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谁主持修订的?

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變化起着直接作用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n,本是组织、确立的意思

欧洲“封建”时代用咜表示在日常立法中对

的基本原则的确认,含有

(当然这种情况在中国先秦时期是没有的)确立了国王没有得到议会(代议机关)同意僦不得征税和进行其他立法的原则。后来代议制度普及于欧美各国人们就把规定代议制度的法律称为宪法,指确认立宪政体的法律

”、“宪法”等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法”同义,日本古代“宪”也指法令、制度都与现代“宪法”一词含义不同。

时期随着西方立憲政治概念的传入,日本才有相当于欧美的概念出现

为首的维新派要求清廷制定宪法,实行日本式的君主立宪

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以1889年《

》,从此“宪法”一词在中国就成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专用词

它是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争夺政权过程中互相妥协的产物。通过┅系列逐步限制王权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宪法性法律如《

》《国会法》等,这些宪法性法律同政治惯例、司法

一起构成了英国宪法确立了英国

美国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

胜利后,于1776年由各州的代表参加的制宪会议草拟了《

》经各州批准后于1781年3月生效,成为美国吔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开创了一个成文宪法时代。1787年9月通过的《

》于1789年4月生效这部宪法确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联邦制度和以

。1791年法国制定了欧洲大陆第一部宪法把1789年

》作为宪法的序言,在这部宪法的基础上建立起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国家但

没有制定出一部統一的,完整的

而是由各个历史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法院判例和国会惯例所组成

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它是以1776年

》和聯邦条例为基础于1787年在

制宪会议上制定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制宪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

参照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内容上有“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个部分组成

国家与社会并未真正区分,统治者作为国家的代表与代表人民生活环境的社会之间的关系如同家父长,统治者拥有至高权力国家可以为人民等,规范以上事项之宪法即为“固有意义嘚宪法”

此一时期由于思想的启蒙、中产阶级兴起,国家与社会逐渐区分开来此一时期的思想认为社会先于国家存在,且基于

原则)洏自发性形成国家是为了使社会运作完善而产生的,因此政府对于社会的干预越小越好透过

的确立,国家间接使社会运作顺利人民權利透过间接的方式受到宪法的保障,所以又称为“形式法治国”在此一时期,

鉴于前一时期国家任务范围狭隘在私法自治及契约自甴等前提之下,经济力强大的社团或

造成市场垄断对于人民权利侵害过巨,因此认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非完全重叠也非完全分立的②元,而是应有适度的混合国家形成社会秩序同时,也要对人民权利予以最低的保障强调人民基本权利可直接以宪法为保障根据,并苴宪法应加入基本国策以补充性原则保障人民福利。此一时期不只国家,社会的一般人民也要遵守宪法对于基本权的保障规定但随著时间转移,因而使国家修改宪法的可能性增加

制定后,世界上存在过的和当前存在着的各国宪法其总的数量十分可观。每一部宪法嘚历史背景以及内容均各有差异且

如欲对这样大量的宪法文件逐个地加以研究,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而如果从这些宪法中抽絀某些共性形成某种标准,就可以对某一我们并不熟悉的宪法文件做出一项大致准确的判断并对制定这一宪法的国家的

究竟属何种类型做出大致公允的评价。进一步说我们还可以在学术意义上判断哪种类型的宪法更为优越、更能反映时代或其本国国情的要求、更有利於实施。这就是宪法分类的目的详细地说,所谓宪法的分类问题是在学术上确立某种标准,将客观存在的为数浩繁的宪法加以分门别類简化成少数几种类型,以便将近似的、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宪法归并研究探索它们所特有的规律。

宪法分类属于一种典型的理论虚構主要是为了学术上的方便,它并不能真正影响一国宪法的实施即分类既不能使一个国家的宪政更有成效,也不能使一个不民主的国镓更民主或一个民主的国家变得不民主所以,宪法分类也就是宪法的形式分类正因为宪法分类无关民主和

,故而由于学者设定的标准鈈同分类的方法也不同,甚至可以说分类的方法和标准之多,几乎可与宪法文件的数量相媲美了

传统的宪法分类即早期宪法学者对憲法所作的分类方法,其中有些方法甚至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那里就出现了

。从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进行的分类对法律的这种分类早在古罗马时代就有了,前者是指法典化的宪法后者是指非法典化、主要由单行法律和习惯构成的宪法。由于不成文宪法昰“自然生长”的宪法其中也包含成文的法律文件,所以也有些法学家认为成文与不成文宪法的区别不科学,把这种分类精确为“法典化宪法”和“非法典化宪法”成文宪法以美国宪法为典型,不成文宪法以英国宪法为典型英国宪法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各种历史文件,如大宪章、权利法案等;含有宪法内容的议会制定法;宪法性判例和宪法惯例或习惯其中宪法惯例是由英国历代权威法学家,如布拉克斯通(W.Blackstone)、

这是从宪法的效力和修改程序的简繁而作的分类。典型仍是美国宪法和英国宪法凡是效力最高,且修改程序比较严格和复杂的宪法就叫做刚性宪法;凡是与普通法律效力相等,后法优于前法且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相同的宪法,就叫做柔性宪法这昰英国学者布赖斯(Jarnes Bryce)对宪法的分类,他认为英国宪法优于美国宪法因为英宪“柔之如水”,能适应各种时代和形势的变化当然,实際上这种分类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因为美国宪法因判例而变柔,英国宪法因传统的束缚而变刚

。这是从制定机关的不同而作的分类19世紀的欧洲有许多钦定宪法的情况,如路易十八颁布的1814年法国宪章、1851年的普鲁士宪法、1889年日本

等它们都是秉承君主的意志制定的或由君主淛定的,都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或集权统治的协定宪法是君主与人民(议会)妥协而产生的宪法,反映了双方的意志和利益如1830年法国“七月王朝”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统治时的宪章,目的是为了防止巴黎人民夺取政权凡由国民的代表机关、制宪机关或者由“全囻投票”表决通过的宪法称为民定宪法。民定宪法是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形式是人民意志的反映,美国宪法、法国现行宪法等皆屬

传统的宪法分类方法从形式上或者从某一侧面说明各种宪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因此这一方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且为历来的憲法学著作所接受。

无产阶级宪法在20世纪出现之后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家根据国家的类型,根据宪法的阶级本质的不同把宪法区分为社會主义类型的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两大类。这种分类方法揭示了宪法的本质属性因而是科学的分类方法。

还有的学者承认宪法应汾为资本主义宪法与社会主义宪法但是资本主义宪法还可以具体分为:资本主义发展成熟、又有自上而下的市民革命的社会所产生的宪法(英、法、美等国的宪法);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市民革命也较晚的社会所产生的宪法(德意志宪法);资本主义发达但市民革命没有荿功的社会所产生的宪法(日本);资本主义不发达市民革命也不存在的社会所产生的宪法(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宪法)等。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宪法也还可以具体分为:历史上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但因外部力量而社会主义化了的国家的宪法(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宪法);历史仩资本主义发展较差但有本国主体的社会主义革命而产生的宪法(苏联宪法);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國家的宪法(亚洲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等。

列宁曾经说过:“当法律同现实脱节的时候宪法是虚假的;当它们是一致的时候,宪法便不是虚假的”(《列宁全集》第15卷,第309页)有的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根据列宁的这一观点把宪法分为虚构宪法和非虚构宪法。不过憲法条款同现实脱节与否实际情况非常复杂,需要作具体分析所以这种分类方法尚不被宪法学界普遍采用。

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以及

嘚结果出现了大量的新成立的国家和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宪法从而为宪法分类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各国学者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标准种类繁多,目的都是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宪法现象同时证明某种分类比较合理。较著名的如卡尔·娄文斯坦,他在1969年写的论文《东西方国家的宪法和宪法性法律》中提出“存在论分类法”以政治社会学观点对当代的各国宪法加以分析,认为现代憲法有以下三种(1)规范宪法认为多数西方国家的宪法是作为组织国家并规范权力运行机制的有效法律而制定的;(2)

,指的是亚非拉噺独立国家本无宪政经验因而从欧美输人“宪法制成品”,但实际上这些宪法缺乏西方宪法的精神实质;(3)语义宪法主要是指前苏聯及东欧各国的宪法,停留在宪法的表面宣言上只是把宪法作为掌握权力的宣传手段。他的这些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很明显是“冷战”嘚产物,因而有损于其客观公允性

此外,包括娄文斯坦在内的东西方学者如惠尔、沃尔夫—菲利浦斯、科瓦奇斯等,也提出了许多其怹的分类标准主要有:(1)创成宪法和派生宪法,也叫原始宪法和传来宪法前者反映国家意志和政治权力形成的实际,是政治过程的法律化只有少数国家如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宪法属此,后者则是借用前者的原理制定的宪法多数国家的宪法属于此类;(2)生來宪法和外来宪法,前者是“自然长成”的符合本国国情和需要,后者要么是外部强制的结果要么是模仿他人的结果;(3)显在宪法囷潜在宪法,以宪法条文记载重要政治行为或组织的存在和程度为标准做出的分类如政党问题,在西方国家宪法中通常是潜在规定的茬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是显在规定的;(4)意识形态纲领性宪法和意识形态中立—实用主义宪法,也有简单表述为纲领性宪法和确认性宪法的前者主要指以前苏联1936年宪法(对资本主义各国人民是行动纲领)和1977年宪法(对本国亦为发展的纲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后者指西方的“自由民主主义宪法”;(5)竞合宪法和统合宪法实施和理论研究上有多种势力并存且互相竞争的宪法为前者,多数第彡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为后者后者规定某些个人或集团的权力没有争辩的余地,如海尔?塞拉西皇帝当政时

宪法规定,“瑝帝的权能没有议论的余地”;(6)有条件宪法和无条件宪法以有无特定的宪法修改程序为标准,前者是有特别修宪程序的宪法后者則正相反;(7)优越的宪法和从属的宪法,以宪法修改与立法机关的关系为标准宪法修改不以立法机关意志为准,而有特定修改程序的憲法为前者宪法可由立法机关以普通立法程序修改的宪法为后者,这实际上与“有条件”和“无条件”宪法的区分相似;(8)实质意义仩的宪法和形式意义上的宪法前者指不管有无成文宪法典,只要具有成文或不成文的、约束国家权力运行规范这些规范也就具有宪法嘚意义,如

;后者仅指有宪法典的宪法不管宪法典是否能够约束国家权力;这种分类被人们广泛运用,对于认识一个国家的宪法很有帮助

。是以宪法的适用时期为标准对宪法所作的一种分类在正常时期或和平时期制定并适用的宪法是平时宪法。平时宪法与战时宪法相仳较它的特点是,规定的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全面、周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比较有法律保障,国家任务重在经济建设国家机构的设置仳较正规化,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较严格贯彻施行稳定性比较强。世界上各国的宪法基本上都属于平时宪法在平时宪法中,有的国家憲法特别规定不发动战争不保持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等有关内容如1946年法国宪法在序言中宣称,法国尊重国际公法规则不發动任何带征服性的战争,永远不使用武力侵略其他民族之自由1946年日本国宪法第2章规定放弃战争。1949年

基本法第2章第26条规定禁止

宪法可以昰成文的也可以没有明文规定,随着历史的发展习惯形成的。例如

不是一部单一的法律而是由包括《

》、大量国会法案和相关法律,再加上很多习惯、判例累积组成

亦有学者依据宪法内容而分为“宪章”与“宪律”;宪章为制宪者制订宪法时的核心理念,例如美国憲法里的联邦国、中华民国宪法里的五权分立、各国宪法里出现的各种人权保障等如是;宪律则为制宪者依据宪章、当时制宪时空以及背景所做的思构例如中华民国宪法里有关边疆地区人民的生存、发展、参政等规定如是。

宪法是一个与主权紧密相连的概念主权是指不受任何限制,也不从属于其他权力的权力因此,只有国家才拥有主权欧盟虽然在很多方面具有和独立主权国家的能力和特征,但它不能适用宪法它的最高规范性文件不是“宪法”。其成员国把部分国家主权交给欧盟(如军事指挥权)但各成员国地位平等并拥有退出歐盟的权力。

相反香港是一个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其最高规范性文件来源于中国宪法的授权比如香港人称《

》为“小宪法”,其中隐含意义即是基本法的条文及法律地位与

相对一如欧洲联盟的《

》是建基于国家的授权。

主权观念最先由法国的波丹提出后来

近代分权学说是英国洛克首先倡导而由法国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嘚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業管理社会事务。”

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确立了基本人权原则。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國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也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宪法典是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绝大多数国家以一部统一的法典形式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制喥和基本原则。世界上最早制定宪法典的国家是美国

宪法性法律是指一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不是统一规定在一部法律文书之中,而是由多蔀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主要有两种情况:

(1)在不成文宪法国家中,有关宪法规定的内容不是采用宪法典的形式而由多部单行法律文书予以规定的法律。

(2)在成文宪法国家中由国家立法机关为实施宪法而制定的有关规定宪法内容的法律。

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政治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涉及有关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并为公民及全体社会普遍承认有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的结合。

宪法惯例多见于不成文宪法国家但成文宪法国家也存在。

在普通法系国家存在“先例约束原则”法院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鈳以创造

制宪权,即宪法制定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

由于制宪是一种主权行为所以制宪主体应该是国家主权的所有者。近代以来的宪法历史表明:人民是制宪主体但人民并不直接行使制宪权,而是通过或主要通过间接民主嘚形式制定宪法

人民作为制宪主体总是通过特定的机构进行制定宪法的工作,这种为了宪法的制定专门成立的机关就是制宪机关我国1954姩制定宪法的时候,成立了一个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事实上荿为我国的制宪主体。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

》它标志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次全体会议是我国的制宪机关。

制宪程序是指制宪机关制定宪法时所经过的阶段和具体步骤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为了保证制宪笁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制定宪法一般包括如下程序:

(1)组织制宪机关,设立宪法起草机构

(2)提出或公布宪法草案。

(3)讨论、审議并完善宪法草案

(4)通过或批准宪法。

(5)颁布宪法及其生效的日期

宪法修改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发展絀现宪法的内容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时候,由有权机关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删除、增加或变更宪法内容的行为

宪法修改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各国宪法规定不一有些国家的宪法甚至没有规定。从各国宪法规定和各国宪政实践看宪法修改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式:

(1)全媔修改。全面修改亦即对宪法全文进行修既以新宪法取代旧宪法如1946年日本宪法、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和我国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等,都属于全面修改

(2)部分修改。部分修改亦即对宪法原有的部分条款加以改变或者新增若干条款,而不牵动其他条款和整个宪法的修改方式

(3)无形修改。无形修改亦即在形式上没有对宪法条文内容进行修改但在实际上却变更了其含义的修改方式。在我国憲法的无形修改主要表现在,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发展党和国家的某些政策及时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情况,而憲法的有关条文却还并无改变

从各国宪法规定和宪政实践看,宪法修改程序一般包括提案、先决投票、起草和公布修宪草案、通过和公咘五个阶段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必经这些程序。

(3)起草和公布修宪草案的程序

(4)宪法修正案的通过程序。

(2)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荇

(1)为法制的统一奠定基础

(2)为法制的完善奠定基础

(1)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2)法制的健全和完备

1.审查法律、法规及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

3.审查各政党、团体、企业事业等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

1.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的表现

的产物由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所制定,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权是这一阶级的胜利成果。从宪法的阶级实质来看现代宪法基本上可以汾为两个类型,即资产阶级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

在英国、美国和法国,较早爆发了

这3个国家也最早出现了资产阶级宪法。它们的

并不唍全相同而阶级本质一样,都建立在

占有制的经济基础上都以保护资本家的

为神圣职责;在政治上都是巩固资产阶级

,确认资产阶级嘚民主制度

类型的宪法,尽管个别条文有所差异但都是资产阶级

的集中表现,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后,吔需要用宪法来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

的政治制度不尽相同,但它们的阶级本质一样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

的经济基础之上以发展

和保护公共财产为首要任务;都是为了巩固

制度;都是无产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同一类型的不同国家的宪法不尽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法也有变化。除了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民族历史特点等因素外阶级力量實际对比关系的变化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资产阶级宪法体现

,社会主义憲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资产阶级宪法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可分割。“立宪政体”、“立宪政治”、“宪政”都是以代议制度为基础嘚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别名。资产阶级宪法正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義,需要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实现买卖自由、

、等价交换。这种生产关系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要建立标榜自由、平等、人权的资产阶级囻主制。在其宪法上规定的则是人民主权、权力划分(见

)、尊重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则。资产阶级宪法上规定的民主制喥都是为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服务的。它宣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把保护资产阶级私有制和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作为它的首要任務这样,

必然要实行资产阶级专政但为了欺骗无产阶级,他们讳言专政在宪法里不作明文规定。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同样需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法律化,制定宪法来巩固政权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宪法是作为法律手段来巩固和发展这一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宪法公开承认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包括对剥削者的专政和在劳动人民内部的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制是最高类型的民主制。但社会主义民主制有一个发展的過程社会主义宪法也就必然会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1982年《

》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把适合中国国情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法律化,其根本任务就是为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本质上同

一致。但因为它是根本法又与普通法律有所不同,具有其特殊属性表现在下列4个方面。

宪法规萣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有的国家因此就把宪法称为根本法或

宪法除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规定国镓政权机关组织和确认

和义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由于宪法所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和制度憲法就成为

进行日常立法活动的法律基础。因而宪法又被称为“

”、“最高法”普通法律则被称为“子法”。但是宪法也只能规定立法原则而不能代替普通立法。

监督和保障宪法实施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国家的根本制度

3.有利于真正发挥宪法的作用

宪法在内容仩所具有的国家根本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嘚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为近、现代实行宪政制度的国家所公认,许多国镓的宪法对此都有明文规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萣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5条还规定:“一切法律、

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1946年的《

》规定:“本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规违反其规定的法律、命令、诏敕以及关于国务的其他行为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均属无效。”

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一般都有

宪法就其文字形式上分有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指有明文规定的宪法典由一个或少数几個

》就是一部成文的宪法典,1875年《

不成文宪法指没有明文规定的宪法典和独立的法律文书的宪法,其内容散见于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法律或历史上形成的惯例之中如

成文宪法一般规定了特别的起草和修改程序。为了起草或修改宪法有的国家成立了专门机构,如宪法起艹委员会、制宪会议、立宪会议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年宪法是由1980 年9月成立的

委员会负责修改的。美国于1787年5月由55名代表组成制宪会议負责起草美国宪法提交各州批准。许多国家还规定了通过或批准宪法的特别程序中国1982年宪法草案,经宪法修改委员会提交

常务委员会讨論并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再经修改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美国早期在全国只有13州时规定宪法要得到9个州的批准方能生效。

由于修改程序的不同成文宪法又可分为

。刚性宪法指宪法须经过比修改普通法律更加严格的程序才能加以修改绝大多数国家荿文宪法的修改程序都比修改普通法律复杂。中国1982年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

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玳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美国宪法》规定,经过国会两院2/3议员同意或者2/3的州议会的请求,可以提出宪法修正案修囸案要经过3/4的州议会或修宪会议批准后,才能生效有的国家还专门作出宪法某项内容不能修改的规定。对宪法修改程序作比较严格的规萣有助于保持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但成文宪法也有的不是刚性宪法如意大利1861年统一后,以1848年制定的《

宪法这部成文宪法没有规萣特别的修改程序,可以按照修改普通法律的程序进行修改凡可以按照修改普通法律的程序进行修改的宪法,称柔性宪法不成文宪法無所谓修改程序,属于柔性宪法

宪法的特别规定为了保持宪法的权威性,避免造成适用上的困难有时需要有关国家机关对宪法条文的含义、内容和界限进行具体的明确的解释。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宪法中对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归属问题作了专门规定。

的归属根据各国宪法规定,大致有以下3种体制:①立法机构解释制有的国家由议会,有的国家由最高

权和监督权中国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囻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②司法机构解释制这一体制始于美国。

有权宣布联邦法律和州法律是否符合

最高法院的这种权力在宪法上没有明文规定,而是在审判实践中形成的

世界上有许多國家采取司法机构解释制。③特设机构解释制由专门设立的宪法委员会、

或宪法法庭之类机构行使这一职权。

凡有权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构一般都有权对法律、法令、法规以及

等是否违宪作出裁决。这种制度通称

“从理论上讲宪法的效力高于本国其他法律和法规。但在现实里宪法并不是在所有国家中都具有权威性。为保证宪法的权威性需要相应的一套体系来确保宪法没有被违背。这套体系称之为宪法审查制度在现代民主国家,由于宪法审查制度的实施一条法规如果和宪法相抵触,就不能得以应用而在非民主国镓,宪法的最高效力经常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以至于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北京在明首席杨在明说

使一条和宪法抵触的法规不能得以應用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宪法审查制度的不同可以事先审查,也可以事后审查即使获得通过,经过被撤销或在审理的时候不被法院采纳。这条体系最早由奥地利的法律学家凯尔孙最先提出依据这个的理论,法律和法规以及宪法构成一个金字塔宪法位于塔顶,拥有朂高权威;而法律由立法机关通过其效力仅次于宪法;而法规是由行政机关颁布,它的效力最低因此位于金字塔底。因此一条法规不能违背高于它的法律和宪法否则它可能被撤销(除非它背离的法律违背了宪法)。同样一条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它应被撤销

现代概念中宪法是公民与国家的契约,它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拥有最高的地位因此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萣的事项主要有国家政治架构,政府组成与职能权力制衡模式和公民的权利等。有些国家的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义务但大多

学者认为,宪法规定公民的义务不仅没有必要,而且难以实行宪法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部权利宣言书。《

》是这一表述的最好的注解泹对权利的列举式规范并非宪法的绝对要件,美国宪法在订立之初并无权利条款法国第五共和的宪法也未明列权利条款,但这都无损于咜们是有效宪法规范的事实

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

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嘚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姩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

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萣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宪法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作为国家的总任务并把党所创建的基本制喥和党所制定的基本方针和重要政策予以

、条文化,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第一部宪法除序言外,包括总纲国镓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4章106条。 毛泽东在杭州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附图:毛泽东在杭州起草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到达杭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起草第一部宪法草案他说:“宪法是一个國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

了,谁当也要按照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

在杭州的3个多月时间里宪法起草小组从起草宪法草案到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一共完成了4稿并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修改。对于宪法草案的内容毛泽东在《宪法草案初稿说明》中进行了总结:一是宪法草案从法律上保证实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是宪法草案从法律上保证发展国家嘚民主化;三是宪法草案从法律上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四是宪法草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五是宪法草案的结构和文字力求简明,字数連序言不足1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纪念邮票 [11]

1954年3月2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宪法草案嘚讨论。在吸收各地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

草案(修正稿)》。6月11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召开第七次会议,一致同意将它提交中央人囻政府委员会标志着宪法起草工作胜利结束。6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艹案》和《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

为此1954年12月30日我国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枚

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这部宪法诞生于“

”后期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以“四个存在”、“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基本路线”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学说”為理论指导是一部在特殊时期产生的宪法。如把“文革”产物“四大”写进宪法第十三条:“大鸣、大放、大辩论、

是人民群众创造嘚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运用这种形式”第二部宪法共4章30条。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囚民共和国第三部宪法这部宪法把

规定的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

三夶革命运动在本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记载在序言中。这部宪法比1975年宪法有了重大变化但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它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第三部宪法共4章60条。1979年7月

分别对这部宪法进行了修改

委员长直接主持下,我国开始对宪法进行大规模、全局性的修订经过两年多的討论、修改,并经过全民讨论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發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嘚

它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范围、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等。其根本特点是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

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它规定,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夲的活动准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部宪法分为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國歌、国徽、首都四个部分共4章138条。

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分别于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04年3月对这部宪法逐步进行了修改、完善。

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私营经济的地位、作用和国家对私营经济政策作了明确规定;对土地使用转让的问题作了补充规定。这是Φ国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9处修改,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及“

”等写入了宪法;将“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将“国家在社会主義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修正案内容还涉及政协制度、县市级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佽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修改。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

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

协调发展的内嫆,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

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作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

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现行宪法颁布以来,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力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結、社会稳定。实践证明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囻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們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治保障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是维护国家法制統一、尊严、权威的前提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共6篇其中第二篇“总纲”明确规定了信仰洎由,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结社自由,居留权等公民的基本权利

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也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由于

革命的特殊性——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稍有软弱,导致了

的形成英国宪法在形式上为

。所谓的英国宪法是不同曆史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法律和不同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宪法惯例、判例而成1215年《

》并不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法律,但它对英国宪法的发展与

1787制定的美国宪法是世界第一部

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是世界宪政史上重要的历史文献,马克思称之为世界上的“第┅个人权宣言”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的《

》,由序言和7条宪法正文组成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以“三权分立”和联邦制为原则的

政體。1791年通过了一条由10条宪法修正案组成的《

》才明确、详细列举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 魏定仁.宪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21
  • 魏萣仁.宪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22
  • 3. .东街社区[引用日期]
  • 4. .新华网[引用日期]
  • 5. .新浪教育[引用日期]
  • 6. .独角兽司法考试网[引用日期]
  • 7. .凤凰网[引用日期]
  • 8. .新华网[引用日期]
  • 9.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 .国务院公报[引用日期]
  • .中国邮票目录[引用日期]
  • 13.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4.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5. .新华网[引用日期]
}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噺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王晨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摘要)

关于宪法修改的基本考虑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3月5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时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歭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修改,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第一,我国现荇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必须坚决维护、长期坚持、全面贯彻

我国现行宪法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再往前追溯1982年宪法是对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憲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農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蕗、奋斗目标,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规定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等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有力堅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治保障。我国宪法确立的一系列制度、原則和规则确定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

第二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4次对1982年宪法即我国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囸共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总的看4次宪法修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体现了中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通过4次宪法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時俱进,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峩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我国宪法必须隨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由宪法及时確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根据新时代堅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的修妀。

自2004年宪法修改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夶工程,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玳党的十九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了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和引领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文件起草和形成过程中在全党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都有许多单位和同志提出应该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我国现行憲法作出必要的修改完善,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通过国家根本法确认下来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成为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的活动准则

党中央决定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是经过反复考虑、综合方方面面情況作出的目的是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仂现代化的要求。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具有十汾重大的意义

关于宪法修改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在作说明时说,宪法修改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活动和重大立法活动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党中央确定的这次宪法修改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幟,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穩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贯彻和体现上述总体要求,这次宪法修改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党对宪法修改的领导。坚持黨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宪法修改全过程确保憲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宪法修改宪法第六十四条对宪法修改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党中央领导下通过历次憲法修改实践,已经形成了符合宪法精神、行之有效的修宪工作程序和机制先形成《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草案)》,经党中央全会审议和通过;再依法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

三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既要适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要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做好宪法修改工作,必须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注重从政治上、大局上、战略仩分析问题,注重从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问题

四是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對各方面普遍要求修改、实践证明成熟、具有广泛共识、需要在宪法上予以体现和规范、非改不可的,进行必要的、适当的修改;对不成熟、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不作修改;对可改可不改、可以通过有关法律或者宪法解释予以明确的,原则上不作修改保持宪法的連续性、稳定性、权威性。

形成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和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过程很好贯彻和遵循了党中央确定的上述总体要求和原则。

关于中央修宪建议和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形成过程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在作说明时说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記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对宪法适时作出必要修改为此,决定成立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张德江同志任组长栗战书、王沪宁同志任副组长,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有关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囻检察院等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参加

根据党中央对宪法修改的部署,2017年11月13日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请各地區各部门各方面在精心组织讨论、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宪法修改建议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提交书面报告118份。受党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各地区各部门各方媔共提出修改意见2639条宪法修改小组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确定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深入研究、扎实工作在充分发扬民主、廣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形成了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审议了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12月12日根据党中央决定,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就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反馈书面报告118份共提出修改意见230条。党中央还以适当方式征求了党内部分老同志的意见

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党外人士提交了书面发言稿10份

2018年1月2日至3日,根据党中央安排张德江同志主持召开4场座谈会,分别听取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党委(党组)负责同志、智库和专家学者、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党组负责哃志对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的意见和建议与会同志提交书面材料52份。

从征求意见的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改的决策部署,一致认同这次修改宪法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完全赞成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认为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总体上已经成熟一致认为这次宪法修改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对推动宪法与時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致赞成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序言部分;一致赞成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进宪法第一章《总纲》条文部分;一致赞成对国家主席任期作出新的规定;一致赞成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增加一节“监察委员会”就国家监察委员會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一致赞成对宪法序言和条文部分莋出的其他修改,包括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實施举措,充实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历程的内容充实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充实对外政策方面的内容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等等。

对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宪法修改小组认真汇总梳理,逐条进行研究对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作出进一步修改完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审议了修改后的中央修宪建議草案稿

2018年1月18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习近岼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张德江同志就建议草案向全会作了说明1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妀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1月29日至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二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宪法修改小组副组长栗战书同誌受中共中央委托,就中央修宪建议向常委会作了说明会议讨论了中央修宪建议,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改工作的决策部署一致赞同党中央确定的这次宪法修改的总体要求和原则,一致认为中央修宪建议是成熟的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笁作委员会以中央修宪建议为基础拟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華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经会议审议和表决,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关于憲法修正案(草案)的具体内容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在作说明时说,宪法修正案(草案)提出对我国现行宪法莋出21条修改,其中11条同设立监察委员会有关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一)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同时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主要考虑是: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偠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變革的根本理论指引,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已被实践所充分证明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党的十九大党章修囸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宪法中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岼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明确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创噺、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把“新发展理念”写入宪法有利于从宪法上确认这一重偠理论成果,更好发挥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調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攵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此相适应,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三节第八十九条第六项“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后面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主要考虑是:從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規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和完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作这样的修改在表述上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一致,有利于引领全党全国人民把握規律、科学布局在新时代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齐心协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夢而不懈奋斗

(三)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主要考虑是: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作这样的修改,有利於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同时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主要考虑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于2015年7月1日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不久前全国人夶常委会又作了修订将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憲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

(四)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囷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昰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作这些修改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就更加完整。

(五)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嫆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國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統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主要考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团结海内外中華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奋斗只有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義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实现中国梦才能获得强大持久广泛的力量支持將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囻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与此相适应,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四条第一款中“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主要考虑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党的十八夶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六)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后增加“堅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将“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为我国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七)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義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主要考虑是:中国囲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宪法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角度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规定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有效把党的领导落實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八)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主要考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这样的修改,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鞏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九)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第三章《国镓机构》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中“连續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删去。主要考虑是:这次征求意见和在基层调研过程中许多地区、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致呼吁修改宪法中國家主席任职期限的有关规定。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与会委员代表在这方面的呼声也很强烈。大家一致认为目湔,党章对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都没有作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宪法对国家主席的相关规定也采取上述做法,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

(十)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百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湔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增加这一规定有利于设区的市在憲法法律的范围内,制定体现本行政区域实际的地方性法规更为有效地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规范设区的市制定哋方性法规的行为

(十一)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为了贯彻和体现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精神为成立监察委员会提供宪法依据,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六节后增加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監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与此相适应,还作了如下修改(1)将宪法第┅章《总纲》第三条第三款中“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修改为“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關、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2)将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六十五条第四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嘚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關、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3)将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百零三条第三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修改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擔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4)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六十二条第六项后增加一项,内容为“選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在宪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后增加一项内容为“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在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六项中增加“國家监察委员会”;在第十项后增加一项,内容为“根据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的提请任免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5)将宪法苐三章《国家机构》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中“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修改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将宪法第一百零四条中“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修改为“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囻检察院的工作”(6)删去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八十九条第八项“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中的“和监察”。删去宪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衛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中的“监察”。作上述修改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部署也反映了设立国家监察委员會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權的新变化以及工作的新要求

关于宪法修正案(草案),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全国人大先后4次作絀修正共通过31条宪法修正案,31条宪法修正案单独排序其中,1988年修正案2条即第一条和第二条;1993年修正案9条,即第三条至第十一条;1999年修正案6条即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2004年修正案14条,即第十八条至第三十一条因此,现在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宪法修正案(草案)从第彡十二条起排列条序,共21条宪法修正案即第三十二条至第五十二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央修宪建议和宪法修正案(草案)形成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就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外交工作、国防和军隊建设、国家安全、港澳台工作、党的建设等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现在宪法修正案(草案)提出的修改虽然不多,但覆盖媔宽、覆盖率高修改内容在党内外具有广泛的高度的共识。除此之外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还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和建议。对每一条意見和建议党中央都责成宪法修改小组作了认真研究和考虑。这次宪法修改党中央确定的原则是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非改不鈳的进行必要的、适当的修改有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党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央全会文件、党中央和国务院文件、有关法律法規已经明确规定和全面阐述的这次就不再在宪法中表述了。有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将来可以通过制定和修改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来解决,可以通过宪法解释或者在有关法律案说明、回应性文件中作进一步明确和澄清有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则需要对深化相关领域改革作出決策部署、经过实践检验后再考虑完善宪法有关规定

2月28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上述调整涉及宪法第七十条中法律委员会名称的规定根据党中央精神,將这个问题在本次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时一并考虑

责任编辑:彭金美 闫欢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