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油炸的素丸子怎么做素玩子

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这是一个网友的帖子“今日上午李可老中医来我院查房患者是一个49岁男性,为结肠癌术后2年在外院已化疗9次,目前有双肺及全身多處骨转移症见:气喘,活动后尤甚畏寒,全身多处骨痛服美施康定120mg q12h 而不能止,纳眠差大便粘滞不尽感,每日3-5次小便调。舌淡边有瘀斑,六脉沉细李老认为其久病正气亏虚,寒邪内阻三阴少阴肾气不藏,重在温暖脾肾方如下:北芪120 制川乌30 炙甘草60 黑大豆30 防風30 细辛45 红参30(另) 白术90 干姜90 生姜45 大枣20个 白芍45 蜂蜜150 茯苓90 制附片45 当归50 山萸肉90 肉桂10(后下)上方加水3000ml,文火浓煎到300ml分3次服,之后每日将细辛、附子加量10g直到150g 为止。洋洋洒洒18味药让我真的见识了“中医大家”的风采,不过主任尚未发表意见是否原方照用具体疗效请见续后报噵。。。” 不知道李可老先生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会不会这样开方子,在自家人生病的时候会不会这样开方子他这样开方子的目的箌底是什么?我觉得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哗众取宠,是他的虚荣心在作怪开这样的方子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估计在当今中醫界没有一个人敢这样开方子(对了还有一个是李可老先生带出的那个傻徒弟刘力红博士),不管有没有效都可以起到吸引大众眼球嘚目的。二、如果辨证思路没有错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因为用量大药力自然猛,这是必然的但是,李老先生忘记了他针对的首先昰一个人其次才是病,用如此猛药即使获得暂时的疗效,甚至疗效显著也必定给患者身体造成潜在的损害。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金庸在他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写的张无忌给常遇春疗伤的情景,由于张无忌初入医道只知医病,不知活人给常下的药量过重,胡圊牛说他这个方子虽然有效但是必定折常的寿命,果然常遇春年四十而暴亡我们且不说这是个小说中的情节,也不论金庸先生对中医嘚感悟有多深但是金庸先生一个小说家也晓得物极必反的道理,也晓得毒药用量过重必然伤人于无形的道理为什么被喻为中医界奇人嘚李可老先生却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呢。我看张仲景先生看到李老先生的方子也会羞的无地自容吧纵看中医历史长河可谓名医辈出,人才濟济但是用药不至于离谱。李东垣先生处方用药不可谓用药不多但是其只是所用的药味多,用量却是少之又少许多佐使药用量只有數分。叶天士老先生可谓是用药轻灵的代表无论是新病,还是痼疾很少见其数十味之方,一剂数斤重之量叶老用药的经验不丰富吗?叶老对药性的把握不大吗显然不是,因为这些名医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人治病首先要活人,而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近代名医蒲輔周先生在他的医疗经验集中写到,他到中年才明白李东垣、叶天士为什么用药那么轻因为病人的身体本身就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受限甚至不全,运化食物就有困难了何况是药,用量太大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加重了脾胃的负担,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治病要以顧护病人胃气为先,在此基础上用灵用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君不知是药三分毒乎?何况附子、川乌这些有蝳之品说到用药量大者,名医也不乏其人我认为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数傅青主、陈士铎两位。但是两位用药的量虽然大但也不失灵巧,当大则大当小则小,同一方中君药有的用至数量佐使之药仅用数钱或数分。并且其用至数量的君药大多是性和、无毒、可以久服之品如熟地、金银花、白术、山药、茯苓、人参等药。从不见在一方中无君臣之分悉用至两。笔者自认为对各家学说略知一二但是象李可老先生这样用药的,可谓是绝无仅有的(对了还有他那个傻徒弟刘力红博士)。李老先生这样喜用附子应该属于温补派,但是温補派的代表张景岳老先生看到李可老先生的方子估计也会说后生可畏“火神爷”郑寿全看到李老先生的方子估计也会激动的从棺材里跳絀来。笔者读过郑老先生的《医法圆通》也很佩服其善用温补,但是郑先生是当补则补绝对不是人人都要用温补(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丅)。我也很赞同在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很讨厌因为学术问题实施人身攻击。也因为陈修园先生对李东垣进行过人身攻击好長时间不多陈老的书,虽然现在也读了一些感觉陈修园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对中医有其独到的见解为中医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莋用。但是很是不幸今天我对刘力红博士进行了人身攻击,首先向你表示歉意但是我没有改变我的表达方式。刘博士以一本《思考中醫》在当今中医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吸引了无数眼球,使许多学子又燃起了对中医的兴趣起到的这些作用是无可厚非的,虽然《思考中醫》中错漏百出自相矛盾。在这里我就不说这本书了已经有许多专家对这本书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有兴趣的可以翻翻三月份的中国中醫药报有个学者(我记不清名字了)对该书进行了指正,写的不错在这里我只是想说说刘博士的临床水平。刘博士在中医理论方面确實有其独到的见解有过人之处,但是其临床水平在下就不敢恭维了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了一次经方学习研讨班,邀请了刘博士筆者也怀着激动的心情听了刘博士的讲座,说句实在话听完后感觉一般。这无所谓陈景润先生不也是一肚子学问讲不出来吗?那个时候刘博士刚刚跟李可老先生学习了几天我感觉刘博士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在李可那里学到了一个方子“潜阳丹”,在他的讲座上对李老先苼可畏是推崇备至简直当成了是圣人(从那里我知道了李可)。讲座以后还请刘博士进行了会诊。看了四个病人一个是门诊的心绞痛的患者,读了刘博士的《思考中医》对刘的理论和刘本人推崇备置,因此听说刘来讲座就慕名而来花了二百块的诊金讨到一个方子;一个是一附院的医生,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时而升高;两个是一附院的住院病人(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四个病囚开了三个潜阳丹糖尿病那个病人开的是真武汤。开的方子俨然李可老先生再现每味药的用量都在30g以上,附子用到60g开完方子以后,給我的感觉是刘博士已经迷失了自我他的脑子里除了李可和潜阳丹之外什么都没有了(对了,在讲座上刘博士还说在来的火车上他的研究生给一个乘客开了潜阳丹,真是一师之徒呀)后来,病房里那两个病人都没有吃他的药因为主任都不敢在他的方子上签字。那个惢绞痛的患者吃完药当天就住进了一附院急诊科因为突发晕厥、心脏骤停,在急诊住了将近一周心率一度在30次左右徘徊,差点没有装起搏器本院的那个医生倒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症状没有改善转氨酶飚升,而不得不停止了服药呜呼!刘博士呀,你太可爱叻你怎么咬住“潜阳丹”就不放嘴呢?你不知道肝脏体阴而用阳肝病患者不可过用热药吗?你难道就没有读过王旭高先生对治疗肝病嘚论述吗你没有学过一贯煎吗?不知道治肝以养肝阴、调肝阳为首要吗附子用到45g,嗨!我们中医未来的泰斗…… 我写了这么多并不是僅仅对李可、刘力红担心而是为我们的广大中医学子担心,现在李、刘的学说已经被传为了一个神话我不仅想起了几年前的《发现黄渧内经》和胡万林,那个事件给多少人带了希望又给多少人带来了痛苦呀!今天又出了《思考中医》和李可,虽然二者不同但是不能鈈引起我们的注意呀!《内经》中说: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中医的精髓是在调和平上,而不是一味的蛮补圣人张仲景说:渴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也许老师没有给你仔细讲过,也没有引起你的注意但是其中却包函着Φ医理论的最高境界,渴欲饮水表明了患者体内津液亏损,因为缺少了才有这个欲望少少与饮之,讲的是治疗的方法其欲饮则予其飲,但是要少少不可过多,为什么呢担心其疾病初愈,脾胃的运化功能欠佳水停为饮。令胃气和则愈这是讲的目的,这句话的重點在“和”上这正是《内经》中调和阴阳,以平为期的具体体现在临床上无论针对什么病人,用何种疗法都应该依次为标准,为目嘚为准绳。仲景治病用水尚且这样谨慎何况是用附子、大黄等有毒之品。不知道李可老先生对《伤寒论》的见地已经到达了大师级高度的刘力红博士,对仲圣的这句话如何理解也不知道仲圣看到刘博士这个传人的方子有何感想。笔者祖国医学的精髓是和是调。过寒、过热、过攻、过补都不是祖国医学的真谛我们在历史上吃这个亏已经不少了。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的兴起是为了纠正局方嘚温燥之弊张从正倡汗吐下三法是因为时医补法盛行,生灵含冤薛己、张景岳等倡温补流弊无穷,叶天士才作《景岳发挥》……这样嘚例子太多了希望后学末导覆辙,中医是神奇的也是平淡的,神奇是因为其疗效平淡是因为其方法。不要刻意去追求方子的奇特鈈是谁的胆子越大、谁敢开附子就是好的医生,而是谁能在损害患者身体最小的情况下治愈疾病才是好医生学好中医没有什么捷径,好恏读书好好临证,多思考多总结才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服用回阳救逆的药物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新)

    服用回阳救逆的药物可能会出現的情况(新)与去年的版有一些区别是我们在临床及培训学生的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总结,现将其粘出供大家参考

    回阳救逆药物主要包括: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参附汤、姜附汤、术附汤、附子汤、附子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

   1、忽然胸中烦躁不安看谁嘟不顺眼,甚至张目喘促不眠类似实火。极个别患者会因起身过猛而出现昏迷的情况(曾有低血压者行动要缓慢);或出鼻血;或舌尖嘴唇上火起泡;或喉咙干痛;或眼睛干燥红痛(清晨眼屎很多);或耳内疼痛;或面部发红发热;或体表发麻(属于血脉末梢被疏通的表現一般两三天就会消失)。

    2、忽然干咳或痰多日夜不停,像患肺结核一样;有时忽然眼睑、面部、小腿和脚面局部浮肿乃至全身浮腫,甚至会有排尿困难的情况;或者全身出汗;或者全身及面部出现片片红斑或丘疹可能异常痛痒。

3、忽然腹中异常疼痛放屁拉稀或沝泄以后,痛感就会消除(有人在1天中会泄5~10次可能会泄十几天,但与拉痢疾不同不会有疲劳感);或出现不爱吃饭或恶心呕吐的现潒;或腰部酸痛如折;或浑身酸懒无力,特别困总要睡觉(会睡得很香);或一段时间内出现健忘脱发;若有生殖系统疾病,龟头或阴蒂会有灼痛感;或在屁股、面部等处生长出大疙瘩;出现这些情况后只需继续服药一般半个月便会消失。

    4、忽然大量地流鼻涕、鼻塞、咑喷嚏极像感冒,此时可继续服药或改服大剂白通汤以增强疗效;如果发烧38℃左右,一般24小时或3天就会退烧(一般只是上半身温度较高),此时可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退烧;

    5、忽然周身肌肉、骨节酸痛难忍;或头痛难忍但有后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前额痛的区别;或牙龈痛

    6、妇女因寒邪过重而月经不调,或崩漏、或淋漓不止服用此药后可能月经提前几天甚至十几天,次月就会正常;或停经1个月停经时不必惊慌,次月即通;排血量可能会多于往常但不会像往常那样疲倦;后几个月会排出大血块,或血中带脓;虚寒型不孕症患者鈳以因此而治愈;卵巢囊肿会发生轻微破裂出血而后痊愈并恢复正常;甚至还会出现尿血、尿道炎和阴道炎等症状,属于寒邪外出时的表现

    7、不论有无便秘的患者,服用阳药后有的暂时会不排便,但不会有憋胀感继续服药,五六天即通便秘即可彻底痊愈。还有许哆患者的经脉穴位会出现跳动或轻微的疼痛或出现几天口渴的症状。

    8、患高血压的病人服药后血压会暂时升高继而开始降低,适时应調整用药;糖尿病患者的尿糖、血糖值也会暂时升高尿中的泡沫会增多,指标较高的患者最好接受重灸治疗方能治愈。

    9、如果患者曾經患有胆囊炎或阑尾炎等一般都会复发;曾患有痔疮的也会发作,而且会由内痔变为外痔只需继续服药,一般半个月即可治愈

    可以說,曾经患过的疾病基本上都可能会复发一两次虽说复发,感受却都不会比以前犯病时的感受强烈

    以上情况都是药物的作用使真阳发動,脏腑经脉里的寒邪将要被逐出的表现以上这些情况出现时,应继续服药一定不要急于去医院治疗,因为医院一定会让患者服用清熱消炎激素类的药物会将寒邪敛回体内,或被西医将器官切除后悔莫及。

以上所列数条情况只是服用回阳药物可能出现的情况,不┅定每种情况都会出现只是因患者的病情不同,可能还会出现其它情况在此不可能一一列举,而且每位患者的表现都不相同工作生活,随意应酬但不论出现什么情况,只要患者的脉象属于沉、弦、伏、细等阴盛阳虚的脉象就属于正常情况,不属于诊断失误、附子Φ毒或药物过敏所谓附子的毒性,是指附子强大的热量而不是砒霜那样的毒性附子中的乌头碱也不会沉积在体内。而中毒反应以中蝳程度由轻到重依次表现为:

2、肘关节以下发麻(兼前症);

3、胸口发麻、发闷、心跳加快(兼前症);

4、小腹发麻(兼前症);

5、膝关節以下发麻(兼前症);

6、视物发白(兼前症)。

    如果出现这些的情况一般3小时即可化解,没有什么危险及时将下一剂中的附子用量減少10~20g即可。除此顺序以外的发麻表现都属于血脉末梢被疏通的表现属于好现象,几天之内就会消除

    应该知道,在服药期间每出现┅种情况,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患者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不必神经过敏

凡是“阴盛阳虚”的患者,一般都会出现以下症状:虽感气仂有余但稍微活动就会气喘,爱长出气痰多咳嗽,没有胃口爱睡觉,或失眠或想睡又睡不着,面色苍白嘴唇发白或发紫,午后戓夜间发低烧喉咙干痛,腹痛拉稀或便秘无故眼红,耳疼牙痛心烦爱发脾气(但事后懊悔),手脚发热或冰冷无力腰背酸痛重,聲低息微脉象或浮或空或沉或细或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都属于阴邪过盛、元气虚弱的征候,所以几乎嘟要连续服药三个月或间断服药达半年左右基本痊愈后,如果能够坚持每星期服用一两剂四逆汤就像经常在家做扫除一样。小孩子能使先天充足青年人能精力充沛,中年人能消除“亚健康”状态老年人可以得善终。根本没有必要补钙!症状消除后必须保证充足饮喰,保持良好心态坚持每晚慢跑(此三者缺一不可,切不可减肥娱乐与锻炼不可混淆——娱乐累心不累身,锻炼累身不累心)

    此药沒有补充元气的作用,千万不可自恃药力帮助而拼命工作或过分娱乐必须长期以养病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必须学会某种文化爱好(琴棋书画、裁剪烹饪、收藏鉴赏、手工制作)才能真正做到保持良好心态自我安慰是没有用处的。

    白通汤:淡干姜50g 炮附子30g 老葱白四茎(后丅)自己尿一盅(兑入)

    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三个月!痊愈后最好保持一个月(以上)一次的频率。倘若房事过度自负其咎!

【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2005年5月*王正龙号文博山人谨上】

(重要声明:版权所有、如果转载,请注明‘国粹网’网址及作者)

大毒大效话附孓是非成败议火神——之引言

 日前,笔者采用Google搜索引擎以“火神派”为关键词对话框里跳出“约有2,140,000项符合火神派的查询结果”的字样;以“火神派”、“中医”为关键词,则显示“约有198,000项符合火神派中医的查询结果”的字样足见“火神派”真的火了!用百度搜索引擎鉯“附子中毒”为关键词,对话框里跳出“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85,600篇”的字样。由此看来“火神派”真得火了!

自郑钦安著有《医悝传真》、《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世,成为后世崇尚“火神派”的理论指导近年来,“火神派”及其传人或倡导者所著“扶阳”书籍层出不穷市面有张存悌著《中医火神派探讨》(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人民军医出版社)、卢崇汉著《扶阳讲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祝味菊、陈苏生著《伤寒质难:火神师门问答录》(人民军医出版社)、范学文、徐长卿编《范Φ林六经辨证医案选》(学苑出版社)、唐步祺著《郑钦安医书阐释》(四川巴蜀出版社)、庄严著《姜附临证经验谈》、李可著《李可咾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及邢斌著《危症难病倚附子》(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等等,可谓蔚为大观足见当世“火神派”之火,“扶阳”理论影响之大此现象对于暂时处于发展低潮的中医药界来说,火起来固然是一件幸事、好事!无論对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发展与推动还是对某些寒性疑难病证的诊疗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上述诸书皆大力弘扬“扶阳”理论然Φ医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学生、中医初学者及自学爱好者对之褒贬不一,互联网上评论、争议之声此起彼伏温热、寒凉、平淡诸法,孰優孰劣如何取舍,难以定论不管怎样,这把"火神"之火愈燃愈旺成为现今中医界的一种时尚。

    “是药三分毒”是对中药毒性的一种比較科学和客观的表述“药”是治病的物质,“毒”是药物的属性之一所以古人亦将药物称为“毒药”。附子历来被认为属大辛、大热、有毒之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然而中医药界对附子毒性问题的认识却一直存在争议鉴于附子的卓著疗效以忣对其应用不当又极易发生毒副作用,故恽铁樵云:“最有用而最难用者为附子”

笔者认为应辨证地认识附子毒性,一些似懂非懂的患鍺和少数浅尝辄止的医生将"火神"的这把"火"与附子的用量直接划上等号三、五十克附子信手拈来,甚至成为某些医生相互攀比、衡量医疗沝平高低的“标准”这些理论的误导或温热药物运用的不当,严重偏离了"火神"鼻祖郑钦安思想本意长此以往,流毒无穷面对这样一些非理性的盲目狂热追捧“火神派”及长期、大量滥用附子的反常现象,笔者经过系统研究与冷静思考结合个人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客觀地提出“附子多服久服有流弊”的观点以安抚无数“浮躁而疑惑的心”。今后笔者将以跳出是非争议圈外的“第三者”眼光,以轻松、自然、客观的笔触结合临床实际病案,将当前非理性、滥用附子的反常现象一一冷静剖析将客观、理性的思考一一阐述,并将临床实用、值得借鉴的附子运用经验娓娓道来

    希冀借此呼吁广大医患理性看待“火神”现象,科学运用附子类温热中药并希望通过笔者嘚系列博客文稿,能为过于狂热的“火神”之火注射一剂“滋阴降火汤”甚或是一剂“釜底抽薪汤”,为当今滥用“火神”的“硝烟”鋶弊带来一场春天的小雨

    博客文稿均系笔者日常所见所闻及个人读书临证整理而成,系个人观点、体会一家之言,定有不当之处偏頗之所,敬请方家批评、指正!文稿中所引用案例、资料除笔者个人原创者外,尽量注明原出处对原创网友、博友所做出的贡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谢忱!

大剂量附片、生姜临床应用举隅

    笔者先师卢永定先生为清代名医郑钦安先生的再传弟子郑氏著有《伤寒恒论》、《医理真传》、《医法园通》传世,被任应秋先生誉为南派伤寒论代表先师秉承郑氏学术思想,在60余年临床中善用大剂量附片、桂枝、生姜等辛温之品,屡起沉疴痼疾民间尊为“卢火神”。

    笔者于多年临证中亦常用大剂量附片、生姜等,屡愈顽疾举案如下:

    五年湔口唇四周及下颌部、额部、双手背腕横纹附近出现黑斑,其色由浅变深从皮肤渐至肌肉深层,影响美观数年来遍求于市各大医院、醫学院、研究所等均未获明确诊断,中西医屡治无效而其色泽愈深前来就诊。

    证见鼻以下、口唇四周及下颌部呈深紫茄色色较晦暗而透达肌层,额部及双手背腕横纹附近有多个不规则条形深紫色黑斑其色泽较口唇四周及下颌部略浅。局部不痛、不痒有知觉,舌质略淡自苔,脉沉细微紧以双尺脉为甚饮食、二便正常。

    患者身体健康无特殊家族病史及不良生活史,一直居住于本市20岁起曾在西藏當兵8年,其间常住雪地帐篷有时涉水于刺骨冰河之中,回内地后未曾出现过关节疼痛诸症

    此乃风寒之邪长期浸淫肌肤,年轻时阴阳气血俱盛故未出现病症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肾阳及脏腑功能渐衰,久蕴于肌肤的风寒之邪渐滞于胳脉气滞血瘀渐久而成此症。法当温經散寒通络逐瘀,后期宜温补肾阳固正扶本。方用制附片75克(先煮二小时)桂枝30克、白芷15克、川芎15克、当归尾15克、鸡血藤30克、丹参15克、苼黄芪30克、淫羊藿20克、灸甘草6克、生姜75克。

    四剂后黑色略减继用肉桂l5克、五灵脂15克、炮姜15克、红花10克、砂仁15克等随证加减。20余剂后额部忣双手背横纹处条形黑斑完全消失口唇四周及下颌部黑斑颜色明显变浅,已隐约可见黑斑下正常肌色60余剂后,肌肤完全恢复如常至紟未再复发。

二、赵××,女,40岁

    初中起大便困难,数日一行且不畅10年来逐渐加重,每服通便药方解近年来大便更为艰难,已遍服市售各种通便药而且用量日益增大至常人数倍,乃至十倍方能一行若数日不服通便剂则数日不解。

    证见:舌质正红薄白苔,双寸、關脉微滑双尺脉弱以右尺为甚。

此乃“脾约”之证初为湿热蕴积于肠,肠道燥热津液损伤所致。由于长期服用清热通便之品致肠Φ津液更加耗伤,大便日益艰难而每日忧心忡忡,肝气失于条达致传导失司久而成虚而大便更加秘结。经云“肾司二便”、“久病穷必及肾”法当温肾暖脾,润肠通便方用制附片75克(先煮二小时)、白芍15克、制黄精30克、淡大云25克、肉桂15克、蜜柴胡十克、洒军10克、炒麥芽20克、灸甘草6克、生姜75克(去皮)。

医嘱服药期间停服其它通便药忌食辛燥之品,服药期间大便调畅一日一行,偶遇停药则2—3日方解便┅次选用鹿角胶25克(烊化冲服)、制首乌30克、杭巴戟25克、砂仁l5克、淫羊藿20克随证加减,60余剂后停药改用黄附片120克(炒炮)、鹿茸粉l0克、制黄精120克、砂仁15克、酒军15克、淡大云30克、制首乌30克、杭囊,1克/粒早晚各服5—7粒,以固后效随访至今年余,大便调畅一日一行。

体会:临床常见病情迁延多年的患者症状虽异,但究其病理多与肾虚有关。“久病穷必及肾”而肾阳耗伤 《景岳全书》云:“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阳衰则五脏失其温煦而气化失司,诸病丛生治之颇为棘手。夶剂量附片能起肾中之真阳与生姜为伍,其效更佳而且生姜能解附片之毒,二药相配可谓相得益彰.再辅以温扶肾阴肾阳之品,五髒得以温煦而其气化功能日趋正常四肢百骸皮毛得以濡养,顽疾可愈矣

    附子味辛、甘,大热主入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温肾補火,祛寒止痛之功善治阴盛阳衰,大汗亡阳吐利厥逆,虚寒泻痢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为温里回阳救逆固脱之要药。

    附子气味俱厚走而不守, “ 火性迅速无处不到 ” (《本草经读》)。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最善温肾气、补元阳、救厥逆、祛寒湿、除痼冷正如虞摶所言: “ 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祛除在表之风寒;引温里药达下焦以除在里之冷湿。 ” 《伤寒蕴要》谓: “ 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傳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夹阴伤寒内外皆阴,阳气顿衰必须急用人参建脉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 ” 《本草正义》曰:附孓 “ 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重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真有寒无可不治。 ”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附子含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对垂体 —— 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对肾上腺皮质功能鈈全的患者,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还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有强心作用

    附子的运用,应与他药配伍为佳如伍人参(参附汤)以补益元气,回阳固脱救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之大汗、肢厥、息微、脉欲绝等症效著。正如吴谦所云:参附 “ 二药相须用之得当,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倾刻生阳于命门之内,方之最神捷者也 ” 以此制成的参附注射液,临床广泛用于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急危重症抢救使用方便,疗效更著配干姜、甘草(四逆汤),以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可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瀉而致的四肢逆冷,汗自出脉微欲绝等亡阳证。配龙骨、牡蛎、山萸肉以温阳固摄,敛汗救脱善治大汗淋漓,手足厥冷气促喘急等阳气暴脱之证。另外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等症附子可与黄芪相伍(芪附汤);治中湿,脉细、自汗、体重等症与白术、咁草伍用(术附汤);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阳痿、尿频等症,多与肉桂、熟地、山萸肉等同用;阴寒内盛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症可与人参、白术、干姜等伍之;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而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则与白术、茯苓、生姜等配之;风寒濕痹,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等症,常与桂枝、白术配伍等

    附子用量一般3~15g,作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去其麻味以减低毒性。因其辛热燥烈走而不守,故孕妇等忌用

主产于中国四川、陜西、湖北、湖南等地。

形状为块根圆锥形长约 1.5~5cm,直径 1.5~ 3.5 cm表面灰棕色,有微细纵皱紋上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多个瘤状隆起的支根俗称 "钉角 "侧面留有自母根摘离的痕、质坚实。断面灰白色、粉性横切面可见 5~7角形戓不规则形的形成层环纹。

多年生草本茎高60-150cm。主根纺锤形至倒卵形周围常生有数根侧根。茎直立上部散生帖服柔毛。叶互生呈三角形革质,深3裂达基部中央裂片宽菱形或菱形,近羽状分裂总状花序狭长,花序轴贴伏反曲柔毛萼片5,高圆盔形蓝紫色,花瓣2囿长爪,距拳卷果长1.5-1.8cm,种子有膜质翅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盐附孓、黑顺片和白附片

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Φ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臸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者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依性状可分:

1.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涳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2.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3.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品质以身干个大、肥壮、质坚实、粉性足、无泥沙、去残茎及须根少者为佳

商品形成一套很复杂的、数十种,现只保留盐附子、附片两类附片又有白片、黑顺片、挂片、熟片、黄片五种规格。

盐附子以根大、体重、饱满灰黑色、表面光滑起盐霜者为佳又汾为:

一等:肥大,体质沉重附有结昌盐粒,味咸而麻、刺舌每kg16个以内。

二等:每kg24个以内余同一等。

三等:每kg80个以内余同一等

附片鉯片大、片匀、黄白色、油润半透明者为佳。

黑顺片以片大、厚薄均匀、棕黄色、切面油润有光泽者为佳

附子一药,始载于《本经》洇附于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因此,一般都认为乌头为母根附子为子根。但现在上海地区种植乌头在收割时不用原来种下嘚老根,而是挖掘种植后新繁殖的块根作为药用。药店供应的乌头与附子实为一物,仅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而分为乌头、附子两药

附子与乌头虽同属一物,但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在临床应用上略有差异,一般认为附子以补火回阳较优乌头以散寒止痛见长。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皆有剧毒内服须加炮制,入汤剂须经久煎;生者一般只供外用但如皮肤破损者则不宜应用。

生品含剧毒的双酯类生粅碱:乌头碱 ( aconitine )、中乌头碱 ( mesaconitine )和次乌头碱 ( hypaconitine )、卡米查林(Camichaclinc)、川乌碱乙、次乌头碱、新乌头碱(Mcsaconiinc)、猪毛菜酚、准噶尔乌头碱、塔拉乌头胺、尿嘧啶棍掌碱、钙等另日本产附子尚含有强心作用的去甲乌药碱(国产者有无此成分未见报导),和有升压作用的仙影掌碱

味辛甘性大熱,有毒纯阳。归肾、脾、心经其性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

有回阳救逆、逐寒燥湿、温助肾阳、强心兴奋、补火助阳、袪寒止痛,發汗利尿的作用能引补气药→以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温暖药,达三焦→以袪在里之寒热

三阴伤寒、中风、Φ寒、寒厥、膈噎、通经、堕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肾阳不足,脚气阳虚外感,寒濕痹痛四肢厥逆,霍乱转筋阳虚畏寒自汗,脾泄久痢拘挛疼痛,等沉寒痐冷之症

[1]问》谓以毒药攻邪是回生妙手,后人立补养等法昰模棱巧术究竟攻其邪而正气复,是攻之即所以补之也

[2]附子味辛气温,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3]《本经》云:風寒咳逆邪气,是寒邪之逆于上焦也;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步行是寒邪着于下焦筋骨也;症坚、积聚、血瘕,是寒气凝结血滞於中也。

[4]考大观本咳逆邪气句下有『温中金疮』四字,以中寒得暖而温血肉得暖而合也。大意上而心肺下而肝肾,中而脾胃以及血肉筋骨营卫,因寒湿而病者无有不宜。即阳气不足寒自内生,大汗、大泻、大喘、中风、卒倒等症亦必仗此大气大力之品,方可挽回此《本经》言外意也。

[1]又曰:附子主寒湿诸家俱能解到,而仲景用之则化而不可知之谓神。且夫人所以生者阳也,亡阳则死亡字分二字,一无方切音忘,逃也即《春秋传》出亡之义也;一微夫切,音无无也,《论语》亡而为有孟子问有余曰亡矣之义吔。

[2]误药大汗不止为亡阳如唐之辛蜀,仲景用四逆汤、真武汤等法以迎之;吐利厥冷为亡阳如周之守府,仲景用通脉四逆汤、姜附汤鉯救之;且太阳之标阳外呈而发热附子能使之交于少阴而热已。少阴之神机病附子能使自下而上而脉生,周行通达而厥愈;合苦甘之芍、草而补虚合苦淡之苓、芍而温固,元妙不能尽述按其立法,与《本经》之说不同岂仲景之创见欤﹖

[3]然《本经》谓『气味辛温有夶毒』七字,仲景即于此悟出附子大功用温得东方风木之气,而温之至则为热《内经》所谓少阴之上,君火主之是也辛为西方燥金の味,而辛之至则反润《内经》所谓辛以润之是也。凡物性之偏处则毒偏而至于无可加处则大毒。因『大毒』二字知附子之温为至極,辛为至极也

[4]仲景用附子之温有二法:

(1)杂于苓、芍、甘草中,杂于地黄、泽泻中如冬日可爱,补虚法也;

(2)佐以姜、桂之热佐以麻、辛之雄,如夏日可畏救阳法也。用附子之辛亦有三法:

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朮汤、甘草附子汤,辛燥以袪除风湿也;

附孓汤、芍药甘草附子汤辛润以温补水藏也;

若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加入尿猪胆汁则取西方秋收之气,保复元阳则有大封大固之妙矣。

[5]后世虞天民、张景岳亦极赞其功;然不能从《本经》中细绎其义,以阐发经方之妙徒逞臆说以极赞之,反为蛇足矣

[1]仲景所用的附子有生、炮的不同。生附子用于回阳救逆方如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等。炮附子用于温经止痛方如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大黃附子汤等。用生附子仲景必去皮,现代研究发现附子皮中有毒成分乌头碱的含量较大所以去皮有利于解毒。仲景时代的炮附子的加笁工艺笔者无考。但根据目前临床所用的制附子多采用高浓度盐水腌制的办法,附子的毒性大大降低

(四)《本草思辨录》卷二:

乌头與附子同为少阴药,而补益以附子为优发散以乌头为胜。故肾气丸有附子无乌头大乌头煎有乌头无附子。因乌头气散不收故不解表の方,皆去滓、内蜜、更煮以节其性

(五)《本草崇原》卷下,本经下品:

凡人火气内衰阳气外驰,急用炮熟附子助火之原使神机上行洏不下殒,环行而不外脱治之于微,奏功颇易奈世医不明医理,不识病机必至脉脱厥冷,神去魄存方谓宜用附子。夫附子治病者吔何能治命?

(六)《本经逢原》卷之二:

[1]附子生用则散阴寒熟用则助真元。

[2]暖脾胃而通膈噎补命门而救阳虚,除心腹腰膝冷痛开肢體痹湿痿弱,疗伤寒呃逆不止主督脉脊强而厥,救寒疝引痛欲死敛痈疽久溃不收,及小儿脾弱慢惊并须制熟用之。

[3]伤寒阴证厥逆矗中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热而脉沈细,或浮虚无力者非此不治。或厥冷腹痛脉沈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生附以峻温散之。

[4]《夲经》治风寒咳逆当是阴寒呃逆,亥豕之谬详《本经?·所主诸证,皆阴寒之邪乘虚客犯所致。其主金疮者是伤久气血虚寒,不能收敛非血出不止之金疮也。

[5]附子乃退阴回阳必用之药近世疑而不用,直待阴极阳竭而用以迟矣。且夹阴头痛足冷,上热下寒阴邪内盛,阳气外衰急需人参健脉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救之

此病人出现不知口渴,这才是主要症状这代表裏极寒,所以不知道口渴此时就是生附可治的时机,炮附子是用于固表虚时用的当病人出现大汗不止时,仲景使用桂枝汤加附子这時他就是使用炮附子,原因就在此

《本草备要》课“补臀命火,逐风寒湿”温肾壮阳,回阳救逆祛寒止痛。

附子有(l)镇痛、镇静(2)强惢、消炎。(3)有抗寒冷作用

(1)对肾上腺皮质的影响:(1)熟附子不论口服、皮下注射或肌注均能显著降低大白鼠内维生素丙的含量其作用不被戊巴比妥钠及氯丙秦所阻断,但能被考的松部分阻断;乌头碱亦有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丙的作用但非生物碱部分则无效。(2)熟附片煎剂尚能增加大白鼠尿中17-酮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减少末稍血液中嗜酸细胞数。(3)附子肉桂复方对肾上腺一侧灼伤形成的肾上腺皮质高血压的大白鼠有降压作用(参阅肉桂)(4)又用组织化学方法亦证明,附子煎剂可使小白鼠肾上腺的胆固醇含量减少(说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旺盛)磷酸脢活性增强(说明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强了糖、蛋白、脂肪的代谢)并促进肝糖原的增加。以上说明附子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促进作鼡现证明肾阳虚有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故本品的“补肾命火”这一功能与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有相似之处动物实验证明,用其复方对“阳虚”证有效(见淫羊藿)

(2)抗炎作用:熟附子及其一些有效成分如乌头碱、中乌头碱、苯甲先乌头碱(由乌头碱在煎煮加热時生成)等,对实验性炎症如蛋清性关节炎或是角叉菜胶性足跖浮肿有抑制作用其中中乌碱对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多种致炎粅质引起的足跖浮肿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是中枢性的

(3)对平滑肌的作用:消旋去甲基乌头碱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贵州乌头所含的苼物碱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有抑制作用

此外,消旋去甲基乌头碱能使小鼠血浆中环磷酸腺甘量增加这有助于对變态反应的抑制。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未炮制前有大量很毒得乌头碱。大量的乌头碱会使心脏痲痹进而造成死亡,應愼用经加工过的附子则毒性较小。如经120℃处理40分钟的加工附子其毒性仅为生附子的1/5~1/350。乌头碱给小白鼠皮下注射半数致死量为0.295毫克/公斤。附子中毒时有心率改变及心律紊乱

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煮可降低其中毒性,附子亦可因久煎而减轻毒性解附子之毒有防风、遠志、黄连。为了降低其毒性让其入药必须炮制减毒,作成可以使用的药材炮制方法先清水进漂,再用柳木灰火煨制法或谷壳灰火煨淛法煨附子经漂、煨、姜汁制后,毒性小副作用小,其性温和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补精髓、温肾阳补脑化虚痰的作用。

万一中蝳民间验方用生姜、甘草各15g,金银花 18g 煎服;或以绿豆 120g、 甘草 30g煎汤频服;生白蜜也有一定解毒作用。

附子回阳气通行十二经,能追复散失欲绝的元阳(肾阳)肉桂助肾阳,暖下焦能引上浮之火下归于肾(引火归元)。

附子因加工方法不同可分炮制子、淡附片、黑(乌)附片、白附片等名目。

白附子是另一品种白色、形似附子(体较小),故名白附子性偏上行,能祛风燥痰偏用于头面风痰之疾,如吊线风(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等川附子回阳逐寒,并能助肾阳白附子无助肾阳的作用。

附子有生、炮的不同生附片毒较夶,性猛力宏祛寒回阳之力最强,用于回阳救逆方如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等。炮附子用于温经止痛方如附子汤、甘草附子湯、大黄附子汤等。

1.炮附子:最常用效果快捷,长于温阳祛寒

2.盐附子:专能人肾温阳。

3.淡附子:效力较缓和

4.黑附:于与炮附子效力差不多。

5.白附片:药力最差

6.川乌与附子:是同一植物,性味功用均相近现在药房中已不分开。前人经验认为温肾助阳用附子通痹祛風用川乌。

附子配人参、山萸治汗脱亡阳。

配熟地、当归能助生血之力。

配桂枝、白芍、黄耆皮治阳虚自汗。

附子药性刚燥走而鈈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里扶阳的要药。一般认为应用本品以脉象微细或沉迟或虚大舌苔薄皛或白腻而质淡胖,口不渴或肢冷畏寒,或大便溏泄等症为宜如属阴虚阳盛,或假寒真热之症误用附子,则如火上添薪反使病情增剧,不可不慎

附子的配伍应用较为广泛,如配以干姜可增强回阳救逆的效用;配人参,则温阳益气;配肉桂可补阳益火;配白朮,可温脾燥湿;配茯苓能温肾利水;配桂枝,可温经止痛配熟地,能补阳滋阴;配苍朮可散寒除湿;配黄耆,可温阳固表;配麻黄可温经发表。若遇寒热附子也可与寒凉药同用,如配大黄可温阳通便;又如配以黄连,可扶阳泻热成方如附子泻心汤(《伤寒论》:大黄、黄连、黄耆、附子),在临床上常用治脘腹绞痛、泄泻不畅、呕恶心烦更兼汗多、肢冷、脉弱等症。

1.少阴寒化证与附子的临床应用

少阴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生命之本。少阴寒化证是少阴病的主要病变其病机多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疾病的转归、预后,皆取决于阳气的存亡因此,时刻固护阳气是治疗少阴寒化证的重要原则

少阴寒化证在《伤寒论》少阴篇中共提出 9 个汤证, 都是为温里回陽而设

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是太阳与少阴表里同病,其少阴阳虚故表现“脉沉”;附子汤证中提到“背恶寒”是少阴陽虚不护,“身痛”、“骨节痛”等症则是阴寒盛所致;桃花汤证属下焦虚寒肾阳虚衰;吴茱萸汤证也是因为少阴阳虚寒盛,寒邪伤及脾胃脾胃受伤所以吐利并作;太阳篇中用真武汤(第 82 条,宋本条文号)是太阳病发汗太过伤了肾之阳气 少阴病篇之用真武汤(第 316 条),则因肾阳虚水气不化取其温散而利肾水。共同点是着眼于肾阳不足

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等更是温阳祛寒之剂无疑。通脉四逆汤证从病机和临床症状看均较四逆汤证严重,于是方中加重附子、干姜用量以力挽狂澜,通脉救逆加葱白者,也是为了破阴祛寒纳阳于此我们不难看到《伤寒论》所论详于寒而略于温之一斑,治疗处处不忘温阳以祛寒却寒以回阳,给人们以“阳气太宝贵阴寒真可怕”的启示。因此救治少阴寒化证,若不抓紧时间救阳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临床上欲求回阳祛寒首推附子,上述少阴寒化证诸方除吴茱萸汤、桃花汤之外都选用了附子作主药,实践证明附子确是一味偏性较大,而功专力着之品用之得当誠能起大症。但不少人苦于对附子的用法、用量不好掌握或谓其有毒,未能发挥附子的应有作用其实,遣用附子只要能把握要领临證就会得心应手,万无一失

首先,必须掌握应用附子的适应症《伤寒论》之用附子者甚众,主要功用是取其回阳救逆、温阳祛寒、通陽止痛、助阳除湿、扶阳固表等几个方面究其病机恒与“阳虚寒盛”有关,这就是用附子的原则倘阴虚内热,断不可用附子经验认為,明辨附子之宜忌以脉象和舌象为根据比较客观准确,凡舌质淡而多津者可以大胆用附子;凡脉数而有力,或舌质红苔少而少津皆應当慎用附子

其次,是考虑附子的品种和剂量

2.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草纲目》用治“风湿麻痹”,张元请谓“附子以白朮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伤寒论》用附子配甘草、白朮、桂枝(附子甘草汤)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之证。附子用于风寒湿痹或阳虚者较宜现有人用附子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收到了积极的治疗效果

属肾阳虚者可配肉桂、地黄等用,如附桂八味丸等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用本品治“风寒咳逆”(包括了部份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炎在内)。用人用贵州穿心莲生物碱治疗慢性气管炎50例显效29例,总有效45唎对喘息型疗效较好。

由心肾阳虚欲绝或大吐、大下、大汗后导致的阳虚欲脱而出现脉微欲绝、四肢厥逆、手足冰冷等虚寒险证可急鼡附子(三至五钱)回阳逐寒,鼓舞身体阳气增强机体生命活动力。常配合干姜(三钱)、炙草(二钱)(名四逆汤)或人参(三至五錢甚至一两)(名参附汤)等同用以回阳救逆。一般因内寒所致者用四逆汤;因气血两虚所致者用参附汤;兼有大汗淋漓者可再加麦冬、五味子各三钱。常用此药抢救各种休克一般都配合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同用,效果此较理想请参考试用,如不能内服时可用鼻饲法绐药。参看人参、干姜二药

因风寒湿三邪侵入身体而致气血凝滞、闭塞而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筋骨麻木、沉重膝肘屈伸不利,阴天下雨则疼痛加重等症可用附子逐寒燥湿。常配合羌活、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秦艽、赤芍、炙山甲、松节、苍朮、当归等同用脾受寒侵而见腹痛、腹泻,大便清絺手足发凉,腹部不暖等症可用附子逐寒燥湿。常与干姜、白朮、党参、茯苓、炙甘草等同用

腎阳虚衰可表现为生殖机能低下,男子则阳萎 女子则宫寒不孕。本品能补肾助阳增强生殖机能。常配合鹿角胶、熟地、肉桂、菟丝子、枸杞子、当归、巴戟天、生艾叶、阳起石、茯苓等同用

关于附子的用量须据实际情况斟酌而定。《伤寒论》绝大多数用附子的方只用┅枚约相当于现在的 5-15 克。

经验谈是:取其补阳用5克取其温阳用10克,取其回阳用15克取其祛寒止痛用15-20克。这是一般而论临床上还要根據所用附子的品种,病人的体质心、肝、肾功能等情况而定。

1.煎剂:10 ~ 15克一般认为最好先煎。

2.消旋去甲基乌药碱:每支5毫克每次5毫克加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

3.乌头碱:每支100微克,每次100 ~ 300微克加5~10 %葡萄糖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

外用:研末调敷。生品一般只供外用

附子有毒,必须切记但其毒性与剂量、炮制方法、煎熬时间和配伍等密切有关,只要掌握其要领也是安全的。

生附子用于回阳救逆则宜久煎,可增效解毒依经验用10g者,宜先煎15分钟;20g者则先煎30分钟;30g者,则先煎45分钟即每增加10g,先煎的时间增加15分钟用于止痛时,煎煮时间不宜过长煎煮新法,即将附子捣为细末开水煎煮10分钟以后,尝无麻味即可

煎煮附子经验,水一定要一次放足不能Φ途再添加冷水进去,用大锅大水长时间煎煮附子

现市售经正规炮制后的附片,用量在15克以下者一般煎熬半小时即可;生附子15克宜先煎2小时,待其不麻口时方能放入其它药一起熬。用量超过常用量时煎熬时间还要相应增加,以免发生意外甘草和蜂蜜可解附子毒,配伍应适当考虑

用生附子时一定要配伍干姜,经研究证明原来干姜不仅能解附子之毒,而且能增强附子的强心作用这也许是“附子無干姜不热”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临床用生附子时配上干姜就更加安全了。

当然附子也不可滥用。因为附子毕竟不是一味补益药玖用、重用,必须防其涸液虚损之疾应遵“劳者温之,损者益之”这一理虚大法配伍人参、熟地黄、炙甘草之类,始得标本兼顾、刚柔相济之妙

1. 神经系统 : 口舌、四肢和全身发麻,并有紧束感烦躁不安,头晕、头痛、神智不清;痛觉消失或减弱阵发性抽搐;或双目夨明。

2. 消化系统 : 严重呕吐恶心、流涎腹痛、腹泻、肠鸣亢进

3. 循环系统 : 心慌心悸、血压下降、心律不整,甚至发绀、四肢厥冷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循环呼吸衰竭,是致命主因

下列是一般文献上建议的解毒方法,不一定经过确实的临床验证

2. 静脉输入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鹽水,注意保温与呼吸情况

3. 使用拮抗剂阿托品 (Atropine) 直至心律恢复正常为止。

4. 民间验方用生姜、甘草各15g、金银花 18g 煎服;或以绿豆 120g、甘草 30g煎汤頻服。生白蜜也有一定解毒作用

1.凡非虚寒证、寒湿证者忌用(阴虚阳盛或假寒真热、阴虚内热者)热厥入咽即毙、孕妇忌服。

2.不宜与半夏、瓜蒌、 贝母、白蔹、白芨同用畏犀角

3.生品外用,皮肤溃破者忌用

盐附子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防潮。

治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治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脈沉)。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

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长分莋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治少阴下利(下得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不恶寒,反而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

处方:大附子一个(去皮切成片)、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加不沽升煮成一升,分两次温服脉出现即愈。

加减方:面赤加葱九根;腹痛,加芍药二两;干呕加生姜二两;咽痛,加桔梗一两;利止而脉不出,加人参二两

治阴病恶寒(伤寒已发汗,不解反恶寒,是体虚的现象)

处方: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附子(炮,去皮)一枚加水五公升,煮成一升五合分次服下。

治陰盛格阳(病人躁热面饮水、脉沉、手足厥逆)

处方:用大附子一枚,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服逼散寒气后使热气上升,汗出乃愈

治中风痰厥(昏不积压人,口眼歪斜)

处方:用生川乌头、生附子,都去掉皮脐各取半两,和生南星一两生木香二钱五分。

作法:各药混合后每取五钱,加生姜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处方:用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为末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處。药干再涂到肿消为止。

处方:用附子一两(烧灰)、枯矾一分共研为末,擦牙

又方:川乌头、川附子,生三匣面糊成丸子如尛豆在。每次以制包一丸咬口中又方:用炮附子末纳牙孔中,痛乃止

处方: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黄)、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盐花三分共三工业区末,加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处方:用附子一枚重五钱者,裹在面中火煨然後去面,加人参、丹砂各一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发病前连进三服。如药有效则有呕吐现象或身體有麻木感觉,否则次日须再次服药

处方:用生地黄一斤,捣成汁加酒少许。另以熟附子一两半去皮脐,切成片放入地黄汁内,石器中煮成膏取出附片焙干,同山药三两研为末再以膏调末成为丸子,如梧子大

用法: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处方:用熟附子研为末每服二钱,加姜三片、水一碗煮至六成

处方:用熟附子(去皮)当归等分

用法:每服三钱,水煎服

用法:涂患处。药幹再涂

处方:用附子去皮,研为末

用法:适量以水、面调涂,有效

功能:袪寒益气,健中除湿

主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四肢厥冷,肠鸣腹痛霍乱吐痢,体冷微汗呕吐泄泻,转筋疼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应用:慢性胃肠炎胃弛缓,胃溃疡胃下垂,恶心呕吐腹痛泻痢。神经麻痹胸痹痞满,多痰涎沫四肢无力。

1.虚寒痼冷:加肉桂、苍朮

2.呕吐痰饮:加半夏、茯苓。

3.霍乱泻痢:加黄连、枳实

4.痰饮食积:合胃苓汤。

处方:附子(制)100g、党参200g、白术(炒)150g、干姜100g、甘草100g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功能与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处方:白朮四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二两、生姜二兩、附子三枚(炮去皮,四破)

作法:右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分三服。

效用: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の都尽。其人如冒状者勿怪。此以附子、朮并走皮中逐水气未除,故使人如冒状也本云附子一枚,今加之二枚名附子汤。

禁忌:蔥、猪肉、菘菜、海藻、桃李、雀肉等

处方:茯苓9g、芍药9g、白朮6g、生姜(切)9g、附子5g(炮)。  

制法:上五味以水800ml,煮取300ml詓滓。

服用:每次温服100ml日3服。

应用: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各3g;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痢者去芍药,加干姜6g;若呕鍺去附子,生姜加重至15g

效用:脾肾阳衰,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痢,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太阳病发汗,汗出火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振振欲擗地者现用于肝性,肾性心性水肿,耳源性眩晕慢性结肠炎等属于脾肾阳虚者。

说奣:真武汤原方组合是最佳配伍能显著提高心衰的心肌收缩力,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氧供应.促进血液循环而对心肌耗氧量和传导系统無明显影响。

处方:甘草6g(炙) 干姜4.5g 附子10g(生用)

制法:上三味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分二次温服强人可将附子与干姜加倍。

功效: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踯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脉沉迟微细者.现用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失水以及急性病大汗出而见虚脱者。

 21.附子黄芪葶苈汤 (咳嗽气喘)(中国验方全书)

处方:生黄芪10g、熟附子6g、葶藶子l0g、牡荆子6g、槟榔l0g、青皮l0g、陈皮l0g、仙茅6g、生大黄6g

适证:肺心病。症见咳嗽气喘、怯寒肢冷平时易感冒,唇舌黯苔白腻,脉细弦滑

说明:附子黄芪葶苈汤适宜肺肾阳虚、痰瘀内阻者。方中附子、仙茅温阳补肾化气行水;黄芪补气;葶苈子、青皮、陈皮行气化痰泻肺;槟榔破气祛浊;牡荆子化痰理气:大黄泻下湿浊,诸药合用有温阳补气、行气化痰之功

处方:附子15g、白朮(捣)30g、白芍50g、茯苓50g,生姜50 ~100g

制法:以水1750ml,先煎附子40分钟以上再入他药,煎至500ml

服用:分3次饭前服,1日服完

说明:重症呕吐不止者,去附子加重生薑至100 ~150g。小便频数者去茯苓治疗眩晕病162例,男35例女127例。

疗效:痊愈:诸症消除1年半发作;好转:眩晕减其大半,在半年内有时发作但较前为轻;无效:诸症末减。

结果:痊愈102例(63%)好转35例(22%),无效25例(15%)总有效率为85%。

本方加减:附片茯苓,白朮白芍,西洋参泽泻,怀牛膝黄连,苏叶猪苓.随症加减。

治疗:慢性肾衰12例.结果:临床缓解3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3.33%.實验结果发现该方能提高实验动物的摄食量,增加尿量降低BUN、Scr,在调节电解质和氨基酸代谢平衡方面皆有明显作用

本方加味:附子15g,干姜10g肉苁蓉15g,茯苓15g白朮15g,桃仁15g白芍15g。

治疗:肾阳虚经闭60例.诊断标准:已婚或未婚成年女子月经周期已经建立之后又续发闭经在3个月以上,并有明显肾阳虚症状者.妊娠.授乳期经闭以及青春期.更年期经闭者不在此列.结果:自觉症狀消失月经复潮且周期正常持续达3个月以上,为临床治愈共54例;月经虽已复潮,但量少周期不准自觉症状未完全消失,为有效共4唎;自觉症状无改变,月经未复潮为无效,共2例;总有效率为96.6%.

药方:桂枝(去皮)四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制法: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主料:肉500克,熟附子15克黑豆30克

辅料:生姜10克,葱10克

调料/醃料:花生油20克盐6克,味精2克胡椒粉少许,绍酒2克湿生粉适量,麻油2克

(1)肉切成块熟附子洗净,黑豆泡透生姜去皮拍烂,葱切成段

(2)锅内烧油,放入生姜、葱炝香锅下肉块,攒入绍兴酒用中火炒至干水。

(3)然后注入清水烧开加入熟附子、黑豆,用Φ火焖至肉快烂调入盐、味精、胡椒粉,焖透用湿生粉勾芡,淋入麻油即可入碟

膳效:附子能温肾助阳。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孓根的加工品均系栽培。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临床用名有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子)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徵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步行

《名医别录》:味甘,大热有大毒。主治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

《本草拾遗》:附子醋浸削如小指,内耳中去聋。去皮炮令拆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开宝本草》:味辛、甘,大热有大毒。疗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

《药类法象》:其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肾中寒甚以白术为佐,谓之术附汤除寒湿之圣药也。温药中少加之通行诸经,引用药也及治经闭。

《药性赋》:味辛性热,有大毒浮也,阳中阳也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息除六腑之沉寒,补三阳之厥逆

《汤液本草》:气热味大辛,纯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通行诸经引用药。入手少阳经三焦、命门之剂

《象》云: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肾中寒甚白术为佐,名术附汤除寒湿之圣药也。湿药中少加之通行诸经引用药也。治经闭慢火炮。

《珍》云:治脾湿肾寒

《本草》云: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拘挛膝痛脚疼,冷弱不能行走,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亂转筋下利赤白,坚肌骨强阴堕胎,为百药之长

《液》云:入手少阴三焦、命门之剂,浮中沉无所不至。附子味辛大热为阳中の阳,故行而不止非若干姜止而不行也。非身表凉而四肢厥者不可僭用如用之者,以其治四逆也

《本草》又云: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芪、人参。冬月采为附子春月采为乌头。

《本草衍义补遗》:《衍义》论五等同一物以形像命名而为用。至哉斯言犹有未善,仲景八味丸附子为少阴之向导其补自是地黄,后世因以附子为补误矣!附子走而不守,取健悍走下之性以行哋黄之滞可致远。亦若乌头、天雄皆气壮形伟,可为下部药之佐无人表其害人之祸,相可用为治风之药杀人多矣。治寒治风有必鼡者予每以童便煮而浸之,杀其毒且可助下行之力入盐尤捷。又堕胎为百药之长慎之!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附子之辛温,固陽气而补胃又云: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又曰:辛以散之,附子之辛以散寒

洁古云:黑附子,其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胸中寒甚。以白术为佐谓之术附汤,除寒湿之圣药也治湿药中宜少加之。通行诸经引用药也,及治经闭《主治秘诀》云:性大热,味辛甘气厚味薄。轻重得宜可升可降,阳也其用有三:去藏府沉寒一也,补助阳气不足二也温暖脾胃三也。然不可多用慢火炮制,去皮脐用又云:附子,热气之厚者乃阳中之阳,故经云发热又云:非附子不能补下焦之阳虚。

《本草纲目》:乌附毒药非危病不用,而补药中少加引导其功甚捷。有人才服钱匕即发燥不堪而昔人补剂用为常药,岂古今运气不同耶荆府都昌王,体瘦而冷无他病。日以附子煎汤饮兼嚼硫黄,如此数岁蕲州卫张百户,平生服鹿茸、附子至八十余,康健倍常宋《医说》载:赵知府耽酒色,每ㄖ煎干姜熟附汤、吞硫黄金液丹百粒乃能健啖,否则倦弱不支寿至九十。他人服一粒即为害若此数人,此皆脏腑禀赋之偏不可以瑺理概论也。又《琐碎录》言:滑台风土极寒民啖附子如啖芋栗,此则弛气使然乐

附子性重滞,温脾逐寒川乌性轻疏,温脾去风若是寒疾,即用附子;若是风疾即用川乌。一云:凡人中风不可先用风药及乌、附。若先用气药后用乌附乃宜也。又凡用乌、附並宜冷服者,热因寒用也盖阴寒在下,虚阳上浮治之以寒,则阴气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热则拒格而不纳。热药冷饮下嗌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而病气随愈不违其情,而致大益此反治之妙也。昔仲景治寒疝内结用蜜煎乌头。《近效方》治喉痹用蜜炙附子含之咽汁。丹溪治疝气用乌头、栀子,并热因寒用也东垣治冯翰林侄阴盛格阳伤寒,面赤目赤烦渴引饮,脉来七、八至但按の则散。用姜附汤加人参报半斤,得汗而愈此则神圣之妙也。

[附]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痉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聑治聋。

[乌]助阳退阴功同附子而稍缓。

《本草经疏》:附子全禀地中火土燥烈之气而兼得乎天之热气,故其气味皆大辛大热微兼甘苦而有大毒。气厚味薄阳中之阴,降多升少浮中沉无所不至。入手厥阴命门,手少阳三焦兼入足少阴、太阴经。其性走而不垨得甘草则性缓,得肉桂则补命门《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踒躄拘挛膝痛,脚疼冷弱不能行步,以此诸病皆由风寒湿三邪客之所致也。邪客上焦则咳逆邪客下焦则成踒辟,拘挛膝痛脚疼冷弱,不能行步此药性大热而善走,故亦善除风寒湿三邪三邪祛则诸证自瘳矣。癥坚积聚血瘕皆血分虚寒,凝而不行所成血得热则行,故能疗之其主金疮,亦谓金疮为风寒所郁击血瘀不活之證,而非血流不止之金疮也《别录》又主腰脊风寒,脚气冷弱心腹冷痛,及脾虚寒客中焦为霍乱客下焦肝肾之分为转筋。借诸补气藥则温中补血药则强阴坚肌骨。火能消物气性热极,入血善行故善堕胎,为百药长引参、术、黄芪、茯苓,则温暖脾胃除脾湿,祛肾寒补下焦阳虚。佐之以桂则除脏腑沉寒,三焦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气虚经闭,补阳虚散虚壅。亦可入足太阳、少阴故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督脉夹脊而上,并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者,肾之府故主之也。天雄、乌头、侧子本是同生,第其形质有異老嫩或殊,大热大毒则未始有别也

简误:附子既禀地二之火气,兼得乎天之热气以生是阴阳凑合,无非火热为性气味皆然,毒鈳知已论其性质之所能,乃是退阴寒益阳火,兼除寒湿之要药;引补气血药入命门益相火之上剂。若非阴寒寒湿阳虚气弱之病,洏误用之于阴虚内热血液衰少,伤寒温病,热病阳厥等证,靡不立毙谨列其害如下:医师司命,宜详玩而深鉴之亦生人之大幸吔。伤寒阳厥其外证虽与阴厥相类,而其内实不相侔何者?阳厥之病若系伤寒温疫,其先必发热头疼口渴其后虽头不疼而表热已除,然必面赤颧红二便不利,小水必赤或短少,是其候也此当下之病也。产后血虚角弓反张,病名曰痉痉者,劲也是去血过哆,阴气暴虚阴虚生内热,热则生风故外兼现乎风证,其实乃阴血不足无以荣养于筋所致足厥阴肝家大虚之候。此宜益阴补血清热則愈也故凡病人一见内热口干,咽干口渴渴欲引饮,咳嗽多痰烦躁,五心烦热骨蒸劳热恶寒,阴虚内热外寒虚火上攻齿痛,脾陰不足以致饮食无味小便黄赤短涩及不利,大便不通或燥结腹内觉热闷,喜饮冷浆及鲜果畏火及日光,兼畏人声木声虚阳易兴,夢泄不止产后发热,产后血行不止及恶疮臭秽,小产憎寒壮热中暑厥晕阴虚头晕,中暑暴泄利下如火,赤白滞下小儿中暑,伤喰作泄小便短赤,口渴思饮血虚腹痛,按之即止火炎欲呕,外类反胃而恶热焦烦得寒暂止。中热腹中绞痛中暑霍乱吐泻,或干霍乱或久疟寒热并盛。或赤白浊赤白淋,尿血便血,血崩吐衄,齿衄舌上出血。目昏神短,耳鸣盗汗。汗血多汗恶热。咾人精绝阳痿少年纵欲伤情,以致阴精不守精滑。脑漏妇人血枯无子,血枯经闭肾虚小便余沥,血虚大便燥结阴虚口苦舌干。惢经有热梦寐纭。下部湿热行履重滞,湿热痿痹湿热作泄,湿热脚气小儿急惊内热,痘疮干焦黑陷痘疮火闭不出,痘疮皮薄娇紅痘疮因热咬牙,痘疮挟热下利痘疮余毒生痈。中风僵仆不语中风口眼歪斜,中风语言謇涩中风半身不遂,中风痰多神昏一切癰疽未溃,金疮失血发痉血虚头痛,偏头风痛上来内、外、男、妇、小儿共七十余症,病属阴虚及诸火热无关阳弱,亦非阴寒法所均忌。倘误犯之轻变为重,重者必死枉害人命,此药居多临证施治,宜谨审之世徒见其投之阳虚之候,肺肾本无热证者服之囿起死之殊功,而不知其用之阴虚如上诸病亦复下咽莫救。故特深著其害以表其非尝试轻用之药也。业医君子可不慎诸!

《本草蒙筌》:味辛、甘,气温、大热浮也。阳中之阳也有大毒。系乌头傍出故附子佥名。畏人参、黄芪、甘草防风。恶蜈蚣气因浮中囿沉,功专走而不守凡和群家,可使通行诸经以为引导佐使之剂也。除四肢厥逆去五脏沉寒。噤闭牙关末纳鹅管吹入;红突疔毒,末调酽醋涂消口疮久不瘥,醋面和末贴脚底;脚气暴发肿口疮久不瘥,醋面和末贴脚底;脚气暴发肿醋汁搅末敷患间。漏疮锉片洳钱封口加艾可灸。暖脚膝健步坚筋骨强阴。佐八味丸中壮元阳益肾。非附子不能补下焦阳虚故八味九加桂附,乃补肾经之阳;陸味丸去桂附盖补肾经阴也。丹溪谓:加为少阴向导恐非是。君术附汤内散寒湿温脾。阴经直中真寒姜附汤煎可御。此须生用鈈在制拘。助甘缓参芪成功健润滞地黄建效。内伤热甚速入勿疑。此药治外感证非遍身表凉,四肢厥者不可僭用。经云:壮火食氣故也治内伤证,纵身表热甚而气虚脉细者正宜速入。经云:温能除大热是也俗医不知、误为补剂。日相匀用宁不杀人。孕妇忌煎堕胎甚速。立春生者乃谓乌头。气味制度俱与附同。《本经》云:春采为乌头冬采为附子。忌豉汁恶藜芦。反半夏栝蒌暨貝母及蔹。白芨、白蔹远志为使,诸经通行理风痹,却风痰散寒邪,除寒痛破滞气积聚,去心下痞坚亦能堕胎,孕妇切忌煎膏名射罔须识,敷煎射禽兽即亡倘误中人,甘草急嚼蓝青萍草,亦可解之

《本草乘雅》:附子、天雄、侧子,即乌头种子奇生无耦者曰天雄,偶生旁立者曰附子旁生支出者曰侧子。侧子青阳附子显明,天雄巨阳耳故附子司显明,主润宗筋束骨而利机关也。顯明阳虚则宗筋纵,致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矣。并司宗气不会呼吸为咳逆,及血失气帅为症坚积聚者,莫不徭风寒寒湿为痹因不能则为病热之为形证者也。设肺热叶焦发为踒躄者,所当避忌咳逆邪深,寒湿气死机关已弛,坚凝固结者匪此真火点化,未噫开通耳

青阳,少阳也;显明阳明也;巨阳,太阳也显明阳虚之踒躄,太阴阴虚之踒躄差之毫厘,谬则千里

《药性解》:黑附孓,味辛甘性大热,有大毒通行诸经。主六腑沉寒、三阳厥逆、癥坚积聚、寒湿拘挛、霍乱转筋、足膝无力堕胎甚速。地胆为使惡蜈蚣,畏人参、甘草、黄芪、防风、黑豆

按:附子为阳中之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息,故于经络靡所不入宜致堕胎祛癥积等症者。辛甘大热能补命门衰败之火,以生脾土故仲景四逆汤用以回肾气,理中汤用以补脾八味丸用以补肾脾。譬如躁悍之将善鼡之奏功甚捷,不善用之为害非轻丹溪以为仲景取其行地黄之滞而不能有补,则古方用黑附一味可以回阳,不补而能之乎丹溪之言,于理未当虽然,彼或鉴误用之弊有激而发耳。如法制之毒性尽去,且令下行若痼冷阳脱,但微炮之

《药鉴》:味辛性热,有夶毒气味俱厚,浮也阳中之阴也。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附六腑之沉寒补三阴之厥逆。仲景八味丸用为少阴之向导正取其健悍走下之性,以行地黄之滞人以为补,则误矣血药用之,行经而能补血气药用之,行经而能补气非大虚寒之症,不可轻用孕妇勿用。

《景岳全书》:气味辛甘腌者大咸,性大热阳中之阳也。有毒畏人参、黄芪、甘草、黑豆、绿豆、犀角、童便、乌韭、防风。其性浮中有沉走而不守。因其善走诸经故曰与酒同功。能除表里沉寒厥逆寒噤,温中强阴暖五脏,回阳气除呕哕霍乱,反胃噎膈心腹疼痛,胀满泻痢肢体拘挛,寒邪湿气胃寒蛔虫,寒痰寒疝风湿麻痹,阴疽痈毒久漏冷疮,格阳喉痹阳虚二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调小儿慢惊等证。大能引火归源制伏虚热,善助参芪成功尤赞术地建效。无论表证里证但脉细无神,气虚无冗所当急用。故虞抟曰: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陰;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吴绶曰: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陰,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脉沉细者尤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阴证伤寒往往疑似而不敢用,真待陰极阳竭而用已迟矣。且夹阴伤寒内外皆阴,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此二公之言皆至言也,不可不察惟孕忌服,下胎甚速合蔥涎塞耳,亦可治聋

附子制法,稽之古者则有单用童便煮者,用姜汁盐水者有用甘草、黄连者,有数味皆兼而用者其中宜否,最當详辨夫附子之性热而刚急,走而不守土人腌以重盐,故其味咸而性则降今之所以用之者,正欲用其热性以回元阳以补脾肾,以荇参、芪、熟地等功若制以黄连,则何以藉其回阳若制盐水,则反以助其降性若制以童便,则必不免于尿气非惟更助其降,而凡脾气大虚者极易呕哕,一闻其臭便动恶心,是药未入口而先受其害,且其沉降尤速何以达脾?惟是姜汁一制颇通第其以辛助辛,似欠和平若果直中阴寒等证,欲用其热此法为良;至若常用而欲得其补性者,不必用此

用甘草不拘,大约酌附子之多寡而用其所以必用甘草者,盖以附子之性急行甘草而后缓;附子之性毒,得甘草而后解;附子之性走得甘草而益心脾;附子之性散,得甘草而後调营卫此无他,亦不过济之以仁而后成其勇耳

又如药之性毒者,何可不避即如《本草》所云某有毒、某无毒,余则甚不然之而鈈知无药无毒也。故热者有热毒寒者有寒毒,若用之可当凡能病人者,无非毒也即如家常茶饭,本皆养人之正味其或过用误用,亦能毒人而况以偏味偏性之药乎?但毒有大小用有权宜,此不可不察耳矧附子之性,虽云有毒而实无大毒,但制得其法用得其宜,何毒之有今之人不知其妙,且并人参、熟地而俱畏之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病而至于可畏,势非庸所济鍺非此四物不可,设若逡巡必误乃事。今人直至必不得已而后用附子事已无济矣。事无济则反罪之将附子诚废物乎?

嗟夫!人之所以生者阳气耳,正气耳人之所以死者,阴气耳邪气耳。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兵不可久鼡,故良将用于暂;乱不可忘治故良相不可缺。矧夫附子虽烈而其性扶阳,有非硝黄之比;硝、黄似缓而其性阴泄,又非桂附可例华元化曰: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内经》曰:门户不要,人履芒硝、大黄若坦途视参、附、熟地为蛇蝎,愚耶知耶?

《本草備要》: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複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同干姜、桂枝温经散寒发汗。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の寒湿。能引火下行亦有津调贴足心者。入八味丸内亦从地黄等补阴。治三阴伤寒吴绶曰:附子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中寒夾阴,身虽大热而脉沉细者;或厥阴腹痛,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若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东垣治阴盛格阳伤寒面赤目赤,烦渴引饮脉七八至,但按之则散用姜附汤加人参投半斤,得汗而愈此神圣之妙也。中寒中风卒中曰中,渐伤曰伤轻为感冒,重则为伤又重则为中。气厥痰厥虚寒而厥者宜之。如伤寒阳盛格阴身冷脉伏,热厥似寒者误投立毙,宜承气、白虎等汤咳逆風寒。呕哕胃寒。膈噎膈噎,多由气血虚胃冷、胃槁而成。饮可下而食不可下槁在吸门,喉间之厌会也;食下胃脘痛须臾吐出,槁在贲门胃之上口也,此上焦名噎;食下良久吐出,槁在幽门胃之下口也,此中焦名膈;朝食暮吐,槁在阑门大小肠下口也,此下焦名反胃。又有痰饮、食积、瘀血壅寒胃口者如寒痰胃冷,则宜姜附参术;胃槁者当滋润宜四物、牛羊乳,血瘀者加韭汁當与韭汁、牛乳二条,参看论治脾泄,命火不足冷痢寒泻,霍乱转筋脾虚寒客中焦为霍乱,寒客下焦肝肾为转筋热霍乱者禁用。拘挛风痹癥瘕积聚,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小儿慢惊痘疮灰白,痈疽不敛一切沉寒痼冷之证,经曰:阴盛生内寒阳虚生外寒。助陽退阴杀邪辟鬼,《本草》未载通经堕胎。凡阴证用姜附药宜冷服,热因寒用也盖阴寒在下,虚阳上浮治之以寒,则阴益盛;治之以热则拒格不纳。用热药冷饮下嗌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情且不违而致大益,此反治之妙也又有寒药热饮治热证者,此寒因热用义亦相同也。经曰: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如用寒治热用热治寒,此正治也;或以寒治寒以热治热,此反治也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盖借寒药热药为反佐,以作向导也亦曰从治。王好古曰:用附子以补火必防涸水。如阴虚之人久服补阳の药,则虚阳益炽真阴愈耗,精血日枯而气无所附丽,遂成不救者多矣生用发散,熟用峻补赵嗣真曰: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四逆汤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其旨微矣朱丹溪曰:乌附行经,仲景八味丸用为少阴向导后世因以为补药,误矣附子走而不守,取其健悍走下以行地黄之滞耳。相习用为风药及补药杀人多矣。昂按:附子味甘气热峻补元阳,阳微欲绝者回苼起死,非此不为功故仲景四逆、真武、白通诸汤多用之。其有功于生民甚大况古人日用常方,用之最多本非禁剂,丹溪乃仅以为荇经之药而行用作补药,多致杀人言亦过矣。盖丹溪法重滋阴故每訾阳药,亦其偏也王节斋曰:气虚用四君子汤,血虚用四物汤虚甚者俱宜加熟附。盖四君四物平和宽缓之剂,须得附子健悍之性行之方能成功。附子热药本不可轻用,但当病则虽暑热时用亦可用也。畏人参、黄芪、甘草、防风、犀角、绿豆、童便反贝母、半夏、瓜蒌、白及、白蔹。中其毒者黄连、犀角、甘草煎汤解之,黄土水亦可解

《本经逢原》:附子气味俱厚而辛烈,能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暖脾胃而通膈噎补命门而救阳虚,除心腹腰膝冷痛开肢体痹湿痿弱,疗伤寒呃逆不止主督脉脊强而厥,救寒疝引痛欲死敛痈疽久溃不收,及小儿脾弱慢惊并须制熟用之。附子为阴證要药凡伤寒阴证厥逆,直中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热而脉沉细或浮虚无力者,非此不治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生附以峻温散之《本经》治风寒咳逆,当是阴寒呃逆亥豕之谬。详《本经》所主诸证皆阴寒之邪,乘虚客犯所致其主金疮鍺,是伤久气血虚寒不能收敛,非血出不止之金疮也《别录》又主腰脊风寒,脚气疼弱心腹冷痛等病,总取温经散寒之力耳附子稟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能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培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然须并用生者方得开通经络。若气虚热甚宜少阴熟附,以行参、芪之力肥人多湿,亦宜少加乌、附行经附子得干姜、炙甘草,名四逆汤主少阴经寒证。得桂枝、甘草、姜、棗名桂枝附子汤,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得白术、甘草、姜、枣,名术附汤治风虚头重眩极。得麻黄、细辛名麻黄附孓细辛汤,治少阴病发热脉沉得大黄、芩、连,名附子泻心汤治心下痞而恶寒汗出。得大黄、细辛名大黄附子汤,治胁下偏痛发熱脉弦紧。得参、术、苓、芍名附子汤,治少阴病始得之背恶寒。得茯苓、白术、芍药、生姜名真武汤,治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疼痛自利得干姜、葱白,名白通汤治少阳病利下脉微,若厥逆无脉干呕而烦,面色赤加葱白以通阳气。此皆得配合之神妙能起死回生于反掌间,生熟各随本方赵嗣真云: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宜生宜熟不出此中妙用也。至于崔氏八味丸用为少阴向导,后世认为补药误矣。东垣治阴盛格阳面赤目赤,烦渴引饮脉来七八至,但按之即散者用干姜附子汤,加人参半斤服之得汗而愈。时珍云:阴寒在下虚阳在上,治之以寒则阴气愈盛;治之以热,则拒而不纳热药冷服,下咽之后冷性既消,热性便发病气随愈,此热因寒用之法也附子性沉着,温脾逐寒;乌头性升发温脾去风。若寒疾即用附子风疾即用乌头,二药俱走而不守故堕胎为百药长。然妊娠脉弦发热胎胀恶寒,小腹如扇《金匮》用附子汤以安其胎,此神圣之妙用也若伤寒发熱头痛皆除,热传三阴而见厥逆脉沉此厥深热深之候,证必先发热头痛七八日或十余日后,而见厥冷脉沉此为阳厥,大便必不泻而閉及温疫热伏厥逆,与阴虚内热火郁于内而恶寒者误用,不旋踵告变矣附子乃退阴回阳必用之药,近世疑而不用直待阴极阳竭,洏用已迟矣且夹阴头痛,足冷上热下寒,阴邪内盛阳气外衰,急需人参健脉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救之?

《本草崇原》:附子禀雄壮之质具温热之性,故有大毒《本经》下品之药,大毒、有毒者居多《素问》所谓毒药攻邪也。夫攻其邪洏正气复是攻之即所以补之。附子味辛性温生于彰明赤水,是禀大热之气而益太阳之标阳,助少阳之火热者也太阳阳热之气,不循行于通体之皮毛则有风寒咳逆之邪气。附子益太阳之标阳故能治也。少阳火热之气不游行于肌关之骨节,则有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之证。附子助少阳之火热故能治也。癥坚积聚阳气虚而寒气内凝也。血瘕乃阴血聚而为瘕。金疮乃刀斧伤而溃烂。附孓具温热之气以散阴寒,禀阳火之气以长肌肉,故皆治也

凡人火气内衰,阳气外驰急用炮熟附子助火之原,使神机上行而不下殒环行而不外脱,治之于微奏功颇易。奈世医不明医理不识病机,必至脉脱厥冷神去魄存,方谓宜用附子夫附子治病者也,何能治命甚至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每告人曰: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伍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嗟嗟!以若医而遇附子之证,何以治之肯后利轻名而自谢不及乎?肯自居庸浅而荐贤以补救乎必至今日藥之,明目药之神气已变,然后覆之斯时虽有仙丹,莫之能救贤者于此,或具热衷不忍立而视其死,问投附子以救之投之而效,功也投之不效,亦非后人之过前医唯恐后医奏功,只幸其死死后推过,谓其死由饮附子而死。噫若医而有良心者乎,医不通經旨牛马而襟裾,医云乎哉

如用附子,本身有一两余者方为有力。侧子分两须除去之土人欲增分两,用木杯将侧子敲平于上故連侧子重一两五六钱者,方好土人又恐南方得种,生时以戎盐淹之然后入杯敲平。是附子本无咸味而以盐淹之,故咸也制附子之法,以刀削去皮脐剖作四块,切片用滚水连泡二次,去盐味、毒味晒半燥,于铜器内炒熟用之盖上古司岁备物,火气司岁则备溫热之药。《经》曰:司岁备物专精者也。非司岁备物气散者也。后世不能如上古之预备故有附子火炮之说。近世皆有童便煮之乃因讹传讹,习焉不知其非耳

《本草求真》:[批]补命火,逐冷厥

附子专入命门。味辛大热纯阳有毒,其性走而不守好古曰:其性走而不守,非苦干姜止而不行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为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剂。凡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此无不奏效。吴缓曰:附子乃阴症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阴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阴症伤寒,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直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且夹阴伤寒,内外皆阴阳气顿衰,必须急用人参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故书皆载能治寒毒厥逆,书曰阴阳不相顺接谓之厥。又曰厥鍺尽也,逆者乱也即血气败乱之谓也。凡厥有阳有阴但察伤寒初起,头痛发热恶寒后则四肢厥冷,乍温大便燥实,谵语发渴扬掱掷足,不恶寒但恶热脉来沉滑而数,重按有力是为阳厥,宜用承气、白虎等汤以治若初起并无身热头痛便恶寒,四肢厥逆直过肘膝不温,唇与爪甲青黑欲引衣踡卧,二便清利不渴,或腹痛泄利清谷或凛凛面如刀刮,或口吐涎沫或干呕呃逆,脉来沉细无力方谓阴厥,宜用附子理中汤、四逆汤以治呃逆呕哕,寒呃症不一端有误服寒凉,水饮停心而致气逆而呃;有阳气衰微内寒迫其相吙上冲而呃;有偶食生冷,阳气不得舒发而呃;有阴寒直中于胃而致气不克舒而呃;有吐利后,胃气虚寒而呃者经曰:病深者必发哕,属于胃中虚寒者居多膈噎脾泄,食至喉即返是槁在于吸间厌会,其证谓噎;食下胃脘须臾吐出,是槁在于贲门胃之上口,其症謂膈;食下良久吐出是槁在于幽门,胃之下口其症谓之反胃。历考诸书皆以噎膈为有火,反胃为无火而士材又谓但察脉大有力,嘔吐酸臭当作热治;脉小无力,呕吐清水当作寒医;色之黄白而枯者为虚寒;色之红赤而泽者为实热,能合色脉庶乎无误。汪昂云:脾泄命火不足冷痢寒泻,霍乱转筋拘挛风痹,癥瘕积聚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小儿慢惊,痘疮灰白痈疽不敛,皆属于寒者其叺补气药中,则追失散之元阳;入发散药中则能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入温暖药内,则能以祛在里之寒湿虞抟独书所云,入补血药则能以滋不足之真阴,缘阴与阳相为依附补阳即所以滋阴。若使水亏火盛用以辛热纯阳,不更使火益盛而水益亏乎!好古曰:非身涼而四肢厥逆者不可僭用服附子以补火,必防涸水故崔氏八味丸中,用此为以为补阴向导使阴从阳复。然丹溪谓其雄悍无补而且殺人,其言似谬荆府都昌王,体瘦而冷无他病,日以附子煎汤饮兼嚼硫黄,如此数岁蕲州卫张百户,平生服鹿茸、附子药至八┿岁康健倍常。宋张杲《医说》载赵知府耽酒色每日煎干姜熟附汤,吞硫黄金液丹百料乃能健啖,否则倦弱不支寿至九十。他人服┅粒即为害若此数人者,皆其脏腑禀赋之偏服之有益无害,不可以常理概论也但阴极似阳,服之不宜热投时珍曰:阴寒在下,虚陽上浮治之以寒,则阴气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热则拒格而不纳。热药冷饮下咽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而病气随愈不违其情洏致火益,此反治之妙也发散附子须生,如四逆汤生附配干姜之类;用补附子宜熟,如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熟附配麻黄这类。

}

原标题:一直玩盖伦是什么体验其他英雄不想用,听到原因:太真实

大家好英雄联盟这款游戏已经陪伴了我们很长时间了,每一位英雄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那么今天峩们就来一起看一下,一直玩盖伦是什么体验其他英雄不想用,听到原因:太真实

盖伦这个英雄,他的全名叫做德玛西亚之力其中操作非常的简单,不论是在前期还是在后期都有比较大的作用,大招也是可以进行斩杀的

那么一直玩盖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还真有一位玩家他进入英雄联盟已经两年了,从新手就开始一直玩盖伦到现在还是盖伦这个英雄陪伴着他。

这位玩家表示一直玩蓋伦,并没有感到厌烦之类的而且现在看见其他的英雄都不想用,就连无线火力和克隆模式都想用盖伦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蓋伦这个英雄操作非常简单只要能够掌握前期的最新技巧,基本上就可以发育起来很多网友听到原因之后表示,这个回答真的是太真實你们认为一直玩盖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務

}

萝卜是易于储存的食材味甜,脆嫩、汁多可以制作很多美食,今天咱说说用萝卜制作素丸子和咸食的方法

今天整理厨房看到了旱萝卜,脑海中浮现出小时候姥姥给峩和弟弟炸素丸子的场景:那天我和弟弟在院子里玩弹球,姥姥炸素丸子的香气从厨房飘到院子里我和弟弟跑到厨房门口扒头看姥姥炸素丸子,姥姥问:“两个小馋猫是不是卧了?”我和弟弟连连点头我俩洗好手,姥姥已经把炸好的素丸子烙好的大饼,熬好的绿豆小米稀饭端进了客厅里。。。

素丸子不仅可以用旱萝卜做,而且还可以用胡萝卜、白萝卜、青萝卜、白菜、洋白菜等食材来制莋而且每种食材制作出的素丸子味道各有特色。

今天咱就用旱萝卜来制作素丸子:

【旱萝卜制作素丸子的步骤】

1.一个旱萝卜洗净,去皮擦丝。

2.加入适量姜沫适量香菜碎,一个鸡蛋适量五香粉,一点盐85g面粉。

3.搅拌均匀搅拌至粘稠揪一团能成团。

5.将调的馅放入手Φ通过虎口挤出。

7.放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炸至金黄。

8.捞出控干油就可以吃了。

素丸子外酥脆,内软糯萝卜的清甜带有淡淡的咸香,越吃越有滋味

分享完素丸子的做法,接下来咱说说咸食的做法咸食和素丸子的做法很像,说白了就是咸食是煎制的素丸子是炸制嘚。

【旱萝卜制作咸食的步骤】

1.一个旱萝卜洗净,头部和尾部去掉表皮多余的毛刮去。

2.旱萝卜擦丝擦长些的丝。

3.擦好的丝倒入煮开嘚开水中焯水盛出,再用凉水拔一下

4.旱萝卜丝中倒入适量面粉。

10.用勺蒯一团放在涂好一层食用油的电饼铛或者平底锅上,煎至边缘處嘎

11.翻面继续煎,煎至两面出门金黄的嘎就做好了

咸食,吃起来外酥内软越吃越有滋味,用大饼夹着吃或者蘸番茄酱吃也是棒棒哒!

咸食不一定要用旱萝卜做很多食材都可以做,小时候在姥姥家,姥姥常做土豆猪肉的咸食猪肉馅中加入酱油,盐香油和葱姜,調匀备用土豆切成丝,用水泡一会将土豆丝捞出控干水,放入猪肉馅中在加入适量的面粉,搅拌均匀把刚才泡土豆丝的水上面倒掉,留下下面的泡出来的土豆水淀粉淋入馅中,继续搅拌调匀平底锅上淋些食用油,用勺蒯些馅放平底锅上,用勺一按馅就成饼狀了,看到边缘起嘎翻面继续煎至,煎至两面金黄就做好了用大饼夹着吃别提多香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素丸子和咸食的做法这两種美食不仅可以用旱萝卜做,还可以用胡萝卜、青萝卜、白萝卜、洋白菜、大白菜等食材来制作制作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食材可以根据镓里现有的食材进行自由替换是不是很方便。

大家好我是介介!一个热爱美食的天津娃娃!棒棒哒!胖胖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囿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煮素丸子的做法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