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查经资料大全解经大全

字义解经需要查找某个字的希腊文希伯来文字母的意思,对比之下得出圣经某个字词的内涵;而字句解经需要联系经文的背景和上下文,同时要知道这个句子的语法和语态,比如现在进行时的语句。

采纳数:1 获赞数:2 LV2

我推荐你买一本圣经词典,圣经词典在教会一般都有卖的,词典中有相应的词和句子。

有了这本书,对您读经有很大的帮助。

}

原标题:约翰福音解经讲道——基督的复活(空坟墓 约20:1-10)

基督的复活——空坟墓201-10

各位在耶稣基督里蒙我们父神所爱的弟兄姊妹们:感谢神的恩典!从这个主日起,我们要进入约翰福音第20章的学习。我们看到约翰这位福音书作者,虽然不像其他人那样开始他写的福音书(没有记载基督的降生),却和他们一样,以基督复活的历史作为结束;不是写这件事本身的历史,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描写祂如何复活,而是描写这复活的证明和证据,证明祂复活了。我们在这一章看到基督复活的证据是:一、就在坟墓那里发生的事:1、坟墓是空的,裹尸布排放得井井有条【1-10】;2、两位天使向在坟墓旁的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11-13】;3、基督亲自向她显现【14-18】;二、后来门徒聚在一起时发生的事:1、在基督复活的同一天,在晚上,多马不在时发生的事【19-25】;2、在另外一天,又七天之后的晚上,多马和他们在一处时的事【26-29】。由于基督的复活是我们信仰里面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没有它就没有永生的盼望。因此,所有福音书的作者都越发仔细地证明它是真实的,正如此处约翰也收集了许多证据,为要使我们确信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但约翰在这里所描述的事,大部分是其他福音书作者省略不记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约翰所告诉我们的关于基督复活的第一个证据——空坟墓:

一、抹大拉的马利亚到坟墓这里来,发现石头挪开了

1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还黑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来到坟墓那里,看见石头从坟墓挪开了,

1、各位弟兄姊妹,基督教是活人的宗教,因为我们的救主是活的。圣经告诉我们,主耶稣在礼拜五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了,埋葬了,第三天从死里复活。从礼拜五算起,第三天就是礼拜天,也就是说,主耶稣在称为主日的礼拜天(也即七日的第一日)复活。

2、在这些经文中,我们看到证明基督复活的第一步,就是坟墓是空的。祂不在这里,如果是这样,反对的人就一定要告诉我们祂在哪里,否则我们就要得出结论,祂的确复活了!使徒们最关心,要举出实质性证据加以证明的,莫过于就是他们夫子的复活了,为什么呢?(1)因为这是基督自己诉诸于的最后和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祂自己就是弥赛亚。那些不信其它神迹的人,被祂指向来思想先知约拿的这个神迹【太161-4】。所以仇敌们最惦记着要镇压人对此的注意,因为这是问题的争议焦点,如果祂复活了,他们就不仅是杀了人,而且还是杀了弥赛亚。(2)因为祂为救赎和拯救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否完成,就是取决于祂的复活。如果祂舍去自己性命作赎价,没有得回这生命,那么就说明祂没有满足神的公义的要求。如果祂为我们的欠债被囚,被此拘留,我们就有祸了,正如林前15:17告诉我们说:“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3)因为祂复活之后,从未把自己活活显现给众人看【徒10:40-41第三日,神叫他复活,显现出来;不是显现给众人看,乃是显现给神预先所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看,就是我们这些在他从死里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 我们会说,“让祂受辱的死成为私底下的事,让祂荣耀的复活成为公开的事。”但神的意念非同我们的意念;祂安排此事,让祂的死在日头前公开显明,藉着日头羞对此事,掩面不看这一个记号,将此事公开显明。但对祂复活的证明,这要保留给祂特别的朋友,作为对他们的一种偏爱,并通过他们,向世人公布,让那些没有看见就信了的人可以蒙福。证明的方法,就是让那些带着敬虔的心愿意领受基督教训和律法的人,大大满意确信此事;然而对那些故意要无知,顽固坚持不信的人,却给他们留下反对此事的余地;并且这是一种公平的试验,适合接受考验之人的情形。

3、我们在仔细领受经文的教导之前,先来处理四福音书中对这段记载似乎有矛盾的地方。

1)到底是几个妇女前往坟墓?如果我们去对照四福音书对基督复活事实的记载,就会发现他们的叙述似乎有些相互矛盾之处:约翰仅仅提到一个妇女——抹大拉的马利亚到坟墓来膏主;马太提到有两个妇女——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另一个马利亚【太281】;马可提到有三个妇女——抹大拉的马利亚、雅各的母亲并撒罗米【可162】;而路加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字,仅仅提到妇女来了,她们是从加利利跟随基督来的【路241022】。面对这样的“出入”,我们要如何对待?事实上要解决这个难题非常容易:马太所提到的两个妇女是最有名的、在门徒中间享有声誉的;而约翰虽然仅仅提到抹大拉的马利亚,但并没有将其他人排除在外。事实上从其上下文来看,很明显马利亚不是一个人。因为后来抹大拉的马利亚说(用的是复数形式):“我们不知道主放在哪里。”因此,尽管约翰没有提到她的同伴,而其余福音书作者记载有几个人和她同去,然而约翰的叙述与他们的叙述之间没有任何相互矛盾之处。

2)至于福音书之间在时间上的差异(约翰说“天还黑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来到坟墓那里,看见石头从坟墓挪开了”【约201】;马太说“天快亮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来看坟墓”【太281】;马可说“出太阳的时候,她们来到坟墓”【可162】;路加说“黎明的时候,那些妇女带着所预备的香料来到坟墓前”【路241】),这也很容易解决:当约翰说她们在清早的时候去时,我们应该知道她们在天还黑的时候就已经带着香膏出发到了坟墓。但是她们看到空坟墓就赶紧跑去报告使徒们,在她们再次与使徒们一起到达坟墓之时,天已经破晓,太阳刚刚出来。这样,就与其余福音书作者的叙述一致了。

3)也许有人认为约翰的叙述中还有一处看似相互矛盾的,即:马利亚仅仅告诉作者自己和彼得,而路加记述她告诉了十一个使徒,并且他们认为她的话是无稽之谈【路2410-11】。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约翰故意不提其余的使徒,因为只有他和彼得跑去看坟墓。至于路加为什么仅提到彼得一个人,这与刚才关乎马利亚和其余妇女之问题的解释是一样的。也许其余九个使徒由于害怕而没有去,因为团体出去很容易被人发现。路加似乎说他们轻视马利亚的话,这并不冲突,因为他后来随即又说彼得跑去看了【路2412】。因此路加的意思是:当他们刚刚听到马利亚的话时,都感到非常震惊。而最后彼得奋勇而起,跟着马利亚去看个究竟。

4、约翰并没有提及与抹大拉的马利亚同去的其他妇女,在这里只提到她,因为在这次到坟墓来看的事当中,她是最积极和最首先的,她身上显出最大的爱;鉴于基督为她做的大事(曾经从她身上赶出七个鬼),这是一种由很好的理由点燃的爱。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所以她爱得多。基督还活着的时候,她就显明对祂的爱,来听祂的教训,用自己的财物供给祂【路8:2-3】。看来她现在在耶路撒冷,除了服事祂,就没有任何要办的事,因为律法并不要求妇女一定要上来过节,很有可能她和其他人更紧紧地跟从祂,就像以利沙跟从以利亚一样,现在她们知道她们的夫子很快就要被接离开她们【王下2:1-6】。祂死的时候及死后,她继续尊重祂,这就证明她爱的真诚。请注意,对基督的爱若是真诚,就必然是持久不变的。她对基督的爱如死之坚强,如十字架的死一样坚强,因为它通过这显明出来;如阴间之残忍,如坟墓之残忍,因为她的爱到访这坟墓,不因它的可怕退缩。

1)她来到坟墓那里,要用她的眼泪洗那尸首,因为她往坟墓那里去哭,用她预备的香膏抹这尸首。坟墓是人不愿到访的家。被丢在死人中的人,是远离活人;使其坟墓对我们来说变得亲爱的,必然就是对这人异乎寻常的爱了。坟墓对于软弱胆小的女性更显得可怕。她没有足够的力量滚开石头,有可能坚强镇静进入坟墓吗?犹太人的信仰禁止人除非有必要,去触摸坟墓和尸首。她到基督的坟墓那里去,就让自己,可能还有门徒遭人怀疑,怀疑他们是否设计要把祂偷了去;这样她能对祂有什么真正的服事呢?但她的爱回答了这些,以及一千样这样的反对意见。请注意:对基督的爱要除去对死和坟墓的恐惧。如果我们只能通过那幽谷到基督这里来,即使在那幽谷中,如果我们爱祂,我们就不怕遭害。

2)她尽可能早地来,因为她来:A、 是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安息日一过去的时候,不是盼望要卖粮,好摆开麦子(就像摩8:5那样),而是要到坟墓这里来,爱基督的人要用第一个机会见证他们对祂的尊重。这是新约教会的第一个安息日,她相应地以寻求基督作为这安息日的开始。她已经用前一日纪念创造之工,所以安息;但现在她来考察救赎之工,所以来看基督并祂钉十字架。B、她清早,天还黑的时候来;如此早她就出发了。请注意,要寻找基督,把祂寻见的人,一定要早早寻找祂;就是说:热切寻求祂,如此专心,甚至打断睡眠;早起,怕错过祂。勤奋寻求祂;在寻求基督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舍己,舍弃我们自己的休息。早早寻求祂,在我们生命早早的时候,每天一早的时候。早晨祢必听我的声音。如此开始的一天,有很大可能会好好结束。天还黑的时候勤奋寻求基督的人,将有关于基督的亮光赐给他们,这光要越照越明。

5、她发现石头挪开了,这石头,是她曾看见滚到墓门口的。这是:(1)让她惊奇的事,因为她没有料到会是这样。基督钉十字架,这是生命的源头。祂的坟墓是其中一口救恩的泉源;如果我们凭信心到这里来,虽然对属肉体的心它是封闭的井,我们却要发现石头滚开(就像创29:10),得以畅通来得它的安慰。让人惊奇的安慰常常鼓励那些早早寻求的人。(2)这是荣耀显现的开始;主复活了,虽然她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请注意:A、最坚定跟从基督,最努力寻求祂的人,通常是首先和至为甜美地发现神的恩典的人。抹大拉的马利亚,跟从基督,直到祂降卑的最后,在祂高升的起头遇见祂。B、神通常一步步向我们显明祂自己和祂的安慰,为要提升我们的期望,加快我们的寻求。

二、她发现石头挪开了,就快快赶回去找彼得和约翰

2 就跑来见西门彼得和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对他们说:“有人把主从坟墓里挪了去,我们不知道放在哪里!”

使徒们很有可能一起住在城的那一头,离这里不远,马利亚告诉他们:“有人把主从坟墓里挪了去,嫉妒祂有如此尊荣的安葬地方,我们不知道放在哪里,也找不到祂,不能向祂作最后的致敬。”这里请观察:

1、马利亚对现在显出的事情有何想法?她发现石头没有了,往坟墓里看,发觉它是空的。我们可能会以为她第一个出现的念头会是:肯定主复活了;因为每次祂对他们说祂要被钉十字架的时候(她刚刚看见此事成就了),祂都在同一句话里补充说,第三日祂要复活。她前往坟墓,或者准备前往的时候,感受到当时发生的地大震动,现在看见坟墓空了,有可能复活的念头却没有进入她的脑海吗?但遗憾的是我们从她对石头挪开的古怪、非常牵强的推测来看,情况确实如此。请注意,当我们来反思在密云黑暗的日子我们自己的举止,就会对我们的愚钝和健忘感到惊奇,我们竟然也会没有想到事后显得很清楚的事,我们有机会得着这些事的时候,它们怎么可能如此远不可及。马利亚认为有人把主挪了去;不是祭司长把祂挪去,把祂放在一个更糟的地方;就是约瑟或尼哥底母经过再三考虑把祂挪去,为要回避犹太人的恶意。不管她怎样怀疑,看来尸首不见了,这让她非常懊恼不安;然而,如果她正确理解此事,那么没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高兴的了。请注意:软弱的信徒常常把实际上是盼望的根基,喜乐的事情变成他们的抱怨。我们大声喊,这件或那件物质的安慰被挪去了,我们不知道怎样得回来,而实际上我们哀叹的我们世上安慰被挪去,是为让我们属灵的安慰得复活,我们应当对此也大大欢喜。

2、她对彼得和约翰是怎样描述此事的?她不是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而是把这告诉她的朋友。请注意,交通愁苦的事,这是圣徒相通的一个很好应用。请注意:虽然彼得不认他的主,却没有丢弃他主的朋友;通过这点,就是他与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在一起,可以看到他悔改的真诚。虽然他跌倒,门徒们仍保持与他的密切关系,这教导我们要用温柔的心挽回有过失的人。如果神已经在他们悔改后接纳了他们,我们为什么不接纳呢?

三、彼得和约翰最快地去到坟墓那里,要让自己确定告诉他们的是不是事实,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任何进一步的发现

3-4 彼得和那门徒就出来,往坟墓那里去。两个人同跑,那门徒比彼得跑得更快,先到了坟墓,

一些人认为,消息传来的时候,有其他门徒与彼得和约翰在一起;因为她们把这一切事告诉十一个使徒【路24:9】。其他人认为抹大拉的马利亚只把她的事讲给彼得和约翰知道,其他的妇女把她们的事讲给其他门徒听;然而除了彼得和约翰,他们没有一个人去到坟墓那里,这两人是基督头三位门徒中的两位,常常因着蒙特别眷顾与其余人有所分别。请注意,在门徒的特权方面比其他人更得尊荣的人,在门徒的责任方面比其他人更积极,更愿意在善工中花力气冒风险,这是好的。

1、这里请看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别人的经历和观察。马利亚把她看见的告诉他们,他们不愿按照这意思相信她的话,而是要去亲眼看看。

2、请看我们应该何等愿意分享我们朋友的担忧和惧怕。彼得和约翰快快跑去坟墓,好能够给马利亚一个满意的答案,解决她的疑念。我们不应抱怨为帮助和安慰软弱胆怯跟从基督的人而付出的任何劳苦。

3、请看我们在完成一件美好任务的时候,应该何等快快去做善工。彼得和约翰既不考虑他们的安逸,也不考虑他们的庄重,而是跑到坟墓那里,使他们能显明他们热心和爱的力量,不愿错过时间。如果我们行在神命令的道中,就应当在当中奔跑。

4、请看在善工中有良伴,这是何其美好。也许这两位门徒,单凭自己是不愿冒险跑到坟墓那里去,但在一起,他们做这事就毫无难处。就如传4:9说:“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5、请看在门徒当中,去努力做卓越的事,去努力做极其美善的事,这是何等值得称赞的竞争。约翰虽然年轻,却跑得比彼得快,把他超过,在他之前去到,这并不是没有风度行事不妥。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既不妒忌那些能做得更好的,也不藐视那些虽然落在后面,却尽力而为的人。(1)在这场奔跑中跑在最前面的是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耶稣按特别的方式去爱的那门徒,所以他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去爱耶稣。请注意,认识到基督对我们的爱,再次把我们对祂的爱点燃,这要使我们在德行上超越。对基督的爱要比任何其它事情更激励我们多多尽责。(2)落在后面的是彼得,他曾不认主,为此忧伤,感到羞耻,这就像是重担一样拦阻了他;罪责感束缚我们,妨碍我们大大服事神。良心受到得罪,我们就站不住脚了。

四、彼得和约翰到了坟墓之后,努力探究,但几乎没有更多的发现

5 低头往里看,就见细麻布还放在那里,只是没有进去。

1、约翰没有比抹大拉的马利亚走得更进一步,他好奇,往坟墓里看,看见它是空的。他低头,并往里看。要得到对基督的认识的人,一定要低头,并往里看,一定要带着一个谦卑的心,顺从神启示的权威,一定要带着渴望去看。然而他没有勇气进到坟墓里去。最热烈的爱并不总是有最勇敢的决心伴随;很多在信仰的赛跑中快跑的人,并不坚强展开信仰的争战。

6-7 西门彼得随后也到了,进坟墓里去,就看见细麻布还放在那里,又看见耶稣的裹头巾没有和细麻布放在一处,是另在一处卷着。

彼得虽然后到,却首先进去,有比约翰更准确的发现。虽然约翰跑得比他快,他却没有因此回头,或站着不动,而是尽力在他后面赶;当约翰更谨慎往里看的时候,他来,带着极大的勇气进坟墓里去。

2、在这里请观察彼得的勇敢,以及神怎样各有不同地分发祂的恩赐。约翰能跑得比彼得更快,但彼得能比约翰更大胆。大卫带着诗意论到扫罗和约拿单的话,说他们比鹰更快,然而还比狮子还强【撒下1:23】是很少能应验在同一个人身上。一些门徒快,他们发挥作用,让慢的人加快;其他人勇敢,他们发挥作用,让胆怯的人大胆起来;恩赐不同,圣灵却是一位。彼得大胆进到坟墓里去,这可以教导我们:(1)热心寻求基督的人,绝不可用无端的惊恐和愚昧的胡思乱想吓着自己:“路上有狮子,墓里有鬼怪。”(2)好基督徒无需害怕坟墓,因为基督已经躺在其中了;因为对他们来说,它里面没有什么吓人的东西;它不是沉沦的深坑,里面也没有不死的虫。所以让我们不要纵容、而是征服看到尸首、或者单独一人身处坟墓之间时容易想像出来的恐惧;因为我们很快必然要死,进入到坟墓中,就让我们熟悉死和坟墓,把它们看作是我们的近亲【伯17:14】。(3)我们一定要愿意通过坟墓去到基督那里;通过那条路基督进入祂的荣耀,我们也必须如此。

3、请留意他在坟墓中发现的那些东西的摆放位置:(1)在当中基督把祂的裹尸布留在身后;圣经没有告诉我们祂穿着什么衣服向门徒显现,但祂绝不是穿着裹尸布显现,像人以为鬼会有的穿着;不,祂把它们放在一旁。第一,因为祂从死里复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祂的主了【罗6:9】。拉撒路穿着裹尸布从坟墓里出来,因为他要再用到这布;但基督复活进入不死的生命,出来,摆脱了这些羁绊。第二,因为祂要穿上荣耀的衣袍,所以祂把这些破布放在一边;在天上的乐园里不再需要有一般的衣服,就像当时在地上的乐园人不需衣服一样。因此那位升天的先知撇下他的外衣【王下213】。第三,我们从罪的死里复活,进入义的生命时,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裹尸布留在身后,一定要脱下我们所有的败坏。第四,基督把这些裹尸布留在坟墓里,仿佛坟墓若要作圣徒的床,就把这些供我们使用,祂就这样铺那床,为他们作好预备;也预备好哀伤的存留之人用来擦去眼泪的帕子。(2)彼得发现裹尸布摆放得非常整齐,这是作为一项证据,证明基督的身体不是在像人睡觉的时候被偷走。(在当代掘尸人的做法出现之前)盗墓的人会取走衣服留下尸首,但绝不会取走尸首留下衣服,当这些是新的细麻布时就更不会如此【可15:46】。任何人都宁可选择带走裹上衣服,而不是赤裸的尸首。或者,如果有人认为人偷走了尸首,把裹尸布留下,我们却无法想象他们会有闲工夫把这些细麻布折好。

8 先到坟墓的那门徒也进去,看见就信了。

4、请看彼得的勇气是如何激励了约翰;现在他放胆勇敢进入坟墓:他看见就信了;不是仅仅相信马利亚说的话,即身体不见了(看见就信的人没有什么了不起),而是他开始相信耶稣复活了,虽然他的信心还是弱小、摇摆不定。

1)约翰跟着彼得冒险。看来若不是彼得首先进去,他是不敢进到坟墓里去的。请注意,因着别人大胆,就在善工中勇敢,这是好事。观察别人的决心和勇气,这要除去对困难和危险的惧怕。也许约翰的快跑让彼得跑得更快,现在彼得的大胆让约翰进一步放胆,这些是超过他们任何其中一人会做到的;虽然彼得最近因抛弃主蒙羞,约翰被提升到主的心腹朋友的地位(基督把母亲托付给他),然而约翰不仅与彼得结交,还不以跟从他为耻。

2)然而看来约翰比彼得信得快。路加说彼得看见就希奇【路2412】,但约翰看见就信了。一个倾向沉思的人,可能比倾向行动的人更快接受神真理的证据。

9 因为他们还不明白圣经的意思,就是耶稣必要从死里复活。

5、但他们心里信得这么迟钝的原因是什么?约翰告诉我们:“因为他们还不明白圣经的意思,就是耶稣必要从死里复活。”【9】就是他们还不明白圣经,就是说,他们没有思想、应用和正确善用他们知道的圣经,即祂一定要从死里复活。旧约圣经讲到弥赛亚复活;他们相信祂是弥赛亚;祂自己曾经经常告诉他们,按照旧约圣经,祂要复活;但他们没有因此而在思想上有足够的确信,去解释目前的表面现象。(1)这是约翰在责备自己的愚钝。现在他们所亲眼看见的就是先前基督常常亲口所告诉他们的,然而他们心里还是有疑惑。他们既看到如此令人惊奇的一幕,就开始思想基督的神性——仅管他们还远远不能对基督有清楚而准确的认识。因此,约翰责备自己,承认他首次相信这一切是在他亲眼看到基督复活的明证之后。(2)同时,约翰在这里也责备了弟兄的无知。不仅如此,他还更加强烈地描述他和他弟兄的过错。他说,他们不仅忘记了基督的话,而且还不信圣经上的话。他认为自己缺乏信心是因为自己的无知造成的。从而我们得出一个有益的教训:当我们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认识基督时,这是因为我们的淡漠和疏忽。因为我们没有从圣经中得着我们该得着的益处——这圣经将基督的超越性明明地显示给我们。

6、另外在此我们也要注意两点:第一、一开始的时候门徒本身是多么不愿相信基督的复活,这证实他们后来带着如此大的确信为此作见证的复活是非常真实的;因着他们对此相信得迟,看来他们对此不是轻信,不是那些什么话都信的头脑简单的人。如果他们真的有什么企图,要通过此事推动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贪婪地抓住它证据的第一点火花,就会激发和支持他们彼此对它的期望,就会引导那些跟从他们的人的思想接受这复活的消息了;但我们发现情况正相反,他们的盼望受到挫折,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怪事,是其中一件他们最没有想到的事。彼得和约翰一开始如此不愿相信这事,以致若不是这复活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什么都不能让他们去为此作见证,我们知道他们后来是带着多么大的确信为此作见证。藉此看出他们不仅是诚实的人,不愿欺骗别人,还是谨慎的人,不愿自己受骗。第二,他们信得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还不明白圣经。看来这位福音书作者承认和别人一样,自己也有这缺点;他不是说:“因为耶稣还没有向他们显现,还没有把祂的手和肋旁显给他们看,”而是说:“祂还没有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路 24:44-45】,因为那是先知最确的预言。

10 于是两个门徒回自己的住处去了。

6、彼得和约翰不再进一步探究,而是停止,在信与不信之间徘徊:于是两个门徒,没有进一步明白,就回自己的住处去了——回他们自己的朋友和同伴那里去了,其余的门徒去他们各自的住处,因为家,他们在耶路撒冷是没有的。他们为什么回去?(1) 怕被人怀疑企图要偷走尸首,或者现在尸首不见了,就被人控告做这样的事。他们不是增强信心,而是挂虑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为自己的安全打算。在困难危险的时候,就连好人也很难带着当有的决心继续工作。(2)因为他们很是为难,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对待他们看见的事情;所以,没有勇气留在坟墓旁边,他们决定回家,等候直到神以此指示他们,这表明他们仍是软弱。(3)很有可能其余的门徒聚在一起;他们回到他们那里去,把他们发现的事向他们报告,征求他们的意见,要如何行事;很有可能现在他们定好要在晚上聚集,那时基督临到他们中间。

7、这段经文中还有一处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在彼得和约翰到坟墓这里来之前,一位天使已经在那里显现,滚开石头,吓倒守兵,安慰那些妇女【太282-4】;他们一离开坟墓,抹大拉的马利亚就在此时看见坟墓里有两位天使【约2012】,然而彼得和约翰到坟墓这里,进去,一位天使也没有看见。我们对此如何解释?之前和之后显现的天使,在彼得和约翰在坟墓那里的时候去了哪里?(1)天使按照赋予他们的命令和指示,随时出现消失。他们可以,也确实能在场,却不被人看见;的确,看来可以同时让一个人看见,却让另外一个人看不见【民22:23记载耶和华的使者向假先知巴兰的驴显现却不向巴兰显现;王下6:17满山的火车火马以利沙可以看见他的仆人却看不见】。他们怎样让自己被人看见,然后让人看不到,然后再次让人看见,探求这个问题,我们就是冒昧了;但他们确实是这样,从这个故事可以清楚显明。(2)这恩待是向那些早早并坚持追求基督的人作出的,是对那些第一个来,最后离开的人的奖赏,但不给那些过渡一样到访的人。(3)使徒们不是要从天使,而是要从施恩的圣灵领受对他们的教训。因为基督曾经亲自应许他们说:“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注:或作“不能领会”)。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注:原文作“进入”)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所以我说,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1612-15】而我们今天是何等有福!因为我们不像使徒们,虽然重生了,但还是因为圣灵还没有降临而有许多的迟钝;今天我们每一个诚心接受基督福音的人都已经领受了圣灵的内住,可以直接在凡事上受恩膏的教训【约一227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要按这恩膏的教训住在主里面。”】,因此我们要按着恩膏的教训住在主里面。

各位弟兄姊妹,今天的经文向我们证明了基督我们的主是真正的复活了,空坟墓和裹尸布就是很好的明证!这是我们信仰的重要基石,你有否认识到自己的救主是永活的真神呢?认识这一点将会带给你何等的安慰啊!同时今天的经文也给我们有很多属灵的教导,无论从马利亚的身上还是使徒彼得与约翰的身上都有,你学习到了吗?求主祝福、帮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使我们每一次都能从神的话语中得着属灵的喂养,以致可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更好地来见证荣耀神的圣名。阿们!

1、为什么使徒们要特别证明基督复活的事实?基督的复活与你有什么关系?

2、我们要如何对待四福音书关于同一件事记载上的出入之处?圣经会自相矛盾吗?为什么?

3、从抹大拉的马利亚到坟墓去膏主一事你看到哪些方面的信息?给你有怎样的教导?

4、彼得与约翰是如何来对待马利亚所给他们关于空坟墓的信息的?从中你有怎样的认识和领受?

5、为什么使徒们当时对于基督的复活反应还是这样迟钝?今天一个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还会这样对真理迟钝吗?为什么?

注:本讲章主要参照亨利马太牧师的约翰福音注释

}

《摩根解经丛卷:使徒行传》内容简介

圣经对摩根来说不仅是一部神所启示的书,而且是一个可以亲自进入的属灵世界,在它里面可以日日朝见主面,对神的认识和爱敬日加深沉,不时从中得到启示、亮光与清新活泼的气息。因此他讲解圣经不但细腻,而且有独到之处,他能超越传统束缚,带给人新的亮光。“摩根解经丛卷”是作者一生研读圣经的结晶,共有一百多卷,由美国活泉出版社陆续翻译成中文,这是一套解经性的注释书。

“”是作者一生研读圣经的结晶,共有一百多卷,由美国活泉出版社陆续翻译成中文,这是一套解经性的注释书。中文简体版已出版的有《》、《》、《》、《》、《》、《》、《》、《》、《》和《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是“摩根解经丛卷”系列之一。作者坎伯·摩根指出,使徒行传可以说完成了新约历史的“五经”。新约头四本书表达的是耶稣基督,第五本书则是教会的最初历史,也就是基督以大能在人类历史中最早的作为。

《摩根解经丛卷:使徒行传》作者简介

Morgan,1863—1945)是全世界公认的“解经王子”。1888年5月2日申请要成为英国伯明翰卫理公会牧,当他站在75位考牧委员面前讲完道后,考牧委员竟然评定摩根是“不适合讲道,没有讲道恩赐”的人,这份差事因而告吹。此举对摩根而言是一次重大打击,摩根伤心地打电报给担任牧师的爸爸,他父亲立即回电说:“地上拒绝,天上接纳。”

摩根没有放弃神给他的呼召,在神的带领下尽他的职份,8年后成为伯明翰卫理公会理田路礼拜堂的主任牧师,而且日后成为最会讲道的解经牧者。在英语世界中,听过他的信息的人说:“这位牧师真是相信圣经,他传讲自己所信的事时,又是具有那么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位长期追随摩根的朋友约翰·哈理斯(John Harris) 观察他大有能力的讲道,对他的分析是,“摩根讲道的能力是出于他对神、对圣经的坚定信心,他所传的是他内心所确信不疑的。”许多传道人向他请教秘诀,摩根的回答永远不改变:“用功,用功,再用功。”用功于每天清晨进入那块神圣的领域,呼吸天上的空气,取得新的能力。坎伯·摩根将一卷圣经最少读50遍,才着手解释它。此外,他熟记经文,让熟记话语成为他生活的习惯,使他的讲道及解经更正确、深入和生活化。

《摩根解经丛卷:使徒行传》译者简介

钟越娜,知名华人译者,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东海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美国富勒神学院研究员。曾任教中原大学、美国威廉克理大学、裴普丹大学。为专业译者和业余作者,担任美国活泉出版社资深编辑和翻译二十多年,并在报章杂志发表散文和论文。现为中国福音会宣教士,负责文字事工以及亲子关系与婚姻辅导培训,并担任改革宗出版社总编译,经常在美国和海外主讲家庭、文字课题讲座。 著作有《略传》。翻译图书数十余本,如《》、《》、《》、《》、《》(与人合译)和《摩根解经丛卷:使徒行传》等书。

《摩根解经丛卷:使徒行传》目录

  • 52. 使徒行传二十一17~二十二29
  • 53. 使徒行传二十二30~二十三35
  • 57. 使徒行传二十七1~二十八15

《摩根解经丛卷:使徒行传》书摘

我们称为“使徒行传”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完成了新约历史的“五经”。新约头四本书表达的是我们的主;第五本书则是教会的最初历史,也就是基督以大能在人类历史中最早的作为。

这部记载教会早期生活的历史,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不管你从什么角度看,都会觉得它兴味十足。但在进一步研读它的细节以前,我们应该首先明白这整卷书的性质,以及它在新约启示里的地位。

使徒行传一开头提到前面的另一本书:”我已经作了前书。”路加是使徒行传的作者,这已经是无庸置疑的事实。我们全然接受这个看法,一方面因为这是长久以来教会所公认的,另一方面也因为这是近代学者所得的一致结论。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使徒行传开头的这段话,是指着路加福音而言。

为了了解这本书的价值,我们不妨看看路加福音的序言:“提阿非罗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这些事我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写给你,使你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然后我们再看看使徒行传的开场白,”提阿非罗啊,我已经作了前书。”从表面看来,这中间的连续性是相当明显的。两卷书是同一位作者——路加;同一位读者——提阿非罗;同一个主题——耶稣。

或许我们无法立刻看出这三点来。有人会问,作者是同一位,读者是同一位,没错;但是两卷书的主题怎么会是一样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使徒行传”的书名并不理想。一个人若初度拿起这卷书,会以为它的书名“使徒行传”(The Acts of the Apostles)是暗示,我们可以在书中读到所有使徒的言行之记录。事实不然。希腊文里这卷书的书名是没有定冠词的——Acts of Apostles。这样比较清楚,指明它只是记录了某些使徒的某些言行举止,如此则与事实较为接近。有些使徒的名字仅仅出现于五旬节圣灵降临那段记录前面的使徒名单中,从此就再也未出现过。更进一步说,使徒行传也未记录任何一位使徒一生的行述。这本历史只是一个片断,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片断;然而它的不完整,正是圣灵采取的方法之一。我们读毕全本使徒行传,会喟然而叹,感觉心中还有成百的问题想问。这卷书最后是记载保罗在罗马赁屋而住,接待前来看他的人,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他在去罗马之前,写信告诉罗马人,他盼望能取道罗马,往西班牙去,因为他的眼睛正望向更遥远的地区。我们实在想知道,他后来是否真去了西班牙?我们也盼望进一步知道,这位坦然无惧的使徒,可曾将他的脚踏在大不列颠的领土上?使徒行传对这些事都只字未提。它是一部未完成的片断记录。

这本书虽然在性质上不完整,但它里面却有一个完美的系统。这卷书记载了基督徒在这世上最早的运动;启示了原则;指明方法,显露失败;其目的在于留下一页受默示的教会历史,好让后世的人读了,能知道教会在世界历史中真正的意义和使命。

使徒行传是教会历史的首页,但这还不是它最终、最完全的价值所在。要发现它最高的价值,我们必须再度回到它一开始的话语里,那是启开整本书的钥匙:”提阿非罗啊,我已经作了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请特别留意”开头”二字。如果作者写的是”耶稣一切所行所教训的”,那么整句话的含义就大不相同了。那可能是暗示耶稣在世上的使命,而不是作者写书的使命;它也可能是暗示这书的目的,而不是作者的目的。

我们已讨论过,”前书”二字将我们带到那本文字优美的路加福音里,这本福音书描述耶稣基督无与伦比的荣耀;它不在乎年代先后的次序,而是将事件分门别类叙述出来,好表达那位完全的人子,以及祂如何经历试炼而臻于完全,并藉着祂的服事使别人得到完全。我们将这本福音书铭记于心,再来看同一作者写的另一本书,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查经解释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