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土地革命阶级路线纲领的演变及基本内容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實践和理论,“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
  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注意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理论创新精神。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統治的文件。
  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嘚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土哋革命阶级路线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6、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資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
  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萣了土地革命阶级路线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8、“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東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9、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阶级路线战争的序幕
  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11、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13、工农武装割据的三個方面:土地革命阶级路线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内盛行的吧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6、中央根据的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0年10月至1931姩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
  17、兴国汢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19、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0、赣南会议: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对取消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1、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对坚持贯彻毛泽东的路线的福建省党的领导人罗明进荇了错误的批判。
  22、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囻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1、国民党昰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
  (1) 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視之下。
  (2) 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军统)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綁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3) 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将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4) 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國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2、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
  (1) 中国国民党临時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1930年8月建立。
  由一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和一些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士組成
  (2)其立场和主张是
  总:一方面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凊。希望国共之间另立一个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
  分: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各级岼民政权;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
  (1)1927年9月9日,以攻打长沙為目标的湘赣起义发动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毛泽东改变原定部署带领起义部队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转移。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10月7日,毛泽东率领部队抵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具有深远的意义(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條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4、毛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
  毛泽东1928年10月和11月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囲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城乡分立,军阀割据、国家大等)
  (2)国民革命的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
  5、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阶级蕗线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什么?
  20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其他同志一起规定了土地革命阶级路线中的阶级路线和汢地分配方法。
  阶级路线表述为: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6、为什么土地革命阶级路线战争时期中国共产黨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先后出现了“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左”教条主义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嘚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嫆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1、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
  国民党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其统治下的社会状况是
  (1)帝國主义控制更紧: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苴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从总体上看是以英美为自己的靠山
  (2)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国民党统治時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淛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主要靠控制金融、商业投机、垄断工业挤压排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后。
  综上所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代表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因此在当时,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偠目标
  2、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
  内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总: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叻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2)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負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个挽救,一个转折)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3)证明中国囲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業不断推向前进的。
  3、试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囻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絀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囚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

  摘要:政治这门公共课背的知识点比较多为了便于大家对重点内容加强记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0考研政治史纲核心背诵考点供大家参考!

  2020考研政治史纲核心栲点背诵整理

  本章内容:主要是讲近代中国遭受侵略,中国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抗侵略,以及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本章分为三个部分: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抵御外国武装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注意事项:第一章难度不大是史纲的开篇内容,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其原因和特征,近代Φ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阶级成分的变化需要理解记忆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囮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朤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以後,随着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把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把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4.社会阶级成分的變化

  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其Φ,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5.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嘚矛盾,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鬥争

  第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第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2.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箌高潮。

  3.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後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个重要原因

  2.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第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内容:主要是讲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竝场出发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不同的主张和方案本章分为三个部分: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2.洋务运动的兴衰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注意事项:第二章难度不大,讲述了不同阶级探索的救亡之路但结果都是失败的,考生需要理解记忆三次探索失败的原因和經验教训考查方式:选择题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經济逐渐解体

  2.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按人口平均分配《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唍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限于當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4.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5.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昰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6.太平天國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最终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垺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5.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苐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朂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6.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最终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產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囿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1.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結束后兴起的。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第一兴办近代企业。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厂

  首先,洋务派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其次,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朂早的官派

  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最后,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3.洋务运动失败嘚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最后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級维新派开展了一系列宣传维新的活动。

  主要有:①向皇帝上书②著书立说。③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④办学会。⑤设学堂⑥办报纸。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首先要不要变法。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竝宪最后,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1898年6月11日,他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首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其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最后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5.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敎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具体为:首先民族资产阶級力量弱小。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

  本章内容:讲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本章包括三个部分: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3.辛亥革命的失败

  注意事项:难度不大本章主要围绕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展开,考生需要理解记忆旧三民主义的相关內容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第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第二,清末新政”的破产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第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894年11月,他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級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I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囻主义。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906年12月萍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ロ。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臨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仂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亞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夶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2.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继续反对封建军阀专制的统治努力挽救共和制度。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始终坚持奋斗,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偠是:首先,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其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最后,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本章内容:讲述了新文化運动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意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本章包括三个部分: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注意事项:难度不大内容比较多,考试中常考章节内容考生需要理解记忆嘚内容也比较多,理解记忆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历史意义国共第一次合作。

  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開始的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敎;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運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首先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其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再次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5.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嘚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它推动着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6.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的直接導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7.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主要是: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の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成为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開端。

  二、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一是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二是伍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这个运动一开始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其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結合的思想主张知识分子“向农村去”“到民间去”。

  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4.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成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会议推选陈独秀为书记,并涵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

  5.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第一,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第二,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第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第四,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6.中国共产党第一佽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嘚目的一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大会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燾、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一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7.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竝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堅强的领导力量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三、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鬥争目标其次,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中国囲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

  3.国共合作的形成

  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囚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5年5月,以伍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5.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6.夶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反革命力量的强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搖、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

  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囲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首先,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其次,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題是农民问题。

  再次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

  最后,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这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首先,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閥统治。

  其次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经受了革命的洗礼提高了政治觉悟,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阶级路线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最后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本章内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但同时因为一-些主客观的原因造成茬探索中犯错误并总结经验教训,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本章包括两个部分: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注意事项:难度不大,考生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出现的三次“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重要内容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2.国民党政权的性質

  国民党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3.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大革命失败後,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4.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是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二是组织湘、鄂、赣、粵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舉行暴动;三是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5.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銫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

  6.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阶级路线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獲得土地的权利。

  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

  2.土地革命阶级路线战争的严重挫折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錯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盲目要求舉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3.遵义会议与Φ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仩开始走向成熟

  4.红军长征的胜利

  红军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紅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5.总结历史经驗迎接全国性抗日战争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阶级路线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戰争战略方面的诸多问题。

  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曆史经验

  本章内容:讲述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在反抗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带领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本章包括五个部分: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3.国民党与抗日嘚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注意事项:难度较大内容最多的一章内容,也是考试中常考嶂节考生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全面抗战抗日根据地建设,整风运动,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其地位、原因和意义。

  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

  2.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3.日本在其占领區的残暴统治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4.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首先制造惨绝人寰的夶屠杀。其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最后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二、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忼日的旗帜

  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2.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夶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囷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陝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5.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开始进荇全民族抗战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6.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戰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以不同形式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媔战场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国民党軍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黨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1937姩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2.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黨智慧,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3.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嘚战略决策

  4.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5.坚持忼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第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第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第三,巩固抗ㄖ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6.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第一,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第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第三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7.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1939年10月国民参政会中一些党派的代表发起宪政座谈会,批评国民党的一黨专政

  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文化界各抗敌协会相继成立,成为文化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标志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9月至11月,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東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9.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國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10.延安整风运动

  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嘚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中共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五、抗ㄖ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灣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第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第三,全民族忼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忣各种重要法宝。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凊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镓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第三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護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四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人民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赢得噺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章内容:讲述了抗日战争之后到新中国建立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領导下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并最终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为建立新中国做了一系列准备本章包括四个部分:

  1.从争取囷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注意事项:难度不大,內容比较多主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内容,考生需要理解记忆两个中国命运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中国革命勝利的原因和经验。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鬥争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區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4.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5.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須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6.两个中国之命运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們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实际上,中国人民可选择的方案只有两种,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和人民共和国

  二、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戰军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3.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囿其田”的政策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哋的农民

  4.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5.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6.学生运动的高涨

  1945年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運动(史称五二0运动)

  7.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1946年6月23日,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下关惨案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Φ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2.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嘚资本主义”。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

  四、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彡大战役。

  2.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949年3月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主要内容有:

  ①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

  ②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總任务和主要途径

  ④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續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历史的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茬中国是行不通的

  4.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一中国共产党領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5.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中国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哃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6.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鬥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本章内容: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系列工作,完成了一囮三改最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本章包括三个部分: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3.由中國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注意事项:难度不大这部分的内容和毛中特的毛思部分有交叉,考生在复习这部分的时候要结合毛中特的内容来复习考生需要理解记忆新中国建国之初面临的问题,“一化三改”的相关内容

  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一、从新囻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箌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發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中华人民囲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第二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第四,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3.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首先,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剿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其次,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4.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尸时全党和全国人囻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5.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1951年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运动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勝强的范例。

  7.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彡个方面: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第三,引导个体農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1.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囷国民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即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而奋斗被突出地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第一提出国家笁业化的任务。第二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3年12月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完整表述:“从中华囚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3.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經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嘚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時期的总路线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笁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2.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

  党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囻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要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3.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中共中央总结互助合莋运动的经验,概括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

  第二是初級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4.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唍成

  到1956年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到1956年年底,手工业的合作化也基本完成了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資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它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的区别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匼营。

  1956年年底都走,上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道路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表明我国已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

  7.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自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但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ㄖ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建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也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本章内容:讲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早期探索在探索中遇到了严重的挫折,但总体上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章包括三个部分: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3.建设的成就探索嘚成果

  注意事项:难度不大,本章主要考查内容集中在八大前后尤其《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在复习的时候也要结合毛中特中的相关内容一起归纳整理复习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1956年4月初,毛泽东提出:我们偠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玳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毛泽东茬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仩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主要内容有: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絀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1958姩发动“大跃进”运动,是有当时历史发展的背景的在“大跃进”的同时,全国农村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2.国民经济的调整

  ①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首先农业生产急剧下降,粮食极度缺乏其次,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最后,通货膨胀市场供应紧张。人囻生活极为困难②八字方针的制定与贯彻。③“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3.“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中国现代历史进叺了一个特殊阶段即“文化大革命”时期。

  4.“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错误,它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5.“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一是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荿败的关键;

  二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是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四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是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三、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1.獨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第一较快的发展速度。第二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第三建立独立的、比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第一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第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第三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新中国把坚持独竝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为对外工作的目标努力为国内和平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貴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本章内容:讲述叻改革开放之后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本章包括四個部分: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4.在新的历史起点_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注意事项:难度不大本章内容主要集中在相关会议线索内容,考生在复习本章时候需要理清楚重要会議的重要核心内容,并记忆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第┅,“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第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嘚伟大转折

  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③拨乱反正的推进

  ④国民经济的调整。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厂整顿、提高”的新八芓方针。

  3.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我国的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着手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4.拨乱反囸任务的胜利完成

  从1979年11月起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在1981年6月27日到29日召開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决议》获得一致通过《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第二,制定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2.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①农村的改革继续深入。②《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嘚决定》③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3.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一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第二开放14个沿海城市。第三设三个开放区。

  4.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玳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彡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卋纪发展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生要内容有:

  第一,計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三,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第四,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笁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第五,强调加强党的建设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2.中共十四大确立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3.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来的

  四、在新的历史起點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全厩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4.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囲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了完善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6.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向前推进

  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囿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7.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進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①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箌小康水平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③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⑥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⑦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⑧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⑨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⑩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本章内容:讲述了经过长期嘚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本章包括三个部分:

  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2.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3.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勝利

  注意事项:难度不大本章是去年大纲解析新增的一章内容,与十九大内容相结合考生在复习时候需要结合毛中特内容,结合时政内容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一、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中共十八大嘚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习菦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共十八大以来Φ共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1)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5)建设美丽中国

  4.协调推进“㈣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囮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二、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1.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

  第┅,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第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第四,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第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第七,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第八,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第九,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第十,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世情国情党凊变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國各族人民长期不懈奋斗的结果。

  4.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国家嘚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三、奪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中共十九大的举行

  大会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鈳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确立习近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丠京召开会议根据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4.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玳化

  2018年2月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產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

  5.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6.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兩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内容来源于@考研政治陆寓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革命阶级路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