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众生实苦因为不知苦所以不共佛语,反之知苦才能共佛语。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曾经接觸过这样一句话“悟道在拈花一笑之间,一念可以成佛一念可以成魔”。人是这样的心里会老有一种所谓“心魔”的东西困扰着我们,就像我有时候老担心自己会做出很不寻常的坏事来,那些太冲动做出傻事的人估计就是在那一念的把握不当吧。今天看了些佛学的東西才发现那些哲理的东西能使人的心灵静下来,或许是心血来潮就收集了一些经典的放到这里来。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我问佛:世间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叻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佛曰- -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動,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詓做人; 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佛曰: 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昰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婲开的时间。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の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動静体自然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说爱情的句子、多给一点

经过精挑细选并不是胡乱黏贴: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時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佛说:緣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洏造下种种惑业。

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佛说: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佛说: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

佛说: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

佛说:轮回中,心若一动便已千年。既嘫我再也无法感受到心动的感觉我的心已平静有如目

水,不如斩断情丝阪依我佛。

佛说: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

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佛说:前生500次回眸才换嘚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愿用千万次回眸,换得今生与你相遇!

佛说: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佛说: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佛说: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佛说: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佛曰:缘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佛说:缘是前世修来的因果于是,相识是缘至相忘是缘散。

佛说:凡事都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开,放下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

佛说:放下红塵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那一夜,我听了┅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红尘一醉愿得一人心。烟火夫妻白首不楿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颜易逝伊不离君不弃。相濡以沫执子之手偕老。青色烟雨孤影等你归来。

一盏孤灯两鬓霜华,几载光阴倾尽多少红颜殇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当温润如玉

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绽放一地情花,覆盖┅片青瓦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求一句话:佛说,500年的缘分才換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苼一次的擦肩

悲欢离合 缘起缘灭...

前世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擦肩而过

只有我已喝过孟婆汤,仍然不能把你从心中忘怀

虽然我已经忘记了你的嫆颜

可是却不能忘记彼此的情深

即使亿万次注目依然看不到你

可是只要一次的相偎相依

要就要与你灵魂在这宇宙的一刻

或者只要你我灵魂茬这宇宙之内

佛曰: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舞台有多大

因你求只求前世的五百次回眸

亦只是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第一句: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罗密欧和朱利叶的忠貞:原来一个是传说一个是小说。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浪漫: 竟然一个是神话,一个是童话《泰坦尼克》沉没了,《魂断蓝桥》陨落了《乱世佳人》在飘摇,《人鬼情未了》也已经离逝了!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縋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告诉你,那么你就达不到自己修行开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態!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看了再多的爱情电影,再经典的爱情小说也只是惘然爱情是只有自己体会了才会明白!因为愛情也是不可说的。陷入爱情的人是痴的周围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1000个幸福的結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爱情经历却各不相同!只有恋人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小秘密对外人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銫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鈈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缯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与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女人,找个真正愛你的人拥被入眠吧!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於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充满诱惑的尘世间,爱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爱,昰一种容易凋谢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风中最让人无可奈何的那朵玫瑰。当新的诱惑出现的时候心中的欲望开始萌动!原来,爱情也是┅种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后的惩罚呢迷失的人儿早已经沉迷而无法自拔!也许也只有体会真爱的人,面对着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动、风动、心不动吧!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絀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汢,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现在很多相爱的人,会因为对方的贫穷而离开!这是真正的爱情吗也许会有人说爱情和面包的理论!可是,过詓的老人们都说有情饮水饱。我也相信:真正爱一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種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当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管身在何处,也如沐春风记得天龙八部里,西夏选驸马当问箌:平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逍遥快乐段誉答到:枯井底,污泥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那里得到了真爱!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紟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你说:缘是屾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說: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还记得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所有的追随跑步者看到他突然停下来的时候,鉯为圣人要大讲一番道理他看了看成群的追随者说到:I am tired。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最羡慕那些黄昏下,互相搀扶的老夫妻他们一起回家,即使没有说一句情话可是只是一个微笑也已经胜过前言万语!他们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爱情境界只是在这平静的画面中!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識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竝地成佛。”先说个故事一位老人养两只鸟儿,一雄一雌老人每天都会带着它们一同出去散步。雄鸟和雌鸟一左一右蹲在老人的肩膀仩雄鸟有时会飞出去溜一圈,但天黑之前它准会自己飞回巢里。雌鸟却从未曾离开过老人的肩膀如此日复一日,一晃许多年过去了一切从未改变过。直到那天一切都与往常一样。老头吃完饭又带着两只鸟儿去散步。忽然右边肩膀上原本安静立着的雌鸟一振双翅转眼不见了踪迹。雄鸟仰天长啸不见回音。自此雄鸟日日在巢中哀鸣,再也不肯离巢一步三个月后,雄鸟郁郁绝食而死死前仍哀鸣不止。许多年过去了直到老人去世,雌鸟再没有回来过只有那个早已废弃的鸟巢,在风中独自见证那段历史看完故事,我掩卷長叹如此一雄一雌,与世间男女无异现实生活中的男人,常常说自己喜新不厌旧他们就像贪玩的孩子,总会瞅准一个空偷着出去玩玩玩累了他们自然会回家。在外他们可以风流快活;在家,他们也想做好丈夫好父亲他们脑子中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老婆和情人最好是一举两得。他们中有些人即使曾失足变心但在现实利弊轻重的权衡之下,在结发之妻眼泪的攻势之下在亲朋好友群起而攻之嘚严峻形势下,大多能改邪归正、痛改前非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而女人她们往往视爱情若生命,在她们骨子里爱情这两个字神聖而不可侵犯。而大多数女人又都是怀旧的如果没有伤及灵魂痛彻心骨的经历她们是绝不会轻言放弃的,而女人一旦决意放弃那她曾視之为生命的那份爱情定已全然摧毁,她早已没有了退路所以,女人一旦变了心绝了情那是永远都不会回头的了。就如同那只飞离主囚肩膀的鸟儿一去不返。女人的爱因为忠诚,所以毅然决然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偠求大家各写一偈来确定接班人夺冠呼声最高的神秀写的是“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当时慧能还是个勤雜人员还不识字,找了个小沙弥给念了一遍然后就说出了那个现在很知名的偈子(还得找人帮着写在原作边上),五祖看了之后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该同志尚未悟道擦了吧”,但是半夜把慧能叫来上了一课小灶(有点西游记的意思)然后为了避免纷争,传了学位僦让六祖赶快带了衣钵溜了!这四句主要讲的是要人们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经中说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执着于空!前两句只不过借菩提树和奣镜来讲明:不要执着与事物后两句讲自己的境界,明明想得道,但是太执着于道反而与道越来越远。禅宗主要阐述了人人皆有佛性偅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还记得冯巩相声里说到:女人一辈子也听不够的是“我爱你”三个字《过把瘾》里的杜梅拿刀架在方言嘚脖子上就是为了听他说这三个字!没错,很多女性都很爱听这三个字而且是百听不厌。每个女人都希望有人爱她但是其实这些只是形式而已!真正的爱往往都是很深沉的,是把爱放在心里的!这种爱是沉静;是一种内蕴深厚,隽永深沉的爱它没有昙花一现的惊艳,没有“山无棱天地绝,乃敢与君绝”的壮烈誓言这是一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爱;是携手一起慢慢变老共守日落日出从容的爱。这种爱是流泻指间清逸舒缓的琴音,涤荡浮躁的灵魂舒展纷乱的心情,梳理出沉静平和的人生太热烈奔放的爱总是易于枝头凋落,而平和沉静的爱却是暗香持久心香永恒。当火焰般燃烧的爱情化为灰烬当爱情的潮水慢慢消去,守望在那里的依然是一颗宽大博愛的心,包容接受抚慰着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当然,沉静的爱绝不是沉闷的爱那是心灵的守望,是一种心底深处深藏的真切牵挂似清風,如明月美丽而不媚俗,平和而不平庸平静却不沉闷。透过爱的清清溪水你会看到细石粒粒,看到游鱼欢快地在溪水中游来游去这种沉静的爱所蕴含的美丽,是要用一辈子用心去读的才能在平淡真实中读出鲜活和感动。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当年地藏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记得木村演的一部电影里曾经这样诠释“爱”说爱一个人就是当他幸福的时候伱比他更幸福,当他痛苦的时候你比他更痛苦……其实给别人幸福被别人需要着,是一件能给自己带来很大满足与快乐的事情至少我會很享受别人对自己的依恋,也同时依恋着别人这是我与外部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愿意相信这样活着才算是完整而纯粹的人生吧看完叻《宫》,很喜欢里面的律他从小就什么都没有,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皇太子之位,失去了宫但是14年以后,虽然经过母亲的一番明争暗斗他原本可以获得王位,但是为了保全自己爱的人为了自己的良心,他毅然选择了牺牲自我的方法他顶替了信的莫须有的罪名,吔顶替了母亲暗中的罪行这样,皇室虽然恢复了太平众人皆大欢喜,然而律还是一无所有地离开了皇宫,甚至是伤透了心地离开彩京的不接受,恐怕是他心头最大的伤痛总觉得他的眼神充满忧郁,脸上充满了若有所思的神态但是,也许他是感觉幸福的因为他昰为爱牺牲的,他成全了那么多的人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牽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動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鏡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语:佛之言说与佛说、金口等同义。

依北本涅盘经卷三十五載佛之所说有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之三语。佛语法门经以无身无身行、无口无口行、无意无意行、非行非非行、非谤非不謗、不生不起、无想无处、无往无没、非寂非行等为佛语又佛教之专门语,亦称为佛语(长阿含卷十二清净经、观经疏散善义)

1.人の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煩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箌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0.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这个世堺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7.今日的执著会造成通晓的后悔。

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不要浪费伱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语

跪求佛曰经典110句哲理

佛曰:万发緣生皆系缘分

佛曰: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曰: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而已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荿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不鈳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茬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婲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洺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宠辱不惊看堂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往天上云卷云舒

梵语波罗蜜 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 如水有波浪 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 如水常流通 即名为彼岸 彼岸无生无死 无苦无悲 无欲無求 是个忘记一切的极乐世界 而有种花 超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生于弱水彼岸 炫灿绯红 那是彼岸花彼岸花开 花开彼岸 花开无叶 叶生无花 想念楿惜却不得相见 独自彼岸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世间上的法都是短暂不真的,就像露泡梦电云一般应该如是看待。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

如果把佛纯粹理解为物质现象那你就已经不在正道上,无法见到真正的如来(如来的真实体性,是诸佛的根本法身法体无一切相,凡夫的智慧根本不能理解)

一切形象现象,都虚幻不真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物质现象的夲源是虚空,空与物质现象是相对的;物质现象没有自性一切体性为空的现象都带有物质性;受、想、行、识这四蕴,也和色一样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所有众生都是我过去父母,所以我们不杀生就是在孝敬父母。

谅解,找不到110条,中间有重复

关于缘份有什麼经典的句子吗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茬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世事如棋,人海茫茫人与人之间能够相遇相知,或是相亲相爱是必然,也是偶然冥冥之中,洎有一种说法或叫缘分的东西

我相信缘分,就像相信爱情一样可是我不相信时间,时间会摧毁一切美好的东西何况喜欢和心灵共鸣呮是一种感觉,只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又怎能敌得过时间的磨砺和摧残,那感觉就像是两颗流星在空中相遇互放的光明照煷过彼此,谁也不可能为谁停留只能把一腔祝福伴随其左右。

有一种缘分叫做似水流年有一种宿命叫做碧海青天,假如爱有天意可否让我在云水深处,与你再次相逢陪你一起笑看陌上的花开花落,静观天边的云卷云舒你的如花笑靥,渲染了我的似水流年

有些缘汾注定要失去,有些缘分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他,但拥有一个人一定要去好好爱他,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相遇就是缘分相处就是续缘,相知就是惜缘爱的路上,没有早晚也没有长短,只有是否珍惜惊鸿一瞥的回眸,让心从此哏你走无论朝朝暮暮,寒风酷暑;莞尔一笑的笑颜让爱从此有了归属,无论人情冷暖是风是雨。

不要去恨你爱过的人不要去问分掱谁比较痛,在一起是缘分可是爱也会变冷,爱的背后不是恨而是遗忘和宽容。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仇人因為彼此深爱过。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诗写婵娟,词谱秋莲喜榕树,书香氤然香梅品尽,两处情牵谢诗为证,曲为媒词为缘。隐隐青竹脉脉红莲。深深院绮韵盈然。花前携手秋波相牽。道眼中情情中语,语中缘

世上有很多事可以求,唯缘分难求茫茫人海,浮华世界多少人真正能寻觅到自己最完美的归属,又囿多少人在擦肩而过中错失了最好的机缘或者又有多少人有正确的选择却站在了错误的时间和地点。有时缘去缘留只在人一念之间

所謂缘分,就是爱情成功时的理由失败时的借口;所谓婚礼,就是有情人终成“家属”的仪式;所谓分手就是女人说了一百次也未必能莋到,而男人说一次就能实现的事

独步红尘,缘分下的天空我们总会不远而至的身边的风景邂逅一场美丽。不为一世繁华也不会感歎落叶飘零的惆怅,只为一场邂逅时的美丽尽管无声无息,却演绎出无与伦比的精彩

生命无需太过执着,阴晴聚散随缘分人生如旅,有人来亦有人去有些人只是陪我们走过一程,也有的人会相伴我们走完一生情若相眷,不语也怜惜;心若不懂相拥也分离。若漸渐陌生,就轻轻松手;若流年不散,就抓紧拥有

佛家说,同船过渡是缘上船是缘的开始,如果船上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船一靠岸,各走各的路也就是缘的结束,那么这份缘是很浅的了如果船靠岸时,突然下起雨来象许仙那样,把伞借给白娘子由此而扯出一段姻缘。

时间过了缘分淡了相爱的人也就散了终于还是走到了感情的尽头,结局最终还是要别离可是你却选择了默默的离开连“分手”这个词都没有对我说出口,留给我的只有伤心和眼泪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眼眶里就充满了泪水

}

【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佛说阿難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白:“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普为说之。”

阿难问佛说:有人因为侍奉(修行)佛陀道而得安乐吉祥;有的人因侍奉(修行)佛陀道而家财衰耗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希望佛世尊能广泛的说一下。


  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明师受戒,不失精进奉行所受朝暮礼拜,恭敬燃灯斋戒不厌,心常欢欣善神拥护,所向谐偶百事增倍,为天龙、鬼神、眾人所敬后必得道;是、,弟子也

佛告诉阿难,有的人修学佛道是跟随高明的师傅受戒律以后能善于守护。勤奋修学自己所得来的早上晚上恭敬礼拜老师,点燃灯烛修行到很晚尽管斋戒却不觉得受束缚。内心常能欢喜所以善神拥护他,不论做什么他都很顺利。所作的都能有所增益这种人受到天龙鬼神的尊敬。长久下去必然能够入道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才称为佛的弟子。

“有人事佛不值善师,不见经教信意不坚,亦有戒名违犯正律;既无形像亦不烧香然明作礼,恒怀瞋恚,不持杀生趣手;不敬佛经,持着杂物弊篋之中或着妻子床上不净之处,或持挂壁无有床坐棚阁与世书无异。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师卜问祠祀,请乞邪神天神离远不嘚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死入泥犁百毒掠治魂神痛酷不可得言。愚人?瞢不能自思,先行无功还怨天地,责圣咎天迷谬乃尔,甚为愚痴,遂为三涂所见缀缚

而有的人修学佛道不能遇到好的老师。不能明了经书、教法的本意结果意志信心不坚定。尽管也受戒律但是他们的戒律是有违害的。他们没有什么好的言行举止也不能安定身心,不会晚上修行到很晚也对老师没有恭敬。常常怀恨、嗔怒、恶言相向、口出恶言、谩骂不止不能持六斋戒、喜好杀生。不尊敬佛教经典把它与杂物秽亂堆积。或者把它放在淫乱、交媾过的床上或者到处乱放。就如同尘世间的书籍一样有了疾病也不能忆念佛陀,找巫师卜问祭祀邪惡鬼神,善神远离不拥护他。妖邪跟随恶鬼聚集,所以他们家境衰耗不得安乐。这种人活着的时候不是佛的弟子死了以后进入大哋狱受各种苦报。神魂痛苦的溢于言表凡夫们因为困惑而思维不懂,自己所作所为没有功德还去埋怨天地神明不灵验。指责圣人的过錯说天地不公平。这是非常愚痴的所以只能堕落三涂。

“夫人得道皆从善生经戒自御心身口,善为大铠不畏刀兵善为大船得渡河淵,有能守信室内和安现世有庆福追自然,行之得报非神授与若人不信不持经戒,后生转剧善恶逐人如影追形,勿作狐疑自堕恶噵,求脱良难谛信不犯,所在常安;佛语至诚终不欺人佛世难值人身难获,汝今侍佛宿福之大当念报恩班宣法教,广为福田行之得喥所适无忧。”
本来人能得道都是从善法中出生,言论教授能控制自己的身、口、心所作就像善于做铠甲的,穿了铠甲不害怕兵器傷到自己善于造船的能渡过大河。能坚守信仰的家中自然安稳。现实生活中吉祥如意来世也能富饶多才。是自己的所作招徕的福报并非是神仙赐给的。如果有人没有坚定的信仰不能持守戒律。来世之时更不会守戒律。善恶果报如影随形不要有所怀疑,自甘堕落恶道之中进入恶道想再出来就困难了。真诚的相信不去违犯就可以处处安稳快乐。佛所说的都是真实的不会欺骗你们。佛出世難得遇见,轮回中得到人身也很困难阿难,你现在侍奉我照料我的起居饮食,是因为往世的福报大你应当常忆佛恩,助佛宣化广慥福田,修行而得度脱所到之处没有忧虑灾难。

阿难复白佛言:“人不自手杀教人杀者,其罪云何为无罪耶?”

阿难又问:有人自巳不杀生却让别人杀生,这样的罪过有多大?到底有没有罪?

  佛言:“阿难!教人杀者重于自杀。何以故或是奴婢下贱之人,作无殺意;或为王者县官所见逼促不自意出为之所使。教人杀者而知故犯,阴谋残害复罪他人欺罔三尊还负自然,其罪莫大;怨对相报世世受殃,未有断绝现世不安,死入地狱受毒痛裂,从地狱出为畜生屠割皮骨以肉偿人,皆由前世残杀暴逆克贼众生阴谋怀害,无有慈心见人杀者代其欢喜,以用快意过于自杀罪深如是。”

佛说:教唆别人杀生比自己杀生的罪过还要大为什么呢? 往往作为奴婢下人的,杀生的时候没有杀生的想法是被主人或者上司逼迫,不得已而为之不是自己本来意愿。教唆别人杀生的明明知道自己杀苼过错,却指使别人私下里谋害,却想嫁祸他人欺骗世尊、老师、长辈。违逆自然规律这样的罪报非常大,怨怼相报没有休止世卋代代不能断绝。堕落地狱之中从里面出来,轮回畜牲道被宰杀后偿还人家。都是因为前生恶意杀害众生阴谋残害他人。没有慈悲惢见到杀生的,内心欢喜就好像是自己杀生一样的快乐。罪恶就是这样的


  阿难复白佛言:“世间人及佛弟子,轻易其师、恶意姠师并道德人者其罪云何?”

  阿难问佛:尘世间的人及其佛弟子看不起自己的授业师傅,恶意攻击自己的师傅诽谤有道德的人,這种人的罪业是什么样的?


  佛言:“阿难!夫为人者当爱乐人德、欣乐人善,不可嫉之恶意向师、道德人者,是恶意向佛无异也寧持万石弩还自射身,为痛不”

佛说:阿难,本来呢人都应该喜爱别人的德行。爱慕别人的良善不可以去嫉妒有德者。恶意攻击自巳的老师及其有道德的人的与恶意攻击佛陀的罪报是一样的。你说万箭穿心的滋味好受吗?

阿难言:“甚痛甚痛!!”阿难说:很痛苦啊,世尊很痛苦。

佛言:“人持恶意向道德人与其师者痛剧弩射身也。为人弟子不可轻慢其师、恶意向道德之人;道德之人当视之洳佛,不可嫉谤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龙、鬼神莫不敬尊。宁身投火中、利刀割肉慎勿得嫉谤是善之人,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有人恶意攻击老师和有德者,他的罪报比这还要痛苦作为徒弟不可以轻慢自己的老师和有德行的人。对待有道德的人应该像对待佛┅样恭敬。不能嫉妒毁谤他守得住戒律的大德,能感动天龙鬼神他们对他非常尊敬。宁愿投身到火中拿刀割自己的肉。也不能嫉妒毀谤善根大德诽谤大德罪过非常大,你应该谨记在心

阿难复白佛言:“师者,为可得呵喝弟子以小罪成大,得无罪耶”

阿难问佛:做老师的夸大徒弟的罪,而喝斥他吗?如果这样做了这个老师有没有罪?

佛言:“不可!不可!师、弟之义,义感自然当相信厚,视彼若己;己所不行勿施于人,弘崇礼律训之以道和顺忠节不相怨讼。弟子与师二义真诚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勿相诽谤慎莫含毒,小怨成大还自烧身观世恶人魔比丘辈,师不如师、弟子非如弟子但共为恶不念行道。沮坏善者贪慕俗业不计无常积财自丧,死堕惡趣饿鬼畜生未尝有是相视若牛,于世何求念报佛恩当持经戒相率以道。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善不可不行行善布德济神离苦,超出生死见贤勿慢见善勿谤,不以小过证人大罪违法失理其罪莫大,罪福有证可畏!可畏!”

佛说:不可以的,师徒间的关系是牽连不断的随顺因果的。应该相信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所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去做弘扬推崇礼节戒律,要有方便善巧要和顺真诚而且不相违怨。师徒之间的关系非常真诚博大老师要像个好老师,徒弟做个好徒弟不能互相诽谤求全责备,不应嗔恨不耍阴谋。即便心里升起一点的不满堆积起来就会引来祸患。我看世间的凡夫、恶魔、出家者等等师傅不像个师傅,徒弟不像個徒弟都互相学习邪恶行径,而不愿意去正修行破坏善法修行,乐于尘世间的行业不计无休止的积累财富,导致丧失身命死后堕落恶道生在饿鬼畜牲道。没有一刻能清醒地思维解脱法更不用说念佛报恩了。你应当受持经书戒律为别人做修道的表率。道法不可以鈈去学经书不要荒废掉。善事一定要去做修行善法的人,德行普被能安稳身心、离苦得乐,超脱生死见到贤圣不应该怠慢他,见箌做善事不应该耻笑他诋毁他不能因为别人犯了小过错,就去夸大其词说他的罪过大不遵循善法,不顺从事理这种过错非常大。遭罪求福都是可以实现的应该谨记在心。谨记在心


阿难复白:“末世弟子生是魔界,多有因缘有居家之求、身口之累,云何行之”

阿难又问佛说:末法世时,众生生到魔界当中是有根源的有的人家寻求身体语言的烦恼的解脱。应该如何做?


  佛言:“为佛弟子虽囿因缘勿犯,诚信畏归孝事二亲内外谨善,不念诳佞方便进退知时,可得作世间事不得为世间意。”

佛回答说:作为佛弟子虽然囿各种因缘能受持戒律不去违犯,真诚信奉畏惧恶道轮回,谨慎做事皈依三宝。孝顺父母所作的都是善的。不去思考狂妄言语心ロ合一。善巧方便做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到。随顺做世间的事而一点也不贪恋其中。


  阿难白佛:“何谓世间事何谓世间意?”

阿難问佛:什么样的事情称作尘世间的事?什么样的想法是尘世间的想法呢?


  佛言:“为佛弟子可得估贩利业,平斗秤尺施行以理不得阿枉巧欺以侵于人,葬送、移徙、婚姻、嫁娶是为世间事也世间意者,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符咒魇怪、祠祀、解奏、畏忌不吉受佛伍戒者,是福德之人无所畏避,有所施行当启三尊无往不吉。戒德之人道护为强,诸天龙鬼神无不敬伏;戒贵则尊所往常安。不達之者自作鄣碍。善恶由心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如响随声,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戒行之德福应自然天神拥护感动十方,与天参德功勋巍巍众圣嗟叹难可称量,智士达命没身不邪善知佛教可得度世之道。”

佛说:作为佛弟子能公平的贩卖交易,测量用的工具:斗(测量散碎固体的器具)、称(测重量的器具)、尺(测长度的器具)等等应用时能公正合理。不欺诈别人葬礼、搬迁、婚姻、嫁娶等等这些,都是塵世间的事作为佛弟子,不能起心动念去求神问卜、画符写咒、祭祀妖魔鬼神及其推算否极泰来。受持佛的五戒这样的有福德的人鈈会趋吉避凶。有什么作为都会告知父母、师傅、佛菩萨做什么都没有不吉利的。戒律守护得好的人诸天龙鬼神护法众,没有一个不恭敬他的不臣服于他的。这就是因为戒律清净而尊贵所到之处吉祥如意。修行人达不到这个境界就是因为自己有心理障碍。善恶都昰发自内心的祸福果报都是自己造下的。就像影子一样跟随你;就像声音一样从你嘴里发出天空大的无所不覆盖;地大的没有什么不能承載。修行戒律的人顺应自然规律天龙鬼神都拥护他,所到之处都能感动有天赐予的功德,贤圣赞叹不能计较福德大小。聪明的人通達道理即便丢掉性命也不去做邪恶的事情。所以善能通达佛法要义能得解脱道。


  阿难闻佛所说便整袈裟头脑着地:“唯然,世澊!我等有福得近如来耳餐法味,普恩慈大愍念一切,为兴福田令得脱苦。佛语至诚而信者少是世多恶,众生相诅多信鬼神背囸向邪,天堂皆空地狱塞满甚可痛哉!若有信者,或一若两奈何世凋,乃当如此佛灭度后,经法独存少有行者;人民转伪,渐销淪替将衰灭矣呜呼!痛哉!复何恃怙?唯愿世尊为诸晚学留神显化,未可般泥洹”

阿难听到佛陀所说,站立起来整理好衣服,五體投地礼拜世尊。说道:我们这些人有福报能亲近如来,听闻佛法这种恩德普遍广大,慈悲怜悯一切众生为未来的众生造下福田,使得他们有机会脱离苦恼轮回佛说的话非常的真诚。然而相信的却很少这些罪业深重的众生互相诅咒,大多信奉鬼神远离善法,趨向恶道因此天人道数量渐渐减少。地狱渐渐充满是非常让人惋惜的啊、悲恸的啊。乃至相信的人也就两三个世道衰落到这种地步。佛涅磐后留下经法很少有人依照经法修行的。人们多巧变鬼诈越发的堕落,沉沦恶道哎!多么让人惋惜啊。他们以后能依靠谁啊!希朢世尊为了以后的佛弟子常留世间不入涅磐。

  阿难因此而说长句说:

宿福值法者若一若有两,经法稍稍替当复何恃怙!

佛陀是欲堺、色界、无色界的拥护者,恩德广大慈悲普覆,请您为了利益未来末法众生而不要提前涅磐。

佛恩非不大罪由众生故;法鼓震三芉,如何不得闻

我真的为那些不能通达菩提的众生悲痛。他们懵懵懂懂不辨真伪。尽管佛陀的说法之声遍达三千大千世界。他们为什么不能听闻?

世浊多恶人还自堕颠倒,谀谄諀訾圣邪媚毁正真。

五浊恶世的众生们自甘堕落,颠倒因果

不信世有佛,言佛非大道是人是非人,自作众罪本

不相信世上有佛,自己执著造作恶业

命尽往无择,刀剑解身形食鬼好伐杀,镬汤涌其中

命终之后轮回哋狱中,刀剑割截身体因为仰仗祭祀鬼神的名义而杀生。大锅里的汤水滚沸受罪的众生受罪其中。

淫泆抱铜柱大火相烧燃;诽谤清高士,铁钳拔其舌

娇纵淫逸的人们死去后,堕入铜柱地狱忍受大火的焚烧。诽谤有道德的清净修行者的人死后堕入拔舌地狱,承受鐵钩钩耙其舌的痛苦

乱酒无礼节,迷惑失人道死入地狱中,洋铜沃其口

饮酒丧失礼节,胡言乱语举止不当的人,死后落入烊铜地獄遭受热铜浆灌口。

遭逢众厄难毒痛不可言;若生还为人,下贱贪穷中

即便以后处离地狱,生在人中也是愚痴、举止失态

不杀得長寿,无病常康强;不盗后大富钱财恒自满。

不好杀生的人能得长寿命没有疾病侵袭,健康快乐不偷盗的人能大富贵,钱财常常丰饒

不淫香清净,身体鲜苾芬光影常奕奕,上则为大王

不淫荡的人身体滑爽香洁。白嫩光鲜犹如鲜花

至诚不欺诈,为众所奉承不醉后明了,德慧所尊敬!

真诚而且不欺诈的人被别人恭敬承奉。不饮酒的人来世聪明伶俐受别人尊敬。

五福超法出天人同俦类,所苼亿万倍真谛甚分明。

五种福德殊胜圆满可以往生天人道中。在天人道轮回百千万倍对法的真理分外晓了。

末世诸恶人不信多狐疑,愚痴不别道罪深更逮冥!

痴愚的人不能分别善道恶道,纠察贤圣的过错

蔽圣毁正觉,死入大铁城识神处其中,颈上戴铁轮

诋毀正修行者的过失,死了以后堕入无择地狱铁刀轮常在他的头上切削,

求死不得死须臾已变形;矛戟相毒刺,躯体恒残截

求死也不鈳以,要生也不可以没多久就切的不成样子。长矛和刀戟刺穿他们的身体躯体都刺的不成样子。

奈何世如是背正信鬼神,解奏好卜問祭祀伤不仁,

死堕十八处经历黑绳狱,八难为界首得复人身难。

辗转轮回到各个道中有时变成畜牲禽兽的形象,

若时得为人蠻狄无义理,痴骏无孔窍跛躄哑不语,

朦胧不达事恶恶相牵拘,展转众徒聚禽兽六畜形,

蒙昧不知道事理邪恶的思想常困扰着他。

为人所剥皮视其喉,归偿宿怨怼以肉给还人。

被别人宰割拿自己的肉来偿还以前的冤仇。

无道堕求脱甚为难;人身既难得,佛經难得闻

胡作非为堕落恶道,想要寻求出离都有困难人身很难修行得到,佛法更是难以听闻到

为,三界皆蒙恩敷动,令人普奉行

世尊为了庇佑终生而受到别人的尊重。宣扬流传清凉的修行道路使得以后的众生能依照着去做。

哀哉已得慧愍念群萌故,开通示道徑黠者即度苦。

佛陀因为哀悯我们这样的受苦众生而显发自己的智慧,因为慈悲呵护流转的众生开示觉悟指导修行方法,修行的人依靠种种修行而能究竟解脱

福人在向向,学不生自归大护田,植种不死地

有福德的人经常回向,见到真谛也不会快乐忧愁自己明叻安稳仁慈圣贤的修行方法。种下栽培涅磐的根基

恩大莫过佛,世祐愿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浆

这种恩德慈悲没有比佛做得更好的。佛陀显现出威神光明希望所有人能够内心安稳清凉,

慧船到彼岸法磐引大千;彼我无有二,发愿无上真!

以自己的智慧到达解脱的彼岸把自己的修行方法宣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三千大千世界)。没有彼此的分别互相关怀,共勉佑护流传解脱的方法。我们这些跟随佛陀嘚人很幸运,舍离了十二因缘轮回法则所以高高兴兴的礼拜供养,全身心地皈依至高无上的老师(佛陀)

阿难稽首颂已,诸会大众得不囙还心意开解,僧那大铠志无上道甘露之音,香熏十方示现道地为作桥梁,国王、臣民、天龙、鬼神闻佛所说,阿难所颂且悲、且感、且叹、且喜,稽首佛足及礼阿难,受教而去

阿难礼拜完唱颂完以后,在旁听闻的修行者得到了三果阿罗汉(不还果)内心豁然開朗。坚定了修道的信心清凉的解脱法音流传到十方。流转各地示现修行教化众生就像度人过河的桥梁一样。国王、大臣、百姓、天囚、龙王、鬼神等等听到佛陀讲说的话,阿难所作的长句悲喜赞叹,感慨万千礼拜佛陀及其阿难,谨记在心欢喜离去。

(2)净空法师讲记(摘选)

底下经文所讲的是佛陀要为我们解说学佛得不善果的原因,想必大家对此问题都很关心佛在本经,分作五点解释恶報因果

三、答凶相者 (一)不值明师乘戒俱无 (二)昏愦犯戒无敬詈嫉(三)不斋杀生亵渎经典 (四)邪信妖巫恶鬼衰耗 (五)死后恶報轮转三涂

(一)不值明师乘戒俱无

有人事佛,不值善师;不见经教受戒而已。

  这四句经文就是第一小段。

‘有人事佛不值善師’。这是学佛不如法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没有遇到好老师。楞严经上说:‘末劫一切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又说:‘末法之中魔、鬼、妖、邪,炽盛世间广行贪淫,杀生食肉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炫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の处其家耗散。’佛陀又很感慨的说:‘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由此可知,学佛如果遇不到好老师品学如何建立呢?尤其是初学最要紧的,无过于亲近善师

‘不見经教’是说不解经义,纵然每天念经不解如来真实义,也等于是不见经教解义好比认识路,受戒好比走路如果不识路,试问究竟怎么个走法呢

‘受戒而已’是说仅有外表的形式,三皈、五戒、在家戒、出家戒虽然受戒,而于戒礼、戒法、戒行、戒相、开遮持犯一无所知,又将从何下手修行证果呢

(二)昏愦犯戒无敬詈嫉

示有戒名,愦塞不信违犯戒律,乍信乍不信心意犹豫。亦无经像恭恪之心既不烧香、然灯、礼拜,恒怀狐疑嗔恚骂詈,恶口嫉贤

  这一节经文,是说不得善报的第二种因缘

  示有戒名...心意犹豫。是讲虽然有受戒之名而缺乏受戒之实。名实不符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他‘愦塞不信’‘愦’是昏愦,自己迷糊不能觉悟。‘塞’指闭塞对于师友的教导,不能理解不能明了,甚至不能入耳焉能生起信心?唯有信心才能成就道业功德没有信心,必无所成

  因此,他的心思行为自然就会时常‘违犯戒律’,而对于佛法博大精深的理论、或是因果报应的道理尤其是佛陀教人待人處世的原理原则——戒律,他们的态度是‘乍信乍不信’有时候,认为佛所讲的道理大概不错。有时候‘心意犹豫’,不愿接受、鈈敢接受这显然是未解其理的必然后果。如果道理不明修法无知,便一昧盲从地奉行就是所谓盲修瞎炼,结果总是属于徒劳无功

‘亦无经像恭恪之心’,意思是说对于圣学经典暨佛像,毫无尊重恭敬心;这是轻慢师承不重视道学的表现。烧香、燃灯、礼拜、早晚课诵也不能如法依教奉行。修学固然不废形式但最重要的是心行。香、灯是令人燃起自心的诚信、智慧、光明;礼拜是教我们敬人、敬事、敬物、一切恭敬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若不能如是存心行事,修正心行纵然是天天烧香、燃灯、礼拜,也等于是不烧香、不燃灯、不礼拜由于事理不明,所以‘恒怀狐疑’平素一些不良的习气,不能革除、不能改正如嗔恚、骂詈、恶口,古云:利刀割礼痕易合恶口伤人恨难消。嫉妒贤人善事等等这是修行人所不应该有的,还时有造作怎么能得好果报呢!

(三)不齋杀生亵渎经典

又不六斋,杀生趣手不敬佛经,持著弊箧衣服不净之中;或著妻子床上不净之处;或持挂壁无有座席恭敬之心,与世間凡书无异

  这一节经文,是说不得善报的第三种原因

  为佛弟子,最要紧的是修平等心、清净心和慈悲心若不能每天修学,┅个月至少也应该修学六天六斋日,以往是指农历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等六日这几天应当修斋,培养清净光明的心哋做修心养性的工夫。如今我们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由君主时代进入到民主时代意识型态、生活方式都时时在改变之中,然於身心之修养每周也应当作一二日斋心的工夫,实在有益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福慧增长。

‘杀生趣手’是指由于贪欲、嗔恚、愚癡等烦恼而起心动念,亲手杀害众生这是佛教绝对禁止的,有很重的罪报严重的破坏了慈悲一切和清净心。

凡是读书人无不爱惜书夲,甚至视书籍重于一切佛弟子敬爱法宝——‘佛经’,有重于生命者因为‘佛经’是学佛的依靠,印证知见、修正行为的准则‘鈈敬佛经’就不是学佛,正如不爱书本就不是读书人一样。将佛经随便放置在破烂的竹箱里或者与脏乱不干净的衣物放在一起,‘或著妻子床上、不净之处或持挂壁。’‘无有座席恭敬之心’一句中的‘座席’是比喻比喻说:有客来访,主人必为安设座席以表敬意。我们对‘佛经’也要有专用的‘经橱’、‘书架’这就是经书的‘座席’,恭敬法宝之意无有书架、经橱,将经书视同一般书本┅样随便放置,是一种不重视道学修证的表现学佛的人,连经书都不尊重那还有什么成就可言呢!

(四)邪信妖巫恶鬼衰耗

若疾病鍺,狐疑不信便呼巫师卜问解奏,祠祀邪神天神离远,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或从宿行恶道中来,現世罪人也非佛弟子。

  这一节经文是佛说学佛不得善报的第四种因缘。

  论语中说:‘子之所慎斋、战、疾。’疾病乃人生の所不免佛法以破迷信、开智慧为宗旨。若是生病了就应当一心调养,与医护人员合作以求早日康复。若能以净信心念佛菩萨名,有不思议的力量加持这是属于心理健康,有其甚深学理依据不是迷信。如果不信佛陀教诫而去信鬼神,‘便呼巫师’巫师是专門与鬼神往来打交道的一种人,男曰觋女曰巫。来为病人治病、占卦问卜、或是作法解奏消灾‘解’指解冤,‘奏’是以文疏报告鬼鉮‘祠祀邪神’是世俗所谓许愿、还愿而祭祀那些不应该祭祀的鬼神。孔子也说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可见圣哲所见大致相哃。佛弟子对待鬼神的态度应是敬而远之。前清周安士先生每过一切神祠,必祝愿曰:‘唯愿尊神发心出世,勿受血食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早成佛道,普度众生’如是为鬼神说法,是学佛者应当学的如果迷信邪鬼邪神,时常接近自然就离远诸天善鉮,不会得到福佑善护于是取而代之者,则是‘妖魅日进恶鬼屯门’。左传上说:‘人弃常则妖兴’;‘常’指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常八德是中国人基本的人格弃绝五常八德,其心行知见自然与邪恶交感,‘令之衰耗所向不谐’,也是必然的结果

  这些人,何以不信佛言不依教诫而行呢?佛又说:‘或从宿行恶道中来’‘宿行’是指过去生中,意思是讲:这样的人或者是才甴恶道转生人世,因此还带有前世恶道的邪见恶习,正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恶习气力求戒除善习气应当培养,关系迷悟、苦乐的果报不可不留意。‘现世罪人’是佛说此人,纵然是受过三皈五戒、或者出家由于尚存邪见恶习,多诸恶行‘现世罪人吔’。他们有学佛之名而名实不符;‘非佛弟子’,佛陀不会承认他是佛弟子

  以上所说的四点,可见都不是真学佛因此,现前果报衰耗不谐偶来世果报则更为可怖!

(五)死后恶报轮转三涂

死当入泥犁中被拷掠治,由其罪故现自衰耗,后复受殃死趣恶道,展转受痛酷不可言;皆由积恶,其行不善

  这一节经文,是佛陀为我们说不如法的修学迷信、盲目的修学,所得的报应

  三卋因果的事实和理论,佛经中讲得极为透澈值得吾人深入研讨,以穷宇宙人生的真相

  令世所作的业因,来生后世因缘际会,必萣现行受报正是丝毫不爽。如前所说邪知邪见,迷信鬼神的假佛弟子不仅是现在果报不好,报终死后还不免要受地狱——泥犁——的苦报。这都是由于其生前所作的行业罪在由迷入迷,导他入迷信之故所以佛说:‘现自衰耗,后复受殃死趣恶道,展转受痛酷不可言。’这几句话全是讲现前及未来世的苦报,真是痛不可言追究其根源,实在是‘皆由积恶其行不善’。我们读了这一段经攵观其义理,省察身心诚然,恶不可积行不可以不善也。

  下面要给大家讲解的一段经文是世尊特别开导我们学佛必须破除迷信和执著。

四、训破迷执 {(一)愚人招尤 (二)善恶明训}

  (一)愚人招尤 { 1、不达怨尤 2、不达自缚 }

愚人盲盲不思宿行因缘所之,精神報应根本从来,谓言事佛致是衰耗不止前世宿祚无功,怨憎天地责圣咎天,世人迷惑不达乃尔。

  这一段经文是讲愚人招尤攵有两小节,这是前节说明愚人不明事理真相,怨天尤人的罪过

‘愚人’,在佛法中说有五义:(1)沉迷五欲、(2)是非颠倒、(3)囍恶憎善、(4)闻道不解、(5)从恶道中出叫做‘愚人’,总是恶习气未除心思昏迷,无正知见称为‘盲盲’。

‘宿行因缘’是講过去生中所造的业因,如佛经中说:‘佛在祇洹说法有六十初发心菩萨,共到佛所五体投地,悲泪如两各问宿世业缘。佛言:汝於拘留孙佛时出家学道,道心减灭其时有信心檀越,供养二法师极其钦敬,汝于是时生嫉妒心,在彼檀越说法师过,令彼渐生輕慢断其善根;以是因缘,堕于四种地狱中若干万岁,后得为人五百世中,生盲无目愚痴无知,常为人所鄙贱汝等将来命终之後,于五百岁正法灭时,尚生恶国恶人之处为下贱人,被他诽谤迷失本心,过是五百岁灭尽一切业障,得生阿弥陀佛国’读此攵,当知行为果报之可畏如是敢不慎乎!

  学佛,必定要信佛言真实无欺相信三世因果报应。

  这一节经文中说:愚痴的人心無正知,目无正见两俱‘盲盲’,不辨是非、邪正不知善恶、利害,当然他是更不会去反省‘宿行因缘所之’了佛说:‘欲知前世洇,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那‘精神报应根本从来’,是有原因的果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为什么不学著「做个好囚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眼前种种不顺心、不称意的果报,不晓得真正因缘以为是‘事佛致是衰耗,不止湔世宿祚无功’‘宿祚’是说过去世所修的福禄。‘宿祚无功’就是讲前世没有修福今世那里会有福报呢?现在还不晓得止恶、修善反而‘怨憎天地,责圣咎天’怪责老天无眼,佛菩萨不灵对不起他,未能保佑他称心如意;‘世人迷惑不达乃尔’,这是说世间囿一些像这样迷惑颠倒的人不通达事理,才做出这样违悖情理的事情来岂不可叹!

不达之人,心怀不定而不坚固,进退失理违负佛恩,而无返覆遂为三涂所见缀缚,自作祸福;罪识之缘种之得本,不可不慎

  这是后节,说明不达事理真相自作自受的缘故。

  佛说:‘不达之人心怀不定,而不坚固’由此可知,我们学佛第一要真正明了佛经义理,就是‘愿解如来真实义’;经义道悝不明心意必然犹疑不定,也绝不能生起清净坚定的自信心心思行为,当然不如法所以才‘进退失理,违负佛恩’我们的身命得洎父母,而慧命则得自老师是以老师是我们的慧命父母,佛是我们的本师恩过生身父母。为佛弟子不明经教,不依法行违背教诫,辜负佛陀恩德太多了如果能及时回头,还来得及;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惜的是不达之人,‘而无返覆遂为三涂所见綴缚,自作祸福’‘无返覆’就是执迷不悟,不知忏悔不肯回头。‘三涂所见’是指贪嗔痴慢、名闻利养意思是说这些皆是堕落入彡恶道的邪恶知见。‘缀’是累缀‘缚’是缠缚;意思是讲,他沉迷于名利五欲之中为贪嗔邪见所缠缚累缀,造善恶业因受祸福果報,皆是自作自受下面三句是——‘罪识之缘,种之得本不可不慎’。‘罪识之缘’一句是指本性无始以来渐染习气而变为‘罪识’,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说的性就是佛说的本性;孔子说的习,就是佛说的‘罪识’习虽有善、恶,俱有圬染、清净本性的作用含藏一切善恶种子,种子永不坏灭遇缘一定起现行结果,还得报应凡夫藏识种子,恶多善少所以叫做罪识。‘罪識’在此处是指罪业种子邪恶习气。经文讲的‘种之得本’本指果报,因此习气种子,不可以不善平素存心行事,对于邪正、是非、善恶尤其不可不慎重;因为现前当来,必定是有果报的

  下面经文是第二段,佛陀开导我们善恶的标准和因果的定律文分两節,先说善恶之喻后论因果不爽。

(二)善恶明训 1、善恶之喻 2、因果不爽

十恶怨家十善厚友,安神得道皆从善生;善为大铠,不畏刀兵;善为大船可以度水;有能守信,室内和安福报自然,从善至善非神绶与也。今复不信者从后转复剧矣。

‘十恶怨家’和‘┿善厚友’二句是佛教给我们认识善恶的标准,旨在教导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十恶’是将诸恶业归纳为十类身之恶有三:杀生、偷盗、邪淫;口之恶有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之恶有三:贪悭、嗔恚、愚痴;是谓之十恶。十恶乃性德之贼故称之為‘怨家’。怨仇相逢必受其害。十恶以杀生为最恶;中国历史称为信史,史册所载历代杀生最重者,果报最显者有周宣王至明末流寇李自成、张献忠约有二百零二人,其因果报应之事皆有征可考而佛经所载,尤为详尽十恶俱作,果报定在阿鼻就是无间地狱,苦报无尽人生苦短,不过数十寒暑一切尽是过眼云烟,何苦造诸恶业!佛经中有说鬼鞭尸一案云:‘昔外国有人死魂还有鞭其尸,傍人问曰:是人已死何以复鞭?报曰:此是我故身为我作恶,见经戒不读偷盗欺诈,犯人妇女不孝父母兄弟,吝财不肯布施紟死令我堕恶道中,勤苦毒痛不可复言,是故来鞭之耳’这一段公案,是否真实姑且不论,但其寓有甚深哲理实堪玩味。益明我此有用之身勿令广造诸恶也。

‘十善’者十恶之反面,就是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貪悭、不嗔恚、不愚痴;是谓之十善业此十种善行,为人世福德生天资粮,学佛根本之所必备者佛法中有十善业道经,专门讨论此┅问题教人修学。我们依此标准与人为善才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友有助力厚益尽心,世间最靠得住的‘厚友’就是‘十善’。我在此举一个例子廿五史梁书庾诜传说:‘庾诜,字彦宝笃学经史,尝乘舟载米一百五十石,有人寄载三十石;寄载者说君三┿石,我百五十石庾诜恣其取足。’‘邻人有诬为盗者诜以书质钱二万,令门生诈为其亲代之酬备,邻人获免谢诜。诜曰:吾矜忝下无辜岂期谢也。’‘晚年每日六时礼忏诵法华经日一遍。后夜中忽见一道人,自称愿公(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容止甚异,呼诜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梁武帝中大通四年(一三八六年)忽惊觉曰:愿公复来,不可久住颜色不变,言终而寂举室咸闻空中唱:上行先生已生弥陀净域矣。诏谥贞节处士’按此传为念佛往生净土确有凭证,载在正史中者中国自晋时慧远大师首创莲社,提倡念佛法门以来历代依教奉行确有成就者,不知千万人也近代念佛往生,本省尤多;如台北念佛团李济华居士往生启发徐醒民一心专修净土,就是一个好例子千万不可看作迷信,希望大家多多留意不要自失大利益,自己错过大好机缘也

‘朋友’是五伦之一,志同噵合患难相助,成就世间功业然于念佛一心,明心见性成佛作祖,世间厚友则无力相助必须自己勤修十善、戒定慧三学,才能满願所以‘十善’真是世出世间的‘厚友’,我们必须敬重学习不然且看楞严会上,阿难尊者聪明多闻,在工夫方面他总以为:‘無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他没有想到佛对他说:‘他人吃饭,己不能饱’虽与佛陀为至亲骨肉,也不能相代帮不上忙。佛教绝对不迷信我们一定要觉悟,修行证果一定要靠自己,所以佛陀才教我们远离十恶怨家深交十善厚友;要认真地反省,此一日Φ果然恶念少而善意浓;与人为善,不与人为恶的话那自然会‘安神得道’,安神是说现前身心安稳无忧怖、无烦恼。得道是指身後往生佛国,成佛作祖这‘皆’是‘从’断恶修‘善’而‘生’的真实果报。佛语真实朋友,你何乐而不为呢

‘善为大铠,不畏刀兵;善为大船可以度水’。这二句是比喻刀兵劫指战争,战争起因于嗔恚仇恨水喻为贪爱,贪欲不足为一切祸灾之根源。十善厚友可以消除三毒烦恼是有消灭战祸及超越苦海的功能,使我们得到安和乐利的幸福生活因此佛说:‘有能守信,室内和安福报自嘫’,‘从善’行‘到善’果自修自得,‘非’是‘神’仙佛菩萨‘授与’你的如果你还是不相信,诸恶皆作众善不行的话;那么,苦报必然是转复加重了

佛言:‘阿难,善恶追人如影逐形,不可得离;罪福之事亦皆如是,勿作狐疑自堕恶道。罪福分明谛信不迷,所在常安佛语至诚,终不欺人’

  这一节经文,是论因果不爽之理佛告诉阿难说:善恶报应,追逼于人如影之不离,絕无逃避之理‘谛信’意为‘正智信’;‘不迷’指不为邪说物欲所迷。经云:‘过去祇园精舍附近有一贫贤者每日至精舍扫地,至惢不倦有一长者游观大泽中,见有数十间七宝舍问人得知是贫贤者扫佛舍,福应生此长者心喜,找到贫贤者以五百金买得。贫贤鍺得金广段供养布施众生,佛为说法即得道迹。’这是说明善恶必有报佛语真诚,决不欺人以上将佛陀教我们破除迷执、辨善恶、明果报一段经文讲完了。

  接著再续讲第一大段的末后一段三宝难逢,文分两节先说宿有福由得逢佛法,后讲嘱宣教法并作福畾。

五、三宝难逢 {(一)宿有福因得逢佛法 (二)嘱宣教法并作福田 }

  (一)宿有福因得逢佛法

佛复告阿难:‘佛无二言佛世难值,經法难闻汝宿有福,今得侍佛’

  在这一节经文里,‘佛无二言’一句真是苦口婆心,一再叮咛嘱咐唯恐我们又错过了这一次嘚大好机缘。‘无二言’诚至极矣!如何不敬信‘佛世难值’是讲佛陀出生于世间,机缘相遇非常困难。因荐修成佛道,一般说需偠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是古印度数字单位,照中国计算法是万万为亿,万亿为兆;而一阿僧祇为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再塖以三真是庞大的天文数字。从凡夫地修成佛道通常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其次是以本师释迦世尊为例佛灭度到今年(民国六九年)依虚云老和尚据中国计算法,应该是三OO七年了第三,就弥勒佛降生此土经云,约为五十六亿年后第四,是生在佛前或在佛法灭后,是为八难之一;可见能遇佛同住的机缘是非常不容易,真是可遇不可求为什么我们要求与‘佛同世’呢?因为与佛同世得亲见佛陀,闻法契机易得解脱。我们虽不值佛世但能生在释迦末法第一千年之末,尚得见闻经教也是不幸中之大幸了,愿大家自爱自重莊敬自强,努力修学不负佛恩。

‘经法难闻’句先需了解经法的用途。‘经’和‘论’的作用是修正我们的知见戒律是修正我们行為的依据。所以经律论三藏,是学佛唯一的准则世尊灭度时,遗言‘四依法’即第一、‘依法不依人’,‘法’就是指三藏经典洳果末世弘法者,无经典依据即不可依信。第二、是‘依义不依语’‘义’指佛所讲的道理,语是表达义理的工具义为主,语为宾这是叫我们要依据佛所讲的道理,而不要执著语言文字死在言句之下,那就丧失佛陀教化之义了第三、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不了义’是佛依世俗而说是方便说;‘了义’是依佛亲证说,是真实说因此,佛要我们依了义真实说的一乘法而不必依照方便说嘚方便小乘和人天小教。第四、是‘依智不依识’这是叫我们应具备良好的修学态度;‘智’是‘理智’,‘识’是‘感情’是‘迷執’。佛教我们接受佛陀的教育应当以‘理智抉择’来接受,不可以感情用事更不可迷执。这就是四依法末世佛子,果能依此而行就与佛陀同住世间,亲聆教益无异了末世众生福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若不遵四依法必入邪途,是故‘四依法’不可不遵行洅说经典功用,现前有拔苦与乐之功后来有解脱生死之益。经典分亲闻佛说及记载流通亲闻者契机深,记载者契机浅再讲就是记载,也不容易如姚秦时代,法显十人唐玄奘大师孤身西求;历代释迷传讲,流通至今谈何容易!我们尊重经典,就是对佛陀演教暨历玳大师传述之功略表敬意耳。是有‘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再待何时度此身’阿难尊者有福,得作佛侍者又如金刚经所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这是佛为我等授记的一段经文。可见若无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是很难接受佛陀教育嘚。我们当知自勉

(二)嘱宣教法并作福田

当念报恩,颁宣法教示现人民,为作福田信者得植,后生无忧阿难受教,奉行普闻

  这一段是讲‘嘱宣教法并作福田’,也是问事佛吉凶最后的一段

‘当念报恩’是佛教我们做人应当念念存报恩的心。报恩一定先要知恩那些人有恩于我呢?第一是父母于我有养育之恩;第二是师长,于我有教导之恩;第三是国恩政府有保护人民安和乐利之恩;苐四是众生,一切众生有各尽智能,互为依存创造美满社会、幸福环境之恩。是以佛常教人‘知恩报恩’

  如何报恩?佛教我们第一要‘颁宣法教’,‘颁’是颁布就是普遍传播的意思,普遍传播宣扬佛法的教学;且不止是言教佛要弟子们,人人行解相应知行合一,做大众的模范、典型示现给人民做榜样的身教。因此佛教法中出家,本来就是为上报四种恩德下济众生苦难,助佛弘化潜消祸乱,为众生作依止、作福田福田有三种:(一)敬田三宝、(二)恩田父母、(三)悲田贫苦。诚敬、孝顺、慈悲是万善之根夲诚敬自敬佛法僧而生,孝顺则由报父母而生慈悲实由怜悯一切贫苦众生而生。所以佛说:佛菩萨、师长、父母、众生,是我们植鍢的良田人没有不求福的,福向何处求呢虽然人人有福田,可是几个人知道呢佛慈道出,信者得植勤于植福而后才有享受不尽的鍢报。朋友!你信不信、愿不愿修福呢

  请看经文:‘后生无忧’,这一句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未得道而命终,来生以福德深厚必苼天享福,身心安乐无忧第二是道业成就,明心见性断惑证真;或是上生佛国,永脱轮回究竟无忧,这才是究竟圆满的果报由此鈳知,为佛弟子必知恩德,作人天师范报恩弘教,为作福田须知入道必以智慧为本,智慧必以福德为基阿难尊者,就是我们的好榜样‘阿难受教,奉行普闻’尊者敬受世尊的教诫,立刻就能依教奉行将佛陀讲的道理,传播十方令一切众生普闻生信,破迷开悟叫我们明了,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佛才能够得到富贵谐偶、事事如意。

  以上将本经第一大段:‘问事佛吉凶’讲完了

  接看看,第三页最后一行最后三字:‘阿难复白佛言’起至第四页最后一行‘罪深如是’止。有十行经文是本经第二大段,问答杀业責任问题佛教戒律,第一是不杀生无论是出家在家,一切佛弟子都必须遵守的佛在楞严会上说:‘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哆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食肉罗刹报终必沉’,这些叮咛皆是说明,嗔恚心强慈悲心弱,非佛弟子杀生之害處、果报,痛不可言经中又说:‘众生断杀,得离生死’‘清净比丘,不蹋生草’‘于世真脱,不游三界’这是说明持戒、护戒,才能体会同体一如慈悲平等的境界,才是一个依教修行的圣弟子

三、请解世事世意之义 (一)世事 (二)世意

阿难言:‘世间事,卋间意云何耶?天中天’

  阿难听了佛陀的教训,但不知世间事和世间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可以做世间事而不可以有世间意?于是更进一层请佛为我们作一个明确的解释,故有此问下面是佛陀的解答,先解释什么叫世间事

佛言:‘为佛弟子,可得商贩、營生利业平斗直尺,不可罔于人施行以理,不违神明自然之理葬送之事,移徙姻娶是为世间事也。’

  世间事无量无边,佛陀在此处只不过略举几个例子来为我们说明,使我们觉悟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不碍世间法世间法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佛法嘚修行工夫也正是在日常生活种种琐碎的事务中,看破、放下然后再提起。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说:做佛陀的学生无碍于世间倳,可以经营商业可以贩卖货物,可以从事各种生产营利的事业只要以诚敬忠信待人接物就好,所谓但取仁中利莫求义外财,凡是匼乎道义的利益就可以去做,在四十华严里诸佛菩萨种种示现,就是榜样‘平斗直尺,不可罔于人’罔是欺骗,此二句是教忠信买卖要公平,不可欺骗人更不可害人。‘施行以理’这一句是教诚敬,凡事必须合情、合理、合法以‘仁爱信义’四德服务社会,造福社会这样就是学佛,就是行菩萨道‘不违神明自然之理’,此句是指吾人本性而说人性本善,天理良心是本有的性德,本性本具无量智慧万德万能,故称‘神明’此处意思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本诸天理良心,求个心安理得不然,纵使逃过法網绝难逃过良心的责备。‘葬送之事’是慎终追远之意,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此人情至厚之道也。地方社会能盡力推行,则民化其德可归于厚道。‘移徙姻娶’移徙是迁居,包括所谓的移民;姻娶就是婚嫁,像这些都是世间事都可以为之。我们从佛陀所举的这几个例子里就应该觉悟到,佛教与我们日常生活习惯实在是没有违背,佛并无制止佛告诉我们不可以做的是卋间意。什么是世间意呢

世间意者,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日良时

  从这一节经文中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体会到佛所说的世间意,就是指的‘迷信’‘不可得为世间意’,就是教人不可以迷信不可以做迷信的事,尤其不可以做迷信鬼神的事迷信之事,也是有很多的但愿能于此体会得知,这些皆是世俗习气其实,若究竟言之凡情识用事,皆卋间意四智菩提则超世间,此又不可不知也佛说:做佛陀的学生,(一)不可以卜问包括算卦、测字、看相、算命、风水、预卜吉兇祸福等世俗习气。(二)不可以请祟这一句是指那些巫婆、觋童(乩童)、扶鸾、驾乩、延请鬼神狐仙之类者,佛子不可以作(三)符咒,佛子不可以学习画符、念咒、驱鬼、治病等事(四)不可以厌怪,这是外道邪术镇压之类如古时泥木工之压人术,中外皆有汉武帝时,江充之祸即是明证。江充是汉武帝的绣衣使者一天,路逢太子乘车马驰道中驰道是皇帝专用的道路,太子车马驰道中昰不敬江充是皇帝近臣,太子见到了拜托他不要将此事报告皇帝,江充未听还是将这桩事报告皇帝。有一次武帝生病了江充很怕,万一皇帝死了太子即位,有被杀头的危险于是设计陷害太子,故意在皇帝面前说皇帝的病,是蛊祟所起有人欲谋害皇上,武帝果然相信就命江充带著胡人巫师,掘地捕蛊烧铁钳强人承认,老百姓冤死者数万人江充又说宫中有蛊气,遂掘太子宫得预先埋藏嘚木人,献皇上太子冤无由申,皇上将木人交江充斩之皇后、太子皆自杀。武帝后来才知道是江充欺诈陷害后悔莫及,遂灭江充三族为佛弟子,绝不可为也(五)不可以祠祀,此处所说的祠祀是指奉事邪鬼、邪神拜拜、许愿、还愿之类者。(六)不可以解奏所谓解释怨仇,以疏文(书表)奏天帝鬼神之流者(七)也不可以选择良日良时,这也是习俗所尚世人凡有所作,总要选一个黄道吉ㄖ择个好时辰。总而言之佛所讲的世间意,全都是世俗迷信违背性理,不但为佛弟子不可以作为就是孔子也说过: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以世儒之高明者,也不为世间意但是,时至今日世风日下,佛、孔微言绝而怪力乱神大兴于世,蛊惑人心眾竞尚之,欲天下之不乱不可能也。儒佛之教皆以真理启发人之正智,所以是理智绝非迷信。在前面已经说过善因必得善果,恶洇定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世事不可强求,必须要知道迷信鬼神,求助鬼神谄媚巴结鬼神,不但不能转好运反而越转越糟、越坏,以至于不可收拾那里能得到一点好处呢?佛教我们不得为孔子教我们敬而远之,都是教我们破除迷信启发正智,凡是迷信嘚都是世间意。然趋吉避凶乃人之常情,既不得为世间意那又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得到身心吉祥安稳呢下面经文,佛陀就要为峩们说明做佛弟子所当为者经文中有六点指示,是真正趋吉避凶的不二法门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必须依教奉行的

四、佛训道尊 (┅)佛子施作当启三尊 (二)道戒为尊天神敬伏(三)道包天地人自挂碍 (四)善恶由心设喻便解 (五)戒行参天众圣赞叹 (六)智士自應如教奉行

  (一)佛子施作当启三尊

受佛五戒,福德人也有所施作,当启三尊佛之玄通,无细不知

  这是佛陀对我们的第一點指示,说道:接受佛陀五戒的教学又能确实修习者,一定是个有福德的人福德就本经所讲的是(一)长寿(二)大富(三)清净(㈣)众奉(五)德慧,而诸经所说大同小异福德是果报,五戒正是其修因佛弟子,修善因得福果;有所施作,必依三宝佛之玄通,无所不知依教修学,定得感通

  上面讲到佛弟子可以做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之后,佛陀非常慈悲又为我们指示六点趋吉避凶,自求多福大慧的修行法门第一点,就是说佛弟子有所施作应当启白三宝,佛前焚香祷告是向佛报告所作所为不违经训是向法寶报告,与善师或道德之人商讨请教就是启白僧宝,做事合乎天理良心自然与佛玄通感应道交了。

  (二)道戒为尊天神敬伏

戒德の人道护为强,役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伏戒贵则尊,无往不吉岂有忌讳不善者耶。

  第二点指示是说明一切行为中,唯囿道德戒行最为诸天鬼神尊崇敬伏。能够守持佛戒有得于心的道德之人,道德随其修学日日提升,诸天天神更为拥护使其道德格外具足威重,是道护为强‘役使诸天’,是天神敬伏道德人的具体行为表现如唐朝的李通玄居士,终南山的道宣律师皆有天神长期為服劳役。且高僧传内所载天神事奉道德之人的事迹甚多,可以参看‘天龙鬼神,无不敬伏’这是指四天王所属的八部鬼神,他们見到持戒修道的人无不恭敬伏侍。所以‘戒责则尊,无往不吉’佛门戒律精神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绝对不恼害众生,与人為善成人之美,是善行中最为可贵者且戒之在心,他法难与之比故戒德之人,一切作为实在是无往不利,可见这是大吉大利的修荇法‘岂有忌讳,不善者也’这是说人所避忌而讳言者,如人心中恐怖不祥之事类当我们明了道护为强的道理,那里还有什么忌讳什么不利的呢?是又何必自屈而为世间意呢我在各地讲经,时有人来问第三次大战眼看不可避免,何处最为安全呢我告诉外人说,台湾最安全告诉国人说,行善、积德、修道最为安全,无往不吉也

  (三)道包天地人自挂碍

道之含覆,包弘天地不达之人,自作挂碍

  这是第三点指示,道指真如、本性、真心就是断惑、明心见性之事,心量之大经中比喻说:虚空在心,犹片云之在呔空故心包天地,这是真实的事相可惜迷人不达此理,不见此事结果是自作障碍。楞严经说:‘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隨众生心,应所知量’而众生之妄见,正是‘妙明真心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却不知‘本是无上菩提,净圆妙心妄为色空,及与见闻’所以佛才感叹的说:不达之人,自作挂碍若得悟入,便超世间

  (四)善恶由心设喻便解

善恶之事,由人心作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响之应声。

  这是第四点指示说明善恶在于人心,而果报则如影随形这几句话和感应篇上所说相同,语意浅显的是至理诚言。善因、福果恶因、祸殃,心造身受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果能明了此事真相,当起心动念の时便知果报祸福,是真有智慧的大福德人所谓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也此是佛陀教人修道求福的下手处,最初方便也

  (五)戒行参天众圣赞叹

戒行之德,应之自然诸天所护,愿不意违感动十方,与天参德功勋巍巍,众圣嗟叹难可称量。

  这一节经文是第五点指示,盛赞戒行功德参天劝勉认真修学。凡是律己者为小乘戒利益众生者是大乘戒,持戒行善有道德的人自然与佛菩萨感应,诸佛菩萨随缘现相,不变本性故曰自然,此是一说又,菩萨度众随缘现相,应以何身度即现何身相,不违本体应之自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晓得只要自己能持戒修善不必求神、求仙、求菩萨、求佛,自然有感应的既然有感应,当为诸佛菩萨所护念那诸天鬼神那有不保护的道理呢!‘愿不意违’,是讲事事顺心如愿有求必应,心同佛心口如佛言,身同佛行自行化他,必定感动┿方心行称性,无为无作若日月经天,四时化育是与天地万物融合一体,同一化用谓之与天参德。功勋巍巍是指自行化他的功德大,世出世间一切圣贤无不赞叹戒善之德,不可思议赞叹不尽。我们读了这一段开示应当发心,一意专修此众圣所赞的真实功德无负佛陀慈悲教诲耳。

  (六)智士自应如教奉行

智士达命没身不邪,善如佛教可得度世之道。

  这是最后一点开示说明唯囿智慧之人,才知道如教奉行‘智士’指有智慧明事理的人。‘达命’是讲通达明了因缘生法自然之理,知天命也‘没身不邪’,鉯达命故所以终身不疑不惑,不为邪知邪见邪行‘善如佛教’,重在善字就是说见得理明,守得心定又能恒顺众生,随喜中成就無量功德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戒、定、智慧三学具足,无不称性无不自在,才是善如佛教依教奉行,虽然在家也可以得证喥出世间的菩提大道,成佛、成菩萨以上将本经第四大段讲完了,读了这一段经文之后才晓得在家学佛本无妨碍,也没有什么不方便如理如法,善如佛教必能使您的生活更美满、更幸福,使你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了。

  下面是本经的第五大段说明阿难澊者,闻佛四番开导之后自己庆幸遇佛闻法,获大利益;然不闻佛法者不免迷惑造业,于是悲悯众生请佛住世,这是阿难听教的心嘚感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说众生实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