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科技这家公司在行业地位如何?近几年,商用服务机器人发展势头怎样...?

近日,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21未来感科技企业TOP100”榜单。榜单聚焦拥有前沿科学技术,并且能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可触达产品的科技企业。凭借在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前瞻布局能力、强大的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优异的商业落地能力,普渡科技荣登榜单。同时,入选榜单的还有华为、腾讯、百度等行业巨头。

关于具备未来感的科技企业的定义,互联网周刊认为这是两种叙事的融合:一面事关最前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它是超越现实的,颠覆现有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面是更务实层面的商业化落地,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可触达的产品,让大多数人都能从中受益。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最具未来想象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可谓是百舸争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雄厚的研发实力赋予了普渡科技引领行业发展的底气。作为推动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先行者,普渡科技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秉持着“发明家精神”,普渡科技在机器人的定位导航、运动控制、多机调度、感知和避障等领域构筑了很深的技术壁垒。

基于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创造力,普渡科技不断推出创新成果,为各行各业带来全新的智能服务体验。我们可以看到智能送餐机器人“欢乐送”在店内平稳运行、高效配送;也可以看到高端送餐机器人“贝拉”变换不同的萌系表情,为客户带去有温度的服务;还可以看到配送迎宾二合一机器人“葫芦”化身为“营销大师”,为门店揽客拉新、迎宾领位。

我们更可以看到主打呼叫通知功能的配送机器人“好啦”和店员默契协作,高效回盘,提升翻台率;我们还可以发现商用清洁机器人“CC1”在商超、写字楼等场所进行自动化清洁,轻松去除脏污,令地面焕洁如新。普渡机器人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

普渡科技不断完善产品矩阵,通过配送、清洁、营销的整体解决方案,搭配数字化平台,打造多工种、多数量的人机协作平台,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应用端业务因为有了普渡机器人的加持,也因此而呈现出了新模式和新业态。

在商业化落地方面,普渡科技更是表现亮眼。普渡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在餐厅、酒店、商超、政务大厅、高铁站等众多场所,合作客户包括海底捞、蒙牛、松下、Comwell等,足迹已经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受到的关注度不容小觑。

人工智能就像开启未来世界的一把钥匙,被赋予了多样化的期待。作为领域内的佼佼者,普渡科技将始终践行“用机器人提升人类生产生活效率”这一伟大使命,持续推出颠覆性的产品,让人类的更多美好想象和殷殷期待变成现实。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

原标题:普渡科技获36氪新经济之王称号,中国送餐落地全球200城 来源:电脑网

近日,36氪公布了第二届“新经济之王”年度公司的评选,发掘中国最具价值、最具成长性的新经济公司。在前沿科技领域榜单中,商业服务机器人研发企业普渡科技荣获“商业智能之王”称号。据了解,普渡科技推出的“欢乐送”送餐机器人已在全球近200个城市商业化落地,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商业化表现突出。

36氪表示,前沿科技领域的大环境比预期更差,倒逼一级市场回归理性投资与价值投资,1% 的幸存者生于商业化落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普渡科技如何进行大范围的商业化落地,并获得投资者与行业青睐,荣登“商业智能之王”?

洞察:千亿市场亟待开发

在如今的服务机器人市场,扫地机器人、银行机器人、家庭陪伴机器人都是热门趋势;而在移动机器人领域,仓储物流、室外配送的行业关注度也相较更高。而普渡科技却选择了一条看似冷门的“餐饮机器人”领域切入市场。

事实上,在普渡科技团队看来,餐饮机器人市场一点都不小。

据美团数据报告,国内餐饮门店总数超过800万家,除去小吃、室外、地形较为特殊的餐厅,适用送餐机器人的餐厅数量近300万家,平均每间餐厅配备2台送餐机器人已达到600万台的市场容量;再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送餐机器人行业整体市场容量势必超过千万台,潜在产值在千亿级以上。

扫地机器人等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已处于激烈竞争的阶段,AI交互型与室外配送机器人从整个行业来看技术尚未成熟,仓储物流机器人已经由国内巨头物流公司掌握,都不利于初创企业进入。

与上述行业相比,餐饮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且处于待开发的初步阶段,普渡科技团队最终做出了决定——率先攻克餐饮机器人市场。

产品:重审市场需求专注效率提升

在普渡科技推出“欢乐送”送餐机器人之前,中国的餐饮市场曾掀起过一轮“机器人餐厅热潮”,最终却因产品质量不佳、无法满足餐厅基本业务需求而遭淘汰。

普渡科技团队认识到,相比于“机器人餐厅”的噱头,餐饮行业需要的是能真正帮餐厅降本增效、提升品牌竞争力的产品。

目标清晰以后,普渡科技推出了“欢乐送”送餐机器人。“欢乐送”舍弃了此前热门却低效的人型设计,以可移动的“货架”造型呈现,装载量大幅提升。

除了装载量大以外,技术更是“欢乐送”区别于其他送餐机器人的制胜法宝。普渡团队自主研发PuduSLAM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结合了激光雷达、深度摄像机、红外线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优势,让机器人能实现厘米级的定位、高精度的地图构建,并能对障碍物进行3D感知,从而做到极速避障。

技术的优越不仅让普渡科技的产品稳定性表现突出,更进一步降低了对硬件本身的依赖,即使使用较低成本的传感器,也能发挥出强大的性能优势。

根据普渡云平台数据显示,“欢乐送”一天配送数量在300盘以上,高峰期能达到400盘,目前“欢乐送”的租赁价格每月不到3000元,而一、二线城市服务员每月的成本投入达到了5000元以上。综合来看,“欢乐送”以60%的成本完成了1.5~2名传菜员的工作,性价比优势足以吸引餐饮行业积极入局机器人产业。

发掘:餐饮智能化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普渡科技“欢乐送”送餐机器人已在两百余家海底捞门店落地,同时还覆盖了西贝莜面村、巴奴毛肚火锅、八合里海记、旺顺阁、德庄火锅、小龙坎火锅、洲际酒店、喜来登酒店、万达集团、京东X未来餐厅等国内知名餐饮企业,商业化落地程度处于行业头部梯队。

然而,对于普渡科技来说,送餐机器人市场仍有更加广阔的前景——“送餐机器人渗透率不到1%。落地只是刚刚开始,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团队表示。

在送餐机器人技术与落地方案都已经较为成熟后,普渡科技将发掘餐饮行业更丰富的机器人落地场景,进一步打造更完善的智能餐饮生态。例如,机械化重复程度较高的回盘服务、结合AI进行精准推荐的迎宾服务等,都是普渡科技未来在餐饮行业发力的方向。尤其是5G商业落地后,不同机器人之间、机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互动都蕴含着更多的可能性。

据透露,下月中旬,普渡科技将在深圳举办新品发布会,届时将推出两款全新的餐饮机器人,丰富餐饮机器人的品类,向更大的餐饮智能化市场进军。

}

如今在人工智能、物联网、5g技术的合力推动下,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业、医疗、国防,甚至太空探索等各个领域崭露头角,运用越来越广泛,机器人正在渗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改变世界的一大推手。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全球机器人1/3产自在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发展潜力巨大。

新变局催生新机遇,随着机器人产业写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地方优惠政策相继实施,民间资本疯狂涌入,让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短短几年时间,已从不到一百家企业增长到四万余家。


(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

但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出台的一系列限制法案,阻止学术交流、限制产品出口,让机器人产业越来越难行。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迎来一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风险与机遇的双重挑战,这里既有对海外技术、产品长期依赖的问题;也有行业过热带来的相关风险;更夹杂着资本无序扩张引发的行业乱相。

机器人产业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理论技术研究作为支撑,再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欧美等国服务机器人面市有两条成熟途径,一条是研发团队用技术创意吸引企业投资进行产品研发;另一条是企业将成熟的产品创意交给独立技术团队进行开发。也就是说,研发团队负责技术、企业负责资金和市场,两者紧密合作,理论技术与产品才能有机结合。

但我们的机器人产业随着资本的大量涌入,却产生了大量资源错配现象。

据中访网财经报道,深圳普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渡”)完成大规模扩张后员工人数从2020年7月的300人增长到去年11月的3000人,进入2022年后,普渡开始大刀阔斧地裁员。

整个过程大开大阖,跌宕起伏,但令人匪夷的是普渡在2021年9月14日,刚宣布完成C2轮融资,据媒体报道,其C1和C2轮累计融资额近10亿人民币,投资人包括美团、深投控资本、红杉中国和其他战略投资方。

该事件不仅给机器人行业带来严重的舆论负面影响,更为面临关键时刻的中国机器人行业吸引高质量人才蒙上了一层阴影。

普渡科技的拳头产品是餐饮配送机器人,和其他品牌的机器人功能几无差别,就是完成从厨房到餐桌的固定距离送菜任务,且送菜路径都是沿着提前测量好的固定轨道进行。

这样功能单一的服务机器人,单机成本在3万~5万元,市场售价6万元——10万元左右。

中科院机器人专家朱向阳曾经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当机器人市场不成熟时,应该由企业来推动产品的更新,因为消费者没有选择权。服务机器人企业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进行产品研发,而不是一味地制造噱头。

普渡明明一手好牌,本可用技术构建口碑,再用规模压低成本,用体量构建市场,却用一次毫无征兆的大规模裁员,传递出“悲观”信息。

普渡身处一个热门赛道,机器人行业也是一个具有前景的朝阳产业。

从2020年到2021年,商用机器人领域发生的融资事件超过150起,总金额超过100亿元,其中普渡就拿下了10亿元的融资。

普渡在获得融资后立刻开始“跑马圈地”式扩市场,短期内员工数量翻了近10倍。随后便是大刀阔斧的减员,这种现象在过往任何行业都不常见。

过往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在资金充裕的时候大规模扩张,业务遍布多个关联领域,当业务和管理出现风险后,就不得不裁撤边缘业务,比如:去年字节跳动砍掉教育培训与网络游戏板块,因为这两块业务都遭遇了政策管控风险。

如果说后者裁员有着被形势所迫的背景,让人颇为无奈,而前者普渡则完全不同。不缺钱,不缺市场,一手好牌,却用一次毫无征兆的大规模裁员,传递出“悲观”信息。

普渡正面临着不可抗的压力的同时,普渡管理层的能力也被外界担忧。

在脉脉有前普渡员工吐槽“疯狂拓城,请了一帮销售大爷,没业绩总摆谱;又请了一群运营人员,美其名曰提升活跃度,最后发现找不到什么存在价值……”

普渡科技扩张和人员招聘工作都极为仓促,没有准确全盘衡量业务规划,与整体战略也不搭,暴露出普渡内部很大的管理问题。

普渡在技术并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按照一个巨量级业务规模进行闪电式布局,自己制造了泡沫,为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并不值得同情。

但是否意味机器人行业已经进入“式微”阶段?

对此,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郑军奇表示:“与技术驱动的工业机器人不同,服务机器人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驱动的——谁能给出固定的应用场景、获得大规模的市场检验机会,谁就能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而我国恰恰是市场应用场景最多的国家。”

机器人行业在我国的应用场景和用户规模都很大,目前正处于蓝海阶段。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迎来一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在本土跟世界一流企业一较高下的重任。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我们都输不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渡科技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