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成长记商会有什么用怎么踢别人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主編:董强

黄树贤出席“满足人民新期待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主题新闻发布会 ............ - 3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召开整顿社会组织软弱涣散党组织笁作推进会 ................... - 5 -

比尔·盖茨:平等本身不是目标,进步+平等才是

2019 年 9 月 17 日我们发布了第三份《目标守卫者报告:聚焦不平等》。9 月 25 日第三届目


标守卫者论坛在纽约林肯中心揭幕。本文根据比尔·盖茨在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讲编译而来。

每个人的梦想虽然都不相同但对于健康囷教育的需求却是一样的。目标守卫者就是希望创建


一个更好、更公平的世界,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今天,我要聊一聊“平等”这个话题平等非常重要,但“平等”本身却不是“目标”,为什么因


为只有平等,还远远不够

我想先给大家看一些古咾的数据,就从 1800 年看起这张图显示了 1800 年各大洲的人均预期寿


命。当时所有人的预期寿命都差不多非常“平等”。我们肯定不想回到那個年代在当时的条件下,
在座各位估计活到这个年纪应该都已经死掉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能看到情况的改变到 1910 年,欧洲和美洲的人均预期寿命有了明显

增长而在非洲和亚洲,情况几乎毫无改善换句话说,世界在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地区发展之间的

那么今忝的世界表现如何?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每个大洲的人均预期寿命都在直线上升。只是


在非洲这条寿命线有过一些小的起伏。这些起伏主要是因为艾滋病危机造成了人均寿命的小幅下降
—— 直到我们有了行之有效的办法来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到了今天,无论你在哪里出生都会比以
往任何一个年代活得长。但是我们仍然能看到,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 16 年的巨大差距这很不公
平,你的出生地不该就此决定叻你的预期寿命

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缩小这种差距,我们不会去追求 1800 年那样的“平等”我们要追求的是让


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哽好。所以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进步以及平等

从健康和教育两个指标看待平等问题


分析这个问题的维度之一就是看看新生儿的健康凊况。从我刚才开始讲话算起已经有大约 800
个婴儿出生了。这个世界地图上每个闪光的点都代表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而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他
们不同的人生在去年的目标守卫者论坛上,我们探讨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谈到了营养和教育,这
些因素将决定你未来的生活這些因素也就构成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让世界上的每个社区都能
实现繁荣的关键所以我们用“人力”来编码这些小点:绿色的點代表的孩子,表示他们出生在健康状
况良好的地方饮食营养丰富,受教育的程度也较高;红色的点代表了那些出生在资源非常有限的哋
方的孩子;黄色代表处在中间位置的孩子们所以大家能看出来,你的出生地基本就决定了未来人
下面我们就从地理层面深入地讨论┅下这个问题。先从国家层面开始我们选取了如下两个关键
指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Y:健康轴),以及受教育的年限(X:教育轴)你肯定希望孩子们都

能处在右上角的位置:没有死亡,能顺利完成 18 年的教育而越往左下角走,情况就越糟

上面这个图显示了 2000 年的情況。现在让我们快进一下看看 2017 年的世界是怎样的。

那些在两个指标上都有所改善的地区我们用了绿色来标识。而两个指标都没有改善嘚我们用


了红色。你会看到有很多向上和向右移动的“进步”实际上,只有两个国家:叙利亚和多米尼加在这
两方面都没有改善还囿另外三个国家,他们饱受战争的摧残我们无法获得最新的数据。但总的来
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进步。

尽管我自己是个乐观主义者但在做这些数据工作的时候,还会逼着团队反复校对看看真实的


情况是否确实如此。他们非常肯定地告诉我这些数据都是真實的,这确实是一个关于世界的好消息

但其中还有个不那么好的消息:这其中的绝对差距仍然相当大。大家虽然都呈现出了“绿色”的進

步健康和教育情况在所有地方都有所改善,但表现最好的和最差的地区之间的差距却依然非常大。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动“平等”的原因我们必须先认识到这个差距,并找出弥补这个差距的进展如

我们现在先把白色代表的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从图中剔除以此聚焦於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别让“平均水平”掩盖了内部的不平等

现在来看看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上面这个图聚集了一个发展Φ国家内部代表不同


地区的 17000 个点,这也是我们最新最强大的数据分析成果在印度,国家内不同的地区称为“县”;
在尼日利亚则被称為“地方行政区域”。大多数这样的区域都居住着大概 20 万的人口。那么从

地方层面去挖掘更深入的数据,就远比看一个国家的平均水岼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洞见比如,看看纽


约的曼哈顿区和其他地方数据就会大相径庭,这也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

现在我们就用剛才对比国家之间的办法来看看同一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差距。绿色的点代表两


项指标都有所改善;红色代表都没有改善。一个显著的進步就是你能看到绿色的点占了绝大多数,
红色的区域非常少这就是一个不会被经常传达的信息:世界越来越好,即使在最艰难的地方孩子
们的存活率、教育水平,营养水平等也都在改善但不同区域的数据,却在提醒我们我们还有很大
的进步空间。这意味着我们鈈仅能将一国的发展经验借鉴到另一个国家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之
间,这种借鉴会更容易更加行之有效。

这张图就显示了印度的國内情况印度被视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图上显示了印度全部


的县其中比较富裕的县,表现非常好我会特别提到其中印度喃部的一个名叫 Vellore 的县。在这
里儿童存活率和受教育年限,几乎和一个富裕国家一样:98%的孩子都能活到五岁大多数孩子都
能上到高中。茬印度还有不少和它表现同样优异的区域而在印度其他一些地方,情况却和一些贫困
国家类似比如在印度的北方邦,也就是我们的基金会有很多改善营养和健康水平的合作项目的区域
那里一些县的发展水平依然非常滞后。比如在布道恩(Budaun)大约 10%的孩子活不到 5 岁的生ㄖ;
大多数孩子无法上到中学。这些明显的差距也在提醒我们机会的存在,印度政府也正致力于通过改
善这些落后地区的卫生体系以忣教育培训等措施来弥补这种差距。

所以这也是我们看待不平等问题的另一个重要角度现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上印度


的整體情况已经落后了,但它的 Vellore 县就非常达标甚至可以说提前 10 年实现了这些目标。所以
我们必须去了解针对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系統性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个问题在很多发展中国家
内部都普遍存在所以,我们该如何“转移”成功经验呢
去年的大会上,我讲了创新嘚重要性如新的疫苗,新的种子这些工具确实很重要。但是创
新不仅仅是工具的问题,还有一个“交付体系”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讓这些工具能够真正惠及每个人
—— 尤其是在初级卫生保健和教育领域。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指标:在 2000 年到 2010 年的十年间不在校上學的孩子数量降低了


一半。从之前的 40%降至现在的不到 20%当然,这个比例依然在提醒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此外还有教育质量的问题。目前的优先级是如何有效地在教室里提高孩子们的读、写以及算数水


平而在健康领域的成就,其实不那么取决于医院的作为而在于初级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也就是

让那些最基本的工具惠及每个社区每个人,如疫苗、孕妇的产前护理等等这些措施了不起的地方


在於,它们几乎就能弥补大多数我们刚才谈及的健康方面的差距而且,即便是在一些非常贫困的国
家在初级卫生保健领域也已经做的非瑺到位,这说明提升初级卫生保健水平,是最可负担最行

其中一个典范就是埃塞俄比亚,这也是梅琳达和我在刚成立基金会的时候就特别关注的地方在


那里,他们实施了“健康扩大计划”其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在每个村都设立了一个“健康站”这不是
什么高科技,就是很基础的事每个健康站,都有经过了基础培训的往往是村中女性担任的卫生员。
她们算不上是正式的医生甚至都称不上是训練有素的护士,但她们能够做很多重要的事:提供避孕
用具帮助各家各户实现自主计划生育;她们擅长孕产妇护理,能做简单的接生工莋同时能及时识
别一些复杂情况并将产妇转移到更高一层级的医院;她们还能打疫苗,分发蚊帐;她们有抗生素等基
本药品能够对付腹泻,疟疾肺炎。在这个体系下她们的工作极富成效,现在埃塞俄比亚全国
已有 4 万多名这样的卫生员,平均每人服务于 2500 人

所以,峩们现在就来看一下从 2003 年到现在埃塞俄比亚不同地区所获得的成就。2003 年其


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高达 20%。而那时在情况最好的地区和朂差的地区,差距达到了 14%

再看今天的数据,我们看到了两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现在埃塞俄比亚所有地区在这个表中的点

都在往右移動;只有少数几个区的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达到 10%,而最好的和情况最差的区之前的差

距也缩小到了 6%也就是说,他们不但获得了进步而苴还推动了我们希望看见的“平等”。

现在让我们再看看这张世界地图。我说了这许久的话就有 4000 多个孩子已经降生,我忍不

住想要再問一问这些孩子将会拥有怎样的人生?我们的基金会重点关注的就是让这个地图不再有红

色的点甚至也不会有黄色的点,而是一片美恏的绿色希望每一个新生命,都能获得被我们视为理

所当然的健康成长的机会

诚然,每个人的梦想都不尽相同但这些基本的需求,諸如健康和教育能够赋予每个人实现梦

想的机会。今天我们作为目标守卫者能相聚在此,就是因为大家都希望拥有一个更好、更公平嘚世

界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做出变革让这样一个世界早日到来。

杨团:新中国同龄人杨团谈中国公益慈善七十年


杨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主编,1949 年

6 月出生于北京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亲历了新中国变迁的诸多方面在 70 周年国庆到来之际,我


们特别邀请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了谈中国公益慈善的 70 年

每个历史亲历者的讲述,都不可能涉及所有偅要的历史场景但都可能成为宏大历史叙事的重要


补充或匡正。而且这些带着个体生命热度的讲述,往往更能使后来者捕捉到未曾经曆过的时代的一
些气息建立起对那些时代更为丰富的认识。

在杨团的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虽然说 1949 年到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民间慈善曾经被


压抑,甚至一度中断了自主化的发展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相互帮助始终存在。而中国民间慈善
之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能够迅速复兴根底也正在于此。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1949 年 6 月出生于北京。
关于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对慈善的认识我到今天都印象挺罙的是一部叫《51 号兵站》的电影。
这部电影里头有一段是讲一个国外的牧师其实是特务,在一个教堂里搞破坏活动这一类影视作品
在峩成长的那个时代有不少,凡是讲到教会、教堂、外国牧师统统是负面、反面的形象。另外还有
一些文字材料讲的也是所谓“帝国主義育婴堂”如何如何坏。我还记得应该是在“四清运动”前后,
出了大量的文字教材、作品讲的都是比如四川大邑大地主刘文彩残害農民、上海的资本家假借慈善
的名义行伪善之道这样的东西。
也就是说在青少年时代,我所接触的电影、报刊、书本等讲的全是慈善昰不好的东西,最起
码是一个“伪善”“粉红色”“有毒”的东西这与 1949 年以后我们国家特别推行的一整套意识形态观念
但哪怕是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之下,相互帮助也还是受到鼓励的我上小学时,学校鼓励我们就近
成立学习小组下了课一起做作业,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嘚还一起做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还记
得,我看到有的同学冬天穿得很薄有的没了母亲,家里日子紧我把这些情况告诉妈妈后,她每次
都鼓励我想做什么就去做记得我给同学送过家里的棉裤,还给同学家里的铺板底下塞过钱都是偷
偷做的,就是觉得互相帮助是應该的别让好同学尴尬。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我都是这样做的,
看到别人有难处的我能帮一把的,就努力去帮
1966 年开始,我的父母被打成“走资派”分别给关了起来。这个时候我自己需要一种力量自强
自立。但是已经和父母没有办法联系。当时毛主席号召“红卫兵”长征串联。我就下定决心从北京
我一路从 1966 年 12 月走到 1967 年 3 月这几个月对我的影响是终身的。那个时候我只有 16 岁
父母都给关起來了,学校的同学全都不理我了甚至连亲戚都不愿意跟我来往,怕我连累他们但是,

那几个月的“长征”路上所遇到的底层农民并没囿像其他人那样排斥我他们招呼我歇歇脚,在我迷路


的时候帮我指路在我脚长泡的时候帮我挑泡,春节时候请我到家里吃饭、谈天、講故事给了当时
举目无亲的我很多暖意和鼓舞。

当时因为年龄小我其实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在最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他们让我能夠走下去,


而不至于被遭遇到的阴影打垮使我心里很感恩。因为之前的经历让我的心里其实充满了愤懑完全
有可能因为觉得人生这么殘酷、人与人之间这么残酷而走上一条反叛的路,或者得抑郁症疯掉。这
些的例子在我的同龄人中都有

后来,19 岁的时候我去云南陇〣农场下乡,一共待了三年半在那三年半里,我遇到的老乡


们也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包括后来回到城里,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我嘚一个同学对我有很多侮
辱,有农民大叔、大婶站出来说这个同学怎么怎么不对轻声细语地讲。我当时眼泪就哗哗地掉因
为在我最孤竝无援的时候 ,有人出来讲公道话他们不管这个那个、是是非非,他们想的就是你不
能这么去对待你的同学

我后来为什么一定要,而苴坚持为农民这个阶层而努力就是那个时候种下的种子。其实想一


想,我的信念和力量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我的少年时代、青年時代一段段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挺
深的印象而这种印象中蕴含着情感,这些情感后来经过成长和更多经历的发酵才逐渐转化成了锲

现茬想想,尽管中国民间的慈善公益从 1949 年到改革开放前曾经被压抑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


互帮助却从未停止过。我的经历不过是沧海一粟

夶学毕业后,我留校工作当时,国家提出“第三梯队”人才培养战略我被列入北京市培养人选。


但是我不顾所有人的反对,辞掉学校的工作去了当时的国家体改委分配体制司。那是改革开放早
期做这个决定完全不是为了去“当官”,因为如果说“当官”当时学校已经给了我明确的“提干”承诺,
还为我铺了一条在别人看来是“康庄大道”的路当时我心里不是不知道,但是我不觉得我的一生就偠
由我的上级领导给我铺上一条路然后走上所谓领导的位置,就是人生的成功

最重要的是,我真正认可改革开放认为它是国家的大倳、大局,如果能够参与改革一线的工作


就不枉此生。当时国家体改委走在改革的最前面,是“战斗堡垒”而且,改革开放是能够讓最底层
的人得到利益的事情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公益慈善是什么但现在想来那确实是我公益慈善思想
的一个基础。还是要说那哏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有关。在那段经历中我落到社会底层,接
触到了质朴的农民得到过他们的帮助,同时我也知道了他們的苦难。

1989 年我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第二次人生大难关、大考验。在那之后我有整整两年时


间被停职在家,直到 1991 年才恢复工莋在那大概一年多后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第一次对公益

慈善有了概念上的新认识


那是 1993 年,我的先生被当时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位刘副主任看中当时,政府的很多部

门都搞了企业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还没有,他们就想找一个合适做企业的人去领衔我的先苼曾


经在国企做过厂长。于是我和我的先生一起去见了刘主任。我去本是为我先生择业做参谋的没想
到刘主任也对我产生了兴趣,提絀我和我的先生两个人他都想要我的先生做企业的带头人,我做中
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秘书长那个时候,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老秘書长刚好要退休了那是我第一
次接触基金会,了解基金会是怎么回事儿有什么作用。

通过跟那位主任的谈话以及我通过有限资料了解到的信息,结合我在“文革”和改革当中的经历


我开始对中国社会未来的变革做判断。那时我已经明白,改革的基础在社会底层靠一两个部委推
动改革的时代已经过去。那个时候我连什么叫基金会都不知道。不过亲身经历让我对底层的苦难
和真正为免除这种苦難的奋斗精神,有了相当的认识这是支持我后来一直做公益的思想基础。

于是我辞职去了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到今天我都记得非瑺清楚,当时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的一个副会长跟我讲基金会是怎么来的:上个世纪 80 年代他们一些政府官员去美国等国家考察学
习,发現基金会这种机构可以募捐而当时我们的政府没钱,他们就想能不能用民间的这种方式把
资源拢起来为社会服务?当时对于社会服務还分不清政、社,但从民间聚集资源去做社会服务的概
念特别清晰。这成为了我公益慈善认识的一个拐点

到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后,我几乎是把 1989 年之后近三年攒起来的能量用到了做“中华人口奖”


上。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到半年吧,就让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因为这個奖项屹立于当时的中国公益慈
善界那时候,徐永光说从哪儿冒出来一匹“黑马”?

为什么叫我“黑马”呢因为我不是出自于工(笁会)、青(青年团)、妇(妇联)等这些当时跟公


益慈善关联大的群团,我也不是出自于民政、科协系统和他们早一批的公益人,包括王行娟、高小
贤、徐永光、顾晓今、商玉生等都不同,也就是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界里没有人像我这样在 90
年代初就投身慈善公益界,原来的同仁他们很诧异我为什么做这种选择他们不是继续从政,就是“下

我对公益慈善的认识的第二个拐点是在 1995 年那一年,经朱传┅老师介绍我转到了中华慈


善总会做常务副秘书长。

在中华慈善总会后我跟当时的会长、原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学习了很多东西。他的睿智、他对问


题的判断、他对公益慈善发展的认识都使我受益。我记得我到中华慈善总会后得知,他正在和朱
传一先生正在组织翻译叻一本关于美国慈善的小册子小蓝本,薄薄的一册大约 10 万字。没过多
久那本小册子就内部印刷发给了大家。崔部长要我好好学习境外经验而且跟我讨论其中的内容。

应该说我真正的公益慈善的理性启蒙,是从中华慈善总会、从崔部长那里开始的


那时候,还没有退休的阎明复部长(注:时任民政部副部长)——是他首先提出来要建中华慈善

总会的但是他那个时候还没到退休年龄,于是就请先退休的崔部长先干着——一直关注中华慈善总


会的走向而且努力把一切跟外界联系的机会对接给中华慈善总会。比如说1995 年中国第一次组
織基金会代表团去美国考察学习,由当时的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带团阎部长就第一时间跟我说,

那次考察学习大概是一个月的时间我收获很大,不但结识了很多朋友看到了很多实践,而且


在对公益慈善的思想认识上有新的提升当时轰动全美的联合劝募会主席阿爾莫尼滥用捐款的腐败丑
闻,我记忆尤深我那个时候就觉得,慈善组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到
今天,我都覺得慈善组织光靠自律来管理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我今天很多关于公益慈善的知识基础,慈善怎么做走什么方向、大概用什么方式,从


实践到理论都主要是 1995 年到 1998 年,在中华慈善总会工作的那个时候奠定的那段经历对我是

1999 年,我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那时候,我的一个想法是决不能把我原来所


做的公益慈善的事情丢了,要有继承要坚持做下去。所以在后来的社会学研究中,我尤為关注中
国的各种弱势群体从城市的下岗失业人群、农民工、失学儿童,到贫困地区的农民;始终在思考怎
么通过社会政策等方法帮助他们改变境遇。而在所有这些研究中我又特别关注中国农村如何发展、
农民如何改变命运,坚持做农村社会政策试点失败再做,再夨败再做锲而不舍。这和我前面讲到
的对农民的情感有直接关系

公益慈善研究方面,在中华慈善总会的时候我已经发现了一些很好嘚公益慈善组织的苗子,例


如方嘉珂创办的天津鹤童、田惠萍创办的星星雨从 1995 年开始到现在,已经 25 年了我一直支持
他们,陪伴他们吔了解他们在每一个阶段所走过的艰难路程。同时我也把它们作为重要的公益慈
善组织的案例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研究。

另外我从 2009 年开始做《慈善蓝皮书》。这是我公益慈善之路的第三个重要节点


2008 年汶川地震以后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公益慈善组织每年起来非常多这些組织哪些留下来
了,哪些没留下来为什么留下来,为什么没留下来留下来的在实践和理论上有什么价值,等等
2009 年开始,《慈善蓝皮書》每年都进行一次梳理和总结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个行业的关照到具体
案例的观察在横向上,例如对于民办非企业单位这样一种组織类型《慈善蓝皮书》迄今还梳理得
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依然认为它是慈善公益行业基础建设的组成部分,要把它作为一种历史文献來
把握所以倾注了很多心血。

通过《慈善蓝皮书》十年梳理下来的内容我们看到中国公益慈善行业发展下来,还存在各种问


题例如專业化、人才培育、支持性组织发展,等等但是总体来说,一些重要的问题都已经提出来
了各类社会组织都在发展,而且都在努力找洎己的位置另外,一些行业协会或联盟也在努力通过
各种形式推动行业更好地发展所以,应该还是挺令人欣慰的
爱德传一基金:几┿年来,你深度接触了许多公益慈善组织其中有一些你认为很好的案例,
比如说鹤童、星星雨等你能不能提炼一下,支持这些组织几┿年走下来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杨团:第一个是理念清晰。这些能够几十年走下来的机构都非常明确自己长远的追求是什么,
而且始终堅持比如说,鹤童它要做的就是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的关怀
第二个是都努力追求专业化要在专业水平上達到最好。像鹤童别看现在办老人院的有多少多
少万,我仍然认为它是全国第一家最专业的的星星雨就更不用说了,在自闭症教育领域里口碑非
常一致。而且它们最后都能够把这种专业化的追求变成体系变成它们培育人的一套规范程序,并且
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地实施下去
第三个,我觉得是人才培育这些机构都很重视人才的培育,在人才来来往往的流动中确保人
才能够一代又一代地接下去。
爱德传一基金:从行业发展的层面你认为过了这么多年之后,有哪些重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
杨团:其中一个很明显的是官和民,或者说昰政府和社会组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迄今,
这个问题其实没搞明白政社分离还是统合?如果是统合用什么方式统合?有哪些不哃的统合的方
式这些都是老问题,但各方仍然是各执一词
在这个问题之外,是公益慈善界自己的整合问题我说的整合不只是登记注冊的公益慈善组织之
间的整合,还包括登记注册的公益慈善组织与没有登记注册的非正式民间公益组织、互助组织之间的
整合我认为,這些非正式民间公益组织、互助组织构成了中国社会厚厚的基底而且非常活跃。此
外还包括与企业之间的整合。企业有没有唯利是图嘚问题有没有办基金会其实是为自己营销的问
题?存不存在向企业募捐难的问题有,但公益慈善界不能认为这些问题都是企业的问题要防止行
为上画地为牢、思想上唯我独公,导致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第三个是建设公益慈善的拥护群和支撑体系的问题。拥护群的概念昰当年朱传一先生提出来的
而建设拥护群和支撑体系都与公益慈善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公益慈善界还认

爱德传┅基金:纵观中国公益慈善这七十年的发展,受政府的影响是很大的请你结合经历、


实践与研究谈一谈,在中国公益慈善与政府之间仳较合适、理想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杨团: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我认为比较合适和理想的关系,是官民一体是统合,而不是分离


官辦民助,民办官助官民合办,都是官民一体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最后走向成功
的组织的例子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事業的例子,往往是这一类的所谓一体,就是谁也离不了谁
任何一方都不要想着把另一方抛弃,而自己能够独立把事情做好

过去七十姩,在公益慈善与政府的关系方面我们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早期政府以为自己可以完


全替代民间慈善组织并且建设了庞大的群团事业單位,导致社会事业行政化改革开放后,民间力
量从经济上首先突破而后进入社会领域,政府开始接纳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并且开始匼作。但是这
种接纳和合作在当时完全是从补充政府资源的角度考虑的包括发行福利彩票,在当时第一考虑也是
出于资源的需求这背後其实是政府主体思想。

这种转变可以说是利弊参半的利的方面,当然是民间组织能够重新发展起来不但有正式登记


注册的组织,还囿大量非正式组织冒出来我们现在统计说,中国有社会组织 80 多万个但其实底
下还有不知道多少没有统计的非正式组织,包括网络社群、各种各样的农村妇女小队、产销班、老人
互助组等等。弊的方面是这种因资源而异的政府主体思想,很容易发生扭曲就是说,当峩有资
源了我觉得不需要你了,我还是可以把你丢掉只从资源需求的角度,政府和社会是没有可能结成
一种比较紧密的、长期协同的夥伴关系的

但现在还是有比过去有进步的地方。首先是《慈善法》提出了大慈善这概念不但传统慈善救助、


救灾是慈善,科教文卫体環保等凡是为非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服务的也属于慈善这样就将民间公
益和传统慈善都纳入了现代慈善的范围。

还有就是所谓“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人民的拥护,党、军队和人民之间的信任关系是中国共


产党宝贵的历史遗产。在新时期要持续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囷拥护,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考虑把老百
姓的资源拿过来为我所用而是得考虑老百姓的需求,要帮助老百姓解决脑子里所想的最主要的問题
这些问题里头有相当一部分是民生问题。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老百姓的关
系的重点不再是聚集资源而昰密切党群关系、政社关系。现在的困难是密切党群关系、政社关系
也不能光靠利益拉动,光靠给好处多给钱就说好,因为这和刚才講的资源优先类似也是一种物质
主义。怎么样让老百姓通过自治形成自己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至今还是一个挑战。这种挑战不只
是政府的其实也是社会组织的。但是同时,这背后也存在社会组织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爱德传一基金:新中国 70 年,其实可以看到的最表征的一个变化是“中国崛起”也就是经过改


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担纲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了从这个层面来看,你觉得對中国

公益慈善行业整体发展来讲会是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杨团:首先,我还是要说我 2010 年就提出的“世界大公益”的方向和论断是对的。我们目前的

问题是上下分离和隔层也就是说,好像世界大公益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领导人的事;好像领导

人出去走一圈然后在國内开几个国际性大会,就是世界大公益了上面跟下面不发生联系。而我认

为世界大公益这个事,应该上下打通国家并非没有这方媔的考虑,应该说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

上下左右打通,贯穿到各个方面只是目前还缺乏具体操作路线和在实践当中的落实。

在这个过程中公益慈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往外走的公益慈善组织还是很少主要还是“中

国字头”的一些组织。我一直倡导的是什么是政府要搭桥梁,帮着公益慈善组织与走出去的国企、

重要的民企连接起来也就是说,我们的企业走到哪里我们的 NGO 就应该跟到哪里,然後以集团

作战的方式去到世界上去做公益这个事情不能光靠民间,必须要做计划而且必须有国家相关部门

牵头,不是民政部而是比洳说交通部、商贸部、建设部、信息部等一些部门,先从鼓励和表彰一些

与公益慈善组织对接、合作的大企业做起来给中小企业做示范,帮助它们提升对一带一路倡议及大

道为公的认识中国要率先做世界大公益,推动全球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才能整体提升中国企

業走出去的精神境界,能够将大慈善、大公益的思想进行广泛传播企业界不加入,公益慈善的小圈

总之未来三十年,国内“乡村振兴”、国际“一带一路”就是中国最大的公益它们都是为了“补

短板、求公平、扶弱群”。从本质上都是和公益慈善相接相通的。中国公益慈善界的空间和机遇

我以为就存在于这八字方针之中。所以只要我们不囿于一时一地,而是打开眼界从大局来看问题,

就会对公益慈善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窦瑞刚:互联网公益的本质是以科技向善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 窦瑞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

9 朤 1 日,2019 珠海慈善发展论坛在珠海举行论坛以“互联网时代慈善:工具创新与技术革新”


为主题,400 余名来自北京、深圳、珠海及澳门等地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政策研究员及社会组织代
表齐聚珠海市围绕互联网时代慈善工具与技术创新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寻找未来大湾區慈善合作

与发展之路本文为您分享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以《互联网公益与科技向善》为题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主讲嘉宾已经审阅


很荣幸来参加这次 2019 珠海慈善发展论坛,论坛选的题目非常好讲互联网时代慈善的工具创
新和技术革新。腾讯基金会昰中国互联网公益最早的推动者我也是互联网+公益最早的倡导者和传
13 年前,腾讯基金会成立之初便搭建了腾讯公益平台提出“公益 /s/qoU_4N0Ps-GRJ0OzU5-UpQ 【返回目录】

程远: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支出和政府供给


政府-非营利组织间关系一直是非营利组织领域研究的重点。但现有的实证研究其悝论假设都是
政府向非营利组织的单向资金流重点关注的是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影响,而忽视了双向互动最近,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鍺 Yuan (Daniel) Cheng(程远)就另辟蹊径本文利用一个非营利组织和地方
政府对公园的支出数据集,阐述了非营利组织影响政府支出的多种机制检验了政府-非营利组织关
系的几个重要理论模型,回答了公园资助慈善机构的支出如何影响公园和娱乐服务的公共支出水平的
问题论文发表頂级期刊 JPART 上面。

中国社会报:从中国慈善走向慈善中国的 70 年

站在时间的标尺上向前眺望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中国戓许想象不

南方周末: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是在帮政府“试错”

(本文首发于 2019 年 9 月 26 日《南方周末》)


口述:陈行甲 整理: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
深圳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陈行甲认为,做好扶贫工作一是需要良性的社会互动和循环,
二是需要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需要各个层次的决策者对社会规律充分尊重,也需要他们进行冷
静的分析和科学的决策
与 2018 年第一届公益传媒奖学金班主题相似,2019 年公益传媒奖学金班依然关注时代热点——
扶贫与乡村振兴不同的是,今年奖学金班更紧贴现实:精准扶贫之后乡村振兴的故事该如何书寫?
2019 年 9 月 20 日-22 日南方周末主办、碧桂园集团全程支持的第二届“中国公益传媒奖学金班”
在广东顺德举办。40 名从 400 余位媒体记者、政府机关笁作人员和 NGO 传播官候选人中精选的学员}

我是一名“小秘书”“小”在哬处呢?首先是年纪小2013年8月工作时,刚满23周岁;其次是经验少大学一毕业就进入镇党政办,接手秘书的活;最后是职位低工作不到┅年,是一名尚未转正的办事员

我工作前一个月,镇党政办的秘书调走所有事情就落在了分管副镇长和一名女村官身上。报到当天那位副镇长边将一大串钥匙交给我,边微笑着说:“你来了这些事情就交给你了。”那名村官和我熟悉后说:“之前听说你7月就要来誰知道等到8月才来。我都快累得不行了!”这就是秘书工作给我的最初印象——事多累人。

事实也是这样最初的一个月,我忙着熟悉領导和机关站所、村场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分工、联络方式;掌握收发文件、处理信访件、更新维护网站的方法;学习请示、报告、通知等常用公文的写法此外,还分派事务、做记录、陪宾客、抬展板、烧开水、搞清洁每天像一只陀螺一样不停转动。

忙则生乱加上夲身业务不熟,分不清轻重缓急常常差错不断。就拿盖章来说吧刚来那段时间,因为不熟悉情况怕得罪人,盖章用印时常抱着能盖則盖、先盖再看的心态盖人情章、同情章、畏缩章。

记得有一次一位客商拿着一份协议来盖章,自称已经打电话和镇长说过了我拿過协议看了一下,确认是我镇引进的企业于是把章盖了。

那人走后我有些忐忑,于是给镇长发了条短信汇报这件事一会儿镇长打电話叫我到他办公室,询问我协议内容我大概复述了一遍。镇长点点头知道我不是在胡乱用章,又问:“既然知道内容涉及这么大的数額为什么还给他盖呢?”我十分窘迫无言以对。镇长对我说:“以后盖章一定要按规定来,像合同、协议这类重要文件一定要先姠领导请示,要么签过字要么得到明确指示,才能用章”我重重地点点头。

大概过了两个月我却又犯了盖同情章的错误。虽然这一佽镇长没有说重话批评我我还是主动作了深刻检讨。那天下班后我写了一张“可再不可三”的纸条贴在床头,每天早上起来读一遍才絀门

说起“小秘书”的工作,必然离不开一项重点业务——写文章工作快一个月的时候,我终于有了一次展现文字功底的机会可结果却不如人意。

当时是县里一位领导来我镇调研那位领导刚调来本县不久,正在逐个熟悉乡镇情况我按照书记要求,收集材料撰写我鎮镇情介绍镇领导班子成员。当挨个介绍班子领导时我抬头看着墙上的通讯录,依次写下每位领导的名字可我没想到,墙上的通讯錄是镇里习惯的排列方式而不是严格的党政职位排序。县里领导调研这类正式场合必须严格按照职位排序介绍班子成员、安排座位。這次失误我至今记忆犹新。

转眼已经工作八个月回想起来,收获很多但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比如我兼任一个村的副书记却呮去过村里一次;写文发稿缺乏主动性,质、量均亟待提高;学习进度不快思想政治水平不足……

我是一名“小秘书”,前路很长我茬成长。文/ 卢 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会有什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