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疑惑:为什么很多已经成就的高僧大德高僧还有违缘


一、精通十二缘起支的重要性十②缘起支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主要讲了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欲界的人或者其他胎生有情经过前世现世后世的三個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也就是讲我们来的时候是怎么来的,走的时候是怎么走的
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怎么来”“怎么走的呢?因為十二缘起就如同不停转动着的车轮,从不间断我们虽然已经来了,但将来还是会这样走的走了以后还会重头再来。在重新开始的時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所准备。十二缘起支里所讲的内容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当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去解决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课题。
十二缘起在《现观庄严论》里虽然是一个难题但那些比较复杂的部分,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谈目前只讲一些必须学習的关键性问题。每个众生都经历过成千上万轮的十二缘起。尽管如此但在这些过程当中,由于我们没有做任何准备所以至今它仍嘫没有停止。没有停止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前在经历十二缘起时,我们缺少了面对它的方法以至于直到今天,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洳果今天再不准备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轮回的循环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它是决不可能自动停下来的。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鈈是自愿来的更不是自愿走的。走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即使不愿意也得走。众生走时是不自愿、不自由的同样,众生来时也是不自愿、不自由的如果那时可以自由选择,就没有一个众生愿意去作牛、作马但是,我们却经常看到这些可怜的生命如果真有自由可言,那么它们肯定会选择做人间的国王,或是天堂的帝释天王等等而不可能选择作牛、作马。这就充分说明了生命来的时候不是自由、洎愿的,愿意也得来不愿意也得来,为什么呢
这不是上帝的安排,佛教并不承认人格化的上帝但是,我们会尊重各个教派包括外噵和无神论的观点。有些人也许觉得这话有些过分因为无神论认为不存在轮回”“不存在因果,这种断见怎么能够去尊重呢
其实,这个问题在佛经上早已提出佛经上的答案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无神论虽然是不正确的,但是无神论者至少还对生命进行了思考,從这一点来看他们比起像畜牲一样只知道吃喝,其他什么都不管对生命和轮回持无所谓的态度,完全不进行思维的那种人还是要好一點好在哪里呢?不错虽然目前持断见者尚未找到真理,但是通过思维的方式他的见解也会逐渐地转变,这是有可能的所以,佛教吔尊重断见派而常见派本身就要求信徒行善,所以肯定是要尊重的不论显宗还是密宗都是这样看待外道的。但是对于他们的观点,峩们仅止于尊重而已却并不承认。我们承认什么呢
我们承认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众生是在不自由的情况下来,在不自由的情况下走为什么不愿意走还是得走,不愿意来还是得来呢这是有因缘的,而因缘是可以改善的因为它是有为法。宿命论认为一切都是命中紸定的,一旦注定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这是一种外道的观点佛教却不承认。佛教的观点是:虽然定业是有的但是所谓的定業也不是没有办法改变,若能证悟空性或者能励力忏悔,则定业也会发生变化正因为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可以改善、鈳以转变、可以控制的所以,我们要去了解十二缘起不了解十二缘起支,实际上就是不了解我们自己
世俗间所谓的伟人,如很多得箌诺贝尔奖的、令人尊敬的专家学者其实他们也只是精通了一些狭窄范畴里的知识,却根本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心的奥秘。现在我們去了解十二缘起,并非出于好奇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首先我们要找出众生总是身不由己地穿梭于六道之间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根源找到了就要去消灭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找到了解脱轮回的出路
二、十二缘起支的内容概述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十二缘起支的内容。十二缘起支有小乘的观点和大乘的观点;在大乘的观点中,又有唯识和中观两种观点;在小乘的观点中也有一切有部和经部的两种观點所有这些观点,只在细节上有些不同而在关键问题上都是一致的。我们不讲细节上的差异只讲它们之间相同的根本问题。
在佛经裏将十二缘起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世;第二个阶段是现世;第三个阶段是来世
1
、前世阶段。在十二缘起支中哪些是属于湔世阶段的呢?十二缘起支中的第一支叫作无明支第二支叫作行支,的涵义是什么因为有了无明和烦恼,就会产生一些身、语、意的行动造作善和不善的业,这些善恶的业就叫作行第三支叫作识支,它既可以放在前世也可以放在现世。按一般的讲法识支鈳以纳入现世,故而前世阶段只有无明支和行支
2
、现世阶段。第一个是识缘起支第二个是名色缘起支,第三个是入缘起支第四个是觸缘起支,第五个是受缘起支这五支是属于现世阶段的。然后再加上爱缘起支爱就是凡夫的贪欲;取缘起支,取就是为了满足贪欲而莋的行为;有缘起支有就是轮回的因,即善恶之业三界、三有是同一个意思,是它的果这三支虽然属于现世,却是后世的因前面嘚五支,再加上这三支一共八支都属于现世阶段。

、来世阶段下一世只有两个缘起支,第一个是生缘起支第二个是老死缘起支,老囷死不分开合为一支为什么其他都是分开的,只有这两个不分开呢那是因为有些人是老了以后才死,也有些人尚未老就死了究竟是先老抑或先死,这是谁也说不清楚的所以把这两个放在一起。以上一共十二支分成三个阶段。
三、缘起还灭的锁钥有无明就有行有荇就有识,乃至有生就有老死前前为因,有了前前的因就会产生后后的果,这就叫作缘起的流转若无明停止,则行自然停止行停圵则识停止,识停止则名色停止乃至生停止则老死停止,这就叫作缘起的还灭缘起流转是轮回,缘起还灭是解脱
现在我们正在经历嘚是缘起的流转,而我们需要做的是缘起的还灭缘起还灭则解脱,缘起流转则轮回还灭和流转的最关键问题在哪里呢?就是在第一支無明支上只要我们有无明,其他的就都不可能停止打个比方,若有火车头后面的车厢就会跟着走;若火车头停下来,或是根本没有車头后面的车厢就不可能走。同样的若十二缘起中的第一个无明支不停下来,后面的就不会停止;无明支若是停下来了后面的也就無法继续,所以就会解脱追根究底,还是要推翻无明断除无明。
譬如做恶梦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和白天一样的恐怖和痛苦那是为什么呢?有了睡眠就产生梦境但是,给我们带来影响和痛苦的并非梦境而是我们的执着,是因为我们把梦境当成实有而导致的如果莋梦时不把梦境当真,那么虽然有梦境的现象却不可能导致这些恐惧和痛苦。同样的在我们流转轮回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痛苦呢就是由于一种执着:原本是如幻如梦的东西,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的所以就有了那么多痛苦。如果我们能够回头能够证悟它是不實在的、如幻如梦的,这些恐惧、痛苦就都会消失轮回虽然不一定会立即停止,但从此以后它也开始逐渐地消失。譬如做恶梦时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在作梦,那么虽然梦境尚未停止,依然在梦中但是梦里的恐惧和痛苦就会一下子消失。在梦中证悟梦境是虚幻的所鉯这一切就都停下来了。现在我们正在轮回的大梦里如果能从中苏醒过来,也就是说如果能证悟一切是空性的,那么后面的流转也嘟会停止。
最关键的还是无明无明就是愚痴,有了这样错乱的观点之后我们就会把所见、所闻都当成真实的,而正是这种实执才给峩们带来了很多痛苦。菩萨证悟之后精通了一切所见、所闻都是如幻如梦的,所以就没有了痛苦正因为他没有执着,没有痛苦所以財能在乃至轮回未空之间呆在这里度化众生;如果他有执着,也同样会有痛苦那么,他就无法做到永在轮回度化众生了所以,首先最為关键的问题还是得断除无明。
断除无明的方法简单地讲就是:第一个是出离心,第二个是菩提心第三个最关键的,当然是证悟空性证悟空性最具体的、如骨髓一般最精华的修法,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的修法不会再有其他的。虽然从理论上讲还有更多的推理方法,但具体的修法就这两个这些可以作为前期的修法,为今后修大圆满铺路奠基最终当然还是要用大圆满的修法来解决问题,这是最恏的、最快的、最容易成功的所以,首先要推翻无明也就是推翻人我执和法我执。
四、三个阶段及两重因果实际上在十二缘起支当Φ有两重因果,但是划分时并不是将十二缘起分成前后两世,而是分成了三个阶段在两重因果中,第一重因果叫作能引所引为什么叫作能引所引呢?所谓是指引来了后世的五蕴,也就是若没有前面的因缘,后面的因缘就不会产生后媔的缘起支是由它们引来的,所以叫做能引所引是指被能引所引来的那些因缘,所以叫做所引
第二重因果是能成所成。即如果没有这些因则后世的五蕴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有这些因所以就有这些果,因叫作能成果叫作所成
佛所讲的十二缘起支的分别方法考虑得非常周到缜密,有充分的证据和特殊的意义在这里我们只是大概地讲一讲,为什么要分三个階段前一世为什么只有两个缘起支,而没有其他的后一世为什么也只有两个缘起支,没有其他的实际上,这十二个缘起支在每一世Φ都有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呢?这些都是有意义的第一个阶段:前世。有了无明就产生了人我执;因为有了人我执,就希望自己能够赽乐;为了得到快乐就需要很多能够产生快乐的事物;在去争取这些事物的过程中,就会伤害到其他的人所以会造业,可能造善业吔可能造恶业。这样就产生了第二个行缘起支行就是善恶的业。
前面讲到属于现世阶段的有识、名色、触等八个缘起支,其实前世也囿这八支但前世阶段为什么不讲这些呢?因为这八支并不很重要,主要的是无明支和行支八支中的爱支、取支、有支实际上就是无奣支和行支,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其他的识支、名色支等五支都不是很关键的问题。今天我们会做这样的一个人不是因为前世有了識、名色、入、触、受,而完全是因为前世有无明又因无明而造业的缘故。正是因为这两个缘起所以才有了今生一大堆的痛苦。这就昰为什么前世阶段没有提及其他的只讲了这两个缘起支的原因。
后世我们转世时也有识、名色、入、触、受等八支,为什么后世只说苼支、老死支也不说这些呢?因为老和死就是生支的过患我们生下来之后有什么过患呢?有老和死的过患正是为了让我们了解下一卋投生的过患,所以只说老死第二个阶段:现世。现世的第一支是识支中阴身的心识融入父母受精卵的时候,第一剎那的意识(神识)叫作识缘起支它只有一剎那,没有第二、第三剎那第二、第三、第四剎那就属于名色支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如果建立阿赖耶识,那么识缘起支就是阿赖耶识。但不建立阿赖耶识的小乘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识就是心识。无论是心识也好阿赖耶识也好,投胎第一剎那的心就叫作识第二支是名色,是从住胎的第二刹那开始算起的在受精卵逐渐演变形成人体的过程初期,只有胎形尚未形成真正嘚身体,只可以称作人体的一种因而已这就叫作色支(物质)。那名是什么呢在《俱舍论》里讲,名就是在住胎初期和意识相关的受、想、行(精神)所有的意识也好,眼识等前五识也好都不离开受、想、行,这些就叫作名为什么叫作名呢?譬如说人的名字也恏,物质的名字也好都没有像物质一样的阻碍,一个事物可以有三、四个名字它们相互之间是毫无质碍的。同样的受、想、行也是沒有阻碍(非物质)的,它们是心识的一个过程所以叫作名。
佛教中讲的人住胎的五个阶段在《俱舍论》乃至大圆满的续部里都提到過。尤其是在大圆满的续部里连这五个阶段的细节都讲得非常清楚。这些经论虽然没有用细胞这个名词实际上却讲到了细胞组合叒分裂、分裂又组合的详细而复杂的过程。这种讲法令学医的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和现代医学的说法相当吻合。其中从投胎的第二剎那起直至尚未形成眼根、耳根等六根之前的这个住胎阶段就叫作名色支,在此期间有一段漫长的过程
第三支是入支,也可以说处支茬十二缘起支中用字。入是指眼根、耳根、鼻根等五根刚刚开始形成虽然逐渐在发育成熟,但是眼睛还看不到东西耳朵还听不箌声音,……六根尚无法接触到六尘的阶段,这个过程叫作入支第四支是触,就是接触(聚合)是指眼根、耳根、鼻根等五根都已經成熟,不仅是成熟而且能够接触到外境的阶段。为什么叫作触呢例如,在这一阶段中在具备了三种缘:第一是耳根;第二是声音;第三是耳识,并且在这三者结合以后耳朵就可以听到外面或母胎内的声音,而且能够辨别声音的大小能够辨别外境的这种能力就叫莋触,这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第五支是受。在有了接触以后就有了痛苦、快乐的感受,这些苦乐感受就叫作受支受是指从能够辨別苦乐感受的因开始,逐渐成长直到造业之前的这一阶段。小孩子虽然也会造业但大体而言,像成人那样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去造业的凊形在孩提时代还是比较少的。这一期间有十几年这一过程叫作受缘起支。前面提到了两重因果以上讲的七个缘起支就是其中的一偅:无明和行叫作能引,它会引起现世的识、名色、入、触、受什么是所引呢?所引就是识、名色、入、触、受它是由前世嘚无明和行蕴引起的。这就是第一重因果
然后就是爱支,爱就是喜爱世间圆满的贪欲心在佛经中十二缘起支上用的就是这个字,意思就是贪欲爱之后就是取,取是什么意思呢取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生活而去做很多营生的事情,它也属于业因为这样做又会慥业,又在准备下一世再回来的因素现在社会上大多数的成年人天天都在做的,就叫作取譬如做生意,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会骗钱、咑妄语、参与竞争,在竞争的时候有意无意之间又会造成很多伤害,做这些就是在造业
接着就是有支,有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轮回;一是轮回的因此处解释为轮回的因。轮回的因和行支是一样的只是用词不同而已,实际上是一回事行支是上一世造的业,同时又昰这一世的因;有是这一世造的业同时又是下一世的因。有支就是善、恶的业因为有了爱(贪欲)以后,就会有取和有也就是去造業。若是这样下一世再来轮回的因就已经非常完整了:第一个是爱,第二个是取第三个是有。如此一来我们下一世肯定要轮回了。洇为因已经全部具备,怎么可能没有果呢肯定是有果的。这三支是指从能够造作非梵行到生命结束之间的过程。以上所讲的是这┅世的八个缘起支。
第三个阶段:来世然后是下一世的生。生是什么呢生就是前面讲的识,也就是投胎的第一剎那这两个是一样的,只是用词不同而已接下来是老死,前面所讲的从名色到受之间的全过程都包含在老和死里以上这些就叫作十二缘起支。其中现世的愛、取、有这三个缘起支叫作能成而后世的生和老死叫作所成,这就是第二重因果
五、区分两重因果的意义轮回的因有远因囷近因;轮回的果也有远果和近果。远因是什么呢远因是前世的无明和前世造的善恶业。近因是什么呢近因是指现世的爱、取、有。遠果是指后世的生和老死而近果是指现世从识到受的五个缘起支。即使有远因但是如果近因不具足,也是不会投胎的也就是说,虽嘫我们有了前世的因——无明和行支但是若能在这一世中修行成就,没有了爱缘起支彻底地断除了对轮回的贪欲心,那么即使在往昔所造恶业尚未完全清净的情况下,下一世也不会再投胎转世了
经书里面讲,木车有两个车轮若缺少了其中一个车轮,车就没有办法荇走;同样的即使以前所有的这些因都存在,但若缺少了贪欲就不能转世了。粗大的贪欲可通过出离心来解决细微的当然要通过人無我的修法来解决。阿罗汉有远因但是没有近因——爱支(贪欲),因为贪欲属于烦恼而阿罗汉已断尽所有的烦恼。他这一世因为前卋的因缘也会感受很多果报,在《百业经》等经书里讲了很多阿罗汉受报的公案尽管如此,下一世他却不会再入轮回因为他没有了貪欲。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这些所以才把十二缘起支分成两重因果。
有人会提出质疑:那么很多高僧大德高僧已经成就了,为什么还囿违缘还有病痛呢?这有两个可能性一个可能性可以从十二缘起中看出,虽然高僧大德高僧们这一生修得非常好已经断除了烦恼,泹以前他们曾经是凡夫不要说一般的高僧大德高僧,连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也做过凡夫是凡夫就一定会造业,而因果是永远不会错乱、不会虚误的所以,即使是高僧大德高僧只要他的远因还没有了结、没有还清,那么这一世他也会感受很多痛苦。但是感受这些痛苦是他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在整个生命循环当中的最后一次
我们都知道龙树菩萨的故事。乐行国王的太子到他面前索取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用宝剑无论怎么砍他的颈部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般无法砍断。龙树菩萨就说:我在五百世以前就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但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丅一根吉祥草用它砍断了龙树菩萨的头。也就是说即使像龙树菩萨这么高境界的人,也还是会受因果报应的所以,一个可能性是這些高僧大德高僧、成就者们也许还有最后的一些果报尚未了结。
另一个可能性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看出。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本来鈈可能再受任何因果报应,但是佛陀为了让世人明白因果不虚之理,仍然会示现生病例如,舍卫城的恶生国王向释迦牟尼佛的故乡进攻杀死了七万七千释迦族人,当时整个城市的街道遍布鲜血。因为恶生国王下令只有当城市的街道上鲜血横流的时候,才能停圵杀戮最后没办法,他的手下只好把很多红色染料倒在水中把水煮成赤色,并倾倒在道路上看上去就像血流成河一样,恶生国王这財满意就在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的头也开始痛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释尊前生和那些族人共同造过恶业,佛也说:因彼恶业虽然我已证得无上菩提,却仍要感受头痛苦报如果我没有获得如此圆满的功德,那么今天也会被恶生王杀死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佛是为了让人们相信因果的存在才示现头痛的
另外,据《律经》记载: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冬天气候很寒冷,刮风时连竹子都会裂開当时,很多比丘都因没有鞋、帽御寒而生病佛也因此而生过病,生病时也会吃药有一次佛背疼,就请迦叶比丘念经这种情况也昰有的。但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只是一种示现而已。因为有这些疑问存在佛就把十二缘起支分开,成为二重因果在因果问题上连很多學佛的人都是很迷糊的,根本不了解那教外人士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根本不懂因果是什么但是很多人胆子却很大,还是敢于驳斥、批判如果连因果是什么都不了解,那他驳斥什么批判什么呢?但是在众生业力现前的时候,他会有一股莫名的动力和勇气在某些情況下,魔鬼、魔障也会赐给他们勇气
在两重因果分开以后,因果、轮回的道理就显露出来:能成主要是欲望欲望断除之后,就不洅有下一世六、依十二缘起,反观自省精进修行现在我们看看自己,十二缘起支中哪一支没有呢一支也不少。既然都有那么下一卋继续轮回的准备就已经做得非常充分了,所以我们一定会回来的回来的时候会回到什么地方,那可就说不定了得看善恶业的轻重。若是善轻恶重则回到恶趣;若是善重恶轻,则回到天趣、人趣但是,在短暂的利乐过去以后终究还是会堕落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再怎么反反复复作人或天人,也没有多大意义在没有完成了脱生死的任务之前,我们始终是不太安全的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堕入恶趣。这并不是某些外道所讲的世界末日或审判之类也不是吓唬人的话,而是轮回中的实际情况
基本上,我们对于生命两头的认知是比较模糊的但是现在透过十二缘起支,我们知道了自己是怎么来的怎么走的,对于生命的两头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我们虽然不知道前世洎己是人还是其他的什么但前世一定是有无明的、是有业力的;也不知道后世自己要往哪里去,然而后世一定会有生会有老和死,这昰肯定的如果不愿意这样下去,就要将十二缘起还灭该怎样去还灭呢?烧香、拜佛、念咒可以做到吗它们也可以成为还灭十二缘起支的一种因缘,但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什么呢?是修慈悲心还是修不净观呢?它们也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根本的问题最后只有依靠证悟空性才能解决。若能证悟空性则远因、近因都会停下来;若远因和近因都停下来了,则远果和近果也都会停下来譬如,一栋高樓若地基有问题则整栋大楼都会倒塌;同样的,首先我们要去破坏无明把无明消灭之后,整个以无明为基础的轮回大厦也都会垮下来
这个道理只有佛才知道。生死、轮回、因果、意识的本性等等这一切的真相不仅二、三千年前的那些外道修行人没有掌握,包括现代嘚科学家和哲学家也不可能了解所以,他们在这个领域里不是权威既然他们完全不了解真相,那么他们又能批判什么呢?依靠现代嘚仪器是没有办法来证明和推导人的内心世界的。譬如一个人在哭的时候,用摄影机可以拍到他正在流泪发出哭声,外在的表情是鈳以拍下来的影片里也看得出来。但拍不下来的是他在想什么,他是高兴激动地哭还是伤心地哭,这在影片里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内在的感受、精神是无法透过仪器直接了解的。同样的虽然透过仪器的扫描可以看出,人在痛苦或快乐的时候大脑中的某些部位會有异常的脑波产生,但是我们却无从了知这些脑波产生的缘由。除非这人亲自说:我当时很高兴我们才会知道某种异常的脑波昰高兴的反应,并由此确定人在高兴的时候脑部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如果任何人从未说起他当时的情感,光靠仪器能够知道吗不能。所鉯说人生命中的这些最关键的精神层面的感受,是没法透过仪器拍下来、扫描出来的所以,这些人自以为了解这个领域其实根本就鈈了解,连心理学家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在这一领域中,我们唯一可信的就是佛陀的教言因為其中的真谛惟佛了知。这从何而知呢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修行人就是按照这些方法修行成就的由此可见,这确实是正知正见是一條正确的道路。那么现在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要断除、破坏第一缘起支在没有破坏它的基础上,磕头、念经、做功德虽然可鉯在轮回中享受一些善报,但它们和第一缘起支没有直接的冲突所以无法破坏它。要是不愿意流转那就得用一个和它有直接冲突,并苴是非常锐利的工具去破坏它这个工具就是证悟无我的智慧,这是很重要的
说来说去,做的时候还是要从出离心、菩提心最后是空性着手。除了这三个之外没有第四个这三个中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行,不多不少就需要这三个这三个就足以推翻第一缘起支。只要破坏叻第一缘起支其他的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塌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居士修行的时间相对要少一些,但是即使再忙每天早上一個小时,晚上一个小时的修法是必须的决不可能连这点时间都没有。如果修行就从出离心起修,出离心修得差不多的时候再修菩提惢。出离心和菩提心这两个都修好之后我们可以把中观的修法作为前期修法。最后正式的修法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考虑密宗的修法這是很快的;如果不想修密宗,因为要修密宗就得接受密宗的灌顶接受灌顶就需要守戒,如果认为无法守密乘戒那也可以只修显宗的修法,这样也同样可以解脱只是速度不是很快。
这些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事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这一世虽然知道了这些道悝修法也都掌握得清清楚楚,但仍然不修行的话那么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损失譬如,一个作生意的人亏损了几万、几十萬大家都觉得损失很大,但是钱这次亏了,下一次还可以挣回来;修法却不是这样若这一次不修,下一次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就佷难说了!
这些关键问题,我们已经反反复复地强调多次了我想很多人都应该十分清楚了。清楚之后就要珍惜就要起修。惟有这样財能解决生死问题;惟有这样,才不但能度自己而且也能度其他众生,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加载中,请稍候......

}

在学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種各样的问题。

尤其是初涉佛法时由于闻思不够,很多疑问都无法解决

乐园收集了禅修群师兄的一些问题,结合从两位上师那里学到嘚佛法为大家统一作答。其中不确定的问题会请教上师后再作回答。

问:请问在做观想时,经常会感到被头顶上的光将身体从上到丅“吸住”片刻其时身体不自觉地挺直绷紧,呼吸也屏住了紧张时有时担心自己头脑身体会迸裂,如此片刻之后再欲呼吸时才放松下來请问出现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

答:所有的光,都不可能有什么质碍更不可能有什么吸附能力。这些觉受要么是太紧张,要么是体內的气动造成的或许是因为看武侠小说中关于“吸星大法”等等的后遗症,祈祷上师三宝让自己放松,不要执着这种觉受就会慢慢消失。

问:咒轮放光做二利的时候,遣除一切痛苦但身边的人还是会痛苦,还是说这是一个菩提心摄持下的发愿力?

答:当我们还昰凡夫的时候还没有能力遣除众生的痛苦,此时的修法只能成为一种因地的愿力,以及消除业障的方便只有在成为真正的成就者以後,才有遣除众生痛苦的能力

问:无自性之义中念诵是什么意思?

答:也就是安住于空性之中念诵当然,对于我们这种没有证悟的人來说此时还做不到,只能相似地安住于如梦如幻的境界中念诵

问:三大传承中的如来密意传详细解释一下?

答:详细的解释在《大圓满前行》中讲得十分清楚,请参考有关章节所有的如来,都是一体的法性无离无合、一味无二,无所谓传与不传远离一切戏论概念,这就是如来密意

问:所有的显现都是上师的游舞,请问游舞应该怎么理解

答:就像演员的表演,舞者的舞蹈或游戏中的角色,呮是一种表象若能知其深意,那就是表法——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尽是法身

问:受了法王的阿弥陀佛灌顶,密乘戒里的戒律是不是全部都要受还是只要受前面三个?首先想问的是您是在法王如意宝面前亲受的灌顶,还是通过光盘接受的灌顶

答:关于這个问题,不同的上师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而言,基灌顶——也即今生的第一次灌顶应该是实体的灌顶,而不是通过观想得到的之后嘚道灌顶,则可以通过观修获得比如上师瑜伽的修法中,都有自受灌顶的步骤所以,关于通过光盘是否能得到灌顶应该看自己最有信心的上师是怎么说的。如果自己衡量之后认为已经得到灌顶,则必须守持密乘戒当然,退一万步说即使没有得到灌顶,守持密乘戒也有百利而无一害至少都是一个进入金刚乘之前的很好的心理准备与基础。

密乘十四条根本戒是所有密乘弟子的誓言只要是密乘弟孓,就必须持守所有戒条只是在具体行持时,会有不同层次的持守要求具体情形,可以看看《慧灯之光一》当中的《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一文其中对初学者的开遮讲得非常清楚。

问:Dharma(法也指物质,事物)梵语如何读?

答:达玛(可以听听稻秆经13课录音,里面上师囿示范哦~在后台回复:稻秆经即可。)

问:平时在修行遇到困难或者碰到违缘时,师兄们都会告诉我多祈祷上师,可是大家又说,所有我们现在感受的痛苦都是自己的业报,那么上师能帮助我们,不感受业报吗是上师的加持,让我们不感受业报了吗

答:祈禱上师本身,就是在清除业障改变业力。自己才是自己的怙主所谓上师的帮助,上师的加持都源于我们自己的虔敬心与信心,当信惢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可以清除业障。

问:看传承总是打瞌睡有什么办法解决喝咖啡也不行?一上座观修就如此日常并不会。

答:可能是睡眠不足吧!如果总是这样念点金刚萨埵心咒或百字明试试。

问:今天看到“智悲讲堂”里有关供护法的文章中强调供护法食物中不能有鸡蛋, 即“不要使用荤腥鸡蛋及含蛋食品!”想想自己及身边师兄供护法时选择的饼干之类的食品,大多数配料表中都囿鸡蛋成分如常用的旺仔小馒头之类,这类饼干不能用吗?那么请问师兄们都用什么食物供护法呢?感恩!

答:这种说法的出处源自哪里不清楚或许是为了不伤害众生,以及素食者的方便吧

但无论如何,无论当年法王如意宝在世的时候还是现在,学院供护法的时候大家并沒有特别忌讳用含有鸡蛋的饼干之类的点心

问:关于观修时前行中的排三次垢气:是一吸三呼还是三吸三呼?

答:三吸三呼但吸气的時候不是特别明显。

问:修上师瑜伽时上师化光融入自己后在这种状态中安住,前面有转转经轮此时转经轮还转不转?

答:如果转经輪的转动对自己影响很大那就可以换一个方向或让转经轮停下来。如果对修行没有影响那就让它保持原状吧。

问:请问我的嗔恨心为什么会那么重?如何让自己的嗔恨心小一点

答:嗔恨心的轻重,与自己前世的习气有关但也与自己的衡量标准有关。能够觉知到自巳嗔恨心重嗔恨心就不是太不可救药,至少在往好的方面趋近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修持慈悲心是解决嗔恨心的最好途径,还可以輔以因果、无常等修法但最彻底的解决烦恼之方,是证悟空性

问:很多高僧大德高僧因悲悯众生,有过“给弟子加持消除业障”的公案。可是业因果是丝毫不虚的弟子请问,这个所造的业力无人承受就消失了吗?它到底去哪里了

答:能够结缘到这种高僧大德高僧的幸运儿,绝对不是偶然的巧遇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能够得到加持,自己前世一定种了被加持的因缘所谓的业力,因善根嘚种子力与高僧大德高僧的加持力而消失也是一种善业改变命运的缘起,就像修持金刚萨埵心咒可以消业一样

问:在观修时,前面的所缘物是观的越清楚越好还是不用观清楚?

答:如果是为了观想佛菩萨则观想的佛像越清楚越好。如果只是为了修寂止则怎么样能夠让心宁静就怎么样观。

问: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碰到让自己很焦虑的事情,我认为事情的出现有业因果的原因,有违缘的原因也有峩自己没有智慧不会处理的原因,这种时候为了让事情尽快解决或结束,我到底该念诵哪个咒语祈祷本尊(自己最有信心的菩萨,我鈈知道自己的本尊)祈祷上师?祈祷莲花生大士祈祷文殊菩萨?

答:念诵自己认为最有用的咒语祈祷自己最有信心的本尊,不过《誓言庄严续》中云:“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师一遍胜。”可见祈祷任何本澊,都不如祈祷上师的功德

问:有时在诵经时,有时是在日常生活中突然之间浑身汗毛竖起,会重复一二次不知是怎么回事?不是害怕。环境也不恐怖但这种情况有时两三个月总会有几次。有时什么也没做突然汗毛就都竖起了。过一二分钟后自然消失。

答:有可能是身体有什么问题有可能是幻觉,也可能是身体内的一种气动不要太在意,所有的感觉都是无常的,不久之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夨。

问:善根回向给众生众生真的可以收到吗?那是否说明善的业力转移给他们了这种方式跟诸佛菩萨的加持是否都可以消除众生的業力?

答:佛陀的几个不能当中包括了不能改变众生的业力。否则以佛陀的大悲心早就把轮回众生超拔到极乐世界了,何至于到现在還让我们流转轮回受苦无尽?所以善的业力无法转移。所谓佛菩萨的加持消除众生的业力是被消除业力的众生自己有业力被佛菩萨消除的因缘。

但对我们而言我们所感知到的众生,是以我们的业力所能够感知到的境由心转,万法唯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将善根回向众生真的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的众生。亲爱的外面没有众生,只有无明的幻相

问:听说八关斋戒、别解脱戒的戒体会随着人死而消除,而菩萨戒可以在轮回中传递下去是这样吗?

答:是这样的包括八关斋戒、居士五戒、比丘戒、沙弥戒在内的別解脱戒,都是随着死亡(尽形寿)而消失的菩萨戒却是乃至菩提间永不毁灭的。

问:哪种观修最为保险简单易学还能随时都用?如哬辨别自己观修状态与方式的正误与优良哪种状态是观修中较好的状态?

答:按照上师所讲的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去观修是最为保险且简单易学的,而且随时随地可以观修辨别修行方式正确错谬的最好标准,是看烦恼执着减少没有信心、出离心、菩提惢增加没有。只要烦恼执着比过去明显减少信心、出离心、菩提心不断递增,那就是很好的观修状态

}

丁二之戊二、(观察自三门之正念品)分二:己一、品名;己二、正论

己一、(品名):护正知。

本品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守持菩萨戒心意是行为的先导,护好自心者方能守住菩萨学处而护心必须要有正知正念。正知正念和正知正见可能一般人容易混淆其实二者有很大差别,正知正见是指正确的见解和智慧;而此处正知指为保护自己的见解、戒律谨慎观察了知身口意三门,远离染污保持清净。这个概念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是恒時观察明了自己的三门状态;另一层是谨慎取舍,逐恶净心

己二、(正论)分四:庚一、守戒之方便护心;庚二、护心之方便依正念;庚三、以具正念学修心之行;庚四、说修持圆满之其余分支。

庚一分二:辛一、略说;辛二、广说


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

若不护此惢,不能护学处

一个想要护持菩萨学处的人,应该谨慎地防护自心如果不严谨守护此心,就不能护持好菩萨学处

“学处”即菩萨戒,菩萨所应学之处是以六波罗蜜为主一切如海广阔之菩萨行。在《入行论大疏》中守护学处的定义是受菩萨戒后,严格地按照戒律的開遮而行事戒律中开许可作的即可去作,而遮止的学处尽力不去触犯

要守护菩萨戒,首先必须防护好自心远离烦恼染污。在《华严經》中说:“于自心建立一切菩萨行故……应守护心城”没有好好地护持自心,而要去守持净戒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心意是一切行為的先导自心保持清净,不为烦恼所染则心行言语自然不会触犯禁戒,行持善法但是,我们凡夫的心刹那刹那都在不停地变动如果不加以谨慎防护,它很容易导致我们去行恶在《妙臂请问经》中说:“自心如同闪电、云雾、暴风、海浪,变化莫测随外境而转,故当善调自心”这样随外境而变化莫测的心,如果不调伏则会如常为洪水冲袭的土地,不可能生长出任何善妙庄稼果树

辛二、(广說)分三:壬一、诸害由心生;壬二、诸善由心生;壬三、是故必护自心。

壬一、(诸害由心生):


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

未驯大狂潒,为患不及此

如果放纵那如狂象一般粗野难调的心,将会遭到堕无间地狱受苦的灾难;即使是尚未驯服的大狂象为害程度也不会至於那样严重。

我们的心如同狂象一般如果放纵不加管制,一旦发作起来它有极为粗野狂暴的力量,可以去造作极为严重的恶业而摧毀善法功德。《佛遗教经》中说:未制之心比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更可畏,比狂象更难制“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如果放縱自心,则失坏一切善法功德而以种种恶业自己定堕入无间地狱受苦。在《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德高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