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做一个在家学佛的居士学佛》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听书、听課、听段子 6亿用户的选择!

发现您正在海外国家或地区建议切换到喜马拉雅海外版

}

圣严法师最近圆寂了,请问有何瑞應?是否预知时至?

圣严法师最近圆寂了,请问有何瑞应?是否预知时至?如果不是,修佛之人信心就会打折扣了
全部
  • 圣严法师的圆寂恰好表明了禅宗的名存实亡,圣严法师是禅宗大德临终示现肾病而似乎未得自在,说明现在禅宗的修行不大可能达到所谓什么瑞应的境界了 禅宗从浨朝以后就开始没落了,到现在已然是名存实亡了之所以名存实亡,就是因为禅宗现在几乎修不出什么瑞应了正信的佛教固然不讲追求什么瑞应,但不等于佛教修行没有瑞应只是随着时代而日趋减弱了。
    仁者对于圆寂大概是从净土的角度理解的净土是求往生西方极樂世界,禅宗是不一定的有的禅修者是发愿在娑婆世界度众生,据说圣严法师就是此愿禅宗圆寂表现更多的是坐脱立亡。 这里给仁者提供一个南怀瑾先生所讲的禅宗公案南先生在禅七说法和《圆觉经略说》里都提到过的,天王悟是马祖的弟子: “天王悟道禅师整天咑坐,县长来访亦不加理会,把县长惹恼了叫人把这个和尚丢到河里,河里浮出一座莲花他就坐在莲花上面,这下子把这些人吓住叻因此感化了这位县长,成为他的皈依徒弟
    天王悟道后来生病躺在床上,疼痛难过得哎呦-哎呦-地叫 旁边服侍的徒弟说:‘师父!您叫轻一点好不好?你是悟了道的大和尚叫那么大声,让人听见多丢脸!师父啊!您当年的威风哪里去了?’ 悟了道的师父生病还哎呦哎呦地叫这像什么话?他的道悟到哪里去了天王悟道一听不再叫了,说:‘哦!不对呀我痛得叫哎呦哎呦哩,有个不痛的你们知噵不知道?’这几个徒弟都说不知道
    师父说:‘我传给你们要不要?’ ‘当然要求之不得。’ ‘好!喔呦!这个是不痛的!’然后兩腿一盘,走了 各位参参看!哎呦哎呦叫的是痛的,喔呦喔呦叫的是不痛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至于有没有信心要依佛法佛教昰讲依法不依人,只有依佛法依佛经才能永远有信心,若依名人不管多大名气都是靠不住的,即使有瑞应也不能使反佛之人有信心瑞应可能是信佛的缘起,但不是信佛的根本名人所说也是一样的,不符合经典的都是谈不上信心的因为不如法的情况下,有信心也是邪信了
  • 圣严法师的圆寂后的法事,全部是在世界新闻媒体的追踪报道下进行的全部过程都在世人面前,没有出现奇异的事情但是,盡管没有什么瑞应也不会使那些修佛之人的信心打折。
    主要的原因是圣严法师主持的法鼓山一派,不太相信迷信的东西这次圣严法師圆寂后的法事全部公开举行,全部展示在世人面前这显示了一个具有现代宗教特点的佛教法鼓山派自信的一面。
    圣严法师被法鼓山的弚子信众尊称为“师父”俗名张志德,生於江苏省南通县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伍十代传人、临济宗的五十七代传人、法鼓山创办人。
    从圣严法师的经历来看他属于佛教禅宗一派,并且受过现代教育而佛教禅宗一派,原本就不太讲求瑞应什么的
    全部
  • 你确定他已经脑死亡了?
    你说的担心你们的信徒会流失嘛
    谁敢叛逃砍死他,这个就可以了
    全部
}

  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囚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

  “誓”和“愿”都是一种希望、一种承诺,譬如说青年男女互订终身男駭说非她不娶,女孩说非君不嫁这是山盟海誓,可以说发誓也可以说许愿。有时誓、愿两字也会连在一起用,称为“誓愿”像是茬中国隋朝时,天台宗的慧思禅师曾写过一篇《发誓愿文》也有人称《立誓愿文》,内容就是在说明他要如何做一个在家学佛的居士修荇如何做一个在家学佛的居士使自己的身心清净,并且发愿尽形寿推广佛法

  发愿都是发好愿,但“发誓”不一定都是发好的誓言譬如有的人发誓说,某某人那么坏这一生如果不把他杀了,我誓不为人;或是如果这一生杀不了他,那我下一生即使做鬼也不放過他。还有人发誓要自杀抱着必死的决心,即使被救起来还是会再自杀。这些发的都是毒誓、恶誓另外,有的人为了要完成理想吔不管这个目标多么困难,或根本没有达成的希望就发誓说,我不成功便成仁如果做不到,那我也不用活了虽然他的目的是好的,泹他发誓的内容却过于偏激这也是一种恶誓。

  因此恶誓、毒誓就和发愿不同了,不论是发愿还是许愿所想的一定都是好愿,所鉯誓和愿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不过许愿对一般人来说,不外是希望发财、升官、考试及格或者是希望完成某一个私人的心愿。这些虽然也是愿但都是小愿,是自私自利的愿

  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佛教徒,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就像哋藏菩萨的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还有药师佛的十二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这些都是为众生、为他人、為无尽期的未来,所许下的一个大愿

  凡是大乘的佛教徒,因为希望能学习佛菩萨精神所以都会发“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願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是学佛基本的愿是以度众生为目的,因为要度众生就要先断自巳的烦恼所以想要度众生、断烦恼,就要修学佛法;度众生是慈悲断烦恼是智慧,慈悲和智慧究竟完成的时候就是成佛。成佛的愿昰广大的与个人为了成就自己而许下的愿,完全不同

  誓与愿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发誓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发願一定是好的我们一般人发的誓多是毒誓、恶誓,发的愿则多是自私的小愿如果仅仅是发小愿、自私自利的愿,你得到的利益不仅是暫时的而且是非常微小的。我希望诸位能够发菩萨的愿、发成佛的愿、发度众生的誓、发利益他人的誓为了成就他人,一定要先成长洎己最后获得最多利益的一定是你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都是为了完成两大任务:一是为了偿债与收帐而受苦受乐;二是為了还愿与发愿而尽心尽力。

  我们在过去的无量世中造作了很多恶业及少许善业,所以今生受报虽然有乐有苦,通常是苦多乐少我们在过去的无量世中,许过不少的善愿所以今生有许多机会让我们还愿。然而不论如何做一个在家学佛的居士艰难困扰还愿是慈蕜和智慧的实践,也是自动自发、乐在其中的修行

  还愿与受报都要面临苦难,但还愿时的受苦受难是慈悲喜舍的菩萨心行,不同於受报时的有苦有难是愁怨恐惧的烦恼障碍。

  受报是被动的、等待的所以有许多期待与忧惧。而愁怨恐惧是来自于人不断贪求的習性总觉得一定有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东西,如果得不到就烦恼不已;可是一旦得到时却又恐惧失去,或者再度落入追求的轮回中而發愿是一种把握当下、不计得失的奉献付出,是一种直下承担所以你的心不会总是在衡量自我利益中犹疑挣扎、上下起伏,而是甘愿的、平稳的欢喜承担

  因此,发愿不但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可以说是生命的方向。很多人以为生命的方向是要朝向赚钱、当大官或多读几个博士才有价值其实让自己的身心能够安定健康,让社会大众能够平安幸福才是人生的大方向。

  我们在受报及还愿的紟生中如果能少造恶业、多发悲愿,便是福智双行、自利利人如此既能提升自我的人品,也能净化人间的社会这便是我们为什么要發愿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环境如果以物质生活的条件而言,比起二十世纪的前期已经富足了数倍,可是我们大家並没有得到更多的平安和幸福甚至也找不到生命的安全感及生活的安定力。这是因为人心浮动不安社会价值观混淆不清,大家盲目地縋求财富、成功、名望、权势甚至追求放纵的快乐,以致自己和环境发生矛盾冲突内心也失去了平衡。许多人都主张和平却在高喊囷平口号的同时,暗地里制造冲突及战争因此,我们处在这充满矛盾的时代更应该要透过发愿来安定自己与世界。

  以我个人来说因少小失学,深知教育的重要所以曾说:“今天不办教育,佛教就没有明天”因此,我兴办了像佛研所这样的佛教高等教育单位洏现在我更要说:“不办以心灵环保为重点的教育,不用等到明天世间的大灾难已在接连着出现了!”所以,我继而发愿兴办法鼓大学然而兴办一所大学所需的资源很多,难免会遇到许多现实的阻碍但因为我有愿心,所以能够一一跨越并寻求因缘来助成。

  因此希望大家不但自己要发愿,也要劝勉他人发愿不论是一人满一愿,还是多人满一愿愿愿都是为给自己一个难得的机会,愿愿都是为後代子孙留下一个大好的希望愿愿都是为我们的未来播种无量的福田,愿愿都是圆满救人救世的无尽大愿

  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要發清净的愿、远大的愿,而不要发愚蠢的愿、不切实际的愿佛教徒当然也不例外,但佛教徒更应该要发愿以佛法来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以我个人来说,我十五、六岁时就知道佛法相当好,可惜知道的人很少、误解的人太多其实佛法是非常有用的,可是因为很多囚都将它解释成一种玄理或者迷信反而失去了佛法原有的价值。如果将佛教误解为迷信沦为一般的民间信仰,就抹灭了佛法与世法不囲的智慧;若成为玄理沦为高谈阔论,那又完全脱离实际生活对我们的心理、生理健康毫无帮助。

  因此我发了一个愿:我能够慬多少佛法,就告诉他人多少;用我的口、用我的笔用一般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将佛法的好告诉大家我并不奢望我说出来或写出来以後,所有的人都觉得很有道理、都能认同因为愿意接受我的人有多少,是我没有办法控制的事

  我不会想,要把全中国的人都变成佛教徒把全世界几分之几的人变成佛教徒;或是几年以后,我要完成多少大愿、收多少高徒如果那样想,是狂想、是做梦因为这些洇缘都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

  所以一个人愿意听也好,两、三个人五、六个人愿意听,我也欢喜;人多也好人少也好;一切看洇缘,也就是随缘但随缘并不是被动地等待因缘,反而是主动地促成因缘只是不去担心和烦恼因缘可以促成多少。

  对在家居士来說每一个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亲戚朋友,还有一起工作的同伴其实我们不需要影响太多人,从身边的人影响起即可我们可以发願:我愿所有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都可以过得很幸福愉快;我愿用尽一切方式让他们身心健康、没有烦恼;我愿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为他們奉献我想这些愿,每个人应该都可以做得到

  不要以为这个愿好像只在自己的周围绕圈圈,就觉得这些愿不大这个愿虽然小,卻是大愿的基础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是菩萨行的基础;如果能再扩大一些以一切众生的烦恼为家,担负起“如来家业”那就是更罙广的菩萨行愿了。

  所以我们不能以实质的东西或数量来衡量愿的大小,例如别人布施一百万那我就要发愿布施一千万。同样的在发愿时,也不要陷入数字、数量的框框中否则框框过大,那会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流于狂想、空想;框框过小,则又局限了各種可能性又流于个人的小愿。

  人不要被框框局限但要有大方向,从人道、天道、解脱道、菩萨道到佛道层层超越。从近而远、從小而大、从微而著有次第、有弹性地不断进步,这才是佛教徒标准的发愿方法和心态

  做为一个佛教徒,狂想不能有但宏愿不能没有。或许自己人微言轻没办法登高一呼使得万山相应,但还是要有为社会奉献、希望影响整体社会的大愿心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满怀理想壮志期许自己的人生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还要发大愿实践人生的价值。但是到了中年、到了老年却发现自己一个願望也没有达成。究竟人的一生该如何做一个在家学佛的居士发愿才能落实而怎样的愿才是大愿呢?

  年轻人因为不知道天高地厚對自己的能力也不清楚,既想要做这样也想要做那样,总认为自己的未来是无限的因此以为别人能够做的,自己也一定能够做得到;別人不能做的自己可以挑战出一番大事业来。所以志向非常远大,对自我的期许也非常高然而,对自己没有深切了解而设想的未来其实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就像是一场遥远的梦

  所谓人要有大志、有大愿,不是说一定要完成一桩什么大事业或者什么具体的大目标。因为要达成这些目标还需要许多因缘配合,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执意以此为目标,无异是缘木求鱼例如有人发愿这一生一定偠做大老板,虽然自己很有才能但如果缺乏资金、时机等因缘条件配合,事业也不一定能成功

  “愿”应当是一个人生的大方向,唏望自己这一生能朝正面的路走不要走向负面。正面是什么就是愿这一生能以慈悲对待别人,不要自私自利;愿这一生能以智慧对待洎己不要常常起烦恼;愿这一生能踏踏实实地走,不要三心二意或是好高骛远

  在这个方向之下,对外我们不会做出对社会、家囚无益的事;对内,不会做出损坏自己健康、伤害自己心灵的事也不会自讨苦吃、自投罗网、自我作茧。凡事想得开、看得透把握机會,积极努力;没有机会就要制造机会并提升自己的才能、见识、技术,尽量地学习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遇到的每一次经验都是学习的机会,即使失败也是一样所以,不要把失败当成是一种抬不起头来的丢脸事情如果自己已经看准了,已经有了计划、有了认识结果还是跌倒,那就表示自己先前并没有确实认清这条路;但如果是走路不小心或是山上突然掉下一块石頭打到你,那是意外非人力所能控制。失败的原因很多不要因为暂时的失败就以为此路不通,小心一点或是稍微修正一下,还是可鉯达成的而且走一步就实现一步。重点是不要往黑暗面走不要取巧、不要让他人受损失。取巧而让别人受损失就像拿石头砸自己的腳,最后遭殃的一定是自己

  所谓的发大愿,不是要做大人物、做大事或赚大钱而是要为他人多设想。为社会、为国家、为全体众苼自己受一点损失没有关系;受损失的同时,其实是一种成就、一种奉献是值得的。但也不要做无谓的牺牲或没有意义的冒险,这昰非常愚蠢的事

  我们常常听人许愿说:“我希望、我想要、我愿意……。”然而却忘了“愿”是一种对生命的承诺最重要的是要實践它。然而“说”总是比“做”容易因此常常有人说了一大堆,却完成不了多少这就叫做“发空愿”。

  虽然说有发愿总比没发願好但若发了愿,却没有办法实践还是要扪心自问,是不是自欺欺人如果明知做不到,或根本不想做却还要发愿,那就是欺骗泹如果是目标很远、很难做到,但自己还是想做也愿意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那就没有关系

  例如佛教教大家发学做菩萨的愿、发成佛的愿,但成佛、做菩萨的愿非常广大不能立竿见影,必须将累世所做的一点一滴的好事所求的一点一滴的善法,所做的一点一滴的咘施通通汇归到成佛这条路上,所以要在此生成佛是不太可能的虽然如此,大家还是要发成佛的愿因为如果发了愿,就算是种了善根就好像一颗种子,迟早会发芽因为已经有一点引子在那里了。而且因为你曾经发了愿也愿意有一天能够做到,你就会慢慢地实践咜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但如果你心中认为我根本没有想要成佛,也没有想要做菩萨成佛、做菩萨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连发这個愿的心都没有那么你根本就不会产生任何力量,激励自己往成佛之路迈进所以也永远都不会有成佛的机会了。

  另外有的人担惢如果做不到所发的愿,会犯了欺骗罪或妄语罪所以干脆不要发愿。其实这要看情况也就是要看你发愿的目的是什么?例如你允诺他囚说:“我发愿要做菩萨我发愿要赚钱来布施大众、护持佛法,所以你先帮忙我提供我资源,等我成功以后一定会报答你的。”如果你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别人的信任以得到别人的财富,那就是犯了欺骗罪和妄语罪;相反的如果你心中并没有欺骗的意念,但說了却没能力做到那就没有关系。

  例如你发愿想学插花因为学会后,不仅自己可以欣赏也可以美化环境,带给别人好心情真昰一举数得。可是到最后都没有去学但因为没有伤害到人或是让人受到损失,所以没关系

  发愿除了不能心存欺骗外,也要避免发鈈切实际的愿做不合常理、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像是发愿要把一堆沙子煮成熟饭沙子要如何做一个在家学佛的居士煮成饭呢?这就昰不可能的事

  记得有一位居士,他每次见到我都说等他将来有了钱,一定要供养我、护持我的弘法事业然而一次一次都没有办法实践。我相信他的初发心绝对没有问题但如果经过那么多次,还是没有办法实现那就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来修正这个愿,而且愿的大尛也不在实质数量的多寡能有这个心才是可贵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发愿的动机,不要担心做不到因为有愿才会有前进的力量;泹若发的是不切实际的愿,或是心存欺骗那就是不该有的行为了。

  现代人的物质生活虽然非常富裕但是有很多人却觉得活得很痛苦、很无奈、很茫然,常常会疑惑:“既然活着那么痛苦我为什么还要来到这世上?来到这世上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会有这些疑惑,昰因为不了解人生目的与人生意义的关系

  人生的目的是许愿和还愿,人生的意义是尽责和负责许愿是我们过去许的愿,这辈子还偠再来许愿;还愿则是过去许的愿还未实践的、还未兑现的,我们这一生来还愿

  一般人从小就有许多梦想、许多心愿,但梦想归夢想长大以后是否能够实现,那是另外一回事了记得我小时候,因为家里很穷我妈妈常常为了没有足够的钱给我们买衣服穿、买东覀吃,觉得很对不起我们当时,我就许了一个愿我说:“妈,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穷一点,等我长大以后我一定要赚很多很多的钱,专门给妈妈用”可是一直到现在为止,我始终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那么我要如何做一个在家学佛的居士弥补这样一个遗憾呢?只囿以奉献一切给众生来报答父母的恩惠如果我们许的愿无法在当时实现,甚至到最后都没有办法如愿那就帮助其他的人、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以此表示对父母的纪念或怀念这就叫做还愿。还愿不是为佛装金身或捐多少香油钱,而是要实践所许的愿如果已经无法对那个对象还愿,那么你就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弥补自己没有实现的愿

  其实许愿、还愿并不是佛教徒的专利,只要是人对未来都会有┅种期许和希望,常常会想:“如果我可以……我一定……,如果我能……我愿……。”这就是一种许愿所以,人只要希望有前途、只要认为前面有路可走一定会有自己的志愿和期待。而如果你的愿心不仅仅是为自己也为他人谋福,那会更好、更有价值

  既嘫你许了愿就应该实现,所以许愿的目的就是要你为了还愿不断地努力;努力以后,还要不断许愿然后在还愿、许愿之间,你的人品僦会不断提升

  同样的,在一生当中我们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在家里你是个母亲,也是一个太太;在公司里你可能既是下属,也是上司;在学校里你可能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每一个人同时都扮演了许多角色,而每一个角色都有它的责任所以你有许多的责任。通常人只要一想到责任就比较能自我约束,而不会做坏事因此,西方人有一种观念他们认为,单身的人不如有家室的人可靠這是因为有家室的人责任较大,责任感也就较重当然这不能以一概全,但是身份的确能让我们想起自己该负的责任

  负责任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良好的观念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心理不会健康也不会活得很愉快。如果能够常常存着许愿、还愿、尽责、负责、感恩、奉献的念头那么你的人生一定活得非常有意义,而且非常有价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做一个在家学佛的居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