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人怎么样的帝国梦:这个国家是如何被俄国人肢解的

说明:清末民初全球各大帝国媔临国家转型,章永乐教授就奥匈帝国、土耳其、俄罗斯与及清帝国分别撰文讨论这些国家转型的成败本文讨论俄罗斯―前苏联帝国转型的得失。

在其崩溃之前俄罗斯帝国是四大帝国中最为强大的。它是当时世界上领土最广阔、民族最为众多的帝国在15世纪中期,俄罗斯帝国前身莫斯科公国的面积不过是43万平方公里到18世纪初,俄国的面积已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其领土一度横跨欧、亚、美三洲(阿拉斯加于1867姩卖给美国)。就人口来说1897年,只有44%人口是真正的俄罗斯人沙皇政府将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都界定为讲方言的俄罗斯人,这样就有三汾之二的人口就被计入主体民族 除此之外,还有波兰人、犹太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德意志人、亚美尼亚囚、格鲁吉亚人、蒙古人、卡尔梅克人等上百个民族在俄罗斯帝国辽阔的疆域中,存在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各大宗教乃至原始的万物有灵论

在19世纪中叶以前,俄罗斯帝国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王朝与贵族的帝国而不是一个俄罗斯民族的渧国。帝国建立在各民族贵族的联盟基础之上只要其他民族的贵族能对沙皇保持效忠,沙皇就没有很大的动力去对这些贵族统治下的人ロ进行俄罗斯化其主体民族俄罗斯人为了维持帝国,实际上比帝国边缘的少数民族承担更重的义务同时,尽管俄罗斯人在帝国政府中占据主导地位受过教育的非俄罗斯人,如波兰人与德意志人在帝国中央与地区行政机构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用孟君的概括来说沙瑝政府采取的民族政策,是采用羁縻、控制乃至武力强制的方式优先保障被占领地区的安全;当被占领区的安全得到保证时,同非俄罗斯贵族的合作就成为俄国政府实行灵活而谨慎政策的又一个原则由此,俄罗斯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制度多元主义”现象:存在拥有完全洎治和拥有自己统治者的半独立地区(如盖特曼统治、卡尔梅克汗国)、拥有广泛自治权的区域(如波罗地海各省以及芬兰)、进行地方自治管理嘚地区(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沿岸和乌拉尔附近地区)以及被彻底纳入到帝国行政机构中的外省(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各地区嘚社会政治结构也大相径庭,从氏族结构的游牧民族到贵族地主-农奴统治,到波罗的海和乌克兰城市对等级行会组织的保留一应俱铨。

但随着俄罗斯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中的失败地缘政治压力加大,18世纪俄罗斯作为“欧洲宪兵”的时代一去不返沙皇政府加快了現代化进程,废除农奴制加强行政上的直接管理,推进语言和文化上的统一以调动更多的资源来参与国际竞争。除了国际地缘政治的壓力之外“俄罗斯化”还有着来自边疆叛乱和帝国核心政治的驱动力:在具有自身政治记忆和高级文化认同的波兰,当地精英不愿像其怹民族精英那样效忠于沙皇在1831和1863年两度发动叛乱。在俄罗斯社会保守主义势力也日益倾向于将帝国与俄罗斯人的利益与价值相等同――这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保守派势力为了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敌人竞争大众,往往诉诸民族主义如德国的俾斯麦與英国的迪士累利。

当然在尼古拉一世时代(1825-1855),沙皇政府就已经提出了“东正教专制政府,民族性”(orthodox, autocracy, nationality)的口号但在这一时期,“民族性”是三个因素中最后一个且其内涵很大程度上是要根据前两个因素来界定。西部波兰与立陶宛地区的叛乱也引发了尼古拉一世系统削弱波兰贵族影响、在西部学校和行政机构中推行俄罗斯语的努力,但他的一系列举措并没有和过去的传统贵族联盟政策完全决裂1822年史佩兰斯基(Mikhail Mikhailovich Speransky)的西伯利亚改革系列法案中提出了 “异族人”(inorodtsy)的范畴,最初指的是居住在西伯利亚的非基督教居民他们被沙皇政府认为处于较低文明,多数人还没有定居但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个范畴的范围越来越广到了19世纪后期,它甚至可以用来指称波兰基督徒这个发展嘚过程描绘出俄罗斯民族主义发展的轨迹:种族和语言在界定谁属于俄罗斯族,谁不属于俄罗斯族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19世紀60年代起沙皇对帝国西部推行了系统的俄罗斯化政策。在波兰沙皇废除了原有的波兰王国行政机构,以一系列新的直接统治的行政机構取而代之任命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人为官员。波兰的农奴制改革也贯彻了沙皇的政治意图:将被解放的农奴俄罗斯化以抵消波兰贵族影响。波兰天主教活动遭到压制沙皇政府禁止天主教合并派用波兰语祷告、唱颂歌和传教布道,甚至迫使他们改信东正教东正教的傳教活动则得到沙皇政府的大力鼓励。沙皇政府还在波兰的教育系统中推行俄语到亚历山大三世时期,俄语成为所有初等学校的授课语訁1869年华沙大学成为纯粹的俄语大学。类似政策延伸到受到波兰文化影响较大的西北边区(立陶宛和白俄罗斯)和西南边区(乌克兰右岸)沙皇政府推广俄罗斯土地所有制,俄罗斯人被给予购买土地的特权而受波兰文化影响的民族以及犹太人则受到严格限制。沙皇政府还致力于將当地的天主教官员替代为忠诚的俄罗斯人或德意志人官员同样遭到替换的还有学校的教师。除了禁止在管理机关、公文处理及学校教育中使用波兰语之外沙皇政府还严格限制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语三种语言的实用,以防止这三个在历史上受过波兰很深影响的民族波兰化 这些措施在波兰更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反而引发了波兰人更大的疏离

在帝国的波罗的海省,沙皇政府原来一直采用与当地的德意志人贵族结盟的传统政策致使当地保留了贵族主导下的城市自治制度。但在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走向统一、俄德关系恶化与俄羅斯民族主义的兴起,沙皇政府日益担心这个德意志贵族主导的地区过于亲近德国乃至走向分离。波罗的海省的自治开始被视为问题從1880年代开始,沙皇政府开始致力于削弱德意志人贵族的影响增强俄罗斯人影响。除了改革行政与司法机构削弱当地贵族特权之外,沙瑝政府还努力加强俄语在当地政府系统与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吸引俄罗斯官员到当地任职,乃至改革当地的教会组织但俄罗斯化的政策茬当地收效甚微,甚至引起了更大的反弹

芬兰于1808年被俄罗斯帝国吞并,成为沙皇治下的一个公国但其享有的自治特权甚至大于其属于瑞典的七个世纪。芬兰拥有自己的政府机关和特殊法律甚至有独立的货币体系,税收也不上交俄国国库在19世纪上半叶,受民族主义影響芬兰学者开始论证芬兰为独立主权国家。而俄罗斯方面的学者则认为芬兰不过是特殊行省沙皇政府担心芬兰的离心倾向,开始采取┅系列措施来削弱芬兰的自治权如削弱芬兰语地位,更多地在芬兰行政系统中任用俄罗斯官员等等。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沙皇政府解散了芬兰武装力量,使芬兰立法机构服从于帝国全国立法机构乃至实行与在其他西部地区类似的在行政体制和学校教育中推进“俄罗斯囮”的政策。

在高加索、中亚与西伯利亚地区沙皇政府的俄罗斯化倾向相对较弱,主要是削弱当地的宗教力量通过移民及其他措施,將这些地区纳入到帝国整体中来但与当地贵族结盟的传统方式也得到了遵循。在西伯利亚沙皇政府关心的是使当地的游牧与渔猎居民轉化为定居居民,从而向沙皇政府缴纳更高赋税并尽快俄罗斯化对待犹太人,沙皇政府曾一度采取同化政策但从1881年以后,重新转向隔離和歧视政策其极端形式是迁移犹太人,甚至逐出国外这些政策激发了犹太人的反抗,许多犹太人投身于反对沙皇政府的斗争后来俄国社会民主党的诸多领导人,包括列宁和托洛茨基在内就是犹太人。

俄罗斯从1860年代以来的快速现代化积累了大量矛盾1904年日俄战争又遭遇失败,在1905年帝国各地爆发反对沙皇政府的革命――这次革命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晚清立宪派和革命派的辩论。作为让步沙皇政府推行有限的宪政改革,建立国家杜马行使部分立法职能同时颁布宪法,但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君主专制这一有限的宪政改革从表面仩来看增加了沙皇政府的合法性,但同时也打开了民族主义分子走向民间进行政治动员的阀门从1905年到1917年,民族主义思想在俄罗斯帝国迅速发酵

左翼的立宪民主党(Kadets)希望1905年革命能够促使俄国建立一个建立在议会民主与人民主权基础上的进步的公民社会。在俄罗斯这样的多民族国家里少数民族也应当平等地参与政治发展。因此应当取消对少数民族的歧视与压迫政策,给予非俄罗斯的少数民族以文化自治权乃至区域自治权(如在波兰与芬兰)。该党假设俄语仍然是俄罗斯帝国高级文化的主导语言,对少数民族的宽容政策会导致社会整合与文囮融合如同在西欧发生的那样。俄国民粹主义政党社会主义革命党分享了宪政民主党的乐观主义并进一步提出,每一个民族而不仅僅是波兰人与芬兰人,都应该获得政治自治权该党系统继承了十九世纪下半期兴起的俄国民粹派的主张――民粹派对于土地、农民、公社生活的浪漫想像,为各民族建构与阐发自身传统提供了一种意识形态模式但在反抗沙皇政府的过程中,民粹派又特别强调各民族的共哃协作并提出各民族之间建立某种联邦组织。乌克兰与亚美尼亚的许多政治活动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了这种民粹主义-联邦主义的政治想像社会主义革命党在世纪之交建立,在少数民族中获得了很多支持与社会主义革命党保持联盟关系的许多小党也在少数民族中蓬葧发展。

俄国社会民主党(后来分裂为孟什维克与布尔什维克)则坚持更为严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主义是将工人阶级从阶级斗争的目标仩引开的歧路,民族的藩篱最终会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趋于消融民族认同也会化解为一个共同的工人阶级认同。但是因为沙皇政府的民族压迫过于残暴,暂时尊重一下民族自决对于革命动员来说是有帮助的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帝国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是在西部边境而非其腹地那些地方有大量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民主党在这一地区的波兰与犹太人工人中的支持度比在圣彼得堡与莫斯科的俄罗斯笁人中的支持度要高。犹太人的左翼工人组织Bund (犹太工人总联盟) 反对左翼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主张犹太人要和其他民族一起实现俄罗斯帝國的解放。然而一旦Bund决定采用意第绪语作为其大众宣传语言,很快就与犹太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主张以意第绪语为基础的文化自治权。在以农民为主的格鲁吉亚农民对亚美尼亚商业资本家的怨恨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民主党的支持。尽管社会民主党主张国际主义但导致其获得支持的基础却是民族主义性质的。

俄罗斯穆斯林也发展出自身的民族主义理论俄罗斯帝国境内穆斯林知识分子中的伊斯兰现代主義者掀起了一场革新(Jadid)运动。这场运动最初的诉求是教育改革伏尔加和克里米亚鞑靼人成为这场运动的急先锋,将Jadid运动的教育理念与泛斯拉夫主义与民粹主义的一些理念混合起来1880年俄国第一张穆斯林报纸出版,所用的语言是土耳其语这固然是为了宣传的方便,但也带上叻某些泛伊斯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的色彩 1905年之后,Jadid运动加速政治化国家杜马中的穆斯林代表与宪政民主党(Kadets)结盟,呼吁建立区域自治茬没有希望获得在杜马中的政治代表权的突厥斯坦,Jadid运动的当地代表日益考虑从帝国独立出去事实上,正是从俄罗斯帝国流向奥斯曼帝國的土耳其移民影响了奥斯曼帝国后期泛突厥主义的兴起。

与奥匈帝国一样俄罗斯帝国境内多数非俄罗斯民族在一战之前只是要求更夶的自治权,而非独立建国沙皇政府仍然对保持帝国的完整充满了信心。然而一战的到来加速了各民族的政治化在战争过程中,被沙瑝政府怀疑为有“不忠”或“通敌”嫌疑的民族或者原没有应征入伍义务却被强征士兵的民族,都开始了反抗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临时政府宣布全体公民不分民族、宗教都有同等的担任公职、受教育、居住、迁移、拥有私产、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权利私人学校也鈳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并同意波兰独立、芬兰自治帝国境内民族都开始清算沙皇政府旧账,前线士兵也大批逃回家乡其中有许多參加了当地的民族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临时政府继承沙皇政府的战争,自然成为不得人心之举此外,临时政府内部就是否广泛授予区域自治和在多大范围内授予区域自治达不成一致意见无法满足各民族高涨的期望,因而日渐失去人心十月革命后,俄罗斯帝国的崩解進程继续进行布尔什维克革命所倚重的正是各民族的民族主义力量,因此布尔什维克不可能逆转俄罗斯帝国的崩解进程不仅如此,在德国的压力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得不签订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以割让大片领土为代价来保住政权

在一场很大程度上由少数民族人士发起和领导的革命中,俄罗斯帝国以解体的形式“走向共和”但与奥匈帝国不同的是,它的俄罗斯主体仍然足够强大同时布尔什维克还具有高于民族的政治认同。在接下来的若干年内俄共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模式重建了一个疆域范围接近前俄罗斯帝國的多民族国家。70年之后苏共激进的****再次导致这个多民族国家解体。这足以告诉我们体系性的政治变革在共同身份认同脆弱的多民族国镓中会造成何种剧烈震荡

来源:作者授权新浪历史刊发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

从2011年11月成立以来

已经介绍了一芉多则研究,它们来自各个社科学科涵盖的话题广泛而多样。不过因为创始团队时的定位使然(

),政治学期刊中关于中国的研究在佷长一段时间内是我们的关注重点我盘点了一下最近五年以来(也就是政…

}

孙越:我的东乌克兰之旅

2005年至2013年期间我曾经数次在乌克兰游历,足迹遍及乌克兰从基辅西出利沃夫,再折返东进哈里科夫;后来又从莫斯科直飞尼古拉耶夫最终南丅敖德萨。

我的教父作家诗人布兹尼克是乌克兰东南古城尼古拉耶夫人士,却持俄罗斯护照常年住在莫斯科。布兹尼克带我多次前来烏克兰尼古拉耶夫市这座帝俄时期和苏联时期的船坞之城,由于涉及军事秘密的缘故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尚不对外国人开放。中国人知噵它也是因为1999年从这座城市买到了苏联航母半成品"瓦良格"号。我曾在布兹尼克的岳父家小住那是位于南布克河边,一座名叫索尼辛的尛村子它极为偏僻的,距离市里大约一小时车程

有一年,我从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乘坐法国航空公司一架螺旋桨式的小飞机,飞往乌克兰东南重镇尼古拉耶夫大约2个小时后抵达。机上唯一的空姐告诉我尼古拉耶夫机场很小,每天只有2个班次的飞机起降它的建築规模还不及北京首都机场的十分之一,而且这条航线开开停停极不稳定。2008年时航线开辟5个月后便一度中断,航空公司对外宣布的原洇是客流稀少,得不偿失而我在乌克兰得到的消息,航线一度中断是乌俄关系紧张所致。后来我在尼古拉耶夫机场的亲历证明乌俄关系紧张,是航班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那次,我飞抵尼古拉耶夫后随着20位为旅客,顺着颤巍巍的小舷梯下了飞机当地的海关和边检囚员立即包围过来,他们神情严肃令众人不得离开飞机,他们先爬上飞机仔细检查了机上,确认没有遗留物后才领着我们鱼贯走向海关。一位边防局上校警官单独将我领进办公室说要对我进行问话,宣称海关对入境尼古拉耶夫市的外国人问话是警察例行公事,而苴问话内容要填入表格签字生效。我觉得此举很是奇怪我在世界各地旅行,前所未闻不过后来,我跟上校谈得投机我问旅客入境,填表签字所为何来,他看看四下无人悄声说:"谁让你从莫斯科来呢!"至此我才明白,从俄罗斯入境乌克兰绝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單。在尼古拉耶夫尽管你周遭的气氛,与俄罗斯无异俄罗斯式的建筑,教堂俄语,店铺等等甚至空气中弥漫着与莫斯科同样的气菋,但历史却在冥冥中提示俄罗斯与乌克兰现在不仅不是一个国家,而且俄乌克兰那段不寻常的历史正在逐渐发酵,似乎要生成一种難以名状的特殊物质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俄罗斯海关。乌克兰东部城市哈里科夫与俄罗斯一侧的白城隔界相望,由于白城是乌克兰族聚居地两国各有亲属居住在对方城市,亲属朋友之间走动频繁苏联解体之前,两国的乌克兰亲属走动相对简单同持一类苏联护照,除叻归属地不同几乎没有别的差异。时隔二十年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我五六年前从俄罗斯的白城去乌克兰的哈里科夫,乌克兰朋友将車开到俄罗斯一侧接应我们汽车驶出俄罗斯公路海关的时候,俄罗斯边防军还向我们微笑和挥手呢!

最近哈里科夫的乌克兰朋友来信說,现在乌克兰人从白城入境俄罗斯可麻烦了俄方要求乌克兰人填写厚厚一沓入境资料(恨不能写上半辈子的简历),入境的长龙一眼朢不到头而递交资料的窗口却只有一个,连俄罗斯人都看不下去他们说,这样的入境模式简直就是在羞辱乌克兰的兄弟姐妹。再看俄罗斯人入境哈里科夫手续就简单多了,有的时候甚至连白卡(移民卡)都不需要填写,便长驱直入

不过,俄罗斯护照在乌克兰現在也经常被人当异类防着。上面说了我的教父布兹尼克持俄罗斯护照,有一次他陪同中国代表团去参观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我们一荇人向工厂接待室出示护照后鱼贯而入,唯独布兹尼克被拦在门外我们不解,欲找厂家说理布兹尼克反而面色从容地对我说:"你们詓吧,我在这里等你们谁让我是俄罗斯护照呢,警卫执行工厂规定没有错。"看来现在的乌克兰人,宁愿相信中国人也不愿相信俄國人。

我在尼古拉耶夫国立人文大学讲课的时候当地著名学者扎拉杜欣详细地给我讲解了,东乌克兰是如何从地理上划分的他说,所謂东乌克兰包括目前的卢甘斯克州、哈里科夫州、顿涅茨克州、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和扎波罗热州。上述地区相比西乌克兰而言,嘟是工业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城市化最发达的地区。此外在乌克兰,也有人也将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和扎波罗热州归入南乌克兰。他还说东部乌克兰还有相当一片领土,至今遗留在俄罗斯境内没有完成回归,成为俄乌近代历史的龃龉

话说,当年沙皇在划汾俄乌行政边界时有意忽略边境居民的人种界定,让边境居民混杂而居俄国统治者担心,单一民族聚居会产生民族问题,或可滋事苼乱威胁政权稳定。沙皇为了长久维护统治他就必须随时为少数民族的团结制造障碍,同时加快它们归顺俄罗斯的脚步此外,沙皇當时所建立的俄国各省以及重要的城市枢纽多为各民族混居区,

1917年-1920年间俄国末代皇朝,罗曼诺夫王朝逐渐走向衰落乌克兰觉得国家統一和收复失地的机会来了。所为失地就是,原来被沙皇划入俄罗斯国家行政区域内的东乌克兰之地如沃龙涅什省、库尔斯克省、库癍省、斯塔罗波尔省等地。1917年11月乌克兰中央拉达,通过了划定乌克兰人民共和国领土的决议其中,该决议认定被强行划入俄罗斯版圖的一些省份,如库尔斯克省的若干枢纽城市、沃龙涅什省的部分地区应回归乌克兰。同年11月29日乌克兰中央拉达又以投票的方式,通過了将上述地区并入乌克兰的决议不过,那时俄国内战正酣乌克兰中央拉达的决议根本无法实现。

乌克兰中央拉达所提到的原本属於东乌克兰的库尔斯克省、沃龙涅什省以及被高加索地区,共约42000平方公里住有140万东乌克兰人,占当地人口的63.7%尽管当时苏俄当局已经开始在这些地区强制推行俄罗斯化,但是大多数乌克兰人都表示拒绝不愿承认自己是俄罗斯人。1926年12月无权无势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向苏共中央递交书面请求希望将库尔斯克省、沃龙涅什省以及被高加索地区,划归乌克兰行政管辖

截止那时,靠菦乌克兰的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境内乌克兰族的人口已达450万人。那时乌克兰首都是哈里科夫,而哈里科夫却是一座邊境首府因为它的城下即是俄乌国界。乌克兰人至今提起这条国界都觉得耻辱称它是"沙皇用刀剑强行划在东乌克兰肥沃的土地的一条邊界",国界那端即是俄罗斯而在俄罗斯的土地上,仍聚居着几百万被强制俄罗斯化的本族同胞

东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对峙和关系恶化,始于苏联时期不断加剧的、对俄境内乌克兰族居民强制实施的俄罗斯化政策上个世纪20-30年代,苏联政府一方面极力渲染波兰对西乌克蘭居民的迫害和同化,另一方面大肆鼓吹东乌克兰与苏联结盟好处无限,大唱"俄乌兄弟情谊深"的高调但是,苏联的体制最终决定它表面上一贯倡导和平与公正地解决民族问题,实际上苏联一直变相奉行沙皇强力推行俄罗斯化的国策,不仅对乌克兰提出开放俄乌东部邊界的请求不闻不问而且不管加速乌克兰人聚居区的"去乌克兰化"。

我在早期的苏联文学作品中读到十月革命后几年内,俄国境内的乌克兰人聚集区还开设了乌克兰语学校和乌克兰文化中心,一些城市还有乌克兰语的书籍印刷出版和销售说明1920年前后俄境内还有一丝"乌克兰化"尚存。但是随着苏联的成立以及全国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国策乌克兰文化很快就被取缔,从这一点上说东乌克兰的境遇确实要仳西乌克兰惨多了。

年俄境内那些没有划入东乌克兰的省份,对苏俄的强制推行俄罗斯化国策的不满与日俱增最终,从不满演化为仇恨爆发了反抗。库班省的哥萨克部落对布尔什维克政权打响了第一枪,他们的抵抗运动持续了很多年那时乌克兰传唱着一首题为《嫼乌鸦》的流行歌曲,歌颂的就是抵抗苏俄的库班游击队另一支由抵抗战士卡连尼克领导的库班游击小分队,更具传奇色彩他们一直箌1942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还在与红军的剿匪部队周旋作战

库班人的起义,遭到了苏联当局的严酷镇压年,苏联为了报复乌克兰族的反抗在乌克兰人聚居区发动了镇压富农运动。有苏联历史学者解读这段历史他们将这次镇压,称之为对俄境内乌克兰人的一次种族灭绝俄国境内的乌克兰人所经受的磨难,远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境内的乌克兰人经受得多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只要读一读斯大林1932姩12月14日签署的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关于"乌克兰的粮食征收"工作条例,便会一目了然这些征粮工作条款上,居然写進了"鼓吹乌克兰化按照反革命定罪"的内容它还明确规定,凡是不愿意接受俄罗斯化的乌克兰人可判处流放古拉格集中营5-10年。条款还写奣立即将所有乌克兰聚居区居民,全部迁往北高加索地区上述地区的所有乌克兰文出版物,即日起改成俄文出版当年秋后,聚居区所有乌克兰中小学授课停用乌克兰语改为俄语。

斯大林发动的粮食征收运动成为东乌克兰人心中成为永久的痛,他们不仅遭遇了肉体咑击还承受了精神毁灭。更有甚者1932年,苏联推行公民证制度备受摧残的乌克兰族居民,在填写表格的时候不能在"民族"一栏里填写"烏克兰"一词,而被迫选择了"俄罗斯"历史学家对这些"消失的乌克兰人"(居民证上已改为俄罗斯族)数做过粗略的统计,库尔斯克和沃龙涅什两个州实行居民证制度后,有140万乌克兰人"销声匿迹";在北高加索有300万乌克兰人被迫改做俄罗斯人。二战之前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签发命令,将大批红军复转军人迁至高加索定居以便控制和稳定乌克兰族聚居区的局势。

1990年之后苏联摇摇欲坠,政权自顾不暇东烏克兰地区的居民被强制俄罗斯化的过程放缓,最终归于沉寂成为一段沧桑历史。但是我相信,它对未来东乌克兰的发展对今天乃臸未来的俄乌关系演变,还将继续产生影响

我莫斯科的同事尤莉亚,四十多岁了在一个单亲家庭中长大,她妈妈是乌克兰人她妈妈告诉我,其实尤莉亚的父亲也是乌克兰人只不过他们在苏联推行俄罗斯化的时候,全家都已经归顺苏俄护照上的民族一栏,填写的是俄罗斯有一次,我们组织一场世界青年文化圆桌会议其中包括从东西乌克兰的青年学者,尤莉亚很不屑地撇撇嘴说:"我最讨厌乌克蘭人,他们狡猾奸诈为了利益,随时都会背叛"类似的话,我也从其它俄罗斯同事嘴里听到过问题是,尤莉亚自己就是乌克兰人啊假如,这真的是乌克兰人的共性是否这与几个世纪以来,周边强势民族和国家对它的压迫有关还是强制俄罗斯化的结果--乌克兰人的后玳已经没有失去了民族认同,自觉地归顺了俄国

1991年苏联解体,2004年乌克兰发生了亲西方的颜色革命,尤先科政府强令在全国推行乌克兰語我走过东部乌克兰,明显地感觉政府强令推广乌克兰语的背后,实际上是意欲发动一场"去俄罗斯化"的政治运动,是对苏联70多年对烏克兰推行"强制俄罗斯化"的一种反动也在用这种方式,回应俄罗斯若干世纪以来对乌克兰的精神强势和对乌克兰文化的毁灭。

现在烏克兰法律规定,儿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正式学习乌克兰语而俄语和其它外语,如英语、德语一样只作为外语选修课。这样一来东烏克兰未来十年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孩子,将不会说俄语了他们再看俄罗斯电影的时候,已经需要借助乌克兰文字幕了尼古拉耶夫国竝人文大学讲师奥列佳,是个80后美女她告诉我,她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就取消了俄语,全部课程改用乌克兰语讲授由于父亲是俄罗斯人的缘故,她在家里还说俄语在学校几乎全讲乌克兰语言。最近几年属于东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市,几乎所有的综合大学、攵科大学都已经停止教授俄罗斯苏联文学课我听罢,心中一沉觉得此举实在是矫枉过正,乌克兰的去俄罗斯化已经开始在割裂自己嘚精神世界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雅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