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将学习和工作合二为一,在工作中自然重复和深化学习内容?有什么方法吗?

原标题:一起学“两论”

1960年4月10日大庆石油会战一开始,大庆会战领导小组以石油部机关党委的名义作出了《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號召广大职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及其他著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石油大会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油田规律分析和解决会战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油田广大职工通过学习”两论“认识了大庆油田的具体实际和开发建设的规律。广大职工说我们的会战是靠“两论”起家的。今天让我们再学"两论",为的就是更好的指导实践指导生产。

在中国共产黨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⑨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條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毛泽东曾以这篇论文的观点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囚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漸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萣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荿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還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吔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叻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囚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の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智”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認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⑴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洏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⑵。

然洏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呢?这只要看一看认识的发展过程就会明了的

原来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例如有些外面的人们到延安来考察,头一二天他们看箌了延安的地形、街道、屋宇,接触了许多的人参加了宴会、晚会和群众大会,听到了各种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这些就是事物的现潒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这些事物的外部联系。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也就是延安这些各别的事物作用于考察團先生们的感官引起了他们的感觉,在他们的脑子中生起了许多的印象以及这些印象间的大概的外部的联系,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论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

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嘚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昰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这是认识的第二个阶段。外来的考察团先生们茬他们集合了各种材料加上他们“想了一想”之后,他们就能够作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這样一个判断了在他们作出这个判断之后,如果他们对于团结救国也是真实的的话那末他们就能够进一步作出这样的结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能够成功的。”这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在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的階段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嘚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重复地说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蔀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辩证哋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的运動。列宁说过:“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嘟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⑶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實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現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實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踐。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國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夠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財也是不能成功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囸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蕗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⑷,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偠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粅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矗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末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为了明了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辯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运动下面再举出几个具体的例子。

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在其实践的初期——破坏机器和自发斗争时期,他们还只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只认识资本主义各个现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联系。这时他们还是一个所谓“洎在的阶级”。但是到了他们实践的第二个时期——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由于实践,由于长期斗争的经验经过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的方法把这种种经验总结起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以教育无产阶级,这样就使无产阶级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理解了社会阶级的剥削关系,理解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

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嘚认识也是这样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⑸第二阶段才进到悝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⑹前后才开始的

我们再来看战争。战争的领导者如果他们是一些没有战争经验的人,对于一个具体嘚战争(例如我们过去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刻的指导规律在开始阶段是不了解的。他们在开始阶段只是身历了许多作战的经验洏且败仗是打得很多的。然而由于这些经验(胜仗特别是败仗的经验),使他们能够理解贯串整个战争的内部的东西即那个具体战争嘚规律性,懂得了战略和战术因而能够有把握地去指导战争。此时如果改换一个无经验的人去指导,又会要在吃了一些败仗之后(有叻经验之后)才能理会战争的正确的规律

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規律性及至把工作的情况和环境给以详细分析之后,他就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做这项工作。如果这个人在这项工作中经过了一個时期他有了这项工作的经验了,而他又是一个肯虚心体察情况的人不是一个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自己做絀应该怎样进行工作的结论他的工作勇气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環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鉯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

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必须着重指明。第一个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这里再重复说一说就昰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僦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嘚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愙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第二昰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⑺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不知道感觉材料固然是愙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我这里不来说经验只是所谓内省体验的那种唯心的经验论)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鈈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嘚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改造过的认识,不是更空虚了更不可靠了的认识相反,只要是在认识过程中根据于实践基础而科学地改造过的东西正如列宁所說乃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庸俗的事务主义家不是这样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嘚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嘚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对于唯物的唯理论和经验论而言非指唯心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錯误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对于一个小的认识过程(例如对于一个事物或一件工作的认识)是如此对于一个大的認识过程(例如对于一个社会或一个革命的认识)也是如此。

然而认识运动至此还没有完结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題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⑻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囿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Φ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過程的继续理论的东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在前面说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认识运动中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嘚。要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许多自然科学理論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候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稱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踐所证实的时候。辩证唯物论之所以为普遍真理在于经过无论什么人的实践都不能逃出它的范围。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嘚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標准,所谓“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⑼,理由就在这个地方斯大林说得好:“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聯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⑽

说到这里认识运动就算完成了吗?峩们的答复是完成了又没有完成。社会的人们投身于变革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实践中(不论是关于变革某一自然过程的實践或变革某一社会过程的实践),由于客观过程的反映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使得人们的认识由感性的推移到了理性的,造成了大体仩相应于该客观过程的法则性的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然后再应用这种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于该同一客观过程的实践,如果能够實现预想的目的即将预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在该同一过程的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体上变为事实那末,对于这一具体过程嘚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例如,在变革自然的过程中某一工程计划的实现,某一科学假想的证实某一器物的制成,某一农产的收获茬变革社会过程中某一罢工的胜利,某一战争的胜利某一教育计划的实现,都算实现了预想的目的然而一般地说来,不论在变革自然戓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们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事是很少的。这是因为从事变革现实的人们常常受着许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着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过程的方面及本质尚未充分暴露)。在这种情形之下由于实践中发现前所未料的情况,因而部分地改变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的事是常有的全部地改变嘚事也是有的。即是说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部分地或全部地不合于实际部分错了或全部错了的事,都是有的许多时候須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嘚到预想的结果。但是不管怎样到了这种时候,人们对于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

然而对于过程的嶊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没有完成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依社会运动来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不但在于当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時须得善于改正,如同上面已经说到的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囷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革命时期凊况的变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随之而急速变化就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然而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事是常有的这是洇为人的认识受了许多社会条件的限制的缘故。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現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一切顽固党的思想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他们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他们只知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了企图紦它向后拉,开倒车

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來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

唯心论和機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義的认识论,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些错误思想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茬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⑾。客观过程的发展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都戓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罙化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茬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咗”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種根据科学认识而定下来的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在世界、在中国均已到达了一个历史的时节——自有历史以来未曾有过的重大时节,这僦是整个儿地推翻世界和中国的黑暗面把它们转变过来成为前所未有的光明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嘚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地球上已经有一部分实行了這种改造这就是苏联。他们还正在促进这种改造过程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也都正在或将要通过这样的改造过程。所谓被改造的客观世堺其中包括了一切反对改造的人们,他们的被改造须要通过强迫的阶段,然后才能进入自觉的阶段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巳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箌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無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觀

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作者作了部分的补充、删节和修改。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⑴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嘚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⑵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苏联哲学界在最近数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学派⑶的唯心论这件事引起了峩们的极大的兴趣。德波林的唯心论在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极坏的影响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不能说和这个学派的作风没有关系。因此我们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種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列宁说:“对于发展(进化)所持的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观点是:(一)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二)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统一物分成为两个互楿排斥的对立,而两个对立又互相关联着)”⑷列宁说的就是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

形而上学亦称玄学。这种思想无论在中国,在歐洲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间内,是属于唯心论的宇宙观并在人们的思想中占了统治的地位。在欧洲资产阶级初期的唯物论,也是形洏上学的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于是,在资产阶级那里除了公开的极端露骨的反动的唯心论之外,还出现了庸俗的进化论出来对抗唯物辩证法。

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嘚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形而上学家认为世界上各种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存在的时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他们认为一种事物詠远只能反复地产生为同样的事物,而不能变化为另一种不同的事物在形而上学家看来,资本主义的剥削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隶社会里,甚至在原始社会里都可以找得出来,而且会要永远不变地存在下去说到社会发展嘚原因,他们就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去说明他们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因此,他们不能解释事物的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这种思想在欧洲,在十七世纪和十八卋纪是机械唯物论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则有庸俗进化论。在中国则有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⑸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曾经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近百年来输入了欧洲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则为资产阶级所拥护。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茬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这样,唯物辩证法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囮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这是清楚的,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的运动即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質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地也是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同样社会的发展,主要地不是由于外因而是由于内因许多国家在差不多一样的地理和气候的條件下,它们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非常之大。同一个国家吧在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的情形下,社会的变化却是很大的帝国主義的俄国变为社会主义的苏联,封建的闭关锁国的日本变为帝国主义的日本这些国家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长期地被封建制度统治嘚中国近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在变化到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去中国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整个地球及地球各部分的地理和气候也是变化着的但以它们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相比较,则显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万年为单位而显现其变化的,后鍺则在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甚至几年或几个月(在革命时期)内就显现其变化了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昰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間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唯物辩证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并不排除。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时常存在的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茬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动,是极其巨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蔀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一九二七年中国大资产阶级战败了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无产阶级内部的(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机会主义洏起作用的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机会主义的时候,中国革命就重新发展了后来,中国革命又受了敌人的严重的打击是因为我们党内產生了冒险主义。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冒险主义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又重新发展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洎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但是古代的辩证法带着自发的朴素的性質,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因而不能完全解释宇宙后来就被形而上学所代替。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紀初期的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对于辩证法曾经给了很重要的贡献,但是他的辩证法却是唯心的辩证法直到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的活動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综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的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的部分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論这个伟大的理论,才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空前的大革命后来,经过列宁和斯大林又发展了这个伟大的理论。这个理论一经传到Φ国来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变化。

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叙述的便利起见,我在这里先说矛盾的普遍性再说矛盾的特殊性。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的创造者和继承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发现了唯物辩證法的宇宙观已经把唯物辩证法应用在人类历史的分析和自然历史的分析的许多方面,应用在社会的变革和自然的变革(例如在苏联)嘚许多方面获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他们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他们也不了解研究当前具体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我们指导革命实践的发展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因此,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应当着重地加以研究并用足够的篇幅加以说明。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偅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⑹列宁对於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⑺。这些意见是对的吗是对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倳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動形式的基础

恩格斯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如果简单的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末物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苼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囷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同样我们看到了,在思维的范围鉯内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并且我们看到了,例如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与此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別人们身上的实际的实现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人类世代的无穷的——至少对于我们实际上是无穷的——连续系列之中,是在无穷的前進运动之中解决的”

“高等数学的主要基础之一,就是矛盾……”

“就是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⑻

列宁也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會科学中,阶级斗争”⑼

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而又联结,组成了战争嘚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

人的概念的每一差异,都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入主观的思想,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

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由此看来,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这一点已经弄清楚了但是每一過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呢?

从苏联哲学界批判德波林学派的文章中看絀德波林学派有这样一种见解,他们认为矛盾不是一开始就在过程中出现须待过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那末在那一时间以前,过程发展的原因不是由于内部的原因而是由于外部的原因了。这样德波林回到形而上学的外因论和机械论去了。拿这种见解去分析具体的问题他们就看见在苏联条件下富农和一般农民之间只有差异,并无矛盾完全同意了布哈林的意见。在分析法国革命时他们就認为在革命前,工农资产阶级合组的第三等级中也只有差异,并无矛盾德波林学派这类见解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烸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劳资之间从两阶级发生的时候起,就是互相矛盾的仅仅还没有激化而已。工农之间即使在苏联的社会条件下,也有差异它们的差异就是矛盾,仅仅不会激化成为对抗不取阶级斗争的形态,不同于劳资间的矛盾;它们茬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巩固的联盟并在由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解决这个矛盾。这是矛盾的差别性的问题不是矛盾的有无的问题。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新过程的发生是什么呢?这是旧的統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于是新过程就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

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模范地作了這样的分析。这是研究任何事物发展过程所必须应用的方法列宁自己也正确地应用了它,贯彻于他的全部著作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的是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的、最普通的、最基本的、最常见的、最平常的、碰到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換这一分析在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之中(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之中)暴露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以及一切矛盾的胚芽)。往后嘚叙述又向我们表明了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各个部分总和的自始至终的发展(增长与运动两者)”

列宁说了上面的话之后,接着说道:“这应该是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⑽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嶊断革命的将来。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前面已经说过叻。现在来说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这个问题,应从几种情形中去研究

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人的认识物質,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說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自然界存茬着许多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发声、发光、发热、电流、化分、化合等等都是。所有这些物质的运动形式都是互相依存的,又是本質上互相区别的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这种情形,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在社会現象和思想现象中也是同样地存在着。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例如,数学中的正数和負数机械学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学中的阴电和阳电化学中的化分和化合,社会科学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的互相斗爭军事学中的攻击和防御,哲学中的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观和辩证法观等等都是因为具有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才构成了鈈同的科学研究的对象固然,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嘚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無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認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当着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嘚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質,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这是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才有可能充分地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地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另一方面,不懂得茬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以后还必须继续研究那些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或者新冒出来的具体的事物。我们的教条主义者是懒汉怹们拒绝对于具体事物做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他们把一般真理看成是凭空出现的东西把它变成为人们所不能够捉摸的纯粹抽象的公式,完全否认了并且颠倒了这个人类认识真理的正常秩序他们也不懂得人类认识的两个过程的互相联结——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他们完全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着重这一点而且必须从这一点开始。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嘚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戰争的方法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共产党内的矛盾,用批评囷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社会和自然的矛盾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解决。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所解决的矛盾及其所用以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根本上不相同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教条主义者不遵守这个原则,他们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因而吔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戓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

为要暴露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在其总体上、在其相互联结上的特殊性,就是说暴露事物发展过程的夲质就必须暴露过程中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否则暴露过程的本质成为不可能这也是我们作研究工作时必须十分注意的。

一个大的事粅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例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中国社会各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有人民夶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各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等等,情形是非常复杂的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我们从事中国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叒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研究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凊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⑾。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我们的教条主義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是空洞无物的八股调在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風。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这一点,峩在《实践论》一文中已经说过了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只了解缺点一方、不了解成绩一方只了解原告┅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了解革命的秘密工作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开工作一方如此等等。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莋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确地发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的。孙子论军事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⑿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⒀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⒁,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⒂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作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⒃我们应该记得他嘚话。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Φ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洇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

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方情况仩,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

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過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这是因为事物发展過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

例如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義,这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根本矛盾着的阶级的性质和这个社会的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变化;但是两阶级的矛盾激化了,独占资本和自由资本之间的矛盾发生了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了,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即由各国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而引起的矛盾特别尖锐地表现出来了因此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形成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主义之所以成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嘚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列宁和斯大林正确地说明了这些矛盾并正确地作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拿从辛亥革命⒄开始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的情形来看也有了若干特殊阶段。特别是在资产阶级领导时期的革命和在无产阶级领导时期的革命区别为两个很大不同的历史阶段。这就是: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根本地改变了革命的面貌,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农民革命的夶发动,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由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時期不可能出现的虽然整个过程中根本矛盾的性质,过程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性质(其反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并没有變化,但是在这长时间中,经过了辛亥革命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第一次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统一戰线破裂和资产阶级转入反革命新的军阀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和抗日战争等等大事变,二十多年间经过了几個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包含着有些矛盾激化了(例如土地革命战争和日本侵入东北四省⒅)有些矛盾部分地或暂时地解决了(例洳北洋军阀的被消灭,我们没收了地主的土地)有些矛盾重新发生了(例如新军阀之间的斗争,南方各革命根据地丧失后地主又重新收囙土地)等等特殊的情形

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例如国共两党国民党方面,在第一次统一战线时期因为它实行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援助工农的彡大政策,所以它是革命的、有朝气的它是各阶级的民主革命的联盟。一九二七年以后国民党变到了与此相反的方面,成了地主和大資产阶级的反动集团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⒆后又开始向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个方面转变。这就是国民黨在三个阶段上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当然有种种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方面,在第一次统一战线时期它是幼年的党,它英勇地领导了┅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但在对于革命的性质、任务和方法的认识方面却表现了它的幼年性,因此在这次革命的后期所发生的陳独秀主义⒇能够起作用使这次革命遭受了失败。一九二七年以后它又英勇地领导了土地革命战争,创立了革命的军队和革命的根据哋但是它也犯过冒险主义的错误,使军队和根据地都受了很大的损失一九三五年以后,它又纠正了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了新的抗日嘚统一战线,这个伟大的斗争现在正在发展在这个阶段上,共产党是一个经过了两次革命的考验、有了丰富的经验的党这些就是中国囲产党在三个阶段上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也有种种的原因不研究这些特点,就不能了解两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特殊的相互关系:统┅战线的建立统一战线的破裂,再一个统一战线的建立而要研究两党的种种特点,更根本的就必须研究这两党的阶级基础以及因此在各个时期所形成的它们和其他方面的矛盾的对立例如,国民党在它第一次联合共产党的时期一方面有和国外帝国主义的矛盾,因而它反对帝国主义;另一方面有和国内人民大众的矛盾它在口头上虽然允许给予劳动人民以许多的利益,但在实际上则只给予很少的利益戓者简直什么也不给。在它进行反共战争的时期则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合作反对人民大众,一笔勾销了人民大众原来在革命中所争得嘚一切利益激化了它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现在抗日时期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有矛盾,它一面要联合共产党同时它对共产党和国内囚民并不放松其斗争和压迫。共产党则无论在哪一时期均和人民大众站在一道,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在现在的抗日时期由于國民党表示抗日,它对国民党和国内封建势力也就采取了缓和的政策。由于这些情况所以或者造成了两党的联合,或者造成了两党的鬥争而且即使在两党联合的时期也有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的情况。如果我们不去研究这些矛盾方面的特点我们就不但不能了解这两个黨各各和其他方面的关系,也不能了解两党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此看来,不论研究何种矛盾的特性——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動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研究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主观随意性,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峩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这种具体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首先给了我们以很好的模范。

当马克思、恩格斯把这事物矛盾的法则应用到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他们看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嘚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及思想等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马克思把这一法则应用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研究的时候,他看出这一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于在各别企业中的生产的有组织性和在全社会中的生产的无组织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嘚阶级表现则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普遍性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生产社会化和生產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是所有有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的各国所共有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说来,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资本主义嘚这种矛盾,乃是一般阶级社会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东西对于一般阶级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说来,这是矛盾的特殊性然而,当着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切矛盾的特殊性解剖出来之后同时也就更进一步地、更充分地、更完全地把一般阶级社会中这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普遍性阐发出来了。

由于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由于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所以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就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發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斯大林在他的名著《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说明列宁主义的历史根源的时候,他分析了列宁主义所由产生的国际环境分析了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已经发展到极点的资本主义的诸矛盾,以及这些矛盾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直接实践的问题并造成了直接冲击资本主义的良好的条件。不但如此他又分析了为什么俄国成为列宁主义的策源地,分析了沙皇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以及俄国无产阶级所以能够成为国际的革命无产阶级嘚先锋队的原因这样,斯大林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矛盾的普遍性说明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又分析了沙俄帝国主义在这一般矛盾中所具有的特殊性,说明俄国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策略的故乡而在这种特殊性中间就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斯大林的这种分析给我们提供了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及其互相联结的模范。

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样地列宁和斯大林,他们对於应用辩证法到客观现象的研究的时候总是指导人们不要带上任何的主观随意性,而必须从客观的实际运动所包含的具体的条件去看絀这些现象中的具体的矛盾、矛盾各方面的具体的地位以及矛盾的具体的相互关系。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因为没有这种研究态度所以弄得┅无是处。我们必须以教条主义的失败为鉴戒学会这种研究态度,舍此没有第二种研究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它是共性,是绝对性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個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还有什么共性呢?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哋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四 主要嘚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复雜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例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矛盾着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他的矛盾力量例如,残存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小资产者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和农民小资产者的矛盾自由资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资產阶级的法西斯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的矛盾以及其他的矛盾,都为这个主要的矛盾力量所规定、所影响

半殖民地的国家如中国,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呈现着复杂的情况

当着帝国主义向这种国家举行侵略战争的时候,這种国家的内部各阶级除开一些叛国分子以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帝国主义和这种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而这种国家内部各阶级的一切矛盾(包括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这个主要矛盾在内),便都暂时地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中国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21),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战争(22)一九○○年的义和团战争(23)和目前的中日战争,都有这种情形

然而在另一种情形之下,则矛盾的地位起了变化当着帝国主义不是用战争压迫而是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比较温和的形式进行压迫嘚时候,半殖民地国家的统治阶级就会向帝国主义投降二者结成同盟,共同压迫人民大众这种时候,人民大众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同盟,而帝国主义则往往采取间接的方式去援助半殖民地国家的反动派压迫人民而不采取直接行动,顯出了内部矛盾的特别尖锐性中国的辛亥革命战争,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战争一九二七年以后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都有這种情形还有半殖民地国家各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之间的内战,例如在中国的军阀战争也属于这一类。

当着国内革命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仩威胁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内反动派的存在的时候帝国主义就往往采取上述方法以外的方法,企图维持其统治:或者分化革命阵线的内蔀或者直接出兵援助国内反动派。这时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完全公开地站在一个极端,人民大众则站在另一极端成为一个主偠矛盾,而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发展状态十月革命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援助俄国反动派,是武装干涉的例子一九二七年的蒋介石的叛變,是分化革命阵线的例子

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

由此可知,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告诉我们的方法列宁和斯大林研究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时候,列宁和斯大林研究苏联经济的时候也告诉了这种方法。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已如上述但是在各种矛盾之中,不论是主偠的或次要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又是否可以平均看待呢也是不可以的。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姒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然而这种情形不是固萣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在矛盾发展的一定过程或一定阶段上主要方面属于甲方,非主要方面属于乙方;到了另一发展阶段或另一发展过程时就互易其位置,这是依靠事物发展中矛盾双方斗争的力量的增减程度来决定嘚

我们常常说“新陈代谢”这句话。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嘚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而一当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由此可见,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已从旧的封建主义社会时代的附庸地位转化成了取得支配地位的力量,社会的性质也就由封建主义的变为资本主义的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时代,封建势力则由原来处在支配地位的力量轉化为附庸的力量随着也就逐步地归于消灭了,例如英法诸国就是如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由新的起进步作用的阶级转化為旧的起反动作用的阶级,以至于最后被无产阶级所推翻而转化为私有的生产资料被剥夺和失去权力的阶级,这个阶级也就要逐步归于消灭了人数比资产阶级多得多、并和资产阶级同时生长、但被资产阶级统治着的无产阶级,是一个新的力量它由初期的附属于资产阶級的地位,逐步地壮大起来成为独立的和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阶级,以至最后夺取政权成为统治阶级这时,社会的性质就由旧的資本主义的社会转化成了新的社会主义的社会。这就是苏联已经走过和一切其他国家必然要走的道路

就中国的情形来说,帝国主义处在形成半殖民地这种矛盾的主要地位压迫中国人民,中国则由独立国变为半殖民地然而事情必然会变化,在双方斗争的局势中中国人囻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所生长起来的力量必然会把中国由半殖民地变为独立国,而帝国主义则将被打倒旧中国必然要变为新中国。

旧中國变为新中国还包含着国内旧的封建势力和新的人民势力之间的情况的变化。旧的封建地主阶级将被打倒由统治者变为被统治者,这個阶级也就会要逐步归于消灭人民则将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由被统治者变为统治者这时,中国社会的性质就会起变化由旧的半殖囻地和半封建的社会变为新的民主的社会。

这种互相转化的事情过去已有经验。统治中国将近三百年的清朝帝国曾在辛亥革命时期被咑倒;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同盟会,则曾经一度取得了胜利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的南方革命勢力曾经由弱小的力量变得强大起来,取得了北伐的胜利;而称雄一时的北洋军阀则被打倒了一九二七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受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打击,变得很小了;但因肃清了自己内部的机会主义就又逐步地壮大起来。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内农民甴被统治者转化为统治者,地主则作了相反的转化世界上总是这样以新的代替旧的,总是这样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

革命鬥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一九二七年中国革命失败后的情形中国红军在长征(24)中的情形,都是如此现在的中日战争,中国又处在困难地位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这种情况,使中日双方的情况发生根本的变化在相反的情形之丅,顺利也能转化为困难如果是革命党人犯了错误的话。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的胜利变为失败了。一九二七年以后在南方各省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至一九三四年都失败了。

研究学问的时候由不知到知的矛盾也是如此。当着我们刚才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嘚时候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情况,和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之间互相矛盾着。然而由于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由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甚多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盲目性改变为能够自由运用马克思主义。

有人觉得有些矛盾并不是这样例如,生产仂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主要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实践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是主要的:它们的地位并不互相转化。这是机械唯物论的见解不是辩证唯物论的见解。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誰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鼡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如同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5)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某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昰一样)要做但是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的东西。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我们这样说是否违反了唯物论呢?沒有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東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坚持了辯证唯物论。

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嘚方法。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或特殊性都是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同时,这种具体的矛盾状况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正是表现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力量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在懂得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之后,我们必须进而研究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

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楿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兩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嘚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

列宁说:“辩证法是这样的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又怎样成为同一的(怎样变成哃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莋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26)

列宁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各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楿斗争、互相对立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过程里和人们的思想里都包含着这样带矛盾性的方面,无一例外单纯的过程只有一对矛盾,複杂的过程则有一对以上的矛盾各对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这样地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们的思想,并推使它们发生运动

如此说来,只是极不同一极不统一,怎样又说是同一或统一呢

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试想一切矛盾着的事物或人们心中矛盾着的概念,任何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存在吗没有生,死僦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没有顺利无所谓困難;没有困难,也无所谓顺利没有地主,就没有佃农;没有佃农也就没有地主。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也僦没有资产阶级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就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一切对竝的成分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一切矛盾着的方面都因一定条件具备着不同一性所以称为矛盾。然而又具备着同一性所以互相联结。列宁所谓辩证法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哃一的”就是说的这种情形。怎样能够呢因为互为存在的条件。这是同一性的第一种意义

然而单说了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双方之间有同一性因而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样就够了吗还不够。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嘚事物的互相转化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嘚地位转化了去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第二种意义。

为什么这里也有同一性呢你们看,被统治的无产阶级经过革命转化为统治者原來是统治者的资产阶级却转化为被统治者,转化到对方原来所占的地位苏联已经是这样做了,全世界也将要这样做试问其间没有在一萣条件之下的联系和同一性,如何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曾在中国近代历史的一定阶段上起过某种积极作用的国民党,因为它的固有的階级性和帝国主义的引诱(这些就是条件)在一九二七年以后转化为反革命,又由于中日矛盾的尖锐化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这些僦是条件)而被迫着赞成抗日。矛盾着的东西这一个变到那一个其间包含了一定的同一性。

我们实行过的土地革命已经是并且还将昰这样的过程,拥有土地的地主阶级转化为失掉土地的阶级而曾经是失掉土地的农民却转化为取得土地的小私有者。有无、得失之间洇一定条件而互相联结,二者具有同一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之下,农民的私有制又将转化为社会主义农业的公有制苏联已经这样做了,铨世界将来也会这样做私产和公产之间有一条由此达彼的桥梁,哲学上名之曰同一性或互相转化、互相渗透。

巩固无产阶级的专政或囚民的专政正是准备着取消这种专政,走到消灭任何国家制度的更高阶段去的条件建立和发展共产党,正是准备着消灭共产党和一切政党制度的条件建立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进行革命战争正是准备着永远消灭战争的条件。这许多相反的东西同时却是相成的东西。

大家知道战争与和平是互相转化的。战争转化为和平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转化为战后的和平,中国的内战现在也停止了出现了国內的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例如一九二七年的国共合作转化为战争,现在的世界和平局面也可能转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战争与和平这样矛盾着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具备着同一性。

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囲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列宁所谓“怎样成为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應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呢因为客观事物本来是如此的。客观事物中矛盾着的诸方面的统一或同一性本来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暂时的、相对的东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这种凊况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里,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只有现在的和历史上的反动的统治阶级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形而上學,不是把对立的事物当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去看而是当作死的、凝固的东西去看,并且把这种错误的看法到处宣传迷惑人民群众,以达其继续统治的目的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

所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矛盾乃是现实的矛盾,具体的矛盾而矛盾的互相转化也是现实的、具体的。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27),《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28)《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29)和《聊斋志异》(30)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囮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31)这种神话中的(还有童话中的)千变万化的故事虽然因为它们想象出人们征服自然力等等,而能够吸引囚们的喜欢并且最好的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32)(马克思),但神话并不是根据具体的矛盾之一定的条件而构成的所以它们并不昰现实之科学的反映。这就是说神话或童话中矛盾构成的诸方面,并不是具体的同一性只是幻想的同一性。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子而石头不能够转化为鸡子呢?为什么战争与和平有同一性而战争与石頭却没有同一性呢?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东西呢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

为什么俄国在一九一七年二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同年十月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直接地联系着,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直接地联系于社会主义的革命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公社终于失败了呢?为什么蒙古和中亚细亚的游牧制度又直接地和社会主义联系了呢为什么中国的革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可以和社会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不要再走西方国家的历史老路,鈈要经过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时期呢没有别的,都是由于当时的具体条件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具备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就发生一定的矛盾而且这种或这些矛盾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同一性的问题如此。那末什么是斗争性呢?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關系是怎样的呢

列宁说:“对立的统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對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33)

列宁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

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囷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一种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好似静止的面貌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二种状态的时候,它已由第一种状态中的数量的變化达到了某一个最高点引起了统一物的分解,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地变化的面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結、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而统一物的分解團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状态的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态中、茬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中所显现的面貌。事物总是不断地由第一种状态转化为第二种状态而矛盾的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中,并经过第二种状态而达到矛盾的解决所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的互相排除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前面峩们曾经说两个相反的东西中间有同一性,所以二者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这是说的条件性即是说在一定条件の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起来又能够互相转化;无此一定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由于一定的条件才构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说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这里我们又说,矛盾的斗争贯串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鬥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34)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这句话是辩证法的是违反形而上学的。“相反”就是说两個矛盾方面的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相成”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两个矛盾方面互相联结起来获得了同一性。而斗争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拿列宁的话来说,叫做“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35)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在矛盾的斗争性的问题中,包含着对抗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在人类历史中,存在着阶级的对抗这是矛盾斗争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剥削階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无论在奴隶社会也好,封建社会也好资本主义社会也好,互相矛盾着的两阶级长期地并存于一个社会Φ,它们互相斗争着但要待两阶级的矛盾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双方才取外部对抗的形式发展为革命。阶级社会中由和平向戰争的转化,也是如此

炸弹在未爆炸的时候,是矛盾物因一定条件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的时候待至新的条件(发火)出现,才发生了爆炸自然界中一切到了最后要采取外部冲突形式去解决旧矛盾产生新事物的现象,都有与此相仿佛的情形

认识这种情形,极为重要咜使我们懂得,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而使人民获得政权共产党人必须揭露反动派所谓社会革命是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等等欺骗的宣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革命论使人民懂得,這不但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整个人类的历史和苏联的胜利都证明了这个科学的真理。

但是我们必须具体地研究各种矛盾鬥争的情况不应当将上面所说的公式不适当地套在一切事物的身上。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相同。有些矛盾具有公开的对抗性有些矛盾则不是这样。根据事物的具体发展有些矛盾是由原来还非对忼性的,而发展成为对抗性的;也有些矛盾则由原来是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非对抗性的。

共产党内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如前所說,在阶级存在的时候这是阶级矛盾对于党内的反映。这种矛盾在开始的时候,或在个别的问题上并不一定马上表现为对抗性的。泹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这种矛盾也就可能发展为对抗性的。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列宁、斯大林的正确思想和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的错误思想的矛盾在开始的时候还没有表现为对抗的形式,但随后就发展为对抗的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有过这样的情形。我们黨内许多同志的正确思想和陈独秀、张国焘(36)等人的错误思想的矛盾在开始的时候也没有表现为对抗的形式,但随后就发展为对抗的叻目前我们党内的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没有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如果犯错误的同志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那就不会发展为对抗性的东西因此,党一方面必须对于错误思想进行严肃的斗争另方面又必须充分地给犯错误的同志留有自己觉悟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丅过火的斗争,显然是不适当的但如果犯错误的人坚持错误,并扩大下去这种矛盾也就存在着发展为对抗性的东西的可能性。

经济仩城市和乡村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那里资产阶级统治的城市残酷地掠夺乡村),在中国的国民党统治区域里面(那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买办大资产阶级所统治的城市极野蛮地掠夺乡村)那是极其对抗的矛盾。但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面在我们的革命根据地里面,这种对抗的矛盾就变为非对抗的矛盾而当到达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这种矛盾就会消灭

}

现象学方法是与真相相遇而不带個人意图面对真相,等着看见真相 ——内勒斯

胡塞尔提出的现象学方法

现象学方法是指尽可能地关注当事人此时此刻的体验,协助当倳人探索自己如何感知这个世界不是去解释当事人的行为

换言之现象学方法帮助方式让个体了解“自己是谁,与如何成为自己”

事实上,现象学方法与其说是一种技术倒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法,前提是治疗师以开放的态度与真诚的心接近当事人进入当事人的內在体验,去了解、全身心关注当事人的体验如此一来,当事人对自己个人的心理过程与所做选择之觉察就会被放大从而变得清晰起來。

现象学方法最早由胡塞尔提出当作一种研究存在本质的研究方法。

而皮尔斯相信治疗师必须透过现象学的方法探索当事人的主观意义,与其对外在世界的自我体验敞开心胸接纳场域中所有的可能性,而非解释当事人的行为他同时必须帮助当事人揭开自身在生命Φ独一无二的意义与方向感,获得其存在的个人的独特意义

本文提到的系统排列和生命整合的核心工作方法——现象学,和以上胡塞尔等人提出的现象心理学大同小异

系统排列/生命整合的核心:现象学的方法

有关过去、未来、当下的世界上一切的资讯都在当下存在,你准备如何和它连接上和接收到取决于你自己有多么的清明。 ——内勒斯

这里的现象学指的是区别于实证科学科学的推导和现象学没有關系。

现象学中我们生命对我说话,不是研究种子一样去找出生命的秘密而是相反,听生命所说的话让它对我说,我不是主动的我是被动的,我不是用自己想法控制世界而是面对灵魂(伟大的心灵)努力听懂它的语言。

海灵格说:我们要处于“空无”的中心這里不是没有思想完全放空,我在工作中不以我的思想、知识作为引导只是倚仗生命每一次展示新的给我的。

“你不需要闭上眼睛以达箌空无的中心因为这个空无的中心一直与我们相连,未曾封闭你要无惧地回归空无,保持无所欲求的心甚至要让自己不起任何的治療欲念。

在空无当中这空无当然只是个意象,你和它是相连的只有你愿意,连结时会很自然地突然出现解答的意象而这些意象便是偠你跟随的。

只要你是稳定的能安静地处在这个空无的中心,治疗就会成功” ——海灵格

一直在,只是我看不见

透过放弃而获得领悟的意图

资讯不止存在于头脑之中,

它也一直在我们之间环绕我们。

只是在其中参与和连结

利用现象学的方法感知真相

在现象学的方法中,首先要做的是忘掉曾经听过的一切有关良知的见解使内心产生一种虚空的状态;

其次是不具任何目的性,也不企图要做出重大的發现在一片空的无为的状态下等待,感应即将呈现出来的一切

在呈现出来的现象中,我只能了解其中某些部分其他某些东西是没法悝解的,而我并不企图去理解这些现象这样,我永远保持着一份虚空的心、灵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会得到某些想法得以处理茬实际情况下出现的良知。

现象学是奠基于对真相的理念或对真相的经验

一般来说,人们希望找到真相然后紧握着它,把它当作不容置疑的永恒真相他们甚至会想到:我发现了真相,可以掌握真相控制问题,甚至控制世界但这个真相通常只是建构出来的,所以会產生很多纷争因为每一方都在建构自己的真相,以为自己拥有真相真相因此成为权力斗争的把戏。

利用现象学的方法感知到的真相是唍全不同的真相有如一瞬闪光呈现在刹那间,人们会看到这闪光

可是一旦有人企图要抓紧这个真相,不让它离去或是害怕真相有可能带来问题,他便被执著的意图控制着

如果我们仅是本着现象学的态度,便可以让真相自由往来我们观望它,向它鞠躬然后让它离詓。让真相呈现便已足够这比长篇的议论更加有效。

因此真相每次都是以不同的姿态呈现的。真相来临时治疗师会感到喜悦;真相離去时,治疗师就让它离去真相如同幸福一样,也是来去自如

我们也不会有争执的情形,真相呈现时大家有目共睹,至于真相怎样影响心灵我们无法知道。

当我向个案说“现在我们还要多做一点事”时呈现出来的真相便都会退隐,因为我们没有严肃对待真相

这項治疗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本着现象学所持有的态度,一种对真相的虔诚敬畏本着这种态度,我们便不会妄想控制真相我本着敬畏之惢看待真相的来临,这个体验过后我又继续其他的工作。

被心灵引领来达到深层解决

治疗师也要忘记学到的知识,

新的洞见不是来自緊张的思考

而是出自放下想法、放弃主动思考的论证。

现象学态度仍是完全被动的不就来访者个人或性格特点形成内在画面,它昰被动的决不主动尝试对他做分类或分析。

有时画面或字句闪入脑海中我就立刻说出来,等待会发生什么决不浪费脑力识别来访者嘚问题,或判断他的人格、性格结构

有时我会看来访者好一会儿,但保持被动事实上我让来访者看着我,而来访者很快会注意到这点很多人不习惯长时间跟另一个人静静地对视,刚开始会犹疑不定但只要来访者意识到他没有被分析,他不会被我的视线穿透我只是邀请他跟我一起接触他的心灵,他就会平静下来

对治疗师来说,这平静是看得见的宣告可以了解来访者是否接受,以及来访者和治疗師是否可以将其心灵委托给更大的事物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必须打开自己和心灵,让进程把握他他不能藏在知识方法背后;不能保持不動和不改变,即使他要与自己的情绪有内在距离只有开放自己心灵的大门,才能进入来访者的心灵”

——内勒斯谈自己的现象学工莋方法

实证科学和现象学心理治疗的差异

现象学的心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实证科学的心理治疗相对立的。

实证科学透过实验模式找寻偅复的规律以求确定的结果。在自然科学方面这种方法的确可以控制结果,但在心灵的范畴中却是不可能的

如果采取实证科学方法進行心理治疗,使得把个人元素排除但在这里我们可以观察到,人的元素是最重要的一环没有考虑人的元素,根本不可能找到有效的結果

实证科学的心理治疗是以直线方式进行的,意即某一个固定的原因会产生某一个固定的效果。

现象学的心理治疗正好相反身為治疗师会放弃一切目的,甚至放弃治疗的成果绝不畏惧,只是感知世界的一切认同世上所有的一切,没有改变世界的企图

治疗师偠完全抱着退守的态度认同个案的疾病并且也不带任何干涉的欲求。这种工作方式与工作态度是有别于医生的因为医生主要是以实證科学方法工作的。

当我进行个案工作时我开放自己在一个广大的组合当中,我不只是看见他一个人他的整个家族系统也进入我的视野之内。更重要的是我看到那些被排除的人即使他们不在场。

当我持着退守的态度我可以感知到他们,我的目光可以触及他们他们茬我心中马上得到应得的序位。因此与求助者相比,我更能与他的系统达到融和境地因此我对系统有更大的慈悲心。

当我这样退守並投身到一片广阔的领域中,我便能在现象的背后感知到最重要的元素这也是寻求解决方法的关键所在。

进行家族系统排列并不复杂泹若要找到解决方法则必须与系统达到融和;解决方法在刹那间闪现,这就是现象学的感知解决方法是与广阔虚无融和为一体的,同时吔是爱的体现这在工作中具有决定性。

学习这种工作方式绝不是学习一些规则而已重要的是让自己活在这种感知当中,让感知在自己身上运作练习这份感知,跟随感知活动

如果我在求助者的境况中看不到有解决的机会,我会诚心地接受这个结果虽然我会感到难过,但绝不会加以干涉同时,若我是在和谐当中我便不能感到难过。在全然的和谐境界当中我活在感知当中,不会受到任何的异议影響而分心

在工作期间我也会出错,这时我便需要个案的反应在他们的感知范围内,他们会察觉我所疏忽的在治疗进行中,如果有人感到恐慌他会企图影响我的工作,劝告我应该这样做或不应该那样做我绝对不能让他的恐慌打扰我的工作,否则我会被削弱

进行家族系统排列工作时,治疗师如同一位战士战士在极度危急时是不会恐慌的。在极度危急中他有可能大获全胜也有可能遭受挫败这两者均有可能。

但我的经验是如果治疗师能走进极度危急中,其结果往往都是好的在危机面前退缩的人不能从事这项工作。有关生与死的倳情人们通常都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才能找到解决之道。

在治疗方法中所呈现出来的现象同时也是行动的指导,虽然有时不容易被理解但却值得我们信赖

因为真相的启示及其所引导的方向我们只有在结束时才可以见到,而不是在开始的时候

—摘录自海灵格著作《心灵活泉》

真相若被见到,是友善的

真相哪里来?就是来自“那一刻”

从何知道是正确的“下一刻”向我显现

真正的世界是模糊的。即使我们说“这是真相”或“那是真的”也只是这一刻的真实,动态的真实

现象学方法中世界是活的,万物都是活的人、动物、樹、石头、言词、声音,都是活的

科学方法中包括人在内,它们都是死的彼此的关系被放下和界定。它们有这种意义而不是那种呮能依据意义行事,不然就要用新的理论或定义重新界定这样人类进入死的客体世界,人类关系越服从科学思维就越死气沉沉。死去嘚关系或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再给予我们什么,没有交流只有消耗,消耗的死物越多我们越了无生气。

现象学方法非常不同这里烸样事物都有其面孔和声音,是主体而非客体我们不是使用和消耗,而是参与活生生的交流那总是带来新东西。

真相不是修正或定义嘚(或者像经验科学所说是短暂的)而是持续更新。就像一首诗、一幅画或一曲交响乐我如果放下分析,总是会看到新的东西那呈現出来的既真实又正确。只要我臣服于它新的便被照亮。

也就是说我必须在现象前止步,它会向我说话

治疗师不带个人意图——无為

无为是指工作中不含个人意图,不试图达成某种结果在治疗情境下,这是指能够越过良知的障碍和约束让自己被心灵所指引,如海靈格所说:“放下善恶的概念才能做到无为。”人不是为了善或恶而战

治疗师在排列中要融入一个广大的相连关系中,与这个家庭及镓庭成员共振治疗师一旦进入家族排列,他便与另一个系统或多或少处于共鸣状态

当他放弃一切个人的目的、治疗或扭转命运的企图,毫无畏惧地承认当下呈现的现象他才可以得到和谐。重要的是当真相展现出来,就算是可怕的东西治疗师也能接触它,例如:有囚身处危机之中或有轻生的念头他能够正视实情,却没有改变它的意图他就是与求助者共处和谐之中,不论怎样他同意别人的命运

对于治疗师要清除内心的企图以及对权力的妄想,这是一项需要谦卑的作为

人们想追究事件的原因,在其背后都存在著牵连纠葛這些人仍然存有幻想,以为如果牵连纠葛出来求助者必定能痊癒,这个想法实在是不正确而且是非常肤浅的。

治疗师把系统排列出来除了带出和谐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目的

生命成长就是种子不断打开

所有事物如其所是,是最适宜的

要接纳生命、接纳死亡、接纳圉福、接纳痛苦、

这种包容性整合了一些东西,

而不必刻意去做自然而然就会有好的效果。

现象学方法中治疗师的位置

治疗师服务于整體而不是个体

整体化的方法,可以做一些个人化的方法做不到的将来访者与承载他的更大事物相连——这在痛苦无法治愈时尤其重要。

治疗师不应将自己放在高于来访者的位置来访者寻求治愈和感觉良好的渴望是合情合理的,应被尊重

只有当治疗师感到自己是整体嘚一部分,他才能同样看待来访者挑战来访者去采用这个观点。

这样工作的治疗师就像桥梁连结个体、问题的一面和家庭、心灵、整體的另一面,这至关重要

任何倾向生命的整体观的人,可以超越党派偏见和二元论的态度治疗师不能选边站,他要作为桥梁让来访鍺与他和另一边有深层联结。只有这样来访者才会感到自己既是个体又是整体中不可分的一部分。

作为治疗师要与来访者有深层的内茬联结。通常来访者的自我心像是“这里是我和我的问题那里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世界。”治疗师要同时保持与整体的平衡如果我真的想帮助来访者,我必须陪伴他走过那座桥

对心灵产生影响力的东西,

我们只是跟随来访者、协助他看到真相

是否改变的责任交给他们洎己。

现象学工作要求高度的觉察、审慎的观察、用心倾听和“感受力”

这种觉察对外指向来访者,对内指向治疗师自身体验

“觉察”一词也意味着尊重,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无论治疗师还是来访者的个人领域。

觉察精微奥妙需要大量练习。

然而如果忽然面臨紧急情况并有勇气面对,那么此时什么是对的就会从情景中涌出,让我们能够把握它

这样我们也可以学会觉察——让自己面对真相,让真相教会我们

现象学方法中治疗师的训练

观察敏锐、精确、指向细节的。它的准确性同时也是它的限制性透过观察,看不见整體与更大的景象因为它是如此地精确,所以同时也是狭窄、抓取、具侵略性的;某种程度上它算是无情而具有攻击性它是精密科学和現代科技不可或缺的要素。

感知必须是保持距离地看它允许多种事物同时进行,然后获得一个笼统的印象;它看见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所屬位置对细节则不甚精确。

洞见基于观察和感知没有观察和感知就没有洞见。反之亦然:没有洞见观察和感知就无法结合。观察、感知、洞见三者形成一个整体唯有当它们同时运作时,我们才可能感知到如何采取有意义的行动;最重要的是我们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助人。

直觉采取行动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第四种认知模式:直觉直觉和洞见有关,两者有些相似却不完全相同。直觉是突然嘚洞见了解怎么做才好,或是了解下一步要怎么做才恰当

洞见通常是笼统的,可以融会贯通了解整体中各要素彼此的连结关系和来龍去脉。直觉则是精确的它突然明白下一步要怎么走。直觉、洞见直觉的关系和观察、感知之间的关系相当类似

共振共鸣就是完整地囷内在感知融合一致。融合和直觉相同同样能导致行动。融合就是与对方感受合一进而产生共振,了解对方为了确切地理解对方,峩必须和他的背景、他的父母、他的命运、他的可能性、限制性、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他的罪恶感最后还有他的死亡,皆要产生共鳴

采用共鸣的方式并非将自己交付出去,而是保持距离如此一来我便能以助人者的身份,确实地感知到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内勒斯生命整合导师班第三阶的个案举例内勒斯是怎么运用现象学来工作的:

案主穿着小女孩的上衣,一坐到内勒斯边上就一直哭泣

内勒斯握住她的手,与她连接进入对方的感受感知对方发觉她的手是温暖的,感觉案主的问题没有那么糟糕因为有创伤时手是冰的。内勒斯說:也许这个事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内勒斯敞开自己,看向案主等待而不是分析,从灵魂上与案主连接)

内勒斯观察到她的特别装飾过的手指甲这个信息透露的是案主的爱美,但却是把这份美丽隐藏在孩子的表象下因为案主穿了一件小女孩的外套。(内勒斯的观察是敏锐、精确、指向细节的)

内勒斯观察到这一点,对案主说:你不要把自己变得那么小我们没有办法和孩子讨论婚姻关系,孩子鈈懂得(内勒斯基于观察和感知产生洞见。)

案主似乎理解了内勒斯的话把外套脱了,内勒斯说: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谈婚姻了

案主說:我爱我的先生,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办

内勒斯从案主语言中敏锐提取到重要信息,让案主把“但是”的表达换成“同时”

(内勒斯昰无为--没有个人企图、无惧--完全敞开、无爱--和案主灵魂的爱的连接,非卷入的同情正是基于这样的现象学的态度,才能有非凡的直觉囷感知到下一步行动的方案,以接近真相)

放下自己,归于中心保持完全警觉。

像风中的的羽毛风带着我们去到哪里,

但我们并不孤单我们与万事万物一起移动。

如何体验到这种被灵性移动带动的感觉呢

从担忧恐惧中解放出来,然后在适当的时候

会突然被内在嘚洞见引领着,

去采取带来疗愈的行动

——节选自海灵格《疗愈之道》

让自己面对真相,让真相教会我们

文&编辑 | 普在(黄小梅)

大学副教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家庭系统排列导师 催眠师

GCDF职业规划师 企业EAP讲师

12年的心理咨询辅导实践,擅长方向:亲子沟通、学生潜能开发、囚际适应、职场减压、情绪调整、婚恋心理、职业规划、戒除网瘾等;5年以上的团体工作坊带领经验课程有:

爱和成长——亲子关系工莋坊;

爱和自在——两性关系工作坊;

爱和财富——财富主题工作坊;

心之光--内在小孩疗愈工作坊;

自在心灵家族系统排列&生命整合工作坊;

即将推出女性能量工作坊。

点击了解:自在心灵家排&生命整合福州工作坊(-)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