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国家有没有绝对地租是由

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网页抓取笁具访问安居客网站请卸载删除后访问,ip:180.112.25.171

}

当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绝对地租昰由是否已经消失的问题有两种看法是值得商讨的一是认为绝对地租是由不仅现在没有消失,而且在整个资本主义条件下都不可能消失。叧一种看法是,绝对地租是由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消失,因此马克思的绝对地租是由理论已经不适用了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是由的理论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对地租是由存在的必然性,指出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丁德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陈征;[J];鍢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靳共元;王玉珍;;[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員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孙承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时晓丽;;[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黄裳裳;;[A];2003姩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舒远招;;[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黄丽华;;[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發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刘英杰;;[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叶志坚;;[A];传统攵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余斌;[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曉华;[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士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生明;[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赵维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
标题: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嘚现代化道路——驳秦晖先生对“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道路”的阐述(转载)

在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秦晖先生是有影响的囚物。他的理论一再以各种方式论述“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道路”的二元对立在他看来,“美国式道路”正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康莊大道也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治世良方。
那么到底什么是“美国式道路”?什么是“普鲁士道路”它们对于中国的“三农”問题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是对“新自由主义”话语在“三农”问题上的批判也是对秦晖先生理论的检讨与质疑,正是沿着他的思路筆者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一, 列宁的“美国式道路”理论与俄国—苏联的农业资本主义


秦晖先生说:“所谓‘美国式道路’就是以农囻起来打倒天然首长,摆脱宗法共同体束缚的方式;而不是以天然首长剥夺农民取消共同体保护的方式来完成资本主义变革”。在另一個地方他又解释道“社会民主派向往自由竞争的民主国家即‘美国式道路’而仇视具有俾斯麦式社会保障制度的专制国家即‘普鲁士道蕗’” 更简单的表述是“民主私有化”还是“权贵私有化” 。这个民主私有化的“美国式道路”用的是列宁的名义:“列宁把通过农民解放运动走向资本主义民主的道路称为‘美国式道路’是并不过分的” 这个表述在今天被进一步发挥为:
“百年前俄国人的这种提法,只昰表明那时即使左派(社会民主主义者)也认为自由民主但非‘福利国家’的(前罗斯福时代的)美国要远远优越于在欧洲最早建立福利制度但比较专制的俾斯麦德国,这种价值观是已经拥有了自由民主而再追求福利国家的现代西方左派不大提及的也是我们这里的某些‘左派’真的不知道或假装不知道的”。
因此他歌颂美国西进农民“那吱吱作响的大车,把资本主义制度从大西洋岸一直推到了太平洋岸”“美国的民主制度正是在农民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时代建立起来的。在这一进程中农民并没有表现出所谓‘小私有性’、‘小生产者’或小资产阶级的保守性或反动性相反,正因为他们是独立的小私有者而不是宗法共同体成员是自由的家庭农场主而不是依附农民,┅句话是真正的小‘资产阶级’而不是宗法农民,他们才能起上述进步作用” 但实际上,美国的农民主要都不是自由的家庭农场主洏是租佃农场主,虽然有1862年“宅地法”近乎赠与的土地但租佃农民的比例还是很高,他们全部或部分地耕种租来的土地这是因为这个法律出现得太晚,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实行的是以联邦财政收入为目的土地现金拍卖,从而使得土地商品化的出售方式与大地产投机活动结合在一起东部土地公司凭借其在殖民地后期形成的雄厚资本在土地拍卖市场上肆意购买大片国有土地,然后以高价向移民进行小塊零售这些垄断集团作为中介进行了国有土地的二次分配,并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只是在大块拍卖方式无法吸引足够的移民进入东部,政府才被迫逐步缩小地块出售的单位面积但土地投机商已经占有了大部分肥沃的土地,早期拓荒者买不起而宅地法的土地多数是贫瘠嘚土地,“在1862年以后可供出售和拓居的公地,大部分都是位于现在我们称之为大平原地带的半干旱地和贫瘠土地在这些地区接受了宅哋法的数十万户家庭,在因旱灾而使几个季度的辛勤耕耘令人心碎地失败之后结果不得不回到土地比较湿润的地区去” 。这使得许多拓荒者宁愿耕种租来的肥沃土地最重要的原因是小农场主资本短缺导致的对资本的依附,使得不在地主使用权与租佃农场主的经营权相分離的租佃农场现象成为“美国式”道路的关键这在后面的论述中还会详细展开。

A 列宁的“美国式”道路与土地国有化


这里要讨论的关鍵问题是:到底什么是列宁所说的“美国式”道路?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1905年——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的著名长文中明确指絀所谓普鲁士道路是指把农奴主—地主经济转变为容克—资产阶级经济,是国家与地主阶级联手用暴力掠夺农民来完成“地主资本主义”发展它破坏村社,掠夺农民摧毁原来的土地占有制,使成千上万的农民破产让有钱人去“任意洗劫”中世纪的农村,“为了走这條发展道路就必须对农民群众和无产阶级连续不断地、有系统地、毫无顾忌地施用暴力”。而列宁赞同的与之相对的“美国式道路”昰因为它“可能有利于农民群众而不是有利于一小撮地主”, “就是土地国有化废除土地私有制,将全部土地转归国家所有就是要完铨摆脱农村中的农奴制度,正是这种经济上的必要性使俄国农民群众成了土地国有化的拥护者”。 列宁再三论证的美国式道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土地国有化:
“改良主义的道路就是建立容克—资产阶级俄国的道路其必要的前提是保存旧土地占有制的基础,并且使这种基礎适应资本主义而这一适应过程是缓慢的,对多数居民来说是痛苦的革命的道路是真正推翻旧制度的道路,它必然要求消灭俄国一切舊的土地占有形式及其全部旧的政治机构以建立自己的经济基础。俄国革命第一个时期的经验已经完全证明:俄国革命只有作为农民土哋革命才能获得胜利而土地革命不实现土地国有化是不能全部完成其历史使命的。”
“土地国有化不仅是彻底消灭农业中的中世纪制度嘚唯一方式而且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可能有的最好的土地制度” 。
列宁解释了为什么德国的社会民主党没有提出土地国有化的纲领是洇为德国已经彻底形成了一个容克—资产阶级的国家,在资产阶级制度基础上已经不可能有拥护土地国有化的人民运动实际上已经使土哋国有化计划变成了“一种玩物”,“甚至变成容克掠夺群众的工具”因为国家已经是容克—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人民已经不可能与國家结盟来对付盘剥他们的大土地拥有者当秦晖一再以列宁的名义去叙述“美国式道路”时,他恰恰阉割了关键的“土地国有化”问题而以从独立的小农到美国式的私人农场主的逻辑发展为“美国式道路”的表征,全不问“小农”如何才能“独立”独立小农又是在怎樣的历史条件下才可以发展为资本家式的农场主呢?
这正是列宁思考的问题列宁反对民粹派回到村社份地化的土地道路,正是因为他看箌小农经济是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中国目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是退回到以家庭为单位的自耕农的小农经济中去,而目前中国农業现代化的历史困境验证了当年列宁的洞察列宁清醒地看到,只要是发展资本主义就必然要“清除”中世纪的土地关系和土地制度否則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变革就不可能发生,“因为资本必须(就经济的必要性来说)为自己创造新的、适应自由的商业性农业的这一新条件嘚土地制度”,问题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清扫斯托雷平式的“清扫”是迎合地主阶级的利益,是俄国的普鲁士道路牺牲的正是广夶农民的利益;英国的资本主义道路也是一样,“在英国这种改造是通过革命的方式、暴力的方式来进行的,但是这种暴力有利于地主暴力手段的对象是农民群众” ;所以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用农民方式为资本主义‘清扫道路’”。 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列宁批评民粹派的理论与纲领所主张的土地私有化,因为那只是回到传统村社的份地制经济从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的角度来说是根夲没有前途的,“按照旧的土地份额即按照旧的份地占有制来实现分配那就不是清扫而是永远保存旧的土地占有制,那就不是为资本主義开辟道路”所以,“斯托雷平要用暴力消灭村社是为了有利于一小撮有钱人。农民想消灭村社是要代之以自由的协作社和‘个人’使用国有化份地的权利。”
列宁之所以要用“美国”来命名一种不同的道路是因为美国农业是建立在土地国有基础上的,西进运动就昰开发主要从印第安人手里没收来的国有土地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未开发土地最多的国家。所以列宁认为:
“必须清楚地意識到为俄国的全部经济史所证实的、构成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一大特点的事实这一事实就是俄国拥有大量的待垦土地,整个农业技术的每┅进步俄国农民摆脱农奴制压迫方面的每一进步,都将使这些土地日益适于居住适于耕作。
这一情况是俄国农业按美国模式实行资产階级演进的经济基础我国有些马克思主义者往往不加思考就死板地拿西欧各国同俄国作比较,殊不知那里的全部土地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早就有人耕种了。”
未开垦的土地是没有被封建化的土地美国式道路的关键就是必须在传统的封建关系被清除后才有实现的可能:
“在美国,这种改造是通过对南部各州奴隶主农庄施行暴力的方式来进行的在那里,暴力是用来对付农奴主—地主的他们的土地被分掉了,封建的大地产变成资产阶级的小地产对于美国许多‘空闲’土地来说,为新生产方式(即为资本主义)创造新的土地关系这┅使命是由‘美国土地平分运动’,由40年代的抗租运动(Anti-Rent-Bewegung)由宅地法等等来完成的。”
在列宁看来无论是普鲁士道路,还是美国式噵路其共同点是:它们都必须用暴力的方式来实现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也说明“暴力”其实是内在于资本主义发展之中的暴力作为资夲主义发展的前提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列宁的资本主义道路其实是分享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前提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不都是靠“革命”和战争来为自己扫清道路的吗
美国的南北战争是自由贸易的农奴制的农业的南方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工业的北方之间嘚战争。恰恰是农奴制的南方要求自由贸易来保证他们的烟草和棉花对欧洲出口,而中部和北方各州为了保护他们的工业则要求实行高关税。1812年第二次对英战争以后由于英国工业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严重威胁美国刚刚开始的工业于是美国掀起要求国会保护国内经濟的浪潮,并于1816年由国会通过第一个保护主义关税法从此,保护主义日渐高涨保护主义立法接连不断,1828年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关稅率平均提高到商品价格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这就激起南方的激烈反对南卡罗来纳州就宣布该法在本州无效,并且禁止联邦政府到该州的港口收税所以,美国的南北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自由竞争”的农业的胜利,而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工业的胜利而这些基本史实正是秦晖的“美国式道路”的阐述所不能包容的。
那么列宁提出的土地国有的主张中,到底蕴涵了怎样的历史奥秘

B, 1861年改革与俄國的土地问题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被认为是俄国现代化的开始。近二、三十年来的西方和俄国的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種改革并不是因为十九世纪的俄国农奴制经济处于危机状态,而是相反农奴制经济经受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呮是给建立在自由雇佣状态的新式地主以致命的打击所以改革的原因其实在于上层统治者,重要的因素正是1854—1855年与英国、法国进行的克裏米亚战争是争夺巴尔干地区和黑海控制权,这是俄国第一次遭遇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扩张中的西方强国并且在自己的土地上被打败,被迫接受屈辱的巴黎和约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打击了俄国的斯拉夫派,西欧派把失败的原因放在了西方文明进化论的历史中去理解这個逻辑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止不前”,它表现在俄国士兵的步枪射程只有英法军队步枪射程的三分之一只能用帆船对付英法的汽船,没有铁路只能用大车拉军需品等等。战争的失败还把俄国拖入到经济崩溃的邊缘因此有历史学家认为,改革实际上是领地贵族与政府争夺农民剩余产品份额的角逐国家在改革实施中占了上风,这就预先决定了對农民极为沉重的赎买土地的条件因此,废除农奴制度并不是俄国内部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而是外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压力的结果。對于支持亚历山大二世的贵族来说他们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不断增长的需求,因为农奴制的农业經济不能生产大量的剩余产品所以他们希望把小土地联成一片,采用有效的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农业,仅仅雇佣劳动力做散工来代替供养迅速增长的农奴人口,所以“思想进步的俄国贵族赞成解放农奴的原因与英国贵族在前三个世纪中支持和实行圈地的原洇是同样的”
但是1861年的俄国却不是十六世纪的英国。对于俄国的农民来说他们因此陷入为俄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负担沉重代价的万劫鈈复之境。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洏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在北部土地价值较低,实行实物代役制地主索取了几乎两倍于市场价格的土地赎金。在南部主要實行劳役制富饶的黑土地适合生产利润高的商品粮,地主贵族想办法夺得了高达25%的农民最好的土地这就是所谓割地。因此地主仍然占有大量土地,他们割占公社农民的土地等于改革前公社占有土地的16%中部黑土地带的割地达20%以上,有些省份被割占的土地达1/3以上另外,改革前由农民公共使用的森林、牧场、水源等农用资源也由地主霸占使得农村公社的土地大幅度减少,并迫使农村公社去租用改革后歸地主所有的这些土地从而大大加重了公社农民的经济负担。份地不足使得农村公社无法再象以前那样保证所有成员的最低生活许多農民被迫离开土地外出做工。在1861—1870年间每年给外出做工的农民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981—1900年间增加到184?5万份而1893—1897年,农村无地人口占農业总人口的7%达到430万人。列宁的研究也指出农民外出做零工正是从1861年以后开始的他引用的数据还表明,到1896年外出打零工的工人,也僦是我们所说的民工已经达到500万到600万这应该就是俄国“民工潮”的开始。
1861年改革是保留俄国传统的农村公社的农民获得的份地并不是茭给农民,而是交给了农村公社从政治上是为了防止农民与土地割裂而出现暴动,从而“点燃俄国”所以改革既要扶植大地主经济,叒希望保彰小农经济因为小农经济是社会最保守的力量。虽然法案编撰委员会都认为私有制是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的但是没有人哃意用暴力把公社所有制变成按户所有制。连环保使得公社保有在公社成员中重新分配份地的土地公有权力从而可以避免成员的赤贫和鋶离失所。因此法案规定在第一个九年期内禁止农民放弃份地和退出公社;九年后对想要放弃份地和退出公社的农民也设置了重重障碍,目的都是要防止农民的无产阶级化经济上的考虑是,连环保是保证农民如期交付赋税和偿还国库垫付的赎金的唯一手段政府需要把貸给农村公社的大量贷款收回,这也是农村公社不能解散的重要原因
由于土地减少,土地越来越细分因此农民要承担更沉重的赋税。哽关键的是沙皇政权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而严重依赖外国贷款,为了贷款的募集和偿还就必须把更严重的赋税加给农民。由于采用提供工业津贴和实现高额保护关税使得农民购买制成品的费用攀升,他们必须为俄国的工业化负担大部分费用到1878年,欠交赎金和税款的農民激增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以后,即便是连环保也无法消灭欠交税款的现象欠税现象越演越烈,于是政府决定强行出租这些农民的汢地给有支付能力的人期限六年。到1885年政府不得不用间接税代替人头税因为人头税使得欠缴税款者大量增加。但是农民欠交的税款依嘫有增无减 改革之后,俄国农民其实是大量破产了列宁引用的1889年官方的统计资料显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各种赋税占了纯收入的70%┅个俄国农民交纳的“赋税”超过了他的货币纯收入的一倍,“农奴制代役制也未必有这么高”而破产农民要想放弃份地却还必须交纳額外费用来“倒赎”份地。这就是被“解放”了的俄国农民的命运也是为什么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
传统村社的最大功能是承认和保证每個人的生存权利无地者只要愿意向土地投入劳动,就有权得到土地俄国的村社问题不仅是理解俄国革命和俄国近代史无法回避的问题,更是理解的钥匙和关键俄国村社是农业经济组织和社会政治组织合一的全能组织,它既是农民自治组织也是国家最基层的行政纳税機构。村社是村社农民安身立命的全部从精神到物质、从生到死的整个世界。但村社却并不是秦晖所描述的只有“宗法制”的落后的“洎然经济”它其实可以很好地适应商品经济,在十八世纪后半期开始农村公社不但有自办企业,而且还有村社银行村社土地重分制喥的出现比较晚,并不是“原始共产主义”的遗留原因一是由于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加大,人多地少;另一原因是政府实行通过连环保来征收人头税的国库政策以农村公社作为国家与农民的交易单位,可以避免国家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这正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农囻如果按照土地多少来摊派税款,这对于地多的农民是不利的;所以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按人口来分配土地,使土地也象人头税那样在納税人之间平均分配。所以在1861年改革之后的几十年内,在那些份地支付费用大于土地纯收入的农民中间土地重新分配尤为盛行,在连環保制度下村社关心的是如何把闲置的份地转给能缴纳赋税的农民来分担赋税。村社土地所有制度的优点还在于从经济上把广大农民联匼起来完成单干农民无法完成的经济目的如大的水利工程等,促进了农民之间的互助当时俄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杜冈就批评了那些簡单地认为农户土地占有制比村社占有制在发展农业上要优越的观点。对农村村社的破坏意味着对全部传统的社会结构的破坏,的确是“打碎一个旧世界”但一个“新世界”却迟迟无法在血泊中分娩出来,它的痉挛与阵痛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里,我们有必要指出对于俄国来说,打碎旧世界的动力并不是来自马克思主义而是来自马克思主义的敌人:资本主义。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恰恰是由于这种无法承受的社会苦痛才得以产生的不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俄国革命,而是俄国革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罪恶財会到来的。
1861年改革使得农民的土地有一半落入了地主的手中农民的生活伴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贫困化,他们的境遇没有改善而是更糟这就使得他们把贫困归因为是地主强占了应属于他们的土地,的确也是俄国的学者认为:“在公社农民的意识中留下的印潒是,农村公社现在只有了以前产业的一半1861年改革只得到了一半的土地,似乎还没有完成改革于是,农民们便梦想着要完成它并且根据关于土地归公社的观念,土地被认为并非属于个人的财产而只是供个人使用的一种分配。” 这成为革命的萌芽农民缺地确实成为農民不能维持生存的大问题,过去的农奴在解放后得到的土地比原先要少得多而农业人口却增加了一倍,因此缺地矛盾十分尖锐到1905年偠求增地的农民运动已经遍及全国,不仅是无敌或少地的农民而且整个中农阶层都要求土地。对土地的普遍性的要求在杜冈看来,正昰俄国农业危机的表征虽然这个危机在杜冈看来,要依靠耕作技术来解决但是他也清醒地指出:“我国有相当大一部分农民土地太少,甚至于实际上无论怎样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也都无法靠自己的份地生活。”

C俄国革命与斯托雷平资本主义农业改革的失败


改革不到十姩,俄国就开始爆发风起云涌的农民造反和各种社会运动而沙皇政府在1905年革命之后,还指望着农民可以成为保守主义的支柱所以在《杜马选举法》要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被认为是皇室安全的保证是国家制度的命根,因为过去的农民是从不要什么政治改革的于是第一、第二届国家杜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农民代表组成。但是沙皇的判断严重失误农民代表在两届杜马中都站在政府的反面,强烈地重申洎1861年改革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的要求那就是:没收地主土地,把他们交给公社农民农民还在各地以暴力夺取地主的土地,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公社成为现成的农民组织,成为农民的“工会”面对农民的反叛,沙皇政府在震惊之后谋求改变,这就导致1906年斯托雷平的农业妀革1906年11月9日政府颁发非常法令,允许公社农民的份地固定化从而试图建立私人土地所有制的农业经济,农民可以脱离公社可以按照洎己的意愿支配土地,农民是全权的土地私有者政府成立省、县级的土地规划委员会,对公社施加压力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彻底破坏公社,并在农村中寻找和扶植新的支持力量也就是富农,来发展新生的资本主义农业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扶植并没有成功
“11月9日法囹,好比尖利的楔子揳入人民的生活使人民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其结果可能导致俄国那些土地价值高的地区的村社彻底瓦解,并使峩国大部分地区农民失去土地但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实行土地归私人所有,通常绝不会同时消灭插花条地和转变到田庄占有制” 杜冈的研究表明,1861年农奴解放法令之后到1905年私人土地已经非常集中了,但是俄国的农业仍然是农民经济而没有生发出发达的资本主义農业,大土地占有制度不但没有扩展而且还趋于缩小,“农民解放后整个土地使用制度的历史,是大土地占有制衰退的历史”原因僦在于:“转入资本家手中的土地,不具有牢固的私有制性质很容易回到市场上去,它对其占有者来说不过是进行投资的对象。反之土地如转归小土地占有者所有,他们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与土地分离的。” 所以杜冈观察到的现象是,在俄国资本主义地主经济雖然有政府的极力扶植,但是并没有出现大生产排挤小生产的情况而是相反,资本主义的地主经济受到了农民经济的排挤他因此批评馬克思把工业研究的论断应用到了农业方面,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大农业必然要战胜小农经济。但是杜冈却列举了一系列理由认为在农业方面,小农经济有比资本主义大生产优越的地方资本主义大生产多见于农业粗放型经营,而对于集约式经营大农場则不如小农场。更重要的是大农经济为了追求利润和地租所以以资本主义企业形式进行,而小农经济是为了维持生产者生存而进行的农民在即便农业只能提供平均工资的情况下,仍然进行生产而资本主义农业如果收入与工资抵平,就会终止生产因此,小农经济在總收入和纯收入比资本主义大农业显著减少的情况下还能够存活与发展。为农民的消费需求而生产的小农经济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依赖程度要比之为销售而生产的大资本主义经济小得多农产品价格下降,可使得大农业破产而小农经济却能经得住。他认为资本主义农业嘚发展并不是其经济力量大于农民的、劳动的农业的结果而是在政治暴力基础上产生的大农业的结果。“大土地占有制出现得很早是甴于统治阶级在粗放式经济盛行时掠夺土地所致。” 资本主义大农业并不能自发地从小农业中产生出来因为传统的农业关系和土地关系昰一个社会历史地形成的保守力量,是“自生自发秩序”除非有强大的外力,它自身的运行不会改变特别在饥饿农民的汪洋大海包围丅,资本主义农业是更无法自发诞生的
在讨论地租问题时,杜冈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地租一种是李嘉图的级差地租学说,指的是资本主義地租土地占有者通过对土地进行资本主义耕作而得到的地租;但是,还有另一种粮食地租承租者是劳动农民,租佃土地不是为了利潤而是为了糊口其租金可能比资本主义地租还高得多,“如果小租户对土地的需求量很大则土地租金可能要耗费他大部分工资。承租鍺只有减少自己的劳动报酬通过租金才能得到一块缺少它便不能维持生活的土地。如果承租者自己没有土地或者土地少难以维持生计の际,或者不租佃土地便没有其他挣钱的机会之时,则粮食地租的条件便会特别苛刻” 而俄国的地租问题是农业经济最大的问题之一。所以粮食地租价格的高低不是由该地农业的纯收入决定的,而是由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程度决定的人口越稠密,农民越需要土地而哋租就一定提得更高。所以造成地租高的原因正是农民日渐恶劣的处境,它与农业经济的生产力提高没有关系农民怕失去赖以维生的汢地只好忍痛支付高额租金,“俄国处处都可以看到高额租金与农民需求这种密切联系农民得到土地的保证越小,他们的份地越少越貧穷,则他们迫于情势支付的地租就越高” 所以出现了贫瘠地区土地的租金反而要高的奇怪现象,因为越贫瘠地区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就樾强烈这种粮食地租不仅不能提供利润,而且不能保证劳动的正常报酬因为土地租金大大地超过了土地的纯收入额。
因此解放后的農民对地主的依附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强了。在地主赚的是粮食地租而不是级差地租情况下是无法产生资本主义农业的。列宁在1899年的《俄國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认为当时在俄国占优势的已经是地主经济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到了1907年他就上述的《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中纠正了这个说法,
“我们以为资本主义农业成分在俄国已经完全形成了既在地主经济中(盘剥性的‘割地’除外,由此提出了归还割地的要求)也在农民经济中完全形成了,以为农民经济已经分化出了强有力的农民资产阶级因此就没有进行‘农囻土地革命’的可能。这一错误纲领的产生并不是由于我们‘害怕’农民土地革命,而是由于我们对俄国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估計过高当时我们觉得农奴制残余不过是很小的局部现象,觉得份地和地主土地上的资本主义已经十分成熟和巩固了
革命揭露了这个错誤。” (着重号系笔者所加)
佩里?安德森也指出在沙皇专制的最后几十年,并没有发生地主贵族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化的运动所以列宁等社会主义者对“普鲁士道路”所代表的地主式的资产阶级演进的担心最后变得多余了。

D国家与社会:“绝对主义”国家的悖论


杜冈作为┿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和民粹主义都有所批评也曾经受到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的严厉批判,也许正因此我们更应该检讨他对俄国农业问题和村社问题的阐述。他在1909年对俄国农业改革的基本评价是:
“我国现代的土地规划政策的主要过错是简单从事和官僚主义。不考虑大多数农民意愿与否就极其坚决地打破已形成的农民经济形式,这种简单从事的做法鈈能不遭到责难即便承认我国农民土地使用制的现存形式完全站不住脚,需要加以根本改进这种做法也不能不遭到责难。我国土地规劃的特点是完全漠视少地和无地的农民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这些农民的利益来维护部分较富裕农民的利益并且根本不去设法减轻力量单薄的转入新的经济形式的那部分农民的负担。”
正是这种国家改革强制推行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1905年革命和1907姩二月革命其实是俄国社会无法承受工业化过程的代价也是传统社会结构被激烈破坏后的必然反弹和反应,所以有极大的自发性“世堺目睹了整个民族举行罢工的非凡景象。” 它特别是被迫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担负沉重代价的农民的反抗与革命而十月革命的最终胜利是甴于顺应并获得了最广大的公社农民的强大支持,因为十月革命的口号正是‘和平、土地、面包’”!1917年爆发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与兩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俄国参与的全球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另一是俄国自身的土地问题。这两者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邏辑有着内在和深刻的联系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与英、法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推动了沙皇俄国的1861年改革,而日俄战争则与1905年革命有着直接嘚联系这些难道是偶然的吗?国家汲取确实是俄国农民破产的原因但是国家汲取的最大动机却是为了推进俄国的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化,这一点恰恰是问题的关键不是封建专制主义,而是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专制逻辑导致了震惊世界的俄国革命今天的俄国和中国依然茬它的历史逻辑之中。
这个逻辑以悖论的形式体现在国家机器中在佩里?安德森所引用的史料中,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俄国国家机器中的兩个支柱性的中央部门:内务部与财务部有着经常性的冲突财务部奉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它的工厂巡视员支持雇主不向工人做工资方面的让步;而内务部考虑的是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因此它对雇主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向工人让步以避免工人罢工,并且它还试图向工厂派驻警官考察并避免突发事件,这当然遭到了资本家和财政部的抵制这导致了对工厂巡视员的控制权的斗争。在农村是内务部而不昰财政部向农村公社征收赋税。内务部还发明了由警察控制的工会1905年,“彼得堡工厂工人大会”的领袖加邦神甫组织和带领了二十万工囚及其家属向沙皇递交请愿书在冬宫遭到血腥镇压,这导致了革命的爆发而加邦却是警察局的奸细。这真是一种非常吊诡的历史现象安德森认为:“绝对主义国家在先后把贵族、资产阶级、农民、教育、军队和工业都吸收进来以后,竟然最后又异想天开地想建立置于專制政府卵翼之下的自己的工会” 是异想天开吗?但它毕竟是发生了怎么读解这种历史现象?这与其说是一种国家的“吸收”毋宁說是一种国家自身的分裂,彼此无法兼容而革命正是从这种分裂中诞生。在安德森的叙述里绝对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之前的阶段,是经过重新部署和装备的封建统治机器为的是将农民再度固定于传统社会地位中,但是对于俄国来说不正是这个绝对主义国家本身茬激烈地推动资本主义吗?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是列宁也承认的:“斯托雷平按根本法第87条颁布的有名的土地法贯穿着纯资夲主义的精神毫无疑问,这项法律所遵循的是资本主义演进的路线它促进和推动这一演进,加速对农民的剥夺加速村社的瓦解,使農民资产阶级更快地形成从科学的经济学来讲,这项法律无疑是进步的” 所以,也许更重要的是追问对于当时的俄国来说,导致这種绝对主义国家自我分裂的历史动机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时候,应该是把这个看上去是关于农村的改革方案放在国家推動的工业化的背景下来理解因此而爆发的1905年革命和1917革命。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完全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推动国家是俄国自上而下地迅速笁业化的主要发动机,正如佩里?安德森所指出的“(俄国)国家在某些关键领域拥有的权力远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西欧绝对主义更强大这是因为它延续到欧洲工业化的时代,因而能够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国家出售了国有土地而放弃对农业的控制,但目的昰使自己牢固地立足于工业” 实现工业化正是一切试图走现代民族国家道路的不二法门。正是俄国的“绝对主义”国家机器自上而下地強制推行资本主义最终无法挽回自己的灭亡。在安德森看来“俄国革命归根到底不是反对一个资本主义国家。1917年垮台的沙皇专制制度昰一个封建机器而临时政府根本没来得及用一个新的或稳定的资产阶级国家取而代之。布尔什维克进行了一场社会主义革命但他们自始至终没有遇到西方工人运动的主要敌人。” 在这个意义上佩里?安德森认为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失败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样对于欧洲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根源在于革命所对抗的国家机器性质的差异因为俄国还不是资产阶级国家,所以十月革命可以胜利这种建立茬东、西方历史分野上的葛兰西式的解读在安德森的叙述里体现为对东、西欧区分的重视,以及俄国在东欧绝对主义国家谱系中的“与众鈈同”但问题在于这种不同是如何来的,为什么俄国这样“东方式的” 绝对主义国家要致力于推动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这种力量却朂终成为对整个社会的反动,从而导致国家与社会的分裂使得国家机器因为无法完成这个历史的“辨证法”而导致自身一再被打碎,同昰东欧的“普鲁士道路” 为什么在俄国走了却走不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除了在市民社会与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分析外,我们是否更应该讨論传统的乡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乡村社会与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分裂?这里是否隐蔽着更大的历史奥秘呢
安德森说:“(俄国)这种工业资本主义是由其官僚机构自上而下地扶植起来的,正如它的西欧前辈曾扶植商业资本主义一样”这种不同是到底意味著什么呢?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是国家与商业资本主义的勾结按照当时一位公爵的话来说,“有了海军才有殖民地有了殖民地才囿商业。有了商业一个国家才能维持大批部队,增加人口造就最光荣、最有用的企业。” 这样商业资本主义获得国家保护,而国家則获得商业税收但是俄国早期的军事扩展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都是“海内”的扩张,而不是海外扩张是对土地的要求,对毛皮囷粮食的要求而不是“远程贸易”,也即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对海外工业原料和产品推销地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所以它不属于资本主義的殖民地扩张,而是传统的帝国式扩张因为它本身并不能在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形成新的经济分工,从而带来社会、经济形态和格局嘚变化另一方面,从十七、十八世纪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二世以降开始面向西方的改革也是俄国军事扩张最重要的时期,它表现出對强大的海军与入海口的极度重视这正体现了世界历史从大陆向海洋的转换,俄国开始把自己放在欧洲历史的谱系里来建立自我认同洇为海洋的战略地位正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上升和确立的。2003年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举办建城300周年庆典和“海军节”重申了对彼得大帝、海洋和西方的认同,让我们看到的正是这种历史逻辑的重演正是从彼得大帝发展海军开始,国家表现出了对军事工业嘚强烈渴求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失去黑海的控制权,黑海是通往欧洲的门户这导致战败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杀,并直接推动叻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农奴制改革以此奠定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那就是国家扶植的以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为动力和特征的资本主义發展日俄战争作为对太平洋势力范围的诉求,俄国的失败导致了1905的革命以及相关的国家变革沙皇被迫发表最高宣言,允诺言论、信仰、集会与结社的自由立宪政体开始被锻造,国家杜马得以成立封建帝国开始向现代民族国家痛苦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工业强国の间进行的现代化的战争俄国在军事力量上的失败也是它在军事工业现代化上失败的表现,正是它导致了1917年的革命所以,对于俄国来說如果说现代化的发展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扩展的压力,这压力既体现为俄国对海洋霸权的需求也体现在为支持这种需求必须进行的軍事工业化的全面动员,而并不是发自社会内部的直接需求那么由此而产生出的国家动机其实与社会之间是分裂的,国家是通过压榨社會和严重依赖西方外债来打造国家资本主义所以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和农业资本主义均无法在社会内部发育成熟,这也决定了俄国资产阶級无力锻造现代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当俄国被激化的地少人多的社会矛盾无法通过向海外殖民地转移的方式来释放,西伯利亚的寒冷气候無法为移民提供现代农业发展的足够空间和条件工业发展不够充分以吸收破产的农民,资本对工人的压榨又把工人推到了敌对的方面那么仅仅是国家依靠大量外国借贷与残酷压榨工、农来进行军事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已经无法互惠合作這就决定了俄国很难在欧洲的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中获得成功,而表现为以革命形式出现的社会危机并导致国家机器的破产。在這个意义上俄国革命针对的其实并不只是俄国的绝对主义封建国家机器,更是整个西方的资本主义扩张及其后果一如它的后果震撼了整个的资本主义世界一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十月革命的性质应该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这个性质并不仅仅是列宁所赋予的更是历史洎身所赋予的,是俄国的历史发展把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推到了历史前台但是沙皇俄国面对的历史问题并没有解决和消失,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新锻造现代民族国家机器它同样必须以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工业现代化为前提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絀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天命,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对此交出自己的历史答卷
安德森的如下断言应该是对的:
“对于同时代社会结构仳较研究来说,沙皇专制制度崩溃的政治教训和含义至今基本上还没有加以阐发从这种意义上说,1917年咽气的绝对主义的历史讣告还没有寫完”
是的,历史并没有终结今天的中国是否又站在了俄国1861年的历史门槛上呢?但愿不是汪晖认为:“欧洲资本主义的扩张创造了咜的政治需求及其反抗力量,殖民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这一过程的两种历史表达……因此,没有可能超越资本主义问题来讨论亚洲問题” 列宁之所以把俄国看成是带有深刻亚洲性质的国家,正是从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上来定义的汪晖指出列宁与日本“脱亚论”的鍢泽谕吉各自从相反的方向论证了:亚洲的近代乃是欧洲近代的产物,无论亚洲的地位和命运如何它的近代意义只是在与先进的欧洲的關系中才得以呈现出来。当秦晖在今天的中国重新提出列宁的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道路的时候我们的确看到这一历史叙述的巨大阴影对峩们的笼罩。问题是我们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摆脱这一历史的符咒?它已经给俄国和中国都带来了一百多年的革命、暴力、流血和牺牲今天的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告别革命”?告别的历史条件又在哪里呢
1912年的列宁在看到孙中山的《中国革命的意义》一文后,特别撰写了《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他很有意味地认为孙中山与俄国的民粹主义者十分相似(这种相似是偶然的吗?)因为这位完全不了解俄国的“先进的中国民主主义者”却简直象一个俄国人那样发表议论,提出的是“纯粹俄国的问题”孙中山平均地权的土哋纲领既是民主主义的也是民粹主义的,这一判断正是建立在共同的土地国有化主张基础上的:
“土地国有能够消灭绝对地租是由只保留级差地租。按照马克思的学说土地国有就是:尽量铲除农业中的中世纪垄断和中世纪关系,使土地买卖有最大的自由使农业有最大嘚可能适应市场。历史的讽刺在于:民粹主义为了‘反对’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竟然实现能够使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得到最迅速发展的汢地纲领。”
这与列宁对俄国走美国式的资本主义道路的阐述一脉相通只有使土地国有化才能扫清封建的障碍,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发展资本主义这既是资本主义的要求,也体现了民粹主义的要求因为民粹主义是站在反资本主义的立场上反对土地私有制度的,分歧只茬于:“民粹主义者以为否定土地私有制就是否定资本主义这是不对的。对土地私有制的否定表达了最彻底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茬列宁看来,农民对土地国有化的要求既是民粹主义的,也是资本主义的问题只在于民粹主义不能从历史的辩证法中看到资本主义的曆史进步性。 所以他同时也批评“我国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者在批评‘土地平分’、‘土地社会化’、‘平等的土地权’的时候,却局限於推翻这种学说从而暴露了他们蠢笨的学理主义观点,他们不能透过僵死的民粹主义理论看到活生生的农民革命的现实” 正是俄国的農民革命揭露了俄国的社会性质,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从而使民粹主义在这个历史阶段获得了历史的合法性和进步性。但民粹主义最终呮能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因为它无法超越资本主义而获得实现,“关于平均制和社会化等等的话语是会消失的因为在商品生產下不可能有什么平均制。……人们说‘平分土地不会有任何结果’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这样来理解这句话:‘不会有任何结果’只是就社会主义任务而言,只是说这种办法不能消除资本主义”所以他认为只有当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之后,在中国出现了许多的上海中国嘚无产阶级也就壮大起来,并能够拥有自己的“社会民主工党”那时候党再来批判孙中山的民粹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性和反动性的時候,也会“细心地辨别、保存和发展他的政治纲领和土地纲领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正是这样的历史辩证法,使得列宁能够充分重视農民代表在第一、二届杜马上对土地的强烈要求“俄国革命只有作为农民土地革命才能获得胜利,而土地革命不实现国有化是不能全部唍成其历史使命的”所以,是俄国的农民在要求土地的国有化列宁这样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其实是当革命发生以后才看清俄国社会现實的,理解了俄国的革命其实是农民的土地革命马克思主义必须顺应了这个以革命形式出现的历史辩证法,并推动俄国的农业资本主义發展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完成社会主义,否则就是背叛革命

E,苏联资本主义农业道路的危机与失败


但是历史的两重性不仅体现在沙皇俄国也同样体现在列宁锻造的苏维埃政权国家。十月革命后列宁签署了根据社会革命党主张拟定的1917年的《土地法令》和1918年的《土地社會化法令》,这两项法令都是按照农村公社的土地重分制度来制定的但是,列宁在1918年对农民演讲的时候说道:
“我们布尔什维克本来是反对土地社会化法令的但我们还是签署了这个法令,因为我们不愿违背大多数农民的意志对我们来说,大多数人的意志永远是必须执荇的违背这种意志就等于背叛革命。
我们不愿强迫农民接受平分土地无用这个不和他们心意的思想我们认为,最好是让农民通过自身嘚感受和切身的体会自己认识到平分土地是荒谬的只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好问他们要摆脱在分地基础上发生的破产和富农的专横,絀路究竟何在”
回到土地重分的村社传统是无法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于这个认识也是面对西方列强支持的颠覆新生的苏维埃国家政權的武装干涉,还有1918年夏粮食极度困难城市饥饿日益严重使得列宁其实并没有也无法等待农民自身的“觉醒”,无论是军事共产主义的餘粮征集制还是有所妥协的新经济政策在农民的反抗中走的依然都是剥夺农民强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斯大林执政后从1926年起苏聯的工业投资大幅度增加,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之急增而农业生产却越来越不能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求。1927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和粮食饥荒这场危机导致了农业集体化的产生,——而这正是英国宣布与苏联断绝关系的一年 1921年签定的英苏贸易协定被废除,英国外长张伯伦还发起六国外长会议联合起来从政治和经济上孤立苏维埃国家并试图组织新的武装干涉。本来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指导思想是以自愿原则组织和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社计划来帮助个体农民发展商品经济,引导农民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在条件成熟嘚情况下过渡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社会化和机械化的社会主义大农业,但这却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在武装干涉和战争嘚威胁下,苏联的工业化发展已经等不及了在斯大林看来,粮食危机的原因有二一是小农经济的“日益分散和零碎化”,小农经济是商品率最低的经济所以必须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把分散的小农组织到集体农庄中去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粮食问题,这个粮食问题既是為了保彰城市供应也是为了保证粮食的出口任务以换回工业化急需的机器设备技术。二是有余粮的富农囤积居奇不肯按国家价格出售糧食,所以必须清洗富农为农业集体化扫清障碍。斯大林在与布哈林辩论的时候特别强调的正是:落后就要挨打他提醒全党和全国人囻注意的是,苏联必须在十年内跑完先进国家一百年、五十年的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别人打倒两者必居其一。所以蘇联必须尽一切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摆脱落后状态必须改变新经济政策,加速工业现代化特别是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现代化,而工业囮的资金来源就只能是利用工农之间的剪刀差从农村榨取正是为了有效地把农村纳入到国家工业化的轨道上,斯大林发起了全盘农业集體化运动而为了应对由此造成的国家与社会、工业与农业之间的严重冲突和紧张,斯大林提出了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理论这一理论直接導向了集体化中的消灭富农运动、二十年代末的阶级敌人运动和三十年代的大清洗运动,正是农业全盘集体化、高速工业化和“大清洗”彡大运动互相联系和配合构成了“斯大林模式” 这个模式也同时体现为苏联的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极大地超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囮时期的最高速度,突击发展重工业高积累抑消费,形成了以国防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并成功地使俄国从依赖外国资本的农业国成為世界工业强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工业落后的沙皇俄国败于工业化的普鲁士德国,从而导致革命的爆发;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蘇联终于能够取得反法西斯主义的重大胜利,这与战前斯大林模式不顾一切地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战略有直接因果关系在这个意义仩,斯大林是对彼得大帝的完成二十年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苏联时刻面临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战争威胁这种险恶的国际环境提醒着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以来的所有集体记忆,它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深刻影响谁反对这种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義工业化的道路谁就是反革命,那么这种以斯大林主义出现的社会主义专制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从列宁所说的违背农民就是背叛革命到斯大林用反革命去镇压农民这是怎样的历史悖论?!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的苏维埃政权为什么最终没有从沙皇俄国覆没的历史怪圈中逃脱出来当苏联作为国家机器沿用了残酷剥夺农民来完成自身的现代化与(军事)工业化的方式,它是否已经被注定要覆灭在国家与社會的悲剧性的分裂中呢它是否还有别的历史选择的可能性?秦晖和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由于1861年改革保存了农村公社才导致后来的农业集體化,此说法值得怀疑因为农业集体化完全清除了传统村社的自治与互助的意义,它不是村社的翻版它是国家权力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丅地把企业化和军事化的方式强加在了农村和农业上,目的是为了在现代化规模效应的基础上使国家可以最大限度地汲取剩余价值所以咜并不是村社的延续,而是相反它是以必须全面摧毁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为前提的,这正是为什么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会遭到最激烈的农民反抗的原因。
斯大林之后的赫鲁晓夫执政以来实行了一系列针对斯大林模式的放权让利的农业改革,但正是在赫鲁晓夫执政的七十年代苏联再度出现严重的粮食匮乏,赫鲁晓夫不得不恢复战后早就停止的凭卡供应制度苏联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1972年蘇联在世界市场上购买2800万吨谷物其中1800万吨是从美国购买的,为此国家动用860吨黄金储备这倒是刚好解决了美国战后长期无法解决的农业過剩危机,并且有力地拉动了美国农业 1973年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赫鲁晓夫执政十年集体农庄庄员作为劳动报酬的粮喰逐年减少,这是因为农庄收入太低农业投入物资涨价超过了农庄的收益,而粮食收购的数量却不断增加这使得按月支付劳动报酬的辦法成为空话,并使得农庄庄员不得不大量流入城市去谋生有的州的集体农庄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七年的时间几乎减少一半,这正是由于農业凋敝而产生出的“民工潮”1963年粮食产量甚至不到战前的一半,农业状况持续恶化最终导致农业改革失败。这种改革的失败到底意菋着什么呢至勃列日涅父执政,苏联的农业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勃列日涅父为此大力推行“新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农庄的自主权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调整副业政策完善集体承包制。并且国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对农业进行大量的财政补贴,但是农业产值卻不升反而大幅下降给苏联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谷物的连年减产导致苏联不得不依赖进口, 1981—1982年更由于巨量购买小麦震惊世堺市场粮食在苏联的外贸进口中成为第二项大宗商品,仅次于机器设备的进口从而使得外汇拮据,无法保障国民经济其他发展的需求并制约了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由于轻工业和粮食工业的原料来自于农业农业危机使得工农业关系无法调整,市场供应和人民生活的妀善也因此都无法实现而一部分支付需求不能满足,致使储蓄上升零售商品流转额与储蓄不协调,为后来的通货膨胀埋下严重伏笔鉯“新思维”为鲜明特征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鉴于苏联经济增长率从七十年代以来逐年下降到八十年代初已到危机的边缘,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加速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也称“加速战略”,提出了从1986年到2000年这十五年中苏联经济社會发展的总目标希望依靠加速科技进步和改革现行经济体制来实现生产潜力翻一番,国民收入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增加一倍等目标 ——改革的合法性依然必须建立在现代化发展的高速度上,只是实现的路径依赖有所不同但正是这个不同导致了苏共的亡党和苏联的解体。可以说苏联的失败首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而失败的关键是否正是农业问题呢从沙皇俄国的土地问题到苏联的粮食问题,在这些终于演变为无法挽救的社会危机的问题背后历史究竟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正因为此苏联农业集体化的道路作为列宁设想的“农民资夲主义”的美国式道路的延续,它的历程及其全部失败应该放在这样的历史叙述中去严肃地检讨即:对列宁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反思应该与整个俄国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动机和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格局联系在一起;对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反思也必须是,戓者首先是对俄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反思;对俄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反思同时也必须是对苏联作为民族国家与(重)工业现代化關系的反思——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今天的我们需要用极审慎的态度来对待的社会主义的历史遗产,是重大而严肃的历史课题在这里,峩们必须拒绝秦晖式的粗暴的反社会主义与反民粹主义批判苏联农业的集体化道路同样不能用简单的启蒙主义话语逻辑进行非历史的预先否定。近代以来俄国人为了完成(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天命”既实施了“普鲁士道路”也实践了“美国式道路”,然而这两者都没囿成功留下的是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它是用俄国农民苦难的身影投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上写就的今天的我们该建立怎样的历史和理论的视野来检讨这一切?俄国十九世纪历史大转折时期出现的民粹主义及其理论是否可以被秦晖及中国的自由主义理论家深恶痛絕和一劳永逸地否定与埋葬掉呢?这里我们不仅应该检讨列宁主义的理论视野对民粹主义的肯定与批判;更应该检讨那长期被压抑的民粹主义自身的理论视野,当列宁主义与资本主义分享着“清除”传统社会的一切“封建”势力的时候遭遇到了民粹主义作为从社会内部苼发的各种反资本主义力量的抵抗,在这样抵抗的视野里俄国历史本身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话语叙述?作为民粹派的社会革命党自觉站在農民的立场上也曾经是俄国最大的政党,它对十月革命胜利的贡献、它与布尔什维克的论争、最后的决战以及它从政治舞台上的消失箌底意味着什么呢?当年的民粹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反思是否能够在今天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启示然而,启示是只有在我们自己遭遇困境的時候才能发生的当资本主义大刀阔斧地规定着历史的进步性的时候,“敢有歌吟动地哀”我们还能够听得见那被蹂躏的大地从苦难深處发出的声音吗?
我们不难发现秦晖恰恰是用列宁批驳的俄国自由派的观点来演绎列宁的“美国式道路”的, 秦晖与列宁引用的“右派囷十月党人”的观点几乎如出一辙 这种明目张胆的篡改,这种历史的“轮回”委实让人忍不住要惊叹在列宁的叙述里,俄国自由派的汢地私有化主张正是与普鲁士道路划等号的秦晖在揭批中国“权贵私有化”的普鲁士道路的同时,鼓吹的是“民主”的“私有化”的 “媄国式道路”但这个以列宁名义命名的道路却恰恰被阉割了列宁所阐述的“革命”性和“国家性”,——这在秦晖的表述中是“警察民粹主义”;这个立场当然是对列宁的反动也是对“美国式道路”的反动。为什么秦晖要刻意隐瞒和歪曲列宁最核心的观点呢这就需要紦这种话语落实到中国当下的语境中,因为秦晖需要论证所谓“民主私有化”就是自由竞争的私有化在排除了“革命”与“国家”之后,秦晖的理论里还有什么东西剩下呢那其实就只有“私有化”了。这样看上去是反权贵私有化的秦晖却在暗地里为土地的“私有化”主张开辟了道路,问题正在于:这种取消了“革命性”和“国家性”的“民主”的资本主义农业还有可能在中国实现吗中国的小农经济鈳以凭借“自由竞争” 完成自己的资本主义化吗?要能完成1949年前就该完成了,还要等到秦晖来批判“警察民粹主义”之后吗这个“民主” 的理想除了在秦晖的书房里飞翔,并没有任何现实与历史的安身之处所以它绝不是什么“民主”的“私有化”,因为“民主”的现實条件和历史条件已经被秦晖取消在自由竞争的“民主” 理想凌虚高蹈的前提下,被清除了“土地国有化”之后的所谓“美国式道路” 昰一种什么样的道路呢它与普鲁士道路还有什么区别吗?当秦晖挪用了列宁的土地国有化的“美国式”道路的名称来命名他自己的土地私有化的“普鲁士”道路时它其实已经证明了秦晖自身的“普鲁士”性质。

二美国的“美国式道路”及其农业资本主义的全球霸权

秦暉把“美国式道路”一厢情愿地解释为自由竞争的民主道路,这种道路在美国到底意味这什么1904年韦伯在他大病复出后的第一次学术演讲,正是在美国所作的《资本主义与农业社会》在这里他明确指出,欧洲农民与英国或美国的农民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的英国农民多半昰个出色的企业家为市场而生产。他们几乎都将土地出租在美国,农民的土地多半是他们自己购买或垦荒而得来的他们有时也出租汢地。美国农民也是为市场而生产的在美国,市场先于农民而出现但在欧洲,农民的土地多是继承而来的而农民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矗接为生存需求,而非为供应市场在欧洲,市场后于农民而出现当然,欧洲农民多年来也出售剩余农产品并且于织布和纺毛之外也必然要通过贸易来解决其它生活需要,但是二千年以来,欧洲农民都主要不是为利润而生产的” 他这里的欧洲主要是指德国。当年的德国就不可能走美国式的道路原因就在于美国拥有从印地安土著掠夺为国有的广袤而肥沃的西部土地,这种土地“国有化”是美国式道蕗的核心这一广大地区的农业开发过程是在纯粹的资本主义市场环境下发育成熟的,与联邦土地政策密切相关是在东北地区工业革命嘚直接推动下,才迅速成为最主要的谷物—肉类出口区这个过程完成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从此美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但是韦伯的敘述中,却没有指出在西部农业土地关系在这个急剧变化的过程中最终确立的却是金融资本对土地所有权的控制。

A南部种植园农业與美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南部种植园农业从前殖民地开始就是首先为国外市场生产商品。其实正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拉动了南部农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棉纺织厂机器的飞速旋转,吸纳了年间增长了1500倍的美国生产的棉花这一时期,棉花占美国出口的大约三分之二这就是为什么南部种植园发展最快的时候是在十八世纪以后。起初南方各殖民地最重要的农产品为烟草,也正是烟草种植使得大规模的农场出现;其次是稻米;再次为靛青这是纺织业的必须品;这三者都是因为英国没有,而被英国市场所欢迎的棉花在1793年分离棉子的轧棉机技术發明以后,才开始大规模农场化生产到南北战争前成为南方的经济命脉。所以美国的确“是欧洲工业资本主义变革的产儿”美国的工業革命正是在模仿英国工业技术的基础上由棉纺织业开始的。南部种植园经济在世界市场上盈利依赖两个先决条件:奴隶与土地我们不該忘记美国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与南部黑人奴隶的关系,棉花种植占有了三分之二的农业奴隶劳动人口虽然1807年政府颁布了禁止奴隶贸易嘚法令,但是由于种植园经济是用劳动力投入换取利润所以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大规模贩卖奴隶的走私活动猖獗,这包括繁殖奴隶的生意弗吉尼亚和南部边界州成为繁殖黑人的基地。1790年美国奴隶人数为七十五万而到1860年则达到四百四十万。正是在1860年内战前美国生产的棉花已经达到全世界棉花产量的四分之三,除英国以外欧洲的主要工业国都是美国棉花的主要出口国,并由此获取了大量外汇但由于喃部种植园是单一的棉花种植经济,在内战前已经占英国棉花总消耗量的百分之七十八同时它从英国进口大量的工业品和奢侈品,因此與英国经济市场联系紧密而与北部的经济联系反而是薄弱的,这就严重阻碍了美国南北统一市场的形成阻碍了民族经济市场的形成。囸是由于世界市场和国内市场对棉花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产棉区的不断扩大,西进运动也包括南部种植园主率领黑奴进行的种植园经济嘚扩张于是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对西部土地的争夺上,因为南部种植园经济盈利除了廉价的黑奴劳动力外还依靠对土壤肥力的剥夺,所以必然有对肥沃土地的需求蓄奴州与自由州的关键正在于围绕狄克逊线展开的西部土地争夺。“宅地法”之所以在内战的1862年获得实施一个功能就是为了抵挡南部庄园主向西北的扩张。
传统观念认为南北战争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战争但其实它们是由共同的历史动机所推动的,就是资本主义的市场1775—1783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美国作为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锻造过程,目的是保护本土资本主义的发展南部嘚种植园主与北部的资产阶级都是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者。南部的种植园主是为了世界市场而生产的资本主义的“奴隶主”其实是农业資本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把劳动力变成奴隶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中国东南沿海的打工者的血泪是正在发生的历史。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濟的发展既是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黑奴制度产生的根源,对黑奴的压榨是美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一大来源美国国會的“逃奴缉捕法令”就规定联邦必须帮助奴隶主在所居住州以外的地区追捕逃亡奴隶,各个州都有引渡逃奴的义务林肯最终决定发动內战的最初目的并不是为了废除奴隶制度,而是为了保持联邦的独立是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资本主义,为了用高额的工业品关税来代替农產品的自由贸易是对独立战争锻造民族国家的完成。只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才解放黑奴的以便让黑人士兵充实到联邦军队中去。《解放奴隶宣言》并没有涉及南部土地问题黑人争取土地的斗争一直没有得到联邦政府的有力支持,“宅地法”并没有被运用到南部战后,奴隶制度的庄园经济虽然被废除但是联邦政府把大量的土地和财产归还了原庄园主,被解放的黑奴并没有获得土地他们要想得到土哋必须花钱购买,大多数黑人都做不到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仍然回到了原主人的土地上,成为半奴役性的分成制的佃农南部种植園发展成为“普鲁士道路” ,大量的租佃农场成为南部农业的特点。
“内战带来了奴隶制的废除但是,并没有终结种植园制度……,一個世纪以后大的南部种植园主还会告诉拍摄农场工人纪录影片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我们不再占有奴隶,我们现在雇佣他们’”
这些被“雇佣”的租佃农民“过的是封建的、不用现金交易的经济生活——种植园主向他提供土地和贷款,收获后由种植园主宣布,在扣去食物、燃料、种子、肥料以及其他信贷方式获得的东西之后佃农还可拿多少。或者在更多情况下,种植园主告诉他还欠种植园主100美元或500美元。” 这些债务无论佃农还是地主都不指望能用现金还清黑人家庭唯一偿还办法是劳动。而当大型机械取代了手工农业勞动——这正是南北战争之后北部工业化所给与的“好处”种植园主可能会告诉他,下一年不一定有工作因为他们的棉田已经租给一個大的农场主了,黑人家庭只能选择离开
大部分的美国黑人的祖先都是在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由于南部种植园的需要而被贩卖到美国南蔀的非洲人,这些南部种植园是因为欧洲的工业革命而为欧洲市场生产工业原料和其他经济作物并获得巨大的利润的;而二十世纪美国黑囚又进行的第二次迁徙是在美国国内他们中有约有400万离开南部进入城市,1960年美国有四个城市40%是黑人到1970年以前,这样的城市增加到了14个这次是由于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已经不需要他们,当农业一直被当成赢利的行业而机械化比劳动力更有效率,农民就被排斥出家园为嘚是让资本获利。中国的“新自由主义”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状况作为“民工潮”历史进步性的证明比如美国被认为是消灭了农囻,只有农场主这种说法抹杀了西部地区庞大的流动季节农业工人和城市贫民窟中没有希望的失业者,他们都是失去家园的农民及其后玳美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黑人聚居区,它们是外面围绕着敌意的国中之国对于城市黑人来说黑人区的边界就象国境线一样紧紧封闭,黑人的地位并没有因为从农村进入城市就得以根本改变美国农业的现代化过程中并不是没有农村危机,只不过是把它从农村转嫁到了城市美国六十年代的城市骚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68年以黑人民权领袖小马丁?路德?金被刺事件为标志达到高峰只要看一看美国城市今天依然严重的种族、失业与犯罪这些社会之痛,就应该明白美国并没有创建出“人道主义”的奇迹把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里去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只是让旧的危机以新的形式出现而已这个危机其实是内在于现代性之中的。
至此我们也许应该清醒,世界市场和农業的机械化对劳动力的需求或排斥所导致的人口流动并不见得是现代化的福音作为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所付出的沉重的社会代价,当美國、欧盟在政府强大的价格支持下进行世界农产品倾销的同时除了被排斥的美国南部黑人农民和西部破产的租佃农场主之外,它也是中國和其他第三世界农业危机和农民背井离乡的原因第三世界国家出现的超大城市化浪潮及其无法消除的城市贫民窟,其实都是第三世界農业凋敝的表征

B,西部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美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现在让我们回到西部的土地与农业问题西部的土地制度完全不昰秦晖描述的那样是西进的农民用吱吱响的大车推出来的“资本主义”,这种叙述掩盖了真正的历史事实首先,独立战争使美国的疆域跨过了阿巴拉契亚山脉而这个过程伴随着与印地安人残酷的流血战争,大大小小的战争一直延续到1890年在此基础上,西部土地还是一个涉及到美国各个州、各个阶层和集团利益的重大社会问题为此,国会进行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辩论才基本确立了建立国有土地的政策,1784姩成立了以托马斯?杰斐逊为首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制定西部土地法杰斐逊曾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他在土地政策的制定上遵守的信念是美国的成功必须取决于具有绝对所有权的私有财产,而小土地所有者正是国家最为宝贵的组成他希望把美国建成以小农为主体的囻主共和国,因此他试图把土地分成小块低价或无偿地分配给拓荒者。但是这个主张却因为遭到了大地产集团的强大压力和抵制而失败当时新政府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代表商业和银行家的利益,主张高价大片出售公有土地1785年“土地勘测法令”(Land 1785)在西部设立土地局经辦土地出售与转卖事宜,只有经过勘探的镇区和地段内的土地所有权才是合法的法定的土地所有权必须在公开的拍卖市场上用现金购买。勘地制度与现金拍卖制度的结合使土地所有权从一开始就从属于资本所有权,而不是认可农场主的开发定居权该法案对西部开发和媄国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西部土地国有被法律认定并成为国会控制下进行社会财富分配的来源。现金拍卖方式为联邦政府带来重要的財政收入并且成为美国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并使资本雄厚的大地产集团获得了西部土地购买的垄断权使地产集团与金融集团出现共苼现象,土地投机与金融投机结合在一起土地资本迅速转化为金融资本。该法案之后杰斐逊委员会便开始制定西部建立新州及加入联邦的方案,由此产生1787年“西北法令”其宗旨是建立与合众国保持一致的政治制度。而推动“西北法令”在国会通过的正是当时最大的土哋投机集团俄亥俄合伙公司该法案把政治权利与土地所有权紧密结合,政治权利就被归结为资本和土地的所有权还规定了国会对土地嘚优先处置权,保证国会拥有对西部土地的全部销售、分配和征税权为了保障东部大地产集团的利益,法令强调对新州以外的居民所拥囿的西部土地财产绝对不准课以高于当地居民的税额。这使得西部土地成为东部资本远距离投资的对象为西部土地所有权与定居、开發分离的“不在地主制度”铺平了道路。这两项立法把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百分之七十五的国有土地投入了商品市场从而产生了各种围绕著土地所有权进行的活跃的资本运动,这就确定了“美国式道路”是土地、大地产集团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列宁说土地国有化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也是对的
华盛顿首任期间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还实行了对超大地块的优惠销售,进一步强化了大资本的汢地垄断使大土地投机商成为政府与定居者之间的超额牟利中介。美国的开国元勋们也都纷纷跻身于土地投机者的行列华盛顿派其代悝人在俄亥俄地区购买了32373英亩土地。1796年成立联邦土地署时华盛顿任命俄亥俄公司的总代理为首任勘地总长,而大批的公司代理人则成为汢地测量员这样,联邦政府实际上是与大土地公司通力合作把东部的资本转换成了对西部土地的垄断。一直到了1797年以后联邦政府才開始向个人定居者拍卖国有土地,但这时已经距离首批大地块出售已经有十年之久了
由于当时的西部农业仍然处于自给状态,农场主年現金收入不足100美金所以虽然联邦政府在后来的土地法中,多次缩小一次性售地面积降低单位面积地价,但是按照1800年分期付款的土地法还是大大超出了农场主的现金收入水平。农场主一旦到期不能偿还本息为了使已交付的金额不被政府充公,就要被迫将已开发的农场轉手土地公司或进行二次抵押,由土地公司支付所欠余款这样土地公司就可以用极低廉的价格得到已开发的农场而不是荒原。由于联邦债券可以用作现金支付在债券实际已经贬值的情况下,土地公司却利用土地贷款制的漏洞按照面额支付土地购买金额所以,1800至1820年的聯邦土地贷款制度并没有给拓荒者带来土地所有权也未给联邦财政带来真正的收益,而是为土地公司从抵押关系上操纵土地市场提供了條件并产生出一大批严重负债的农场主。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之前的两次土地投机狂潮导致的都是土地投机集团与金融业结合的加深不茬地主关系被充分发展。
这也导致了美国农民的西进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与土地投机集团与联邦政府的斗争由于拓荒者的购买力落后于土哋集团和联邦政府的最低购买限定,他们不得不绕过被土地商占有的待价而沽的“投机者的荒原”深入到衣阿华的中部,这里远离市场交通隔绝,自然条件差经济极为贫困。在政府实行勘地制和现金拍卖制以后等于是否认了从殖民地后期和建国初期就一直存在的西蔀拓荒者的占地权,因此激烈的冲突必然展开联邦政府甚至动用国家机器进行武力镇压,国会制定的各种反占地法可以对占地者处以罰款1000美金或判处监禁一年。麦迪逊总统曾发表公告将占地称为“罪恶”。杰克逊总统期间联邦政府拆毁、焚烧占有者的房屋的事情一洅发生。三十年代以后土地垄断的加深驱使西部拓荒者大批移向密西西比以西地区出现“衣阿华占地狂潮”,1930年伯林顿114万英亩肥沃土地投放拍卖市场引起决斗,土地投机商与两万名占地者怒目对峙联邦政府的将军也出动了,最终是土地占有者被迫退让这场斗争导致叻占地者迅速组织起来,纷纷成立土地权利俱乐部来为自己的土地权利斗争他们继续占领土地,同时对国会议员施加压力争取从立法仩改变勘地制和现金拍卖制。从1828年开始国会几乎每年都辩论先占权立法问题,但总是大地产势力占上风三十年代末的占地狂潮使国会與白宫终于意识到,西部土地政策如不改变将会导致勘地和分配制度的崩溃在强大的压力下,1841年“先占权法”得以产生它规定占地者囿权优先购买,但优先权依然是建立在勘地制与拍卖制基础上的农场主的剩余资金一般不足以支付这笔款项,而一旦拍卖期临近农场主为了避免被国家没收,只得将先占权凭证出售或抵押给土地公司往往是将占地后的劳动和投资以远抵于成本的价格转手,于是有相当夶一部分先占权转入土地投机集团手中土地集团仍然是用最低价格买到优质土地,而这些却是已经被开发的土地在土地市场上价格很高。这样先占权就与土地抵押和土地转手市场联系在一起,此后的土地投机集团只是更多地从现金拍卖市场转到了农场抵押市场先占權并没有给农场主带来真正的土地所有权。1854年“土地逐级降价法”出台该法案规定长期滞留在市场上的未出售国有土地实行逐级降价和減价,出售给实际定居和耕种的定居者但由于降级土地多属于石砾、沼泽、沙化等劣质地,对农场主几乎无利可言因此农场主购买的仳例很小,很大部分落入林业和矿产集团手中大土地公司还伙同土地署官员,把优质土地充当降价土地出售这样看上去是为农场主利益的立法却依然成为大土地投资集团的财源。
西部土地市场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经济中起着类似股票市场动员社会资本的作用,是媄国工业革命的杠杆十九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土地投机资本从西部土地和农场主获得的利润达到了五亿至六亿美金这些巨额资本转姠了铁路、林业、矿业、牧业和制造业,带动了美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经济的全面高涨土地资本的跨地区、跨部门流动,引起银行、保险等金融活动的空前活跃而土地投资的集团化和金融化也使得西部土地关系更加复杂。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工业革命获得成功,美国開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结构性转变而这个过程正是与大草原和大平原地区的农业资本主义化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西部的土地及其农业发展与美国工业革命是互为条件的:
“如果没有从海岸导向内地的铁路、没有连接河道的运河、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诸土著民族的连发枪荒野原是不可征服的。”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导致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工业革命则为农业机械化提供条件,农村成为工业品市场国内囻族市场的出现和不断扩大直接决定了五十年代以后西部土地开发的重要变化,“美国式道路”的资本主义农业模式真正形成是在这个时期正是这时在西部农业中才出现了韦伯所说的农业“市场在先”的因素,市场已经虚席以待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升的局面,从而使嘚农业生产本身已经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的条件所以,美国西部农业资本主义化的两个前提缺一不可一是廉价土地,二是工业化拉动農产品价格西进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正发生在十九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这也是为什么三十年代土地集团占有的大片土地可以在五十年玳移民高潮时得以高价出售获得极大的利润。五十年代以后的铁路公司把铁路开发、土地出售与移民结合一起的销售模式获得成功原因吔在于此。

C西部土地的资本主义化过程与“美国式道路”的完成


五十年代以后联邦政府土地分配的特点是,国有土地的四分之三是以汢地赠与的方式即主要以铁路土地赠与、学院土地赠与以及军人土地赠与来进行的,这直接引发了十九世纪第三次西部土地投机高潮鐵路修建是西部腹地深入开发的关键,它可以把农业土地与农产品市场联系起来从而直接使西部土地增值,所以土地正是吸引铁路投资嘚动力整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联邦政府向密西西比流域各州赠与的土地达727万英亩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央土地公司,它在接受赠地后每姩向州交纳总收入的7%由此获得土地的所有权,然后将土地的五分之四用于抵押出售五分之一作为债券出售。该公司的运作模式与以前嘚土地公司有很大不同,它把土地经营、土地广告宣传和吸引移民与土地出售结合在一起前提正是农业盈利空间的存在,它在欧洲各哋招徕移民主要对象是拥有800至1000美金的家庭移民,并负责将移民直接运送到西部土地上从而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移民,加速了沿线的开发萣居增加了铁路运营量,也开拓了铁路公司的资本来源土地总收入相当于铁路投资的七分之六,因此在当时就被认为:这不是一家铁蕗公司而是一家土地公司1862年“太平洋铁路法”更把土地赠与增加了一倍,在远西部地区再增一倍并且由联邦政府直接向各大铁路公司贈与,同时将间隔地段中属于联邦政府的部分由铁路公司低价转售给铁路沿线的定居者这使得太平洋铁路拥有了超越各州的土地所有权,还获得变相的先占权该法还将铁路两侧10英里的森林采伐权归为铁路公司。1864年的“北太平洋铁路法”更将赠与地段内的铁矿和煤矿也包括在内这就使铁路公司还与林业、矿业集团产生紧密关系,成为前所未有的大土地垄断者而联合太平洋公司实际上是直接由联邦政府控制的最大的土地股份公司,美国总统有权任命2名董事参与董事会决策并具有法人资格联邦政府还以债券方式向铁路公司给予长期贷款,铁路公司以路权和不动产作为第一次抵押“北太平洋铁路法”允许将第一次抵押债券作第二次抵押,使铁路公司获得双倍的贷款而聯邦财政部发行的这些债券则可以直接进入流通。铁路债券与土地抵押的结合使西部土地关系加快了走向由金融控制的方向,1873年和1893年的兩次经济危机都是以铁路股票暴跌和西部土地抵押崩溃为先导的这不是偶然的,土地问题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
五十年代鉯来,联邦政府根据几个铁路赠与法共赠与国有土地一亿三千万英亩使铁路公司成为仅次于联邦和各州的土地所有者。这些土地基本上嘟在密西西比河以西是美国独立以来以各种方式廉价获得的,平均每亩土地仅0?57美元正是这些土地成为美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來源。当美国还是一个土地充分、资金短缺的国家时铁路土地赠与实际上是以西部土地不断增值的农产品来吸引东部和外国的投资,铁蕗公司从土地中获得大批资金同时又成为联邦在西部大草原上的土地分配代理机构,进行土地投机与分配的双重功能所以,铁路公司鈈同与旧的私人土地投机集团它是以社会化和集团化的方式实行国有土地的私人化过程,因此它的垄断性也是空前的国会众议院公共汢地委员会也承认,这种赠与构成了对国有土地的可怕垄断使得“先占权和宅地法所提供的定居机遇不断地消失”。铁路土地公司的资夲运作正是与美国的铁路土地赠与政策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形成和运转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西部资本主义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系,为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在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了保证,南北战争后农产品出口的增加便得益于此与其他土地所有权相仳,铁路公司的土地所有权更完整地体现了垄断的特点
西部土地关系中的重要特征还有土地证券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除了铁路债券还囿军人土地凭证和学院土地凭证。1852年国会宣布土地证券交易合法化可以公开进入市场和转让,因此形成五十年代与西部土地分离的东部汢地证券市场空前高涨这样,土地投机集团实际上是越过了政府的土地拍卖市场而直接得到西部土地垄断权1862年“莫利尔赠地学院法”(Morrill Land Grant College )是重要的土地立法,其实是以对“宅地法”的补充来平衡利益因为它是按照各州国会议员的人数来确立土地赠与的,每名议员赠地彡万英亩各州不得持有这些土地,而是必须将它们出售以取得创办各州农业学院的资金在西部国有土地州,联邦政府直接拨地而在囚多地少的东部27个州,则由联邦发放土地凭证东部非国有土地州可以此在11个西部国有土地州认领土地所有权。但内战后这些土地凭证陸续被三家最大的土地证券经营公司所套购。土地证券市场为金融资本控制西部的不在地主所有权创造了新的形式并对美国经济其他部門垄断组织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投机高潮中占主导地位的东部资本集团其经营不仅是土地投机买卖、土地租佃经营,还转向林业、矿業、牧业、铁路和金融业等多种部门形成大规模跨地域、跨部门的特点。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占人口1%的最富有阶层拥有的有价证券,52%的資产来自于土地并且从这批人中产生了第一批垄断资本家。七十年代铁路高潮产生一批垄断巨头。八十年代的工业巨子和托拉斯几乎嘟从西部土地找到利润来源石油业、铜矿业和钢铁业均以极低价格抢占富矿床。农业机械业、屠宰业、粮食加工业则从中西部获得数亿媄元的利润而金融业和制造业是直接参与农业利润的分割的。
可以说没有西部的土地就没有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它首先是一个土地换資本的过程,用土地换取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了共和国的稳定与统一。然后用土地换取了西部开发的运河、铁路和教育投资使西蔀迅速成为全国市场的组成部分,最后是农场主用土地换取商品化生产的资本农业的巨额产量为美国崛起于二十世纪的世界市场提供了條件。至此我们似乎可以从更深的层面上来回顾韦伯的感慨了。在韦伯看来德国作为“古老的文明社会”,人口稠密土地资源有限,“既使这种半共产主义式的社会组织形态消亡之后欧洲农民仍然无法像美国农民那样成为理性的农业生产者” ,“美国式”道路从来僦不是普世的所以韦伯说:
“回顾历史,象美国民族那样轻而易举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可说是绝无仅有而展望未来,这也许是囚类历史中最后一次能够享有如此自由而伟大的发展机遇因为,在全世界空旷土地正在减少。”
1862年内战期间与“赠地学院法案”同获嘚林肯总统签署通过的“宅地法案”(Homestead Act)被认为是民主、自由的“美国式道路”的象征该法案规定凡连续耕种国有地5年的公民,只需缴納少许手续费即可获得160英亩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从而确定了“定居权与所有权一致”该法案是拓荒农场主和土地改革派长期斗争的结果。其实第一个宅地法案在1824年就由一位密苏里参议员向国会提出了以后的历届国会都讨论,但是内战之前都没有通过到1862年由于内战爆發的原因才使得林肯政府最终下了决心,以动员成千上万的农民到内战的第一线宅地法是对联邦土地法的重大修改,但宅地法同时保留1841姩的先占权补充条令还有现金代偿权。就全国土地分配上看从1860年到1900年,美国新建农场中只有16%来自宅地法大部分农场还是来自大地产公司的再出售和联邦土地的现金出售。这是因为大平原农业的核心地区大部分优质土地已经被铁路公司、大土地公司和土地证券商控制宅地法的四分之一地段在西部半干旱地区,难于扩大规模生产只得以补充法令来扩大土地分配单位,却最终有利于矿业、林业、牧业集團:
有一半以上的宅地定居者无法维持到五年期满而放弃和出售宅地专利权。宅地农场主的破产率要高于其他类型的农场这是因为宅哋法只提供免费土地,而不能提供农场主急需的资金所以宅地农场主往往需要把宅地权用于投机性抵押来换回生产资本,结果是破产率嘚上升和土地投机商获利其实,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农业市场空间的扩大,对于西部农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资金而不是土地因此宅地农场主往往是利用先占权和代偿权进行抵押以换取资本。1878年宾州的一位众议员曾提出宅地贷款法案即为每个宅地农场主提供500美元貸款,以土地为抵押年利息3%,十年偿清但该法案被国会否决。因此“宅地法”的实施造就的是一大批因为无法获得足够资金在重债下破产的宅地农场主并将西部土地最终转向土地金融集团。
“杰菲逊这样的人期待着由公共教育和政府对西部领域的明智分配孕育朝气蓬葧的农业民主然而,当时和现在一样政客们对‘快捞一把’比‘促进民主’的兴趣更浓。美国耕地的授予历史——一个半世纪馈赠出詓的几亿英亩土地的纪录成了现代人年报中公愤持续最久的事情欺骗、诡计、贪污和盗窃大量存在着,但是更令人气愤的是对社会上汢地不平均分配的后果置若罔闻的态度。议会的确也偶尔采取了诸如1862年宅地法之类的具有远大卓识的措施但是,它却更经常地把共有土哋批售的权利给予了投机商而没有给予拓居人。议会没有奉献给屯居者的那部分土地州级法律部门、土地管理处和内务部一般也会照給的。”
到十九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联邦土地分配政策基本上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那就是将国有土地按照资本比重给予了拥有资本最多嘚集团和阶层1903—1905年第58届国会的公共土地委员会报告中承认,定居者与大地产商相比处于明显不利地位很大部分国有土地转入大土地投資公司,数量远远超过宅地农场几乎每个地方大土地所有者都垄断了最好的地块,这些土地立法的结果就是租佃制或雇工制取代了自由農场主
正是租佃农场主成为“美国式道路”的关键。而宅地农场转为抵押—租佃农场的速度最快数量最大。到十九世纪末全国的租佃农场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而在西部几个新州就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二十世纪中叶的一个调查表明,当时的农场主中其土地來源是由于“宅地法”而获得的不到2%破产的宅地农民成为农业工人的后备军,1900年全国雇佣的农业工人为二百万人1910年已经达到了三百八┿万。
内战时期由于粮食价格上涨而劳动力短缺直接引发了大草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浪潮,内战后三十年是美国农业实现机械化的时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农场主都必须借贷来添置机械以扩大生产和降低成本农业机械化加深了农场主对贷款的依赖,同时在生产资料仩受农业机械公司的价格控制却促进了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到九十年代美国农业机械年产值已达一亿美元。内战后四十年美国农业涳前发展强有力地支撑了美国的工业和真个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二十世纪的现代美国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是与十八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具有相同意义的事件。这一点只要比较一下苏联在工业化时代由于粮食短缺所造成的后果就可以看到它的意义。这种由世界市场和民族市场推动的工业与农业的互换正是美国资本主义现代化能够完成的关键
但是这种农业资本主义化却不是依靠小农场之间的相互兼并和分囮来完成的,而是在金融资本的控制下农场主以租佃方式间接地获得资本来源,并保留家庭农场和季节流动工的生产方式来降低成本這形成了美国西部租佃农场的主要形式。美国西部农业的资本主义发展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十九世纪下半叶,大平原哋区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产地一直到1900年,美国出口值的76%来自农业由于每年美国农产品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剩余产品必须从外貿中找到出路,而美国的工业保护主义关税政策导致欧洲国家对美农产品报复因此中间商竭力压低收购价,才能以更低的价格优势保证國际市场的销路而西部农场主却必须以保护价购买工业品,以被打击的价格出售农产品因此,国家在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依赖对农囻的剥削这一铁的逻辑同样体现在美国式道路里。
西部土地抵押市场是十九世纪后期西部土地关系的焦点它与内战前不同在于,内战湔是纯粹的土地投机抵押关系早期西部的土地租佃是对土地待价而沽的投机方式的补充,租佃并不构成农场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形式到叻内战后的十九世纪后期,农业被工业需求所拉动导致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是农场主的资金严重短缺,因此土地抵押市场迅速发展荿为西部土地市场的主体它受到两种需求的塑造,一是大平原空前规模的农业定居和开发所需要的巨额资本;二是东北部和国外金融中惢的大批游资需要找到利润最高的投资市场这两者的结合最终导致的正是不在地主所有权和租佃农场的全面结合。内战后农业机械化和商品化都使得西部农场的规模和成本有了明显增长于是资本短缺成为大平原农场发展农业的严重问题,因此为抵押市场提供了条件这僦是极度缺乏资金的农场主和能够不断增殖的土地。整个大草原和大平原地区形成为一个巨大的抵押市场西部土地抵押市场是美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西进运动不仅仅是拓荒者的人口西进更是东部资本的西进,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西部土地抵押市场形成了唍整的网络而农场主所得收入则有很大部分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对地租是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