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好学吗?

导读:随着5G时代的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是新兴产业,虽然技术和产业发展迅猛,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未来人工智能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不看到这个发展契机,就有小伙伴想要在这段时间修炼自己的内功,于是来询问小编北京哪里有人工智能工程师培训班?怎么收费?小编对小伙伴进行回访,根据小伙伴的求学需求,推荐了如荷学CDA的人工智能工程师培训课程,课程收费如何?让小编来为你们揭秘一下~

如荷学为北京国富如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于数字化人才培养及服务的教育品牌,致力于大数据在产、学、研的融合应用。服务百万数字化人才,是全球500强企业的忠实合作伙伴。

如荷学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数字化人才,搭建弓|领数字化时代的企业人才梯队”为使命,为TD时代数字化人才的数据能力提升及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标准化、效率、可落地的数据应用侧解决方案。

垂直专业深度、纵向创新力度、横向知识宽度、课程服务体验

人工智能之数学基础(约6小时)

02数据库基础——关系型数据库(约8小时)

4.SQL商业应用案例

03数据库基础——非关系型数据库(约5小时)

04人工智能之Python基础篇(约5小时)

05人工智能之Python进阶篇(约5小时)

06人工智能之机器学习基础篇(约10小时)

3.SVD分解与主成分分析

5.岭回归、Lasso和弹性网

10.案例:泰坦尼克号生存预测

07人工智能之机器学习进阶篇(约20小时)

1.KNN最近邻元素分类器

8.感知机模型基本原理

11.案例:上市公司股价预测

12.案例:客户风险评级

13.大型案例:上市公司营收状况预测

08人工智能之复杂网络分析(约10小时)

2.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性质

6.案例:北京市快速轨道交通的有效性

7.案例:社交网络数据分析

3.TensorFlow实现代码结构和开发步骤——回归问题

4.TensorFlow深度学习基础--神经网络——分类问题

5.手写数字识别的突破---卷积神经网络Tensorflow实现

10人工智能之深度学习基础篇(约15小时)

收 起获取详细课程大纲

11人工智能之深度学习进阶篇(约15小时)

1.神经网络算法基础(1)

2.神经网络算法基础(2)

3.迁移学习和强化学习

4.自然语言处理(NLP)

12识文断字:人工智能实战之文本分析(约6小时)

3.文本分析应用与Python语言实作

13火眼金睛:人工智能实战之图像识别(约6小时)

1.深度学习与图像识别及经典数据集

2.图像识别的突破--卷积神经网络简介

3.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经典数据集cifar进行分类识别

4.使用自己的数据集训练卷积神经网络

14耳听八方:人工智能实战之语音识别(约5小时)

15运筹帷幄:人工智能实战之对抗生成网络(约5小时)

16冰雪聪明:人工智能实战之智能问答系统(约5小时)

1.从与机器的沟通方式开始

2.对话:问题的理解与答案的生成

4.专家:指定领域的问答助手

5.百科全书:开放式的问答系统

ProEdst机器学习课程导师

清华大学EE专业博士学位

荣誉:硅谷人工智能科学家

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用AI让优质的教育人人可得

2006年 开展数据统计、计量实战,学术研究等相关培训视频和现场班

2007年 开展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相关培训班

2011年 随着大数据热潮的来临,依托累计上万类共享资料,多年沉淀师资团队,论坛召集多位专家,研发CDA数据分析师体系

2013年CDA数据分析师品牌成立,提供系统化的大数据、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和认证

2015年第 一届中国数据分析师行业峰会(CDAS)在9月11日成功举办,参会人数逾3000人

2016年 CDA汇聚海内外大数据、数据分析专家上千人,推出就业班、数据科学家训练营、企业内训、CDA俱乐部等多个项目

2017年整合论坛与CDA数据分析师业内资源,形成数据分析领域生态圈,并进一步升级CDA企业内训体系,正式推出大数据实验室

2018年北上广深等多个城市均有校区;拥有200多位专业师资;培养学员超过3万人,每年6月/12月全国28个城市举办CDA认证考试

2019年已举办九届数据分析师认证考试,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学员遍布各大知名企业。人工智能产品“好学AI”问世,引领DT时代新一波技术培训浪潮

}

2021年无疑是教育“大年”。 据统计,截至2021年11月,有25个国家级教育管理办法、6个国家级法律法规出台,除了“双减”政策之外,还涉及:美育、体质健康、睡眠管理、近视防控、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

中国教育,正在拨开各种比拼的热闹、焦虑的表象,回归“育人”本质。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教育核心价值回归?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2021 AIDE)上,百余位专家和一线教育人的讨论,或许可以带来一些启示。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内在逻辑是什么?

12月16日-18日,“AI+教育 共创共生”——2021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2021 AIDE)在北京举行。经教育部批准,本届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大会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呈现,累计观看人次约2900万人次。

“元宇宙”盛行的今天,“人工智能”早不再是新词。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说:“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是系统性、多方面、多层次的。从需求层面看,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将直接影响到各行各业的形态,并催生新的产业,必然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并进而倒逼教育改革。从供给层面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使得教育的机会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获得的途径更加便捷。”

也就是说:一方面,社会各领域都正在受人工智能影响,我们的教育要从培养传统世界的孩子到培养智能世界的孩子;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让教育本身发生改变。

他预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认为,人工智能是影响未来教育形态的最大变数。”而且,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将不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必将逐步深入到观念和制度层面。

在教育场景中,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这为“高质量教育”提供了解题思路。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教育发展

中国的教育“新基建”,已取得不错的成绩。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达到100%,出口带宽达到100兆的学校占99.9%,99.5%的中小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去年疫情期间紧急建设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免费提供全面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8000多节数字课程教学资源和1000多节专题教育资源,至今累计浏览次数达59亿。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让这些基础设施更好地运转起来?真正为“高质量教育”服务。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提出了四点:“需求牵引、应用为王;统分结合、共建共享;育人为本、质量至上;集成创新、迭代发展。”

具体到和师生、家长息息相关的方面,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边远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师专业成长、家校协同育人、应急状态停课不停学等。目前,作业、课后服务等也是人工智能需要重点发力的点。

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提出了“双减背景下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人工智能助力过程化评价”、“人工智能支持教与学”、“人工智能赋能环境”。

教育评价是指挥棒。以人工智能助力过程化评价,可对学生能力进行全过程考察,以评促学,同时以评促教,改变“唯分数”倾向。过程性评价中有个关键词是“伴随式数据”,包含学生作业、考试、课堂练习等数据,这些数据都上传到系统中,再通过智能化模型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时提供给老师、学生,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形成闭环。

教与学的过程是基础。目前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学以知识点为导向转向以问题为导向。比如,科大讯飞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手册等产品的应用,可以实现:课前,学生预习、反馈重难点,老师根据反馈备课;课中,多种互动形式照顾到每个学生,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课后,帮助老师智能批改作业和试卷。过程性数据组合到一起,生成每个学生的知识图谱,再根据知识图谱推荐个性化作业和微课视频。

环境是赖以生存的场所。相对以往的教学,现在的教学要融合各种终端、线下、线上,跨越时间,在三维立体式空间展开——事实上是更加复杂了。如何化繁为简,充分利用三维立体空间的优势?科大讯飞的解题思路是,以人工智能赋能环境。三维空间的联动关键是资源和数据,科大讯飞依托智能化技术、教育大数据和优质教育资源,组建了教育超脑。

在笔者看来,这有点像“教育元宇宙”。

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发展”的具体方法上,17个分论坛、百余位专家和一线教育者都在火热讨论,涉及脑科学、智能化教学、教育质量监测、教学评价、区域治理、学校实践等多个议题。

“AI+教育”的价值核心是“人”

一系列教育改革,帮助教育科技从业者厘清价值与工具的关系,回归“育人”本质。AIDE进行到第四年,“人”的力量越来越凸显。

一方面是:从个体角度来说,大家更重视用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让每个人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从国家层面来说,“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再次被明确和强调。

另一方面,专家学者们开始跳出科技看“教育+科技”。比如,今年,大会请来了清华大学前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他在《网络社会中自我认同的风险》的主题报告中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自我认同’,以及帮助和指导人们回答‘我是谁’的问题。”他说,网络社会不是简单地拓展了物理空间,更多的是拓展了思维空间,思维空间很重要的载体就是一个虚拟社会、虚拟空间——这就是“网络社会”。

人的自我认识的冲突和矛盾在“网络社会”达到顶峰。如何通过某种制度或技术的力量,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新的自我认同的机制、重构教育活动的连续性?谢维和认为,这是现代社会中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

对于谢维和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授董奇的报告或许是答案的一部分。董奇教授分享了国家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项目的核心目标之一——探索脑智发育规律,揭示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与防治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通过绘制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图谱、解析儿童青少年脑结构和功能发育规律及个体分化机制等等方式,构建中国特色学生心理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服务于每一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当潮水退去,真正为教育本质服务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

厚学网上海人工智能培训频道为您提供大量的上海人工智能培训班,上海人工智能培训课程,上海人工智能培训机构等信息。学员在这里可以随时找到上海人工智能培训课程介绍、价格、上课时间、地址、机构排名等信息的咨询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研究生学校排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