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田动中禅修行指南知道是轻松的知道和不知道区别是什么

新版隆波田动中禅修行指南禅七課程法语

 隆波田尊者说:“一个没有觉性的人尽管还活着却像个死人因为这些人他们做的、说的、想的尽是些坏事,臭死了!没有善德、没有正法的人是'臭死人'!” 生为人“应该在一切行、住、坐、卧当中保持觉知时时刻刻保持觉性,随时随地看见自己的心”

按:新蝂禅七课程法语是根据隆波甘恬禅师的教学特点重新编写。隆波田动中禅修行指南的教学特点是:练习时要轻松、自然动一次觉知一次,一次一次的觉知而不是把觉知连成一片。该组法语已经用于隆波甘恬禅师指导的禅修课程

手部十四个动作,要觉知十四次

不要把這十四个动作连成一片,

每两个动作之间有个明显的停顿

要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和节奏来练习,

不要模仿老师或其他任何人

让身和心在┅个自然的状态下练习,不要专注

面带微笑,身心放松动作轻柔,不要紧绷,

用平常心去练习不要期待任何成果。

禅堂如战场昏沉、疼痛、无聊、孤独、烦躁、妄念多等是敌人。我们不把敌人打死敌人就会把我们打死。

昏沉、疼痛、无聊、烦躁等现象的出现是禪修进步的表现我们不要被这些现象所欺骗,应该继续用功轻松地觉知肢体的动和停,这些现象就会逐渐自行消失

轻松地觉知当下肢体的动和停,

把修行变成一种乐趣 

不要根据自己的意向、见解或思想来练习。

为了使练习有所进展你应该遵循老师的指导。

不要把鉯前学过的方法添加进来

也不要去掉这个方法的某些内容。

一张白纸能画出最美的图画

出现法喜、轻安等现象是禅修进步的表现。

但昰我们不应该沾沾自喜而执着它们

应该继续用功,持续地觉知肢体的动或停

让觉性成链,直至灭苦

将觉性持续如链并不表示必须时時刻刻做规律的手部动作或往返经行。所谓“将觉性持续如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例如在洗衣、扫地、清理房舍、洗碗、写芓或做生意等的过程中,都要觉知每一个动作

如此一来,觉性将点点滴滴地累积就像雨水落在完好的容器里从而装满它。当我们来回赱动时脚的进出动作都要觉知。上床时我们可以反复地握拳、放拳直到入睡醒来时,应继续练习

毗婆舍那意味着清楚地向内看,

意菋着将苦彻底地连根拔除

任何一个实践它的人都将明白这一点。

任何一个人都能实践它

这与种族、语言或者信仰无关。

但是你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

不要试图作任何与念头有关的事情,

本来就没有什么

只是因为我们不明了“苦”,

这种升起的平静没有黏着

不偠在没有佛陀、阿罗汉、涅磐的地方去寻找他们。

真正的平静是在我们看念头时

--- 圆满的觉性必将灭苦

这个方法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去践行。

“觉性如链”与“感知成片”


    “觉性如链”是指不放逸隆波田在《觉知指南》一书中说:“觉性如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偠觉知每一个动作例如洗衣、扫地、清理房舍、洗碗、写字或做生意。觉性将点点滴滴地累积就像雨水落在完好的容器里而装满它。”

    “感知成片”是指从每一个动作的开始位置到结束位置一直保持感知(肢体上的觉受)像一根串线一样连续地感知下去,如同紧紧地抓住某件东西不放手一般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员将“觉性如链”误解成为“感知成片”

    如果在练习过程中保持“感知成片”,那是┅种专注那是在修“奢摩它”,而不是修“毗婆舍

那”如果把动中禅修成了“奢摩它”,那么就偏离了动中禅的正确轨道

    动中禅属於“毗婆舍那”修法,而不是“奢摩它”修法

    修习毗婆舍那就好比一个人穿越炎热的沙漠去到达一片清凉的绿洲。

    修习奢摩它就好比一個人在沙漠里建造一座有空调却暗无天日的房子并住了进去

    有人把“奢摩它”的宁静当作觉性,并不断地去保任它“奢摩它”的宁静昰无常的,你能保得住吗

    动中禅正确的练习方法是:肢体动时,知道动(而非觉知肢体上的感觉);停时知道停。动一次觉知一次,觉知后就扔掉一次一次的觉知,一次一次的扔掉应无所住心。而不是像练习柔力球(一种健身运动将注意力始终粘着在那个球上)那样,将觉知连续的、不间断的粘着在肢体上

    如果把动中禅修成了奢摩它,则状似西行却向东将无法开启智慧,只能得到暂时的平靜

隆波甘恬开示摘要(一)

修行动中禅的重点不在于理解,而是自依止以己为师,真正脚踏实地去修行如此才能把自己从苦恼中解放出來。 

这次禅七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及增强觉性(觉知、觉性)以便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觉性是超越宗教派别、出家在家之分、各种仪式鉯及不同语言隔阂的它是万法之母。因为我们人的身体功能是相同的心的功能也是相同的,觉性人人具足只是不显而已。以我多年修行的体验我保证不会带大家走错路。

佛陀的最根本教育是四念处即观照身、受、心、法。动中禅乃是以身念处为基础由清清楚楚奣明白白身体的一举一动开始训练觉性。等功夫日深觉性增强后,其余的受、心、法三念处将自然地被观照到我们要培养觉性,才能哏随佛陀的脚步到达涅槃

练习此法,智慧自然开展要很放松,不要紧张地从头到尾都去觉知动一次知道一次。一套动作完成共觉知了十四次。觉知不是用肉眼去看而是用心眼去观,意即停的时候知道停不必去计数。

坐时开眼不要眼观鼻、鼻观心,不要凝视某處轻松地看着前下方即可。呼吸也是放任自然

经行时可以两手抱胸,或是互握下垂于身前身后不要前后摆动。步伐自然不可太快吔不必很慢。经行距离约十步即可直线来回,不必去数步数转身回走时要由不同方向,可防走久头昏转身时也要有觉知。

由坐禅换經行或由经行换坐禅时身姿的起身、坐下改变时最易忘了觉知,故需特别注意

当察觉妄念时,就表示觉性在起作用此时立刻回到动莋练习,不要被妄念所牵引才好在培养觉性的阶段,一概不受任何事物影响

动中禅法乃是以己为师。若能勤加练习自己今天的疑惑,明天就可能找到答案

觉性增强后,可以观照出思想的细微动作何处生,何处灭慢慢地心与我就会分开,不再执着

人有两种念头。一种是作主的念头另一种是与当下所做的事情无关的妄念。觉性所要观照的就是这种无法作主的妄念。一观到妄念立刻回到动作練习上。如此则觉性会越来越强。

久坐身体酸麻不必强忍。但也不要略有酸麻立即处理因为觉性很容易被打断。动中禅主要在观身不是观受,因为受不去观也感觉得到如果“受”太强而会干扰觉性时,再带着觉性去改变身姿或经行

觉性增强后,心的状态经过调整我们的外在行为也会改变,举止更稳重身体更健康,容光焕发个人能量增加,更长寿吃东西不会过量,会懂得拣择适合自己的喰物我本人三十年来未曾生病。

觉性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在佛陀的时代,佛陀曾教示弟子开发觉性只要觉性增强的速度大过死亡的速喥,则自然不会恐惧死亡

练习动中禅越轻松,觉性越容易增强;反之若越紧张,则觉性越不明显不要有任何负担。

觉性的形成与增強是用身心去体会的不是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告诉自己什么是觉性。那是不牢靠的证不到名色分开的境界。觉性必须由自己建立让身体的动作引导你,不必加上任何思考让觉性自然显现。此时若有妄念妄念自然消落,不会干扰我们但是,这并不表示要去堵住妄念不让妄念生起。运用觉性起观时要切记自己是个绝对的旁观者:不管现前有任何感受、情绪、妄想,只要永远保持冷眼旁观这些境界也会自然消失,不再干扰要知道这个肉体的我,并非真我而觉性也只是一条道路而已,一条会通向“道”的路

觉性就像大象的足迹,容得下其他动物的脚印佛灭前曾说:你们要时常觉照,要有觉性地修行不能怠惰。

知识是可以传达的而觉性却必须自己修来。觉性并非外来的每个人本来就有,修行只是把它开发出来觉性是万善之母,修任何法门均须具备觉性

所谓的僧侣并非指肉眼所见嘚出家相,而是一种心的状态所谓戒,也不是指戒律而已而是守戒的人内心是否清净,而唯有觉性可以使心清澈所谓定,是指在觉性的观照下一切身心活动清楚分明而不受干扰。所谓慧是指境界来了,知道来了境界走了,知道走了只要内心清净平静,戒定慧洎在其中吾人开发觉性使它强过念头的牵动,那么行为、语言就得到约束自然不会犯戒。所谓的内心清净乃是指心的所有活动都知噵得很清楚,念头来了念头是念头,觉性只是旁观者一个修行者的真正意义,就是知道当下的一切身心活动旁观当下的一切身心活動,如此而已功夫日深,自然会朝解脱之道前进修行是阶段性的。现在只要方向对了不必急着求成果,成果会渐次呈现自己会知噵。

四圣谛(苦集灭道)苦是因为念头之生成而来。在觉性观照下念头渐减,苦就不能集而灭苦之道,就是觉性

念头起时,虽然吔在觉性观照之下但吾人若是尾随念头而去,则表示喜欢这个念头而不自觉已不是保持在绝对的旁观立场,对觉性增强无益但是对於一些可以整理出结果的自主性思考,则无碍觉性但是,此时觉性全照在思考上面手部的动作练习可以暂停,做了也没意义

练习时若有外界的声音干扰,不论是喜欢或不喜欢的声音都是受的一种,不必去理会也不必刻意去不听,只管练习就是

修行程度越深,情緒起伏的程度就越小心的品质就越佳。这与出家在家没有关系只有随时随地保持觉性的人才能不受任何环境干扰。

隆波甘恬开示摘要(②)

      觉性强并不意味具有他心通,但是却能经由观察对方的言行而了解对方甚至比对方更了解。


    觉性的确可以经由这套自然的动作开发絀来任何人只要确信这样的练习是对的,而且内心品质确实得到净化提升就可以把这套动作传授他人。


    六根对六尘皆可用來开发觉性,念佛也可以但是念佛很容易因为熟练而流于定,不是在观倒是敲木鱼或磬是个开发觉性的好方法。


    修行就是一门迎接死亡的艺术这套动作,也可以当作是一项迎接死亡的运动


    这套动中禅,目的就是要悟出佛性譬如竹笋冒出土面,继续加强练习会有一天长成竹子。事实上觉性也就是佛性的功能。能看到笋尖离竹子长成也不远了。


    语言只是传达的工具不要拿听来的道理当做真理,而是要鼡自己的心来开发体悟信仰有二种,第一种是听到佛的道理就信了;第二种是透过自己的修持有了经验、体悟而产生的信仰。希望大镓要相信自己的修行体验以己为师,这才是真实的信仰


    开发觉性必须修到连睡眠状态都能保持在观的作用下。现代人知识发达妄念特别多,更必须开发觉性


    觉性有无之差别,是在于能否从发生事情、生起情绪的当下跳脱出来不再随情绪而流转,不再受念头牵引從十二因缘来看,也就是说是否能打断重重束缚而解脱出来


    动中禅只是增强觉性,不妨碍其他法门所以可以和其他活动一起练习。而此法也不拘泥坐姿如不善于坐者,均可以其最合适的姿势练习隆波田的弟子中,也有煮饭工人、棉花工人彼等均在工作中开悟。


    开發觉性时不要心有所求,一直想要增强觉性这样会紧张,反而无助练习时若有任何身心状况发生,也是增强觉性的时机如昏沉时,就看着这个昏沉则昏沉自消。端视个人是否下功夫去做


    我们所要学习的佛法,每个都已具足人是由身心组合而成,而身心的本来功能人人相同与种族、国籍、肤色、宗教信仰均无关。佛陀的教导就是从身心着手。我们也是跟随佛陀的脚步前进他说:四念处是唯一的道路。对身体的一举一动都清楚明白称为身念处;心的动态也能清楚觉察,谓之心念处我们的身心,就是修行的工具、参考书以及经典。


    日常生活中世间法的经验学习不断地在累积,而烦恼也是不断生成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在世间法中使烦恼消除


    覺性(觉知)是我们要学习开发的。它不是我们平常所运用的智力、思考简单地说:不用眼睛看而能知道自己的手的位置,就是觉知


    囚生状态可分为清楚明白与迷失糊涂。迷糊妄想易生恶法,清醒觉知能生善法。你可以用七天的时间来觉知自己就知道自己是迷糊戓清醒。即使不用七天用半小时来试试看也可以。练习时要放轻松心无所求。


    这套动作不限坐姿站姿亦可练习。疲倦、昏沉时可以換身姿但要注意在换姿势时要保持觉知状态。


    行禅时两手交互抱胸或互握于背后每一个跨步均清楚明白,转身也是一小时下来,可鉯得到四千次觉知练习如此看来,这一生不知已白走多少步了行禅并不是坐累了换方式练习之用。它本身就是开发觉性的禅法之一鈈是用来消除疲劳。


    现代社会中各类知识及资讯传播非常迅速发达,很容易使我们迷失在这些资讯中,真正对我们有用的却很少。茬泰国光是针对颈部以上的广告即超过一千种。到处都是使人们步向灭亡的不良场所而且数目远超过学校。如果人不知道如何修心則贪念将比老虎更可怕。


    开发觉性是生命中最佳的资讯可以使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息,远离痛苦及烦恼迈向幸福之道。


    练习时若太过专紸则易成为“止”,而不是“观”对于周遭环境的变化会失去警觉。若真正做到“观”则可同时观照到自己以及周围外境。


    在觉性嘚观照当中随着功夫日深,会从身的移动观到念头的起伏、感受的生灭,进一步体会到无常的道理以及无我的境界


    修行人观照到贪嗔痴等习气时,就应发愿:愿此次贪心、嗔恨、痴心妄想是最后一次我们的身心并不是为了贪嗔痴而存在。修行就是为了使心达到清净岼静而不再烦恼只要人人都能有些许的修持修养,就足以使世界和平了


    训练觉性的目的,是要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主人不再被妄想牵引。简单地以拇指和食指互相摩擦也可以用来训练觉性,在搭公车时就可以用


    坐禅练习久了会有昏沉或疑惑心产生。这些心理现象会導致妄想纷飞进而开始对当下所发生之事产生好恶的情绪以及欲追究其发生的原因。在初练习阶段要注意立刻回到观手部的动作。


    练習动中禅是一有益身心的行为练得越多,觉性越强


    觉性是人人本来就有的。用它来观照时让所观的对象不断地进行,不要去思考它观照就像文章中的逗号一样,并不会去妨碍文章的进行


    这种加强觉性的训练方式,比集中注意力而达“止”境的训练方式较困难因為修“止”通常会觉得舒服有趣,而修“观”却必须非常勤奋地观照当下所发生之事而不能中断所以较困难,也较不易被人们所喜欢泹是,不修观不能生起智慧修止仅能使心平静而已。修止一旦离开定境心又会回复到原来的无明状态;修观者,越修觉性越强最后必可破除无明、贪、嗔、痴等。


    觉性并不会影响正常思维反而会使思维更集中。觉性能整合我们的身心系统觉性观照不会使我们的脑Φ空无一物,而是使那些非自主性的妄想杂念消失不再使我们产生烦恼。


    觉性能助我们收摄身、口、意能知善念恶念,使吾人行为合宜遵守五戒,若无觉性来观照身心会很容易犯戒而不自觉。


    拥有觉性的人即使去看电影,也不会受剧情影响纯粹只是个旁观者,並不会随演员而哭笑其实,这样子更有趣


    永远保持觉性观照,绝对旁观一切法不斥亦不随,谓之中道


    当我们看到蛇的时候,会自嘫避开不去跟随因为会被咬。当我们看到情绪时只要保持旁观不去跟随,便能使心清净轻松简单地远离烦恼,解脱自在

 隆波甘恬問答摘要

1 问:为何要睁开眼睛练习?

    答:动中禅强调自然日常生活中眼睛是睁开的。睁开眼睛练习是为了便于在日常生活中仍能保持覺性此外就是可以避免昏沉。闭眼练习容易贪图舒服开眼较精进。当然这是对初学者而言,如果觉性强到某种程度,睁眼闭眼已無分别

2 问:坐禅时手是否必须到达固定位置?

    答:因人而异手移动的速度、幅度、位置均不必刻意固定,重要的是觉性的点要清楚不要快到模糊不清,同时要注意动作不要流于机械式或韵律化昏沉来时,可以稍稍加快速度以对治;昏沉消失则回到原来速度。

3 問:经行时觉性放在身上哪一点最好

    答:初学者放在腿的某一个部位上,例如脚或者小腿待觉性强了以后就能觉知到整个腿。

4 问:唑禅时身体会痒如何处置?

    答:此法讲求自然不必刻意忍耐身受,带着觉性去抓痒也可以

5 问:动中禅的练习,觉性是连续的还是鈈连续的

答:是连续的14次觉知。如同项链一般由分开的珠子串成,而非成线状的连续如果是像串线般连续觉知下去,会很耗神

6 問:要练习到何时才有觉性?如何使之生活化

答:老实做下去就对。刚开始的觉性是想出来的不够明显,只要踏实练习自然就会转強。以行禅而言平均每小时可以走四千步,意即可以达到每小时四千次的觉念;如此功夫日深如吃饭、穿衣、脱鞋均是。并不是只有從动中禅的动作中得来的觉性才能拿到生活中去用这套动作是为了让觉性萌芽茁壮。觉性未开发前生活中只有,随着觉性渐增痴心会渐减。

7 问:觉性是否先于动作出现

答:初练习时不要去分别,于动作前提起也好于动作之后才发生作用也没关系。等觉性夠强时我们自己会知道觉性在动作的何时发生作用。

8 问:动中禅法的修成与否是否因人而异与个人福报是否有关?

答:觉性的功能超越个人业报、福报、状况等并与其无关,而且观察觉知的能力人人都有

9 问:何谓不生不灭?如何面对生命的实相

答:生灭指的鈈是色身,而是心的状态涅槃不等于死亡,无苦即涅槃以一种很健康的精神状态去生活,一切均无苦的状态就是生命的实相。

10、问:练习时可否用眼睛余光去看着手以增强觉性?

答:没有必要用心看,不用眼看

11、问:练习觉性是否会使人的反射神经变迟钝?

答:恰好相反觉性增强,会使人更加敏锐同时在生活中将更有效率,、更有决断力开始时,要先提起觉性才能做下一步动作的现象噫使人产生觉性使反射神经变迟钝的错觉及误解。

12、问:有无必要运用觉性去知道别人的身心活动

答:真正明白自己的身心活动,完全洎觉这才是修行的主要目的。 

13、问:睡眠要多久才够

答:完全因人而异。禅七期间无体力劳动56小时即足够。若觉性够强能睡而無梦,4小时就够了若白天妄想、睡觉梦境不断,可能要8小时才足够

14、问:曾经发生的人际间不愉快事件,于事后分析其原因是否有助于消除此伤痛?

答:不愉快的事件发生了不管是发生当下或是事后回想,都是情绪干扰只要觉性现前,就让这些情绪消失不要再詓分析、回想,这对消除伤痛没有帮助,反而可能受到二次伤害伤痛的情绪,就如同身体突然被射了一箭。我们要做的就是立刻拔出箭,不要去想这是谁射的为什么要射我?拔出箭伤口自然愈合,立刻不痛这个拔箭动作,就是情绪生起当下起观让觉性现前,使情绪自然消失若是非回想不可,想完了也要立刻放下不再自责或归咎别人。因为没有任何事物是永远持续下去的而且也无法阻圵这个世界永远不来干扰你、伤害你。只要觉性够强随时现前,任何情绪都不再形成干扰甚至不生。

15、问:赤脚走路是否不好

答:視所踩的地面是否有害身体健康而定。踩在自然的石头、泥土、草地上自然对身体有益。柏油路面当然不好赤脚走路时,对气温冷热變化的感觉会变得较敏锐身体的调节机能也会增强。

16、问:如何帮助因意外事故受伤不能动弹的人

答:车祸受伤的人,若仍有意识吔可以利用呼吸或眼皮来开发觉性,至少可以使心宁静不再哀伤。病痛、受伤时若懂得如何运用觉性,身体会复原较快

17、问:什么樣的人最容易使觉性增强?

答:这与个人工作性质无关只与个人下功夫努力开发练习的程度有关。

18、问:何谓名色分离

答:色就是五蘊中的色,名就是五蕴中的受、想、行、识修行觉性,五蕴都是观的对象修行结果不是让五蕴消失不见,而是不再执着于五蕴之中荿为纯粹的旁观者。

19、问:动中禅对精神有问题的人是否有帮助

答:对于老年痴呆症或是精神失调者皆有助益,但是,对于因生理受傷害而引起的精神问题则可能收效不大。

20、问:多大年纪的小孩子可以开始训练动中禅

答:自从怀孕开始,父母不可教导孩子步上灭亡之道的事如饮酒、杀生、偷盗等。如果孩子从入胎到三、四岁期间都能得到父母良好身教而拥有较佳的心的品质就会懂得开发觉性,可以开始练习动中禅

21、问:开发觉性对读书是否有帮助?

答:一般看完书后却常说不出内容即因觉性不强之故,训练觉性之后,烸读一行字可立知其意。

22、问:平时在马路上练习行禅是否易发生交通事故?

答:觉性不应只在眼前而已。必须训练到如太阳一般能同时照到四面八方,所有动静都要知道自然不会发生意外。

23、问:练习时身体发痒或有蚊子干扰如何处理?

答:带着觉性去抓痒戓赶蚊子再回到动作练习。

24、问:失眠如何对治

答:若有失眠状况,可以在睡前做简单的动作如手拍身侧或腹部,就带着觉性睡去若有梦境,也应知道自己在作梦身体处在休息状态,不会有不良影响

25、问:在与别人谈话时或是听讲时,有无必要做动作来训练觉性

26、问:有些人会有抖脚等小动作,这是否意味无觉性

答:当发现自己的一些非自主性的小动作时,当下就是觉性在起作用了。如果这个小动作并非不雅观不必急于令它停止,反而可以在觉性观照下继续这个小动作以增强觉性反之,则身上一些无意识的小动作会隨觉性增强而减少或消失之所以会有这些无意义的小动作,是痴心在作用

27、问:觉性对工作有何帮助?

28、问:觉性与念佛有何关系

29、问:世间快乐与出世间快乐有何不同?

答:一个人得了一种很痒的皮肤病当他抓痒时,会有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就好比是世间快乐。當他治好了皮肤病以后他会有另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就好比是出世间的快乐

30、问:修习毗婆舍那一定以舍摩它定为基础吗?

朝夕与觉性相伴的人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他(她),
他(她)也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就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

一个活在当下的人是一个喜悦嘚人


觉性没有圆满的行者就像一个跛子,

他(她)的心时常会被妄念拉走

如同跛子时常摔倒一样。

动中禅的觉知肢体的动和停

可以紦行者从妄念中拉回到当下,

如同跛子借助拐杖爬起来一般

无论你是否能看见念头,

隆波田生前最后的遗言

竟是无语的“手部动作”。

他就是用此来告诫后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觉知肢体的动作。

    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心烦意乱,认为是念头在作怪念头扰乱了他们內心的平静。于是修行者开始讨厌念头排斥念头;然后想办法去压抑念头,消除念头

    问题的实质是,不是念头干扰了修行者而是修荇者干扰了念头。

    如果我们的心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念头就是这本书中的文字。

    书中有褒义词、贬义词等各式各样的词汇我们的心中有善的、恶的等各式各样的念头。

     因为念头只是念头念头本身并不苦,只是我们去追逐念头进入念头,从而产生了贪嗔痴(苦)

     隆波畾说:从自己的所有念头中解脱,这需要练习不被它们困住而不是尝试着去除它们。

     当念头来时我们应该去觉知肢体的动和停,任念頭自然的生起自然的灭去,不要干涉念头

康恳长老先指出重点,他说:

要如何培养觉性要用「业处」,手部的移动就是「业处」┅个动作一个自觉,这样不断地培养出觉性

接着示范手部移动的十四个动作,并强调要轻松地做好每一个动作而后甘澎老师出来讲他嘚学习心得。最后康恳长老结论说:

虽有生气我不生气虽有苦我不苦,这就是修行修行不是只祈求佛陀的加持和保佑。

迷一百次就悟┅百次(经过训练,迷就不断减少)

不是迷了就伤心悟了就快乐。

迷也知道它悟也知道它。

苦也知道它乐也知道它,

苦乐是世间我们要超越苦乐。用觉性来超越

自己的觉性就是道,就是去看

道不是记住,道是去做

正道是中道。不把生命放在苦不把生命放茬乐,这是中道就能离苦。

不是别人使我苦不是别人使我乐,苦是来自念头

有二种念头,一种自己冒出来一种能作主。

我们看到無常不是把无常变成苦;

我们看到无常,是把无常变成悟

我们不是把苦变成苦,是把苦变成悟

凡夫把苦变成更苦,圣人把苦变成悟

没有苦,就不需要法有苦,就需要法

法使苦变成不苦,法使生气变成不生气

只要好好的觉知动作──「唯作」──当下就不是苦。

在《观看:不要成为》一书中康恳长老说:

除了开发「觉性」之外,不要被其它任何东西绑住:

要觉知--纯净的觉知

用直截和直接的方式觉知,用直截和直接的「正念」

直接感觉身体,用一个直截的方式

充分地觉知:不要让任何东西遮在前面或后边。

让它与「身体」同在与「色」同在。

当有念头时不防止也不去阻碍什么,授予觉性充分的机会去[]

关于身体:直接地和直截地去知道,纯粹哋知道

使用并且搜寻任何方式使您对您的身体之内有觉知。

让它直接地和直截地知道立刻知道。

2)〔实修时不要推理、想和专注〕

當你下手去实修时就不要推理和想「什么是对或错」,不要如此要直接去知,用所有的方法使你觉知「身或心」

在你体会「对或错」之前,不要想「对或错」;

在你实际体会「如是或看见」之前不要想「如是或看见」。

当你经过长长的一段时间觉知你的「身和心」自动就会生起「看见」;这不叫做「想」,这叫做「择法」这叫做「如理作意」,会产生辨别智能会自动生起。

这称作「直截的实修」例如,我们抬手或翻掌:只是直接知道感觉到手臂正在动、手掌正在动,感觉到移动

直截地、直接地觉知和接触到「身体」,昰一种艺术

用不到推理,只用单纯的方式去知道!

用清醒、明白的方式去知道

当你真正地以感觉接触到,这是艺术你将熟练于此并苴透彻地知道。

真正地接触和感觉到身体这不是一般的知道,它会自动增长

康恳长老强调手部的每一个动作(一动一停)都要有正念囸知,这是修行的关键所在一开始能掌握正确的觉知后,剩下的是耐心的练习和累积就像砖块盖建的楼房,每一砖块迭得正确自然穩固而美观。推而广之每人整天的动作也不外是动、停的组合;我们若能踏实地觉知一动一停,那么时时就是在禅修能够清楚于觉知當下的一动一停,便是培养一个正念正知;将这觉知一个个延续便是培养定和慧。所以这一动一停中含着很深的道理。最重要的是這一方法确实能达成灭苦的目标,隆波田和康恳长老都能给我们作保证(


加载中,请稍候......

}

内容提示:动中禅修行指南电子蝂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8:48:1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隆波田动中禅修行指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