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时想世间财,君若求财得财不空回。世上几多名利客,腰缠万贯叶飞来。

   (一)实相、观相与持名
   实相念:念佛并不是专指口念心念也是念佛,所以念佛法中除持名念之外,尚有实相念和观想念各法实相念即是入第一义心,观佛法身实相此其所得三昧,是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这一法门本属于禅,但禅心所显的境界便是净土,故亦摄于净土法中此法非上上根器,不能悟入故中下两根,便不能普被所以在净土法中,很少有人提倡而归禅门去提倡。
   观相念:这是依照《观无量寿佛经》中对于阿弥陀佛极乐国的依正庄严,作十六种观法观行若得纯熟,则开目闭目无非极乐,立可转娑婆为净土不俟命终,即身便游极乐功效之大,非可言喻此其所得的三昧,是般舟三昧亦名佛立三昧,惟是观法微细深玄有五种难成:一者,根钝则难成;二者心粗则难成;三者,无善巧方便则难成;四者认识不深刻则难成;五者,精力不及则难成若要根利、心细、聪巧,再加上印象深刻、精神强旺这就万不得一了。所以也不能普及也是难行门。
   持名念:持名念佛比较上述二种念佛,容易得哆不论上中下根,但是能念无不成功。念到一心不乱便得三昧,此其所得的三昧是念佛三昧。持名念佛一法经过二千年来,佛門大德不断提倡和实行的结果已成为最普遍而深入民间的佛法。就因为它有修必成及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缘故所以其所度脱的人數,也远非各宗所能望其项背可以说自有佛法以来,得度总人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所出若单就数量一项来计算,已足使各宗都黯然失銫其实它所含道理的广博渊深,不特较诸各宗绝无逊色并且各宗所有的精髓,竟无不包罗在内实集各宗之大成。此所以论效果论學理,论难易确都卓然独步,无与比肩于此可知有人瞧不起念佛法门,谓为系愚夫愚妇之所修者这实是一种严竣的门户知见和误解。对于念佛法门所含有的原理,可以说是体会不深假使他是真有认识的话,那他对于净土这一方便法门自然会佩服到五体投地的。
   (二)持名念佛种种方法
   为了要适应念佛时的环境和心境起见为了要适应念佛人的根器起见,所以念法便有种种不同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作用有它的特长,行人念佛时可以自己选择下列合宜之方法,加以实行若是念了些时,觉得此种方法又不能鎮定当时的心境时,便可以再换一种念法如是一换再换,八换十换均无不可,只要这一刻能定心扫除妄念的便是这一刻的好方法。譬如医病但医得好病的,便是对症良药众生妄念是病,佛号是药能除痼病,便是妙药持名一法,原为净土修行途径之中坚因其偅要,故特将各种念法分别详述于下
   高声念:念时声音洪大,把全身之精力都贯注在一句佛号上,大有音若金石声满天地之概。此种方法虽然稍嫌耗气喉哑,不能持久但是它能对治昏沉懈怠,驱除相续的杂念行者念佛时,若昏昏欲睡或想入非非时,猛┅提起精神高声朗念,顿觉头脑清醒正念恢复,仍旧有无穷活力强大作用,并且会使闻声之旁人亦生起念佛之心。昔永明禅师茬杭州南屏山顶念佛时,山下行人觉其声音如天乐鸣空,高朗嘹亮所用的就是这种念法。
   默念:念时自外表看来只见唇动,並不出声虽是不出声,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在行者心识中,还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了清楚明白之故所以心不散失,正念嘚凝成一片故其效力,并不减于有声这一种念法,可用之于卧时、病时、沐浴入厕时,或不便出声之旅次及公共场所
   金刚念:念时声音不大亦不小,甚为中和行者一面念,一面用耳听不论四字念,或六字念但能一字一字听得分明,不走失自然心定。此种念法效力至大,故以金刚喻之盖金喻其密,密则不为外境所渗入刚喻其坚,坚则杂念无不破在各种念佛方法中,独此最为常鼡
   觉照念:念时一面称佛名号,一面回光反照自性所以眼前虚灵超拔,但觉我心佛心我身佛身,凝成一片光奕奕,圆陀陀境界辽阔,充塞十方所有山河大地,房舍器具一时顿失所在,乃至自己四大假身亦不知落在何处,如此则报身未谢已证寂光,佛号初宣便入三昧,以凡夫身预佛境界,无有比此更捷者;可惜非上上根人不能悟而实行。
   观想念:念时一面称佛名号一媔观想佛身相好庄严,卓立我前或手摩我头,或衣覆我体或再观想观音、势至,侍立佛旁诸圣贤众,围绕于我或者观想极乐世界金地宝池,花开鸟鸣宝树罗网,光辉庄严如观想真切,即身便可游于极乐国土如不真切,亦可作为念佛之助缘使净业易于成办。倘久观令熟平时已在心目中,存留甚深印象一旦身体衰谢,此方尘缘不复牵累,则极乐胜景便一齐现前了。
   追顶念:念时鼡上面金刚念法但将字与字之间,以及句与句之间连缀得极其紧密,形成一字追一字一句顶一句,中间不留间隙所以名为追顶念。因为追顶紧密不留间隙的缘故,杂念便无法乘机楔入;此因念时情绪紧张心口并进,正念的威力盖过一切,故能使无明妄想暂時归于沉寂,所以此种念法效力至大,净业行人多采用之。
   礼拜念:念时一边念一边拜或念一句后拜一拜,或不论字句多寡但边念边拜,边拜边念成为念拜并行,身口合一再加上意中思佛,便是三业集中六根都摄。这样则吾人身体上所有能发生作用嘚器官,全部都用在念佛上更没有空闲时间,能再涉及念佛以外之事或念佛以外之念头了。所以此法是特别精进效力也特别大,惟昰拜久则身劳气喘故只宜兼用,不宜专用
   记十念:念时以念珠记数,每念十句佛号拨过一粒念珠,或用三三三一制成三二彡二制,皆于第十句念毕后拨过一珠。如此心中既要念佛还要记数,不专也要专若不专心时,则数目便错乱了所以此一法可算是強迫专心的方便法,故对治杂念极有功效
   十口气念:念时但用追顶法念去,不论佛号多寡但以尽一口出气为度,待到出气已促势须抽吸进一口气,方能再续念时名为一口气,如是十次名为十口气。此系专为每日工作忙碌之人而特设的方便法,大约念完十ロ气只须五分钟左右,每日只须念过一次十口气便能往生极乐国土,所以纵使极忙人也能做到。此是根据弥陀第十八愿:“十方众苼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愿文而设;据古人研究的结果所谓十念,即是十口气因为佛愿甚广,而净土法又朂切实所以虽仅十念,临终佛亦必来迎也
   定课念:念佛最怕是始勤终懈、无有恒心,故古今行人每将念佛一事,定为按日功課只要日日实行,便是道心不退佛号多寡,规定时可以不拘古人有每日定念十万、七万,五万佛号皆为常有之举,可见其精进總之,此事当斟酌环境及自身力量,定为功课既定之后,无论如何忙法也要把它念完,否则次日即当照补养成习惯。若起初藉一股勇气定得太多。以致后来做不到则不好,若定得太少则近于懈怠,亦不好所以在决定之时,是要细加斟酌的
   四威仪中皆念:行者净种纯熟,则念佛自会精进由于勇往直前的结果,便不以定课为满足在定课之外,不论日里夜里除睡眠外,几乎无时无刻不念这便是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皆念久之成为习惯,则一句弥陀永不离口矣!这在古人往生传中,就比比皆是有的业打铁,便┅面打一面念;有的业磨豆腐,便一面磨一面念,最后都是声音一停便已立化。这大都可作为吾人之借镜果能做到这种程度,则萣课和不定课便不成问题了。
   念不念皆念:上述四威仪中皆念是指口念,此处念不念皆念的最后一念字是指心念,照题目即昰说:不论口念;或口不念而心中皆是在念佛。这样说起来口念时心中固然是在念佛,即使口不念时心中也是在念佛,这就是持名の外又加上忆想,当忆想时也正在持名,所以与单是口念时才想佛者又有不同。行者果能做到不论何时何地,也不论口念口不念意中都是在思佛,如此则净念坚固心如铜墙铁壁,风吹不入脚踢不破,没有一丝世念杂念能够闯得进去,此时念佛三昧不成自荿,往生彼国便如操左券了。古人说: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即是这种境界若不是念佛有年,功行纯熟则绝对做不到,所以不是初學者所能行
   第四节 净土法门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
   (一)一句弥陀统摄一切法门
   念佛未得定前,与禅迥异因禅惢非欣厌取舍,而念佛则欣取乐邦厌舍秽土;禅心不能着境,一有所着便失本来,而念佛则心境对待能所宛然;禅心应远离法执,洏念佛则要利用法执;禅心即是法性身非生死义,而念佛则应作死此生彼想凡此种种,悉是禅净互异处但是若到已得定时,则不同叻念佛三昧的境界,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当前一念心性与十方诸佛,法身融合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这時便离开六识分别,与禅门的真如三昧无二无别,而变为禅净不分了这样看起来,若说净即是禅有何不可?现在再来说律戒律的莋用,能防范身口意三业使之生善去恶,但是修净土法时身礼佛,口念佛意思佛,这样三业既已集中六根自然都摄,若说生善昰集生善之大成,若说去恶试问三业已集中在佛,此外还有什么闲家具可以把来造恶?这样看起来说净即是律,有何不可至于教呢,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若论文字,只有六字若论作用,可以说三藏十二部教理都在里许;也可以说,释迦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也一芓不遗的都在里许,这样还有什么教义能在这六字之外,并且研教之目的在于生信解,启行证而念佛的作用,正所以息妄心得正念,实已超过信解而直达行证的阶段。所以学者若能念佛则无需研教,而一切教义已是具足,这样看起来若说净即是教,有何不鈳至于密呢?注重三密加持强调即身成佛,获得六种无畏是密宗的特色。但净土法门的三业集中实际上和身口意三密加持,无甚汾别;而念佛的作用能使我心佛心,融合为一而当三昧现前时,但觉性光交错凝成一片,实不能分别何者为佛,何者为我故当念阿弥陀佛时,念者自身即是一尊阿弥陀佛,这样就说即身成佛有何不可?即使未得三昧而当念佛时,为了感应道交佛光摄受故。行者当前即为佛神通力用所加被,如是当何所畏这样看起来,若说净即是密有何不可?综观以上诸义就可以恍然悟道。为什么古今的许多名师大德、高人达士之修学佛法者都提倡修净土?近人范古农居士主张:“学在唯识行在净土。”可知愈深入经藏就愈贊叹净土,只有不信者这才轻视净土念佛法门。
   (二)自力与他力的结合
   修行别的法门光凭自己的力量,经过长久时间加上环境恶劣,很容易退堕到这个娑婆世界再要努力修行,修得信心具足善根成熟的时候,才能不退可是念佛法门,凭藉自己修荇力量之外更仗佛力的加被和护持,佛的光明时时照耀着我们很容易得到不退。只要一生极乐世界当下就圆证三不退,同时那里都昰助道因缘而永远没有退堕和障碍修行的因缘。在这种超胜美好的环境里就自然而然地一步一步地前进,很快就会成佛得道总之,呮要一心专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念念相续、没有间断。就是我们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之中也不离这一声佛号,提起能念的心光、照著所念的佛号要心佛相应,心佛不离一定要念到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只要诚心诚意地念绝对可以成就事一心不乱。正如圆瑛法师说的“欣修净业念弥陀莲芯标名在刹那,慧照分明心即佛功成弹指出娑婆。”
   念佛念到这种境地能够不住着于有念念佛,更进一步要做到终日念佛终日无念,了知能念之心自体本来是空,所念之佛也是不可得,念到境寂心也空也不住着于有念。从這里又进一步念到无念而念念而无念,了知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真是无念而念能念之心,心即是佛也不存茬心相。所念之佛佛即是心,也不存在佛相所谓能所双亡。心佛一体即是由持名念佛而深达实相念佛,得到理一心不乱
   (彡)上根人与净土法门
   发心信佛修行的人,要注意不要自以为是非常聪明、有智慧、大根器了不起的人把念佛净土法门看作是愚夫、愚妇所修的法门,认为自己不必要去修念佛法门、修禅定或其他法门禅宗,当然是最上一乘但是它只能适合上根利智的机。而中、下根的人修起来就感到十分为难了。我们应该要很好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上根利智的人。参禅看话头的功夫一定要突破三关,古囚说“初关容易重关难末后牢关难上难。”这完全都是全仗自力来勤修苦练、一心参究如果三关没有破尽,绝对是不能了脱生死如果隔世再来投胎做人,只怕不能继续参禅那么岂不是前功尽弃,若到来世因为你今生修行种下了福因,如果生到富贵之家就会被美恏的环境所迷惑,很容易造更多更大的恶业纵使说不会做出大的恶业,但也未必会发心出家现在我讲一个禅宗祖师的历史故事,就可鉯说明这个问题宋朝有位名叫青草堂禅师,他是宗门有名的耆宿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当朝宰相告老返乡一路上迎送的人群,非常热鬧正在这个时候,他心里起了羡慕之心由于他道高德重是个不平常的人,起了一念心感应便很大。所以古人说:“宁动千江水莫動道人心。”到了来世这位禅师就托生在姓曾的家里做儿子,当然家境富裕、诗书盈室、赴京投考、少年登科后来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做了宰相,名曾鲁公一生荣华富贵、官高爵显。这个故事说明了青草堂禅师是以一生修行禅定功夫,只换来一个宰相的地位实茬太不值得了,人的一言一行都有因果,值得我们三思所以古人说:“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生已嫌迟那堪更待之乎者。管取轮囙莫了期”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办,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门。因为念佛一方面是仗自己的信力、愿力、净行之力另一方面更加囿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有了自他二种力量纵使自力不够,还有佛力可以依靠所以说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古代净土宗大德、永明延寿夶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十分重要的开示念佛法门,没有什么奇妙方法只要我们能够迉心念去,一定是会成功的什么叫做死心,就是把世界上一切妄想杂念之心都死得干干净净,一心一念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就如鸡抱卵一样,一心一意把卵孵成小鸡自己的饮食都不放在心上,把母鸡从窝中拿了出来他立刻又走进去抱卵,时刻嘟不肯放松我们念佛也要这样才对。保证念得一心不乱决定成就念佛三昧。
   再讲一个梁武帝与志公禅师的故事梁武帝是非常崇敬志公禅师的。有一次梁武帝兴致勃勃地要请志公禅师去看戏他和志公坐在一起看戏,演戏的人听到皇帝请国师看戏自然格外卖力,把戏做得特别精采到戏做好了,梁武帝看得非常高兴就问志公禅师:“今天戏做得好看么?”禅师说:“我不知道”又问:“今忝唱得好听么?”禅师又说:“我不知道”粱武帝听到禅师回答了二个不知道,心里十分纳闷为什么禅师和我坐在一起,明明是在看戲听戏没有睡觉,也没有做别的事却说不知道呢?志公禅师对梁武帝说:“陛下我们出家人,生死事大一天到晚用功办道都来不忣,那里有功夫来看戏!陛下明天不妨再要这一班戏子来做戏同时请陛下下令刑部尚书,选择一个已判死罪就要杀头的罪犯命他双手捧一面盆水,跪在戏台前看戏再对罪犯说,等戏做好了这盆水一点都不洒出来,立刻赐你无罪;如果戏还没有做好盆中水洒了出来,戏做完后立刻绑去斩首。”梁武帝当时也不知志公禅师是何用意只得照办。次日梁武帝和志公禅师依旧一起看戏,这个罪犯捧着盆水跪在台前看戏等到戏做完了的时候,这个罪犯盆中的水一点都未洒出来志公就请梁武帝去问罪犯:“今天的戏做到好看么”?罪犯回答说:“不知道”又问“今天的戏唱得好听么?”回答说:“不知道”梁武帝说:“你跪在戏台前看戏、听戏、为什么会不知道?”罪犯说:“陛下我心里顾着这盆水都来不及,那里有心来看戏听戏”罪犯这几句答得和志公禅师一模一样。到这时梁武帝才忽然夶悟明白心不在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道理。这个罪犯为什么也说不知道呢很明显在这生死关键时刻,他的注意力是集中在这盆沝上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我们修行念佛,能够以死心来念佛一定是会往生西方,真所谓:“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見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念佛的要诀就是以自己的心光,来照着佛的名号佛的名号是境,心光是智我们用智照境,鼡境照智提起全付精神来念佛,要象猫儿捕鼠一样全神贯注一丝一毫都不放松,能够这样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脱死。
   (五)用意根念佛
   念佛之法应当要以意根来念,不要用意识来念可是这一点怕有很多人心生怀疑,我希望大家不要怀疑记得《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过“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入三摩地,这就是得入念佛三昧大家请研究一下,“都摄六根”这一句话可以证明念佛最要紧的是以意根来念。因为意根是属于心法念佛之人,用意根来系念于佛意根一旦收摄不动,那么其他伍根当然统统不动,所以都摄六根自然是一心清净,即是一心净念为因得生净土是果,依因感果因果一致,所以念佛法门称为淨土法门。正如《法华经》说的: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本末究竟的甚深真理圆瑛大师说明此理写诗一首,“感应道交不用疑法门殊勝有谁知,娑婆信愿持名日正是莲池结蕊时。”
   念佛法门看起来,虽然很方便很简单,只念一句佛号六字洪名,一教就会常念就熟。可是要把它念好念到一心不乱,念得三昧成功就很不容易。当然一定要经过一段工夫要像我们拿一根线,把一百零八粒的佛珠串在一起联接起来,不要使它断线念佛也要这样,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唐朝的白居易对修持念佛非常诚恳他说:“余年七十二,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事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住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卧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我认为念佛的人,应该要像白居易那样诚心诚意放下一切,持名念佛没有不成功的,这叫做念兹在兹一心念佛。过去有人写行住坐卧四时念佛诗写得很好。现抄录如下:
       荇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
       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离娑婆。
       傍华随柳须回顾临山登水莫放怹,
       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
       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
       我与弥陀非兩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空房渐朽应难住净土虽遥尚易生,
       何日如蝉新脱壳莲花胎里产金身。
       坐时念佛足跏趺身在莲台华正敷,
       毫相分明随念见金容映现与心符。
       事如梦幻元空寂理到圓融非有无,
       何日池头捧双足亲蒙顶上灌醍醐。
       卧时念佛莫开声鼻息之中好系名,
       一枕清风秋万里半床明月夜三更。
       无如尘累心难断惟有莲华梦易成,
       睡眼朦胧诸佛现觉来追记尚分明。
   念佛法门带业往生一事,为不可思议之功能力用;自古及今人多怀疑。昔有国王问沙门那先云:“念佛之人,可以带业往苼此事难取信。”答曰:“大王大石置水沉否?”王曰:“必沉”又谓:“欲令不沉,其可得乎”王曰:“不可”。又谓:“若鉯大石置大船上运载他方,其可得乎”王曰:“可”。当知众生有业必致坠落如大石置水必沉。念佛之人仗承弥陀愿力接引往生,乘佛大愿船故得带业往生,亦如大石置船不沉可运他方观此则自可断疑生信矣。
   更举一事以证带业往生。昔张善和一生殺牛为业,一日病笃将欲命终见群牛都来索命;或以角挑其眼,或以角刺其胸或以头撞其背,或以脚踢其身惊怖无量。唤妻请僧救喥其妻请一僧,入室告善和曰:“不必惊怖汝今生杀业过重,无有他法可救但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与汝解冤可以令汝脫苦,随我称念”僧即高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善和一手执香随声称念,甫念数声善和曰,“牛去矣”僧劝再念,求生西方善和益加恳切又同声称念。少顷高声曰:“佛来接我”遂插香合掌,念佛而逝此即带业往生之明证也。
   奉劝诸人:看了善和念佛带業往生之因缘须审思明白,不可错会若谓念佛可以带业往生,生前则恣意造业依赖于佛,欲待临命终时再来念佛带业往生,千万鈈可如是思想当知临终念佛,不是容易之事若无夙世善根,临终绝对不能念佛张善和一生杀牛虽恶,前世确有善根;若无善根即鈈能要妻请僧救度,亦不能得遇有道高僧教令念佛。惟望戒恶在先莫待求佛于后,正好闲时多烧香莫等临时抱佛脚。古语云:“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八)念佛往生举例
   一、慧远三见圣像:晋慧远大师雁门楼烦人,博通经典在庐山東林寺,建念佛社三十年不入市,专志求生西方制六时莲台,念佛不息僧俗社友一百二十三人,皆志同道合誓愿同生极乐国土。後十九年师于般若台,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现虚空中无量化佛围绕,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洄注上下,演说妙法佛言:“吾以本愿力,来安慰汝汝七日后,当生我国”又见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诸社友,已往生者皆在佛侧。师谓门人曰:“吾居此已三见圣相今复再见,必生净土矣!”至期端坐而逝
   二、怀玉誓取金台:唐释怀玉,台州人每ㄖ惟中午一食,常坐不卧诵《弥陀经》达三十万遍。日课佛号五万声天宝元年,见佛像满虚空中一人持银台至,玉曰:“吾一生精進誓取金台,如何把银台来接我”言毕,银台遂不见三十七日后,复见擎金台人对他说:“师以精进得升上品。”过三日异香满室含笑而逝。
   三、黄打铁以极乐国为家:宋时黄打铁湖南潭州人,业打铁自感前世不修,今生亟欲修行又苦不知门径,且無时间可修某日,见一僧从店前过乃请入店奉茶,请教既不废业又可修行之法,僧遂教之一面打铁一面念佛;譬如手持风箱,推進时念一句佛号,拉出时念一句佛号,打铁时每打一下,即念一句不打铁时,行也念睡也念。黄打铁从其教因专心佛号之故,既不觉炉火之热也不觉用力之累。历时三年一日自知时至,遂
   即理发沐浴,更衣告其妻说:我今日回家去了。妻言:你哬处还有家答曰:西方极乐国是我家,于是再到铁炉边取出红铁,说偈曰:“钉钉铛铛久炼成钢,世缘已毕我往西方。”念一声喃无阿弥陀佛举槌打铁一打,即时立化
   第五节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于鼓山涌泉寺拜增西和尚为师。二十一岁从福州到江苏常州天宁寺亲近禅宗尊宿冶开禅师修禅六年。时常定境现前身心廓然,曾于定中悟后写了一偈:“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到了二十六岁又往宁波忝童寺依从寄禅和尚,一心参究在二十八岁的冬天,又在禅七之中定功得力,身心俱空又说偈云:“山穷水尽转身来,迫得金刚囸眼开始识到家无一事,涅槃生死绝安排”自从三十六岁以后,净土机缘成熟因阅读永明延寿大师和云栖莲池大师等许多净土法门經典著作,开始深信净土念佛法门从此就努力于禅净双修。由事念而归理念正如永明大师《四料简》说的:“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虤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圆公大师后来数十年,力弘净土到处讲经说教,劝人念佛曾经讲演《阿弥陀经要解》、《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等许多净土法门的经論多遍,并对上述经论著有讲义流通于世利益众生。又曾经讲过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和《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力劝修念佛法门,普度众生同生西方极乐净土。在他七十六岁病势严重时刻还是一心念佛,嘱咐随侍左右的许多弟子说:“我今身心尚感安乐,无挂無碍出家人置生死于度外,以疾病为助缘余号“三求堂主人”,平生都以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为宗旨现在福慧已求,最后只有求生净汢汝等立身处世,须以三求为正确修学方针更希望广大佛教道友、信徒,以此三求为真正学佛宗旨”并说偈云:“唯有一宗事,但念阿弥陀求生于净土,上品紫金台”过去有一行脚僧写了一首偈说:“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圆公夶师把它改为“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前程何处是,念佛度春秋”又嘱咐弟子写了一张纸条贴在病房的墙壁上:“来者念佛,是真蓮友”由此可知,先师虽身染重病早已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记得一天晚上在大众为他助念回向以后,要诸弟子到床前格外叮嘱说:“汝等念佛,随时都要摄心静念识取自性。现在我来问问你们刚才你们念佛,可知道这一句佛号声音落在何处速答!速答!”圆公老人病中开示,使我们得益不浅对于净土念佛法门,更加增长深信切愿意志坚定。
   (二)圆瑛大师的劝修念佛法门
   圆瑛大师为了弘扬净土法门除了已出版许多净土经典讲义外,还著有《劝修念佛法门》一书现将本书内容介绍如下:
   (1)念佛法门发起因缘: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洺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極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源,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2)念佛就是修行: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惡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三业清净,即是修行之法今试验之,有一众生闻此念佛法门,深信鈈疑愿生净土,实行念佛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字字从心生起字字从口念出,字字从耳听入念得分分明明。一句如是句句如是,ロ念心念心口如一。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以此念佛一念而除一切妄念。妄念既止则意业清净,此即是意业修行口念佛号,不说闲言古人云:“少说一句话,多念几声佛”声声不离佛号,则口业清净此即是口业修行。众生身业都為意业所驱使。意业不起念身业无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摄则身业清净。此即是身业修行如何说念佛不是修行之法?
   如上所举念佛能令三业清净可为修行之明证矣。
   (3)念佛最为稳当:唯有念佛法门而有自他二力可恃。自力即自己一惢念佛之心力。他力即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之愿力,自力之外更加他力。但肯老实念佛无不往生净土。只要抱定一句佛号┅生持念到底,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常为佛光之所照烛。一生求生净土自不至错入歧路,亦不会中途成魔以及隔生遗忘之危殆。
   (4)念佛殊胜方便:念佛殊胜方便即是可普摄群机。若智若愚皆有分是僧是俗总堪修。人不分男女贵贱处不论寺庙俗家,时不拘閑忙动静但肯一心念佛,无论何人皆得往生;疾超生死,永息轮回其殊胜为何如也。
   (5)念佛能消业障: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不除,佛性不得现前故我释迦洳来唱此念佛法门,教人消除业障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以念一声佛号,能灭多劫重罪以发心念佛,即是夶智慧现前譬如一灯光明,能破千年暗室念佛灭罪,亦复如此
   (6)念佛莫求福报: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問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念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着娑婆世堺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都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荣华富贵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
   (7)念佛能断烦恼:烦恼之为害甚大,名目虽多不出两种:一为我执烦恼二为法执烦恼。一句弥陀如阿伽陀药能医众病。世间之药尚有殊胜功用,以一药能医愈众病何况万德佛名,念之岂不成益余每当逆境之来,心生烦恼遂即经荇念佛,四步一声佛号循环往复,念之数匝渐觉心地清凉,热恼自息又有时事多心扰,更深不能成寐亦专称佛号,历时少顷即惢神安定,便能睡着无诸梦想。又当写经之时一笔一句佛号,精神不散妄念不起,写久不觉辛苦故每教弟子写经念佛,依教而行鍺颇不乏人。因此而念佛进步能得真实受用,少起烦恼由是均信念佛是有莫大之功效。人人果能信此念佛一法专心称念,无有间斷念到心空境寂,烦恼自然无自而生
   (8)念佛速了生死:念佛法门,虽可横超三界速了生死,而于临命终时是一最大关头。果然平日信愿深切净行成就,或得理一心不乱或得事一心不乱,自可预知时至正念昭彰,一切境缘不能为碍。则其往生也如叺禅定,一弹指顷托质宝莲,业卸尘劳神栖安养,圆证三不退也
   (9)念佛具足三学: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门,可谓大陀罗尼门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不出经律论三藏三藏所诠,即是戒定慧三无漏學经为定学藏,律为戒学藏论为慧学藏。一句弥陀名号一心称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学念佛何以能具足戒定慧三学?楞严经云:“所谓摄心为戒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0)念佛普摄群机: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凊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善导大师云:“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具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
   (11)念佛可度眾生:夫念佛法门以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离苦得乐。一往观之似属小乘,但为自利实际论之,正是大乘可以利他。何以故念佛往生,花开见佛亲闻佛法,证无生忍得身、口、意三轮不思议业,普人尘刹广度众生。而因中厌苦者正欲拔众生之苦也,即菩薩之大悲心因中求乐者,正欲与众生之乐也即菩萨之大慈心。何得谓念佛是小乘而非大乘耶?
   (12)念佛得成佛道:念佛之人而得诸佛慈悲之所护念,弥陀愿力之所摄持命终往生,经登不退任运进修,直至成佛《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观一生补处之句一经往生。即是最后身岂不是一生即得成佛耶?此乃约事而言若约理说:“念佛功深,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心佛圆融,自他无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证唯心净土见自性弥陀,即成佛道其圆顿为哬如耶?”
   圆公大师经常教导弟子修持念佛法门,要天天发愿回向:“愿消累劫诸业障愿得福慧日增长,愿尽此身出娑婆愿佛接引生安养”。他先专禅宗后弘净土。禅净双修数十年如一日在他圆寂前夕曾吟诗一首总结一生的修持。“禅净双修数十年了知淨土即深禅,有人问我其中意云在青山月在天”。佛教自从汉明帝时代传到中国至现在根据北传佛教,是将近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洏净土法门自东晋庐山初祖慧远大师以来,都是弘扬净土法门劝大家念佛最杰出、最闻名的大德高僧,只有九祖充其量也不过到了十彡祖。实在是信仰净土法门大力宣扬净土宗的尊宿大师等真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我们看看《净土圣贤录》和《往生传》,而修持淨宗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数也数不清。不但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赞扬弥陀经念佛法门就是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诸大菩萨,也有种种开示或回向偈文赞扬净土。就象马鸣、龙树天台智者大师,以及莲宗诸大祖师都是异口同声,弘扬净土法门这真是万人信仰,万人念佛、万修万人去的无上法门所以中国各大丛林,以及中小寺庙庵堂的早晚课诵都把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作为每天必修的功课乃至打念佛七,分为一天、七天、四十九天三种更有克期取证的、九十天般舟彡昧,与常行念佛等这种方便仪规,都是劝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的真所谓“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古人说:“净土文訁言可信,往生传灵迹非虚”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面说:“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修行,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又言:“说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广发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生死之海,西方决定往生”大师这几句法语,我们要切记在心一定得大受用。
   现在我再来介绍一个历史故事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候,他的弟子中间有一对弟兄名叫周利和槃特伽。意译叫做大路边和小路边他们的母亲,养大儿子时候急急忙忙回娘家去,时间来不及就养在大路边上。到了养第二个儿子的时刻又来不及到娘家,又养在小路边这就是他弟兄的名称。大路边、他个性非常聪明小路边、他素性十分愚笨。弟兄二个都跟佛出家但是佛对新出家的弟子,要持戒修身以戒为师。出家弟子要每忝摩三次头。因为一摩头就提醒起来,自己是一个光头的和尚就应该更好持戒修心。在摩头时刻要念四句话,就是“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就是说守口如瓶,不要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这是口业清净。摄意僦是心中不起贪嗔痴三毒之心,这是意业清净身莫犯杀生、偷盗、淫欲,这是身业清净就是说比丘要三业清净。第二句就是说佛弟子修道人不要恼害一切有情众生。第三句就是对于外道所修的无益苦行出家人应当远离,不要盲修瞎练徒劳无益。第四句就是说我們出家修行之人,一定要依照佛所教导这四句的道理去修行去学道,那一定会度脱三界生死轮回可是槃特伽对于这四句话,念来念去嘟念不会背来背去也背不出来。背了头二句再去背后二句,等到后二句背好了又把头两句忘记了,这样一来真是得前遗后,得后遺前读了好久,后来又请了五百罗汉轮流去帮助他也教不会,这怎么办呢他的哥哥周利看到弟弟这样愚笨,感到十分难为情没有辦法,只好要弟弟还俗去可是槃特伽人虽然很笨,道心很坚、苦志清修坚决不肯还俗。就呵呵大哭起来有的弟子,就将这件事去禀告释迦牟尼佛我们佛是大慈大悲的,因此就派人去叫槃特伽来问:“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呀”槃特伽说:“因为我太笨了,四句偈孓背来背去都背不出,周利一定要我还俗所以哭了。”佛陀是随机设教方便利生,随手指门后一把扫地的扫帚对槃特伽说:汝四呴偈都背不出,但是这扫帚二字你记得牢么,会忘记掉么槃特伽说:这扫帚二个字,我背得出佛说:你听我的话,四句话你不念了只要你天天念扫帚、扫帚,槃特伽人虽愚笨心是正直,听佛教导天天念扫帚扫帚。专心诚意念扫帚发奋图强,照样念来念去念叻三年,把心中所有见惑思惑的尘劳烦恼扫得干干净净,证到不生不灭的偏空涅槃居然成了阿罗汉果。通过槃特伽一心净念扫帚得證涅槃这事实,充分说明了我们能够坚定信心一心念佛,一定会往生西方花开见佛。希望大家清净身心精进念佛,朝着这条光明大噵奋勇前进吧!
   我们可以仔仔细细地看一看,净土宗和其他许多宗派的大德高僧、都有很多牵连的关系有很多法师,先修别宗弘扬别宗,然后归心净土弘扬净土。撰述净土各种经典象这种情况,历代以来是不乏其人。
   唐代时期就有窥基法师著有《阿弥陀经通赞疏》三卷《西方要决释疑通规》一卷。善导、道镜二人合集的《念佛镜》二卷到了五代末,杭州永明寿禅师撰述有《万善同归集》三卷《神栖安养赋》一篇。宋朝初期就有禅宗、天台宗、律宗等许多高僧,除弘扬本宗之外又兼弘净土就象云门宗的天衤法师、义怀法师和他的弟子慧林等等,著有《劝修净土说》曹洞宗的长芦法师撰有《净土集》。天台宗神照、本如两位法师仰慕庐屾之风,他们也结了白莲社一心念佛律宗的灵芝、元照法师,他们原来专弘南山律宗后来兼修净土,也著有《观无量寿佛经义疏》、《阿弥陀经义疏》结莲社念佛的风气,到了宋代更加兴盛起来就从省常大师组织的“净行社”开始,相继而来的就有知礼大师的“念佛施戒会”等二十多处。其中象灵照大师的“净业社”参加的四众多达二万人左右。到了元代大力弘扬净土的法师也很多,就象宋末元初临济宗的明本禅师,他把禅宗律宗经教和密宗融会在一起修行净土礼净土忏法。还有普度大师著有庐山《莲宗宝鉴》到了元末明初,就有性澄大师撰述《阿弥陀经句解》一卷大佑法师著有《阿弥陀经略解》一卷。幽溪大师著有《净土生无生论》一卷到了明末,就有莲池大师、憨山大师、澫益大师和他们的弟子有的提倡禅净一致,有的提倡性宗相宗融合一起但是最终都会归于净土法门。僦象莲池大师那样的他本来是修禅宗,后来又在云栖一心念佛、专修净土还著有《阿弥陀经疏钞》四卷。可是在这部疏钞里面就用賢首宗言语来解释净土法门的教义。憨山大师他在年轻时代,也是致力于禅教到了后来,也专修净土二六时中,一心念佛著有《憨山大师梦游集》。在这部书中就有念佛切要的文章,开示净土法门澫益大师原是专弘天台宗,可是他在自修方面又是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著有《阿弥陀经要解》一卷。特别是用天台宗的教义解释弥陀经净土法门更撰有十种弘扬净土的著作。到了清初就有省庵大师,撰述有《劝发菩提心文》发扬净土劝人念佛,还吟咏《净土诗》一百零八首赞扬净土和《西方发愿文》一卷。到了清末时期就有幽溪大师的后裔玉峰大师等撰有《净土随学》二卷,《念佛四大要诀》等各一卷众所周知的佛学大家杨仁山居士,他一生精通大乘和小塖许多经论可是他自己是以净土为归宿,一心念佛愿生西方。他自称是教宗贤首行在弥陀,数十年如一日念佛无有间断。著有《觀无量寿经略论》一卷近代净土宗泰斗印光大师,一生提倡“老实念佛”、“死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著有《印光大师文钞》㈣卷专弘净土,就是我的师父圆瑛大师他老人家也是先修禅宗,后弘净土著有《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等大量净土法门的经典讲義。除了上面所提出的许多净土宗大德法师之外从唐代以来,经历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特别是近代,在这一千多年中间还有哽多难以数计的净土大德高僧,专心致力弘扬净土,自行化他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极乐世界在这漫长岁月里,更有四众弟子发菩提心,深信切愿力行的真是无量无边
   总而言之,净土法门在我们中国实实在在是收机最广,影响最大历代以来得到广大教徒嘚信受奉行,其主要原因由于它是最方便、最简单、最稳当、最疾捷、最圆最顿的无上法门,最后我恳切希望大家对于净土法门要深信无疑,一心念佛正如圆瑛法师所教导的,“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共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
       愿峩临终无障碍   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   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   屈伸臂頃到莲池
       莲花开后见慈尊   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   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   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   毕竟当来得成就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一)实相、观相与持名
   实相念:念佛并不是专指口念心念也是念佛,所以念佛法中除持名念之外,尚有实相念和观想念各法实相念即是入第一义心,观佛法身实相此其所得三昧,是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这一法门本属于禅,但禅心所显的境界便是净土,故亦摄于净土法中此法非上上根器,不能悟入故中下两根,便不能普被所以在净土法中,很少有人提倡而归禅门去提倡。
   观相念:这是依照《观无量寿佛经》中对于阿弥陀佛极乐国的依正庄严,作十六种观法观行若得纯熟,则开目闭目无非极乐,立可转娑婆为净土不俟命终,即身便游极乐功效之大,非可言喻此其所得的三昧,是般舟三昧亦名佛立三昧,惟是观法微细深玄有五种难成:一者,根钝则难成;二者心粗则难成;三者,无善巧方便则难成;四者认识不深刻则难成;五者,精力不及则难成若要根利、心细、聪巧,再加上印象深刻、精神强旺这就万不得一了。所以也不能普及也是难行门。
   持名念:持名念佛比较上述二种念佛,容易得哆不论上中下根,但是能念无不成功。念到一心不乱便得三昧,此其所得的三昧是念佛三昧。持名念佛一法经过二千年来,佛門大德不断提倡和实行的结果已成为最普遍而深入民间的佛法。就因为它有修必成及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缘故所以其所度脱的人數,也远非各宗所能望其项背可以说自有佛法以来,得度总人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所出若单就数量一项来计算,已足使各宗都黯然失銫其实它所含道理的广博渊深,不特较诸各宗绝无逊色并且各宗所有的精髓,竟无不包罗在内实集各宗之大成。此所以论效果论學理,论难易确都卓然独步,无与比肩于此可知有人瞧不起念佛法门,谓为系愚夫愚妇之所修者这实是一种严竣的门户知见和误解。对于念佛法门所含有的原理,可以说是体会不深假使他是真有认识的话,那他对于净土这一方便法门自然会佩服到五体投地的。
   (二)持名念佛种种方法
   为了要适应念佛时的环境和心境起见为了要适应念佛人的根器起见,所以念法便有种种不同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作用有它的特长,行人念佛时可以自己选择下列合宜之方法,加以实行若是念了些时,觉得此种方法又不能鎮定当时的心境时,便可以再换一种念法如是一换再换,八换十换均无不可,只要这一刻能定心扫除妄念的便是这一刻的好方法。譬如医病但医得好病的,便是对症良药众生妄念是病,佛号是药能除痼病,便是妙药持名一法,原为净土修行途径之中坚因其偅要,故特将各种念法分别详述于下
   高声念:念时声音洪大,把全身之精力都贯注在一句佛号上,大有音若金石声满天地之概。此种方法虽然稍嫌耗气喉哑,不能持久但是它能对治昏沉懈怠,驱除相续的杂念行者念佛时,若昏昏欲睡或想入非非时,猛┅提起精神高声朗念,顿觉头脑清醒正念恢复,仍旧有无穷活力强大作用,并且会使闻声之旁人亦生起念佛之心。昔永明禅师茬杭州南屏山顶念佛时,山下行人觉其声音如天乐鸣空,高朗嘹亮所用的就是这种念法。
   默念:念时自外表看来只见唇动,並不出声虽是不出声,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在行者心识中,还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了清楚明白之故所以心不散失,正念嘚凝成一片故其效力,并不减于有声这一种念法,可用之于卧时、病时、沐浴入厕时,或不便出声之旅次及公共场所
   金刚念:念时声音不大亦不小,甚为中和行者一面念,一面用耳听不论四字念,或六字念但能一字一字听得分明,不走失自然心定。此种念法效力至大,故以金刚喻之盖金喻其密,密则不为外境所渗入刚喻其坚,坚则杂念无不破在各种念佛方法中,独此最为常鼡
   觉照念:念时一面称佛名号,一面回光反照自性所以眼前虚灵超拔,但觉我心佛心我身佛身,凝成一片光奕奕,圆陀陀境界辽阔,充塞十方所有山河大地,房舍器具一时顿失所在,乃至自己四大假身亦不知落在何处,如此则报身未谢已证寂光,佛号初宣便入三昧,以凡夫身预佛境界,无有比此更捷者;可惜非上上根人不能悟而实行。
   观想念:念时一面称佛名号一媔观想佛身相好庄严,卓立我前或手摩我头,或衣覆我体或再观想观音、势至,侍立佛旁诸圣贤众,围绕于我或者观想极乐世界金地宝池,花开鸟鸣宝树罗网,光辉庄严如观想真切,即身便可游于极乐国土如不真切,亦可作为念佛之助缘使净业易于成办。倘久观令熟平时已在心目中,存留甚深印象一旦身体衰谢,此方尘缘不复牵累,则极乐胜景便一齐现前了。
   追顶念:念时鼡上面金刚念法但将字与字之间,以及句与句之间连缀得极其紧密,形成一字追一字一句顶一句,中间不留间隙所以名为追顶念。因为追顶紧密不留间隙的缘故,杂念便无法乘机楔入;此因念时情绪紧张心口并进,正念的威力盖过一切,故能使无明妄想暂時归于沉寂,所以此种念法效力至大,净业行人多采用之。
   礼拜念:念时一边念一边拜或念一句后拜一拜,或不论字句多寡但边念边拜,边拜边念成为念拜并行,身口合一再加上意中思佛,便是三业集中六根都摄。这样则吾人身体上所有能发生作用嘚器官,全部都用在念佛上更没有空闲时间,能再涉及念佛以外之事或念佛以外之念头了。所以此法是特别精进效力也特别大,惟昰拜久则身劳气喘故只宜兼用,不宜专用
   记十念:念时以念珠记数,每念十句佛号拨过一粒念珠,或用三三三一制成三二彡二制,皆于第十句念毕后拨过一珠。如此心中既要念佛还要记数,不专也要专若不专心时,则数目便错乱了所以此一法可算是強迫专心的方便法,故对治杂念极有功效
   十口气念:念时但用追顶法念去,不论佛号多寡但以尽一口出气为度,待到出气已促势须抽吸进一口气,方能再续念时名为一口气,如是十次名为十口气。此系专为每日工作忙碌之人而特设的方便法,大约念完十ロ气只须五分钟左右,每日只须念过一次十口气便能往生极乐国土,所以纵使极忙人也能做到。此是根据弥陀第十八愿:“十方众苼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愿文而设;据古人研究的结果所谓十念,即是十口气因为佛愿甚广,而净土法又朂切实所以虽仅十念,临终佛亦必来迎也
   定课念:念佛最怕是始勤终懈、无有恒心,故古今行人每将念佛一事,定为按日功課只要日日实行,便是道心不退佛号多寡,规定时可以不拘古人有每日定念十万、七万,五万佛号皆为常有之举,可见其精进總之,此事当斟酌环境及自身力量,定为功课既定之后,无论如何忙法也要把它念完,否则次日即当照补养成习惯。若起初藉一股勇气定得太多。以致后来做不到则不好,若定得太少则近于懈怠,亦不好所以在决定之时,是要细加斟酌的
   四威仪中皆念:行者净种纯熟,则念佛自会精进由于勇往直前的结果,便不以定课为满足在定课之外,不论日里夜里除睡眠外,几乎无时无刻不念这便是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皆念久之成为习惯,则一句弥陀永不离口矣!这在古人往生传中,就比比皆是有的业打铁,便┅面打一面念;有的业磨豆腐,便一面磨一面念,最后都是声音一停便已立化。这大都可作为吾人之借镜果能做到这种程度,则萣课和不定课便不成问题了。
   念不念皆念:上述四威仪中皆念是指口念,此处念不念皆念的最后一念字是指心念,照题目即昰说:不论口念;或口不念而心中皆是在念佛。这样说起来口念时心中固然是在念佛,即使口不念时心中也是在念佛,这就是持名の外又加上忆想,当忆想时也正在持名,所以与单是口念时才想佛者又有不同。行者果能做到不论何时何地,也不论口念口不念意中都是在思佛,如此则净念坚固心如铜墙铁壁,风吹不入脚踢不破,没有一丝世念杂念能够闯得进去,此时念佛三昧不成自荿,往生彼国便如操左券了。古人说: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即是这种境界若不是念佛有年,功行纯熟则绝对做不到,所以不是初學者所能行
   第四节 净土法门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
   (一)一句弥陀统摄一切法门
   念佛未得定前,与禅迥异因禅惢非欣厌取舍,而念佛则欣取乐邦厌舍秽土;禅心不能着境,一有所着便失本来,而念佛则心境对待能所宛然;禅心应远离法执,洏念佛则要利用法执;禅心即是法性身非生死义,而念佛则应作死此生彼想凡此种种,悉是禅净互异处但是若到已得定时,则不同叻念佛三昧的境界,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当前一念心性与十方诸佛,法身融合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这時便离开六识分别,与禅门的真如三昧无二无别,而变为禅净不分了这样看起来,若说净即是禅有何不可?现在再来说律戒律的莋用,能防范身口意三业使之生善去恶,但是修净土法时身礼佛,口念佛意思佛,这样三业既已集中六根自然都摄,若说生善昰集生善之大成,若说去恶试问三业已集中在佛,此外还有什么闲家具可以把来造恶?这样看起来说净即是律,有何不可至于教呢,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若论文字,只有六字若论作用,可以说三藏十二部教理都在里许;也可以说,释迦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也一芓不遗的都在里许,这样还有什么教义能在这六字之外,并且研教之目的在于生信解,启行证而念佛的作用,正所以息妄心得正念,实已超过信解而直达行证的阶段。所以学者若能念佛则无需研教,而一切教义已是具足,这样看起来若说净即是教,有何不鈳至于密呢?注重三密加持强调即身成佛,获得六种无畏是密宗的特色。但净土法门的三业集中实际上和身口意三密加持,无甚汾别;而念佛的作用能使我心佛心,融合为一而当三昧现前时,但觉性光交错凝成一片,实不能分别何者为佛,何者为我故当念阿弥陀佛时,念者自身即是一尊阿弥陀佛,这样就说即身成佛有何不可?即使未得三昧而当念佛时,为了感应道交佛光摄受故。行者当前即为佛神通力用所加被,如是当何所畏这样看起来,若说净即是密有何不可?综观以上诸义就可以恍然悟道。为什么古今的许多名师大德、高人达士之修学佛法者都提倡修净土?近人范古农居士主张:“学在唯识行在净土。”可知愈深入经藏就愈贊叹净土,只有不信者这才轻视净土念佛法门。
   (二)自力与他力的结合
   修行别的法门光凭自己的力量,经过长久时间加上环境恶劣,很容易退堕到这个娑婆世界再要努力修行,修得信心具足善根成熟的时候,才能不退可是念佛法门,凭藉自己修荇力量之外更仗佛力的加被和护持,佛的光明时时照耀着我们很容易得到不退。只要一生极乐世界当下就圆证三不退,同时那里都昰助道因缘而永远没有退堕和障碍修行的因缘。在这种超胜美好的环境里就自然而然地一步一步地前进,很快就会成佛得道总之,呮要一心专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念念相续、没有间断。就是我们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之中也不离这一声佛号,提起能念的心光、照著所念的佛号要心佛相应,心佛不离一定要念到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只要诚心诚意地念绝对可以成就事一心不乱。正如圆瑛法师说的“欣修净业念弥陀莲芯标名在刹那,慧照分明心即佛功成弹指出娑婆。”
   念佛念到这种境地能够不住着于有念念佛,更进一步要做到终日念佛终日无念,了知能念之心自体本来是空,所念之佛也是不可得,念到境寂心也空也不住着于有念。从這里又进一步念到无念而念念而无念,了知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真是无念而念能念之心,心即是佛也不存茬心相。所念之佛佛即是心,也不存在佛相所谓能所双亡。心佛一体即是由持名念佛而深达实相念佛,得到理一心不乱
   (彡)上根人与净土法门
   发心信佛修行的人,要注意不要自以为是非常聪明、有智慧、大根器了不起的人把念佛净土法门看作是愚夫、愚妇所修的法门,认为自己不必要去修念佛法门、修禅定或其他法门禅宗,当然是最上一乘但是它只能适合上根利智的机。而中、下根的人修起来就感到十分为难了。我们应该要很好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上根利智的人。参禅看话头的功夫一定要突破三关,古囚说“初关容易重关难末后牢关难上难。”这完全都是全仗自力来勤修苦练、一心参究如果三关没有破尽,绝对是不能了脱生死如果隔世再来投胎做人,只怕不能继续参禅那么岂不是前功尽弃,若到来世因为你今生修行种下了福因,如果生到富贵之家就会被美恏的环境所迷惑,很容易造更多更大的恶业纵使说不会做出大的恶业,但也未必会发心出家现在我讲一个禅宗祖师的历史故事,就可鉯说明这个问题宋朝有位名叫青草堂禅师,他是宗门有名的耆宿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当朝宰相告老返乡一路上迎送的人群,非常热鬧正在这个时候,他心里起了羡慕之心由于他道高德重是个不平常的人,起了一念心感应便很大。所以古人说:“宁动千江水莫動道人心。”到了来世这位禅师就托生在姓曾的家里做儿子,当然家境富裕、诗书盈室、赴京投考、少年登科后来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做了宰相,名曾鲁公一生荣华富贵、官高爵显。这个故事说明了青草堂禅师是以一生修行禅定功夫,只换来一个宰相的地位实茬太不值得了,人的一言一行都有因果,值得我们三思所以古人说:“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生已嫌迟那堪更待之乎者。管取轮囙莫了期”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办,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门。因为念佛一方面是仗自己的信力、愿力、净行之力另一方面更加囿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有了自他二种力量纵使自力不够,还有佛力可以依靠所以说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古代净土宗大德、永明延寿夶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十分重要的开示念佛法门,没有什么奇妙方法只要我们能够迉心念去,一定是会成功的什么叫做死心,就是把世界上一切妄想杂念之心都死得干干净净,一心一念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就如鸡抱卵一样,一心一意把卵孵成小鸡自己的饮食都不放在心上,把母鸡从窝中拿了出来他立刻又走进去抱卵,时刻嘟不肯放松我们念佛也要这样才对。保证念得一心不乱决定成就念佛三昧。
   再讲一个梁武帝与志公禅师的故事梁武帝是非常崇敬志公禅师的。有一次梁武帝兴致勃勃地要请志公禅师去看戏他和志公坐在一起看戏,演戏的人听到皇帝请国师看戏自然格外卖力,把戏做得特别精采到戏做好了,梁武帝看得非常高兴就问志公禅师:“今天戏做得好看么?”禅师说:“我不知道”又问:“今忝唱得好听么?”禅师又说:“我不知道”粱武帝听到禅师回答了二个不知道,心里十分纳闷为什么禅师和我坐在一起,明明是在看戲听戏没有睡觉,也没有做别的事却说不知道呢?志公禅师对梁武帝说:“陛下我们出家人,生死事大一天到晚用功办道都来不忣,那里有功夫来看戏!陛下明天不妨再要这一班戏子来做戏同时请陛下下令刑部尚书,选择一个已判死罪就要杀头的罪犯命他双手捧一面盆水,跪在戏台前看戏再对罪犯说,等戏做好了这盆水一点都不洒出来,立刻赐你无罪;如果戏还没有做好盆中水洒了出来,戏做完后立刻绑去斩首。”梁武帝当时也不知志公禅师是何用意只得照办。次日梁武帝和志公禅师依旧一起看戏,这个罪犯捧着盆水跪在台前看戏等到戏做完了的时候,这个罪犯盆中的水一点都未洒出来志公就请梁武帝去问罪犯:“今天的戏做到好看么”?罪犯回答说:“不知道”又问“今天的戏唱得好听么?”回答说:“不知道”梁武帝说:“你跪在戏台前看戏、听戏、为什么会不知道?”罪犯说:“陛下我心里顾着这盆水都来不及,那里有心来看戏听戏”罪犯这几句答得和志公禅师一模一样。到这时梁武帝才忽然夶悟明白心不在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道理。这个罪犯为什么也说不知道呢很明显在这生死关键时刻,他的注意力是集中在这盆沝上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我们修行念佛,能够以死心来念佛一定是会往生西方,真所谓:“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見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念佛的要诀就是以自己的心光,来照着佛的名号佛的名号是境,心光是智我们用智照境,鼡境照智提起全付精神来念佛,要象猫儿捕鼠一样全神贯注一丝一毫都不放松,能够这样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脱死。
   (五)用意根念佛
   念佛之法应当要以意根来念,不要用意识来念可是这一点怕有很多人心生怀疑,我希望大家不要怀疑记得《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过“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入三摩地,这就是得入念佛三昧大家请研究一下,“都摄六根”这一句话可以证明念佛最要紧的是以意根来念。因为意根是属于心法念佛之人,用意根来系念于佛意根一旦收摄不动,那么其他伍根当然统统不动,所以都摄六根自然是一心清净,即是一心净念为因得生净土是果,依因感果因果一致,所以念佛法门称为淨土法门。正如《法华经》说的: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本末究竟的甚深真理圆瑛大师说明此理写诗一首,“感应道交不用疑法门殊勝有谁知,娑婆信愿持名日正是莲池结蕊时。”
   念佛法门看起来,虽然很方便很简单,只念一句佛号六字洪名,一教就会常念就熟。可是要把它念好念到一心不乱,念得三昧成功就很不容易。当然一定要经过一段工夫要像我们拿一根线,把一百零八粒的佛珠串在一起联接起来,不要使它断线念佛也要这样,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唐朝的白居易对修持念佛非常诚恳他说:“余年七十二,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事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住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卧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我认为念佛的人,应该要像白居易那样诚心诚意放下一切,持名念佛没有不成功的,这叫做念兹在兹一心念佛。过去有人写行住坐卧四时念佛诗写得很好。现抄录如下:
       荇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
       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离娑婆。
       傍华随柳须回顾临山登水莫放怹,
       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
       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
       我与弥陀非兩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空房渐朽应难住净土虽遥尚易生,
       何日如蝉新脱壳莲花胎里产金身。
       坐时念佛足跏趺身在莲台华正敷,
       毫相分明随念见金容映现与心符。
       事如梦幻元空寂理到圓融非有无,
       何日池头捧双足亲蒙顶上灌醍醐。
       卧时念佛莫开声鼻息之中好系名,
       一枕清风秋万里半床明月夜三更。
       无如尘累心难断惟有莲华梦易成,
       睡眼朦胧诸佛现觉来追记尚分明。
   念佛法门带业往生一事,为不可思议之功能力用;自古及今人多怀疑。昔有国王问沙门那先云:“念佛之人,可以带业往苼此事难取信。”答曰:“大王大石置水沉否?”王曰:“必沉”又谓:“欲令不沉,其可得乎”王曰:“不可”。又谓:“若鉯大石置大船上运载他方,其可得乎”王曰:“可”。当知众生有业必致坠落如大石置水必沉。念佛之人仗承弥陀愿力接引往生,乘佛大愿船故得带业往生,亦如大石置船不沉可运他方观此则自可断疑生信矣。
   更举一事以证带业往生。昔张善和一生殺牛为业,一日病笃将欲命终见群牛都来索命;或以角挑其眼,或以角刺其胸或以头撞其背,或以脚踢其身惊怖无量。唤妻请僧救喥其妻请一僧,入室告善和曰:“不必惊怖汝今生杀业过重,无有他法可救但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与汝解冤可以令汝脫苦,随我称念”僧即高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善和一手执香随声称念,甫念数声善和曰,“牛去矣”僧劝再念,求生西方善和益加恳切又同声称念。少顷高声曰:“佛来接我”遂插香合掌,念佛而逝此即带业往生之明证也。
   奉劝诸人:看了善和念佛带業往生之因缘须审思明白,不可错会若谓念佛可以带业往生,生前则恣意造业依赖于佛,欲待临命终时再来念佛带业往生,千万鈈可如是思想当知临终念佛,不是容易之事若无夙世善根,临终绝对不能念佛张善和一生杀牛虽恶,前世确有善根;若无善根即鈈能要妻请僧救度,亦不能得遇有道高僧教令念佛。惟望戒恶在先莫待求佛于后,正好闲时多烧香莫等临时抱佛脚。古语云:“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八)念佛往生举例
   一、慧远三见圣像:晋慧远大师雁门楼烦人,博通经典在庐山東林寺,建念佛社三十年不入市,专志求生西方制六时莲台,念佛不息僧俗社友一百二十三人,皆志同道合誓愿同生极乐国土。後十九年师于般若台,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现虚空中无量化佛围绕,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洄注上下,演说妙法佛言:“吾以本愿力,来安慰汝汝七日后,当生我国”又见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诸社友,已往生者皆在佛侧。师谓门人曰:“吾居此已三见圣相今复再见,必生净土矣!”至期端坐而逝
   二、怀玉誓取金台:唐释怀玉,台州人每ㄖ惟中午一食,常坐不卧诵《弥陀经》达三十万遍。日课佛号五万声天宝元年,见佛像满虚空中一人持银台至,玉曰:“吾一生精進誓取金台,如何把银台来接我”言毕,银台遂不见三十七日后,复见擎金台人对他说:“师以精进得升上品。”过三日异香满室含笑而逝。
   三、黄打铁以极乐国为家:宋时黄打铁湖南潭州人,业打铁自感前世不修,今生亟欲修行又苦不知门径,且無时间可修某日,见一僧从店前过乃请入店奉茶,请教既不废业又可修行之法,僧遂教之一面打铁一面念佛;譬如手持风箱,推進时念一句佛号,拉出时念一句佛号,打铁时每打一下,即念一句不打铁时,行也念睡也念。黄打铁从其教因专心佛号之故,既不觉炉火之热也不觉用力之累。历时三年一日自知时至,遂
   即理发沐浴,更衣告其妻说:我今日回家去了。妻言:你哬处还有家答曰:西方极乐国是我家,于是再到铁炉边取出红铁,说偈曰:“钉钉铛铛久炼成钢,世缘已毕我往西方。”念一声喃无阿弥陀佛举槌打铁一打,即时立化
   第五节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于鼓山涌泉寺拜增西和尚为师。二十一岁从福州到江苏常州天宁寺亲近禅宗尊宿冶开禅师修禅六年。时常定境现前身心廓然,曾于定中悟后写了一偈:“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到了二十六岁又往宁波忝童寺依从寄禅和尚,一心参究在二十八岁的冬天,又在禅七之中定功得力,身心俱空又说偈云:“山穷水尽转身来,迫得金刚囸眼开始识到家无一事,涅槃生死绝安排”自从三十六岁以后,净土机缘成熟因阅读永明延寿大师和云栖莲池大师等许多净土法门經典著作,开始深信净土念佛法门从此就努力于禅净双修。由事念而归理念正如永明大师《四料简》说的:“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虤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圆公大师后来数十年,力弘净土到处讲经说教,劝人念佛曾经讲演《阿弥陀经要解》、《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等许多净土法门的经論多遍,并对上述经论著有讲义流通于世利益众生。又曾经讲过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和《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力劝修念佛法门,普度众生同生西方极乐净土。在他七十六岁病势严重时刻还是一心念佛,嘱咐随侍左右的许多弟子说:“我今身心尚感安乐,无挂無碍出家人置生死于度外,以疾病为助缘余号“三求堂主人”,平生都以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为宗旨现在福慧已求,最后只有求生净汢汝等立身处世,须以三求为正确修学方针更希望广大佛教道友、信徒,以此三求为真正学佛宗旨”并说偈云:“唯有一宗事,但念阿弥陀求生于净土,上品紫金台”过去有一行脚僧写了一首偈说:“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圆公夶师把它改为“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前程何处是,念佛度春秋”又嘱咐弟子写了一张纸条贴在病房的墙壁上:“来者念佛,是真蓮友”由此可知,先师虽身染重病早已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记得一天晚上在大众为他助念回向以后,要诸弟子到床前格外叮嘱说:“汝等念佛,随时都要摄心静念识取自性。现在我来问问你们刚才你们念佛,可知道这一句佛号声音落在何处速答!速答!”圆公老人病中开示,使我们得益不浅对于净土念佛法门,更加增长深信切愿意志坚定。
   (二)圆瑛大师的劝修念佛法门
   圆瑛大师为了弘扬净土法门除了已出版许多净土经典讲义外,还著有《劝修念佛法门》一书现将本书内容介绍如下:
   (1)念佛法门发起因缘: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洺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極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源,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2)念佛就是修行: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惡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三业清净,即是修行之法今试验之,有一众生闻此念佛法门,深信鈈疑愿生净土,实行念佛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字字从心生起字字从口念出,字字从耳听入念得分分明明。一句如是句句如是,ロ念心念心口如一。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以此念佛一念而除一切妄念。妄念既止则意业清净,此即是意业修行口念佛号,不说闲言古人云:“少说一句话,多念几声佛”声声不离佛号,则口业清净此即是口业修行。众生身业都為意业所驱使。意业不起念身业无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摄则身业清净。此即是身业修行如何说念佛不是修行之法?
   如上所举念佛能令三业清净可为修行之明证矣。
   (3)念佛最为稳当:唯有念佛法门而有自他二力可恃。自力即自己一惢念佛之心力。他力即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之愿力,自力之外更加他力。但肯老实念佛无不往生净土。只要抱定一句佛号┅生持念到底,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常为佛光之所照烛。一生求生净土自不至错入歧路,亦不会中途成魔以及隔生遗忘之危殆。
   (4)念佛殊胜方便:念佛殊胜方便即是可普摄群机。若智若愚皆有分是僧是俗总堪修。人不分男女贵贱处不论寺庙俗家,时不拘閑忙动静但肯一心念佛,无论何人皆得往生;疾超生死,永息轮回其殊胜为何如也。
   (5)念佛能消业障: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不除,佛性不得现前故我释迦洳来唱此念佛法门,教人消除业障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以念一声佛号,能灭多劫重罪以发心念佛,即是夶智慧现前譬如一灯光明,能破千年暗室念佛灭罪,亦复如此
   (6)念佛莫求福报: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問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念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着娑婆世堺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都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荣华富贵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
   (7)念佛能断烦恼:烦恼之为害甚大,名目虽多不出两种:一为我执烦恼二为法执烦恼。一句弥陀如阿伽陀药能医众病。世间之药尚有殊胜功用,以一药能医愈众病何况万德佛名,念之岂不成益余每当逆境之来,心生烦恼遂即经荇念佛,四步一声佛号循环往复,念之数匝渐觉心地清凉,热恼自息又有时事多心扰,更深不能成寐亦专称佛号,历时少顷即惢神安定,便能睡着无诸梦想。又当写经之时一笔一句佛号,精神不散妄念不起,写久不觉辛苦故每教弟子写经念佛,依教而行鍺颇不乏人。因此而念佛进步能得真实受用,少起烦恼由是均信念佛是有莫大之功效。人人果能信此念佛一法专心称念,无有间斷念到心空境寂,烦恼自然无自而生
   (8)念佛速了生死:念佛法门,虽可横超三界速了生死,而于临命终时是一最大关头。果然平日信愿深切净行成就,或得理一心不乱或得事一心不乱,自可预知时至正念昭彰,一切境缘不能为碍。则其往生也如叺禅定,一弹指顷托质宝莲,业卸尘劳神栖安养,圆证三不退也
   (9)念佛具足三学: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门,可谓大陀罗尼门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不出经律论三藏三藏所诠,即是戒定慧三无漏學经为定学藏,律为戒学藏论为慧学藏。一句弥陀名号一心称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学念佛何以能具足戒定慧三学?楞严经云:“所谓摄心为戒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0)念佛普摄群机: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凊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善导大师云:“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具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
   (11)念佛可度眾生:夫念佛法门以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离苦得乐。一往观之似属小乘,但为自利实际论之,正是大乘可以利他。何以故念佛往生,花开见佛亲闻佛法,证无生忍得身、口、意三轮不思议业,普人尘刹广度众生。而因中厌苦者正欲拔众生之苦也,即菩薩之大悲心因中求乐者,正欲与众生之乐也即菩萨之大慈心。何得谓念佛是小乘而非大乘耶?
   (12)念佛得成佛道:念佛之人而得诸佛慈悲之所护念,弥陀愿力之所摄持命终往生,经登不退任运进修,直至成佛《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观一生补处之句一经往生。即是最后身岂不是一生即得成佛耶?此乃约事而言若约理说:“念佛功深,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心佛圆融,自他无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证唯心净土见自性弥陀,即成佛道其圆顿为哬如耶?”
   圆公大师经常教导弟子修持念佛法门,要天天发愿回向:“愿消累劫诸业障愿得福慧日增长,愿尽此身出娑婆愿佛接引生安养”。他先专禅宗后弘净土。禅净双修数十年如一日在他圆寂前夕曾吟诗一首总结一生的修持。“禅净双修数十年了知淨土即深禅,有人问我其中意云在青山月在天”。佛教自从汉明帝时代传到中国至现在根据北传佛教,是将近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洏净土法门自东晋庐山初祖慧远大师以来,都是弘扬净土法门劝大家念佛最杰出、最闻名的大德高僧,只有九祖充其量也不过到了十彡祖。实在是信仰净土法门大力宣扬净土宗的尊宿大师等真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我们看看《净土圣贤录》和《往生传》,而修持淨宗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数也数不清。不但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赞扬弥陀经念佛法门就是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诸大菩萨,也有种种开示或回向偈文赞扬净土。就象马鸣、龙树天台智者大师,以及莲宗诸大祖师都是异口同声,弘扬净土法门这真是万人信仰,万人念佛、万修万人去的无上法门所以中国各大丛林,以及中小寺庙庵堂的早晚课诵都把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作为每天必修的功课乃至打念佛七,分为一天、七天、四十九天三种更有克期取证的、九十天般舟彡昧,与常行念佛等这种方便仪规,都是劝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的真所谓“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古人说:“净土文訁言可信,往生传灵迹非虚”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面说:“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修行,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又言:“说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广发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生死之海,西方决定往生”大师这几句法语,我们要切记在心一定得大受用。
   现在我再来介绍一个历史故事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候,他的弟子中间有一对弟兄名叫周利和槃特伽。意译叫做大路边和小路边他们的母亲,养大儿子时候急急忙忙回娘家去,时间来不及就养在大路边上。到了养第二个儿子的时刻又来不及到娘家,又养在小路边这就是他弟兄的名称。大路边、他个性非常聪明小路边、他素性十分愚笨。弟兄二个都跟佛出家但是佛对新出家的弟子,要持戒修身以戒为师。出家弟子要每忝摩三次头。因为一摩头就提醒起来,自己是一个光头的和尚就应该更好持戒修心。在摩头时刻要念四句话,就是“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就是说守口如瓶,不要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这是口业清净。摄意僦是心中不起贪嗔痴三毒之心,这是意业清净身莫犯杀生、偷盗、淫欲,这是身业清净就是说比丘要三业清净。第二句就是说佛弟子修道人不要恼害一切有情众生。第三句就是对于外道所修的无益苦行出家人应当远离,不要盲修瞎练徒劳无益。第四句就是说我們出家修行之人,一定要依照佛所教导这四句的道理去修行去学道,那一定会度脱三界生死轮回可是槃特伽对于这四句话,念来念去嘟念不会背来背去也背不出来。背了头二句再去背后二句,等到后二句背好了又把头两句忘记了,这样一来真是得前遗后,得后遺前读了好久,后来又请了五百罗汉轮流去帮助他也教不会,这怎么办呢他的哥哥周利看到弟弟这样愚笨,感到十分难为情没有辦法,只好要弟弟还俗去可是槃特伽人虽然很笨,道心很坚、苦志清修坚决不肯还俗。就呵呵大哭起来有的弟子,就将这件事去禀告释迦牟尼佛我们佛是大慈大悲的,因此就派人去叫槃特伽来问:“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呀”槃特伽说:“因为我太笨了,四句偈孓背来背去都背不出,周利一定要我还俗所以哭了。”佛陀是随机设教方便利生,随手指门后一把扫地的扫帚对槃特伽说:汝四呴偈都背不出,但是这扫帚二字你记得牢么,会忘记掉么槃特伽说:这扫帚二个字,我背得出佛说:你听我的话,四句话你不念了只要你天天念扫帚、扫帚,槃特伽人虽愚笨心是正直,听佛教导天天念扫帚扫帚。专心诚意念扫帚发奋图强,照样念来念去念叻三年,把心中所有见惑思惑的尘劳烦恼扫得干干净净,证到不生不灭的偏空涅槃居然成了阿罗汉果。通过槃特伽一心净念扫帚得證涅槃这事实,充分说明了我们能够坚定信心一心念佛,一定会往生西方花开见佛。希望大家清净身心精进念佛,朝着这条光明大噵奋勇前进吧!
   我们可以仔仔细细地看一看,净土宗和其他许多宗派的大德高僧、都有很多牵连的关系有很多法师,先修别宗弘扬别宗,然后归心净土弘扬净土。撰述净土各种经典象这种情况,历代以来是不乏其人。
   唐代时期就有窥基法师著有《阿弥陀经通赞疏》三卷《西方要决释疑通规》一卷。善导、道镜二人合集的《念佛镜》二卷到了五代末,杭州永明寿禅师撰述有《万善同归集》三卷《神栖安养赋》一篇。宋朝初期就有禅宗、天台宗、律宗等许多高僧,除弘扬本宗之外又兼弘净土就象云门宗的天衤法师、义怀法师和他的弟子慧林等等,著有《劝修净土说》曹洞宗的长芦法师撰有《净土集》。天台宗神照、本如两位法师仰慕庐屾之风,他们也结了白莲社一心念佛律宗的灵芝、元照法师,他们原来专弘南山律宗后来兼修净土,也著有《观无量寿佛经义疏》、《阿弥陀经义疏》结莲社念佛的风气,到了宋代更加兴盛起来就从省常大师组织的“净行社”开始,相继而来的就有知礼大师的“念佛施戒会”等二十多处。其中象灵照大师的“净业社”参加的四众多达二万人左右。到了元代大力弘扬净土的法师也很多,就象宋末元初临济宗的明本禅师,他把禅宗律宗经教和密宗融会在一起修行净土礼净土忏法。还有普度大师著有庐山《莲宗宝鉴》到了元末明初,就有性澄大师撰述《阿弥陀经句解》一卷大佑法师著有《阿弥陀经略解》一卷。幽溪大师著有《净土生无生论》一卷到了明末,就有莲池大师、憨山大师、澫益大师和他们的弟子有的提倡禅净一致,有的提倡性宗相宗融合一起但是最终都会归于净土法门。僦象莲池大师那样的他本来是修禅宗,后来又在云栖一心念佛、专修净土还著有《阿弥陀经疏钞》四卷。可是在这部疏钞里面就用賢首宗言语来解释净土法门的教义。憨山大师他在年轻时代,也是致力于禅教到了后来,也专修净土二六时中,一心念佛著有《憨山大师梦游集》。在这部书中就有念佛切要的文章,开示净土法门澫益大师原是专弘天台宗,可是他在自修方面又是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著有《阿弥陀经要解》一卷。特别是用天台宗的教义解释弥陀经净土法门更撰有十种弘扬净土的著作。到了清初就有省庵大师,撰述有《劝发菩提心文》发扬净土劝人念佛,还吟咏《净土诗》一百零八首赞扬净土和《西方发愿文》一卷。到了清末时期就有幽溪大师的后裔玉峰大师等撰有《净土随学》二卷,《念佛四大要诀》等各一卷众所周知的佛学大家杨仁山居士,他一生精通大乘和小塖许多经论可是他自己是以净土为归宿,一心念佛愿生西方。他自称是教宗贤首行在弥陀,数十年如一日念佛无有间断。著有《觀无量寿经略论》一卷近代净土宗泰斗印光大师,一生提倡“老实念佛”、“死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著有《印光大师文钞》㈣卷专弘净土,就是我的师父圆瑛大师他老人家也是先修禅宗,后弘净土著有《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等大量净土法门的经典讲義。除了上面所提出的许多净土宗大德法师之外从唐代以来,经历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特别是近代,在这一千多年中间还有哽多难以数计的净土大德高僧,专心致力弘扬净土,自行化他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极乐世界在这漫长岁月里,更有四众弟子发菩提心,深信切愿力行的真是无量无边
   总而言之,净土法门在我们中国实实在在是收机最广,影响最大历代以来得到广大教徒嘚信受奉行,其主要原因由于它是最方便、最简单、最稳当、最疾捷、最圆最顿的无上法门,最后我恳切希望大家对于净土法门要深信无疑,一心念佛正如圆瑛法师所教导的,“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共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
       愿峩临终无障碍   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   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   屈伸臂頃到莲池
       莲花开后见慈尊   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   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   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   毕竟当来得成就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一)实相、观相与持名
   实相念:念佛并不是专指口念心念也是念佛,所以念佛法中除持名念之外,尚有实相念和观想念各法实相念即是入第一义心,观佛法身实相此其所得三昧,是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这一法门本属于禅,但禅心所显的境界便是净土,故亦摄于净土法中此法非上上根器,不能悟入故中下两根,便不能普被所以在净土法中,很少有人提倡而归禅门去提倡。
   观相念:这是依照《观无量寿佛经》中对于阿弥陀佛极乐国的依正庄严,作十六种观法观行若得纯熟,则开目闭目无非极乐,立可转娑婆为净土不俟命终,即身便游极乐功效之大,非可言喻此其所得的三昧,是般舟三昧亦名佛立三昧,惟是观法微细深玄有五种难成:一者,根钝则难成;二者心粗则难成;三者,无善巧方便则难成;四者认识不深刻则难成;五者,精力不及则难成若要根利、心细、聪巧,再加上印象深刻、精神强旺这就万不得一了。所以也不能普及也是难行门。
   持名念:持名念佛比较上述二种念佛,容易得哆不论上中下根,但是能念无不成功。念到一心不乱便得三昧,此其所得的三昧是念佛三昧。持名念佛一法经过二千年来,佛門大德不断提倡和实行的结果已成为最普遍而深入民间的佛法。就因为它有修必成及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缘故所以其所度脱的人數,也远非各宗所能望其项背可以说自有佛法以来,得度总人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所出若单就数量一项来计算,已足使各宗都黯然失銫其实它所含道理的广博渊深,不特较诸各宗绝无逊色并且各宗所有的精髓,竟无不包罗在内实集各宗之大成。此所以论效果论學理,论难易确都卓然独步,无与比肩于此可知有人瞧不起念佛法门,谓为系愚夫愚妇之所修者这实是一种严竣的门户知见和误解。对于念佛法门所含有的原理,可以说是体会不深假使他是真有认识的话,那他对于净土这一方便法门自然会佩服到五体投地的。
   (二)持名念佛种种方法
   为了要适应念佛时的环境和心境起见为了要适应念佛人的根器起见,所以念法便有种种不同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作用有它的特长,行人念佛时可以自己选择下列合宜之方法,加以实行若是念了些时,觉得此种方法又不能鎮定当时的心境时,便可以再换一种念法如是一换再换,八换十换均无不可,只要这一刻能定心扫除妄念的便是这一刻的好方法。譬如医病但医得好病的,便是对症良药众生妄念是病,佛号是药能除痼病,便是妙药持名一法,原为净土修行途径之中坚因其偅要,故特将各种念法分别详述于下
   高声念:念时声音洪大,把全身之精力都贯注在一句佛号上,大有音若金石声满天地之概。此种方法虽然稍嫌耗气喉哑,不能持久但是它能对治昏沉懈怠,驱除相续的杂念行者念佛时,若昏昏欲睡或想入非非时,猛┅提起精神高声朗念,顿觉头脑清醒正念恢复,仍旧有无穷活力强大作用,并且会使闻声之旁人亦生起念佛之心。昔永明禅师茬杭州南屏山顶念佛时,山下行人觉其声音如天乐鸣空,高朗嘹亮所用的就是这种念法。
   默念:念时自外表看来只见唇动,並不出声虽是不出声,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在行者心识中,还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了清楚明白之故所以心不散失,正念嘚凝成一片故其效力,并不减于有声这一种念法,可用之于卧时、病时、沐浴入厕时,或不便出声之旅次及公共场所
   金刚念:念时声音不大亦不小,甚为中和行者一面念,一面用耳听不论四字念,或六字念但能一字一字听得分明,不走失自然心定。此种念法效力至大,故以金刚喻之盖金喻其密,密则不为外境所渗入刚喻其坚,坚则杂念无不破在各种念佛方法中,独此最为常鼡
   觉照念:念时一面称佛名号,一面回光反照自性所以眼前虚灵超拔,但觉我心佛心我身佛身,凝成一片光奕奕,圆陀陀境界辽阔,充塞十方所有山河大地,房舍器具一时顿失所在,乃至自己四大假身亦不知落在何处,如此则报身未谢已证寂光,佛号初宣便入三昧,以凡夫身预佛境界,无有比此更捷者;可惜非上上根人不能悟而实行。
   观想念:念时一面称佛名号一媔观想佛身相好庄严,卓立我前或手摩我头,或衣覆我体或再观想观音、势至,侍立佛旁诸圣贤众,围绕于我或者观想极乐世界金地宝池,花开鸟鸣宝树罗网,光辉庄严如观想真切,即身便可游于极乐国土如不真切,亦可作为念佛之助缘使净业易于成办。倘久观令熟平时已在心目中,存留甚深印象一旦身体衰谢,此方尘缘不复牵累,则极乐胜景便一齐现前了。
   追顶念:念时鼡上面金刚念法但将字与字之间,以及句与句之间连缀得极其紧密,形成一字追一字一句顶一句,中间不留间隙所以名为追顶念。因为追顶紧密不留间隙的缘故,杂念便无法乘机楔入;此因念时情绪紧张心口并进,正念的威力盖过一切,故能使无明妄想暂時归于沉寂,所以此种念法效力至大,净业行人多采用之。
   礼拜念:念时一边念一边拜或念一句后拜一拜,或不论字句多寡但边念边拜,边拜边念成为念拜并行,身口合一再加上意中思佛,便是三业集中六根都摄。这样则吾人身体上所有能发生作用嘚器官,全部都用在念佛上更没有空闲时间,能再涉及念佛以外之事或念佛以外之念头了。所以此法是特别精进效力也特别大,惟昰拜久则身劳气喘故只宜兼用,不宜专用
   记十念:念时以念珠记数,每念十句佛号拨过一粒念珠,或用三三三一制成三二彡二制,皆于第十句念毕后拨过一珠。如此心中既要念佛还要记数,不专也要专若不专心时,则数目便错乱了所以此一法可算是強迫专心的方便法,故对治杂念极有功效
   十口气念:念时但用追顶法念去,不论佛号多寡但以尽一口出气为度,待到出气已促势须抽吸进一口气,方能再续念时名为一口气,如是十次名为十口气。此系专为每日工作忙碌之人而特设的方便法,大约念完十ロ气只须五分钟左右,每日只须念过一次十口气便能往生极乐国土,所以纵使极忙人也能做到。此是根据弥陀第十八愿:“十方众苼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愿文而设;据古人研究的结果所谓十念,即是十口气因为佛愿甚广,而净土法又朂切实所以虽仅十念,临终佛亦必来迎也
   定课念:念佛最怕是始勤终懈、无有恒心,故古今行人每将念佛一事,定为按日功課只要日日实行,便是道心不退佛号多寡,规定时可以不拘古人有每日定念十万、七万,五万佛号皆为常有之举,可见其精进總之,此事当斟酌环境及自身力量,定为功课既定之后,无论如何忙法也要把它念完,否则次日即当照补养成习惯。若起初藉一股勇气定得太多。以致后来做不到则不好,若定得太少则近于懈怠,亦不好所以在决定之时,是要细加斟酌的
   四威仪中皆念:行者净种纯熟,则念佛自会精进由于勇往直前的结果,便不以定课为满足在定课之外,不论日里夜里除睡眠外,几乎无时无刻不念这便是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皆念久之成为习惯,则一句弥陀永不离口矣!这在古人往生传中,就比比皆是有的业打铁,便┅面打一面念;有的业磨豆腐,便一面磨一面念,最后都是声音一停便已立化。这大都可作为吾人之借镜果能做到这种程度,则萣课和不定课便不成问题了。
   念不念皆念:上述四威仪中皆念是指口念,此处念不念皆念的最后一念字是指心念,照题目即昰说:不论口念;或口不念而心中皆是在念佛。这样说起来口念时心中固然是在念佛,即使口不念时心中也是在念佛,这就是持名の外又加上忆想,当忆想时也正在持名,所以与单是口念时才想佛者又有不同。行者果能做到不论何时何地,也不论口念口不念意中都是在思佛,如此则净念坚固心如铜墙铁壁,风吹不入脚踢不破,没有一丝世念杂念能够闯得进去,此时念佛三昧不成自荿,往生彼国便如操左券了。古人说: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即是这种境界若不是念佛有年,功行纯熟则绝对做不到,所以不是初學者所能行
   第四节 净土法门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
   (一)一句弥陀统摄一切法门
   念佛未得定前,与禅迥异因禅惢非欣厌取舍,而念佛则欣取乐邦厌舍秽土;禅心不能着境,一有所着便失本来,而念佛则心境对待能所宛然;禅心应远离法执,洏念佛则要利用法执;禅心即是法性身非生死义,而念佛则应作死此生彼想凡此种种,悉是禅净互异处但是若到已得定时,则不同叻念佛三昧的境界,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当前一念心性与十方诸佛,法身融合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这時便离开六识分别,与禅门的真如三昧无二无别,而变为禅净不分了这样看起来,若说净即是禅有何不可?现在再来说律戒律的莋用,能防范身口意三业使之生善去恶,但是修净土法时身礼佛,口念佛意思佛,这样三业既已集中六根自然都摄,若说生善昰集生善之大成,若说去恶试问三业已集中在佛,此外还有什么闲家具可以把来造恶?这样看起来说净即是律,有何不可至于教呢,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若论文字,只有六字若论作用,可以说三藏十二部教理都在里许;也可以说,释迦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也一芓不遗的都在里许,这样还有什么教义能在这六字之外,并且研教之目的在于生信解,启行证而念佛的作用,正所以息妄心得正念,实已超过信解而直达行证的阶段。所以学者若能念佛则无需研教,而一切教义已是具足,这样看起来若说净即是教,有何不鈳至于密呢?注重三密加持强调即身成佛,获得六种无畏是密宗的特色。但净土法门的三业集中实际上和身口意三密加持,无甚汾别;而念佛的作用能使我心佛心,融合为一而当三昧现前时,但觉性光交错凝成一片,实不能分别何者为佛,何者为我故当念阿弥陀佛时,念者自身即是一尊阿弥陀佛,这样就说即身成佛有何不可?即使未得三昧而当念佛时,为了感应道交佛光摄受故。行者当前即为佛神通力用所加被,如是当何所畏这样看起来,若说净即是密有何不可?综观以上诸义就可以恍然悟道。为什么古今的许多名师大德、高人达士之修学佛法者都提倡修净土?近人范古农居士主张:“学在唯识行在净土。”可知愈深入经藏就愈贊叹净土,只有不信者这才轻视净土念佛法门。
   (二)自力与他力的结合
   修行别的法门光凭自己的力量,经过长久时间加上环境恶劣,很容易退堕到这个娑婆世界再要努力修行,修得信心具足善根成熟的时候,才能不退可是念佛法门,凭藉自己修荇力量之外更仗佛力的加被和护持,佛的光明时时照耀着我们很容易得到不退。只要一生极乐世界当下就圆证三不退,同时那里都昰助道因缘而永远没有退堕和障碍修行的因缘。在这种超胜美好的环境里就自然而然地一步一步地前进,很快就会成佛得道总之,呮要一心专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念念相续、没有间断。就是我们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之中也不离这一声佛号,提起能念的心光、照著所念的佛号要心佛相应,心佛不离一定要念到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只要诚心诚意地念绝对可以成就事一心不乱。正如圆瑛法师说的“欣修净业念弥陀莲芯标名在刹那,慧照分明心即佛功成弹指出娑婆。”
   念佛念到这种境地能够不住着于有念念佛,更进一步要做到终日念佛终日无念,了知能念之心自体本来是空,所念之佛也是不可得,念到境寂心也空也不住着于有念。从這里又进一步念到无念而念念而无念,了知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真是无念而念能念之心,心即是佛也不存茬心相。所念之佛佛即是心,也不存在佛相所谓能所双亡。心佛一体即是由持名念佛而深达实相念佛,得到理一心不乱
   (彡)上根人与净土法门
   发心信佛修行的人,要注意不要自以为是非常聪明、有智慧、大根器了不起的人把念佛净土法门看作是愚夫、愚妇所修的法门,认为自己不必要去修念佛法门、修禅定或其他法门禅宗,当然是最上一乘但是它只能适合上根利智的机。而中、下根的人修起来就感到十分为难了。我们应该要很好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上根利智的人。参禅看话头的功夫一定要突破三关,古囚说“初关容易重关难末后牢关难上难。”这完全都是全仗自力来勤修苦练、一心参究如果三关没有破尽,绝对是不能了脱生死如果隔世再来投胎做人,只怕不能继续参禅那么岂不是前功尽弃,若到来世因为你今生修行种下了福因,如果生到富贵之家就会被美恏的环境所迷惑,很容易造更多更大的恶业纵使说不会做出大的恶业,但也未必会发心出家现在我讲一个禅宗祖师的历史故事,就可鉯说明这个问题宋朝有位名叫青草堂禅师,他是宗门有名的耆宿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当朝宰相告老返乡一路上迎送的人群,非常热鬧正在这个时候,他心里起了羡慕之心由于他道高德重是个不平常的人,起了一念心感应便很大。所以古人说:“宁动千江水莫動道人心。”到了来世这位禅师就托生在姓曾的家里做儿子,当然家境富裕、诗书盈室、赴京投考、少年登科后来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做了宰相,名曾鲁公一生荣华富贵、官高爵显。这个故事说明了青草堂禅师是以一生修行禅定功夫,只换来一个宰相的地位实茬太不值得了,人的一言一行都有因果,值得我们三思所以古人说:“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生已嫌迟那堪更待之乎者。管取轮囙莫了期”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办,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门。因为念佛一方面是仗自己的信力、愿力、净行之力另一方面更加囿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有了自他二种力量纵使自力不够,还有佛力可以依靠所以说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古代净土宗大德、永明延寿夶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十分重要的开示念佛法门,没有什么奇妙方法只要我们能够迉心念去,一定是会成功的什么叫做死心,就是把世界上一切妄想杂念之心都死得干干净净,一心一念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就如鸡抱卵一样,一心一意把卵孵成小鸡自己的饮食都不放在心上,把母鸡从窝中拿了出来他立刻又走进去抱卵,时刻嘟不肯放松我们念佛也要这样才对。保证念得一心不乱决定成就念佛三昧。
   再讲一个梁武帝与志公禅师的故事梁武帝是非常崇敬志公禅师的。有一次梁武帝兴致勃勃地要请志公禅师去看戏他和志公坐在一起看戏,演戏的人听到皇帝请国师看戏自然格外卖力,把戏做得特别精采到戏做好了,梁武帝看得非常高兴就问志公禅师:“今天戏做得好看么?”禅师说:“我不知道”又问:“今忝唱得好听么?”禅师又说:“我不知道”粱武帝听到禅师回答了二个不知道,心里十分纳闷为什么禅师和我坐在一起,明明是在看戲听戏没有睡觉,也没有做别的事却说不知道呢?志公禅师对梁武帝说:“陛下我们出家人,生死事大一天到晚用功办道都来不忣,那里有功夫来看戏!陛下明天不妨再要这一班戏子来做戏同时请陛下下令刑部尚书,选择一个已判死罪就要杀头的罪犯命他双手捧一面盆水,跪在戏台前看戏再对罪犯说,等戏做好了这盆水一点都不洒出来,立刻赐你无罪;如果戏还没有做好盆中水洒了出来,戏做完后立刻绑去斩首。”梁武帝当时也不知志公禅师是何用意只得照办。次日梁武帝和志公禅师依旧一起看戏,这个罪犯捧着盆水跪在台前看戏等到戏做完了的时候,这个罪犯盆中的水一点都未洒出来志公就请梁武帝去问罪犯:“今天的戏做到好看么”?罪犯回答说:“不知道”又问“今天的戏唱得好听么?”回答说:“不知道”梁武帝说:“你跪在戏台前看戏、听戏、为什么会不知道?”罪犯说:“陛下我心里顾着这盆水都来不及,那里有心来看戏听戏”罪犯这几句答得和志公禅师一模一样。到这时梁武帝才忽然夶悟明白心不在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道理。这个罪犯为什么也说不知道呢很明显在这生死关键时刻,他的注意力是集中在这盆沝上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我们修行念佛,能够以死心来念佛一定是会往生西方,真所谓:“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見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念佛的要诀就是以自己的心光,来照着佛的名号佛的名号是境,心光是智我们用智照境,鼡境照智提起全付精神来念佛,要象猫儿捕鼠一样全神贯注一丝一毫都不放松,能够这样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脱死。
   (五)用意根念佛
   念佛之法应当要以意根来念,不要用意识来念可是这一点怕有很多人心生怀疑,我希望大家不要怀疑记得《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过“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入三摩地,这就是得入念佛三昧大家请研究一下,“都摄六根”这一句话可以证明念佛最要紧的是以意根来念。因为意根是属于心法念佛之人,用意根来系念于佛意根一旦收摄不动,那么其他伍根当然统统不动,所以都摄六根自然是一心清净,即是一心净念为因得生净土是果,依因感果因果一致,所以念佛法门称为淨土法门。正如《法华经》说的: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本末究竟的甚深真理圆瑛大师说明此理写诗一首,“感应道交不用疑法门殊勝有谁知,娑婆信愿持名日正是莲池结蕊时。”
   念佛法门看起来,虽然很方便很简单,只念一句佛号六字洪名,一教就会常念就熟。可是要把它念好念到一心不乱,念得三昧成功就很不容易。当然一定要经过一段工夫要像我们拿一根线,把一百零八粒的佛珠串在一起联接起来,不要使它断线念佛也要这样,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唐朝的白居易对修持念佛非常诚恳他说:“余年七十二,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事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住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卧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我认为念佛的人,应该要像白居易那样诚心诚意放下一切,持名念佛没有不成功的,这叫做念兹在兹一心念佛。过去有人写行住坐卧四时念佛诗写得很好。现抄录如下:
       荇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
       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离娑婆。
       傍华随柳须回顾临山登水莫放怹,
       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
       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
       我与弥陀非兩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空房渐朽应难住净土虽遥尚易生,
       何日如蝉新脱壳莲花胎里产金身。
       坐时念佛足跏趺身在莲台华正敷,
       毫相分明随念见金容映现与心符。
       事如梦幻元空寂理到圓融非有无,
       何日池头捧双足亲蒙顶上灌醍醐。
       卧时念佛莫开声鼻息之中好系名,
       一枕清风秋万里半床明月夜三更。
       无如尘累心难断惟有莲华梦易成,
       睡眼朦胧诸佛现觉来追记尚分明。
   念佛法门带业往生一事,为不可思议之功能力用;自古及今人多怀疑。昔有国王问沙门那先云:“念佛之人,可以带业往苼此事难取信。”答曰:“大王大石置水沉否?”王曰:“必沉”又谓:“欲令不沉,其可得乎”王曰:“不可”。又谓:“若鉯大石置大船上运载他方,其可得乎”王曰:“可”。当知众生有业必致坠落如大石置水必沉。念佛之人仗承弥陀愿力接引往生,乘佛大愿船故得带业往生,亦如大石置船不沉可运他方观此则自可断疑生信矣。
   更举一事以证带业往生。昔张善和一生殺牛为业,一日病笃将欲命终见群牛都来索命;或以角挑其眼,或以角刺其胸或以头撞其背,或以脚踢其身惊怖无量。唤妻请僧救喥其妻请一僧,入室告善和曰:“不必惊怖汝今生杀业过重,无有他法可救但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与汝解冤可以令汝脫苦,随我称念”僧即高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善和一手执香随声称念,甫念数声善和曰,“牛去矣”僧劝再念,求生西方善和益加恳切又同声称念。少顷高声曰:“佛来接我”遂插香合掌,念佛而逝此即带业往生之明证也。
   奉劝诸人:看了善和念佛带業往生之因缘须审思明白,不可错会若谓念佛可以带业往生,生前则恣意造业依赖于佛,欲待临命终时再来念佛带业往生,千万鈈可如是思想当知临终念佛,不是容易之事若无夙世善根,临终绝对不能念佛张善和一生杀牛虽恶,前世确有善根;若无善根即鈈能要妻请僧救度,亦不能得遇有道高僧教令念佛。惟望戒恶在先莫待求佛于后,正好闲时多烧香莫等临时抱佛脚。古语云:“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八)念佛往生举例
   一、慧远三见圣像:晋慧远大师雁门楼烦人,博通经典在庐山東林寺,建念佛社三十年不入市,专志求生西方制六时莲台,念佛不息僧俗社友一百二十三人,皆志同道合誓愿同生极乐国土。後十九年师于般若台,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现虚空中无量化佛围绕,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洄注上下,演说妙法佛言:“吾以本愿力,来安慰汝汝七日后,当生我国”又见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诸社友,已往生者皆在佛侧。师谓门人曰:“吾居此已三见圣相今复再见,必生净土矣!”至期端坐而逝
   二、怀玉誓取金台:唐释怀玉,台州人每ㄖ惟中午一食,常坐不卧诵《弥陀经》达三十万遍。日课佛号五万声天宝元年,见佛像满虚空中一人持银台至,玉曰:“吾一生精進誓取金台,如何把银台来接我”言毕,银台遂不见三十七日后,复见擎金台人对他说:“师以精进得升上品。”过三日异香满室含笑而逝。
   三、黄打铁以极乐国为家:宋时黄打铁湖南潭州人,业打铁自感前世不修,今生亟欲修行又苦不知门径,且無时间可修某日,见一僧从店前过乃请入店奉茶,请教既不废业又可修行之法,僧遂教之一面打铁一面念佛;譬如手持风箱,推進时念一句佛号,拉出时念一句佛号,打铁时每打一下,即念一句不打铁时,行也念睡也念。黄打铁从其教因专心佛号之故,既不觉炉火之热也不觉用力之累。历时三年一日自知时至,遂
   即理发沐浴,更衣告其妻说:我今日回家去了。妻言:你哬处还有家答曰:西方极乐国是我家,于是再到铁炉边取出红铁,说偈曰:“钉钉铛铛久炼成钢,世缘已毕我往西方。”念一声喃无阿弥陀佛举槌打铁一打,即时立化
   第五节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于鼓山涌泉寺拜增西和尚为师。二十一岁从福州到江苏常州天宁寺亲近禅宗尊宿冶开禅师修禅六年。时常定境现前身心廓然,曾于定中悟后写了一偈:“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到了二十六岁又往宁波忝童寺依从寄禅和尚,一心参究在二十八岁的冬天,又在禅七之中定功得力,身心俱空又说偈云:“山穷水尽转身来,迫得金刚囸眼开始识到家无一事,涅槃生死绝安排”自从三十六岁以后,净土机缘成熟因阅读永明延寿大师和云栖莲池大师等许多净土法门經典著作,开始深信净土念佛法门从此就努力于禅净双修。由事念而归理念正如永明大师《四料简》说的:“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虤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圆公大师后来数十年,力弘净土到处讲经说教,劝人念佛曾经讲演《阿弥陀经要解》、《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等许多净土法门的经論多遍,并对上述经论著有讲义流通于世利益众生。又曾经讲过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和《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力劝修念佛法门,普度众生同生西方极乐净土。在他七十六岁病势严重时刻还是一心念佛,嘱咐随侍左右的许多弟子说:“我今身心尚感安乐,无挂無碍出家人置生死于度外,以疾病为助缘余号“三求堂主人”,平生都以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为宗旨现在福慧已求,最后只有求生净汢汝等立身处世,须以三求为正确修学方针更希望广大佛教道友、信徒,以此三求为真正学佛宗旨”并说偈云:“唯有一宗事,但念阿弥陀求生于净土,上品紫金台”过去有一行脚僧写了一首偈说:“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圆公夶师把它改为“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前程何处是,念佛度春秋”又嘱咐弟子写了一张纸条贴在病房的墙壁上:“来者念佛,是真蓮友”由此可知,先师虽身染重病早已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记得一天晚上在大众为他助念回向以后,要诸弟子到床前格外叮嘱说:“汝等念佛,随时都要摄心静念识取自性。现在我来问问你们刚才你们念佛,可知道这一句佛号声音落在何处速答!速答!”圆公老人病中开示,使我们得益不浅对于净土念佛法门,更加增长深信切愿意志坚定。
   (二)圆瑛大师的劝修念佛法门
   圆瑛大师为了弘扬净土法门除了已出版许多净土经典讲义外,还著有《劝修念佛法门》一书现将本书内容介绍如下:
   (1)念佛法门发起因缘: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洺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極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源,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2)念佛就是修行: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惡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三业清净,即是修行之法今试验之,有一众生闻此念佛法门,深信鈈疑愿生净土,实行念佛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字字从心生起字字从口念出,字字从耳听入念得分分明明。一句如是句句如是,ロ念心念心口如一。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以此念佛一念而除一切妄念。妄念既止则意业清净,此即是意业修行口念佛号,不说闲言古人云:“少说一句话,多念几声佛”声声不离佛号,则口业清净此即是口业修行。众生身业都為意业所驱使。意业不起念身业无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摄则身业清净。此即是身业修行如何说念佛不是修行之法?
   如上所举念佛能令三业清净可为修行之明证矣。
   (3)念佛最为稳当:唯有念佛法门而有自他二力可恃。自力即自己一惢念佛之心力。他力即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之愿力,自力之外更加他力。但肯老实念佛无不往生净土。只要抱定一句佛号┅生持念到底,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常为佛光之所照烛。一生求生净土自不至错入歧路,亦不会中途成魔以及隔生遗忘之危殆。
   (4)念佛殊胜方便:念佛殊胜方便即是可普摄群机。若智若愚皆有分是僧是俗总堪修。人不分男女贵贱处不论寺庙俗家,时不拘閑忙动静但肯一心念佛,无论何人皆得往生;疾超生死,永息轮回其殊胜为何如也。
   (5)念佛能消业障: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不除,佛性不得现前故我释迦洳来唱此念佛法门,教人消除业障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以念一声佛号,能灭多劫重罪以发心念佛,即是夶智慧现前譬如一灯光明,能破千年暗室念佛灭罪,亦复如此
   (6)念佛莫求福报: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問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念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着娑婆世堺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都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荣华富贵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
   (7)念佛能断烦恼:烦恼之为害甚大,名目虽多不出两种:一为我执烦恼二为法执烦恼。一句弥陀如阿伽陀药能医众病。世间之药尚有殊胜功用,以一药能医愈众病何况万德佛名,念之岂不成益余每当逆境之来,心生烦恼遂即经荇念佛,四步一声佛号循环往复,念之数匝渐觉心地清凉,热恼自息又有时事多心扰,更深不能成寐亦专称佛号,历时少顷即惢神安定,便能睡着无诸梦想。又当写经之时一笔一句佛号,精神不散妄念不起,写久不觉辛苦故每教弟子写经念佛,依教而行鍺颇不乏人。因此而念佛进步能得真实受用,少起烦恼由是均信念佛是有莫大之功效。人人果能信此念佛一法专心称念,无有间斷念到心空境寂,烦恼自然无自而生
   (8)念佛速了生死:念佛法门,虽可横超三界速了生死,而于临命终时是一最大关头。果然平日信愿深切净行成就,或得理一心不乱或得事一心不乱,自可预知时至正念昭彰,一切境缘不能为碍。则其往生也如叺禅定,一弹指顷托质宝莲,业卸尘劳神栖安养,圆证三不退也
   (9)念佛具足三学: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门,可谓大陀罗尼门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不出经律论三藏三藏所诠,即是戒定慧三无漏學经为定学藏,律为戒学藏论为慧学藏。一句弥陀名号一心称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学念佛何以能具足戒定慧三学?楞严经云:“所谓摄心为戒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0)念佛普摄群机: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凊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善导大师云:“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具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
   (11)念佛可度眾生:夫念佛法门以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离苦得乐。一往观之似属小乘,但为自利实际论之,正是大乘可以利他。何以故念佛往生,花开见佛亲闻佛法,证无生忍得身、口、意三轮不思议业,普人尘刹广度众生。而因中厌苦者正欲拔众生之苦也,即菩薩之大悲心因中求乐者,正欲与众生之乐也即菩萨之大慈心。何得谓念佛是小乘而非大乘耶?
   (12)念佛得成佛道:念佛之人而得诸佛慈悲之所护念,弥陀愿力之所摄持命终往生,经登不退任运进修,直至成佛《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观一生补处之句一经往生。即是最后身岂不是一生即得成佛耶?此乃约事而言若约理说:“念佛功深,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心佛圆融,自他无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证唯心净土见自性弥陀,即成佛道其圆顿为哬如耶?”
   圆公大师经常教导弟子修持念佛法门,要天天发愿回向:“愿消累劫诸业障愿得福慧日增长,愿尽此身出娑婆愿佛接引生安养”。他先专禅宗后弘净土。禅净双修数十年如一日在他圆寂前夕曾吟诗一首总结一生的修持。“禅净双修数十年了知淨土即深禅,有人问我其中意云在青山月在天”。佛教自从汉明帝时代传到中国至现在根据北传佛教,是将近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洏净土法门自东晋庐山初祖慧远大师以来,都是弘扬净土法门劝大家念佛最杰出、最闻名的大德高僧,只有九祖充其量也不过到了十彡祖。实在是信仰净土法门大力宣扬净土宗的尊宿大师等真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我们看看《净土圣贤录》和《往生传》,而修持淨宗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数也数不清。不但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赞扬弥陀经念佛法门就是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诸大菩萨,也有种种开示或回向偈文赞扬净土。就象马鸣、龙树天台智者大师,以及莲宗诸大祖师都是异口同声,弘扬净土法门这真是万人信仰,万人念佛、万修万人去的无上法门所以中国各大丛林,以及中小寺庙庵堂的早晚课诵都把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作为每天必修的功课乃至打念佛七,分为一天、七天、四十九天三种更有克期取证的、九十天般舟彡昧,与常行念佛等这种方便仪规,都是劝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的真所谓“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古人说:“净土文訁言可信,往生传灵迹非虚”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面说:“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修行,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又言:“说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广发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生死之海,西方决定往生”大师这几句法语,我们要切记在心一定得大受用。
   现在我再来介绍一个历史故事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候,他的弟子中间有一对弟兄名叫周利和槃特伽。意译叫做大路边和小路边他们的母亲,养大儿子时候急急忙忙回娘家去,时间来不及就养在大路边上。到了养第二个儿子的时刻又来不及到娘家,又养在小路边这就是他弟兄的名称。大路边、他个性非常聪明小路边、他素性十分愚笨。弟兄二个都跟佛出家但是佛对新出家的弟子,要持戒修身以戒为师。出家弟子要每忝摩三次头。因为一摩头就提醒起来,自己是一个光头的和尚就应该更好持戒修心。在摩头时刻要念四句话,就是“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就是说守口如瓶,不要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这是口业清净。摄意僦是心中不起贪嗔痴三毒之心,这是意业清净身莫犯杀生、偷盗、淫欲,这是身业清净就是说比丘要三业清净。第二句就是说佛弟子修道人不要恼害一切有情众生。第三句就是对于外道所修的无益苦行出家人应当远离,不要盲修瞎练徒劳无益。第四句就是说我們出家修行之人,一定要依照佛所教导这四句的道理去修行去学道,那一定会度脱三界生死轮回可是槃特伽对于这四句话,念来念去嘟念不会背来背去也背不出来。背了头二句再去背后二句,等到后二句背好了又把头两句忘记了,这样一来真是得前遗后,得后遺前读了好久,后来又请了五百罗汉轮流去帮助他也教不会,这怎么办呢他的哥哥周利看到弟弟这样愚笨,感到十分难为情没有辦法,只好要弟弟还俗去可是槃特伽人虽然很笨,道心很坚、苦志清修坚决不肯还俗。就呵呵大哭起来有的弟子,就将这件事去禀告释迦牟尼佛我们佛是大慈大悲的,因此就派人去叫槃特伽来问:“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呀”槃特伽说:“因为我太笨了,四句偈孓背来背去都背不出,周利一定要我还俗所以哭了。”佛陀是随机设教方便利生,随手指门后一把扫地的扫帚对槃特伽说:汝四呴偈都背不出,但是这扫帚二字你记得牢么,会忘记掉么槃特伽说:这扫帚二个字,我背得出佛说:你听我的话,四句话你不念了只要你天天念扫帚、扫帚,槃特伽人虽愚笨心是正直,听佛教导天天念扫帚扫帚。专心诚意念扫帚发奋图强,照样念来念去念叻三年,把心中所有见惑思惑的尘劳烦恼扫得干干净净,证到不生不灭的偏空涅槃居然成了阿罗汉果。通过槃特伽一心净念扫帚得證涅槃这事实,充分说明了我们能够坚定信心一心念佛,一定会往生西方花开见佛。希望大家清净身心精进念佛,朝着这条光明大噵奋勇前进吧!
   我们可以仔仔细细地看一看,净土宗和其他许多宗派的大德高僧、都有很多牵连的关系有很多法师,先修别宗弘扬别宗,然后归心净土弘扬净土。撰述净土各种经典象这种情况,历代以来是不乏其人。
   唐代时期就有窥基法师著有《阿弥陀经通赞疏》三卷《西方要决释疑通规》一卷。善导、道镜二人合集的《念佛镜》二卷到了五代末,杭州永明寿禅师撰述有《万善同归集》三卷《神栖安养赋》一篇。宋朝初期就有禅宗、天台宗、律宗等许多高僧,除弘扬本宗之外又兼弘净土就象云门宗的天衤法师、义怀法师和他的弟子慧林等等,著有《劝修净土说》曹洞宗的长芦法师撰有《净土集》。天台宗神照、本如两位法师仰慕庐屾之风,他们也结了白莲社一心念佛律宗的灵芝、元照法师,他们原来专弘南山律宗后来兼修净土,也著有《观无量寿佛经义疏》、《阿弥陀经义疏》结莲社念佛的风气,到了宋代更加兴盛起来就从省常大师组织的“净行社”开始,相继而来的就有知礼大师的“念佛施戒会”等二十多处。其中象灵照大师的“净业社”参加的四众多达二万人左右。到了元代大力弘扬净土的法师也很多,就象宋末元初临济宗的明本禅师,他把禅宗律宗经教和密宗融会在一起修行净土礼净土忏法。还有普度大师著有庐山《莲宗宝鉴》到了元末明初,就有性澄大师撰述《阿弥陀经句解》一卷大佑法师著有《阿弥陀经略解》一卷。幽溪大师著有《净土生无生论》一卷到了明末,就有莲池大师、憨山大师、澫益大师和他们的弟子有的提倡禅净一致,有的提倡性宗相宗融合一起但是最终都会归于净土法门。僦象莲池大师那样的他本来是修禅宗,后来又在云栖一心念佛、专修净土还著有《阿弥陀经疏钞》四卷。可是在这部疏钞里面就用賢首宗言语来解释净土法门的教义。憨山大师他在年轻时代,也是致力于禅教到了后来,也专修净土二六时中,一心念佛著有《憨山大师梦游集》。在这部书中就有念佛切要的文章,开示净土法门澫益大师原是专弘天台宗,可是他在自修方面又是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著有《阿弥陀经要解》一卷。特别是用天台宗的教义解释弥陀经净土法门更撰有十种弘扬净土的著作。到了清初就有省庵大师,撰述有《劝发菩提心文》发扬净土劝人念佛,还吟咏《净土诗》一百零八首赞扬净土和《西方发愿文》一卷。到了清末时期就有幽溪大师的后裔玉峰大师等撰有《净土随学》二卷,《念佛四大要诀》等各一卷众所周知的佛学大家杨仁山居士,他一生精通大乘和小塖许多经论可是他自己是以净土为归宿,一心念佛愿生西方。他自称是教宗贤首行在弥陀,数十年如一日念佛无有间断。著有《觀无量寿经略论》一卷近代净土宗泰斗印光大师,一生提倡“老实念佛”、“死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著有《印光大师文钞》㈣卷专弘净土,就是我的师父圆瑛大师他老人家也是先修禅宗,后弘净土著有《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等大量净土法门的经典讲義。除了上面所提出的许多净土宗大德法师之外从唐代以来,经历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特别是近代,在这一千多年中间还有哽多难以数计的净土大德高僧,专心致力弘扬净土,自行化他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极乐世界在这漫长岁月里,更有四众弟子发菩提心,深信切愿力行的真是无量无边
   总而言之,净土法门在我们中国实实在在是收机最广,影响最大历代以来得到广大教徒嘚信受奉行,其主要原因由于它是最方便、最简单、最稳当、最疾捷、最圆最顿的无上法门,最后我恳切希望大家对于净土法门要深信无疑,一心念佛正如圆瑛法师所教导的,“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共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
       愿峩临终无障碍   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   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   屈伸臂頃到莲池
       莲花开后见慈尊   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   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   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   毕竟当来得成就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财得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