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家人,不能以忠孝与仁义仁义来衡量处事标准!怎么理解这句话?

  • 【学而1·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满脸谄媚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语言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如何运用语言是一门大学問。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①又说:“仁者其言也讱()。”②又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③可见说话是一门很大的艺术,稍有不慎就会犯错误,以致于追悔莫及所以,仁者说话谨慎李充說:“甘辞利口,似是而非者佞巧之言也;敷陈成几,合纵连横者说客之言也;凌夸之谈,多方论者辨士之言也;德者高含,发为奣训声满天下,若出金石者有德者之言也。故‘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④自古以来有道德学问的人不轻易说话,更鈈会满脸谄笑花言巧语讨好别人。

    耶稣告诫人们你不能说假话。佛教提出一个人要遵守五戒⑤修十善,去十恶⑥使一个人在“身、口、意”三个方面时时注意检查自己。其中在说话上要戒“妄语”(说假话)、“两舌”(说挑拨离间的话)、“绮语”(即污言秽语多含淫意)、“恶口”(恶骂的话),指出妄语会使自己得到被诽谤、被人骗的报应两舌会得到眷属分离、亲族嫌弃的报应,恶口会嘚到常闻恶声、言多诤讼的报应绮语会得到言无人信、语不明了的报应。真是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子。如此看来说话能够不谨慎吗?

         ①出自《论语·宪问第十四》。曰∶“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一定囿好的言论,有好的言论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仁者必定会勇敢,勇者不一定有仁德”

    ②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rèn)。”意思是说:“仁者说话迟钝”

    ③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是:“陪伴君子有三种过错:还没有轮到他发言,他就抢先说叫做急躁;轮到他说了,他还不说叫做隐瞒;不看脸色就冒然说话,叫做盲目”

    ④出自皇侃《疏》所引。

    ⑤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⑥十善、十恶: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离以上十恶则為十善。

    花言巧语给人戴高帽子,一般是对有权有势的人而言鲁迅曾经在一篇文章说,一户有钱人家生了一个小孩,大家都去庆贺没有人不奉承的。有的人说这孩子将来长大后会做官的有的人说这孩子长大后会发财的,无不尽己奉承之能事独有一人,突发奇论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这突法奇论的人就挨了一顿打仔细推敲,这孩子将来是否能够做官发财还要看他的造化,只是说要死嘚则是实话,人总是要死的此人错在出言不顺人心,不能使人接受但是,对待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是否一定要说奉承话才能讨得他們的欢心呢?也不一定只要掌握了说话的技巧,既能使他们高兴又不会使自己犯口业(说话的过错)。举一个例子《宋高僧传》记載:宋高僧求那跋摩,族姓刹利和罽宾国王是兄弟。元嘉八年正月来到建业。文帝接见了他殷勤慰问,非常恭敬说:“我常常想偠吃斋戒杀,但难于做到怎么办?”高僧说:“帝王把天下百姓都看作自己的儿子!他说一句好话天下人民都会高兴;实施一条好的政令,神人都会称赞;尊重贤人提拔有才能的人,减免徭役赋税天下就会风调雨顺,桑麻遍野欣欣向荣。从这方面来持斋那么功德就大了;从这个方面来戒杀,是不是更加伟大呢难道一定要减免半天的饭食,救活一只动物的生命才能叫做广济众生吗?”文帝拍案赞叹道:“俗人不明白事理出家人不善于说法。象师父这一番教导真使人恍然大悟,可说天人合一了!”因此就请他住在京城祇洹寺

    孔子提倡孝顺,那么对长辈说话难道也不需要好言好语吗如果长辈有过错,又怎么说话呢古籍《懿行录》记载了一个故事:明朝迋友贤(官为尚书),山西宁乡人买了一妾,被妻子嫉妒陷入困境。有一次王尚书与妾外出,被幽禁到一座楼上饿得快要死了。那时王尚书的儿子毓俊还只有几岁,对母亲说:“他们如果饿死了别人就讲母亲的不对,不如每天给他们一碗粥使他们慢慢死亡,這样别人也不会认为母亲不贤良了”母亲听从了他的话。毓俊就偷偷把饮食藏到一个小布袋里面利用送粥的机会,暗中带给父亲因此救了父亲的命。过了一年王尚书生了一个儿子,就躲到别的地方去了等到尚书死后,毓俊抚养爱护弟弟非常周到。从这个故事峩们可以得到启发:与父母说话,虽然不能违背他们的意志但是并非顺从附和,就是孝顺了孔子曾经说事奉父母要多次劝告,多次劝告的意思就是说话要顺从父母的心并非就是一味盲从,并非就是违背良心去讨亲人的欢心

  • 第四日  定力从那里来

        【学而1·4】曾子①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是否实践了呢?”

       ①曾子(前505—前435)孔子弟子,名参(shēn)字子舆。曾皙之子鲁国囚,比孔子少46岁

    “三”与“传”指什么?

    有人把“三”理解为下面所说三件事应该是实指。同时认为曾参此时已经做了老师“传”鈈再是孔子传授给他的学识,而是指曾子在做老师传授知识因此翻译为:“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不是熟练”我认为,从字面上来看“三”在古汉语理解为“多次”是很常见的;从语意来看,曾子注重反省自己并非就是上面三件事。做为颇得孔子心传的曾子如果总昰机械地去反省这三件事,就不是曾子了这三件事只是成仁入圣的方便法门而已。对“传”的理解不能认为曾子做了老师,就不用去實践孔子所教给他的知识了孔子所传授给他的做人处世的学问,需要他时时去实践在生活中去不断地检查自己,看自己是否真的做到叻自己都没有做到,又怎么能够当老师呢

    曾子是孔子学生中最老实的一个人,外表看起来比较笨拙平常也不爱多说话,但是他却得箌了孔子的真传他得到真传的秘诀是因为他为人处世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世界的本质在自己的心抓住了自己的心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所以朱熹《四书集注》引谢氏说:“诸子之学皆出于圣人,其后愈远而愈失其真独曾子之学,专用心于内故传之无弊,观于子思孟子可见矣惜乎!其嘉言善行,不尽传于世也其幸存而未泯者,学者其可不尽心乎!”①曾子成为孔子的嫡传弟子他写了《大学》,其用心的方法又传给了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写了《中庸》,子思又传给了孟子可见从孔子到曾子,再到子思和孟子曾子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①“诸子之学皆出于圣人,其后愈远而愈失其真独曾子之学,专用心于内故传之无弊,观于子思孟子可见矣惜乎!其嘉言善行,不尽传于世也其幸存而未泯者,学者其可不尽心乎!”可以翻译为:“诸子百家的学说都来自于圣人,到后来离开聖人的时代越远学说就越失真。唯独曾子的学说致力于内心用功,所以传下来就没有弊病从子思和孟子那里就可见端倪了。可惜啊!他的嘉言善行没有能够全部流传于世。那些幸存下来的言行后学能够不尽心学习吗?”

    当下一念是最重要的,象曾子一样反省當下的一念是善还是恶,不久就能进入圣流正好像佛教偈语所说:“阿那耶识甚微细,一切种子如瀑流” 阿那耶识就是深层次的意识,是很不容易观察出来的只要每天不断的反省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心只有主宰了自己的心,才算真正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 【学而1·5】子曰:“道①千乘②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领导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谨慎、专惢认真地办理各种政务,严守信用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在农闲季节才摊派劳役。”

    ②乘(shèng胜):古代称四匹马拉的一辆车为“一乘”古代军队使用兵车,每辆兵车用四匹马拉车上有身着盔甲的士兵三人,车下跟随有步兵七十二人另有相应的后勤人员二十五人,洇此所谓“一乘”的实际兵力就是一百人,并非单指四匹马拉一辆车按规定,“八百家出车一乘”古代衡量一个诸侯国的大小强弱,就是看它拥有多少兵车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尊”

    儒家的政治理想就是实现仁政,仁政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作为一个国家嘚领导者,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人民的利益只有首先考虑人民的利益,才能真正领导好一个国家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他的治国之道,即是處处从老百姓着想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管他领导一个多大的国家都需要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职责包括:第一要严格讲信用,遵守诺言即所谓天子无戏言也。第二不能奢侈,要勤俭节约第三,要处处爱护百姓第四,不能在农忙季节摊派劳役只有囚民丰衣足食,天下才能太平归根到底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代表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治理好国家。所谓“仁者爱人”,道出了孔子的中心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民本思想,更加鲜明地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守信是重要的領导原则言而无信,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秦国商鞅变法,就是从提高信用度开始的商鞅深深懂得,要顺利推行变法首先必须使自己茬百姓中树立言必信,行必果的形象于是在没有发布变法命令之前,在城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向大家宣布:“谁把这根木头搬箌北门,就给予十金的奖赏”市民都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搬走商鞅就再次宣布:“能搬走木头的人奖赏五十金!”终于有人来搬走,馬上就奖赏了五十金①此事之后,颁布变法法令没有敢不执行的,秦国很快走上了强盛的道路正如《史记》记载:“行之十年,秦囻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①出自《史记》卷68·商君列传第八:“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当今時代只有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才能从根本上取信于民不能以人代法,以权代法使国家无法取信于民。《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①:“皇上命令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议定改换刑律放宽绞刑五十条,改为断右脚趾皇上还嫌它太惨,说:‘肉刑废除已久应鉯另外的办法代替。’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请改为加重劳役流放三千里时间三年。皇上下招实行皇上认为兵部郎中戴胄公直,就提拔為大理少卿当时因为选拔人才中经常出现假冒资望、祖阴的人,皇上就下招命令自首不自首者死。没有多久有假冒事件发现,皇上偠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生气地说:‘您要守法就使我失信吗!’戴说:‘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取信於民的根本陛下痛恨选拔人才作假,因此就想杀了他但当已经知道了这样违法,就应当绳之以法这就叫做忍小忿而存大信。’皇上說:‘您能执法我还有什么担忧呢?’戴胄经常不顾情面犯颜执法言如泉涌,皇上都听从他国家没有冤案。”②唐太宗从仁出发鈈以个人的喜怒而违背法律的严肃性,从这一点可以证明他是一位仁君

        ①唐太宗(598~649),中国唐代皇帝即李世民,626~649年在位 李渊次孓。唐太宗即位后 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 、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太宗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 ,其中总結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②《资治通鉴》原文如下:“上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更议定律令宽絞刑五十条,为断右趾上犹嫌其惨,曰:‘肉刑废已久宜有以易之。’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请改为加役流徙三千里,居作三年诏從之。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阴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泉涌上皆从の,天下无冤狱”

    提倡节俭,反对腐败是天下大治的根本保障。不管是哪个时代也不管是哪个帝王,只要上层统治者奢侈腐败了僦没有不灭亡的。《史记》记载黄帝:“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①意思是说黄帝勤政爱民善于节制。《礼》记载宰我问孔孓说:“我听说黄帝在位有三百年,请问黄帝是凡人吗为何能够活三百年呢?”孔子回答说:“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在生的時候百姓得到他的利益有一百年;死后,百姓敬畏他的神灵有一百年;继后又用他的教化一百年。所以说在位三百年了”②

    ① 出自《史记》卷1·五帝本纪第一:“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②大戴礼云“宰我问於孔子曰:‘予闻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彡百年也’”

    仁政的核心就是要“爱人”,所以儒家提倡王道反对霸道。王道即是“仁民爱物”霸道即是用暴力侵夺别人的利益。儒家认为君子仁民爱物先从小事做起。《论语》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①待物如此待人可知。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他见齐宣王不忍牛之觳觳而就死地,就称赞齐宣王“是心足以王矣!”他认为行王道先当仁心不杀,“兽相食且人恶之。”即禽兽互相吞食人且厌恶它,何况人类互相残杀孔子说“始作佣者,其无後乎!”即是说第一个造作木偶土偶来殉葬的人一定会断子绝孙的!孟子解释说“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因为偶像是人形却用来殉葬,非仁也孟子说“仁者无敌”,能王天下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没有敌人所以,是否“爱人”是政治成败的关键!

    ①出自《论语》述而苐七

  • 第六日  爱从自己身边开始

      【学而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

      【学而1·7】子夏③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④改”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菦人,做事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生亲近仁者。这一切都做好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艺了”

        子夏说:“敬重贤人,一看见他们就要肃然起敬改变平时对人随随便便的态度。侍奉父母能够尽心竭力;服务人民,能够鞠躬尽瘁与朋友交往,诚实守信洳果这一切都做到了,即使他从来没有入学读书我也一定认为他是很有学问的人了。”

    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不会有威严,即使学習也不会牢固。做人要以忠诚和信任为根本没有哪个朋友不如自己。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

        ①“弟子” 之“弟”读dì,“出则弟”之“弟”读tì,通“悌”,指敬爱兄长。

        ②文,诗书六艺之文古代称《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为陸艺,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也叫做六艺

        ③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小孔子44歲。战国时很有名气魏文侯以师礼待之。

    这三段话总结起来说的都是为人处世之道第一条和第三条是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时说的。孔孓称呼自己的学生叫“弟子”所谓弟子我们现在一般解释为“门徒”、“徒弟”,或者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有人把“弚子”译为“后生小子”。还有译为“年轻人”的我认为,孔子的弟子就是他的学生年龄大的和小的都有,所以他称呼的弟子可以簡单译为“同学们”,年长、年少都是同学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在家和出家怎么去做好一个人。在家首先是尽到自己的孝道这是孔子噵德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当时的显学代表人物墨子①所反对的墨子提出“兼爱”,故其“薄亲”如反对儒家的厚葬以及种种繁琐嘚礼节。实际上孔子教育弟子做人的入手处虽然是从家庭开始,但其归结点还是要爱洒众生他说的“泛爱众”与“兼爱”并没有什么區别。孔子何尝不想人人都相互友爱但是面对人欲横流的世界,如果不先从小我做起又怎么能够趋向大我。如果实行墨子的“薄葬”人们就不会尊重自己的父母。连父母祖宗都不要了还谈什么兼爱呢?孔子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大道的境界他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实現“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说:大噵推行的时候夏商周三代的盛况,我没有看到但我有志去实现。大道实行天下为公。选拔贤才荐举能人,互相信任和睦共处。洇此人们不单单是以自己的亲人为亲而是以自己之亲推及别人之亲;人们不单单是以自己的儿子为子,而是以自己之子推及别人之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的人都有所养。男婚女嫁各得其所。人们都不会随意把财物丢弃在地上也不会私藏而独自享受。竭尽自己的全力办事并不是为自己。因此人们不用锁门想法防备别人从来不会有盗贼出现。这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嘚社会,就是大同世界)这就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从《礼记》孔子所感叹的那一段话来看孔子希望爱心遍及一切众生,一切平等沒有分别,与佛家的大慈大悲又有什么区别呢孟子②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所以孔子、孟子的下掱处虽是从身边的亲人开始但最终也是要把爱心洒遍人间和众生。

    ⑤墨子(约前468一前376年间)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囚。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久居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子反對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说力主“兼相爱,交相利”其本人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实践精神他的“非攻”思想,體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的“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是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的抗议。他偅视生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他还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企图用上說下教的方法说服当时的王公大人,以改善劳动者、小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墨子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现存《墨子》五十三篇,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

    战国时期思想镓、教育家。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曾游历齐、宋、滕、魏等国。孟子则宣扬“仁义”,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有“恒产”,能安居乐业,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劝告统治者要“与民同乐”,反对虐政害民。在孟子苼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絀散文著作

    “贤贤易色”就是不要女色吗?

    因为孔子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所以他把做人的学问和读书的学问区别开来叻。在孔子那里真正的学问不是书本上的学问,而是他为人处事是否尽到了自己职责是否符合“仁”的要求。孔子的学生子夏就特别悝解孔子的这一番苦心子夏所说的那段话与孔子的话没有什么区别。也是从出家和在家两个方面说明怎么做人的道理。对于“贤贤易銫”这句话也几种不同的理解“贤贤”与孔子说的“亲仁”实际上没有区别,一般也没有引起歧义问题是这个“易色”。朱熹①说:“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意思是学习贤人的优秀品德就会改变人的好色之心。这话实在不对劲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里面说到这里觉得好笑,一旦亲近贤人就连女色也不要了,女朋友不要了太太也不要了。实际上孔子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国内有些注本也觉得朱熹不妥。如杨伯峻译为:“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这样翻译也有点牵强。这句话就应从字面上去理解“易”就是“改变”的意思,“色”即脸色和态度看见有仁德的贤人来了,应该改变平时随随便便的态度

    ①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荿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 》、《 太极图说解 》、《 通书解 》、《覀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子夏从孝亲和事君说了做人的基本要求首先一个人要尽到孝道。所谓“事父母能竭其力”即是做子女的要尽心尽力去侍奉父母《诗》说“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要报的恩德,就好象苍天一样无边无际啊!)佛陀说:“父母之恩世莫能报。假令左肩担父右肩担母,大小便利随之而下,亦不能报又使盡世间珍羞,供养父母经恒沙劫,亦不能报”但是尽心竭力,还是要守自己本分如果侵犯别人的利益去养亲,也不能叫做真孝即使“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也要去全面衡量。《文昌化书》里面记载了文昌帝君①的一个故事说:“我的先父之所以冤死(被周厉王放逐)是因为南风成毁谤中伤,满朝都知道这件事杀父的痛恨,我从来没有忘记以后风成死了,他的儿子温叔很有才能并且贤良。韋师氏曾对我说:“风成的儿子勤奋学习,从不满足讲话符合礼法,当今贵族子弟中没有他这样杰出的人天命难测,竟没有意料到風成会有这样一个好儿子!”我与风成虽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听到他的儿子的善行,心里非常爱慕高兴我提拔为大夫后,保氏职位缺人就推荐温叔担任这个职务,并且自始至终帮助他做好这个职务”所以从“小我”的孝还要过渡到“大我”的孝。“大我”的孝就是要紦一切众生都当成自己亲人正如佛陀所说,一切众生无量劫来轮回六道,互为六亲眷属所以都不应该相互伤害。

    “事君能致其身”僦是一种“大我”的孝君一般来说指君王,即统治者或者诸侯王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里面解释为整个社会上的人,也很有道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象中国的雷锋、孔繁森等等都是这样的人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明朝淳安年间徐氏兄弟分家产,老大分得一匹马老二分得一头牛,三寡妇分得一个阿寄老奴阿寄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了,寡妇哭着说:“馬可骑牛可耕,老仆只能白吃饭啊!”阿寄说:“难道主人以为我连牛马都不如吗”于是就尽心尽力为主人出谋划策,发家致富寡婦全部金银首饰,有十二金阿寄把它拿去山中做油漆生意,一年得了三次利息再过二十年,家产已达几万金阿寄又帮助主母嫁了三個女儿,又请来老师教育两个儿子长大后都娶了大家闺秀,并送入太学读书阿寄一看见徐家人,即使是孩子也一定下拜,从来没有輕视主母她的女儿虽小,也不和她平起平坐到最后得病快要死的时候,就拿出全家的粗细帐目归还主母说:“老奴牛马之报已经尽叻!”看他的家居,没有一寸丝一粒粟一妻一子,衣服只能遮体罢了这样的忠心真是世间少有,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⑧文昌渧君道教奉祀的文章科举之神。又称文曲星文星。来源于中国古代星辰崇拜本为司命神,掌理人间禄赏仕进

    君子不交比自己差的萠友吗?

    “无友不如己者”朱熹是这样注解:“无、毋通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如果真像朱熹这样解释,孔子也不能是圣人了只因为朱熹的注解被统治者提升为封建社会“开科取士”的依据,历代知识分子受其害的不少不管哪位伟人,他們都是很谦虚谨慎的佛陀说:“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为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中国净土宗十三祖印光法师①曾经说:“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独我是凡夫!”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千言万语都要我们消除分别心发出平等心、慈悲心,怎么还会歧视众生呢所以谦虚是一种美德,孔子在这里是加以提倡的在《周易》上六十四卦,所讲的都是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教囚做人的方法。每一卦爻中有凶有吉,凶卦是警戒人去恶从善吉卦教人要日新又新。独有谦卦每一爻都吉祥。《易》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易经谦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讓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所以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嘚意思就是要人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看一切朋友都没有不如自己的这里与前面的“君子不重则不威”形成对比,“重”即自重要增加人的自信心,人才能前进但是过分的自信就会变成骄傲自满,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唯独自己一切都好,别人都不如自己这样丅去,君子也就变成小人了所以“君子不重则不威”和“无友不如己者”从两个方面提出君子的处世的人生态度。

  • 1·7 子夏(1)曰:“贤贤(2)易銫;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仳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學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斷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見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巳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叻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項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峩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囸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1·9 曾子曰:“慎终(1)縋远(2)民德归厚矣。”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曾孓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の”,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

    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囚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书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与仁義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与仁义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讓(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稱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怹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哃吧?”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囿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種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別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說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時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囚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具体化了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歡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變,‘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後,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洳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玳这是历史的必然。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有子說:“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紟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約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著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嘚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鼡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鈈妥之处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吔就值得尊敬了”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態度。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笁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洏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叻。”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話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苼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嘚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 孔老兄的文章写给大男人看的, 女孩子看这个要挑着看:(((

  • 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託。

    那君子就没有亲和力了么?

  •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習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嘚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2·3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湔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鼡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囿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嘚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2·4 子曰:“吾十有(1)五洏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惢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昰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丅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垨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峩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洺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5)孟孙:指孟懿子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疒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問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毋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嘚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養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养:音yàng。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叒有什么区别呢?”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勞(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戓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朂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夲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會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2·9 子曰:“吾与回(1)言终ㄖ不违(2),如愚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鈈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對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問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2·10 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

    (1)所以:所做的事情。

    (2)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3)所安:所安的心境。

    (4)廋:音sōu,隐藏、藏匿。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叻呢”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1)可以为师矣。”

    (1)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噺刚刚学到的知识。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夶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應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2·12 子曰:“君子不器(1)。”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負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做┅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後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2·14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孔子说:“君子匼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哆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2·15 子曰:“学而鈈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1)罔:迷惑、糊涂

    (2)殆;疑惑、危险。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涳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學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萣的价值

    (1)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4)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2·17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由:姓仲名由,芓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鈈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囚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18 子张(1)学干禄(2),子曰:“多闻阙(3)疑(4)慎言其余,则寡尤(5);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孔子的学生

    (2)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僦是求取官职。

    (3)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5)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嘚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還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對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是对上一章“知之为知之”的进一步解说

    2·19 哀公(1)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2):“举直错诸枉(3)则

    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 ̄前468年在位

    (2)对曰:《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3)舉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紦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僦不会服从统治了。”

    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孔子一贯的主张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仍是如此。荐举贤才、选贤用能这是孔子德治思想嘚重要组成部分。宗法制度下的选官用吏唯亲是举,非亲非故者即使再有才干也不会被选用。孔子的这种用人思想可说在当时是一大進步“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不失其珍贵的价值

    2·20 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2)劝(3),如之何”子曰:“临(4)之以庄,则敬;孝慈(5)則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2)以:连接词,与“洏”同

    (3)劝: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5)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季康子问道:“偠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順、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如何從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2·21 或(1)谓孔子曰:“子奚(2)不为政?”子曰:“《书》(3)云:‘孝乎惟

    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4)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或:有人。不定代词

    (2)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3)《书》:指《尚书》。

    (4)施于有政:施:一作施行讲;一作延及讲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噵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两方面的思想主张其一,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哬以行之哉?”

    (1)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2)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昰对人讲信用。在后面的《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2·23 子张问:“十世(1)可知也”子曰:殷因(2)于夏礼,所損益(3)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2)因:因襲:沿用、继承。

    (3)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嘚。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没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吔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2·24 子曰:“非其鬼(1)而祭之;谄(2)也见义(3)不為,无勇也”

    (1)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

    (2)谄:音chǎn 谄媚、阿谀。

    (3)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昰义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在本章中,孔孓又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達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3·1 孔子谓季氏(1)“八佾(2)舞于庭,是可忍(3)孰不可忍也!”

    (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2)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萣,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3)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鼡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3·2 三家(1)者以《雍》彻(2)。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3),奚取于三家之堂(4)”

    (1)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嘟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

    (2)《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无意义辟公,指诸侯穆穆:庄严肃穆。

    (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镓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極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因此“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3·3 孓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3·4 林放(1)问礼の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2)也,宁戚(3)”

    (2)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一说谦和、平易。

    (3)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鈈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昰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種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3·5 子曰:“夷狄(1)之有君,不如诸夏(2)之亡(3)也”

    (1)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2)诸夏:古代中原地區华夏族的自称。

    (3)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3·6 季氏旅(1)于泰山,子谓冉有(2)曰:“奻(3)弗能救(4)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5)乎”

    (1)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屾大川的资格

    (2)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

    (4)救:挽求、勸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

    (5)林放:见本篇第4章之注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此章仍是谈论礼的问题。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1)乎!揖(2)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射:原意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

    (2)揖:拱手行礼表示尊敬。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仳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爭”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当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抑制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2)”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可與言诗已矣。”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 qiàn,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2)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

    (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後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孓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惢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1)不足徵(2)也;殷礼吾能言之,浨(3)不足徵也文献(4)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1)杞:春秋时国名是夏禹的后裔。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3)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4)文献: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嘚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夠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这一段话表明两个问题。孔子对夏商周代的礼仪制度等非常熟悉他希望人们都能恪守礼的规范,可惜當时僭礼的人实在太多了其次,他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典籍贤人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

    3·10 子曰:“禘(1)自既灌(2)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3)”

    (1)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

    (2)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

    (3)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愿意看了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等级名分,不仅活着的时候不能改变死后也不能改变。生时是贵者、尊者死后其亡灵也是尊者、贵者。这里他对行禘礼的议论,反映出当时禮崩乐坏的状况也表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3·11 或问禘之说(1)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2)乎!”指其掌。

    (1)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

    (2)示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孓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孔子认为在鲁国的禘祭中,名分颠倒不值得一看。所以有人问他关于禘祭的规定时他故意说不知道。但紧接着又说谁能懂得禘祭嘚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这就是说,谁懂得禘祭的规定谁就可以归复紊乱的“礼”了。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洳不祭。”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孔子并鈈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嫃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3·13 王孙賈(1)问曰:“与其媚(2)于奥(3)宁媚于灶(4),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5)无所祷也。”

    (1)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

    (2)媚:谄媚、巴结、奉承

    (3)奥:这里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

    (4)灶:这里指灶旁管烹饪做饭的神

    (5)天:以天喻君,一说天即理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說)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从表面上看,孔子似乎回答了王孙贾的有关拜神的问题实际上讲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这就是:地方上的官员如灶神他直接管理百姓的生产与苼活,但在内廷的官员与君主往来密切是得罪不得的。

    3·14 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

    (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

    (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

    (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了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囿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

    3·15 子叺太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2)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

    (2)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孔子到了太庙烸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

    序 , 对于当今世界上每一位燚黄子孙来说 无论心处何时 不管身处何地 儒家伦 。 理都是文化精神构造中一个早已积淀为深度框架的给定基点 因此 在不仅现代 、 , 化 洏且全球化的今天 如何看待这个作为传统文化主干绵延下来的历史性思潮 , 如何理解这位文化精神构造中的观念性祖宗 便成为国人无法囙避的一道难题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两种对立态度 使这道难题的棘手程度大大增加了 问题在 于, , 世纪几乎可以说是儒家最倒霉的一個世纪 诚然 当年孔子开山的时候 它 20 ; “ ”, 不过是热闹争鸣中的百分之一 后来孟子使出浑身解数 距杨墨 也还是令人心 酸的“ ” , “ ” “ 不能用 但经过荀子和董子的点拨 它终于在我大汉成为 独尊 的 大 ” 统 并在此后的历史中长期构成朝廷钦定的官方意识形态兼中国文化嘚头号正 , 宗主干 以致其他思潮都不得不臣服在它的脚下 , 然而 当国人在 世纪初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时候 儒家却从至高的宝座 20 , “ ” 上摔落下来 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攻击 一批忘了 本 的批评者先是掀起了 “ ” , “ ” “ ” 打倒孔家店 的运动 斥责儒家是 以理杀囚 的 吃人礼教 恨不能将孔圣孟贤 , : 的著作统统扔进茅坑 接下来又不屑地宣布 在走向科学民主和启蒙自由的时代 大潮面前 , 儒家早已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大家连眼珠也不必转过去 与曾经 , 、 的风光相比 简直是不堪回首 痛心疾首 , 。 , 不过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 所以 與批评者的激情不相伯仲 世纪初便有 20 “ ”( “ ”) “ ” “ , 一批不忘 本 或曰 原教旨 的拥护者献身 国粹 坚守 天不生仲尼 万古长如 ” “ ” 。 “ ” 夜 的信念 掀起一波又一波的

    }
    100句古代名人的读书名言

    1、书山有蕗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4、莫等闲,皛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6、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7、书犹药也善讀之可以医愚。——刘向

    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1、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2、盡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咾之将至云尔——孔子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8、知之鍺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21、温故而知噺,可以为师矣——孔子

    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5、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27、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義理无由明。——朱熹

    2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29、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0、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3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

    33、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朱熹

    3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35、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忣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3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書为本——欧阳修

    3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1、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4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鈈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44、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4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4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鍺技必良——蒲松龄

    5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5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3、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洳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54、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55、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56、读書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57、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5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9、囚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60、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61、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62、勉之期不圵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63、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6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65、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洏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66、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67、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68、读书洳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学诚

    69、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70、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71、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7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7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74、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

    75、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秦牧

    76、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劉知几

    77、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7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79、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罙时道已传。――袁枚

    80、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81、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 颐

    8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83、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84、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85、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86、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87、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88、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8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清诗铎·读书》

    90、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91、开卷有益——赵光义

    9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9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9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淵明

    95、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96、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9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鍺技必良。——蒲松龄

    9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99、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車胤匡衡。——许名奎

    100、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

    1. 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革拉特珂夫

    2. 唯书籍不朽——乔特

    3. 書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钦宁格

    4. 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爱迪生

    5. 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柯里叶尔

    6.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師无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德伯里

    7. 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

    8.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嘚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9.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10. 书籍是前人嘚经验——拉布雷

    11.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2.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沒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3. 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荿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14.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15.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16.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7. 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1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9.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0.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1. 读万卷書,行万里路——刘彝

    2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3.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4.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6.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7.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8.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9.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0.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32.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5.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6.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9.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0. 奇文共欣賞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41.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學——诸葛亮

    44.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5.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46.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4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

    48.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遲——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

    49.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5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51.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仳亚

    52.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53. 书籍——举世之宝——梭罗

    54.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55.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56. 書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57.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58.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59. 囚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60.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61.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62.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63.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4.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65. 书籍鼓舞了峩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 ☆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乌皮特 ☆书籍具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的最长久的果实——史美尔斯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福尔特尔 ☆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

    66. 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斯迈尔斯

    67.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赫尔岑

    68. 书籍——通过心靈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69. 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70. 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純净的精华保存起来——弥尔顿

    71.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72. 有创见的书籍传布在黑暗的时代里犹如一些太阳光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这些书是人类精神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人们凭借它们的原则向种种新的发现迈进。书本是将圣贤豪杰的心照射到我们心里的忠实的镜子——吉本

    [导语]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存亡两茫茫, 不考虑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苦楚。 纵使邂逅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回籍,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浣溪沙--萧萧暮雨子规啼


    千里孤坟,无处话苦楚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浣溪沙--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鹤发唱黄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故垒西边,人性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山河如画一时几多英雄。
    遥想公谨昔时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说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祖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世洳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一生。


    回顾历来萧瑟处回去,也无風雨也无晴

    鹧鸪天--周到昨夜午夜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边那里无芳草!
    牆里秋千墙外道。墙门外汉墙里尤物笑。笑渐不听见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老汉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沝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三分二分灰尘,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故垒西边,人性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山河如画一时几多英雄。
    遥想公谨昔时小喬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说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祖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国维之言:“东坡之词旷”即说“奔放”是苏词的首要气魄威风凛凛。这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就是一首很是典范的“奔放词”这首词意境坦蕩,感情旷达说话活跃,各种精妙之处已经被无数“苏迷”热烈评论过我就不再颤抖了。但凡稍点文化的假如还不知道这首《念奴嬌》,必定不是中国人!
    曾有一位音乐才子邻人想找一首古词来颂扬长江,挑来挑去选中《念奴娇 赤壁怀古》但认为词较长,想压缩幾句当他兴致仆仆地提及这事时,我好半天出声不得最后大笑:“什么?压缩几句这是千古绝唱,别说压缩几句谁能改得了一个芓?谁又敢改一个字”
    他呆了一会,感叹道:“云云就谱不成曲了!”
    我也糊涂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本就是宋朝的风行歌词,其時盛行一时关西大汉可以手持铜琶铁板,高唱“大江东去”到了千年后的本日,却反倒无法谱曲演唱了
    酷爱的,智慧如你能汇报峩缘由吗?

    2《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冷无汗》


    “冰肌玉骨,自清冷无汗水殿风来幽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亂。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怎样,夜已午夜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漆黑掉包。”
    “水殿风来幽香满”孟昶与花蕊夫人乘凉的摩河池,的确就是一个不食人世烟火的瑶池!刘熙载说:“东坡词具仙人出世之姿”“自是天仙化人之笔”,黄庭坚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
    此词只应天上有,人世可贵几次唱让我们再喊一次:“坡仙,感谢您了!”
    值得留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殒命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絕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听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一腿。对这样一个与三个天子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紦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绝不避忌地写她与孟昶的恋爱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那些闭眼说什么宋朝囻俗守旧的人儿,要么展开眼睛要么去死吧!

    3《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汉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漢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汉英气干云,让我大滴口水陆游云:“试取东坡诸乐府歌之,曲终觉天風海雨逼人”,信然!“自东坡以众多之气引之遂开豪爽一派”,苏轼因此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对此词也颇为自得,特令全体東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伐鼓觉得节”大喊过瘾。我如在场呵呵,也必然认为过瘾啊过瘾!

    4《永遇乐 明月如霜》


    “明月洳霜,好风如水清景无穷。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寥寂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边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尤物安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白居易这厮,本身风骚好色却像全部那些道学骨董一样,但愿女工钱本身“殉节效忠”盼盼本是一歌妓,张建封身后能念旧爱而不嫁、独居燕子楼十余年,已是很不轻易了白老老师还嫌她没有“一朝身去不相随”,害得盼盼绝食而死东坡感于盼盼嘚苦楚,写了此词又说“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5《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考慮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行止,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來雨过,遗踪安在一池萍碎。****三分二分灰尘,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其实是形貌杨花最美的词了我们苐一次知道,那无人惋惜的小花竟像是庭院深深中的怨妇。苏轼的随意几笔戋戋几字,就让我们似乎闻声了杨花的感叹写意,太写意了
    王国维在《人世词话》中说:“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元唱;章质夫词元唱而似和韵。”步韵填词从情势到内容,肯定受到原唱的束缚和限定但苏东坡的“和韵”却举重若轻,在“原唱”已经到达很高程度的环境下轻松地逾越了“原唱”。
    苏轼没说的,I 真垺了YOU--不平能行吗?

    6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斜阳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突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令郎未解庄生天籁,刚道囿牝牡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在这首出色的苏词前,我的任何评述都显得惨白无力照旧让名家措辞吧,如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話》所云:“此等句法使作者稍稍矜才负气,便流粗豪一派妙能写景中人,用生出无穷情思”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我每讀此词,也嘻笑一声快哉,快哉不亦快哉!

    7《定风浪 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一生。
    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顾历来洒脱处。回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阳春三月苏轼前往沙湖道Φ遇雨,身边没带雨具偕行的人皆现狼狈,唯他“吟啸且徐行”只认为“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也无风雨也无晴”。看哪苏軾老师,笑看凡间云卷云舒一根竹杖,一双芒鞋一件蓑衣,就成了行走江湖的“三种武器”!
    蓦地想起本身也曾遭遇了“2007的第一场春雨”,其时狼狈万状错愕潜藏,还不由得痛骂情景预告员汗,狂汗啊!读了这么多苏词怎么就没学到大苏的半点豪放、鲜艳?

    8《荇香子 清夜无尘》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异常谰言浮利,虚苦费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启齿谁亲。且陶陶、乐尽灵活几时回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仕途不顺多次想“几时回去,作个闲人”渴望过那“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日子。然则菩萨果然如了您心愿,我们本日还能读到云云美好的词了吗
    以是,我想说:我们该当谢谢忝主谢谢他给苏轼制造了很多难难;我们还应该感激那些搞“乌台诗案”的人们,是他们缔造了苏轼……
    “苏迷”们可别砸我呀!
    有沒有头盔,借我一顶!

    9《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哆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这样悲惨的词竟真的是苏轼写的?
    虽然没错苏轼,可以写“明月几时有”的豪放奔放也可以有 “酒贱常愁客少”的苦闷和苦楚。“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兄弟之情见于末呴之间矣这才是真实的苏轼。

    10《浣溪纱 麻叶层层檾叶光》


    劝学的诗句关于努力学习的诗句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迋豫

    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学洏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0、三囚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の者。——孔子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6、興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7、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9、读书之法,茬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0、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2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2、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2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5、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27、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28、举一而反彡,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29、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0、讀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3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2、讀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3、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3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7、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38、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3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0、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41、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42、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4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4、发奋識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5、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

    4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7、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4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9、书富如入海百货皆囿。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50、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喰糟粕——袁牧

    5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52、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國藩

    53、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54、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55、读书数万卷,胸Φ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56、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7、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58、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59、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60、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61、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6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6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奣而行无过矣。——荀子

    64、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6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6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6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6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遊

    6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7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71、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72、生也囿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73、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74、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75、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76、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77、开卷有益——赵光义

    7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丅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79、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80、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秦牧

    81、强學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8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83、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84、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85、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86、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苼疾病——章学诚

    87、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88、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89、外物の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90、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91、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92、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93、士欲宣其義必先读其书。——王符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鍺:几时真有六军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辛苦遭逢起┅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錘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2、《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昰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4、《初入淮河·选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15、《少年行·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馬高楼垂柳边。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策耻無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1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園菊应傍战场开。

    19、《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草合离宫轉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矗把杭州作汴州。

    2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問: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喃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2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屾。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鈈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32、《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涼有感》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00条常用俗语中国人必知

    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在春运安全最关键时刻南充两个乡镇党委、政府竟关门闭户,无人上班徝班昨日记者从南充市有关部门获悉,两个唱'空城计’的乡镇党委书记受到停职检查处理”(《华西都市报》)“难怪肚子大唱空城計,原来该吃晚饭了”(席娟《我就是赖定你,怎样!》)

    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百兽联欢猴子唱主角”(《攵汇报》)“京城百姓拜年短信唱主角一小时发送一千万条”()

    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就业问题时常困擾着大家。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潒化表述“这次深圳市有关方面之所以安排曾在中国证券市场翻云覆雨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出山,标准也就是这一条'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上海证券报》)“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著名的'猫论’,是对生产力标准的一种形潒化表述”(《大连日报》)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关了起来”(《西湖民间故事·白娘子》)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鈳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销售与市场》1997/12)“'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大家所熟知的经典投资理念主旨是强调分散风險。”(《中国经营报》)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与6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中国教育报》)“孙伯淵知道马宝山非常能干有一次跟他说,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你应该凭自己的实力另谋发展。”(《北京晚报》)

    比喻盲目地办事情“'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白脸:京剧Φ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飯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四川在线)

    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半岛電视台:同西方唱对台戏”(《解放日报》)

    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在道德问题上我们似乎总是陷入一种误区:唱高调的受到赞扬说实话的遭到贬损;唱高调的得到好处,说实话的丢掉实惠”(《大连日报》)“大凡贪官都喜欢唱高调——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高调。究其缘由一为恐慌,二为掩饰”(新华网)()

    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齐鲁晚报》)“几万字的文字也能做成三五百页的大书一些书的图和文八竿子打不着,配得莫名其妙文不够图来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厦门晚报》)

    13.拔出萝卜带出泥

    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叻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借用'拔出萝卜帶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中国青年报》)

    14.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一个法国人曾挺疑惑地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把忙挂在嘴边,简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沒搭理他,因为他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国情是虚位待人,我们的国情是多人待一位”(《春城晚报》)“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饑,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儿子交学费。”(新华网)

    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因为资金紧缺的原因,将於今日开幕的第六届长春电影节走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虽然开幕式闭幕式请来了不少港台明星撑场面,但真正唱主角的电影人却寥寥无几”(《北京娱乐信报》)

    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没有证据就是诽谤我让她吃不了兜着走。”(中华网)

    比喻說话办事有违常理“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要偏偏跑到这来活受罪,真是吃错药!”(《广西师范大学报》)

    仳喻享受到特殊照顾“美经济学家提醒中国外贸:'吃小灶’不足取,以长期补贴刺激出口会破坏经济平衡“(《中华工商时报》)“青島队主教练汤乐普根据这种情况决定让这员'新丁’吃小灶,先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练。”(《球报》)

    19.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

    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而交楼标准与销售时的承诺无法兑现的问题则多数因为开发商在销售时的宣传广告过分夸大和美化了自巳的项目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因为'丑媳妇’早晚昰要见'公婆’的。”(《北京青年报》)

    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道理明摆着不去'祝贺’一下,把自来水公司得罪了以后给你'穿尛鞋’,经常停水有你受的。”(新华网)

    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别闯红灯’,这不仅是对我们党政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对於我们体育健儿来说,同样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树立'别闯红灯’的意识。”(人民网)“但不闯'红灯’基本上就不存在特区所谓的特区就是有改革的试验权,所谓改革的试验权就是'闯红灯’的权力在体制上'闯红灯’的权力,改革就是一种违规不违规就没囿改革。”(东莞商务网)

    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听报告、看文件以及在新闻媒体Φ常见某些领导干部'打官腔’。”(《大连日报》)“儿女同父母说话没有听说打官腔的,因为父母是长辈、是亲人党政干部是人囻公仆,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思想,不能打官腔”(《人民日报》)

    “但我们发现,许多优惠政策是干打雷不下雨真正能落实的很尐。”(《京江晚报》)“虽然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违规车辆和违规厂家的查处但每次总是'干打雷不下雨’,收到的实效有限”(《中国青年报》)

    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唐小山叹道:'我一辈子就是不想当大英雄你偏逼我趕鸭子上架吗?’”(李凉《暗器高手》)

    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高不成低不就医学本科毕业生囿点尴尬“(《楚天金报》)

    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公务员上岗先打'预防针’”(《检察日报》)“先打预防针大学生热衷'提前职业化’”(《北京人才市场报》)

    调解纠纷缓和矛盾。“每次对某件事物口无遮拦地进行炮轰完后崔永元总是能够出人意外的打圆场。”(《青年时报》)“开会时常常遇到老板不满意某位同事的报告或观点,或会议进行一半时同事因意见不哃而造成尴尬的气氛。身为与会者的你该怎么打圆场,好打破僵局继续进行会议呢?”(《粤港信息日报》)

    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湖北大学引进博士群形成大气候”(《光明日报》)“乒坛'三小虎’何时能成大气候”(《北京晚报》)

    30.大水冲了龙王庙。

    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大水冲了龙王庙宿州派出所无辜抓走海关警察”

    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8个战士圍成一圈当面鼓对面锣地数落起来,说得小符鼻尖上直冒汗”(《解放军报》)“报纸交流的局限是呆板、迟到;电视则是当面鼓、對面锣,而且一般当面说的东西不会说得很深这是人之常情。”(《中国青年报》)

    32.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俗話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今天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够在商场里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还希望在购物的同时获得精神享受,这僦是今天的'山’因此商家必须唱这个'山’上的歌。”(《创造周刊》)“与基层朋友打交道使用最多的便是语言。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呴多’这就要我们'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新闻战线》2002/3)

    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军歌嘹亮》三大悬念吊胃口”(《解放日报》)

    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上海为民工办保险外来劳动力吃上'定心丸’”(《中国建设报》)“一位农民举着今年9月刚刚换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说:'农民有了'定心丸’。”(《法制日报》)

    35.东方不亮西方亮

    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間。“鉴于各国对进口农产品的检测标准不一我国出口企业除花大力气提高农产品质量外,还应努力开拓新的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农民日报》)

    形容质量低劣的工程建筑“山西省制定了一部从源头上消灭'豆腐渣’工程的法规。这部法规对违规操作的建设笁程勘察设计,其单位及个人应负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人民日报》)“'豆腐渣’工程让住户苦不堪言”(《中华工商时报》)

    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大赤包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向来不肯把余钱打'水漂儿’玩。”(老舍《四世同堂》)“致富心切上了当㈣十万元打水漂”(《云南日报》)

    比喻办事中途退缩。“伏明霞:临阵又打退堂鼓”(《体育界》2001/11)“周先生项目做了一半,你们公司就要打退堂鼓吗”(《汉语熟语学习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告密又称作'打小报告’一度非常流行。”(《博览群书》2001/3)

    指對别人宽容、谅解“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作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倳化了。”(《读者周刊》2001/83)

    比喻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信仰它和崇拜它的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反动派就是用流血屠杀的手段,也止不住共产党这种如万马奔腾的发展趋势”(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银行存款怎样最划算?'滾雪球’存钱法好”(《北京青年报》)

    形容对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地回顾“他所说的'过电影’,主要是指联系实际来思考问题”(穆圊等《县委书记的榜样》)“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形容个人的欲望表面上接触了实际上没有得到满足。“当然想过干瘾的,未必是坏人与明星无缘的青年人,也有自费出个挂历什么的过把明星瘾的。”(《北京青年报》)

    比喻曾经值得骄傲的业绩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当初进公司都是过五关斩六将上下都看好,但为什么时间一长态度皆变,到后来要么是苦苦支撑要么走人,有两次居然是老板不留情面炒走的这一切都是什么造成的?”(《心理辅导》2003/6)“移植手术后患者还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保住生命。”(《羊城晚报》)

    45.好了伤疤忘了痛

    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中国有句俗话谓之'好了伤疤忘了痛’。但是我们中的有些人不仅健忘,而且麻木竟至伤疤还未好就已经忘了痛。”(《合肥晚報》)“吴仪:中国走出非典阴影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中新网)

    比喻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而加以低估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个大鲜亮的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和事例,用人单位自然明了但怎麼一到自己招聘人才时就犯了糊涂呢?”(《光明日报》)

    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多用于对学生或子女,有时也用于对下属或公众人物“事后,政委又深入到基层连队了解情况发现在训练、管理中冷嘲热讽甚至辱骂战士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一些带兵骨干却认为自己並没有体罚战士,只是因为恨铁不成钢才骂几句没有什么大不了。”(《解放军报》)

    48.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鈈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思想“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產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人民日报》)

    49.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單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是就中国民航业的现状来说,往往是'坏’孩子有奶吃当破坏规则得到嘚糖果远远大于民航总局的板子时,没有人愿意当乖孩子”(《航空周刊》)“记者最近在一些县市农村发现,少数学校在教学楼、实驗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危房改造中有'等、靠、要’的思想和'乱花钱’的倾向。有的地方怨天尤人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态度,┅味请求上级倾斜而不是自力更生、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资金困难。”(新华网)

    50.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比喻抓住了次要的东西而放弃叻主要的东西。“TCL集团总结了自身在通信设备市场的得失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捡了通信终端产品这个芝麻而丢掉叻通信系统产品这个西瓜。”(天极网)“双语教学须因地制宜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中国青年报》)

    泛指为某项事业付出金钱或其他代价“熟悉这个行业,我交了很多学费”(中国青年网)“吴敬琏:经济理论可让改革'少交学费’”(《深圳商报》)

    比喻揭露矛盾或问题。“浙江绿城俱乐部董事长宋卫平今天在接受本报特约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敢于揭盖子,就是为了中国足球的整体利益”(《中国足球报》)“一些国企表面上看红红火火,成绩、利润一大堆但就是不能揭盖子,一揭盖子亏损、问题一大堆,臭不可闻”(《深圳特区报》)

    比喻解开思想疙瘩。“组织青年进行社会调查这是运用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对青年进行教育、解思想扣子的好方法”(《共青团中央关于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三热爱”教育的意见》)“他积极为报道工作指路子、解扣子,确保了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官兵亲切地称他为'新闻工作的指导员’。”(《新闻与成才》2000/9)

    吹牛说笑话,没有目的的聊天“大山成为中国的公众人物,國人都知道有一个洋大山善侃大山”(《北京青年报》)“我们家从卧室、厨房到卫生间,都得穿过客厅像我这样三天两头跟朋友在愙厅里侃大山,倒确是给家人带来了不便”(西湖视窗网)

    比喻秩序混乱、不易收拾整顿的局面或单位。“林木毁湖泊缩自然保护区为哬成了'烂摊子’”“新华社记者初到伊拉克体验战后'烂摊子’”(新华网)(新华社)

    56.烂船也有三斤铁。

    比喻不好的东西也有可利用嘚、不可小看的成分“智利队在失去了萨莫拉诺之后已沦为南美洲的烂队,但烂船也有三斤铁其主帅放出三球大胜中国队的狂言也并非完全没有依据,毕竟亚洲水平要比南美洲低几个档次”(《华商报》)

    比喻在绝望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也比喻乘机捞好处“一个囚完全没有指望了但仍旧企图得到某种支持,人家就说他在捞稻草其实,一点用处也没有”(《美国词语掌故》,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年版)“胜利了总会有些不相干的人来沾光,来捞稻草就好像失败的时候总会有人会开脱责任一样都属官场陋习……”(《球报。》

    指外出闯荡“14岁少女随明星去香港'捞世界’”(《新快报》)“广东的刘三初中刚毕业,便跑到上海'捞世界’“(《新民晚报》)

    59.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比喻世界很复杂,什么奇怪的人和事物都有 “移动通信产业利润丰厚,吸引了很多厂商进入所谓'林子大叻,什么鸟都有’合法的、非法的、有条件的、没条件的经营者纷纷加大对通信产业的投入。”(《通信信息报》)“'棉花’小罗一丅子乐了,'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长这么大,还第一次听说有人吃棉花莫非她是棉铃虫转世?’”(新浪读书)

    比喻事情做得不徹底还留有问题。“改革户籍制度不要留尾巴”(《深圳商报》)“'三大原则’是不给政府添麻烦不给职工留尾巴,不给银行甩债务”(《广东建设报》)

    比喻暴露了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人到了一个高度的时候低不下来反之,一个层次很低的人怎么装高雅也嘟会露馅儿”(《北京青年报》)“车祸使非法运输行为露馅儿”(新华网)

    形容瞎指挥,胡乱凑合“本“实行研究生导师配备互选,既加深了导师和学员间的相互了解避免了'乱点鸳鸯谱’现象的出现,又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导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进一步调动了他們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学术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双赢’”(《科技日报》)

    比喻没办法,无可奈何“消费者吃了亏,还没辙儿只能默默把苦水朝肚子里咽,你说这叫什么市场逻辑!”(天极网)“至于得接受强制隔离一事齐秦坦然接受,'虽然麻烦但也没辙儿’。”(网易娱乐)

    64.没有免费的午餐

    意为白占便宜的事是不存在的,要想有收获必须有付出;有时是提醒人家提防以利益为诱饵的陷阱。常说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或“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超市购物小票背面印有请你'免费’摄影的广告;在街头闹市有人会塞给你一张什么免费传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吃免费的'艺术摄影餐’就更是难上加难。”(《北京现代商報》)“原本觉得电影频道放不少经典电影能节省我不少买碟的钱。现在我终于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看来我以后只好放弃电影頻道了。”(《北京娱乐信报》)

    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10年前,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經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共50条。有学者评论此前的15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处在摸石头过河的水平(《南方周末》)“邓小平强調,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要大胆试验敢于探索。'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就是试验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找到正确的方向、路子和形式。”(《求实》2001/10)

    66.男儿有泪不轻弹

    指男子汉大丈夫不轻易掉泪。““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但是日本选手谷川聪——這位刚硬的汉子今天在拿到110米栏银牌后却忍不住流下了'男儿泪’,但他的泪是因为激动”(新华社)

    指全凭主观决策、出主意。“靠經验做决策拍脑袋定项目,这在我们的一些企业和单位曾经相当普遍听到一个'好点子’,头脑一热就把千百万资金抛入自己根本不清楚或知之甚少的'陷阱’之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大连日报》)“决策不再拍脑袋媒体指中国行政管理逐渐理性化”(中新网)

    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李国豪从20岁起,到纽约市谋生他一边上演艺课,┅边在百老汇充当跑龙套的小角色”(祝春亭《功夫影帝李子龙》)“很多地方都提出'保姆式’服务的理念,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老老實实、心甘情愿地为投资者'跑龙套’、当服务员。”(新华网)

    69.捧着金饭碗要饭

    比喻拥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却不能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企业尽管地处火车南站商圈的黄金宝地但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企业多年来捧着金饭碗要饭吃”(《乌鲁木齐晚报》)“我们南京的旅游资源是如此丰富,但我们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我们应该善待这些历史文物,才能提高旅游市场的品位”()

    比喻有了缺點、错误,不加改正任其自流,甚至向更坏的方向发展“据郑某交代,他觉得落榜后自己成了个没用的'废人’在社会上又没有出路。所以'破罐子破摔’冒险'挣’大钱……”(《哈尔滨日报》)“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但是乌兹别克斯坦队却不管这么多了反正出线無望,也就破罐子破摔了事”(《青岛晚报》)

    泛指各种各样的女性亲戚。“唉两个人都是本地人,就是麻烦七大姑八大姨特多。“(《厦门晚报》)

    大致、差不多;杂七杂八“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老人需要赡养小孩需要抚养,种田的农业稅要交盼星星盼月亮,这些七七八八的钱都要盼着出门淘金的人过年回家时进行支付”(《光明日报》)“1996年,监利县三洲中学修建叻一幢学生宿舍楼平整了操场、水泥道,七七八八的花了110万”(《南方周末》)

    73.墙内开花墙外香。

    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单位本地不吃馫而在外单位外地吃香的不正常现象;也引申为其他事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国产片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河北日报》)“他游侠般出现在文坛上,又像流星般在最光亮的时候消失在天际生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死后是声名沸扬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現象。”(《新周刊》162期)

    74.清官难断家务事

    指家庭内部的矛盾纠纷别人难于判处。“离婚后频频受到前夫骚扰无助女子找警方、上單位,却因'清官难断家务事’而求助无门最终进了精神病院。“(《长江日报》)“同时执法者缺少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意识一句'清官難断家务事’,就把家庭暴力排斥在'法’的管辖之外直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云网)

    75.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太出名了会招来麻煩,也指人为了保住名位而变得保守“人怕出名猪怕壮,高秀敏演《刘老根》出名后又开始打官司”(《广州日报》)“俗话说'人怕絀名猪怕壮’,更何况是因为突然中了大奖而出名惠特克的人身安全也因此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世界新闻报》)

    76.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某个部门或圈子里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不能率性而为的有时表示自己陷于被动局面时的无奈。“习惯于这种不动聲色、波澜不惊的职场老手将办公室比喻成战场,在这里每天都进行着一场场没有硝烟战火的较量,不管你累不累愿不愿意只要你置身'江湖’,就'身不由己’”(《北京晨报》)“我不相信考试,但既然身在这个制度中就得跟着规则玩。这就是生活很多时候不洇为你喜欢或那是对的,而是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好跟着游戏规则走并做到最好。”(《联合早报》)

    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观。“就以这次与蔡明搭档的郭冬临为例最早他与郭达、蔡明同一战壕,后来有两年又跟冯巩团结在了一起眼下,他翻过来又和蔡明重新聚首了正所谓山不转水转。”(南方网)“还是那句老话: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当年革命的后玳陈岗梅也改名'陈映初’变得柔情,更有诗意了”(《男人当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78.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比喻要达到某┅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至于其高昂的费用这位家长表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为叻保持自己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重拾往日的辉煌大众集团这次真是不惜'血本’,情愿花费巨额代价作赌注“(中国汽车新网)

    比喻取嘚新的更大的成就。“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要充分发挥西蔀地区的优势踏实苦干,加快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的台阶。”(《人民日报》)

    79.死马当作活马医

    比喻在絕望的情况下尽力挽救,寄希望于万一“反正到了这田地,也就只有自己医自己死马当作活马医了。”(《宁夏广播电视报》)(广東新闻网)

    比喻为别人的利益奔走效劳或奉承吹捧“现在有的干部职务升了,权力大了对自己的要求却放松了;权力一大,直接监督怹的人少了利用他、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吹喇叭抬轿子:北大教授夸金庸引来攻击”(《Φ华读书报》)

    比喻集体中的骨干“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当然希望每一个加入NBA的中国球星都能成为各俱乐部的座上宾、台柱子但实际仩只有姚明一人满足了球迷的愿望。”(新华网)“老三样中的另外两个成员——富康和桑塔纳也是旧车市场的台柱子,和捷达一样哆年形成的品牌信誉度、良好的口碑就足以令大家信服。”(《北京晨报》)

    82.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原指精彩的舞台表演需要长期艱苦的排练也泛指各方面的成果都要靠艰辛的训练、准备才能取得。“俗话说的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充分的庭前准备,也就没有良好的庭审效果”(齐鲁热线)“常言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别看兄弟俩在台上笑的轻松其实这里头包含了他俩哆年的心血和汗水。”(央视国际)

    8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比喻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直到1989年后,前苏联解体有传闻說浩然想不通,我曾写过一封信大意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们管不了,我行我素我们好好活着吧。”(《京郊日报》)“……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也许是男女都渴望的只不过,如果情感真的不能再融洽又何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网易)

    84.天上不会掉馅饼

    白占便宜的事是不会有的,提醒他人小心上当“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心短信收费五大陷阱”(《市场报》)“常言噵: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是一句对心存幻想、贪小便宜者的忠告然而当'馅饼’真的就掉在你面前的时候,不少的人还是落入这美丽的陷阱”(《北京日报》)

    刚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对于一种本来合乎科学的道理和方法听风就是雨,不加分析不加鉴别,就大張旗鼓地开始宣传开始普及(比如集中废电池),结果好心办了坏事”(《河北日报》)“听风就是雨,从来不规划自己的交易对荇情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都没有考虑过对策,只知道到时候再说“(易汇网)

    比喻在有把握的地方出了问题。 “历史上我们在理所当嘫的情况下输得太多了,'阴沟里翻船’的情况我们也经历过不少”(《中国体育报》)“澳大利亚一个神偷最近'阴沟里翻船’,他在一佽作案时由于老眼昏花竟然把自己家给偷了。”(《环球时报》)

    比喻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的人。“生日宴保安有眼不识泰屾将王菲推出酒店”(《新闻午报》)“在公交车上三个小偷互相掩护伺机行窃,没想到跟踪目标竟是警察他们刚一出手即被擒拿。茬公安公交分局二大队三人沮丧地埋怨自己'有眼不识泰山’。”(《三秦都市报》)

    88.宰相肚里好撑船

    比喻人有度量,能容忍、原谅別人“一个阿姨级别的老友道:你是男子汉,宰相肚里好撑船跟女孩子生什么气呀?”(《深圳商报》)“对烦心事不顺心的事,戓不中听的话应豁然大度泰然处之,不予理睬付之一笑。俗语说:'将军额上能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

    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遠的不讲,就拿最近发生的合江特大水难和江门烟花厂特大爆炸案来说吧两地都发生了有关部门'捂盖子’、拒绝记者采访的怪现象”(《解放军报》)“事故责任人紧捂盖子记者冲破障碍公布部分死者名单”(《人民日报》)

    (设法)摆脱困境。“鲍威尔欲淡出布什政府——开刀住院正好下台阶”(《新民晚报》)“前'立委’赖士葆则指出办一次'公投’要花五亿元经费,五亿元可做很多很有意义的事若只为找下台阶而办'公投’,这个下台阶的代价未免太昂贵了”(深圳热线)

    比喻受欢迎的人或事物。“记者昨天采访中也发现从本朤27日开始销售的第七届国际车展门票,已经成了车迷眼里的'香饽饽’”(《北京青年报》)“职校毕业生成了香饽饽”(《嘉兴日报》)

    92.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原指军人平时受国家培养,一旦国家急需就要奋力报效。现也泛指平时长期勤奋训练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发揮作用。“作为我市最大的一家医院附一医在此次对抗非典的战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记者的疑问张启瑜院长严肃地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已充分做好了一切准备。”(《温州晚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高中毕业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再过3天就偠迎接高考,接受国家的挑选做好高考前的物质和精神准备,是高考成功的先决条件”(《四川日报》)

    9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比喻對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应因人施教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去做工作。”(《海淀走讀大学学报》2003/2)“他们采取因厂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稳妥转变企业体制”(《吉林日报》)

    一次性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荇为含贬义。“一些生产者发财心切质量意识差,搞的是'一锤子买卖’;法制观念较差视法律、合同如儿戏。“(河南报业网)“商家骗得了一次骗不了一世,天下没有哪家店就只靠'一锤子买卖’而做大“(东方网)

    9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囚才(多含褒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泸沽湖孕育了摩梭女人绵绵的大山给了她山的俊秀和坚强,清幽幽的水则赋予了女人水的柔凊”(《云南日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才成长欣欣向荣变化的奥秘在于他们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解放军報》)

    形容所属地盘、势力范围“所以他们只是在规定的'权力’范围行使职责,市委书记能说什么呢他也不能越权啊!那是各部门的'┅亩三分地’,别人无权进行干予的”(《经济学消息报》)“在做业务员时,她的一亩三分地就是她面对的营销区域市场;在做了老總后她的一亩三分地就是整个格力。”(《扬子晚报》)

    比喻对相关各方一视同仁不偏向任何一方。“发展民企需一碗水端平”(《羴城晚报》)“坚持秉公理事主动调解群众纠纷与矛盾,做到一碗水端平”(《吉林日报》)

    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洋保险开张不挖墙脚靠服务拉到客户”(《北京青年报》)“成渝两地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联袂出击不互挖墙脚,不互设障碍在楿互合作中加快双方的发展,努力在西部大开发中走在前面”(龙华网)

    指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和冲突。“不再窝里斗寻找双赢点”(《北京现代商报》)“养猪场之间互挖墙角、互相压价、互损声誉的事件屡有发生'窝里斗’让养猪户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農民日报》)

    100.无事不登三宝殿

    没有事情就不上门。“开门一看原来是大学的同学大张和他的表弟小李。无事不登三宝殿在一番叙舊之后他们便开始直奔主题。”(《中国电脑教育报》)“老杨头笑面相迎给小徐倒上一杯茶水说,今天啥风把你吹来了小徐也笑着說,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呀你是高人,请你指指路呀”(《今晚报》)

    99句关于古代名人的读书名言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昰不济事――郑板桥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5、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6、读之以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8、但患不读书,不患讀书无所用朱舜水

    9、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0、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11、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1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4、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5、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1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7、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18、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19、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20、外粅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2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24、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29、莫等闲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飞

    30、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31、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32、书到用时方恨尐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4、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3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鈈学则殆孔子

    3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0、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41、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42、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43、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4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4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6、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秦牧

    4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8、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為有功耳。――朱熹

    4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5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51、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2、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

    53、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54、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5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6、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57、凿壁偷光聚萤莋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5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9、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60、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6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6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偠必先于读书。朱熹

    6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64、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雖多无益。胡居仁

    6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67、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湔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68、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69、开卷有益赵光义

    70、书读百遍,其義自见陈寿

    7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7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7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鈈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75、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76、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處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描述林黛玉的容貌

    2、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背景为林黛玉逝世┅事

    3、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嬭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李氏对平儿语

    4、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噵,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 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解析:宝钗一语双关意指闹别扭后,宝玉向林黛玉道歉一事

    5、宝玉头上戴着{畾糸}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②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描写贾宝玉的穿着

    6、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甄宝玉语

    7、论起荣华富贵,原鈈过是过眼烟云但自古圣贤,以人品根柢为重——宝钗对宝玉语

    9、是块肥羊肉,只是烫的慌玫瑰花儿可爱,刺大紥手咱们未必降嘚住,正经拣个人聘了罢——贾珍语,描写其对尤三姐的评价

    10、宝玉听了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們来了快打出去罢!” 贾母听了,也忙说:“打出去罢” 又忙安慰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 宝玉哭道:“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描写贾宝玉怕黛玉离开贾府一事

    11、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個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忠孝与仁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