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属于什么民族 种族民族? 他的历史有哪些特点?

文章来源:微信号“国关国政外茭学人”

编者按:现实中人们常把种族民族和民族、族群与民族相混淆。 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中心主任龐中英在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族群、种族民族和民族这3个易被混淆的基本概念另外,庞中英教授还特别分析了现代民族概念的3种基本含义(政治、文化和经济)、民族形成的两种不同的路径及其动态性、与民主和公民身份相联系的现代民族的根本性质最后提出了关于民族嘚新界定。

作者:庞中英/  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中心主任

为了加深对国际社会中民族与民族国家的认识有必要严格区分族群、种族民族和民族这样3个经常被混用的概念。在现实中人们把种族民族和民族、族群与民族相混淆,问题之严重已到叻必须正视的地步

例如,把前南斯拉夫(如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穆斯林族)、前苏联的各族群、非洲国家卢旺达(胡图族与图西族)、中东的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等的民族或族群冲突称为“种族民族冲突”

这种混淆实在是一个很大嘚错误,因为上述国家内部的冲突不是什么种族民族冲突而是族际冲突,英文叫作ethnic conflict

由于翻译和历史等原因,汉语中的“民族”一词含義极为复杂所以它不仅包含了英文等西语的民族(C na-tioW、族群(ethnio group、民族的少数(na-tional minority、人类共同体(human com-munity)等含义,而且经常与种族民族一词相混用(当然这种现潒不仅在中文中有在其它语言中也存在)。

为了深入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本文认为需要廓清民族的含义并把它与族群、种族民族等概念加以明确区分。下面首先从语义学角度入手对族群、种族民族和民族等概念做一具体分析族群。英文是用ethnic group或eth-nie来表达的它与nation(民族)既囿联系又有不同。

权威的《韦伯斯特新20世纪词典》(未删节本)第2版是这样解释ethnic一词的:作为形容词:

1、与民族或集团有关的既非基督徒又非犹太敎徒的、异教徒的这里译为“异教徒的”

2、人类由于习惯、特征、语言等相互区分的集团的,这里译为“族群的”或“人类集团的”

囿时ethnic一词可作名词:

1、单个的未开化人或野蛮人或异教徒;

2、由习惯、特征、语言等相互区别的人类集团的成员,特别是指一个大的共同体中嘚一小部分或少数民族集团(na-tionality group)

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的著名英国学者斯密思(Anthony D. Smith)使用了ethnie或ethnic community一词,以区别于na-tion他给ethnie下的工作定义是:一个具有名称的囿着共同祖先和传说、共有的记忆和文化因素的人群;一种与历史的领土或家园有关的联系;一个团结的度量。

可见ethnic group (ethnie)中有中文的“人种”的洇素(如在生理和生物特性上的差异),但它所表达的主要是由于人们在宗教信仰、语言、习惯等文化上的差别而形成的人类集团这种集团還不能说是na-tion(民族)。

它可能尚未形成民族也可能正在上升为民族,也可能是永远也不会变成民族的人们例如塞顿一沃森(HughSeton-Watson, 1977)所研究过的散居囻族(DiasporaNations,诸如华人、犹太人和马来人因为这些人已分属于各个民族,认同于新的国家、成为民族的少数但又保留着独特的原有的ethnicity,我在這里把它叫作“族群”(可以是广义民族的一种)民族和族群不分反应了中文在表达丰富多采的人类集团的差异性上的贫乏,拿不出其它的術语表达这种与英文nation不同的族(民)类共同体

在我国的许多文献中,ethnic一词几乎都不适当地或严肃地说是错误地被译为与“种族民族的”有關的中文,即主要从“种”的角度去理解ethnie这正是导致上面提到的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内各族群之间的冲突称为“种族民族冲突”的一個直接原因。我认为当代世界存在的族群是指那些包含:

1、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尚未被融合或统一到与国家的界线大体一致的民族(C na-tion)里的“民族的少数”或“少数民族,他们具有许多文化上的共同特性这种族民族群在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包括一向被视为典型的西欧民族国镓中都存在;

2、在一个多族群国家(请注意我没有用“多民族国家”的习惯提法),构成其民族Cnation)基础的所有族群的总称

在这个意义上,不論是占支配地位的集团(domi-nant ethnie即所谓主体民族)还是处于少数地位的集团(所谓少数民族),均是族群而非民族。

例如汉族也是中华民族中的一个族群虽然她占中国人口的绝对多数。把民族与族群的概念加以区分对于国际关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国际关系的一个主要荇为体是民族国家相应地,国际关系研究有必要深入到民族和民族国家构成要素即族群的分析

民族内部的族群的运动(当代民族主义的特征)正是民族和国家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影响到整个国际体系的变化对国际关系研究来说,需要特别注意到的国家是那些在族群成分戓族群关系上比较复杂的国家

如果一个国家包含了许多族群但却实现了各族群之间的和睦与融合(一体化),进而产生了一个为各个族群所認同的超越了传统的人际联系纽带的新民族即在族群上多元的民族(heterogenous nation。

我认为这种民族的形成实际上使民族性(Cna-tionality)超越族群性(ethnicity,民族性超越鈈了族群性就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国家结构内部的族群冲突后面将论述)。此类民族在今天的世界屡见不鲜而且随着人类交往的全球化(文奣和文化的交融化合)会更多地出现。例如中华民族、新加坡民族、美利坚民族、马来西亚民族(由土著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等组成)、津巴咘韦民族、毛里求斯民族等等

因而这些国家与那些由同质族群构成的民族(即一个族群直接成为一个民族)国家一样为民族国家;相反,如果┅个内部族群异质程度较高的国家没有成功地实现民族和解和民族塑造不能产生一个为各不同的族群所认同的新民族,那么这种国家则昰一个缺少民族基础的分裂中国家(disintegrating state即存在着严重的族际冲突有的甚至发展到兵戎相见,例如在波斯尼亚发生的令人发指的族群间的屠杀囷战争卢旺达、布隆迪的“族群灭绝”。

苏丹的南北冲突利比利亚、斯里兰卡、扎伊尔的内战等。分裂中国家不是民族国家甚至其主權都是残缺不全的这使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的观点:当代世界上一些国家并非民族国家,在今日组成联合国的185个成员中虽然它们都是主權国家,但不能说它们绝大多数属于民族国家

今天的世界可以说是由民族国家和非民族国家两类国家组成的,其中民族国家又分为单一族群的民族国家和多元族群但单元民族的国家(例如中国)

所谓非民族国家就是那种多元族群又缺少单元民族的国家,非民族国家在今天的卋界继续面对着巨大的合法性危机种族民族种族民族在英语中是用race来表达的。

上面提到的韦氏词典是这样解释“种族民族”的:

1、人类的主要生物学划分即用肤色、头发、身体结构等的差异加以区分的人群,许多人种学家认为人类只有3个大的种族民族划分;

一是高加索((Caucasian茬广义上又称白种人;二是尼格罗人(N egroid,广义称黑种人;三是蒙古人(Mongoloid广义称黄种人;其中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这个术语具有非科学的含义已经被更科学的族群(ethninc group)所取代。

2、主要指在遗传基因(gene)上不同于另一些人的人口这是一种现代科学用法;

3、指属于一个族群集团的感情;

由此可见“种族民族”一词主要或首先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如果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它就具有了特定内涵,例如30年代德国希特勒上囼后推行的法西斯主义就是以种族民族主义为基础的,宣扬德国人是亚利安人的后裔是优秀的种族民族,世界上其它民族都是劣等种族民族再如,1948 -1994年之间的旧南非实行臭名昭著的“种族民族隔离”;再如在美国存在的白人对黑人和有色人种的事实上的歧视把种族民族┅词界定为一种生物现象是正确的,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个在整体上具有共同的起源和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群,而不考虑其是否有共哃的语言、共同的习俗和共同的族籍

因此,种族民族可能被误用为“民族”或被认为等同于民族(如所谓南非的白人组成一个白人民族)這些都是错误的、是出于特定政治目的,并且是十分荒谬的考虑到“种族民族”与“族群”在使用上的接近、混用和误用,本文的一个任务就是把“种族民族”与“族群”、“民族”加以明确区分

需要指出的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不能轻易使用“种族民族”一词更不能用它来代替“族群”和“民族”,否则将会导致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

例如,许多人在谴责冷战后非洲的所谓“部族冲突”或“种族民族冲突”时甚至把这种冲突的根源归结为民族主义。

实际上他们首先就没有搞清在非洲发生的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冲突,能否在概念上紦它们归结为是“种族民族的冲突”能否把它们看成是民族主义泛滥的结果?

我认为,非洲发生的冲突属于国家内部各个族群之间的冲突而绝非种族民族冲突,这些族群冲突的根源恰恰不是民族主义而是族群主义是对民族主义的一种反动。非洲重新出现的族群冲突表明叻两点:

一是上面提到的在独立以后国家竭力塑造民族(the formationof nation)的进程中断民族国家最终没有形成;二是族群主义取代了民族国家塑造的民族主义,導致非洲历史的一大倒退这是一个历史的悲剧。

这里我想指出的是,由于民族主义对非洲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所以最好不要把它与部落主义和族群主义相混用,也不要把非洲正在发生的这种历史倒退概括为“部族民族主义’

民族。英文的nation一词昰从拉丁文natio派生出来的一种解释是以出生共同体为特征的人类集团,即在特定地理区域的人类集团

另一种解释是拥有相同的祖先的部落或人群集团,在古罗马居民(citizens)并不构成民族,因为民族这个词主要用来称呼外部部落

在中世纪,古条顿人(Teuton)和异教徒部落被称为民族茬现代开始时,民族专指文明的民族如意大利人、法兰西人和英吉利人等生活在欧洲一定区域的人

至于natio,上述韦氏词典认为又来自希腊攵的nasci的过去分词natus意为“诞生”(to be born,一般有以下几个含义:

1、一个稳定的、历史上发达的有着共同领土、经济生活和特定文化与语言的人群共哃体(community of people)

2、一个单一政府治理之下的联合起来的在一块土地上的人民

3、一个人群或部落Cb)属于一个同盟的北美印地安人,例如当时存在的印地咹六民族(Indian Six N ations ),这个部落的领土

4、以前在欧洲的大学里主要根据学生和学者的出生地进行的人群分类。可见民族一词在西文中有着复杂的含義

除有所接近“族群”的概念外,绝不等同于“种族民族”所以那种把“民族冲突”等表示民族间关系的术语叫做“种族民族冲突”就昰从字面上看也是错误的。民族可由两条不同的路径形成:一是与血缘文化相关的人群集合即属于一个在血统和文化上的人群(他们有可能鈈居住在一起)分享着一样的团结感,因而组成一个民族;一是与血缘无关但与政治和政治认同有关的不同族群和语言集团的人民由于分享著同样的团结感而组成一个民族,例如在瑞士

在政治上,这样两种不同的民族形成路径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马克思认为:“古代各国的蔀落建立在两种方法上:有的按氏族,有的按领土

按氏族特征组成的部落,比之按领土特征形成的部落较为古老,而且前者几乎到处被後者排斥’恩格斯把氏族特征组成的部落称为“血族部落”,把按领土特征形成的部落称为“地区部落’

马恩在这里实际上指出了民族形成的两个历史起源以及由此形成的两大民族之间天然的排斥和冲突关系,我认为它对于认识今天世界范围的国内族际冲突及其国际化問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事实上,在欧洲东西方的民族概念就是这种民族形成路径差异的必然结果。东欧(包括中欧)的民族概念是基于鼡种族民族、语言、传统或宗教来界定的共同的文化的族群民族;而西欧的民族概念与此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基于国家、领土、公民身份和政治原则来界定的宪政意义上的民族。

这一重要区别往往不为我们重视如前所述,族群还不等于民族但如果一个族群取得了国家地位即拥有了自己的政治组织形式(因为任何族群都处于具体的国家中,所以族群分离可能是和平的但迄今为止的世界历史所积累的事实绝大哆数是流血的、暴力的,成功者大多属于帝国解体的产物)

那么,这时族群就转化为民族即族群民族(ethnic nation一个族群要求上升为民族(分离主义戓统一主义,前者是脱离一个民族后者是要求把属于另一个民族的本族群成员统一过来,收复族群所有的领土)

这种族民族群民族一旦荿立必然要依据族群的标准来思考问题和制定政策,例如族群的同质化族群的纯洁化运动,排外的思想和行动等

所有这一系列的思想囷行动构成了民族主义或确切地说是族群民族主义。

我们今天在东欧、高加索、中东、黑非洲及亚洲都能感到族群民族主义的巨大破坏力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族群都希望上升为民族并形成以族群民族为基础的所谓单一民族国家,有的只是希望获得更大的自治权利并更多地參与决策)族群意义上的民族概念必然特别强调民族构成的一系列客观的共同性特别是共同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以及具有关键作用的血统,唎如由于德国近代区别于英法落后性与现代性极为奇特地混合,德意志民族的自我意识从一开始就是与浪漫主义传统即文化民族主义相聯系而不是同西欧那样启蒙运动传统即立宪民主相联系的,相反则是同文化、血统密不可分。意味着文化、血统共同体的yolk一词在德国曆来便被当做英语nation的同义词

在纳粹时期,yolk一词的种族民族主义色彩浓得无以复加二战后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出现了用nation取代yolk的迹象但還非常不够,如在对待外来移民问题上的做法仍反映了德国意义的民族概念

从60年代到70年代开始,西欧涌进了大批来自地中海等地区的以穆斯林为主的客籍劳工(guestworkers由于不能有效地反遣这些外来移民,加上许多“客劳”的家庭子女要求团聚因而西欧国家面对着如何处理这些迻民的问题。

德国特别强调血统主义(jussanguinis)或血统原则以父母国籍决定子女国籍的规定作为移民取得德国公民身份(citizenship)的基础,于是一些具有德国祖先或血统的移民立刻就取得德国公民身份不管这些人来自何方,会不会讲德语而在德国生活了3代的有着合法居民身份的土耳其人却鈈能取得这种公民身份。

德国的这种处理移民的方式不同于法国因为法国主张同化外来者,这使得移民问题相对比较容易得到解决德國在1989年重新统一前后,yolk一词又重新走运各种排外情绪和新势力再一次抬头。

还需指出的是斯大林定义的民族基本上属于族群或族群民族,在他所指出的民族的几个特征中除了共同的经济生活这一条外,完全符合族群民族的标准反映了中东欧民族形成的实际。

立宪意義上的民族特别强调一块国土(country)上的所有人口(population)为一个民族以宪法为基础的立宪民主制以及相应的政治文化是民族之所以为民族的关键因素。

大西洋传统的民族就是这样根据自由民主的要求定义的与国家即民族的代表机关或政治组织形式有关,所以民族就成为一个由共同的法律管辖之下的个人的联盟并且由法律所赋予的代表大会来代表,所以一个民族的团结和认同来自政治组织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財能理解为什么由不同的族群、种族民族和文化宗教背景的人所组成的移民国家美国存在一个美利坚民族

在《美利坚独立宣言》和《法國人权宣言》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超越了传统族群界线而要求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的声音它们明确地规定了具有不同身份、血统和文囮的人只要认同于共同的自由平等人权的价值观,那么这些具有在经济上无法分割的联系的人群就组成为一个民族

这种新民族是人类一體化道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即融合了不同族群的民族的出现是人类一体化的第一个基本形式它必然导致更高程度的人类一体化。正是這种民族形成的不同路径导致了人们歧义叠出的民族界定,于是文化民族和国家民族或政治民族的区分出现了。

最先提出以莱因河为堺的东西欧(西欧包括美国在内)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德国著名历史学家迈内克(Fredrich Meinecke)把世界上的民族分为两大类型:

文化民族与国镓民族(Kultur-nation, Staatsnation文化民族就是操同一种语言和拥有共同祖先的人们、国家民族就是生活在同一个政府之下的有共同法律和官方语言以及宗教的人ロ,他们之间可能有着许多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口越来越变得均质化

研究民族主义和民族间交流的美国著名国际关系专家哆伊奇(Karl W . Deutsch)提出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划分,前者指历史形成的文化共同体后者是拥有国家的群体,或已经产生准政府功能有能力制定、支持、推行共同愿望的群体。根据他的概念文化民族基本上是本文所说的族群,而政治民族则是诸如中华民族、美利坚民族等新民族所有的主权国家都可以成为民族,即“国家就是一个控制了一个政权的民族’就政治民族而言,多伊奇显然把大西洋的对民族与国家不加区分的传统重复了一遍即民族就是国家而国家也就是民族。

另一位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纳德(L. L. Snyder)在迈内克的观点下发展出欧洲存在国家民族(state-nation)和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两类共同体前者如英格兰、法兰西和美利坚是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是指超越了族群差异(ethnic differences)的民族而后者如中东欧國家,则是族群与政治疆界相一致这就使欧洲一分为二:

不管是欧洲还是非洲,国家民族都需要塑造((building欧洲的民族塑造经历了长期的过程,而非洲的新民族塑造则很短促还是一个民族的胚胎。

今天看来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非洲的民族塑造过程虽然正在经历着族群(喑日落)势力抬头的打击但这不过是历史的暂时倒退。民族终究要战胜族群即超越族群亦即非洲的国家民族仍将得到发展,例如90年代新喃非的诞生就说明了这是一个大趋势当然如同中东欧一样,在非洲一些没有塑造出民族的国家解体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族群性质的民族国家

与文化民族和政治民族并存的还有另一种民族没有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这就是本文提出的经济民族(economic nation ) 斯大林民族的定义虽然有各种鈈足特别是它没有包括西欧大西洋式的政治民族,但这个定义有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它揭示了“民族是由不同的种族民族和部落嘚人们组成的”,明确地把民族与种族民族和部落加以区分

第二,它重视经济因素在民族形成中的作用“共同的经济生活、经济上的聯系”对人们组成一个民族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认为民族是历史上人们在由于劳动分工的形成而形成的经济共同体,所以民族本身也是┅个经济概念没有人群在经济上的共同性和经济统一,也就没有民族经济民族是与政治和文化民族有关系的。

就政治民族而言国家茬塑造民族的同时,也在塑造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以及统一的对外经济关系因而也就在经济上加强了政治民族。就文化民族洏言人群在血统、语言和传统等上的一致,无疑为他们之间的经济交易提供了方便和效率节约了交易费用,从而加速了此群人的分工囷市场的形成而经济联系的密切又会大大促进文化上的共同性。

当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国家产生后国家会主动地加强民族在文化和經济上的一体化。总之国家通过加强经济民族的形成而加强其合法性,进一步促进民族认同的形成

埃及著名经济学家、依附论的代表囚物阿明(CS . Amin)指出:“民族的先决条件是人群的共同语言和文化以及同一地域。而且首先是意识到这种文化的相同,即使这不是完美的这个‘省’与那个‘省’之间有不同的方言或宗教信仰。国家的先决条件是民族(集团)但要超过它。

除上述特点外还有一个社会阶级来控制Φ央国家机构并保证居民生活在经济上的统一,在这个时候就是说当这个主导阶级组织剩余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分配而使各省的命运结為一体时,国家就出现了”

“如果民族相同性没有达成,或者尚无经济统一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帝国而不是一个民族’。

本攵认为区分政治民族、文化民族和经济民族的重要意义在于认识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性质和国家与民族的关系,它对于我们分析民族和民族主义因素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民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可能是一个政治或文化或经济民族但当一个民族无论通过哪條路径一旦形成,它就是一个综合政治、经济与文化因素在内的人们共同体在我看来,民族一词的关键在于“民”而族群一词的关键茬于“族”。因此区分这两者的不同和差异对于我们具有关键意义。台湾学者赵刚先生在《新的民族主义还是旧的势一文中有一个观點:nation更正确的中文翻译应是“民体”即由公民或进步人民所组成的集结体。民体或许能降低“民族”这个传统翻译所承载的“种族民族”或“族类”的保守涵义但为了沟通的方便,仍可用“民族”这个约定俗成的翻译

这一主张是很正确的。全面地理解中文的“民族”它確实包括了“人民”和“族类”两种含义,是由“民”和“族”两个东西化合而成的在近代引入中国,它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因為中国境内的汉族等其它“少数民族”都应是英文的ethnic group而非na-tion,但由汉族为主体结合了其它少数族群的中华民族却是一个nation这使得中文不得不鼡“民族”一词涵盖这样两种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的东西。可以说中文的“民族”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导致了人们在讨论民族和民族主義问题时更加不能有一个基本一致的民族概念

我认为,“民族”的核心含义在于强调它是由“公民”而非一般的“人们”(他们中可能包括臣民或根本没有公民权的无产者、奴隶和妇女或有居留权但没有公民权的外国人)组成的团结与认同的组织形式因此其核心在“民”。這是我们对法国大革命以后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所进行的仔细研究的必然结论

正是人民要求从臣民变成公民,从被奴役者变为国镓的主人(不管形式还是内容)从没有基本的人权到获得基本的人权,才把君主(他并不在乎自己的臣民是否具有共同的民族性他只要求臣囻能服从)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把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共和国“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镓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

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认為“民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概念。从15世纪始民族一词在西欧被愈来愈多地用于政治目的。

按照百科全书派狄德罗的经典定义民族就是指在某一给定的领土上,在共同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下生活的居民关于民族的这一政治概念界定了并包含着“公民社会,’(市民社會)即有权参与政治、分享主权的公民集合。

韦伯(Marx Weber)认为民族甚或族群不是有力的分析性概念,一而再地我们发现‘民族’这个概念导向政治权力

我认为,现代民族之所以为政治概念是因为:第一,民族是与“民主”联系在一起的概念没有民主也就无所谓民族,即民主塑造了民族

对于多元族群的国家,要想塑造民族(包括象欧洲联盟这样的超民族国家体)唯一的途径是实现各族群之间在新的基础上的联匼,也即在民主的基础上由人民自主地选择命运与共的各族群新的结合形式

任何违反了民主原则的族群结合都对民族塑造和民族形成产苼副作用。苏联解体的一个深刻教训是:对于多族群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形成一个真正克服俄罗斯族群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和少数族群的民族主义进而真正形成一个超族群的苏联民族,国家的解体则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与民主相关民族是由“公民”组成的,即作为集体的囻族是由个体公民组成的没有公民也就谈不上民族,民族认同最重要的标识是其成员具有“公民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确实是┅个近现代概念它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结果。民主和公民这两者都是与国家分不开的民主导致一个人民的权力或人民的统治亦即民族的国家,而民族国家又保证了民族成员的公民身分从而奠定了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和主权的渊源。

与此不同“族群”一词则主要昰一个文化概念,那些主张民族是一个文化概念(以区别于国家因为国家是一个政治单位和政治法律概念)的人,他们所谓的“民族”其实嘟是指族群一种与共同的“血与土”、“历史与传说”、“宗教与传统”、“方言与土语”、“共同价值观与观念”等因素导致的人民嘚结合,它的历史极为悠远否则我们到哪里找其“文化”因子呢?

至此,我们可以将民族的概念作个小结:

1、承认民族的多样性存在但认為世界上大部分民族是由各种不同的族群联合而成的,亦即民族是一个比族群更大的人类共同体

2、民族是一个与国家结合在一起的政治概念,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由于民族形成的不同方式而不同对于由超越了族群(血统与文化)得自于政治组织和经济联系而结成的个体之间嘚联盟,国家在逻辑上优先于民族民族是通过国家来表达的;对于族群民族来说,民族必然优先于国家国家不过是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

3、因此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我们发现了两种不同的民族融合了不同族群的民族(民族1)和干脆就是由单一族群构成的民族(民族2)。

就民族洏论在各族群的融合过程中,加入进了各种非民主和不平等的因素在一些情况下可能还有暴力,这使得民族形成过程并非田园诗而昰存在着许多不和谐。正是这个原因今日号称为典型的民族国家者也能发现尚未融合或异己的族群,在一些国家更严重这是民族面对嘚问题。

单一族群的民族是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一些这样的民族由于规模小、经济效率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着如何生存並求得发展的严峻挑战。

4、不管那一种民族都是一个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体,是人的一个大的联合会亦即民族是具有共同性的人们的結合。

5、民族是一个动态的进程由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族群的生生灭灭,以及它与别的民族和族群的融合或分离使我們无法找到凝固的永恒的民族。

今天世界上存在的民族不同于历史上的民族民族的形成就是从异质向同质转化的过程,也即民族是人类嘚一体化和组合的一种形式

我们在今天的欧洲看到了由15个民族组成的更大的民族,即欧洲民族的欧洲联盟它展示的是其它地区未来的湔景。

人类的一体化进程必将向前迈进一大步较小的民族通过联合和结合而转变为更大的民族的一部分;我们也能看到跨国的劳动力和人仂资源的流动(例如数量空前的移民劳工)已经和正在改变着许多国家的民族构成和人口结构。

这样一个国家如果要保持经济繁荣和政治上嘚宽容,或迟或早都得给予这些长期滞留的移民以公民身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种族民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