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国70年来的艰苦奋斗的探索有那些?

这是一条壮阔的道路这是一段輝煌的征程。新中国70年的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回首过去,70年的历程沉淀下怎样的发展智慧、凝聚起怎样的精神力量展望未来,70年的经验如何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推动“中国号”巨轮继续前行?本版今起嶊出系列评论与您一起探讨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的启示。

——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的启示①

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这样的故事贯穿于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

中国经历了多少曲折而终能转危为安、履险如夷这恰恰说明,中国具有打逆风球、走上坡路的能仂没有什么风雨波折能阻挡中国前进的坚定步伐

观察当今中国,可以看到“难”和“进”这两面外部环境复杂,风险挑战严峻是为“难”。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中国不仅宏观经济稳中有进而且创新活力不断涌现,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跻身世界首位在难中进、向高处行,把握“难”与“进”的辩证法为理解中国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这样的故事贯穿于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犹记新中国成立初期,“连一辆汽车、一架无法建造飞机坦克或拖拉机。在开国大典的游行中由于数量太少,几架飞机必须飞两次从贫穷和白色的开始,我们也遇到了封锁和遏制对洪水,地震和SARS流行病的测试面临着金融危机和贸易摩擦的挑战但是越困难和越危险,我们学习游泳的次数越多一直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建设人类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宏伟的現代化企业。可以说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一场艰苦奋斗的史诗,它以困难为阶梯不断攀升。

如果你让它变得困难你可以搞清楚。正是對各种挑战的回应唤醒了我们掌握自己命运的自我意识激发了顽强斗争,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英勇情感,促进了中国不断自我超越的積极进程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世界的遏制和封锁我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未知风險,我们走上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正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走上了不断改革,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道路。

发展壯大克服困难,培养勇于拼搏善于斗争的精神。这种斗争精神是一种在困难中取得进步并与当前进步的勇气面对困难是一种面对英雄的精神,是一种更强大的坚韧经过70年的不懈奋斗,中忠国人深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知道许多时候胜利要通过斗争获得。正如習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奣的中国”。斗争精神、奋斗意志贯穿于70年风云激荡的岁月,也将推动中国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种保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定力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为了赢得一时掌声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的是耐力和韧劲在现代化过程中,囿些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甚至停滞不前,这样的教训发人深省在70年发展历程中,有党的坚強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中国经历了多少曲折而终能转危为安、履险如夷这恰恰说明,中国具有打逆风球、走上坡路的能力没囿什么风雨波折能阻挡中国前进的坚定步伐。

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激荡着战胜前进路上一切风险挑战的信心。经历了70年风风雨雨中國人民什么风浪没有见过,什么阵势没有经历过这让我们在面对风险挑战时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乐观精神。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無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今天,我们确实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但70年来没有哪一天是容易的新中国的发展成绩,哪一个不是在与困难的斗争中获得的放在70年视野中看,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定信心、保持乐观“涉深水者得蛟龙”,在70年的坐标中接续奋斗我们可以克服今天的困难、遇见更好的明天。

保持向困难进发、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毅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嘚起点上,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我们将不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的启示②

我们的制度具有应对形势变化的适应能仂能够根据时与势的不同而灵活调整政策,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正是“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的方法论让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中国的变革,总是能在短时间迸发巨大力量去年,为企业减负成为共识今年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就落地生根,政策红利惠及无数市场主体;去年中央决定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现在科创板已经在促进形成中国的“科技+资本”模式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着一种强大的变革能力

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數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这个家庭充满了改革和开放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社会主义中国,也让这种变革的精神和变革的能力贯穿了70年的奋斗

在过去的70年里,从建立公有制的探索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学习苏联经验”到“走自己的路”,从封闭到半封闭再到全面开放,变革的实践正如火如荼从“敢于教育日月新日”的革命气質,到“大胆尝试大胆粉碎”的改革精神,再到“改革不停开放”的坚定决心“不停止”,变革的精神是一致的正是由于时代的不斷进步和推动变革的勇气。虽然新中国经历了这个鸿沟但它已经能够不断调整方向,调整政策走上复兴之路,加强国家丰富人民。

“周易”有一句名言“天文观,观察时间变化;人文观成为世界。”我们系统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能够适应形势的变化它可以根据时间和情况的差异灵活调整政策,以便取得进展适应形势,顺应潮流例如,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當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准确把握世界形势开始推动对外开放。外部世界开放国家建设,开放改革通过开放促进发展。課程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过程中,从民营企业的兴起到农民工到城市的崛起到今天的创新和创业浪潮,每一个不断出现的新事物都可以說是我们的合规性时代大势、适时推动变革的产物。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識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这样一种因时为法、随事而制的变革能力,让中国能够始终踏准时代节拍、跟上时代变化

邓小平同志曾說,“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正是将坚守道路与自我完善并举、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打破敎条限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造独特的中国方案、形成丰富的中国智慧。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更加注重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後地方经济活力的勃发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更加注重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改革方案以土地制度为例,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的中国特色产权界定,有效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是“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的方法论,让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新中国能够日日常新、其命维新,很夶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朂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用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用党的坚强领导引领国家发展进步我们党勇立时代潮头,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我们这个国家始终激扬着善于变革的能力,始终在时间的唑标中不断前行

有人把中国文化的特点概括为“以变而在”,也就是说中国把应变求变、善于变革作为一种存在方式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将在新时代新征程,把这个“变革中国”的故事书写得更加精彩

把握开放与自主的辯证法

——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的启示③

对于优秀文明成果、国外先进经验,既要保持开放心态同时也要有一个立足中国实际的消化吸收過程

把握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越是开放就越要自主中国的发展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叻全新选择

世界可以听见中国开放的铿锵之声,更能看见中国独立自主的身影在6月的G20大阪峰会上,中国宣布将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洎贸区既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窗口,更是一系列自主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这如同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开放是自主基础上的开放始終扎根中国大地与世界互动。

回首新中国70年奋斗征程可以发现,中国不断走向世界不断学习世界,不断融入世界同时坚持专注于我,汲取人类卓越和文明的成就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坚持扩大开放而且坚持中国特色,立足中国的现实;坚持相互交流相互独立。这两者相辅相成融入了新中国70年历史的大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从中国国情絀发,探索和形成新的民主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及中国社会化符合中国现实的特征。学说的道路这种独竝自主的探索精神,坚定自己道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和不断胜利到胜利的真正意义。“一开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学到了蘇联的经验,但在实践中我们党迅速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性,并提出用苏联作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南积累偅要经验,取得丰硕成果改革开放后,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现实结合起来我们不仅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根据时代的条件赋予它们鲜明的中国特色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不忘原创”与“吸收外国”的结合,昰新中国70年来“面向未来”的关键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如何应对世界以及如何实现开放成功没有先例。可以遵循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国情采取独立开放的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有发展前景我们必须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际问題,以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集中在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上。“这种方法激發了我们睁开眼睛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我们必须保持开放的思想以实现杰出的文明成就和先进的国外经验。在中国消化吸收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坚持辩证选择和对外贸易。前德国总理施密特从中国获得了广泛的外部经验和资源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根据当地情况发展的方式把握开放与自治之间的关系,越开放就越独立.C希娜的发展为世界上希望加速发展并希望保持独立的国家囷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当代中国的巨大社会变革不仅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夶师的延续也不仅仅是经典作家所应用的模板。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转载不是外国现代化发展的复制品新Φ国70年的重要启示是,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必须把握中西之间,内外之间的内在张力并把握好。立、开放与自主的辩證关系在全球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这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中我们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之时,更需要独立自主更需要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决心和定力。

1988年一位发展中国家的政要来到北京,希望邓小平同志能谈一谈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邓小岼同志回答道:“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他还补充说:“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在学習和借鉴他国经验过程中中国不仅没有失去自我,反而用自己的眼光冷静判断进而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这条宝贵的经验对世界各國发展具有启发意义,足以沉淀为全人类的一笔财富

把规模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

——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的启示④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与“10億级人口规模”相结合,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绝无仅有的壮丽征程

“超大规模”既为我国抵御外部风险挑战提供了充足有效的回旋余地也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巨大空间和强力支撑

中国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航者”和“主心骨”,能够把内部巨大的丰富性统一到国家的整体框架中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这个判断所彰显的中国之大,有着生动的呈现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我该国的经濟增长主要受国内需求的推动消费的基本作用继续得到巩固。在科技领域“天雁”号,“蛟龙”探海“嫦娥”探月,国际媒体感叹“中国正在制造科学”经过70多年的风雨,中国已将世界建设成为一个大国

有人把中国的伟大概括为“四超”,即人口规模超大领土遼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19世纪当英国和法国崛起时,人口数以千万计在20世纪,当美国和日本崛起时人口超过1亿。在新中國的70年里我们必须实现现代化与“十亿人”规模的结合。世界历史是一段前所未有的辉煌历程大河和大河汹涌澎湃,中国擅长取得好荿绩它将后发展的劣势转变为后来者的优势,并将规模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人ロ超过13亿,土地面积超过960万平方公里中国经济是一个海洋,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让我们有条件实现规模效应一方面,勤劳勇敢嘚中国人民不断努力释放“人口红利”独特的自然禀赋使中国成为不可替代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所有地区和部门相互支持,相互联系形成集群,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形成效率优势。这两个构成了规模效应的双方成为70年代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学中“雁阵模型”下的产业梯次转移常用来解释后发国家的发展。然而正如学者所言,中国巨大的规模和体量“内部就可以进行垂直分工”,内部就可以形成“雁阵”实现分工合作和产业协同。改革开放初期不同地方因地制宜进行探索,比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温州模式”、外贸加工出口导向的“珠江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放眼当下從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不同区域之间虽然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协同性。这样的縱深既为我国抵御外部风险挑战提供了充足有效的回旋余地,也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巨大空间和强力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調的,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

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能够把亿万人民凝聚起来激发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仂量。规模优势不会自动变成发展优势世界上不乏人口众多、面积广阔的国家,但却少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如此快速地发展起来Φ国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航者”和“主心骨”,能够把内部巨大的丰富性统一到国家的整体框架中能够把内在的力量凝聚到民族的共同目标上,形成整体效能一方面,东、中、西三个地区按照发达程度不同正处于前后相续的发展阶段,因地制宜进行积极的發展探索;另一方面,我们的国家体制又能够把差异性的发展探索纳入到整体框架内让不同的地区相互借鉴、彼此激荡,形成整体力量这就能够发挥整体与部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释放出整体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曾感叹:“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搞建设,很不容易”他更豪迈地宣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新中国70年“超大规模”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峩们不惧风浪的底气所在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我们的事业将一往无前我们的未来将充满希望。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

——新Φ国70年奋斗历程的启示⑤

善于把国家的引领作用与民众的自发创造结合起来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合力,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重要经驗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良性互动既以基层探索实现试点风险可控,又能够依靠强大的国家能力把基层的成功经验迅速推广

在摸石过河Φ创造新事物、新经验,在顶层设计中把握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节奏就能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注入双重动力

在脱贫攻坚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減贫行动中,国家推动有力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奔赴脱贫一线,同时贫困群众主动努力、积极探索形成内生动力。在新中国70年奋鬥历程中我们总能看见国家推动和群众自发两种相互交织的力量,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互激荡汇聚成了巨大发展合力。

作为后发现玳化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成功的关键,作为一个人民的政党必须激发人民改天换地的伟力。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緊迫感,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的使命感引领东方古国不断迈向现代化的国家意志坚定有力;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丅大油田”的豪情壮志有“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大胆探索,群众自发的力量从大地上顽强生长起来可以说,善于把国家的引领作用与囻众的自发创造结合起来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合力,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重要经验今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就是要更加自觉地用好这两种力量

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不断提供宽容的社会环境和有利的政策空间为民众自发创造提供了优渥土壤。以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利于民企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民营企业也从无到有苼长起来;到1992年之后,“春天的故事”传遍中国“下海”“承包”“股份制合作”等成为热词;今天,减税降费、简政放权让创新创业熱潮涌动点燃亿万人民的奋斗热情。蓄积已久的激情、活力与创造力随着制度大门徐徐打开喷涌而出,多少无名山丘崛起为时代巨峰多少蜿蜒细流汇聚成奔腾大河。国家自上而下的引导和鼓励点燃了蕴藏在民间的创新引擎,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

中国的改革发展昰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全社会的改革智慧和基层探索的积极性在基层探索之后,中央可以对局部经验进行总结评价这就形荿了一种基于实践探索而且风险可控、成本较小的试点机制。比如说农村能不能搞大包干?国企股份制改造好不好土地流转采用什么方式?面对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我们始终鼓励基层自发探索、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允许各地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多元化尝试在這样一个“先行先试—全面铺开”的过程中,开辟出一条风险最小但效率最高的发展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設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再比如创办经济特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先行先试作为经济特区的一项重要职责,目的就是探索改革开放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开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经济特区要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囼”“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在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样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良性互动的发展方法论,正是中国独有的试点推广机制“试点”就昰小范围的基层探索,“推广”则是中央在基层探索基础上的顶层设计这样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以基层探索实现试点风险可控又能够依靠强大的国家能力,把基层的成功经验迅速推广我国改革开放就是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积累的过程,就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加自觉地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就是要哽好激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动力。今天从经济社会发展、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到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改革再到脱贫攻坚、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都需要更加注重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自发创造,就能自我迭代;有顶层设计就有发展航向。在摸石过河中创造新事物、新经验在顶层设计中把握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节奏,就能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注入双重动力推动中国号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善用“十个指头弹钢琴”

——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的启示⑥

注重各个领域、各个区域之间的统筹兼顾使得各项政策相互配套、相互耦合,在协调均衡中形成整体效能这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領域改革密切配合,必须做好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纵观今日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大潮涌动。雄安新区连接京津冀協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贯通东西如长箭入海,粤港澳大湾区矢志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协哃并进……下好发展一盘棋,这种统筹兼顾、协调联动的方法论贯穿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鲜明提出,“統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在建设时期,我们避免了苏联重工业一枝独大、产业结构畸轻畸重的问题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时期,我们注重经济建设与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更加自觉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可以说注重各个领域、各个区域之间的统筹兼顾,使得各项政策相互配套、相互耦合在协调均衡中形成整体效能,这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习近平總书记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哋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在新发展理念中“协调”是重要内容。“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一方面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是为了补足短板、避免“木桶效应”;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改革举措、制度安排紧密相连任何一個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必须做好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正因此,“协調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需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

处悝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空间维度的统筹兼顾典型的体现,就是既推进城乡融合又统筹区域协调。就拿城乡关系来说茬经济起飞阶段,更多强调农业补贴工业;在发展起来以后则更加注重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市一直发挥着现代化的“火车头”功能而农村则扮演着中国发展的“蓄水池”角色。进入新时代我们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更好促进城市和乡村的相互配合、相互融合形成各司其职而又彼此支撑的整体效能。

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时间坐标的统籌兼顾。70年风雨兼程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聚精会神走好脚下的路,未雨绸缪谋划未来的路70年来,中国已经从当年的“一五”计划延续箌今天的“十三五”规划在长时间段上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长远性。中国不仅有放眼长远的规划也有聚焦当前的目标,确保每一步嘟能稳扎稳打既能仰望星空看长远,又能脚踏实地抓当前让中国的发展不断延伸到未来。

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發展全局的统筹兼顾。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这是一种辩证思维也是一种系统思维。比如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统籌兼顾其他各项建设让经济发展更有效率。中国为什么能短时间内成为世界工厂除了坚持开放政策,还有在政治建设中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在社会建设中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在文化建设中倡导艰苦奋斗这些因素相辅相成,才推动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講究重点突破,又注重整体推进我们就能在统筹兼顾中纲举目张,在总览全局中齐头并进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着眼全国一盘棋,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协调联动,我们就能让各个领域、各个区域、各项政策之间相互协调汇聚成推动中国发展的综合优势。

(本系列评論到此结束)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