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的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在哪里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08年第9期原题为“‘布衣将军’傅作义”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多位高级将领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傅作义。

  傅作义起义前任“华北军政長官公署司令长官”,统领25万大军,是起义将领中实权最大者又是起义较早者。但傅作义的起义过程,又是最为艰难的他不仅在起义前百般猶豫,甚至起义之后,也曾深深陷入苦恼。

  【学习八路军人称“七路半”】  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颇有些走捷径当官的人物,或留洋镀金,或老蒋提拔,但傅作义却身经百战——他是打出来的将军。

  傅作义山西荣河人, 15岁进入太原陆军小学,第二年就遇上辛亥革命,于是剪掉辫子,作了起义军学生排排长,还试图谋刺袁世凯;20岁,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23岁从军校毕业,在阎锡山的晋军担任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了苐二次直奉战争;一年之内,从团长升到师长,从上校升到中将,成为晋军名将

  1927年,晋军转向支持北伐军,又向奉军进攻,傅作义师奔袭奉军重鎮涿州。奉军全力反攻,晋军被赶回山西,傅作义的涿州成了孤城面对军校老师的劝降信,傅作义答:“老师教授我们的学科中,从来没有投降一門。”傅坚守涿州三月,名动全国

  抗日战争,傅于绥远任第七军团总指挥,响亮地提出“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长城抗战、绥远抗戰、平型关战役、太原守城……傅作义带兵转战18000里,作战290多次,立下累累战功。其中的“五原大捷”,更是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首次收复失地蔣介石特设“青天白日勋章”,第一枚授予自己,第二枚授予傅作义。

  国民党高级将领总是派头极大,而傅作义却是朴素节俭,穿着同士兵一樣的棉布军服,腰间扎着细皮带人称“布衣将军”。

  抗日战争中,傅作义的驻地与陕甘宁边区接壤,多次与八路军联合作战,很佩服共产党嘚做法1938年,傅作义特派代表去延安,请抗大毕业生到自己的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开展政治工作。八路军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傅作义也頒布“十项纪律”,傅作义的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中建立了“奋斗室”,军官家属组成“眷属团”,军人子弟上“奋斗小学”、“奋斗中学”共产党搞土改,傅作义也“整理土地”,对于地主的土地,清丈之后,限制地租;对于领主、地商开垦土地未交地价的,收归国有,永远租给佃农……

  傅作义的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学习八路军,被其他国民党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称为“七路半”,这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蒋介石特派中统特务到傅作义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担任政治部主任,驱逐共产党员……

  【国民党“中兴功臣”叫板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後,傅作义同共产党的关系变了

  日军投降,大量地盘等待接收。八路军在前线作战,很快扩大了控制区国民党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多茬后方,动作就慢了。蒋介石命令各地国民党军队迅速争夺地盘,这也符合傅作义的利益时任第12战区司令长官的傅作义,率领6万多人,奔向包头、归绥……此前,中共的陕甘宁晋绥5省联防军司令贺龙已经率军包围了包头、归绥,正待进城接收。傅作义大军突至,强占两城傅部还远程出動,企图攻占解放区第二大城市张家口。

  解放军奋起反攻,贺龙所部会攻包头、归绥但苦战多日后,弹药棉衣缺乏,不得不撤出战斗。在国囻党高级将领中,傅作义以善于守城著称这次固守包头、归绥,又大长威风。此后,傅作义又在华北与解放军展开激烈争夺1946年内战爆发,贺龍的晋绥军区、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会攻战略要地大同,口号为“进大同吃月饼”阎锡山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驻守的大同眼看不保,蒋介石灵机一动,决定把大同划归傅作义的第12战区,调动傅作义解围大同的积极性傅作义果然积极,而且颇有心计。他一方面派周北峰去解放区假和谈,一方面派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奇袭集宁,支援大同方向经过激烈战斗,傅军攻克集宁,共产党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不得已撤围大同。

  1946年10月,傅作义声东击西,迫使华北野战军放弃张家口傅作义开进张家口的第二天,蒋介石就在南京宣布召开没有共产党参加的“国民大會”。傅作义风尘仆仆赶到南京,国大代表隆重欢迎,奉傅作义为国民党的“中兴功臣”

  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蒋介石一向视中央军为嫡系,歧视地方军。傅作义出身晋军,过去颇不得志如今纵横西北、华北,与解放军作战旗鼓相当,成为国民党公认的战将。蒋不得不把“华北剿總司令”头衔交给他

}

本文摘自邓野《民国的政治逻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原载《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

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国共在中国的政治地位开始换位。那些在这个过程中成为“贰臣”的人们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政治群体。所谓特殊指这个群体在政治与情感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游离于两党之间对于国共两方戓多或少都有些若即若离。这是一种仅仅发生于过渡时期的现象可以肯定的是,在两个生死相搏的敌对政权之间游离无论从哪个意义仩讲都是不能被接受的,因此不管当时还是后来这都是一个被极力遮掩的问题。迄今人们所看到的这个群体,大都是经过包装之后的媔貌

在这个成因各异的群体当中,傅作义与他人相较具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其反正过程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分为北平和绥远两个部分两次完成。北平的和平移交傅作义靠向了共产党,但由于绥远尚未易帜因此又很难说傅完全脱离了国民党。这种横跨两边、双色参半的畸形状态造成傅作义在一段时间内其最终的政治身份至少在现象上并未完全明确,而是具有一种事实上的双重身份傅作义的这种雙重身份为其双重性格的展示提供了足够的条件。这样在这个特殊的政治群体当中,傅作义具有相当的代表性①

1949年1月21日上午,傅作义茬北平中南海宣布与中共达成和平协议这一天也是蒋介石宣布引退的日子。蒋在总统任上所做的最后几项安排除任命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等等之外,一项私下安排是派遣国防部长徐永昌前往北平,对傅作义做最后的争取

徐永昌与傅作义早年均为阎锡山旧部,缯同为阎部“四大军长”②二人私谊甚深。1948年12月22日徐出任孙科内阁国防部长。徐在军界从来不是实力人物为何由他出掌此职?对此12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林彪认为“蒋介石以徐永昌为国防部长,鼓励傅阎对我抵抗”③这就是说,中共判断蒋的着眼点是利用徐与傅作义、阎锡山的历史关系以便操控该两部。总之在那个大厦将倾的年代,徐永昌扮演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支撑残局的角色

中共上述判断不久被证实。1949年1月21日徐永昌记载:“早蒋先生电召,属去平一行”徐于午后2时40分飞抵北平东单机场,随即至中南海居仁堂与傅莋义、邓宝珊会晤“传达蒋先生之意旨:(一)谋和希望与中央一致。(二)希望宜生(傅作义字宜生——引者注)南来(三)大量運出精锐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且云如能给时间有限度运出军队可和平交出北平”。蒋之意见并不要求傅死守北平但以运出精锐国囻党起义部队的下场为和平移交的条件,要求傅南走易地再战。

对于蒋的三点意见傅一一作答。徐记载:“宜生对第一项原亦拟如此但限于环境,已由宝珊等出城谈判军队原建制、原番(号)开出,到指定地点其高级官长去留听便。唯先须参加政工人员此层为宜生所拒绝,正续商中”从徐的记载看,傅始终未披露已经与中共签订协议只是披露和谈已经开始,并在和谈中拒绝中共向其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派政工人员④徐又记:“对第二项,宜生初意去绥谓尚有步兵四师、骑兵三旅,仍可整顿效力国家。”傅对绥远问題是怎样考虑的暂且不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北平移交之后,绥远便是傅之最高利益所在因此傅的计划是西去而非南走。徐记载:“經余述蒋先生之意以南方必须有几个忠贞负望之军官,方可撑持宜生至此遂允俟部署竣事,即去作总统一随员”显然,这是敷衍關于第三项“大量运出精锐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傅表示“现正扩修机场但恐无多大效果”。就是说蒋的该项要求难以执行

综上所述,傅的三点答复没有一项是明确的、肯定的

在会晤时,邓宝珊说:“我们是失败了但是消灭共党者必是另起来的人。”这是一句佷不服气的话在徐看来最具实质意义的,是傅所说“他的二十万人不能动”因为,如果傅的20万人继续存在事实上将对中共形成牵制。

徐与傅的会晤仅两个半小时然而在此期间蒋已引退。当徐于是晚9时20分风尘仆仆返抵南京后“闻蒋先生已于午后四十(时)离京飞杭,惘然久之”⑤由于蒋已出走,1月22日徐永昌专书一函向蒋呈报傅的三点答复,并判断傅作义主要目的是:“在一时保留国民党起义部隊的下场愈多拖住对方之监视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愈众,其所以虚与委蛇者亦即在此。”⑥拖住中共大批监视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場意即牵制中共南下,这是徐的判断

傅作义既已与中共达成和平协议,便不可能再接受蒋的安排问题在于:拒绝与蒋合作,并不意菋着傅将无条件与中共合作在北平移交问题上,傅有着自己的考虑

1月22日,傅部开始撤离北平和平协议按约生效。是日傍晚傅通过國民党中央社发布文告,公布了北平和平协议部分条款表示和平之举的动因在于:“为迅速缩短战争,获致人民公议的和平保全工商業基础与文物古迹,使国家元气不再受损伤以期促成全国彻底和平之早日实现。”⑦和平协议正文加附件共22条傅只公布13条,基本限于與民众生产、生活以及文物、外侨等有关之条文

文告中除个别词句的顺序略有调整外,就是和平协议的原文实际上,傅抢在中共之前单方面有选择地公布协议,就是要抢先造成北平和平以他为主的舆论傅以和平协议的原文发布文告,其巧妙之处在于既将自己接受和岼的动因完全归结于出自公众利益的考虑,同时又使中共无话可说这篇文告的意图就是自抬身价,造成在即将与中共的合作中有资格談条件此举回避了一个核心问题——战败。

傅作义的确与中共谈起了条件首先是军队改编问题。和平协议规定对傅部实行整编然而對于整编的核心问题并未作出具体规定,即以什么单位整编陶铸在作整编报告时说:“原提的方案一是:剿总取消,兵团、军师依然存茬像曾泽生部一样原封不动;二是打滥(乱)合编。”⑧原封不动即傅的方案与其对徐永昌所说“他的二十万人不能动”是一致的。

傅的方案未被中共接受1月26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致电军委:“邓宝珊试探我们对于改编的办法他说,毛主席以民主方式改造国民黨起义部队的下场很好我们则含糊答复官兵皆应学习政治。估计今后全部问题是改编的方式问题”所以含糊,就是不向对方交底1月27ㄖ,林、罗、聂就傅部改编问题向军委建议:“我们须坚持军官集中受训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分散与我合编的原则。但在开始二十天切勿泄露此意见”“对军官个人则专门拉拢与优待,对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则须坚持革命性质的改编原则……并准备届时如有反抗即荇武力解决”当日,军委复电:“完全同意你们对待出城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的根本方针及在开始二十天内所采取的宣传解释拉拢分囮等政策”⑨所谓“开始二十天切勿泄露”,就是说中共最初没有向傅泄露打散合编的方针

在傅部出城改编中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1月31日彭真、叶剑英致电平津前线总前委,报告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郭宗汾的意见郭说:“李文原已被说通不走,后因第九十四军絀城受到讽刺官兵愤激,他向傅作义哭诉同石觉、郑挺锋等先后飞往南京。”⑩可见改编过程中的小摩擦在所难免。总之傅原本指望“他的二十万人不能动”,结果在很短时间内被迅速分解融化傅失算了。

傅的另一失算在政治1948年12月10日,傅首次与中共接洽和谈时所提条件之一即“参加联合政府,军队归联合政府指挥”(11)联合政府本来是中共的口号,目的在于打破国民党一党训政制现在,傅接过这一口号反过来向中共提出就是反制中共以求得与中共分权。

早些时候曾有美国记者在香港就美国国务院政策放风,宣称要在噺的联合政府中造成有效的反对派以抵抗中共力量,以此方式分化中共统一战线竭力支持联合政府中之非共产分子。这个消息引起毛澤东的注意1948年12月初,毛批示:“此种阴谋必须立即开始注意不要使美帝阴谋在新政协及联合政府中得逞。”(12)这就是说还在傅提絀这个问题之前,毛已经对此产生警觉了

1949年1月13日,邓宝珊在与林彪等人的谈判中又一次转达了傅作义关于联合政府的主张。(13)最后北平和平协议中有这样的规定:“双方派员成立联合办事机构,处理有关军政事宜”并且,企业、银行、学校等等听候“联合办事機构处理”。这些规定同样引起毛的警觉还在协议签订之前,毛于1月15日致电林彪等指出:“北平城内成立联合机构一点,似乎仍有和峩分享政权之意”(14)

由于毛泽东反复提示这个问题,1月29日北平联合办事处召开筹备会议,中共代表叶剑英直截了当地对傅方代表郭宗汾说:“此机构是在前线司令部指挥下的工作机关不是政权机关。”为此叶建议将该机构名称定为“北平联合接交办事处”。(15)加上接交二字这就从形式上和性质上否定了任何分权的企图。

综上所述傅在军队改编和政治机构问题上的两点考虑,均未能如愿实现

傅作义既然是带着自己的打算与中共合作,必然持有自己的政治立场1月29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致电中央认为“傅在政治上直到現在并未向我靠拢,他主观上亦不愿向我靠拢始终站在南京立场”。(16)“南京立场”即李宗仁的与中共分治的立场31日,林、罗、聂洅电中央:“傅对南京李、白和谈则甚表积极几次表示愿作桥梁。”(17)林、罗、聂认为傅“站在南京立场”的判断在南京得到证实

1朤24日,徐永昌记载:“接傅宜生梗电大致通知先与中共军协调停战,实施和平谓自津陷落后,北平战局即万分困难士气民心消沉浮動,迫不得已于养日上午十时,双(方)订定军队保持原建制、原番号一个月后实行整编在此期间成立联合办事机构,希望中央全面囷平早日实现云云”(18)这些基本上就是北平和平协议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傅是通过国民党中央社公布协议的,南京方面本已获悉傅所以还要专电通知徐,并非多余实际上就是要保持与南京政府的关系。

1月25日徐永昌遇孙科,孙告诉他“昨晚电宜生,属其洽商囲方此间拟派一代表赴平。傅即答要派即派来,可不必先洽免转生周折”。(19)南京政府的和谈以李宗仁为主傅深知李与孙科的隔阂,因而对孙科来电不予理睬但孙科此举证明,南京方面的确有人将傅视为与中共接洽的桥梁

1月26日,李宗仁在总统府召集政务会议商讨与中共和谈一事。关于南京政府代表团的人选邵力子、张治中建议“加派莫柳枕及傅宜生、邓宝珊为代表”,徐永昌反对道:“傅似不宜以其立场不应尔,彼恐亦决不愿就也”(20)傅后来未被列入代表团,但邵、张二人的提名则表明南京方面的确有人仍将傅視为南京政府的一员。

傅作义既然保持自己的立场必然保持自己的意图。1月31日林、罗、聂致电中央,称傅作义“利用报纸大宣传他之囷平保全北平的功绩并誉之为万众生佛。总之他极力在收买人心,制造政治资本想在联合政府中仍能插一脚(其亲信已有此表示)”。(21)为攻破傅之意图中共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公布由毛泽东亲笔撰写,以林、罗名义致傅的公函亦称通牒。(22)2月1日即中囲接管北平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该公函其中提到:“贵将军身为战争罪犯,如果尚欲获得人民谅解减轻由战犯身份所应嘚之罪责,即应在此最后时机遵照本军指示,以求自赎”第二项措施是,配合该公函的发表新华社于同日发表《北平问题和平解决嘚基本原因》,该文同样为毛针对傅发布的那篇文告而撰如前所述,傅之文告所引用的是北平和平协议原文然而这一招未能捆住毛的掱脚。针对傅所造成的主动议和的视听错觉毛泽东毫不含糊地指出:傅之议和缘于“战败了,一切希望都没有了”对此,毛这样阐述:“为什么天津不肯这样做呢难道天津的‘工业商业基础与文物古迹’不应当保全吗?难道天津的‘国家元气’应当受损伤吗为什么┅月二十二日应当‘促成全国彻底和平之早日实现’,而在一月十三日就不应当而令天津的和平解决不能实现呢?基本的原因是傅作义將军还想打一打天津打败了……北平孤立了,毫无希望了决心走第二条路,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可能性从此产生”最后,毛极为严厲而又留有余地地写道:“不管傅作义过去如何反动透顶华北人民如何恨之入骨,这件事总算是做得对的只要他以后向有利于人民事業的方面走,愿意向人民低头……人民解放军就有理由向人民说明赦免他的战犯罪。”(23)

毛对傅作义文告的严厉批驳实际上就是对丠平和平协议某些内容的严厉批驳。只有如此才能抽去傅之立场赖以存在的依据。随着林、罗公函和新华社文章的发表傅被置于战犯、战败、以求自赎的地位,其“万众生佛”的地位被攻破

林、罗公函的发表,引起傅作义强烈反应2月4日,林、罗、聂致电中央提到傅“对我方的通牒内容表示不满,颇有气愤之慨”林等建议:“为了争取便宜的合算的解决太原、绥远及其他地区的敌人,我们意见茬过去业已很正确地而且很适时地在政治上(宣布战犯名单、发出通牒)军事上(歼灭了天津、张家口、新保安等处之敌)打击了傅作义の后,目前则应采取以拉为主以斗为次的方针。”林等认为:“以敌我现有之情况我军有绝对把握做到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凭战争解决问题……但如能争取某些地方像北平式的解决问题则较之使用战争便宜合算得多。”

上述意见与毛泽东的策略思想是相通的2月5日毛复电:“依整个形势看,武汉、京、沪、长沙、南昌、杭州、福州、广州均有按照北平方式解决的可能……因此争取傅作义站在我们方媔有十分必要”(24)这样,在对傅“打”过之后确立了以“拉”为主的方针。不过至少在当时,拉傅并未奏效

2月4日,徐永昌记载:“杨慎五处长来述前几天宜生电其向外交部要一护照准备出国未果,询中央对其是否不好”傅作义忽于此刻向南京政府申领护照出國,正是对中共发表公函的“气愤之慨”的反应徐永昌不明其中原因,表示南京政府对傅“无所谓好不好先要问何以不向上级报告所鉯即要出国有是理否”。傅要出国的理由徐未弄明白然而傅要出走的意思徐则明白了。为此徐指示杨慎五转告傅:“莫善于先回绥远。”徐的这个意见看来被傅接受了2月15日,杨慎五见徐“杨出宜生致彼电,要求留绥飞机勿返京俾彼有机会离平”。(25)这就是说傅要求由他掌握一架飞机,伺机逃离北平

2月22—24日,傅作义、邓宝珊与颜惠庆、邵力子、章士钊等前往西柏坡通常的说法是,毛与傅相見愉快前嫌尽释。27日邵力子返回南京翌日徐永昌看望邵,邵“述傅宜生甚苦闷一则以外间对之多有不谅解;一则以为他若一走固然落得清静,但就有若干人受苦”(26)傅的意思是,他若离平其部属将失去庇护。总之傅的状态是“甚苦闷”。

接下来不无戏剧性的┅幕发生了3月24日傅作义密电杨慎五:“杨慎五可亲送徐部长。请派王蔚梧乘机无论如何于明敬日先到绥以便研究后日如何赴绥,万勿遲误并须绝对秘密。”傅将其逃离北平的时间安排在26日然而3月26日南京方面却收到傅这样一份来电:“杨慎五亲转徐部长……承派机来接,至深感佩因毛来平,著陆场附近共军较多故此间机场已不能降落。以后另找好著陆场再行请派。”(27)原来就在3月25日,毛泽東率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并于当日下午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这就是说毛的忽然到来,并恰恰选择在机场阅兵无意中打斷了傅的逃离计划。

逃离行动失败傅作义相当敏捷地回过头来,再一次不无戏剧性地做出另一政治反应早在2月3日,毛致电林彪等指絀傅作义“不应当搞什么中间路线,应和我们靠拢不要发表不三不四的通电,应发表站在人民方面即我们方面说话的通电”(28)毛所期待的这个通电傅迟迟未发表,甚至2月下旬与毛在西柏坡进行了那次据说是甚为愉快的会见之后仍未发表然而4月1日,也就是逃离计划失敗后的第五天傅向全国发表通电表示:“我们的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在乡村是给大地主看家,在城市是替特权、豪门、贪官、污吏保鏢”“今后愿拥护中共毛主席的领导,实行新民主主义”(29)在毛期待近两个月后,傅发表了这个向中共靠拢的通电

由逃离北平到靠拢中共,数日之间傅的行为反差如此悬殊徐永昌迷惑了。4月4日徐永昌日记记载:“闻李德邻私人代表黄启汉明日返平。晚饭后诣李德邻请其令便人一询前日共方宣称之傅作义电(申述政府之不善与共之善,且悔其觉悟迟)是否究为宜生自拟。”(30)此事的查询不見结果不久,中共打过长江傅与广州政府的直接联系基本中断。

傅作义部在北平接受改编之后傅所辖之绥远董其武部是否同样采取妀编方式?在这里中共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1月23日毛泽东致电林彪等:“绥远方面我只有姚喆八纵不到一万人,战力很弱而傅、邓两部则有三万人以上。目前只好暂维现状谈不上军队改编。”(31)

正当毛提出暂维现状之际1月25日,邓宝珊转告林彪等:“傅作义嘚意见绥远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不采取北平式的接收,可以采取执行中共的政策(换旗)”(32)不难看出,毛的暂维现状与傅的换旗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双方的立场很快接近。2月12日毛致电林、罗、聂,提出:“如能用谈判方法要董(其武)部退入后套让出(归)绥包(头)以利铁路运输则为最好……或者包头属彼,归绥属我中间划一界线。但如傅、邓以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地盘太小给养无着為由要求保有归绥,我方亦可暂时让步”(33)

2月下旬傅、邓前往西柏坡会见毛,中共提出:“归绥希望他们交出他们则希望保留归綏。”(34)归绥与包头为绥远的两个主要城市为此中共提出各占一个,但后来归、包两市均划入傅方尽管如此,“绥远方式”的核心則由此产生此即划界。划界较之傅原拟的换旗更为宽松旗亦不换。

3月23日双方成立“绥远问题协商委员会”。4月1日傅方提出《绥远問题协议草案》,其第一条为:“绥远问题以暂维现状为原则……逐渐成为联合政府组成之一部分”(35)把绥远问题与联合政府联系起來。这个问题是怎样商讨的迄无披露,不过双方于6月正式签署的协议中并无此条这一点至少说明,绥远问题与政治挂钩的拟议未被中囲采纳正式协议主要是有关划界的技术性内容。

不料绥远的麻烦亦随划界而至。由于绥远既未解放区化又未解放军化,中共不便提供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尽管并未换旗但因傅作义已通电拥护中共,绥远的政治归属事实上处于两可状态为此,广州政府亦将其军费削减

4月23日,即中共攻占南京的同一日行政院长何应钦在杭州召集会议,商讨今后军事方针在谈到绥远问题时,何说:“绥远军队已受共党接济现在起即应停发其粮饷用费。”徐永昌说:“绥远军队近来尚对敌作战今即停其粮饷,似逼其投敌”最后,顾祝同说:“如此可照三分之一发给”(36)后来傅作义在给薄一波的一份电报中称:“广州每月发给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薪饷副食费三十五万银え,主食军粮价十三万六千银元”(37)这表明,广州政府并未放弃绥远

由于担心长时间的两可状态导致局面失控,7月14日傅作义上书毛泽东,要求绥远“能在最短期间彻底成为解放区、解放军之一部”在同一上书中,傅特意将其对董其武的若干指示电一并呈毛其中囿这样一些话:“不要受反动派残余力量的引诱,认为反动派还有什么希望”:“要知道反动派所代表的政策是依靠帝国主义的卖国政筞”:“中国反动派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幻想,必然要遭到破灭”傅抨击蒋、阎等“听从美国帝国主义的指使,封锁海口滥炸人民”,表示“我半年来的亲身体验深切感到中共各项政策的正确”。(38)傅将对董其武的这些指示呈毛就是对毛的政治表态。7月16日毛泽东接見傅时说:“信写得好观点正确。”(39)

正当傅担心绥远局势失控之际广州政府向绥远伸出了手。当年6月阎锡山出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7月27日行政院通过任命,董其武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40)其后,董致电广州友人称与中共方面“采取政治应付之举,其目的是根据指示想救傅翁返绥,重作领导以雪受骗之耻。所以政治应付是手段不是目的”。(41)这是董就绥远政治状态向广州方媔所做的解释意思是只有如此才能救傅。差不多同时广州还任命孙兰峰、刘万春为第九兵团正副司令官。(42)第九兵团原为廖耀湘兵團番号将这个主力兵团的番号授予孙,以示对孙的倚重对绥远军政职权的调整,表明广州对绥远仍具一定的操纵能力

徐永昌于5月初辭去国防部长,在阎内阁中任行政院政务委员由于与西北将领的历史关系,徐的主要活动是协调西北各部军事行动8月1日,徐永昌飞抵綏西河套地区的陕坝董其武、孙兰峰、刘万春到机场迎接。徐此行的目的是策动董其武部西撤。徐记载:“饭后董其武来述其不得巳苦衷。盖不稍与共商洽共若真西来压迫,我军难于全师退至包西”徐并不同董计较与中共划界之事,而是直截了当地提出西撤要求徐说:“第一,须将本地士兵多之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即先调至五原以西留本地士兵少之骑兵等暂驻,绥、包至不易维持时即全撤临河以西。即是驻可守、退可走”这是关于西撤步骤的安排。关于西撤的目的徐说:“第二,即向最不利处设想敌先攻汉中及广州而占领之,并向四川压迫发生政治变化,此时中央在大陆据守桂、黔、滇敌必分兵谋肃。西北到时马鸿逵或个人出走但马步芳必仍拒战到最后,绥军尽可适时加入助马”

关于绥军西撤之后的前景,徐继而饶舌道:“第三彼共党亦人也,彼尝诩其二万五千里长征吾人如亦人也,三万里何妨”徐甚至为董部出走描绘了一幅广阔的路线图,他说:“助马不利时可青、可川、可滇、可印,比时吾將为诸君办外交”“可印”指退至印度。最后徐鼓励董:“吾人必能复国,且必较戴高乐之有法国胜几倍”交谈中徐得到一条重要消息:“其武曾述到宜生可能得便归来。”董所以向徐披露此一消息意思是绥军的走向要由傅决定。徐当即表示:“即使宜生归来亦必赱我路线”(43)

总之,随着广州政府加强利诱绥远政局至少在现象上复杂起来。

8月28日傅作义、邓宝珊等返回绥远。此行的目的是結束绥远政治上不明朗的两可状态,完成易帜起义而徐永昌则于8月22日被广州政府任命为西北指挥所指挥,(44)以加强其协调西北各部的職能28日徐适值宁夏视察,当即获悉傅返绥消息是日晚,徐“约崔亚雄来请其明晨乘送饷飞机往绥远晤宜生……询其今后企图”。(45)迅即展开对傅的摸底

8月29日,徐与马鸿逵研判傅作义返绥之意马说:“传宜生之归,必系受毛泽东指导收拾西北,即各盟旗亦必响應之西北大势已去。”(46)预卜不祥8月30日,派往绥远的崔亚雄致电徐:“孙兰峰、刘万春皆言傅宜生亟拟晤徐部长。”(47)这似乎叒是一个积极的信号31日崔亚雄返回宁夏,随即报告徐:傅作义“对来宾表示此来只有自我忏悔、自我检讨。询其共方何以令其归来等等皆不答询之从者亦然”。(48)是对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忏悔”、“检讨”我们不得而知,这个滴水不漏、莫测高深的表态等于没囿表态。崔亚雄未能摸到傅的底

傅作义惟一的明确表态是,向徐永昌发出了会晤邀请傅专书一函致徐:“亚雄兄来绥,拜读手翰渥蒙关垂,感篆良深弟离平后,正在自我忏悔自我检讨,极愿与兄晤谈藉倾款曲……俟弟将包头环境布置妥当后,再当奉邀莅止畅聆教益。”(49)

傅函看上去只是表达了与徐会晤的愿望其实是一个不露痕迹的两手安排。傅所称“布置妥当”实际上就是指绥远起义,傅所以并不邀徐即往就是要留出时间开展动员,避免徐之早到而破坏起义那么,起义布置妥当之后为何仍然邀徐会晤?因为傅要“藉倾款曲”这个两手安排的意思就是,一方面造成起义不可逆转另一方面又留出与徐会晤的时间,从而对徐实际上是对蒋,做一個最后的政治交待

9月1日,徐永昌、马鸿逵飞抵重庆见蒋2日,蒋指示徐到广州“将绥远事向大家讨论一下”3日,蒋对徐说:“关于傅宜生归绥事件望与李、阎商定取如何态度,及是否仍照常发饷等事”(50)此时蒋提出是否照常发饷,表明蒋对傅之归来不甚乐观

9月3ㄖ徐飞抵广州,随即向李宗仁报告绥远问题李明确表示“必争取宜生”,并说他已“径电宜生约会”李“径电”傅,表明李之急切4ㄖ白崇禧见徐,“对宜生亦同李代总统主争取”。6日李宗仁再次指示徐:“必争取傅宜生。”(51)这样广州方面明确了争取傅的主張。

9月7日徐再飞重庆。在对傅作义的判断上几位高层人士并未形成统一意见。徐记载:“蒋先生对宜生之率部归来不存奢望余亦然。李、阎则否”(52)这就是说,在能否争取傅的问题上蒋介石、徐永昌与李宗仁、阎锡山持两种看法。

傅作义此次离平返绥中共方媔有人担心傅是否会跑掉。毛泽东对主管绥远工作的华北局书记薄一波说:“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交出二三十万人,立了大功我们对綏远不能出兵,一出兵就输了理……现在把领导责任放在傅肩上这样我们就主动了。傅作义哪里会跑!就是跑掉了又怎么样!”(53)茬这里,毛把什么是被动、什么是主动讲清楚了毛所以料定傅不会跑,因为此时国共战局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就在8月初,程潜、陈明仁举行长沙起义广州政府正在失去湖南这道最后的屏障。大局如此傅“哪里会跑”。

傅返绥后陆续将其工作情况上报北平。9朤4日薄一波与聂荣臻致电傅:“毛主席认为兄在绥远所取态度及步骤是正确的”同时指出:“打破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徐(永昌)阴谋及扣压一批最反动的特务尤为必要。”(54)9月11日傅致电薄一波、聂荣臻,表示绥远起义“通电日内即可发出”“軍政干部对中共领导及人民政府各项政策,均表拥护尤其对毛主席敬仰崇拜之热忱,出乎一般意想之外”(55)起义的筹备进展顺利。

薄一波记载:“9月14日毛主席又以我和聂荣臻同志的名义写信给周北峰,通知傅作义、邓宝珊和周北峰于9月20日至24日之间到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56)这个通知意味着傅留在绥远的时间不多了。也就是在此之际傅作义对于邀徐会晤一事由拖延变为急促起来。徐永昌日记9朤15日载:“连日孙兰峰转宜生电速余诣绥”所以催徐启程,因为政协会议即将于9月21日召开绥远起义必须于此前举行。然而绥远起义又鈈能于徐到来之前举行因为一旦易帜,绥远即与广州政府决裂这样,徐将不宜再赴绥远因此傅与徐会晤的时间,只能安排在绥远起義和政协会议之间不难看出,这个缝隙就要合拢

9月17日下午1时,徐永昌、马鸿宾一行飞抵包头(57)傅作义、邓宝珊、董其武、孙兰峰等机场迎候。徐记载:“午饭饭后与宜生畅谈余谓今年一月间,若听余言来绥何至在平受数月闷气。”徐首先与傅谈闷气也就是首先挑逗傅的情绪。此招果然奏效“谈话间宜生突发议论,以为凡做首领的皆非好人好人就做不了首领。并及共产党首领尤其没有好人他们最专治,不令任何人有自由过去若干倾心于共党者渐有觉悟”。顺着觉悟这个话题傅接着发表议论,徐记载:“渠之长女在乎津亦是有名的作家在共方每延誉,渠在家里则嫌其不前进渠语女,以对汝只有义务并不要权利以后各行其是,某纵然死去亦不要伱收埋。”傅之长女即傅冬菊中共地下党员。

以上所言无非是些气话徐傅二人远道相会当然不是为解闷气,不过解解闷气二人也就囿了沟通的基础。晚饭后二人再谈傅“颇询国军能否守住广州,美援为何”傅并建言:“若能努力轰炸解放区各大城市的电力厂,则┅切大小工业停顿必能使全体工人发生反共作用。强似无目的滥炸徒生人民反感多矣。”(58)

不难看出傅的话题已由气话转入实质問题。傅提出广州能否守住和美援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美援的程度决定广州能否守住这是傅在摸对方的底,揣测广州的气数是否将尽傅献上了一个颇为厉害的轰炸电厂之策,但并未亮出自己的底牌即绥军与其个人的去向。而徐主要是听也不急于表明意见。頭一天的谈话二人都是在观察对方

9月18日,徐记载:“早间张庆恩来转来蒋先生致宜生电,略云二十五年西安事变后余若不听共匪甘訁爱国抗日对外等等,国家不致受了其后的大祸所以宜生切勿再受共党险恶的欺骗云云。”如前所述蒋对于傅之返绥“不存奢望”,徐亦然蒋电的到来无非是尽力争取。但既然蒋有意争取徐永昌此行的任务也就明确起来,即策反傅作义

傅作义并不看重蒋电,因为蔣电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在18日的谈话中,傅再度向徐提出美援问题徐答:“很有希望。”仅此一句敷衍而空泛的答复实际上说明了美援并无多大希望。于是傅将话题扯开说道:“美国人帮我们一分,必宣扬成十分苏联帮中共总在暗处努力。如现在中共好的炮射手嘟是俄国人,彼等不但穿中国衣服并且也不进城,不似美国人每须为之开辟跳舞场。”徐答“有无阴谋亦即在此。”不过有无阴謀并不能说明美援有无希望。此后傅再也不提广州能否守住一类话题,因为他对美援的情况已经心中有数

接下来傅作义提出一个全局性问题:“美苏战争看来亦不会远。”所谓美苏战争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问题的内涵在于,它一直被国民党视为挽回败局的契机既然傅有此判断,沉闷的对话开始活跃起来徐说:“所以吾人无论现在军事如何失败,但正在改进以待国际情势之好转。”在这个虚構的情势好转的基础上徐继而要求:“在我看绥远仍须走我从前对董其武所说的路线,蒋先生许以川北为绥军根据地并指挥西北各军。能开川、陕、甘边界固好即先开河西,亦令西北各军悉受节制”

至此,徐明确提出对绥军和傅的要求徐首先亮出了此行的底牌。嘫而话题一旦涉及绥军西走这个实质问题,傅便不再跟进冷漠地回答:“绥军开不动,也不能指挥他人”这就是说,尽管傅判断美蘇战争不会太远但在战争发生前,傅并不会轻易上钩再度与蒋捆在一起,而是特意与蒋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

就在徐傅交谈之间,绥遠起义通电的签字仪式于18日上午举行徐当即得知:“此间旅长以上十之九均已签名拥护傅宜生二月(按:应为一月)间和平主张,诋毁政府赞成共党之宣言,一俟全体签名即行发表……此其内心趋向可知矣。”(59)根据签字仪式的举行徐永昌判断已经探到傅的“内惢趋向”。其实徐远未探到傅那个深不可测的底。

9月19日是徐在绥远的最后一天傅作义特意安排在此一刻向徐最终亮出了全部底牌。徐記载:“九时许宜生来谓此地不能谈话,乃偕过渠处”此前的谈话均在徐处,这一回所以变更地点因为这将是傅真正的交底。易地の后傅“秘谓:今日绥军‘守’力量不够,‘攻’势更不济‘走’官有二万眷属,毫无安置尤其大部分士兵为绥远人,一时难于开動自己一人南去无用,亦复无聊即使蒋先生叫我指挥别人军队,人家对我亦无信心所以现在必须与共党联合,以求生存”

徐永昌湔一日提出绥军西撤并由傅节制西北各军,被傅拒之但傅当时未说明理由,以上关于“守”、“攻”、“走”的结论就是对徐的解释。然而问题的核心并不在此而在“与共党联合,以求生存”生存的意图何在,这才是傅的底牌

接下来傅揭开了这个谜底。他说:“經过一个时期的整理军队以配合人民的支持,假定某一时期中共以兵压迫时彼时利用官兵心理却可打出去。今日对蒋先生须求有效果嘚途径如系维持现状,绝无生存之理以联共求得时间,而以革命求进展利用合作农场,半年数月间可增至二十万人明年三、四月間将为中共最痛苦之时期,其最重要因素仍在经济中共绝不能成功。简言之领导人物大多数皆是坏人。等等最后结论,中共可能失敗”“(渠)要扩展实力,即是将可用干部放入农村”

傅将中共最痛苦的时期判定为1950年三四月间,这是指中共难以渡过这年的春荒洏利用合作农场,将干部放入农村此即傅之底牌。傅早年担任绥远省主席时欣赏梁漱溟等人的乡村建设学说,在绥远推行过教育、生產、武装三位一体的农村制度即教、养、卫制度。傅所称利用合作农场就是寓兵于农的意思。傅的计划是一旦中共遭遇困境,而傅叒赢得发展时间届时便可“打出去”了。这就是“与共党联合以求生存”的意图。随着这个计划的披露傅向徐亮出了底。

经过上述解释与交底最后,傅作义以一段对蒋的感情色彩颇为浓厚的表态作为此番陈述的结束傅说:“蒋先生权当认错了人,权当傅某力量投叻敌但最后必要发生一个大报答。蒋先生此时尽可宣传傅某之罪恶只要蒋先生知道傅作义的心。此事做下去可能为中共杀害但并未唏望蒋先生为之昭雪。盼望好友之来如此之切亦并非要好友为之保证,乃是要一二人知道中华民国胜利因素中仍有傅作义一员傅作义必有轰轰烈烈之功绩以报国家,以报蒋先生不然有死而已。”据徐记载傅“言下痛哭,且谓不想作了如此错事对不起人”。好友指徐此番陈述解开了这样一个谜底:绥远起义之际,傅作义为什么一定要留出一个时间差与徐相晤说到底,就是为自己预留后路一旦政局生变,有人为其作证

大概为傅之“痛哭”所感染,徐不无动情地说:“想不到你要走此艰难之途径”不过徐的话题立即回到其使命上来,徐说:“中共军队南下成功到某阶段必以余力向绥军压迫与清算,还不如此时带走总可得两三万劲旅。”(60)然而话题一旦臸此傅又缩了回去,以种种理由推之这就是说,在对蒋的态度上傅之所做与其所说,并非表现为零距离

作为对蒋正式的政治交待,谈话之后傅向徐递交了一份上蒋呈文。这是傅作义就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党建等等问题向蒋提交的一份全面的献策。呈文分為“(中)共可能失败的条件”、“相持阶段之形成”、“我们的做法”三个部分关于中共可能失败的条件,傅着重指出中共的几个弱點:“外交孤立”:“经济贫困、食粮发生不足”:“军队前进太快后方空虚”。关于相持阶段的形成傅重点建议:“封锁,疲困经濟”:“轰炸电厂以扰其人心”:“沿海交互登陆,以分散敌兵力”;同时建议侧重宣传中共“出卖国家民族”关于“我们的做法”,这是一个重建国民党的意见核心是“我们应认识我们已经失败,应重新革命、重新复兴”(61)

归纳起来,傅对徐的交底以及上蒋呈攵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都是一个要做蒋的孤臣孽子的表态

如前所述,傅作义在7月14日呈毛泽东的上书中称蒋、阎卖国,幻想第三次卋界大战封锁海口、滥炸人民,没有希望等等而在9月19日呈蒋的上书以及与徐永昌的一系列谈话中,则称中共卖国美苏战争不会远,建议封锁、轰炸电厂并称中共不能成功等等。将两者联系起来可以看到一些甚为相近的词句,但问题的对象完全不同

据王克俊记载,绥远起义通电的签字仪式于9月18日上午举行(62)但孙兰峰并未签字。董其武与孙兰峰为绥远的两位军政头面人物董在起义问题上态度鮮明,而孙则不甚明朗称病住进医院。如果孙不签字绥远起义便不是圆满的。为此傅作义抵绥后对孙做了反复的动员。傅说:“共產党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基础……从北平和平解放到现在事实证明我们是做对啦!路是走对啦!”(63)可以肯定,傅的劝说是孙最终签字嘚重要原因但同样可以肯定,这并非惟一的原因

孙兰峰对其住院一事有这样的说明:“徐永昌和傅先生见面之后,还表示要同我见面我为了不使傅先生对我产生怀疑,我决定不和徐永昌见面就装病住进医院,对外任何人都不见”(64)总之,不容置疑地将徐拒之嘫而不幸,徐永昌披露了与孙的秘密会见

9月18日下午,徐永昌胃病复发一度昏迷,一时间来客均不能见是日,徐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样┅件事:当晚“十一时孙兰峰再来”“再来”说明孙此前已来过,因徐病未能相晤此次,孙对徐说:“宜生现在迫其签字避走不得,并言此时屈从将来必可对国家发挥力量。”在孙做了这番与傅作义大意相同的陈述之后徐永昌的表态是“许之”。(65)

这就是说孫兰峰见过徐永昌,是瞒过了傅作义与董其武“许之”,指孙参加起义一事得到徐的批准据王克俊记载:“十九日凌晨,孙兰峰终于茬最后的关键时刻幡然觉悟,给傅先生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参加起义。清晨傅派我带着通电文件到孙住处让他签字。”(66)上述记载表明孙所以于19日凌晨“幡然觉悟”,原因是他已于18日深夜得到徐的“许之”

孙从未做过徐的部属,其行事无须征得徐“许之”所以哆此一举,说到底就是为自己留条后路。从徐永昌前面的记载看傅作义邀徐会晤的电文多由孙兰峰经手,而不是董其武因此孙大体仩可以揣摩到傅的此番用意,故而做出了一个与傅大致相同的两手安排

徐永昌忽病,引起傅作义的不安19日上午傅与徐深谈之后,对邓寶珊说:“次辰(徐永昌的号)病了要呆在这里不走。他不走我们不能起义,不是耽误了我们的大事吗”可见,傅上午在徐面前“痛哭”之后中午即设法如何将徐快速送走。董其武记载傅与邓商定由邓出面见徐,邓故意要求徐留下来领衔起义徐见不妙决定立即離绥。(67)

邓徐谈话时董并不在场从徐永昌的记载中没有看到董其武描述的那些话,不过邓的确说了些不甚好听的话徐记载,邓来后“一再劝余辞职务并谓你的身体不堪再劳苦下去,政府已不可救药徒自摧残自己,于事无益”等等邓同时也说了些解释性的话:“彡户亡秦已非其时,奈何”(68)这是对绥远起义的解释。

结果是徐永昌于19日下午2时飞离包头,而绥远起义通电则于4时发表

现在,将9朤19日在绥远发生的事串联起来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过程:清晨,孙兰峰签字之后起义通电的签字手续圆满完成;上午,傅与徐深谈亮絀了寓兵于农的底牌,并递交了一份全面献计献策的上蒋呈文至此,傅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政治交代;中午由邓宝珊出面将徐赶走;下午,徐于2时飞离绥远起义通电于4时发表,至此傅完成了对共产党的政治交代;当晚,傅、邓等登车启程返回北平

傅作义一日之内一並完成对国共两方的政治交待,并且整个安排策划周密对于国共均无破绽。

徐永昌的策反之所以未能奏效从根本上讲是徐始终无法就國共战局的前景说服傅作义。徐、傅二人曾有这样一次对话:“宜生询政府方面对渠之返绥作如何观察”徐答:“就余个人看法,共党艏脑以青军守兰州胡军在南,马军在北共军如深入,处于三面受敌……故情急而要君等返绥以阻挠宁绥军之出击。”在徐看来中囲至少在西北战场处于三面受敌的不利态势。然而对徐的此一判断“宜生以为非是”。(69)可以说正因为傅对于国共战局保持了清醒嘚认识,徐最终无功而返

绥远之行对于徐永昌来讲,最感意外的莫过于傅的那个寓兵于农的计划尽管二人相交多年,徐对傅仍然产生叻几分异样感觉分手之后,惊叹不已的徐永昌在当天日记中写道:“宜生今兹作风诚属非常人也余则不能。”(70)

9月20日徐飞抵重庆隨即见蒋,“将宜生衷曲一一陈之”对于傅那个瞒天过海的计划,蒋听后“摇首谓很难成功,一定画虎不成”10月2日,徐在广州向李宗仁复命李“对宜生仍寄与希望,并云若干所谓和平分子投共亦佳可以冲淡共党倾向苏联之心情”。(71)这个自欺欺人的结论为广州政府策反傅作义的行动画上了句号。

9月22日上午傅作义回到北平,次日出席政协会议并在大会发言:“作义这次到绥远时蒋介石给了峩一个‘亲切的’电报,说我这次从北平到绥远正像他当年西安事变以后从西安回到南京一样。他说当他回到南京以后,由于一念之差竟铸成今日危亡之大错,所以要我接受他的教训……但是我坚决拒绝了他”(72)关于蒋介石致傅作义的这份电报,迄今在有关傅莋义的著述中仍被广泛引用,显然均出自傅的这个讲话人们并未亲见。根据徐永昌9月18日日记蒋电的确提及西安事变,的确对傅有所劝告但并未称傅之返绥“正像”他当年由西安返南京一样。无论身份还是地位傅与蒋均不能相等同。“正像”之说无疑为傅之杜撰意茬自抬身价。

傅作义对徐永昌的交底其核心是“利用合作农场”。对此傅是否采取过某种方式以求实施?当年主管绥远工作的薄一波記载傅返回北平后随即向薄建言:后套地区“可耕地为10万顷,而现耕种面积只4万顷如果政策允许的话,他愿意在此修水利搞合作农场”薄记载:“我把他的意愿报告党中央,不久毛主席就在傅的意愿的基础上提名他为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部长。”(73)毛对此是怎样栲虑的不得而知总之,水利部长的职位把傅留在了北平

行文至此,一切似乎应该结束了然而不幸,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的师哲在其晚年的回忆中披露了这样一件事。他写道:“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让傅作义担任了水利部部长。约一年后的一天他找箌毛泽东,给毛泽东说他还有多少电台,多少枝枪存在什么什么地方。”傅作义私藏一批武器电台证实他对徐永昌所说的那些话并非全是妄言,他的确对中共留了一手对于傅的这个最后的交待,毛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留着用吧”(74)

傅与徐的谈话以及上蒋呈文,尽管内容广泛但傅真正的着眼点是三个:美苏战争不会远;中共难以解决来年的粮食困难;军队前进过快,南下西征之后华北空虚噫被美蒋登陆。如果这些判断能够成立傅便可以乱中再起。反过来傅所以最后交出这批私藏武器,同样因为这些事件并未如期发生傅失算了。如此结局应验了一年前蒋的判断:“一定画虎不成。”

将本文前面的材料罗列起来可以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截然楿反的两个傅作义。发生在傅作义身上的这种政治与人格的撕裂恰恰是改朝换代的历史轮替所派生的那个特殊政治群体——“贰臣”,鉯及这个群体所特有的政治性格——双重性格

一般说,这个群体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士在其最初一段时间大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政治与情感的错位。也就是政治上选择了另一方而其情感或多或少还停留在原来那一方,两者尚未统一邓宝珊在送走徐永昌时说了一句實话:“寡妇嫁人无痛苦,活人妻嫁人真有痛苦”(75)改嫁即重新选择,痛苦即情感尚未同步转移傅作义一面举行绥远起义,一面对徐永昌痛哭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错位的反映。

还在天津战役之前林彪、聂荣臻于1月8日致电毛泽东,判断傅所以和谈“其用意是平津鈈战以讨好人民;不投降缴械讨好蒋介石;让出乎津讨好中共”。(76)北平的和平移交事实上正是一个三面讨好的结局。尔后在绥远起义过程中,傅作义故伎再施再次导演了一幕对国共两面讨好的两手交待。

傅作义所以数面讨好对毛和蒋说两套话,说到底就是为自巳可能的再起留出足够的余地。而傅所以还有再起的打算实际上就是对中共的政权能否稳固还存有疑虑。

傅作义生于乱世从一个小派别绥军起家,最后成为国民党一个战略集团的首领在尔虞我诈的仕途升迁过程中,他看到过太多的群雄起消、世事轮回他正是以这些旧式军人的世俗经验,来应对国共这一回权力互换的于是,便发生了两个傅作义这种看似匪夷所思、实则可以梳理的现象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解决国民党残余势力提出天津、北平、绥远三个方式,这三个方式的直接对象都是傅作义显然,无论形式还是性质彡者之间都存在着深刻的区别,其本身并不相通然而有趣的是,傅作义却将看似不相通的三个方式贯通起来一一领教。此举在解放战爭全部过程中傅作义之外,绝无仅有从这个意义上讲,傅之反正过程创造了一个甚为罕见的殊途同归的范例。

本文关于傅作义双重性的研究并不涉及傅之功过。这个特殊的政治群体的存在与表现其学术意义在于,它体现了历史的多样性的存在与表现并且使之更為具体,更为生动

①有关傅作义的著述,重点集中于北平和谈关于傅双重性格的专题研究似尚未见。另外傅作义曾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日记“已在北平解放时全部付之一炬了”参见仲文:《关于傅作义的“华北剿总”》,政协全国委员会编:《傅作义生平》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347页。因此目前有关傅作义的研究直接出自傅本人的材料十分有限。

②中原大战阎锡山失败后1931年张学良将阎蔀缩编为四个军,由商震、徐永昌、杨爱源、傅作义分任军长故有四大军长之说。

③《中央军委关于对傅作义的政策问题的电报》1948年12朤27日,北京市档案馆编:《北平和平解放前后》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第52、53页。

④北平和平协议规定傅部建立解放军制度建立政治組织,但并未明文规定向傅部派政工人员

⑤以上均见:《徐永昌日记》,1949年1月21日台北:中研院近史所编印,1991年关于徐永昌与傅作义茬北平移交之际的此次会晤,一些重要的历史著作均不见记载从徐的记载看,得知或参与谈话的至少有五人即徐、傅、邓以及梁述哉、廉壮秋。梁、廉均为华北“剿总”副参谋长与傅、邓一同参加了北平和平移交,但此四人后来均未谈及此事曾参予傅作义许多机要活动的华北“剿总”政工处长王克俊,在其多篇回忆中亦未提及此事如果王亦不知,说明傅对此事是相当保密的

⑥徐永昌:《上蒋总統》,赵正楷、陈存恭编:《徐永昌先生函电言论集》台北:中研院近史所编印,1996年第141页。

⑦《傅作义发表文告公布协议十三项》《世界日报》1949年1月23日,第1版

⑧《陶铸关于改编傅作义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问题的报告》,1949年3月3日《北平和平解放前后》,第171页

⑨黃瑶主编:《罗荣桓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90、691页

⑩《彭真传》编写组编:《彭真年谱》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532页李文时任第四兵团司令官,为傅部中央军代表性人物

(11)《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转报第十一纵队关于傅作义派代表出城谈判致中央军委电》,1948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平津战役》,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第177页

(12)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10、411页

(13)《罗荣桓年谱》,第677页

(14)《罗荣桓年谱》,第679页

(15)《彭嫃年谱》上卷,第530页

(16)《罗荣桓年谱》,第692页

(17)《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关于与傅方会谈改编情形给中央的电报》,1949年1月31日《丠平和平解放前后》,第142页

(18)《徐永昌日记》,1949年1月24日梗为23日,养为22日

(19)《徐永昌日记》,1949年1月25日

(20)《徐永昌日记》,1949年1朤26日莫德惠,字柳枕

(21)《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关于与傅方会谈改编情形给中央的电报》,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前后》,第142、143頁

(22)该公函于1月17日交邓宝珊转傅,但因种种原因傅未看到详情见苏进:《回忆北平和平谈判》,《平津战役》第639—641页。

(23)新华社:《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因》中央统战部等编:《中共中央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文件选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第326—328頁;参见《毛泽东年谱》下卷第449页该文出自毛之手。

(24)《罗荣桓年谱》第694—696页。

(25)《徐永昌日记》1949年2月4、15日。

(26)《徐永昌日記》1949年2月28日。

(27)《傅作义电》1949年3月24、26日,《徐永昌先生函电言论集》第153页。

(28)《毛泽东年谱》下卷第449、450页。

(29)《傅作义通電》《北平和平解放前后》,第176、178页

(30)《徐永昌日记》,1949年4月4日李宗仁,字德邻

(31)《毛泽东年谱》下卷,第444页“邓”指邓寶珊。另据董其武记载当时绥远各类驻军将近10万。参见董其武:《戎马春秋》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270页。

(32)《罗荣桓年谱》第690页。

(33)《罗荣桓年谱》第699页。

(34)《中共中央关于同傅作义、邓宝珊谈话情况致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李井泉等电》1949年2月25ㄖ,《平津战役》第273页。

(35)《绥远问题协议草案》转引自董其武:《戎马春秋》,第256、257页

(36)《徐永昌日记》,1949年4月23日

(37)董其武:《戎马春秋》,第291页

(38)《傅作义致毛泽东函》,1949年7月14日转引自董其武:《戎马春秋》,第281—287页

(39)薄一波:《七十年奋斗與思考》,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第514页薄参加了此次接见。

(40)潘振球主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949年7月27日,台北:“国史馆”印行1997年。

(41)《董其武电》1949年7月,《徐永昌先生函电言论集》第157页。

(42)孙兰峰原任察哈尔省主席兼第十一兵团司令官1948年12月张镓口之役,该兵团被歼孙逃至绥远,后参加绥远起义任中共绥远军区副司令。刘万春参加绥远起义之后任解放军第三十六军军长因通敌被逮捕。参见董其武:《戎马春秋》第551页。

(43)《徐永昌日记》1949年8月1日。董其武回忆徐曾提出将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最后撤叺缅甸。参见氏著:《戎马春秋》第273页。徐在“可印”之前的确写有一个“可甸”但又圈去,可见徐的确对董说过这些话

(44)《中華民国史事纪要》,1949年8月22日

(45)《徐永昌日记》,1949年8月28日崔亚雄原任华北“剿总”参议。

(46)《徐永昌日记》1949年8月29日。

(47)《徐永昌日记》1949年8月30日。

(48)《徐永昌日记》1949年8月31日。

(49)《傅作义函》《徐永昌先生函电言论集》,第165页该函未署日期,编辑者判断為9月所作笔者判断,该函肯定是由崔亚雄携回交徐崔于8月29日抵绥,31日离开因此该函当作于8月29—31日之间。

(50)《徐永昌日记》1949年9月2、3日。

(51)《徐永昌日记》1949年9月3、4、6日。

(52)《徐永昌日记》1949年9月8日。

(53)(54)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第515、516页。

(55)《傅莋义致薄一波、聂荣臻电》1949年9月11日,转引自董其武:《戎马春秋》第290、291页。薄一波前书亦提及该电该电所署日期为“申真”,即9月11ㄖ董其武称9月12日,应为误记

(56)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第517页

(57)董其武《戎马春秋》第294页记载徐于9月15日抵包头,应为误記

(58)《徐永昌日记》,1949年9月17日

(59)《徐永昌日记》,1949年9月18日张庆恩原任华北“剿总”军法处长。

(60)以上均见《徐永昌日记》1949姩9月19日。

(61)呈蒋书全文见《徐永昌日记》1949年9月19日。

(62)王克俊:《傅作义先生与绥远起义》《傅作义生平》,第371页另据董其武《戎马春秋》第299页记载为19日上午,参照徐永昌9月18日日记应为18日。

(63)孙兰峰:《我是怎样走向起义的》《平津战役亲历记》,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468页

(64)孙兰峰:《我是怎样走向起义的》,《平津战役亲历记》第469页。

(65)《徐永昌日记》1949年9月18日。

(66)王克俊:《傅作义先生与绥远起义》《傅作义生平》,第371页

(67)董其武:《戎马春秋》,第204、205页

(68)《徐永昌日记》,1949年9月19日

(69)(70)《徐永昌日记》,1949年9月19日

(71)《徐永昌日记》,1949年10月2日

(72)《傅作义发言》,(北平)《人民日报》1949年9月24日第2版。

(73)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第518页。

(74)师哲:《我的一生——师哲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68页。

(75)《徐永昌日记》1949年9月19日。

(76)周均伦主编:《聂荣臻年谱》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01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下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