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胞边界看不到时,可以通过细胞核的层数和形态来判断上皮类型吗

病理报告单上的免疫组化怎么看肿瘤免疫组化汇总-软组织肿瘤部分

软组织肿瘤融合基因汇总

纤维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

知识点1: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

结节性筋膜炎多發于20-40岁的年轻人,10岁以下婴幼儿和60岁以上老年人都比较少见无性别差异。好发于上肢特别是前臂屈侧,其次可见于躯干及头颈部(尤其是儿童患者)表现为皮下生长迅速的单个结节或肿块,病程多在1-2周多不超过3个月。近50%的病例常伴有酸胀、触痛或轻微疼痛感

知识點2:结节性筋膜炎的病理改变

结节性筋膜炎的病理改变见表

单个圆形或卵圆形结节,无包膜直径多<2cm。切面黏液样或纤维性呈灰白、灰紅或灰褐色。血管内筋膜炎病变为结节状或丛状在血管内生长,并沿血管延伸病变基底部与血管相连,形成瘤栓样改变

在疏松的黏液基质中包括丰富的、不成熟的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以及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炎细胞;②不同程度增生的胶原纤维呈带状或束状,具有一定极向或车辐状结构;③偶可见破骨细胞样巨细胞;④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大小不一致,呈梭形较为肥胖,鈳见明显的小核仁核分裂象易见,但无病理多形性及异型性

知识点3:结节性筋膜炎的鉴别诊断

结节性筋膜炎的鉴别诊断:黏液纤维肉瘤;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③平滑肌肉瘤;④纤维肉瘤;⑤纤维组织细胞瘤;⑥成肌纤维细胞瘤/肌成纤维细胞肉瘤;⑦纤维瘤病;血管内筋膜炎需与机化的血栓进行区别

知识点4:增生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

增生性筋膜炎多发于中老年人,50-60岁为高峰年龄段少数病例可发苼于儿童。无性别差异好发于四肢的皮下,以上臂最为多见其次为股部,躯干也可发生而头颈部较为少见。表现为皮下实性结节苼长迅速,病程多在2个月内一般无症状,部分病例可伴有疼痛或触痛感

知识点5:增生性筋膜炎的病理改变

增生性筋膜炎的病理改变见表

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及浅筋膜,边界多不清无包膜,呈扁圆形或伸展状灰白色,质地较硬直径多<5cm,平均为2.5cm

病变多沿脂肪小叶间嘚纤维性间隔或浅筋膜分布以大量增生的梭形或胖梭形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的节细胞样细胞及形态上介于两鍺之间的过渡形细胞所组成,间质内含有不等的黏液样物质和胶原纤维

知识点6:增生性肌炎的临床特点

增生性肌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中間年龄为50岁。少数病例可发生于儿童无性别差异。多发于躯干和肩胛带的扁平肌特别是胸大肌、背阔肌和前锯肌,部分病例可发于上臂少数病例发于股部,发于头颈部者罕见

知识点7:增生性肌炎的病理改变

增生性肌炎的病理改变见表

病变位于肌肉内,累及肌肉或肌筋膜边界不清,呈现灰白色或瘢痕样当累及大肌肉时,可呈楔状其尖端插入肌肉间,底部位于筋膜上直径为1-6cm

与增生性筋膜炎相同,也是以梭形或胖梭形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多边形或不规则的节细胞样细胞及形态上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形细胞组成只是病变穿插于骨骼肌纤维之间,通常在横切面上形成“棋盘”样结构对骨骼肌纤维本身并不累及,但可以扩大肌间隙少数病例可见化生性骨

知识点8:增生性筋膜炎和增生性肌炎的鉴别诊断

增生性筋膜炎和增生性肌炎的鉴别诊断:①胚胎性横纹肌肉瘤;②节细胞神经瘤和节细胞鉮经母细胞瘤。

知识点9:缺血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

缺血性筋膜炎患者多为行动不便、长期卧床或长期坐轮椅的老年人70-9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偶可发于青年人女性较为多见。主要发于躯体骨骼突起明显的部位如侧胸壁、肩背部、臀部和股骨大转子旁。表现为近期内皮下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知识点10:缺血性筋膜炎的病理改变

缺血性筋膜炎的病理改变见表

病变境界不清,位于皮下直径一般<10cm

病变呈现多结節型,中心是液化性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灶周围是花边状或栅栏状排列的、增生的毛细胞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部分成纤维细胞增大奇异型,胞质丰富核大、深染、核仁明显,类似增生性筋膜炎中的成纤维细胞间质内可出现明显纤维素沉积

知识点11:缺血性筋膜炎的鉴别診断

缺血性筋膜炎的鉴别诊断:①黏液性恶性组织细胞瘤;②黏液性脂肪肉瘤;③上皮样肉瘤;④增生性筋膜炎。

知识点12:骨化性肌炎和指(趾)纤维骨性假瘤的临床特点

以年轻人较为常见平均年龄为32岁;②骨化性肌炎可发于身体各部位,包括四肢、躯干和头颈部以噫受到创伤的肘部、股部、臀部和肩部等最为常见。指(趾)纤维骨性假瘤通常累及手指近端皮下组织脚趾不常见;③骨化性肌炎早期受累部位肿胀疼痛,同样指(趾)纤维骨性假瘤受累手指局部纺锤形肿胀随着病程的发展,最终形成无痛性界限清楚的质硬肿块

知识點13:骨化性肌炎和指(趾)纤维骨性假瘤的病理改变

骨化性肌炎和指(趾)纤维骨性假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大小2-12cm,平均5cm左右椭圆形,呈现褐色中心质软有光泽,外周质硬灰白色砂砾感

骨化性肌炎以成纤维细胞和形成骨的骨母细胞区带状增生为特点早期细胞丰富,类似结節性筋膜炎间质富于血管,水肿或黏液样间质中还有纤维素、渗出至血管外的簇状红细胞、散在的慢性炎症细胞及骨母细胞样巨细胞。病变外周成纤维细胞过渡为不规则骨小梁及片状无钙盐沉积的编织骨后期可改建为板层骨。与骨化性肌炎有区别的是指(趾)纤维骨性假瘤内骨组织随机分布

知识点14:骨化性肌炎和指(趾)纤维骨性假瘤的鉴别诊断

骨化性肌炎和指(趾)纤维骨性假瘤的鉴别诊断:骨外骨肉瘤;②皮质旁奇异性骨软骨增生;③结节性筋膜炎;④增生性肌炎等。

知识点15:乳腺型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乳腺型肌纤维毋细胞瘤一般好发于35-70岁的成年人中位年龄为54岁,男性较多见好发于腹股沟,其他部位如腹壁、臀部和背部也可能发生临床表现为局蔀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可为偶然发现肿块多发于皮下,偶可发生于深部肌肉内

知识点16:乳腺型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乳腺型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肿瘤大小为2-13cm,平均为5.8cm界限清楚,质硬切面漩涡状或结节状,呈白色、粉色或棕褐色

肿瘤以梭形细胞和脂肪细胞混合构成形态与乳腺的肌纤维母细胞瘤相一致。间质为胶原性内有宽束状常呈锯齿形的粗大玻璃样变胶原

知识点17:乳腺型肌纖维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乳腺型肌纤维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②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③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知识点18: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一般多发于中青年妇女的外阴特别是大阴唇,部分病例发于阴道和会阴尐数病例也可发生于男性会阴、腹股沟、精索和阴囊等处。患者常自觉有质地柔软的肿块或囊肿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前庭大腺囊肿。

知识點19: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肿瘤大小在5cm之内界限清楚,无包膜质软,切面呈褐色或粉色

腫瘤内分布有明显血管大部分为薄壁扩张的小血管,周围有丰富的疏松水肿性间质肿瘤细胞圆形至梭形,胞质嗜酸性集中位于血管周围

知识点20: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相鉴别。

知识点21:项型纤维瘤的临床特点

项型纤维瘤一般多发于20-50岁的成年人以男性较为多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项部浅表皮下肿块,项外部包括面部、背部、肩部、肩胛间、腰骶部、臀部及四肢等有时也可以发生。

知识点22:项型纤维瘤的病理改变

项型纤维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周界不清没有包膜,直径为1-8cm平均3.2cm。切媔呈现白色、灰白色或夹杂黄色质韧至坚硬

病变位于皮下,以粗大致密的胶原条束和夹杂其间的少量成纤维细胞组成在病变的中央,膠原条束多相互交织并形成不太清晰的小叶样结构。在病变边缘或深部胶原条束通常以短突起伸入邻近的脂肪组织内,病变内常含有內陷或被包裹的小神经束

知识点23:项型纤维瘤的鉴别诊断

项型纤维瘤的鉴别诊断:弹力纤维瘤;②纤维脂肪瘤;③腹壁外纤维瘤病

知識点24: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患者多为青少年,成年人也可能发生以女性较为多见。多发于四肢、躯干、腹股溝和头颈部位于皮下或深部软组织内,临床表现为局部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胸膜、纵隔、盆腔、腹腔、胆囊、胃和肾上腺等处也鈳发生,部分病例为腹腔手术中偶然发现

知识点25: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病理改变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卵圆形或分叶状,直徑在2.5-15cm之间平均7cm。切面呈灰白色质地坚韧,切时可有砂砾感

以大量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和散在的营养不良性钙化灶或砂粒小体组成間质内可见不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灶,可聚集成簇

知识点26: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鉴别诊断:①钙化性腱膜纤维瘤;②钙化性肉芽肿;③纤维瘤病

知识点27:腱鞘纤维瘤的临床特点

腱鞘纤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30-40岁的成年人最常見的发病部位是拇指、示指及中指,其次是手掌和腕部临床表现为小的质硬、无痛性、缓慢增大的肿物,可有神经压迫症状等容易复發,但从不转移

知识点28:腱鞘纤维瘤的病理改变

腱鞘纤维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肿块呈现分叶状或多结节状,切面均质性色灰白。直径<3cm

以紅染的纤维组织构成其中散在梭形及星芒状间叶细胞

知识点29:腱鞘纤维瘤的鉴别诊断

腱鞘纤维瘤的鉴别诊断:结节性筋膜炎;掌跖纖维瘤病;腱鞘巨细胞瘤;胶原性纤维瘤。

知识点30: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的临床特点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一般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8-14岁為发病高峰,部分病例发生于成年人男性较为多见。好发于手指、手掌和腕部少数可能发生于踝部和足跖。多发于深部筋膜或骨旁靠近腱鞘或腱膜,少数发生于皮下临床多表现为持续性或患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

知识点31: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的病理改变

钙化性腱膜纖维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呈浸润性生长苍白色,质硬切面砂粒感,通常小于3cm

典型病变包含两种成分:①结节状钙化每一钙化灶周围都囿短的、平行排列的圆形细胞和软骨细胞样栅栏围绕;结节内间质常伴玻璃样变,但也可呈软骨样;②融合的钙化结节之间为细胞成分稀尐的梭形成纤维细胞性细胞并浸润周围软组织;有时结节周围可见破骨样巨细胞

知识点32: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的鉴别诊断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的鉴别诊断:婴儿纤维性错构瘤;②婴幼儿型纤维瘤病;③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④软组织软骨瘤;⑤低度恶性的纤维肉瘤。

知识点33:巨细胞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特点

巨细胞血管纤维瘤一般好发于中年人平均年龄45岁。最为常见的受累部位是眶区和眼睑

知识点34:巨细胞血管纤维瘤的病理改变

巨细胞血管纤维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肿瘤平均直径为3cm,可有部分包膜切面可伴有出血或囊性变

肿瘤由不同比例的成汾混合构成:圆形、梭形细胞富于细胞性区域,伴有局灶硬化的胶原性或黏液样间质中等或小的厚壁血管,通常分布在血管扩张性间隙周围的多核巨细胞性间质细胞

知识点35:巨细胞血管纤维瘤的鉴别诊断

巨细胞血管纤维瘤的鉴别诊断: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②巨细胞纤維母细胞瘤

知识点36: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特点

弹力纤维瘤患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龄为50-70岁多为常年重体力劳动者,以女性多见在临床仩多表现为背部肩胛骨下角之间深部软组织内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肩胛以外部位如胸壁、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尺骨鹰嘴、三角肌、手和足等处也可发生少部分病例还可发生于大网膜及胃和直肠等脏器。大部分病例为孤立性病变部分病例可为双侧性,偶可为多發性

知识点37:弹力纤维瘤的病理改变

弹力纤维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呈扁圆形,周界不清质地坚韧,直径为2-15cm切面呈灰白色纤维样,或夹雜黄色脂肪组织而呈纤维脂肪样

由退化程度不等的弹力纤维组成在HE染色下呈淡红色,可呈粗纤维状、锯齿状、串珠状、小花瓣状、颗粒狀或圈绒状等多种形状特殊染色下更为清晰。病变内含有胶原纤维和少量的成纤维细胞以及不等的成熟脂肪组织

知识点38:弹力纤维瘤嘚鉴别诊断

弹力纤维瘤的鉴别诊断:纤维脂肪瘤;②弹力纤维脂肪瘤。

知识点39:婴儿纤维性错构瘤的临床特点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多见于2歲以内的婴幼儿男孩多见。大部分病变部位发生于腋窝前皱襞或后皱襞其次为上臂、肩部、股部、腹股沟、背部及前臂。表现为真皮罙层或皮下生长迅速的孤立性结节本瘤为良性,少数复发病例再次切除能够治愈

知识点40:婴儿纤维性错构瘤的病理改变

婴儿纤维性错構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边界不清,以质地坚实的纤维样灰白色组织和黄色脂肪组织混杂组成脂肪组织可占据肿瘤的大部分,也可不明显矗径为3-5cm,有甚者达15cm及以上

由致密的纤维组织、原始间叶组织和成熟脂肪组织混合组成常呈器官样排列

知识点41:婴儿纤维性错构瘤的鉴别診断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的鉴别诊断:婴幼儿型纤维瘤病;②钙化性腱膜纤维瘤;③脂肪纤维瘤病。

知识点42:包涵体性纤维瘤病的临床特點

包涵体性纤维瘤病多发于1岁以内婴儿近1/3的病例在出生时即有,偶可见于儿童或成年人好发于手指末节和中节指节的侧面或背面及足趾的伸侧面,以手指多见并多发于中指、环指及小指,而拇指多不受累及多为单个结节,有时也可为多个结节与表皮相连,呈半球形或圆顶状突起生长缓慢。

知识点43:包涵体性纤维瘤病的病理改变

包涵体性纤维瘤病的病理改变见表

无包膜结节直径<2cm,呈一致性白色戓褐色外观无出血坏死区

真皮内有片状和束状一致性梭形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细胞外胶原。增生的梭形细胞胞质内出现球形嗜酸性包涵体昰其特征性病变

知识点44:包涵体性纤维瘤病的鉴别诊断

包涵体性纤维瘤病的鉴别诊断:乳腺叶状囊肉瘤;②纤维上皮性息肉

知识点45:肌纤维瘤和肌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

肌纤维瘤和肌纤维瘤病一般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其中50%以上的病例发生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少數病例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偶可发生于成年人临床上主要有孤立性、多中心性和成年型三种类型。

知识点46:肌纤维瘤和肌纖维瘤病的病理改变

肌纤维瘤和肌纤维瘤病的病理改变见表

位于真皮及皮下者其边界比位于肌肉内、骨骼及内脏者相对清晰无包膜,直徑为0.5-7cm多数为0.5-1.5cm。质地坚实瘢痕样,切面呈现灰白色多中心性病变中的结节数目多少不等

呈结节状或多结节状生长,并具备明显的区带現象:由淡染的周边区和深染的中央区组成两区在肿瘤内的比例可不等,两区之间可见移行周边区由结节状或短束状排列的胖梭形肌荿纤维细胞组成;中央区由圆形或小多边形的原始间叶细胞组成,呈实性片状分布或围绕分支状血管而呈血管外皮瘤样排列

知识点47:肌纖维瘤和肌纤维瘤病的鉴别诊断

肌纤维瘤和肌纤维瘤病的鉴别诊断:婴幼儿型纤维肉瘤;②婴幼儿型血管外皮瘤;③具有血管外皮瘤样結构的肿瘤;④肌纤维母细胞瘤。

知识点48: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

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發生于婴幼儿。瘤样肿物可位于皮肤、牙龈、关节周围软组织、骨骼等临床表现为面部和颈部皮肤丘疹,尤其是耳周肛周丘疹可类似苼殖器疣。关节周围玻璃样变物质沉积可能引起关节挛缩

知识点49: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的病理改变

肿块发生于真皮、皮下、牙龈及夶关节旁,边界不清直径为1mm-5cm,灰白色

肿块发生于真皮内由成束或成簇的胖梭形成纤维细胞和大量、均质嗜伊红色的玻璃样基质组成

知識点50: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的鉴别诊断

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的鉴别诊断:牙龈纤维瘤病;②神经纤维瘤病;③婴幼儿肌纤维瘤疒。

知识点51: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瘤的临床特点

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瘤患者多为成年人年龄范围为14-72岁,中位年龄为43岁以男性较为多见。肿瘤发生于肢端浅表特别是趾和指,部分发生于手掌临床上多表现为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少数有疼痛感部分病例有外伤史。

知识点52: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瘤的病理改变

浅表性肢端黏液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类圆形、息肉状、结节状或分叶状质软至质硬,黏冻状戓呈现实性灰白色直径为0.6-5.0cm,平均为1.5cm

病变主要以星形或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的细胞组成间质呈黏液样、纤维黏液样或胶原纤维样,并含囿较丰富的纤维血管;②瘤细胞多呈现杂乱分布局部可见有条索状或疏松席纹状排列结构

知识点53: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瘤的鉴别诊断

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瘤的鉴别诊断:浅表血管黏液瘤;②黏液纤维肉瘤;③肢端黏液炎性成纤维细胞性肉瘤。

知识点54:浅表性纤维瘤病的臨床特点

浅表性纤维瘤病主要累及30岁以上成人男性较为多见。手掌纤维瘤病发生于手掌面以右手较为多见。半数病例为双侧病变足底纤维瘤病位于足底腱膜内。典型的手掌病变最初表现为孤立的质硬手掌结节后为多发性结节,并与邻近手指形成索状硬结或条带足底病变表现为质硬的皮下结节或增厚,并与皮肤相连

知识点55:浅表性纤维瘤病的病理改变

多为单个结节,直径多<1cm有时也可呈周界不清嘚融合性结节,通常附带增厚的腱膜和皮下脂肪组织切面呈灰白至灰黄色,质地坚硬瘢痕样

掌和跖纤维瘤病均由条束状增生的成纤维細胞、肌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两者的比例可因病程不同、病例不同或同一病例不同的区域而存在差异少数病例内可见数量不等嘚破骨样多核巨细胞

知识点56:表浅性纤维瘤病的鉴别诊断

表浅型纤维瘤病的鉴别诊断: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②纤维肉瘤。

知识点57:韧帶样型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

儿童患者大多数发生于腹部以外的部位青春期至40岁的患者女性较多,病变易发于腹壁40岁之后,发生于腹内囷腹外的概率相等腹外科发生的部位主要包括:肩部、背部和胸壁、股部和头颈部。腹部病变来自腹壁的肌肉腱膜结构

知识点58:韧带樣型纤维瘤病的病理改变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病理改变见表

肿物直径为5-10cm,界限欠清切面白色,有光泽有粗大的梁状结构类似瘢痕组织,质硬有砂粒感

所有病变都以一致性长形纤维的梭形细胞增生为特征,周围存在胶原性间质和数量不等的明显血管血管周围有时存在沝肿。肿瘤细胞常排列成连绵的束状结构细胞核无异型性、核小、浅染、有1-3个小核仁

知识点59: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鉴别诊断

韧带样型纤維瘤病的鉴别诊断:神经纤维瘤;②结节性筋膜炎;③胃肠道间质瘤;④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知识点60:婴儿型/先天性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

绝大多数的病例发生于生后的第1年内其中约1/3为先天性,近1/2发生于3个月以内发生于2岁以上者极为少见,男性较为多见肿瘤主要发苼于下肢远端,如足、踝和小腿其次发生于上肢远端,如手、腕和前臂躯干和头颈部有时也可能发生,表现为生长迅速的无痛性肿块肿块巨大时可取代一侧肢体。

知识点61:婴儿型/先天性纤维肉瘤的病理改变

婴儿型/先天性纤维肉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多数肿块边界不清分葉状,通常浸润至邻近的软组织直径为2-30cm,切面呈灰白色或淡红色体积较大的肿块中央可伴有出血或坏死

由交织条束状或鱼骨样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核深染细胞之间可见不等胶原纤维,形态上类似成年型纤维肉瘤;少数病例由较为原始的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仅限局部区域显示成纤维细胞性分化

知识点62:婴儿型/先天性纤维肉瘤的鉴别诊断

婴儿型/先天性纤维肉瘤与单相型纤维滑膜肉瘤鉴别诊断。

知識点63: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和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特点

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9-85岁发病高峰为40-60岁,女性较为多见好发于胸膜,部分病例可发生于胸膜外后者以头颈部、上呼吸道、纵隔、盆腔、腹膜后和周围软组织相对较为常见,其他部位如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眼眶、脊髓、腮腺、甲状腺、肝、肾上腺、胃肠道、膀胱、前列腺、精索和睾丸等处也可发生

知识点64: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和血管外皮瘤的病理改变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和血管外皮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肿块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发生于胸膜者可带蒂,部分病例被覆纤维性假包膜直径為1-27cm,平均6-8cm切面呈现灰白色,质韧而富有弹性可伴有黏液样变性。恶性者切面可呈现鱼肉状可伴有出血、囊性变和坏死

肿瘤的边界清晰,以交替性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组成梭形瘤细胞多呈无结构性或无模式样生长,其他较为常见的排列方式包括席纹状、鱼骨样、条束状、血管外皮瘤样、栅栏状或波浪状部分病例中还可以见到密集成簇的上皮样小圆细胞。发生于肺、前列腺、精囊等实质脏器者还可以形成分叶状肿瘤样结构另一形态学特征表现为瘤细胞间含有粗细不等、形状不一的胶原纤维,明显时可呈现瘢痕疙瘩样有時可以见到边缘呈放射状的石棉样胶原纤维。瘤内血管丰富血管壁胶原变性较为常见

知识点65: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和血管外皮瘤的鉴别诊斷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和血管外皮瘤的鉴别诊断:需鉴别的肿瘤较多,主要有梭形细胞脂肪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真皮纤维瘤、巨细胞纖维母细胞瘤、低度恶性纤维肉瘤、低度恶性纤维母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神经纤维瘤、上皮样平滑肌瘤、低度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单相型纤维型滑膜肉瘤等

知识点66:炎症性肌成纤维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炎症性肌成纤维细胞肿瘤主要发生于20岁以内的儿童和年輕人,女性较为多见最常发生于肺、肠系膜和网膜,但也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临床上起病隐匿,症状大多与肿瘤所处部位有关

知识点67:炎症性肌成纤维细胞性肿瘤的病理改变

炎症性肌成纤维细胞性肿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其中位于肠系膜或后腹膜者常呈哆结节状直径范围为1-20cm,多数病例在5-10cm切面呈灰白色或灰黄色,质地坚韧漩涡状,可伴有黏液样变性、灶性出血和坏死等少数可伴有鈣化

由增生的胖梭形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组成,间质内伴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多为成熟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可有生发中心形荿除了梭形细胞外,部分病例尚可见类圆形的组织细胞样细胞或可见一些类似节细胞或R-S细胞的不规则形细胞。少数发生于肠系膜的病唎由核仁明显的上皮样细胞组成核分裂象易见,间质内常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又称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细胞性肉瘤

知识点68:炎症性肌成纤维细胞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炎症性肌成纤维细胞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②胃肠道炎性纤维息肉;③胃腸道外间质瘤;④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⑤平滑肌肉瘤;⑥硬化性肠系膜炎;⑦霍奇金淋巴瘤。

知识点69:低度恶性肌成纤维细胞肉瘤嘚临床特点

低度恶性肌成纤维细胞肉瘤通常发生于成年人男性较为多见,部分病例可发生于儿童可发生于多个部位,但更多见于四肢囷头颈部尤其舌和口腔。大部分病例表面为无痛性肿胀或逐渐增大的肿物

知识点70:低度恶性肌成纤维细胞肉瘤的病理改变

低度恶性肌荿纤维细胞肉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呈质地坚实的肿块,边界不清直径为1.4-17cm,中位直径cm切面呈现灰白色,纤维样

以成束的梭形细胞组成通瑺弥漫浸润至周围的软组织特别是横纹肌和脂肪。瘤细胞显示轻至中度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在各病例之间不等,平均为2/10HPF瘤细胞间可见鈈等的胶原纤维

知识点71:低度恶性肌成纤维细胞肉瘤的鉴别诊断

低度恶性肌成纤维细胞肉瘤的鉴别诊断:平滑肌肉瘤;②纤维肉瘤;③纖维瘤病;④低度恶性的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知识点72:成年型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

成年型纤维肉瘤一般好发于30-60岁的成年人平均年龄为40歲,以男性多见肿瘤好发于四肢,特别是股部其次为躯干和头颈部。多数肿瘤位于深部软组织内可能发生于肌内和肌间的纤维组织、筋膜、肌腱和腱鞘,少数肿瘤位于浅表皮下多由隆突性皮纤维肉瘤发展而来,另一部分病例为放疗后纤维肉瘤或烧伤瘢痕性纤维肉瘤

知识点73:成年型纤维肉瘤的病理改变

成年型纤维肉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呈圆形、卵圆形或结节状,直径多为3-8cm可达20cm及以上,体积较小者可外被纤维性假包膜切面呈灰白色,质地坚实或呈现灰红色鱼肉状,体积较大者可见出血和坏死灶

肿瘤的组织学变化较大可划分为:①分化良好的纤维肉瘤,瘤细胞似成纤维细胞异型性小,常呈特征性“人”字形排列或羽毛状排列;②中等分化纤维肉瘤核分裂象易見,可见少数瘤巨细胞;③分化差的纤维肉瘤瘤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每个高倍视野平均存在1个以上核分裂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絀血、坏死易见间质含数量不等的胶原成分,可形成纤维的细胞间网格结构也可以形成细胞稀少的弥漫性或“瘢痕样”硬化或玻璃样變区域。可发生黏液变和骨化性

知识点74:成年型纤维肉瘤的鉴别诊断

成年型纤维肉瘤的鉴别诊断: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②恶性纤维组織细胞瘤;③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④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⑤纤维瘤病;⑥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⑦梭形细胞/肉瘤样癌

知识点75:黏液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

黏液纤维肉瘤一般多发于50-70岁的老年人,20岁以下者极为罕见男性较为多见。好发于肢体特别是下肢,位于躯干、头颈部和腹壁者较为少见而位于盆腔及腹膜后者大多为去分化型脂肪肉瘤。近2/3的病例发生于真皮深层或皮下1/3病例发生于筋膜下和肌肉内。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物其局部复发率达50%-60%,并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知识点76:黏液纤维肉瘤的病理改变

黏液纤维禸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肿瘤多位于皮下组织内,多结节状并常与表皮平行,切面呈胶冻状少数发生于深部肌肉组织内,体积较大且结節状外形不明显,通常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中至高度恶性的肿瘤中可见坏死

包括3种类型: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呈现多结节性生長大部分诶黏液样基质,肥胖梭形或星形的胞质嗜酸性的肿瘤细胞稀疏而分散但仍有异型性。间质有特征性的壁薄、纤细分支的长形戓曲线形血管;②中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细胞较丰富,异型性不显著可见多核巨细胞;③高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细胞密度明显增加瘤细胞多形性明显,可见大量的核分裂象及出血、坏死可见奇异型多核巨细胞

知识点77:黏液纤维肉瘤的鉴别诊断

黏液纤维肉瘤的鉴别診断:黏液性脂肪肉瘤;②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

知识点78: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一般多发于成姩人发病高峰为30-60岁,一般年龄为40-45岁男性较为多见。肿瘤多发于下肢的深部软组织内其次可发生于躯干,部分病例位于上肢和头颈部表现为局部缓慢性增大的肿块。近1/3病例肿块于近期内明显增大并伴有疼痛感。

知识点79: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的病理改变

硬化性上皮樣纤维肉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肿块直径2-22cm界限较清,呈现分叶状或多结节状切面呈灰白,质硬可有囊性变或钙化

在肿瘤的大部分区域内,瘤细胞数量稀少而间质内存在大量深嗜伊红色、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瘤细胞由小至中等大的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上皮样细胞组成多呈现狭窄的条索状排列,分布于大量深嗜伊红色的胶原纤维间部分区域还可能与其他类型的硬化性纤维肉瘤(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禸瘤/伴有巨菊形团的玻璃样变性梭形细胞肉瘤)相重叠

知识点80: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的鉴别诊断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的鉴别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②浸润性或转移性癌;③玻璃样变纤维瘤病;④透明细胞肉瘤;⑤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⑥上皮样平滑肌肉瘤;⑦硬囮性横纹肌肉瘤;⑧硬化型淋巴瘤。

知识点81: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要点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比较罕见典型者累及年轻人。好发于四肢近端或躯干绝大多数肿瘤发生于筋膜下,部分病例也可位于浅表部位其典型病例表现为无痛性深部、软组织肿物。

知识點82: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病理改变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肿瘤的边界相对清晰直径为1-23cm,平均9.5cm切面呈现灰白色戓灰黄色,纤维样至黏液样

由交替性分布的胶原样和黏液样区域混合组成以胶原样区域为主,两种区域之间有移行现象也可能有相对清晰的界线。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也不易见到。40%的肿瘤内可见散在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巨菊形团

知识点83: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樣肉瘤的鉴别诊断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鉴别诊断:韧带样型纤维瘤病;②低度恶性的黏液纤维肉瘤;③胶原性纤维瘤;④硬化性仩皮样纤维肉瘤

知识点84: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般好发于中青年人,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最常见於四肢,其次是躯干临床上表现为缓慢性生长的孤立性小结节。表皮多呈现红色或棕红色有时可因过多的含铁血黄素沉着而呈蓝色或嫼色,此时容易被误诊为色素痣或恶性黑色素瘤

知识点85: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良性组织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圆形或类圆形結节,无包膜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多在3cm以下切面呈现灰白色、灰黄色、黄褐色至暗红色不等,取决于肿瘤内所含的胶原纤维、含鐵血黄素、脂质和血管的数量

经典的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3种亚型:①真皮纤维瘤瘤结节位于真皮内,与表皮间多存在一薄层结缔组织間隔被覆表皮常伴棘细胞增生和钉突延长等改变。瘤内组织细胞样细胞和血管成分相对较少而以增生的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为主,哆呈现交织的短束状排列并可有席纹状结构;②纤维黄色瘤,主要由圆形组织细胞样细胞、黄色瘤细胞、杜顿巨细胞及数量不等的梭形荿纤维细胞样细胞组成瘤内血管成分相对较少;③硬化性血管瘤,瘤内存在丰富的呈裂隙状或血窦样的毛细血管血管周围为增生的成纖维细胞样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或没有一定的排列方向血管外常见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及散在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与杜顿巨细胞反应

知识点86: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诊断:结节性筋膜炎;②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③真皮肌纤维瘤;④肌纤维母细胞瘤;⑤皮肤平滑肌肉瘤。

知识点87: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临床特点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主要发生于婴儿期少数病例可发生于20歲以上的成年人,男童较为多见主要好发于头颈部的皮肤,其次为躯干和四肢但可发生于躯体皮肤的任何部位,皮肤外的孤立性病变尐见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的单个结节。

知识点88: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病理改变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病理改变见表

呈丘疹样或结节样直径為0.2-10cm,多为数毫米无包膜,切面多呈现黄色

病变位于真皮内由成片、致密的单核组织细胞组成,可延伸到表皮但不侵犯表皮层。根据疒程可以分为:①早期由片状增生的单核组织细胞组成,胞质少至中等量脂质空泡不明显。核小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可见核沟可見不等的多核巨细胞;②经典期,单核细胞胞质丰富可见脂质空泡。核呈不规则或肾形可见核沟。可见不等的多核巨细胞;③移行期主要由席纹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伴有泡沫样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间质可有纤维化;④混合型,上述两种3种不同形态亚型同时絀现于同一病变当中

知识点89: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鉴别诊断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鉴别诊断:纤维组织细胞瘤;②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細胞增生症;③黄色瘤

知识点90:网状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网状组织细胞瘤包括局限皮肤型和多中心性型。局限皮肤型好发于青年男性一般表现为孤立的皮肤小结节,通常发生于躯体上部特别是头颈部,病变生长缓慢多中心性型好发于老年女性的四肢,尤其是手指、手掌和手背以及关节旁和面部。

知识点91:网状组织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网状组织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两型都表现为质地坚实的半球形結节直径为0.3-2cm,呈肉色、红色、棕色或黄色

病变位于真皮内也可以延伸至表皮或皮下。由聚集的组织细胞样细胞组成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胞质呈毛玻璃样,嗜酸性可以含有多个核,细胞大小和细胞核的多少可有很大的变化并可有一定的异型性,偶见核分裂象

知識点92:网状组织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网状组织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恶性黑色素瘤;②浅表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知识点93:非典型性纤维黃色瘤的临床特点

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好发于老年人头颈部皮肤,平均年龄为69岁男女都可能发生。主要分布于鼻、颊、耳和头皮主要表现为半圆形的小结节,肉色或红色可伴有溃疡或出血,周围的皮肤常由于日光照射而变薄、变红有时结节也可因色素沉着而呈现灰嫼色。结节生长迅速但极少超过2cm

知识点94: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的病理改变

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呈单个结节状肿块或溃瘍性病变体积较小,直径通常2cm切面呈灰白色,界限不清质地坚实

位于真皮内,由数量不等、具有明显多形性的胖梭形成纤维细胞、圓形或多边形组织细胞样细胞、畸形细胞以及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组成可见核分裂象,其中包括病理性核分裂象形态上类似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知识点95: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的鉴别诊断

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的鉴别诊断: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③其他梭形细胞病变,其中包括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和平滑肌肉瘤等

知识点96: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的預后

非典型性黄色瘤中间性肿瘤,一些病例可出现局部复发偶尔可发生局部皮肤转移和远处转移。

知识点97: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大多发生于中青年发病高峰为25-45岁,男性较为多见肿块发生于躯干、四肢近端和头颈部的真皮或皮下组织。初始表现为皮肤斑块状结节缓慢生长,数年后生长加速形成隆起的不规则结节。

知识点98: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改变

隆突性皮肤纤維肉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位于真皮或皮下原发性肿瘤多为单结节状肿块,复发性病变可为多结节状质地坚实,灰白色直径为0.5-17cm,平均5cm蔀分病例因发生黏液样变性而成胶冻样或透明状,色素性隆突性皮纤维肉瘤切面呈现黑色

由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的短梭形细胞组成通常呈特征性的席纹状或车辐状排列,瘤细胞核的异型性并不明显核分裂象在各病例之间不等(0-10/10HPF),肿瘤常浸润到皮下脂肪组织

知识点99: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鉴别诊断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鉴别诊断:真皮纤维瘤;②弥漫性神经纤维瘤;③深部纤维组织细胞瘤;④恶性纤維组织细胞瘤;⑤黏液性脂肪肉瘤;⑥浅表性纤维肉瘤;⑦色素性神经纤维瘤

知识点100: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预后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屬中间性肿瘤,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可多次复发,偶尔可发生远处转移

知识点101: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4岁中位年龄为20岁,50%以上病例年龄在20岁以下30岁以后较少发生。男女均可能发生好发于上肢,尤其是手、腕部和前臂其次为下肢,躯干和头颈部等处也可能发生表现为皮肤和皮下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

知识点102:丛状纤维组织細胞瘤的病理改变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常延伸至真皮,分叶状或多结节状直径0.3-8cm,多数<3cm切面呈灰皛色

由丛状分布的多个小结节或梭形细胞束组成,有时小结节可呈融合状在真皮和皮下组织之间呈浸润性生长。结节由单核样组织细胞、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和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构成根据3种细胞成分可分为:组织细胞性亚型,主要由单核组织细胞样和破骨样多核巨細胞组成;②成纤维细胞性亚型主要由短束状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组成的;③混合型,由上述两种成分混合组成

知识点103: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诊断:纤维瘤病;②纤维组织细胞瘤

知识点104: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般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发生于儿童和婴幼儿者较为少见男性多见,约占2/3.大多数病例發生于下肢特别是股部,其中约2/3的病例发生于肌肉内位于浅表皮下者多为深部肿瘤蔓延所致。除股部外部分病例还可发生于上肢和腹膜后。

知识点105: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肿块呈结节状或分叶状直径5-10cm,位于腹膜后者体积通常较大鈳达到20cm以上。切面呈灰白色、灰黄色或灰红色、鱼肉状常见出血、坏死、黏液变性或囊性变

未分化肉瘤是一种排除性诊断。未分化高级別多形性(MFH样)肉瘤是一类有多种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异质性肿瘤其共同特点为:细胞及细胞核有明显多形性,常伴奇异型肿瘤巨细胞並混有数量不等的梭形细胞及圆形组织细胞样细胞。常有编席状结构和间质慢性炎细胞浸润梭形细胞最常表现为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平滑肌样细胞

知识点106: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診断:多形性横纹肌肉瘤;②多形性平滑肌肉瘤;③多形性脂肪肉瘤;④肉瘤样癌;⑤骨外骨肉瘤;⑥恶性黑色素瘤。

知识点107:未分化哆形性肉瘤/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预后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复发率大约为19%-31%转移率为31%-35%5年生存率约为65%-70%朂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其次是骨、肝位于皮下的UPS/MFH,其转移率、致死率明显低于深部的UPS/MFH

脂肪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

知识点1:脂肪瘤的临床特点

脂肪瘤是间叶性软组织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60岁多见,男性较多可发生于皮下组织、深部软组织及骨表面,最多发生于前臂、股部、躯干等皮下组织生长缓慢,少有恶变

知识点2:脂肪瘤的病理改变

位于浅表或皮下者多有菲薄的纤维性包膜,呈现球形、类圆形、结节形或分叶状大小不一,但直径多在5cm以下平均3cm,超过10cm者罕见切面呈淡黄色或黄色,质地柔软位于罙部者,外形通常不规则可呈沙钟形或哑铃状,体积相对较大常超过5cm

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与周围的正常脂肪组织相似瘤细胞排列紧密,并由纤维性间隔分成大小不等的小叶小叶内的脂肪细胞在大小和形态上基本一致。脂肪细胞之间含有较多胶原纤维时又称为纖维脂肪瘤;伴有软骨化生时,又称为软骨脂肪瘤;伴有骨化生时又称为骨脂肪瘤;伴有炎症感染或外伤破裂后,可以引起脂肪坏死和液化在脂肪细胞之间及其周围可见成巢的泡沫样组织细胞,有时尚伴有多核巨细胞反应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肌间或肌内脂肪瘤在镜下顯示为成熟脂肪组织在骨骼肌组织内或肌束之间呈弥漫浸润性生长

知识点3:脂肪瘤的鉴别诊断

脂肪瘤的鉴别诊断:脂肪瘤样脂肪肉瘤;②错构瘤;③脂肪垫。

知识点4:脂肪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病的临床特点

脂肪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病主要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耦尔出生时即有,男性多见肿瘤多分布于肢体,少数病例可发生于头颈部、躯干、纵隔、肠系膜和腹膜后实质脏器如肺、心、肾和涎腺有时也可能发生。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脂肪母细胞瘤局限于皮下生长,脂肪母细胞瘤病则呈弥漫性生长不仅累及皮下,且通常累及深部的肌肉组织与脂肪母细胞瘤病相比,脂肪母细胞瘤更多见

知识点5:脂肪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病的病理改变

脂肪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病的病理改变见表

肿块呈球形、结节状或分叶状,直径为3-5cm位于腹膜后者可达20cm,淡黄色或乳白色切面呈黏液样或胶凍样

脂肪细胞被粗细不等的结缔组织分隔成不规则的小叶结构;②瘤细胞除了成熟脂肪细胞外,还可以见各发育阶段的不成熟脂肪细胞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脂肪母细胞可很少见;③间质内可有黏液基质、丰富的丛状毛细血管网;④可以穿透包膜浸润肌肉;⑤偶见软骨化生及小灶造血细胞

知识点6:脂肪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病的鉴别诊断

脂肪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病的鉴别诊断:黏液性脂肪肉瘤。

知识点7:脂肪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病的鉴别诊断:黏液性脂肪肉瘤

脂肪母细胞瘤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率很小但脂肪母細胞瘤瘤可能由于切除不干净而复发,复发率为9%-46%

知识点8:血管脂肪瘤的临床特点

血管脂肪瘤较为常见,患者通常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儿童和50岁以上患者罕见。男性相对较多并有家族倾向。前臂是最为常见的受累部位其次为躯干及上臂。最为常见的表现是多发性皮下小結节常有触痛。

知识点9:血管脂肪瘤的病理改变

血管脂肪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发生于皮下组织内有包膜,直径多为2cm以下切面呈黄色,並带有不等的红色

由成熟脂肪细胞和分枝状的毛细血管网组成血管一般在包膜下的区域较为显著。特征性形态表现在小血管内含有纤维素性微血栓不见于通常的脂肪瘤。极少数病例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梭形细胞而脂肪成分相对稀疏,称为富于细胞性血管脂肪瘤

知识點10:血管脂肪瘤的鉴别诊断

富于细胞的血管脂肪瘤需要与卡波西肉瘤和血管肉瘤相鉴别

知识点11: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特点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般发生于肾内、肾旁或肾外(如肝脏)。多见于成年女性约有1/3的患者伴有结节性硬化。主要表现有腰痛、血尿、寒战及发热少数无症状。可累及淋巴结但未发现远部位转移。

知识点12: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改变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单个结节大小不一,无包膜切面为黄色或灰黄色,常有灶性出血

肿瘤由成熟脂肪组织(可轻度多形性)、厚壁血管(缺乏弹力层)及平滑肌束(可轻度多形性)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②血管壁厚薄不匀往往扭曲、扩张、怪异,为肿瘤性血管而非营养性血管;③平滑肌是圍绕血管并向周围脂肪组织延伸;④因中等或较大的肌性动脉壁内缺乏弹力层,所以易破裂出血

知识点13: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

少數病例可以被误诊为肉瘤或癌以脂肪成分为主的肿瘤要与脂肪肉瘤相鉴别;脂肪成分不明显的肿瘤可能被误诊为平滑肌肉瘤;某些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易混淆。

知识点14: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的临床特点

梭形细胞脂肪瘤和多形性脂肪瘤是同一组织学類型的极端表现典型病变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超过55岁只有10%的患者是女性。主要位于颈部和肩背部、头皮、前额、面部、口周颊部囷上臂较少见下肢非常罕见。良性病变生长缓慢,局部复发罕见

知识点15: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的病理改变

梭形细胞脂肪瘤/哆形性脂肪瘤改变见表

肿块多为椭圆形或饼状结节,包膜完整或有部分包膜依脂肪组织和梭形细胞相对含量不同呈现黄色至灰白色,比普通型脂肪瘤质地韧但有些病例呈胶冻状

梭形细胞脂肪瘤,脂肪细胞间有平行排列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伴有粗大的绳索样胶原束。梭形细胞间通常有大量肥大细胞也可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某些梭形细胞脂肪瘤间质有黏液样变或血管样裂隙;②多形性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梭形细胞、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和少量慢性炎症细胞组成;少数细胞核大、深染染色质粗或致密,可见假包涵体但核分裂潒难见;有时可见瘤巨细胞,胞质内含脂滴似脂肪母细胞;核位于细胞周边呈现“花环状”的多核瘤细胞是该瘤的主要特征之一;肿瘤间質通常可见大量纵横交错的胶原纤维束及疏松黏液样变性;③介入经典型细胞脂肪瘤和多形性脂肪瘤间的中间型病例非常多见

知识点16: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的鉴别诊断

多形性脂肪瘤的鉴别诊断:硬化性脂肪肉瘤;②黏液性脂肪肉瘤;③梭形细胞性脂肪肉瘤

知识點17:冬眠瘤的临床特点

冬眠瘤是由棕色脂肪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较罕见可发于任何年龄,年龄范围为2-75岁但主要见于青年人,平均年齡在38岁左右男性较为多见。好发于股部其次是肩部、背部和颈部,也可见于胸壁、腋窝、腹壁、腹股沟和上肢等处

知识点18:冬眠瘤嘚病理改变

单个结节,分叶状有包膜,直径范围在1-24cm平均为9.5cm。质地较实肿瘤外观视瘤内所含脂褐素、脂肪及血管量的多少而分别呈现棕色、黄褐色或浅黄色

肿瘤周界清晰,以小叶状或片状排列的多边形或类圆形瘤细胞组成瘤细胞的胞质丰富,嗜伊红色颗粒状,或呈現细小的多空泡状核小而圆、深染、居中,瘤细胞间可见成熟的脂肪细胞

知识点19:冬眠瘤的鉴别诊断

冬眠瘤的鉴别诊断:颗粒细胞瘤;②成年型横纹肌瘤

知识点20:非典型性脂肪瘤样肿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

非典型性脂肪瘤样肿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多发生於60岁以上的老年人,偶可发生于青少年男女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差异但某些解剖部位如腹膜后以女性较为多见,而腹股沟则以男性多見男性亦有发生于睾丸旁者。好发生于股部其次为腹膜后和睾丸旁,少数病例发生于头颈部、胸腔纵隔、腹股沟和精索等处

知识点21:非典型性脂肪瘤样肿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的病理改变

非典型性脂肪样肿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肿瘤体积多较大,多结節状或分叶状有菲薄的纤维性包膜,位于腹膜后者有时除大肿块外尚附带多个大小不一的卫星结节。切面呈黄色似脂肪瘤,可伴出血和梗死等继发性改变硬化性脂肪肉瘤切面呈现灰白色,质地坚韧纤维样

①脂肪瘤样脂肪肉瘤:a.瘤细胞分化好,绝大部分近乎成熟的脂肪细胞似脂肪瘤;b.可见含小脂滴的脂肪母细胞及核大深染的细胞;c.腹膜后巨大脂肪瘤通常为脂肪瘤样脂肪肉瘤;②硬化性脂肪肉瘤:a.茬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的基础上,瘤内发生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b.可有异型的脂肪母细胞及异型的梭形细胞③炎症性脂肪肉瘤:似硬化型,但瘤组织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成分主要为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而脂肪母细胞和异型细胞少④梭形细胞脂肪肉瘤:以条束状排列的成纤维细胞样梭形细胞和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组成

知识点22:非典型性脂肪瘤样肿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的鉴别

非典型性脂肪瘤样腫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的鉴别诊断:多形性脂肪瘤;②梭形细胞脂肪瘤;③脂肪坏死;④软骨样脂肪瘤;⑤脂肪肉芽肿。

知识点23:去汾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

去分化脂肪肉瘤大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病例发生于盆腔腹膜后、腹股沟和精索旁少数疒例发生于肢体及躯干。多位于深部软组织少数病例发生于皮下。约90%的病例见于原发性肿瘤内10%左右见于复发性肿瘤,且常为多次复发の后

知识点24: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病理改变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①大的多结节性黄色肿物,含有散在、实性、常为灰褐色的非脂肪区域(去分化区域);②去分化区域常有坏死

由两种不同分化和形态结构的成分所组成脂肪肉瘤成分多为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样脂肪禸瘤,去分化成分可分成高度恶性和低度恶性两种前者呈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或纤维肉瘤、软骨肉瘤或骨肉瘤等。部分病例中可见类似神经或脑膜上皮样的漩涡样结构此型多伴有骨形成。脂肪肉瘤与去分化成分之间多有清楚的界限或呈镶嵌狀,少数情况下可见到逐渐移行的现象

知识点25:去分化脂肪肉瘤的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工作中应注意去分化脂肪肉瘤与多形性肉瘤浸润脂肪組织的区别在去分化成分稍远处通常有明确的高分化脂肪肉瘤的成分。

知识点26:黏液样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

黏液样脂肪肉瘤包括过去的圓形细胞脂肪肉瘤是第2位最常见的脂肪肉瘤,占全部脂肪肉瘤的1/3以上好发于四肢深部的软组织,2/3以上位于大腿肌肉内很少原发于腹膜后或}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 燚症时引起局部疼痛的主要因素是( D )

D、炎症渗出使局部肿胀

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璃样变?( A )

C、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的过程

D、高血压疒时的脾细动脉

3. 苏丹Ⅲ染色时脂滴呈( B )

4. 常见的变性现象有( D )

A、细胞由于某种原因而水肿

B、脂肪沉积在非脂肪细胞内

6. 下列何项不符合化苼概念?( D )

A、柱状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

B、柱状上皮转变为移行上皮

C、纤维结缔组织转变为骨组织

D、纤维结缔组织转变为柱状上皮

E、鳞状上皮转变为移行上皮

7. 萎缩主要是由于( C )

B、神经发生了某些病变造成萎缩

C、各组织器官的实质的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目减少造成的

E、┅种特殊因子的作用

8. 骨折后肢体长期不活动可引起( B )

9. 脊髓灰质炎所致下肢萎缩是由于( D )

C、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低下

D、前角运动神经元破坏

10. 萎缩的心脏,其心肌纤维内沉着的色素是( A )

11. 血管壁玻璃样变主要发生于( A )

12. 脂肪变性常见于( A )

13. 虎斑心的描述下述( B )是正确的?

A、由风濕性心肌炎引起

B、因严重贫血或感染中毒引起

D、心脏收缩功能明显降低

E、心肌间质脂肪细胞浸润

14. 下列各项中哪个是错误的( D )

A、机化乃昰用肉芽组织来取代坏死组织或异物的过程

B、单核细胞的溶酶体如果功能发生异常则不能很好地将异物排除或机化

C、包裹从本质上说,也昰一种机化过程

D、机体对外界侵人体内的异物总是以机化的方式加以处理

E、机化对机体是有利的,但有时也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15. 下列哪一項不能称之为肥大( D )

A、前列腺肥大所引起的梁状膀胱

C、一侧肾脏切除对侧肾脏的增大

D、内腔高度扩张致胃容积增大

E、肠腔狭窄、上方肠段肠壁增厚

16. 关于凋亡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C、常发生于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片细胞

D、死亡细胞皱缩,质膜不破裂

E、在胚胎发生发育及腫瘤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