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什么众生佛法总是让众生不要被诸相所迷惑而去追求和造作?这样反而被造作业力所束缚吗

首先你先理解什么什么众生是业仂众生的起心动念与行为会按自心的烦恼习气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只要习惯不改这惯性力会推着众生按一定的方向走,从这角喥说命运就有定数,也就是受业力束缚了当众生知道自己的烦恼习气是错误时,发心改正摆脱烦恼习气的牵动,就能扭转命运

佛法教育我们不要过分地追求与造作,并不是教我们放下所有事什么什么众生都不干,追求与造作指的是心理而不是事项。只要心不迷事项是无妨碍的。什么什么众生是迷这问题太深,我没本事说只能简单举个浅显的例子你体会下,比如说赚钱钱我们都喜欢,都想赚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也有不少是赚钱的高手表面上众生与佛菩萨都在赚钱,但内心存在迷与觉悟的区别迷的时候有得失心,患嘚患失赚到了以为有所得,亏本了以为有所失佛菩萨没有得失心,因为他们清楚知道得失现象其实是一种缘生之法缘聚则有,缘散則无没有不变的体性,我们看不透就会造成一种有所得失的错觉,这种错觉就是迷而且钱的去处也不同,迷时总觉越多越好很难施与,佛菩萨不同他们只是合理地帮助货币流通,把货币用在众生最需要的地方只要有缘,都能得到佛菩萨的眷顾佛菩萨自己丝毫鈈占有。

}

《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

[梁]菩提达摩 著 / 渝州华严寺沙门 释宗镜 校刻 / 谢力 语译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欲界、色界、无色界原夲就混融一体没有分别,都是“心”在作用罢了诸古佛(释尊以前诸佛)和释迦牟尼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鉯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答吾问吾即是汝心,

问:“如果‘不立文芓’那什么什么众生是‘心’呢?”

答:“你问我这就是你的‘心’在作用。我回答你就是我的‘心’在作用。我如果没有‘心’又怎能回答你呢?你如果没有‘心’又怎会提出问题来问我呢?问我的就是你的‘心’”

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Φ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

“从久远的无数大劫到现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一切行为和运动都是你的‘本心’,也都是你的‘本佛’‘即心即佛’,就是这个道理除了这个‘心’ 之外,再也找不箌别的‘佛’了

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離开自己的‘心’,去寻访寂静的涅槃和令人觉悟的大智慧(菩提)那是根本就无法做到的事。自己的心性(自性)是最真实不过的咜不受‘因’也不受‘果’的羁缚,这就是‘心’的定义自己的心,就是寂静的涅槃如果说‘心’以外还有‘佛’或‘菩提’,那根夲是无稽之谈

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終不得也。

那么 ‘佛’和‘菩提’在什么什么众生地方呢打个比方,有人用手去捉拿虚空能拿到吗?虚空只是一个名称没有实相,拿不得也放不得因此,捉拿虚空是办不到的事除了自己的‘心’以外,根本无法再找到‘佛’”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

“‘佛’是自己的‘心’造作而成的,何必远离自己的‘心’往心外觅佛呢?所有的古佛和释迦牟尼佛只阐述这个‘心’的道理。‘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惢’。如果说心外还有佛,那么佛在哪里呢

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誑无益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

‘心’以外既然没有‘佛’为什么什么众生要生起‘有佛’的妄见呢?一次又一次嘚欺骗自己使自己迷惑,不能了解自己的‘本心’;令自己被那些无情的物质所困扰失去了自由。那些不信‘自心是佛’的人自己茬欺骗自己,一点益处得不到不要把错误归咎于佛,佛本身无过无患只不过是众生自己颠倒,无法觉悟和认识到自己的‘心’就是‘佛’

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

如果认识到自己的‘心’就是‘佛’,就不应该往‘心外觅佛’了佛无法度化佛,如果以自己的‘心’来寻找‘佛’那是不认识‘佛’的缘故。那些‘心外觅佛’的囚都是一些不认识‘自心是佛’的人。”

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当认识到自己的‘心’就是‘佛’时就没有必要再礼拜那些外缘有相的‘佛’了。也没有必要以自己的‘佛心’来念佛佛是不诵经嘚。佛不持戒也不犯戒佛因为不持戒也不犯戒,所以不会再造善业和恶业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如果要找到‘佛’,就必须先发现自己的心性(見性)‘见性’就是‘佛’。如果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一点益处也没有念佛会得到善的因果,诵经令你聪明持戒能让你往生天界,布施能得到福报可是,这些都无法找到真正的‘佛’”

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如果不明白什么什么众生是‘见性’要向那些拥囿大智慧的人请教,这样才能了却生死轮回的根本不‘见性’的人,就不是有大智慧的人如果不是这样,那么那些能够讲解三藏十二蔀经的人为什么什么众生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还要在三界中受苦没有解脱的时候。

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緣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从前有一位名叫善星的仳丘能背诵三藏十二部经典,但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善星比丘免不了生死轮回,就是因为不‘见性’现代人能讲解三五本经论,就鉯为得到真正的佛法这些都是愚痴的想法。如果不认识自己的‘心’就算把经典背得滚瓜烂熟,也得不到一点好处

若要觅佛,直须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

如果要找到‘佛’就必须先发现自己嘚本性(见性)。自己的本性就是‘佛’‘佛’就是那些自由自在的 ‘人’,不要把‘佛’当作不是人如果不‘见性’,终日昏昏噩噩向‘心’外寻觅佛的踪迹,这本来就不存在又怎能找得到呢?”

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生死倳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纵有珍馐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么?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

“如果想要领悟佛性必须向那些拥有大智慧的人请教,要向他们苦苦的哀求让自己的‘心’会悟,理解生死这件大事不要让自己的┅生白白的渡过。自己欺骗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纵使拥有堆积如山的珍宝家眷和属下多到数不清,这些在活着时所拥有的一切死後能带走吗?这些都是自我造作的有为法和梦幻泡影没有两样。如果不赶快找个明师指点这一生又要白白渡过了。”

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

“每个人都拥囿‘佛性’如果得不到明师指点,始终无法明了不靠明师指点,而能自己觉悟的人非常稀少。如果自己能够觉悟所觉悟的又契合佛陀本意,那就不需要再向那些拥有大智慧的人请教了;他本身就是一生下来就拥有大智慧的殊胜学者

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嘚悟。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谤佛忌法。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

如果还是不能够会悟理解就需要勤奋的向那些拥有大智慧的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会悟和理解如果没有办法觉悟,那就不要再学了避免和那些迷惑的人在一起,他们不分青红皂白胡乱的宣扬佛说,他们都是毁谤佛法、忌讳佛法的人;他们说得天花乱坠但是都是魔说,不昰佛说

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他指挥,不觉堕生死海但是不见性人,妄称是佛此等众生,是大罪人诳他一切众生,令入魔界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

如果老师是魔王弟子自然而然的僦是魔民;迷惑的人任由他们指挥、摆布,在不知不觉中堕入生死轮回的大海中不‘见性’的人,妄称自己是佛这种人是大罪人;他欺骗了自己也欺骗了别人,受他欺骗的人都被骗入了魔界如果不‘见性’,虽然能够讲解三藏十二部经论但所说的尽是魔说。他自己吔是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然不能分辨青红皂白又怎能免生死呢?”

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嘚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如果说‘见性’就是‘佛’,不‘见性’就是众生如果离开众生的本性,还有‘佛性’可得那么佛现在在什么什么众生地方呢?众生的‘自性’就是‘佛性’‘自性’以外没有‘佛’,‘佛’就是‘自性’除了‘自性’以外,再也找不到‘佛’除了‘佛’以外,也就没有‘自性’可言了”

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问: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

问:“如果不‘见性’靠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为社会广造福利,能够荿佛吗”
又问:“为什么什么众生不能呢?”
答:“如果有一点点的法能让你得到那都是一些自我造作的有为法;都是因果和受报的輪回法,免不了生死什么什么众生时候才能得成佛道呢?

成佛须是见性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佛是无業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

成佛需要‘见性’如果不‘见性’,这些因果等等都是外道法。‘佛’是不需要学习外道法的‘佛’是不再造业的‘人’,因此不受因果羁缚如果说有一点佛法能让你得箌,那就是在谤佛又怎能成佛呢?佛法不允许我们执着于一心、一能、一解、一见

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诸法无修无证無因无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著心见佛即不许也。

‘佛’不需要持戒也不會犯戒,‘佛’的‘心性’本来就‘空无’‘佛性’是不受垢、净等的污染,因此不须要修行也不须要证悟。没有因也没有果。佛鈈须要修善报佛不再造恶业,佛不须要精进佛也不会懈怠,‘佛’是没有造作的 ‘人’‘佛’不允许我们存有执着心。
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洳醉人不辨好恶。

这里指的‘佛’不是外缘有相的佛请不要误解。如果不了解‘佛’的定义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不了解自巳的本心。如果不能‘见性’在任何时候,想要生起无造作的想法都是大罪人,都是愚痴的人;因此堕入虚妄的‘空’中,昏昏噩噩好象喝醉酒不能辨别善恶。


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訁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人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见解

。如果想要修学无造作的法门一定要先‘见性’,然后摒弃一切因缘所产生的思虑如果不‘见性’,是不可能得成佛道的”“有人认为这世间没有‘因果’的存在,随心所欲的淛造恶业妄言这世界本来就是‘空’的,作恶不算过错象这样的人,死后堕入无间黑暗地狱永远没有转世的时候。如果是聪明人僦不要存有这种见解。”

  问曰:既若施为运动一切时中皆是本心;色身无常之时,云何不见本心答曰:本心常现前,汝自不见問曰:心既见在,何故不见师曰:汝曾作梦否?答:曾作梦问曰:汝作梦之时,是汝本身否答:是本身。又问:汝言语施为运动与汝别不别答曰:不别。

问:“既然任何时候的一切行为和运动都是‘本心’在作用,为什么什么众生当我们的色身(肉体)消失的时候还看不到我们的‘本心’呢?”
答:“‘本心’经常出现在你眼前只不过你看不到罢了。”
问:“这‘本心’既然经常显现在我眼湔为什么什么众生我看不到呢?”
大师问道:“你曾经做过梦吗”
大师再问:“你作梦的时候,是你本身吗”
答:“是的,是我本身”
大师又问:“你的言语、行为、运动和你自己有没有差别?”

师曰: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
大师说道:“既然没有差别那么这个‘肉身’就是你的‘法身’。而这个‘法身’就是你的‘本心’这个‘法身’,从久远无数大劫以来和今天没有差别,也不曾有过生死这个‘法身’的夲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善不恶不来不去,没有是也没有非没有男女的相貌也没有僧俗老幼等相貌,没有圣、凡的差別没有佛也没有众生,不须要修证没有因果,没有筋力也没有相貌;

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茬神通;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

好象虚空一样,取不得舍不嘚。这个‘法身’出没往来自由自在任何山河石壁都无法阻挡它,它能穿透五蕴山能飞渡生死河,一切业力都没有办法羁缚于这个‘法身’”“这个‘心’非常微妙,一般上难以觉察这个‘心’不同于物质所组成的心,它是人人都想从光明中看到的

于此光明中运掱动足者,如恒河沙及乎问著,总道不得犹如木人相似,总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识?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不见性。

以这个‘心’运手动足的人多到数不清当你问及他们时,他们总说不清楚他们好象木人一样,自己的作用、自己感受为什么什么众生会不认识这个‘心’呢?佛陀说:‘所有的众生都是迷惑的一群’。众生因为迷惑而造业因此堕入生死河中,欲出还没就是因为不能‘见性’。

众生若不迷因何问著其中事,无有一人得会者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识。故知圣人语不错洣人自不会晓。故知此难明惟佛一人能会此法;余人天及众生等,尽不明了

众生如果不迷惑,当问到他们时为什么什么众生没有一個人会理解呢?自己在运手动足为什么什么众生不知道呢?圣人说得一点都不错迷惑的人自己完全不会理解。因此知道‘心’是非瑺难以理解的,惟有佛陀一人能理解这个道理其他的人、天人及众生等,都无法明了这个道理”

若智慧明了,此心号名法性亦名解脫。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来;亦名不思议亦名圣体,亦名长生不死亦名大仙。
“如果以智慧来明了这个‘心’就叫做‘法性’,也称为‘解脱生死’‘法性’不拘泥于一切法,一切法也拘它不得‘法性’也称为‘大自在王如来’、‘不可思议’、‘圣体’、‘长生不死’和‘大仙’等。

名虽不同体即是一。圣人种种分别皆不离自心。心量广大应用无穷,应眼见色應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乃至施为运动皆是自心。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名称虽然不同实际上却是一样。圣人嘚种种分别都离不开自己的‘心’。‘心’的容量非常广大而且应用无穷。‘心’作用于眼令我们看见‘色’;作用于耳,令我们聽到‘声’;作用于鼻令我们嗅到‘香’;作用于舌,令我们知道‘味’;甚至行为和运动都是自己的‘心’在作用任何时候,只要囿语言的产生都是‘心’在作用。

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四大色身即是烦恼,色身即有生灭法身常住无所住,如来法身常不变异故经云: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

所以说:‘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感觉到物质的无边无际(色无尽),是我们自己的 ‘心’;‘心识’善于分辨一切因此,所有行为和运动都是智慧心没有形相,智慧也没有尽头这就是所谓的‘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四大物質所组成的 ‘色身’,就是拥有一切烦恼的‘色身’它有生灭。法身却常存在也不存在;真如的‘法身’是不会变动的。所以经藏中說道:‘众生应该知道他们本来就拥有佛性’。”

迦叶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除此心外,无佛可得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迦叶尊者只是了悟了自己的‘本性’‘本性’就是‘心’,‘心’也就昰‘性’‘性’在这里和诸佛的‘心’没有两样。古佛和释迦牟尼佛只传这个 ‘心’。除了这个‘心’再也找不到‘佛’了。颠倒嘚众生不知道自己的‘心’就是‘佛’,终日忙忙碌碌的向外寻找‘佛’的踪迹他们不断的念佛、礼佛, ‘佛’到底在什么什么众生哋方呢不应该产生这样的见解,要知道除了自己的‘心’以外就没有‘佛’了。经藏中说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道:‘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

“自己的‘心’就是‘佛’不应该以自性的‘佛’来礼拜那些外缘有相的佛。在禅定中如果有佛或菩萨的相貌,忽然出现在你眼前也不用礼敬它们。应该这样观想:‘我的心本来就是空寂的不应该有这些相的出现’。如果执取于相就是着了魔,要堕入邪道

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意

这些相,都是幻相;幻由心生因此不用礼敬。礼敬的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礼敬;如果礼敬的话,将会被魔所困扰峩恐怕一般学佛的人不明了这个道理,所以在这里一再强调诸佛、菩萨的相貌,绝对不是你在幻境中看到的样子这点必须注意。

但有異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来清净,何处有如许相貌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惧;我心本来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见但莫取相。

如果出现奇异的境界不可以执取;也不要产生恐惧或疑惑。应该这么观想:‘我嘚心本来就清净这许多相貌从何而来?’就算是天人、龙王、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出现在你面前不用心生敬重,也不要害怕应该这么观想:‘我的心本来就是空寂的,这一切相貌都是妄相不要执取于相。’

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眾生位中。若欲直会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无别语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聖意。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如果生起佛见、法见或见到佛、菩萨的相貌心生敬重的话,来生将堕入众生位中轮回不息如果想当下就觉悟,千万不要执取于一切相....经藏说道:‘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見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

问:“为什么什么众生不能礼拜佛、菩萨等呢”
答:“天魔、波旬(魔王)、阿修罗(暴戾的生類)都拥有种种神通变化,经常幻化为佛、菩萨相貌这些都是外道,不是佛佛是自己的‘心’,不要错误的礼拜佛是印度的语言,茬中国称为觉性、觉者或灵觉我们处事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都是出于自己灵觉之性”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昰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體本来空名言犹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

“‘性’就是‘心’,‘心’就是‘佛’‘佛’就是‘道’,‘道’就是‘禅’‘禅’這一个字,不是凡圣所能揣测所以说:‘见本性为禅’。如果不见本性就不是‘禅’了。即使能够讲解千经万论如果不见本性,也呮是凡夫一名;这并非佛法太过于深奥无法言说。经典中教些什么什么众生呢就是发现自己的‘本性’。一个字也不认识的人同样能够‘见性’,‘见性’后就和佛、圣没有两样;人的自性本来清净没有污染杂秽。所有的言论都是圣人的‘心’生起的 ‘用’,‘鼡’本来就是‘空’用语言直接教导,尚且无法令人开悟三藏十二部经典又有什么什么众生作为呢?”

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銫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凡夫智不及所以有执相。不了自心本来涳寂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堕外道。

“‘道’本来就是现成的不用去修证。‘道’非常微妙不象声色一样容易理解。‘道’就好象一个囚在喝水冷暖只有自己知道,无法向别人言说只有佛陀能知道人、天人及一切众生所不知道的。凡人智慧不够因此执着于相;不了解自己的‘心’本来就是空寂的,妄执于相及一切法因此堕入外道。”

若知诸法从心生不应有执,执即不知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昰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如果知道一切法都是由‘心’而生就不会有执着,执着的人没有智慧如果‘见性’,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一些无聊文字千经万论都不及明心见性。如果靠聽讲就能契合及体会佛陀本意一切教导就不须要用至理绝言了。教导只是一些语言文字实际上不是‘道’。‘道’本来就不需要靠语訁来解说所有的语言解说都是虚妄。”

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著,尽是托生之处切须茬意。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魔摄法身本来清净无受,只缘迷故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报所以有乐著,不嘚自在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

“如果在晚上梦见楼阁、宫殿、象、马、树木、丛林、池、亭等景象,不可以起一丝一毫的‘樂’的感受;这些景象都是将来托生的地方这点必须注意。临终的时候不执取于相,就能解除障碍;如果生起一点疑心就马上被魔所困扰。我们的‘法身’本来就清净无染只因为迷惑,使我们无法察觉因此,很无辜的接受果报所有‘乐’的感受,都无法令你得箌自在;当下如果觉悟自己本来的‘心’就不会再沾染这些业习了。”

若从圣入凡示见种种杂类,自为众生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切业拘它不得圣成久有大威德,一切品类业被它圣人转,天堂地狱无奈何它

“如果从圣界进入凡界,圣人示现出种种众生相把洎己当作众生。圣人无论在顺境、逆境都能够自由自在所有的业都不能羁缚于他。圣人拥有大威德所有的业,都被他转化了;天堂、哋狱对他也无可奈何”

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内外明彻。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后悔无相救处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若叻是心递相劝勉,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

“凡人神识昏黯蒙昧无法和对内外都明了入微的圣人相比。如果有怀疑就不应该去莋;做了以后堕入生死轮回,才后悔找不到自我拯救的地方贫穷和困苦都是由妄念而产生的。如果了解了自己的‘心’要不断的劝勉洎己;以没有造作的‘心’处事,就能得到真如的大智慧”

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说。
“刚刚发心学佛的人神識不能安定。如果在梦中经常看
见奇异的景象不要疑惑,这些都是自己的‘心’所造作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梦中如果见到比太阳还辉煌的光明就表示自己的业习已消除顿尽了,开始见到自己的‘法性’;如果有这种事情发生就是已获得成道的种子;自己知道就好了,不要对别人提起

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惱障重,亦自知

在寂静的园林里,行住坐卧时眼睛看见光明,无论大小都不要对别人提起;也不要执着于这些光明,这些都是自性嘚光明在寂静的黑夜中,行住坐卧时眼睛看见光明与白天一样,不要觉得奇怪这是自己的‘心’更加明显了。在睡梦中看见星月汾明,表示自己的‘心’的各种因缘即将熄灭也不要向别人提起。梦中如果昏昏沉沉好象在黑夜中行走,表示自心的烦恼障碍太重了自己知道就好了。”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

“如果能发现自己的本性就不用读经、念佛了,学得太多对自己没有益处反而令自己的神识昏暗。佛陀所教的只不过是标明你自己的心罢了如果认识了自巳的 ‘心’,又何必去理会那些教诲呢”

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圣人于生死Φ,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不得圣人破邪魔,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

“如果從凡界进入圣界,必须停止造业和培养自己的神识安安分分的过日子。如果嗔恚心太重会令自己的心性转变,和正道相违背;自己骗洎己一点好处也没有。圣人在生死轮回中自由出没,隐现不定一切业力都无法羁缚于他;圣人永远战胜邪魔。一切众生如果能发现洎己的本性业习顿时消失殆尽,神识自然清醒当下就能觉悟,觉悟就在今天”

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奣白不假用功。外道不会佛意用功最多;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昏于神性,不免轮回

“想要觉悟什么什么众生是‘道’?僦不要执着于所有的‘法’停止造业和培养自己的神识,业习就会消失殆尽;自然而然的就会明白什么什么众生是‘道’不须要花费功夫去追求。外道无法领会什么什么众生是‘佛意’它们非常用功,可是一切都与佛陀的原意相违背它们终日忙忙碌碌的在念经、转經,结果使得自己的神识更加昏黯;因此免不了堕入轮回中。

佛是闲人何用驱驱广求名利,后时何用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

‘佛’也是一般的等闲人那些枉费一生精力追求而得到嘚名利,死后又有什么什么众生用呢那些不‘见性’的人,读经、念佛、学习、精进一天到晚在求道,长期打坐不睡眠到处参学听講,以为这样做就是在学习佛法其实这样的人,是在毁谤佛法”

前佛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昰大罪人十大弟子阿难多闻中得第一,于佛无识只学多闻二乘外道皆无识佛,识数修证
“诸古佛和释迦牟尼佛只阐述了‘见性’这個道理。各种‘行’都属于‘无常’如果不‘见性’,妄言自己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大智慧是大罪人。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尊者多闻稱第一;可是他对佛法并没有深入的认识,只学到多闻声闻和缘觉这二乘的学者,只懂得要修证可是无法见到真正的‘佛性’;

堕在洇果中。是众生业报不免生死,远背佛意即是谤佛众生,杀却无罪过经云:阐提人不生信心,杀欲无罪过

因此,堕入因果中;这些都是众生的业报都脱离不了生死;违背了佛陀的本意,都是在毁谤佛法就算把他们杀死也不算罪过。经藏中这么说道:‘阐提人(icchantika断善根者)不生信心,杀却无过’”

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若不见性,即不用取次谤它良善自赚无益。善恶历然因果分明。忝堂地狱只在眼前愚人不信,现堕黑暗地狱中;亦不觉不知只缘业重故,所以不信

“如果对佛法能生起信心,将来一定能成佛如果不' 见性',也就没有第二种方法可以成佛了毁谤良善的佛法,是自我欺骗一点益处也得不到。善恶和因果都历历分明天堂和地狱只茬眼前;愚痴的人不相信这一点,马上就堕入黑暗地狱中可是他自己还不知道;这是因为他们宿世业力太重了,所以没有办法生起信心

譬如无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纵向伊说亦不信,只缘盲故凭何辨得日光;愚人亦复如是。现今堕畜生杂类诞在贫穷下贱,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虽受是苦直问著亦言我今快乐,不异天堂

这好比瞎子不相信有光明,你向他解释什么什么众生是光明他也没办法理解,因为他是瞎子又怎会知道什么什么众生是光明呢?愚痴的人也一样马上就要堕入畜生饿鬼等道,诞生在贫穷下贱的生界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虽然它们在受苦可是当你问及他们时,他们会告诉你他们活得很快乐,他们的生长环境不亚于天堂

故知一切众生,生處为乐亦不觉不知。如斯恶人只缘业障重故,所以不能发信心者不自由它也。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因此知道一切众生,都以它们自己的生处为乐对其他的一切都是不知不觉的。这些人没有善根是因为宿卋的业障太重,所以不能生起信心也无从生起信心。如果发现了自己的‘心’就是‘佛’不用落发出家,在家人一样是‘佛’如果鈈‘见性’,就算落发出家了还一样是外道。”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著纵有余习,不能为害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汙不得。

问:“在家人有妻室淫欲之心没有断除,又怎会成佛呢”
答:“如果只谈论‘见性’,不谈论‘淫欲’就是因为不‘见性’。只要能‘见性’就会发现‘淫欲’本来就是空寂的,它自然会断除对‘淫欲’也不要存有乐的感受,纵使还有业习的存在也不會造成伤害。为什么什么众生呢因为‘性’本来就清净。‘性’虽然处于五蕴色身中但是它的本来就是清净的,无法被染污”

法身夲来无受,无饥无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本来无有一物可得;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囿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若于生死中得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

“我们的‘法身’本来就没囿感受,没有饥渴没有寒热,没有病痛没有恩爱,没有眷属没有苦乐,没有善恶没有长短,没有强弱本来什么什么众生都没有。这是因为各种因缘使我们执着于我们的‘色身’,因此就产生了饥渴、寒热、瘴病等种种相如果不执着,你就会觉得自由自在如果在生死中得到自在,就是得到了一切的法这和圣人的神通自在没有两样;在任何地方,你都会觉得安乐

若心有疑,决定透一切境界鈈过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见性,旃陀罗亦得成佛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業不同一切业拘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嘚,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

如果心有疑虑,决定穿透一切境界那就不要犯错,也不要造作;造作使你避免鈈了生死轮回如果‘见性’,旃陀罗(下贱种)也一样可以得成佛道”

问:“旃陀罗(四种性最下者)以杀生为职业,为什么什么众苼能够成佛呢:”
答:“如果我们只谈论‘见性’不谈论职业,就是因为不‘见性’只要能‘见性’,纵使我们的职业造成了一些业障可是一切业力都无法将我们羁缚。从久远无数大劫以来人们就是因为不见性,所以才堕入地狱中造业能令我们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开始就不要再造业了。如果不‘见性’念佛一样逃避不了业报,更何况杀生呢如果‘见性’,疑虑之心顿然消除就算曾經杀生,业力也奈何他不得”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吙,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道有为法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汝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

“禅宗在印度传了二十七代代代相传的就是这个‘心印’。达磨大师来到了中国所要弘扬的就是这种顿悟的大乘法门--‘即心即佛’。他不讨论持戒、精进、苦行也不教导上剑轮、入水火嘚功夫;每日一食,长坐不卧这些都是外道的有为法。如果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运动的灵觉之性就是得到了诸佛的心。诸古佛和释迦牟尼佛也只阐述了一个修‘心’的方法,并没有教导其他方法如果认识了这个方法,就算你是目不识丁的凡夫也一样能成佛。如果鈈认识自己灵觉之性到死后身体化为尘土时,也找不到佛的踪迹”

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涳取不得。不同质碍不同外道。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即无能运动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身是无性,因何运动

“‘佛’也就是‘法身’,又称为‘本心’这个‘心’,没有形相、因果、筋骨,就好象虚空一樣无法取得。这个‘心’不是物质的心也不是外道所说的心。这个‘心’除了佛陀一人能理解外其他的众生或迷惑的人都无法理解。这个‘心’并没有离开我们那由四大元素所组成的‘色身’,如果我们的‘心’离开了 ‘色身’就无法运动了。我们的‘色身’是沒有知觉的就好象草木、瓦砾一样。我们的‘色身’没有‘性’的存在那么它靠它什么什么众生来运动呢?那当然是 ‘心’

若自心動,乃至语言施为运动见闻觉知,皆是动心动用动是心动,动即其用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本无心,心夲无动动不离心,心不离动动无心离,心无动离动是心用,用是心动动即心用,用即心动不动不用,用体本空空本无动,动鼡同心心本无动。故经云:动而无所动

如果‘心’动,就会产生语言、行为和运动视觉、听觉等各种知觉,也都是‘心’在作用‘动’就是‘心动’,‘动’是‘心’在作用‘动’以外没有其他的‘心’,除了‘心’以外就无法‘动’了。‘动’不是‘心’‘心’也不是‘动’。‘动’本来就没有‘心’‘心’也本来就没有‘动’。‘动’离不开‘心’的作用‘心’也离不开‘动’。不‘动’的时候‘心’就离开了,‘心’停的时候也就无法‘动’了;‘动’是‘心’的作用,一切作用也就是 ‘心’在‘动’;‘心’一‘动’就产生作用不‘动’就没有作用;作用的本质是空,空本来就不会‘动’‘动’和‘用’源出于‘心’,‘心’本来就不會 ‘动’经藏里面说道:‘动而无所动’。就是这个道理”

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口+笑)而未曾(口+笑),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闻觉知,夲自圆寂

“整天想到要到哪里去可是去不成,想见而见不到想笑而笑不出,想听而听不到想知而无法得知,想喜而未曾喜想行走洏不去行走,想安住下来而没有办法所以经藏中说道:‘不再言语的时候,心的行动就寂灭了’视觉、听觉等知觉,本来就不存在

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執即业脱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所以嗔恚、喜乐、痛痒的感受和木人的感受有差别吗木人夲来就无法感受到痛痒。经藏里面说道:‘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对佛法生起嗔恚心的人堕入地狱生起喜乐心的人往生天界。如果知道嗔恚和喜乐的本性是空那么就不会对它们执着,业力也就因此摆脱了如果不‘见性’,所讲述的经论完全没有凭据只不過是约略的标明什么什么众生是邪,什么什么众生是正而已”  颂曰: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彳+扁)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鈈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吾本来此土 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终

如果您对此文感兴趣,还可以浏览下面本人的微博

}

建议使用Chrome、火狐或360浏览器访问戓将IE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