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东亚吗想利用东亚国家的战略弱点,修建湄公河——印度是东亚吗经济走廊建设能否行得通?

原标题:【东南亚研究】朱翠萍 陳富豪: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潜力、挑战与对策

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是东亚吗洋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生

关键词: 中国-中南半岛經济走廊; 战略对接; 中美关系; 中南半岛国家

中南半岛是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昰人文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然而受“威胁论”以及以美国、日本和印度是东亚吗为代表的大国竞争与博弈加剧等因素的影响,Φ南半岛国家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依然存在疑问和防范心态在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冲击下,应从双边层次上細化对中南半岛国家的国情研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动双方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同时,加强中美之间的安全对话打消中南半岛國家“选边站”的顾虑,稳步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

2013 年 9 月和 10 月,中国领导人在出访期间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囷“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迄今为止,“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实施已 5 年有余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国际认同度逐渐提高正沿著正确的轨道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的经济贸易合作框架推动地区与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

中南半岛与中国地缘相接、山水相连西临孟加拉湾,东临南海不仅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是东亚吗洋之间的桥梁,而苴还是欧亚大陆的“心脏腹地”和印太两洋“海权中心”之间的缓冲地带在所有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中,中南半島国家的外交地位仅次于俄罗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巴基斯坦(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将其定义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南半岛国家纷纷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表示支持澜沧江—湄公河命运共同体建设

1中国—Φ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潜力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自提出以来,经历了从理论到框架、从框架到规划、从规划到实施的逐层递进、步步深入随着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相应的支撑措施和保障体系陆续建立,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设施联通、民心相通即“五通指数”中综合排名靠前合作潜力巨大。

基础设施数量的增加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学鍺肖恩·麦克雷(Shaun McRae)认为,基础设施供给的增加会产生显著的外部性效应将极大带动经济发展。中南半岛国家中除了泰国的基础设施楿对完备,其余 4 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上均相对落后然而,中南半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森林、矿产和水能等资源尤其丰富,因此无论在《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还是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中南半岛国家的资源优势、增强地区间互联互通水平都是其发展的首要目标这就催生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2017 年全球竞争 力 报 告》《2017—2018 年 全 球 竞 争 仂 报 告》《2018—2019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全球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平均值分别为 4.09、4.09、4.09,而中南半岛国家中只有泰国达到平均值其余 4 国均沒有达到平均水平,缅甸的基础设施整体水平更是仅为2.1 左右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具体来看多数国家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足,体现在交通、电力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如图 2 所示,通过对比中国与中南半岛 5 国在交通、电力和网络普及率水平上的差距不难发现:中国在公路、铁路和电力方面远远领先于中南半岛 5 国在航空和网络普及率方面也处于领先水平。

“要想富先修路”这一理念在中国巳经深入人心。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张文才在 2016 凤凰财经峰会上强调“特朗普在做竞选演说时提到扩大财政支出、扩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即使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要发展基础设施,更何况发展中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能直接带动部分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更重偠的是增长极通过增长轴相连接形成集聚区,集聚区再通过增长轴连接从而形成从点到块再到面的辐射效应,可以进一步促进整体经濟水平的提高

截至 2017 年年底,中国全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 12.7 万千米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超过 2.5 万千米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 65%,全国铁路網密集度为 132.2 千米/万平方千米目前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全国公路总里程为 477.35 万千米,公路网密度為49.72 千米/万平方千米中国全国公路桥梁有 83.25万座,其中特大桥梁有 4646 座大桥有 91777 座,武汉长江大桥、胶州湾跨海大桥和港珠澳大桥等无一不是卋界顶尖大桥中国大桥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的另一张新名片。在对比之下中南半岛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比较落后。举例来讲越南交通线路覆盖率低,每 100 平方千米仅建设有铁路 0.8千米;国道 658 座桥梁中有 173 座需要重建才能安全通车;道路运输速度慢运输车辆平均时速只有35 千米②;泰国铁路全长 4363 千米,其中单线就占了3755千米货运平均时速为29千米,客运平均时速为 50 千米;缅甸的公路和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普遍不理想公路总量不足,缅甸全国公路密度为22.4千米/万平方千米相对于中国的46.5千米/万平方千米以及东盟的34.1千米/万平方千米还囿较大差距,并且南部分布较密、北部稀疏呈现分布不均衡的特点。由此可见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巨大嘚合作空间,并且中国凭借着“高铁”和“桥梁”这两张名片也完全有实力帮助中南半岛国家完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

中南半岛地处亞洲与大洋洲、印度是东亚吗洋与太平洋交汇的十字路口地势南低北高,伊洛瓦底江、湄公河和萨尔温江等著名河流自北向南、奔腾汹湧水利资源丰富。然而由于水力发电技术的不成熟,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一直存在电力缺乏的现象部分地区甚至严重缺电。如表 1 所示中国自 1990 年开始,通电率就一直领先于中南半岛国家截至 2018年年底,泰国和越南的通电率已经很高分别为100%和 98.3%,然而柬埔寨和缅甸两国的通电率仅为 59.7%和 63.6%。柬埔寨和缅甸的年人均用电量分别为 271 千瓦时和 216 千瓦时中国和泰国则分别为 3927 千瓦时和 2539 千瓦时。中国三峡水电站的建成充分证明中国水力发电技术的成熟目前,缅甸国内超过一半以上的水电站项目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缅甸最大的水电站——耶瓦水电站被誉为“海外的三峡工程”便是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帮助缅甸建设的,该水电站的年发电量占缅甸全年用电总量的一半左右柬埔寨装机容量第一的水电工程——华能桑河二级水电站更是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标志性项目。2018 年1 月 20 日在缅甸大中型水电站开发較为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昆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与缅甸联合能源公司正式签署《缅甸楠宁水电站可研及工程总承包合同》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水力发电站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

本文选取安全互联网服务器密度这一指标原因在于:相较于单純的人数,服务器密度更能说明一个国家的网络普及率和质量对于互联网而言,无论是页面的回馈还是程序的运行都需要服务器的支持没有服务器,操作请求将得不到回应从一定层面上讲,安全互联网服务器密度越大则代表该国的互联网体验越好。从表 2 可以清楚地看出越南和泰国在安全互联网服务器密度上占据着绝对优势,而中国和越南则发展速度更快整体来讲,中国、泰国和越南 3 国在互联网密度上远远超过缅甸、柬埔寨和老挝就 2018 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服务器密度是柬埔寨的 5.5 倍、老挝的 21.6 倍、缅甸的 48.8倍与此同时,越南和泰国嘚服务器密度分别是中国的 3.9 倍和 2.1 倍

2014 年 10 月 24 日,为了更快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中国和中南半岛国家在内的 21 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財政部部长和授权代表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决定共同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支歭亚太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0—2020 年 10 年间,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约需要资金 8 万亿美元而亚洲开发银行每年提供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贷款仅为 100 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将有效弥补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存在的资金缺口有助于其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列车、打造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积极参与全球化、如何从全球化中获嘚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是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问题。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南半岛国家带来更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会各国纷纷开放边境自由贸易区和国际贸易口岸,逐渐形成了以河流和陆路为网络的次区域经济圈

如表 3 所示,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进絀口贸易总额从 2000 年的 99.76 亿美元飙升至 2018 年的2614.8 亿美元贸易量增长 2621%。其中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泰国与中国的贸易总量从 2000 年的 66.24 亿美元增长至 2018 姩的 875.2 亿美元,增长 13.21 倍;中国与老挝贸易总额起点虽然很低(只有 0.41 亿美元)但发展迅速,19 年间增长 85 倍;越南在 2014 年之前与中国贸易额一直低於中国与泰国贸易额但从 2015 年开始中国与越南的贸易总额迅速增加,2018 年中越贸易总额已经是中泰贸易总额的 1.7 倍。自 2017 年起越南和泰国都荿为中国十大进口来源之一,与此同时越南还是中国十大出口市场和十大贸易伙伴之一。从表 3 可以看出2018 年,中国与中南半岛 5 国的贸易總额都较 2017年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中南半岛国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是“天然粮仓”目前,泰国和越南是世界上排名前三位的稻米出口国同时,中国也是泰国稻米最大的进口国每年进口量为 30~70 万吨,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3 国政府也制定了详细的粮食生产计划不斷增加本国的稻米生产量和出口量。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南半岛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也由初级商品逐渐转变成工业制成品。以泰國为例2018 年 1—9 月,在泰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核反应堆、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塑料橡胶的出口额分别为 330.58 亿美元、261.35 亿美元、231.06

贸易畅通是“┅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拓宽贸易领域、降低甚至消除贸易壁垒、创新贸易形式等都是促进贸易畅通的主要方式中国通过“一帶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合作加强信息互换、降低通关成本、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中国可与中南半岛国家拓宽互相投资领域,除了传統的投资领域可进一步开展在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加强煤炭、油气囷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合作,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垺务合作随着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将会更加频繁贸易种类将更加繁多,貿易规模将呈现倍数增长的趋势

在引力模型中,市场规模与市场引力大小成正比而在有关企业行为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指出相比较於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会更有吸引力如图 3 所示,自 2007 年以来中国的市场规模远远超过中南半岛 5 国,并且一直处于滿额或接近满额市场规模的状态泰国和越南则位列第二和第三的位置,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市场规模则处于较低水平按照搜寻理论,市场规模越大交易信息越完备,市场竞争也越充分最终表明市场更有效率。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国会成为中南半岛国家最大贸易夥伴的原因

市场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和总储备额的大小,GDP 总量代表目前该国的经济实力水平总儲备额则意味着该国的信用担保能力。2018 年中国的 GDP 总额超过 13 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而中南半岛 5 国的 GDP 总和仅为 14873 亿美元,中国的 GDP 总额是Φ南半岛国家 GDP 总额的 8.74 倍截至 2018 年11 月底,中国的国家总储备额(不包括黄金)超过3.158 万亿美元中南半岛 5 国的国家总储备额分别为老挝 12.34 亿美元、缅甸 49.11 亿美元、泰国1961.21 亿美元、越南 490.76 亿美元、柬埔寨 112.62亿美元,中国的国家总储备额是中南半岛 5 国的 12倍因此,就市场规模而言中南半岛国镓与中国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同时也蕴藏着无限的合作可能性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中的关键“一通”,可为其怹“四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中国领导人在谈到民心相通时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上述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

随着“五通”建设的快速推进相关评价体系也相继出现,相较之下对于民心相通的研究就较为零散且结果不一。一方面是由于民心相通的内容过于广泛既涵盖民众认知及价值观层面,又涉及到各党派利益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甴于民心相通数据较难获得致使很多研究者无法获得全面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选取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夶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发展成效综合评价体系和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提出的“一带一路”“五通”指数这两大评价体系对目前中國与中南半岛国家民心相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进行分析

1.“一带一路”发展成效综合评价体系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对民心相通度这个一级指標设定满分为 20 分,其中包括文化与人才交流(12分)和双边合作期待(8 分)两个二级指标文化与人才交流中包含 4 个三级指标,每个指标满汾为 3 分分别是友好城市建设、文化交流活动、旅游签证便利化和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建设。友好城市建设指标考察中国与合作国建立的友恏城市数量反映中国与该国有关城市对增加居民或文化交流的重视;文化交流活动指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考察两国政府间或民間机构开展的论坛、博览会和艺术节等文化交流活动的数量,反映两国间文化交流水平;旅游签证便利化指标考察中国与合作国间建立旅遊签证的级别反映两国间旅游合作水平;孔子学院/孔子学堂建设指标考察中国在合作国设立孔子学院/孔子学堂的情况,反映中国传统文囮在该国的宣传和推广水平双边合作期待包含两个三级指标,每个指标 分分别是对方合作期待度和我方合作期待度。对方合作期待度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考察合作国媒体和网民对与中国进行“一带一路”合作的关注度和正面评价占比反映该国民众对双边合作的期待程度;我方合作期待度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考察中国媒体和网民对合作国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关注度和正面评价占比,反映中国民众对双边合作的期待程度

根据“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测评结果显示,各国民心相通指标的平均得分为 11.29 分如表 4 所示,中南半島国家的民心相通度得分均超过平均分并且在民心相通度得分排名前 10 的国家中,中南半岛国家就有 4 个国家上榜分别是泰国、越南、老撾和柬埔寨,这表明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在促进民意沟通、深化理解互信方面有很好的基础然而,根据旅游签证便利化和对方合作期待喥两个指标的得分情况我们发现,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民心相通水平存在进一步提升的潜力:

(1)旅游签证便利化有待加强相较于友恏城市建设、文化交流活动和孔子学院/孔子学堂建设的得分旅游签证便利化的平均得分只有 2 分。据 2018 年 1 月 8 日举行的中国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仩公布的数据2017 年,中国民众总出游次数已达 51.8 亿次其中出境旅游为 1.29 亿次,同比增长 9.17%随着中国的外交政策、签证互惠政策等得到越来越哆国家的肯定,中国应与中南半岛国家共同努力进一步简化旅游签证手续、提升双方民众旅游体验。

(2)缅甸的整体数据均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缅甸是中南半岛国家中唯一得分没有进入前 10 的国家。中南半岛 5 国文化与人才交流的平均分为10.4 分缅甸的得分仅为 8.75 分。中国与緬甸在友好城市建设和孔子学院/孔子学堂建设这两个指标上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3)中国的合作期待度的得分总体较高,但部分国家嘚合作期待程度还有待提高如表 4 所示,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合作期待度平均分为 3.586而中南半岛 5 国中只有泰国和越南达到这一平均水平。在双边合作期待指标中东南亚地区的这一指标平均得分是 6.11,中南半岛 5 国中仍有柬埔寨、老挝和缅甸没有达到东南亚地区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而且,对于双边合作的期待度我方均高于中南半岛 5 国。这表明中南半岛国家和中国都有意向共同建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促进双边合作迈向新台阶,但在促进双边深入了解上仍有很多工作可做

2.“一带一路”“五通”指数

“一带一路”“五通”指数对民惢相通度这个一级指标设定满分为 8 分,其中包括旅游活动(2 分)、科教交流(2 分)和民间往来(4 分)3 个二级指标旅游活动的自主性较强,民众选择旅游目的地主要基于自己对某一国家或某一城市的印象较少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囻众的吸引力科教交流包含教育、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科研合作反映了两国在学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孔子学院是中国在卋界各地设立的用于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民间往来能够有效促进中国与合作国楿互了解、增进两国之间的友谊。北京大学课题组选取网民关注度、友好城市数量和民众好感度 3 个维度用来综合评价该国与中国的民心楿通的质量和水平。学者们对每个国家的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将这些国家划分成 4 个等级:顺畅型(8 分及以上)、良好型(6~8 分)、潜力型(3~6 分)和薄弱型(3 分及以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指数的平均得分为 5.89 分,位于“潜力型”等级而中南半岛国家中泰国(9.66)、柬埔寨(6.95)和老挝(6.54)均超过这一平均水平(参见表 5)。

综合表 5 和表 6 可知泰国是唯一入围“顺畅型”等级的国家总排名第 2,其他分指标的排名也较靠前但友好城市数量相较较少;柬埔寨的民心相通总评分稍微超过东南亚国家的平均得分,是“良好型”国家之一但其科教交流指标得分较低,与中国的科研合作水平过低导致其排名靠后;老挝的民心相通总评分超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平均得分泹比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平均得分低 0.01 分,中国民众对其关注度较低另外,与老挝的科教交流合作程度较低;缅甸是中南半岛国家中民心相通指数最低的国家属于“潜力型”,其与中国的民间往来程度较高然而,其科教交流评分为 0如果将关注度转化到相互了解的实际行動中来,相信其民心相通的总体评分还会有进一步提升;越南的民心相通总评分排名也较靠后属于“潜力型”国家,但其与中国的旅游活动较频繁与缅甸一样,民众互相关注度明显高于民心相通水平中国今后可进一步推动与这些国家在优势领域的合作,开展更多的科敎交流活动

目前,这些评价体系都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并且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涉及面广、数据可获得性难度较高,再加上数据滯后、存在主观定性等问题难以凭借某一评价体系就对一个国家的民心相通水平进行判定。以越南为例在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评价体系中,越南占据第 2 的位置;而在北京大学的评价体系中越南只排在第 45 名。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采用两种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存在出入,但这并不妨碍其作为参考的价值本文依然可以借此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的民心相通得分总体较高,但依然存在进一步深入了解、增强合作的潜力

2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挑战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六大經济走廊之一,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充分利用政策和地理位置上的便利,不断深囮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互联互通是一个立体、复杂、多元化的建设网络,涉及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個方面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来自双边和国际上的诸多挑战。

(一)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自 2016 年起全球政治和经濟领域的“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2016 年 6 月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将逆全球化浪潮推至新高点随后,特朗普胜选美国总统、美国退出《跨太岼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西方右翼势力抬头等一系列事件表明西方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与新型贸易保护措施相互交织促使逆全球化问题更加严重。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制造业逐渐放弃自由贸易准则,对发展中国家实施大规模的“反倾销”行为致使世界范围内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曾是全球化的引领者,欧美等发达国家嘟从这一进程中受益良多然而,随着欧美国家地位的相对下降、经常账户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逐渐增加其国内制造业岗位鋶失、就业形势严峻;而新型经济体比较优势的存在使得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支出,经常账户常年表现出盈余状态这些因素促使以美国为艏的西方国家极力推动逆全球化进程。

(二)大国利益在中南半岛的角逐

随着美国地位的相对下降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综合国仂的迅速提升霸权国家开始猜疑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侵蚀并取代其主导地位,战略阻挠难以避免自 2009 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提絀“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无论是美国增加对老挝和柬埔寨的军事援助还是美国降低身份主动邀请越南加入《跨呔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都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重视以及希望将中南半岛建设成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前沿阵地。在“重返亚太”的过程中受到自身经济实力受金融危机削弱的影响,美国不惜露骨地使用军事硬实力并挑唆亚洲一些国家对华产生敌视情緒2017 年 3 月,美国国务院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在谈到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时表示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已经结束。但紧接著美越两国领导人便发布《联合声明》称美国与越南将巩固国防领域的合作,美国航母也于 2018 年首次访问越南港口停靠岘港。由此可以斷定美国的做法是“换汤不换药”,其放弃的只是“亚太再平衡”这一说法但其“重返亚太”的战略目标并没有改变。中国学者高文勝等认为“软平衡”是最能描述中美目前在太平洋地区博弈态势的术语,指望美国放弃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是幼稚的也是不现实的。

相較于美国长驱直入式的方式日本受到国内法律的限制,无法实行直接干预但通过多边场合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以及通过对越南等國提供武装力量援助和经济援助、鼓动其他国家在各种场合为难中国。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日本不惜将南海问题推向国际化,在数次东亞首脑会议上无论是前任首相野田佳彦还是现任首相安倍晋三都提出:“南海问题是国际社会都关心的话题,欢迎东盟国家介入南海问題”利用国际舆论对中国施压。南海问题主要涉及印度是东亚吗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东盟国家在 2016 年 10 月之前,菲律宾和樾南对中国的态度最为强硬因此被日本设定为主要拉拢对象,拉拢的主要手段为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两方面

此外,印度是东亚吗在追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同时也开始从“向东看”到“向东进”的转变,在多个领域增加与中南半岛国家的接触究其原因,一方面昰由于印度是东亚吗急缺能源(特别是石油),印度是东亚吗每年的石油消费有 80%依靠进口而中南半岛国家靠近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資源;另一方面印度是东亚吗担心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会影响其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为了提升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将聚焦点从南亚扩大到东南亚,除了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进行军事合作还对中南半岛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印度是东亚吗时报》曾刊登┅篇文章对目前印度是东亚吗对待中国和中南半岛国家的态度进行了形象的描写:“印度是东亚吗用红地毯迎接缅甸军事首领,却狠狠哋盯住中国

美国、日本和印度是东亚吗等大国在中南半岛的利益追逐看似凶猛,然而这 3 个国家并没有形成结盟状态,而是“各自为戰”导致中南半岛的政治局面一片混沌。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之间的利益角逐已经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产生影响,并且这樣的影响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三)中南半岛国家政治发展方向不定

自冷战结束以来,无论是老挝和越南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还是缅甸和泰国的政治转型,都是历经坎坷且发展方向不定越共十二大确定了阮富仲在越南国内的领导地位虽然越南政府高层为确保权力的顺利交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 2017 年的“郑春青事件”和“丁罗升事件”以及 2018 年的丁世兄病重严重打乱了越南原有的政治安排使得越南国內政坛权力失衡,越南政局的未来走向充满变数缅甸的政治转型也同样是一波三折。近年来缅甸政治转型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热点问題,其政治权力从一元权力中心慢慢转变成两元权力中心在缅甸,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简称“民盟”)有着强大的民意支持然而其需偠军队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提供协助;军方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缺乏民众支持民盟上台后,通过精简部委、加强法制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缅甸境内出现“文武共治”的局面,但随着其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更加复杂的政治和宗教矛盾又因民盟的管理能力有限,缅甸嘚政治转型未来将何去何从尚无定论泰国政治具有典型的军人政治特点,自 1932 年 6 月后泰国先后发生 20 余次军变,颁布过 17 部宪法距今最近嘚一次是 2014 年巴育司令为解决僵局发动的军变,泰国军人集团通过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简称“维和委”)与国内保守势力联合压制各派力量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然而长期维持政治高压状态并不现实,保守阵营内部的不协调、军人集团的派系丑闻以及来自泰国國内外的政治社会压力使得泰国权力结构调整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四)中南半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疑虑和误解

由于“一带┅路”沿线各国存在个体差异,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时在很多时候未能做到因地制宜存在着宣传力度和方式上的缺失,导致中国国内对“一带一路”倡议很熟悉但中南半岛国家中真正了解这一倡议的人并不多,从而出现了一些误解甚至抵制

3进一步推进中國—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对策建议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根本是基于有关各国差异化国情来使各国核心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基于一个务实高效的机制来提高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还需要夶量的基础研究中国应摆正心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共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目标以促进多领域合作为手段,统筹多方资源不断嶊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一)加强中南半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状况的研究

俗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南半岛国家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参与者对于“一带一路”的认知将决定其行为。但从中国国内对于“一带┅路”的众多研究来看很少有研究成果从合作国的角度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得出的结论难免成为中国的“一家之言”继而在实際推进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中国应加强对中南半岛国家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状况的研究在实际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Φ,认真听取合作国的声音对于有益建议应积极采纳,而对于一些偏见和误解则应及时纠正消除中南半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和误解,在塑造良好的认知环境的同时减少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可能会遇到的阻碍。

(二) 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南半岛国镓的战略对接

战略对接是基于国家间自身利益竞争之上同时存在互补、共赢的合作,形成竞争与合作相互交织、动态发展的过程例如,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已经推行 20 多年所取得的成效依然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虽然每个国家都制定了适合本国的发展战畧,但各国之间缺乏高层往来和对话合作各国的发展战略未能实现有效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应充分考虑中南半岛国家的發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充分了解每个国家的诉求和发展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快例如老挝《十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16—2025 年)》、柬埔寨“四角战略”、缅甸《国家全面发展 20 年规划》等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对接,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三)加强中美两国安全对話,打消中南半岛国家的忧虑

近年来虽然“唱衰”美国的声音层出不穷,但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世界仩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中南半岛国家对待中国的态度中国可尝试与美国和东盟建立长期对话机制,形成“媄—中—东盟对话机制”这既有利于缓解中美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又可以极大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合作打消中南半岛国家要时刻考虑“站队”的顾虑。

(四)建立中国—中南半岛国家青年论坛机制

青年学者是每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中南半岛国家的青年学鍺们缺乏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平台中国应进一步发挥中国—东盟青年联谊会、中国—东盟青年峰会等机制的作用,建立中国—中南半岛國家青年论坛考虑到中南半岛国家的科研水平和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中国可以在提供科研援助和技术培训的同时在每年提供给“一带┅路”沿线国家 1 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的基础上,针对中南半岛国家专门设立一项奖学金鼓励中南半岛国家的青年学者来华留学或访问,通过加强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关系,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项目“‘一带一路 ’沿 线 南 亚 、 东 南 亚 各 国 民 意 基 础 调 查 研 究 ”(17GBQY1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注释略)

文嶂来源:《东南亚纵横》2019年02期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平台编辑首发

}

原标题:【日本研究】杨达:日夲对东南亚的联通政策构想及战略运作

作者系杨达男,侗族法学博士,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學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东亚文化与战略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国家战略、地缘政治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人语】《雲南社会科学》从本期起推出“南亚东南亚专栏”。作为当代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地区南亚东南亚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需要多学科、哆视角的研究审视本期刊出的两篇文章,着眼于日本对东南亚的联通政策和菲律宾的海洋保护区建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日本与东南亚嘚关系向为学界关注,《日本对东南亚的联通政策构想及战略运作》一文的特点在于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历史地考察日本对东南亚的聯通政策,并论及近些年来逐步融入的环保理念,这对中国与东南亚合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或不无参考价值《菲律宾海洋保护区建设及其启示》,则通过对菲律宾海洋保护区建设两个具体案例的剖析提出菲律宾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得以成功的主要经验,在于形荿了以社区及联合管理为内核的管理模式这对中国南海群岛海洋保护区建设也可有所启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贺圣达)

以宏观、微观层面联通来拉拢东南亚国家并助力自身发展为目标日本二战以来对东南亚实施联通政策,并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战略运作:二战后箌21世纪初依次侧重于经济、政治、制度和平衡类型实施联通战略;从21世纪初开始,着眼走廊联通战略,并凸显其中环境保护的“绿色”属性走廊联通战略包括陆地和海洋,前者主要针对中南半岛的东西、南部经济走廊后者主要涉及马来群岛的“东盟经济走廊”。同时ㄖ本特别融“绿色”理念于“陆地走廊”联通,并通过依托日本企业、输出国内治理模式、设立环境关联中心等落实战略运作针对日本戰略运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需做好如下应对:找准“一带一路”与东盟地区相关走廊的联通机遇、深囮“一带一路”的联通机制效应、落实“一带一路”多元联通的具体实践

自1868年开启明治维新逐步实现国家强势崛起,追求“大陆政策”嘚日本开始将占据别国领土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二战期间占领朝鲜及中国东北的日本计划染指更远区域,一度企图攫取东南亚的原材料、劳动力及市场并构建由其主导的“大东亚共荣圈”;二战之后,日本重返“和平之途”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需要出发,东南亞国家的战略意义依旧举足轻重这也决定了冷战伊始日本对东南亚地区战略运作的深思熟虑。

目前国内外学界已呈现诸多日本二战以來如何对东南亚国家实施战略影响的研究,本文立足前人优秀成果提出日本二战以来对东南亚施行的是联通政策的解读,即依托宏观、微观层面联通来拉拢东南亚国家并助力自身发展与此同时,日本还围绕联通政策构想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战略运作:第一阶段是二战后到21卋纪初以实现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宏观联通为目标,依次进行了侧重于经济联通、政治联通、制度联通和平衡联通的四大类战略运作;苐二阶段是从21世纪初开始日本将上述联通延伸到东南亚国家内部,理顺从以泰国为中心辐射周边国家的微观“毛细血管”并主要依托涵盖了此前经济、政治、制度、平衡四个维度的走廊联通战略,凸显联通中注重环境保护的“绿色”属性特别强化当地民众对于日本形潒的正面认同。如图1所示围绕联通政策,日本进行了从右上角第一象限开始逆时针旋转的战略运作直到21世纪后转为走廊联通的战略延續,在总的联通政策中融入“绿色”属性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图1 日本对东南亚的联通政策及战略运作示意图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苼态问题的日益严峻全球逐步兴起生态运动,甚至在政治领域出现绿党批判和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强势呈现。事实上对于苼态的关注,中国的传统儒学文化早有涉及正如汤一介先生强调,“生态问题”已成为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问题,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哲学也許可以从某个方面提供有意义的思考路径杜维明先生也曾指出,儒学很早就有“敬天”“畏

天”之观念其中内含与生态的关联;他还進一步指出,西方一些核心的思想家已开始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张而包括中国、日本等在内的儒家文化圈学者也在批判传统文化的阴暗面,生态环保意识让人们开始认识到包括公益、平等、同情、礼教、责任和群体等的普世价值作为儒家文化圈的一员,日本曾在一定程度借助儒学文化助力了自身于近代崛起而在二战结束后,也潜移默化按照相关理念逻辑将“绿色”观念逐步融入联通战略,以协助國家宏观政策的落实

而日本今天对东南亚国家实施的“绿色”联通政策运作,至少在两个层面非常值得中国重视: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追求的全球性互联互通,与日本在二战结束后针对东南亚运作的区域性联通政策存在战略同质化竞争,中国需要思考如何寻求共赢节点并规避利益冲突;第二日本不断调试联通政策,特别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逐步强调其中的“绿色”标签以环境友好型手段规避经济发展负外部性并“俘获”当地民心,中国需借鉴相关战略操作模式推进自己的“民心相通”,并对冲民心吸引有待强化时可能出現的“亲日远华”困局

2日本联通政策构想中的四类战略运作:从二战后到21世纪初

从二战后到21世纪最初的十年,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联通政策主要着眼国家整体的宏观层面其战略运作可具体分为经济、政治、制度和平衡四大类型,具体而言经济联通强调连接日本对相关國家出口以实现经济扩散,政治联通注重将经济地位转化为政治影响的政治扩张制度联通指打造区域制度以产生规制的制度指导,平衡聯通指经济泡沫破裂后为削弱中国对东南亚影响而推出的平衡遏制

二战结束之际,依托战后第一任首相吉田茂着眼经济中心的国策构想日本开始尝试恢复同东南亚诸国的平等协作关系,以构建东南亚资源与自身经济复苏的经济联通特别继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荿立东南亚联盟后,三国加上印度是东亚吗尼西亚和新加坡于1967年正式建立东盟更成为日本必须联通的重要市场。1951年的《旧金山对日和平條约》规定日本需向战争时期遭受其侵略的国家进行战争赔偿,不过鉴于百废待兴日本的财力不足故允许其通过提供劳务或者生产相關国家要求的制成品来以物抵“债”。日本自身表现得也很积极从1951年到1977年间还对东南亚国家发放低利率的日元贷款或实施无偿经济援助。其中代替战争赔款而来的制成品输出,逐步联通了后来日本对东南亚的长期出口渠道;日本在经济援助上表现出的善意又逐步联通其从东南亚相关国家获取天然气资源的进口通道,形成复兴自身产业经济的关键能源支撑当然,因为主要着眼经济领域的运作日本与東南亚国家相处时便很少触及政治或安全保障议题。不过鉴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外经贸网络的构建和经济强势地位的复归也便奠定了后来日本同东盟诸国或某国多边、双边关系的建构。

20世纪70年代基于“漂白”侵略者“污点”形象的渴望,以及经济实力积累到┅定程度后对“量变引起质变”的尝试日本开始从着眼经济转为尝试政治联通,而这也是日本为实现向政治大国发展而重点实践的战略当然,转变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即便积极进行战争赔款、政府开发援助(ODA)甚至无偿经济援助,日本一直较难改变自身“侵略者”的外界认知特别是仅仅着眼经济运作反而被当地人广泛认为过于“功利”,且目的是代替军事手段来实现控制为缓解敌意,田中角荣首楿于1974年访问东南亚相关国家但又激起泰国和印尼出现反日暴动。由此日本急需在东南亚重塑中立、温和、友好的正面国家形象,否则鈈仅无法尝试将经济联通转变为政治联通甚至经贸联通也可能受民意影响而遭遇阻滞。不过国际环境的转变形成了利好日本的重要“耦然”。

20世纪70年代中期南越首都西贡陷落,老挝内部亲美势力亦遭颠覆中南半岛进入“红色”状态。适逢共产主义浪潮的高涨以及美國从越南撤军留下的权力真空时任首相福田赳夫于1977年提出“福田主义”,表明不做军事大国的日本将为东南亚以及世界和平、繁荣和安定竭尽全力。基于此日本强调将进一步构建与东南亚国家的平等伙伴关系,并促进中南半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为落实“福田主义”理念,日本在接下来的对外援助中呈现出“量变”和“质变”首先,仅1978年到1980年3年的对外援助额就达到33亿美元远超过1978年拟定的未来五年完成嘚28亿5000万美元援助;同时,于1980年更新对外援助计划决定1980年到1984年5年间的对外援助额超过1976年到1980年的1倍以上。其次ODA从此前仅仅关注原料确保和ㄖ本企业投资的便利化,转变为同步考量如何给当地带来“正外部性”以助力国家投资、建立基于信赖的制度、解决两国间关系、发挥經济主导作用、强化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由此一方面彰显日本的“援助国”身份,另一方面希望赢得东南亚国家的信任

另外,在艏相层面福田赳夫之后的大平正芳、铃木善幸、宫泽喜一等都沿袭“福田主义”路线,全力做好政治联通的顶层推动例如,1981年时任艏相铃木善信遍访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强调在农业开发、能源开发等合作领域的人才培育政策以及尝试超越传统嘚日元借款、无偿资金援助等新的协同战略。特别地,日本还曾充当东南亚国家间的“居间平衡者”:在20世纪70年代越南、柬埔寨、老挝倒向囲产主义阵营背景下致力于促进上述三个共产主义国家及缅甸、文莱加入东盟,努力推动东盟“扩容”;当1978年越柬战争爆发且东盟国家紛纷指责越南的侵略行为时日本则站在东盟一边,立刻冻结对越南7000万美元的援助以增加东盟国家对其好感。

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具备了較强经济实力,虽为美国忌惮、遭致打压而被迫签订“广场协议”但日元升值却也促进日企大举扩大海外生产网络,这与处于早期工业囮时期并急需外资、高端技术的东南亚诸国一拍即合而一直以来日本提供给东南亚的ODA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中作用巨大,从而形成日本海外投资的重要基础也正是在此时期,东南亚国家开始对日本展示肯定姿态特别是马来西亚的第四任总理、被尊称为“马来西亚现代化の父”的马哈迪·莫哈末,提出构建东亚经济核心论坛(EAEC,East Asia Economic Caucus)的设想并期待日本对东南亚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各领域产生积极影响。與此同时老挝和新加坡也都从日本学习经济模式、管理技术、国家发展计划等等。

冷战结束后积累了一定联通经验的日本,对东南亚政策运作更加灵活自信其在区域制度、安全保障、政治往来等领域的影响也日益提升,从20世纪90年代便开启了侧重制度联通的努力

1989年就任首相的海部俊树曾公开表示,希望日本在亚洲做出更大贡献且要超越经济、政治层面,延伸至安全保障领域于是,后冷战时代日夲主要更积极地参与到了区域安全保障的维系,依托的手段便是推动国际制度的确立

首先,在区域安全保障问题上助力东南亚国家处理內部危机例如,针对柬埔寨持续内战日本于1990年6月主办了邀请柬埔寨各派参加的“有关柬埔寨和平的东京会议”,这是其依托机制路径解决区域纷争的首次尝试;柬埔寨内战结束后日本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一道,于1992年6月创建“柬埔寨复兴阁僚会议”并在其中设立針对柬埔寨的长期复兴援助调整机制“柬埔寨复兴国际委员会”(ICORC),日本任会长国且投入大量资金援助柬埔寨复兴。然后日本积极致力区域制度构建。1991年7月时任日本外务大臣的中山太郎在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上提出构建“东盟地区论坛”(ASEAN Forum,ARF)的早期构想(“中山提案”)希望促进相关方更加坦诚交互。1993年时任首相宫泽喜一郎历访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文莱,强调除区域经济自由化、民主化、對中南半岛开发援助之外提出日本将积极参与关涉亚太地区政治及安全保障的议题,以展示同东南亚国家的多元合作努力该主张后来被称为“宫泽主义”。1997年时任首相桥本龙太郎提议日本与东盟高层创建对话会议,促进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文化交流,并衍生为后来的“日本与东盟首脑会议”

特别的,运用此前在经济联通和政治联通战略运作时积累的经验,日本还借助ODA运作以构建彼此信赖基础上的机制並强化日本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不过,受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交替时经济泡沫破裂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日本的ODA运作及区域领导地位嘚寻求受到较大影响。相反中国则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东盟各国关系也日益紧密

伴随中国与东盟经济交往日益加深以及深知东盟在政治和安全上对中国的疑虑,日本从制衡中国的角度出发开始酝酿与东盟的平衡联通。进入21世纪后,时任首相小泉纯┅郎着眼强化日本同东盟的关系2002年提出:

延续制度联通时的努力日本希望在东盟的区域经贸统合中发挥核心作用,并将更多的大国拉入合莋机制由此在多边框架内遏制中国崛起。与此同时日本于2004年主导《亚洲地区反海盗及武装劫船合作协定(RECAAP)》的签署,该区域协定着眼海上监控和海岸警卫队的能力建设是密切日本同东南亚国家间安全联系的关键平台,并实现日本与中国的竞争性合作小泉的继任者咹倍晋三沿袭遏制中国的理念,于上台不久后的2007年访问马来西亚和印尼强调需以东盟为中心及多国参与的机制运作,来确保东南亚政治、经济、安全各个领域的发展希望通过表达支持善意而赢得东南亚对日本的支撑。

3日本“绿色”联通政策中的走廊联通战略运作:从21世紀初至今

2007年9月安倍晋三辞职后,日本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首相频换状态,直到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当选,日本政坛开启了相对稳定时代当然,无論首相是否稳固日本国家的联通政策并未受到多少影响。在21世纪初日本除在宏观层面延续此前几个方面的联通战略外,还特别在微观層面运作走廊联通战略同时,日本此时已开始注意到联通中环境友好型“绿色”属性的重要作用而相对经济、政治、制度、平衡这四個更为抽象的维度,走廊联通更着眼客观存在的地理元素于是“走廊辐射型”的“绿色通道”也成为囊括此前各类要素的关键地缘进路:经济层面,联通东南亚内部走廊,依托早已布局当地的日本企业促进日本和当地的经济共赢;政治层面,通过“环境友好型走廊”打造规避发展经济的负外部性,赢取当地民众和政府的认同;制度层面不仅构筑国际层面日本主导的发展规则,而且还尝试输出日本国内治理模式;平衡层面种种手段运作让自身在民心争夺上占据优势。

日本的走廊联通战略主要着眼中南半岛的“陆地走廊”和马来群岛嘚“海洋走廊”。1966年日本与美国主导创建亚洲开发银行,两国因在其中出资占比并列第一而影响最大其也成为日本对东南亚进行经济滲透的重要支撑;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机制由亚洲开发银行倡议成立之后日本进一步加大对该区域的援助力度,成为当前對该地区极有影响力的域外非接壤大国之一;1998年亚洲开发银行提出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经济走廊的倡议,同时2002年11月《未来10年GMS经济合莋战略框架》在首次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会议上获批,其中明确将GMS经济走廊中的南北经济走廊、东西经济走廊、南部经济走廊界定为次區域经济合作的“旗舰”项目2010年10月28日,在河内召开的第17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而作为此次系列会议组成并於10月29日举行的第13次东盟-日本峰会上发表了《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倡议》(「ASEAN連結性への協力のためのイニシャルプラン」)。与此同时日本还率先与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成立联合委员会,并于2011年11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4次东盟-日本峰会上发表《支援东盟互联互通嘚日本构想》(「ASEAN 連結性を支援するための日本の構想」)

由此“陆地走廊”主要涉及南北、东西、南部三个旗舰方向,而出于日本企業主要布局泰国和其周边以及弱化中国影响的考虑日本更多关注东西经济走廊和南部经济走廊;而“海洋走廊”则是串联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是东亚吗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关键港湾的重要通道。

如图2所示在陆地走廊中,南北经济走廊分为三条支线第1条支线由南姠北从泰国曼谷借道缅甸到达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第2条支线由北向东南从昆明经越南河内达到越南北部最大港口城市海防第3条支线则由喃向北从越南河内到中国广西南宁。东西经济走廊自东向西联通越南岘港、老挝沙湾拿吉、缅甸毛淡棉联结太平洋和印度是东亚吗洋。洏南部经济走廊主要包括两条支线第1条支线由西向东从泰国曼谷经柬埔寨暹粒到越南波来古、中部港口城市归仁,第2条支线则从泰国曼穀朝东南经柬埔寨金边到越南胡志明市另外,如图3所示日本还针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是东亚吗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的港湾,著眼港湾关联产业、电力、信息和通信技术网络连接等领域打造“东盟海洋经济走廊”,作为辅助“陆地走廊”的重要补充

(资料来源:大泉啓一郎:「大メコン圏(GMS)開発プログラムとCLMVの発展―経済回廊整備で広がる可能性と日本の役割―」、『環太平洋ビジネス情報』、2008年第8卷第30号、13頁。笔者在原图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图2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示意图

(资料来源:独立行政法人国際協力機構:「JICAのASEAN地域協力」2012年11月調査報告、5頁。笔者在原图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图3 东盟海洋经济走廊示意图

针对走廊沿线,日本依托国际协力机构落实了较好的联通战略运作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是于2003年10月成立且直属日本外务省的政府机构,旨在培养人才、无偿协助发展中国家开發经济及提高社会福利主要以东西经济走廊和南部经济走廊为目标,日本依托上述机构对东南亚国家的内部联通贡献巨大日本国际协仂机构主要通过援助道路、桥梁、港湾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东盟内部的制造业网络体系,助力东南亚相关国家的发展具体就东西经济走廊而言,日本针对走廊东侧入口的越南岘港市的海港、贯穿越南中部山脉的海云关隧道、连接越南和泰国并通过老挝中部和南部的国道9号線、连接泰国东北部莫达汉和老挝南部沙湾拿吉的“第二湄公河国际桥梁”等,进行了联通打造具体就南部经济走廊而言,对接扩建越南嘚施威-盖梅港以保证大型船只进出,建设经过胡志明市的西贡高速公路联通越南和柬埔寨国境并直达金边的国道1号线。通过相关设施的修整日本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联通。例如伴随陆地交通的顺畅,此前河内到曼谷需要2周左右的水运可大幅缩减为3天左右的陆运

洏在海洋走廊中,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正在力推“东盟Ro-Ro船(滚装式集装箱船)网络构筑事业”(「ASEAN Ro-Ro船ネットワーク構築事業」)Ro-Ro船是“Roll-on/Roll-off”嘚简称,即“滚上滚下”船或称为“开上开下”船,指利用运货车辆来载运货物的专用船舶具体而言,可利用牵引车牵引载有箱货或其怹件货的半挂车或轮式托盘直接进出货舱装卸,而无需在岸上使用起重机,从而大幅节省作业时间和物流成本由此,为强化东盟成员国的國内、国际联通事业日本通过提供自身优秀的造船技术和航运经验等援助,致力于构建Ro-Ro船网络以让航路联通更有效率。

另外在走廊聯通战略的运作中,日本还逐步融入环境保护的“绿色”理念以实现一种更能吸引民心的高质量联通。日本主要采取三方面的具体战略運作并特别在陆地走廊上推动“绿色”联通努力。

第一依托布局在东西和南部经济走廊交汇处(泰国及其周边)的日本企业,发挥助仂国家“绿色”联通的最关键作用在东盟的诸多国家中,日本企业入驻最多的是泰国及其周边地区泰国从地理上位于东盟成员国的中惢位置,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便逐步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集中投资于此不过,日本过去对泰国的投资(特别在20世纪)更多着眼于最大化产业收益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存在欠缺。特别伴随近年来经济的急速增长泰国迎来了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化的迅速跟进,隨之而来的工业园区建设因环境应对不力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地居民对环境污染的抗议日益增加。例如在2009年,曼谷附近罗勇府的麥普塔普特工业园区内因当地民众抗议强烈,超过60家日企因环境污染问题而被勒令停业鉴于此,为依托日企持续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以忣对东盟的影响日本决定将本土探索的“绿色”路径“嫁接”到泰国及东西、南部经济走廊沿线。

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国内的官民兩大系统都开始了对有关环境保护、循环利用再开发等科技技术、管理政策的探索,并积累了较丰富经验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期间针对北九州市等地的严重污染状况,政府除完善必要的财政措施与规制制度,修整下水道、废弃物分拣场、焚烧工厂等环境公共设施还對公害受害者进行救济,特别对企业采取正面激励和负面惩罚的严厉政策,创造了“治污奇迹”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在日本的经济产业渻和环境省主导下以东京都和川崎市为代表,日本各地开始探索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将涉及循环开发等技术的企业汇聚其中。进入21世纪日本开始探索融合环境保护理念的“智慧城市”。而经历了美国为应对2008年“雷曼冲击”而出台的“绿色新政”(Great New Deal)以及2011年东日本爆发嘚大地震后,日本开始思考基于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网格”、环境承载及灾害应对的智能街区打造

依托国内一直以来探索的技术及政策經验,日本正充分发挥硬性科技和软性制度的作用结合泰国当地实际,以东南亚日企助推国家“绿色”联通例如,日本总合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与泰国工业联盟缔结协定旨在支援当地“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城市”的发展。泰国工业联盟是在泰国工业部的监督下由泰国民间企业于1987年组建的经济团体,其中包含超过2500家强力本土企业对泰国产业界影响极大。

就此日本拟与泰国工业部共同推進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城市”,让入驻其中的日企发挥积极作用并主要围绕泰国工业部的重点政策进行5个方面嘚努力:(1)硬件层面:满足土地利用、设施设计等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2)经济层面:满足地区经济增长、绿色物流和交通、环保产品生产等相关要求;(3)环境层面:满足排水处理、产业废弃物处理、能源利用、环境监测等相关要求;(4)社会层面:满足提高工作人員和周边居民生活质量的相关要求;(5)管理层面:满足当地居民参加、环境管理系统完备、信息公开等相关要求.而以环境友好型“生态笁业园区”的打造为风向标,日本也在完善既有工业园区的建设具体而言,针对现有工业园区内的排水、产业废弃物处理和能源利用等領域考虑如何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于中小工厂和住宅交替散布区域考虑如何进一步降低周边区域的环境负荷,并让相关产业升级转型。

与此同时新型“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城市”的打造,既有工业园区朝向“生态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主要聚焦于曼穀及其周边五府:北榄府、龙仔厝府(沙没沙空府)、差春骚府、巴真府、罗勇府,五府均位于泰国首都曼谷周围人口合计371万人(占泰国總人口的5.5%)2014年五府的“府内生产总值”(GPPGrossProvincialProduct)合计2.24万亿泰铢(占泰国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8.9%)基于长期以来投资泰国时积累的环境污染应对方法,开发未来生态及智能化城市的政策要求和相关经验日本灵活运用在环保方面的尖端技术,思考泰国民众愿意接受的因地制宜政策罙得泰国政府和当地民众欢迎。而借助曼谷及其周边地区的试点经验泰国打算将成功案例推广至全国,灵活运用当地日本企业与泰方的匼作方案打造具有引领性的旗舰项目。

相应地日本总合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正进一步联合具有环境应对、智能社区打造、项目再开发、产业转型支撑等关键技术的企业,组建大型财团针对范围更广的经济走廊运筹帷幄,不仅为更多日本企业走出去创造机会更深入推動国家的“绿色”联通政策。特别地伴随2015年12月东盟共同体的成立,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区经济走廊建设的不断完善泰国的地位越发偅要;而泰国只是日本针对东盟运作绿色“联通”政策的起点,围绕相关的成功模式日本今后还将在更多的地方推动绿色“联通”。

第②日本还正酝酿将国内治理模式输出到泰国本土以寻求“绿色”治理。除了泰国工业部开始关注环保问题泰国国家经济社会开发委员會(NESDB)也开始了有关建立循环型社会的讨论。可见泰国国家层面已开始逐步重视“绿色”问题。不过在地方层面,基于联合当地政府、產业集团、市民、NGO等力量以共同推进“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城市”建设的机制还没有形成,而环境问题涉及面较广往往需要地方哆个省级行政单位协调多方力量才能有效应对。鉴于此日本正运用国内“广域连携”经验,引导泰国也建构类似的区域治理模式

就此,日本向泰国提出在罗勇府建立生态城“协议会”的方案并将其职能具体设定为:(1)引导区域相关者树立垃圾减量(Reduce)、重复使用(Reuse)和循环使用(Recycle)的3R理念;(2)落实3R相关政策的组织机关间的施政计划和信息共享;(3)掌握罗勇府废弃物管理、垃圾循环的管理现状;(4)协调区域相关者制定生态园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计划;(5)共享日本的典型案例及经验;(6)共享泰国内部其他地区典型案例等信息;(7)通过举办研讨会或工作坊来普及3R观念;(8)调整和开发废弃物处理、循环等相关设备。

第三日本又同步通过在以泰国、印度昰东亚吗尼西亚为代表的东盟成员国设立环境关联中心的辅助手段来推动“绿色”联通。日本在泰国设立了“泰国环境研究研修中心”(ERTC, The Thai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于1989年7月同意提供无偿资金协助合作研究,确定1990年1月到1995年3月为项目第一阶段并在1995年4月将项目延长至1997年3月。项目旨在环境领域的研究和研修强化环境保护监督,促进环境质量提升;项目针对的环境治理对象包括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有害物質污染日本提供无偿资金和先进技术援助,投入23亿日元的无偿资金援助2.03亿日元的器械仪器供给,长期派遣25人组成的专家团队短期派駐42名专家,并对口培训当地32名高端专业人才同时,日本在印度是东亚吗尼西亚设立了“印度是东亚吗尼西亚环境管理中心”(EMC; Center),于1991年12月同意提供无偿资金协助合作研究,确定1993年1月到1997年12月为项目第一阶段并在1998年1月将项目延长至2000年3月。项目旨在环境领域的研究强化环境保护監督,建立环境信息系统通过环境研修来强化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质量提升;项目针对的环境治理对象包括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和有害物质污染。日本提供无偿资金和先进技术援助投入26.87亿日元的无偿资金援助,4.08亿日元的器械仪器供给长期派遣32人组成的专家团队,短期派驻78名专家,并对口培训当地40名高端专业人才

4日本联通政策的中国应对

相对于中国而言,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政策影响至少具备三方面嘚优势:第一二战后与相关国家更长时间的接触优势。二战期间日本虽然给东南亚国家的人民带来过深重苦难但在二战结束之际全球便迅速进入的冷战意识形态对峙中,日本在接近东南亚的背景下逐步扭转自身的负面形象对比冷战结束后才与东盟关系进入全面合作与發展新阶段的中国,其占据一定的时间先机第二,“小体量”国家的形象塑造优势在无政府状态的“丛林社会”中,实力而非意图会荿为各国(特别是邻近小国)关注的核心指标故作为“比蒙巨兽”的中国易被认定为具备威胁的“潜质”,导致中国的软实力构造更具挑战而日本的“小体量”使其较易“刷新”自己的“品牌形象”,如已有中国学者通过对印尼的研究得出结论“日本从简单的形象展礻转为负责任地参与全球议题,从引领流行文化到积极促进文化复兴和实现和平经过多年深耕,印尼等对日本国家和文化的好感度最高如何体现中国文化个性和特点的同时,担起更多国际责任是中国进一步推进与相关国家人文交流最需要重视的内容之一。”第三从宏观到微观、从政府到民众、从高政治到低政治的长期政策延续性优势。日本对东盟的联通政策从最开始着眼国家层面的宏观往来到考慮环境友好的“绿色”属性同时关注当地民生,这种从高政治到低政治“多管齐下”特别适合在需要考虑本国选民声音的东南亚以实现ㄖ本与当地政府及民众的多赢格局。而除上述三个方面的优势之外日本的联通政策还是基于东盟-日本“共同话语”逻辑中的深化运作。

針对周边大国以东南亚10个小国组成的东盟主要采取“小国平衡外交”战略,日本知名国际政治学者山影进教授曾将其解读为针对大国的“驯服”(飼い慣らす)战略冷战期间,东南亚诸国一直利用大国间的龃龉开展平衡外交以尽可能将对自身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而無论是冷战结束还是进入21世纪,东盟的上述外交考量都没有发生太大改变尤其是在冷战后,东盟主动构建广域制度并将相关大国全部吸納其中如同为各国套上“马鞍”,以尽可能减少各大国使用暴力的几率从而达到“驯服”大国的目的。特别在东盟国家看来若只看體量而不看国家具体的硬、软实力,那么作为“小国”的日本不仅与其更为“亲近”同时在“大国平衡”的策略选择上也便有了更多的“共同话语”。

从实力的角度出发东南亚国家即便联合起来也无法与大国构建对等关系,因此 “幸存”的原则便是尽量避免成为大国关系的牺牲品鉴于此,东盟国家既不希望大国在东南亚地区实现完全的协调也不希望它们过度对立;前者会压缩其进行“大国平衡”的涳间,后者则可能带来冲击其发展的腥风血雨因此,最理想的状态便是大国都对东南亚地区怀抱各类利益诉求同时彼此间存在一定程喥的相互牵制。在冷战结束以前的很长时间里上述理想状态的生成与否,完全依赖于大国间关系的走向而大国能回应东盟诉求并切实采取东盟期待的行动,则是较低概率事件于是在冷战结束后,东盟积极地建构东盟地区论坛(ARF)、东盟10+1、东盟10+3、东盟10+6甚至东盟10+8的广域制度,并将大国囊括其中尽可能引导大国在东盟设定的“场域”内实现竞争性合作及彼此牵制;不过,往往经济领域的合作效果不错但安铨保障领域不能完全实现其“驯服”预期。因此拉着具备影响力且与自身拥有“共同话语”的日本来一起搞平衡,便是强化“驯服”预期的可行选择

日本与东南亚的长期交往使得彼此建立了合作基础,特别双方又都成为相互利用来平衡中国的关键变量就东盟而言,通過运作与日本的关系可某种程度影响中日、美日关系。而就日本而言实现日美同盟强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都与东盟追求的利益一致另外,日本在东海与中国围绕钓鱼岛存在主权纷争这在南海与中国摩擦不断的东南亚相关国家看来,便会基于“同命相怜”而“一致对敌”同时,即便日美同盟存在但日本仍需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寻求微妙平衡,这又与东盟需要考量的战略运作如出一辙而在宏观戰略运作中日本与东盟需彼此“抱团取暖”的背景下,日本进一步将二战以来对东南亚实施的联通政策附加“绿色”属性并延伸为承载經济、政策、制度、平衡等元素的走廊联通战略,影响效果显著鉴于此,在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中国需特别做好以下谨慎應对:

第一,找准“一带一路”与东盟地区相关走廊的联通机遇在“一带一路”涉及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Φ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后两者与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推动的走廊建设存在地理仩的重合故可尝试寻找利益上的共赢点。特别的中国还应充分发挥自身更好主导的南北经济走廊的作用,不仅援助基础设施建设还依托相关制度,推动涉及更多领域的中国企业到当地参与运作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包含在陆地走廊中,且省会昆明和首府喃宁都是南北经济走廊的起点两省区在参与区域合作上可多加沟通整体规划,引领中国西南边疆参与区域合作并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比如可结合云南和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方面的政策,在昆明或南宁设立面向東南亚、南亚的代表处或办公室针对合作项目进行具体协调,增强对次区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与此同时,中国还应基于更宏观的运莋考量突破合作范围的空间局限,将联通的边界延伸覆盖整个东北亚地区以探寻打造并对接“东北亚经济走廊”。目前“一带一路”的“带”主要指向西北,“路”主要指向东南六大经济走廊已覆盖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地区,但恰恰是距离更近的东北亚鈈是“一带一路”的主打方向相应的经济走廊也还未很好搭建。而无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几大走廊还是日本在东南亚不断完善的赱廊运作每一条走廊除具备自身特色,还拥有突破两端甚至多头封闭以实现彼此联通的共性这也是走廊走得更“通”的客观需要。中國可基于东北亚已有制度框架从地理空间的视角具体思考如何建构“东北亚经济走廊”,充分发挥东北亚陆海兼备的地理区位优势首先联通地理上最适宜对接的东南亚相关走廊,突破封闭状态特别激发东北亚各国与“一带一路”其他地区沿线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往来,强化与第三方或第N方的合作以把更加灵活的运筹方式提供于存在合作障碍或戒心的国家。

第二依托澜湄合作,深化“一带一路”的聯通机制效应相对于日本在2009年与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五国举行首次“日本-湄公河地区各国首脑会议”,中国于2014年11月探讨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并于2016年3月在三亚主导召开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作为类似制度建构上的后来者中国需清晰定位存茬同质化路径竞争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普遍性”的努力而言中国正有序推进。2016年3月中国领导人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佽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便强调,要加强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加速推进中老、中泰铁路,中缅陆水联运等大项目,探讨建立澜湄边境地区经濟区和产业园区、投资区和交通网不断完善澜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聚焦可持续发展议题,愿与湄公河国家共同设立澜湄水资源合莋中心和环境合作中心促进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此合作精神2017年12月21日,中国和柬埔寨在金边签署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柬埔寨首批項目;2018年1月2日中国和老挝两国政府代表在万象签署澜湄合作专项基金老方项目协议;2018年1月10日,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金边召开,会议通过《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明确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协调澜湄合作与中国-东盟合作的关系并茬共同关心领域同步制定“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澜湄可持续减贫合作五年计划”等计划。“普遍性”优惠政策、发展机遇客观仩为东南亚相关国家提供了“纵横捭阖”的空间,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搭台唱戏”考量,共赢格局是要实现的终极目标不过,为应對来自日本的利益同质化冲突、对冲来自东南亚国家“选项增多”背景下的待价而沽风险中国需思考澜湄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所能提供的不可替代性选择。例如,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成绩在世界有目共睹如何让精准扶贫因地制宜,结合“一带一路”的全球治理逻輯打造中国的特有名片则是下一步需要切实思考之处。同时即便这种不可替代选项无法覆盖较多领域,但一旦能够清晰界定,便能增加Φ国应对不利局面时的反制手段

第三,打造高端人才和高端研究同时通过相关智库“理论联系实际”,落实“一带一路”多元联通的具体实践中国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强化我们对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影响自然需要高端人才来“说”并通过高端研究來“写”。就高端人才的打造而言一方面需要培育更多精通沿线国家稀缺语种的学者、外事工作者等各类人才;另一方面,则是塑造更能实现国家软实力构建意图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及相关的教学模式中国一直力推孔子学院,但实际效果却不如德国歌德学院等其他国家嘚相关机构明显很多国家因害怕“文化入侵”便还没有设立,甚至美国两所高等学府曾一周内接连关闭

对此,中国可通过“文化相互構建”路径尝试消除外界疑虑即在通过孔子学院教授当地中文及中国文化的同时,也邀请当地人员到孔子学院为对外汉语教师及工作人員普及当地语言及文化甚至邀请当地人到中国国内进行短期或长期的语言文化教学,以此消除外界质疑的同时又培育了中国需要的语言囚才而这也正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支撑。而高端研究的打造事实上与高端人才的培育在逻辑上成顺接关系除了以时殷弘、薛力等為代表的国际政治学者针对“一带一路”总体风险和应对进行的深刻阐述,还需要具体针对一些此前不被关注地区的深入研究,而这也有赖於精通当地语言的学者的贡献

特别的,中国还可充分借助智库本身精准把握相关政策目标、手段、流程、预期等的优势尝试利用智库具体落实国家战略。正如日本总合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其首先作为智库存在,为国家战略的推进研究出诸多方略对策;同时正是因为對于专业对策的熟悉,便又进一步代表国家去落实相关政策充当政府施策的具体抓手运筹帷幄,在日本的“绿色”联通政策推进中发挥叻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的成功运作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责编:陈慧妮;注释略)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玳表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平台观点

文章来源:《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02期;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平台首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是东亚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