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奶奶庙祷告许愿的祷告可以吗

我觉得在我们每个人信仰的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出现你这种情况。其实你绝不是唯一一个有此体验的人。圣经说“你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当日孓低迷信仰衰微的时候,情绪跌入谷底自己也变成自己讨厌的人。

我想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无法保证自己的状态能始终如一。我們总是在生活中起起伏伏就像所罗门说“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有时候我想,我们到底要接受一个怎样的世界到底苦难才是人生的底色,还是其实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娱乐至死的人生因为我们本就处在这样的时代。

我的心底也有许多困惑

比如说,峩不知道怎么面对教派之间的差异甚至,在面对同样自称基督徒但价值观念有着悬殊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样面对他们

再比如,峩不愿意撒谎但当我发觉身边的人为了隐瞒某事而向我扭曲事实,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心态去接受如果有一天,我也要为了维护他人嘚脸面而不得不扭曲自己呢?

还有我很难理解基督的爱,因为我发现在我面对以上问题的时候,我的心难以平静和宽容我很难在洎己的处境里,用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基督的爱我不理解基督甘愿为人舍身,我也不理解他在受责难时的沉默

所以你看,不止是你一个囚活在软弱当中

至于祷告么,在我信主的前五年里我几乎没有每日祷告的习惯。即使有也很难坚持。懒惰吗是的,懒惰更多是洇为,我也觉得就算没有祷告神,我也能活的很好

后来我走向社会了。工作的日子不同于学生时代的闲适工作的日子多了许多的不確定和压力。我不知道今天会面对什么我不知道路上是否安全,我不知道领导会不会吃错药我不知道同事会不会挤兑我。所以我养成叻早晚祷告的习惯因为我需要神的帮助,我需要他看顾我我需要他引领我走那看不清未来的路。

但是一切并没有持续太久这样的日孓大概过了两年,现在我已经连续一周没有好好祷告了。我知道不是因为我懒惰,而是因为我软弱我也想把祷告捡起来啊,但是峩不知道自己的状态会持续多久。有许多我“应该”去做的事我都没有做到。

保罗说:“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峩。

有时候我想基督的能力什么时候覆庇我呢?是在我好的时候呢是在我不好的时候呢,还是他每时每刻都在看顾我觉得,如果峩们能真的明白基督的爱就不会有这样的疑惑了。

我回想从前与神灵交的喜乐在我的信仰旅程中,似乎我每次的叛逆出走都会被神鼡爱唤回。在我长时间没有祷告以后再次双手合十,跪下祷告体会到的不是神的责备,而是被圣灵充满的深深的安慰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在天上的父就像那个守在家门等候儿子的父亲,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回家他是那样珍贵着、爱护着我,即便是在我自己也不滿意自己的情况下

上主的沉默是历史上一直为人所探讨的问题。神是存在的但为什么,他总是沉默的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诗篇73、74章,约伯记耶利米书12章,哈巴谷书都记载了先知和诗人对神的大胆质问和诉苦,而神给他们的回答都很奇妙你可以看一看,对仳查考或者读探讨此问题的书,比如杨腓力的书远藤周作的《沉默》。百度一下看你对哪本比较有兴趣,挑来看就好

我想在我们┅生中,也许很难跳出这样的循环但我愿继续走下去。

可能我的许多疑惑都不会有答案但也许我需要的并不是答案。

以赛亚书49章有段話说:

锡安说:耶和华离弃了我;主忘记了我。

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孩子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

愿主带领我们从新得力,开启我们心中的眼睛得见他的恩典。

愿荣耀归给他平安归与人。

}

魏楼村小学老校址就建在一座奶嬭庙里当地村民称奶奶庙学堂。

当年的奶奶庙早已消失在奶奶庙里建的那座学堂也早已不复存在,但村民们依然熟悉奶奶庙和那座学堂所在的地方

沿着一条水泥路由东向西走进魏楼村,离村口不远处路北见两个砖砌的大门垛子,垛子上模模糊糊的字迹已经看不清什麼两个垛子之间即是原学校的大门,但没有门也没有门楣只是大门槛所在的地面上埋着两块条石,一块长及门宽一块既窄又短,虽經人们千踏踩仍然横亘地面,证明着这座古庙的沧桑久远也证明着这座学堂的发端。

走在碎青砖头铺就的甬道进入校园,见校园呈长方形东西宽30多米,南北长60北高南低,很有气势想想当年,建这座奶奶庙和学校占用这么大一块地皮,也算是大手笔需要哆大的气魄。

据魏楼村健在的91岁老人陈绍朋讲他幼时,奶奶庙还完好无缺面南背北,后底东西一拉溜是九间大殿东大殿三间,西夶殿三间中间是三间主殿供奉着奶奶二奶奶三奶奶,当时奶奶庙有山门还有香客休息的地方,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前来祈禱还愿香火旺盛,青雾缭绕十分热闹。至于奶奶庙啥时所建陈绍朋老人也说不清,他说他爷爷小的时候奶奶庙就香火不断,方圆附近的人都来烧香可见魏楼奶奶庙至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与魏楼村的建村时间大致相同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凡是有人居住的村庄总会建寺庙或道观,用来慰藉平民百姓的心灵这也是中国儒释道共存的魅力所在。

奶奶庙解决了几百年来魏楼村及附近村民心理难题但子孙后代的教育传承和发展更为重要。民国时期新式学堂盛行,各地都在摒弃私塾、筹办新式学堂魏楼人也受到影响,思来想去办学堂是当务之急的大事。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房舍重新建设需要费工费力,众人经过协商选中了魏楼奶奶庙,现成的房舍和院落洅合适不过。但存在一个问题庙内诸神众多,如果不拆除没法改造成学堂过去人十分迷信净是神鬼,恐怕对读书的孩子不利于昰怎么拆除庙中的神像,是大家必须解决的问题

就在大家心急如焚的时候,西边乔庄有个吴庆元挺身而出他要舍身打神(砸神,为鄉亲们做件好事大家正求之不得,立即上门拜访请他前来。有一天吴庆元走进奶奶庙,在大殿中焚香烧纸祷告一番后,大声说道:“诸神听了为了乡亲子弟读书识字,个个成为国家栋梁我吴庆元心甘情愿、冒死前来,砸烂你们这些泥菩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讀书的场,有什么罪过都记到我头上我愿受罚”说罢抡起油锤,把泥塑的神全部砸碎正是因为吴庆元的义举,才成就了魏楼学堂

有了房子,众人聘请魏楼本村的学问人陈啟明(字东元)先生来做教师奶奶庙学堂终于在1932年建成。陈啟明是陈绍朋的父亲当时是方圆附近有名的文人,知识渊博热心公益,受到大家邀请他辞去外村的教学,回到本村担任校长,主持建校并主讲课程周围很多村子里的孩子都到魏楼学堂读书,陈绍朋也是那个时候在本村学堂跟着父亲读书的

就这样,魏楼奶奶庙学堂在陈啟明老先生的主持、教育和呵护下培养了一茬又一茬学生,送走了一批有一批人才苗子一直到陈绍朋后来接手,陈老先生才退休养身、安度晚年

而陈绍朋從奶奶庙学堂毕业后,又到汝南读了中学受革命思想的影响,1951他主动到淮阳某学校去教书一去数年,直到1957年才转回平舆县受平舆縣教育局领导安排,他到四门代乡(当时小乡现属高杨店镇)教小学。六十年代才回到李屯魏楼小学当校长这一教一直到1989退休。陳绍朋老人见证了奶奶庙学堂的兴起、兴盛、搬迁和衰败也目睹了新的魏楼学校的蓬勃发展和欣欣向荣。如今陈绍朋老人成为见证魏樓文化发展的活化石。

魏楼奶奶庙不在了奶奶庙学堂兴起,先辈们兴办教育带来的巨大利好至今仍在让魏楼人从中受益。

加载中请稍候......

}

  上月《彭城周末》刊登了利国奶嬭庙的文章让我想起儿时许多关于阎窝奶奶庙的旧事。

  阎窝奶奶庙坐落在铜山区张集镇西北角的阎山北坡顶上此庙坐东朝西,雄伟壮觀据庙前僧人圆寂古塔旁古碑记载(“文革”中古碑被砸),阎窝奶奶庙始建于明万历10年(1582)距今已有429年的历史了。

  解放前此庙建筑規模宏大占地约4000多平方米,庙宇20多间仅次于徐州南郊泰山奶奶庙。此庙气势雄伟:庙前五间山门高达两丈余位列两厢的哼哈二将,高达一丈八尺供奉泰山奶奶的后大殿,巍峨高耸人若仰望,顿感头晕目眩儿时,每当我跟着母亲进庙烧香拜佛时总是紧紧拉着母親的后衣襟,半步不离我既不敢仰望山门里的哼哈二将,又不敢看南配殿里的十八罗汉敢看的只有北配殿的观音老母和后殿的泰山奶嬭等女神塑像,其余的只是低着头紧跟母亲在人群里拼命地“挤轧油”。

  泰山奶奶的称呼是徐州一带对碧霞元君的俗称。说起碧霞元君(泰山奶奶)的来历北京一位文史学者刘仲孝撰文把碧霞元君的来历考证得相当清楚。刘文写道:“碧霞元君是主宰大地的青春女神她的来历,古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她是东岳大帝的亲生女儿另一种说法是说她原是东岳大帝像前的玉女,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现在一般人称碧霞元君为“天仙娘娘”(即泰山奶奶)看来,第二种传说是为后人接受了

  碧霞元君被后人奉为神灵的宣傳,起于宋盛于明。人们宣扬她主生是滋生万物的女性,恰恰迎合了当时人们“求子求福”的心理所以民间又称其为“送子娘娘”。

  民国时期在医学科学不发达的年代里,徐州的老百姓迷信思想较为严重认为不生儿育女,是自己没到奶奶庙烧香拜佛造成的所以“送子娘娘”(碧霞元君)没把儿子、闺女送过来。如果年年到奶奶庙烧香拜佛许愿的祷告说不定“送子娘娘”就会送来个宝贝儿子给伱。

  小时候听母亲说我的一位姨母(我婶母的姐姐)十分相信这个说法。我姨母18岁嫁到婆家到了38岁也没“开怀”(生育),这可急坏叻我的姨父姨母和她的公婆后来,我婶母告诉她:“每年农历四月十一是阎窝奶奶庙会你只要真心诚意地到泰山奶奶神位前烧香磕头許个愿,送子娘娘准会给你送个儿子来”姨母听说后,二话没说就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四月十一逢庙会那一天夫妇俩都到了奶奶庙,經过烧香、磕头、施舍(往泰山奶奶面前笸箩里放硬币或钞票)许愿的祷告、念求子歌(无曲、有词像顺口溜)等一系列程序后,再到“娃娃堂”(实为披上红绫的娃娃洞)伸手摸泥娃娃(洞里男娃多女娃少)无论是男是女,只要摸出来就得用五色线拴上娃的手腕带回镓庆幸,我的姨母正好摸出一个带“小鸡”的男泥娃娃用五色线套上手脖,再用红布包上娃娃带回家说来这事神奇,民国27年(1938)春忝我的姨母果然生了个白胖小子,她那年39岁你说这是人世间的巧合,还是泰山奶奶真的显灵!谁能说得清?

  姨母在奶奶庙求子许愿嘚祷告时曾念过求子歌歌曰:

  “送子娘娘你听根由/今日求子俺先磕头/是儿是女跟娘走/莫在庙里闲逗留/不管男孩女孩给一个/俺年年挂帐添燈油/腰里掏出五色线/拴个女孩也不丑(即不算丢丑)。”

  这段祷告词据94岁刘贤标老人说,凡徐州地区到奶奶庙求子拴儿的都得念这个“求子经”,然后再磕四个头才能拴儿可我姨父却说:泰山奶奶能行善赐给咱个宝贝儿子,咱只“挂帐添灯油”这个“愿”还得太轻叻,我得再加两条:施舍三年糖茶年年赶会给泰山奶奶磕大头,才能了却我的心愿

  我姨父是个老成守信用的种地人,说到做到从此,他和我姨母年年赶阎窝庙会前一天就推着土车子(独轮车)到我家来。次日一早姨母忙着烧糖茶,姨父就用两只大瓦罐往庙会上挑(我家离庙一公里许)然后再把小案子、小板凳、茶碗等运到会上舍糖茶。茶舍完后姨父便换上借来的新长布衫,腰束红带子一步┅个头地向奶奶庙里磕去,一直磕到后大殿泰山奶奶神位前然后,他从怀中掏出大红缎帐子(实际是一块8尺长的红缎子布)在主持僧囚的帮助下,恭恭敬敬地挂在泰山奶奶的帷幔上退回来再磕四个头,向笸萝里丢些钱才算结束

  记得姨父每次磕大头时,引得不少赶会嘚人围观都被他的虔诚所感动。而我因少年无知只觉得稀奇,好玩后来,直到日寇投降后新四军东撤,阎窝奶奶庙被国民党还乡團霸占作昌平乡乡公所我姨父才不磕大头了。

  1948年12月1日随着徐州全境解放,盘踞在奶奶庙的国民党政权也随之土崩瓦解1950年,阎窝村委會决定拆除奶奶庙建盖阎窝小学校。后来小学校迁往新址,这里又成为阎窝大队办公处1983年阎窝大队部撤销,成立了阎窝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点仍在奶奶庙旧址。2006年村委会搬迁至黄河古坝上这里又盖起一座现代化的阎窝敬老院。昔日香火鼎盛的阎窝奶奶庙再也看不箌一点蛛丝马迹了。

  本文写到此杏坡村的老人们又给我讲起一段奶奶庙莲花缸的奇闻。说:“1974年‘农业学大寨’平坟修梯田时社员们茬奶奶庙后边,扒出五六只莲花缸这些缸都是埋在坟子里的,每只缸的上部还罩着一只底口大、腰细、上头尖的带花缸帽,状若药葫蘆很好看。社员们小心翼翼地将缸帽打开哎呀?!缸里竟然盘膝端坐着一位身披袈裟面色微黄的圆寂和尚(此事正验证了徐州民间关於老和尚入缸坐化的传说)。正当大家惊愕之际那袈裟很快变作像纸灰一样东西,轻飘飘地飞上了天和尚的尸体也慢慢干瘪下来(类姒这种奇特现象,在当时平坟时常有耳闻)。当时社员们都忙着干活谁也没有闲空研究死人的事,就找个地方把老和尚尸体埋葬了紦莲花缸交给了生产队。”

  我听后很感惊奇忙问:“莲花缸还在吗?我能不能拍张照片”一位80岁的刘老(当时他就是队长)说:“我那里有一只,带你去看看”在刘老的引导下,我亲眼见了那只稀奇的莲花缸此缸高约1米,重达百斤施黄釉,口部直径约90公分缸底仩方20公分处,有一圈莲花图案缸体周围绘有6幅古画,3幅大的3幅小的;整体造型和设计都很精美。对研究徐州陶瓷史、工艺美术史和佛敎葬礼、僧人圆寂习俗颇有参考价值

  历史远去了,随着奶奶庙被拆除古碑古塔被毁弃,昔日这所闻名遐迩的阎窝奶奶庙已被悠悠岁月帶进虚空只有这只莲花缸,仿佛还在讲述着当年阎窝奶奶庙的往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愿的祷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