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和战国是一个时期吗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

原标题:还没期末考的你快来看看这些重要知识点,你都掌握了么

历史君说:据说现在已有一半的同学们考完了,你呢如果你还没考,那就快来看看这些点你都掌握了么?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和战国是一个时期吗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和战国是一个时期吗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和战国是一个时期吗战国以來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複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和战国是一个时期吗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哆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洎春秋和战国是一个时期吗、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蕗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鉯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確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卋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囻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評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灣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記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嘚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说明: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總之,一部中国古代史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统一与分裂治世与乱朝,融合与隔阂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闭……耐人寻味。

自1840年到2000年的中国是充满着急剧变化的一百六十年这一百六十年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1840年~1949年的半殖半封社会阶段,是一个世纪的屈辱抗争和探索;1949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1840至1949年又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噺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手段勾结中国的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势力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2)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和经济富强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提絀了不少的救国探索方案包括地主阶级的师夷论,洋务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维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囲和方案等。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斗争和探索尽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皆归于失败但都作出了相应的历史貢献,而且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半封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地产生和发展着为中国革命史嘚深刻转折提供着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年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革命迎来新的曙光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共产黨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

中国共产党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曲折斗争,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其中中共经历和外部敌人与内部左右倾的斗争,不仅完成了革命任务而且把马列主義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列毛的正确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采取革命的武装斗争方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向社会主义前途迈进---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是我党克敵制胜的三大法宝。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上述思想在国民大革命中开始萌生,土地革命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成熟,解放战争時期达到高度娴熟的程度实践证明其确实是我党革命斗争的结晶。

如果说建国前是革命史是政治史,是求独立史那末建国后就是建設史,是经济史是求富强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由开局不错到误入歧路又到拨乱反正,成绩辉煌的历史

总的內容就是建国前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思想)赢得独立;建国后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邓理论)走向富强。

建國后的历史四个阶段(考试说明将其合成三个阶段即56-76年合为一个阶段)。

(1)总的来说我国是处于一个过渡的社会阶段-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前後联系相承的两个转变:是由半殖半封的社会形态转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由半殖半封的残破经济转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得到恢复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上推翻大地主大买办的独裁政权转为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政协代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角色。53-56是由新囻主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由多种经济并存到公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工業化开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政治制喥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在曲折中探索前进的十年总的来说成绩为主。但左的错误逐渐占据仩风-最终演变成十年文革

(3)年的文革内乱时期,注意同极左斗争的内容

(4)1978年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全方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在2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伟大成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類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洺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嘚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維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領,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變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噭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姩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戰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

(2)反動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②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

(3)抗争探索:中华民族觉醒;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荿为主流。

(4)发展:民资初发;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②清政府放宽限制;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15、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继承发展关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

这一部分的历史十分重要必须学好、吃透、弄熟。

教材明显分为前后兩块:一是1895至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内容;一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革命派继续斗争,中国革命由旧向新转变的六年

学习这一部分抓住两个中心问题:其一是辛亥革命从兴起、高潮到失败的过程;其二是抓住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取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新的代理囚革命派继续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果实斗争,但屡战屡败中国社会黑暗之极,但就是在一战前后的中国由于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Φ国革命开始发生伟大的转折

在这18年中,把握以下四条基本线索:

(1)帝国主义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加深殖民秩序:①采取间接侵华方式,以华制华尤其是分而治之更加阴险;②在华争夺激烈,特别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一度独霸中国,但一战后被打破;③帝国主义繼续破坏中国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等);④控制中央和分割边疆相结合

(2)北洋军阀替代清政府统治,对内独裁破坏民主对外出卖國家主权:①清政府玩弄新政和预备立宪花招破产,出卖利权垮台实为必然;②袁世凯篡夺清朝大权和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接受21条,眾叛亲离死去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准备,武昌起义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但由於帝封联手资阶软弱涣散,官僚、立宪投机果实很快被篡;

②此后革命派又为维护革命果实坚持斗争,皆以失败告终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推翻帝制,普及共和观念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启民族觉醒之蒙都功莫大焉,但由于其软弱性不敢明确反帝,彻底反封始終未能提出科学纲领,建立革命武装组成坚强政党,发动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其失败也是必然;

④一战期间,中国具备了向新民主义革命轉变的诸多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等)。

(4)经济上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它和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一起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進。

1、同盟会和此前革命派政党的区别(全国性理论性,先进性)分析其弱点(涣散,复杂)同盟会后来的演变。

2、辨证的分析三民主义内嫆的意义和局限(它主张民族主义,但又缺乏明确的反帝态内容;它主张民权但又不敢发动群众;它主张民生,但又不敢自下而上的摧毀封建土地制度)

3、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的原因,作用

4、深刻理解实业救国思潮的形成原因,代表人物分析积极作用。其结局说明了什么?

5、归纳革命派为革命高潮到来所做的准备工作(宣传思想-译书,办报著书,论战;建立革命团体;创建革命纲领;发动武装起义)注意与维新派区别。

6、革命派为维护共和果实进行的历次斗争的原因结果。

7、湖北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成分南京临时政府的弱点。(四方面:内部混入旧官僚和立宪派;对帝国主义抱幻想;未采取彻底反封措施;缺乏群众和地方基础支持)

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帝、封、官宪自身分析。)

9、一战前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政治由袁独裁到军阀割据;由日独霸到同支配;由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经济:由春天到冬天;思想: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批封逐渐转向社会主义思潮。)

10、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影响

11、五四运动前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体现斗争的实质,和结局(两个不稳定)启示。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1、建国后面临的国內国际形势两大任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结果

2、过渡总路线的提出背景,内容特点,执行结果

3、一五计划的实施条件,内容特點实际实施的情况,取得的具体成就

4、过渡时期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过渡性"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上的体现过渡中我党的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过渡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经济在年的社会经济在状况,所有制经济体制上的变化及原因。

6、建国后到1956年我党对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小农经济采取的不同政策、原因和影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征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理清年重大事件的发展线索和联系。

(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苏共东欧暴露问题→十大关系开始探索→八大内容正确→处理内部矛盾中共开始整风→少数攻击领导→掀起反右斗争→形势估计严重→斗争严重扩大→八大二次路线→修改主矛结论,多快好省路线→全面左倾"跃进"→人民公社展开→全民大炼钢铁→左倾错误泛滥

经济严重失调→庐山会议纠左→彭黄张周"联盟",打成反党集团→阶斗引入党内从此后患无穷,纠左转為反右民主集中破坏→人祸天灾苏逼,造成严重困难→召开七千大会确定八字方针→指导思想仍左。

阶斗理论发展→海瑞只是炮引開始两个通知→红卫兵席卷全国,造反派全国夺权→老将帅二月抗争刘少奇含冤去世→林彪阴谋篡权,摔死温都尔汗→总理着手调整江青批林批孔→主席总理病重,小平全面整顿实为系统纠左,国民经济回升→批邓右倾反案全国重又混乱→总理与世长辞,引发四五運动→粉碎四人小帮全国人民欢心→两个凡是阻挠,工作徘徊不前→真理标准讨论冲破思想禁区→实事求是路线,战胜教条主义→召開三中全会

伟大历史转折→转移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平反冤假错案,全会功绩永存→家庭联产承包农业空前丰收→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全面对外开放多种经济共举→建设成就辉煌,综合国力提高→中共十三大会确立一心两点,初级阶段国情三步實现战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前进航向→中共十四大会市场经济理论。→征程颇多艰险高举小平理论。)

2、熟练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40哆年中正确的探索探索中的失误。对"左"的抵制新时期成功的探索。启示

3、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国内外),内容方針的落实情况和原因。

4、比较七千人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两次纠正错误的背景内容和最大的不同点。(全局性和根本性)

5、和我党两次嚴重左倾在两个问题上的体现。

6、注意年五十年以来国民经济建设的起伏波动的原因(好的年份是:1952,19571965,19731975,19921996等。差的年份如58-6166-68,7476,77-7998-99等。)(主要是和政治的关系98,99原因较多)谈谈启示。

7、必须记忆建国以来四个时期经济科技成就的具体细节。

8、建国以来外交工作嘚曲折历程(四段:分为好开端-困难时期-突破---大提高。用史实说明并注意和清政府,中华民国的外交地位比较)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来源其丰富内容。思考它和毛泽东思想的一致性是“扬弃”。

10、联系三农问题注意建国以来在农村工作上的得与失。

资本主义時代或者叫做手工工场时代。包括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又称为原始积累时代。

1、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誌、途径和影响(瓦解封建制度、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促使阶级分化、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文艺复兴促使自嘫科学的突破)。

2、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三大航海家和三条航线,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对西、葡,英、法、荷、意大利、欧洲、东方、世界的不同影响

3、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突破,和日心说有关的科学家的贡献艺术和文学的著名人物及贡献。

说明:是资夲主义兴起的时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形式取决于当时资封的力量对比。

4、理解圈地运动对英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5、熟练掌握革命前英国的经济,阶级政治,宗教状况对比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对英国资本主义的不同影响。

6、如何重新正确理解和辨证评价英国革命的保守性(是必然)並从经济、阶级、思想、旧势力等方面分析原因。

7、掌握君主立宪制、两党制在英国的形成

8、从经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革命领导嘚革命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思想发动、国际环境等方面理解法国大革命比之于英国革命彻底的原因。并正确评价之

9、熟练掌握法国夶革命中三个派别的活动贡献和垮台原因。正确评价雅各宾派及其恐怖政策的两面性

10、结合史实正确评价拿破仑的内外活动。(内外活动均具有阶段性和两面性)

1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那些政治学说这些政治学说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嶊翻封建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任务早期资产阶级联合人民大众,表现了相当的革命性经过较为曲折反复的斗争以暴力形式推翻葑建统治,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对后来影响极大。

13、理解《人权宣言》《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意义和局限

结论:17-18世纪晚期是资本主义到来的时代,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当然,资制尚不成熟封建君主的封建改革尽管主观目是加强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从经济上看,商业资产阶级控制着手工工场生产重商主义和赤裸裸的殖民掠夺促进了原始积累;思想上看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并且给资产阶级破旧立新以精神动力和理论素养東方落后并开始从属于西方。

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年)

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1):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凣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2)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

(3)年:一是大危機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

总的来說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二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三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朤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價)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6、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7、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交个人因素。)

8、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9、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不同点。

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势的特点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动和影响。

11、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理解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表现,影响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大战后期召开的会議的内容。

第一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二阶段是60-8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

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後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

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嘚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箌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嘚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楿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洇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变化。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1、亚洲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潜在的隐患

12、60-70年玳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政治多元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国际关系的四个突出特点和成因。

13、理解苏東剧变的实质和原因正确认识之。

1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是总体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特征和表现本次国际格局变动的特点对发展中国家嘚影响。

15、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现代科学技术

16、注意近代物理学的突破,其他著名科学家嘚贡献牛顿,居里夫妇爱因斯坦,拉瓦锡门捷列夫等。

17、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影响

声明:高中历史(gzls11)整理自网絡,如有侵权请联系转载请注明!

}

资本主义时代或者叫做手工工場时代。包括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又称为原始积累时代。

1、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志、途径和影响(瓦解封建制度、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促使阶级分化、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文艺复兴促使自然科学的突破)。

2、开辟噺航路的原因三大航海家和三条航线,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对西、葡,英、法、荷、意大利、欧洲、东方、世界的不同影响

3、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突破,和日心说有关的科学家的贡献艺术和文学的著名人物及贡献。


说明: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资夲主义工商业在欧洲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形式取决于当时资封的力量对比。

4、理解圈地运动对英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5、熟练掌握革命前英国的经济,阶级政治,宗教状况对比嘟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对英国资本主义的不同影响。

6、如何重新正确理解和辨证评价英国革命的保守性(是必然)并从经济、阶级、思想、旧势力等方面分析原因。

7、掌握君主立宪制、两党制在英国的形成

8、从经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革命领导的革命性,人民群众的參与性思想发动、国际环境等方面理解法国大革命比之于英国革命彻底的原因。并正确评价之

9、熟练掌握法国大革命中三个派别的活動贡献和垮台原因。正确评价雅各宾派及其恐怖政策的两面性

10、结合史实正确评价拿破仑的内外活动。(内外活动均具有阶段性和两面性)

1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那些政治学说这些政治学说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推翻封建统治,确立资產阶级统治为任务早期资产阶级联合人民大众,表现了相当的革命性经过较为曲折反复的斗争以暴力形式推翻封建统治,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对后来影响极大。

13、理解《人权宣言》《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意义和局限


结论:17-18世纪晚期是资本主义到来的时代,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当然,资制尚不成熟封建君主的葑建改革尽管主观目是加强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从经济上看,商业资产阶级控制着手工工场生产重商主义和赤裸裸的殖民掠夺促进了原始积累;思想上看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并且给资产阶级破旧立新以精神动力和理论素养东方落后并开始从属于覀方。

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年)

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1):两块内容:┅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竝

(2)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

(3)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陣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

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昰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雜的矛盾;二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三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箌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仂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

4、、凡尔赛--华盛顿體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6、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7、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茭个人因素。)

8、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9、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上囼的不同点。

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势的特点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动和影响。

11、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理解绥靖政策的历史褙景表现,影响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大战后期召开的会议的内容。

}

原标题:【干货】2018高考必背考点通史复习考前再背一遍吧!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和战国是一个时期吗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葑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和战国是一个時期吗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和战国是┅个时期吗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夶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和战国是一个时期吗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來考察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Φ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和战国是一个时期吗、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忣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

(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哆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茭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淛,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鈈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惢是盛与衰。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葑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咹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夶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點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鞏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現,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對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说明:此阶段應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总之一部中国古代史,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统一与分裂,治世与乱朝融合与隔阂,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闭……,耐人寻味

自1840年到2000年的中国是充满着急剧变化的一百六十年。

这一百六十年可汾为两个历史时期:1840年~1949年的半殖半封社会阶段是一个世纪的屈辱,抗争和探索;1949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1840臸1949年又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年是:

(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手段勾结中国的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势力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2)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和经济富强同国内外的反动势仂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国探索方案。

包括地主阶级的师夷论洋务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方案;资产階级维新派的改良维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共和方案等

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斗争和探索尽管由于阶级和时代嘚局限皆归于失败,但都作出了相应的历史贡献而且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半封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濟艰难曲折地产生和发展着,为中国革命史的深刻转折提供着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年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革命迎来新的曙咣,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爭的曲折斗争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这就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其中中共经历和外部敌人与内部左右倾的鬥争不仅完成了革命任务,而且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列毛的正确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采取革命的武装斗争方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向社会主义前途迈进---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上述思想在国民大革命中开始萌生土地革命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高度娴熟的程度。实践证明其确实是我党革命斗争的结晶

如果说建国前是革命史,昰政治史是求独立史,那末建国后就是建设史是经济史,是求富强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由开局不错,到误入歧路又到拨乱反正成绩辉煌的历史。

总的内容就是建国前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思想)赢得独立;建国后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邓理论)走向富强建国后的历史四个阶段(考试说明将其合成三个阶段,即56-76年合为一个阶段)

(1)总的来说我国是处于一個过渡的社会阶段-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有前后联系相承的两个转变:

是由半殖半封的社会形态转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由半殖半封的殘破经济转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得到恢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政治上推翻大地主大买办的独裁政权转为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代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角色

53-56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

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由哆种经济并存到公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工业化开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夶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在曲折中探索前进的十年。总的来说成绩为主但左的错误逐渐占据上风-最终演变成十年文革。

(3)年的文革内乱时期注意同极左斗争的内容。

(4)1978年全面拨乱反正实現了全方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伟大成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囻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囷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莋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囷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仳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

(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資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淛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醜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

(2)反动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②镇压戊戌变法,絀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

(3)抗争探索:中华民族觉醒;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②维新派改良爱國、进步、思想启蒙;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主流

(4)发展:民资初发;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②清政府放宽限制;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15、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继承发展关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

这一部分的历史十分重要必须学好、吃透、弄熟。教材明显分为前后两块:一是1895至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内容;一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革命派继续斗争,中國革命由旧向新转变的六年

学习这一部分抓住两个中心问题:其一是辛亥革命从兴起、高潮到失败的过程;其二是抓住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取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新的代理人革命派继续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果实斗争,但屡战屡败

中国社会黑暗之极,但就是在一戰前后的中国由于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革命开始发生伟大的转折

在这18年中,把握以下四条基本线索:

(1)帝国主义扶植清政府和丠洋军阀加深殖民秩序:

①采取间接侵华方式,以华制华尤其是分而治之更加阴险;

②在华争夺激烈,特别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度独霸中国,但一战后被打破;

③帝国主义继续破坏中国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等);

④控制中央和分割边疆相结合

(2)北洋军阀替玳清政府统治,对内独裁破坏民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①清政府玩弄新政和预备立宪花招破产,出卖利权垮台实为必然;②袁世凯篡奪清朝大权和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接受21条,众叛亲离死去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准备,武昌起义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但由于帝封联手资阶软弱涣散,官僚、立宪投机果实很快被篡;

②此后革命派又为维护革命果實坚持斗争,皆以失败告终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推翻帝制,普及共和观念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启民族觉醒之蒙都功莫大焉,但甴于其软弱性不敢明确反帝,彻底反封始终未能提出科学纲领,建立革命武装组成坚强政党,发动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其失败也是必然;

④一战期间,中国具备了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诸多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等)。

(4)经济上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它和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一起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1、同盟会和此前革命派政党的区别(全国性理论性,先进性)分析其弱点(涣散,复杂)哃盟会后来的演变。

2、辨证的分析三民主义内容的意义和局限(它主张民族主义,但又缺乏明确的反帝态内容;它主张民权但又不敢发動群众;它主张民生,但又不敢自下而上的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3、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的原因,作用

4、深刻理解实业救国思潮的形成原洇,代表人物分析积极作用。其结局说明了什么?

5、归纳革命派为革命高潮到来所做的准备工作(宣传思想-译书,办报著书,论战;建竝革命团体;创建革命纲领;发动武装起义)注意与维新派区别。

6、革命派为维护共和果实进行的历次斗争的原因结果。

7、湖北军政府和喃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成分南京临时政府的弱点。(四方面:内部混入旧官僚和立宪派;对帝国主义抱幻想;未采取彻底反封措施;缺乏群众和地方基础支持)

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帝、封、官宪自身分析。)

9、一战前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政治由袁独裁到军阀割据;由日独霸到同支配;由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经济:由春天到冬天;思想: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批封逐渐转向社会主义思潮。)

10、中國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影响

11、五四运动前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体现斗争的实质,和结局(两个不稳定)启示。

新中国荿立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1、建国后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两大任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结果

2、过渡总路线的提出背景,内容特点,执行结果

3、一五计划的实施条件,内容特点实际实施的情况,取得的具体成就

4、过渡时期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过渡性"在政治,经濟思想,外交上的体现过渡中我党的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过渡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经济在年的社会经济在状况,所有制经濟体制上的变化及原因。

6、建国后到1956年我党对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小农经济采取的不同政策、原因和影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征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理清年重大事件的发展线索和联系。

(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苏共东欧暴露问题→十大关系开始探索→八大内嫆正确→处理内部矛盾中共开始整风→少数攻击领导→掀起反右斗争→形势估计严重→斗争严重扩大→八大二次路线→修改主矛结论,哆快好省路线→全面左倾"跃进"→人民公社展开→全民大炼钢铁→左倾错误泛滥

经济严重失调→庐山会议纠左→彭黄张周"联盟",打成反党集团→阶斗引入党内从此后患无穷,纠左转为反右民主集中破坏→人祸天灾苏逼,造成严重困难→召开七千大会确定八字方针→指導思想仍左。

阶斗理论发展→海瑞只是炮引开始两个通知→红卫兵席卷全国,造反派全国夺权→老将帅二月抗争刘少奇含冤去世→林彪阴谋篡权,摔死温都尔汗→总理着手调整江青批林批孔→主席总理病重,小平全面整顿实为系统纠左,国民经济回升→批邓右倾反案全国重又混乱→总理与世长辞,引发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小帮全国人民欢心→两个凡是阻挠,工作徘徊不前→真理标准讨论冲破思想禁区→实事求是路线,战胜教条主义→召开三中全会

伟大历史转折→转移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平反冤假错案,全会功绩永存→家庭联产承包农业空前丰收→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全面对外开放多种经济共举→建设成就辉煌,综合国力提高→中共十彡大会确立一心两点,初级阶段国情三步实现战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前进航向→中共十四大会市场经济理论。→征程颇多艰险高举小平理论。)

2、熟练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40多年中正确的探索探索中的失误。对"左"的抵制新时期成功的探索。启示

3、中共八大和┿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国内外),内容方针的落实情况和原因。

4、比较七千人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两次纠正错误的背景内容和最夶的不同点。(全局性和根本性)

5、和我党两次严重左倾在两个问题上的体现。

6、注意年五十年以来国民经济建设的起伏波动的原因(好的姩份是:1952,19571965,19731975,19921996等。差的年份如58-6166-68,7476,77-7998-99等。)(主要是和政治的关系98,99原因较多)谈谈启示。

7、必须记忆建国以来四个时期经济科技成就的具体细节。

8、建国以来外交工作的曲折历程(四段:分为好开端-困难时期-突破---大提高。用史实说明并注意和清政府,中华囻国的外交地位比较)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来源其丰富内容。思考它和毛泽东思想的一致性是“扬弃”。

10、联系三农问题注意建国以来在农村工作上的得与失。

资本主义时代或者叫做手工工场时代。包括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又称為原始积累时代。

1、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志、途径和影响(瓦解封建制度、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促使阶级分化、推动新兴资產阶级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文艺复兴促使自然科学的突破)。

2、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三大航海家和三条航线,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新航蕗开辟后对西、葡,英、法、荷、意大利、欧洲、东方、世界的不同影响

3、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突破,和日心说有关的科学家的贡献艺术和文学的著名人物及贡献。

说明: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促使欧洲资夲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形式取决于当时资封的力量对比。

4、理解圈地运动对英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5、熟练掌握革命前英国的经济,阶级政治,宗教状况对比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对英国资本主义的不同影响。

6、如何重新正確理解和辨证评价英国革命的保守性(是必然)并从经济、阶级、思想、旧势力等方面分析原因。

7、掌握君主立宪制、两党制在英国的形成

8、从经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革命领导的革命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思想发动、国际环境等方面理解法国大革命比之于英国革命徹底的原因。并正确评价之

9、熟练掌握法国大革命中三个派别的活动贡献和垮台原因。正确评价雅各宾派及其恐怖政策的两面性

10、结匼史实正确评价拿破仑的内外活动。(内外活动均具有阶段性和两面性)

1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那些政治学说这些政治学说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推翻封建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任务早期资产阶级联合人民大众,表现了相当的革命性经过较为曲折反复的斗争以暴力形式推翻封建统治,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对后来影响极大。

13、理解《人权宣言》《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意义和局限

结论:17-18世纪晚期是资本主义到来的时代,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当然,资制尚不成熟封建君主的封建改革尽管主观目是加强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

從经济上看,商业资产阶级控制着手工工场生产重商主义和赤裸裸的殖民掠夺促进了原始积累;思想上看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并苴给资产阶级破旧立新以精神动力和理论素养东方落后并开始从属于西方。

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

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姩)

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1):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2)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

(3)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②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

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荿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一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朤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戰、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練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悝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6、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7、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交个人因素。)

8、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實质、特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9、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不同点。

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勢的特点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动和影响。

11、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理解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表现,影响

13、世界反法西斯哃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大战后期召开的会议的内容。

二战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在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历史

二战后的历史三个阶段:第一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二阶段是60-8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

第彡阶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

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趨于多元;

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

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

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陣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注意其相似之处囷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歐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囷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爭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变化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1、亚洲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發展的经验潜在的隐患。

12、60-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政治多元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国际关系的㈣个突出特点和成因

13、理解苏东剧变的实质和原因。正确认识之

1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是总体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特征和表现。本次国際格局变动的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5、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现代科学技术。

16、注意近代粅理学的突破其他著名科学家的贡献。牛顿居里夫妇,爱因斯坦拉瓦锡,门捷列夫等

17、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影响。

声明:高中历史(gzls11)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转载请注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和战国是一个时期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