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实力,邦邦机器人强吗?

日前,在松江区启迪科技园区,一台能爬5度坡、过小障碍、越砂石路、还可做复健训练的邦邦机器人——“希望之星”邦邦车诞生,给那些不幸下肢瘫痪的病人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带来福音。

据上海邦邦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建国介绍,“希望之星”邦邦车能够让下肢瘫痪的病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重新站立、恢复正常生活,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开展坐站训练等。邦邦车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舒适感,高度、座椅、护腕、护膝、脚踏板等多个部位均可自身调节。同时,还可通过手机App进行操控,全方位监测身体机能,一键报警,让行动不便者跟轮椅说“拜拜”。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影报道

}

“因为他们是残废者,是人生还没来得及展开就被命运的被单收敛起来的人。”袁凌在《青苔不会消失》中这样描写那些在山西矿难中受伤瘫痪在床的矿工们。他形容受伤的矿工“他的人生位置被定在了这间土屋的床铺上。”绝望、边缘化、无法自理,残疾人的生存状态总是让人动容。

邦邦的创始人李建国的堂哥也是因山西矿难受伤致残的一员。年少的李建国目睹了堂哥的生命力在床上流失的全过程,像看一朵鲜艳的花逐渐凋零。除了心痛,还有想给予它再生的冲动。

后来,李建国来到哈工大上学,当他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研发机器人创业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医疗康复方向。2015年7月,第一代邦邦机器人诞生了。2016年,上海邦邦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7年,经过7次内部迭代,邦邦机器人面向市场推出了“行者”。紧接着,2018年10月,在综合市场反馈后,邦邦机器人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续航能力和速度控制精细度,在邦邦车的脚踏板上安装了压力检测传感器,推出了“邦邦智能辅助移动机器人”,真正意义上提供了“智慧+”便捷转移解决方案。 

从人性化设计出发,解决复杂场景使用需求

邦邦机器人想要帮助的群体不容忽视,我国每年因为卒中、脑瘫、意外导致瘫痪无法行走患者不计其数。据统计,我国每年脊髓损伤患者约有530万人,脑瘫患者600多万。近3亿老年人口中,其中20%有行动障碍。

但比意外更可怕的是他们的生存状态。

相较于康复医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我国康复机构和人才都存在巨大的缺口。国内的康复治疗师只有11000人,而美国有超过20万名康复治疗师。国内的康复诊所只有屈指可数的50家-60家,而在美国大约有3万家到7万家。在照护人员方面,国内已产生了高达700万人的护工缺口。

人力资源大量短缺的缺口,需要一场“机器人革命”来填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声称,2018 年售出了约 2 万台针对老龄化的机器人产品,包括医疗机器人、残障辅助机器人、以及外骨骼机器人等。而这一数据占比尚不足工业机器人的5%,还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在重塑人的行动能力方面,外骨骼机器人这一“黑科技”被寄予厚望,国内外也有多家公司布局。但是邦邦机器人的核心团队在商议后决定现阶段不以外骨骼机器人为研发方向。

邦邦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王楸阳告诉动脉网:“我们一直都坚信科技会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先进的科技成果应该服务于人们,特别是弱能群体。我们想要做的是一款真正能让下肢残障人士看到曙光,能从生活的各方面帮助到他们的产品。”

邦邦车无需协助,残疾人、老年人都可以自主完成穿戴。用户可以在邦邦车的辅助下直立、锻炼、移动、自主二便。邦邦车还可以通过邦汇APP进行操控。邦邦车的摆臂、高度、座椅等多个部位都可以针对用户进行调节。邦邦车也设置了一键报警联系紧急联系人、社交分享等人性化功能。 

王楸阳表示:“接下来,邦邦机器人还将朝着两个方向努力优化产品。一是提高性价比,争取让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我们的产品;二是在覆盖的人群上,我们希望未来的产品不只是针对残疾人,能够覆盖更多的弱能群体。”

邦邦机器人商业路径:从助行到康复

在市场上投放不久后,邦邦机器人的产品也出现了一些跟风模仿者。对此王楸阳表示“有人模仿是市场对邦邦机器人和邦邦车的一种认可和勉励,我们不敢有丝毫松懈。同时,凭借我们产品自身的技术壁垒,我们有信心做到只是被模仿而无法被超越。”

这些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产品的设计上,同类产品能够模仿产品的形态,但是在产品操作流畅度、人性化设计方面难以企及。

其次是在产品创新理念上,邦邦机器人的团队产品在研发过程中一直和残疾人群体、康复机构和医院保持密切合作,产品功能设计源自用户深度需求。

三是在持续创新和研发能力上,邦邦机器人可以实现产品快速迭代和优化。

目前,邦邦机器人已经积累了超过100家面向医院的经销商,和墨尔本大学开展康复科研项目的合作,推动新康复标准的建立。

在渠道上,邦邦机器人的现阶段主要想要渗透的市场是个人用户市场,通过电商、经销商、工伤残联/慈善机构三大渠道进行产品推广。

在未来,邦邦机器人想要提供一整套的出行解决方案。李建国认为未来机器人发展趋势将三步走,第一阶段是实现智能出行;第二阶段,将新的材料学和生物医学做结合,让用户群体能享受到更贴切的服务;第三阶段是整个脑基和生物医药的结合,包括新式芯片、新式材料的结合,不仅能增强用户的体能、补充用户体能、让丧失的体能得到恢复,而这也是邦邦的目标。

在用户反馈上,大部分用户对邦邦车有着良好的反馈。

王楸阳告诉动脉网,有一个场景她一直都印象深刻:“当用户第一次使用邦邦车,在邦邦车的辅助下站起来的那一刹那,他们眼中流露出来的通常是仓皇失措的‘惊恐’。他们太久没有站起来过了,以至于再此站起来的第一反应是有点害怕。三到五秒后,我才会看到用户笑着流泪,感叹‘站起来的感觉真好,又能站起来的感觉真好。’对于普通人来说很日常的站立,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心灵上的一种震撼。”

据了解,邦邦机器人在2018完成了Pre-A轮融资。目前邦邦机器人也在进行外部融资。

*文中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

匿了匿了。接触过这家公司,这是个借助国家鼓励双创起来的公司。

窝工有个国家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机械的,学校也总是宣传机器人多强多强,所以国家吹风,校方背景就推了这个企业出来。

赚钱的部分目前总的来说还是以代理为主,代理北欧品牌的机器人。上海的团队去年基本是社招的,这一年可能有校招?哈尔滨的团队,在西大直街靠近学校的那栋楼上有个办公室,当时硬件研发团队在航院楼下,两个社招外加一帮硕士在读的研究生。其中有大四实习留下的。总的来说,哈尔滨的研发团队实力很弱,真的是很弱,而且根本没有什么管理,美名其曰租个房子方便大家夜班后休息,结果有带女朋友去航院楼下的,也在租房出过夜2333333。

上海应该好很多。这个接触不多,了解不多。

目前应该方向是做医疗或者辅助康复的机器人吧,搞了一个邦邦机器人的品牌?应该是这个名字。感觉处于到处开展会阶段。

不是我黑自己母校,这个企业真的是消费母校的名声,起码到现在看来是的。噱头远远远远大于实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邦邦机器人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