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天心在哪个位置位置怎么排

②《上清天心正法》卷一《三光正炁》曰:“三光者,日、月、星也。”

③《上清天心正法》卷一《三光正炁》。

④《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一《发明大道品第一》。

⑤刘仲宇:《道教法术》,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90-202页。

⑥《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八《太上正法禹步斗纲掌目诀法图文》。

⑦李远国:《道教咒术初探》,《宗教学研究》1999年第2期,第47-54页。⑧周广荣:《梵语〈悉坛章〉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第三章第三节,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1月版,163-171页。

⑨王卡:《道教符咒与中国文化》,2004年未刊论文。

⑩王卡:《道教符咒与中国文化》,2004年未刊论文;《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52—62页。王育成:《道教法印考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刊》第一集,第455-458页。

紜{1}王见川:《敦煌卷子中的钟离权、吕洞滨、韩湘子资料——兼谈‘伯三八一〇’的抄写年代》,《台湾宗教研究通讯》第三期,第118-133页。

紝{1}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六《三晨芒曜品》之《论别本改去三光之明碍理》。

紞{1}《道法会元》卷一百七十六《元和迁教府玉册》之《明光》。

紟{1}《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之《太上玉晨郁仪奔日赤景玉文》。

紡{1}西方学者劳格文(John? Lagerwey)在其著作《中国社会和历史中的》中将天心派的梵咒称为“pseudo-Sanskrit”。应该说,天心派的梵咒确实是在借鉴密宗真言咒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信仰体系创造出来的,如日、月、星三光梵咒的出现,即是本派的三光信仰与梵语结合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全可以将天心派的三光梵咒理解为是天心派在咒术体系上的创新。(参见:JohnLagerwey,TaoistRitualinChineseSocietyandHistory.Pp.76-78.NewYork,1987.)

}
规格:22.5*10厘米,5页,10面,清代道教手抄本,道家天心五雷正法,护身保命,书符勅笔,全1册,稀见!
本人手机、微信,欢迎联系。

【友情提醒:价格问题,个人看法不一,稀见之书,你认为值就买,因为旧书的特殊性,售后不悔不退;品相问题问清再下单,鉴于过去的经验,本人所有商品,册内均经过清点逐页核对无缺页情况并如实标注页码数,其他品相问题均已说明。】

}

道家文化对宇宙人生脑洞大开的思考,奇妙的道家养生方术,道医诊疗方法,至今留给人们无数未解之谜。比如,呼吸吐纳、太极拳、八段锦等道家养生法,背后隐藏着什么生命玄机?从老庄到葛洪、陈抟、张三丰,历史上那些著名的道家大咖,究竟留给今人哪些宝贵遗产?自然科学、智能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看待和传播道家文化?
9月4日,由凤凰网、一点资讯联合岳麓书院、敦和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问道武当:解码道家文化真精神”高峰论坛在湖北武当山太极剧场举行。论坛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孟至岭,武当道医名家王泰科等嘉宾,围绕道家养生文化的内在精神、现实价值与传播策略展开了探讨。

道教发源于中国本土,以生化万物的大道为最高理念、以大道的形象化标志神仙为最高信仰,以尊道贵德、清静无为、长生久视、济世利人等为主要宗旨,发露天理人心,追求世界和平,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关注人类生命健康的宗教。
李光富会长简约地概括了道教的几大特点:“总的来说,就是道法自然(万事万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内在法则)、神仙信仰(拥有超越有形世界规则的神通,代天宣化)、性命养生(性命双修,形神兼养)、天人合一(人心诚敬可感格天心)。”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
而外界对道教的最大误解,就是认为道教中大量充斥各种神秘的法术,而在教义思想方面较贫乏。其实,道教历来强调“道”为本,“术”为用,认为“道无术不行,术无道无远”。术能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因此要重视“术”;但只有“术”而无“道”,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道士”就变成了“江湖术士”。
李光富会长呼吁大家可以深入道教文化的殿堂,“只要大家走进来就会发现,道教包含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除了表层的东西之外,还有精致深刻的思想、微妙玄远的教义,有足以震撼人们心灵的真精神。道教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不可理解,相反,要是融入其中,会让你对世界的认识产生另一种感受--许多道教理念都是科学的、经过反复验证的,有益于人的身心。”
道教对社会的作用在哪里?李光富会长认为涉及到多个层面,“首先,道教中‘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以无事取天下’的民本思想一直是主流思想的补充。再者,道教为了实现长生追求而总结出来的生道合的各种炼养术对人们大有裨益,如服气吐纳、辟谷、导引、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是非常好的自我锻炼方式,而古代化学和医药学也都有道教的影子。”

武当山功夫学院的道士们展示太极拳。
性命双修只为长生不老?
作为中国的一种宗教,道教的“飞升”“羽化成仙”等信仰广为人知,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孟志岭道长以“从‘性命双修’看中国道教的生命观”为题,结合自己长期的哲学思考与实修体悟,对道教独特的生死理解、生命境界进行了诠释。
“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道教不例外会思考这一终极追问,孟至岭道长认为,道教的答案来源于实践,来源于长久以来道教人士修炼的践行与实证。从道教修炼的角度来看,所谓“修道”,修的不是规律,人一旦“得道”,这意味着灵性的完全独立。在道家思想中,灵性是一个核心且重要的概念。人和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道在物中,为物之灵性;道在万物中,万物都有特性;道在人中,为人性(真我)。
孟志岭道长强调,道家文化不同的、独特的地方在于,它认为人和天地万物除了物质的有形的部分,还具有无形的部分,而这种“无形”正是根本的、最重要的部分。灵性存在于无形世界之中,“天人合一”也是在无形世界中达到的一种关系境界。因此道教将人的生命分为了三层境界:最低一层是人的形体从生到死,也是最常见的伴随着私欲的生命形态;第二层是自然生命,是一种纯朴且顺应自然的生命形态,讲求通过“少食寡欲”以实现“尽天年”;第三层是最高的境界,是通过修炼、通过性命双修而达成的一种能够自我把握的生命,所谓“我命在我不在天”,此时生命的无形世界可以独立于形体之外,如此认识生命、实践生命以达到的最高层次,孟道长为之取名为“升华的生命”。
道门中自古以来就有十道九医,医道通仙道之说,盖因“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历代的名医如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李冰等既是医学家,同时也是道士和道学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山道教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逾八旬的王泰科道长出席论坛时介绍,在道门内部也存在一套完整而古老的医学体系,称之为道医学。
道医学的主要特点是运用内证法来修身,在修身的同时参悟人体生命科学。在治疗思想上采取精气神三者并重,用现代科学解释,就是人体的物质结构层面、能量层面和精神意识层面,这三者合一的人体医学体质。中国道教协会现在非常重视挖掘和整理有关道教医药养生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希望能和中医界一起将道教特色医药和实用的养生方法推广开,服务社会让更多人受益。
针对现代人易犯的心血管病、颈椎病等,王泰科道长结合数十年道家养生与中医药临床的经验,将传统的养生功“八段锦”拓展为“十二段锦”,并且现场指导弟子演示。

王泰科道长指导弟子展示十二段锦。
在互联网时代,道教如何做到更好地传播?凤凰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邹明也出席了论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启了更多接触世界、传递文明价值的窗口,人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更便捷的渠道,这使得散布在民间的道家文化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可能。”
“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而我们所面对的,既是一个普遍浮躁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自省的时代。‘道德欲兴千里外,风尘不惮九夷行’,八百年前长春子丘处机这首道诗的风骨与担当,在技术兴盛的今天,值得文化同道们学习和追随。”邹明说道。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家天心在哪个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