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 三角函数 如图?


温馨提示:内容较长,需耐心观看

五、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
六、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九、在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式与不等式

对于任意角 来说,设 是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

为了方便, 一般取 ,我们把 的圆叫做单位圆

(正弦的英文是sine,因为数学家太懒了就简写成了sin,哈哈,开个玩笑,余弦就是在sine前加co-,即cosine,取前三个字母,即cos)如果你真想知道怎么来的,可以看这个。

(不要问我为什么余弦的倒数叫正割,正弦的倒数叫余割)

(正弦比余弦,正割比余割)

刚开始如果记不住可以用或

这些都可以根据定义直接推导出来

(注意这里正切是以 为周期)

(这里主要注意符号变化,函数名没变化)

(这里函数名都有变化,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正切变余切)

这些公式的目的就是实现这样一个过程:任意角

刚开始如果记不住,可以用一些辅助的口诀,比如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但要记得牢的话,还是要多加练习,练多了,自然手到擒来。

证明:要得到这六个式子,其实只要推出一个式子,其他的式子都可以通过诱导公式得到。

比如我们假设已经得到,即,

同样由 ,就可以得到,(可以自己试试)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 ,就可以得到

另外只要我们能推出 时成立的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诱导公式,我们就可以推出对 都成立的公式。可以自己试一试。

那么该怎么推导第一个式子呢?

下面给出了五种方法,大家可以看一下哪一种最好理解,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一种

第一种方法:正弦定理法

我们知道在任意 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即

如果不知道可以点这里。

如图1(1),有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分别为 , ,其中分别有一个锐角为 ,那么它们都有一条直角边长度为 。

现在用胶水把这条直角边粘起来

得到了图1(2),对这个三角形使用正弦定理,

第二种方法:三角函数线法

如图2, , , , ,

那么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

如图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设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分别为 ,则 ,

温馨提示:如果不知道可以点这里。

证明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同样,要记住这些公式,还是要多做题,多巩固。

五、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

如果我们将公式(1)(2)相加与相减,将公式(3)(4)相加与相减,就可以得到积化和差公式 如果我们令 ,可以得到 ,将其带入上式,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公式

建议注重公式推导的记忆,而不是结果的记忆。

六、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如果我们令公式(1)(3)(5)中的 相等,就可以得到

公式(20),可以得到

二倍角公式和降幂公式是高中的重点,几乎只要考三角大题,就几乎有这两个中的一个或都有

由公式(23)(24),用 替换 ,就可以得到 这里的正负都需要另外讨论,是要根据 所在的象限判断,就 为例,如果在第一、二象限那么就取 ;如果在第三、四象限那么就取 。

另外正切的半角公式还有另一种表示

同样,如果我们分子分母同时乘以 ,就可以得到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公式(28)

注意到这里不用另外讨论正负,原因如下:和都是正数, 的正负取决于 的正负,而当取正,即 时, ,此时也是取正号;同理,当取负,即 时, ,此时也是取负号。故不需要另外讨论正负。

同理 将公式(31)(32)相除,就得到了

5、四倍角公式,五倍角公式 以上公式推导过程与二倍角、三倍角公式推导过程类似,就不再赘述了。

如果令 ,那么所有三角函数都可以用含 的函数表示,这就是它万能的地方。

(因为这两个式子的平方和为1,所以可以找到一对正弦余弦与之对应)

这个公式高中运用的特别多。和二倍角公式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要求深刻理解本质

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得到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正负号是相反的,不过如果会记乱的话还是转化为公式(43)的形式比较好

说明一下,一般我们在用辅助角公式的时候,一般习惯 ,并不是说其他情况这个公式不适用,只是容易用错。

九、在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式与不等式

同时由公式(47)可得

好像有一年高考考过这个,不过忘记是哪一年哪个地方的了。据说当年很多人不会证,原因是它要求构造一个不对称的式子。

证明:第一个等号移项即可证明;下面来证明第二个等号

证明:第一个等号移项即可证明;下面来证明第二个等号

这个公式物理中比较常用。

反三角函数是一种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反正弦,反余弦 ,反正切 ,反余切 ,反正割 ,反余割 这些函数的统称,各自表示其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反余切 ,反正割,反余割。

反三角函数并不满足一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函数值的要求,其图像与其原函数关于函数 y=x 对称。欧拉提出反三角函数的概念,并且首先使用了“arc+函数名”的形式表示反三角函数。

本文中只研究单值函数(即一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函数值),只把定义在包含锐角的单调区间上的基本三角函数的反函数,称为反三角函数。

通俗地说,就是如果 ,那么 ,

由定义我们可以得到这么几个关系

我们知道互余角的正弦与余弦值相等,那么相等的正弦余弦值所对应的角也应该互余,其他的道理也一样。

要验证这些,只要两边同时取对应的原函数,例如 :

话说我好像没记什么关于反三角的公式,可能是因为我没怎么用到,那么也说明高中阶段不需要掌握太深。了解一些简单的还是可以的。

惊喜:三角函数的导数的证明(需要高等数学基础),只留给有耐心看到这里的人

不想看或看不懂的可以直接跳到文末

而 ,这里只取正号是因为当

而 ,这里只取正号是因为当

另外由公式 ,也可以很快得到

来说一下我当初是如何记住这些公式的。

在刚开始学的时候,我买了几本关于三角函数的练习,基本上各种公式都有涉及到。

一开始我当然也记不住那么多,但做了几天后,高考涉及的随便哪个公式都是烂熟于心。

到这样的程度高考是没问题的。

但我是学竞赛的,于是之后我就开始口算每一道题,什么积化和差,和差化积都在脑子里算。

最后把这80几条都记下来了。(据说我老师当年要记400多条三角函数公式,我都不知道哪来这多,可他愣是不告诉我,不然的话,这里出现的就是400多条公式了。)

所以说最好的记忆方法还是多练。要熟练到就像背的一样

可能有些人不能做到做几天就十分熟练,但这个时候不能放弃,一定要做到十分熟练为止。

当你对公式特别熟练时,做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你知道每个公式推导过程的关键点,这也是我把每个公式都推导一遍的原因。我也希望大家自己也去推一遍,毕竟看和自己写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有些关于高考三角函数的习题可以看看

现在高考取消自主招生了,我竞赛也没用了,就把这些分享给大家,发挥一下剩余价值。如果你对竞赛有兴趣的话,可以做这个

虽然有些公式高中用不到,但如果能记得住,到以后大学考研的时候就会知道好处了。因为大学是当做你很多东西都掌握了,最多给你写个公式,不会再告诉你怎么来的,那么当别人还在纳闷这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已经能顺利地继续跟上老师了。不信的话,可以问一下,是不是有大学生在查三角公式。


如有发现错误,敬请指摘!可能是不小心打错的,毕竟公式这么多(我真会给我自己找台阶下)


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并反馈所发现的错误的人,正是由于你们的存在,这篇文章才更完美。

也为文章中错误给读者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

}

n多题提供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数学思维,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生物,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生物的试题、试卷、知识结构、学习工具等内容。

}

  有很多的同学不知道怎么学习的好数学,就来做题吧,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数学,有时间的来多多参考哦

  高一数学下期末试题带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A.第一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 D.第四象限角

  4、已知圆M: 截直线 所得线段的长度是 ,则圆M与圆N: 的位置关系是 ( )

  5、样本( )的平均数为 ,样本( )的平均数为 ,若样本( , )的平均数 ,其中 ,则n,m的大小关系为 ( )

  6、在 中,已知 ,如果利用正弦定理三角形有两解,则 的取值范围是( )

  7、某路口人行横道的信号灯为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红灯持续时间为40秒.若一名行人来到该路口遇到红灯,则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 )

  8、从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3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  ).

  A.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 B.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白球

  C.至少有一个红球与至少有一个白球 D.恰有一个红球与恰有二个红球

  9、函数 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 )

  10、已知函数 , .若 在区间 内没有零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12、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之比为 ,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则应从高二年级抽取名学生.

  二、解答题(共60分,各12分)

  (1)求a与b的夹角θ;

  (1)当a为何值时,直线l与圆C相切;

  (2)当直线l与圆C相交于A,B两点,且|AB|=22时,求直线l的方程。

  (I)求 得单调递增区间;

  (II)把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象,求 的值.

  18、将一颗骰子先后抛掷2次,观察向上的点数,求:

  (1)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奇数的概率;

  (2)以第一次向上点数为横坐标x,第二次向上的点数为纵坐标y,求点(x,y)在圆x2+y2=15的外部或圆上的概率.

  19、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 。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5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A.第一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 D.第四象限角

  2、已知向量 , 则

  4、已知圆M: 截直线 所得线段的长度是 ,则圆M与圆N: 的位置关系是

  5、样本( )的平均数为 ,样本( )的平均数为 ,若样本( , )的平均数 ,其中 ,则n,m的大小关系为

  6、在 中,已知 ,如果利用正弦定理三角形有两解,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7、某路口人行横道的信号灯为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红灯持续时间为40秒.若一名行人来到该路口遇到红灯,则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 )

  8、从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3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  ).

  A.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 B.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白球

  C.至少有一个红球与至少有一个白球 D.恰有一个红球与恰有二个红球

  9、函数 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 )

  10、已知函数 , .若 在区间 内没有零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2、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之比为 ,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则应从高二年级抽取 名学生.

  三、解答题(共60分,其中17,18,19,20,21各12分)

  (1)当a为何值时,直线l与圆C相切;

  (2)当直线l与圆C相交于A,B两点,且|AB|=22时,求直线l的方程。

  (I)求 得单调递增区间;

  (II)把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象,求 的值.

  所以,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把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

  再把得到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得到 的图象,

  18、将一颗骰子先后抛掷2次,观察向上的点数,求:

  (1)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奇数的概率;

  (2)以第一次向上点数为横坐标x,第二次向上的点数为纵坐标y的点(x,y)在圆x2+y2=15的外部或圆上的概率.

  19、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 。

  解析:(Ⅰ)根据正弦定理,可设

  (Ⅱ)由已知,b2+c2–a2= bc,根据余弦定理,有

  第III卷(公式默写,共20分)

  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三角函数的性质

  4.辅助角公式(二合一公式)

  6.已知向量坐标向量的性质。已知向量 ,则

  已知 的三个内角为 ,其对边分别为 ,则

  9.三角形面积公式

  已知 的两边为 ,其夹角为 ,则

  高一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中对应位置.

  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弄清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确集合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的集合.

  2.求集合的交、并、补时,一般先化简集合,再由交、并、补的定义求解.

  3.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

  2. 直线 的倾斜角为

  【解析】一般式化为斜截式: ,故k= ,故倾斜角为 .故选C.

  3. 数列 …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解析】由已知a1=1,可排除A、B、D,故选C.

  4. 直线 与直线 平行,则它们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2.学¥科¥网...

  5. 已知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解析】∵ ,∴ .

  6.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给出以下结论:①点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②点 关于 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③已知点 与点 ,则 的中点坐标是 ;④两点 间的距离为 . 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对于①点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故①错误;

  对于②点 关于 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故②正确;

  对于④两点 间的距离为 . 故④错误.故选C.

  7. 如图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均为矩形,俯

  视图为正三角形,尺寸如图,则该几何体的全面积为

  【解析】由三视图可以知道:该几何体是一个正三棱柱,高为2,底面正三角形的一边上的高为 .

  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思考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首先应深刻理解三视图之间的关系,遵循“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基本原则,其内涵为正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长是几何体的长;俯视图的长是几何体的长,宽是几何体的宽;侧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宽是几何体的宽.

  8. 已知等比数列 满足 ,则 等于

  【解析】 ,故选D.

  9. 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底边长的5倍,那么它的顶角的余弦值为

  【解析】设顶角为C,∵l=5c,

  由余弦定理得: .

  10. 已知数列 中, ,则能使 的 可以等于

  能使 的n可以等于16.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1. 在正四面体 中, 为 的中点,则CE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取AD中点F,连接EF,CF,

  ∵E为AB的中点,∴EF∥DB,

  则∠CEF为异面直线BD与CE所成的角,

  ∵ABCD为正四面体,E,F分别为AB,AD的中点,∴CE=CF.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2a,

  在△CEF中,由余弦定理得:

  12. ,动直线 过定点A,动直线 过定点 ,若 与 交于点 (异于点 ),则 的最大值为

  【解析】由题意可得:A(1,0),B(2,3),且两直线斜率之积等于﹣1,

  点睛:含参的动直线一般都隐含着过定点的条件,动直线 ,动直线l2分别过A(1,0),B(2,3),同时两条动直线保持垂直,从而易得|PA|2+|PB|2=|AB|2=10,然后借助重要不等式,得到结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中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

  13. 在三角形 中,内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 ,且 ,则角 _________.

  【解析】 , ,所以角 为钝角,又 ,所以 学¥科¥网...

  14. 圆 的半径为 ,其圆心与点 关于直线 对称,则圆 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试题分析:∵圆心与点 关于直线 对称,∴圆心为 ,又∵圆 的半径为 ,∴圆 的标准方程为 .

  考点:圆的标准方程.

  15. 已知球 ,过其球面上 三点作截面,若点 到该截面的距离是球半径的一半,且 ,则球 的表面积为_________.

  【解析】如图,设球的半径为r,O′是△ABC的外心,外接圆半径为R,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2R,R=2,即O′B=2.

  16.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均需用 两种原料,已知生产1吨每种产品需用 原料及每天原料的可用限额如下表所示,如果生产1吨甲,乙产品可获利润分别为3万元、4万元,则该企业可获得最大利润为__________万元.

  【解析】设每天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为x,y吨,利润为z元,

  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阴影部分)即可行域.

  平移直线y=﹣ x+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经过点B时,截距最大,

  解方程组 ,解得 ,即B的坐标为x=2,y=3,

  即每天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为2,3吨,能够产生最大的利润,最大的利润是18万元,

  点睛:(1)利用线性规划求最值的步骤

  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可行域;

  ②考虑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将目标函数进行变形;

  ③在可行域内平行移动目标函数变形后的直线,从而确定最优解;学¥科¥网...

  ④将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即可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求线性目标函数最值应注意的问题:

  ①若 ,则截距 取最大值时, 也取最大值;截距 取最小值时, 也取最小值.

  ②若 ,则截距 取最大值时, 取最小值;截距 取最小值时, 取最大值.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已知直线 和点 ,设过点 且与 垂直的直线为 .

  (1)求直线 的方程;

  (2)求直线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垂直关系推得 斜率为 ,故直线方程为 ;(2)由(1)知 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 与 ,由此易得面积.

  (1)由题可知: 斜率为 ,且过 ,所以 的方程为

  (2)由(1)知 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 与

  所以 学¥科¥网...

  18. 中,三内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 .

  (1)求角 的值;

  (2)若 ,三角形 的面积 ,求 的值.

  【解析】试题分析:(1)由 及内角和定理,易得 ,故 ;(2)由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易得b、c的方程组,解之即可.

  (2)由已知得: ①

  19. 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记为 ,已知 .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求 的最大值.

  【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布列首项与公差的方程组,从而易得数列通项公式;(2)根据 ,易得 .

  (2)若不等式 对任意实数 都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三个二次关系建立a的方程,解之即可;(2)讨论二次项系数,抓住抛物线的开口及判别式,问题迎刃而解.

  (1)由题可知 ,所以 ;

  (2)当 时显然成立。 学¥科¥网...

  21. 如图,在四棱锥 中,底面 为矩形, , 为 的 中点.

  (2)设 若二面角 的大小为60°,求三棱锥 的体积.

  【答案】(1)详见解析;(2) .

  【解析】试题分析:(1)要证线面平行,即证线线平行,利用好中点;(2)由二面角 的大小为60°,得到 ,进而得到三棱锥的体积.

  (1)连 ,记 与 交于点 . 则 为 的中点.

  (2)过 作 于 ,连 ,

  故 为二面角 的平面角,

  点睛: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

  (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

  22. 已知圆 与直线 相切.

  (1)求圆 的方程;

  (2)过点 的直线截圆 所得弦长为 ,求直线的方程;

  (3)设圆 与 轴的负半抽的交点为 ,过点 作两条斜率分别为 的直线交圆 于 两点,且 ,证明:直线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坐标.

  【解析】试题分析:(1)由圆心到切线距离等于半径确定圆O的方程;(2)讨论直线l的斜率,利用弦长为 明确直线l的斜率;(3)联立,分别表示B、C的坐标,然后表示直线BC的方程,明确定点坐标.学¥科¥网...

  (2)①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直线为 ,

  此时截圆所得弦长为 ,不合题意。

  ②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为 即

  由题意,圆心到的距离 ,

  (3)由题意知, 设直线

  ,所以直线 过定点

  高一数学下期末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 和5的等差中项是

  2.设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3.直线 经过原点 和点 ,则其斜率为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经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C.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5.空间两点 , 之间的距离为

  6.如图, 是水平放置的 的直观图,则

  7.在 中,面积 , , ,则

  8.圆 与圆 的位置关系为

  A.内切 B.相交

  C.外切 D.相离

  9.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10.设 , 满足如图所示的可行域(阴影部分),则 的最大值为

  1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一部数学专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女子善织,日增等尺,七日织28尺,第二日,第五日,第八日所织之和为15尺,则第九日所织尺数为

  A.成等差数列但不成等比数列 B.成等比数列但不成等差数列

  C.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 D.既不成等差数列也不成等比数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3.设 ,则 的最小值为 .

  14.若直线 与直线 互相平行,则实数 .

  16.已知 的三边 , , 成等比数列,则角 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直线 : , : 相交于点 .

  (1)求点 的坐标;

  (2)求过点 且与直线 垂直的直线 的方程.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不等式 的解集为 .

  (2)若不等式 的解集为R,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 是等差数列,其前 项和为 ,且 , ,设 .

  (2)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 中, ⊥底面 , , ∥ , , .

  (1)求四棱锥 的体积;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 中,角 , , 所对的边分别是 , , ,且 .

  (1)求角 的大小;

  (2)设点 为 上的一点,记 ,若 , , , ,求 和 的值.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圆 ,直线 经过点A (1,0).

  (1)若直线 与圆C相切,求直线 的方程;

  (2)若直线 与圆C相交于P,Q两点,求三角形CPQ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直线 的方程.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所以 ( , ); ……………………………………………………5分

  (2)直线 的斜率为 ,

  所以直线 的方程为 .………………………………………10分

  18.(1)由已知, ,且方程 的两根为 , .

  有 ,解得 ;……………………………………………6分

  (2)不等式 的解集为R,

  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12分

  19.(1) ;……………………………6分

  . ……………………………………………………12分

  20.(1)由已知,四边形 是直角梯形,

  四棱锥 的体积 ;…………6分

  (2)由 ⊥底面 , 底面 ,则 ,

  在三角形ABC中, ,

  又可求得 ,∴AC2+CD2=AD2,即AC⊥CD,…………………10分

  又∵ 平面 ,PA∩AC=A,

  所以CD⊥平面PAC. ………………………………………………………12分

  21.(1)由正弦定理可得 ,

  所以 ,故 ;…………………………………………………6分

  (2)在 中, ,所以 ,……………………………8分

  在 中,由 , ,所以 ,………10分

  在 中,由余弦定理的 ,

  所以 . …………………………………………………………………12分

  22.(1)①若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则直线 ,符合题意. ……………………1分

  ②若直线 斜率存在,设直线 为 ,即 .

  由题意知,圆心(3,4)到已知直线 的距离等于半径2,

  所求直线方程为 ,或 ;………………………………6分

  (2)直线与圆相交,斜率必定存在,且不为0,设直线方程为 ,

  则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 ,

  ∴当d= 时,S取得最小值2,则 , ,

  故直线方程为y=x-1,或y=7x-7. ……………………………………12分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数学函数图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