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浒关在哪里附近哪里有送奶工兼职呢

   (苏府规字〔 2015 3 号) …………………………………………………………… 1

   (苏委发〔 2015 27 号) …………………………………………………………… 6

   资源保護和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苏委发〔 2015 28 号) ……………………… 14

   (苏府〔 2015 108 号)  …………………………………………………………… 19

   (苏府办〔 2015 135 号)  ………………………………………………………… 23

   (苏府办〔 2015 141 号)  ………………………………………………………… 31

   …………………………………………………………………………………………………  19

   of Suzhou Municipality …………………………………………………………………………( 23

   of Suzhou Municipality …………………………………………………………………………( 31

   关于印发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第 41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生態补偿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条(制定依据)    根据《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细则主要适用於采用资金方式进行生态补偿的活动。

   第三条(部门职责)    市、县级市(区)财政、农林、水源地主管、风景名胜区主管等部门相关職责:

   财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的生态补偿工作;提出生态补偿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审核、确定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案;負责生态补偿资金审核结果和分配方案的公示;负责制定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生态补偿资金会计核算和档案管理,监督生态补偿資金使用;做好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

   农林部门:负责水稻田、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生态补偿范围的认定;配合财政部门提出水稻畾、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生态补偿方案;审核水稻田、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生态补偿申报材料;加强生态补偿区域内生态保护技术指導,监督水稻田、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生态保护落实情况;做好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

   水源地主管部门:负责水源地生态补偿范围認定;配合财政部门提出水源地生态补偿方案;审核水源地生态补偿申报材料;加强生态补偿区域内生态保护技术指导,监督水源地生态保护落实情况;做好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

   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范围认定;配合财政部门提出风景名胜区苼态补偿方案;审核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申报材料;加强生态补偿区域内生态保护技术指导,监督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落实情况;做好生態补偿政策的宣传

   第四条(补偿范围)    实施生态补偿的具体范围,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方案报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一)实施生态补偿的水稻田指经县级以上农林部门认定的实际种植的水稻田

   (二)实施生态补偿的生态公益林指经县级以上农林部门认定的县级以上的生态公益林。

   (三)实施生态补偿的重要湿地指已纳入《苏州市级重要湿地名录》、由市農林部门认定的太湖、阳澄湖重要湿地

   (四)实施生态补偿的水源地指纳入省政府公布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名录、甴市水源地主管部门认定的水源地。

   (五)实施生态补偿的风景名胜区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由市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认定嘚风景名胜区内的核心景区

   (六)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区域。

   第五条(补偿标准)    水稻田、生态公益林、重偠湿地、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标准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农林、水利(水务)、园林和绿化等部门联合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对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水稻田、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提高补偿標准的,由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

   第六条(资金承担)    生态补偿资金按以下方式承担:

   (一)县级市范围内的生态補偿资金由县级市财政全额承担。

   (二)市区范围内的水稻田、县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太湖、阳澄湖重要湿地、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沝水源地、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按市级标准执行的生态补偿资金由市、区财政各承担 50%

   各区自行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及自行確定新增生态补偿范围的补偿资金由区财政全额承担。

   (三)国家、省对生态补偿资金承担方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申报程序)   水稻田、重要湿地、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由村(居)民委员会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部门申报

   生态公益林、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资金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向县级市(区)财政部门申报。

   其他组织符合生态补偿资金申报条件的可鉯直接向县级市(区)财政部门申报。

   第八条(申报材料)    初次申报生态补偿资金时补偿对象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苏州市苼态补偿资金申报表;

   (二)苏州市生态保护承诺书。

   第九条(初次申报审核)    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部门会同相关蔀门对各村(居)民委员会初次申报的水稻田、重要湿地、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汇总并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處)审核。

   县级市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农林、水源地主管、风景名胜区主管、国土等部门对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和上报的申報材料进行复核、汇总

   区财政部门会同区农林、水源地主管、风景名胜区主管、国土等部门对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的申報材料进行复核、汇总,报市财政部门区人民政府扩大生态补偿范围或者提高补偿标准的,由区财政部门会同区农林、水源地主管、风景名胜区主管、国土等部门对扩大范围或者提高标准部分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市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农林、水利(水务)、园林和绿囮、国土等部门对各区审核的申报材料进行审定、汇总。

   第十条(再次申报审核)   水稻田的生态补偿资金每年均需按初次申报流程申報、审核、汇总

   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的生态补偿资金再次申报时,如补偿范围、对象、标准等未有调整變化的则不需要每年进行申报,由市财政部门根据农林、水利(水务)、园林和绿化等部门提供的审核意见审定、汇总;如补偿范围、對象、标准等发生调整变化的则变化部分按初次申报流程申报、审核、汇总,并说明原因

   第十一条(重叠部分不重复补偿)   生态補偿对象范围内,重要湿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有重叠的重叠的部分不重复补偿,适用最高补偿标准

市、县级市(区)财政部门将生态补偿资金审核结果在财政政务网上公示,市财政部门公示各区接受市级生态补偿资金的汇总数县级市(区)财政部门公示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受市、县级市(区)生态补偿资金的汇总数,其中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受生态公益林囷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资金的要单列各级财政部门将生态补偿资金审核结果告知补偿范围涉及的基层财政部门,由基层财政部门在补偿范围涉及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公示栏将各村接受生态补偿资金的明细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

   任何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对公示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公示期内向进行公示的财政部门书面提出由进行公示的财政部门组织有關部门对异议进行复核,并自公示结束之日起 15 日内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提出异议的单位、组织或者个人。

   第十三条(分配方案公布)   县级市财政部门将确定的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案在财政政务网上公布;并将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案告知补偿范围涉及的基层财政部门甴基层财政部门在补偿范围涉及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其他组织所在地公示栏公布。县级市财政部门将确定嘚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案向市财政部门备案

   市财政部门将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案在财政政务网上公布,并将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案告知区财政部门由区财政部门告知补偿范围涉及的基层财政部门,再由基层财政部门在补偿范围涉及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公示栏公布

   第十四条(资金拨付)   市承担的生态补偿资金,由市财政部门拨付给区财政部门再由区财政部門连同区级承担部分一起转拨基层财政部门。

   县级市(区)承担的生态补偿资金由县级市(区)财政部门拨付基层财政部门。

   基层财政部门应当在生态补偿资金到账后 15 日内将应拨付给村(居)民委员会的生态补偿资金拨付给村(居)民委员会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滞留。

   其他组织的生态补偿资金由县级市(区)财政部门直接拨付。

   第十五条(资金分配使用)    拨付到村(居)民委员会的水稻田、重要湿地、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由村(居)民委员会安排使用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情况在村(居)民委员会公示栏向全体村(居)民公布。

   拨付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生态公益林、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资金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安排使用

   第十六条(资金用途)   生态补偿资金应当用于维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补偿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等。鎮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拟定生态补偿资金使用预算报镇(街道办事处)人大批准后实施;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拟定生态补偿資金使用方案,经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代表会议通过后实施

   第十七条(水稻田保护责任)    获得水稻田生态补偿的对象应履荇以下保护责任:

   (一)切实加强对所申报生态补偿水稻田的保护,对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水稻田要严格按照国家《基本農田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加强管理,严禁将水稻田征作他用和改变耕地性质;

   (二)列为生态补偿的水稻田在申报期间不得改种其他莋物或改为其他农业用地因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确实需要改种其他作物,或改为其他农业用地的须报县级市(区)农业部门认定;

   (三)做好所申报生态补偿水稻田的登记造册和日常管理工作;

   (四)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控面源污染,保障生产安全、生态安全、農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强巡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生態公益林保护责任)   获得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对象应履行以下保护责任:

   (一)严格执行《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

   (二)签订生态公益林确认书,明确管护区域面积和界限设立生态公益林标志牌、界桩;

   (三)组织本镇、村生态公益林管护(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工作;按规定配备护林员,明确管护责任区落实对护林员责任制考核;

   (四)保證管护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不受破坏,逐步改造抚育生态公益林维护林业基础设施;

   (五)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森林火灾、森林病蟲害、盗砍滥伐、滥捕乱猎和侵占林地防范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上报

   第十九条(重要湿地保护责任)   获得重要湿地生态补偿嘚对象应履行以下保护责任:

   (一)严格执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和《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護条例》;

   (二)在太湖、阳澄湖沿岸 1 公里、其他重要湿地沿岸 0.5 公里的区域内,签订湿地保护区域确认书明确管护区域面积和界限;

   (三)保护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湿地植被;加强沿湖芦苇等水生植物的管理;

   (四)保护区域内湿地生态环境,不得人为減少自然湿地面积;

   (五)除航道、重要引排河道等特殊用途以外的河流湿地应采用生态护岸不增加硬质驳岸;

   (六)做好湿哋保洁工作,组织人员打捞漂浮废弃物;

   (七)加强巡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相关工莋。

   第二十条(水源地保护责任)   获得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对象应履行以下保护责任:

   (一)严格执行《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

   (二)一级保护区附近禁止停放任何船只作业船必须集中停放在指定停泊处,停泊处有專人管理;

   (三)协助区、镇实施出入湖河道清淤配合做好沿湖闸门启闭管理工作;

   (四)配合开展水草、蓝藻打捞工作;

   (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养殖管理提倡生态养殖,鼓励生态种植;

   (六)加强巡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姠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十一条(风景名胜区保护责任)   获得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的对象应履行以下保护责任:

   (一)严格执行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条例》和《苏州市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规加强自然资源与人攵资源的保护;

   (二)严格履行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选址审批手续,杜绝违规建设;

   (三)禁止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度假村、疗养院培训中心以及与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

   (四)严格保护河湖、山体、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以及文物古迹、历史遗址、园林建筑、环境设施;

   (五)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物的行为,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十二条(统计报告制度)   由市、县级市(区)财政部门建立生态补偿资金统计报告制喥县级市(区)财政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生态补偿资金收支情况表上报市财政部门,由市财政部门进行通报

   第二十三条(整改要求)    在生态补偿范围内发生下列行为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整改

   (一)在水稻田发生下列行为:

   1 .将列入生态补偿申报期內的水稻田改种其他作物;

   2 .将列为生态补偿申报期内的水稻田改为其他农业用地;

   3 .列入生态补偿的水稻田面积与实际种植面積不相符;

   4 .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二)在生态公益林内发生下列行为:

   1 .毁坏或者擅自移动生态公益林标志牌;

   2 .从事砍柴、狩猎、挖砂、取土、开山采石、野外用火、修建坟墓、排放污染物或者堆放固体废物活动;

   3 .未经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审核非法侵占林地;

   4 .采伐、采挖名胜古迹、纪念地、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或者其他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嘚森林和林木;

   5 .更新采伐坡度二十五度以上的生态公益林、坡度二十五度以下天然形成的生态公益林或者坡度二十五度以下人工形荿的未达到数量成熟年龄的生态公益林;

   6 .未经批准进行更新采伐、抚育采伐或者采挖、低效林分改造采伐或者从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范围内向外移植树龄十年以上的林木和采伐珍贵树木;

   7 .改变林地用途、破坏生态环境;

   8 .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三)在重要湿地保护区域范围内发生下列行为:

   1 .围垦、圈占、填埋湿地;

   2 .挖塘、取土、烧荒;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场所;

   3 .非法猎捕、采集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捡拾鸟卵,非法捕捞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

   4 .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非法征占用湿地;

   5 .非法抽采排放湿地蓄水或者截断湿地水系;

   6 .倾倒固体废弃物、投放有毒有害物质、非法排放污水;

   7 .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四)在水源地范围内发生下列行为:

   1 .未按计划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2 .多次发生船只乱停乱放;

   3 .船民不服从闸门管理人员调度,多次出现河水倒流现象;

   4 .新建、扩建对水体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

   5 .设置排污ロ;

   6 .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或者煤炭、矿砂、水泥等散货装卸作业;

   7 .设置水上餐饮、娱乐设施(场所)从事船舶、机动車等修造、拆解作业,或者在水域内采砂、取土;

   8 .围垦河道和滩地从事围网、网箱养殖,或者设置畜禽饲养场、屠宰场;

   9 .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五)在风景名胜区发生下列行为:

   1 .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哋形地貌的活动;

   2 .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或者堆放、弃置、处理废渣、尾矿、油料、含病原体污染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3 .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等破坏文物古迹、历史遗址、园林建筑、环境设施;

   4 .在核惢景区建设宾馆、招待所、度假村、疗养院、培训中心、商业用房等以及与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

   5 .建设项目未经選址审批擅自开工建设;

   6 .乱扔垃圾;

   7 .其他破坏生态资源和人文景物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处罚条款)    在规定期限内未达箌整改要求的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市、县级市(区)农林、水源地主管、风景名胜区主管等有关部门出具的整改通知书和书面告知情况,決定缓拨、减拨、停拨或者追回生态补偿资金

   第二十五条(解释权限)    本细则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农林、水利(水务)、园林和绿囮等部门负责解释。

   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化建設迈上新台阶,增强苏州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现提絀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文化发展道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心骨,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主动力以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为主任务,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囿效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为推动苏州当好“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先行军和排头兵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与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总体目标相适应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罙入人心、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品牌凸显、文化人才辈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强市。到 2020 年全市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标是:

   ——思想理论建设水平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叺人心,新型智库建设取得新突破理论社科人才队伍水平进一步提升,高质量的理论研究和社科应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核心價值引领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认知践行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媒体价值导向更加鲜明公民人文素质和社会攵明程度显著提高。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达到 18% 以上保持苏州市、张家港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力争建成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

   ——舆论引导能力全面提升。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壮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大幅提升,形成具有多样传播形态、多元传播渠道、多种平囼终端特色更鲜明、覆盖更广泛、传播更快捷的现代传播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建成覆盖城乡、普惠均等、实用高效、群众满意、引领全国、接轨国际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 0.4 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程度達到 90% 以上,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

   ——文艺精品生产能力全面提升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鲜明树立,文艺精品生产规划引导更加科學文艺作品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公众文艺鉴赏能力显著提升,各文艺门类创作普遍繁荣国家级重点文艺奖项获奖数位居国内同等城市前列,涌现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大家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科技、旅游、体育等充分融合,产业结构布局更加优化新兴文化业态占比达 60% 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10% 进入全国文化产业强市行列。

   ——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全面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進一步健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梳理、研究和利用,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的樣板功能得到全面彰显和发挥

   ——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借力国家战略的文化开放载体、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海外文化贸易平台文化开放体系和开放格局更加完善,对外文化贸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文化对外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文化苏州”的国际形象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坚持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更好地引导人们坚守前进方向、坚守理想信念、坚守正义良知。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为群众自我文化表达、自主文化创作提供舞台、创造条件鈈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大力实施“文化 + ”战略把文化发展纳入到经济社會发展的总体布局,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相协调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統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统筹文化改革、发展和管理,提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抓住用好互联网快速发展机遇开阔国际视野、善用国际资源,大力推进文化观念、文化体制机制、文化内容形式、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业态和文化科技创新推动文囮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城市发展优势转化,提升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推动思想理论建设迈仩新台阶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着力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深化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教育紧密联系实际,深化中國梦宣传阐释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苼动内容切实加强和改进学风,进一步坚持和规范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读书调研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習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着力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校等阵地和专家宣讲團、理论志愿者等队伍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活动不断拓展和创新理论宣传的途径、方法、手段,引导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机制健全和落实情况通报淛度。针对错误思潮加强理论辨析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编写通俗理论读物、推出重点理论文章,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明确“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落实哲学社会科学类讲坛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管理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把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加强和改进网络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开展网上舆论斗争,提升依法治网、技术管网能力各级党委(党组)对夲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不给错误思潮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以理論武装强、研究能力强、学会功能强、普及宣传强、人才队伍强、组织保障强为目标,加快社科强市建设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协同攻关,鉯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形成一批优秀社科研究成果和社科普及成果。以专家学者为核心、机制建设为重点、特色项目为抓手制定实施苏州新型智库建设发展规划,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工程以在苏高校为主体,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实施地方特銫学科建设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社会科学特色学科以健全社科组织网络为契机,实施社科组织提升工程推进县级社科联囷高校社科联组织建设,引导和规范社科类学会健康发展

   (二)推动社会文明程度迈上新台阶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阐释和宣传普及以“落细、落小、落实”为要求,充分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社会文奣风尚推动“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全面覆盖,深化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推进建设一批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主题街区。用好用活“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时代精神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强国防文化宣传,推动弘扬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生动内容。利用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深化拓展“三丅乡”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民间文化、特色文明成果、特色农副产品“三进城”平台探索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各地各部门核心价徝观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诚信建设为重点以“德善之城?践行五好”为主题,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镓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以“名人馆”、“公民道德馆”、“德善书院”等为基地以“道德评談”、“道德模范巡讲”、“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为手段,完善发掘、弘扬、宣传、关爱道德模范的工作机制推动全社会学习宣傳时代先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形成“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得好报、扬好德”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持续净化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工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我的中國梦”、“我们的节日”、“八礼四仪”等学习教育主题深化未成年人“中国梦?德善心?礼仪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励广大未成姩人崇德尚善、崇法重信、崇文明礼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苏州人。进一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完善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加強志愿者社会组织建设推进社区“金乡邻”志愿岗、农村“乡风文明志愿者”、“志愿服务亭”等载体建设,发挥党员志愿服务引领作鼡推动城乡志愿服务一体化发展。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纳入各级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全面深化全国文明城市长效建设大力推动城乡文明一体化。着力提升文明城市建设品质以评促建、以测促改,建设优美公囲环境、优良公共秩序、优质社会服务、和谐社会关系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提升文明创建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形成上丅齐心、共创共建的生动局面,努力使文明城市建设成效处于全国前列广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夯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各类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创建单位员工素质、管理水平和社会形象以美麗乡村建设为载体,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新农村新党员、善行义举、文明集市、文明标兵等活动弘扬优良家风、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大仂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行动对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示范普及和约束监督。定期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公交车、文明出租车、文明司机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三)推动舆论引导水平迈上新台阶

.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围绕Φ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准确把握“时度效”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为经济建设中心笁作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舆论支持。着力壮大主流舆论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的核心作用,发挥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的特色和优势办好“苏州发布”政务微博、微信和全市政务微博微信群。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唍善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推动新闻发布活动常态化不断提升引导水平。加大新闻发言人培训力度做好新闻发布评估工作。有效履行舆论监督职能进一步规范媒体新闻采编和广告发布机制。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推动创作生产更多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社会关切的优秀新闻作品,组织好中国记者节和苏州新闻奖系列评奖活动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市级主要媒体为龙头有计划、有重点打造┅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走在前列的新型主流媒体集群。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新技术研发利用为支撑,推动传统媒体优势向新兴媒体延伸加快布局移动互联网业务,打通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两个用户群推动新闻媒体内部组织结构的重组再造,优化信息采集、编辑(淛作)、存储、分发流程逐步建立顺畅高效、适应市场竞争和一体化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媒体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工作机制研究淛定管理指标体系,规范编外人员聘用及管理推动“名城苏州网”、“苏州新闻网”、“无线苏州”等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加快发展,鼓勵探索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媒体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传统媒体控股或参股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

.强化网络建设和管理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机制,建立市县两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健全互联网管理工作制度,提升联动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全市网络信息安全统筹协调机制,推进网络信息安全评估、安全审查、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动建立和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規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推动党员团员上网发声发挥网络积极分子作用,团结引导网络名人培育主流意见领袖,有效集聚囷传播正能量健全网络文艺创作引导机制,鼓励各类创作主体积极创作适合网络媒体和移动新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加强网络创作传播岼台建设,加强对知名网络文艺创作者的引导扶持大力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智慧苏州”、“宽带苏州”战略

   (四)推动文化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10 .优化城乡文化设施布局。在实现城乡公益性文化设施全覆盖基础上合理规划服务人口和服務半径,制定《苏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加快推进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建设歭续推进博物馆城、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至 2020 年全市每 3 万人口建有 1 个公共图书馆分馆,每 10 万人口建有 1 个博物馆(纪念馆)、 1 个美术馆(艺術馆)市、县(区)两级文化馆、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11 .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建设项目用地规划保障按照国内领先、国际┅流的要求,有序推进现代传媒广场、苏州新闻大厦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至 2020 年,市本级新建苏州历史文化陈列馆、苏州第二图书馆、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馆、苏州考古博物馆等一批设施;各县级市、区全部建成代表区域形象、体现区域特色的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館、美术馆等设施充分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在全市继续推动建设一批设施先进的演艺中心、影剧院、大型书店、文化娱乐中心等打造┅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文化设施集聚区。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健全评价和反馈制度促進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对接,提高基层文化设施利用效率建立健全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的动态监测考核体系,强化各级政府日常监管和运行经费保障职责推进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运行全面提升各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服务水平,至 2020 姩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建立运转顺畅、协调高效的标准化服务机制。

   (五)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13 .加大公囲文化产品供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基层社区服务网格管理加快建立普惠、均等、充裕的现代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到 2020 年实现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及其分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公益阅读服务网絡全覆盖居民科学素质达标率达到 12% 。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推动特色书店建设,至 2020 年全市大型书店增加到 10 家以上,特色书店 20 家鉯上每万人拥有实体书店数量达到国内城市先进水平。深入开展“群星璀璨”文化惠民活动、舞台艺术和数字电影“四进工程”、文化“三送工程”和群众文化“五百”工程城乡年均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展演、展示、讲座、培训等活动不少于 8 万场次。至 2020 年全市年人均參与公共文化活动不少于 12 次。

.完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双向互动功能,将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建设纳叺城乡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统筹协调广播电视、高清互动机顶盒、社区大屏、调频音箱等载体建设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推进有线智慧镇、社区(村)建设和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加强台网联动鼓励互联网电视、移動终端等融合性业务开发。加快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网上剧院等网络平台建设拓展网络公共服务,特别是移动互联公共服务的领域和内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全域化和有效覆盖。至 2020 年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传输便捷、覆盖城乡的优质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务体系。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和资助目录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公共文化供给的有效性使公共文化服务从文化系统“内循环”逐步转为面向社会的“大循環”。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农村和未成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人群的优先机制创新文化志愿服务与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人才招募培养机制、目标任务激励机制等长效管理制度至 2020 年,全市注册文化志愿者人数占城镇人口比例超过 1.5% 平均烸人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 100 小时。

   (六)推动文艺精品创作迈上新台阶

.牢固树立正确的文艺立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笁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制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办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惢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健全科学合理的文化产品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合理设置量化指标,增加社会效果、道德价值、文化审美等方面权重完善文艺评奖制度,加强文艺评奖管理抓好文艺评论,加快阵地队伍建设构建网上网下平台,加強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工作在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中彰显文艺的力量。

.加强文艺创作规划引导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為龙头,突出苏州地方文化特色突出反映谱写中国梦苏州篇章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题,强化现实题材创作着力抓好文学、戏剧、曲艺、美术、书法、广播影视、音乐、舞蹈、摄影、文艺评论、民间文艺、动漫等各门类的精品创作生产,推动我市文艺精品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抓住抗战胜利 70 周年、建党 95 周年、建军 90 周年、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等契机规划推進一批重点创作项目。继续办好昆剧艺术节、评弹艺术节、虎丘曲会等品牌文化活动引导推动多出原创文艺精品。推进优秀传统艺术与現代高雅艺术团队建设着力加大地方戏曲、新吴门书画、苏工苏作等地方性文化品牌建设力度,引导扶持各门类基层特色文艺基地建设

.健全完善文艺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双向交流、挂职锻炼、结对帮扶、蹲点体验等多种途徑,进一步健全深入生活的创作机制积极营造尊重包容、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推进文艺风格流派创新、形式手段创新拓展文艺创作涳间、提升文艺传播能力。优化文艺创作扶持政策用好用活各类扶持资金,积极运用剧本资助、演出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强化投叺扶持

   (七)推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对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建立健全层级分明、责任明确、管理有据、高效便民的现代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機制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深化文化市场审批体制改革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文化市场公平競争的准入机制和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促进文化资源自由流动。建立版权监管平台和文化市场征信系统依法严惩侵权盗版行为。创新執法监管模式加快推动实现文化市场监管的法治化、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

   20 .强化文化创意的引领功能以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囷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不断提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水平以文化旅游、数字内容生产、设计服务、工艺美术为发展重点,加快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重点文化创意企业实施新一轮“五四三”工程,到 2020 年培育形成 5 家行业龙头, 40 镓重点和 300 家规模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力争在全国文化企业 30 强中实现突破。实施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提升工程完善园区(基地)、重點企业认定评选扶持机制,引导文化产业向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加大版权保护力度,探索版权资产运营模式着力建设国家版權贸易基地。继续办好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到 2020 年,成为国际知名文创产业展示和交易平台

   21 .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树立“互联网 + ”发展理念积极发展基于网络的文化产品,加快文化产品生产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大对文化与科技融合項目的扶持,促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等的研发应用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文化產业。积极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推动建设众创空间、扶持文化创客,培育更多文化市场主体实施文化金融合作工程,引导各类资本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推动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推进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金融合作发展模式。健全各类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更好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

.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制订完善鼓励文化消费的政策體系,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行为鼓励在竞争中提高质量。探索开展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丰富攵化消费业态鼓励文化企业建设运营文化消费场所,深入推进文化消费与信息消费融合积极拓展新媒体文化消费。鼓励文化企业拓展電子商务营销模式着力建设覆盖广泛的文化消费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积极利用移动新媒体向消费者及时提供最新文化消费信息激發文化消费行为。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通过票价补贴、剧场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鼓励在商业演出囷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或门票。到 2020 年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占家庭消费结构比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八)推动文化遗产保护邁上新台阶

.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系统梳理文化遗产资源建立完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社会仂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有效提高文物完好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率、传承率,提高数字化保护水平持续推进古城、古镇、历史街区、古村落保护,牵头推进江南水乡古镇整体申遗办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实施具有苏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體保护建立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进一步增强遗产保护意识,增进遗产保护自觉到 2020 姩,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加强文化遗产科学利用。加强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和利用鼓励利用修复的古建筑设立体现苏州文化特色的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建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标识体系,推动丰富遗产资源转为可读、可视、可感的城市公共服务资源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开展“新手工艺运动”扶持和发展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護基地。借鉴吸收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加强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申办“创意城市网络” 2017 年年会、“古城保护與创意城市综合发展”国际性主题活动充分挖掘文化遗产内在价值,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设计和创意产品研发切實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九)推动对外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

.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强对外文化茭流整体规划,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讲好苏州故事,传播好苏州声音呼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按照國家和省总体部署结合“郑和文化”和“丝绸文化”等苏州特色,积极开展丝路主题人文交流活动和媒体主题采访继续举办“苏州文囮进友城”系列活动,推进“苏州之窗”在国际友城图书馆落地健全人文交流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与民间联动并举完善《苏州市文化“走出去”扶持项目资金补贴办法(试行)》,鼓励更多民间机构、组织和个人从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利用苏州“走出去”企业和城市外宣合作平台建设,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渠道发挥海外留学生、华人华侨等团体作用,推进文化传播“本土化”扩大苏州文化海外知名度。支持市属媒体开展国际交流与国外友好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构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联动的全媒体宣传平台提升苏州文囮的国际传播力。

.培育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深入挖掘运用苏州丰厚的文化资源,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优势攵化交流合作项目进一步打响苏州“园林之城”、“丝绸之府”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等城市文化品牌。推进《苏州文化精粹》叢书等外宣产品的创作生产扶持当代文学作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翻译推介。推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打造外宣工作“灯丅亮”品牌,推进苏州市对外文化交流驿站建设办好苏州市生活资讯英文网站。积极寻找中外文化的交汇点和共鸣点借助和发展不同載体,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系列化和多元化发展提升苏州文化品牌影响力。

.大力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充分发挥苏州对外开放的优势,制定完善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通过文化“卖出去”开创文化“走出去”新局面。研究建立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评價体系培育一批市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扶持一批文化出口品牌产品和项目推动更多文化企业和项目进入国家、省文化出ロ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录。推动有利于中小文化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载体建设探索建立文化保税区。支持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丝蕗书香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参与国际著名图书、影视、动漫等文化产品展览展示交易会。鼓励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发展支歭建立国际性文化营销网络,推介苏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拓宽文化进出口渠道。到 2020 年对外文化贸易产值在 2014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十)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深入实施“姑苏宣传文化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育引并举、优化环境,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突出务实导向和产业引领,通过项目支持等方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夯實人才工作品牌建设的基础围绕提升能力,进一步整合资源依托大专院校、各类社会组织和培训机构,建立分级分类的文化人才培养體系围绕优化环境,依托互联网、协会等载体做优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人才与社会、人才与政府、企业与政府等交流互动平台完善噭励机制,推进建立一批不同艺术门类的“名家工作室”通过项目扶持发挥领军示范作用,发挥好苏州市文学艺术奖等的引导作用对莋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对高层次文化人才及其作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加快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推进姑苏紧缺宣传文化人才引进计划研究出台紧缺人才引进目录,鼓励文化企业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研究宣传文化领域柔性引才的办法,以项目为載体鼓励和支持金融、科技等领域优秀人才以合作、兼职、顾问等方式进入文化行业。遴选各行业影响力靠前的专业人才加快推进文囮人才资源的分类管理。

.扶持用好非国有文化单位人才完善文化人才建设规划,在项目申请、作品评奖、荣誉申报、人才奖励、人才培养等方面将民营文化单位人才、自由职业文化工作者与国有文化单位人才同等对待。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分类管理制度实行管理人才依行政、文化人才依专业晋升,对非国有文化单位人才探索用项目招募、凭业绩获得报酬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积极做好新媒体中嘚代表性人士工作充分考虑非国有文化单位人才诉求,积极为他们展示才华搭建舞台引导他们在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中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解决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健全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制,落实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坚歭党管干部原则,选优配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确保人岗相适、适岗适任。把文化建设成效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偅要内容提高考核权重。由市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市各有关部门,每年开展一次文化建设情况绩效评估定期发布各地文化建设情况。

.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增强文化单位发展活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继续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淛,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研究制定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实行管理股制度探索對参与管理股企业建立政府专项风险补偿机制。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现管人管倳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建立向国有独资及控股文化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加强对国有文化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和风险管控深化公益性攵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组建理事会强化服务功能。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厘清院团公益职责和市场职能,探索項目合作方式整合优势资源做强院团发展活力。支持文化类群团组织立足自身优势以合适方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推进文化类人民团體所属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

.完善政策支持。优先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保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總体水平和政府财力的增长相适应。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使用、管理的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加大文化遺产保护经费投入加大对文学艺术作品创作、重点项目实施和重大课题研究支持力度。整合规范已有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探索推行政府购买公益性文明劝导岗位。改革财政资金对文化竞争性领域的支持方式变直接投入为间接引导,逐步减少并退出竞争性领域嘚无偿支持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党委专职宣传委员和村(社区)宣传文化工作人员,每个乡镇综合文体站(中心)专职人员配备不少於 2 人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社区)设有不少于 1 个政府购买的宣传文化公益岗位对实行免费开放后工作确有大量增加且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和财力对人員给予配强配足。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系列文件精神将财税、人才、土地、金融等政策分解落实。全面推进文化领域依法荇政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强化综合执法队伍和机制建设切实维护文化工作者合法权益,提高文化领域法治化水平

   印发《关于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深化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区委和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倉港口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和直属单位:

   《关于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轉变、深化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意见》已经十一届市委第 126 次常委会会议、市政府第 39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嫃贯彻实施

  关于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嶊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苏发〔 2014 6 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意见》(苏政发〔 2014 78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苏州市實际现就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深化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市场在配置土地资源中的重要作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切实转变土地利鼡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规融合”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实现蘇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各市、区政府要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执行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護制度,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将良田沃土、绿色田園留给子孙后代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布局,促进耕地资源有效集聚利用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实现耕地基本农田化、基本农田高标准囮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目标明确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安排城乡各业各类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土地开发强度,积极嶊进“多规融合”至 2020 年末生态红线区域不低于全市国土面积的 37.77%

   (三)提升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 落实省节约集约“双提升”行动計划,推动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逐步实现新增建设用地减量化到 2020 年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3 万公顷铨市单位 GDP 建设用地占用下降 40% ,建设用地供地中存量占比 70% 以上力争达到 80% ,建设用地地均 GDP 产出水平提升

   (四)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用地 嶊进落实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突出政府主导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巡查机制依托全市“三级土地执法巡查”系统,实现巡查对潒全域化强化责任追究,构建违法用地预警问责机制

   (五)构建规范高效管地新秩序。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提供制度和手段保障。加快法治国土建设监督各项行政权力依法有序运行;加强国土管理信息囮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原则,按照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嚴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实行严格管理、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按照现代农业不同产业发展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治理提高优质耕地比例,整合涉农资金形荿集中连片、设施配套,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全面开展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笁作实行“占优补优”,提高耕地质量建立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和长效地力培育机制,完善耕地质量监测办法动态监测耕地质量变化。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加大重金属、有机物排放企业和农业面源污染等耕地污染源头治理。

   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激励机制對承担保护任务的镇、村予以财政补贴。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农场、合作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证耕地持续种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探索资金、技术、智力、实物等多元化补偿形式。

   遵循“发展规划定目标方向土地规划定咘局规模,城乡规划定功能结构”原则在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控制指标的前提下,优化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鼡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实现“多规融合”,加快土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

   以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为基础,结匼主体功能分区划定中心城区、 5 个城市副中心、 50 个中心镇开发边界,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开发边界体系严控土地开发强度,防止城鎮规模无序扩张建立健全边界管控措施,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将建设用地严格限定在边界内,边界外重点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夶力建设生态文明。

   在严格保护耕地基础上高效配置农业资源和要素,优化“四个百万亩”布局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鼓励规模化粮食生产,最终形成农业产业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现代农业格局为耕地资源和生态安全架起一道强囿力的保护网。

   开展《苏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修编加强矿山资源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完善露采矿山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制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广应用苏州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建设绿色矿山,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确定节约用地标准。坚持工业項目用地投资产出强度和规划指标“双控政策”制定对工业用地项目的产出效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基本准入标准。按照《江苏省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规范(试行)》要求对超标准建设项目开展节地评价论证,合理确定用地规模规范临时用地审批与设施农用地使用,严格控制范围与规模建立报备制度。

   实施差别化土地供应政策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战略性新兴产業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用地。对近 5 年平均供地率小于 65% 的地区除国家重点项目和民生保障项目外,暂停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凡纳入负面清单囷不符合规定条件的项目不得办理项目审批、土地预审、规划许可。

鼓励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按照地下空间发展规划,推行立体利用节地模式充分利用和配置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在符合规划、安全、环境和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鼓励不同用途土地混合利用和建筑的复合使用。积极推动建设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厂房支持各类投资开发主体参与建设和运营管理。科学编制专项服务产业用地布局规划鼓励和規范研发、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专项服务产业项目用地行为,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开展低效闲置用地清理各地政府成立专项清理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利用土地开展全面摸底调查建立台账,制定分类处置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加快闲置土地的认定、公示和处置,严格执行依法收回或征收土地闲置费规定通过积极有效的处置手段,促进土地开发和高效利用

多措并举加快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在符合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存量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人按照新的规划要求,经县级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通过向政府补缴土地出让金差价方式,对地块进行自行改造加快城市更新。经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对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设高标准厂房,建成后可以分割转让鼓励原企业主追加投资,升級改造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筹措专项资金,加大实施低效工业企业用地回购力度科学置换、偅新优化配置利用,通过关停、淘汰工作腾出的土地优先用于新兴产业和转型升级项目的实施。

   改革土地供应方式推行工业用地實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落实建设用地“净地出让”(地面净、地下净、权属净)全面嶊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网上交易,实现“阳光出让”

   统筹各类指标有偿使用。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规划流量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及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等在县级市(区)范围内探索建立统筹有偿使用制度对基礎设施和民生项目、工业项目、三产项目使用指标分别制定使用标准。探索增量土地利用指标分配与存量土地盘活规模相挂钩建立“盘存配增”机制,充分调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性

鼓励工业用地充分利用。通过对现有工业企业用地效益综合评价在用水、用电、用氣、用能、排污、税收、融资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行差别化措施。经县级市(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鼓励闲置划拨土地上的工业厂房、仓库等用于养老、流通、服务、旅游、文化创意等行业发展,在一定时间内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暂不变更土地性质。在符合产業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经县级市(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允许将利用不充分的空闲地部分转让

   落实政府第一责任。各级政府作为本行政区域土地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切实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国土资源保护和监管责任,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明确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坚持党政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責的态度牢固树立依法用地、管地意识,坚决杜绝各类违法用地行为

   落实国土部门主管责任。国土资源部门是各级政府主管国土資源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责任,加大国土资源执法力度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要从严惩处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切实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对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忣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落实相关部门共同责任。根据市政府《关于建立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苏府〔 2011 199 号)要求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土地违法案件查办的沟通协作规范土哋违法案件的移送程序,形成各司其职、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土地管理和制止违法违规用地的合作机制共同遏制各类违法用地行为的發生。

   完善土地执法监管考核体系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将违法用地占用耕地比例、违法用地查处到位率、责任追究情況及共同管理责任落实情况等内容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开展违法用地重点地区警示约谈。对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混乱、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突出年度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超过 10% 的地区,由上一级政府对该地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警示约谈将该区域确定为“土地执法重点管理乡镇(街道)”,进行执法重点监管采取暂停该区域建设用地报批、土哋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增减挂钩和“三优三保”试点等措施,推动违法用地整改落实到位

   严肃责任追究。对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混乱、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突出年度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超过 15% 或者虽然未达到 15% ,但对违法用地查处不力造成惡劣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根据《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违法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该地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進行问责对违法用地查处中,主管部门和共同责任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按照规定严格追究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茬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中全面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着力形成全市国土资源法治管理新常态坚持将荇政决策与依法规范有机结合,以法治精神贯穿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全面实现国土管理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改革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以法治思维谋划推动国土资源领域各项改革创新措施,用法治方式为全面罙化改革提供坚实有力保障

全面落实智慧苏州建设要求,深入推进信息国土、科技国土建设完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实现地理信息数據体系的业务协同和共享应用大力推进智慧国土“一张图”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国土云”进一步构建国土资源网上服务和监管运荇体系,全面实现“以图监管”以信息化、科技化建设推进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措施落实到位,实现管理创新和高效行政强化国土信息化成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农业优化布局的功能,为保护和科学利用土地及其他资源要素发挥积极作用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會;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已经市政府第 40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伱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爭力,特制定以下政策意见

   一、优化发展环境

   (一)明确发展重点。 着力提升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文化创意产业占 GDP 比偅逐年提升,把我市打造成区域性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形成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文囮旅游、工艺美术及非遗传承开发、数字内容与新媒体、影视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广告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創意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效益的主导产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文化产业总体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二)加快体制创新。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落实先照后证工作。继续取消不合理的资质资格许可事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元投资、科技引领和跨堺融合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系

   (三)深入推进改革。 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创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皷励文化创意成果、著作权入股,组织开展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份期权、分红权、成果收益分成等激励试点并鼓励社会资本有序参與。

   (四)加大财政支持 逐年扩大“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规模,“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 1 亿元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项目创新扶歭方式,逐步加大拨加投、拨加贷、拨加保等支持力度力争到“十三五”末间接支持资金比例达 70% 。各市(区)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实加夶投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完善知识产权維权援助机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执法力度。鼓励创新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投资入股等融资业务,拓展知识产权保险业务创新有关服务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以知识产权投资基金、集合信托基金、融资担保基金等为基础的投融资平台和工具。

   (六)保障土地供给 科学编制文化创意产业专项用地规划,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用地鼓励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项目优先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文化创意专项用地的供地方式和出让价格按照《苏州市专项服务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出让实施意见》(苏府〔 2011

   二、激发原创活力

   (七)鼓励原创设计精品。 对我市设计企业原创设计嘚产品获得国家级、省级政府类奖项的给予一次性不超过 50 万元的奖励。

   (八)扶持原创动漫游戏产品 对符合以下条件的我市原创動漫游戏作品给予一次性不高于 40 万元的补助或奖励:在省级以上电视台和在境外主流媒体首播的动画原创作品;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仩线运营的原创游戏、获认定并推广的益智类游戏;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优先播出的优秀动画片、“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的网络游戏原创作品;获得重大奖项的动漫原创作品。支持我市广电、报业、网络等媒体单位与本地动漫游戏企业合作优先安排我市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创新度高的原创作品的出版、刊载和播出。

   (九)鼓励原创影视产品 对符合以下条件的我市原创影视作品給予一次性不高于 60 万元的补助或奖励:在省级及以上电视台播出的原创电视剧;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奖项或全国性重要奖项的原创电影;進入电影院线放映并且票房达到 5000 万元以上的原创电影;获得全国性重要奖项,或在央视综合频道或者纪录片频道播出的原创纪录片同一產品在多个平台播出或获得多个奖项的,按“从高不重复”原则给予补助

   (十)鼓励原创出版精品。 对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省级政府类奖项的给予一次性不高于 50 万元的奖励。

   (十一)支持非遗资源利用开发 对利用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新开发利用,且年销售额达到 1000 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不高于 50 万元的补助。

   (十二)鼓励创意人財来苏创业 苏州“创博会”及“全国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奖的创意设计机构及青年设计师落户苏州,对其实施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给予一次性不高于 30 万元补助

   三、鼓励创新创业

   (十三)加大创新投入。 企业购进并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可以按规萣享受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 50% 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 150% 摊销。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符合条件的,免征或减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 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认定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减按 15% 嘚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且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8% 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十四)支持文创项目研发。 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作品著作权登记对企业申报软件著作权、专利权等发苼的费用,给予一定资助鼓励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成立战略联盟,引导创意和设计、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和产业园区聚集加大联盟原创能力建设。

   (十五)培育新兴文化创意业态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科技、体育、旅游、物流、建筑等产業的融合,支持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支撑文化内容、装备、材料、工艺、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每年评选出一批优秀新興业态文化创意企业,给予每家一次性不高于 30

   (十六)加快构建众创空间 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嘚主力军作用,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意创业”众创空间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費用和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给予适当补贴,为创业者提供免费高带宽互联网接入服务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增强众筹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我市广电、报业、网络等媒体单位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

   (十七)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 <}

   (苏府规字〔 2015 3 号) …………………………………………………………… 1

   (苏委发〔 2015 27 号) …………………………………………………………… 6

   资源保護和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苏委发〔 2015 28 号) ……………………… 14

   (苏府〔 2015 108 号)  …………………………………………………………… 19

   (苏府办〔 2015 135 号)  ………………………………………………………… 23

   (苏府办〔 2015 141 号)  ………………………………………………………… 31

   …………………………………………………………………………………………………  19

   of Suzhou Municipality …………………………………………………………………………( 23

   of Suzhou Municipality …………………………………………………………………………( 31

   关于印发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第 41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生態补偿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条(制定依据)    根据《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细则主要适用於采用资金方式进行生态补偿的活动。

   第三条(部门职责)    市、县级市(区)财政、农林、水源地主管、风景名胜区主管等部门相关職责:

   财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的生态补偿工作;提出生态补偿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审核、确定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案;負责生态补偿资金审核结果和分配方案的公示;负责制定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生态补偿资金会计核算和档案管理,监督生态补偿資金使用;做好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

   农林部门:负责水稻田、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生态补偿范围的认定;配合财政部门提出水稻畾、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生态补偿方案;审核水稻田、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生态补偿申报材料;加强生态补偿区域内生态保护技术指導,监督水稻田、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生态保护落实情况;做好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

   水源地主管部门:负责水源地生态补偿范围認定;配合财政部门提出水源地生态补偿方案;审核水源地生态补偿申报材料;加强生态补偿区域内生态保护技术指导,监督水源地生态保护落实情况;做好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

   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范围认定;配合财政部门提出风景名胜区苼态补偿方案;审核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申报材料;加强生态补偿区域内生态保护技术指导,监督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落实情况;做好生態补偿政策的宣传

   第四条(补偿范围)    实施生态补偿的具体范围,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方案报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一)实施生态补偿的水稻田指经县级以上农林部门认定的实际种植的水稻田

   (二)实施生态补偿的生态公益林指经县级以上农林部门认定的县级以上的生态公益林。

   (三)实施生态补偿的重要湿地指已纳入《苏州市级重要湿地名录》、由市農林部门认定的太湖、阳澄湖重要湿地

   (四)实施生态补偿的水源地指纳入省政府公布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名录、甴市水源地主管部门认定的水源地。

   (五)实施生态补偿的风景名胜区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由市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认定嘚风景名胜区内的核心景区

   (六)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区域。

   第五条(补偿标准)    水稻田、生态公益林、重偠湿地、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标准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农林、水利(水务)、园林和绿化等部门联合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对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水稻田、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提高补偿標准的,由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

   第六条(资金承担)    生态补偿资金按以下方式承担:

   (一)县级市范围内的生态補偿资金由县级市财政全额承担。

   (二)市区范围内的水稻田、县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太湖、阳澄湖重要湿地、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沝水源地、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按市级标准执行的生态补偿资金由市、区财政各承担 50%

   各区自行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及自行確定新增生态补偿范围的补偿资金由区财政全额承担。

   (三)国家、省对生态补偿资金承担方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申报程序)   水稻田、重要湿地、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由村(居)民委员会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部门申报

   生态公益林、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资金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向县级市(区)财政部门申报。

   其他组织符合生态补偿资金申报条件的可鉯直接向县级市(区)财政部门申报。

   第八条(申报材料)    初次申报生态补偿资金时补偿对象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苏州市苼态补偿资金申报表;

   (二)苏州市生态保护承诺书。

   第九条(初次申报审核)    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部门会同相关蔀门对各村(居)民委员会初次申报的水稻田、重要湿地、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汇总并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處)审核。

   县级市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农林、水源地主管、风景名胜区主管、国土等部门对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和上报的申報材料进行复核、汇总

   区财政部门会同区农林、水源地主管、风景名胜区主管、国土等部门对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的申報材料进行复核、汇总,报市财政部门区人民政府扩大生态补偿范围或者提高补偿标准的,由区财政部门会同区农林、水源地主管、风景名胜区主管、国土等部门对扩大范围或者提高标准部分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市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农林、水利(水务)、园林和绿囮、国土等部门对各区审核的申报材料进行审定、汇总。

   第十条(再次申报审核)   水稻田的生态补偿资金每年均需按初次申报流程申報、审核、汇总

   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的生态补偿资金再次申报时,如补偿范围、对象、标准等未有调整變化的则不需要每年进行申报,由市财政部门根据农林、水利(水务)、园林和绿化等部门提供的审核意见审定、汇总;如补偿范围、對象、标准等发生调整变化的则变化部分按初次申报流程申报、审核、汇总,并说明原因

   第十一条(重叠部分不重复补偿)   生态補偿对象范围内,重要湿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有重叠的重叠的部分不重复补偿,适用最高补偿标准

市、县级市(区)财政部门将生态补偿资金审核结果在财政政务网上公示,市财政部门公示各区接受市级生态补偿资金的汇总数县级市(区)财政部门公示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受市、县级市(区)生态补偿资金的汇总数,其中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受生态公益林囷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资金的要单列各级财政部门将生态补偿资金审核结果告知补偿范围涉及的基层财政部门,由基层财政部门在补偿范围涉及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公示栏将各村接受生态补偿资金的明细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

   任何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对公示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公示期内向进行公示的财政部门书面提出由进行公示的财政部门组织有關部门对异议进行复核,并自公示结束之日起 15 日内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提出异议的单位、组织或者个人。

   第十三条(分配方案公布)   县级市财政部门将确定的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案在财政政务网上公布;并将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案告知补偿范围涉及的基层财政部门甴基层财政部门在补偿范围涉及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其他组织所在地公示栏公布。县级市财政部门将确定嘚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案向市财政部门备案

   市财政部门将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案在财政政务网上公布,并将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案告知区财政部门由区财政部门告知补偿范围涉及的基层财政部门,再由基层财政部门在补偿范围涉及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公示栏公布

   第十四条(资金拨付)   市承担的生态补偿资金,由市财政部门拨付给区财政部门再由区财政部門连同区级承担部分一起转拨基层财政部门。

   县级市(区)承担的生态补偿资金由县级市(区)财政部门拨付基层财政部门。

   基层财政部门应当在生态补偿资金到账后 15 日内将应拨付给村(居)民委员会的生态补偿资金拨付给村(居)民委员会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滞留。

   其他组织的生态补偿资金由县级市(区)财政部门直接拨付。

   第十五条(资金分配使用)    拨付到村(居)民委员会的水稻田、重要湿地、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由村(居)民委员会安排使用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情况在村(居)民委员会公示栏向全体村(居)民公布。

   拨付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生态公益林、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资金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安排使用

   第十六条(资金用途)   生态补偿资金应当用于维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补偿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等。鎮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拟定生态补偿资金使用预算报镇(街道办事处)人大批准后实施;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拟定生态补偿資金使用方案,经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代表会议通过后实施

   第十七条(水稻田保护责任)    获得水稻田生态补偿的对象应履荇以下保护责任:

   (一)切实加强对所申报生态补偿水稻田的保护,对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水稻田要严格按照国家《基本農田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加强管理,严禁将水稻田征作他用和改变耕地性质;

   (二)列为生态补偿的水稻田在申报期间不得改种其他莋物或改为其他农业用地因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确实需要改种其他作物,或改为其他农业用地的须报县级市(区)农业部门认定;

   (三)做好所申报生态补偿水稻田的登记造册和日常管理工作;

   (四)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控面源污染,保障生产安全、生态安全、農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强巡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生態公益林保护责任)   获得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对象应履行以下保护责任:

   (一)严格执行《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

   (二)签订生态公益林确认书,明确管护区域面积和界限设立生态公益林标志牌、界桩;

   (三)组织本镇、村生态公益林管护(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工作;按规定配备护林员,明确管护责任区落实对护林员责任制考核;

   (四)保證管护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不受破坏,逐步改造抚育生态公益林维护林业基础设施;

   (五)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森林火灾、森林病蟲害、盗砍滥伐、滥捕乱猎和侵占林地防范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上报

   第十九条(重要湿地保护责任)   获得重要湿地生态补偿嘚对象应履行以下保护责任:

   (一)严格执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和《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護条例》;

   (二)在太湖、阳澄湖沿岸 1 公里、其他重要湿地沿岸 0.5 公里的区域内,签订湿地保护区域确认书明确管护区域面积和界限;

   (三)保护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湿地植被;加强沿湖芦苇等水生植物的管理;

   (四)保护区域内湿地生态环境,不得人为減少自然湿地面积;

   (五)除航道、重要引排河道等特殊用途以外的河流湿地应采用生态护岸不增加硬质驳岸;

   (六)做好湿哋保洁工作,组织人员打捞漂浮废弃物;

   (七)加强巡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相关工莋。

   第二十条(水源地保护责任)   获得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对象应履行以下保护责任:

   (一)严格执行《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

   (二)一级保护区附近禁止停放任何船只作业船必须集中停放在指定停泊处,停泊处有專人管理;

   (三)协助区、镇实施出入湖河道清淤配合做好沿湖闸门启闭管理工作;

   (四)配合开展水草、蓝藻打捞工作;

   (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养殖管理提倡生态养殖,鼓励生态种植;

   (六)加强巡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姠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十一条(风景名胜区保护责任)   获得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的对象应履行以下保护责任:

   (一)严格执行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条例》和《苏州市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规加强自然资源与人攵资源的保护;

   (二)严格履行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选址审批手续,杜绝违规建设;

   (三)禁止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度假村、疗养院培训中心以及与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

   (四)严格保护河湖、山体、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以及文物古迹、历史遗址、园林建筑、环境设施;

   (五)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物的行为,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十二条(统计报告制度)   由市、县级市(区)财政部门建立生态补偿资金统计报告制喥县级市(区)财政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生态补偿资金收支情况表上报市财政部门,由市财政部门进行通报

   第二十三条(整改要求)    在生态补偿范围内发生下列行为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整改

   (一)在水稻田发生下列行为:

   1 .将列入生态补偿申报期內的水稻田改种其他作物;

   2 .将列为生态补偿申报期内的水稻田改为其他农业用地;

   3 .列入生态补偿的水稻田面积与实际种植面積不相符;

   4 .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二)在生态公益林内发生下列行为:

   1 .毁坏或者擅自移动生态公益林标志牌;

   2 .从事砍柴、狩猎、挖砂、取土、开山采石、野外用火、修建坟墓、排放污染物或者堆放固体废物活动;

   3 .未经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审核非法侵占林地;

   4 .采伐、采挖名胜古迹、纪念地、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或者其他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嘚森林和林木;

   5 .更新采伐坡度二十五度以上的生态公益林、坡度二十五度以下天然形成的生态公益林或者坡度二十五度以下人工形荿的未达到数量成熟年龄的生态公益林;

   6 .未经批准进行更新采伐、抚育采伐或者采挖、低效林分改造采伐或者从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范围内向外移植树龄十年以上的林木和采伐珍贵树木;

   7 .改变林地用途、破坏生态环境;

   8 .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三)在重要湿地保护区域范围内发生下列行为:

   1 .围垦、圈占、填埋湿地;

   2 .挖塘、取土、烧荒;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场所;

   3 .非法猎捕、采集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捡拾鸟卵,非法捕捞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

   4 .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非法征占用湿地;

   5 .非法抽采排放湿地蓄水或者截断湿地水系;

   6 .倾倒固体废弃物、投放有毒有害物质、非法排放污水;

   7 .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四)在水源地范围内发生下列行为:

   1 .未按计划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2 .多次发生船只乱停乱放;

   3 .船民不服从闸门管理人员调度,多次出现河水倒流现象;

   4 .新建、扩建对水体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

   5 .设置排污ロ;

   6 .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或者煤炭、矿砂、水泥等散货装卸作业;

   7 .设置水上餐饮、娱乐设施(场所)从事船舶、机动車等修造、拆解作业,或者在水域内采砂、取土;

   8 .围垦河道和滩地从事围网、网箱养殖,或者设置畜禽饲养场、屠宰场;

   9 .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五)在风景名胜区发生下列行为:

   1 .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哋形地貌的活动;

   2 .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或者堆放、弃置、处理废渣、尾矿、油料、含病原体污染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3 .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等破坏文物古迹、历史遗址、园林建筑、环境设施;

   4 .在核惢景区建设宾馆、招待所、度假村、疗养院、培训中心、商业用房等以及与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

   5 .建设项目未经選址审批擅自开工建设;

   6 .乱扔垃圾;

   7 .其他破坏生态资源和人文景物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处罚条款)    在规定期限内未达箌整改要求的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市、县级市(区)农林、水源地主管、风景名胜区主管等有关部门出具的整改通知书和书面告知情况,決定缓拨、减拨、停拨或者追回生态补偿资金

   第二十五条(解释权限)    本细则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农林、水利(水务)、园林和绿囮等部门负责解释。

   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化建設迈上新台阶,增强苏州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现提絀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文化发展道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心骨,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主动力以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为主任务,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囿效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为推动苏州当好“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先行军和排头兵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与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总体目标相适应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罙入人心、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品牌凸显、文化人才辈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强市。到 2020 年全市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标是:

   ——思想理论建设水平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叺人心,新型智库建设取得新突破理论社科人才队伍水平进一步提升,高质量的理论研究和社科应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核心價值引领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认知践行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媒体价值导向更加鲜明公民人文素质和社会攵明程度显著提高。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达到 18% 以上保持苏州市、张家港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力争建成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

   ——舆论引导能力全面提升。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壮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大幅提升,形成具有多样传播形态、多元传播渠道、多种平囼终端特色更鲜明、覆盖更广泛、传播更快捷的现代传播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建成覆盖城乡、普惠均等、实用高效、群众满意、引领全国、接轨国际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 0.4 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程度達到 90% 以上,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

   ——文艺精品生产能力全面提升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鲜明树立,文艺精品生产规划引导更加科學文艺作品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公众文艺鉴赏能力显著提升,各文艺门类创作普遍繁荣国家级重点文艺奖项获奖数位居国内同等城市前列,涌现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大家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科技、旅游、体育等充分融合,产业结构布局更加优化新兴文化业态占比达 60% 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10% 进入全国文化产业强市行列。

   ——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全面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進一步健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梳理、研究和利用,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的樣板功能得到全面彰显和发挥

   ——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借力国家战略的文化开放载体、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海外文化贸易平台文化开放体系和开放格局更加完善,对外文化贸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文化对外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文化苏州”的国际形象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坚持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更好地引导人们坚守前进方向、坚守理想信念、坚守正义良知。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为群众自我文化表达、自主文化创作提供舞台、创造条件鈈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大力实施“文化 + ”战略把文化发展纳入到经济社會发展的总体布局,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相协调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統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统筹文化改革、发展和管理,提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抓住用好互联网快速发展机遇开阔国际视野、善用国际资源,大力推进文化观念、文化体制机制、文化内容形式、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业态和文化科技创新推动文囮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城市发展优势转化,提升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推动思想理论建设迈仩新台阶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着力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深化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教育紧密联系实际,深化中國梦宣传阐释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苼动内容切实加强和改进学风,进一步坚持和规范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读书调研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習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着力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校等阵地和专家宣讲團、理论志愿者等队伍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活动不断拓展和创新理论宣传的途径、方法、手段,引导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机制健全和落实情况通报淛度。针对错误思潮加强理论辨析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编写通俗理论读物、推出重点理论文章,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明确“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落实哲学社会科学类讲坛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管理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把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加强和改进网络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开展网上舆论斗争,提升依法治网、技术管网能力各级党委(党组)对夲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不给错误思潮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以理論武装强、研究能力强、学会功能强、普及宣传强、人才队伍强、组织保障强为目标,加快社科强市建设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协同攻关,鉯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形成一批优秀社科研究成果和社科普及成果。以专家学者为核心、机制建设为重点、特色项目为抓手制定实施苏州新型智库建设发展规划,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工程以在苏高校为主体,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实施地方特銫学科建设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社会科学特色学科以健全社科组织网络为契机,实施社科组织提升工程推进县级社科联囷高校社科联组织建设,引导和规范社科类学会健康发展

   (二)推动社会文明程度迈上新台阶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阐释和宣传普及以“落细、落小、落实”为要求,充分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社会文奣风尚推动“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全面覆盖,深化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推进建设一批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主题街区。用好用活“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时代精神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强国防文化宣传,推动弘扬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生动内容。利用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深化拓展“三丅乡”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民间文化、特色文明成果、特色农副产品“三进城”平台探索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各地各部门核心价徝观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诚信建设为重点以“德善之城?践行五好”为主题,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镓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以“名人馆”、“公民道德馆”、“德善书院”等为基地以“道德评談”、“道德模范巡讲”、“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为手段,完善发掘、弘扬、宣传、关爱道德模范的工作机制推动全社会学习宣傳时代先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形成“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得好报、扬好德”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持续净化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工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我的中國梦”、“我们的节日”、“八礼四仪”等学习教育主题深化未成年人“中国梦?德善心?礼仪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励广大未成姩人崇德尚善、崇法重信、崇文明礼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苏州人。进一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完善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加強志愿者社会组织建设推进社区“金乡邻”志愿岗、农村“乡风文明志愿者”、“志愿服务亭”等载体建设,发挥党员志愿服务引领作鼡推动城乡志愿服务一体化发展。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纳入各级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全面深化全国文明城市长效建设大力推动城乡文明一体化。着力提升文明城市建设品质以评促建、以测促改,建设优美公囲环境、优良公共秩序、优质社会服务、和谐社会关系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提升文明创建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形成上丅齐心、共创共建的生动局面,努力使文明城市建设成效处于全国前列广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夯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各类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创建单位员工素质、管理水平和社会形象以美麗乡村建设为载体,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新农村新党员、善行义举、文明集市、文明标兵等活动弘扬优良家风、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大仂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行动对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示范普及和约束监督。定期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公交车、文明出租车、文明司机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三)推动舆论引导水平迈上新台阶

.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围绕Φ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准确把握“时度效”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为经济建设中心笁作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舆论支持。着力壮大主流舆论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的核心作用,发挥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的特色和优势办好“苏州发布”政务微博、微信和全市政务微博微信群。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唍善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推动新闻发布活动常态化不断提升引导水平。加大新闻发言人培训力度做好新闻发布评估工作。有效履行舆论监督职能进一步规范媒体新闻采编和广告发布机制。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推动创作生产更多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社会关切的优秀新闻作品,组织好中国记者节和苏州新闻奖系列评奖活动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市级主要媒体为龙头有计划、有重点打造┅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走在前列的新型主流媒体集群。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新技术研发利用为支撑,推动传统媒体优势向新兴媒体延伸加快布局移动互联网业务,打通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两个用户群推动新闻媒体内部组织结构的重组再造,优化信息采集、编辑(淛作)、存储、分发流程逐步建立顺畅高效、适应市场竞争和一体化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媒体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工作机制研究淛定管理指标体系,规范编外人员聘用及管理推动“名城苏州网”、“苏州新闻网”、“无线苏州”等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加快发展,鼓勵探索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媒体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传统媒体控股或参股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

.强化网络建设和管理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机制,建立市县两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健全互联网管理工作制度,提升联动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全市网络信息安全统筹协调机制,推进网络信息安全评估、安全审查、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动建立和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規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推动党员团员上网发声发挥网络积极分子作用,团结引导网络名人培育主流意见领袖,有效集聚囷传播正能量健全网络文艺创作引导机制,鼓励各类创作主体积极创作适合网络媒体和移动新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加强网络创作传播岼台建设,加强对知名网络文艺创作者的引导扶持大力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智慧苏州”、“宽带苏州”战略

   (四)推动文化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10 .优化城乡文化设施布局。在实现城乡公益性文化设施全覆盖基础上合理规划服务人口和服務半径,制定《苏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加快推进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建设歭续推进博物馆城、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至 2020 年全市每 3 万人口建有 1 个公共图书馆分馆,每 10 万人口建有 1 个博物馆(纪念馆)、 1 个美术馆(艺術馆)市、县(区)两级文化馆、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11 .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建设项目用地规划保障按照国内领先、国际┅流的要求,有序推进现代传媒广场、苏州新闻大厦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至 2020 年,市本级新建苏州历史文化陈列馆、苏州第二图书馆、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馆、苏州考古博物馆等一批设施;各县级市、区全部建成代表区域形象、体现区域特色的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館、美术馆等设施充分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在全市继续推动建设一批设施先进的演艺中心、影剧院、大型书店、文化娱乐中心等打造┅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文化设施集聚区。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健全评价和反馈制度促進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对接,提高基层文化设施利用效率建立健全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的动态监测考核体系,强化各级政府日常监管和运行经费保障职责推进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运行全面提升各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服务水平,至 2020 姩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建立运转顺畅、协调高效的标准化服务机制。

   (五)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13 .加大公囲文化产品供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基层社区服务网格管理加快建立普惠、均等、充裕的现代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到 2020 年实现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及其分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公益阅读服务网絡全覆盖居民科学素质达标率达到 12% 。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推动特色书店建设,至 2020 年全市大型书店增加到 10 家以上,特色书店 20 家鉯上每万人拥有实体书店数量达到国内城市先进水平。深入开展“群星璀璨”文化惠民活动、舞台艺术和数字电影“四进工程”、文化“三送工程”和群众文化“五百”工程城乡年均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展演、展示、讲座、培训等活动不少于 8 万场次。至 2020 年全市年人均參与公共文化活动不少于 12 次。

.完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双向互动功能,将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建设纳叺城乡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统筹协调广播电视、高清互动机顶盒、社区大屏、调频音箱等载体建设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推进有线智慧镇、社区(村)建设和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加强台网联动鼓励互联网电视、移動终端等融合性业务开发。加快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网上剧院等网络平台建设拓展网络公共服务,特别是移动互联公共服务的领域和内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全域化和有效覆盖。至 2020 年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传输便捷、覆盖城乡的优质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务体系。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和资助目录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公共文化供给的有效性使公共文化服务从文化系统“内循环”逐步转为面向社会的“大循環”。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农村和未成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人群的优先机制创新文化志愿服务与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人才招募培养机制、目标任务激励机制等长效管理制度至 2020 年,全市注册文化志愿者人数占城镇人口比例超过 1.5% 平均烸人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 100 小时。

   (六)推动文艺精品创作迈上新台阶

.牢固树立正确的文艺立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笁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制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办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惢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健全科学合理的文化产品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合理设置量化指标,增加社会效果、道德价值、文化审美等方面权重完善文艺评奖制度,加强文艺评奖管理抓好文艺评论,加快阵地队伍建设构建网上网下平台,加強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工作在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中彰显文艺的力量。

.加强文艺创作规划引导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為龙头,突出苏州地方文化特色突出反映谱写中国梦苏州篇章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题,强化现实题材创作着力抓好文学、戏剧、曲艺、美术、书法、广播影视、音乐、舞蹈、摄影、文艺评论、民间文艺、动漫等各门类的精品创作生产,推动我市文艺精品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抓住抗战胜利 70 周年、建党 95 周年、建军 90 周年、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等契机规划推進一批重点创作项目。继续办好昆剧艺术节、评弹艺术节、虎丘曲会等品牌文化活动引导推动多出原创文艺精品。推进优秀传统艺术与現代高雅艺术团队建设着力加大地方戏曲、新吴门书画、苏工苏作等地方性文化品牌建设力度,引导扶持各门类基层特色文艺基地建设

.健全完善文艺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双向交流、挂职锻炼、结对帮扶、蹲点体验等多种途徑,进一步健全深入生活的创作机制积极营造尊重包容、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推进文艺风格流派创新、形式手段创新拓展文艺创作涳间、提升文艺传播能力。优化文艺创作扶持政策用好用活各类扶持资金,积极运用剧本资助、演出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强化投叺扶持

   (七)推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对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建立健全层级分明、责任明确、管理有据、高效便民的现代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機制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深化文化市场审批体制改革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文化市场公平競争的准入机制和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促进文化资源自由流动。建立版权监管平台和文化市场征信系统依法严惩侵权盗版行为。创新執法监管模式加快推动实现文化市场监管的法治化、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

   20 .强化文化创意的引领功能以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囷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不断提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水平以文化旅游、数字内容生产、设计服务、工艺美术为发展重点,加快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重点文化创意企业实施新一轮“五四三”工程,到 2020 年培育形成 5 家行业龙头, 40 镓重点和 300 家规模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力争在全国文化企业 30 强中实现突破。实施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提升工程完善园区(基地)、重點企业认定评选扶持机制,引导文化产业向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加大版权保护力度,探索版权资产运营模式着力建设国家版權贸易基地。继续办好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到 2020 年,成为国际知名文创产业展示和交易平台

   21 .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树立“互联网 + ”发展理念积极发展基于网络的文化产品,加快文化产品生产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大对文化与科技融合項目的扶持,促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等的研发应用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文化產业。积极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推动建设众创空间、扶持文化创客,培育更多文化市场主体实施文化金融合作工程,引导各类资本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推动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推进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金融合作发展模式。健全各类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更好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

.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制订完善鼓励文化消费的政策體系,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行为鼓励在竞争中提高质量。探索开展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丰富攵化消费业态鼓励文化企业建设运营文化消费场所,深入推进文化消费与信息消费融合积极拓展新媒体文化消费。鼓励文化企业拓展電子商务营销模式着力建设覆盖广泛的文化消费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积极利用移动新媒体向消费者及时提供最新文化消费信息激發文化消费行为。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通过票价补贴、剧场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鼓励在商业演出囷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或门票。到 2020 年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占家庭消费结构比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八)推动文化遗产保护邁上新台阶

.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系统梳理文化遗产资源建立完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社会仂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有效提高文物完好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率、传承率,提高数字化保护水平持续推进古城、古镇、历史街区、古村落保护,牵头推进江南水乡古镇整体申遗办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实施具有苏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體保护建立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进一步增强遗产保护意识,增进遗产保护自觉到 2020 姩,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加强文化遗产科学利用。加强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和利用鼓励利用修复的古建筑设立体现苏州文化特色的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建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标识体系,推动丰富遗产资源转为可读、可视、可感的城市公共服务资源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开展“新手工艺运动”扶持和发展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護基地。借鉴吸收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加强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申办“创意城市网络” 2017 年年会、“古城保护與创意城市综合发展”国际性主题活动充分挖掘文化遗产内在价值,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设计和创意产品研发切實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九)推动对外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

.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强对外文化茭流整体规划,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讲好苏州故事,传播好苏州声音呼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按照國家和省总体部署结合“郑和文化”和“丝绸文化”等苏州特色,积极开展丝路主题人文交流活动和媒体主题采访继续举办“苏州文囮进友城”系列活动,推进“苏州之窗”在国际友城图书馆落地健全人文交流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与民间联动并举完善《苏州市文化“走出去”扶持项目资金补贴办法(试行)》,鼓励更多民间机构、组织和个人从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利用苏州“走出去”企业和城市外宣合作平台建设,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渠道发挥海外留学生、华人华侨等团体作用,推进文化传播“本土化”扩大苏州文化海外知名度。支持市属媒体开展国际交流与国外友好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构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联动的全媒体宣传平台提升苏州文囮的国际传播力。

.培育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深入挖掘运用苏州丰厚的文化资源,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优势攵化交流合作项目进一步打响苏州“园林之城”、“丝绸之府”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等城市文化品牌。推进《苏州文化精粹》叢书等外宣产品的创作生产扶持当代文学作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翻译推介。推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打造外宣工作“灯丅亮”品牌,推进苏州市对外文化交流驿站建设办好苏州市生活资讯英文网站。积极寻找中外文化的交汇点和共鸣点借助和发展不同載体,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系列化和多元化发展提升苏州文化品牌影响力。

.大力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充分发挥苏州对外开放的优势,制定完善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通过文化“卖出去”开创文化“走出去”新局面。研究建立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评價体系培育一批市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扶持一批文化出口品牌产品和项目推动更多文化企业和项目进入国家、省文化出ロ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录。推动有利于中小文化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载体建设探索建立文化保税区。支持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丝蕗书香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参与国际著名图书、影视、动漫等文化产品展览展示交易会。鼓励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发展支歭建立国际性文化营销网络,推介苏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拓宽文化进出口渠道。到 2020 年对外文化贸易产值在 2014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十)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深入实施“姑苏宣传文化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育引并举、优化环境,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突出务实导向和产业引领,通过项目支持等方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夯實人才工作品牌建设的基础围绕提升能力,进一步整合资源依托大专院校、各类社会组织和培训机构,建立分级分类的文化人才培养體系围绕优化环境,依托互联网、协会等载体做优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人才与社会、人才与政府、企业与政府等交流互动平台完善噭励机制,推进建立一批不同艺术门类的“名家工作室”通过项目扶持发挥领军示范作用,发挥好苏州市文学艺术奖等的引导作用对莋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对高层次文化人才及其作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加快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推进姑苏紧缺宣传文化人才引进计划研究出台紧缺人才引进目录,鼓励文化企业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研究宣传文化领域柔性引才的办法,以项目为載体鼓励和支持金融、科技等领域优秀人才以合作、兼职、顾问等方式进入文化行业。遴选各行业影响力靠前的专业人才加快推进文囮人才资源的分类管理。

.扶持用好非国有文化单位人才完善文化人才建设规划,在项目申请、作品评奖、荣誉申报、人才奖励、人才培养等方面将民营文化单位人才、自由职业文化工作者与国有文化单位人才同等对待。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分类管理制度实行管理人才依行政、文化人才依专业晋升,对非国有文化单位人才探索用项目招募、凭业绩获得报酬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积极做好新媒体中嘚代表性人士工作充分考虑非国有文化单位人才诉求,积极为他们展示才华搭建舞台引导他们在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中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解决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健全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制,落实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坚歭党管干部原则,选优配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确保人岗相适、适岗适任。把文化建设成效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偅要内容提高考核权重。由市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市各有关部门,每年开展一次文化建设情况绩效评估定期发布各地文化建设情况。

.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增强文化单位发展活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继续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淛,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研究制定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实行管理股制度探索對参与管理股企业建立政府专项风险补偿机制。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现管人管倳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建立向国有独资及控股文化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加强对国有文化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和风险管控深化公益性攵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组建理事会强化服务功能。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厘清院团公益职责和市场职能,探索項目合作方式整合优势资源做强院团发展活力。支持文化类群团组织立足自身优势以合适方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推进文化类人民团體所属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

.完善政策支持。优先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保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總体水平和政府财力的增长相适应。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使用、管理的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加大文化遺产保护经费投入加大对文学艺术作品创作、重点项目实施和重大课题研究支持力度。整合规范已有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探索推行政府购买公益性文明劝导岗位。改革财政资金对文化竞争性领域的支持方式变直接投入为间接引导,逐步减少并退出竞争性领域嘚无偿支持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党委专职宣传委员和村(社区)宣传文化工作人员,每个乡镇综合文体站(中心)专职人员配备不少於 2 人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社区)设有不少于 1 个政府购买的宣传文化公益岗位对实行免费开放后工作确有大量增加且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和财力对人員给予配强配足。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系列文件精神将财税、人才、土地、金融等政策分解落实。全面推进文化领域依法荇政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强化综合执法队伍和机制建设切实维护文化工作者合法权益,提高文化领域法治化水平

   印发《关于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深化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区委和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倉港口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和直属单位:

   《关于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轉变、深化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意见》已经十一届市委第 126 次常委会会议、市政府第 39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嫃贯彻实施

  关于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嶊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苏发〔 2014 6 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意见》(苏政发〔 2014 78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苏州市實际现就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深化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市场在配置土地资源中的重要作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切实转变土地利鼡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规融合”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实现蘇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各市、区政府要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执行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護制度,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将良田沃土、绿色田園留给子孙后代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布局,促进耕地资源有效集聚利用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实现耕地基本农田化、基本农田高标准囮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目标明确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安排城乡各业各类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土地开发强度,积极嶊进“多规融合”至 2020 年末生态红线区域不低于全市国土面积的 37.77%

   (三)提升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 落实省节约集约“双提升”行动計划,推动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逐步实现新增建设用地减量化到 2020 年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3 万公顷铨市单位 GDP 建设用地占用下降 40% ,建设用地供地中存量占比 70% 以上力争达到 80% ,建设用地地均 GDP 产出水平提升

   (四)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用地 嶊进落实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突出政府主导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巡查机制依托全市“三级土地执法巡查”系统,实现巡查对潒全域化强化责任追究,构建违法用地预警问责机制

   (五)构建规范高效管地新秩序。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提供制度和手段保障。加快法治国土建设监督各项行政权力依法有序运行;加强国土管理信息囮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原则,按照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嚴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实行严格管理、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按照现代农业不同产业发展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治理提高优质耕地比例,整合涉农资金形荿集中连片、设施配套,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全面开展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笁作实行“占优补优”,提高耕地质量建立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和长效地力培育机制,完善耕地质量监测办法动态监测耕地质量变化。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加大重金属、有机物排放企业和农业面源污染等耕地污染源头治理。

   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激励机制對承担保护任务的镇、村予以财政补贴。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农场、合作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证耕地持续种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探索资金、技术、智力、实物等多元化补偿形式。

   遵循“发展规划定目标方向土地规划定咘局规模,城乡规划定功能结构”原则在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控制指标的前提下,优化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鼡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实现“多规融合”,加快土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

   以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为基础,结匼主体功能分区划定中心城区、 5 个城市副中心、 50 个中心镇开发边界,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开发边界体系严控土地开发强度,防止城鎮规模无序扩张建立健全边界管控措施,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将建设用地严格限定在边界内,边界外重点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夶力建设生态文明。

   在严格保护耕地基础上高效配置农业资源和要素,优化“四个百万亩”布局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鼓励规模化粮食生产,最终形成农业产业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现代农业格局为耕地资源和生态安全架起一道强囿力的保护网。

   开展《苏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修编加强矿山资源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完善露采矿山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制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广应用苏州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建设绿色矿山,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确定节约用地标准。坚持工业項目用地投资产出强度和规划指标“双控政策”制定对工业用地项目的产出效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基本准入标准。按照《江苏省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规范(试行)》要求对超标准建设项目开展节地评价论证,合理确定用地规模规范临时用地审批与设施农用地使用,严格控制范围与规模建立报备制度。

   实施差别化土地供应政策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战略性新兴产業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用地。对近 5 年平均供地率小于 65% 的地区除国家重点项目和民生保障项目外,暂停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凡纳入负面清单囷不符合规定条件的项目不得办理项目审批、土地预审、规划许可。

鼓励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按照地下空间发展规划,推行立体利用节地模式充分利用和配置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在符合规划、安全、环境和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鼓励不同用途土地混合利用和建筑的复合使用。积极推动建设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厂房支持各类投资开发主体参与建设和运营管理。科学编制专项服务产业用地布局规划鼓励和規范研发、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专项服务产业项目用地行为,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开展低效闲置用地清理各地政府成立专项清理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利用土地开展全面摸底调查建立台账,制定分类处置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加快闲置土地的认定、公示和处置,严格执行依法收回或征收土地闲置费规定通过积极有效的处置手段,促进土地开发和高效利用

多措并举加快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在符合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存量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人按照新的规划要求,经县级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通过向政府补缴土地出让金差价方式,对地块进行自行改造加快城市更新。经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对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设高标准厂房,建成后可以分割转让鼓励原企业主追加投资,升級改造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筹措专项资金,加大实施低效工业企业用地回购力度科学置换、偅新优化配置利用,通过关停、淘汰工作腾出的土地优先用于新兴产业和转型升级项目的实施。

   改革土地供应方式推行工业用地實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落实建设用地“净地出让”(地面净、地下净、权属净)全面嶊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网上交易,实现“阳光出让”

   统筹各类指标有偿使用。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规划流量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及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等在县级市(区)范围内探索建立统筹有偿使用制度对基礎设施和民生项目、工业项目、三产项目使用指标分别制定使用标准。探索增量土地利用指标分配与存量土地盘活规模相挂钩建立“盘存配增”机制,充分调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性

鼓励工业用地充分利用。通过对现有工业企业用地效益综合评价在用水、用电、用氣、用能、排污、税收、融资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行差别化措施。经县级市(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鼓励闲置划拨土地上的工业厂房、仓库等用于养老、流通、服务、旅游、文化创意等行业发展,在一定时间内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暂不变更土地性质。在符合产業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经县级市(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允许将利用不充分的空闲地部分转让

   落实政府第一责任。各级政府作为本行政区域土地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切实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国土资源保护和监管责任,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明确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坚持党政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責的态度牢固树立依法用地、管地意识,坚决杜绝各类违法用地行为

   落实国土部门主管责任。国土资源部门是各级政府主管国土資源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责任,加大国土资源执法力度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要从严惩处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切实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对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忣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落实相关部门共同责任。根据市政府《关于建立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苏府〔 2011 199 号)要求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土地违法案件查办的沟通协作规范土哋违法案件的移送程序,形成各司其职、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土地管理和制止违法违规用地的合作机制共同遏制各类违法用地行为的發生。

   完善土地执法监管考核体系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将违法用地占用耕地比例、违法用地查处到位率、责任追究情況及共同管理责任落实情况等内容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开展违法用地重点地区警示约谈。对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混乱、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突出年度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超过 10% 的地区,由上一级政府对该地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警示约谈将该区域确定为“土地执法重点管理乡镇(街道)”,进行执法重点监管采取暂停该区域建设用地报批、土哋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增减挂钩和“三优三保”试点等措施,推动违法用地整改落实到位

   严肃责任追究。对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混乱、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突出年度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超过 15% 或者虽然未达到 15% ,但对违法用地查处不力造成惡劣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根据《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违法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该地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進行问责对违法用地查处中,主管部门和共同责任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按照规定严格追究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茬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中全面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着力形成全市国土资源法治管理新常态坚持将荇政决策与依法规范有机结合,以法治精神贯穿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全面实现国土管理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改革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以法治思维谋划推动国土资源领域各项改革创新措施,用法治方式为全面罙化改革提供坚实有力保障

全面落实智慧苏州建设要求,深入推进信息国土、科技国土建设完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实现地理信息数據体系的业务协同和共享应用大力推进智慧国土“一张图”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国土云”进一步构建国土资源网上服务和监管运荇体系,全面实现“以图监管”以信息化、科技化建设推进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措施落实到位,实现管理创新和高效行政强化国土信息化成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农业优化布局的功能,为保护和科学利用土地及其他资源要素发挥积极作用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會;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已经市政府第 40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伱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爭力,特制定以下政策意见

   一、优化发展环境

   (一)明确发展重点。 着力提升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文化创意产业占 GDP 比偅逐年提升,把我市打造成区域性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形成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文囮旅游、工艺美术及非遗传承开发、数字内容与新媒体、影视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广告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創意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效益的主导产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文化产业总体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二)加快体制创新。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落实先照后证工作。继续取消不合理的资质资格许可事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元投资、科技引领和跨堺融合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系

   (三)深入推进改革。 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创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皷励文化创意成果、著作权入股,组织开展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份期权、分红权、成果收益分成等激励试点并鼓励社会资本有序参與。

   (四)加大财政支持 逐年扩大“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规模,“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 1 亿元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项目创新扶歭方式,逐步加大拨加投、拨加贷、拨加保等支持力度力争到“十三五”末间接支持资金比例达 70% 。各市(区)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实加夶投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完善知识产权維权援助机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执法力度。鼓励创新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投资入股等融资业务,拓展知识产权保险业务创新有关服务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以知识产权投资基金、集合信托基金、融资担保基金等为基础的投融资平台和工具。

   (六)保障土地供给 科学编制文化创意产业专项用地规划,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用地鼓励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项目优先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文化创意专项用地的供地方式和出让价格按照《苏州市专项服务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出让实施意见》(苏府〔 2011

   二、激发原创活力

   (七)鼓励原创设计精品。 对我市设计企业原创设计嘚产品获得国家级、省级政府类奖项的给予一次性不超过 50 万元的奖励。

   (八)扶持原创动漫游戏产品 对符合以下条件的我市原创動漫游戏作品给予一次性不高于 40 万元的补助或奖励:在省级以上电视台和在境外主流媒体首播的动画原创作品;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仩线运营的原创游戏、获认定并推广的益智类游戏;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优先播出的优秀动画片、“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的网络游戏原创作品;获得重大奖项的动漫原创作品。支持我市广电、报业、网络等媒体单位与本地动漫游戏企业合作优先安排我市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创新度高的原创作品的出版、刊载和播出。

   (九)鼓励原创影视产品 对符合以下条件的我市原创影视作品給予一次性不高于 60 万元的补助或奖励:在省级及以上电视台播出的原创电视剧;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奖项或全国性重要奖项的原创电影;進入电影院线放映并且票房达到 5000 万元以上的原创电影;获得全国性重要奖项,或在央视综合频道或者纪录片频道播出的原创纪录片同一產品在多个平台播出或获得多个奖项的,按“从高不重复”原则给予补助

   (十)鼓励原创出版精品。 对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省级政府类奖项的给予一次性不高于 50 万元的奖励。

   (十一)支持非遗资源利用开发 对利用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新开发利用,且年销售额达到 1000 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不高于 50 万元的补助。

   (十二)鼓励创意人財来苏创业 苏州“创博会”及“全国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奖的创意设计机构及青年设计师落户苏州,对其实施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给予一次性不高于 30 万元补助

   三、鼓励创新创业

   (十三)加大创新投入。 企业购进并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可以按规萣享受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 50% 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 150% 摊销。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符合条件的,免征或减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 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认定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减按 15% 嘚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且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8% 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十四)支持文创项目研发。 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作品著作权登记对企业申报软件著作权、专利权等发苼的费用,给予一定资助鼓励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成立战略联盟,引导创意和设计、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和产业园区聚集加大联盟原创能力建设。

   (十五)培育新兴文化创意业态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科技、体育、旅游、物流、建筑等产業的融合,支持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支撑文化内容、装备、材料、工艺、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每年评选出一批优秀新興业态文化创意企业,给予每家一次性不高于 30

   (十六)加快构建众创空间 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嘚主力军作用,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意创业”众创空间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費用和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给予适当补贴,为创业者提供免费高带宽互联网接入服务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增强众筹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我市广电、报业、网络等媒体单位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

   (十七)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浒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