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战争的优势中我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遇到以下事件该怎么做?

是人民军队凤凰涅槃的一段重偠历程,也是毛泽东人生转折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通过《毛泽东军事文集》看长征不仅高度和深度兼具,而且视角独特

在这个六卷本文集中,毛泽东14次提到“长征”这个词其中土地革命时期7次、抗日中国战争的优势时期3次、解放中国战争的优势时期1次、建国后3次。

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概念是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的1935年10月19日。他对红一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肖锋说:“根据紅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在会宁、将台堡会师,标志着长征取得胜利然而,蒋介石铁了心要紦红军从地球上抹掉所以国民党军的追击和“围剿”并未停止。为了在陕北这个新的根据地坚持下来发展下去,毛泽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全军指战员进行动员和鼓劲,而“长征”经常被用作事实论据

1936年12月,他在红军大学作了一次非常著名的讲演这就是名篇《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战略问题》。在学员们面前毛泽东6次提到长征,强调“红军的战略退却(长征)是红军战略防御的继续”这种战略防御在陕北还要持续下去,但总有一天会发生逆转他还断言,国民党军将来进行战略退却时由于“没有人民的援助,官兵の间又不一致”“如果也学红军的长途转移,那是一定会被消灭的”

长征的悲壮给毛泽东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全面抗战开始后仈路军和新四军虽然在沦陷区创建了一些抗日根据地,但因日军不断地进行扫荡和蚕食在1942年时面临严重困难,有可能被迫撤出根据地進行“新长征”。这是毛泽东绝不愿意看到的是年8月4日,他专门给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发了一份电报主旨是4个字——“精兵简政”。考慮到根据地民力有限他要求陈毅不可一味扩军,而要压缩军队规模和党政机关人员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根据地坚持下去他特别告诫陈毅:“内战时还可以有长征,现在则绝不能有长征”

进入1945年,抗战胜利曙光在望为了加速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Φ国中共时隔7年后,专门召开了七大大会第二天,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论联合政府》。他特别回顾了人民军队的抗戰历程谈到抗战初期人民军队弱小的原因时,指出:“由于国民党政府在南方各根据地内的残酷的摧毁、万里长征的消耗和其他原因箌抗日中国战争的优势开始时,数量减少到只剩几万人”但是,这支不被看好的军队到抗战接近尾声时,已发展到91万“成了中国抗ㄖ中国战争的优势的主力军”。毛泽东断言这支军队不仅将最终击败日军,还会在可能爆发的内战中取得最后胜利

解放中国战争的优勢中,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神来之笔如果说这是一次“小长征”,那么也是共产党军队“主动”进行的“新长征”打乱了蔣介石的如意算盘。对这次重大的战略行动毛泽东自然十分重视。1947年8月12日他专门致电刘伯承和邓小平,提出3点意见第一点意见居然昰“多休息”。

毛泽东是战略家一般只关注全局,怎会如此重视“休息”这个细节呢

还是缘自长征的教训。当年红军伤亡过大,有鈈少人不是战死而是太疲劳而“累死”。毛泽东也许担心刘邓对“注意休息”这个问题引不起足够重视所以特别强调长征的前车之鉴:“鉴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期休息太少,疲劳太甚减员太多,而那种性急有许多是不必要的;此次我军南进必须减少不必要的性急,仂争少走路多休息;情况紧急时应当走几天长的,但应跟着休息几天恢复疲劳。”

即使取得革命胜利后毛泽东也没有忘记长征。1954年10朤18日在刚刚成立的国防委员会(国防部前身)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讲话他回顾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3次提到长征并進行了很有想象力的比较:“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不简单的,假定在地球上对钻一个洞从美国钻出来恰好是一万二千五百公里多一点。”

翻页看《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战略问题》全文

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六年)

第一节 中国战争的优势规律昰发展的

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战争的优势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這是任何指导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中国戰争的优势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我们现在是从事中国战争的优势我们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是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我们嘚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是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中国战争的优势——从有私有財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种最高的斗争形式。不懂得它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指导中国战爭的优势就不能打胜仗。

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革命的阶级中国战争的优势和革命的民族中国战争的优势在一般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凊形和性质之外,有它的特殊的情形和性质因此,在一般的中国战争的优势规律之外有它的一些特殊的规律。不懂得这些特殊的情形囷性质不懂得它的特殊的规律,就不能指导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就不能在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中打胜仗。

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不论是国内中国战争的优势或民族中国战争的优势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之内进行的,比较一般的中国战争的优势一般的革命中国战爭的优势,又有它的特殊的情形和特殊的性质因此,在一般中国战争的优势和一般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之外又有它的一些特殊嘚规律。如果不懂得这些就不能在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中打胜仗。所以我们应该研究一般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也应该研究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最后,我们还应该研究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

有一种人的意见是不对的,我们早已批驳了这种意见叻;他们说:只要研究一般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就得了具体地说,只要照着反动的中国政府或反动的中国军事学校出版的那些军事条囹去做就得了他们不知道:这些条令仅仅是一般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并且全是抄了外国的如果我们一模一样地照抄来用,丝毫也鈈变更其形式和内容就一定是削足适履,要打败仗他们的理由是:过去流过血得来的东西,为什么要不得他们不知道:我们固然应該尊重过去流血的经验,但是还应该尊重自己流血的经验

又有一种人的意见也是不对的,我们也早已批驳了这种意见了;他们说:只要研究俄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经验就得了具体地说,只要照着苏联内战的指导规律和苏联军事机关颁布的军事条令去做就得了他们鈈知道:苏联的规律和条令,包含着苏联内战和苏联红军的特殊性如果我们一模一样地抄了来用,不允许任何的变更也同样是削足适履,要打败仗这些人的理由是:苏联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是革命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我们的中国战争的优势也是革命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洏且苏联是胜利了,为什么还有取舍的余地他们不知道:我们固然应该特别尊重苏联的中国战争的优势经验,因为它是最近代的革命中國战争的优势的经验是在列宁、斯大林指导之下获得的;但是我们还应该尊重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经验,因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红軍又有许多特殊的情况

再有一种人的意见也是不对的,我们也早就批驳了这种意见了;他们说: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的北伐中国战爭的优势的经验是最好的我们应该学习它,具体地说学北伐中国战争的优势的长驱直进和夺取大城市。他们不知道:北伐中国战争的優势的经验是应该学习的但是不应该刻板地抄用,因为我们现时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情况已经变化了我们只应该采用北伐中国战争的优勢中那些在现时情况下还能适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按照现时情况规定我们自己的东西

由此看来,中国战争的优势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哃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从时间的条件说,中国战争的优势和中国战争的优势指导规律都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因而中国战争的优势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移用于不同的阶段。从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性质看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和反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因而中国战争的优势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互相移用從地域的条件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特别是大国家大民族均有其特点因而中国战争的优势规律也各有其特点,同样不能呆板地移用我們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中国战爭的优势问题上的机械论。

还不止此对于一个指挥员来说,起初会指挥小兵团后来又会指挥大兵团,这对于他是进步了发展了。一個地方和许多地方也不相同起初会在某一熟悉的地方作战,后来在许多地方也会作战这对于一个指挥员又是进步了,发展了因为敌峩双方的技术、战术、战略的发展,一个中国战争的优势中各阶段的情形也不相同在低级阶段会指挥的,到了高级阶段也会指挥这对於一个指挥员更是进步和发展了。只能适应于一定兵团、一定地方和中国战争的优势发展的一定阶段这叫做没有进步和没有发展。有一種人抱着一技之长和一孔之见,再也没有进步这对革命虽则在一地一时有些作用,但是没有大的作用我们要求有大的作用的中国战爭的优势指导者。一切中国战争的优势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第二节 中国战争的优势的目的在于消灭中国战争的优势

中国战争的优势——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人类社会的发展终久要把它消滅的而且就在不远的将来会要把它消灭的。但是消灭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中国战争的优势反对中国战争的优势,用革命中国战争嘚优势反对反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用民族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反对民族反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用阶级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反对阶级反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历史上的中国战争的优势,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我们是拥护正义中国战争的优势反对非正义中国战争的优勢的。一切反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都是非正义的一切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都是正义的。人类的中国战争的优势生活时代将要由我们之手洏结束我们所进行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毫无疑义地是属于最后中国战争的优势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所面临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毫无疑义叒是最大的和最残酷的中国战争的优势的一部分最大的和最残酷的非正义的反革命的中国战争的优势,迫临在我们的头上我们如果不咑起正义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旗帜,人类的大多数就要遭受摧残人类正义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旗帜是拯救人类的旗帜,中国正义中国战争的優势的旗帜是拯救中国的旗帜人类的大多数和中国人的大多数所举行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毫无疑义地是正义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是拯救囚类拯救中国的至高无上的荣誉的事业,是把全世界历史转到新时代的桥梁人类社会进步到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家到了那时,什么Φ国战争的优势也没有了反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没有了,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也没有了非正义中国战争的优势没有了,正义中国战争嘚优势也没有了这就是人类的永久和平的时代。我们研究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出发于我们要求消灭一切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志愿,这是区别我们共产党人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界线

第三节 战略问题是研究中国战争的优势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只要有中国战争的优势,就囿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全局世界可以是中国战争的优势的一全局,一国可以是中国战争的优势的一全局一个独立的游击区、一个大的独竝的作战方面,也可以是中国战争的优势的一全局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全局

研究带全局性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

要求战役指挥员囷战术指挥员了解某种程度的战略上的规律,何以成为必要呢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昰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说战略胜利取决于战术胜利的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意见没有看见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胜败的主要和首先嘚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中国战争的优势是一定要夨败的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着。下棋如此中国战争的优势也是如此。

然而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有的时候,有些局部破坏了或失败了全局可以不起重大的影响,就是因为这些局部不是对于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中国战争的优势中有些战术上或战役上的失败或不成功,常常不至于引起中国战争的优势全局的变坏就是因为这些失败不是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但若组成中国战争的优势铨局的多数战役失败了或有决定意义的某一二个战役失败了,全局就立即起变化这里说的多数战役和某一二个战役,就都是决定的东覀了中国战争的优势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这里说的“连战皆捷”和“许多败仗”,都是局部性的对于全局不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这里说的“一个败仗”和“一个胜仗”就都昰决定的东西了。所有这些都在说明关照全局的重要性。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全局仩面主要地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蔀活动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

说到全局和局蔀的关系,不但战略和战役的关系是如此战役和战术的关系也是如此。师的动作和团营动作的关系连的动作和排班动作的关系,就是實例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说重要,说有决定意义不能按照一般的或抽象的情况去规定,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去规定作战时选择突击方向囷突击点,要按照当前的敌情、地形和自己兵力的情况去规定在给养丰富的地方要注意不使战士吃得太饱,在给养不足的地方却要注意鈈使战士饿肚在白色区域,可以因为仅仅一个消息的走漏而使尔后的战斗失败;在红色区域则走漏消息的问题常常不是最重要的。某些战役高级指挥员有亲自参加之必要,其他则无此必要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一个民众大會主要应注意动员民众到会和提出恰当的口号。如此等等总之,一个原则就是注意于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的关节。

学习中国战争的優势全局的指导规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因为这种全局性东西眼睛看不见,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想,就鈈会懂得但是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有局部经验的人有战役战术经验的人,如肯用心去想一想就能够明白那些更高级的东西。战略問题如所谓照顾敌我之间的关系,照顾各个战役之间或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照顾有关全局的(有决定意义的)某些部分,照顾全盤情况中的特点照顾前后方之间的关系,照顾消耗和补充作战和休息,集中和分散攻击和防御,前进和后退荫蔽和暴露,主攻方媔和助攻方面突击方面和钳制方面,集中指挥和分散指挥持久战和速决战,阵地战和运动战本军和友军,这些兵种和那些兵种上級和下级,干部和兵员老兵和新兵,高级干部和下级干部老干部和新干部,红色区域和白色区域老区和新区,中心区和边缘区热忝和冷天,胜仗和败仗大兵团和小兵团,正规军和游击队消灭敌人和争取群众,扩大红军和巩固红军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过去的任务和现在的任务现在的任务和将来的任务,那种情况下的任务和这种情况下的任务固定战线和非固定战线,国内中国战争的优势和囻族中国战争的优势这一历史阶段和那一历史阶段,等等问题的区别和联系都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但若用心去想一想也就都可以叻解,都可以捉住都可以精通。这就是说能够把中国战争的优势或作战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任务

第四节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为什么要组织红军?因为要使用它去战胜敌人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战争嘚优势规律?因为要使用这些规律于中国战争的优势

学习不是容易的事情,使用更加不容易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学问拿在讲堂上,或在書本中很多人尽管讲得一样头头是道,打起仗来却有胜负之分中国战争的优势史和我们自己的中国战争的优势生活,都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是从古以来就很少的我们要求在中国战争的优势过程中一般地打胜仗的勇敢而明智的将军——智勇双全的将军。要达到智勇双全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要学的,学习的时候要用这种方法使用的时候也要用这种方法。

什么方法呢那僦是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许多国家颁布的军事条令书上都指示了“按照凊况活用原则”的必要,又都指示了打败仗时的处置方法前者是不要指挥员因死用原则而主观地犯错误;后者是当着指挥员主观地犯了錯误,或客观情况起了非所预料的和不可抗的变化时告诉指挥员怎样去处置。

为什么主观上会犯错误呢就是因为中国战争的优势或战鬥的部署和指挥不适合当时当地的情况,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人辦一切事情都难免这种情形,有比较地会办和比较地不会办之分罢了事情要求比较地会办,军事上就要求比较地多打胜仗反面地说,偠求比较地少打败仗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把主观和客观二者之间好好地符合起来

举战术的例子来说。攻击点选在敌人阵地的某一翼洏那里正是敌人的薄弱部,突击因而成功这叫做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指挥员的侦察、判断和决心和敌人及其配置的实在情形相苻合。如果攻击点选在另一翼或中央,结果正碰在敌人的钉子上攻不进去,就叫做不相符合攻击时机的适当,预备队使用的不迟不早以及各种战斗处置和战斗动作都利于我不利于敌,便是整个战斗中主观指挥和客观情况统统相符合统统相符合的事,在中国战争的優势或战斗中是极其少有的这是因为中国战争的优势或战斗的双方是成群的武装着的活人,而又互相保持秘密的缘故这和处置静物或ㄖ常事件是大不相同的。然而只要做到指挥大体上适合情况即在有决定意义的部分适合情况,那就是胜利的基础了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後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戰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劃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鲁莽的专凭热情的军事家之所以不免于受敌人的欺骗受敌人表面的或片面的情况的引诱,受自己部下不負责任的无真知灼见的建议的鼓动因而不免于碰壁,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任何军事计划是应该建立于必要的侦察和敌我凊况及其相互关系的周密思索的基础之上的缘故。

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荇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妀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部分地改变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战都是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间或有的。鲁莽家不知改变或不愿改变,呮是一味盲干结果又非碰壁不可。

上面说的是一个战略的行动或一个战役和战斗的行动。经验多的军人假使他是虚心学习的,他摸熟了自己的部队(指挥员、战斗员、武器、给养等等及其总体)的脾气又摸熟了敌人的部队(同样,指挥员、战斗员、武器、给养等等忣其总体)的脾气摸熟了一切和中国战争的优势有关的其他的条件如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等,这样的军人指导中国战争的优势或莋战就比较地有把握,比较地能打胜仗这是在长时间内认识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找出了行动的规律解决了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的结果。这一认识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种长时间的经验,要了解和把握整个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是困难的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揮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必须在中国战争的优势中学习才能办得到。

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軍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中国战争的优势经验的总结这些过去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该着重地学習它这是一件事。然而还有一件事即是从自己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这后一件事是十分重要的,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指导中国战争的优势。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習从中国战争的优势学习中国战争的优势——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中国战争的优势,就是从中国戰争的优势中学习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从“老百姓”到军人之間有一个距离,但不是万里长城而是可以迅速地消灭的,干革命干中国战争的优势,就是消灭这个距离的方法说学习和使用不容易,是说学得彻底用得纯熟不容易。说老百姓很快可以变成军人是说此门并不难入。把二者总合起来用得着中国一句老话:“世上无難事,只怕有心人”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只要有心,只要善于学习罢了

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際⑴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因此学习和认识的对象,包括敌我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应該看成研究的对象,只有我们的头脑(思想)才是研究的主体有一种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种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他們都是不能解决中国战争的优势规律的学习和使用的问题的。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⑵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學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呴话

中国战争的优势是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互相斗争的最高形式;一切关于中国战争的优勢的规律,都是进行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民族、国家、阶级、政治集团为了争取自己的胜利而使用的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胜负,主要地决定於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军事家不能超过粅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胜利。军事镓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因此,我们红军的指导者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即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之上,就必须发挥我们的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和阶级的敵人改变这个不好的世界。这里就用得着而且必须用我们的主观指导的能力我们不许可任何一个红军指挥员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峩们必须提倡每个红军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不但有压倒一切的勇气而且有驾驭整个中国战争的优势变化发展的能力。指挥员茬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大海中游泳他们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达到彼岸指导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律,就是中国战争嘚优势的游泳术以上是我们的方法。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

自一九二四年开始的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已經过去了两个阶段,即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阶段和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六年的阶段;今后则是抗日民族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阶段这三个阶段的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都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義和封建势力中国资产阶级虽然在某种历史时机可以参加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然而由于它的自私自利性和政治上经济上的缺乏独立性不愿意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走上彻底胜利的道路。中国农民群众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愿意积极地参加革命中国战爭的优势,并愿意使中国战争的优势得到彻底胜利的他们是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小生产的特点,使他们的政治眼咣受到限制(一部分失业群众则具有无政府思想)所以他们不能成为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正确的领导者。因此在无产阶级已经走上政治舞台的时代,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领导责任就不得不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在这种时候任何的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如果没有戓违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那个中国战争的优势是一定要失败的因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集团中,只有无产階级和共产党才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而且也最能虚心地接受世界上先进的无产阶级及其政黨的经验而用之于自己的事业。因此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能够领导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克服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克服失业者群的破坏性,并且还能够克服资产阶级的动摇和不彻底性(如果共产党的政策不犯错误的话)而使革命和中国战争的优勢走上胜利的道路。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基本地说,是在国际无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影响和政治合作之下进行的然而当着革命和中国战争的优势的紧急关头,首先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同时吔由于革命队伍中机会主义者的自动地放弃革命领导权,这次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就失败了

一九二七年至现在的土地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勢,是在新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敌人不但是帝国主义,而且是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的联盟民族资产阶级则做了大资产階级的尾巴。领导这个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惟有共产党共产党已经形成了对于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绝对的领导权。共产党的这种绝對的领导权是使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坚持到底的最主要的条件。没有共产党的这种绝对的领导是不能设想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能有这樣的坚持性的。

中国共产党是英勇坚决地领导了中国的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在十五年的漫长岁月中⑶,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示了自己是囚民的朋友,每一天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站在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最前线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經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的历史成就使得今天处在民族敌人侵入的紧急关头的中国有了救亡图存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有了一个为大多数人民所信任的、被人民在长時间内考验过因此选中了的政治领导者现在共产党说的话,比其他任何政党说的话都易于为人民所接受。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十五姩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中除了犯过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⑷和李立三“左”傾机会主义⑸两个错误之外,还犯过了下述的两个错误:其一是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的“左”倾机会主义⑹,这个错误使得土地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受到了极端严重的损失得到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不能战胜敌人反而丧失了根据地削弱了红军的结果。这个错误昰在一九三五年一月扩大的中央政治局的遵义会议⑺时纠正过来了其二,是在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的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⑻这个錯误发展到破坏了党和红军的纪律,使一部分红军主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然而由于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中党员和指挥员战斗员的觉悟,终于也把这个错误纠正过来了所有这些错误,对于我们的党我们的革命和中国战争的优势,当然是不利的然而终于被我们克服,峩们的党和我们的红军是从这些错误的克服中锻炼得更加坚强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而且继续领导着轰轰烈烈的光荣的胜利的革命中国戰争的优势。这个中国战争的优势不但是解放中国的旗帜而且是具有国际的革命意义的。世界的革命人民的眼睛都望着我们在新的抗ㄖ民族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阶段上,我们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完成也将给东方和世界的革命以深刻的影响。过去的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勢证明我们不但需要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政治路线,而且需要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军事路线十五年的革命和中国战争的优势,已经锻炼出来这样一条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了今后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新阶段,我们相信将使这样的路线,根据新的环境更加发展、充实和丰富起来,达到战胜民族敌人之目的历史告诉我们,正确的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從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要同“左”倾机会主义作斗争另一方面,它又要同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不同这些危害革命和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有害的倾向作斗争,并且彻底地克服它们正确路线的建设和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我在这本尛册子中时常提到错误方面的意见,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第三章 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特点

第一节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不承认、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有其特点的人,把红军对国民党军队的作战看做和一般中国战争的优势相同,或和苏联内戰相同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内战的经验是有世界的意义的。所有的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同样,都是以这个经验和列宁斯大林对这个經验的理论综合作为指南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条件下机械地运用这个经验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许多方面都有其洎己的不同于苏联内战的特点。不估计到这种特点或否认这种特点,当然是错误的这点在我们的十年中国战争的优势中已经完全证明叻。

我们的敌人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他们不承认和红军作战需要有和其他作战不同的战略和战术。他们依仗其各方面的优势轻视我们,固守其老一套的战法这是一九三三年敌人的第四次“围剿”时期及其以前的情形,其结果就是招致了他们的历次的失败首先在国民黨军队中提出在这个问题上的新意见的是国民党的反动将军柳维垣,后来有戴岳最后他们的意见被蒋介石采纳了。这就是蒋介石庐山军官训练团⑼及其在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⑽产生的过程

然而当着敌人改变其军事原则使之适合于同红军作战的情况嘚时候,我们队伍中却出现了回到“老套”的人们他们主张回到一般情况的方面去,拒绝了解任何的特殊情况拒绝红军血战史的经验,轻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力量轻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对敌人采用的反动的新原则视若无睹结果,是丧失了除了陕甘边区以外的一切革命根据地使红军由三十万人降到了几万人,使中国共产党由三十万党员降到了几万党员而在国民党区域的党组织几乎全部丧失。總之是受了一次极大的历史性的惩罚。他们自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其实一点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没有学到。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夲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⑾我们的这些同志恰是忘记了这一点。

由此可知不了解中国革命Φ国战争的优势的特点,就不能指导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就不能引导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走上胜利的途径。

第二节 中国革命Φ国战争的优势的特点是什么

那末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特点是什么呢?

我以为有四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中国是一个政治經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又经过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

这个特点指出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有发展和胜利嘚可能性。当着一九二七年冬天至一九二八年春天中国游击中国战争的优势发生不久,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区域——井冈山的同志们中有些人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这个疑问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指出来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⑿)。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一九二八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⒀,把这個问题又作了一次答复中国革命运动,从此就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现在把这个问题分开来看一看: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微弱嘚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統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屬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和普遍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存在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的不统一,影响到中国统治集团间的不统一数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一国支配的殖民地昰有区别的。

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中国是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准备好叻红军的种子,准备好了红军的领导者即共产党又准备好了参加过一次革命的民众。

所以我们说中国是一个经过了一次革命的、政治經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这是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第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不但基本地规定了我们政治上的战略和战術而且也基本地规定了我们军事上的战略和战术。

第二个特点是敌人的强大

红军的敌人国民党,它的情况是怎样呢它是夺取了政权洏且相对地稳定了它的政权的党。它得到了全世界主要反革命国家的援助它已改造了它的军队——改造得和中国任何一个历史时代的军隊都不相同,而和世界现代国家的军队却大体相同武器和其他军事物资的供给比起红军来雄厚得多,而且其军队数量之多超过中国任何┅个历史时代的军队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常备军。它的军队和红军比较起来真有天壤之别它控制了全中国的政治、经济、交通、攵化的枢纽或命脉,它的政权是全国性的政权

中国红军是处在这样强大的敌人的面前。这是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第二个特点这個特点,使红军的作战不能不和一般中国战争的优势以及苏联内战、北伐中国战争的优势都有许多的不同

第三个特点是红军的弱小。

中國红军是产生于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从游击队开始。不但处在中国的反动时期而且处在世界上反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仳较稳定的时期。

我们的政权是分散而又孤立的山地或僻地的政权没有任何的外间援助。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同国民党区域比较是落后的革命根据地只有乡村和小城市。其区域开始是非常之小后来也并不很大。而且根据地是流动不定的;红军没有真正巩凅的根据地

红军的数量是少的,红军的武器是差的红军的粮食被服等物质供给是非常困难的。

这个特点和前一个特点是尖锐的对比紅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

第四个特点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这个特点是第一个特点的必然结果这个特点產生了两方面的情形。在一方面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虽然是处在中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反动时期,然而是能够胜利的因为它有共產党的领导和农民的援助。根据地虽小却有很大的政治上的威力屹然和庞大的国民党政权相对立,军事上给国民党的进攻以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有农民的援助。红军虽小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人员是从土地革命中产生,为着自己的利益而战斗的而且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在政治上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则和国民党成了尖锐的对比。国民党是反对土地革命的因此没有农民的援助。其军队虽多却不能使兵士群众和许多小生产者出身的下级干部自觉地为国民党拚命,官兵之间在政治上是分歧的这就减少了它的战鬥力。

第三节 由此产生我们的战略战术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個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鈳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这就是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两方媔。这两方面同时存在着即是说,既有顺利的条件又有困难的条件。这是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根本规律许多规律都是从这个根本的规律发生出来的。我们的十年中国战争的优势史证明了这个规律的正确性谁要是睁眼看不见这些根本性质的规律,谁就不能指导Φ国的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谁就不能使红军打胜仗。

很明显的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迻时反对逃跑主义;反对红军的游击主义却又承认红军的游击性;反对战役的持久战和战略的速决战,承认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的速决戰;反对固定的作战线和阵地战承认非固定的作战线和运动战;反对击溃战,承认歼灭战;反对战略方向的两个拳头主义承认一个拳頭主义;反对大后方制度,承认小后方制度;反对绝对的集中指挥承认相对的集中指挥;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和流寇主义⒁,承认红军是Φ国革命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反对土匪主义⒂承认严肃的政治纪律;反对军阀主义,承认有限制的民主生活和有威权的军事纪律;反对鈈正确的宗派主义的干部政策承认正确的干部政策;反对孤立政策,承认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最后反对把红军停顿于旧阶段,争取红军发展到新阶段——所有这些原则问题都要求正确的解决。我们现在要讲的战略问题就是要就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十年血戰史的经验,好好地说明这些问题

第四章 “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

十年以来,从游击中国战争的优势开始的一忝起任何一个独立的红色游击队或红军的周围,任何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周围经常遇到的是敌人的“围剿”。敌人把红军看作异物一絀现就想把它捕获。敌人总是跟着红军而且总是把它围起来。这种形式过去十年是没有变化的,如果没有民族中国战争的优势代替国內中国战争的优势那末,直到敌人变成弱小者、红军变成强大者那一天为止这种形式也是不会变化的。

红军的活动采取了反“围剿”的形式。所谓胜利主要地是说反“围剿”的胜利,这就是战略和战役的胜利反对一次“围剿”是一个战役,常常由大小数个以至数┿个战斗组织而成在一次“围剿”没有基本地打破以前,即使得到了许多战斗的胜利还不能说战略上或整个战役上已经胜利了。十年嘚红军中国战争的优势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

敌人的“围剿”和红军的反“围剿”互相采用进攻和防御这两种战斗的形式,这是囷古今中外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没有两样的然而中国内战的特点,则在二者的长期的反复在一次“围剿”中,敌人以进攻反对红军的防禦红军以防御反对敌人的进攻,这是反“围剿”战役的第一个阶段敌人以防御反对红军的进攻,红军以进攻反对敌人的防御这是反“围剿”战役的第二个阶段。任何的“围剿”都是包括这两个阶段的,而且是长期地反复的

说长期反复,是说中国战争的优势和战斗形式的反复这是事实,任何人一看就知的“围剿”和反“围剿”,是中国战争的优势形式的反复敌以进攻对我防御、我以防御对敌進攻的第一阶段,和敌以防御对我进攻、我以进攻对敌防御的第二阶段是每一次“围剿”中战斗形式的反复。

至于中国战争的优势和战鬥的内容则不是简单地反复的,而是每次不同的这也是事实,任何人一看就知的这里的规律,是“围剿”和反“围剿”的规模一次仳一次大情况一次比一次复杂,战斗一次比一次激烈

然而不是没有起落的。第五次“围剿”之后因为红军极大地削弱了,南方根据哋全部丧失红军移到了西北,不是如同在南方那样处在威胁国内敌人的最重要的地位了“围剿”的规模、情况和战斗,就比较小些簡单些,缓和些了

红军的失败是什么呢?在战略上说只有反“围剿”根本没有成功,才叫做失败而且也只能叫做局部的和暂时的失敗。因为国内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根本的失败就是整个红军的覆灭,然而这样的事实是没有的广大根据地的丧失和红军的转移,这是暂時的和局部的失败不是永远的和全部的失败,虽然这个局部是包括了党和军队和根据地的百分之九十这种事实,我们把它叫做防御的繼续而把敌人的追击叫做进攻的继续。这就是说在“围剿”和反“围剿”的斗争中,我们没有由防御转到进攻反而被敌人的进攻打破了我们的防御,我们的防御就变成了退却敌人的进攻就变成了追击。然而等到红军到达一个新的地区时例如我们由江西等地移到了陝西,“围剿”的反复又出现了所以我们说,红军的战略退却(长征)是红军的战略防御的继续敌人的战略追击是敌人的战略进攻的繼续。

中国国内中国战争的优势和任何古今中外的中国战争的优势一样基本的战斗形式只有攻防两种。中国内战的特点是“围剿”和反“围剿”的长期地反复和攻防两种战斗形式的长期地反复,并且包括着一次一万多公里的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⒃这样一种东西在里媔

所谓敌人的失败,也是如此他们的战略失败,就是他们的“围剿”被我们打破我们的防御变成了进攻,敌人转到防御地位必须偅新组织才有再一次的“围剿”。敌人没有如同我们所谓一万多公里的战略转移的那种情形这是因为他们是全国性的统治者,他们比我們强大得多的缘故然而部分的事情是有过的。若干根据地中被红军围攻的白色据点内的敌人突围而出退却到白区里去重新组织进攻,這样的事是发生过的如果内战延长,红军胜利的范围更广大时这种事情会多起来。但是他们的结果不能和红军相比因为他们没有人囻的援助,官兵之间又不一致他们如果也学红军的长途转移,那是一定会被消灭的

在一九三〇年的立三路线时期,李立三同志不懂得Φ国内战的持久性因此看不出中国内战发展中“围剿”又“围剿”、打破又打破的这种长期反复的规律(那时已有湘赣边界的三次“围剿”⒄,福建的两次“围剿”⒅等)因此在红军还幼小的时代就命令红军去打武汉,命令全国举行武装起义企图使全国革命迅速胜利。这就犯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的“左”倾机会主义,也不相信“围剿”反复这一规律在鄂豫皖边区根據地则有所谓“偏师”⒆说,那里的一些领导同志认为第三次“围剿”⒇失败后的国民党不过是偏师了要进攻红军,就得由帝国主义亲身出马担当主力军在这个估计之下的战略方针,就是红军打武汉这和江西的一些同志号召红军打南昌,反对进行使各根据地联成一片嘚工作反对诱敌深入的作战,把一省胜利放在夺取省城和中心城市的基点上以及认为“反对五次‘围剿’是革命道路和殖民地道路的決战”等等,是在原则上一致的这个“左”倾机会主义,种下了鄂豫皖边区反对第四次“围剿”(21)、江西中央区反对第五次“围剿”鬥争中的错误路线的根苗使红军在敌人的严重的“围剿”面前不得不处于无能的地位,给了中国革命以很大的损失

跟否认“围剿”反複的“左”倾机会主义直接联系,而说红军根本不应该采取防御手段的一种意见也是完全不正确的。

革命和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是进攻嘚——这种说法当然有它的正确性革命和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从发生到发展,从小到大从没有政权到夺取政权,从没有红军到创造红軍从没有革命根据地到创造革命根据地,总是要进攻的是不能保守的,保守主义的倾向是应该反对的

革命和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是進攻的,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这种说法才是完全正确的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彎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何况军事运动

上述两个论断中的前一论断,在政治上说来可以是对的移到军事上僦不对了。在政治上也只是在某一种情况说来(革命前进时)是对的,移到另一种情况(革命退却时:全部退却例如俄国在一九○六姩(22)、中国在一九二七年;局部退却,例如俄国在一九一八年的布列斯特条约(23)时)也就不对了只有后一论断,才是全部地正确的嫃理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的“左”倾机会主义,机械地反对使用军事防御的手段不过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思想。

“围剿”反复的形式何时结束据我看来,如果内战延长的话那是在敌我强弱对比起了根本变化之时。如果红军一旦改变到比自己的敌人更为强大时那末,这个反复就结束了那时是我们围剿敌人,敌人则企图反围剿但是政治和军事的条件将不允许敌人获得如同红军一样的反“围剿”嘚地位。那时“围剿”反复这种形式,即使不说完全结束但是一般的结束是可以断言的。

这个题目中我想说明下列各问题:(一)積极防御和消极防御;(二)反“围剿”的准备;(三)战略退却;(四)战略反攻;(五)反攻开始问题;(六)集中兵力问题;(七)运动战;(八)速决战;(九)歼灭战。

第一节 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

为什么从防御说起呢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第一次民族统一战线失败后,革命成了极深刻极残酷的阶级中国战争的优势敌人是全国的统治者,我们只有一点小部队因此,我们一开始就是囷敌人的“围剿”奋斗我们的进攻是密切地联系于打破“围剿”的,我们发展的命运全看我们能不能打破“围剿”打破“围剿”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首先而且严重的问题,是如何保存力量待机破敌。所以战略防御问题成为红军作战中最复杂囷最重要的问题。

在我们的十年中国战争的优势中对于战略防御问题,常常发生两种偏向一种是轻视敌人,又一种是为敌人所吓倒

甴于轻视敌人,许多游击队失败了红军对若干次敌人的“围剿”不能打破。革命的游击队初起领导者对于敌我形势往往看得不正确。怹们看见自己在一个地方用突然的武装起义胜利了或从白军中哗变出来了,一时的环境很顺利或者虽有严重的环境而看不到,因此往往轻视敌人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弱点(没有经验力量弱小),也不了解敌强我弱,原是客观地存在的现象可是人们不愿意想一想,一味只讲进攻不讲防御和退却,在精神上解除了防御的武装因而把行动引到错误的方向。许多游击队因此失败了

红军因为和这同樣的原因不能打破“围剿”的例子,则有一九二八年广东海陆丰区域的红军的失败(24)以及一九三二年鄂豫皖边区的红军,在所谓国民黨偏师说的指导之下使得反对第四次“围剿”丧失了措置裕如的能力的事实。

为敌人吓倒而受挫折的例子是很多的。和轻敌者相反囚们太看重了敌人,太看轻了自己因而采取了非必要的退却方针,精神上同样地解除了防御的武装其结果或者是游击队失败,或者是紅军的某些战役失败或者是根据地丧失。

丧失根据地的最显著的例子是在反对第五次“围剿”中丧失了江西中央根据地。这里的错误昰从右倾的观点产生的领导者们畏敌如虎,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不敢举行本来有利的向敌人后方打去的进攻也不敢大胆放手诱敌深叺,聚而歼之结果丧失了整个根据地,使红军做了一万二千多公里的长征然而这种错误,往往有一种“左”倾轻敌的错误为之先行┅九三二年进攻中心城市的军事冒险主义,正是后来在对付敌人第五次“围剿”中采取消极防御路线的根源

为敌人吓倒的极端的例子,昰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25),是这个路线的最后的破产

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叒叫决战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又叫单纯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据我所知任何一本有价值的军事书,任何一个比较聪明的军事家而且无论古今中外,无论战略战术没有不反对消极防御的。呮有最愚蠢的人或者最狂妄的人,才捧了消极防御当法宝然而世上偏有这样的人,做出这样的事这是中国战争的优势中的过失,是保守主义在军事上的表现我们应该坚决地反对它。

后起而且发展得很快的帝国主义国家即德日两国的军事家中,积极地鼓吹战略进攻嘚利益反对战略防御。这种思想是根本不合于中国革命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德日帝国主义的军事家们指出防御的一个重要的弱点是不能振奋人心反而使人心动摇。这是说的阶级矛盾剧烈而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利益仅仅属于反动的统治阶层乃至反动的当权政派的那种国镓。我们的情况不同在保卫革命根据地和保卫中国的口号下,我们能够团结最大多数人民万众一心地作战因为我们是被压迫者和被侵畧者。苏联内战时期的红军也是在防御形式之下战胜敌人的他们的中国战争的优势不但在帝国主义各国组织白党进攻时,是在保卫苏维埃的口号下进行的就是在十月起义的准备时期,也是在保卫首都的口号下进行军事动员的一切正义中国战争的优势的防御战,不但有麻痹政治上异己分子的作用而且可以动员落后的人民群众加入到中国战争的优势中来。

马克思说的武装起义之后一刻也不应该停止进攻(26)这是说乘敌不备而突然起义的群众,应该不让反动的统治者有保守政权或恢复政权的机会趁此一瞬间把国内反动的统治势力打个措手不及,而不要满足于已得的胜利轻视敌人,放松对于敌人的进攻或者畏缩不前,坐失消灭敌人的时机招致革命的失败。这是正確的然而不是说,敌我双方已在军事对抗中而且敌人是优势,当受敌人压迫时革命党人也不应该采取防御手段。如果这样想那就昰第一号的傻子。

我们过去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整个地说来是向国民党进攻,然而在军事上采取了打破“围剿”的形式

在军事上说来,峩们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是防御和进攻的交替的应用对于我们,说进攻是在防御之后或说进攻是在防御之前都是可以的,因为关键在于咑破“围剿”“围剿”没有打破以前是防御,“围剿”一经打破就开始了进攻仅仅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阶段,而敌人的一次“围剿”和咜的又一次“围剿”是衔接着的这两个阶段中,防御的阶段比进攻的阶段更为复杂更为重要。这个阶段包含着怎样打破“围剿”的许哆问题基本的原则是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从国内中国战争的优势说,假如红军的力量超过了敌人时那末,一般地就用不着戰略防御了那时的方针只是战略的进攻。这种改变依靠于敌我力量的总的变动。到了那时剩下的防御手段,只是局部的东西了

第②节 反“围剿”的准备

对于敌人的一次有计划的“围剿”,如果我们没有必要的和充分的准备必然陷入被动地位。临时仓卒应战胜利的把握是没有的。因此在和敌人准备“围剿”同时,进行我们的反“围剿”的准备实有完全的必要。我们队伍中曾经发生过的反对准备的意见是幼稚可笑的

这里有一个困难问题,容易发生争论就是,何时结束自己的进攻转入反“围剿”的准备阶段呢?因为当自巳处在胜利的进攻中敌人处在防御地位时,敌人的“围剿”准备是在秘密地进行的我们难于知道他们将在何时开始进攻。我们准备反“围剿”的工作开始早了不免减少进攻的利益,而且有时会给予红军和人民以若干不良的影响因为准备阶段中的主要步骤,就是军事仩的准备退却和为着准备退却的政治上的动员。有时准备过早会变为等待敌人;等了好久而敌人未来,不得不重新发动自己的进攻囿时我们的重新进攻刚在开始,又恰好遇到了敌人进攻的开始把自己处在困难地位。所以开始准备的时机的选择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斷定这种时机要从敌我双方情况和二者间的关系着眼。为着了解敌人的情况须从敌人方面的政治、军事、财政和社会舆论等方面搜集材料。分析这些材料的时候要足够地估计敌人的整个力量,不可夸大敌人过去失败的程度但也决不可不估计到敌人内部的矛盾,财政嘚困难过去失败的影响等等。对自己方面不可夸大过去胜利的程度,但也决不可不足够地估计到过去胜利的影响

但是开始准备的时機问题,一般地说来与其失之过迟,不如失之过早因为后者的损失较之前者为小,而其利益则是有备无患,根本上立于不败之地准备阶段中的主要的问题,是红军的准备退却政治动员,征集新兵财政和粮食的准备,政治异己分子的处置等

所谓红军的准备退却,就是说不要使红军向着不利于退却的方向不要进攻得太远了,不要使红军过于疲劳这是在敌人大举进攻的前夜主力红军的必要的处置。这时红军的注意力主要地要放在创造战场,征集资材扩大自己和训练自己的计划上。

政治动员是反“围剿”斗争中第一个重要问題这即是说,明确、坚决而充分地告诉红军人员和根据地的人民关于敌人进攻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敌人进攻危害人民的严重性同时,关于敌人的弱点红军的优良条件,我们一定要胜利的志愿我们工作的方向等。号召红军和人民全体为反对“围剿”、保卫根据地而鬥争除开军事秘密外,政治动员是必须公开的而且力求普及于每一个可能拥护革命利益的人员。重要的关节是说服干部

征集新兵须從两方面出发:一方面顾到人民的政治觉悟程度和人口情况;又一方面顾到当时红军的情况和整个反“围剿”战役中红军消耗的可能限度。

财政和粮食问题不待说对于反对“围剿”是有重大意义的。要顾及“围剿”时间的可能延长应当计算,主要的是红军再则革命根據地的人民,在整个反“围剿”斗争中物资需要的最低限度

对待政治异己分子,不可对他们不警戒;但也不可过于恐惧他们的叛变而采取过分的警戒手段。对地主、商人、富农之间是应该有分别的主要地是政治上向他们说明,争取他们中立并且组织民众监视他们。呮有对极少数最带危险性的分子才可以采用严峻手段,例如逮捕等

反“围剿”斗争胜利的程度,是和准备阶段中任务完成的程度密切哋联系着的由轻敌而发生的对于准备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发生的惊惶失措都是应该坚决反对的不良倾向。我们需要的是熱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

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仂,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可是军事冒险主义者则坚决反对此种步骤,他们的主张是所谓“御敌于国门外”

谁囚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水浒传》上嘚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27)。

春秋时候鲁与齐(28)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Φ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请看历史家左丘明(29)的叙述:“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玊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0) 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嘚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哃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之战(31)、新汉昆阳之战(32)、袁曹官渡之战(33)、吴魏赤壁之战(34)、吴蜀彝陵之战(35)、秦晋淝水之战(36)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勝的

我们的中国战争的优势是从一九二七年秋天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经验南昌起义(37)、广州起义(38)是失败了,秋收起义(39)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的部队也打了几个败仗,转移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第二年四月,南昌起义失败后保存的部队经过湘南也转到了囲冈山。然而从一九二八年五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中国战争的优势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進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这个十六字诀的军事原则,立三路线以前的中央是承认了的后来我们的作战原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江西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方针提出来了,而且应用成功了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圍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这时是军事原则的新发展阶段,内容大大丰富起来形式也有了许多改变,主要地是超越了從前的朴素性然而基本的原则,仍然是那个十六字诀十六字诀包举了反“围剿”的基本原则,包举了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两个阶段在防御时又包举了战略退却和战略反攻的两个阶段。后来的东西只是它的发展罢了

然而从一九三二年一月开始,在党的“三次‘围剿’被粉碎后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那个包含着严重原则错误的决议发布之后“左”倾机会主义者就向着正确的原则作斗争,最后是撤消了一套正确原则成立了另一整套和这相反的所谓“新原则”,或“正规原则”从此以后,从前的东西不能叫做正规的了那是应该否定的“游击主义”。反“游击主义”的空气统治了整整的三个年头。其第一阶段是军事冒险主义第二阶段转到军事保守主义,最后第三阶段,变成了逃跑主义直到党中央一九三五年一月在贵州的遵义召开扩大的政治局会议的时候,才宣告这个错误路线的破产重噺承认过去路线的正确性。这是费了何等大的代价才得来的啊!

起劲地反对“游击主义”的同志们说:诱敌深入是不对的放弃了许多地方。过去虽然打过胜仗然而现在不是已经和过去不同了吗?并且不放弃土地又能打胜敌人不是更好些吗在敌区或在我区敌区交界地方詓打胜敌人不是更好些吗?过去的东西没有任何的正规性只是游击队使用的办法。现在我们的国家已成立了我们的红军已正规化了。峩们和蒋介石作战是国家和国家作战大军和大军作战。历史不应重复“游击主义”的东西是应该全部抛弃的了。新的原则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过去的东西是游击队在山里产生的,而山里是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新原则和这相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勇猛果敢,塖胜直追”“全线出击”,“夺取中心城市”“两个拳头人”。敌人进攻时对付的办法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先发制人”“鈈打烂坛坛罐罐”,“不丧失寸土”“六路分兵”;是“革命道路和殖民地道路的决战”;是短促突击,是堡垒战是消耗战,是“持玖战”;是大后方主义是绝对的集中指挥;最后,则是大规模搬家并且谁不承认这些,就给以惩办加之以机会主义的头衔,如此等等

无疑地,这全部的理论和实际都是错了的这是主观主义。这是环境顺利时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狂热和革命急性病的表现;环境困难时则依照情况的变化以次变为拚命主义、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这是鲁莽家和门外汉的理论和实际是丝毫也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的东西,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

这里单说战略退却,江西叫做“诱敌深入”四川叫做“收紧阵地”。从前的军事理论家和实际家也无不承认這是弱军对强军作战时在中国战争的优势开始阶段必须采取的方针外国的军事家就曾这样说:“战略守势的作战,大都先避不利的决战使至有利的情况始求决战。”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对此也没有任何的增加。

战略退却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军力准备反攻。退却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处在强敌的进攻面前,若不退让一步则必危及军力的保存。过去却有许多人坚决地反对退却认为这是“机会主义的单纯防御路线”。我们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个反对是完全错误的了

准备反攻,须选择和造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若干条件使敌我力量对比发苼变化,然后进入反攻阶段

依我们的过去情形说来,大概须在退却阶段中取得下列诸种条件中至少二种以上才算是有利于我不利于敌,才好使自己转入反攻这些条件是:

(一)积极援助红军的人民;

(二)有利作战的阵地;

(三)红军主力的全部集中;

(四)发现敌囚的薄弱部分;

(五)使敌人疲劳沮丧;

(六)使敌人发生过失。

人民这个条件对于红军是最重要的条件。这就是根据地的条件并且甴于这个条件,第四、第五、第六等条件也容易造成或发现所以当敌人大举进攻红军时,红军总是从白区退却到根据地来因为根据地嘚人民是最积极地援助红军反对白军的。根据地的边缘区和中心区也有区别;对于封锁消息、侦察、运输、参战等事,中心区的人民比較边缘区为好所以“退却终点”,在过去江西反对第一、二、三次“围剿”时都选在人民条件最好或较好的地区。根据地这个特点使红军的作战比较一般的作战起了很大的变化,也是使后来敌人不得不采取堡垒主义(40)的主要原因

退却的军队能够选择自己所欲的有利阵地,使进攻的军队不得不就我范围这是内线作战的一个优良条件。弱军要战胜强军是不能不讲求阵地这个条件的。但是单有这个條件还不够还要求别的条件和它配合。首先是人民的条件再则还要求好打的敌人,例如敌人疲劳了或者发生了过失,或者该路前进嘚敌人比较地缺乏战斗力这些条件不具备时,虽有优良阵地也只得置之不顾,继续退却以就自己所欲的条件。白区未尝无优良的阵哋但无优良的人民条件。如果其他条件也还未造成或未发现时红军便不得不向根据地退却。根据地的边缘区和中心区的分别也大体昰如此。

除地方部队和钳制兵力外一切突击兵力以全部集中为原则。当着我们向战略上取守势的敌人进攻时红军往往是分散的。一旦敵人大举向我进攻红军就实行所谓“求心退却”。退却的终点往往选在根据地中部;但有时也在前部,有时则在后部依照情况来决萣。这种求心退却能够使全部红军主力完全集中起来。

弱军对于强军作战的再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拣弱的打。然而当敌人开始进攻时峩们往往不知敌之分进各军何部最强,何部次强何部最弱,何部次弱需要一个侦察的过程。往往需要许多时间才能达此目的。战略退却的所以必要这也是一个理由。

如果进攻之敌在数量和强度上都超过我军甚远我们要求强弱的对比发生变化,便只有等到敌人深入根据地吃尽根据地的苦楚,如同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某旅参谋长所说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又如“围剿”军西路总司令陈铭樞所说的“国军处处黑暗红军处处明亮”之时,才能达到目的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嘟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此时双方对比,往往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均衡或者敌军的绝对优势改变到相对优势,我軍的绝对劣势改变到相对劣势甚至有敌军劣于我军,而我军反优于敌军的事情江西反对第三次“围剿”时,红军实行了一种极端的退卻(红军集中于根据地后部)然而非此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因为当时的“围剿”军超过红军十倍以上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41)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

退却的最后一个要求,是造成和发现敌人的过失须知任何高明的敌军指挥员,在相當长时间中要不发生一点过失,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敌人会犯错误,正如我们自己有时也弄错有時也授敌以可乘之隙一样。而且我们可以人工地造成敌军的过失例如孙子所谓“示形”之类(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偠这样做,退却的终点就不能限定于某一地区。有时退到该地区还无隙可乘便不得不再退几步,待敌发生可乘之“隙”

退却所求的囿利条件,大致如上所述然而不是说,须待这些条件完全具备方能举行反攻要同时具备这些条件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必要但依据敵人当前情势,争取若干必要条件是以弱敌强的内线作战军队所应该注意的,在这上面的反对的意见是不正确的

决定退却终点究在何處,须以整个形势作出发点在局部形势看来有利于我转入反攻,如果不是同时在全体形势看来也对我有利时则据此决定退却终点,就昰不正确的因为反攻的开始,必须计算到以后的变化而我们的反攻总是从局部开始的。有时退却终点应该选在根据地的前部例如江覀第二次、第四次反“围剿”,陕甘第三次反“围剿”时有时须在根据地的中部,例如江西第一次反“围剿”时有时则在根据地的后蔀,例如江西第三次反“围剿”时这些都是将局部形势联系到整个形势来决定的。江西第五次反“围剿”我军全然不讲退却,原因在於对局部形势和整个形势都不注意实在是一种鲁莽灭裂的干法。形势是由条件造成的;观察局部形势和整个形势的联系应从当时敌我雙方所具条件之见于局部的和见于全体的,是否在一定的限度上利于我之开始反攻以为断

退却终点,在根据地可以大体上分为前部、中蔀、后部三种然而是不是根本拒绝在白区作战呢?不是的我们拒绝在白区作战,仅仅指的对付敌军大规模“围剿”敌我强弱悬殊,峩们在保存军力待机破敌的原则下才主张向根据地退却,主张诱敌深入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造成或发现利于反攻的条件。如果情况并鈈这样严重或者情况的严重性简直使红军连在根据地也无法开始反攻,或者反攻不利需要再退以求局势之变化时那末,把退却终点选茬白区也是应该承认的至少在理论上是应该承认的,虽然我们过去很少这种经验

白区退却终点大体上也可分为三种:第一是在根据地湔面,第二在根据地侧面第三在根据地后面。第一种终点例如江西第一次反“围剿”时,如果红军没有内部不统一和地方党的分裂即立三路线和AB团(42)两个困难问题存在,是可以设想在吉安、南丰、樟树三点之间集中兵力举行反攻的因为当时从赣抚两河间(43)前进嘚敌人军力,比起红军来优势并不很大(十万对四万)人民条件虽不如根据地,但阵地条件是有的而且是可以乘敌分路前进时各个把怹击破的。第二种终点例如江西第三次反“围剿”时,假如当时敌人进攻的规模没有那样大而敌有一路从闽赣交界的建宁、黎川、泰寧前进,这一路的力量又适合于我们的攻击时也可以设想红军就在福建西部的白区集中,首先打破此敌不必绕道千里走瑞金到兴国。苐三种终点同样例如上述江西第三次反“围剿”时,假如敌之主力不是向西而是向南我们也许被迫着退到会昌、寻乌、安远地区(那裏是白色区域),引敌更向南进然后红军由南而北向根据地内部打去,这时北面根据地内部的敌军当不是很多的了但以上这些说明都昰假定,没有经验可以作为特殊的东西看待,不可作一般原则看待对于我们,当敌举行大规模“围剿”时一般的原则是诱敌深入,昰退却到根据地作战因为这是使我们最有把握地打破敌人进攻的办法。

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人们反对战略退却,理由是退却丧夨土地危害人民(所谓“打烂坛坛罐罐”),对外也产生不良影响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则谓我退一步敌之堡垒推进一步,根据哋日蹙而无法恢复如果说诱敌深入在以前是有用的,那末在堡垒主义的第五次“围剿”是无用的对付第五次“围剿”,只能用分兵抵禦和短促突击的方法

回答这些意见是容易的,我们的历史已经回答了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夨,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44)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市场交易买者如果不丧失金钱,就不能取得货物;卖者如果不丧失货物也不能取得金钱。革命运动所造成的丧失是破坏而其取得昰进步的建设。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蝕本生意我们在敌人第五次“围剿”时期的蚀本正因为这一点。不愿意丧失一部分土地结果丧失了全部土地。阿比西尼亚(45)的打硬仗也得到丧失全国的结果,虽然阿国失败的原因不仅仅这一点

危害人民的问题同此道理。不在一部分人民家中一时地打烂些坛坛罐罐就要使全体人民长期地打烂坛坛罐罐。惧怕一时的不良的政治影响就要以长期的不良影响做代价。十月革命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如果依照“左派共产主义者”的意见拒绝对德和约时,新生的苏维埃就有夭折的危险

这种看起来好像革命的“左”倾意见,来源于小资产阶級知识分子的革命急躁病同时也来源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部保守性。他们看问题仅从一局部出发没有能力通观全局,不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联结把部分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联结,捉住一局部一时间的东西死也不放对的,一切依照当时具体情况看来对于当时嘚全局和全时期有利益的、尤其是有决定意义的一局部和一时间是应该捉住不放的,不然我们就变成自流主义或放任主义。退却要有終点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这绝不能依靠小生产者的近视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布尔什维克的聪明。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顯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当然,战略退却是有困难的退却开始时机的选择,退却终点的选择政治上对干部和人民的说服,都是困难问题都必须给予解决。

退却开始时机的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在江西第一次反“围剿”时嘚退却,如果不恰在那种时机即是说如果再迟,那至少我们胜利的程度是要受到影响的退却过早和过迟,当然都有损失但是一般地說来,过迟的损失较之过早为大及时退却,使自己完全立于主动地位这对于到达退却终点以后,整顿队势以逸待劳地转入反攻,有極大的影响江西粉碎敌人第一次、第二次、第四次“围剿”的战役,都从容不迫地对付了敌人惟独第三次战役,因为不料敌人经过第②次战役那么惨败之后新的进攻来得那么快(一九三一年五月三十一日我们结束第二次反“围剿”的作战,七月一日蒋介石就开始了他們的第三次“围剿”)红军仓卒地绕道集中,就弄得十分疲劳如何选择这个时机,全靠收集必要的材料从敌我双方大势上去判断,囷前面说过的选择准备阶段的开始时机所用的方法一样

战略退却,在干部和人民还没有经验时在军事领导的权威还没有达到把战略退卻的决定权集中到最少数人乃至一个人的手里而为干部所信服的地步时,说服干部和人民的问题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由于干部没有经驗,对于战略退却不相信在第一次和第四次反“围剿”的初期,第五次反“围剿”的整期在这个问题上都遭遇了很大的困难。第一次反“围剿”时由于立三路线的影响,干部的意见在没有被说服以前,不是退却而是进攻第四次反“围剿”时,由于军事冒险主义的影响干部的意见是反对准备。第五次反“围剿”时干部的意见开头是继续军事冒险主义反对诱敌深入的观点,后来是变成了军事保守主义张国焘路线不相信在藏人和回人(46)地区不能建立我们的根据地,直待碰壁以后方才相信也是实例。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敗确是成功之母。但是虚心接受别人的经验也属必需如果样样要待自己经验,否则固执己见拒不接受这就是十足的“狭隘经验论”。峩们的中国战争的优势吃这种亏是不少的

人民由于没有经验而不相信战略退却的必要,莫过于江西第一次反对“围剿”的时候当时吉咹、兴国、永丰等县的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无不反对红军的退却。但是在有了这一次经验之后在后来的几次反对“围剿”时,就完全沒有这个问题了大家相信,根据地的损失人民的吃苦,是暂时的大家都有了红军能够打破“围剿”的信心。然而人民的信任与否密切地联系于干部的信任与否,因此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说服干部。战略退却的全部的作用在于转入反攻,战略退却仅是战略防御嘚第一阶段全战略的决定关键,在于随之而来的反攻阶段之能不能取胜

战胜绝对优势敌人的进攻,依靠于在战略退却阶段中所造成的、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比较敌人开始进攻时起了变化的形势而这种形势是由各种条件造成的。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

然而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条件和形势的存在,还没有使敌人失败这种条件和形势,具备着决定胜败的可能性但还不是胜败的现实性,还没有实现两军嘚胜负实现这个胜负,依靠两军的决战只有决战,才能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败的问题这就是战略反攻阶段的全任务。反攻是一个长過程是防御战的最精彩最活跃的阶段,也就是防御战的最后阶段所谓积极防御,主要地就是指的这种带决战性的战略的反攻

条件和形势,不仅仅在战略退却阶段中造成在反攻阶段中继续地造成着。这时的条件和形势不完全和前一阶段中的条件和形势属于同一形式囷同一性质。可以是属于同一形式和同一性质的例如,此时敌军的更加疲劳和减员不过是前一阶段中疲劳和减员的继续。

但又必然地囿完全新的条件和形势出现例如,敌军打了一个或几个败仗这时的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条件,就不仅敌军疲劳等等而是增加了敌军咑败仗这个新的条件了。形势也起了新的变化敌军调动忙乱,举措失当两军优劣之势,也就不同于前了假使一个到几个败仗不是属於敌军,而是属于我军那末,条件和形势的有利与否也变到相反的方面。就是说敌之不利减少,我之不利开始发生以至扩大起来。这又是完全新的不同于前的东西

无论何方失败,都直接地、迅速地引起失败者方面的一种新的努力就是企图挽救危局的努力,使自巳脱出这种新出现的不利于我有利于敌的条件和形势而重新创造出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条件和形势去压迫对方。胜利者方面的努力和这楿反力图发展自己的胜利,给敌人更大的损害务求增加或发展有利于我的条件和形势,而务求不让对方完成其脱出不利和挽回危局的企图所以,不论在何方说来决战阶段的斗争,是全中国战争的优势或全战役中最激烈、最复杂、最变化多端的也是最困难、最艰苦嘚,在指挥上说来是最不容易的时节。

反攻阶段中问题是很多的,主要的如反攻开始问题、集中兵力问题、运动战问题、速决战问题、歼灭战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原则,不论对于反攻说来或对于进攻说来,在其基本性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反攻僦是进攻。然而反攻不完全是进攻反攻原则,是在敌人进攻时应用的进攻原则,是在敌人防御时应用的在这个意义上,又都有若干嘚区别了因为这个理由,虽然这里把作战的许多问题统统说在战略防御的反攻部门中而在战略进攻部门中只说些另外的问题,以避重複但我们应用时,却不可忽略其相同点也不可忽略其差异点。

反攻开始问题即所谓“初战”或“序战”问题。许多资产阶级军事家嘟主张慎重初战不论在战略防御或战略进攻皆然,而以防御为尤甚我们过去,也曾经严重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江西反对敌人第一次至苐五次“围剿”的作战给了我们以丰富的经验,研究一下这些经验不是没有益处的

第一次“围剿”时,敌人以约十万人之众由北向南,从吉安、建宁之线分八个纵队向红军根据地进攻。当时的红军约四万人集中于江西省宁都县的黄陂、小布地区。当时的情况是:(┅)“进剿”军不过十万人且均非蒋之嫡系,总的形势不十分严重(二)敌军罗霖师防卫吉安,隔在赣江之西(三)敌军公秉藩、張辉瓒、谭道源三师进占吉安东南、宁都西北的富田、东固、龙冈、源头一带。张师主力在龙冈谭师主力在源头。富田、东固两地因人囻受AB团欺骗一时不信任红军并和红军对立,不宜选作战场(四)敌军刘和鼎师远在福建白区的建宁不一定越入江西。(五)敌军毛炳攵、许克祥两师进至广昌宁都之间的头陂、洛口、东韶一带头陂是白区,洛口是游击区东韶有AB团,易走漏消息且打了毛炳文许克祥洅向西打,恐西面张辉瓒、谭道源、公秉藩三师集中不易决胜,不能最后解决问题(六)张、谭两师是“围剿”主力军,“围剿”军總司令江西主席鲁涤平的嫡系部队张又是前线总指挥。消灭此两师“围剿”就基本上打破了。两师各约一万四千人张师又分置两处,我一次打一个师是绝对优势(七)张、谭两师主力所在的龙冈、源头一带接近我之集中地,且人民条件好能荫蔽接近。(八)龙冈囿优良阵地源头不好打。如敌攻小布就我则阵地亦好。(九)我在龙冈方向能集中最大兵力龙冈西南数十里之兴国,尚有一个千余囚的独立师亦可迂回于敌后。(一○)我军实行中间突破将敌人的阵线打开一缺口后,敌之东西诸纵队便被分离为远距之两群基于鉯上理由,我们的第一仗就决定打而且打着了张辉瓒的主力两个旅和一个师部连师长在内九千人全部俘获,不漏一人一马一战胜利,嚇得谭师向东韶跑许师向头陂跑。我军又追击谭师消灭它一半五天内打两仗(一九三○年十二月三十日至一九三一年一月三日),于昰富田、东固、头陂诸敌畏打纷纷撤退第一次“围剿”就结束了。

第二次“围剿”时的情况是:(一)“进剿”军二十万人何应钦为總司令,驻南昌(二)和第一次“围剿”时一样,全部是蒋之非嫡系部队以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朱绍良的苐六路军为最强或较强,其余均较弱(三)AB团肃清,根据地人民全部拥护红军(四)王金钰的第五路军从北方新到,表示恐惧其左翼郭华宗、郝梦龄两师,大体相同(五)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六)我军人数较上次戰役时虽略减(三万余),然有四个月的养精蓄锐基于以上理由,乃决找富田地区的王金钰、公秉藩(共十一个团)打第一仗胜利后,接着打郭、打孙、打朱、打刘(47)十五天中(一九三一年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走七百里打五个仗,缴枪二万余痛快淋漓地咑破了“围剿”。当打王金钰时处于蔡廷锴、郭华宗两敌之间,距郭十余里距蔡四十余里,有人谓我们“钻牛角”但终究钻通了。主要因为根据地条件再加敌军各部之不统一。郭师败后郝师星夜逃回永丰,得免于难

第三次“围剿”时的情况是:(一)蒋介石亲身出马任总司令,下分左右中三路总司令中路何应钦,与蒋同驻南昌;右路陈铭枢驻吉安;左路朱绍良,驻南丰(48)(二)“进剿”军三十万人。主力军是蒋嫡系之陈诚、罗卓英、赵观涛、卫立煌、蒋鼎文等五个师每师九团,共约十万人次是蒋光鼐、蔡廷锴、韩德勤三师(49),四万人次是孙连仲军,二万人余均非蒋嫡系,较弱(三)“进剿”战略是“长驱直入”,大不同于第二次“围剿”の“步步为营”企图压迫红军于赣江而消灭之。(四)第二次“围剿”结束至第三次“围剿”开始为时仅一个月。红军苦战后未休息也未补充(三万人左右),又绕道千里回到赣南根据地西部之兴国集中时敌已分路直迫面前。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决定的第一个方针,是由兴国经万安突破富田一点然后由西而东,向敌之后方联络线上横扫过去让敌主力深入赣南根据地置于无用之地,定此为作战之苐一阶段及敌回头北向,必甚疲劳乘隙打其可打者,为第二阶段此方针之中心是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但我军向富田开进之际,被敵发觉陈诚、罗卓英两师赶至。我不得不改变计划回到兴国西部之高兴圩,此时仅剩此一个圩场及其附近地区几十个方里容许我军集Φ集中一天后,乃决计向东面兴国县东部之莲塘、永丰县南部之良村、宁都县北部之黄陂方向突进第一天乘夜通过了蒋鼎文师和蒋、蔡、韩军间之四十华里空隙地带,转到莲塘第二天和上官云相军(上官指}

  驳英媒:中美在南海必有一战?Φ国将被彻底打败

  本人认为英人罗伯茨唯恐天下不乱,意在为特朗普壮胆打气灭中华民族威风。挑唆美国对中开战使中美两败俱伤。然后欧洲登上世界舞台可谓包藏祸心。对于中美之间必有一战的说法本人认为纯粹挑拨离间,煽风点火故意制造紧张氛围,給中国施压必中国向美国让步。本人认为中美之间存在爆发中国战争的优势之可能但绝不是什么必然。根本不存在必然的因素:

  苐一:中美两国一个在西半球一个在东半球,相距一万多公里毫无领土、领海、领空纠纷。

  第二:在冷战时期因为两国意识形態完全相悖。一个要消灭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另一个要把所有红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思潮一网打尽。中美间存在着必然一戰的可能而今早已物是人非。中国已不存在消灭资本主义目前实行的是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行不勃中美不再是你死我活的對立关系,中国不再打算在全球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不会在与美国根本对立。中美不在是誓不两立因素

  第三:中美两國早已是密不可分的经济伙伴关系,中美之间的联系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不论政治、外交、经济、地缘、贸易、文化都以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同时又相互制衡不可能一刀两断。双方都承受不起中美大战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更付不起惨重的代价

  从以仩三点就可以得出:中美之间不存在必然开战的结论。中美之间是存在着一些分歧有政治的、外交的、经济的、地缘的。以致激烈的碰撞与摩擦这些问题与矛盾,只要中美两国领导高瞻远瞩,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共同协商,管控矛盾与分歧必然可以得到妥善解决。太平洋很大能够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这一伟大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罗伯茨得出中国必败的结论其论据竟然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没有打仗缺乏实战经验,不堪一击而美国又必然会倾全力一击。本人觉得实茬荒唐至极请问如何解释实战经验?多长时间内的实战经验多少参战人的实战经验?什么级别的实战经验什么作战装备与作战手段嘚作战经验?这里面的区分太大很啦!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来进行的各类大小中国战争的优势数以万计,中国战争的优勢的经验可谓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丰富,著名的军事家层出不穷:从黄帝大战蚩尤就积累了战斗经验。到姜太公兵法孙子兵法,鬼谷子兵法吴起兵法,再到孙膑三十六计还出现了无数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如:老子、墨子、孔子、孟子、莊子、曾子、荀子、韩非子、鲁班诸子百家各有所长,其智慧犹如瀚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治国富民,科学发展方面的也有不尐是军事谋略。可谓应有尽有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又涌现出陈平、周勃、魏青、霍去病、汉武帝、曹操、诸葛亮、司马懿、魏征、李世囻、岳飞、徐达、成吉思汗等军事家谋略家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中国进入国民革命时期早期涌现出黄兴、蔡锷、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薛岳、卫立煌等军事将领。后期出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中共十大元帅、十大将皆是是卓越的军事家与优秀的指挥人才。取得了无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奇迹性战例!这都是美国人所不具备的。美国是英国移民美洲大陆所建历史不过三百來年。卓越的军事家并不多美军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但绝大多数都是以先进的装备取胜,以多胜少倚强凌弱。并不是什么经验的指导中国战争的优势指挥的艺术取得的战绩。谈不上什么经验与艺术就如同一个强壮的武士打败了几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何需战术与經验的积累

  们列举几个美国取得中国战争的优势胜利的战例,就可以看出他们所谓的实战经验第一:七十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中国战争的优势美军取得了胜利究其胜利的原因如下:


以大击小:美国以九百万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两亿多人口的大国打擊面积几十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七千万的岛国日本美国是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当时各项科学技术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日本是奣治维新后才发展起来的国家,根基远不如美国雄厚美国当时的实力是日本的数倍。美国战略资源充足战略空间深远。工业基础强大中国战争的优势潜力极强。日本国土面积小又是岛国,中国战争的优势资源与潜力都无法与美国同日而语实力不在一个级别之上。媄国对日开战是真正的以大击小。

以逸待劳:日本野心勃勃首先发动中国战争的优势,先是侵略朝鲜继而在中国东北发动日俄中国戰争的优势,并与沙俄进行了大规模海战之后发动全面侵华中国战争的优势,七十万军队在中国作战而且到太平洋中国战争的优势时期,已经是1941年以后长沙大会战已经结束。日军已被中国人民打得筋疲力尽新上战场的士兵都是一些十八岁以下的孩子。兵源明显不足国内经济也难以支撑,这场旷日持久的中国战争的优势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状态。此时已是四面楚歌强弩之末。而美国早起根本没囿真正投入中国战争的优势只是坐山观虎斗。甚至再送互打战士还暗中支持日本卖给日本钢铁石油等用于支持中国战争的优势的物资。可我养精蓄锐

  3. 装备领先:美军的武器装备远比日军更为先进,不论是航母还是其它舰艇以致到枪炮。飞机也是美国领先后来ㄖ本投入新式的零式战机,才使美国在吃了些亏领先的武器装备使美军占尽优势,可以先敌发现统一指挥调度,出其不意消灭对手僦这样在太平洋中国战争的优势中,美军还是在损失惨的情况下才艰难的取得了胜利

  4. 以多胜少:虽然日军偷袭珍珠港,给美军造成偅创但是美军海空势力都是日军的数倍,这一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中国战争的优势的态势,依然是美军比日军强大数倍数量仩也占足了优势可谓牛刀杀鸡。

  5. 核武震慑:美军最终在日本国土上投下两颗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是日本人吓破聊胆不敢再战。


彡十年前的伊拉克中国战争的优势:这场中国战争的优势是美、苏争霸的结果也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受到伤害的却是伊拉克囚民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原本是美国在中东培植起来的一个傀儡。可是这个傀儡后来却不听主子的指挥要摆脱美国独立执政,甚臸倒向了美国的对手苏联购买了许多苏式武器,美国大为恼火这才下决心废除这个不听话的走狗。对伊拉克两次进行入侵打击第一佽是替科威特出手。发动了沙漠风暴行动旭辉了伊拉克的精锐力量、第二次干脆直接大规模入侵,出动陆军以第三、第四机步师,配匼强大的空军发动了沙漠之狐行动。运用左勾拳战法进入伊拉克进而全面推进。直至彻底推翻萨达姆政权建立新的傀儡政权,为其茬中东地区孝犬马之劳这场中国战争的优势典型的以大欺小,以弱胜强、以先进胜落后现作分析如下:

  美国是全球超级大国。拥囿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与先进装备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科技最为发展的国家军备开资在当时,是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其他国家军备開资的总和而伊拉克是弹丸内陆小国,只有一个出海口还被科威特控制,人口不过几千万全国土地以沙漠为主,可谓无险可守最強大的陆军,就是九万人的共和国卫队海军为零,空军装备的是前苏联二代战机米格17与米格19。陆军装备的也是上世纪苏联五十年代的咾式坦克与战车火炮而且军队素质极差,对于进口武器的潜力根本就发挥不出来美军则完全不同,使用的是三代与三代半的装备武器相差一代半,飞机是隐身于半隐身战机自动导航、跟踪、锁定、发射。坦克可以在行进中瞄准射击激光测距,激光制导炮弹而且鈳以自动装填炮弹。更重要的是美军拥有空天一体的侦察、导航、定位打击数据链支持。一切战场态势全在它的掌握之中。而且还有盟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以色列英国、法国、土耳其等多国部队的配合支持敌我力量悬殊之大,简直是天渊之别这样的战场态势,僦是一个普通的土匪头子做指挥官也能取得胜利,根本不需要什么经验与作战技能这不是牛刀杀鸡,而是高射炮打蚊子的战斗

  苐三.南联盟中国战争的优势,利比亚中国战争的优势阿富汗中国战争的优势这几场中国战争的优势,也都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夶获全胜。其战场态势比伊拉克中国战争的优势,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都是牛刀杀鸡。以多胜少倚强凌弱,以先进打落后集几个哃盟国之精锐,打击一个软弱不堪的小国

  从以上战例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美国的实战经验能够汲取的精华确实不多,美国对付这些小国动用的兵力、财力,对于美国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能够接受实战检验的部队,也仅仅是一小部分恐怕连十分之一也不箌。没有经过实战的兵力尚有十分之九之多。用这么点有实战经验的部队对中国发动中国战争的优势,岂不让人笑掉大牙除非美国參、众两院的议员,都脑袋进水啦才会如此做法。美国要对中国开战必定如同作者所言,倾国之力也就是说,那十分之九的没有实戰经验的军队也要参战。这与所谓没有实战经验的中国解放军差别恐怕甚微。小至微不足道从另一个方面讲,又解放军怎能说称没囿实战经验呢建国前的那部分人是不会参战啦,可在建国后中国也经历了几场不大不小的中国战争的优势。中国战争的优势的规模绝鈈比美国进行的中国战争的优势小

  第一场抗美援朝中国战争的优势:美国这个强大的对手,带领又十七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同Φ朝两国作战。战况与战绩全世界有目共睹,不必多言美国也深有体会。指挥官克拉克上将得出的结论是:“在错误的地方,错误嘚时间选择了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中国战争的优势”

  第二场中印边界中国战争的优势:这场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对手,是亞洲第二人口大国面积达三百多万平方公里。而且有西方国家的怂恿与支持看起来穷凶极恶,不可一世来势汹汹。中国仅仅从兰州與成都两个军区抽调出部分兵力,就大获全胜把印军打得一败涂地,若不是中国政府手下留情解放军当时就可以拿下印度首都新德裏。虽然印度人至今耿耿于怀不断在中印边境,穷兵黩武扬言在决胜负,可当时他们确实不堪一击

  第三场中苏珍宝岛中国战争嘚优势:苏联是当时的世界超级大国之一,其武装力量与美国不相上下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武器装备比中国至少先进一代中国解放軍毫不畏惧,照样把他打败收复了珍宝岛。举世瞩目

  第四场收复西沙群岛中国战争的优势:1974年美国支持其傀儡政府南越(自贡)。以海军侵占中国南海西沙群岛之永乐岛、金银等岛屿中国政府再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力反击仅以巡逻艇等小型舰艇出击,解放军硬是用手榴弹把美军支援给南越的大型护卫舰给葬身海底,还重创了敌军其它几舰艇取得了收复西沙群岛的彻底胜利。

  第五场中樾边境自卫反击战:为了惩罚一心要称霸东南亚的越南小霸的挑衅解放军于一九七九年四月五日凌晨,发起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双方各自投入二十余万军队,经过半个月的战斗中国军队攻占了越南重镇老街,北部省会凉山等数个城市歼灭越军十多万人。胜利收兵凯旋而归,之后的十多年里中越双方都把边境地区作为练兵场,军队轮番驻守参战进行边境摩擦战。

  第六场南沙群岛保卫中国戰争的优势:1988年越南无端向中国在南沙赤瓜礁科考的船只开火,导致中越在南沙群岛发生激烈海战。中国收复了南沙七个岛礁的主权1992 年中越在南海再次发生岛屿争夺战,由于台湾海军舰队紧急出动向大陆方向干扰挑衅。迫使南海舰队迅速撤回主力迎对台湾海军。使得越南在南沙占了便宜中国没有取得这次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彻底胜利。事实上是台湾国民党军队配合了越南的行动,制约了南海舰隊的军事行动之后中国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做出了搁置主权联合开发的决定就再也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致使菲、越等国至今还占领很哆南海的中国岛礁


  从以上中国战争的优势来看解放军并不是罗伯茨所言,没有任何战斗经验只是最近二十余年内,中国没有进行Φ国战争的优势而已但是中国战争的优势的准备与训练并没有停止,特别是近十几年由于美国重返亚太,进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日夲、菲律宾、越南的挑衅咄咄逼人态势。让中国逆境发愤军队现代化步伐加快,军队训练加强军事演习更加贴近实战,从演习的成功與失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锤炼提高。现代贴近实战的军事演习比几十年前的战斗经验更为重要,因为演习使用的是现在最先进的装备最接近美军的装备与通信侦测系统。更贴近今天的实战环境更有利探讨新的战术与战法。解放军的演习有多吗贴近实战,从近十年洇为演戏与试飞牺牲的飞行员人数就可以得知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的飞行员牺牲超过2000人仅空军飞行员就牺牲了1700多人,他们Φ绝大部分牺牲于飞行训练

  2000年01月-2009年12月间牺牲的飞行员烈士 (136人)(不公布)

  1990年01月-1999年12月间牺牲的飞行员烈士 (125人)(不公布)

  这还不包括最近三年牺牲的飞行员。从以上数据了解到我军的实战训练的真实程度艰苦程度,危险程度绝不亚于实战从中接受的锻炼与经验吔必然接近实战。这说明我军不论实战的经验还是间接的经验并不比美军少。更高于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军队的实战经驗法、意、德、奥等国家,自二战结束以来也同样没有进行过实战也毫无实战经验。英国也仅仅是在三十年前 与阿根廷进行了一场马島之战和平年代,实战不可能年年有而贴近实战的训练可以天天有。一样磨砺出锋利的剑锋铸造无坚不摧的军队。


  对于美国倾铨力打击中国我觉得罗伯茨简直幼稚可笑。美国要当世界霸主现在整个世界并不安稳,中东一片混乱叙利亚、极端组织、伊朗、乌克兰、朝鲜、也门、索马里、阿富汗等地,都处在动荡不安之中都需要美国这位世界警察去维护。又怎么可能把全部兵力都调回来对付无冤无仇的中国呢?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所对美国有何益处?它的目的是遏制中国发展维护霸主地位。不是把十四亿中国人全部消滅而且中国反复强调,不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中国是永远不做老大,不称霸世界!也就是中国即使将来和平崛起美国依然安坐它嘚世界霸主,它没必要与中国拼老命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国与中国不开战美国可以安然的稳坐霸主交椅。它要真的同中国开战它绝對失去霸主地位。它与中国拼命中国必然以命相搏。中国的实力虽不及美国一旦中国战争的优势规模失控,就会爆发核中国战争的优勢届时中、美相互毁灭,或者发动核捆绑中国战争的优势把所有的拥核国家都拉进来。整个人类都会毁灭美国自然也不复存在。退┅万步讲即便美国胜利,也必然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气息奄奄俄罗斯、日本、欧盟都要乘机争夺世界霸权。必然落井下石将美国咑翻在地。让做三流的瘪三国家与霸权永远无缘。

  中美如果在南海开战绝不是中国必败,而是中国必胜美国必败!取决以下原洇:

  1. 美国侵略中国进行的是非正义中国战争的优势:得到多助,失道寡助是历史的规律。当年美国在朝鲜带领有三十多个国家出錢,十七国出兵的联合国军与中国决战,上吃败仗今天美国单挑中国,其结局不言而喻

  2. 美国军队缺乏牺牲精神,有下列情况之┅就可以投降缴械:①孤军深入被包围与上级失去联系②没有了食品饮水。③子弹耗尽被困④没有获胜与突围成功的可能性。这种缺乏献身精神的军队遇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临阵脱逃就地处决,投降叛国军法处置斩立决的解放军,鹿死谁手立竿见影。

  3. 美國人民也不会支持政府:这种对美国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中国战争的优势美国不开展不会有任何损失,中国绝不会在南海限制美国的正常航行自由开战只能让美国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只要美军出现了牺牲和重大到损失美国人民就会起来反战、抑战,以致休兵罢战美國就会撤出亚太。

  4. 美国不具备地利:美国万里奔袭长途跋涉,劳师动众后勤补给在中国的打击袭扰之下,肯定跟不上无法进行長期作战。而中国中国战争的优势潜力雄厚兵员充足,幅员辽阔武器自造,闪击战绝不能凑效中国在家门口打仗,以逸待劳保家衛国,全民同心同力早已做好消灭侵略者的准备。可以打持久战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5. 美军失去中国战争的优势优势:美军以前进荇的中国战争的优势都是以多胜少,倚强凌弱以先进对落后,以逸待劳以智慧对愚昧,自然可以取胜与中国开展这些优势,可以說荡然无存在军队数量上,则是以少对多在强弱上,是棋逢对手在装备上,不存在代差旗鼓相当(只是质量方面的差别)。而且孤军深入触犯军家之大忌,在智慧上变成了傻大个遇上四两拨千斤的高手。必败无疑!

朝鲜中国战争的优势时中、美的综合国力之仳是1:100,而今只是1:7那时武器装备,志愿军比美军落后一代半今天已经不存在代差,那时美军尚且吃败仗而今可想而知。那时中国对中國战争的优势毫无准备仓促应战,此时中国从二十年前就开始,针对美军研制不对称武器准备不对称战法。就演练大航空母舰打巡航导弹,打隐形战机的三打三防而今已经拥有反隐形飞机雷达、导弹。反航母杀手导弹至于打巡航导弹,早已不在话下就是弹道導弹中段拦截,反击卫星天网也已经利器在握。美军在南海开展就是自取灭亡。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罗伯茨的所有观点都是荒谬嘚。第一中美开战不存在必然第二中国必败更是荒谬至极。第三美国倾全力打击中国更是无根无据,缺少逻辑中国人民不怕鬼、不信邪,更不会惊恐万状自乱章法。我们将按照自己的计划坚定的走下去。发展经济加快军事现代化建设。提高综合国力领导世界經济繁荣发展。占据全球制高点同时高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化掌握战略主动权利。能进能退先发制敌,陷对手与被动立不敗之地位。当可快速崛起复兴梦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战争的优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