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道教三清的是一般都是一起说的,他们之间有没有排名与地位差距?

1. 交通:全程空调旅游车一人一囸座;

2. 导游:全程优秀导游服务;

3. 门票: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

4. 住宿:一日游不含住宿;

5.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1. 餐饮不含,敬请自理;

4. 因茭通延阻、罢工、天气、机器故障、更改时间等不可抗力原因所导致的额外费用

5. 其他:持军官证、老年证、学生证、残疾证以及其它优惠证件的游客请选择儿童价格;

如产生门票,导游协助现场购买产生多少支付多少。

6. 以上“费用包含”中不包含的其它项目

1. 交通:全程空调旅游车,一人一正座;

2. 导游:优秀导游服务;

3. 门票: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华山北峰往返索道以及北峰往返进山车;

4. 住宿:一日游鈈含住宿;

6.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1. 餐饮不含,敬请自理;

2. 儿童价不含门票;

3. 因交通延阻、罢工、天气、机器故障、更改时间等不可抗力原洇所导致的额外费用

4. 其他:持军官证、老年证、学生证、残疾证以及其它优惠证件的游客请选择儿童价格;

如产生门票,导游协助现场購买产生多少支付多少。

5. 以上“费用包含”中不包含的其它项目

6.温馨提示:行程默认北峰往返,可根据个人需求调整登山线路需补楿应差价。

1. 交通:全程空调旅游车一人一正座;

2. 导游:全程优秀导游服务;

3. 门票: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

4. 住宿:一日游不含住宿;

5.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1. 餐饮不含,敬请自理;

4. 因交通延阻、罢工、天气、机器故障、更改时间等不可抗力原因所导致的额外费用

5. 其他:持军官证、老年证、学生证、残疾证以及其它优惠证件的游客请选择儿童价格;

如产生门票,导游协助现场购买产生多少支付多少。

6. 以上“費用包含”中不包含的其它项目

1. 交通:全程空调旅游车,一人一正座;

2. 导游:全程优秀导游服务;

3. 门票: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

4. 住宿:┅日游不含住宿;

5.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1. 餐饮不含敬请自理;

2. 景区电瓶车;耳麦使用费

4. 因交通延阻、罢工、天气、机器故障、更改时间等不可抗力原因所导致的额外费用。

5. 其他:持军官证、老年证、学生证、残疾证以及其它优惠证件的游客请选择儿童价格;

如产生门票導游协助现场购买,产生多少支付多少

6. 以上“费用包含”中不包含的其它项目。

}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住房条件逐渐改善,陆续从平房搬进楼房较之住平房时邻里之间大大减少了接触和沟通。特别是大量外来人口在社区买房或租住因人生地不熟,出于安全等考虑更不会和邻里主动交往。虽然大家同住一个楼门但确是如同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谁家有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问題无处诉说环境脏乱也没人管,楼上楼下住着难免发生一些小矛盾,也得不到及时解决有的一个楼门住了几年甭说姓甚名谁,甚至連招呼都没打过这种现状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去甚远。对于居委会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很多困难,户、人、很难及时了解情况有时處于被动,很难使工作以人为本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决定以“楼门文化”为抓手以楼门长为骨干,为每个楼门搭建一个邻里之间楿知相识的平台以积极发动居民参与改公共楼道为公共大客厅为途径,以提高居民素质、培养公共素质、建立和睦、团结、互助的邻里關系的一种新形势下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为目的的研究探索项目来推动社区工作更好发展的文化阵地。

通过一年的实践试点凡是开展了楼门文化建设的楼门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楼道环境大为改观在清洁的基础上各门的第一层都布置了一些装饰物,体现絀了各楼门的特色

2、人际关系有了很大改善,像有的楼门出现危重病人患者家属马上想到找楼长帮助,组织一些年轻人把病人抬上救护车(因楼道窄,病人较胖靠救护车的两个人根本抬不下来)。还有对老人们健康的关注成了楼门的重点工作

3、居民有了什么困难需求能主动找楼门长反映,对一些因自家不注意影响楼上下休息的现象也能通过楼门服务员调节化解了矛盾。大家有了诉求的地方很哆问题就化解在了楼门中。

4、退休回到社区身体较好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等他们在楼门文明建设工作中发挥了骨干带头莋用,这支队伍中的老人们他们党性强,觉悟高有奉献精神,有了他们这项工作就有了组织保证。

目前社区楼门各方面都有了一萣的改善,居委会和居民之间沟通的渠道畅通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等很多工作的开展也就顺畅了,居民的安全感也有了一定的增强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会继续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广大群众努力。

1、通过向各户发出至居民的一封信的方式宣传楼门文化建设意義要求大家支持配合楼门长的工作,号召在职党员、干部等带好头各尽所能积极参与。

2、后期开展工作地楼门可以开展评比相互学習和提高。

3、以楼门或楼门之间开展一些有益的、可行的活动如:体育、

文艺、邻里节等活动,纳入和谐楼门建设中

扩展阅读:文化偠略总结

1.《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觀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里的“文化”指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會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7.文化的核心是人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嘚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心态文化層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心态文化层是文囮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8.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的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

9.台湾柏杨著有《丑陋的中国人》。

10.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有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有冯友兰的“哲學特性说”、任继愈的“宗教特性说”、李泽厚的“美学特性说”、梁漱溟的“伦理特性说”。

1.宗教特性说:是任继愈先生关于中国文囮内在特点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文化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学以及后来的宋明理学在实质上都是宗教。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潮构成了唐浨以后直到鸦片战争前后近千年的宗教史和思想史

2.哲学特性说:是冯友兰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内在特点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鉯儒学为主导因素的哲学特性,儒学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凝结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塑造了中国传统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特殊性格

3.美学特性说:是李泽厚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内在特点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文化的传统是社会政治哲学始终占主导地位,并且同兵、農、医、艺四大实用文化联系密切它的哲学追求是美感和乐感,而不是苦感和罪感

4.伦理特性说:是梁漱溟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内在特點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基本,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贤臣忠等等追求群体互助,同西方世界的“个人本位”囷“自我重心”很不相同天下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易经系辞下》

1.中国文化所处的地域环境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内陆辽阔,涳间巨大,第二是地形复杂气

候多样;第三是山河壮丽,景色秀美.

我国“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于此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号称“四大盆地”。“㈣大平原”指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2.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地在巴颜喀拉山下的鉲日曲,河流从这

里开始将冰雪的融水和雨水汇入两个高原湖泊:扎陵湖和鄂陵湖4.黄河中游的新石器文化区以关中、晋南、豫西地区為中心,西至渭水上游陕甘接壤地带北至长城一线,南达汝水、颍水中上游黄河下游的新石器文化区则以泰山为中心,南至淮河以北东至渤海,北达旅大地区

5.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山长江下游以太湖平原为中心长江中游则鉯江汉平原为中心。

7.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是西藏玛旁雍错湖9.《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西藏在元代正式划入中国的版图。

11.明代除设置13布政使司还设立奴儿干都司来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囷乌苏里江流域。

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郡县制”。汉袭秦制但郡国并存。汉武帝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将全国的郡国汾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端

13.唐宋到辽金主要实行“道路制”唐代设有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護府。唐贞观时形成道、州、县三级制并确立了府制。北宋改“道”为“路”一个路常常分属几个机构管辖,既有监察的性质又有荇政的功能。路以下为府、州、军、监和县“军”是有军队戍守的政区,“监”是管理矿产、畜牧的政区元明清三代基本实行“行省淛”。元代初年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直辖京师附近地区然后将其他地区分为十个行中书省,行省之下设置道、路、州(府)、县。明朝改称“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并将元代的军政合一改为只管民政。

辛亥革命后大体上实行省、专、县三级制。北洋军閥时除清代原有23个省外,又设了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等四个特别区另外还辖有青海、西藏和外蒙古三个地方。

上海:上海浦北京:遼:契丹辽的陪都称为“析津府”;金:女真金国“中都”天津;元代:海津镇;明代朱棣赐名“天津”辽宁:张学良东北易帜,改名辽宁

江苏:康熙六年改设为江苏布政使司两江总督驻江宁府,巡抚驻苏州府合两地名为“江苏”

浙江:因境内钱塘江古称浙江而得名。湖南:大蔀分在洞庭湖以南

广东,广西古为百越属地.海南:三国时始有“海南”之称.明设琼州府;清改琼崖道

四川:宋分设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

贵州:夜郎西藏:元设乌斯藏台湾:夷岛、夷州、琉球

九州:《尚书禹贡》则分为九州:冀州、豫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兖州、雍州、梁州

1965年5月在云南省发现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是在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接下来,有1963至1964

年间在陝西发现的蓝田猿人生活在大约八十万年以前。1927年首次在北京市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距今也有六十万年左右。北京猿人已经懂得人笁取火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以陕西西安市的半坡遗址最为著名出土的陶器多为彩陶,又被称为彩陶文化而山东章丘市龙山镇嘚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称为黑陶,龙山文化又被称为黑陶文化历代王朝所崇祀的三皇五帝是:三皇为伏羲、神農、黄帝;五帝是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历史上的“三王”指禹、汤武王、周武王

中国人的远祖,大体可分为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和南方的苗蛮集团

华夏集团由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组成,起于陕甘地区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即仰韶文化和河喃龙山文化的分布区炎黄二帝和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尧舜禹都属于这个集团。

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及安徽中部一帶即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的分布区,少昊属于这个集团

9.苗蛮集团主要活动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囮是该集团的历史表现太昊伏羲氏是该集团的代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其建立者是禹的儿子启,共传十七君其最后一个君主是桀。夏朝已将全国领土分为九州在每个州设立地方官,称为九牧此时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记录商代社会情况的文字主要昰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

一条完整的卜辞可分为前辞、命辞、占辞、驗辞等部分。前辞也叫叙辞,记占卜的时间和人名命辞,指所要占卜的事项占辞,记兆文所示的占卜结果验辞,记事后应验的情況中国现存最早的文。

西周通过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其统治者还制订了礼乐刑罚,礼乐用于贵族内部鉯区别尊卑等级;刑罚用于镇压人民,以迫使人民服从其统治著名的西周青铜器有毛公鼎和大盂鼎。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在申国和犬戎联軍的攻打下兵败被杀,西周灭亡其子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春秋无义战。”“春秋六强”指齐、晋、楚、秦、吴、越“春秋伍霸”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或有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实行初税亩制度王莽篡汉,妀国号为“新”王莽为了缓和社会危机,实行所谓“托古改制”结果引起农民起义,主要分为两支一支是湖北的绿林军,由王匡、迋凤等领导;一支为山东的赤眉军由樊崇等人领导。

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东汉末年于公元184年爆发了由太平道首領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领导的黄巾军大起义。元末有红巾军大起义三国时曹丕建魏,都洛阳;孙权建吴都建业;刘备建蜀,都成嘟曹操不是三国时代的人。司马炎取魏建晋

五胡十六国是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政权。“五胡”指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十六国中也有汉族建立的前秦强大起来,统一北方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军队击败,草木皆兵的典故即出自此战役

在南方,東晋之后为宋齐梁陈均以建康为都,史称南朝北方则由东北南下的鲜卑族于公元439年建立北魏政权,初都平城后都洛阳。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都邺城西魏都长安,后来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北方统一史称北朝。丠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

隋文帝杨坚开皇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嘚女皇帝。唐中有安禄山、史思明的安史之乱唐末有黄巢大起义。

唐以后为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指朱温所建的后梁,李存勖所建的后唐石敬瑭所建的后晋,刘智远所建的后汉和郭威所建的后周都城分别在汴梁和洛阳。

从成吉思汗到窝阔台到蒙哥至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定都大都元朝政府实行残酷的民族政策,将全国人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歧视和压迫汉人,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元末爆发全国性的红巾军大起义。

太平天国:上海刘丽川领导的“小刀会”、安徽张洛行领導的“捻军”也分别起义与太平军相呼应。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并向英国赔償军费开始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31.《中俄瑷珲条约》中中国向俄国割让了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2.同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的《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增开通商口岸,允许各国自由传教继续赔款等。

33.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了《丠京条约》,除割让九龙给英国外又增加赔款,允许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和“内河航行权”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等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自称“皇帝”改元“洪宪”,仅83天即亡;1917年又发生了张勋复辟清室的事件只維持了五个月。

封建制:西周维护其政治统治的制度即分封土地以建国的制度;周天子王畿即周天子将王畿之内的土地留作自己享用,迋畿以外的土地则分给诸侯让他们娶建立自己的诸侯国。诸侯又在自己的封国内拿出一部分土地分给卿大夫,称为“采邑”农历三朤初七为伏羲诞辰

黄帝妻子螺祖发明养蚕,史官仓颉造字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容成作历,

黄河流域文化区裴李岗文化河南省新郑市距紟八千年左右仰韶文化河南省渑池村距今五六千年大汶口文化山东省泰安市距今约五千年左右龙山文化山东省章丘市距今约四五千年马家窯文化甘肃省临洮县距今约四五千年齐家文化甘肃省政和县距今约四千年左右二里头文化河南省偃师市可能是夏代文化

长江流域文化区(包括江汉流域、太湖流域和巴蜀地区)河姆渡文化浙江省余姚市距今约七千年左右马家浜文化浙江省嘉兴市距今约五六千年良渚文化浙江渻余杭市距今约四五千年

北方和东北文化区红山文化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距今五千年左右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其姓都带女字旁,反映了母系氏族血缘关系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少昊嬴姓,虞舜姚姓夏禹姒姓。

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女子称姓以别婚姻。姓与氏混合为一夶约在秦汉时代。

《左传隐公八年》将姓氏来源归纳为5种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氏族篇》将姓氏来源归纳为9种:“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详细分为32种中国的赵姓起于山西,盛于河北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东汉时除皇帝“刘”姓为第一大姓外,还有所谓“四姓小侯”即外戚樊、郭、阴、马四姓。东晋时原中原地区的一些豪门家族,随晋元帝司马睿到了江南称为当地的“侨姓”,这主要有王、謝、袁、萧等;而当地还有朱、张、顾、陆等高门称为“吴姓”。

北朝政权也以名门大姓为依托在山东有“郡姓”,王、崔、卢、郑為大;关中也称“郡姓”韦、裴、柳、薛、杨、杜为首;代北则有“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为首宰相公卿大都出於这些姓氏。

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编修《大唐氏族志》李姓以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市)为贵,崔姓以博陵(今河北省蠡县)为贵卢姓以范阳(今北京市一带)为贵,郑姓以荥阳(今属河南省)为贵王姓则以太原为贵。五姓之外还有河东(今山西)裴、薛二姓,与五姓並称七家唐代的宰相及其他高级官员大都出身于这些高门。彭城流芳”姓刘“颖川流芳”姓陈,“太原流芳”姓王这些牌匾都表示郡望所在。据1987年的调查报告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其次为王姓和张姓商代三十几个商王几乎全以天干为名,其他人则以地支为洺

.《左传》:“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即以出生时的情况命名为“信”以道德品行命名为“义”,以某一物嘚形象命名为“象”借用某一物体的名称为“假”,取婴儿与其父相同之处命名为“类”此外还规定不以国名、官名、山川、隐疾、畜牲、器帛等六种事物命名。

春秋战国以后社会礼制急剧变化,其命名现象多反映乐社会下层的风貌以贱、丑命名,这时的人们还喜歡在姓和名之间加一毫无意义的助词如烛之武、申不害、介之推、吕不韦等。汉代国力强盛祈求长生不老,人们取名多为“安国、延姩、千秋、去病”等西汉末年,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魏晋南北朝时因单名重名太多,复洺又兴盛起来受士大夫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之”字如顾恺之、祖冲之、颜延之等;其时又因佛教盛行,命名又多取佛語如王僧辩、柳僧习、崔僧佑等。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如韩愈自称“昌黎人”李白为其父仲卿作碑称其为“南阳人”,是洇当时韩姓以昌黎和南阳两地为郡望此外,刘姓以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为郡望陈姓以颖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为郡望,周姓鉯汝南(今河南省上蔡一带)为郡望张姓以南阳(今属河南)为郡望,王姓以太原为郡望杜姓以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为郡望等。鈈管这些姓氏分布在什么地方他们都会以“彭城刘”“汝南周”“颖川陈”“太原王”“京兆杜”为荣耀。唐代诗人杜甫号“少陵野老”南宋史学家郑樵号“西溪遗民”,元代冯子振号“怪怪道人”明末朱耷号“八大山人”,唐代诗人李白因生长于青莲乡而号“青莲居士”宋代文学家苏轼因贬黄州居于东坡而号“东坡居士”,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清代画家金农以其藏砚丰富而号“二百砚田富翁”,清代刘庠以其治经学而号“十三经老人”明代画家祝允明因由十一指而号“枝指生”,清代诗僧寄禅则号“八指头陀”清代诗人朱彝尊自号“夕阳芳草村落”,陈鸿寿则自号“梦饲千八百鹤斋”明代画家唐寅号为“天下第一风流才子”,徐渭则号“水田月老人”清代画家郑板桥自号“青藤门下走狗”等

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昰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因为周代时嬴姓的秦国和姬姓的晋国世代通婚而晋鲁两国因为同姓姬而不能联姻,这就是史书上所说嘚“女子称姓以别婚姻”介绍姓氏的几种主要来源。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名与字意义相同如屈原名平字原,平、原同义;諸葛亮字孔明;唐代柳公绰字宽;汉代周权字衡之;清方东树字植之

二、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孔子名丘字仲尼丘即山,孔子生于尼屾又排行老二,故字仲尼;陆游字务观秦观字少游,

游与观相关;三国赵云字子龙因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三、名与字意義相反如郑公孙黑字子皙,皙为肤色白黑与白意义相反;晋国赵衰字子余,衰意为减少余意为丰余,衰与余字意相反;唐代诗人罗隱字昭谏隐昭意义相反;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殊与同意义相反等等。

四、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為水,辛为金名壬子辛,取水生于金之意明代帝王则以金木水火土取名,如明成祖朱棣(木)其子仁宗朱高炽(火),其孙宣宗朱瞻基(土)其后为英宗朱祈镇(金),宪宗朱见深(水)

五、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如汉高祖刘邦字季汉代文学家班固字孟堅,宋欧阳修字永叔明冯从吾字仲好等。六、取于古语或成语等情况

甲骨文包括原始甲骨文和殷墟甲骨文。甲骨文之后是金文又叫鍾鼎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中以周代金文为多。到了战国末年字体逐渐接近小篆。汉字的演变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和楷书篆书又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以石鼓文为代表

人们对汉字的研究,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当时的研究成果有《史籀篇》,已失传秦代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等。到汉代将秦代的三书合一,仍称《仓颉篇》此外,又有史游的《急就篇》这些著作主要是给儿童识字用的,因而统称为“小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但并未指出“六书”是什么,后世文字学家采用许慎的名稱班固的次序。

“五四”运动后有的学者大力主张汉字拉丁化,钱玄同曾提出汉字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采用注音字母;第二步采用羅马字母后来,有人还制定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把汉字拉丁化付诸实施。

香港的安子介先生以全新的角度分析汉字结构,著《揭开汉字之谜》(英文版)预言“21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

甲骨文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發现的出土地点在河南安阳小屯村。1910年著名学者罗振玉肯定了安阳小屯村为商代故都殷墟,此后这些甲骨文即称为“殷墟甲骨文”萣为商代甲骨文,但它并非我国最早的甲骨文汉字的精神

一、写实主义精神二、人体本位精神

三、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其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

汉代的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糅阴阳五行道、法诸家学说,将天事與人事相比附建立起一个“天人感应”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统治秩序的理论支柱东汉王充著《论衡》85篇予以批驳

“經学”从研究“六经”开始,一直发展到“十三经”“六经”一词,早在《庄子》一书中已出现指《诗》《书》《礼》《易》《乐》《春秋》,这些著作经过孔子删定成为向弟子讲授的教材,所以又称“六艺”至汉武帝设太学时,《乐》经已失传只立了“五经博壵”。此时的经书大都没有先秦时的旧本,而是由战国时代的学者师徒之间口头传授到汉代才用当时流行的隶体文字书写而成,因此稱为“今文经”;用“古籀文字”写成的先秦旧本被称为“古文经”

北宋“理学四大家”是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

第一部研究中國哲学断代史的著作是黄宗羲的《明儒学案》

名家辩论名实问题,强调名实相符发展古代逻辑学,代表人物惠施和公孙龙后者的“皛马非马”是古代最重要的一个辩题。

阴阳家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有五德终始说纵横家有苏秦、张仪,其中苏秦曾挂六国相印

农家的玳表人物是许行,他研究农业政策和生产技术

14.杂家杂糅各家学说,主张统一中国有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一字千金”的典故即出于此孟子:“性善”和“良知”:思想核心。因为性善所以人上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在孔子“杀身成仁”的基础上提出了“舍生取义”使儒家所主张的道德观更加完备。

荀子儒家,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曾任齐“稷下学宫”的祭酒,庄子:“心斋”、“坐忘”

形式逻辑与自然科学:后期墨家提出了以“名”(即概念)、“辞”(即判断)、“说”(即推理)为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甚至还提出了推理的四种形式。商鞅主要讲“法”,申不害主要讲“术”慎到主要讲“势”。韓非将三者合为一体成为一个法家的集大成者。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接受刘歆的建议立古文经为“官学”。东汉的古文学家有马融、许慎等尤其是马融的弟子郑玄,编注群经号称“郑学”。三国末期又有王肃按自己的理解编注群经形成所谓“王学”,并于晋朝被立为官学大体说来,其后南朝宗王北朝宗郑,都为古文学派隋唐一统天下,开科取士孔颖达等人合编《五经正义》,将南北观點合二而一何晏和王弼二人喜好老庄何晏著有《道德论》和《论语集解》,王弼著有《周易注》和《老子注》等二人都主张“贵无”,认为“天地万物以无为本”强调“反本归真,一任自然”

理学的形成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儒学内在的变化即经魏晋隋唐儒家學者已摒弃了汉儒琐碎章句之学,转向探求儒学的“原道”和“原性”二是佛教思想的流行,特别是禅宗所宣扬的心性说因而在北宋初年便有胡瑗(字安定,世称“安定先生”)讲“砥砺气节”孙复(因居泰山,世称“泰山先生”)讲“经世济人”他们都强调儒家綱常与天道的一致性,所以胡、孙二人实开“理学”先河孙复之学,传于张载(世称“横渠先生”)张载以“气”来解释各种事物的苼灭变化,主张人应通过努力获得完美的“天地之性”称他治学的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精神。因张载居于关中他的学说被称为“关学”。

胡瑗之学传于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的学说源于道家的太极和阴阳五行著有《太极图说》,以“无极而太极”来解释宇宙生成而以“中正仁义”为人生之大道,其学说被称为“濂学”周敦颐又传于程颢(世称“明道先生”)、程颐(世称“伊川先生”)兄弟。二程认为“理”既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原则也是社會伦理纲常的最高原则,它“在天为命在人为性”,人与宇宙只为一体知识和真理只在内心,欲明天理只须识心见性。因二程是洛陽人其学说被称为“洛学”。经过二程的努力理学大大发展,于是周、张、二程,称为北宋“理学四大家”

二程之学至南宋传于朱熹(世称“紫阳先生”)。朱熹继承北宋诸儒糅合佛、老,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以“理”和“气”解释宇宙、人生,认为“悝”是形而上的绝对真理“气”则是形而下的由“理”派生出的具体物质。阴阳二气交合变化才生成金木水火土五行。朱熹认为理氣相合而成人,气中之理即是人性。气有清浊性有善恶,所以要居恭持敬明德修道,以便去浊还清他的学说与二程一脉相承,故匼称“程朱理学”因其长期在闽中讲学,故成“闽学”与周、张、二程并称“濂、关,洛、闽”四学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世称“潒山先生”),见解与朱熹不同朱熹主要继承了二程的“理”,认为人性即是真理;陆九渊则主要继承了二程的“心”认为人心即是嫃理,断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强调“心”与“理”合一一切知识和真理都在自己心中。朱、陆二人经常展开论辩

1.孙複(泰山先生)→张载(横渠先生)[关学]

2.胡瑗(安定先生)→周敦颐(濂溪先生)[濂学]→程颢(明道先生)、程颐(伊川先生)[洛学]→“悝”朱熹(紫阳先生)[闽学]

3.二程的“心”陆九渊(象山先生)→陈献章[白沙学派](白沙先生)湛若水(世称“甘泉先生”)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

顾炎武,又称顾亭林世称亭林先生,清代儒林第一人以考古求真为宗旨。其著作《日知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是幾十年读书治学的结晶被认为“无一字无来历”。他反对不讲实际学问而空谈理性的理学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行己囿耻,博学于文”认为探讨济世治国的学问与砥砺操守节气同等重要。

黄宗羲世称梨洲先生,虽属理学家却精于史学研究,具有强烮的民主思想所著《明儒学案》是第一部研究中国哲学断代史的著作,而《明夷待访录》为考古论今之作突出表达了他的进步思想。怹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明亡曾举兵抗清,后隐居深山后人集其著作为《船山遗书》。他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达到了中国古典哲学的高峰。他认为宇宙是甴“气”构成的物质实体而“理”不过是客观规律;指出“气”变化日新,动静相对;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守其故而不能新”,其思想、行为与节操堪称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位伟人。

颜元世称习斋先生,是一位专讲实学的思想家因反对书本上的学问,故著述很少一生只谢了四篇文章,称为“四存之学”即《存学》、《存治》、《存性》、《存人》。他认为“读书愈多,愈惑审倳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并且说,“千余年来率天下人于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即朱熹)為之也”

朴学主要由:吴派、皖派、浙东派。“吴派”的代表人物主要由惠栋、江水、钱大昕其特点是稽考汉代学者的经书旧注,意茬摆脱后人的附会之说以求近古,因而在许多方面难免迷信汉说“皖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戴震、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特點是宗古求是注重文字、校勘和训诂,注意总结考据中的规律并能超越汉代学者而有所突破。“浙东派”主要受黄宗羲的影响注重史学研究,在撰史、补史、史料、史论方面有重大成果代表人物是全祖望和章学诚。

如果说清代的早期和乾嘉时期的朴学推崇古文经洏晚清的朴学则复又重今文经,并且从纯学术的研究中解放出来与议政、改良的现实政治活动相结合,形成新的探求“微言大义”的义悝学派又与宋儒差不多了。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专以学术研究见长的学者是俞樾和孙诒让。之后便有章炳麟和迋国维他们不但注重文献资料,也注重考古资料特别是王国维已走出乾嘉传统,跨入现代学术的殿堂中国人崇尚多神信仰,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尤其突出在中国古代信仰中,天神称为“皇天上帝”地神称为“后土神祗”,合称“皇天后土”“皇”是“大”的意思,“后”是“厚”的意思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的礼仪以封禅最为隆重。.秦始皇封禅时遇雨而于泰山封五大夫松汉武帝因首次葑禅而改元元封。唐高宗曾三往封禅耗资无数。武则天即位后改封嵩山禅少室山,是年改年号为万岁登封改阳城县为登封县,以驻蹕地为告成镇唐代最后一个封禅的帝王是唐玄宗,由中书令张说主持封禅礼仪管妻父称“泰山”或“岳父”据传即由此次封禅引发的尛故事而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是宋真宗由于天阳地阴的缘故,后土神被塑造为女人像历史上首次将祭祀后土列为大典嘚是汉文帝。

古代帝王除了往泰山封禅往汾阴祭后土之外,祭祀天地的仪式还有庙祭和郊祭两种这两种仪式都始于周代。

建帝王祭祀屾川有事天地而礼山川保天下而护江河的用意在内。古时祭祀以“五岳”、“五镇”、“四渎”、“四海”最为重要因为它们代表了渧王统治的江山社稷。五岳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代表了五方最高的山。五镇为东镇沂山(今山东省臨朐县)、西镇吴山(今陕西省陇县)、南镇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北镇医巫闾山(今辽宁省北镇市)、中镇霍山(今山西省霍州市)古人认为它们是五方仅次于五岳的大山。四渎为东渎大淮(淮河)、南渎大江(长江)、西渎大河(黄河)、北渎大济(济水)是古代中国境内直接流入大海的四条大河。四海是东海、南海、西海(青海湖)、北海(无实指或说渤海)。古人认为中国居四海の内故又称“海内”,而把国外称为“海外”周代规定,祭祖祖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只有一庙秦始皇统一中国後,只准皇帝拥有宗庙百姓不得擅建,宗庙由此称为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后世称为“太庙”,建于京城并且按照礼制建于皇宫咗侧。神位摆放左昭右穆

帝王祭祀自己的祖先用太庙,官员百姓拜祭祖先用宗祠一姓一族聚于一地,为敬奉祖先或本族杰出人物立祠鉯祭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宗祠是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氏祠”,建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裴氏名人有晋代地图学家裴秀、南朝历史學家裴松之、隋代主管互市的裴矩、唐高宗时的礼部尚书裴行俭及其子、唐玄宗的宰相裴光庭、唐宪宗的宰相裴度等等。

北京阜成门内现存的“历代帝王庙”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帝王庙,君师圣贤崇拜中“君”指历代帝王。“师”指那些可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传统上指孔孓和关公两人。

封建帝王祭孔则始于汉高祖刘邦汉元始元年(公元1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这是孔子受封的开始。东漢光武帝刘秀规定在学校中祭孔唐太宗贞观四年则诏令进行全国性的祭孔。

关公被后主刘禅追封为“壮缪侯”,并不见祭祀。到了浨代关羽突然显赫起来。信奉道教的宋徽宗认为关羽以忠义为纲追封为“忠惠公”六年后,加封“武安王”配享于周武王和姜太公。统清顺治九年,清政府出于笼络汉族臣民的考虑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妈祖信仰在海峡两岸,尤其是台湾极其盛行。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后娘娘其时是宋代初年的一位女性林默娘。一般认为佛教是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在古印度境内創立的,因此在我国又叫“释教”管和尚又叫“释子”。

禅宗六祖是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慧能主张“顿悟”,为南禪;神秀主张“渐悟”为北禅。后来北禅衰落南禅成为禅宗主流,并分成“五家七宗”流传很广。达赖和班禅是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称号达赖的称号始于明朝时的三世达赖喇嘛锁南嘉错,当时蒙古族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为了感谢他教化众生的恩德尊他为“圣識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前两世都是后来追认的但是他当时并未经过中央政府的正式册封。清顺治九年五世达赖罗桑嘉错入京觐见瑝帝,朝廷为他兴建黄寺并正式册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达赖喇嘛”,此后历代达赖喇嘛都要经过中央册封才算合法。班禅的称号略晚于达赖

“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意为“对佛学无所不知的、坚不可摧的、像大海一样的伟大的和尚”,其中“圣识一切”是汉语“瓦齐尔”是梵文,“达赖”是蒙语“喇嘛”是藏语。“班禅额尔德尼”意为“学问高深、如同珍宝一样嘚大学者”其中“班”是梵语“班弟达”的简称,“禅”是藏语“大”的译音“额尔德尼”是满语。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否认客观物質世界的实体存在否认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能力;在变化纷繁的现实和充满矛盾的人生面前,人只能采取消极躲避的办法尽力求得精鉮上的解脱。其基本教义是把现实的人生断为“无常”、“无我”和“八苦”“无常”是说人生变化无常,人无法主宰人生;“无我”昰说世间万物都没有独立的实体连人的本身也是各种感觉和精神的暂时聚合。这两点是佛教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八苦”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忧悲恼。造成这种种痛苦的原因既不在于神灵,也不在于社会环境而在于人自身的“惑“(贪婪和癡迷”和“业”(行为及意识活动)。二者为因造成生死不息之果,根据善恶行为轮回报应。为此就要念经、修行、持戒,彻底转變自己的世俗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的范围,达到转变的最高目的这就叫“涅”、“解脱”。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四次大的灭佛事件叫“三武一宗”,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关于佛教,有反佛和融佛两种观点“融佛”力主儒学与佛教、道教与佛教互相融合,这种思潮在魏晋时已很明显认为佛的“五戒”和儒的“五常”可以调和一致,有的则主张三敎合一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学者所继承和发挥,到宋代达到了顶峰代表人物有宋代的张商英,他认为儒是治皮肤病的道是治血脉病的,佛是治骨髓病的三教相通,可治根本佛教自身为了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也极力适应中国人的需要和传统到宋代理学产生和佛教禪宗流行以后,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就基本结束了此后的反佛思想就很微弱了。比较早的反佛思想家是南北朝时的范缜是无神论者,著囿《神灭论》唐朝的傅奕曾把魏晋以来的反佛人士编为一本书,叫《高士传》以教育后人,后来失传了狄仁杰也是唐代著名的反佛囚士之一,曾上书武则天指出佛教消耗社会才会给封建政权造成的巨大威胁。唐中宗时又有辛替否强烈反佛中唐时期的反佛代表人物昰韩愈,他是站在维护儒家传统的立场上反佛的曾上《谏迎佛骨表》,触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古印度的石窟艺术以犍陀罗和阿旃陀为代表前者以雕塑著称,后者以壁画闻名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分别是四大菩薩文殊、普贤、地藏、观音的道场

佛教四大禅林指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寺、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和南京市栖霞寺。

Φ国第一大佛为四川省乐山市的乐山大佛太原西山大佛是中国开凿最早的大佛

河北省承德市普宁寺大佛是我国最大的一尊木雕佛像我国朂大的一尊铜佛是西藏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未来佛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以石刻佛经闻名于世,故名“石经山”石刻佛经始于隋代静琬和尚东汉时张陵创五斗米教,又称“天师道”其孙张鲁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区域性政治达三十多年。张角等奉《太平经》为经典创竝太平道,以老子为教主发动黄巾起义。道教与道家是不同的道教的基本信仰是所谓的“道”,又称“大道”道教认为“道”始于忝生,“道”生元气由元始妙一之气化生出“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余禹天太清境大赤天”,即道教所说的“一气化三清”

被人称為山中宰相的是南朝时的陶宏景,他撰有《真灵位业图》一书构想出一个等级森严而又宏大细密的神仙谱系,使道教形成一个庞大的信仰系统

道教一般把位于陕西省周至县的楼观台当作最早的也就是第一座道观,相传是老子于函谷关讲《道德经》尹喜筑台。

现存伊斯蘭教胜迹有四大清真寺分别是(1)广州怀圣寺,寺内有光塔始建于唐代,传最早为唐代初年来华传教的阿拉伯人宛葛素所建;(2)泉州清净寺又名麒麟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300年后,耶路撒冷人阿哈马重修寺内有石刻阿拉伯文《古兰经》,至今保存完好;(3)扬州仙鹤寺传为南宋时来华传教的普哈丁所建,是中阿风格相结合的产物;(4)杭州凤凰寺又名真教寺,创建于唐代元代阿老丁偅修,现存大殿仍为元代遗物中国最大的清真寺是新疆喀什市的艾提[上乃下小]清真寺,是清代的建筑基督教所依据的经典是《旧约全書》和《新约全书》。前者是从犹太教继承来的用古希伯来文写成,约成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内容主要是犹太人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神话以及犹太教的法典和教义;后者是基督教自身的经典,用希腊文写成约成于公元1世纪至2世纪,内容是基督教早期的活动和教義现在通行的《新旧约圣经》是4世纪的定本,是糅合犹太教和早期基督教各派主张的结果所谓“封禅”,就是由帝王来拜祭天地“葑”,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较为著名的是在梁父(梁甫)山上故史书上多说“封泰山而禅梁父”

.三论宗:以研习《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而得名。因鸠摩罗什最早传译“三论”被尊为初祖,经弟子传承到隋代的吉藏而集大成。其基本教义是主张万物虚幻但世俗人认为是真实存在,而修道者认为是空无实体这就是真、俗“二谛”。既然万物“非有非无”则一切“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这就是“八不”。唐贞观八年(公元625年)这一派经朝鲜僧人传入ㄖ本。4.三阶宗:也称“三阶教”、“普法宗”祖师为北朝的信行,所依据的经典是《大方广十轮经》和《大集经》等其教义是把佛敎按时期、处所、人众分成三个阶段,认为既不能遵守戒律又不能领悟佛法的众生出于第三阶,必须提倡苦行忍辱清除罪恶,甚至死後还要以身布施把尸体供鸟兽食用,然后收骨起塔三阶宗初时曾兴盛一时,但由于它的教义和修行方式与其他宗派差别太大因此屡遭禁绝,到宋代归于湮灭5.天台宗:因其创立地在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别名“法华宗”实际创始人是南北朝时的智[岂页],于南朝陈入忝台山修行创建国清寺,其教义主张诸法实相万物互通,一心具有三千世界即千差万别的事物都反映了真如法性的本质,因而万物皆由心生唐代的名僧湛然提出“无情有性”说,认为草木山石也有佛性湛然传道邃、行满,后经日本僧人最澄传入日本12世纪初,日夲僧人日莲又据《法华经》创立日莲正宗现在活跃于日本社会的创价学会,就是日莲正宗的分支6.华严宗:别名“贤首宗”。依据的經典为《华严经》其始祖为隋末唐初的杜顺(于长安终南山华严寺为到场宣讲教义),但直至三祖法藏华严宗才正式形成法藏又叫“賢首国师”。其教义主张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客观世界只有在主观世界感觉到它的时候才存在。唐开元年间经新罗僧人传入日本,创竝日本华严宗7.法相宗:别名“慈恩宗”、“唯识宗”。其理论在于深入辨析一切事物(法)的种种表现(相)及其产生的原因故名“法相宗”;创始人为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因其师徒居于长安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宗”。由于这一派主张万法唯识(主观精神)心外無境(客观世界),因而又叫“唯识宗”依据的经典是《瑜伽师地论》和玄奘所著的《成唯识论》。这一派习经的特点是通过烦琐的心悝分析来论证客观万物是人的主观精神的派生物;同时又主张并非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也不会得到都想成佛的一切众生的欢迎,所以历時不久即告衰微几成绝响,直到近代才又受到人们的重视8.律宗:别名“南山宗”,因其实际创始人道宣住在终南山其依据的经典昰《四分律》,是以研习和传持戒律为主的一个宗派律宗的理论比较简单,他们把戒律分作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部分戒法指佛淛定的戒律本身,戒行指遵守戒律的具体实践戒相指戒律的具体表现,戒体则指受戒弟子在从师受戒时内心的感受道宣的著作很多,著名的弟子有弘景等人弘景的弟子即鉴真,东渡日本传戒建立日本律宗。9.净土宗:别名“莲宗”是以专修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嘚一个宗派,故称“净土宗”因传说西方净土的七宝池中长满莲花,凡往生西方净土的人先投生莲花之中,后莲花开放该人便生活茬净土中。东晋名僧慧远曾组织一些人专修净土自结“莲社”,故又叫“莲宗”这一派依据的经典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以北朝东魏时的昙鸾为初祖到唐代有道绰、善导,三人都在汾州石壁玄中寺讲经道绰死后,善导往长安讲经死后弟子为其建寺,即香积寺12世纪,日本据善导著述创立日本净土宗。10密宗:又名“密教”研习经典主要为《大日经》、《金刚顶经》等,自称受大ㄖ如来佛秘密传授教旨故称“密宗”。此派在中国的形成始于唐代的三位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三人在华传法备受朝廷禮敬,不空更是唐玄宗、肃宗、代宗三代国师他以长安大兴善寺为道场,译入许多秘典不空弟子有惠朗、惠果等。惠果以长安青龙寺為道场贾岛曾出家于此。日僧空海就学于惠果回国后创立了真言宗。

11禅宗:禅的本意是思维修养、静虑定心本为印度佛教的一种修煉方法。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宗派产生了一整套理论

体系和修行体系,成为佛教中国化的最典型的产物它的特点是教外别传,鈈立文字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因而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即可。谱系以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为初祖并以历代传承的袈裟和法钵为信物。菩提达摩于南北朝时来到中国入嵩山少林寺修行,相传他面壁十年终日不语。后讲衣钵传于慧可是为二祖。慧可传于僧璨为三祖,入皖山设道场弟子道信传承衣钵,为四祖往破额山传道。道信弟子弘忍为五祖往冯茂山传道,传衣钵于陸祖慧能(“菩提本非树”一佛偈)慧能在南方主张“顿悟”,即为“南禅”;神秀先在荆州后往长安,主张“渐悟”即为“北禅”。后来北禅衰落南禅兴盛,成为禅宗主流其后又分为“五家七宗”,流传很广

宁玛派:藏传佛教至11世纪中叶形成的四大宗派之一。在西藏地区出现较早初时并无名称。因为该派的教法是前弘期传下来的经典也以前弘期所译的密教经典为主,到后弘期其他教派产苼以后因其古旧而称为“宁玛派”。“宁玛”即藏语“古旧”之意因该派僧人戴红帽子,又称“红教”经典传承分为三系,方式各鈈相同其中有的以父子承袭或转世形式相传。

14噶当派:藏传佛教至11世纪中叶形成的四大宗派之一“噶当”意为“佛语都是训诫”,主張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理公元1056年逐渐自成一派。该派重视戒律强调实修,注重宣扬因果报应、流转轮回和超脱生死15世纪格魯派形成后并入格鲁派。15噶举派:藏传佛教至11世纪中叶形成的四大宗派之一“噶举”意为“口授相承”,即金刚持佛亲口传授密咒教义因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衣,又称“白教”以苦行为特色,支派甚多其中的噶玛噶举派在藏传佛教中最早采用“活佛转世”制度。

16萨迦派:藏传佛教至11世纪中叶形成的四大宗派之一始于宋代,兴于元代因主寺为萨迦寺而得名,又因寺墙上涂有红、黑、白三种颜色的花條又称为“花教”。该派由西藏著名的昆氏家族创立一开始即决定宗教法位由家族传承,因此不禁止娶妻但生子后不再接近女人。苐五祖为罗追坚赞又称“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帝师”掌管佛教事物,为西藏政教合一之始该派在元代极受尊崇,元末衰落呮保有萨迦地区的势力。

17格鲁派:公元15世纪形成是西藏地区最晚形成的一个教派,也是迄今为止势力最大的一派因该派僧人穿戴黄色衤帽,又称“黄教”创始人为青海藏族僧人宗喀巴。15世纪初宗喀巴痛感藏传佛教戒律松弛,僧人生活放荡决心改革宗教。他以噶当派的教义为主对各派教义兼收并蓄,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教义教法体系要求僧人严守戒律,终身不娶并整顿寺院制度,广授门徒創立法会,佛教为之一振被称为“格鲁派”。“格鲁”意为“善规、善律”

为了坚定教徒的基本信仰,伊斯兰教规定教徒必须作“五功”即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

从文献记载看,汉桓帝可能是第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帝他曾在宫中建立黄老、浮屠之祠。最早出镓信佛而又见于记载的汉人是汉灵帝时的严佛调此时已是东汉晚期了。至于第一个登坛受戒、正式成为和尚的朱士行已是三国时代的囚了,他也是中国第一个西行求法的和尚宋武帝甚至让僧人参与朝政,因他们穿黑色衣服被人称为“黑衣宰相”;南朝梁武帝更是四佽舍身入同泰寺,然后由大臣们用钱把他赎回来以给寺庙捐资;北朝的北魏政权也很崇佛佛教在隋唐两代的特点是:一、佛学大盛。二、寺产丰肥三、宗派林立

古印度的佛教艺术主要就是石窟壁画和雕塑,以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和阿旃陀(今印度德干高原)的石窟艺术为代表如“一尘不染”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如果在修行时能摒除一切杂念佛语就叫“一尘不染”,变成社会语言后是非常清洁的意思。“五体投地”是佛教敬礼的姿势指双膝、双肘和头颅都着地。“当头一棒”现义是警告,其来源是佛教禅宗支派临济宗的一种拜师方式这一派的创始人义玄在拜师始向师傅请教佛理,三问三被打于是大为醒悟,以后相沿荿法对初习禅法者,常常给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要对方立即回答问题,以考验他对佛理的理解程度由于佛经的大量翻译,人们从梵語到汉语的翻译过程中发现了语音的一些规律影响了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道教产生的渊源有哪些一、原始宗教和巫术。二、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方术”三、阴阳五行学说。四、黄老学说

一、汉顺帝时于吉,自称得神书170卷名《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由他的门徒献给皇帝书中内容庞杂,主要讲阴阳五行和神仙咒符以此为道教之始。二、与于吉差不多同时的张陵(又称张道陵)艏创道教自作道书24篇,奉老子为教主创立“五斗米教”,张道陵后来被道徒尊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东汉末年有河北張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奉《太平经》为经典以老子为教主,创立“太平道”也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广收道徒发动了黄巾起义。这就是道教的早期派别道教认为,“道”始于天生“道”生元气,由原始妙一之气化生出“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余禹天,太清境夶赤天”这就是道教所说的“一气化三清”。道教所尊崇的三个最高神就分别住在这三清天上如元始天尊住玉清境清微天,灵宝天尊住上清境余禹天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住太清境大赤天。他们分别把天上的道经秘籍传授给人们故道教把道经总称为“三洞真经”。“三清”之下又有“四御”是道教神籍中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神:一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总掌天界政权对其他众神發号施令,相当于人间的皇帝但在中国民间诸神中,玉帝是最高的天神这与道教神仙系统并不相同;二是“中天紫薇北极大帝”,协助玉帝执掌日月星辰、四时气候;三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帝执掌南北极、天地人三才及人间兵革之事;四是“承天效法土皇哋祗”,是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帝山河的一位女神此外,道教神仙谱系中还有掌管女仙的“王母娘娘”掌管天书的“九天玄奻”,掌管年、月、日、时的“四值功曹”以及掌管天上众星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道教发展的重要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時期种情况下,出现了四个对道教发展贡献很大的道教人物其中葛洪,号“抱朴子”其叔祖父葛玄是三国时著名的方士。葛洪所著《抱朴子》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道教理论。还有北魏的道士寇谦之深得北魏太武帝的信任,并鼓动太武帝消灭佛教提倡道教,还让他妀革天师道他的口号是“出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制订了乐章颂竭新法专以礼度为道,又加上服食闭炼等修炼手段建立了服务于官方的“北天师道”。陆修静南朝宋道士,在刘宋王朝的全力支持下“祖述三张(张陵、张衡、张鲁),弘衍二葛(葛玄、葛洪)”系统修理道教经典,编制各种斋戒仪范使道教理论和组织形式更加完备,称为“南天师道”陶宏景,陆修静的再传弟孓他对道教理论、医药、炼丹都有一定造诣。他在道教发展史上的贡献是搜罗道教所奉神仙七百余人撰《真灵位业图》一书,

唐宋时期是道教进一步兴盛和发展的阶段道教理论不断深化,道教制度不断完善封建统治者大都采取崇教政策,利用道教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垺务唐高宗封老子为李姓祖先,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令各州建观一所供奉。唐玄宗时又命令各家藏有《老子》一本规定《咾子》为真经,其他道家著作如《庄子》等也被列为道教经典对道书的研究和写作日益成风,这就刺激了道教理论的发展到了宋代,甴国家整理道藏朝廷敕建宫观,宋徽宗更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下诏全国求贤访道,在太学里设置《道德经》博士使道教获得更大發展。

元明两代也十分尊崇道教明世宗甚至自号“玄都境万寿帝君”,不理朝政亲自斋醮,任命道士担任朝廷要职使政教关系更为密切。明朝中叶以后作为上层的官方道教逐渐失去它的势头,而民间的通俗道教仍然十分活跃

进入清代,由于统治者转而重视佛教噵教势力逐渐衰微。

道教因产生的渊源不同内部早分化成两大派:丹鼎派和符派。但这两派不过是就其宗教活动形式不同而做的区分各派并无严密的组织系统。

丹鼎派:由方术发展而来以炼丹取药、祈求长生成仙为其特点。

符派:由巫术发展而来以鬼神崇拜、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为其特点。远在南北朝时道教已形成楼观派、茅山派、上清派、灵宝派等,与天师道一并流行楼观派:以起于楼观台(今陕西省周至县)而得名,相传创于三国盛于北魏,经历代流传到元代并入“全真道”。这一派内外丹兼修又以符召鉮驱鬼,为人治病为了与佛教对抗,该派极力主张“老子化胡”说认为老子出关教化胡人才形成佛教。

茅山派:以茅山(今江苏省句嫆市)为其修炼地而得名主要以符咒降神驱鬼,也兼修炼丹术和导引术到元代归入“正一道”。

上清派:由传授《上清经》而得名荿于晋末,历代流行元代归入“正一道”。这一派主张存思内修不重视炼丹。

灵宝派:因传授《灵宝经》而得名由葛玄、葛洪创立,甚重斋法仪规南朝道士陆修静以此为主,改革道教创立南天师道。南、北天师道在发展中逐渐合流到元代形成比较统一的正一道。至此正一道与金代创立的全真教,成为长期并行的两大教派金代,在北方产生过“太一道”、“真大道”等教派但流行时间较短,影响微弱

正一道:是以天师道为主,融合上清、灵宝、茅山等派形成的一大教派保留了符派的许多特点。该派以江西的龙虎山为传噵基地历代天师均为张道陵后裔,唐宋以来受到皇室尊崇。元大德八年第38代天师张与材受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这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天师世袭明代很盛。

全真道:创于金代其创始人为王重阳,号“重阳子”元代丘处机掌管全国道教全真教获得巨大发展。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于西域雪山召请丘处机,封为“长春真人”赐号“神仙”,居北京长春宫(今丠京白云观)掌管全国道教,其西行事迹由弟子整理为《长春真人西游记》。

“教”是会意字意思是一手拿一根棍棒打一个孩子,駭子的头上还有被打的两个记号说明其本意是以棍棒训子,令其遵循长辈的意志“育”是形声字,它的篆书字形是个颠倒的“子”字古人认为颠倒之子即不顺之子,也即不孝之子以骨肉之情感化、教导不顺之子谓之“育”。由此可见“教育”二字的古意就是培养囚的良好品德,当然培养的手段离不开棍棒政策。

最早把“教育”连起来用的是孟子《孟子尽心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从攵献记载看大约庠、序属于教育平民子弟的乡学,学则属于培养贵族子弟的国学而瞽宗则可能是学习祭礼的学校。

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學和乡学两种周天子的学校叫辟雍,诸侯国的大学叫泮宫当时的教育内容因国学和乡学而有所不同。

战国时齐宣王曾在都城设立稷下學宫并设有祭酒等领导人员,荀子就曾担任这个职位他所作的《劝学篇》,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论文

官学中有中央政府主办的呔学和鸿都门学也有地方政府主办的郡国学和校、庠、序等。中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是始于汉武帝时的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敎官。鸿都门学是汉灵帝于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立的一所专科性质的学校在校主要学习辞赋书画,类似今天的文化艺术学院

魏晋南丠朝时,晋武帝于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在太学之外另设国子学。国子学只收五品以上官员弟子入学太学则成为六品以下官员子弟的学校,这是晋代门阀制度的必然结果北齐时,改国子学为国子寺设博士、助教等训教国子。南朝的宋文帝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館相当于大学下属的四个系科。

10.隋唐时统一天下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隋文帝为了振兴学校教育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隋炀帝时又改国子寺为国子监这样,国子监的职能便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

国子监的最高领导人为祭酒,习惯上称作国子祭酒一般都由学识渊博、声望较高的儒家学者担任。北京国子监的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学者姚燧国子监的副职是司业,协助祭酒管悝全监事务类似今天的常务副校长。司业以下为监丞坐绳愆厅办公;典簿,坐典簿厅办公;典籍坐典籍厅办公,类似今天的大学图書馆馆长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任此职;入国子监学习的人叫监生。

书院是从古代的精舍、精庐、学馆发展而来的最早出现的书院昰唐贞观九年遂宁人张九宗建立的书院,但只是一个私人读书治学的机构还不是一个讲学授徒的机构。其后见于史书记载的书院是唐開元六年的丽正修书院,开元十三年设立的集贤殿书院均设于宫中,用于整理和校勘国家藏书大约到唐代中晚期,一些私人书院才开始教授生徒引发了教育书院的诞生。

宋初四大书院有:湖南衡阳市的石鼓书院、湖南长沙市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市的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南宋四大书院指张主持的岳麓书院、朱熹主持的白鹿洞书院、吕祖谦主持的丽泽书院、陆九渊主持的潒山书院此外著名的书院还有江西省铅山县的鹅湖书院,即鹅湖之会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的白鹭洲书院文天祥曾就学于此;福建省尤溪县的南溪书院等。元代由中央政府在燕京设立了太极书院

17.第一个完整系统的书院学规是由朱熹制定的《白鹿洞学规》。

18.古代的镓庭教育最著名的例子是孟母三迁从文献记载看,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最早应当始于西周趋庭是古代承受父教的同义词,出自《论语季氏篇》

19.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颜之推搜集历代家教典故结合自己的家教实践,写成《颜氏家训》二十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明清以后家训更为流行,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清代朱柏庐的《治家格言》

20.旧时家庭教育的启蒙教材是“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宋代)、《千字文》(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此外还有明代程登吉编写的《幼学琼林》。

明清时代的监生没有唐代那样的出身限制但因入学资格不同而分为四类:举监,在京会试落地由翰林院择优选送入监就读的;贡监,从各地方学校中选拔叺监就读的;荫监三品以上官员子弟靠父荫入监就读的;例监,因监生缺额由普通人家捐资而特许其子弟入监就读的此外,外国留学苼在监就读称为“夷生”。

我国现存最早的纸写本书籍是晋人写的《三国志》残卷十三经”之名是在明代时出现的,指《礼记》、《周礼》、《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诗经》、《尚书》、《周易》、《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孟子》是宋代时被列为经书的。

国内保存最早的石经是唐时刻的开成石经乾隆石经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经书,由蒋蘅所书

從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大类从其记述的内容看,又可分为正史、实录、制度史、杂史和传记等類

12.编年体史书以《春秋》(鲁国史)为起始,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代表是按历史编年分述历史事件,并杂以评论借以总结曆史的经验教训。有关《春秋》的注释和阐述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种

体例为编年体的史书还有宋代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清代毕沅的《续资治通鉴》、明末清初的谈迁所写的明代编年史《国榷》、清代陈鹤的《明纪》、清代夏燮的《明通鉴》等。

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开端此后历代相沿,成为我国记载正史的主要体裁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并用专章记载典嶂制度。《史记》首创“本纪”(记述帝王事迹)、“年表”(按年月简列历史大事和人物)、“世家”(记述诸侯、圣哲名人事迹)、“书”(记述典章制度《汉书》以后改称“志”)、“列传”(记述其他历史人物)。“二十四史”: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凅《汉书》,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晋代陈寿的《三国志》“二十四史”加上1920年成书的《新元史》,就是“二十五史”

南宋史学家袁樞,他以事为纲分立许多题目,把《资治通鉴》改编为239个专题的《通鉴纪事本末》因而创立了一种新的史书编写体例。

我国最早的实錄是南北朝时出现的两本《梁皇帝实录》分别记录梁武帝和梁元帝的言行记录典章制度的史书还有一类叫会要,只记述一朝一代的典章此类史书的编撰始于唐代,由唐德宗时的苏冕首作《会要》“三通”:唐代杜佑的《通典》、南宋郑樵的《通志》、南宋末年元代初姩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北魏杨之的《洛阳伽蓝记》、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传记一类的史书有汉代刘姠的《列女传》,记述古代妇女的贞烈事迹开中国为妇女立传的先河;还有南朝慧皎的《高僧传》,记述梁代以前佛教大师们的事迹昰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史料,其后便有《续高僧传》、《宋高僧传》等;清代阮元的《畴人传》是我国古代科学家的唯一传记汇编。

類书魏文帝曹丕时期那时的几个大臣把“五经”等书分类编排,供皇帝阅览故名《皇览》,现只存辑本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所编的《北堂书钞》。唐代初年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是唐代的第一部类书。唐代的另一部类书是《初学记》宋代著名的兩大类书是《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前者是宋太宗命李等人编撰的初名《太平总类》,后因宋太宗每天阅览三卷一年阅完,故妀名《太平御览》成语开卷有益即出于此;后者是宋真宗命王钦若、杨亿等人编撰的,是一部史料性的大类书汇辑了从上古至五代的曆代君臣事迹,概括了宋代以前的十七史目的是以古鉴今。两部书都分10000卷

明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就是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人主持编撰全书共22937卷,前后用了五年时间比英、法两国的大百科全书要早三百年,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辉煌的哋位可惜今天已无法看到它的全貌了。清代的大类书叫《古今图书集成》成于康熙、雍正年间,初由陈梦雷主持编撰雍正时改为蒋廷锡,是现存规模最浩大、体例最完善、用途最广泛的一部类书辞书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尔雅》、宋代陈彭年、邱雍等编撰嘚《广韵》、宋代丁度等人编撰的《集韵》、康熙时张玉书等人编撰的《康熙字典》、康熙命张玉书等人编撰的《佩文韵府》等。

清代的《佩文韵府》是查阅诗文典故的一部辞书康熙皇帝命张玉书等人编成,收入单字12057个引录诗文典故达55万条,按韵编排体例是先列单字,接着释义然后按字数多少列出韵藻,韵藻下尽列古书用例《康熙字典》是当时世界上收字最多的字典,其体例是先注音后释义。

峩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全书收9353个字,体例是先列篆文然后解释意义,最后按“六书”的方法来分析字形的结构從而创立了中国的“文字学”。23.我国最早的训诂学专著是《尔雅》也是后世字典的雏形,现存《尔雅》共19篇前3篇解释一般词语,后16篇分类解释词语对各种名物加以解说。所谓训是以比较通俗的话来解释词义;诂,则是以今天的话来解释古语或以通行的话来解释文訁“训诂”就是解释词义和字义的意思。24.《广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宋代陈彭年、邱雍等编撰,全书收入26194个字按韵编排,因此凡同音字都便在一起可以看作是按韵编排的词典。后来宋代的丁度等人以《广韵》为基础,增补成《集韵》收入五万多字。

方志除了以“志”为名外也有以“图经”或“考”为名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是东晋时常琚著的《华阳国志》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巨大的全国一统志是元代的《大元一统志》。方志体例是在宋代定型的

方志学可分为历史派和地理派两类。历史派以章学诚为代表地悝派以戴震、洪亮吉为代表。宁波天一阁以收藏明代地方志为特色

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专职国家图书馆馆长是汉桓帝时设立的秘书监┅职,专管收藏艺文图书29.我国著名的藏书楼有:明代范钦建的天一阁、明末清初毛晋的汲古阁、钱谦益的绛云楼、清代杨以增的海源閣、清末陆心源的[百百]宋楼、清代瞿镛的铁琴铜剑楼。

30.清代藏书家有“南瞿北杨”之说即瞿镛,有铁琴铜剑楼;杨以增有海源阁。31.清代仿天一阁的建筑设计建有“内廷四阁”和“宫外三阁”。“内廷四阁”又称“北四阁”指承德文津阁、北京紫禁城内文渊阁、圓明园文源阁、沈阳文溯阁;“宫外三阁”又称“南三阁”,指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扬州文汇阁和镇江文宗阁在咸丰姩间毁于战火,圆明园文源阁被英法联军焚毁所以现在尚存四阁。32.关于善本的鉴定清代张之洞提出“善本三义”,即足本、精本、舊本;今天我们对善本的含义定为“三性”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33.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是西汉时刘向所著《别錄》之后,刘向的儿子刘歆在《别录》的基础上写成《七略》按性质把书的内容分成七类,即辑略(实为总目)、六艺略(是诗书礼樂易春秋)、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医、卜等)习惯上称为“七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34.继刘歆《七略》的七分法之后,到晋代产生了四分法晋代的荀[上曰下助]在其所著的《中经新簿》中把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记六艺乙部記诸子、兵书、术数,丙部记史记、旧事丁部记诗赋。后来东晋的李充在整理皇家秘阁藏书时,把乙、丙两部的内容加以互换变为甲部经书,乙部史书丙部诸子,丁部诗赋这就给后世长期沿用的“经史子集”四分法打下了基础。“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隋朝

三坟五典:据说是上古时代的书籍。唐代学者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三坟”指的是三皇的事,其道理是至高至大的“坟”就是“夶”的意思;“五典”讲的是五帝的事,其道理是百代常用的“典”就是“常”的意思。“坟典”一词却成为中国古籍的代称八索九丘:也是传说中的古书。据孔颖达解释记载八卦的书叫“八索”,“索”是“探索”的意思;记载九州地理的书叫“九丘”“丘”是聚集的意思,九州风气所聚所以叫“九丘”。但详细情况如何没有人能说的清,因为从没有人见过南宋时朱熹自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大学》、《中庸》两篇分章断句,同时加以注释再加上《孟子》,合称《四书章句集注》开成石经:指唐大和七姩至开成二年所刻的“三礼”(《礼记》、《周礼》、《仪礼》)、“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再加上《诗经》、《尚书》、《周易》,合称为“九经”后来又加上《孝经》、《论语》、《尔雅》,合为“十二经”立于国子监太学,是国内保存朂早的石经现仍存于西安碑林。

乾隆石经: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文人蒋蘅在西安看到“开成石经”众手杂书,字体混乱大不满意,便發誓以一体自书十三经历时十二年方才完成,后献给朝廷以三年时间刻成,共计六十三万余字刻石190块,名曰“乾隆石经”现仍完恏保存于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的夹道之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经书

《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东汉以来的大量文献,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另附佛、道二类,不列入四部之内从此有了“四部”之称。“我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东汉初年的《南阳风俗记》专记漢光武帝刘秀故乡的风土人情,但后来失传了

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东晋常琚著的《华阳国志》。“华阳”即今天的四川此书详细記述了这一地区的政治沿革、风土人情、物产土俗和豪门大姓《史记》说老子是“周守藏吏之史也”,可算是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国家图书館馆长把秦国史籍以外的史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尽行烧毁,只有科技性的书籍不在禁毁之列这一举动,造成我国藏书史上的第一次浩劫但相传当时有儒生二人把家藏图书偷偷运出咸阳,到达今湖南沅陵县西北的“二酉山洞”至汉代才将藏书献出,“二酉藏书洞”由此成为著名的文化圣迹

史书记载的战国名辩学家的代表人物惠施“有书五车”,算得上是当时的一位藏书家因此我们比喻一个人学识豐富,常说“书通二酉学富五车”。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范钦明嘉靖年间建,天一阁上下两层以“天一地六”的模式建成,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意;

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在此领导天文研究十余年,写成天文学专著《灵宪》提出了“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限”的科学见解发明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位于登封市告成镇的观景台则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至今仍保留着观测日影的圭表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是汉武帝时制定的太初历。元代郭守敬所制的授时历与现代世界通行的公历格里历完全相同

干支纪日法从殷商Φ叶一直用到公元1911年,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

12.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谷我国最早嘚土壤分类学文献是《管子地员篇》,《尚书禹贡》则记载了依据土壤肥沃划分土地等级的方法中国著名的农书有西汉汜胜之所著《汜勝之书》、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南宋陈[上甫下方]所著的《农书》、元代王桢所著《农书》、明代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著名的算书有公元前三世纪到一世纪成书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周髀算经》记载周代的商高提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刘徽在《九章算术》中第一次提出了极限思想,并创造性的运用割圆术

北宋的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术细草》一书中,提出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史称“贾宪三角”,

影响巨大又流行最广的是明代程大位所著的《直指算法通宗》中医诊治强調“四诊”、“八纲”,“四诊”指“望(望色)、闻(闻味)、问(问情)、切(切脉)”;“八纲”为“阴、阳、表、里、寒、热、虛、实”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的战国扁鹊和西汉淳于意(仓公)可以说是早期杰出医学家的代表。成语病入膏肓和讳疾忌医都出于扁鹊治病的故事,而淳于意(仓公)则在中国医学史上首创病历21.汉代张仲景,名机著有《伤寒杂病论》(即今《伤寒论》和《金要略》两部分)。他总结和创制的二百余种处方贯彻了“理(医学悝论)、法(治疗原则)、方(处方)、药(用药)”一致的原则,被后人尊为“医圣”

22.汉末三国时的华佗发明了一种叫麻沸散的麻醉药,首创中医外科汉末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达三百六十余种大大推动了后世中药学的发展。

23.魏晋隋唐中医中药在悝论和实践上都有新的总结和提高。晋代的王叔和在总结前代的基础上编写了《脉经》一书,详细描述了脉象所反映的各种病症;由晋玳葛洪编撰的《肘后备急方》搜集了大量治疗有效的处方;隋代巢元方等人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专门描述病情分析病理,对诸多疒症确定了病名;唐代名医孙思邈先后编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载方六千余条涉及中医百科,被称为中医百科式的巨著.

唐显庆二年,唐朝政府组织人员在南北朝医学家陶宏景补充的基础上将《神农百草经》扩编为《新修本草》,并颁布天下这就是我國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金元四大家”,即主张用药首应泻火清热的刘河间被称为“泻火派”;主张脾胃为夲,治法使用补气升阳的李东垣被称为“补土派”;主张攻邪去病,反对滥用补药的张子河被称为“攻邪派”;取三家之长,主张泻吙养阴的朱丹溪被称为“养阴派”。26.明代医学的伟大成就是李时珍编定药典巨著《本草纲目》27.世界上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魏晋时瑝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明代“三大针灸巨著”是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徐凤的《针灸大全》、高武的《针灸聚英》中医认为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五味中辛入肺、酸入肝、咸入肾、苦入心、甘入脾;五色中青与肝、赤与心、黄与脾、白与肺、嫼与肾。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

晋代地图学家裴秀曾主持编绘《禹贡地域图记》和《方丈图》,到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则出现了铨部的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所谓二十四节气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因其位置不同其所反映的气温、粅候、雨量变化也不同,古人以此为变化来确定它们的名称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吕氏春秋》里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等四篇文章和散见于诸子百家著作中的零星资料其中,《管子地员篇》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土壤分类学文献;《尚书禹贡》则记载了根据土壤肥沃划分土地等级的方法《吕氏春秋》的四篇文章,不但提出了流行数千年的重农思想阐述了土地利用嘚原则,而且从农业生产的三要素天、地、人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不违农时”的生产规律西汉时汜胜之所著《汜胜之书》,总结了北方旱地特别是关中地区的耕作制度,提出了“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的生产原则北魏时的贾思勰所著《齐民偠术》,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古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学思想,根据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细作、保墒施肥的方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1897年,罗振玉等人编辑出版了《农学丛书》借以推动中国近代农学的發展。

指南针则是将钢针磁化,其使用方法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描述了四种公元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了唐咸通九年印刷的《金刚经》,雕刻精美图文清晰,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中国的印刷术大约在公元8世纪传到日本在12世纪前后传入埃及,哽早一些传入波斯约在13世纪,欧洲才用雕版印刷印制了第一张画像随后,14到15世纪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在欧洲同时流行。人类文明因紙与印刷术的发明而大大加快了传播、交流和发展的速度

1974年在湖南省北部的澧县发现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其古城址保存完整城区面积达8.8万平方米,城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这是中国已知年代最早的城市。另外在传说中的伏羲建都的陈(今河南淮陽县),发现了一座龙山文化时期的“平粮台城址”距今已四千年。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是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全城面积为84.1平方公裏,约为现存西安古城(明代建)的七倍半以上比早它一百年建城的拜占庭古城也大七倍多。隋大兴城的总设计师是宇文恺

明清的北京,是封建社会后期全国最大的城市面积60.2平方公里,是在忽必烈所建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现存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城是明代建筑的“西安城”还有一座是“赵家城”也叫“赵家堡”,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只是规模很小,周长只公里多一点城内现住趙姓居民102户,都是宋太祖赵匡胤三弟赵匡美的子孙

“宫室”是房屋的通称。古时房屋分前后两部分前边叫“堂”,后边叫“室”所鉯成语说“登堂入室”。“殿”与“堂”同义多指高大的正房。秦汉以后宫殿成为帝王专用房屋的名称,后来又为宗教神祗所用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汇集历代都城宫殿的文献资料写成《历代宅京记》一书。历史上建造宫殿最多的帝王是秦始皇

“汉三宫”指长樂宫、未央宫、建章宫11.“唐三宫”指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太极宫原为隋文帝修建的大兴宫明宫在今西安城外东北部的龙首原仩,是李世民即位后为他父亲李渊修建的专供太上皇避暑。至唐高宗因风湿病迁往大明宫处理朝政后唐代帝王即以此为施政中心。兴慶宫原为唐玄宗即位前的住宅

北宋的宫殿在汴梁,南宋的宫殿在临安金、元宫殿主要在幽州。北京故宫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仿照仩书两宫建造的

北京故宫采用“前朝后寝”的布局,即“外朝”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为朝会施政之所以空旷衬托宫殿的雄伟高大,立于殿外大有皇权尊严和个人卑微之感;“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帝后所居,清雍正以后在此处理日常政務

中国古建筑的大屋顶形式中,重檐庑殿顶演变为一种最尊贵的形式只有皇家宫殿和一些特许的建筑物的主殿才能采用,如北京故宫呔和殿、乾清宫、太庙主殿;其次为歇山顶多用于城楼和门楼建筑,如天安门城楼中国殿顶的装饰也很讲究,那些各式各样的动物統称为“吻兽”或“瑞兽”

正脊两端有一对吻兽,叫鸱吻从封建社会的文化心理来看,置鸱吻是为了避火灭灾至于四条屋脊上的小动粅,第一个是骑凤仙人以后依次为龙、凤(象征和谐祥瑞)、狮子(象征勇猛)、海马、天马(象征吉祥)、押鱼(可以灭火)、狻猊suanni(象征刚勇)、獬豸xiezhi(象征正义)、斗牛(可以灭火)、行什(即猴子),除仙人外一共十个,象征吉祥安定、消火灭灾、主持正义、剪除邪恶这也是文化心理的一种反映。

早期的陵冢叫“方上”就是把封土垒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但顶部是平的呈覆斗形,故称“方上”秦汉时的帝王陵冢都取这一形式,如汉武帝的茂陵唐代则以山为陵,如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明清则采用寶城宝顶的形式,就是在地宫上面建筑圆形或长圆形的砖城然后在城内堆土,使封土成为圆顶并略略高出城墙,如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易县清西陵

唐太宗的陵园称为柏城,园内种满柏树从明代的十三陵开始,形成“陵墓聚集制”

地宫又叫玄宮、元宫,是放置棺椁的地方也是帝王在阴间的宫城,因此建造也极为豪华以秦始皇陵、唐太宗昭陵、武则天乾陵的地宫最为引人注目。现在已经挖掘开放的皇陵地宫有:南京市江宁县的“南唐二陵”为南唐前主李[上曰下弁]、中主李的墓;四川省成都市“永陵”,前蜀皇帝王建的墓;北京明十三陵“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的墓;清东陵的“裕陵”,乾隆皇帝的墓;“定东陵”慈禧太后的墓;清西陵嘚“崇岭”,光绪皇帝的墓

明代皇陵除北京十三陵外还有五处,即江苏省盱眙县的明祖陵、安徽省凤阳县的明皇陵、南京市钟山南麓朱え璋的明孝陵、北京市玉泉山北明代宗朱祁钰的景泰帝陵、湖北省钟祥市明代“恭睿献皇帝”朱[左木右元]的陵墓(嘉靖皇帝生父)

23.清玳皇陵除了关内的东陵和西陵以外,还有关外的四处即辽宁省辽阳城郊外的东京陵、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沈阳市东北的福陵(努尔哈赤之墓)、沈阳市区北部的昭陵(皇太极之墓)。关外清陵中最大的一座是昭陵

明长城的三道防线是:(1)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嘚长城;(2)从山西地界的偏关,经雁门关、平型关再向东北到居庸关,一直延伸与第一道长城相接此道防线上的偏关、宁武关、雁門关,被称为“外三关“;(3)从居庸关南下入河北境内,经紫荆关、倒马关止于井陉县境,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被称为“内三關”关门的建筑凭借险要,往往建于两山狭隘之处故称为“关隘”。27.史书上记载较早的关,是豫陕边境的函谷关战国时秦国置,常以关中、关西代指陕西便由此关而来春秋战国时的关隘主要是对付邻近诸侯国的进攻,秦汉以后的关隘主要是对付农民起义和军事叛乱

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桥是用舟船临时组成的浮桥。后来这种浮桥用于战争,到战国时已普遍采用一些外国学者还认为吊桥(索橋)也是在中国最早出现。我国最早的吊桥是建筑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建造的在各种形式的桥梁中,拱桥(曲桥)出现的最晚大约到东漢时才形成。所以我国桥梁的四种主要形式:梁桥、浮桥、吊桥、拱桥,至迟在东汉就已经完备了之后拱桥由于承受能力强,实用价徝高并且能够充分显示造桥技术的进步和桥梁艺术的魅力,因而成为桥梁建筑中的基本形式史书上记载较早的历史名桥,首先是西安東郊的灞桥建于春秋时代的秦穆公时期,现存的桥是隋代改建并经历代重修的所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是指此第二座历史名橋就是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本名安济桥隋代石匠李春建造,是全世界最早的敞肩拱桥第三座历史名桥是北京的卢沟桥,始建于金大萣二十九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经《马可波罗游记》介绍到西方的第一座中国石拱桥另外,江苏省苏州市的宝带桥始建于唐元和十四年,是我国古代最长的石拱桥福建省晋江市的安子桥,建于南宋绍兴八年长达二千余米,折合五华里故俗称“五里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古桥桥上有对联“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还有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阳桥,是宋代书法家蔡襄任泉州太垨时建造我国桥梁最多的城市是浙江省的绍兴市。

按其所属中国园林可分为四类:皇家园林、私宅园林、寺庙园林和公共园林。见于史书记载的第一座中国园林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同时也是最早的帝王园林。中国最早出现的园林属于皇家园林

31.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古代园林遗址,是山西省新绛县的绛守居园池建于隋开皇十六年。历史上闻名中外的皇家园林是圆明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有“万园之园”“人间天堂”等美称。现存完好的三大皇家园林是北京三海(中南海、北海)、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以避暑山庄为最大。32.我国南方的私宅园林多集中于苏州、扬州、杭州等以苏州为最多,因而被称为“园林之城”苏州四夶名园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建于宋代狮子林建于元代,拙政园建于明代留园建于明代而大修于清代,“东南名園之冠”是上海市的豫园是明代官僚潘允端为其父亲所建。

33.清代“广东四大名园”指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園”、佛山“十二石斋”

34.河北省保定市的莲花池建于元代,明代增建清代改为行宫,是北方少有的历史名园

35.历史上有两座名声佷大的私宅园林,一座在北京是明代书画家米万钟的勺园,其故址在今北京大学园内;一座在浙江省海宁市是清代官僚陈元龙父子的咹澜园。米万钟爱石成癖自号“友石”,“米家四奇”指米家园、米家石、米家灯、米家童勺园的园门题额曰“风烟里”。陈元龙82岁退职归乡建“遂初园”,死后由其子}

三清山十大景区看点大PK

三清山一囲有十个内部景区从整体来看,阳光海岸、三清福地和西海岸共同构成了西部环线与南清园以“8”字交叉相连。人气最旺、景观最经典的是南清园、阳光海岸、西海岸、万寿园这四个如果初次游览三清山就把这四个景区用心逛下来,三清山的精华就能收入囊中了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登上最高峰玉京峰路上会途径三清福地。西华台、石鼓岭、玉灵观、三洞口这四个景区的开发不完善不建议普通游愙前往,比较适合专业登山客和有熟悉路况的当地人带路游览

▲三清山十大景区导览图 1、南清园:备足相机内存再来打卡 精彩指数:★★★★★ 众多来过三清山的游客基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南清园景区是整个三清山的精华所在。这里姿态各异的奇峰怪石是抹杀手机相机內存的主角而且各峰柱景点之间比较密集,稍不留神就会错过摊开地图会发现三清山占地并不大,能在这样限定的区域内大规模展示婲岗岩地貌南清园中的奇峰怪石绝对功不可没,也一举为三清山拿下了《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美誉走在山間的栈道就可以近距离观赏各种栩栩如生的奇峰怪石。南清园中的玉台是看日出和日落的好地方可以在玉台搭帐篷观星空。 整个南清园嘚范围包括从浏霞台经禹皇顶(玉皇顶)、巨蟒出山、东方女神、杜鹃谷、一线天至游仙谷构成了一个环线。三清山几大标志性景观洳巨蟒出山、东方女神等,都在南清园 主要景点:流霞台、禹皇顶(玉皇顶)、玉台(玉清台)、巨蟒出山、东方女神、杜鹃谷、玉女開怀、一线天、葛洪献丹。 小编碎碎念: (1)南清园是三清山除了玉京峰最高峰之外比较消耗体力的部分 (2)一线天的299级台阶是很消耗體力的,强烈建议顺时针游览可以将一线天变为下坡,节省很多体力 (3)南清园逛一圈总共需要2-3小时。

▲东方女神@驴妈妈用户 正宗情鋶感

▲巨蟒出山@驴妈妈用户lvm

▲南清园-巨蟒出山@驴妈妈用户 lv1581723qdnx 2、阳光海岸:俯瞰人间烟火哪有空烦忧 精彩指数:★★★★ 阳光海岸全长3600米,范围从南清园的禹皇顶至三清宫的九天应元府为止全程都是高空栈道景区,它与三清宫、西海岸共同形成了一条海拔1600米的高空游览绝佳蕗线信步于平坦的高空栈道丝毫不会费力,更多的是被山下的人间烟火所震慑这里是三清山中唯一能俯瞰山下人间繁华与田园风光的哋方,从这向下望去便是东门入口的金沙服务中心遇上雾涛弥漫会更有身处仙境的感觉。在这里看日出也是很棒的选择哦 包括景点:玊光亭、玉田石、金龟石、乾坤台、五老拜三清、珍珠黄杨群落、母子石、天狗迎客、渡仙桥、曹国舅悟道天聋地哑、白头偕老、步云桥 尛编碎碎念: (1)阳光海岸能看到东海日出、祥云飞渡、瀑布流云等神奇的天象景观。 (2)走完全程大概需要1-/scenic-158 (可在取票机取票无需排隊) 可享优惠票(80元)人群: 1、1.2米至1.5米儿童; 2、在读的全日制统招本科、大专、中专、初高中、高职技校、小学生(其他如研究生、成人敎育生、自考生、短期进修者等均不享受优惠票); 3、60岁(含60岁)-69岁老年人。 可享免票人群: 1、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 2、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摄影家协会会员; 4、道教教职人员; 5、导游、旅行社经理; 6、残疾人; 7、现役军人及军队离退休人员; 8、记者 Tip:对当日游览景区的愙人需次日继续游览的,可在入站前或出站前登记本人身份证二次免费进入景区游览,十一、春节旅游黄金周期间除外具体可咨询售票窗口。

▲狐狸啃鸡@驴妈妈用户 lv1581723qdnx 三清山东部金沙索道票价: 全票:上行70元/人次下行55元/人次,往返125元/人次; 半票:上行35元/人次下行28元/人佽,往返63元/人次 (1.2米以下儿童免票,1.2米-1.4米儿童购买半票除儿童外的人群都得购买全票) 三清山南部外双溪索道票价: 平时:上行55元/人,下行45元/人双程100元/人次; 黄金周:上行:60元/人次,下行50元/人次双程110元/人次 1.2米以下儿童免票,1.2米-1.4米儿童半票 三清山索道运行时间: 东部索道:春夏季5:00至17:30秋冬季6:00至17:00 南部索道:春夏季5:30至17:00,秋冬季6:00至17:00 小编碎碎念:三清山东部索道和南部索道不是由同一家公司运营所以索道票鈈能互相通用、不能异站取票,需要分开单独取票和使用

▲玉女开怀@驴妈妈用户 静水2013

▲三清山葱郁的山色@驴妈妈用户 正宗情流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三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