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沉淀气体和固体粉末都不算溶液里的!!我这样说对吗?

初中化学有哪些考试必考但同学们常常会出错的地方呢?今天大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必考的疑难点总结,初中生快来收资料啦~

家长记得转给孩子看哦~ 对他们的提升很有用!

1. 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是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 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3. 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

4. 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

5. 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 不可助燃但可燃

6. 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 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

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都有利于健康

8.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9. 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

10.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1. 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

2. 雨水、自来水、海水、河水、湖水都是混合物,新制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放久的蒸馏水不一定是纯净物,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

3. 汽化时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

4. 大部分物质熔化体积变大,但水例外,冰融化体积减小

三、原子的组成、元素、化学式

1. 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 0

2. 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3.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 1,而是比 1 稍大

4. 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是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

6. 食品标签中标有 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 X 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7. 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体,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

8. 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0. 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 8个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 原子,也可能是 O2-、F-、Na+、Mg2+等等

11.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电荷数(注意正负)

12. 氧一般为-2 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 价(注意氢不是+2 价),氟氧化物中氧为正价

13. 氢一般为+1 价,但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 NaH)中氢为-1 价

14. 注意语言的规范: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几个分子由几个某某某原子构成

15. 多数气体单质是双原子分子的,而稀有气体都不是;多数液体和固体单质是单原子的, 而卤素单质不是(Br2、I2)

16. 红磷的化学式为 P4,硫的化学式为 S8(初中不要求)

1. 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2. 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

3. 根据一个物质参加反应的条件可以推断该物质的某些性质和贮存方法

4. 可以利用化学变化中一种元素的质量不变H+所中和的 OH-数量守恒来巧妙地解决化学计算

1. 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但其坚硬,石墨能导电但较软,二者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 常温下碳不活泼,但高温下碳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

3. 初中阶段,可以认为碳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4. CO2 无毒,可溶但不是易溶于水

5. 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属于置换反应,这些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6. 一氧化碳中毒是化学变化

7. 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这是一个可逆过程,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

1. 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不是因为空气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是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2. 降温灭火时,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而是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4. 甲烷不是最清洁的能源

5. 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证明其中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不能证明其中有氧元素

1. 合金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各个元素都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

2. 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

3.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常温下的,高温下金属的活动性不一定服从此顺序,比如高温下钠可以置换钾

4. 钾不是最活泼的金属,金不是最不活泼的金属

5. 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越剧烈(钾、钙、钠除外)

6. 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 金属先与水反应

7. 铜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8. 所谓的“置换酸中的氢”是指非氧化性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9. 非金属也有与金属类似的置换规律,活泼性顺序

10. 氢气不可以置换硫酸铜中的铜

11. 食盐水可以加快铁的生锈,但植物油可以缓解此过程

12. 铝不容易生锈是因为在空气中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而不是因为铝不活泼。锌不容易生锈是因为锌在空气中生成了一层碱式碳酸锌[Zn2(OH)2CO3]薄膜,阻止了金属的进一步氧化,同样不是因为他们不活泼。

1. 不溶是相对的,溶解是绝对的,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3. 汽油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油污可溶于汽油,洗洁精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可以乳化油污

4. 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以作为溶质,不溶于水的液体也可能可以溶解于其他液体,比如碘可以溶解于酒精

5. 说溶解度的时候要注意三点:温度、单位、饱和

6. 溶质在溶剂中可以以原子、分子、离子的形式存在

7. 同一溶剂中可以溶解多种溶质:比如饱和的食盐水中仍然可以溶解蔗糖

1. 水是弱电离的,水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 碳酸钠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盐,只是在水中显碱性

3. 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不可搞错,另: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4. 将石蕊加入酸中,使石蕊变红而不是酸变红

5. 酸和碱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酸碱的腐蚀都是化学变化

6. 稀释浓硫酸不可以将水倒入硫酸中,应将酸入水,沿容器壁缓缓倒下,同时不断搅拌, 不可以用量筒稀释浓硫酸

7. 浓盐酸在空气中生成白雾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初中常见的酸除了硫酸都有挥发性),是物理变化

8. 氨水是一种碱,在水中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9. 初中阶段,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

10. 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1.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而且要求反应物中“有酸酸可溶,无酸盐碱溶”,但碳酸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那是因为生成了比碳酸镁更难溶的氢氧化镁

12. 在初中阶段,所有生成碳酸的反应一律写为二氧化碳+水,不考虑二氧化碳溶解

13.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碱是不可溶的,只有氢氧化钠、钾、钡、钙(微溶)和氨水可以在溶液中存在,相反,大部分酸是可溶的

14. 并非所有的盐都是中性的,碳酸钠是碱性的,硫酸铵是酸性的,碳酸氢钠是有较弱的碱性,硫酸氢钠有一定的酸性,不可溶的物质自身没有酸碱性,但是可以与相应的酸或碱反应

15. 含有碳酸根粒子的强碱盐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含有铵根离子的强酸盐中一定含有氢离子(不考虑水自身的电离)

16.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17.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

18. 酸碱度和酸碱性是不同的,酸碱度指的是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酸碱性指的是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PH 试纸测量的是酸碱度,指示剂显示的是酸碱性

19. 若不慎将盐酸或者硫酸弄到手上或者衣服上,不可以用氢氧化钠等强碱中和,被强碱烧伤同理

20.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1. 酸碱盐晶体本身不导电,只有他们的熔融体或溶液才可以导电,溶液的导电能力比铜、银、铝等金属单质的导电能力差得多,但仍属于导体。导电的类型是离子导电。

1. 铵根离子在初中可以认为是金属离子,但氨不能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2. 盐和盐之间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3. 氯化钠在农业上的主要作用是选种

4. 生理盐水是 0.9%的食盐溶液

5. 碳酸氢钠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如其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碳酸钠和水

1. 淀粉没有甜味,但是经过酶催化水解后可生成有甜味的糖类,因此米饭馒头长时间咀嚼后有甜味

2. 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中,糖类不等于糖,不等于淀粉,不等于葡萄糖,蛋白质不等于氨基酸,油脂不等于脂肪,油脂分两种,液体的叫做油,固体的叫做脂

3. 重金属中毒时,要立即服用含有大量蛋白质的物质来解毒,因为重金属离子能够与蛋白质作用,使得蛋白质变性而丧失其生理功能而危及生命

4. 医疗上用X 射线检查肠胃用硫酸钡不用碳酸钡的原因是碳酸钡可溶于酸产生使人中毒的Ba2+,而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容于胃酸(胃酸即盐酸,注意不是硫酸)

5. 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它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6. 钠、钾、钙不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

7. 菠菜不能与豆腐同时食用的原因是菠菜里的草酸和草酸盐能和豆腐中的钙离子生成难以吸收的沉淀物

8. 加碘盐中加入的不是单质碘(碘单质有毒),而是碘酸钾,碘酸钾在加热时会分解为碘化钾和氧气

9. 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症,但是碘过量会导致人体不适,因此,即使是必须元素也有摄入量的问题,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10. 聚氯乙烯有毒,不可以作为食品包装袋,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是聚乙烯,它是由乙烯在高温催化剂下断开双键形成的,由于聚乙烯的碳链长度和形状不同,因此聚乙烯是混合物

十二、化学实验专题(重点)

(1)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配仪器,再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无误后装药品

(2) 给物质加热时,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3) 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再点燃

(4) 称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5) 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水倒入烧杯中,再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

(6) 进行化学反应时,一般先装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

(7) 气体净化时,先除杂,再干燥

(8) 在实验桌上,易燃、易爆、强氧化性药品要分开放置,特别是要远离火源

(9) 实验完毕后的废液和废弃物要倒入指定容器,不得随意丢弃或放入原瓶

2. 各类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1) 试管:反应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二分之一,加热时不超过三分之一,加热前要先将试管外壁擦干,用试管夹从下方套入试管从上至下三分之一的位置

(2) 烧杯:反应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杯容积的三分之二,加热时下方垫石棉网

(3) 烧瓶、锥形瓶:使用规则基本同烧杯

(4) 滴瓶:滴管专用,用后不得冲洗,不得混用

(5) 细口瓶、广口瓶:不得直接加热,细口瓶盛放碱液要用橡胶塞,因为碱可以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

(6) 量筒:不可加热,不可以作为实验容器,不可以量取热的溶液或液体,这样会使得刻度受热膨胀而不准确

(7) 漏斗:过滤时漏斗颈尖端应该紧贴承接滤液的容器内壁

(8) 蒸发皿:能耐高温,但不宜骤冷

(9) 冷凝管:冷凝水从下口进、上口出,另外,易见光分解的物质要装在棕色瓶中贮存

(1) 判断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2) 判断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和是否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3) 长颈漏斗+锥形瓶的装置气密性检查:用弹簧夹夹住另一端的导管口,向长颈漏斗中 注水,若液面不下落,而是在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4) 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优点是较为纯净,缺点是不够干燥

(5) 排空气法:收集可溶于水,又不易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优点是干燥,但不够纯净

另外,若制取一种气体有多种方法,尽量选择不需加热的,这样既操作简单,又符合节约能源的实验原则

(6) 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均放在瓶口

(7) 检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复燃;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均为化学变化

4. 验证空气的组成(氧气的体积分数)

(1) 不使用硫和碳的原因:反应生成了气体

(2) 不使用铁的原因:铁在空气中不燃烧

(3) 误差分析:偏小:红磷不足、装置气密性较差、没有完全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

偏大:点燃红磷后没有及时将胶塞塞住,导致瓶内空气受热逸出或燃烧时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1)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2) 称量氯化钠时两边盘中均要垫纸(大小相同),称量氢氧化钠则要在烧杯中进行

(3) 量筒的使用:如要量取 40mL 水,先倒水至 35mL,再逐滴滴加至 40mL,量筒要放在桌子上,不得手拿,要平视凹液面(水银为凸液面)读数

(4) 导致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将水从量筒中倒至烧杯中时有溅出,读量筒示数时俯视读数

(5) 导致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溶质晶体不纯、少备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置溶液、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称量时左码右物

另外,搅拌或转移时有液体溅出不影响质量分数

(1) 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计算产率

(2) 玻璃棒的作用:溶解时加快溶解、过滤时引流、蒸发时防止液体飞溅、转移氯化钠晶体

(3) 计算产率不应为 1,若大于等于 1 或非常接近 1 则是计算错误或没有提纯完全

(4) 导致产率偏小的原因:溶解或过滤不完全,蒸发时没有将固体完全移出蒸发皿,溶解或蒸发时溶液大量飞溅等

(5) 导致产率偏大的原因:穿滤(滤纸破损)

7. 常见离子的检验和除杂

除杂的一般原则:不引入其他杂质

以下凡是加入某离子,均视为加入含有该离子的物质,加入的另一种离子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1) 硫酸根:取样品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除杂方法:加入钡离子

(2) 碳酸根: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钙,有白色沉淀除杂方法:加入钙离子

(3) 氢氧根:取样品加入硫酸铜有蓝色沉淀,再加入硫酸沉淀溶解,没有气泡生成,或将沉淀加热,生成黑色固体

除杂方法:加入氢离子(酸)

(4) 氯离子:取样品加入硝酸根,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除杂方法:加入银离子

(5) 钙离子:取样品加入碳酸钠,有白色沉淀,而加入稀硫酸则不产生沉淀(或很少) 除杂方法:加入碳酸根

(6) 钡离子:取样品加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除杂方法:加入硫酸根或碳酸根

(7) 镁离子: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沉淀可以溶于酸

8. 气体的除杂和干燥

(1) 水蒸气:取样品冷却后与无水硫酸铜混合,硫酸铜变蓝

除杂方法:生石灰、浓硫酸、固态的氢氧化钠、无水氯化钙等,需要具体分析

(2) 除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

(3) 二氧化碳中除一氧化碳或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若除去氢气则还要进行干燥

(4) 除二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5) 干燥剂:固态氢氧化钠和生石灰: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

(6) 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

(1) 看颜色:磷矿粉为红色

(2) 加水溶解:磷酸三钙不溶于水

(3) 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若有刺激性气体放出则为铵态氮肥

羊毛是蛋白质的一种,其织物接近火焰时,先蜷缩,燃烧时有燃烧毛发的焦臭味,燃烧后灰烬较多,为带有光泽的硬块,用手指一压缩就会成粉末;而化纤织物,如锦纶接近火焰时迅速蜷缩,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结焦,不易破碎

11. 鉴别黄铜和黄金: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样品部分溶解且有气体放出的是黄铜,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黄金。

}

原理:根据物质特有的性质及反应现象对该物质(或离子)进行确认,其对象常是一种物质或一种离子。

【物理方法】依据特殊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如:SO2和NH3均有刺激性气味;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NaCl溶于水无明显变化等。

【化学方法】利用物质特殊的化学性质,反应时产生的特征现象,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1)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2)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3)H2O:通过白色CuSO4粉末,白色粉末变蓝。

(4)NH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①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②用pH试纸测定其pH,pH<7;

③加入少量活泼金属(K、Ca、Na除外)

如:锌、铁等,有气泡产生。

①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②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③用pH试纸测定其pH,pH>7;

④滴入CuSO4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⑤滴入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3)CO32-:滴加盐酸,出现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Cl-:滴加稀硝酸和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

①滴加稀盐酸酸化后,再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

(6)NH4+:加入强碱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纸变蓝。

(7)Ag+:加入HCl(或可溶性氯盐)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

(8)Ba2+:取少量试剂滴加适量Na2SO4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解。

(9)Ca2+:取少量试剂滴加碳酸盐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温馨提示:物质检验的关键是:必须熟练掌握各物质的特征反应,并且正确的选择试剂和实验方法。

原理:根据各种物质在性质上的不同及反应现象的不同对几种物质进行区分,其对象一般是多种物质。在试剂选择上有自选试剂、指定试剂或不加试剂之分。

【物理方法】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放热还是吸热等现象鉴别。

(1)依据颜色鉴别:含Cu2+溶液显蓝色;含Fe2+溶液显浅绿色,含Fe3+溶液显黄色;KMnO4溶液显紫红色。

(2)依据气味鉴别:SO2、NH3均有刺激性气味。(3)依据溶解性鉴别:CaCO3不溶于水、Na2CO3溶于水。(4)依据溶解热现象鉴别: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NaCl溶于水后无明显变化。(5)依据磁性鉴别:铁丝可以用磁铁来吸引,而铝丝不可以。

(1)特征现象法:利用物质间物理性质(如颜色等)的不同,通过感观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剩余物质鉴别出。

(2)两两混合法:当无法通过物理性质入手时,可以采用两两混合的方法,若能各自产生不同现象,便可加以区别。

(3)借助产物法:若用以上两种方法还不能将组内的物质鉴别出来,可借用相关反应产物和酸反应加以鉴别(组内物质一般含有酸)。

(1)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2)不减: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不能转变成其他物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3)易分:杂质易分离。(4)复原:被保留的物质应能恢复原状。

1.过滤:适用于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如:粗盐提纯。

(1)蒸发:适用分离溶质与溶剂,除去可挥发的杂质,从含有HCl的NaCl 溶液中分离出固体NaCl。

(2)降温:可溶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不同,从含NaCl杂质的KNO3中提纯KNO3

1.转化法:将固、液、气体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

2.沉淀法:将杂质转变为沉淀而除去。

3.气化法:将固、液体中的杂质转变为气体而除去。

4.加热法: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

5.溶解法:将固体中的杂质转变为可溶物而除去。

6.置换法:类似于转化法,选用合适的试剂将杂质置换出来而除去。

温馨提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因题而异,也可以几种方法合并并灵活地运用。

◆常见气体的除杂试剂和方法归纳(括号内为杂质)

1.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3.O2(HCl):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5.H2(HCl或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生石灰和烧碱混合固体的干燥管。

◆常见固体除杂的试剂和方法归纳(括号内为杂质)

1.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过滤。

2.Cu(Fe2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

3.CuO(Cu):在空气中(或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4.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常见液体除杂的试剂和方法归纳(括号内为杂质)

1.NaOH溶液(Ca(OH)2):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2.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过滤。

3.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蒸发。

4.CaCl2溶液(HCl):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过滤。

5.CuSO4溶液(硫酸):加入过量CuO粉末充分反应,过滤。

6.FeCl2溶液(CuCl2):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同学们千万不要傻傻分不清

“根据几种物质不同的特性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

“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该物质”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物质鉴别

标签:中考化学 知识梳理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平台:中考化学 ID:zxhx100

声明:文章素材综合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

2021年天津市中考化学真题名师详解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 B.玻璃破碎 C.冰雪融化 D.纸张燃烧
3.春天里百花竞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由原子构成
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闻气体气味
C. 倾倒液体 D.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5.下列为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
6.如图为某学校午餐食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肉富含淀粉 B.米饭富含蛋白质
C.番茄富含维生素 D.鸡蛋富含糖类
7.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纯铁好
D.加热煮沸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8.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高精准度的铷原子钟,如图为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C.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D.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7
9.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低 D.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10.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盛有下列物质的容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容器内物质质量减少的是(  )
A.铁钉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浓硫酸
12.下列选项中,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
B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分别向盛有铜和银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C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
D 分离硫酸钡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13.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 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①ZnCO3ZnO+CO2↑,②C+2ZnO2Zn+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O2
B.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1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相互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剩余固体的质量是42g
C.用含氧化铁85%的赤铁矿石160t,理论上可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80t
D.现有氢氧化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20.5g,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为11.7g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16.(6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钛合金②熟石灰③碳酸氢钠④氦气⑤活性炭⑥氯化钠,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    ;
(2)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
(3)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
(4)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5)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    ;
(6)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的是    。
17.(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构成氧气的粒子是     (填“氧原子”或“氧分子”)。
(2)如图是钠、镁、氯、溴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
②溴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溴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溴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溴化钠的化学式为    。
(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9分)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
(1)2021年5月10日,“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启动向天津等地供水,以缓解我市可利用淡水资源    的现状。
(2)下列有关保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B.工业上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C.农药、化肥的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应该禁止施用
(3)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进入贮水池中的海水,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晶体后,母液中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4)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    g。
②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③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    g。
(5)为研究水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电解水实验。
①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7分)
19.(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
(2)锌与稀硫酸反应    ;
(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气    。
20.(4分)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填序号)。
(2)下表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②20℃时,将20g氯化钠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
③某同学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得到相应的A、B、C三种溶液,C中析出的氯化钾固体质量为    g。
21.(7分)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1)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序号)。
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绿色植物通过光台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CO2+6H2O葡萄糖+6O2,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若吸收44g二氧化碳,理论上可释放出氧气    g。
(3)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3.2g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将所得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气体全部被吸收,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溶液质量减少15.3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2.(7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7分)现有A~F六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澄清石灰水、硫酸铁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的氢氧化钾溶液。已知硫酸钠、硫酸钾溶液呈中性。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1)从外观上观察,F呈黄色,则F为    。
(2)从剩余的五瓶溶液中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D→白色沉淀,C+D→无色气体,其余无明显现象。则这五种溶液两两混合可发生    个反应,C为    ,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未鉴别出的B、E溶液各20g于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分别加入10%的稀硫酸17.5g(如图所示),并不断搅拌观察到B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E溶液仍为红色。则E为    溶液(填化学式)。
(4)将六瓶溶液贴上标签。
24.(8分)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1)生铁和钢是两种含碳量    的铁合金(填“相同”或“不同”)。
(2)下列生活用品利用金属良好导热性的是    (填序号)。
(3)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这一方法是湿法冶金技术的起源。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焊接钢轨的反应原理是铝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氧化镁和氧化铝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现有氧化镁、氧化铝和铁的混合物9.9g,向其中加入245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54.8g溶液,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    g。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5.(3分)丙烯酸乙酯(C5H8O2)存在于菠萝等水果中。计算:
(1)丙烯酸乙酯由    种元素组成(填数字);
(2)丙烯酸乙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3)丙烯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6.(7分)现有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其中含氯元素7.1g。向该混合物中加入138.1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氯化钠溶液并生成4.4g气体。计算:
(1)原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A、氢气作为燃料,可用水作原料来制取(即来源广),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多,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正确。
B、天然气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C、酒精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D、汽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解答】解:A、湿衣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解答】解:春天里百花竞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D、温度越高,火柴梗越易被炭化,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上,1﹣2s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上有两处碳化(变黑),即接触火焰的两端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可以比较火焰各层温度,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解答】解: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应降低其酸性,可食用碱性食物以中和多余的酸。
A、苹果的pH为2.9~3.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柑桔的pH为3.0~4.0,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葡萄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玉米粥的pH为6.8~8.0,呈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故选项正确。
【解答】解:A.牛肉富含蛋白质,故A错误;
B.米饭富含糖类,故B错误;
C.番茄富含维生素,故C正确;
D.鸡蛋富含蛋白质,故D错误。
【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来灭火,选项说法正确;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选项说法正确;
C.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合金与其组成中的纯金属相比,抗腐蚀性增强,所以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纯铁好,选项说法正确;
D.加热煮沸时,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会转化为难溶性的碳酸钙、氢氧化镁沉淀,所以可以降低水的硬度,选项说法错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Rb,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7,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为37,故选项说法错误。
【解答】解:A、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无法确定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石灰水不具有吸水性,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能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解答】解:A、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36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00%=4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4g=16g,恰好等于纯净物R的质量,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4g+36g﹣16g=64g,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A选项的分析,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5%,故选项说法错误。
【解答】解:A、铁钉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质量会增加,故选项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容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容器内物质质量减少,故选项正确。
C、生石灰能与空气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容器内物质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容器内物质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剧烈,该选项合理;
B、稀盐酸不能和铜、银反应,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活泼性,该选项不合理;
C、氢氧化钙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不能和硫酸钾反应,该选项合理;
D、硫酸钡和碳酸钙都不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不能分离两种物质,该选项不合理。
【解答】解:A、反应物中有1个碳原子、2个锌原子、2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锌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
B、反应①是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是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
C、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减少,故C错误;
D、反应②中单质碳生成了化合物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
【解答】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不符合图示转化关系,故选项错误。
B、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硫酸不能与氯化镁反应,不符合图示转化关系,故选项错误。
C、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符合图示转化关系,故选项正确。
D、硫酸亚铁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亚铁,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氯化亚铁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铜,不符合图示转化关系,故选项错误。
【解答】解:A、钙元素质量:50g×60%=30g,最后固体全部变为氧化钙,所以氧化钙的质量:=42g,故A正确;
C、炼铁过程中铁元素质量不变:160t赤铁矿石中氧化铁占85%,所以氧化铁的质量:160t×85%=136t,含铁元素质量:136t×=95.2t;设可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质量为k:k×(1﹣3%)=95.2t,解得k≈98.1%,故C错;
D、设与1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反应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为x则:
根据:解得:x=5.6g,所以氯化钾的质量为:20.5g﹣5.6g=14.9g,所以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为:5.6g×+14.9g×=11.7g,故D正确。
16.(1)⑥;(2)③;(3)⑤;(4)②;(5)④;(6)①。
【解答】解:(1)氯化钠可用作厨房调味品;
(2)碳酸氢钠受热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用于焙制糕点;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4)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5)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可用于制造电光源;
(6)钛合金的强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
【解答】解:(1)构成氧气的粒子是氧分子。故填:氧分子。
(2)①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12﹣2﹣8=2。故填:2。
②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溴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溴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溴化钠的化学式为NaBr。故填:得到;NaBr。
(3)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O22CO2。故填:2CO+O22CO2。
【解答】解:(1)由于天津等地可利用淡水资源短缺,因此启动“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来进行缓故填:短缺;
(2)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故A错误;
B、工业上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不会造成水污染,可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
C、不能为了保护水资源,而禁止使用化肥、农药,而应该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故C错误;
(3)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在饱和以前或刚刚饱和时不变,在饱和以后逐渐减小;故B错误;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仍然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否则析出的氯化钠晶体就又溶解了;故C正确;
(4)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故填:5;
②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及量取、溶解、装瓶存放;故选:B;
③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5)①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2H2O2H2↑+O2↑;
②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氧。
【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解答】解:(1)A、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泥沙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花生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2)①由氯化钠和氯化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0℃时,将20g氯化钠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能溶解18g,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8g+50g=68g。
③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0g,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0g氯化钾,加入的氯化钾能全部溶解,降温至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4.0g氯化钾,则C中析出的氯化钾固体质量为36.0g﹣34.0g=2g。
【解答】解:(1)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以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但不能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故填:A;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反应前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2个氧原子,所以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即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即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设理论上可释放出氧气的质量为x,则:
(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4)设生成碳酸钡沉淀的质量为y,则: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酸钡中碳元素的质量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即与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19.7g碳酸钡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9.7g×=1.2g,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1.2g=2g。那么,原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g:2g=3:5。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AC或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解答】解:(1)F呈黄色,与硫酸铁溶液颜色一致,所以F为硫酸亚铁溶液;
故答案为:硫酸铁溶液。
(2)A和D可以产生白色沉淀,C和D产生无色气体,澄清石灰水可与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盐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D为碳酸钠溶液,A为澄清石灰水,C为盐酸溶液,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可以发生反应,也可以与盐酸发生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可以发生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发生反应,因此可以发生5个反应;A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D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氢氧化钠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氢氧化钾,因此等质量的B和E中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氢氧根离子多,因此消耗硫酸多,而此时B先变为无色,说明B中氢氧根离子少,所以B为氢氧化钾溶液,E为氢氧化钠溶液;
【解答】解:(1)生铁和钢均属于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二者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故填:不同;
(2)铸铁暖气片是利用了金属良好导热性;故填:B;
(4)铝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2Fe+Al2O3;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9.9g+245g﹣254.8g=0.1g;设生成0.1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x,需要硫酸的质量为y,则:
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和氧化铝的总质量为:9.9g﹣2.8g=7.1g;与两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硫酸质量为:245g×10%﹣4.9g=19.6g
设氧化镁的质量为m,与氧化镁反应的硫酸质量为n,则:
【解答】解:(1)丙烯酸乙酯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
(2)丙烯酸乙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5):(1×8)=15:2。
(3)丙烯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2%。
【解答】解:(1)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7.1g÷(×100%)=11.7g。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5%。
答:(1)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化学常见的白色固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