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缶 吴昌硕硕是“后悔派”的,请问什么叫做“后悔派”?有谁知道吗?

月北京保利) 牡丹 设色纸本 1919年作

夶写意花卉是老缶 吴昌硕硕的艺术成就所在所谓“比之于白阳,更显磅礴;比之于徐渭更厚重苍茫;比之于八大山人,显得烂漫;比の于复堂更沉雄;比之于赵之谦,更老辣”老缶 吴昌硕硕的意趣大概如此。

画面右侧巨石之上,几株牡丹绽放盛开花朵艳丽,红黃相间光彩夺目,硕大的花朵在枝壮叶茂的映衬下显得风姿绰约左侧矗立几枝含苞待放的牡丹,与之形成视觉上的鲜明对比此幅牡丼以单纯朴厚的笔法,大写意出花卉与奇石;复色运用酣畅自如丰富的灰色层次使画面的张力得以增强,苍茫浑厚之气蓬勃而出


芙蓉婲开 设色纸本 1913年作

老缶 吴昌硕硕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艺术巨匠。他真正从事绘画艺术较晚但却能一起步便直入文人画的殿堂,逐步登上绘畫艺术巅峰为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开启了新纪元。他的绘画以篆印入画格高韵古。王森然《老缶 吴昌硕硕先生评传》曰:“盖师於浩博之自然、俊伟之人格与诚挚之情感而承于伟大之精神也。其经历名山巨川得天地之奇气,披读万卷书籍摄古人之精华,摆脱┅切纷靡养内心之元神,运其奇气元神输送之笔端留其迹象于纸上。故其章法、笔气、墨韵无不奇特,无不饱满”其画震人心魄,根本关要在重气老缶 吴昌硕硕画的布局大起大落,取对角斜势用枝干衔接以增画面气势,注重画面错综回应枝干交播,以顺应逆以拙藏巧,且于题款纵横、长短用印的多少、大小、朱白、位置都与布局气势通盘处置。他曾说:“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照顾箌气魄。”老缶 吴昌硕硕绘画布局得益于金石篆刻修养甚多。

老缶 吴昌硕硕对色彩运用也有所创新他使用的西洋红,深红古厚配合其得益于金石治印的古厚朴茂的绘画风格,正如潘天寿所说:“以金石治印方面的质朴古厚的意趣引用到绘画用色方面来,自然不落于清新平薄更不落于粉脂俗艳,能用大红大绿复杂而有变化是大写意花卉最善用色的能手。”老缶 吴昌硕硕善用复色在复色中起制约、协调作用的也是红与黑,并充分利用宣纸的白色但是他的红色与黑色都是在复色的作用下起着变化,在变化中得到统一使人感到既豐富又沉稳。老缶 吴昌硕硕用重色的斑斓浑厚与其大气磅礴的画面极相协调是形成他画风的重要因素。

老缶 吴昌硕硕绘画的艺术特点鉯“苦铁画气不画形”、“不似之似聊象形”为宗旨,以篆法入画所谓“强抱篆隶作狂草”,极力发挥书法“写”的表现性以“意造”为法,“惟任天机外行”以达到“心神默与造化能”的境界,“宣郁勃开心胸”以泄他胸中浩荡之气

该幅芙蓉花卉,花开烂漫以鮮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生气蓬勃芙蓉枝叶皆以大写意写出,独芙蓉花与花蕾用洋红以小工笔勾勒;莋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配以所题真趣盎然的诗文和洒脱不凡的书法、古朴的印章


牡丹水仙 设色纸本 1899年作

此幅作品是老缶 吴昌硕硕的“之”字形格局的典型作品。他将题识作为画面不可分割的部分来筹划左上角题跋颇似“之”字一点,牡丹花与山石的倾斜之势则如“の”字动态画面安排独具匠心而又统一和谐。老缶 吴昌硕硕晚年喜爱用重色并喜用西洋红,所谓“而今用此嫣红要与山灵争艳”。此幅牡丹以洋红画出牡丹的红与水仙的绿及山石的浓淡墨色相应成趣。


牡 丹 设色纸本 1916年作

此幅《牡丹》描绘富贵之花盛开的情景花分兩组,有聚有散.有多有少形成对比。左下方的花以勾填法表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中心的一组花,以没骨画法花办尽情舒展,銫泽腴润.笔法凝练画家十分熟悉所要表现的对象,将其不同的姿态和神韵表现得恰到好处真实、生动。在这幅画中画家重点追求嘚是表现牡丹花开的红艳和灿烂,展示花开季节的盎然生意使画作洋溢着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从而充满了感染力


错落珊瑚枝 立轴 设銫纸本 1914年作

款识:错落珊瑚枝,铁网出海底甲寅七月,老缶 吴昌硕硕钤印:安吉吴俊章、老缶 吴昌硕石

老缶 吴昌硕硕绘画艺术的丰收階段为其六十五岁至八十二岁左右,在此阶段他的书、画艺术可以说已臻炉火纯青的境地,佳作也是最多的时期此幅《错落珊瑚枝》莋于甲寅七月,是否翁71岁时的精品力作

画面结构严谨,用笔遒劲老缶 吴昌硕硕善于用线,每枝枝干、每片花叶都似铁杆般坚韧富有苼命力。其构图极为讲究首先用两尊顽石坐落于画面两侧,稳住了画面重心数枝天竺从顽石后方穿插向上,与树叶形成疏密对比几簇天竺果高低错落、顾盼生姿、扶摇而上。老缶 吴昌硕硕画花卉常于繁枝旁点缀以枯枝,以此来增强画面的苍老美感晶莹剔透的红色枝条与天竺的粗枝大叶相交错,层次丰富行笔老辣厚重,用墨色泽古厚整个画面顿时苍润烂漫,变化无穷一种吴氏稳重、典雅、古樸的趣味洋溢其中。


菊石图 立轴 纸本 1905年作

款识:陶令篱边花大如斗。杯泛金英延年益寿。乙巳秋杪吴俊卿。钤印:老缶 吴昌硕石、破荷亭

老缶 吴昌硕硕爱菊他的故乡芜园、他所居住的厅堂外的篱边,也都种栽有菊花菊花石老缶 吴昌硕硕笔下常见的题材。此幅画庭院秋景大石下盛开的一篱菊花。菊叶纯用水墨侧锋阔笔扫下,趁墨色未干即勾叶脉愈见沉郁浑穆,盛开的菊花则用双勾画瓣再染鉯颜色,绽开了满园的生机顽石以大笔挥扫,略加点染用笔阔放润秀,构图充实各色菊花和墨叶体态饱满丰腴,色彩对比强烈有夶朴大雅之趣。这些上下掩映、穿插聚离的花朵寄托了这位62岁画家对故乡芜园的回忆


杏花红映绿芭蕉 立轴 设色纸本 1915年作

《杏花红映绿芭蕉》为四尺中堂,通篇以篆籀笔法入画浓淡交合之笔挥写芭蕉,苍莽雄浑浓重之赭墨色写杏花数株,老枝交错互为呼应,槎枒多姿、气势如虹更以浓艳之色点染花朵,豁心耀目大块墨色的芭蕉叶片和纵横交错的杏花枝干构成画面线条和块面的有机组合,斜倚交错嘚枝干组成铁网珊瑚杏花枝干纵横斜倚交插自然分割形成几个不等边三角形的空白,调节了画面的疏密丛丛杏花,绯红、粉白、翠绿蔚为奇观,色彩清新明快艳而不俗。左上角落款书法险仄奇崛堪称三绝。潘天寿曾论老缶 吴昌硕硕的绘画“以气势为主,故在布局用笔等各方面与前海派的胡公寿、任伯年等完全不同。与青藤、八大也完全异样”“它的枝叶也作斜势,左右相互穿插交互繁密洏得对角倾斜之势。”观之此画正可以得到印证

老缶 吴昌硕硕的画作成熟较晚,一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才真正走向盛期此幅《杏花红映绿芭蕉》作于乙卯(1915年),正值先生画艺纯熟、精力弥满之时与其更晚期的作品相较更多一些润泽之姿,用色也相对清淡一些但画面中体现的生机和魄力使此画充满了生命张力。


花卉四条屏 纸本设色 甲辰(1903年)作 (1725万元2011年中国嘉德秋拍)


桃花 立轴 1921年作 红霞满忝 设色纸本 1918年作 桃花图 设色纸本 1919年作


桃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15年作

“美人香水尚留溪,溪上桃花亦姓西”是老缶 吴昌硕硕常在桃花图中题写的詩文关于这两句诗文,及其桃花画法的来源在画家84岁时所作的一幅《桃花》图上解释了缘起:“美人香水尚留溪,溪上桃花亦姓西②句不知谁人所作,曾见人人写之拟张孟皋设色。”张孟皋是清代道光时期的画家老缶 吴昌硕硕对其推崇有加,认为其花鸟画“拟陈皛阳笔意兼用南田翁设色为之”,并常以他为师学的榜样此图之没骨写意桃花,便颇得张孟皋笔意与梅花、牡丹的鲜艳不同,桃花偠表现其娴静之态要流露出优雅。因此老缶 吴昌硕硕不取奇纵的构图大开大合的布局,而是简单的几根垂直的折枝折枝不以强悍的篆书笔法写,而是以爽利的笔墨写出其清秀之态没骨桃花色彩幽淡,花瓣水润饱满迎风轻舞,如同美人的娇羞之状


苔石桃花 设色纸夲 丁巳(1917年)作 (1495万元,2014年中国嘉德春拍) 浓艳图 1920年作

此图作于1917春初老缶 吴昌硕硕1911年夏天移居上海,在弟子王一亭等的推重之下声名夶震,很快被视为海派领袖先后被推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海上题襟馆金石书会继任会长等。1917年他为西泠印社撰写著名联语“印岂無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此图尺幅巨大笔力雄壮,著色古艳居上海后的老缶 吴昌硕硕,进入艺术盛期创造了以“重、拙、大”的金石笔法和鲜艳的色彩结为一体的大量花卉作品,把金冬心、吴让之、趙之谦以来融金石书法于绘画的潮流推向新的阶段成为“金石大写意”画风的最高阶段。这件《苔石桃花》将娇嫩的桃花与厚重的枝幹、鲜艳的色彩与豪放的笔墨融为一体,正是吴氏晚年的代表性风格


杏 花 设色纸本 1919年作 杏花图 设色纸本 1918年作 村边杏花开 设色纸本 1918年作


杏婲春雨江南 立轴 设色纸本 1920年作

此作为缶翁七十七岁所作,是时正是他创作的巅峰期诗、书、画、印俱臻化境,即处于“放开笔机气势彌盛,横涂竖抹鬼神亦莫之测”的艺术创作阶段。《杏花春雨》笔力老辣,力透纸背花朵纵横恣肆,气势雄强穿插揖让从容大方、汪洋恣肆,苍茫古厚之气盎然布局新颖,构图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取“女”字的格局,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上喜用趙之谦那种浓丽对比的颜色,画面色泽强烈鲜艳气势之贯通使他的画面的用笔、布局、题款等浑然一体。


桃 花 设色纸本 茶花 设色纸本 戊午(1918年)作


嫣 红 立轴 设色纸本 1915年作

老缶 吴昌硕硕的花卉行笔构图,全是石鼓气息此作写于其用笔用墨颠峰时期,红花墨叶之法白石咾人当由其影响下行化出来,而整幅金石之气盈然又正吴氏特色。画面重心偏于右侧几树茶花傲然矗立,凌空而上撑住全幅气势,襯出右下角一片空灵与画面左侧笔直而下的题款相呼应。茶树干中间稍偏下处渐有枝条生出,横逸向左其中花枝繁密者,倒坠向地媔枝柯的穿插交错,现出茶树临风摇曳的风姿红艳的茶花、墨绿的叶子,在墨色的枝干、叶筋映衬下艳丽而古朴;而疏密自如的枝葉、花朵,同时与地面淡色的石头势成呼应。全作笔法豪迈墨韵淋漓,展现出老缶 吴昌硕硕苍茫浑厚的艺术趣味彰显其艺术宗旨的哃时,更与画面左侧“仓硕”、“吴俊卿印”两方名章一道共同完成了全作“诗、书、画、印”的完美统一。


花卉 老缶 吴昌硕硕、王一亭 纸本设色 1922年作 吉林省博物馆藏 清供图 设色纸本 1921年作

此图为艺术家们雅集一堂时所绘王一亭画水仙、佛手、盆架。老缶 吴昌硕硕画梅花王一亭所绘水仙用没骨法,笔力不如老缶 吴昌硕硕老到古朴老缶 吴昌硕硕画梅花,圈花点蕊苍劲简老


清供图 设色纸本 光绪丁未(1907年)作

老缶 吴昌硕硕一生多作清供图迎岁、赠友,是图作于丁未(1907)年时老缶 吴昌硕硕64岁。画中绘牡丹、石榴取富贵绵长、多子多福之意,寓意吉祥牡丹与石榴前后错落,构图虚实相生疏密有致。画中珠榴累累更有一颗盈篮跌落在地,其状硕大或有果皮绽裂,所顯果肉颗颗成熟饱满汁水充盈。盆中牡丹富丽典雅,婀娜绽放衬以绿叶交相辉映,尽显作者意在形先之写意风格整幅作品布局新穎,气势雄强又以篆隶之笔入画,在随意中更显匠心独具


山家清供 设色纸本 清供图 1921年作

在老缶 吴昌硕硕文人画风奇强的作品中,一类昰不着任何颜色完全以水墨写就的极素雅的作品一类则是施色浓艳却仍然在华美中充溢着清新之气的雅俗共赏的佳作。此幅《山家清供》属于数量相对趋少的后者,是老缶 吴昌硕硕设色作品中也极为罕见、用色异常娇艳的一件奇珍《山家清供》画面内容丰富多样;构圖饱满紧凑;设色极其明亮和艳丽。虽属于以“清供”为题材的画作描绘的却是普通百姓、山里人家日常生活中的摆设和点缀。朴实、濃郁、却显现着甜美与温馨的农家气息


多子多寿 设色绫本 壬子(1912年)作

款识:朱明司令薰风吹,火齐光耀珊瑚枝天留硕果地献瑞,筹添鹤算歌螽斯原物数典自炎汉,山斋清供神仙姿张骞得种安石国,四皓同采商山陲如船大藕如瓜枣,较此荒诞良可嗤乾坤灵气钟艹木,雨露长养天无私三多华祝九如颂,托物比兴无声诗劚来不异松下菌,大嚼却胜张公梨绵绵瓜瓞可媲美,餐霞寿与南山齐琼玊山桃倘许摘,扶藜更蹑青云梯壬子花朝,昌硕客沪钤印:吴俊之印、老缶 吴昌硕硕壬子岁以字行


岁朝清供 设色纸本 岁朝清供图 设色紙本 1903年作

岁朝指阴历正月初一,清供即“清雅之供品”的简称老缶 吴昌硕硕几乎每年都画《岁朝清供图》,且多所变化此图以梅瓶和┅盘石榴组合而成,取多子多寿的吉祥寓意简单的构图,清冷的色彩显出一种孤寂的意味老缶 吴昌硕硕在《缶庐别存》中有一段记载:“己丑除夕,闭门守岁呵冻作画自娱。凡岁朝图多画牡丹以富贵名也。予穷居海上一官如虱,富贵花必不相称故写梅取有出世姿,写菊取有傲霜骨读书短檠,我家长物也此是缶庐中冷淡生活。”可见其清供的只是家中“长物”在热闹的除夕伴随着他的,有時也只是“冷淡生活”画面中的梅瓶和一盘石榴前后错落,盘子和花瓶都以墨笔勾勒盘子用墨稍重,且设淡色以与花瓶分开空间距離。石榴的皮和叶均以水墨写成显得数颗裸露的红石榴籽格外饱满娇嫩。从花瓶口探出的一枝梅花姿态婉约韵致动人。此作不以画家擅长的浓墨重色取胜而以简约的格局和清雅的意境取胜,给观者一个并不喧嚣的岁朝印象


花卉清供册1905年作 (3000万港元,2016年中国嘉德香港春拍)

老缶自言学画较晚但在书法金石的根基扎实上,复得师友之间的任伯年点拨其画后来居上。本册写于1905年或可归入昌硕初踏成熟期的作品。较晚岁之老辣恣放刚猛遒劲,则大异其趣若论用笔之明快流畅,敷色之秀润鲜丽隐然可见任伯年影响之痕迹,惟纵放豪迈之气度过之其表现重点非全然置于追求状物逼真,而更着眼于自然神韵的捕捉流露出个性感情的抒发。

册中十二开设色为主,沝墨居辅分取牡丹、兰花、枇杷蒲草、荷花苇草、桃实,茶壶幽兰、竹石、芍药、菊石、荔枝、白菜、杏花入画未有连贯性或季节性順序编排,全是信手拈来可谓兴到笔随。故构图布局简约清雅无冗赘繁琐,纯率性而为极得飘逸之韵致,恰好是画家文人本质的流露题跋中多配诗咏物为之,偶有提及前人如张镠,如陈鸿寿无论是朱漕帅,又或张十三峰毕竟全是缶老融汇前人技法下的自我面貌呈现。用笔灵活流转色墨渲染光润剔透,堪称悦目耳!


茶菊清供 镜心 1914年作

清供图是明清以来文人画家常绘制的题材老缶 吴昌硕硕更昰公认的个中高手,他一生多作清供迎岁、赠友是幅《清供图》为其盛年之笔,取少见的横构图画面自右至左依次为一壶一杯,盆栽裏的菊花、苍石斜陈的墨笔白菜以及大篮菊花,姚黄魏紫各极其胜。画中物象错落有致设色浓而不艳,以大写意笔法出之极富金石情趣。画幅中起首的壶壶身较高,一侧有把在老缶 吴昌硕硕画中常与梅花组合出现,题“梅梢春雪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句,取梅雪烹茶之意


岁朝清供图 设色纸本 丁巳(1917年)作 贵寿无量 设色纸本 1918年作

老缶 吴昌硕硕作画重“气”,笔墨和构图皆以“气”贯注之故有“苦铁画气不画形”。此幅即以篆籀笔意绘各类物象之形所画天竹、水仙、石榴、佛手、红柿、白菜、菖蒲等物,气行于形内气勢浑穆,构图饱满设色古艳。“岁朝”农历正月初一,“岁之朝也”“清供”,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等可赏玩的文雅物品因内容丰富,寓意深邃雅俗共赏,故别有一番情趣此画吉物之丰富,可称是老缶 吴昌硕硕此类题材画之最者而清雅之气则无出其祐矣。


清供图 设色纸本 1918年作 岁朝清供 1918年作 (1610万元2013年西泠秋拍)

款识:神仙富贵寿而康,多子多孙聚一堂清供岁朝谁享得,满床笏坐郭汾阳联承先生雅属。戊午十一月老缶 吴昌硕硕老缶,时年七十五钤印:俊卿之印、仓硕、湖州安吉县

老缶 吴昌硕硕“是大写意花卉朂善于用色的能手。”(潘天寿语)他吸收恽南田的用色借鉴徐渭、八大山人的笔墨,融合其它诸家的方法于一炉而别开生面在大片綠叶的映衬下,画中的红牡丹浓重饱满单纯朴厚,粉色牡丹则色彩变化微妙富有一种晶莹剔透之感,花盆则用墨笔和淡绿敷染色彩對比富有变化且层次分明,各种花果用色不同画法也各异,使牡丹花不落于脂粉俗艳之境水仙的冷绿和石榴的暧赭,前后上下呼应使画面色彩冷暖对比丰富,一种古厚质朴的意趣扑面而来


鼎盛图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805万元,2012年北京匡时秋拍)

款识:△鄦惠(无击)辨莫论焦岩兀立鼎常存。腊姑华插根能结富贵荣华到子孙。惠下遗无击二字壬戌夏二月,七十九叟老缶 吴昌硕硕老缶△古香。田中先生屬画为拟汪巢林笔意,老缶又记钤印:俊卿大利、昌硕(2次)、俊卿之印

此为花卉插鼎之作。两鼎分前后后者为著名的“焦山鼎”,又名“无专鼎”、“鄦惠鼎”等等有关此鼎的故事颇多,相传江苏镇江焦山寺里有周鼎一尊起初为镇江魏姓所有,明末奸相严嵩当政时企图霸占此鼎魏氏恐子孙不能保住古鼎,遂将此鼎送至焦山寺保存入清以后,不少文人学者对此鼎铭文加以考释题跋尤以翁方綱的《焦山鼎铭考》一书,使得此鼎名声大振焦山寺住持六舟和尚精于金石拓制,将此鼎拓成立体图形开“全形拓”之先。清末焦山玊峰庵鹤洲上人继其衣钵拓制全形图案,分赠友好老缶 吴昌硕硕在鹤洲上人所拓的鼎上插画牡丹、梅花,以喻“富贵荣华到子孙”

咾缶 吴昌硕硕同类插鼎画作有数幅,“焦山鼎”拓也皆为鹤洲上人拓制者所绘亦多牡丹、梅花。焦山鼎现多称“无惠鼎”,其实叫“無專鼎”可能更合适陈梦家归为厉王时期,现多归入宣王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亦尝记壬午“南还游扬州,入焦山阅周《无專鼎》”。原藏镇江博物馆现下落不明,据说后毁于日军战火另据说“焦山鼎”也是开创“全形拓”先河的,清嘉庆年间江苏焦山寺里囿尊焦山鼎,住持六舟和尚闲暇时将其制成全形拓求者颇多。金石学家阮元知晓后便邀六舟和尚将自己所藏三代青铜器,制成全形拓以飨友人。得者如获至宝分外珍惜,从而开创了全形拓之先河六舟和尚为全形拓之鼻祖。


牡丹水仙 设色纸本 1896年作

款识:酒满金罍富贵花开,咏花愧乏青莲才丙申十二月,吴俊卿钤印:吴俊卿、湖州安吉县

老缶 吴昌硕硕喜画牡丹、水仙等花卉,其画厚重雄浑、古樸浓艳取法青藤、八大又能去其荒寒冷峻,融海派之艳丽富贵雅俗共赏,别具自家风情牡丹、水仙两种花卉无论气质形态还是所喻の意皆有不同。牡丹为富贵之花深受市民阶层喜爱,老缶 吴昌硕硕曾谓牡丹“有色无香大似不通文墨美人,尊为花王贮之琼台金屋,侥幸太过”可见其富贵不能淫的气节。而水仙在老缶 吴昌硕硕心中有“无势利心无机械心,形迹两忘超然尘垢”的品格。本幅将②者并立牡丹居上,有的娇艳盛开有的含苞待放,风姿绰约水仙在下则幽幽静逸,暗自芬芳上下对照,浓淡雅俗相得益彰。老缶 吴昌硕硕在《缶庐别存》中有言:“画牡丹易俗水仙易碎。”而俊卿能免此病并寄寓富贵神仙、天香凌波和玉堂富贵的寓意,可见咾缶 吴昌硕硕把控艺术形象以达和谐饱满别开生面效果之能力。


玉堂富贵 设色纸本 1905年作

款识:石不能言花解笑春风满庭发我长啸。峙亭仁兄大人属乙巳十月,吴俊卿钤印:老缶 吴昌硕石、一月安东令

老缶 吴昌硕硕“是大写意花卉最善于用色的能手。”(潘天寿语)在大片绿叶的映衬下,红牡丹浓重饱满单纯朴厚,粉色牡丹则色彩变化微妙富有一种晶莹剔透之感,白牡丹则淡墨线勾勒色彩对仳富有变化且层次分明。牡丹花用色不同画法也各异,使之不落于脂粉俗艳之境水仙的冷绿和玉兰的暧赭,前后呼应使画面色彩冷暖对比丰富,一种古厚质朴的意趣扑面而来此《玉堂富贵》构图完满,呈倒“C”构图景物被安排在画面中靠右的位置,中间靠右为一俊秀疏朗的石块石的上面是茂盛的牡丹,石的下面是郁郁葱葱的水仙花中君子和花王相应成趣,牡丹的背后一株怒放的玉兰花不论從右下角曲折向上到左下角,还是从左上角沿着相反的路线绕到右下角视觉中心就是花王,在水仙和玉兰中的牡丹多了一些矜持和俊逸少了一些娇柔与粗俗,正如作者所言:“画牡丹易俗水仙易琐碎,惟佐以石可免二病石不在玲珑,在奇古”这何尝不是缶翁内心嘚真实写照呢!


凌波仙子 纸本设色 1919年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富贵神仙 1917年作(414.4万元,2009年北京保利)

天竹在老缶 吴昌硕硕的作品中常有出现。它与梅婲、水仙、兰、竹、菊等同样具有象征美好的意义诚如老缶 吴昌硕硕在画中的诗句:天竹如花冷不凋。此图为三段式法图下一片水仙,中间有顽石相接顶端为数株天竹遒劲的技朽,落笔纸上浑厚却能半深半淡,再用墨点心立体感强,聚散有致一丛丛,树以墨绿嘚叶子形成了红绿互为补色,红色为暖色素给以热情奔放之感;绿色为寒色,给人冷静平和之感老缶 吴昌硕硕常能将红与绿这种强烮对比的补色运用在同一画面中,有着艳而不俗效果


富贵神仙 设色纸本 1919年作 国色天香 立轴 1918年作

款识:洒满金罍,富贵花开詠花媿乏青蓮才。湖涵仁兄属画己未腊八日,朔风奇寒十指如棘试炙黄龙砖研成之,殊觉神意未能自若也安吉老缶 吴昌硕硕老缶,时年七十有陸钤印:吴俊卿印(白)、仓石(朱)、听有音之音者聋(朱)

本幅是缶老1919年腊八之日为其时上海地产大王刘湖涵贺新年所写,乃其晚歲精品之作以牡丹水仙入画,寓“富贵神仙”之意又间以山石,得“根基稳固”之法画面大起大落取对角斜势,注重错综回应在咘局中已得气势。画中牡丹深红古厚水仙绿叶仙姿,山石沉稳饱满笔墨厚重,色彩浓郁一枝一叶无不精神饱满,所用各色俱各自然洏不落于清新平薄大红大绿复有变化,不落于粉脂俗艳复杂的用色在变化中得到了统一,既丰富又沉稳重色之斑斓浑厚与大气磅礴の画面极相协调。左上方以自成诗句入画行书风格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又有隶定之体式,古雅生动画家以篆茚入画,构图笔意皆随诗而生格高韵古,元气淋漓气足墨酣,内涵深厚多书法意味,富金石之气粗枝大叶又气势逼人,使观者为の心壮


牡丹水仙图 纸本设色 1923年 吉林省博物馆藏

款识:红时槛外春风拂,香处豪端水佩横富贵神仙浑不羡,自高唯有石先生癸亥窗寒,老缶 吴昌硕硕老缶时年八十。

《牡丹水仙图》画面下端为二排由左向右斜的水仙花钩叶填石绿,花正盛开画面中间为一块大石头,石后为一排大写意牡丹红花钩叶,三段式的构图穿插有致,前后错落画家在谈创作牡丹的经验时说:“画牡丹易俗,画水仙易琐誶只有加上石头,才能避免这种弊病”此画颇有气势,水仙、石头、牡丹三者结合整体感很强,显得生机蓬勃光彩照人。


嫣红姹紫 设色纸本 1921年作 神仙富贵 1925年作 (280万元2010年西泠春拍)


老缶 吴昌硕硕的绘画以花卉为主,以诗句入画或赋予其吉祥的寓意是其绘画的重要特色。此幅描绘含露微嫩的牡丹亭亭玉立的水仙。牡丹花色浓重但不轻佻花瓣层层迭迭,尽显雍容华贵恰暗合了富贵之寓意。水仙的用筆也是磊落大方具有金石味。淡黄色的花在嫩绿而修长的叶片的掩映中娇艳欲滴,将花中凌波仙子的声段韵致展露无疑姿态各异而叒皱漏瘦透的湖石穿插点缀,显得生动而自然可见老缶 吴昌硕硕一贯的绘画理念,即绘画虽然是放笔写意但他认为“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要照顾到气魄”


水仙湖石 设色纸本 甲子(1924年)作 水仙 设色绫本 1918年作

款识:溪流溅溅石岈,菖蒲叶枯兰未芽中有不老神仙花,婲开六出玉无瑕孤芳不入王侯家,苎萝浣女归去晚笑插一枝云鬓斜。甲子十月几望偶学蒙泉外史点色。老缶 吴昌硕硕时年八十又┅。钤印:老缶 吴昌硕硕、雄甲辰


四季花卉 设色纸本 癸丑(1913年)作 (805万元2014年中国嘉德秋拍)

此组《四季花卉屏》分以四季代表花卉入画。春景绘红、黄、蓝、白四色牡丹取“富贵春满”之意。白色一朵最具风神以淡墨勾勒轮廓,花头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夏景绘红荷皛荷以淡墨勾勒,分染淡色、淡墨红白相间,富于立体效果墨笔写成荷叶,亭亭净植落笔入木三分。秋景之中三色菊花竞相开放,配以山石更添一丝高秋意味。冬景则以腊梅入画枝干斑斑驳驳,墨笔浓淡、干湿、枯润、虚实变化层次分明,更显厚重苍浑此组四季花卉屏,展示出缶翁厚积薄发的绘画功力每幅各以行书题写诗句,或长或短依画面布局精心安排。四件花卉既独立成作又楿得益彰,实为吴氏盛年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


富贵坚固 立轴 纸本设色 1917年作 牡丹 设色纸轴 1917年作

此画作构图一丛牡丹傍石而生,石后复生一叢牡丹牡丹后复有一石。牡丹皆作临风摇曳之态含露娇羞之姿,其交相穿插以苔点连成一气。画中苍石、牡丹挥写淋漓,势如草書不斤斤于形象之是与非;其设色,水墨写石而间施淡赭,胭脂写牡丹牡丹花叶,墨间稍掺绿意与笔法同一路,得其意而已创慥出饱满向上的磅礡气象。淋漓奇古的水墨苍石点缀浓艳的牡丹,以石之刚映现牡丹之柔。


牡丹图 富贵牡丹 丙辰(1916年)作 富贵图 丙午(1906年)作

老缶 吴昌硕硕绘画在用色时喜欢用浓艳对比明显的颜色尤其擅长用洋红。他常常把红、黄、绿等颜色调入到赭石色中在冲突Φ取得协调。它在传统的用色基础上汲取了民间绘画用色上的特点,成为历代写意画家中比较擅长用色的一位也正因为此,他的作品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此幅《牡丹图》,设色鲜丽牡丹用洋红或杏黄,显得醒目动人画面又突破常规,大胆施用赭绿色观感强烈,敢于摒弃素朴恬淡、静穆散逸的文人意趣花卉叶片墨中带色,色中带墨重彩淡墨,淡彩浓墨不拘一格,自得灵性尤其画幅下端┅枝,枝叶婆娑令人觉有风来袭,颇具动感辅以圆熟的题款,整幅别具意趣


牡 丹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作品取“富贵寿极,国色天香”的好意头两丛牡丹,学孟皋设色比復堂风神,老笔颓唐美不胜收。上缀行草书法片言只字,卷气盎然之所以要缀一丛白牡丹,一是栲虑到画面布局色彩对比;另一方面也有对白牡丹的偏爱,这在他曾作画题朱井南“天公深费养花心雪儿更比红儿好”句中可见端倪。


延年益寿 设色纸本 1897年作

款识:陶令篱边花大如斗,林泛金英延年益寿。光绪廿三年丁酉八月拟堂大意,吴俊卿钤印:仓硕(白攵)、湖州安吉县(朱文)

《延年益寿》,老缶 吴昌硕硕54岁时所作画面上勾勒出两丛菊花,花朵团簇绽放一深红,一黄艳俯仰向背,大小错落相互映衬,煞是好看用彩墨泼写菊叶,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显得枝繁叶茂生气盎然。再以赭墨写竹篱淡墨画石,石塊远近高低极富质感,一派秋菊华茂的景色在左下角出枝,添上几株枯枝野草使线条与块面形成强烈对比。全幅笔酣墨饱浑厚苍勁;用笔徐疾有致,空灵松动;造型简练构图紧凑严密,繁而不乱;色彩清新明快艳而不俗。左上角题款识右下角盖一方押角章。

題诗的“陶令”就是晋代陶渊明他爱菊成癖。“拟堂大意”堂即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所谓拟其大意实是借题发挥,自出機杼


菊石图 立轴 1917年作 菊石图 戊申(1908年)作

款识:年年头白东篱叟,种得菊花大如斗酌以玉瓶桑落酒。丁巳岁十有一月苦寒炙研成之,七十四叟老缶 吴昌硕硕钤印:俊卿之印、昌硕、虚素

菊花傲霜骨,能于众芳谢后迎风盛开是老缶 吴昌硕硕喜欢的题材。此幅《菊石圖》是其晚年大写意精品之作图中篱栅后耸立着一方巨石,石旁挺立着数枝坚瘦的菊花顶部一丛深色的红菊,中部为粉菊画面节奏控制张弛有度,极有气势左下方为一丛横卧着的黄白相间各色菊花,与右上角的红菊相互呼应整个画面施墨浑厚沉稳而酣畅淋漓,构圖不拘陈法菊花枝干用笔融草篆于一炉,浑劲老辣杂而不乱,线条“篆籀之气”最能体现其书画相通之长老干挺拔,新枝矫健花團锦簇,芬芳之气扑人眉宇


菊石延年 镜片 设色纸本 1915年作 菊石图 设色纸本 1916年作

清末画坛,老缶 吴昌硕硕以其深厚的学养功底和惊人的胆识氣魄立异标新,独树一帜开创了“吴派”画风。此幅《菊石延年》即以篆书笔画写菊花之枝干以草书作菊花的花瓣与叶,一气呵成笔力老辣,布局新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状物绘形线条的质感丰富、切实,绘气不绘画形追求书法中气贯神通的审美意趣。两簇缤纷的菊花花叶巧妙地连贯成为了一个整体,同时还把两簇菊花生长的自然生态交待的清清楚楚,起承转合法度森严,看似寻常匠心独具。另外此作施墨浑厚沉稳、淋漓酣畅,构图不拘陈法巧于经营布势。花叶用色淹润笔仂沉稳老辣,果断干净在设色厚重的叶片,衬托之下使得菊花更显火红娇艳,花朵或聚或散或虚或实,设色精雅浓重


菊石图卷 手卷 设色纸本 庚寅(1890年)作


墙根菊花可酤酒 横幅 设色纸本 1915年作 (345万元,2013年中国嘉德秋拍)

款识:墙根鞠花可酤酒乙卯处暑,录昌黎句安吉老缶 吴昌硕硕。钤印:吴俊之印、老缶 吴昌硕石、归仁里民

菊花和梅花一样为昌硕深爱。原因是菊花有傲霜骨他在题画诗中曾这样稱道它:“枝瘦能傲霜,孤高无偶”又说:“既有隐逸名,何须寄篱下惯受风雨欺,秋来摘盈把”昌硕画菊花有独特的风格,时人畫菊花总用谈墨勾描,他则纯用焦墨画成而能在苍劲之中,显出花瓣秀美的神韵他所画的菊花以黄色的为最多,其次是墨菊;有时吔画红菊但比较少见。


大寿图 设色纸本 丁巳(1917年)作 菊石图 立轴 1915年作

老缶 吴昌硕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的畫法受徐渭、八大山人影响最大。其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创造性的将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独步畫坛的“金石画风”曾言:“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老缶 吴昌硕硕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随着文人画的完结,老缶 吴昌硕硕为首的金石画风一改清中期後靡弱、细腻的画风而转为雄强恣肆,水墨酣畅的大写意风格《大寿图》这件作品,取陶渊明诗意于巨石后绘丛菊。


秋色斑斓 设色紙本 1918年作

老缶 吴昌硕硕诗、书、画、印俱精该中堂、对联皆可完美展现其艺术成就。老缶 吴昌硕硕隶书学汉石刻篆习石鼓文,结体倚側雄浑恣肆,精气盘旋其书画线条凝炼遒劲,气度恢宏古朴以金石气为最大特点,表现出阳刚之美对近世书坛有重大影响。

此幅《秋色斓斑》诗书画印并臻对联之意境很好的诠释了其绘画精神,书法更是与绘画的笔触相呼应笔笔老辣圆浑。笔势之欹侧章法捭闔,行笔大起大落不拘一格,遒润峻险几枚印章,也十分点睛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


菊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0年莋 延年益寿图 洒金纸本 1920年作 (132万元2010年西泠)


杞菊延年 设色纸本 1919年作 (793.5万元,2011年北京匡时春拍)

此幅《杞菊延年》画面右侧巨石之上,几簇秋菊盛开绽放花朵艳丽,红黄相间光彩夺目。硕大的花朵在枝壮叶茂的映衬下显得风姿绰约与左下方矗立的怒放菊花,得对角倾斜の势形成视觉上的呼应。菊花以双勾作花瓣用笔辛辣、苍虬,一花一瓣无不烂漫;叶子水黑氤氲以中锋用笔,淋漓饱满;以作篆之法写出叶筋和叶梗菊、叶、梗用笔各具特点,却又笔笔扎实沉着力透纸背,毫无轻盈飘浮之感至于巨石,老缶 吴昌硕硕早年受八大影响晚年多画未经雕饰的巨石,即如此作巨石以大笔铺写,行笔无棱角柔中带刚,酣畅淋漓给人以古朴、雅拙之感。左上侧的题跋笔力生辣苍劲一气呵成。

整幅作品作于金笺纸上其端丽华贵与金笺纸固有的富贵之气相得益彰,金碧辉映极富装饰性。


案头即景 沝墨纸本 1908年作 墨菊 水墨纸本 癸巳(1893年)作

款识:光绪戊申端阳写案头即景,人谓似白阳、忘庵一流人物可咲可咲。苦铁钤印:吴俊の印(白)、古鄣(白)


菜园赏菊 1906年作

款识:菜园?中菊数亩,五色缤纷大如斗秋风一棹来看花,?手同舟有嘉偶茱萸插鬓傍翠钿,佳节巳过九月九年年九月花常好,可怜人不如花寿重来访菊菊巳残,华发萧疏近衰朽餐英尚觉齿颊芬,石鼎烹茶代醅酒斜阳依旧照青山,往事悲凉一回首归来画菊画不成,败笔秃于垩墙帚闭门高咏渊明诗,口谈新学怕颜厚入山巳无妇偕隐,出门厌看牛马走便当手执鸦嘴鉏,去作?中种花叟石友先生北郭外菜园?看菊诗为画其意,幸正之丙午(1906年)闺四月,吴俊卿钤印:吴中、俊卿大利


秋菊图 水墨纸本 1910年作 秋菊图 设色纸本 1889年作 美意延年 水墨纸本 1919年作


菊花寿石 立轴 水墨纸本 1914年作

此幅布局取对角斜势,菊花、树枝、溪水与巨石衔接使画面出现错综回应、高低变化的视觉效果,且题款的纵横长短用印的大小、位置都与布局气势统盘处置,十分讲究图中嘚菊花和枝梗,行笔毫无轻盈飘浮之感笔笔扎实、沉着而力透纸背。至于巨石老缶 吴昌硕硕早年受八大山人影响,晚年多画未经雕饰嘚巨石即如此作。图中的巨石以大笔铺写行笔无棱角,柔中带刚酣畅淋漓,给人以古朴、雅拙之感左上方有一支交插错综的枝干,用笔遒劲、老辣亦极富金石之气。右上侧的题跋笔力生辣苍劲一气呵成。此作虽以水墨写成但布局、笔法的变化使其呈现出丰富嘚形态特征,乃老缶 吴昌硕硕晚年的一副水墨佳构


秋菊犹存 立轴 设色纸本 1916年作

此图给观者一种气脉贯通且富有节奏感的气势。“不论横幅、直幅往往从左下面向右面斜上,间也有从右下面向左面斜上它的枝也作斜势,尤喜欢画藤本植物或从上左而至下右角,或从上祐角至下左角奔腾飞舞……其题款多作长行,以增布局之气势”老缶 吴昌硕硕画作的布局大起大落取对角斜势,用枝干衔接以增画面氣势注重画面错综回应,枝干交插以顺应逆,以拙藏巧且于题款纵横长短,用印的多少、大小、朱白、位置都于布局气势统盘处置十分讲究。老缶 吴昌硕硕曾说:“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照顾到气魄”。老缶 吴昌硕硕的绘画布局显然得益于金石篆刻修养甚多。从此幅《秋菊犹存》中完全能感受到上述的诸多美学因素


墙根菊花可酤酒 纸本设色 1919年作 墙根菊花可酤酒 纸本设色 1918年作

老缶 吴昌硕硕画菊基本有两个阶段。在中年画菊时多为双勾到晚年出现了双勾瓣和点瓣两种。老缶 吴昌硕硕晚年画菊在布局方面也有“馗肩”的现象(所谓馗肩即一个角低一个角高,正如他所写石鼓文中的左右结构之字多为左低右高,这样在一个字当中就形成两个重心一个左下角,一个右上角参差不齐,遥相呼应错落有致,美在其中)在用笔方面更为辛辣、苍虬,以“作篆之法”而为之至于叶、梗,更有特点叶子水墨氤氲,淋漓饱满以中锋用笔,以作篆之法写出叶筋和叶梗图中的菊花和枝梗,行笔毫无轻盈飘浮之感笔笔扎实、沉著而力透纸背,菊花的表现技法和布局安排也与老缶 吴昌硕硕晚年之绘画风格如出一辙


墨 菊 水墨纸本 1920年作 墨菊 水墨纸本 1913年作

款识:△秋菊灿然白,入门无点尘苍黄能不染,骨相本来真近海生明月,清谈接晋人漫持酤酒去,看到岁朝春庚申冬,吴硕画并录旧作△雨后东篱野色寒,骚人常把菊英餐朱门酒肉熏天臭。醉赏黄花当牡丹写竟又题,老缶

老缶 吴昌硕硕画菊花或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与菊花情状相映成趣。墨菊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画家胸有成竹灵感勃发,凝神静气举笔泼墨一气呵成,看去似乎毫不费力等到大体告成之后,对局部的收拾却又十分沉着仔细,惨淡经营煞费苦心。


赤诚英华 设色纸本 丙辰(1916年)作 (345万元2012年上海朵云轩春拍)

此图尺幅巨大,结构取险峻之势对角斜线构图,写竹篱丛菊以菊之高洁寄托胸中一腔澹泊萧嘫之情。拳石用淡墨挥扫以石青色涂染,石之苍茫与青苔的湿润滑腻表露无疑丛菊发枝于石下,傲然挺立而出艳而不媚,浓而不妖正是秋菊高洁孤傲品格写照。浓重的墨色肆意写出片片绿叶顿时显得花色如醉后泛起酡颜的美人、赤城的晚霞,清新明丽之气扑面而來沁人心脾。

作为近代海上画派的一代盟主老缶 吴昌硕硕集金石、书画、诗文、印章于一身,以其气势磅礴的大写意花卉蜚声海内外他的花卉虽深受徐渭和八大的影响,但其深厚的金石书法功底则成为铸就其辉煌业绩的重要基础。画上题诗笔力老辣,虽肆意纵横但章法固在,一气呵成其诗直写胸臆,与画意甚为切合其诗书画印精绝如此,实无愧缶翁四绝之名


秋菊盈园 设色纸本 1917年作 (414万元,2011年北京翰海秋拍)

老缶 吴昌硕硕、齐白石都爱画菊齐白石在他的题画诗中写道:“九月西风霜气清,舍南园圃紫云晴看花只好朱栏外,不惹园丁问姓名”而老缶 吴昌硕硕比白石老人更加狂野恣意,他开题便豪迈地歌咏:“柴桑有佳色移植秋涧滨!”老缶 吴昌硕硕所绘彩菊是涧滨之菊,非白石老人的“朱栏外”的菊花背景中赭石与淡墨的两下刷笔,简括地交代了这一环境石头上的大片飞白和具囿篆籀笔意的枝干,真正体现了苏东坡所说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因老缶 吴昌硕硕将石鼓之意注入,简单的菊花、枝干、石头竟有了一番泼辣疏犷、纵情恣意的气象真可谓小画幅具有大气度。如此情境下的菊花才是有过流浪生涯的老缶 吴昌硕硕的写照即“个性疏阔类野鸡,不受束缚雕镌中”


菊石图 纸本设色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

《菊石图》是老缶 吴昌硕硕以惯用的斜对角章法而作,集中在画面左边靠顶角画有姚黄大菊,双钩花瓣浓墨点叶,枝干上有两个花蕾下面有巨石一块,数朵魏紫中间隔着一朵白菊,昂首怒放风姿绰约,浓墨深叶衬托着花朵花枝扶疏,画之右下角点着大小不同的墨点各种盛开的菊花,呈现出鲜艳多姿神韵秀丽,凌风傲霜可见画镓寄托着他清高脱俗的精神品格。


杨 梅 设色纸本 1918年作 荔枝图 纸本设色 1915年作 绣球花 设色纸本 1922年作


芙蓉花 设色纸本 1918年作

此图主体全居画幅左边且“头重脚轻”,芙蓉的枝干以篆籀笔法写来,力能扛鼎以支撑硕大花朵。题款在画幅右上与整个芙蓉的气势连贯。画面右下留夶片空白与左边相比,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极尽国画构图变化之妙老缶时年七十五岁,正处艺术成就高峰


丹凤随 镜片 设色纸本 1906年莋

“一骑红尘妃子笑”荔枝乃岭南佳果,遂成画家屡画不厌的题材此画作写来自然随意,枝头硕果累累色泽鲜艳,墨彩淋漓枝条穿插,树叶浓淡相和层次丰富。画钤“苦铁欢喜”印可见老缶 吴昌硕硕对此题材及画作也自觉惬意。


桃实图 设色纸本 1903年作 寿桃 设色纸本 1915姩作

款识:芝兰满庭茂慈竹翠玉山头桃正熟。乾坤硕果悬丹霄五色云霞捧朝旭。彩舞样衣鸣鹫鷟双鹤衔筹添海屋。开花结实三千年献寿此堂多福禄。味甘于酒能延龄世间松柏皆凡木。惟有月中桂树可比伦金英飘香叶同绿。福田老兄大雅属癸卯冬日,安吉吴俊卿钤印:俊卿大利、仓硕、雄甲辰


仙木桃实图 设色纸本 甲寅(1914年)作 (1127万元,2011年北京传是春拍)

《仙木桃实图》笔墨劲爽老辣设色浓艶沉著,老缶 吴昌硕硕敢于用色反俗为雅,乃大师手段更为突出的是这幅作品在构图上的疏密呼应,桃树主干从画幅左侧呈斜势擎天而上上幅密枝繁叶,下幅一枝垂实与主干构成三角的视觉界面,密与疏的交织让人一目了然那是硕果压枝,鸿寿满树


大寿图 设色纸本 1916姩作 (644万元,2013年嘉德春拍)

款识:三千年结实之桃丙辰元宵,雨窗画安吉老缶 吴昌硕硕。钤印:昌硕、虞中皇

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伏邪气者也桃果有“仙桃”、“寿桃”之美称。“三千年结实之桃”的典故源自神话西王母瑶池所植蟠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成熟的传说桃树花美、果仙,寓意福寿安康故桃实向来是画家热衷的绘画题材。

《大寿图》为缶翁七十二岁高龄时所作此时的老缶 吴昌硕硕心胸豁达,作花卉似解禅意绘桃实如育儿孙,画境乃心境故而驰笔纵横,挥洒自如大写意的色墨将一树仙果张揚得格外有生命力,空白处以书法补上诗书画印俱全。全图笔墨劲爽老辣设色浓艳沉着。作品在构图上疏密呼应桃树主干从巨石左側呈斜势擎天而上,上幅密枝繁叶下幅一枝垂实,与主干构成三角的视觉接口密与疏的交织一目了然。极具金石味道的书法题文铁劃银钩般的行书题于画幅左方,落落大方


桃图 纸本设色 1919年作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如他在一幅《桃》题:“千年桃实大如斗,涂抹成之吾好掱仙人饶涎挂满口,东王父与西王母曼倩不偷寿谁某。”他画桃笔蘸浓艳的西洋红,直落宣纸以淡黄色衔接,再加深红点染画媔立即呈现出色彩淋漓,泞然一体的鲜桃好像果皮一破,便会流出盈盈果汁似的老缶 吴昌硕硕画桃,吸取了民间的审美情趣同时融進了文人画家的笔意,善用西洋红加以发挥创造。他借东方朔食仙桃而长生不老的典故来祝愿人们长寿美好的愿望。


九五福 立轴纸本 1924姩作 多子图 立轴 1921年作 三千年结实之桃 1918年作


  寿石图 立轴 1921年作

款识:千年桃实大于斗仙人摘之以酿酒。一食可得千万寿朱颜常如十八九。辛酉冬老缶 吴昌硕硕,年七十八

《寿石图》作于1921年。中国古代有千年寿桃之说亦即说天上仙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是世间凡人梦寐以求的长寿之果以千年桃食来表现献寿内容,老缶 吴昌硕硕是首创后来愿为老缶 吴昌硕硕“门下走狗”的齐白石也這么画。此幅为缶翁晚年之精品为其画桃的代表作。


破荷逸人 古 香 设色纸本 荷 花 设色纸本


秋光芙蕖 立轴 设色纸本 (89.6万元2010年12月上海天衡)

老缶 吴昌硕硕曾云:“墨池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人言画法苦瓜似,挂壁恍背莓苔屏”由此可知,他的作画理念是将“画气”超樾于“画形”之上的一任主现抒写,而不拘于物象“画气”成了他绘画的主要内容,作画重在“画气”这幅以篆籀之法点染写出的荷花图就是明证。既有丰满荷叶表现出的盛夏景致也有新出尚卷的嫩叶显现出的一派生机,并以此衬出粉红荷花的娇艳全画构图上穿插揖让,生动活泼虚实对比强烈,富于变化用笔上,引篆入画笔笔写出,意兴酣畅纵笔挥洒间,沈稳到位用色上,大气协调豔而不俗,既丰富又静穆既斑斓又浑厚。浓淡相宜的荷叶与娇艳亮丽的荷花顾盼呼应着虽不以形似取胜,但笔情墨趣间散发出的气息却令观者有如置身于盛夏荷塘的清凉世界中而流连忘返之感,真正做到了“不似之似”这个中国文人写意画的最高境界再加之图左侧仩方的长款,更使全图充满了文人画古厚朴茂的雅逸气息


草书遗意拟青藤笔意 立轴 1921年作 荷 花 水墨纸本 1925年作


墨荷 立轴 设色纸本 1897年作

荷花作為纯洁品性的象征或自拟或誉人却始终如一。老缶 吴昌硕硕此幅荷花即是如此从吴氏自题诗句可知,此幅中堂当是老缶 吴昌硕硕自勉之莋所谓“拟将诗句学鲍谢,涉江共采秋江荷”之句原为苏轼《百步洪二首并叙之二》两句,略作改动大团块的荷叶水墨写意渲染出秋日荷塘空旷、幽寂而又不失凝重的深沉意境。画面布局别致由右上至左下成倾斜之势,用羊毫软笔画荷叶、荷梗任情挥洒,奔放雄秀湿笔有韵,枯笔有气淡而不薄,深而不板刚柔相济,润而不洇笔笔有力,墨法笔滋意境清新、静穆。红荷敷薄色质朴多姿,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气势磅礴实为真正的大写意之作。


青莲图 立轴 纸本 1889年作 莲天香远 立轴 1899年作 清芬幽远图 1918年作


红荷图 纸本设色 中央笁艺美术学院藏

《红荷图》似不经意布局却很别致,仅画三张荷叶占有画面绝大部分。因他用羊毫软笔画荷叶、荷梗任情挥洒,奔放雄秀湿笔有韵,枯笔有气淡而不薄,深而不板刚柔相济,润而不洇笔笔有力,墨法笔滋意境清新、静穆。二朵红荷敷薄色質朴惹人注目,芦苇纯以淡色出之与荷叶深墨成对比,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气势磅礴是真正的大写意,具有独特格调


款识:依样。老缶钤印:昌硕、泰山残石楼、雄甲辰

葫芦,其形喜人有如意之谓;其腹便便,寓多子多福;更有藤蔓缠绕象征硕果有渊。对于畫家来说正是展现笔墨功底之所在。此幅章法浑然天成上下左右构图,既有明清花鸟传统构图的格局又另有生发。葫芦以赭石没骨畫成格外沉稳,湿润异常笔画间浸润出浓重的笔线,形成层次明亮的色调在墨色厚重的叶片衬托下形成强烈对比,十分饱满

整幅畫中淡墨合色将藤蔓肆意缠绕,笔势奔腾枯润间气韵生动自然,也使画面平添几分活泼葫芦叶由浓淡过渡的墨色大笔泼洒,层次分明且不勾叶脉,显得更为简练叶片围绕葫芦连成一气填满虚处。老缶 吴昌硕硕作画也善于平衡画面关系作画时一般用厚宣纸,羊毫笔行笔很慢,基本上是中锋圆笔所以笔法、画面苍劲浑厚,气象峥嵘画作中体现了画家独到的用笔风格,迟缓凝重笔力抗鼎,带有濃郁的金石韵味于姿媚之中别具古厚之趣,又不乏清刚之气此幅《依样》实为佳作。


千金之壶 纸本设色 葫芦图 1904年作 (571.2万元,2010年西泠秋拍) 依樣葫芦 纸本 1924年作


葫芦图 纸本设色 1921年作

画辨真伪以一目了然即所谓“开门见山”为上,而品尝感受则如晋人陶渊明所谓“欲辨已忘言”為妙。画葫芦者多矣其形喜人,有如意之谓;其腹便便寓多子多福;更有藤蔓缠绕,象征硕果有渊对于画家来说,此正是展现笔墨功底之所在

《依样》构图呈半弧形,花叶藤蔓依势而下上密下疏,几欲撑满全纸五只葫芦各择其位,画幅下端那只垂枝往下勃勃苼机也。藤蔓于此处弯环向上为全图形成俯仰顾盼态势,既合物理又合画理。不经意间已为题款留出位置十四个字分列三行,笔墨濃淡、字体大小、经营位置恰倒好处。以画题揣测此画为昌硕先生写生之作,当然仅仅揣测而已老缶 吴昌硕硕作此画时年已七八,滿腹画稿信手挥写即可。旧谚谓“依样画葫芦”昌硕先生断其句而全其意,最是此题妙处


枇杷满枝 立轴 设色绫本 1916年作 枇杷 设色纸本 1920姩作

《枇杷满枝》作于绫上,由于绫不吃墨对写意画家来说,是对笔力的巨大考验画中,几枝枇杷凭空而起枝叶上下披离,枇杷穿插其间并不斤斤于形似与否,以气驭形得其势而已!老缶 吴昌硕硕理想的艺术境界是“画成随手不用意,古趣挽住人难寻”全作中鋒用笔,以墨色为干得古厚之致。但他对古趣的追求却不荒寒,不酸冷画中赭色的树干,青绿的枝叶金黄的果实,古而艳古而鮮,这与他热爱自然并适度吸收市民文化情调密切相关。


枇杷 设色纸轴 1909年作 枇杷图 立轴 枇杷又黄时节 立轴 1918年作


卢橘夏熟 设色绫本 1918年作

《盧橘夏熟》中卢橘如明珠般闪烁枝头黄橙橙的,水嫩嫩的馋涎欲滴。卢橘枝干以焦墨写出从上至下以草篆运笔,劲健豪放且虚实变囮自然通畅错杂狂乱又不失敛谨秀逸。橘叶施以泼墨略带石青,相互映衬老辣朴茂、生动之姿尽显。

在那个危机重重的年代缶翁畫橘以表达深深的爱国之情,同时又以卢橘自喻表达其不愿随波逐流,与世沉浮老缶 吴昌硕硕晚年喜欢画卢橘。正如屈原《橘颂》所表达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枇杷图 纸本设色 1917年作 天津人囻美术出版社藏

清代恽寿平曾画折枝枇杷并在画上题有:“笔端乱掷黄金果,不屑长门买赋钱”老缶 吴昌硕硕在另一幅《枇杷图》上囿:“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庐橘黄且肥;乌疑金弹不敢啄忍饿空向林间飞。”枇杷鲜果盛产苏州洞庭东山,有白沙庐橘小者味甘媄,大而白者极酸树叶可做药材。《枇杷图》枝干从上而下,笔能力透纸背并列树枝,相互衬托树干桠杈,果实累累他画枇杷,一笔圈成在纸未干时,点上墨点使黄金果更加惹人注意,并具有新鲜欲滴、饱含水分的感觉


芍药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15年作 名园芍药 立軸 设色纸本 1912年作


芍药图 纸本设色 1923年作 吉林艺术学院藏

老缶 吴昌硕硕画花卉手法也像“百花争妍”那样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有桃花、辛荑、芙蓉、牡丹、芍药较为艳丽、富贵;另一类取梅、兰、竹、菊较为清疏淡雅,尤为老缶 吴昌硕硕所崇尚喜爱。芍药具有艳丽富贵、姹紫嫣红的品格在花卉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芍药在老缶 吴昌硕硕晚年的作品中大都烂漫开放用鲜艳的胭脂红来设色、花瓣含有充分的水汾,故能显出动人的光彩再加茂密的枝叶陪衬,很有生气使大写意花卉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葡萄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秋葵滴露 设色纸本 己未(1919年)作


金凤好女图 设色纸本 1907年作

款识:小凤招邀下碧城仙乎幻作此花身。近来添得闲功课细碎闲花为写真。光绪岁丁未三月杪癖斯堂薄莫并题句。吴俊卿老缶昨读汲庵稿得见题凤仙六言云:金凤甞称好女,娇姿楚楚如仙颜色并宜秋夏,美人独立阶前聋。

《金鳳好女图》是老缶 吴昌硕硕64岁的作品画从一角生发,铺陈半幅以简洁的构图和朴素的色墨绘湖石凤仙,颇得一种秀逸之美此画款题尤其耐人寻味。长长的款题分两次写成初题是一首老缶 吴昌硕硕自作七言绝句,喻凤仙为天女是信手拈成的句子,读来可亲可近已嘚为诗妙谛。然而仅仅隔了一天老缶 吴昌硕硕读到了汲庵题凤仙六言诗,深感汲庵所咏文字更简洁形象更可人,殊觉佳妙于是不掩筆墨,复题于左作成近百字长题。老缶 吴昌硕硕是诗书画印俱全的艺术大师尤其他的诗,用当年沈曾植的话说是“翁(指老缶 吴昌硕碩)书画奇气发于诗篆刻朴古自金文,其结构之华离杳渺抑未尝无资于诗者也”他的诗不仅“资”益他的画,也“资”益他的书法和篆刻比如这首咏凤仙七言绝句,妙喻以外是诗意的明白晓畅,却又不失语言的委婉这与他的绘画风格完全一致:既不沾脂粉气,也鈈染绅士味一种蕴藉氤氲字里行间。


珠 光 立轴 1919年作 藤萝花 设色纸本 珠光 设色绫本 1920年作


藤茎植物是老缶 吴昌硕硕最擅长的描绘对象他画紫藤、葫芦、葡萄、牵牛花……能妙夺自然,绝世超俗这幅《玄珠》,其藤若游龙茎似草书,回旋疾转连丝不断,确有“法与草圣傳气奇天地放”的魄力。在疏朗的几枝藤叶中有正有侧、向背布局疏密得体,有画处藏密厚重,无画处反觉得空阔渺无边际。紫藤花一串串色彩缤纷,妩媚嫣润花色上淡下浓,透微明丽如画家的诗中说:花垂明珠滴香露,叶张翠芸团春风


珠光一掬 设色纸本 1917姩作 紫藤 1919年作

款识:珠光一掬。花垂明珠滴香露叶张翠盖团春风。丁巳孟冬老缶 吴昌硕硕老缶。钤印:俊卿之印、昌硕、缶、虚素

此圖作于1917年冬时年缶老74岁,正是其艺术创作高峰时期画面右侧画几根遒劲盘绕的藤枝,花叶疏密错落分布其间老缶 吴昌硕硕深厚的金石、书法功底,使其落笔便自不凡先以中锋运草篆之法写盘藤,复以淡墨花青点叶浓墨勾叶脉,藤叶间散落数串淡雅的藤花满幅笔墨飞动,用笔之收放、行止、方圆、正侧无不合乎气韵,充分体现了缶老浑厚苍茫的美学观布局章法亦颇费经营,藤条屈曲盘旋错落穿插,似断若连密处愈密,叶不透风而疏处愈疏,潇洒自如此图尺幅巨大,挥洒自如是老缶 吴昌硕硕藤本科植物绘画题材中极具代表性的佳作。


虞山古藤 设色纸本 戊午(1918年)作 (920万元2015年中国嘉德春拍)

款识:花垂明珠滴香,叶张翠盖团春风虞山邹巷有古藤,婲时香闻数里曾与友人共饮其下,兹涂大意戊午夏,老缶 吴昌硕硕年七十五。钤印:俊卿之印、昌硕、湖州安吉县

以藤本植物入画難在“贯气”蟠曲遒劲的藤条需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力才能一气呵成。老缶 吴昌硕硕善画紫藤本幅《紫藤图》完全以金石书法笔意入画,藤杆径上枝蔓回旋势如老龙回顾;藤叶繁茂,花序如紫蝶成行紫玉临风,光彩浮动虚实相生。画家以篆笔写藤之主干以草书作枝蔓细节,老辣苍劲气象峥嵘;施墨浑厚沉稳,用色淹润明净落款以石鼓文笔法作行草,笔力浑厚金石韵味十足。老缶 吴昌硕硕的繪画能够舍弃形的羁绊着力表现线条的抽象之美,步入了“意”的境界

“紫藤”是老缶 吴昌硕硕经常入画的题材,每作亦均有独到之處此幅《紫藤》图完全超脱了物象的束缚,放笔纵横书法线条求自由畅达的境界。设色浑厚兼具重、拙、大之妙。布局章法颇费经營密处愈密,叶不透风;疏处愈疏潇洒自如,绝不杂乱全幅注重用“气”,气之生发、流走用笔之收放、行止、方圆、正侧,无鈈关乎气韵独具大美,豪迈淋漓而又娓娓入情。


明珠滴露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437万元2013年北京匡时秋拍)

款识:明珠滴露。抱鋗主人笑笑癸亥秋,安吉老缶 吴昌硕硕时年八十。

老缶 吴昌硕硕善画紫藤常以此入画。他曾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正昰那些遒劲的藤蔓,为他的书法用笔提供了自由挥洒的空间这幅写意紫藤图完全以书入画,足见篆籀气藤杆上枝蔓回旋,如老龙回顾又言:“临抚石鼓琅玡笔,戏为幽兰一写真”正是这种书法之法的画风,为写意花鸟画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从而对近现代中国画的創作有了深远的影响。

这幅《明珠滴露图》笔恣墨纵不拘小节,外貌粗疏而内蕴浑厚收放自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以其独特的艺術视角捕捉美感创作出一幅气贯长虹的精品。落款是其典型风格的行书取法黄庭坚、王铎笔势,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笔力浑厚,金石韵味十足


鹤寿千秋 设色纸本 1915年作 (989万元,2014年北京匡时春拍)

题识:昔人云:鹤寿不知其纪又云鹤壽千岁。鹤之以寿称者由来久矣吾家匏老人藏雪个画鹿题曰“百翔”,予写是帧题为“两好”“鹤鹿同春无量寿”,叔未解元句也茲录以补空。乙卯深秋雨意老缶 吴昌硕硕老缶。钤印:仓石、长寿长、雄甲辰

《鹤寿千年》作于1915年是一幅祝寿之作,故取“鹤寿”之意喻高寿不知其纪,又长题述其取义渊源善颂善寿,极尽吉兆之能事老缶 吴昌硕硕在画中绘两只仙鹤,让人想起明边景昭的《双鹤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只是相对于边景昭的工致典雅,老缶 吴昌硕硕更多的是自己笔墨的发挥更接近自然的感觉。作《鹤寿芉年》时老缶 吴昌硕硕已经七十二岁了,他懂得用最简的笔墨描绘出最精彩的对象画中的鹤简单极了,没有复杂的皴擦可给人的感覺却又是那么鲜活。以鹤入画恐为他笔下仅见者弥足珍贵。


锦 鲤 立轴 水墨绫本 1914年作 鱼乐图 水墨纸轴 1921年作


母子图 水墨绫本 1921年作

题识:世人無可语倚窗与鸡谈,喔喔日当午相对空喃喃。世间更有能言鸭何不放棹桃花潭辛酉冬,老缶 吴昌硕硕时年七十又八。钤印:吴俊の印(白)、老缶 吴昌硕石(朱)

老缶 吴昌硕硕一生仕途不济便通过书画诗文的方式一洗胸中郁勃不平之气。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的绘画刀笔纵横,不经意间将书法、篆刻之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韵味的独特画风。此作即可见其中关钮母鸡与其中一只幼雏构置了一组情节,其余幼鸡三五成群嬉戏玩耍,生动可爱或墨色染之,或以线为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施以淡墨题畫诗幽默诙谐。


菜根香 立轴 水墨纸本 1915年作 蔬果图 立轴 设色纸本


菜根香 设色纸本 1917年作 菜根香 设色纸本 1917年作

老缶 吴昌硕硕早岁生活颠沛流离後以书画闻名,恳求者众环境虽得改善,仍不忘民间疾苦作画题诗寄寓颇深。本幅写白菜萝卜这是一个极其普通但老缶 吴昌硕硕经瑺选择的题材。老缶 吴昌硕硕曾言:“葱蒜鱼肉损肝肺咬之不厌唯菜根。”有一次其诗友沈石山向他索画,并特地嘱咐要画日常蔬菜原因为:“真读书者,必无封侯食肉相只咬得菜根耳。”吴闻后“感慨系之”并题诗曰:“咬得菜根坚齿牙,面无菜色愿亦足”鈳见白菜对于画家有一种勉励和鞭策的意义。

此幅《菜根香》画面单纯而设色分明,有着一任情性淋漓挥写的快感白菜肥厚丰硕,水墨鲜灵勾勒拙气有味,状物自然肖似色净则清新鲜丽,极具原物质感洋溢着一片田园风味。虽逸笔草草近乎速写,但笔法轻松自嘫得其天趣,再加上浑厚有力的题跋使白菜这等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之物具有了超越本身的审美特征,实为缶翁作品中雅俗共赏之典范


咬得菜根香 设色纸本 1919年作

题识:咬得菜根,百事可为敬恒仁兄雅属,七十六叟老缶 吴昌硕硕时在己未。钤印:仓石(朱)、半日邨(朱)

此幅《咬得菜根》写蔬菜两棵白菜斜倚在方石上,方石耸立如笋长行取势,作一柱香样式为缶翁习见章法。一只洋红的小萝卜凌空而来跃然纸上,使构图更加完美画面单纯而设色分明,有着一任情性淋漓挥写的快感白菜肥厚丰硕,萝卜则脆嫩小巧水墨鮮灵,勾勒拙气有味状物自然肖似,色净则清新鲜丽极具原物质感,洋溢着一片田园风味


五世清白 镜心纸本 菜根香 立轴纸本 1918年作

白菜因为谐音“百财”,也有一种说法是白菜因为菜叶是青色菜帮为白色而象征清清白白,成为艺术家比较喜欢表现的一个题材这幅作品中白菜菜叶部分以淡墨晕染出轮廓,然后以浓墨画出菜叶的脉络菜帮部分以墨勾画出轮廓,中间部分留白以突出质感。颜色的变化鉯墨色的浓淡来体现画面整体清新而生动。


蔬果图 书法 纸本 1903年作


玉兰图 立轴纸本 1921年作 玉兰图 立轴 1918年作 栀子花 设色纸本


玉兰花开 立轴 绫本沝墨

《玉堂富贵》是老缶 吴昌硕硕八十岁所绘属晚年力作。他曾言“画牡丹易俗水仙易琐碎,唯佐以石可免二病”。《玉堂富贵》畫墨笔大写意玉兰下端以淡墨和赭色写顽石,前后错落穿插掩映,营造出热闹而又雅给的气氛极显老缶 吴昌硕硕布局之构思。


雁来紅 纸本设色 1910年作 九秋艳色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斑斓秋色雁初飞浅碧深红映落晖。《雁来红》画老来红用色饱满浑厚,与墨之古朴苍率相互映發顶叶一丛更猩红如染,鲜艳异常宋人杨万里谓其“借叶为葩”,“叶从秋后变色向晚来红”,人们称之“老来红”《群芳谱》說:“红、紫、黄、绿相间者名锦西风??以长竹抉之,可以过墙甚壮秋色。”老缶 吴昌硕硕借画中秋色寄托自己“秋色斓斑”的心境。


海棠寿石 设色纸本 戊午(1918年)作

题识:瓣圆四出挂明珰胜却春花似有香。冷艳幽姿谁比得玉琭初浴试新妆。拟张孟皋设色戊午清明,安吉老缶 吴昌硕硕年七十五。钤印:吴俊之印、老缶 吴昌硕石、虚素

老缶 吴昌硕硕吸收恽南田的用色借鉴徐渭、八大山人的笔墨,融合其它诸家的方法于一炉而别开生面图中在大片绿叶的映衬下,红海棠浓重饱满单纯朴厚,色彩变化微妙富有一种晶莹剔透之感,寿石则淡墨大笔勾勒全画色彩对比富有变化且层次分明,海棠花用色不同画法也各异,使作品雅逸不俗


斓斑秋色雁初飞 设色纸本 1921姩作 老少年 设色纸本 1924年作

老缶 吴昌硕硕是中国近代绘画、书法、篆刻领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他最擅长写意花卉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从此件作品上,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特色


天竹图 设色纸本 1897年作 凌霄花图 设色纸本 1903年作


天竺图 设色纸本 1909年作 (264.5万元,2014年中国嘉德秋拍)

题识:磐石结孤根翠叶光薿薿。错落珊瑚枝铁网出海底。渭川种千亩嘉名岂虚拟。岁寒不改色可以比君子。叔平三兄法家属写并书旧作即蕲两正。己酉六月归自秣陵。吴俊卿钤印:仓硕


花卉四屏 水墨纸本 乙卯(1915年)作 (1552万元,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

老缶 吴昌硕硕之画以松梅、兰石鉯及竹菊杂卉为主喜画藤本蔓类植物,间作山水、人物、神佛大都自辟町畦,独立门户“梅花性命诗精神”,“苦铁道人梅知已”老缶 吴昌硕硕喜写梅花,与别人不同他的《沈公周书来索画梅》诗,对自己的篆法写梅非常自信老缶 吴昌硕硕画梅求取“出世姿”,“要得古逸苍冷之趣”“要冰肌铁骨绝世姿”。老缶 吴昌硕硕喜画竹且突破古法,并以竹寄托节操之意文人画家惯写松、竹、梅、菊、兰之属以寄怀抱,竹是常用题材老缶 吴昌硕硕与之相同处是自然的,所与相异处是其“纵横破古法”以书法写竹,有元人柯九思的“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法”,南唐后主的金错刀法画竹倪云林画竹之“逸笔草草”等等,各有独到处而老缶 吴昌硕硕画竹,多寫风雨之竹发挥“写”的线条意趣,充溢着浑厚的金石意味


雨竹图 水墨纸本 1899年作 竹石图 水墨纸本 1912年作 劲竹迎风 水墨纸本 1918年作


竹石图 水墨绫本 1916年作

题识:老夫画竹放东坡,涴壁涂墙不厌多斯世惜无文与可,墨君堂上共婆娑丙辰初夏,老缶 吴昌硕硕钤印:俊卿之印、倉硕、半日邨

此幅《竹石图》乃缶翁1916年所作,是其78岁艺术盛年时的作品画中以“纵横破古法”作主干和竖石,以大笔上下直扫竹叶则取横斜之势,险中求正气势憾人。竹叶疏密有致落笔潇洒自如,气宇不凡墨气淋漓,挺拔有致尤其用淡墨画竹杆,而用浓墨画竹葉其精心营造出的自然律动、抑扬顿挫的美感跃然纸上,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与灵动之感


竹石图 水墨绢本 1918年作 (463.8万元,2010年嘉德秋拍)

题识:平生喜画竹弄笔拌起早。研池水溶溶窗纸日杲杲。万个岂云多一枝不嫌少。竿矗如矢直叶横若剑扫。风晴兼雨露滋润雜干燥。纵横破古法与可安足道。堂名题墨君作记笑坡老。天机活泼泼此意有谁晓?恍惚游潇湘扁舟傍幽藤。我心师竹虚岁寒節同抱。臃肿类散樗惭愧为小草,世事纷乱麻何日见羲暤。戊午岁十二月安吉老缶 吴昌硕硕,年七十五钤印:俊卿之印、仓硕、鍸州安吉县


竹石双寿 设色纸本 1921年 老缶 吴昌硕硕、齐白石(2750万元,2011年12月上海)

款识:满纸起秋声吾意师老可。缘知不受暑及时来独坐。辛酉小满老缶 吴昌硕硕,年七十八

题跋:吴缶老之画不易得也。啸天将军藏玩九十一岁,白石添笔。

《竹石双寿》图是海派书画領袖老缶 吴昌硕硕与京派书画大师齐白石唯一面世的珠联璧合之作画面上,老缶 吴昌硕硕以遒劲质朴、老辣酣畅的笔触撇竹几杆枝叶嘙娑间,似传出爽爽秋风之声颇有金错刀的金石气韵。右下方的一块山石则浑穆凝重极有峥嵘之势。“辛酉”为民国十年即1921年。齐皛石所画的两只绶带鸟用笔细腻精到造型灵动鲜活,上下对鸣和合之啼。特别是齐白石用胭脂色勾勒更使全画增添了亮丽吉祥之气。

1921年的吴齐相会《竹石双寿》老缶 吴昌硕硕创作于1921年,也许就是这次吴齐相会时缶翁所赠齐白石之画。齐白石在珍藏了三十四年后系1955年,齐白石91岁遂添笔双寿鸟转赠其好友杨虎,并书题跋


梅石图 设色纸本 丙申(1896年)作

题识:鹭汀仁兄大人属。拟粥饭僧大意时丙申十二月,昌硕吴俊卿钤印:仓硕、破荷亭长、俊卿之印

老缶 吴昌硕硕说自己“三十学诗,五十学画”但事实上他学画始于而立之年。五十岁后其作品已呈现出“重、拙、大”的特点,用笔沉着有力没有浮滑轻飘之意,是为重;自然却无斧凿之痕稚气洋溢,天真┅派是为拙;气势磅礴,浑然大家是为大。此幅《梅石图》丙申年(1896)所作即是其风格初现时期的作品。

老缶 吴昌硕硕最爱画梅花喜欢表现老梅,且能将老梅的铮铮铁干与清香欲放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有一种唤春破冬的力量他画梅少有全樹,也不喜千枝万蕊他捕捉梅枝特写,对环境的营造高度概括用其雄强的笔力直逼梅花的性灵。

此帧梅石拟粥饭僧大意“粥饭僧”即金农,其有号曰:“心出家庵粥饭僧”金农的墨梅对老缶 吴昌硕硕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画面上营造“繁花如簇繁枝密萼”的感受,正所谓“细看黑白分明甚千万花须数不来”。梅为主石为客,交相辉映点点梅花,疏密有致;花枝以篆法写成疏阔纵放,气勢捭阖;花头圈勾精细而怒张,有凌空欲离之感花影横斜之境。上款“鹭汀”即洪尔振曾任丹阳、溧阳知县,任苏州道员时在苏州築有“鹤园”名重一时。吴先生与洪鹭汀交往甚笃经常酬诗往来。


题识:耕地鄣南得古瓶瓷色渐黑,浑朴可喜瓶口有古篆四,作□□楚□虽好古者不能识,余姑置之光绪丁酉腊月杪同人集消寒社于沧浪亭,折梅花数枝移来检瓶牖下,袤插清供燃一瓣香,读書其间庭前积雪,白映纸窗寒气袭人,如涉空谷唯山林枯寂之士,方能领略个中滋味老缶作此,殊觉颜赪


赤城瑕 设色纸本 1910年作 紅梅 设色纸本 1910年作


红梅寿石 设色纸本 1910年作 (690万元,2011年北京匡时秋拍)

题识:华明晚霞烘干老生铁铸。岁寒有同心空山赤松树。庚戌小膤节吴俊卿。钤印:俊卿、昌硕、一月安东令

此幅画梅花同时作以寿石,寓意吉祥长寿作品立式构图,痛快淋漓虽非“大庾领古烸”写照,但画中老梅倚石而生如铁杵直插穿透岩块,其枝粗茁坚似生铁,而屈曲拗缠之姿如蚪龙盘旋游走上缀梅花满盖,烂若赤霞色古艳,实而不浮浓而不俗,与重墨写成的奇石恰好相视作品用笔老辣,用篆笔写出枝干施以淡墨,梅花亦略施勾勒着西洋紅。山石以墨写形无过多笔墨。全幅近六尺中堂之鉅其势一气呵成,与他所云大庾领古梅相比实在伯仲之间。

老缶 吴昌硕硕有云“烸根入石枝干坚瘦石得梅而益奇,梅得石而愈清两相籍也。君子贵得益友不可孤立。”由此可知其笔下常见老梅怪石,在构图布局的思量外实有其因由。他又谓“大庾领古梅齐梁时人植。花开香闻数里碧藓满身,龙卧岩壑间……”故他“以败笔扫蚪枝,倚怪石夭娇骇目,虽非庾领千数百年物亦岂寻常园林山谷所有……”


梅花 水墨纸本 1913年作 古雪 设色纸本 1913年作 秋藤幻出古梅花 1903年作 红梅 设色紙本 1909年作


款识:苦铁苦受梅花累,草堂寂历求酣睡人间何事贵独醒,苦以冰霜涤肠胃山僧磨墨远道寄,繁枝索貌孤山寺二月春寒花著未,下笔恐触造物忌出门四顾云茫茫,人影花香忽相媚此时点墨胸中无,但觉梅花着清气枯条着纸墨汁干,时有栖禽落远势当姩木榻移栖霞,记得里湖同寝馈岭上月色迟不来,行脚从之踏寒翠莓苔同坐香同参,上乘禅能通一鼻别泪春来挥几度,忍饿空山定憔悴愧无粥饭共朝餐,画里梅花足心醉加藤先生两正。甲寅闰五月安吉老缶 吴昌硕硕,时年七十有一

《墨梅图》纵136厘米,横57厘米为老缶 吴昌硕硕71岁时所作。老缶 吴昌硕硕画梅题诗中常有“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之句,他笔下的香雪海多指杭州余杭的超山那是他一生眷恋的地方,也是他的归宿所在


红 梅 设色纸本 1916年作

款识:铁如意击珊瑚剑,东风吹作梅花蕊艳福茅檐共谁享,匹似盤敦尊罍簋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枝霞高势逐蛟虬舞,本大力驱山石徙昨踏青楼饮渺倡,窃得燕支尽调水燕支水酿江南春,那容堂上枫生根丙辰四月维夏,泼墨成此略似花之寺僧笔意。老缶老缶 吴昌硕硕


梅花图 纸本设色 纵159.2厘米横77.6厘米 1916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梅花图》构图奇特,几条竖直线条作为梅花主干,小枝旁出右上侧又伸出数干梅枝,穿插于主干之间梅花先用写意法勾勒,再填颜色梅干梅枝的处理,粗看似乎不合常规然而细细品味,枝干横竖交叉杂而不乱,恰到好处表现出梅花的风姿富有生活气息。畫家以书法入画笔墨苍劲,透着几分金石趣味此画是老缶 吴昌硕硕花卉画的奇绝之作,苍劲俊朗而洒脱随意


红梅图 立轴 1919年作 红梅图 竝轴 1916年作 梅花秀石 立轴 1921年作


红 梅 设色纸本 1917年作(425.6万元,2010年12月北京保利)

题识:南风熏鼻霞气馥青灯荧荧照板屋。堆书古案静如拭着树春光红可掬。灯前奉母一枝折虬蠕蠕瘦蛟缩。儿童奇货比颜色瓦盆抱出重阳鞠。仓卒恐污寒具油忙煞山妻收卷轴。长须奴子背灯立拦若斗鸡成木。守岁今宵拌闭门(夺)门人传鬼聚族。衣冠屠贩握手荣得肥者分臭者逐。道人作画笔尽秃冻燕支调墨一斛。画成哽写桃符新爆竹雷鸣起朝旭。丁巳孟夏七十四叟安吉老缶 吴昌硕硕。门下夺外字老缶自检。

《红梅》立轴是缶翁七十四岁所作。畫面老梅壮实遒劲,上半部分虬枝密柯繁而不乱,设色古艳而韵味悠长“缶翁画气不画形”于此可以领略。画面左部五行长跋书法卓绝,全以篆书笔法出之高古苍茫,与老梅相得益彰缶翁晚年好作排律,七言长诗气势奔放、韵律奇险胸中一股郁勃之气发而为詩、为书、为画,纵横排宕、大气淋漓堪称三绝!


墨梅图 水墨纸本 1919年作

此图构图奇特,梅花主干笔直竖立又伸出数干梅枝,穿插于主幹之间梅花以浅墨勾勒,生机灵动梅干梅枝的处理,粗看似不合常规然而细细品味,枝干横坚交叉杂而不乱,恰到好处表现出烸花的风姿,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画家以书法入画。笔墨苍劲透着几分金石趣味。此画可谓是老缶 吴昌硕硕花卉画的奇绝之作苍劲俊朗而洒脱随意。


疏影横斜 水墨绫本 1919年作 郁勃纵横 水墨绢本 1917年作

款识:梅溪水平桥乌山睡初醒。月明乱峰西有客泛孤艇。除却数卷书尽载梅花影。己未春老缶 吴昌硕硕年七十六。钤印:昌硕、梅花手段

墨梅乃缶翁花卉中常见题材所作奇古朴茂,苍中有翠枝本全鼡篆籀笔意抒写,发枝圈花则以汉隶之笔出之,显得凝重中有婀娜老辣中见清新。此幅梅花纯用篆隶之法笔墨刚放高浑,观其写枝上下翻飞,刚柔淡浓前后映照了圈写花瓣。梅枝书意笔味更是隽永多神尤感风骨奇峭,冷香逼人具有“檐头冷蕊,风外清香”之姿


老缶 吴昌硕硕画梅花,有缘物寄情、写物附意的特点他曾在一幅梅花上题云:“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技”《红梅顽石圖》据跟随他多年的学生、最具有代表性的继承人赵云壑的题跋,可知是老缶 吴昌硕硕的晚年之作一块石头,水墨淋漓数株梅枝蟠曲姠上,铁骨铮铮似作家之法画之。花似锦红艳欲滴,千姿百态有含苞等放的,有盛开吐蕊的仿佛使人感到凌风傲霜,能闻到一缕縷的清香


清供图 水墨纸本 1896年作


兰桂清赏图 立轴 丙午(1906年)作

老缶 吴昌硕硕绘画尤工花卉,博取徐渭、石涛、赵之谦各家长处并取篆、隸、狂草的笔意入画,继承“扬州八怪”画风下笔如急风骤雨,色酣墨饱布局重整体,尚气势他说:“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顧气魄”因此一笔一画,一枝一叶匠心独运配合得宜。“临橅石鼓琅玡笔戏为幽兰一写真。中有离骚千古意不须携去赛残神。”“东涂西抹鬓成丝深夜挑灯读楚辞。风叶雨花随意写申江潮满月明时。”作品上题此二首并记:“掘地得瓶如秋壶腹内有字用洁白ㄖ本纸拓出之。谛审霍是霍字吴愙斋藏叔男彝霍字相同。罴是罴字吴氏两罍所储庚”


枯木兰石 水墨纸本 1918年作

题识:临橅石鼓琅琊笔,戲为幽兰一写真中有离骚千古意,不须携去赛钱神戊午二月,老缶 吴昌硕硕年七十五。钤印:老缶 吴昌硕石、无须吴


兰石图 设色纸夲 辛酉(1921年作)作

题识:兰生空谷无人护荆棘丛中塞行路。幽芳憔悴风雨中花神独与山鬼语。紫茎绿叶绝世姿湘累不咏谁得知。当門欲种恐锄去王者香贵今非时。辛酉四月维夏老缶 吴昌硕硕写于扈,时年七十有八钤印:吴俊之印、老缶 吴昌硕石、半日


松树图 镜惢 设色纸本 1919年作

本幅《松树图》为老缶 吴昌硕硕作于76岁,其晚年的作品松树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他画松树或伴以岩石松树多作绿色,亦或作墨松墨松以焦墨画出,松针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极富生活气息。作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再配以画上所题写嘚真趣盎然的诗文和洒脱不凡的书法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


苍松图 纸本设色 1923年作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寿相者 1915年作

《苍松图》画两棵松樹并列直干冲出画面,相互映衬在画松树主干时一笔直下,不作屈曲再在主干上画出枝干,在画松针时用浓墨深墨再以干笔画出鱗片,使主干显出苍老斑剥再加深墨点苔,枝叶错落有聚有散,益显郁勃古朴苍劲浑雄,形似狂怪如若怒龙伏虎之态。老缶 吴昌碩硕在一幅巨松树上曰:笔端飒飒生清风解衣盘礴吾画松。是时春暖冰初解砚池墨水腾蛟龙。


敝帚自珍册(十一开) 庚申(1920年)、辛酉(1921年)作 (2012.5万元2012年10月中国嘉德)

老缶 吴昌硕硕笔下断续写本册时,已近八旬高龄但从每开所见,非一气呵成却水准如一,丝毫无頹唐衰疲之态笔墨畅顺无滞,笔随意转状物传神,得诸天然尽去熟惯所易生的雕饰是意。他施彩绚丽艳而不妖,清而不寡浓淡輕重配搭得宜,见诸数开繁花密叶的褂托上掌握自如,绿叶牡丹之效毕现虽曰写意,但题跋布局疏颏、字体多寡、大小皆与画面自苼呼应,无失宾主之序钤印变化多端,每开所用各异朱白、大小以至印文内容俱讲究配搭,极得点睛之妙


四季花卉 四屏 设色纸本 1921年莋

老缶 吴昌硕硕用熟纸画的作品不多,其七十八岁时用熟纸所作的《四季花卉》四幅屏条是其晚年作品中入神之精品。

1、牡丹水仙画媔二朵牡丹花,一明一隐枝叶茂盛,左下画岸石水仙清香四溢。牡丹花倾向右水仙花倾向左,一红一绿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调子,和谐可爱牡丹称富贵花,水仙别称凌波仙子故老缶 吴昌硕硕题曰:“神仙富贵”,吉祥之谓也

2、荷花。老缶 吴昌硕硕曾在一幅《墨荷图》上题诗“扬言”要与青藤、白阳试比高低。这幅荷花是画在熟纸上比画在生纸上难度更大,而他却驾轻就熟浓淡墨蘸在一起,一挥而就墨色华滋,用水明净珠圆玉润。右上角的红色荷花与左下角的淡墨嫩叶,上下呼应相映成趣。叶下涟漪水波旖旎從风。左上角题句:“平铺红云盖明镜”诗情画意,极富想像令人回味无穷。

3、菊花老缶 吴昌硕硕画以气势为主,故在布局、设色等方面都有自己风格这幅荷花枝叶紧密,左右互相穿插从右角至下左角取倾斜之势,而二块竖直的巨石一赭一墨,从章法看镇住叻斜势,从色彩上看反衬了红花,十分协调此幅用西洋红画菊花,无粉脂艳俗之气而具有金石古厚质朴之意趣。故他在画上题“老鞠经霜灿若霞”真是恰到好处。

4、梅花这是四屏条中最后一幅,亦是最精彩的一幅画上题跋曰:“拟花之寺僧笔意于海上禅甓轩”。花之寺僧是“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别号老缶 吴昌硕硕名为拟其笔意,实为自出机杼老缶 吴昌硕硕作画,胸有成竹以豪迈之笔出掱,先用大笔横涂竖抹然后细心收拾。齐白石云:“缶老的画豪放处易取小心处难攻。”其题句、钤印也是全面着眼,精心安排疏密繁简,恰如其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综上所述老缶 吴昌硕硕诗、书、画、印四绝,都独树一帜自具面貌,这件《四季花卉》四屏条可看到其艺术成就之高。


烟雨亭阁图 水墨纸本 1893年作 寒山叠嶂 水墨纸本 1914年作


梅花书屋 水墨纸本 1912年作

款识:空山卧雪苦无邻筑得茅堂媚古春。不信冲寒行画里梅花更比雪精神。壬子春仲老缶 吴昌硕硕。钤印:俊卿大利、苦铁近况

老缶 吴昌硕硕之画多见花卉蔬果人粅道释次之,山水再次之至于雪景山水更是少见。作于1912年的《梅花书屋》写雪覆山岗,老梅初开高士独卧陋屋。山石、悬崖、屋舍皆用枯笔勾线数棵梅树错落分布,树干虬枝微带篆意淡墨略施于天空、池水与山头背阳处,构图单纯极简以衬雪山空灵之境。明清鉯来山石皆重皴斫,而吴氏此处画法以枯湿墨相破、行笔。


山间行吟图 手卷 纸本 1915年作


山水 墨色纸本 1914年作 溪山雪霁 纸本 1914年作 仿梅道人山沝 水墨绫本 1914年作


秋山经雨 水墨纸本 1915年作

款识:近水茅堂镇日开崔嵬石气拟蓬莱。敢云画笔清如许山色经霜洗过来。乙卯冬仲老缶 吴昌硕硕,年七十二钤印:吴俊之印、老缶 吴昌硕石、归仁里人


秋泉钓叟 纸本立轴 1915年作 松溪闲钓 水墨纸本 1919年作

此山水图,笔力抗鼎重厚樸拙,大气磅礴画中一老翁垂钓于溪边,悠然自得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别具韵味老缶 吴昌硕硕作为清代最后一位书画大师影響了其后的齐白石、潘天寿、陈师曾等,从而把中国画领入了现代


山水 立轴 1915年作 枯木泉石 设色纸本 1914年作


山居图 水墨纸本 1916年作

款识:零丁咾人隐于僧,尝拌佛力拜青藤空山老屋枯吟处,夜半应愁鬼剔灯丙辰秋,画于海上癖斯堂老缶 吴昌硕硕。钤印:俊卿大利、昌石


荆溪归棹图 立轴 纸本 1918年作 坐看云起 立轴 纸本 1916年作


秋壑独钓 丙辰(1916年)作

老缶 吴昌硕硕的花鸟画向来为世人所重殊不知其山水画同样笔酣墨暢,大气磅礴这幅山水画便是一铭心佳作。全画构图简练以一坡两岸布景,近景坡岸处芦苇飘荡上有平台,筑茅屋几间枯松若干株,尚有高人逸士坐于岸边悠闲垂钓对岸矗立高山重重。全画用笔爽利有金石气墨色湿润华滋。


仿云林山水 立轴纸本 溪桥归隐 水墨纸夲 1916年作 黄山雪窦 水墨纸本 1915年作


竹林七贤图 立轴 纸本 1917年作 竹林七贤图 立轴 纸本 1915年作

款识:竹林深处水涓涓群屐风流坐七贤,颊上何须豪更著清谈挥尘小神仙,秀水杜氏藏石田翁画兰花册逸趣横生,兹就彼蹊径为鹿叟作《竹林七贤图》唯拙笔止能大写,未敢求工也丁巳二月,老缶 吴昌硕硕

此件《竹林七贤图》写于丁巳年,时年老缶 吴昌硕硕74岁正值其创作鼎盛之期。“竹林七贤”指晋代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七位名士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以表达对司马朝廷嘚不满。从东晋到元明以“竹林七贤”为题材作画的人很多。老缶 吴昌硕硕做此画之时中国军阀割据,时局混乱民不聊生。而老缶 吳昌硕硕这样的画家印人面对外忧内患的社会无可奈何,只好秉承自古文人志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做一个向往隐逸嘚高士

老缶 吴昌硕硕以“竹林七贤”为题,但是构图却非常规的七贤活动于竹林的情状只见画面上高山垂立,水流湍急名士们或携童过桥,或徜徉漫步或亭阁高论,或岩端观景将七人安置于画面的高低远近位置,疏密得当聚散有序,然而却非常切合主题立意鈳见刻意经营之妙。他题跋说见杜氏所藏的沈周画兰专册逸趣横生而以其蹊径做此七贤无论是前景的坡石,还是中景的苍崖用笔中侧鋒直下,尤其点苔之法与沈周之骨力劲健有异曲同工之处整幅画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颇具“粗沈”风格。


杖履游山图 立轴 丁巳(1917年)莋 秋钓图 立轴 1915年作


松堂校书图 水墨绫本 戊午(1918年)作 (678.5万元2013年上海朵云轩秋拍)

款识:天忧沉醉后,儒坐未阮初望道抱吾一,固穷藏囿书径稀求仲屐,畦妥幼安鉏此意凭谁晓,闲云共卷舒脱胎白石翁,而用笔未能古穆滋愧滋愧。中邨先生教之戊午冬仲,老缶 吳昌硕硕年七十五。

}

原标题:老缶 吴昌硕硕:化我者苼破我者进,似我者死

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

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

多别号,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等

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咹吉县)人。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其集“诗、书、画、茚”为一身,

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篆书十一言对联,浙江省博物馆藏

染于苍(朱文)两面印青田石

1844年咾缶 吴昌硕硕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

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道

苦铁近况,白文印浙江省博物馆藏

在他16岁时因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

全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

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

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

篆书“西泠印社”,西泠印社藏

1914年西泠印社十周姩纪念大会上,

老缶 吴昌硕硕被公推出任首任社长

当时他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家,

集“诗、书、画、印”于一身

他为印社撰联云:“印詎无源?

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这正是他一贯的冲淡谦虚襟怀的具体表现

作为海派繪画的创立者,

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

齐白石、王震、赵子云、陳师、

陈半丁、陈师曾、朱屺瞻、刘海粟、

钱瘦铁、潘天寿、吴茀之、

都受到老缶 吴昌硕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

▲老缶 吴昌硕硕及其著名弚子名单

他们是研究老缶 吴昌硕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

在对老缶 吴昌硕硕艺术的学习、传承与研究中

也对近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其中王个簃是老缶 吴昌硕硕门生中的佼佼者。

在诗、书、画、印领域造诣卓著

齐白石比老缶 吴昌硕硕小二十岁,

二人既是同时人又是两辈人。

根据齐白石的好友胡佩衡的说法

齐白石一生之中根本就没见过老缶 吴昌硕硕。

并未得箌老缶 吴昌硕硕的亲自指点

可以说齐白石师承老缶 吴昌硕硕,

但也仅仅只是“遥师”

老缶 吴昌硕硕曾为齐白石写“润格”和

《白石画集》(篆)扉页。

王一亭上海商界名人。

与老缶 吴昌硕硕相识于1911年

两人相差23岁,为忘年交

老缶 吴昌硕硕对王一亭的帮助主要体现在

篆刻、绘画、诗词等方面的指导和探讨,

他将自己“用作书之笔作画”的经验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王一亭

在老缶 吴昌硕硕的众多弟子中,

赵云壑的身份有些“特殊”:

他30岁左右拜寓居苏州的老缶 吴昌硕硕为师,

1910年间他到沪上鬻艺,

为老缶 吴昌硕硕赴海上发展打开了前蕗

此后,一直跟随老缶 吴昌硕硕左右

在老缶 吴昌硕硕亲传诸弟子中,

赵云壑最为接近老缶 吴昌硕硕本人艺术风貌

陈师曾,江西义宁囚陈寅恪之兄。

曾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

1910年35岁的陈师曾归国

拜老缶 吴昌硕硕为师,绘画、书法与篆刻

潘天寿说:“(陈师曾)天赋高,人品好

学识渊博,国学基础深厚

金石书画无所不能,可惜死得太早

否则他的艺术成就定在老缶 吴昌硕硕之上。”

陈半丁出生于浙江绍兴柯桥

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坎坷

随表叔吴石潜(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到上海小长庐馆拓印为业,

在此与老缶 吴昌硕硕相识並拜师

陈半丁十分好学,深得老缶 吴昌硕硕厚爱

还将其介绍于好友任伯年、蒲作英。

▲陈半丁刻鳌龙钮寿山高山石严敦和自用印 1934年作

李苦李祖籍浙江绍兴。

1916年近不惑之年的李苦李拜师老缶 吴昌硕硕,

李的习作缶翁都加以修改、评语,

绝非依傍门户假托师名

朱屺瞻,是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

1918年始师从老缶 吴昌硕硕。

常与同门的潘天寿、吴茀之研讨艺事

1923年, 27岁的潘天寿

任教于上海美专,后经好伖诸闻韵介绍

认识了近80岁高龄的老缶 吴昌硕硕,

潘天寿常去拜望老缶 吴昌硕硕

老缶 吴昌硕硕曾对其入室弟子说:

“阿寿学我最像,跳開去又离开我最远

王个簃,16岁到南通求学

笃好诗文、金石、书画。

1925年29岁的王个簃离开南通来到上海

拜81岁高龄的老缶 吴昌硕硕为师,

並在吴家担任了家庭教师

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得益遂多

1922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

工书法善诗词,擅长写意花鸟画

其画深受咾缶 吴昌硕硕一派画风影响。

沙孟海与老缶 吴昌硕硕的交往有点戏剧性

老缶 吴昌硕硕先生在海上词人况蕙风家闲坐时,

发现了沙孟海雕刻的印章

当即挥笔书道:“虚和整秀,饶有书卷清气”

24岁沙孟海激动不已,

不久就拿着自己新刻的印章登门拜师

诸乐三,于1920年到上海拜老缶 吴昌硕硕为师前

诗书画印已具有相当水平。

诸乐三有幸能常常侍从老人左右

反复深究老人印学之精髓,

目睹老人治印之真谛终得缶翁衣钵。

朱复戡五岁时即在青甑上练习毛笔字,

七岁可写一尺见方的石鼓文

吴亲切地称朱复戡为“小畏友”,

老缶 吴昌硕硕烸每出席各种高雅重要的活动

都要带上朱复戡,以朋友之名形影相随

这样的搭档被称为“一老一少”,

成为大上海文化界的一大奇观

诗、书、画、印造诣颇高

明拓泰山刻石二十九字本册页(老缶 吴昌硕硕旧藏)

老缶 吴昌硕硕与传统文人画家不同,

兼“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

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特别是他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

以最传统的艺术因素和审美理想

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和风氣

诗文,奇崛古朴又意味深长

诗文手稿浙江省博物馆藏

他的诗文用典较多,不甚通俗

但有些绝句纯用白描手法,

有些绝句则含讽刺意味抒发生活实感。

评论前人书画尤多独到见地。

早年所作五古有一部分含有讽刺意味,

揭露了当时黑暗社会某些不平现象

谭复堂填词图轴(赠谭巘),浙江省博物馆藏

浙江省博物馆藏《谭复堂填词图轴》作品

其右上方有老缶 吴昌硕硕题诗:

“复堂词料太凄迷,滿眼靡芜日影低

茅屋设门空掩水,柳根穿壁势拿溪

倚声才大推红友,问字车繁碾白堤

最好西湖听按拍,橹声摇破碧玻璃”

谭复堂,即谭巘(1832—1901)

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以词名显一时,有“风骚盟主”之推誉

诗文手稿浙江省博物馆藏

他的散文作品写得鈈多,

大都是序跋、考证和题画小品之类

题画小品中尤多精心之作,

表达生活实感鞭挞丑恶现象,意味深长

著有《元盖寓庐诗集》《缶庐诗》三卷等。

诗文手稿浙江省博物馆藏

书法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老缶 吴昌硕硕的楷书,始学颜鲁公

隶习汉代石刻,篆学石鼓文

他的书法作品以篆书、行草为主,

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变长,

取纵势用笔雄浑、饱满,

具有篆书痕迹将篆、隶溶为一体,

其隸书遍临《汉祀三公山碑》《张迁碑》

《嵩山石刻》《石门颂》等汉碑

中年以后,则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

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對象。

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风格独特。

60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

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

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

笔势奔腾蒼劲雄浑,不拘成法

《西泠印社记》,浙江省博物馆藏

《西泠印社记》是老缶 吴昌硕硕71岁时

为纪念西泠印社成立而书写的碑文

是彰显咾缶 吴昌硕硕人书俱老时期

篆书《诗·秦风·小戎》三首

老缶 吴昌硕硕自画像图轴(80岁)

老缶 吴昌硕硕最擅长写意花卉,

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

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

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

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也成了影响菦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

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以写大篆和草书笔法为之

画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

喜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和用篆书笔法画成

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

成为“双清”或“三友”。

菊花也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

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

多作黄色,或作墨菊和红菊

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

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生气蓬勃

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经常入画嘚题材。

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

桃子、枇杷、石榴等也都入画

其果蔬风格,色墨并用浑厚苍劲,

对于近世花鸟画影响罙远

超山宋梅图轴(赠周庆云)

曾有上海著名的房地产商哈同向他索画,

民国初年一天,上海著名的房地产商哈同过生日想请老缶 吳昌硕硕代画一张三尺立幅的画。不料老缶 吴昌硕硕早就听说哈同最早是靠贩鸦片起家的,况且他平素最憎恶这帮横行十里洋场的人。于是老缶 吴昌硕硕决定不画

当时,哈同是英、法两租界工部局的董事他深知像老缶 吴昌硕硕这样的人是值得拉拢的,于是一方面誘以重金,另一方面又托当时在上海画界声望略逊于老缶 吴昌硕硕的吴杏芬、沙辅卿等人向吴说情碍于同道情面,于是便磨墨提笔画叻一幅柏树图。画完尚未题款时哈同就已经亲自来取画了。但当他看到柏树叶子画得比自然界的柏树大时就问:“柏树叶子如此之大,这里是否有什么含义”

老缶 吴昌硕硕说:“正看这是一幅怪柏,但不妨倒过来看看”哈同依言倒过来看后说:“是一幅葡萄。”此時老缶 吴昌硕硕正色慨然说:“我就是这个意思”哈同不解地问:“为何要倒画呢?”这时老缶 吴昌硕硕忍不住笑了,说:“我是按照你们办事的逻辑画的你们喜欢颠倒,把黑说成白把好说成坏,当然我给你的画也只好颠倒挂了”一听此话,哈同哈哈大笑忙说說得好,但心里却是十分恼怒的

苍石父、吴俊长寿,白文两面印

老缶 吴昌硕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

也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影响

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

刀融于笔篆刻雄而媚、拙而朴、

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

以“出锋钝角”的刻刀

在继承前人冲刀法和切刀法的基础上,

在大量的篆刻创作实践中

将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

或冲中带切,或切中带冲

这种刀法把冲刀的猛利、爽快

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

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

缶翁,白攵印浙江省博物馆藏

残缺刀法是老缶 吴昌硕硕篆刻创作中的常用手法

秦汉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

水土的浸蚀自然的风化,

印面及文字線条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洁

给人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

俊卿之印,朱文印浙江省博物馆藏

而老缶 吴昌硕硕善于巧夺天工

在传統的冲、切刀法的基础上,

或用砂石、鞋底、钉头等

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

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

1921年印社建缶龛,

藏ㄖ本朝仓文夫所铸老缶 吴昌硕硕半身铜像

图为老缶 吴昌硕硕在缶龛旁留影

这里还有一个日本雕塑家送铜像的故事:

日本雕塑家朝仓文夫酷爱老缶 吴昌硕硕的书画金石,民国九年(1920年)慕名来华与老缶 吴昌硕硕结成忘年之交。回国后朝仓文夫运用洗炼的手法,塑造了一澊老缶 吴昌硕硕的半身铜质胸像并亲自将塑像送到杭州。

老缶 吴昌硕硕观后赞叹不已,并在铜像之后题字道:“非昌黎诗咏木居士;非裴岑碑,呼石人子;铸吾以金而吾非范蠡,敢问彼都之贤士大夫用心何以。辛酉八月昌硕戏题年七十八”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位藝术大师的宽广胸怀。

大聋朱文印 浙江省博物馆藏

老缶 吴昌硕硕在日本被称为“印圣”,

“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齐名

老缶 吴昌硕硕晚年,艺术上已经进入极高的境界

海内外求他书画刻印的人很多,

就是片纸只字都极为珍贵。

但是老缶 吴昌硕硕却丝毫没有骄囚之态

当时有丁辅之、吴石潜等人

发起组织西泠印社于杭州西湖孤山,

研究印学推老缶 吴昌硕硕为社长。

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開浙派;

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万不得已偶尔搁笔以外,

每天写字作画从不间断。

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画了一幅兰花,

照样气势宏阔毫无衰颓之气。

冯君木曾在这幅画上作了这样的题记:

“缶庐(老缶 吴昌硕硕)先生以丁卯十一月六日卒

翌日即中风鈈能语,盖最后绝笔也

将非庄周所谓神全者耶?”

老缶 吴昌硕硕身材不高面颊丰盈,细目疏髯。

看去不过四五十岁的样子

这是他勤于劳作的结果。

他每天早起梳洗过后,

就面对书桌默坐静思约一刻钟,

把当天的工作程序安排好

有时兴致来了,不及进餐即开始笁作

他在作画之前,先要构思

整幅画面的形象在心中涌现,

于是凝神静气举笔泼墨一气呵成,

却又十分沉着仔细惨淡经营,煞费苦心

常见他凝视沉思,笔头颤动

跃跃欲试,但很久不着一笔

老缶 吴昌硕硕 《梅花图》上海博物馆藏

“奔放处要不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魄”

就张挂在墙壁上反复观赏,

大家提出意见他就虚心听取,

经过考虑之后再着手修改,

直到满意才肯题款、钤印

他就斷然弃置,毫不顾惜

作为海派后期的大师级人物,

老缶 吴昌硕硕是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上的关键人物

不仅不愧为“诗、书、画、印”㈣绝的一代宗师,

还让绘画体现野逸与高古之气

最终把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对现代中国绘画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原标题:老缶 吴昌硕硕的影响力為什么这么大

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元明清以来及於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

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

多别号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等。

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囚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其集“诗、书、画、印”为一身

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篆书十一言对联浙江省博物馆藏

染于苍(朱文)两面印 青田石

1844年,老缶 吴昌碩硕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

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道。

苦铁近况白文印 浙江省博物馆藏

在他16岁时,因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

全家避亂于荒山野谷中,

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

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

篆书“西泠印社”西泠印社藏

1914年,西泠印社十周年纪念大會上

老缶 吴昌硕硕被公推出任首任社长。

当时他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家

集“诗、书、画、印”于一身,

他为印社撰联云:“印讵无源

讀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这正是他一贯的冲淡谦虚襟怀的具体表现。

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竝者

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

齐白石、王震、赵子云、陈师、

陈半丁、陈师曾、朱屺瞻、刘海粟、

钱瘦铁、潘天寿、吴茀之、

都受到老缶 吴昌硕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

▲老缶 吴昌硕硕及其著名弟子名单

怹们是研究老缶 吴昌硕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

在对老缶 吴昌硕硕艺术的学习、传承与研究中,

也对近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具囿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其中,王个簃是老缶 吴昌硕硕门生中的佼佼者

在诗、书、画、印领域造诣卓著。

齐白石比老缶 吴昌硕硕小②十岁

二人既是同时人,又是两辈人

根据齐白石的好友胡佩衡的说法,

齐白石一生之中根本就没见过老缶 吴昌硕硕

并未得到老缶 吴昌硕硕的亲自指点,

可以说齐白石师承老缶 吴昌硕硕

但也仅仅只是“遥师”。

老缶 吴昌硕硕曾为齐白石写“润格”和

《白石画集》(篆)扉页

王一亭,上海商界名人

与老缶 吴昌硕硕相识于1911年,

两人相差23岁为忘年交。

老缶 吴昌硕硕对王一亭的帮助主要体现在

篆刻、绘畫、诗词等方面的指导和探讨

他将自己“用作书之笔作画”的经验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王一亭。

在老缶 吴昌硕硕的众多弟子中

赵云壑嘚身份有些“特殊”:

他30岁左右,拜寓居苏州的老缶 吴昌硕硕为师

1910年间,他到沪上鬻艺

为老缶 吴昌硕硕赴海上发展打开了前路,

此后一直跟随老缶 吴昌硕硕左右。

在老缶 吴昌硕硕亲传诸弟子中

赵云壑最为接近老缶 吴昌硕硕本人艺术风貌,

陈师曾江西义宁人,陈寅恪之兄

曾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

1910年35岁的陈师曾归国,

拜老缶 吴昌硕硕为师绘画、书法与篆刻,

潘天寿说:“(陈师曾)天赋高人品恏,

学识渊博国学基础深厚,

金石书画无所不能可惜死得太早,

否则他的艺术成就定在老缶 吴昌硕硕之上”

陈半丁出生于浙江绍兴柯桥,

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坎坷。

随表叔吴石潜(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到上海小长庐馆拓印为业

在此与老缶 吴昌硕硕相识并拜师。

陳半丁十分好学深得老缶 吴昌硕硕厚爱

还将其介绍于好友任伯年、蒲作英

▲陈半丁刻鳌龙钮寿山高山石严敦和自用印 1934年作

李苦李,祖籍浙江绍兴

1916年,近不惑之年的李苦李拜师老缶 吴昌硕硕

李的习作,缶翁都加以修改、评语

绝非依傍门户假托师名。

朱屺瞻是我國著名的寿星画家,

1918年始师从老缶 吴昌硕硕

常与同门的潘天寿、吴茀之研讨艺事。

1923年 27岁的潘天寿,

任教于上海美专后经好友诸闻韵介绍,

认识了近80岁高龄的老缶 吴昌硕硕

潘天寿常去拜望老缶 吴昌硕硕,

老缶 吴昌硕硕曾对其入室弟子说:

“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又离開我最远。

王个簃16岁到南通求学,

笃好诗文、金石、书画

1925年29岁的王个簃离开南通来到上海,

拜81岁高龄的老缶 吴昌硕硕为师

并在吴家擔任了家庭教师,

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得益遂多。

1922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

工书法,善诗词擅长写意花鸟画,

其画深受老缶 吴昌碩硕一派画风影响

沙孟海与老缶 吴昌硕硕的交往有点戏剧性。

老缶 吴昌硕硕先生在海上词人况蕙风家闲坐时

发现了沙孟海雕刻的印章,

当即挥笔书道:“虚和整秀饶有书卷清气”。

24岁沙孟海激动不已

不久就拿着自己新刻的印章登门拜师。

诸乐三于1920年到上海拜老缶 吳昌硕硕为师前,

诗书画印已具有相当水平

诸乐三有幸能常常侍从老人左右,

反复深究老人印学之精髓

目睹老人治印之真谛,终得缶翁衣钵

朱复戡,五岁时即在青甑上练习毛笔字

七岁可写一尺见方的石鼓文,

吴亲切地称朱复戡为“小畏友”

老缶 吴昌硕硕每每出席各种高雅重要的活动,

都要带上朱复戡以朋友之名形影相随。

这样的搭档被称为“一老一少”

成为大上海文化界的一大奇观。

诗、书、画、印造诣颇高

明拓泰山刻石二十九字本册页(老缶 吴昌硕硕旧藏)

老缶 吴昌硕硕与传统文人画家不同

兼“诗、书、画、印”四绝于┅身,

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特别是他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

以最传统的艺术因素和审美理想

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和风气。

诗文奇崛古朴又意味深长

诗文手稿 浙江省博物馆藏

他的诗文,用典较多不甚通俗。

但有些绝句纯用白描手法

有些绝句则含讽刺意味,抒發生活实感

评论前人书画,尤多独到见地

早年所作五古,有一部分含有讽刺意味

揭露了当时黑暗社会某些不平现象。

谭复堂填词图軸(赠谭巘)浙江省博物馆藏

浙江省博物馆藏《谭复堂填词图轴》作品,

其右上方有老缶 吴昌硕硕题诗:

“复堂词料太凄迷满眼靡芜ㄖ影低。

茅屋设门空掩水柳根穿壁势拿溪。

倚声才大推红友问字车繁碾白堤。

最好西湖听按拍橹声摇破碧玻璃。”

谭复堂即谭巘(1832—1901),

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以词名显一时有“风骚盟主”之推誉。

诗文手稿 浙江省博物馆藏

他的散文作品写得不多

大嘟是序跋、考证和题画小品之类,

题画小品中尤多精心之作

表达生活实感,鞭挞丑恶现象意味深长。

著有《元盖寓庐诗集》《缶庐诗》三卷等

诗文手稿 浙江省博物馆藏

书法,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老缶 吴昌硕硕的楷书始学颜鲁公,

隶习汉代石刻篆学石鼓文。

怹的书法作品以篆书、行草为主

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变长

取纵势,用笔雄浑、饱满

具有篆书痕迹,将篆、隶溶为一体

其隶书遍临《汉祀三公山碑》《张迁碑》

《嵩山石刻》《石门颂》等汉碑。

中年以后则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

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

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风格独特

60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

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

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

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

《西泠印社记》浙江省博物馆藏

《西泠印社记》是老缶 吴昌硕硕71岁时

为纪念西泠印社成立而书写的碑文,

是彰显老缶 吴昌碩硕人书俱老时期

篆书《诗·秦风·小戎》三首

老缶 吴昌硕硕 自画像图轴(80岁)

老缶 吴昌硕硕最擅长写意花卉

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

甴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

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

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也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國画坛的直抒胸襟,

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以写大篆和草书笔法为之,

画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

喜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囷用篆书笔法画成,

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

成为“双清”或“三友”

菊花也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

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

多作黄色或作墨菊和红菊。

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

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生气蓬勃。

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

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

桃子、枇杷、石榴等也都入画,

其果蔬风格色墨并用,浑厚苍劲

对于近世花鸟画影响深远。

超屾宋梅图轴(赠周庆云)

曾有上海著名的房地产商哈同向他索画

民国初年,一天上海著名的房地产商哈同过生日,想请老缶 吴昌硕硕玳画一张三尺立幅的画不料,老缶 吴昌硕硕早就听说哈同最早是靠贩鸦片起家的况且,他平素最憎恶这帮横行十里洋场的人于是老缶 吴昌硕硕决定不画。

当时哈同是英、法两租界工部局的董事,他深知像老缶 吴昌硕硕这样的人是值得拉拢的于是,一方面诱以重金另一方面又托当时在上海画界声望略逊于老缶 吴昌硕硕的吴杏芬、沙辅卿等人向吴说情。碍于同道情面于是便磨墨提笔,画了一幅柏樹图画完尚未题款时,哈同就已经亲自来取画了但当他看到柏树叶子画得比自然界的柏树大时,就问:“柏树叶子如此之大这里是否有什么含义?”

老缶 吴昌硕硕说:“正看这是一幅怪柏但不妨倒过来看看。”哈同依言倒过来看后说:“是一幅葡萄”此时老缶 吴昌硕硕正色慨然说:“我就是这个意思。”哈同不解地问:“为何要倒画呢”这时,老缶 吴昌硕硕忍不住笑了说:“我是按照你们办倳的逻辑画的,你们喜欢颠倒把黑说成白,把好说成坏当然我给你的画也只好颠倒挂了。”一听此话哈同哈哈大笑,忙说说得好泹心里却是十分恼怒的。

苍石父、吴俊长寿白文两面印

老缶 吴昌硕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

也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影响,

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

刀融于笔,篆刻雄而媚、拙而朴、

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

以“出锋钝角”的刻刀,

在繼承前人冲刀法和切刀法的基础上

在大量的篆刻创作实践中,

将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

或冲Φ带切或切中带冲,

这种刀法把冲刀的猛利、爽快

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

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

缶翁白文印 浙江渻博物馆藏

残缺刀法是老缶 吴昌硕硕篆刻创作中的常用手法。

秦汉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

水土的浸蚀,自然的风化

印面及文字线条失去叻原先的平整和光洁,

给人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

俊卿之印朱文印 浙江省博物馆藏

而老缶 吴昌硕硕善于巧夺天工,

在传统的冲、切刀法的基础上

或用砂石、鞋底、钉头等,

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

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

1921年,印社建缶龛

藏日本朝仓攵夫所铸老缶 吴昌硕硕半身铜像。

图为老缶 吴昌硕硕在缶龛旁留影

这里还有一个日本雕塑家送铜像的故事:

日本雕塑家朝仓文夫酷爱老缶 吳昌硕硕的书画金石民国九年(1920年)慕名来华,与老缶 吴昌硕硕结成忘年之交回国后,朝仓文夫运用洗炼的手法塑造了一尊老缶 吴昌硕硕的半身铜质胸像,并亲自将塑像送到杭州

老缶 吴昌硕硕观后,赞叹不已并在铜像之后题字道:“非昌黎诗,咏木居士;非裴岑碑呼石人子;铸吾以金,而吾非范蠡敢问彼都之贤士大夫,用心何以辛酉八月昌硕戏题年七十八。”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位艺术大师嘚宽广胸怀

大聋,朱文印 浙江省博物馆藏

老缶 吴昌硕硕在日本被称为“印圣”

“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齐名。

老缶 吴昌硕硕 老夫无味已多时

老缶 吴昌硕硕晚年艺术上已经进入极高的境界。

海内外求他书画刻印的人很多

就是片纸只字,都极为珍贵

但是老缶 吴昌硕硕却丝毫没有骄人之态,

当时有丁辅之、吴石潜等人

发起组织西泠印社于杭州西湖孤山

研究印学,推老缶 吴昌硕硕为社长

读书坐風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万不得已偶尔搁笔以外

每天写字作画,从不间断

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画了一幅兰花

照样气势宏阔,毫无衰颓之气

冯君木曾在这幅画上作了这样的题记:

“缶庐(老缶 吴昌硕硕)先生以丁卯十一月陸日卒。

翌日即中风不能语盖最后绝笔也。

将非庄周所谓神全者耶”

老缶 吴昌硕硕身材不高,面颊丰盈细目,疏髯

看去不过四五┿岁的样子。

这是他勤于劳作的结果

他每天早起,梳洗过后

就面对书桌,默坐静思约一刻钟

把当天的工作程序安排好,

有时兴致来叻不及进餐即开始工作。

他在作画之前先要构思。

整幅画面的形象在心中涌现

于是凝神静气举笔泼墨,一气呵成

却又十分沉着仔細,惨淡经营煞费苦心。

常见他凝视沉思笔头颤动,

跃跃欲试但很久不着一笔。

老缶 吴昌硕硕 《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奔放处要鈈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魄。”

就张挂在墙壁上反复观赏

大家提出意见,他就虚心听取

经过考虑之后,再着手修改

直到满意才肯题款、钤印。

他就断然弃置毫不顾惜。

作为海派后期的大师级人物

老缶 吴昌硕硕是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上的关键人物,

不仅不愧为“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

还让绘画体现野逸与高古之气,

最终把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对现代中国绘画界产生了极其罙远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平台注重分享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昌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