最为著名。据说有一次维摩居士“示现”病相,国内许多王公大臣,权贵豪门都在探访,此事被正在那儿说法 的释迦牟尼佛知道了,释迦佛决定派弟子们前去问候,可是释迦十大弟子谁都不敢去,因为维摩居士善辩,口才极好,这些弟子们过去曾和他有过接触,谁也辩不过 他。最后释迦佛只得让以智慧著称的文殊师利菩萨带领舍利弗等弟子前去。在维摩居士的丈室里,文殊菩萨和维摩居士反复讨论大乘佛教奥义,敷演大乘佛教义理, 使以舍利弗为首的小乘弟子听得目瞪口呆,而维摩居士的深邃思想和口若悬河的辩才,也令文殊菩萨十分赞叹,备加崇敬。
地藏菩萨本愿经-----忉利天宫品第一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皈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  放如是等不可思议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密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密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 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 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世界诸佛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否?」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只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 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生全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 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时 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 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以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时 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左右扶侍,良久方苏。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 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 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  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  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 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否?」  无毒答曰:「实有地狱。」  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到达狱所?」  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  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  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  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  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  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  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  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  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鬼王言毕,合掌而退。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弥勒菩萨(圆觉经略说)在佛法中,一般将痛苦归纳为八苦,细分还有二十种苦、十八种苦、十二种苦等等。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  生苦,人活着便有许许多多的苦,从小就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长大以后面临生活就业的压力,光是这些,苦不苦?苦啊!  老苦,年纪大了,眼睛看东西模糊了,走路也走不动了,吃东西也咬不动了,这个时候蹦蹦跳跳的机器不灵了,儿子媳妇也不理会你了,你说苦不苦?  病苦,那更不用说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张飞都怕,你病的时候滋味如何?  死苦,人死时,四大分散更是痛苦,别说死,未死听到死、想到死都心有余悸,莫可奈何。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四个阶段,谁都不能免。  求不得苦,所追求的得不到,想做生意赚钱,偏偏亏本,买股票碰到长黑全被套牢。古人有两句诗说: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人生如意的事太少了,大部分都是拂逆其心,而且碰到不如意的事,往往还不能随便跟别人讲。  爱别离苦,所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像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碰到战乱,背井离乡到了台湾,而亲人父母妻子儿女则留在大陆,这都是爱别离苦,令人扼腕长叹。  怨憎会苦,不是冤家不聚头,人与人在一起永远是恩恩怨怨夹杂不清,所以我们看一个家庭的夫妻,就算恩爱甜蜜,也难免都要吵架,碰上冤家嘛!  前面这七种苦已经够受了,再加上五阴炽盛苦,更是火上添油,不可收拾。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也就是人活着受生理心理的煎熬,例如身体上的冷、热,情绪 上的低落、烦闷等等。这八种苦其实就是违境,令我们的爱欲处处不能痛快。至于人生的顺境呢?那可难了。中国人有两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很准的, 相信吗?请小心!  ‘背爱心而生憎嫉’,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管人和事,一违背了‘我’的爱欲,憎恨和嫉妒便产生了,这种身心的煎熬谁没尝过?青年朋友谈恋爱也是这样,我 看得顺眼,合我意的,我就爱,爱不到就悲而恨。嫉是嫉妒,吃醋了,这是人天生的占有欲,不只是女性容易嫉妒,男性也一样。女性的嫉妒在爱情上表现得突显 些,男性在嫉妒的表现上范围广,你的学问比我好,你开得车比我大,你戴的手表比我名贵,心理上都不舒服。正由于这些心理的作用,‘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 饿鬼’,便促成种种不同的行为,所以自己便掉入地狱饿鬼道里去,万劫不复了。  讲到这里,刚好最近有一位在美国的同学写信来,问我地狱到底有没有。他说他看了一本书叫作‘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作者好像是一位喇嘛,这本书对他的启发很大,但是书上说根本没有地狱,地狱是宗教家拿来吓唬人的,这点让他觉得很疑惑。  各位!您说地狱有是没有?我在此先讲一个故事,以前有位读书人去问一位法师,有没有地狱?这位法师说没有。这个读书人觉得不对劲,再去问一位禅师:师 父啊!有没有地狱?有。读书人说:师父啊!这就怪了,我问某某法师有没有地狱,他说没有,问您老人家,您却说有,叫我相信谁呢?这位禅师问他说:你有没有 妻子?有。某某法师有没有妻子?没有。好!某某法师说没有地狱是对的,而你就不能说没有地狱。这位法师答得非常高明,字面下大有深意。地狱饿鬼有没有呢? 有,绝对有,而且在人间的地狱比看不见的地狱还明白得多。人世间有很多地狱,大家在地狱中住惯了,还当成是乐园呢!但是,佛说过:‘三界唯心造’,地狱也 是唯心造,心若是了了,地狱也就空了,心若不能了,地狱绝对有。如果那位大师真的说地狱是‘假造’‘唬人’的,那我不同意。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知道了爱欲的可怕,而心生厌离,在爱欲上舍弃恶念,专修善行,所得的果报就是人天境界。天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共二十八天。  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  回故,不成圣道。  知道了一切爱欲的可怕,而心生厌恶,因此跑去修道,如同前面提到宗教徒难免有回避男女爱欲的问题。要舍弃爱欲是很难的事,有些修行人,东躲西躲,到后来碰到了冤家,照样掉进爱欲里去。  那么,厌恶爱欲,舍弃爱欲,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呢?是不是就可以超脱轮回了呢?没有那么简单,‘还滋爱本’,爱还是在。爱什么?爱修道,爱清净,爱道德,这也是爱,这种果报叫‘增上善果’,即使你修到无色界天,到达非想非非想天,仍然没有跳出轮回,不能成就圣道。  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佛告诉弥勒菩萨,众生若想要了脱生死,免受轮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第一步要断除贪欲,还要更进一步,断除更深一层的爱。爱如同口渴,非常需要,故名‘爱渴’。  如何断除贪欲及爱渴呢?在小乘方面,初步先剃除鬓发,为什么呢?因为人之所以觉得漂亮,就是头上这几根草,这几根草花样可多了,可以变处上百种的名堂 来。人有头发,如同天人有花冠。天人衰老是由花冠开始萎谢,人也是一样,人老了,头发开始白了或是掉了。所以,出家先要剃除爱欲的色相,其次就是穿坏色 衣,不穿花花绿绿的衣服,免得引起爱欲。在大乘方面,那就难了,那是要滚进爱河里面去修行。跳入苦海茫茫中去磨练的。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大乘的菩萨们为了救度众生,以各种不同的形态重回世间,自己得了道以后,再回到人间来,我们一般人修行是为了‘超凡入圣’,菩萨则是‘超圣入凡’。至 于变化的道理,各位可以参阅‘法华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菩萨是为教化众生而来,换句话说,菩萨是最伟大的 教育家。  菩萨来到人间,并不是因为贪爱,而是为了慈悲众生,为了让众生舍弃贪爱,而菩萨投胎的时候,又假借贪欲的作用而入胎。这话说得多高明,但是,我们说句 良心话,难道慈悲不是情吗?慈悲也是情啊!把小我的贪欲扩大了就是慈悲,慈悲乃菩萨之累,佛教有两句名言:‘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一般学佛的人讲究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要善于运用,不当的慈悲容易衍生祸害,而且落在有情之中。菩萨的全称叫菩提萨埵,菩提者觉悟也,萨埵者有情也、多情也,合起 来就是觉了悟、得了道的多情人,这就叫菩萨。菩萨是因慈悲而有情,在此举清朝雍正皇帝赞观世音菩萨的偈子:  ‘三十二应现全身,拯救众生出苦津,  砒霜当作醍醐用,翻将觉海作红尘。’  这首偈子正是‘圆觉经’此段话的写照。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注意!这里有一个秘密:假如一切末世的众生,能够舍弃一切欲望,以及灭除憎恨痴爱之心,就可以永远断除生命的生死轮回。佛在这里讲得很轻松,但是,如何断除呢?这又是一个秘密。而其实本经前面一开始便早已透露过了。  另外还有一个大秘密。不要认为永断轮回之后就可以成道,还要‘勤求如来圆觉境界’,还要悟后起修,精勤向道,求得佛的大圆觉境界。如果有这样的立志发 心,才有资格称为学佛的人。很多人问我是不是佛教徒,我说不是,我没有资格,所谓菩萨道,我一点都做不到。什么是菩萨?你的眼睛坏了,需要一只眼睛,好! 我给你,马上拿,考虑一秒钟,就不算菩萨。这个我做不到,既然做不到,怎么有资格说是佛弟子?  此段这两种秘密,我只提出来,不予作答,答案在你们那里,请自参究。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  现在讲到学佛的基本,为什么一般人学佛得不到清净呢?因为都在贪欲中,连学佛的动机也是贪欲,想成佛是不是贪?这个贪可贪得大呢!学密宗想念个咒子马 上成佛,是不是贪?学打坐求长寿健康,这是‘寿者相’,也是贪。很多人问我:老师啊!我打坐半年了,怎么没有反应?怎么没有消息?贪欲!贪欲!以有所求心 修无为之道,此乃背道而驰,非学佛也。假如你能做到一无所有,这是世上第一等人,连佛也不求,你看这人伟大吧!释迦牟尼佛看到,大概马上拱手让位。  由于贪欲,发挥无明之性,显出了众生五种不同差别的种性,哪五种性呢?而这五种差别,乃因为两种障碍而有深浅程度不同,这些佛在后面有所解释。  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哪两种障呢?‘一者理障,碍正知见’,知识越高,学佛往往越难,佛学的知识越多,成佛反而越有障碍。为什么呢?主观的成见多,本来脑海里很单纯,学了 佛或是信了宗教以后,看别人都不对,唉呀!怎么不学佛?怎么不来信教?好像不学佛、不信教就是犯罪似的。然后,拿了一个宗教的尺度到处去衡量别人,批评这 个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比如什么学佛又不吃素,差劲啦!甚至把吃素叫作吃斋。吃素是不吃荤,荤是葱、蒜、韭、兴渠五荤,这是五种刺激性的植物,并没有包括 肉。但是为的意思并不是要你吃肉,请别搞错。不吃肉是不杀戒,为了培养慈悲心。至于斋呢?这是庄子提出来的‘心斋’,‘礼记’上有‘斋戒沐浴’,心念清净 恭敬叫作‘斋’,一些人搞不清楚,就以有没有吃素来估计这个人有没有修行,忽略这个人的贪欲心如何?慈悲心如何?贪嗔痴慢心如何?于此,我恭劝大家,学佛 修道要‘严于律己,恕以责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中国人讲道德,结果,往往都以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而不是要求自己;其实道德是要恕以责人,别人有错要包 容,尽量宽恕别人,原谅别人。  ‘二者事障,续诸生死’,事障又叫烦恼障,有事就有烦恼,心中烦恼多、贪欲多,所以打坐静不下来,功夫修不上路。事障也就是业力习气,它是一股力量牵引着你,让你在生死中轮转不已。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金刚经,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 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 金刚经是佛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我们研究金刚经时,不能将它局限于佛教的范围,佛在金刚经里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就是说,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金刚经的这一个重点,彻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它与佛教一部大经──华严经 的宗旨一样,承认一个真理、一个至道,并不认为一切宗教的教化仅限于劝人为善而已。在座的诸位先生女士们,大概也各有不同宗教的信仰,我们今日研究金刚经,先把自己观念意识里宗教的界限和形式放在一旁,然后再来研究金刚经的要点与精神,这样才会得益。   在所有的佛经,以及后世菩萨高僧大德们的著作中,金刚经在学术的分类上,归入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什么叫般若呢?大致上说,大智慧就叫做般若。因为过去翻译佛经的原则是观念不完全相同的字不翻,宁可译音再加以注解。就像现在中西文化交流,遇到翻译气字(气功的气,修道的气)就不能翻,因为不能译成瓦斯,也不能译成空气,或其他的气。由于外文每一个气都有一个专有的字,而中国字欲不同,气字上面多加一个字意思就不同了。空气、煤气、电气,就是人发脾气,都是气字上面加字不同而有异,所以单独一个气字只好翻音,然后再加注解。当时般若不译成大智慧也是这个原因。   所谓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所谓根本的智慧,也是一个名称,拿现在观念来讲,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所以「智慧」两个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个含义。   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就是所谓的五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     实相般若   实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在佛学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叫做实相般若,属于智慧的部分。我们聪明只是意识部分,局限于现有的知识范围,以及现有的经验与感觉想像的范围。真正的道体是不可思议的,是不可以用我们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思想、讨论、研究的。大家要注意!他并没有说不能思议啊!   「不可」是遮法,遮住,挡住,不准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推测、去思想道是什么。假如实相道体能够用思想得到的话,那还是属于妄想意识的范围。所以说不可思议,并不是说不能思议;因为这是修持求证的境界,不是思议的境界。   到了后世禅宗,讲一个道字,无所在,无所不在,很难表达。如果讲一个佛字,又带了一个佛的观念。虽然有时侯佛法里头,佛字就代表了这个道体,但是一般人一听到佛,脑子里马上想到大殿上那个塑得发亮发光的佛像,不免又著相了。所以,唐宋以后,禅宗乾脆不用道,也不用佛,就是这个,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反正都是代名辞而已。华严经上说: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 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盘也可以,说了一大堆,一百多个名辞,反正这些都是代号,代表实相般若道体。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这个东西,找到了这个东西才认识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所以,实相般若是属于般若中最根本的。     境界般若   这些年来,有许多外国同学研究如何翻译境界两个字,我说假使翻成外文的话,勉勉强强可翻译成现象,但是那仍属于自然界的观念。境界就是境界,只能加注解,很难翻译。譬如修道见道的境界,药山禅师就讲:「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浅近,这就是个境界。又譬如唐人诗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我们常在讲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时,就会引用到这两句话。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照到地上的千万条江河,每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的晴空,如果没有一点云的话,整个的天空,处处都是无际的晴天,所以万里无云万里天。 这是一很好的境界,很多禅师们因这些境界而悟道。   有一个和尚住茅蓬的时侯,就写了一副很好的对子:「万里青天开笑口,三间白屋竖拳头」。   像弥勒菩萨一样,哈哈大笑,就是我们喜欢塑的一个咧嘴笑,大肚子的和尚,悟了道,什么都空掉,什么都喜欢。三间白屋就是三间空空洞洞的白屋,自己在那里海阔天空。像这一类的文字,就描写一种境界,但也并不足以代表悟道那个境界。我们的人生随时有境界,痛苦的时侯想到那些痛苦,痛苦还没有来的时侯,脑海中又随时出现痛苦的威胁,这是苦恼的境界。高兴的时侯,又越想越得意。尤其年纪大的人,不大喜欢想未来,因为前面的路程太远了,没有力气走了,专门回头想少年时代的事。有时侯自己坐在那里想起来,还摇个头笑一下,回味那个境界。这些都属于境界,所以境界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   此外,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个学艺术的人,今天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者画一张画,特别有一种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个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砖头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别平,心里头很舒服,原来这样砌才好,这是他做水泥工时侯的境界。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至于我们没有修道的人,有什么境界呢?也有境界,就是一切众生所有的苦恼境界。如古人诗中所讲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这是普通人生的境界,不是烦恼,就是病痛,或者是衰老了,眼花了,头发白了,这就是人生苦恼境界。所以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他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实相般若而来,是道体 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 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 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    文字般若   我们晓得,文字本身就具备了智慧,文字也就是言语;因为把我们言语记录下来, 就变成了文字。中国人的言语思想符号就叫做中文,英语系统人的言语思想符号就是英 文,其它法文、德文、俄文,都是代表他们的思想、言语的记号。文字有它的境界,我 们大家都读过书,都认得字,可是很少有人变成真正的文学家;因为优美的句子出不来, 没有文字的般若。有的人出语成章,话一讲出来就是文章,每一句话都很优美,很漂亮, 因为他有文学的境界,有文字般若。   金刚经在中国,为什么那么吃得开呢?是鸠摩罗什的文字般若所造成。他翻译了很 多经典,其中金刚经以及法华经,影响中国文化极大。尤其它文字的格调,形成了中国 文学史上一种特殊优美、感人的佛教文学。此外还有维摩经的文字,也都很特别,是另 创一格的文字意境。后来玄奘法师等人的翻译,在文学境界上,始终没有办法超过鸠摩 罗什,这就是文字般若不同的原故。   所以同样的读书学文字,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家。同样的修道,有些只能够 成为修行人,而不能够成佛,这与文字般若是绝对相关的。清朝有位历史学家赵翼,也 是大诗人,大文豪,他晚年写了三首有名的诗,其中有一首说:     少时学语苦难圆  只道功夫半未全     到老方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他说,年轻的时侯学讲话,讲不圆满,自己以为学问功夫还没有到家。到年纪老了 才知道,学死了也没有用,因为努力只有三分,天才就要七分。不过这是指普通人而言, 据我所知所见,有几位大和尚,并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上过一天学,一个字也不认识, 悟道以后,诗好、文好、样样都好,那真是不可想像。   八十年前我的老师见过一个和尚,本来是一个剃头师傅,挑个担子在乡下到处走, 在满清的时侯,剃头的孩子不准参加考试,限制极严。可是这位剃头的大禅师悟了道, 什么都懂,无所不知。他也有一个庙子,是方丈圆寂时侯,护法给他的。有人叫他杨和 尚,有人叫他杨剃头。一般读书人去考他:杨和尚我有句话忘掉了,你看是出在那本书 里?他说:这在第几页那一本书嘛!我老师年轻的时侯很调皮,故意去问他红楼梦上一 句话,他都能回答得不错,那怪极了。有一个很有钱的人抽鸦片,想戒也戒不掉,后来 只有去求这个杨和尚,杨师父啊,你来帮我剃个头。剃头的时侯鸦片烟瘾发了,鼻涕、 眼泪直流,很痛苦,这位杨剃头在他背上拍了一下说:「脱了!」就是解脱,头也帮他 剃好了。从此以后,这个人也再不抽鸦片了。   这些是讲文字般若,在悟道以后自然发生,不是凭我们的聪明来的。聪明是想出来 的,想出来的没有用。悟了道的人,他的记忆力也特别高,不光是年轻的事想得起来, 前一辈子读的书都知道。这个话,你们诸位听了,大概觉得很稀奇,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所以苏东坡有一首诗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要读书要早读,这一辈子的书是为来生 读的。悟道的时侯,过去千万生读的书都会搬出来,就是因为般若智慧都出来了。学问 好的人记忆力强,一目十行;不会读书的人,一个字一个字抠。有人看书,眼睛一瞄, 这一页就过去了,一目十行,日记千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记忆力更强。当然,这 必须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这就是文字般若。 &&    方便般若   佛经上经常讲方便,假使我手里没有纸,请你给我一张方便方便,这可不是佛学的 方便。东汉的霍光大将军,是大元帅,也是大宰相,东汉一代的天下,是他扶正的。可 是历史批评他四个字:「不学无术」,说他读书太少,处理国家大事,在知识见解上, 没有恰当的方法,所以是「不学无术」。   术,不是手段,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要教化别人,自然有他无师自通的方法; 做人做事,也自然有他高度的艺术。譬如说看佛经,他能够用特殊的一种方法,把难懂 的立刻就懂进去,最难表达的东西,他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别人一听就懂了,这就属 于方便般若。   我们都看到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一千只手,每一只手中有一只眼睛,头上有三 只眼睛。这位菩萨代表什么呢?一个人有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你说这个人办法多不 多?当然很多。所以要真正做到大慈大悲,要具备有千手千眼那么多的方便方法才行。 像一个会魔术的人,随手抓一个东西,都可以变一个魔术,这就是方便般若。 &&    眷属般若   眷属般若是跟著悟道的智慧而来的,佛学名辞叫行愿,用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说,是 属于行为方面的。也就是说,自然发起道德行为,一个人自然就成为至善的人。所谓眷 属就是亲戚、朋友、家人等亲眷。   般若的眷属又是什么呢?我们都晓得佛学讲的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禅定、般若。一个修持的人,如何布施,如何守戒,如何忍辱,如何做到禅定的修证功 夫,然后才能大彻大悟而成佛。所以在般若的前面,就有这五个相关的眷属,也就是五 个行愿,称为眷属般若。关于这方面,我暂时不作详细的报告,因为金刚经的本身内容, 就提到了这五样事。   现在我们已经晓得般若所包涵的内容这样多,没有适当的字可以翻译,所以只能译 音了。般若的内容,包含了悟道之愿,换句话说,这个修道的道愿,本身就具备了这么 多的内容。 &&    无坚不摧   现在我们手里的这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为什么在般若上面加了金刚两个字呢?金 刚,在金属之中最坚固,就像金刚钻一样,能破一切法。也可以说,能建一切法,而且 无坚不摧,所以叫金刚般若波罗密。金刚经有五六种不同的翻译,我们惯用的是鸠摩罗 什翻译的这一种。有的翻译,上面加「能断」两个字,意思是能断世间一切苦痛、一切 烦恼,而成圣成佛。所以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可能鸠摩罗什认为,这种能断 的精神,已经包含在经文里了,所以经名不需要特别再加上去。   所谓「波罗密」,一般的翻译就是到彼岸,有些最后加一个多字,成为般若波罗密 「多」。这个「多」字是尾音,现在的音来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拿古代的梵音 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罗密「达」。「多」就是「达」的音。我们大家惯念的二百六十个 字的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常常有人把它称为「多心经」,因为西游记上,把这两个 字与上面切断了,变成多心经。   现在我们讲的这一本经,如果照含意来说明经名,就是: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 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脱离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经典。如果我们照旧式庙子里 的讲经方法,这个经的题目,一天讲两个钟头,连续讲一个月也讲不完。事实上,那一 种讲经的方法非常好,解释得非常详尽,由文字教育开始,什么叫经?这个经字就可以 讲一个礼拜。什么叫金刚?又可以讲上一个礼拜,因此一个题目讲完了,个把月过了, 金刚经的边在那里啊?那叫做无量无边。现在我们不采用那个办法,我个人的个性,也 是不大适合那种讲法,所以我们采取简单明了的解释。 &&    鸠摩罗什和武则天   现在说到翻译的人,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他的父亲是印度一位宰相,出家当和 尚了,他的妈妈是一位公主,逼著这位宰相还俗,跟她结婚,后来生了这个儿子。以后 这位公主自己却要出家,宰相丈夫不答应,我好好的出家当和尚,你逼著我还俗结婚, 现在你却要出家。所以这个故事真可以编写成一部小说。   鸠摩罗什十一、二岁的时侯,已经可以说悟道了,三十多岁就到了中国大陆。当时 是南北朝时代,为了请这位学者来,消灭了三个国家,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是桩震 撼的事件。研究当时的历史很有意思,鸠摩罗什这样一位大法师,这么有学问的一个人, 各国都在争取他,什么经济、政治,一概都摆在后头不管,因为争请鸠摩罗什,一国消 灭了另一国,第三个国家又消灭了第二个国家,这个故事讲起来话长,可以讲上一两个 礼拜,现在简单说明,向诸位报告到这里为止。   金刚经前面的发愿文等,我们都不加介绍了,由于在坐的女性道友很多,特别要向 女性道友介绍一下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是武则天这位女皇帝所作。武则天自己也是研究金刚经的,有人说,云何梵偈子 也是她作的:     云何得长寿  金刚不坏身     复以何因缘  得大坚固力     云何以此经  究竟到彼岸     愿佛开微密  广为众生说   关于这个偈子,在佛教文学方面,称得上是一个大手笔。写这种大文章不能够写得 轻佻,也不能够写得幽默,要很严谨才行。   「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如何可以得到清净、长寿,永生不死呢?大家都希 望活得长,究竟怎么样才能真正活得长?长到什么程度呢?这里是提问题,换句话说, 这个经典本身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得到生命永恒不灭的那个本来。   「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大坚固力也是我们人类所希望得到的;但是我们要 用什么办法,那一种因缘,才可以得到坚固的力量?人世间的一切都不牢靠、不坚固。 寿命也是不坚固的,顶多活到一百年两百年就要走了。家庭、父母、子女、夫妇相聚都 不坚固,终归要分散的。佛经上经常有一句话:聚会必有消散。聚拢的因缘完了,统统 要分散。发了财,钞票来了,终归有不发财的一天,钱也有消散的一天。权利拿到手, 总会有失掉的一天。房子建筑起来也总会有毁坏的一天。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东西是坚固 不破的?这个大坚固力,倒底有没有?你们要去找。   「云何以此经,究竟到彼岸。」我们研究金刚经以后,如何了解其中的方法,如何 能够脱离三界苦海,而到达常乐我净的极乐世界;这些等等的问题,希望佛能打开最微 妙秘密的法门,统统告诉我们。   现在我们看的金刚经,只分为三十二章,金刚经原始翻译的时侯,根本没有分章分 品。原始的佛经是一篇连下来的文章,没有段落,分章分段是后世所作。金刚经分成三 十二章,是梁武帝时代编辑而成的。这个编辑人是谁呢?就是梁武帝的昭明太子。我们 研究中国文学,有一部非读不可的书,就是「昭明文选」,这也是国文系必读之书,就 是梁昭明太子所编辑的各种名文。   金刚经三十二品的分法,品目的分类,以及标题,都是昭明太子的杰作。标得的确 很好,每一节里的重点,都用标题说明。譬如第一章法会因由,就是说为什么有佛讲金 刚经这件事。譬如今天我们讲这本经,也有一个因由,因为萧先生、崔先生他们这五、 六位发起的,我是受别不能不来讲了,这也就是我们这一次的法会因由。
请绑定实名后进行跟帖
看了该帖的人还喜欢看
商业向来是一个不缺创意的行业。谁是2017知识答题系列活动每周推出一期,共10期,每期10 ...
48小时点击排行
本论坛本周Top10
可选评语: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
青青岛论坛官方微信
用其他账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弟子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