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摆脱焦虑症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石鼓区人民路小学&&&郭娓
职业倦怠是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书多年,每天单调的重复,似乎再也难以唤起当初的激情。就我而言,克服职业倦怠感有以下一些办法,写出来跟各位老师交流,希望教师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第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福感”,特别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
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
教师这个工作,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个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我自己也一直认为,做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首先,作为教师,虽然我们上班的时候忙一点,累一点,操心一点,但我们每年有寒、暑假,周末、节假日都可以照常休息,还可以拿全额的工资,自己的孩子也不愁放假没有人带。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能力、教育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我们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收获快乐,付出也就成了享受。
第二、要学会享受教育中的幸福。
教师如果能以享受的态度从教,那么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就会让这个阳光下的职业真正体现出阳光的一面。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去爱学生,师生共同感受幸福的过程正是和谐教育的价值体现,享受教育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这样就会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研究教学和合理定位,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无幸福可言;但是如果对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自己有合理定位,那么教师就能够从中带来了新鲜感和不断进步的成就感,那就有了幸福感。
第三、享受“爱的幸福”
法国小说家雨果曾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有人爱我们。教师拥有学生和的尊重和爱戴。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由于我们的点拨,成绩突飞猛进;一个消极的学生由于我们的帮助,变得好学上进了;或者,当一个个家长放心地把孩子的手放到我们的手上时,当一个个家长看到孩子健康成长而给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时,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或坐在公共汽车里被不知名的家长喊着“老师好”时……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感觉到硕果累累的喜悦。
所以,一个老师要想获得幸福的体验,可以从爱孩子开始,学会了爱孩子,自然会喜欢教师工作,就会追求教学水平的进步,因为我们想把孩子教得更好;学会了爱孩子,我们自然会主动靠近学生的心灵,在了解和帮助学生的成长中体验着被尊重的人生价值;学会了爱孩子,我们自然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因为我们渴望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们可以感受到许多乐趣。所以教师这个职业,爱是幸福的基础,能够和学生感情相融、心心相印,就能够让自己生命在每一天都感受、触摸、认同教学,他会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一个懂得享受学生的教师一定能够体会到教师的幸福了。
第四,注重个人素质提升,不断提高幸福的能力
要做一个幸福或实现幸福的教师,教师应当具有幸福的能力。要提高幸福的能力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吸纳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哲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不仅应该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该有方法、能力、意识,更应该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正确态度。
第五,掌握一定的缓解压力的方法。
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
1、学会倾诉
培根曾说,当你遇到挫折而感到愤怒抑郁时,向知心朋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教师应乐于与人交往,广交朋友,这样在郁闷沮丧时,就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支持,及时释压,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3、多做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每周3次,能改善情绪,降和压力症状。这是因为它刺激释放内啡肽,它是你体内令你感觉良好的荷尔蒙。许多种类的运动都是有氧,如散步、、和骑自行车等等。
4、培养广泛兴趣
教师还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放松自己,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包括下棋、打牌、绘画、钓鱼等。当发生职业倦怠时,可以尝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既可以缓解压力,又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可谓一举两得。“不管面临何等样的目前的烦恼和未来的威胁,一旦画面开始展开,大脑屏幕上便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了。它们隐退到阴影黑暗中去了,人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工作上面。”伊丽莎白就是通过画画治好了忧郁症。
另外,学校管理者要更多的给予教师人文关怀,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努力创设宽松自由氛围,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学校的管理者能够多与老师谈心、沟通,真诚地倾听教师的诉说,以达成共识,发挥他们的特长,尽量安排合适的岗位,给予专业自主权;领导能够关注他们的生活,满足教师正当的要求,给他们以抚慰,那么学校就充满着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就能营造出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氛围。融洽的人事关系,民主环境的感受,合作多于竞争,鼓励多与责备少的工作氛围,不仅能够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还能够让教师活得快乐、高贵、有尊严,让教师感觉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就大大增强。
总之,学校让教师有幸福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需要,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教师有幸福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教师自己也要树立起把教育当作幸福工作的境界。高尚、崇高只是一种来自外在的评价,而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在体验,是职业幸福感的坚实基础和永恒的活力。因此,让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形成健康幸福的心态:一种平常的心态,一种感恩的心态,一颗对工作对学生爱的心态,一种没有嫉妒和抱怨的心态。这样做了,教师的幸福感一定能够得到提升。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幸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老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感|方法
所谓职业倦怠(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1.情感衰竭: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2. 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3.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各种调查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易在助人职业中发生,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倦和衰竭。教师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且教师的压力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老师们之所以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是难题,原因是没有找到教育的本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试问,哪一个人、哪一个行业不倦怠呢?正因为没有弄清楚教育到底为什么,没有激活内在活力,没有因此而产生更高、更远的追求,盲目地认为今年和去年一样,明年和今年一样,那必然会产生倦怠。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遵循教育规律,让老师们体验到教育的美好,他们的职业倦怠就会大大减少。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克服职业倦怠感的方法
一、调整心态,放松心情
作为教师应了解到自己事业的可能与其限制性,而不能只是一味强调专业的自主性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才能使教师消除那些事业上的迷思,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古书上的圣贤。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当感到压力不断之时,不妨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家人或者朋友聊聊天、逛逛街等方式放松心情,纾解压力。甚至可以利用周末到郊外走走,亲近一下大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
二、向优秀看齐
你可以找到你执教的那个学科、那个研究领域最优秀的人并向他们学习,譬如执教语文的教师,语文教学界的李镇西、李希贵、窦桂梅、李玉贵等,就是很好的榜样,他们以各自的风采引领着当下基础教育段语文教学的走向,给所有的教师以启迪。立足古今中外的大师之林,我们才能不近视,不偏狭,不慢怠,自觉地剔除消极情绪,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当下的工作,高效生活。
三、教学上学会“偷懒”
老师们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精力备课,而往往这项工作又是枯燥的,长此以往,对工作难免产生懈怠心理。
这时候老师不妨换一种方法,学会偷懒。小编在这里所说的教学方面的“偷懒”不仅不会降低您的教学质量,反而能让您更轻松的备课、打造更高效的课堂、教出更精彩的学科!
想要在教学上偷懒,老师们一定要准备好教学神器——“老师走起”。可能有的老师会问:“老师走起”是什么?
咳咳,小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简而言之,“老师走起”就是一个资源满满的地方,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老师走起”提供的是动态的课程资源包!动态啊,老师们你们想一想,随时更新课本,随时更新教材教案,随时上传最新教学方法供老师学习借鉴,当你讲到这一刻感觉自己才思枯竭的时候,点开“老师走起”,你就会发现,那里就有你正想要的东西!
这还不是重点,“老师走起”还有一个特殊功能,那就是为普通老师成为名师提供了一个可能。很多老师肯定不相信,没关系,跟随小编接着往下看。
老师们在“老师走起”平台上下载微课,对其进行二次加工,生成新的微课并分享到老师走起资源平台,有需求的老师就会下载使用你的微课,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老师喜欢你的微课并下载,在圈内想不出名都难。有名以后就可以成为老师走起专家讲师团,不仅可以通过“老师走起”直播功能分享干货,提高知名度,还有机会到全国巡讲,让更多的老师认识你。
在成为名师的过程中,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努力提升自己就会被别人喜欢,被别人喜欢就会更加的努力,坚定信心,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李希贵老师说过:优秀老师之所以成为优秀老师,大部分并不是进行师德教育的结果,甚至也不是天天搞培训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机遇使他有了内在的动力。而老师走起就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机会。
老师们是不是心动了?那还等什么,赶紧下载“老师走起”APP吧。
职业倦怠感任何行业的人都会产生,积极地面对它,科学的自我调整,努力克服它,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更好的胜任工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感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教师:何时摆脱职业倦怠-中国教育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 教师:何时摆脱职业倦怠一项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11:26中国教育报作者:夏B 童长江 赵晓颖 朱虹页面功能
  据有关跨文化研究资料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凡是需要长期与人密切接触、打交道的行业,如教师、医生、警察及其他助人职业等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
&&& 直面真实的心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维护、干预研究”是一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组采用心理健康临床诊断量表(SCL-90)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研究,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教师的心理现状。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客观存在,总体状况优于普通人群
  在这次调查中,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检出率为44.93%,其中36.59%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7.06%的为中度症状,1.72%的为重度症状,需要进行心理治疗。与“九五”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边保旗2002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测试结果的比较研究中发现,总检出率结果基本相近。
  分析测验所包含的因子发现,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强迫症状(25.72%)、躯体化(23.55%)、敌对(18.48%)、偏执(15.8%)和人际关系敏感(15.76%),说明教师在难以摆脱的无意义思想、行为和一般的感知障碍方面,因焦虑而产生的身体不适感方面,敌对的表现、思想、感情及行为方面,与他人比较时的不自在与自卑感方面,猜疑、敌对、被动体验和夸大等症状方面存在较多的病痛或问题。
  在与全国普通人群综合常模进行的比较研究中,除躯体化一项明显高于全国综合常模,说明教师行业的职业压力很大,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体力付出,容易使教师产生主观的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头痛、背痛、肌肉酸疼和焦虑等一些其他躯体表现。但从总体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要好于普通人群,这可能与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单纯的工作环境,较健全的价值观体系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
  尽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普通人群,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丝毫问题,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容乐观,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
  不同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差异性
  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发现,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差异性。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学教师
  测验结果显示小学教师的总体检出率为45.80%,高于中学教师2.32个百分点。从症状的程度看,在中度和重度以上心理疾病的教师中,小学教师(9.56%)都较中学教师(6.28%)要高,可以看出,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另外,从各因子的检出率看,小学教师在偏执、敌对、强迫症状三项的平均得分都显著高于中学教师。
  对以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原因可能与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近两年中小学开始实行聘任制、合同制,定编、定岗以后,小学老师工作量明显增加,包班或多学科教学教师增多,备课难度加大、同时学历要求逐年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使教师面临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多层面的压力。调查的结果提醒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警惕教师的心理枯竭问题,在学校体制改革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和自我成长。
  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
  被调查女教师的总检出率达46.7%,男教师为34.94%,女教师在中度和重度以上症状的比例为9.38%,男教师为2.41%;另外,女教师在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焦虑四方面的症状也显著高于男教师,说明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教师要差一些,这可能与女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家庭负担较重等因素有关。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验证。
  中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总检出率最高的是31-40岁年龄组的教师,达到了50.97%;其余依次为51岁以上年龄组(47.22%)、41-50岁年龄组(44.44%)、30岁以下年龄段组(40.09%)。
  经深入访谈及分析得知,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大多是学校的骨干,他们的社会期望值和自我期望值较高,除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班主任、讲课、科研及其他一些社会工作。另外,他们的孩子较小,家庭负担较重,致使他们要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加之青年教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善于自我调节而出现较多和较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一结果告诉我们,学校在培养和使用中青年教师的同时,要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多一些关注、关心和关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还发现,躯体化因子的平均分随年龄增长而呈升高的发展趋势,说明教师随年龄增长身体的各种疾病症状在不断增多。当然,这些症状可能由生理疾病引起,也可能由心理疾病引起,不可掉以轻心。
  研究还表明30岁以下组和31-40岁组教师在敌对和偏执两项的平均分非常显著高于另两个年龄组,非常令我们担心,我们希望中青年教师能更快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和学习观,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去面对学生。
 & 不同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程度有所区别
  通过对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与总体分析与研究,我们还发现,不同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存在轻重度及侧重度等方面的不同,这可能与领导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管理方式及领导作风有关。我们真诚地希望学校能够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和管理环境,重视、善待教师,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 摆脱压力的羁绊
  本次调查还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三所中学、四所小学的教职员工进行有关压力及应对方式的测查,了解了教师压力的主观感受与自我评价特点,总结并验证了教师的主要压力源,掌握了教师处理压力的应付方式规律。
  教师群体承受较大压力但职业态度呈积极取向
  正确的自我认知、评价及对事物的态度是良好心境、健康心理、成熟应付方式的关键。为了解教师职业生涯中压力的主观感受、职业态度与自我评价状况,我们进行了有关的主观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在压力感受方面自感承受中度压力的教师占被试总数的30.94%,感到承受较大压力的教师占62.71%,完全没有的只占6.35%。
  在压力的负面影响方面,88.35%的教师认为压力对自己有中度以上的负面影响。认为压力对自己完全没有负面影响的占11.65%。
  在职业态度方面,对教师职业比较认同、喜欢,在工作中能够尽力做好的教师占全体教师总数的94.33%,其中能够全力以赴的占到36.64%。
  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在自我体验方面普遍感到心理压力大,这些压力时刻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研究提醒我们要帮助教师建立成熟的应对方式、合理地处理压力,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令我们欣慰的是尽管教师的压力大,但职业态度呈积极取向,也就是说大多数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角色很认同,他们热爱工作、勤奋工作,并由此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
  尽管如此,仍有5.67%的教师基于无法排解的压力产生了想转行甚至时刻想转行的想法,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的警觉与重视。教师想转行可能出于多种因素和考虑,如果教师愿意从事这项事业,只是由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想要逃避,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提供必要、及时的心理服务与支持,帮助他们自我调节,进而摆脱“心理的枷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教师面临多层面压力源,工作、家庭压力较为突出
  我们采用开放式问题的测查――“请列举几项过去一年来对您构成压力的事件”以及“压力OK棒”、“压力球”、“压力弹簧床”等压力认知与体验活动,结合对教师的深度访谈,将教师的压力源归纳为六类。其中,居首位的是工作压力,占44.06%,以下依次为家庭压力(23.11%)、学校压力(16.63%)、需求压力(7.56%)、人际压力(5.4%)及社会压力(3.24%)。
  不难发现,教师的压力源涉及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众多层面,但比较突出地集中于工作、家庭和学校等方面。由于以往一直强调教师的社会义务及责任,鼓励教师牺牲自己,所以家庭、婚姻、生活、子女压力对教师心理的影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调查提醒我们要关注、关心教师的生活,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抗压能力,不仅帮助教师在专业上成长,也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成熟与成长。
  此外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各种压力源对教师的影响因学校、个人、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显示出不同管理方式、身心特点及生命年轮下教师不同的心态,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多数教师对自身应对能力有信心,应对方式主流较积极
  良好的应付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成功解决冲突,维持心理平衡,为了解教师在常态下对自我应对能力的评估、面对压力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及冲突时求助对象的特点,我们采用自编问卷进行了有关测查。结果表明,教师的主要应付方式为解决问题与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自责位居其次。
  在求助对象的选择上,教师比较倾向于家人、朋友、同事,极少有教师求助于党团组织或心理咨询机构。可见教师在社会层面的社会支持系统非常脆弱,尤其缺乏具有专业背景的外部支持。
  综上,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应对能力有信心,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主流也比较积极,但不能忽视少数教师对自己的应对能力没有信心,极少数教师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问题。
  教师的应对方式在年龄、性别、学段方面表现出差异性
  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应付方式特点的比较可以看出,30岁以下教师较多地采用求助等积极的应付方式,较少地采用合理化、退避消极的应付方式,可能与观念、人生阅历与经验有关,学校据此可以深入地了解教师的差异,帮助教师掌握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积极的应对策略,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生活。
  从男女教师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男教师比较女教师而言,非常少地选择求助这一应付方式。这个结果很令我们担忧,因为在深度访谈和成长小组中我们发现男教师的压力很大,非常需要别人的理解与帮助,但由于社会角色、性别角色、社会观念等原因,男教师不得不压抑内心的苦闷,忽视自己的情绪,难怪有一篇文章中笑谈“男教师缺少阳光的普照”。我们呼吁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都来关心男教师的心理健康,不能因为男教师较少求助而认为男教师不需要求助。
  另外,中学教师比较小学教师而言显示出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等成熟的应付方式,可能与教育背景、自我调节能力等有关。
中国教育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最受欢迎的教师招聘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让胸变大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