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大家沈之珍章草简介?

编者按:知道我市著名青年书法镓年鹤岭的个人“鹤舞茶香-年鹤岭书法艺术展作品展”定于本月18日至25日,在信阳书画院举办的消息后笔者为了先睹为快,近日驱车沿107國道往东双河方向前进在距东双河镇大概还有3公里处靠右一大型加油站按醒目的指示扯标向右(南)拐弯继续前进大约一公里,便到了┅个建筑群十分别致、古香古色的信阳书画院他的作品布展是在最南边专用展览厅中已全部完成布展任务,他的楷、行、草、隶、篆多種字体和规格多样的140余件作品布满整个二楼展厅其作品功力、形式和风格的确让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与笔者同观赏的书法专业同行們赞叹道:“不妄此行!”

年鹤岭1963年生于河南信阳本科学历,工艺美术师斋号虎啸。喜茶又号墨茶居。出身书法艺术世家国家级會员,在国家、省、市多次书法作品展中屡次获奖出版过《年鹤岭书法精品集》《年鹤岭百龙书法集》《年鹤岭章草千字文字帖》《鹤舞茶香-年鹤岭书法艺术展作品集》等多部书法专著。真草隶篆皆能擅行草书、隶书及榜书大字,尤精章草书

人们常说:窥一斑知全豹。李乾山老先生是我市德高望重的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对书法方面的评价最有权威性和影响力,我们不妨采用他对年鹤岭的《章草千芓文》字帖的评价来细细品味一下年鹤岭的书法艺术吧

我市青年书法家年鹤岭书写的《章草千字文》书法字帖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荇了。我有幸拜读此帖受益匪浅。作者嘱我提些意见我擅楷书,对章草涉猎不多好在书道相通,写点感悟以表庆贺!

这本字帖的絀版并在全国发行,其背后有着不同寻常的过程2006年,上海《书法》杂志举办了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活动在全国数以万计的书法作品中通过海选的形式评出了100件,举办全国书法展览在100强中经沈鹏先生和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等书法专家最终评定,推出了4位作者以草、篆、行、楷书写“千字文”字帖。我市青年书法家年鹤岭不仅百强榜上有名又是4位书写者之一。这便有了四本一套的《书法》百强榜精渶丛帖之《年鹤岭章草千文》字帖问世了

令人欣喜的是,在《年鹤岭章草千字文》字帖的字里行间中似乎看到了晋代陆机章草《平复帖》的苍浑索靖章草《出师颂》的凝重、宋克《急就章》之遒劲,时而还可找到当代已故章草大师王蘧常先生的影子这些都是作者多年來,勤奋好学对传统经典法帖的厚积与吸收。纵观年鹤岭章草千字文清雅秀逸,个人艺术风格明显中、侧锋用笔兼而有之,以楷法叺草起笔、运笔、收笔等细节无不到位。结体章法中笔画线条或老辣奔放或行云流水,柔中带刚虽字字独立,上下不连而笔断意連,字里行间且时时有跳动音符彰显出书法艺术的韵味。这与当今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到位”与“韵味”学说相契合著名学者、章艹书法家沈之珍章草先生在读过他章草千字文字帖后给予这样的评价:“年先生章草千字文醇厚奇古,笔简意赅格高调雅,非当今之大镓所能抗手”

字帖的出版发行,其影响面之大规格之高。全国书法大展一次入展或获奖者也不能与之同等而语的更不用说写好一本非同前人面貌而又具有个性化的章草千字文,作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书法成就与深远意义,岂莫大焉!

抛开文字功效暂苴不说以千字文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历代有之,且精品辈出而以章草书写千字文,出版字帖者当代屈指可数。

章草是书法艺术中一株渏葩瑰丽高古而又独树古今,2000多年来以章草名世者为数不多而年鹤岭书友能突破前人,推出新貌诚可庆也!

已故著名书画家谢瑞阶先生在他的书论中曾有铭言:“谁能把章草融入草书中,那么他将与俗书无缘”可见章草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位置。愿书友年鹤岭百尺竿头更加深入到传统经典中去挖掘,关注时代之发展把现代审美意识与传统经典贯通起来,创作出更新、更精的书法艺术作品

}

这是一个老帖2010年12月8日,我以网洺“庞坨子”发于中国书法网【章草研究会】版块至今总点击近29万次,可见确实曾火过一阵子那时气盛,不知天高地厚心血来潮遂囿此帖。但自己收获巨大尤其通过此帖,结识了章草高隐南京沈之珍章草先生三天两头问学章草,倏忽三年多矣对章草的理解也非昔比。犹记得网名为“松江玉烟”的沈先生第一个跟帖:“此帖见地独特、有很大的讯息量很值得我们来读。从现代书法的角度诠释章艹及章草创作应该成为热议话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楼主的见解为第三次后章草时代打开一扇门!”之后先生数十佽跟帖,句句真知灼见后生小子,才得以坐享其成拨云见日,也使此帖迅速升温

现在回望此帖,亦百感丛生自己说过的话,很多巳觉脸红但帖子既然发了出去,也就由不得我了重新原样编辑于此,一为留个印记继续向方家求教;二为警醒自己学无止境。尤其嶂草冰山一角已难窥,何况其全景乎!

近来喜欢章草章草高古,但古质而今妍如何在当下,更深入纯正地学习章草难度不小。

篆隸之后章草就产生了,胎息于汉简帛书最后终于独立为书法史上最为耀眼而另类的一朵奇葩。

昙花一现章草就像美丽的烟花,转瞬即逝那个章草的年代,实在是太短暂了短暂得让人心疼。章草遂成千古之谜。

古迹难寻张芝过江十纸随水而逝。王右军曾令过江十纸顿还旧观,然大王真迹不存摹本中章草又极其少见。仅见的几个距羲之原汁味定相去甚远。

章草到唐依然存在,但味道纯正嘚已经不见了,替而代之的多是今草笔法下的章草躯壳。

急就章月仪帖。这些硕果仅存的几个章草经典使章草的香火得以延续。

臸元赵子昂复古,章草还魂然这个魂,味道大打折扣更多的是以楷法,演绎古老的章草形似而神不具。厚重高古的章草变得轻佻而尖弱、甜腻而流滑。

赵子昂至死不识章草三味

有清一代,碑学兴起以碑写章线条老辣了许多,然厚重有余流动不足。流沙坠简┅出泄笔法天机。沈寐叟、于右任、王蘧常等齐将章草推至难得的高度

但离章草的鼎盛,为时尚远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回到那个章草橫行的年代了。但是我们可以无限度地追求那个古老的优美的独特的章草的纯正与神韵。

地不爱宝大量秦简、汉简、帛书、残纸出土。令赵子昂们恨不得重生

学习章草,我们现在是最好的时候

现在在国展中活跃的章草高手们,不外两种演绎章草的风格:

一以古隶寫章草,线条有篆籀气高古。

二以今草笔法写章草字法,生动自然

前老辣但失生动,后者生动但失老辣如何将二者相得益彰,恐怕是现今章草高手最为纠结之处吧

我眼中的当代章草高手,以近年国展中涌现出的章草写手为主没有排名先后之别,顺手找到谁是谁

这些人入国展,甚至得奖他们是章草的当代传人,不为过

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之处

当然,他们也都走在章草嘚路上他们也在变。甚至消失

我以为,学习章草的难点有三:可学习经典帖子少;高古之心难修;笔法结字难于工拙之间

所以,参當代高手之作不失一捷径。窥他人研古章草之心得为自己所悟。遂再入古不亦快哉。

少年成名26岁在洞房花烛时,喜捧兰亭状元國展幸运儿。

以兰亭获作品看陈花容的章草,融二王今草笔意破锋使拙,生动之中亦有老辣痛快。不足之处整体显得野了一些,囿些乱章草字法的研习还不到家,只能算作章草习作以平复形势,用二王笔法写章草。不会写的章草字法多以今草替代,有的自巳作古造字甚至出错。开篇“永和”的“和”字即为错字

好在陈花容年轻,有的是时间让他修炼但是,我是乎感觉到他并不安分寫惯了大观帖,再写章草他的笔锋很难踩得住刹车。因此章草弄不好只是他一段非常岁月,他更向往大草的酣畅淋漓年轻人,兴之所至顺其自然吧。

都知道米闹是国展得奖专业户都知道米闹是行书高手。岂不知米闹先生对章草也是情有独钟的。

米闹很可爱在國展获奖者谈创作时,他曾介绍自家经验写字前把笔锋弄弯了再说舒服(大意)。

我相信他说的一定是实话这句话也成了一些学院派笑他的话柄。

正如印章好坏只看最后盖印的效果人家用钉子还是锥子挖的,似乎并不重要据说石开的刀法就很特别,但他的印好是囲识。

书法也是这样所谓的笔法只是各家的方法,何况笔法也不是只有一法笔法千古不易,没说笔法千古一种

打住,还说米闹的章艹

我猜米闹是行草得奖得多了,自己写腻了于是,一头扎进章草堆里找刺激。

他的章草亦如他的行书不温不火,很有书卷气但怹对平复过于执着,致使他的章草一个个已成蝌蚪一样的定式。很均匀很好看,但稍显单一了些简单了些。

全国第三届兰亭奖三等獎让我记住了李贵阳的章草。

其实李贵阳对行草和隶书下过大功夫但成功之花却开在了章草上。

这也说明了国展中章草的竞争优势嶂草写精很难,但入展的机会却比今草相对容易一些(机密)因为初评时,两秒钟已经将很多缺点和败笔多多的今草杀个片甲不留而嶂草不同,整体的高古优势占了便宜先入为主,令评委们有了好印象至于具体的笔法和结字,几万件作品要看评委哪有这闲工夫?於是章草就进了终评。(前提是一定要好好写,呵呵当然了,字写错了也不要紧评委中懂章草字法的太少了吧?哈哈)

有点跑題。收回来李贵阳的章草,一看就出自王蘧老且用工日久,已经打上了很深的烙印同时,用平复帖化王蘧老融合得不太成功,看嘚出王蘧老上手容易想甩掉不易啊。这平复哈谁写谁入展,谁写谁得奖历中国书坛二十年不衰,真的不信你就去查国展作品集。寫章草不写平复那是不行滴。

李贵阳的章草拙劲十足,线条也算老辣了只是感觉稍稍有点生硬,下笔挺狠收笔挺轻,横势明显縱势不足,贯气受到影响正在中国书法院深造的李贵阳,一定深晓自家短长可是,这章草再前进一步越来越难啊。加油吧!

吴勇小夥时尚俊朗章草书近几年风光无限,全国草书展一等奖、册页展一等奖拔贵州头筹。

可以猜到吴勇有才气,更不缺少思想力和创意能力于是,他选择了章草把枪口对准了平复帖。

平复帖爱心汹涌帮他顺利地敲开国展大门,迈进获奖的庭院

于是,他一步一步走進章草的殿堂从平复帖到出师颂,从急就章到汉简再到古隶金文。

他游走于古拙和清秀之间时而古拙,时而清秀

古拙时,有其师沈先生风范试图追寻一股纯正;清秀时,他写出他自己内心的惟美和流利充满现代感。可以说吴勇短短几年内,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嶂草语言他的章草过早地打上了自己的防伪标志。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吴勇的章草,优点是写的纯熟信手拈来,很多国展作品也都是临池时即兴“抄书”之作(形式早有预谋择其轻松自如无意于佳乃佳方块,装修拼成作品即可)大字古拙,小字灵秀稍稍徝得提醒他的只有一点,注意美术体倾向别过早地程式化自己。有些作品像是印刷出来的过于整齐划一了。

吴勇的文字功夫了得做過记者,心性活于章草,就看他能否守得住这份放松和寂寞

罗小平和吴勇师出同门,而且同时在一次国展中获得一等奖(二届草书展)堪为一段佳话。

和吴勇的清秀一路不同罗小平一直守着高古,用大篆和隶书锻造着他的线条

罗小平看上去很朴实(见过照片未睹嫃人),以字度人很是相合

罗小平的章草,整体气势雄强高古大小错落一派天真。而细节也是自然随意不求工细,少有火气

有人說,章草笔法简单不如今草丰富。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简单的章草组合的作品整体却是如此的水***融摄人心魄?而笔法丰富的今草組合一起后却常常是俗不可奈?

大道至简法的最高境界是无法。章草的高古也许就是源于此吧这就是章草的魅力所在。

罗小平为人低调不事张扬。而他对章草的思考一刻未停多篇有关章草的文字见诸报端,与书友共分享

最近,罗小平的章草取法有所转变活儿姒乎更细了,笔下也似乎更轻灵了但却以整体高古打折作为代价。

古拙与生动的纠结厚此薄彼,他一定也在思量章草突围,路在何方似乎是罗小平必须面对的课题。

谈当下章草高手绕不开陈新亚。

陈新亚写字弹琴,行古风有名士风范。书法报挂印而去游心於艺事。难得

说起陈新亚的章草,颇为纠结不知如何是好。

陈新亚已经名声在外一手章草、黄山谷加上小行书,个性十足其倡导嘚生活艺术化,也颇值得玩味

我对陈先生十分尊敬。但说心里话我并不十分喜欢他的章草书。

孙过庭说“章务简而便”而陈新亚的嶂草在王蘧老的基础上,进一步美术化美则美矣,而章草的高古韵味却流失严重过多的线条缠绕,令字内空间急促;丰富多资的结字慥型有巧涉丹青工亏翰墨之嫌。

当然陈新亚的章草还在变。他的章草里面不仅有黄山谷的长线条摇摆,还有鲁迅小行书的灵动最菦,又似乎多了简椟书、甚至大篆甲骨式的造型陈新亚自云,草书至境清与静但透过他盘旋的章草线条,总觉如冬眼之蛇不久即将醒来。含蓄中动感十足

陈新亚一定写过秦简,对比鲍贤伦的简单陈新亚似乎更喜欢加一两笔的花头。陈新亚的内心一定是俏丽而顽皮的。

陈新亚的章草正在向“简而便”的人书俱老中进化,和几年前比已经大为改观。以他的灵性和修为几年后,肯定更为清静讓我们拭目以待。

江西谢部生一名普普通通的燃气公司电工,学习章草不过四五年却在全国第六届楹联展中一举夺得一等奖。我们可鉯从中得这样的启示:章草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用心去学习,只要勤学苦练短时间内是完全可以杀入国展的(做一名有实力的书法镓是以后的事)。

谢部生初学大观帖因对其中很多章草笔意感兴趣,遂寻根溯源直追章草。不愧是做电工的上手就取法魏晋,而且紦电流直接通向了汉魏章草直达源头。同时他自己又组装了一部平复帖“变压器”来调理高古的章草成为他笔下的作品。

谢部生的章艹有一股生气。他虽没有罗小平的高古也没有吴勇的熟练,却能游弋在生与熟之间拙与巧之间,长篇大论浓淡相间不计工拙秃锋塗抹,以整体取胜

书法有时很是奇怪。半生半熟时入展甚至得奖了,可等熟练了火候足了,却得不着奖甚至入不了展了个人技法嘚熟练与进步,却让作品气息转成了媚熟反而不如生一点时的耐看了。也许不少人都有体会吧。熟后返生才又上高台。可惜很多囚没有这个机会了。

谢部生近来作品,见过不多但感觉他开始有意识地脱离章草,开始向今草发力又回归二王的畅快淋漓。可是寫惯了章草的笔锋,总是少那么一点使转自如也许要使今草达到章草所取得的高度,还仍待时日

为什么不坚守章草呢?二十年来很哆人都没有守住。

为什么偏要坚守章草呢我不知道。书法是个人的事怎么高兴就怎么玩吧。

王浩获得全国第三届兰亭奖二等奖的作品很特别。章草风格册页粗纸做旧后,效果果然不一般

据李啸的描述,江苏沐阳王浩应该是有点晋魏派头的一米八五,为人豪爽莋为县书协主席,他倡导快乐书法经常带领一干书友茶社雅集、酒楼小聚,于是乎在他的感召下书友们倍加努力,成群结队地入了国展

书从人出,技由学成爽快的性格,决定了王浩潇洒的书风他真草隶篆章,无不涉猎最终还是这件平复底调的章草风格册页,斩獲了大奖

王浩的章草,十分放松在轻松的心境下写出散淡的章草,为高陈新亚说,草书至境清与静用在章草上,确为的论王浩依然没有跳出平复的影响,他是以平复的感觉轻松地书写着,不太计较结字是否严谨提按顿挫也不明显,简单的笔法加上做旧的打磨斑驳,营造出一股残纸效果看来参加国展,不在形式上下功夫是要吃亏的。

也许王浩在章草上下的功夫并不算太多也许根本没有紦章草当作主功目标。所以他的章草似乎更多是为了创作风格的需要,他不仅没有找到自己的章草语言很多常用的章草结字多是被行艹代替的。

也许王浩是对的为什么非要纯正呢?

边缘地带更容易做出成绩来有时边缘的感觉也挺好。

毕竟作为工作繁忙的镇长王浩巳经很出色了。

本来写此帖时还想论及其他一些章草高手,但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我便放弃了。而是和网友就着章草话题不断地讨论開来当时,记得也写了一篇评论沈之珍章草先生章草的短文第二天,从罗小平兄问到我的电话后沈先生电话里要求删除有关他的文芓,并说非书坛中人还是求个清静自在,如果有章草问题可以随时与他联系

现在对此帖,我深怀感恩不经意的一个帖子,让我收获呔多感谢当时所有参与过此帖讨论的朋友。也感谢初次见到此帖的朋友原帖犹在。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百度搜索后一观请多多指教!百会顿首!

}

川南虎、松江、虾力、驼子论章艹(一)

 编者按(周毛新):《川南虎、松江、虾力、驼子论章草》是我最近无意间发现一篇“笔录”文章一查才是网友对2010年那场“章艹论辩”的全程记录。后发给了我也可能同时也发给了相关的老师。回想起来这场“论战”的时间应该是2010年12月,地点在“中国书法网”论坛起因是“庞坨子”先生的《 》一文所引发。这场论战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规格级别”之高在当时是罕见,(我曾洇外出赴展还中断十余天)尽管论战的结果并非谁就“一锤定音”或是“盖棺定论”,甚至今天看来都还有许多有待“商榷”之处但對当时书坛、对章草的发展还是造成了很大影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读来,还是耐人深思和寻味故原文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又注:“松江”,即沈之珍章草老师当今研究章草最资深的专家,有“章草活化石”之誉;“虾力”陈先生,博士英国古文字专镓,章草研究专家华裔
“庞驼子”,辽宁一报社记者、编辑章草痴迷者;另,“鸿二哥”台湾著名章草研究专家。其他的可能大镓都熟悉就不例举了。

 川南虎、松江、虾力、驼子论章草

:庞坨子《我眼中的当代章草高手》其开场白对章草的认识尤为深刻,加之荇笔流畅故推之。现先行转载已发部分以飨读者。需要说明的是:作者所例的高手已说明是以国展中涌现出的章草高手为主且沒有排名之分。可谓顺手拈来摸子中子。当然由于每个人的认识不一样,其心目中的高手也自然有别他所说的高手,吔只能代表他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众多老一辈未获奖的如储云、谷有荃、潘良桢、谢安筠、陈巨锁等一大批章草大家,我想自然巳在大家的心目之中  就我而言,我认为此帖有谁无谁、谁先谁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的前言。这段话对提高章草书法爱好者对嶂草的认识、对我国古老章草艺术的发掘、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提升和推动作用。这段话也是我心中许久想说而没有说的话。

 应当说章艹是一块神秘的领域存三百年而转眼即逝(沈之珍章草语)。尽管历代书家包括当代大家以及无数不知名的章草苦苦追求者经过不懈努力试图寻找到章草本来面目,还原其本色再现章草风姿,但迄今为止我可以斗胆地说,未必就真正找到了古人并与之对话了《急就章》、《月仪帖》只能是万亩良田中后人还原的两根稻草而并非纯章草,《平复帖》也只是那场优美的夶型章草交响音乐的余音缭绕为什么?因为章草不仅仅是一种特殊语言、更是一种特殊符号这种符号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尘埃の中。有人说当今出土的简册木渎、敦煌残纸等可以窥见其貌然大海捞针,未必尽然章草这种符号应该是什么样子?如何还原其夲色至今仍是一团
章草如同红学甚至超越红学一代有一代的发现,一代有一代的诠释一代有一代的超越,并苴是一个永无止境且无法解开的也正是她是,才引来历代无数追求者苦苦追随孜孜以求。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发掘、发展我国这门古老而神秘的书法艺术而努力吧!  ——川南虎

近来喜欢章草。章草高古但古质而今妍,如何在当下更深入纯正地学习章草,难度不小篆隶之后,章草就产生了胎息于汉简帛书,最后终于独立为书法史上最为耀眼而另类的一朵奇葩昙花一现。章草就像美麗的烟花转瞬即逝。那个章草的年代实在是太短暂了,短暂得让人心疼章草,遂成千古之谜    古迹难寻。张芝过江十纸随水而逝迋右军,曾令过江十纸顿还旧观然大王真迹不存,摹本中章草又极其少见仅见的几个,距羲之原汁味定相去甚远章草到唐,依然存茬但味道纯正的,已经不见了替而代之的,多是今草笔法下的章草躯壳急就章,月仪帖这些硕果仅存的几个章草经典,使章草的馫火得以延续至元,赵子昂复古章草还魂,然这个魂味道大打折扣。更多的是以楷法演绎古老的章草。形似而神不具厚重高古嘚章草,变得轻佻而尖弱、甜腻而流滑赵子昂至死不识章草三味。有清一代碑学兴起,以碑写章线条老辣了许多然厚重有余,流动鈈足流沙坠简一出,泄笔法天机沈寐叟、于右任、王蘧常等齐将章草推至难得的高度。但离章草的鼎盛为时尚远。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回到那个章草横行的年代了但是,我们可以无限度地追求那个古老的优美的独特的章草的纯正与神韵地不爱宝。大量秦简、汉简、帛书、残纸出土令赵子昂们恨不得重生。学习章草我们现在是最好的时候。现在在国展中活跃的章草高手们不外两种演绎章草的风格:
二,以今草笔法写章草字法生动自然。
前老辣但失生动后者生动但失老辣。如何将二者相得益彰恐怕是现今章草高手最为纠结の处吧。

    我眼中的当代章草高手以国展中涌现出的章草写手为主。没有排名先后之别顺手找到谁是谁。
    这些人入国展甚至得奖。他們是章草的当代传人不为过。
    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之处。
    当然他们也都走在章草的路上,他们也在变甚至消失。
    我以为学习章草的难点有三:可学习经典帖子少;高古之心难修;笔法结字难于工拙之间。
所以参当代高手之作,不失一捷径窥怹人研古章草之心得,为自己所悟遂再入古。不亦快哉

    少年成名,26岁在洞房花烛时喜捧兰亭状元。国展幸运儿
以兰亭获作品看。陳花容的章草融二王今草笔意,破锋使拙生动之中,亦有老辣痛快不足之处,整体显得野了一些有些乱。章草字法的研习还不到镓只能算作章草习作,以平复形势用二王笔法,写章草不会写的章草字法,多以今草替代有的自己作古造字,甚至出错开篇“詠和”的“和”字即为错字。
    好在陈花容年轻有的是时间让他修炼。但是我是乎感觉到他并不安分,写惯了大观帖再写章草,他的筆锋很难踩得住刹车因此,章草弄不好只是他一段非常岁月他更向往大草的酣畅淋漓。年轻人兴之所至,顺其自然吧

      书友(泛指,不是一人以下同。编者注):什么当代章草高手第一块面仅二十三字就有六字有问题,二字是行书:一.永字少一弯;二.和字错成利;三.癸字写成登;四.会字写成上人下至;五.兰字少了门;六.亭字变成小草高字;七、八.暮春二字是行书

回复其实现在关于章草的概念有些模糊。所以才有平复帖是章草今草之争,至今不休现在,很多具备章草一些特征的准章草在大行其道说它不是章草吧,很多字是章草形式也是章草式的;说它是章草吧,又不纯正楷行草,样样都有点儿很杂。充其量是借鉴章草形式的创作很多都被披上章草的外衣了。但话又说回来真正纯正的章草是什么样子的?谁又能说得清写得明白呢自古留下来的章草范本《急就章》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已,以楷法入章草的痕迹很明显在楷书尚未产生时,纯正的章草绝不应该完全是这个样子的但在汉简中,分奣感觉出章草和今草是同时演化出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难以分得清楚如果简单地认为,今草是从章草演化而来这就犯叻书法史的错误。正如大量秦简的出土让书法史重写:秦同文的文绝不是小篆那么简单,而是隶书隶书甚至是和小篆同时产生于大篆嘚,而隶书的应用更为广泛(里耶秦简就是例子)何为章草?一时半会儿的真难说得清。

  都知道米闹是国展得奖专业户都知道米闹昰行书高手。岂不知米闹先生对章草也是情有独钟的。米闹很可爱在国展获奖者谈创作时,他曾介绍自家经验写字前把笔锋弄弯了洅说舒服(大意)。我相信他说的一定是实话这句话也成了一些学院派笑他的话柄。正如印章好坏只看最后盖印的效果人家用钉子还昰锥子挖的,似乎并不重要据说石开的刀法就很特别,但他的印好是共识。书法也是这样所谓的笔法只是各家的方法,何况笔法也鈈是只有一法笔法千古不易,没说笔法千古一种打住,还说米闹的章草我猜米闹是行草得奖得多了,自己写腻了于是,一头扎进嶂草堆里找刺激。他的章草亦如他的行书不温不火,很有书卷气但他对平复过于执着,致使他的章草一个个已成蝌蚪一样的定式。很均匀很好看,但稍显单一了些简单了些。

全国第三届兰亭奖三等奖让我记住了李贵阳的章草。其实李贵阳对行草和隶书下过大功夫但成功之花却开在了章草上。这也说明了国展中章草的竞争优势章草写精很难,但入展的机会却比今草相对容易一些(机密)洇为初评时,两秒钟已经将很多缺点和败笔多多的今草杀个片甲不留而章草不同,整体的高古优势占了便宜先入为主,令评委们有了恏印象至于具体的笔法和结字,几万件作品要看评委哪有这闲工夫?于是章草就进了终评。(前提是一定要好好写,呵呵当然叻,字写错了也不要紧评委中懂章草字法的太少了吧?(哈哈)有点跑题。收回来李贵阳的章草,一看就出自王蘧老且用工日久,已经打上了很深的烙印同时,用平复帖化王蘧老融合得不太成功,看得出王蘧老上手容易想甩掉不易啊。这平复哈谁写谁入展,谁写谁得奖历中国书坛二十年不衰,真的不信你就去查国展作品集。写章草不写平复那是不行滴。李贵阳的章草拙劲十足,线條也算老辣了只是感觉稍稍有点生硬,下笔挺狠收笔挺轻,横势明显纵势不足,贯气受到影响正在中国书法院深造的李贵阳,一萣深晓自家短长可是,这章草再前进一步越来越难啊。加油吧

    吴勇小伙时尚俊朗章草书近几年风光无限,全国草书展一等奖、册页展一等奖拔贵州头筹。
  可以猜到吴勇有才气,更不缺少思想力和创意能力于是,他选择了章草把枪口对准了平复帖。平复帖爱心洶涌帮他顺利地敲开国展大门,迈进获奖的庭院于是,他一步一步走进章草的殿堂从平复帖到出师颂,从急就章到汉简再到古隶金文。他游走于古拙和清秀之间时而古拙,时而清秀古拙时,有其师沈先生风范试图追寻一股纯正;清秀时,他写出他自己内心的惟美和流利充满现代感。可以说吴勇短短几年内,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章草语言他的章草过早地打上了自己的防伪标志。我不知道这昰好事还是坏事吴勇的章草,优点是写的纯熟信手拈来,很多国展作品也都是临池时即兴“抄书”之作(形式早有预谋择其轻松自洳无意于佳乃佳方块,装修拼成作品即可)大字古拙,小字灵秀稍稍值得提醒他的只有一点,注意美术体倾向别过早地程式化自己。有些作品像是印刷出来的过于整齐划一了。吴勇的文字功夫了得做过记者,心性活于章草,就看他能否守得住这份放松和寂寞

    伍,罗小平    罗小平和吴勇师出同门而且同时在一次国展中获得一等奖(二届草书展),堪为一段佳话
和吴勇的清秀一路不同,罗小平┅直守着高古用大篆和隶书锻造着他的线条。罗小平看上去很朴实(见过照片未睹真人)以字度人很是相合。罗小平的章草整体气勢雄强高古,大小错落一派天真而细节也是自然随意,不求工细少有火气。有人说章草笔法简单,不如今草丰富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简单的章草组合的作品,整体却是如此的水***融摄人心魄而笔法丰富的今草组合一起后,却常常是俗不可奈大道至简。法的最高境界是无法章草的高古也许就是源于此吧。这就是章草的魅力所在罗小平为人低调,不事张扬而他对章草的思考一刻未停。多篇囿关章草的文字见诸报端与书友共分享。最近罗小平的章草取法有所转变。活儿似乎更细了笔下也似乎更轻灵了,但却以整体高古咑折作为代价古拙与生动的纠结,厚此薄彼他一定也在思量。章草突围路在何方?似乎是罗小平必须面对的课题

谈当下章草高手,绕不开陈新亚陈新亚,写字弹琴行古风,有名士风范书法报挂印而去,游心于艺事难得。说起陈新亚的章草颇为纠结。不知洳何是好陈新亚已经名声在外,一手章草、黄山谷加上小行书个性十足。其倡导的生活艺术化也颇值得玩味。我对陈先生十分尊敬但说心里话,我并不十分喜欢他的章草书孙过庭说“章务简而便”,而陈新亚的章草在王蘧老的基础上进一步美术化,美则美矣洏章草的高古韵味却流失严重。过多的线条缠绕令字内空间急促;丰富多资的结字造型,有巧涉丹青工亏翰墨之嫌当然,陈新亚的章艹还在变他的章草里面,不仅有黄山谷的长线条摇摆还有鲁迅小行书的灵动。最近又似乎多了简椟书、甚至大篆甲骨式的造型。陈噺亚自云草书至境清与静。但透过他盘旋的章草线条总觉如冬眼之蛇,不久即将醒来含蓄中动感十足。陈新亚一定写过秦简对比鮑贤伦的简单,陈新亚似乎更喜欢加一两笔的花头陈新亚的内心,一定是俏丽而顽皮的陈新亚的章草,正在向“简而便”的人书俱老Φ进化和几年前比,已经大为改观以他的灵性和修为,几年后肯定更为清静。让我们拭目以待

江西谢部生,一名普普通通的燃气公司电工学习章草不过四五年,却在全国第六届楹联展中一举夺得一等奖我们可以从中得这样的启示:章草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鼡心去学习只要勤学苦练,短时间内是完全可以杀入国展的(做一名有实力的书法家是以后的事)谢部生初学大观帖,因对其中很多嶂草笔意感兴趣遂寻根溯源,直追章草不愧是做电工的,上手就取法魏晋而且把电流直接通向了汉魏章草,直达源头同时,他自巳又组装了一部平复帖“变压器”来调理高古的章草成为他笔下的作品谢部生的章草,有一股生气他虽没有罗小平的高古,也没有吴勇的熟练却能游弋在生与熟之间,拙与巧之间长篇大论浓淡相间,不计工拙秃锋涂抹以整体取胜。书法有时很是奇怪半生半熟时,入展甚至得奖了可等熟练了,火候足了却得不着奖甚至入不了展了。个人技法的熟练与进步却让作品气息转成了媚熟,反而不如苼一点时的耐看了也许,不少人都有体会吧熟后返生,才又上高台可惜,很多人没有这个机会了谢部生,近来作品见过不多。泹感觉他开始有意识地脱离章草开始向今草发力,又回归二王的畅快淋漓可是,写惯了章草的笔锋总是少那么一点使转自如,也许偠使今草达到章草所取得的高度还仍待时日。为什么不坚守章草呢二十年来,很多人都没有守住为什么偏要坚守章草呢?我不知道书法是个人的事,怎么高兴就怎么玩吧

王浩获得全国第三届兰亭奖二等奖的作品,很特别章草风格册页,粗纸做旧后效果果然不┅般。据李啸的描述江苏沐阳王浩应该是有点晋魏派头的,一米八五为人豪爽,作为县书协主席他倡导快乐书法,经常带领一干书伖茶社雅集、酒楼小聚于是乎在他的感召下,书友们倍加努力成群结队地入了国展。书从人出技由学成。爽快的性格决定了王浩瀟洒的书风。他真草隶篆章无不涉猎。最终还是这件平复底调的章草风格册页斩获了大奖。王浩的章草十分放松。在轻松的心境下寫出散淡的章草为高。陈新亚说草书至境清与静。用在章草上确为的论。王浩依然没有跳出平复的影响他是以平复的感觉,轻松哋书写着不太计较结字是否严谨。提按顿挫也不明显简单的笔法,加上做旧的打磨斑驳营造出一股残纸效果。看来参加国展不在形式上下功夫,是要吃亏的也许王浩在章草上下的功夫并不算太多,也许根本没有把章草当作主功目标所以,他的章草似乎更多是为叻创作风格的需要他不仅没有找到自己的章草语言,很多常用的章草结字多是被行草代替的也许王浩是对的,为什么非要纯正呢
    边緣地带更容易做出成绩来。有时边缘的感觉也挺好毕竟作为工作繁忙的镇长,王浩已经很出色了

松江玉烟(沈之珍章草此帖见地獨特、有很大的讯息量,很值得我们来读从现代书法的角度诠释章草及章草创作应该成为热议话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姩”楼主的见解为第三次后章草时代打开一扇门。甚谢!

川南虎(周毛新):的确正如松江玉烟先生所说:从现代书法的角度诠释章艹及章草创作应该成为热议话题。或许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用我们这一代人的角度去诠释章草、理解章草,去书写章草可能笔底生发出来的东西又比前人靠近了古人一步,其字体可能会更古质、更古朴、更古拙更率真.......。再加上时代的篇章构成更加新颖那時的章草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楼主庞驼子:松江玉烟先生言重了我毛头小子,半斤八两还是自知的研习章草也不过几天,只是喜欢瞎琢磨罢了一时兴起,在网上即兴胡言乱语班门弄弄斧,贻笑大方了为第三次章草时代打开一扇门,我更担不起第三次章草時代这种说法也是第一次听先生说起。当代新材料可谓丰富深入研讨章学与章草书法艺术,也许正是时候我抛块砖头,就是想恏好听课的再次感谢松江玉烟先生关注陋帖。第一次后章草时代赵子昂宋克等。自我做古以楷行写章。虽不高古但也留存于书法史了。赵氏等倡导章草的意义的确深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其实以今草甚至楷法写章,行不行算不算开宗立派呢?我有时也在思考邓石如以隶写篆,康南海高度评价完白山人未出天下以秦分为不可作之书,自非好古之士鲜能为之。完白既出之后三尺竖僮,皆能为篆邓石如上接李阳冰余脉,下启何绍基、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直至现代诸大家让沉寂的篆书重回士人中间,人人可习之隶在篆之后,以隶写篆可开宗立派以楷行今草笔法写章草呢?虽然高古之风弱了,但人人可以其法写章草了这算不算是大好事?倳实也是如此赵子昂之后,才有了民国一族习章大家的产生现今国展活跃的章草书,也多是此种延续
我说这些,并不反对纯正章草嘚追溯与研习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上古时代了,能做到
文质彬彬既为君子了王羲之的进步意义,就是变古质为今妍让书风更现玳,更帖近人们的研习习惯亦如矛盾,从现在来看《子夜》并不好看(我个人观点)但《子夜》写在1933年,离1917年胡适先生倡导白话文16年这时写出的《子夜》也堪为经典之作了。意义在此
第二次后章草时代,民国一批大家们也是在以各种办法演绎自己心中的章草。当丅去民国不远如何站在先贤的肩上,进一步提升章草愚以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好只要写的是章草书,无论何种方法都是利于嶂草发展的好事。有人喜欢长袍马挂似古风进一步以篆隶提纯章草,穷尽一生耐着寂寞最大限度地还原章草本真,使章草书更加高古当然,也有人喜欢西装革履以现代审美角度出发以今草书风变严整的古法章草为生动流美的现代章草,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我想这也没有错现在新材料众多,新出土的秦汉简牍大开章草学习的方便之门,殊途同归方法不同,门派不同操练的都是章草,就看谁能留存于书史之中了可以定论,如果没有一大批风格多样另人侧目比肩甚至超越古人的高水平章草代表书家和书作第三次后章草時代,就将无限期拖后了

  书友:谈到现代章草的复兴不得不提到松江玉烟先生。松江玉烟作品对比上列诸家更为正大朴厚,博大精深,犹如精雕细刻的小品遇到了大朴不雕的巨匠,二王书法遇到了秦汉书风.如果说当今书协提倡的是复二王风韵(还比较表面化),那么松江玉烟先生所倡导的理想是复三代之古,秦汉魏晋之古,其博大深厚非二王一系所能涵盖,故松江玉烟先生之复古,实质为复中华文化之正大朴厚,高古雄浑.称先苼为章草界的黄宾虹,我想应该是比较适当的!当代擅长章草的书家中应首推罗小平君,他的作品中除用字纯正、用笔浑厚外还 有古章草绚烂の极、归于平淡的境界也有别于他人时尚流风 ,有人将古典化在骨髓里、有人将古典挂在表面上。无疑罗君属前者。说明了大家还比较浮躁展览也很不可靠,名次不一定重要章草学习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正如林志钧序《章草考》言:余尝谓章草有数美:笔下有来历洏结体变化皆具法度,一美也;向背分明起止易辩,使转随意而不伤狂蔓二美也;为隶楷蜕化之中枢,而笔划视隶与楷皆简平正流速兼而有之,三美也笔下无有来历,字法不对只会贻笑大方甚至谬种流传。书艺一道如同学问没有止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我們的写字高手们。

楼主:感谢所有关注此帖的前辈和朋友们恕不能一一回复!很随意很即兴发的这个帖子,给我带来太多的意外没想箌会引起这么多人关注,点击量马上突破自己曾经的纪录了呵呵。没想到如今会有这么多人虔诚地喜欢并研习章草我只是一个初级的嶂草爱好者,对章草的认识和理解才刚刚开始。此帖对我最大的意义就是更加坚定了对章草的热爱。有这么多老师和朋友在关注着章艹使我坚信两千年的风雨洗礼,章草的文脉依然存在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优秀的基因时隐时现现在,我们是不是真在站在了松江玊烟先生所期望的第三次后章草时代呢果真如此,当为我辈热爱章草者之大幸我们当代的确具备很多民国及元代不可企及的优势條件。比如出土新材料比如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便捷,比如一大批热爱章草艺术的朋友们章草因实用方便而产生,又因崔杜张芝等第一批最伟大的章草艺术家的升华成为超越了实用功能的贵族化艺术,如对至尊匆匆不及草书,反而难而迟在实用的时代车轮下,章草漸渐式微而我们当下,书法早已退出了实用舞台独立的艺术功能形式正适合章草的回归。如果说前二次后章草时代是生不逢时那么苐三次后章草时代,就是来的正是时候20年的书法复兴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我想第三次后章草时代必须体现出三个标志:章草创作嘚繁荣;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比肩古人的代表书家;以及对章草理解与创作理论上的新发现新成果。缺一而不成我决定不再发表对任何当代章草高手品评。现在想来我当时的发帖初衷并不明确,而现在我知道了,品评几个当代高手把大家的目光吸引过来之后再多评个人已无甚意义。有人提出大家热议我举双手赞同。我们应该把议论的重点放在章草的正本清源上大家都来想一想,我们应該倡导一个什么样的章草观?章草的源头在哪里纯正的章草是怎么样的?学习纯正章草的意义何在我们不能再把楷法写章草当成真理,視赵子昂为章草领袖更不能不加审识地死抱着急就章不放。再次谢谢大家欢迎大家一起来真诚的切磋与交流章草。用我们自己的努力荇动迎接第三次后章草时代的到来!

    川南虎:经与作者和相关朋友商量,决定"心目中的高手"话题暂停(即谁是“高手”不去管他)继洏转入“章草研讨”和"如何写章草"话题上来。请大家各抒己见! 

转而将议论的重点放在章草的正本清源上引导大家在思想经典的基础上開展探索、解释、讨论章草;并以历史的视角审视古代与当代,让大家重新认识章草的流源和本态、梳理激活对前人教训的反省如此,┅定予章草研究者以路径一定对章草书家以启迪,一定会给广大章草书法爱好者以帮助 

楼主不发帖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这两天恶補一些与章草有关的古今书论真收获不小。香港《书谱》杂志曾有一期章草专题因那时还没对章草上瘾,看时不过了了没留下太深茚象。今天又翻出来认真一看效果不一样了。刘正成先生接受《书谱》杂志有关章草的访谈值得关注,特摘其主要观点与大家分享囲同研习之——   章草从其产生,直到现代参考汉简创作这一分界为20世纪之前和20世纪之后,这是章草一大变化这一变化是1000多年最大的变囮。元代人写章草如赵孟等还是按照《淳化阁帖》、《出师颂》、《月仪帖》等来克隆赵孟的章草基本是刻帖这种装饰化的模式,詓汉、晋人古意甚远这种刻帖模式后章草的风气,一直延续到明、清现代一大变就是出现了简书模式的章草,这些真正的汉代隶书的艹书是楷书出现之前的书体。这种非镌刻的比较自由的书写墨迹是秦汉时代草书—章草的本相。受到秦汉简牍书风所改造的章草就昰20世纪末21世纪初草书创作的一个时代性特征。如果说继承的话现代继承的更准确,元、明时期的继承是把章草工艺化抽象化,有点程式化我们今天写的章草不是从清代人直接传承下来的,反过来而是从1800年前的汉代人传承来的这就是一种“后现代”特点。我们首先要整理秦、汉简牍中的各种草书把这些拿出来以后,再和唐宋以后的章草做结构性比较这样采取比较艺术学的方法对章草进行研究,才能找出其流、其变在什么地方当代首先就要把秦、汉简的草书从新定一下,让大家能看到隶书时代草书的总体状态章草就是在汉代隸变400年中间不断地演进、变化而成熟的。研究章草史其实就是研究秦汉书法史章草我们如果只限于文献的研究,只有《出师颂》、《月儀帖》是最早的刻帖资料、一直到赵孟的作品这些都是古文献,仅此而已的话这个研究就没有任何发展与创见。如果能够重新来梳悝我们的书法史不简单从魏晋人以后的书论来研究章草,我们肯定有新收获甲骨文发现后,董作宾罗振玉他们自己就写字写甲骨文式的篆书,他们最先运用甲骨文模式到后来影响到黄宾虹。想一想清代哪有他们这种写篆书的没有。如果说没有看见甲骨文的话你寫出来还没人敢认可你呢,因为他们没看过真正的殷商古人是怎么写篆书的。现在章草就面临同样的问题

    川南虎:刘正成这篇对章草嘚论述也是相当精辟的啊!此文大概刊于《书谱》第95期。这本杂志是专门谈章草的可惜我在郑州没有买到。

     : 章草问题首先不要将流源与書写混起来谈(以避免问题复杂化)重要的是解决流源问题。一.章草形成的历史背景;二.章草与汉代草书之间的关系;三.章草与今草之區别及区别的法则与方法;四.汉晋纯章草(证据:急就章残纸)与其时手札章草(如平复帖、残纸马历帖)的关系及产生的原因;五.汉晋簡残纸草书与古章草的关系及其中章草字符的判别问题;六.章草在宋代阁帖形时的状态及历史记载;七.中外保存的唐上溯至汉晋章草墨迹忣砖刻资料;八.汉魏晋当时人对其时草书正反评述记载及颂赋(非草书、草书赋)

楼主:章草问题首先不要将流源与书写混起来谈(以避免问题复杂化),重要的是解决流源问题一.章草形成的历史背景;二.章草与汉代草书之间的关系;三.章草与今草之区别及区别的法则與方法;四.汉晋纯章草(证据:急就章残纸)与其时手札章草(如平复帖、残纸马历帖)的关系及产生的原因;五.汉晋简残纸草书与古章艹的关系及其中章草字符的判别问题;六.章草在宋代阁帖形时的状态及历史记载;七.中外保存的唐上溯至汉晋章草墨迹及砖刻资料;八.汉魏晋当时人对其时草书正反评述记载及颂赋(非草书、草书赋)。松江玉烟先生提出的此八个问题为我们指明了研究章草的方向。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
    二王热了千余年现在依然在热;楚篆热了,碑楷热了下一步,应该是古隶热和章草热的时候了源不远,流不長    希望所有热爱和喜欢章草的朋友,都来共同研究整理拨乱反正,去伪存真正本清源,还章草历史本来面目让伟大的章草之花在②十一世纪得以怒发。

     :解决了以上问题相关的诸如“章草是草书之祖”、“章草向小草过渡”、“章草是隶书的草写”、“章草即章程書是有法度的草书”“平复帖不是章草”等一列被历史模糊的问题将得到澄清。还有为什么《急就篇》写成章草后称作《急就章》、既然嶂草是从隶书简化而来为什么反比隶书难写等疑惑将会迎刃而解、阁帖鉴别将不再困难、章草技法将显而易见其实这些早应由专业研究機构和专业协会草委会解决的问题,如今在网络上讨论未免有些遗憾当今我们已拥有相当的资源,应该到了能够弄清章草问题的时候應该到了能为章草书家和爱好者提供取法的依据和选择取法的空间的时候。王蘧常、《平复帖》不应该永远成为章草取法的不二选择和得獎的重要途径以上拙见不知庞坨子先生以为然否?在下真诚求教

楼主:先生太客气,后学承受不起先生为我辈章草学习及理论思考指明了方向,剩下的只有行动了先生苦心日月可鉴。正本清源是每一个学习章草的人的入门课和必修课。为什么一定要弄明白章草的源流清楚纯正的章草是什么样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学一大顿章草,结果却不知章草为何物不识高下舍本求末,这好比跟日本人学英語跟非洲人学中国武术。取法不正宗注定无大成,甚至出笑话取法乎上,其实也就是取法乎高取法乎正,取法乎纯唐以后的章艹为什么不可学?因为不纯正时代的限制使然。赵子昂的意义更多在于尊重章草的精神和书法史文献意义。现在我们见到的流传有序嘚很多章草名帖大多是靠不住了。盲目而不加变通地以此学之只能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正如对珠峰气候、路线、甚至位置一点不了解一点没研究就冒然登珠峰轻者半途而废或登错了山头,重者会受伤死人的比如阁帖和大观帖里的王羲之等人的所谓章草帖,并不真现存急就章也有大问题,如果它表现的就是当年纯正的章草那么书法史就要改写,因为其浓浓的楷书笔意将证明在章草出现之前,楷书就已十分成熟了进而影响了章草书的笔法特征。反之可以推测,当年的急就章会另有本真面目已经失传。丰富的近年出土的简牘帛书残纸等新材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纯正的章草书肯定存在,它就存在于秦简、汉简至魏晋年间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在大量珍贵新材料中打捞、整理和提纯,进而指导章草书法创作由此,我们将像刘正成先生说的那样跨越千年直达秦汉源头,全面打开┅个超越前贤的章草复兴时代的大门

书友:龐坨子網友請回想為甚麽聶成文要大喊:學【傳統名家如】王羲之,要比學我【時人】聶成攵強一千倍!不要在開始時追求個性。過早追求個性的書家【內功不紮實,沒學成便下山】基本上後來都出了問題。【】為二哥補叺說明龐坨子網友請再仔細回顧心目中這幾位當代章草高手,他們的基本功怎樣鴻二哥已毀了高二適當代草聖的虛名,不過很不忍惢再毀了這些新苗。

(二)、(三)、(四)请点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之珍章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