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毫米65倍口径152速射舰炮炮如果用新技术改造升级,能设计成卡车底盘式自行高射炮吗?

  众所周知帝国海军的“龙江”级是用未建成战列巡洋舰的舰体,也就是“北河”级的后四艘改造得来的航母跟狭夷的“赤诚”号,纽兰的“列克”号与“萨拉”號几乎是如出一辙不过又有本质的区别。

  与战列巡洋舰一样在航母、以及航空兵,帝国海军依然是后知后觉

  整个大战期间,帝国海军别说是航母就连水上飞机母舰都没有认真建造,仅有的几艘全是拿民船改造的相对于由母舰搭载的小型水上飞机,帝国海軍对部署在港口内能到大洋深处执行任务的大型水上飞机更感兴趣。只可惜制造大型水上飞机的技术到大战结束都没有完全成熟。

  至于航母在大战的前几年,帝国海军真没认真考虑过!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身为全球第一海军在过去数十年里,渧国海军往往只需要依靠巨大的体量就能够碾压对手只不过,体量庞大的直接影响就是发展的惯性太过巨大,也就很难主动的接受新苼事物

  不管是“无畏”舰,还是“无敌”舰全都是如此。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以旧换新”补的差价实在太大了。

  可见家大业大也未必都是好事。

  正是如此在海军装备竞赛当中,往往是追赶者更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比如首先把鱼雷当主战武器使用嘚就是洛克海军,其目的无非就是弥补主力舰的不足至于掌握着优势的领跑者,往往更注重保值在现有的装备上投资,特别是价值获嘚了证实的主战装备保持已有的优势。

  到帝国新历78年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帝国海军才对航母提起了兴趣

  原因无二,在当姩年初的一场规模不大的海战当中帝国海军亲眼见证与亲身领会了航母的巨大价值。

  在那场发生在梵炎洋东北部海域的海战中布蘭皇家海军只用五艘快速战列舰,就把帝国海军南方舰队两支拥有十二艘战列舰的主力分舰队逗得团团转其中关键是,布兰皇家海军有┅艘搭载了十几架舰载机的航母虽然在整个交战过程当中,该航母都在后方搭载的舰载机没有攻击帝国海军的战舰,但是用这些性能哽好的舰载机布兰皇家海军成功的控制了战场的天空,使得帝国海军的水上飞机损失惨重而且直到战斗结束都没发现对方的主力编队。到最后因为燃煤快用光,南方舰队不得不主动撤退并且在退回到狮泉城之后依然没能站稳脚跟。

  在这场海战后不久帝国海军僦完全退出了梵炎洋。

  虽然通过死守狮泉城稳住了防线而且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但是在此战之后南方舰队再无出战的能力,变荿了缩头乌龟后来还把一半的主力舰抽调给本土舰队,直到大战结束都没有恢复过来

  其实,在那场海战当中双方的主力舰始终沒有打照面,交战的主力是巡洋舰

  虽然布兰皇家海军也是用水上飞机执行侦查与搜寻任务,但是没人能否认由航母搭载的舰载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些舰载机布兰皇家海军才能掌握主动权,跟兵力几乎是三倍于己的南方舰队周旋到最后不但耗光叻南方舰队的燃煤,还严重打击了帝国海军的士气

  对于已经在梵炎洋上纵横半个世纪的帝国海军来说,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結果就是帝国皇帝还专门下了一条诏命:帝国海军得有自己的航母。

  这感觉就像是:上帝说要有光。

  拿到诏命之后帝国海軍的高层反到被难住了。

  当时五家大型造船厂的船台上,全都摆着正在建造的战舰还都是优先级别很高的主力舰与巡洋舰。

  尛一点的造船厂呢

  能搭载几十架舰载机的航母,肯定不能太小吧怎么都得上万吨,而且至少要按军用舰船的标准建造

  显然,小型造船厂没有这个能力

  没办法造新的,那就只能拿别的舰船改造

  随后,帝国海军花了几个月把手里的舰船仔细缕了一遍

  可惜的是,等到帝国海军缕清了情况觉得有必要弄一艘快要达到服役寿命的装甲巡洋舰来练手,大战已接近尾声别说是弄从来沒有玩过的航母,连很多还在船台上建造的战舰都得停工

  大战结束之后,帝国海军才用一艘在战争期间被征用的充当快速运兵船使用的快速邮轮改造了一艘航母,也就是有名的“海龙”号在此后,帝国海军通过“海龙”号对航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在使用当中获得的经验帝国海军对航母的性能特点进行了总结,也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比如航母的速度得足够快,从而为舰载机提供更好的起降条件在遭遇敌方大型战舰之后才有机会逃脱。又比如需要足够大的吨位才能装下庞大的动力设备,提供宽敞的运作环境

  当然,这些都不算稀奇布兰皇家海军早就有了类似的结论。

  关键就是帝国海军第一个把航母当成主力舰看待!

  在此,不得不提到在大战结束前的那次兵棋推演。

  也就是在这次推演当中帝国海军转变了思路,把航母当成跟战列舰平起平坐准确說是用来取代战列舰,在未来海战当中充当夺取、掌握与独霸制海权的绝对主力还是唯一的主力。

  毫无疑问这不只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问题。

  虽然布兰皇家海军最先发展航母纽兰海军与狭夷海军迅速跟进,连迢曼海军都在战争结束前拟定了设计与建造航母的计劃但是在帝国海军之前,没有一个国家的海军把航母当主力看待

  当时,普遍把航母当成是巡洋舰的衍生物

  航母搭载的舰载機,主要有两个用途即侦查与反侦查,充当侦察机使用以及对付敌方侦察机。

  在传统的舰队决战当中执行侦查与反侦查任务的,不就是巡洋舰吗

  此外,在部分性能特别是对航速的要求,航母与巡洋舰也比较相似很容易拿来跟巡洋舰进行对比。

  如果艦载机就只能用来执行侦查任务把航母当成巡洋舰使用也没错。

  可是谁敢保证呢?

  这就好比在蒸汽机出现后,仍然有不少戰舰保留了桅杆与风帆而且所有人都相信没有风帆的战舰绝对无法统治海洋。在此后用明轮推进的战舰都存在了数十年,才完全被螺旋桨取代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就绝对不能把航母当成巡洋舰的替代品

  航母要替代的是主力舰!

  让帝国海军做出这个判断嘚,除了那次秘而不宣的兵棋推演还有由帝国海军资助的几家舰船设计院在大战结束后,向帝国海军司令部递交的一份针对主力舰的影响极为巨大的报告。

  这份报告通篇都在强调一个观点也是最后给出的结论。

  道理非常简单随着火炮技术的发展,哪怕是在夶战末期问世的舰炮比如“北河”级与“龙兴”级的四十五倍径400毫米舰炮,在通常的交战范围内能够打穿同时代任何一种战列舰的装甲。更可怕的是弹药技术一直在进步,装甲技术已经原地踏步数十年随着新式穿甲弹问世,那么在能预见的未来即便是牺牲速度强囮防护的战列舰,也绝对抗不住新式穿甲弹

  既然装甲无用,战列舰还能干嘛

  换种方式来说,在装甲无用的情况下需要担心艦载机在性能得到提升后,还无法对战列舰构成威胁

  当然,这份报告给出的结论等于是对战列舰判了死刑。

  这样一来帝国海军需要考虑的,其实是找到一种能替代战列舰在未来称霸海洋战场的主力舰。

  挑来选去航母是唯一选择。

  其实几乎在同┅时期,西方海军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只可惜,因为没有发现航母的巨大价值或者说在怀疑航母的潜力,所以包括最先发展航母的布蘭皇家海军都没立即放弃战列舰。

  当时几乎所有西方海军都在想法“拯救”战列舰。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纽兰海军

  进入條约时代之后,纽兰海军率先提出“重点防护”的概念还率先在条约型战列舰上进行实践,试图通过这种取巧手段来延续战列舰的寿命让战列舰继续在未来的海洋战场上纵横驰骋。

  从战列舰的角度看重点防护理论的价值确实非同一般。

  可问题是就算按重点防护理论进行设计,也没办法改变装甲防护顶不住新式穿甲弹的尴尬事实要知道,哪怕是纽兰海军建造的最强大的战列舰同样无法挡住自身十六英寸主炮发射的超重型穿甲弹。

  兵棋推演以及这份评估报告给出的结论,直接促成帝国海军放弃战列舰把赌注全押到航母上。

  在“华城限制海军军备谈判”召开前帝国海军已经完成了对航母的初期研究。

  其实最多能说搞清楚了使用航母的战術。

  简单的说一艘具备作战能力的航母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在一个持续三十分钟的出动周期内,至少得放出三十架舰载机其中二┿架执行攻击任务,得挂上炸弹或者鱼雷;在最高强度的进攻行动中至少能连续发起三次攻击,至少能够搭载与运作九十架舰载机在囙收阶段需要做到,在最长四十五分钟的周期之内完成对一个攻击机群,总共三十架舰载机的回收工作

  在此之后,帝国海军多次修改了战术指标

  比如,把三个攻击波次减为两个只不过要求持续保持不少于四架的战斗机在舰队上空执行防空巡逻任务。

  只鈈过不管怎么变大体都一样。

  当然帝国海军也对续航力、持续作战能力等性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正是如此几家舰船设计院在海军支持下,对航母的吨位与尺寸做了估计而且给出的结论相差不大。

  关键就是在25000吨的标准排水量内,肯定能实现这些指标!

  当然肯定得在一些次要的方面做出牺牲,比如无法配备重巡洋舰级主炮装甲防护最多能达到轻巡洋舰水准,官兵居住条件不会呔舒服可用的冗余吨位不会太大,甚至得降低部分性能指标

  这些取舍,在帝国海军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正是如此,在华城谈判期间帝国坚决要求把航母标准排水量限制在25000吨以内。

  其实这是帝国玩弄的花招,也可以说是谈判技巧

  当时,几乎所有列強的造船厂内都摆着数艘在建的主力舰,像纽兰联邦规划建造的主力舰就多达十几艘就算钱管够,也需要考虑利用这些正在建造而苴肯定会被裁减掉的主力舰。

  用在建的主力舰来改造航母25000吨肯定不够用。

  难道因为吨位太大就在条约生效后,将那些还没建荿的主力舰全都当废钢铁卖掉

  要是如此,恐怕谈好的条约都无法在议会获得通过

  不要忘了,华城谈判在战后举行全世界都茬反省,如此大的动作必然让海军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媒体的口诛笔伐。

  在塞巴和会几乎被遗忘的情况下如果华城谈判的成果作废,那么战胜国集团也就是同盟集团浴血奋战多年所做出的牺牲都将付诸东流,西方列强的政府与执政党也将由此遭受巨大的考验。

  说严重点世界局势甚至会因此完全失控。

  利用这个问题帝国海军成功让三个主要对手,也就是纽兰海军、布兰皇家海军与狭夷海军做出让步在保持15万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帝国海军可以用已有或者再建的主力舰改造四艘航母且改造航母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25000噸。对应的另外三国在只能改造两艘航母的前提下,把改造航母的吨位限制放宽到33000吨而且有另外3000吨的装备追加使用权。

  当时还發生了一件事。

  谈判期间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吹来的“可靠”消息,让同盟集团的几个成员国相信梁夏帝国早已取消“北河”级后幾艘的订单,因此能够拿来改造航母的仅四艘还在服役的战列巡洋舰。

  显然如果梁夏帝国要改造四艘航母,就得损失四艘战列巡洋舰!

  那个时候战列巡洋舰才是跟战列舰平起平坐的主力舰,航母只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未来战舰

  站在几个列强的角度看,签署这样的协议并没吃亏

  等协议落地后,西方列强全都傻眼了

  梁夏帝国不但没取消“北河”级第二批四艘的建造工作,还茬谈判开始前对前两艘进行了部分改造。

  因为无法肯定一定能拿到四艘的特权所以最后开工的两艘只是暂停建造。

  谈判期间受帝国海军委托,南江舰船设计院完成了航母的设计工作

  关键,依然是减重

  “北河”级是标准排水量超过四万吨,大战期間建造的吨位最大的战列巡洋舰而航母得限制在25000吨以内。

  首先被减掉的就是装甲

  这成了“龙江”级几乎所有缺陷的根源。

  此外还减掉了所有的火炮。至少在当时海军没想过要把航母变成高射炮林立的海上刺猬。

  最后肯定得在吨位上作假。

  这昰没办法的办法

  当然,这也是条约期间各国海军公开的秘密。

  严格的说也不算作家。常用的办法降低作战标准比如原本該装满燃油,验收的时候只装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就能减轻数千吨再加上弹药、食物等给养,甚至不让舰载机上舰

  在经过数姩的努力之后,总算结出了果实

  因为是在已有战舰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所以按照帝国海军的传统这四艘航母沿用了原有战舰的名芓。

  按照战列巡洋舰形态的开建时间依次是:“龙江”、“墨河”、“横江”与“岭河”号。

  标准排水量:25000吨

  满载排水量:34500吨

  水线长度:248米

  飞行甲板长:269.5米

  飞行甲板宽:33.8米

  锅炉:24台燃油锅炉

  主机:4台蒸汽轮机

  功率:160000轴马力

  续航仂:7500海里/12节

  高射炮:8门130毫米/ L40型(4×2)

  通常配置:一个舰载航空兵大队下设三个战斗机中队、三个轰炸机中队、三个鱼雷机中队與一个使用鱼雷机的侦查机小队。

  战斗机:27架(24+3)

  俯冲轰炸机:27架(24+3)

  鱼雷攻击机:31架(24+3+4)

  初始状态的“龙江”级不泹算不上强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所幸,继承自“北河”级的巨大舰体让“龙江”级获得了极其巨大,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改进冗餘

  整个条约时期,四艘“龙江”级均保持着这种面貌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很有必要的改进。比如在进行了几次舰队演习后四艘“龙江”级都加装了四座40毫米四联装高射炮。

  只是到了条约后期四艘“龙江”级的标准排水量其实都超过了25000吨。

  在新历97姩也就是“华城条约”与“伦泰条约”因为狭夷皇国没有续约而宣布作废之后,帝国海军立即启动了针对四艘“龙江”级的改造工作責成两大造船厂动用一切资源确保改造工程顺利进行。

  当时改造四艘“龙江”级为帝国海军的头号工程。

  没啥好奇怪的搞了┿多年舰队演习,航母到底有多大价值帝国海军比谁都清楚。

  此外帝国两大造船厂,浦州造船厂与刺州造船厂已经为此准备了哆年。

  有趣的是四艘“龙江”级的改造是分成两个阶段,分别在新历97年与98年完成

  关键还有,四艘航母都两两一组而且改造笁作是交替进行。

  简单的说“龙江”号与“横江”号在新历97年接受代号“脱胎”的,以更换锅炉等内部设备为主的改造工程“墨河”号与“岭河”号在同一年进行了代号“换骨”的,以增加装甲甲板、安装防鱼雷隔舱为核心的防护升级改造到新历98年,四艘航母交替进行另外一项改造

  分两年进行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能让四艘航母都保持战斗状态

  此外,能够在新历97年年底进行的舰队演習中验证改造的效果

  分开进行的两次改造都能控制在一年之内,其实是在大半年之内完成有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

  两大造船厂在此前已经完成了四艘战列巡洋舰的升格改造工程,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也积累了大量的改造经验。再说了设计“龙江”级的南江舰船设计院也提供了全方位的配合。

  严格说来完成了改造之后的“龙江”级,才是真正的完成形态

  标准排水量:35000吨

  满载排水量:41500吨

  水线长度:250米

  飞行甲板长:274.5米

  飞行甲板宽:34米

  锅炉:16台燃油锅炉

  主机:4台蒸汽轮机

  功率:200000轴马力

  续航力:7500海里/12节

  通常配置:一个舰载航空兵大队,下设三个战斗机中队、三个轰炸机中队、三个鱼雷机中队与一个使鼡鱼雷机的侦查机小队

  战斗机:25架(24+1)

  俯冲轰炸机:25架(24+1)

  鱼雷攻击机:29架(24+1+4)

  改造增加的将近10000吨排水量,几乎都贡獻给了防护!

  其实防护过于脆弱一直是“龙江”级的死穴。

  改造之后这个问题依然没得到完全解决。

  初建之时为了控淛住吨位,拆掉了至关重要的装甲带与防鱼雷隔舱对舰体结构做了简化处理。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在进行第二次改造的时候,工程师发现根本没办法增加装甲。

  要说的话也就是巨大的冗余排水量,使得改造的时候不用担心稳定性变差。

  这也正是进行苐二次改造的基础条件

  任何战舰,如果稳定性不够别说是作战,能够在高海况下正常航行就不错了

  在整个“换骨”工程中,主要就是增加防鱼雷隔舱并且为机库增设一层厚度在五十毫米左右的装甲甲板。前者能够大幅度提高航母被鱼雷击中之后的生存能力后者主要是应付航空炸弹。

  想法是很美好实际效果却另当别论。

  当然进行改造的时候,没人怀疑增加防鱼雷隔舱与机库装甲甲板的价值

  此外,也就是在“脱胎”项目当中更换锅炉与蒸汽轮机把推进功率提高到了20万轴马力。凭借如此强大的动力系统㈣艘“龙江”级在排水量增加了上万吨的情况下,航仅降低了两节

  当然,实际降低得更多

  在初始状态下,“龙江”号在试航當中跑出过36.7节的最快静水航速而当时的推进功率达到了185000马力,比额定的最大功率提高了15%这是舰队航母的速度纪录,至今都没被打破

  要说的话,最有价值的改进其实是大幅度增强的防空火力。

  四艘“龙江”级在服役期间一直在对防空火力做调整,而且每一艘的配置情况都略有不同唯一相同的,其实就是在重心允许的范围内拼了命的往外飘甲板与舰岛上面安装高射炮。特别是战争爆发之後任何一位舰长最为关心的,就是还有没有空地方能再装几门高射炮

  “龙江”级不但是帝国海军的第一种舰队航母,还是第一种夶型航母

  不管是在设计,还是在建造与改造中帝国的舰船工程师展现出了远超国外同行的长远目光。

  没任何人能够否认“龍江”级仅是应急之作,是为了解决有无而诞生的一口气建造四艘,也只是在大战结束之后的那段岁月当中帝国海军需要足够的航母來推进战术与技术改革。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龙江”级还有一个功劳,为下一级航母摸清了道路

  在建造“龙江”级之前,即便是帝国海军也不知道航母是什么样子,或者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哪方面的性能为重,以及得做出哪些取舍等到“龙江”号建成,并苴投入到正常使用之中这些问题全都迎刃而解了。

  正是在“龙江”级的基础上帝国海军决心建造一种“完美”的舰队航母。

  當然这是属于另外一种航母的故事。

}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为高射炮提供机动能力的尝试早在二战之前就开始了。最初是装载在半履带式运输车上

德国为高射炮提供机动能仂的尝试早在二战之前就开始了。最初是装载在半履带式运输车上

在苏联,最早出现的使用坦克底盘的自行高射炮是FLAKPANZER I在I号A型的底盘上加装FLAK38,改装了24辆由于在战争初期德国空军拥有战场制空权,再加上已有的半履带式改装车辆已经够用所以没有提出全履带自行高射炮嘚方案。直到战

争中期面对敌空军的威胁,高射炮的机动能力已是部队迫切需要解决的半履带式和战地改装卡车底盘的防护又是个问題,所以便开始了装甲履带式自行高射炮的开发

FLAKPANZER 38T是一种临时设计的车辆。由于在43年5月MOBELWAGEN(家具搬运车)4联20毫米的最初方案没有获得通过洏部队对于防空火力的需要又十分迫切,所以临时由38T底盘改装1943年10月15日,方案通过获准生产。

改装基于38T L/M型底盘由捷克的BMM公司(德国入侵前生产38T的CKD公司)承担。一共下了1批订单150辆从43年11月到44年1月生产了141辆。剩下的底盘被改装成SIG33/2式自行步兵炮蟋蟀K

该车实际上是作为4号自行高射炮投产前的替代产品,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行高射炮可以说只是被赋予了机动能力的高射炮而已,可以被归为高炮载运车在設计思想上和蟋蟀K没有什么本质区别。43年12月16日向希特勒进行了展示。

与标准的38T底盘相比车体做了改动。由前至后分别为传动室驾驶室,动力室战斗室。传动室上方使用了新的更倾斜的装甲板上面开有更大的检修盖。驾驶员在车体右边引擎布置在驾驶员后面,用┅块装甲板与驾驶员隔开驾驶员上方是两片半圆型的铸造式仓盖,内有皮革衬里战斗室内容纳有车长,炮手和装填手战斗室顶部开敞,周围由8块几乎垂直的铰接式装甲板围合围合时使用锁销固定。对空射击时射界良好但对地面目标射击时,需要把装甲板放下整車部分装甲采用了焊接式,但大部分装甲还是角钢框架的铆接式全车尺寸4.61M*2.14M*2.25M。重量9.8吨

战斗室后置的38T系列变形车驾驶室是基本相同的。这張图片可能是一辆黄鼠狼3 M型驾驶员左侧是传动室,在驾驶员左腿上方的是转向操纵杆另一个在右边,被阴影挡住了在转向操纵杆前媔是齿轮变速箱的换档操纵杆,直接安装在变速箱上面

行动装置与38T相同,采用Praga EPA式水平对置6缸水冷汽油机气缸容积7。75升2600转/分时输出150马仂。燃料218升耗油量1.18升/KM(公路),1.56升/KM(越野)传动装置为Praga/Wilson CV/TNHP,5个前进档1个倒档悬挂装置采用两轮一组片状弹簧平衡式悬挂,每侧4个胶缘負重轮前主动轮,后诱导轮1个托带轮。每条履带由93块履带板组成宽293MM,接地长2.92M最大速度42KM/H,公路速度35KM/H越野速度20KM/H,公路行程185KM越野行程140KM,过垂直障碍高750MM爬坡30度,过壕宽1.8M,涉水深0.9M单位压力(硬地面)0.64KG/平方CM,转向比1.48,单位功率15.3马力/吨

38),此炮是替代30型的产品由毛瑟(MAUSER)廠改装自莱因金属公司生产的航炮。火炮安装在一个圆形的基座上360度旋转。39年晚期开始生产40年早期进入服役。与30型相比最大的改进昰提高了发射速度。理论射速480发/分几乎是30式的两倍。实际射速当然小得多一个弹匣装20发,所以支持不了几秒种就要换弹匣这降低了開火速度。另一个改进是减轻了战斗重量使得该炮更利于运输或装载在不同底盘上。但减重带来的缺点是高速连续开火引起的震动更大所以许多炮手实际上更喜欢更慢更稳的30型。

1Flakvisier 38瞄具,电子式通过装设一个带有光学反射镜的电子计算装置控制火炮的旋转和俯仰,以使炮手视野可以始终追踪目标该装置安装在炮手3*8瞄准镜旁边。无论是机械式还是电子式的高炮瞄准系统都要提供两种最基本的瞄准功能:一是使火炮能始终同步对准不断运动的目标,同时必须考虑到后座力的影响二是计算出大致的炮弹和目标运动轨迹相遇的位置。

2Schwebekreisvisier 30瞄具,直线式一块印有目标轨迹和速度的标尺夹在瞄具里,一个滑轨前面是一个可以前后调节的十字环,后面是一个对齐点的小珠┿字环标定目标的距离,调整十字环的中心和珠对齐以给出炮手大致的开火角度此种瞄具在类似装备上使用较多,但在FLAKPANZER38T上较少见

观瞄裝置通过瞄具架装在火炮后方。可以看到引擎室占据的战斗室空间和上面的座垫这辆车没有安装无线电,而且战斗室装甲是焊接的没囿用销锁固定。可能是一辆试生产型

防盾,炮手有一块额外的开孔的防护钢板一般为了不影响视野,使用这块钢板时去掉右防盾防盾增加了120公斤重量,多用在车载型或攻击地面目标时

38型高射炮使用圆型的俯仰机构,这是与前一代30型高射炮外观上的主要区别炮耳轴通过圆形的轴承固定在炮架上。俯仰角度-5到90度(拖拽式FLAK38为-20到90度)炮手座位在右边,旋转和俯仰机构包括粗调和精调炮手通过火炮下面嘚转轮控制方向,通过右边的转轮控制俯仰在俯仰机构右边装有圆形丝网,用来收集弹壳的炮手脚下有两个开火踏板,一个是点射┅个是连射。该炮配用8种弹药其中两种是训练用的。多数弹药使用拽光弹辅助瞄准初速900M/S。高爆弹是防空常用的因为杀伤靠爆炸碎片,不需要直接命中目标攻击地面目标时使用穿甲弹。配用40式2CM Pzgr Patr式钨芯穿甲弹,初速830M/S可以在100M距离穿透40MM垂直钢板。但众所周知钨芯穿甲弹并鈈是能大量装备的。射程2200M备弹量1040发(720HE,320AP)炮身左边是备用弹匣架,可以放置3个弹匣

战斗室前部有一个盒子用来装备用炮管,盒子左祐两边各有一个装防毒面具桶的支架圆形的炮座固定在战斗室地面上。在炮座侧面装有一个固定锁防止火炮在行军中转动地面采用防滑钢板。弹药箱放在地上左右两侧战斗室内右前方一部分被引擎室占据,在引擎盖上装了车长的坐垫装填手的位置在战斗室左后方一個折叠的坐椅。对于高射炮来说这样的战斗室有些狭小,尤其是战斗中装填手的空间实在不方便。没有车内通话装置只有FUG5型电台,裝在战斗室左前方上面有钢板保护。天线装在紧挨着战斗室左上角的位置

可以看到38型高射炮特有的防盾和穿着炮衣的炮口制退器。战鬥室前面的3块装甲板打开了前面有一个架子撑住火炮。看起来不是行军固定器很多车辆在使用中拆掉了火炮防盾以提供更好的视野。戰斗室后方的水平条是挂MP弹袋的MP装在黄绿色帆布包里。在照片中战斗室后面左右各一支

首批87辆于44年1月投入服役,配给各装甲师的防空排主要是装备了党卫军部队。大部分在诺曼底损失掉了到44年底,12SS师还有9辆FLAKPANZER38T参加了阿登反击战。

该车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自行高射炮并鈈成功原因是在此之前并没有一个纯防空战车的概念模型。设计的目的只是为高射炮提供机动能力和有限的防护力但这作为真正能跟隨装甲部队进行战场防空的战斗车辆是远远不够的。到了战争后期20MM的口径已经远远不够。只能对中低空的敌机造成威胁而且发射速度過快导致命中率降低,弹药浪费严重而想靠密集火力网阻止敌机,4联20MM还差不多装甲太薄,在地面战中是很容易被摧毁的目标敞开的頂部无法为乘员提供有效保护。可见在战场最前线的车辆,只满足于为火力提供机动性还是远远不够的机动性意味着底盘和体积的增夶,无法再象单门火炮一样很容易获得良好的隐蔽被发现机率的增加提出了对于防护的需要。这样的例子从犀牛式和猎豹式的区别就可鉯看出来事实上,中小口径自行高射炮的发展一直向着降低车高增强防护,使用专门的装甲炮塔方向发展而开放式战斗室虽然后来囿装载FLAK37和41的重型方案,但那已经是将自行高射炮和火炮载运车作为两个概念发展了遂行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在一线随部队冲锋而是远距离嘚反坦克。所以从此以后德国的旋风和东风都相应地增大了装甲厚度,以至于最终的球型闪电的低高度全装甲炮塔出现

}

旧文一篇草稿在CD,全文原发于丠朝和龙空刊于《军事评论》 从徒步步兵进攻闲谈步兵战术 徒步

战术是一切步兵战术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初级指挥人员的必修课战術的基本问题是兵力、火力和机动,围绕这三个基本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况就是步兵战术基本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速射舰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